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一、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1、教育者: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

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做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2、受教育者

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是教育者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3、教育影响

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中介。

二、教育影响三者间的关系: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教育者

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测试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

三、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它有以下四方面特点: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它就存在。

(2)教育具有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

特点。

(3)教育具有独立性: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等因素的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四、教育的独立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教育具有继承性

第二,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的影响。

第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五、教育的功能

.1、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2、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3、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六、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这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七、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1、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内容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做需要的人才

(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八、教育与精神文化的相互关系

1、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第二,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第三,文化影响教学方法的使用。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第二,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第三,教育具有更新和创新文化的作用。

2、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

(1)教育本身是一种文化力量

(2)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力量

3、学校文化

小学教育

一、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1、小学教育的特殊特点

2、小学教师的特点

●小学教育的特殊性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1)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的基础,小学教育对于国家和名族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

(2)小学生的发展可能性

(3)小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

(1)小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2)小学教育是个体发展的基础

(3)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据有基础性

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

(1)国家有设有学校以及使人民享受教育的义务

(2)父母或监护人有使学龄的子女或被监护人就学的义乌

(3)全社会有排除适龄儿童和青少年的种种不良影响和障碍的义务。

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小学教师的特点:劳动特点,素质

一、小学教师的劳动特点

(1)复杂性。教师劳动不仅有体力付出,还有脑力付出,是复杂的脑力付出。复杂性体现在:首先,教育目的全面性。其次,教育任务的多样性。最后,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2)创造性。体现在因材施教、教学上的不断更新和教师的“教育机智”三个方面。

(3)示范性。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教师的人品、才能、治学态度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4)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5)长期性。是指人才培养的周期较长,教育影响据有滞后性。

(6)系统性。教师劳动的系统性是指由教育的系统性和人的身心发展的连续性决定的。

二、小学教师的素质

(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2)教师的知识素养

(3)教师的综合能力素养(4)教师的心里素养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背(背过)

(1)专业理念。

教师专业理念是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遵守的一套行为规范和为实现美好生活而提升自我的内在品格和德性。教师的专业理念包括专业态度、教育理念和专业道德。

(2)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四方面内容。

(3)专业能力。

教师的专业能力指教师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实践练习和反思体悟而形成的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系列教学行为和心智活动方式。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五、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实践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4)培养小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六、小学教育的具体任务

1、根据童年期儿童的生理发展水平,允许他们进行系统的学习,但不应让他们过度疲劳和过度紧张。

2、培养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观察,引导儿童从知觉事物表面特征发展到知觉事物的本质特征不断地向小学生提出要求并即

使提示,使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得到发展。注意培养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

3、使小学生了解学习在人的一生中的重大价值,培养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

优良的学习品质。

4、培养小学生初步的分辨是非能力,逐步发展他们对道德的理解能力,能对社会上的各种现象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思考,逐步学会

科学地看待社会和人生问题。培养儿童初步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能力。

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的作用

1、导向作用

2、激励作用

3、评价作用

二、教育目的的层次

1、国家的教育目的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3、教师的教学目标

三、教育目的的影响因素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据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也是确立教育目的的重要根据

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四、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资本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五、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1)强调教育为社会建设主义社会服务。

(2)要求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说明了国家对培养人才规格和素质的要求。

(3)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六、确立小学教育的基本依据2012题目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

(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标的理论依据

七、素质教育的概念,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早就有理想、有道理、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八、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九、前制度化教育特点

(1)教育主题确定

(2)教育的对象相对稳定

(3)形成系统的文化传播活动

(4)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

(5)由以上因素结合而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

十、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课程

一、我国小学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高度的科学性和高度的思想性相统一

(2)要以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为最终目的

(3)要适合小学生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二、课程的作用

(1)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保证。

(2)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学的依据,是师生联系和交往的纽带。

(3)课程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手段的应用的根据

(4)课程是国家检查和监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

三、课程内容主要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

四、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学校安排整个课程检查、衡量学校工作和质量的基本依据

五、课程计划的内容: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学周安排。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六、课程的类型

(1)分科课程、综合课程与活动课程

(2)必学课程与选修课程

(3)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4)显性课程与隐形课程

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社会、知识、儿童

七、课程开发的模式

(1)目标模式,泰勒

(2)过程模式,斯腾豪斯

(3)情境模式,劳顿“文化分析”理论,情景模式的可操作性程序五步骤:情境分析,目标表达,制定教学方案,阐明和实施,检查、反馈、评价和改进。

八、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考试制度。

九、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1)三维目标观,即教学的目标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

(2)综合课程观,课程的设置要更加综合’体现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培养学生综合的视角和综合能力,以适应科学技术既分化又综合的现实。

(3)内容联系观,既课内容的教学,要努力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与学生已有的经验相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4)学习方式关,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创造性,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5)发展评价观,重视学习的过程评价,通过评价发挥促进学习的作用。

(6)校本发展观,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发校本课程,增强学生的选择性,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特色发展。

十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1)关注每一位学生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十二、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

(1)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需要

(2)促进教师专业不断发展

(3)不断激发教师工作的热情

十三、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1)确定研究课题

(2)查阅文献与阅读文献

(3)提出研究假设

(4)制定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方案

(5)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

(6)做出结论

(7)撰写成文

十四、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1)教育观察法

(2)教育调查法

(3)教育实验法

(4)教育行动研究法

(5)教育叙事研究法

(6)个案法

(7)历史法

(8)比较法

十五、教育行动研究的步骤

(1)确定研究课题

(2)拟定研究计划

(3)实施行动研究

(4)进行总结评价

小学学校管理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方向性原则是学校管理工作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的行为准则。

(2)科学性原则。指学校领导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按照党和政府要求,遵循教育的客观性规律和发展趋势,从学校实际出发进行管理的准则。

(3)民主性原则。指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之共同参与、监督学校管理工作的行为准则

(4)教育性原则。指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时时体现教育性的行为准则

(5)规范性原则。指通过编制各种管理计划,建立健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来组织、协调、控制学校的常规管理活动,提高管理效率与质量的行为准则

(6)系统性原则。是指以实现学习整体目标为主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达到学校管理最优化的行为准则。

(7)效益性原则。指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收益的行为准则

(8)动态性原则。指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根据管理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管理策略与方法的行为准则。

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行政管理法,法律方法,思想教育法,经济方法,学术方法。

学生指导(身心发展)

观察的品质

(1)观察的目的性

(2)观察的客观性

(3)观察的精细性

(4)观察的敏锐性

意志的基本特征

(1)意志有明确的目标

(2)意志对活动有调节作用

(3)克服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

(4)意志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意志的品质

(1)意志的自觉性,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地认识,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目的的品质。

(2)意志的果断性,指迅速地、不失时机的采取决定的品质。

(3)意志的坚持性,指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永不退缩的品质

性格的结构特征

(1)性格的态度特征

(2)性格的意志特征

(3)性格的情绪特征

(4)性格的理智特征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1)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

