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汉字简化中的文化意义

论汉字简化中的文化意义

论汉字简化中的文化意义
论汉字简化中的文化意义

论汉字简化中的文化意义

【摘要】汉字作为表意体系文字具象思维性强,为了便于识记、使用,对汉字进行简化成为汉字发展史的必然趋势。本文以《简化字总表》为主要研究材料,从繁体字和简化字的比较出发,探讨了汉字简化中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汉字;简化字总表;文化

一、概述

汉字造字之初多是因义构形,具象思维性强,导致早期的表意文字形体繁复。为了便于识记、使用,对汉字进行简化成为汉字发展史的必然趋势。第一次由官方主持,对汉字进行大规模的简化、规范是在秦统一中国后,然而小篆圆转的笔势、重规整匀称的审美意识与书写时求快求简的心理产生矛盾,因此出现了笔画方折的隶书,此后汉字形体的演变也大致沿袭了简化的趋势,笔画形态、结构部件都趋于规范。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始从事汉字简化方面的工作,1956年颁布了《汉字简化方案》,1964年编印《汉字简化总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汉字的繁简之争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大部分的学者对汉字简化表示认同,认为简化汉字有利于汉字的教学,能够扩大汉字以及汉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但也有人就汉字简化的弊端提出质疑,认为简化后的汉字割裂了古代文化的传承,汉字分辨率降低加重了学些者的负担,同时也破坏了汉字本身的构形

最具中华文化意义的100个汉字

最具中华文化意义的100个汉字 一最小的数字,在正整数中找不到比它更小的数;又是最大的数字,意味着“一切”。始终如一的字形,象征着中华民族统一、稳 定与持久。 天时而表示具体的人的头顶,时而表示抽象的“上天”。一身二任根源于古代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观念。在有着深厚农耕文明的中国人心中,“天”“地”“人”三者的关系构成了社会的基本关系。 人肢体站立,反映了人类祖先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精神站立,人的精神要上可达于天,下可立于地,要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生命。人生在世,我们要始终保持一个姿势“挺身站立为人,顶天立地做人。” 阴本义为山北水南,可指月、地、夜、寒、女、死,与阳相生 相克。 阳本义为山南水北,可指日、天、昼、热、男、生,与阴相生相克。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贯通物质和人事的两大对立面是阴 阳。 日中国历来有日神和火神崇拜。光明、文明,一直为人们所向往。作为自然神,日的地位低于天。作为时间单位,天和日有相似的意义。日在天上运行,因此天日常用在同一词汇中。

月自然界的月亮一圆一缺相隔30天,与日相对应,是人们常见的自然现象。关于月有不少美丽的神话传说,并通过对月变化的观察,产生了月蚀的知识和记载,以及对月的祭祀及礼仪等。 易易为变易,宇宙的本性就是差异、变化,没有两个时刻完全相同,人类的历史也是如此。这是中国儒家世界观的第一信念,古往 今来无人能将其颠覆。 化变是外在的,化是内在的。文化、教化,都是内在的,现代的信息化,更是一种科技的大变革。 山地上所突兀者,人间所仰望者,为山。山被中国人赞美成有脊梁的阳刚的代表,所以山就是男子的象征。 水五行之一,构成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要素。水是一种标准,也是一种境界。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体现出 道家“无为而求治”的哲学思想。 禅是中国化的佛,是神圣巅峰的封号,是超越言语的世俗智慧, 是吾国吾民独有的精神风景。 茶人在草木之间,茶是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圣物,令人身心柔软、宁静和从容。在中国,茶被称为百病之药,陆羽《茶经》将茶文化推向极致;在日本,茶被称为神草,喝茶祛病延年,茶道成为日 本人独特的民族文化。

汉字的文化内涵与汉字教学

汉字的文化内涵与汉字教学 汉字是汉民族文化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有机成分,我们探究汉字字形的构字理据,可以发现汉民族诸多的文化特征。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经说过:“依照今日训诂学之标准,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汉字文化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就是研究探讨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近年来,不少人主张将汉字文化融入汉字教学之中。因此,本文就汉字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及如何将汉字文化有机地融入汉字教学之中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汉字的文化内涵 (一)、汉字体现了汉民族的社会生活汉字是起源于绘图构形显意的形义文字。深入到每一个汉字的构成过程中去,就会发现其中都蕴藏着很深的造字理据,从中可以窥探当时的社会原形。在汉字的构形中有一句名言:“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许慎《说文解字?序》),说明了先人在以形来象义时,总是取自己最熟悉最近切的形体。 现在和钱币有关的字,像财、货、贡、贫、赈、费、贾、赠、贪、贷、赊、贿赂之类都属贝部。贝不过是一种贝壳,为什么可以用它来表示钱币的含义呢?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解释说:“古者货贝而宝龟,周而有泉。至秦废贝行钱。”可见中国古代曾经用贝壳当作交易的媒介物,到了周代,人们开始把“布”、“泉”也作为“货币”使用了。“布”本来是一种麻布,至周而有货币的功能,