(2)早期经验的影响,学龄前是人智力发展的一个高峰阶段

(3)教育与实践活动的影响起着主导作用

(4)个人勤奋的影响

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

第一,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

第二,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

第三,人格发展过程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2)社会文化因素

第一,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重要影响

第二,社会文化对个人的影响因文化强弱而异

第三,社会因素决定了人格的共同性特征

(3)家庭教养方式

(4)学校教育因素,教师对人格的发展具有指导、定向的作用。

(5)个人主观因素

一、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也叫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可能性。

(2)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环境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但是这种制约作用必须通过人的内部因素来实现。

(3)个体主观能动性,个体主管能动性是人的只管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学生个体的主管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4)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包括:认知发展的特点,情绪情感发展特点,个性与社会的发展

感知觉发展特点

注意的发展特点

观察力的发展特点

认识发展特点:记忆的发展特点

想象力的发展特点

思维发展的特点

语言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

(1)感知觉的发展特点

(2)注意的发展特点。小学生注意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注意目的的自觉性和注意品质的完善程度上。

(3)观察力的发展特点

(4)记忆的发展特点

(5)想象力的发展特点

(6)思维发展的特点

(7)言语发展的特点

?注意的发展特点

(1)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无意注意仍起作用

(2)注意的范围依然有限。

(3)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较差

(4)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弱

?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特点

(1)观察的目的较差,在观察活动中,易受外来刺激的干扰,常常在受新刺激影响时,注意力就会离开观察的对象;同时观察易受自身的生理状况和个人兴趣等因素的制约。

(2)观察缺乏精确性,往往只注意事物的主要特征或活动的主要过程,对细小部分则缺乏观察。

(3)观察缺乏顺序性,观察时往往只注意事物较突出的特征。

(4)观察缺乏深刻性,观察事物时,小学生主要以感性经验为主,缺乏思维活动的参与,使得观察不够深刻。

指导学生应用观察法,应注意

(1)根据学习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观察

(2)观察活动要与动手操作相结合,促进小学生内部智力的发展

(3)引导学生将知觉过程与思维过程相结合。

(4)掌握相应的观察方法和技术。

?想象力的发展特点

(1)有意想象增强

(2)想象更富于现实性

?想象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多

思维发展的特点

(1)由具体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

(2)思维的基本过程日趋完善

●情绪情感发展特点

(1)小学生情绪情感的丰富性不断扩展

(2)情绪情感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3)情绪的深刻性不断增加

自我意识的发展

●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社会性认知的发展

?小学生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

(1)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升高而提升。

(2)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的优缺点进行评价。

(3)小学儿童开始出现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的初步倾向。

(4)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自我评价处于由具体到抽象、由外显行为到内部世界的发展过程之中,小学生的抽象概括性评价和对内心世界的评价能力都在迅速发展。

(5)小学儿童的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加强。

?社会性认知发展的趋势

(1)从表面到内部,即从外部特征的注意到更深刻品质特征的注意

(2)从简单到复杂,从问题的某个方面到多方面、多维度地看待问题;从呆板到灵活的思维

(3)从个人及即时事件的关心到关心他人利益和长远利益;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

(4)从弥散性的、间断性的想法到系统的、有组织的综合性的思想。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对教育的启示

在对儿童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到繁,由低级向高级的顺序,循序渐进。此外,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以及人们在教育实践中概括的“跳一跳,摘个桃”经验,都值得借鉴。

2、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教育的启示

教育工作必须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没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对教育的启示

个体射你想你发展的不平衡性告诉我们,人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所谓发展的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个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的时期。在关键期内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育必须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在人的素质发展的关键期内,施以相应的教育,促进该素质的发展

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对教育的启示

要求教育者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克服困难。因此,培养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5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对教育的启示

教育工作要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

三、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原因是什么?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四、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主要表现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五、教育在儿童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这种主导作用不是自发出现的,而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努力完成的。

(1)教育目标的设计和教育活动的开展应与社会发展的方向一致;

(2)学校教育活动必须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能满足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3)学校教育应与家庭、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协调一致,共同开展对儿童的教育作用;

(4)学校教育必须适应或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六、为什么说环境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

(1)环境因素对儿童的影响是广泛的,但常常是偶然的、片断的、分散的,它没有既定的目标,也不能按着既定的方向持续、系统地产生影响。

(2)环境因素对儿童的影响是自发的、盲目的、既有有利的积极的影响,也有不利的消极的影响。

(3)随着儿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其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过程,而常常是积极的、能动的过程。

小学儿童的学习

1、学习是个体在特别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能力或倾向上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及其过程。

2、从学习内容来说,我国学习和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以及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3、从学习结果说,加涅把学习分成五种类型:语言信息、智慧技能、认识策略、态度、动作技能。

4、童年期儿童的学习特征包括: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

5、学生的学习在本质上是由认知因素构成的特殊的认识活动,包括观察、注意、思维、记忆

一、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发展特点

(1)儿童最初对学习的过程、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以后逐渐对学习内容、对需要独立思考的学习作业更感兴趣。

(2)儿童的学习兴趣从不分化到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的初步分化性兴趣。一般从三年级开始。

(3)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对有关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对有关抽象因果关系的知识的兴趣在初步发展着

(4)游戏因素在儿童的学习兴趣上的作用逐渐降低。

(5)在阅读兴趣方面,一般从课内阅读发展到课外阅读,从童话故事发展到文艺作品和通俗科学读物。

(6)对社会生活的兴趣逐步在扩大和加深。

二、小学儿童的学习指导:认知过程的指导,非认知过程的指导,学习方法的指导

?认知过程的指导

1、观察的指导,指导学生应用观察法,应注意

(5)根据学习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观察

(6)观察活动要与动手操作相结合,促进小学生内部智力的发展

(7)引导学生将知觉过程与思维过程相结合。

(8)掌握相应的观察方法和技术。

注意的发展特点

(5)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无意注意仍起作用

(6)注意的范围依然有限。

(7)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较差

(8)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弱

2、注意的指导

(1)不断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生学习的注意品质

(2)采用生动的、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3)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段学习最主要的内容。

●要扩大小学生注意的范围,教师应做到

(1)引导学生对材料有很好地理解

(2)理解时充分运用直观教具

(3)有条理地组织学习材料

(4)知觉对象离学生近一些。

3、学习中思维的指导

(1)善于向学生提问,启发学生提出问题,鼓励质疑精神

(2)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各种思维方法

(3)发展学生创新意识,指导学生开展创造思维活动

(4)对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进行训练,指导学生的语言活动。

4、记忆的指导。指导学生科学的记忆,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识记的目的和任务,提高识记的自觉性,积极的进行有意记忆

(2)正确使用形象记忆法、图形记忆法、歌诀记忆法、谐音记忆法、比较急依法等记忆方法(3)掌握记忆遗忘的规律,科学的进行复习。

●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1)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2)对材料今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3)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4)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5)重视复习方式,防止知识遗忘。

●防止知识遗忘的方法

(1)及时复习,在学习的当天进行复习。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在识记后不久,复习的次数要多一些,时间间隔要短一些。

(3)做到分散与集中相结合。

(4)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5)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6)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非认知过程的指导

1、情绪情感的指导,教师要善于使学生的情绪处于积极状态,可采用:

(1)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活动方式

(2)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启发性提问,使学生产生愿意血学习的情绪情感

(3)使学生理解学习,激发学习的积极状态

(4)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的独立性

2、意志指导,对小学生意志的指导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5)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

(6)教给学生方法,培养独立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7)加强学习意志的指导,培养意志的指导。培养学生学习的坚持性

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学习方法指导的类型(1)领悟式指导法(2)迁移指导法(3)点拨式指导法(4)反馈式指导法(5)矫正式指导法(6)对比式指导法(7)兴趣式指导法(8)渗透式指导法

二、学习方法指导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要针对学生的实际特点和实际问题,对症下药指导

(2)整体性原则,指在指导过程中,要注意学习方法与其他学习和整个心理活动的有机联系。

(3)实践性原则,指在学习方法指导过程中,必须要以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为基础。

(4)渗透性原则,指要把学习方法指导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渗透到各科教学中,使学生通过具体的学习活动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小学生学法指导的内容

(1)学习计划的指导,学习计划内容包括目标与任务、完成目标的具体措施、时间安排与力量分配。

(2)听课方法的指导,要注意认真听,注意看,多动脑,主动练,做笔记,善归纳。

(3)复习方法的指导,包括课后复习和系统复习。

(4)写作业方法的指导

四、掌握指导小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

(1)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

教师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明白计划对于学习的意义。计划的内容包括目标与任务、完成目标的具体措施、时间安排与力量分配等。在学习上,既要有长期规划,又要有近期安排。

(2)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科学的观察方法是人们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有利于增加感性认识,获得直接经验。

(3)指导学生学会记忆

学生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道德观念只有靠记忆才能在头脑中得到巩固、保持。

(4)指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学生独立地思考问题是学习不可缺少的。

(5)指导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程序

学习周期中的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等环节,需要合理衔接,行止有序。

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

能力差异,主要体现在智力差异上,包括;智力水平的差异,智力类型的差异,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智力的性别差异。

认知方式的差异,认识方式分为: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反思型和冲动型,辐合型和发散型

认知方式差异的教育意义

认识方式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好坏之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法。

性格的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

性格的特征差异: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意志特征。

性格差异对教育的意义

性格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它也作为动力因素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的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一、学习兴趣的影响因素

(1)事物本身的特征。凡是对比强烈、对比明显、不断变化、带有强烈的新异性与刺激性的事物都会引起人们的兴趣。

(2)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于一些不具有新异性的事物,由于其与人的知识经验之间产生了紧密的联系,并能满足人们获得新知识经验的需要,也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3)人们对事物产生的愉快情感体验。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别人的承认或内在的满足等积极情感体验,对于其学习的稳定性而言也会起到很好的强化作用。

二、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1)建立积极的心里准备状态

(2)充分利用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创设问题情境面积发学生学习兴趣

(4)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使有趣的内容与枯燥的内容交叉出现,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化难为易。

(5)依据学习结果的反馈,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好的愿望。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可以强化学习动机和兴趣。

三、学习动机的培养

(1)设置具体目标及到达目标的方法

(2)设置榜样

(3)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4)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5)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

四、依据有关的学习动机理论,提出在日常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些具体措施

(1)利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直接兴趣,调动学生的学校积极性。

(2)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

(3)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

(5)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

五、教师问题情境的创设应注意以下几点

(1)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通过提问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2)教师要熟悉教材,对教材的结构有整体的把握,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

(3)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及其智力发展水平,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

六、小学生学习习惯的主要特征

(1)学习习惯的广泛性

(2)学习习惯的实践性,实践性是学习习惯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征。

(3)学习习惯的阶段性,由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

(4)学习习惯的模仿性,模仿性强是小学生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

七、促进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课堂中正确的引导

(3)注重激励与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合力

(6)分层渐进,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7)建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评价体系

如何进行创造性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方法有: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2、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方法有:1、持好奇心2、除个体对打错问题的恐惧心理3、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4、视非逻辑思维能力5、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方法有:1、发散思维训练2、推测与假设训练3、自我设计训练4、头脑风暴训练。

1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自动化了的持久的学习行动方式,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

2学习习惯包括动作性学习习惯和智慧性学习习惯

小学德育

1. 态度和品德改变的原动力:认知失调

2. 态度、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教育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3)德育教育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锁房门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一、小学德育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在进行德育是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

(2)疏导原则

(3)尊重学生以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二、小学德育的途径

(1)思想品德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途径。

(2)课外、校外活动,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她不受教学计划的限制,是香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手段。(3)劳动,通过劳动,学生容易产生对劳动科学与技术的兴趣与爱好,激发热情与力量,经受思想与行为上的磨练与考验。

(4)少先队活动,通过自己的组织进行德育教育,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5)班会、校会、周会、晨会,是全班同学或全校师生参加的活动,能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6)班主任工作,通过班主任,学校可以有力地管理学校基层学生集体,教育每个学生。

小学德育的方法:

(1)说理教育法,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2)榜样示范法,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3)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感染。

(4)指导实践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练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

(5)品德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评价,促使其发扬有点,克服缺点的方法。(6)品德修养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

三、运用语言说服应注意:

一是要注意说服的时机,有针对性;二是要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三是要做好引导总结。

事实说服法主要包括参观、反问、调查。

四、运用事实说服法应注意:

一是明确目的、制定计划;二是做好充分准备;三是加强指导;四是做好总结工作。

五、运用榜样示范法应注意

(1)选好学习的榜样。根据时代需要和学生实际出发,指导他们选择好学习的榜样,获得明确前进的方向与巨大动力

(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3)引起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六、运用情感陶冶法要注意

(1)创设良好的情。

(2)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3)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七、运用指导实践法要注意

(1)坚持严格要求。有效的锻炼有赖于严格要求。

(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只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获得最大的锻炼效果。

(3)注意检查和坚持。良好的习惯与品德的形成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锻炼的过程。

八、运用品德评价法是要注意

(1)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正确的态度

(2)要公正合理,实事求是,坚持标准

(3)要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4)把奖惩和教育结合起来,坚持育人为目的。

一、心理辅导的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4)学生主体性原则

(5)个别化对待原则

(6)整体性发展原则

二、学生心理辅导的途径

(1)开设普及心里健康教育知识为主的有关课程。

(2)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的内容。

(4)结合班级、少先队活动开展心理辅导

(5)开展面向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活动

(6)开展小组辅导

(7)进行对学生家长的心理辅导教育。

三、常用的心理辅导方法

(1)强化法,也叫正激励,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

(2)代币将立法,象征性的强化物,可使奖励的数量与学生良好行为的数量、质量相一致。

(3)行为塑造法,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

(4)示范法,观察模仿教师呈现的范例,是学生社会行为学习的重要方式。模仿学习的机制是替代性强化。

(5)暂时隔离法,在某种特定时间不反不良行为给予强化,同时转移情境,使行为不良者对新的情境产生厌恶的方法。

(6)自我控制法,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

(7)惩罚法,负激励,其作用是消除不良行为。

一、班级对学生的成长有三方面的作用

(1)有利于促进学生相互学习与共同成长

(2)有利于学生社会化与个性化发展

(2)有利于提升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

二、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1)初建期的松散群体阶,

班集体的主要任务大都来自于教师个体自身的要求。是班主任工作最繁忙的时期。

(2)形成时期的合作群体阶段

班干部开始发挥核心作用,班级的凝聚力开始显现。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班干部可以独立组织班级活动,班主任主要起主导作用. (3)成熟的集体阶段