并与“泉”有了分工:“其藏日泉,其行日布,取名于水泉”。但此时,“贝”也仍作为货币的一种,即许慎所言“周始有泉,而不废贝也”。到了秦代,“贝”就开始不作货币用了,这时开始出现了“钱”。“钱”的本义是一种金属制成的农具,后来它获得“钱财”又是因假借“泉”之音而成。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的这种货币演变清楚地反映在汉字中,这种古代的货币制度在文字的形体上还保存着它的蜕形。因此,现代表示财富的字大都仍是从“贝”。汉字就犹如一块块化石,在它们的身上凝聚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积淀。“贝”、“布”、“钱” 及用它们来构成的一串串汉字,无声却有力地告诉我们古代货币的一幕幕演变史。 总之,汉字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折射出古代的社会生活,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极好史料。 (二)、汉字体现了汉民族的思想观念我们还可以从汉字的构造中窥视到古人的风俗习惯、思想观念等。例如“姓”这个字以“女”为表义的偏旁,表明在古代的某个阶段,孩子的血统只同母亲有关,那时候经历了一个“民但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社会。而有一些用“女”作偏旁的字,如“妄、奸、妖、妒、婪”,则表现出古代的一段时间里对女性的歧视。再如,汉语中表示思想、感情的汉字都从心旁(或心的变形),如:想、忘、忠、恕、怨、愁、忆、恼、悦、惮、愠、恭、慕等,这是古人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一种观念的反映。先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心之官则思”(《孟子?告子上》),因此在古

汉字与文化

汉字与文化 ----一笔一画下的故事 作为中国人,我们天天都在学汉字,写汉字,但是,你可曾知道,一笔一划都有它的故事和其表现出来的思想。对于汉字,我们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那么,什么是汉字?如果将之理解为简单的一笔一画,那就太肤浅了;如果将之复杂化,那就有失偏颇了;如果将汉字神秘化,那就是你根本不知道汉字的产生和演变,甚至我会怀疑,你并非中国人。那么,汉字是什么?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字是用来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是最古老的表意文字之一。(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体字、玛雅文字)一个词只用符号表示,而这个符号却与词赖以构成的声音无关。这个符号和整个词发生关系,因此也就间接地和它所表达的观念发生关系。这种体系的典范例子就是汉字。从汉字自身特征看,字形本身确实是“用表意体系的符号来表示汉语的词或词素的”。一个字,我们可能不知道它的读音,但通过分析字形,我们可以知道它所表达的语言中的意义。如:休——休息;采——用手采摘果实。 那么,什么又是文化?“文化”、“文明”都是直接借用的日语外来词。在我国古代,“文”和“化”是两个单音节词。与“武力”相对而言,是“文德教化”的意思。圣人之治天下,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夫下愚不移,纯德之所不能化而后武力加焉。出自刘向《说苑?指武》。在《现代汉语词典》

中: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汉字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一是汉字的字义系统记录了文化系统。汉字的字义系统是对客观世界和人文世界的划分和整理,其中有客观成分,也有特定文化的影响因素。二是汉字的字形构造反映了文化现象。汉字与文化的关系主要在第二方面。汉字是依据词义来构造字形、追求形义统一的文字。一个词义,用怎样的字形来表示,从中反映着古人的构想和设计,而古人的构想和设计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也就是说,汉字的构形记录了造字时代的社会文化生活状况、当时人们的思想认识及心理状态等。 中华文化因为有了汉字这一载体而得以源远流长,对于古代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来说,其与汉字的关系则是微妙而复杂的。汉字记录着思想,而汉字本身又带有一种思想。所以说,汉字不仅仅充当着记录思想的角色,汉字本身也反映着某种思想。 从汉字造字法来看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本身并没有表音的标志这说明汉字是纯粹表意的,没有部首语言制约,是记录人们的思维、意识、观念的符号。因此汉字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一个汉字都能独立反应生活中的一种现象,都有一个独立的意思。因此汉字能深刻地反映出人的思想。 汉字能反映出一个故事,一种思想。我们学习汉字与文化,也就是学习一个时代的文化,其中,包括了宗法制度、婚姻家庭、文学艺术、服饰、饮食、建筑、交通、起居生活以及自然等等。上面提到的