班级已有明确的共同认可的奋斗目标,班级已形成坚强的核心,班干部已有了独立主持班务的能力,学生已有了较强的自我教育能力。班主任已成为班级领导者。

三、成熟的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1)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为组成的共同活动

(2)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

(3)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

(4)健康的舆论的良好的班风

(5)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四、班级管理的功能

(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治自理

五、班级管理的内容

(1)班级组织的建设

(2)班级日常管理

(3)班级活动的管理

(4)班级教育力量的管理

六、班级管理的模式

(1)常规管理

(2)平行管理

(3)民主管理

(4)目标管理

七、班级管理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

(2)全面管理原则

(3)自主参与原则

(4)管教结合原则

(5)全员激励原则

(6)平行管理原则

八、班级管理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

(2)目标管理法

(3)情境感染法

(4)规范制约法

(5)舆论影响法

(6)心理疏导法

(7)行为训练法

九、班级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有效性原则

(3)可接受原则

(4)冷处理原则

十、班级突发时间处理的方法

(1)沉着冷静面对

(2)机智果断应付

(3)公平民主处理

(4)善于总结引导

十一、结合实际,谈谈怎样才能创造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建立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需要每一位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2)培养班级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3)实行班级管理的民主化、细致化

(4)发挥班委会和骨干的核心力量

(5)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

十二、小学班主任工作主要内容有八方面的工作:了解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建立学生档案,个别教育,班会活动,协调各种教育影响,操行评定,写好工作计划和总结。

十三、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具体来说要做到

(1)确立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建立学生档案四环节:收集—整理—鉴定—保管

班会主要包括班级例会和主题班会。

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

班主任工作总结一般分为: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

一、班级活动的功能

(1)满足交往功能

(2)学习发展功能

(3)个性发展功能

(4)班集体建设功能

(5)班主任专业提升功能

二、班级活动有满足交往功能

(1)班级活动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2)班级活动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

(3)班级活动有利于提高班级生活质量

三、班级活动有个性发展功能

(4)班级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5)班级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能力水平的提高

(6)班级活动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自律水平

(7)班级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

(8)班级活动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四、班级活动有班集体建设功能

(9)班级活动有利于班集体的形成

(10)班级活动有利于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11)班级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注意精神

五、班级活动的班主任专业提升功能

(12)班级活动有利于班主任熟悉和了解学生

(13)班级活动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

(14)班级活动有利于促进班级自主管理

(15)班级活动有利于提高班主任活动指导水平

1. 班队活动是指为实现教育目的,在教育者引导下,由班级学生或少先队成员共同参与互,在学科教学以外时间组织开展的教育

活动。

2. 班队活动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方式,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形成良好个性的主要途径。

3. 班队活动的基本原则是教育性原则

六、班队活动的原则

班队活动原则就是指为了保证班队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在设计、组织和开展活动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反映班队活动知道过程的客观规律。包括一下基本原则;(1)教育性原则(2)针对性原则(3)自主性原则(4)多样性原则(5)计划性原则(6)生活化原则。

七、少先队活动的特点

(1)教育性,教育性原则是少先队教育活动的第一原则,一切活动都是为达到教育和自我教育目的。

(2)自主性,是少先队教育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自主性要求少先队员自己出主意、想办法、定计划、做事情,自己管理自己,做少先队组织的主人。

(3)组织性,少先队教育的根本特性是队的组织性。

(4)趣味性,指在开展少先队教育活动过程中,要遵循小年儿童的年龄特点。

(5)实践性

(6)创造性

文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一、语文教学策略的评价建议

(1)评价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

(2)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3)定型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4)评价主体多元化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进行设计。教学设计主要研究教和学的基本规律,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把学生具体情况作为设计的出发点。

(3)教学设计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以帮助学生的学习为目的,把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作为设计工作的出发点

(4)重视评价整个设计过程及教学效果

(5)使学习者都处于教学设计的优势之中

教学设计师实现教学目的的可靠保证,是连接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桥梁,是使教学实现科学性与艺术性统一的主要途径。

教学设计的原则

(1)教学设计要以目标为中心

(2)在教学前明确学习者具有的能力

(3)教学水平应与学习者的接受水平相一致

(4)帮助学习者在学习中构建“理想的模式”

(5)对复杂的学习内容进行分解

(6)运用多种教学活动方式

(7)创造对学习有利的环境

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

(5)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和基本技能

(6)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实践能力

(7)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8)培养小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教学的意义

(1)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2)教学是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径

(3)教学是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激发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我国小学教育原则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2)直观性原则

(3)启发性原则

(4)巩固性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

(6)因材施教原则

(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8)量力性原则

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自学指导法,实验法。

一、掌握小学课堂教学总结的基本方法

1、教师中心的方法。如讲授、提问、论证等。运用这类方法时,教师最基本的责任是向全体学生传授知识。此时,教师的语言交流

是单向的,即从教师到学生。

2、师生相互作用的方法,如班级讨论,小组讨论,小组设计法和同伴教学法等,这种方法充分利用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对于认知领域较高水平的学习和所有情感领域的学习特别有效。

3、个体化的学习方法,如程序教学,单元教学和计算机教学,这类方法适应学生学习的不同速度,有规则地、及时地提供反馈信息以促进学习进程。

4、实践的学习方法,如实验室学习,角色扮演,模拟和游戏,练习等,这类方法区别于前述三类方法的唯一特征是:学生在一个真实的或带有刺激性的场所参与实际工作,可用于认知、情感、技能三个领域的学习。

二、理解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能力、学习经验对新的学习内容的影响

小学生之前是否具备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这是开始新学习的基础。教学要遵循学生学习“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小学生已有知识、生活经验是新学习的重要资源或途径。

1、学习新的内容,已有的知识起着“中介”作用,“以旧引新”,通过前后的知识之间的某种联系或逻辑使学生粗略地了解新学知识的背景。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某些相似性进行类比,帮助学生迅速找到理解知识的“支撑点”。

2、设置学生熟悉的生活与社会情景,调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新的学习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3、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可作为先行组织者,深化对新知识、新方法的理解。

4、生活经历作为新的学习内容的延伸学习资源。

简述杜威的教育观点

(1)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2)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

(3)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这是其教育思想的基础与核心

(4)五步教学法: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5)提出教育无目的论

夸美纽斯的教学观点

(1)教学原则: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

(2)教学制度: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方法和实施内容

(3)教学思想:“泛智教育“——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的人

(4)教学内容: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5)教学方法: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方法。

赫尔巴特的教学观点

(1)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2)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

(3)提出四阶段教学理论,将教学分为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

(4)教育性教学原则:“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裴斯泰洛齐“教育教学化”的含义

(1)就教育目的或教育结果的意义而言,要求教育教学应使人固有的、内在的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2)就教育的活动或过程的意义而言,要求教育教学应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协调一致,使儿童在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和道德情感等方面都处于自然主动的地位。

陶行知的教学观念

(1)生活即教育:生活决定教育,教育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2)社会即学校

(3)教学做合一,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从而获得新的经验的过程。强化在刺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巴甫洛夫的经典型条件作用理论,经典型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

能引起条件反应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叫第一信号系统

能引起条件反应的以语言为中介的条件刺激叫第二信号系统

2)桑代克根据自己的实验研究得出了三条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

3)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正强化和负强化,惩罚,消退

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个体、环境和行为是作为相互决定的因素而起作用的。强调在社会学习过程中行为、认知和环境三者的交互作用。

班杜拉认为人的学习主要是观察学习。

班杜拉把强化分成: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

二、认知学习理论:学习是主动在头脑内部构建认知结构,不是通过练习和强化形成的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和理解获得期待。1)苛勒的完整—顿悟学习理论(黑猩猩)

●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蓝图),完形是一种心理结构,是对食物关系的认识。

2)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1)学习是有目的的,是期望的获得。学习的目的性是人类学习区别于动物学习的主要标志。期望是托尔曼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2)学习是对完形的认知,是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学习的最终结果是在对环境综合认知的基础上形成的认知地图。

3)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学习发现理论又称结构学习理论,布鲁纳是发现学习的创始者,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观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教学观

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学科的基本结构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和方法

2提倡发现学习

3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A动机原则,内部动机是维持学习的基本动力

B结构原则,任何知识结果都可以用动作、图像、符号三种表象形式呈现

C程序原则

4)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

奥苏伯尔学习理论在教学中具体应用的技术——先行组织者策略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马斯洛、罗杰斯

认为学习是个人自主发起的、使个人整体投入其中并产生全面变化的活动,学习内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极为重要。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潜能、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强调自我实现、自我选择和健康人格作为追求的目标。

1、有意义的自由学习

2、学生中心的教学观,体现在:真实;尊重、关注和接纳,移情性理解。

四、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皮亚杰

构建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的主动结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构建主义学生观,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构建主义知识观,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构建主义社一般强调:

第一,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第二,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

第三,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这学生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为这些理解只能由每个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构建起来。

构建主义学习观的教学含义:探究学习,支架式教学,情境教学,合作教学

道德发展的基本理论

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

皮亚杰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自我中心阶段,

2权威阶段,

3可逆性阶段,

4公正阶段。

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

●内发论代表人物及观点

(1)孟子,“人之初,性本善”

(2)佛洛依德,

(3)威尔逊,“成熟势力说”认为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通过双生子爬梯实验证明。

(4)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5)高尔登“优学生”代表人物

●外铄论代表人物几观点

(1)荀子“人之初,性本恶”

(2)洛克“白班说”

(3)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4)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乃至复杂的人格都可以通过外在的强化或惩罚手段加以塑造、改变、控制或矫正。

记忆

1.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最早出自《论语》。

2. 乐正克的《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3. 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称为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4. 1623年英国哲学家培根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

5. 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学》标志着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诞生。

6. 捷克民主主义教育家夸美纽斯写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7.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他的《普通教育学》视为“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把赫尔巴特的

教育思想视为教育派的代表,是最早以教育学命名的教育理论专

8. 赫尔巴特所说的教育与教学的统一就是要将知识与道德感情的教育相结合。因此,这个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结合的过程

9. 桑代克于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此书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桑代克本人也被誉为美国教

育心理学之父。

10. 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捷克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英国洛克的《教育漫画》、法国卢梭的《爱弥儿》、法国爱尔维修的《论

人及其智力和教育》,瑞士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德国福禄倍尔的《人的教育》、英国斯宾塞的《教育论》、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学论》、美国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和《学校与社会》

11. 夸美纽斯代表作是《大教学论》,

赫尔巴特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

杜威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

12. 杜威主张以“儿童中心”,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口号。

13. 活动课程代表人物:杜威

14. 康德,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

15. 裴斯泰洛齐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16. 裴斯泰洛齐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主张”

17. 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德国。

18. 英国于1870年颁布《初等教育法》

新整理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教育观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观的定义和内涵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六项具体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

浙江省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认定(初级中学)试题

浙江省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认定(初级中学)试题 本卷共分为2大题6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20分,8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60分。) 1、”孩子的脸,六月的天”说明了儿童的情绪情感具有____ A.不稳定性B.可控性C.深刻性D.社会性 2、在教育评价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____ A.教师评价B.学生评价C.课程评价D.教学评价 3、学习策略中的一种——元认知策略,包括制订认知计划(计划策略)、监视计划执行(监视策略)和____ A.调节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实施策略D.价值性 4、由于学生身心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因此要____ A.坚持教师为中心B.坚持教材为中心C.实施因材施教D.实施标准化考试 5、提出公民教育和劳作学校主张,具有社会本质倾向的教育家是____ A.柏拉图B.涂尔干C.凯兴斯泰纳D.赫钦斯 6、国家从宏观上指导学校各科教学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督导、评估学校各科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是____ A.学科课程标准B.教学目标C.教学计划D.课程计划 7、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常用于____ 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C.个别化教学D.掌握学习 8、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____ A.最新获得的能力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C.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D.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9、根据课程的任务,可以将课程分为____ A.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B.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C.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D.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 10、加涅关于学习的八种阶梯类型中,最低层次的学习是____ A.刺激一反应学习B.信号学习C.概念学习D.问题解决 11、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7~11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大体上处于____阶段。 A.感知B.前运算C.具体运算D.形式运算 12、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____ A.词汇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 13、数学学习中由数字运算到字母运算的转化中包含有____ A.自下而上的迁移B.自上而下的迁移C.平行迁移D.逆向迁移14、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____ A.道德理念B.道德行为C.道德品质D.道德意识 15、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____ A.认知内驱力B.附属内驱力C.欲望内驱力D.自我提高内驱力

个人整理教师资格证考试试讲、说课教案3

试讲题目6 Module2 Vocabulary and listening Teaching content 1.Learning some new words 2.Do some listening practice The General Idea of This Period In this period, we will learn some new words and do some listening practice to get some information about modern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student’s listening skills Teaching Aims 1. Review the useful words, expressions and sentences learned in this module. 2.To develop students’ listening skills for details and understanding 3. To guide the students to know what they can do before ,while,after listening. 2.To test the listening teaching through speaking activities.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1. Try to talk with others in English. 2. Improve students’ listening and comprehension ability by listening the material. 3. Enable the students to learn how the modern society develops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1..How to get the important information from the listening materials. 2.Enable the students to pick some important numbers and data from listening material. 2. Master some function about the neighbourhood committee. Teaching Method s 1. Speaking, predicting, listening ,disgussing, and practicing. 2. pair-work and group work. Teaching Aids 1. the blackboard 2. the multimedia or the radio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I Greetings and Lead-in Step 2 Vocabulary Ask Ss to check the meaning of these words and then answer the questions. Suggested answers: crowded, fascinating, huge construction similarity unfortunate inhabitant freeway Step 3. Listening 1. Listen to the conversation and tick the topics you hear. Climate industry location pollution population