100个汉字的文化意义之一

100个汉字的文化意义之一 一:最小的数字,在正整数中找不到比它更小的数;又是最大的数字,意味着“一切”。始终如一的字形,象征着中华民族统一、稳定与持久。 天:时而表示具体的人的头顶,时而表示抽象的“上天”。一身二任根源于古代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观念。在有着深厚农耕文明的中国人心中,“天”“地”“人”三者的关系构成了社会的基本关系。 人:肢体站立,反映了人类祖先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精神站立,人的精神要上可达于天,下可立于地,要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生命。人生在世,我们要始终保持一个姿势“挺身站立为人,顶天立地做人。” 阴:本义为山北水南,可指月、地、夜、寒、女、死,与阳相生相克。 阳:本义为山南水北,可指日、天、昼、热、男、生,与阴相生相克。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贯通物质和人事的两大对立面是阴阳。 日:中国历来有日神和火神崇拜。光明、文明,一直为人们所向往。作为自然神,日的地位低于天。作为时间单位,天和日有相似的意义。日在天上运行,因此天日常用在同一词汇中。 月:自然界的月亮一圆一缺相隔30天,与日相对应,是人们常见 的自然现象。关于月有不少美丽的神话传说,并通过对月变化的观察,产生了月蚀的知识和记载,以及对月的祭祀及礼仪等。

易:易为变易,宇宙的本性就是差异、变化,没有两个时刻完全相同,人类的历史也是如此。这是中国儒家世界观的第一信念,古往今来无人能将其颠覆。 化:变是外在的,化是内在的。文化、教化,都是内在的,现代的信息化,更是一种科技的大变革。 山:地上所突兀者,人间所仰望者,为山。山被中国人赞美成有脊梁的阳刚的代表,所以山就是男子的象征。 水:五行之一,构成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要素。水是一种标准,也是一种境界。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体现出道家“无为而求治”的哲学思想。 禅:是中国化的佛,是神圣巅峰的封号,是超越言语的世俗智慧,是吾国吾民独有的精神风景。 茶:人在草木之间,茶是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圣物,令人身心柔软、宁静和从容。在中国,茶被称为百病之药,陆羽《茶经》将茶文化推向极致;在日本,茶被称为神草,喝茶祛病延年,茶道成为日本人独特的民族文化。 生:生即生命,“天地之大德曰生”。把天地看成是不断生化的天地,用生命的观点来看待天地、万物和人体器官,是诸多中国文化的内核,表明了中国人倾向于在一切事情中寻找一种根本的调和与统一,而不是斗争与混乱。 耕:耕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是农业文明出现以后的重大进步。而耕地手段的进步,就是社会、经济进步的表现。

汉字与文化

汉字与中国文化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汉语是汉文化信息的载体,因此汉字既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中国文化信息的载体。对于汉字的研究,离不开文化的阐释,因为文字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人们一方面可以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汉字对汉文化的影响,如对汉语发展的促进与限制,对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对汉民族思维方法、认识模式的深刻影响等;另一方面可以用文化的眼光来考察汉文化对汉字发展和使用的影响和规约,探讨汉字系统中隐含的汉民族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特点、道德标准、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的特殊文化因素,从个体字符的构形上获取其所携带的物质文化信息、精神文化信息和方式文化信息。 1.汉字与古代物质文化 甲骨文中有“力”字,像由原始农业中挖掘植物或下种籽所用的尖头木棒发展而成的一种用来掘土的工具。字形中的短画,像踏脚的横木。甲骨文、金文的“男”字从田从力,像人用“力”这种农具耕田。甲骨文“渔”字异体字很多,或从鱼从水,或像垂钓形,或像以手捕鱼形,或像张网捕鱼之状,或像人叉鱼之形,反映先民已用钩、网、叉等工具捕鱼。 2.汉字与古代制度文化 从汉字的构形系统看,中国社会早期的货币是以贝壳充当的。许慎《说文解字》:“古者货贝而宝龟,周而有泉,至秦废贝行钱。”“货贝