最新2020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

最新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 1.权威型教师往往严厉地管教学生,限制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忽视了( )。 A.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B.学生是独特的人 C.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D.学生是有创造性的人 2.平时嗓门很大的小强,在回答老师提问时声音却很低,老师批评说:“声音这么小,难道你是蚊子吗?”话音刚落,全班哄堂大笑,该老师的做法( )。 A.合理,有助于促进幼儿自主学习 B.合理,有助于激发幼儿主动反思 C.不合理,没有体现对幼儿的尊重 D.不合理,歧视幼儿的生理缺陷 3.某幼儿园在其教学计划中大量增加小学一年级的课程内容,该幼儿园的做法()。 A.正确,有利于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 B.错误,背离了幼儿教育的的基本目标 C.正确,有利于促进儿童认知发展水平 D.错误,只能适量增加小学教育的内容 4.王老师在教室里贴了一个“坏孩子”榜,哪些爱讲话爱打闹的小朋友都榜上有名,汪老师的做法()。 A.合理,有助于维护教师权威

B.合理,体现了对幼儿的严格要求 C.不合理,没有认真备课上课 D.不合理,没有尊重幼儿人格 5.在某幼儿园,当王老师刚刚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时候,他教的班级有个淘气的幼儿。每当教师讲课时,他总爱低头玩他桌子上放的“宝贝”横笛儿,有时候还会轻轻地吹一声“嘟——嘟——”。对此,最恰当的处理方式是( )。 A.从该生喜爱音乐,擅长乐器入手,采取鼓励措施,使该生在培养兴趣的同时,认真学习 B.联系家长,让家长严加管束 C.对该生不遵守纪律的行为进行批评训斥 D.让他到教室外面吹奏,以示惩戒 6.在教学中要做到“文以载道”“教书育人”,这体现了下列哪一项教学原则?( )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 D.直观性原则 7.竞争有可能使一部分学生紧张和焦虑,容易忽视活动的( )。 A.积极价值 B.创造性功能 C.真正目的 D.内在价值和创造性 8.“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的尊重一个人”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考人物及教育观点大全

《教育学》必考人物及教育观点大全 在各地教师招聘考试中,古今中外的教育大家及其作品观点等知识点历来是考试命题的重点之一。中公教育教师考试辅导专家周君老师分析各地历年考试真题的基础上,对该类考点进行总结梳理,供大家学习。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2.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论语》 3.“有教无类”——孔子 4.“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5.“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一词来源)——孔子 7.“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8.因材施教——孔子 9.“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墨家 10.“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回归自然——道家 11.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礼记》中的《学记》 12.“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学记》 13.“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 14.“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学记》15.“师严然后道尊”——《学记》 16.“君子之教,喻也”——《学记》17.“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 18.“学不躐等”——《学记》19.教学相长——《学记》20.循序渐进——《学记》 21.助产术(或叫“产婆术”)——苏格拉底(古希腊) 22.最早提倡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亚里斯多德 23.《大教学论》,“泛智教育”夸美纽斯(捷克) 24.“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夸美纽斯 25.《教育漫话》;“白板说”;提倡绅士教育——洛克 26.“人类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 27.《爱弥尔》——卢梭(法国)

28.“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最早讲授教育学——康德(德国) 29.《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 30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赫尔巴特 31.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心理学基础上 32传统教育学代表——赫尔巴特 33.现代教育代言人——杜威 34.教育即生活——杜威35.“在做中学”——杜威 36.儿童中心主义——杜威 37.《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美国)) 38.当代《教育学》——凯洛夫(苏联) 39.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 40.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霍尔、格赛尔 41.外铄论——荀子、华生、洛克 42.把“课程”一词用于教育科学;教育科学倡导者——斯宾塞(英国) 43.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学过程——赫尔巴特 44.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凯洛夫 45.率先明确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赫尔巴特 46.“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第斯多惠 47.“学而时习之”——孔子——巩固性教学原则 48.“温故而知新”——孔子 49.“不陵节而施”——《学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50.“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学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51.“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52.“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夸美纽斯——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53.“孔子施教,各因其材”(“因材施教”来源)——朱熹——因材施教教学原则 54.最早从理论上阐述班级授课制——《大教学论》 55.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1862年北京京师同文馆 56.“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马卡连柯(苏联) 57.德育的认知模式——皮亚杰(瑞士).科尔伯格(美国)

高等教育学·浙江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

高等教育学 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 1、若某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0%以上,则该国处于C A. 精英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B.大众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C.普及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D.精英与大众之间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4、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表现在B A.保存文化 ; B.维持和创新文化; C.创新文化; D.传递文化 5、与“赠地学院”的出现有关的院校职能是B A. 科研; B.社会服务; C.教学; D.知识创新 6、高校最基本的一项职能是C A. 科研; B.社会服务; C.教学; D.知识创新 7、与柏林大学的诞生有关的院校职能是A A. 科研; B.社会服务; C.教学; D.知识创新 8、在未来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应发挥基础性作用的是D A. 高校; B.政府和高校; C.政府; D.市场 9、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的最低学历应是B A.专科; B.本科; C.硕士; D.博士 10、哪种能力具有加速器或催化剂的功能,合理使用可以收到1+1>2的功效D A.沟通能力; B.教学能力; C.研究能力; D.组织管理能力 11、大学教师的首要职责是A A.教书育人; B科学研究; C.服务社会; D.引领社会 12、根据教学关注阶段论的观点,年轻教师初上讲台一般关注的是A A.自我表现; B.学科内容; C.学生反应; D.物理环境 13、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是B A.终身学习; B.教研结合和创新实践; C.提升专业知识; D.反思经验 14、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本质就是解决B A、教师的尊重与被尊重的矛盾; B、学生的知与不知的矛盾; C、师生之间的平等与不平等的矛盾; D、师生之间的民主与不民主的矛盾 15、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表现为一个怎样的过程?C A、自然发展的过程; B、被动发展的过程; C、自主建构的过程; D、被动生成的过程 16、关于学习过程的阶段,下列哪一个说法是错误的?D A、注意定向阶段; B、获得和保持阶段; C、练习和强化阶段; D、记录阶段 17、下列哪个方面是影响学习的主体因素?D A、学习目标; B、学习任务; C、学习材料; D、兴趣 18、主张学习是个体对事物经认识、辨别、理解从而获得知识的过程的学习理论是D A、行为主义学习论; 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C、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D、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19、主张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是C A、个人本位论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社会本位论 D、政治统帅论 20、下列对于高校培养目标性质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B A. 高校培养目标具有主观性与客观性 B. 高校培养目标具有抽象性与统一性 C. 高校培养目标具有稳定性与动态性 D. 高校培养目标具有具体性与多样性 21、“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的A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高校培养目标 D、教育工作原则 22、对于高等教育阶段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一般认为是D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试必背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试必背 重要考点1:素质教育的内涵 可能考查形式: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重要考点2: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可能考查形式: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重要考点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可能考查形式: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1)学生是发展的人: 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②学生具有发展潜能; 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①学生是完整的人; 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③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重要考点4: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可能考查形式:选择题,简答题 记忆内容: 重要考点5:《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可能考查形式:简答题,材料分析题记忆内容: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 关爱学生;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总结:三爱两人一终身。 重要考点6:教师的主要权利 可能考查形式: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教育教学权;学术研究权; 指导评价权;报酬待遇权; 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 重要考点7:学生的主要权利 可能考查形式: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1)参加教育教学权。 (2)获得学业证书权。 (3)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 (4)隐私权:不得私自查阅学生的日记、信件、电子邮件、短信等;不得公开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排名等。 (5)人身自由权:学校和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 (6)人格尊严权:学校、教师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最新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口诀记忆汇总

最新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口诀记忆 汇总 一、教育观

口诀:“三爱”“两人”“一终身” (1)爱国守法——基本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为学生做出示范和榜样。 (2)爱岗敬业——本质要求(教师应有“鞠躬尽瘁”的决心和“蓬勃向上”的工作热情,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善于发现其“闪光点”,采取发展性评价方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这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人的要求,教师不仅应给予更多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个“全人”。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学生的向师性与教师的示范性,要求教师时时严格要求自己,自觉维护教师职业道德。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在学习中博览群书,厚积薄发,成为学生学习的“源头水”。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三爱两人一终身”方显教师本色,也会时刻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鞭策自己,精心培育桃李满园春。 爱国守法——基本要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爱岗敬业——本质要求。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重点) (1)必须学会学习,加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反思能力,成为反思型教师 (3)培养和强化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重视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原则 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性、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量力性原则、巩固性 口诀:寻(循序渐进)直(直观)发(启发)巩(巩固)俐(量力)联(理论联系实际)姻(应材施教) 七、内发论代表人物 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塞尔、高尔顿、霍尔、董仲舒 口诀:老佛爷(弗洛伊德)弄(孟子)不懂(董仲舒),格格(格赛尔)的两个儿子(高尔顿、霍尔)干嘛要微服私访八、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 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孟轲(孟子)

浙江省教师资格认定体检标准

浙江省教师资格认定体检工作实施办法(试行)根据《教师资格条例》、《〈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和《浙江省实施〈教师资格条例〉》细则》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体检对象和范围 申请认定各类教师资格的人员,除首次认定中的离退休人员外,均需参加体检。 二、体检医院 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并需进行体检的人员,必须在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指定的县级以上医院参加体检。 三、体检工作组织实施 (一)体检工作由各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或依法接受委托的高等学校组织,在规定的时间集中进行。 (二)体检按《浙江省教师资格认定体检标准及操作规程》(附后)执行。 (三)体检过程中,体检表、检验单应指定专人传递和集中保管。申请人和非体检工作人员不得接触体检表。进行X光胸透时,要指定专人组织,排好顺序逐个对照检查,以防漏检或作弊。主检医师必须对“传染病”认真检查核实,亲自询问“精神病史”,并及时综合各科检查结果,全面审核无误后,认真作出“合格”或“不合格”的结论,加盖公章。 (四)申请人在体检时如对体检结论有异议,提出复查要求,须经主检医师同意,报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批准后,可予复查。复查应使用原体检表,原则上只限于单科复查。体检结论以复查后的结论为准。 (五)各教师认定机构应对体检表进行审查,如发现漏缺项目及结论不确切、不清楚的情况,要通知申请人和指定医院及时补查。 四、体检结果的使用 各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应在体检结束后两周内将体检结果通知本人。不合格的不能认定教师资格。体检表由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归档保存,不退还本人。再次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必须重新体检。 五、各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和依法接受委托的高等学校要加强对体检工作的领导,严肃体检纪律,加强监督检查,确保体检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体检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违反规章制度者,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体检收费接体检医院经物价部门核定的体检收费标准收取。 六、本办法自下文之日起施行,由省教育厅负责解释。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说课基础知识汇编(完整版)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说课基础知识汇编 (完整版) 如何说课 一、说课的意义 所谓“说课”,就是授课教师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系统地谈自己的教学设想及理论依据,以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形式。 狭义的说课是指教师以口头表达的方式,以教育科学理论和教材为依据,针对某节课的具体特点,以教师为对象,在备课和上课之间进行的教学研究活动。 说课,对于了解、研究和评价一节课,对于专题研究某一教学内容的教学,对于培养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良好的说课能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它集备中说、说中评、评中研、研中学为一体,这是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二、说课的特点 1、简易性与操作性。 说课不受时间、空间、人数的限制,又不牵涉到学生,简便易行。能很好地解决教学与教研,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矛盾。 2、理论性与科学性。 在备课中,虽然教师对教材做了一些分析和处理,但这些分析和

处理是浅显的感性的。而通过说课,从理性上审视教材,就有可能发现备课中的种种疏漏,再经过修改教案,疏漏就会得到弥补。从这个意义上说。它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吃透教材。 另外,说课的准备过程是教师驾驭教材,优化教学设计的过程。尤其说课不仅要说明怎么教。还要说明为什么这样教。这就迫使教师去学习教学理论,认真思考问题。这是教师从理论上去认识教学规律的过程。说课还需要教师写讲稿和演讲,这又是提高教师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 3、交流性与示范性。 说课是一种集思广益的活动,无论是同行,还是教研人员都会在评议说课,切磋教艺,交流教学经验中获益,尤其对说课者是最贴切的指导。 当然,说课也有局限性。首先,看不到教师临场发挥,处理和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看不到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实际效果。这自然在评议上就有局限性。其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有说得好,但教得不好,或者教得好而说得不好的现象。这就需要在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中,不能简单和孤立地看待教师说课的好与坏。要把说课评价与课堂教学评价结合起来。 三、说课与备课、上课的关系 (一)说课与备课的关系 1、相同点: (1)主要内容相同,说课与备课的教学内容都是相同的。

全国统考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

全国统考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2013全国统考中小学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存在片面性的是( ) A.促进学生专业发展 2.依据育人为本的理念,教师的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d ) A.培养学生特长 B.发展学生潜能 C.尊重学生个性 D.私拆学生信件 3.“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的理论依据是( ) A.个体需求具有层次性 B.气质类型具有多样性.人类智能具有多元性 D.人类发展具有共同性 4.董老师上游戏课时,小明总爱举手,但答题经常出错,小强不爱举手,但老师点名提问却总能答对。老师下列做法中,最合适的是( ) A.批评小明总出错,表扬小强爱思考 B.表扬小明爱举手,批评小强不发言 C.批评小明总出错,批评小强不发扬 .激发小明勤思考,鼓励小强多举手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对中小学教师实行( ) A.每两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B.每三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C.每七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6.“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这句话体现的原则是( ) A.国家性原则 .公共性原则 C.方向性原则 D.强制性原则 7.学生小涛经常旷课,不遵守学校的管理制度,学校对小涛进行教育的恰当方式是( ) A.将他交给家长批评教育 .了解情况后耐心教育他C.等待他自我醒悟并改正 D.批评教育无效果开除他 8.李老师就校务公开问题向学校提建议,李老师的做法是( ) .行使教师权利 B.履行教师义务C.影响学校的秩序 D.给学校出难题 9.课间,小莉正在同学面前大声朗读小娟的日记,被走进教室的小娟发现,小娟找到班主任诉说此事,班主任最恰当的做法是( ) .制止小莉这种行为 B.批评小娟总是告状C.劝说小莉不要声张 D.劝说小娟宽容小莉 10.教师对解除收容教育,劳动教养后回校复学的未成年学生,应当( ) A.限制其与其他同学接触 B.限制其使用学校的设施 C.按其以往表现评价品行 .允许参加学校各项活动 11.班主任张老师按照学生的期中考试成绩调整座位,将考试成绩后5名的学生安排在教师的最后一排。张老师的做法( ) A.是激发学生的重要手段 .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C.是管理班级的有效手段 D.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12.某县中学教师李某对学校给予他的处分不服,李某可以提出申诉的机构是( ) A.学校教工代表大会 B.当地县级人民政府 .当地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D.所在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13.从根本上说,教师的教育威信来自于( ) .教师高尚的教育人格 B.社会尊师重教的传统C.教师的社会地位优势 D.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理 14.有位学生讲几片纸屑随意扔在走廊上,王老师路过时顺手捡起并丢进垃圾桶,该学生满脸羞愧。王老师的行为体现的职业道德是( ) A.廉洁奉公 .为人师表 C.爱岗敬业 D.热爱学生 15.右图漫画讽刺了某些教师的行为。这种行为所违背的师德规范是( )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历年核心考点:教育观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历年核心考点: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观的定义和内涵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新课程改革提出了 六项具体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浙江省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试题

浙江省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中学)》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26 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在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把课外活动正式列入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是在____ A.1978年 B.1980年 C.1986年 D.1988年 2、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____ A.加涅 B.布鲁纳 C.桑代克 D.皮亚杰 3、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给学习者提供 ____ A.图表 B.新知识 C.认知框架 D.以上都对 4、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____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5、假定质量与能量、热与体积、遗传结构与变异为已知的关系,现在要学习需求与价格的关系,这属于____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概念学习 6、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____主要表现在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目的的制定上。 A.公平性 B.民主性 C.阶级性 D.社会性 7、某学生在回答“什么是圆的”的时候,说出“老鼠洞是圆的”,“李谷一唱歌的时候嘴是圆的”,这主要体现了发散性思维的____ A.流畅性 B.独特性 C.综合性 D.多维性 8、”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____ A.创造性 B.学习迁移 C.发现教学法 D.学会学习 9、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称为____ A.课的目标 B.课的类型 C.课的任务 D.课的结构 10、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是德育的____ A.导向性原则 B.实践性原则 C.连贯性原则 D.疏导原则11、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___ A.个别教学制 B.分组教学制 C.班级授课制 D.复式教学制12、根据课程的任务,可以将课程分为____ A.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 B.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C.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 D.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 13、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____的《大教学论》的发表为标志。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凯洛夫 D.苏霍姆林斯基 14、将猫、狗、鼠概括为动物的学习属于____ A.连锁学习 B.规则学习 C.概念学习 D.辨别学习 15、课的类型(即课的分类)的划分依据是该节课的____ A.教学目的 B.教学结构 C.教学任务 D.教学种类 16、”洪堡式大学”的传统源于____

2016天津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语文说课范文《燕子》

2016天津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语文说课范文《燕子》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工作需要,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天津行政学院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天津教师招聘考试网会第一时间发布报名条件等内容【说教材】 【教材简介】 《燕子》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长期以来就是小学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文质兼美,这篇散文描绘了春天里燕子活泼机灵的外形体态,特别是在春光飞掠和憩息的画面,着力写出了它“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充分表现了小燕子的可爱。全文按照主要意思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燕子的外形特点;第二部分写燕子为春光增添生机;第三部分写燕子飞掠和憩息的特点。我设计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思路及方法。2016年天津教师招聘考试的考试内容可以参考《教育心理学》单项选择模拟试题,方便大家提前备考考出好成绩。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对本册的要求,即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陶冶爱美情趣,拟定本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找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2)、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3)、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摘抄积累句子。更多天津教师招聘真题欢迎登陆天津教师考试网。 【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还要求教师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根据课标精神,我的整个教学设计立足点在于:教学中,一方面要灵活地利用教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启迪联想……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灌输,用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燕子》篇幅短小,描写生动,文笔优美,很适合学生朗读品味,读中品味,读中感悟,因此,本课教法以朗读教学为主,新课标倡导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试题及答案

1、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②学生具有发展潜能; 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①学生是完整的人; 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③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5、《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①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②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③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

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④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⑤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言语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⑥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①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教师处理其与国家社会的关系时所应遵循的原则要求。 ②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教师处理其与教师事业的关系时所应遵循的原则要求。 ③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教师处理其与学生的关系时所应遵循的原则要求,关爱学生的范围是全体学生,而不是某一部分。关爱学生的核心是尊重学生人格。关爱学生的关键是做到对学生平等公正。 ④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教师在处理其与职业劳动的关系时所遵循的原则要求。教师的头脑中必须明确,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的做法,是教师职业行为明确禁止的。 ⑤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教师在处理其与自己的关系时应遵循的原则要求。 ⑥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教师在处理其与自己发展的关系时应遵循的原则要求。 一般认为,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内容,关爱学生是最基本内容。 6、教师的主要权利 可能考查形式: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教育教学权;学术研究权; 指导评价权;报酬待遇权; 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 7、学生的主要权利 可能考查形式: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1)参加教育教学权。 (2)获得学业证书权。 (3)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 (4)隐私权:不得私自查阅学生的日记、信件、电子邮件、短信等;不得公开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排名等。 (5)人身自由权:学校和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 (6)人格尊严权:学校、教师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8、不同主体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 【学校】 (1)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的。 (2)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或者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职业道德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 (3)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负有组织、管理未成年学生的职责期间,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但未进行必要的管理、告诫或者制止的。 【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监护人】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教育观习题答案

2019年5月27日综合素质教育观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D。解析: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贯穿于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教育,素质教育同时贯穿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等不同类型的教育。 3.B。解析:教育观中最核心、最本质的内容体现在教育目的观上。 4.A。解析: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5.D。解析: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有: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6.A。解析: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7.A。解析:《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总目标。 8.B。解析: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9.A。解析:素质教育的外延,从纵向来看,贯穿于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教育;从横向来看,素质教育涉及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等各类教育。因此,素质教育是全方位的、全过程的。 10.C。解析:1999年2月,教育部出台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把素质教育列为第一项跨世纪工程予以重点实施。 11.D。解析:1994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颁布,指出:“增强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和迫切需要的素质教育。”这是第一次在国家层面的正式文件中使用“素质教育”的概念。 12.A。解析:素质教育的全体性,是指为全体适龄儿童开放接受正规基础教育的大门。全体性是素质教育最本质的规定、最根本的要求。 13.A。解析:素质教育是面向每一个受教育者的教育,它面向每一个学生,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题干所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体性。 14.D。解析:素质教育的基础性是相对于专业性、定向性而言的。素质教育是“为人生做准备”,即“为人生打基础”的教育。 15.C。解析:素质教育的发展性是指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知识与能力,真正把学生的重心转移到启迪心智、孕育潜力、增强后劲上来。 16.C。解析:素质教育的主体性,从根本上说,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一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二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17.B。解析: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要求劳动者必须接受一定的教育,所以义务教育普遍向中等教育延伸。 18.B。解析: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 19.A。解析:素质教育是面向每一个受教育者的教育,它面向每一个学生,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20.B。解析:全面发展教育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