而宝龟”意即以贝为货币以龟为宝物。《诗经〃小雅》:“既见君子,锡我百朋。”郑玄笺:“古者货贝,五贝为朋。”“百朋”即五百枚贝。这种古代的货币制度在汉字的形体上还保存着它的蜕形,贝在中国古代的货币身份还清楚地固化在汉字形体之中,以至于汉语中与财物有关的词,其书写符号大多以贝为形符,构成一个以贝为形符的字形系统。拿《说文解字〃贝部》所收的59字来看,完整地体现了汉语中有关财物、货币等概念的各个方面。例如:贿,财也;财,人所宝也;货,财也;资,货也;赈,富也;贺,以礼物相奉庆也;贡,献功也;贷,施也;赂,遗也;赠,玩好相送也;赉,赐也;赏,赐有功也;赐,予也;赢,贾有余利也;贮,积也;贸,易财也;赎,贸也;费,散财用也;败,买贱卖贵也;贵,物不贱也;贱,价少也;贪,欲物也;贫,财分少也;购,以财有所求也。上述字都从贝,都有财富义或与财富义相关。甲骨文从贝之字有贮、宝、买、得等等,可见商代已用贝为货币,作为贮存和交换流通的手段了。 3.汉字与古代精神文化 甲骨文“舞”字,像人手操舞具跳舞形,本义即跳舞。甲骨文“乐”字,从丝从木,以丝附木上来像琴瑟之类弦乐器,表示“五音八声总名”。甲骨文“龠”,像口吹原始的排萧形,排萧为竹制口吹的乐器,古书上说其小者只有三孔,大者有六孔。上述甲骨文表明,商代已有舞蹈,人们是伴着音乐跳舞的,当时音乐很发达,已有了打击乐、弹奏乐和吹奏乐等形式的音乐。 4.汉字与古代民俗文化

阅读题:汉字文化的当下意义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

阅读题:汉字文化的当下意义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 汉字文化的当下意义 张颐武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以音定字的流行,在汉字书写变得越来越便捷的同时,也出现一个很严重的后果:很多字我们能认,但是却搞不清楚如何来写。这是因为我们对汉字本身的了解不深刻,对汉字背后蕴藏的文化不熟悉。 现代以来,汉字经历了两次书写工具的巨大变革。一次是硬笔取代了软笔,使得书法艺术变为了毛笔存在的理由,毛笔退出了日常生活。一次是电脑的普及,其所带来的汉字输入方式的变革使得笔的存在也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渐渐淡化。两次变革都使得书写更加方便,但同时也带来了书法由一种普及性的文化变为一种独特的“小众”艺术的变化。我们应该在承认和尊重变化的同时,也珍惜和传承关于书写文化的那些弥足珍贵的遗产。 汉字的简化是历史的趋势。目前使用的简化字多数都有传统的渊源,现代以来汉字简化的努力也一直没有中断过。而且今天的简化字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传统,同时也有了自己的国际性的影响,如新加坡就使用简化字。二十世纪后半期中国文化的多数文献是以简化字来写作的,而且古籍文献多数也都有了简体字版,方便了人们的阅读和理解,其意义和价值也是不能抹煞的。当然繁体字自有其文化传承的价值,但其和简化字并没有绝对的断裂,而是历史延续和发展的不同方面。 汉字有几千年的历史,从甲骨文到现在的文字有很长的演变过程,里面包含着很多文化的意蕴,需要我们体悟。手写汉字是接触中国文化核心的重要方式,也是最直接面对我们自己文化的一种有效方式。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是中国人用于表达思维的文字符号,是丰富多彩且博大精深的。中国人有个经典的说法,叫做“读书必先识字”。汉字是中华文化存在的基础。中华文明能够持续发展,从未中断,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汉字文化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汉字承载了许多历史记忆,每个字都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很长的演化传承过程,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和符号。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很大程度上有汉字的贡献和影响,即所谓的“书同文”。 汉字的书写本身是一门艺术,方块字造就了一种文化上的美感,在艺术上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它不光是一个文化的符号,本身还具有独特的、独立的价值。这是其他文字,比如拼音文字很难达到的。汉字之美,首先是形之美,一点一划,精妙组合;其次是意之美,汉字是表意文字,造字有六法,许多字都有自己的内涵和复杂的演变历史,其中的意蕴很美;再次是声韵美,汉字组合成诗文,声韵组合很美。 现在我们往往觉得写字简单,一个字还不会写吗?但是一表达就会出问题,就拿140个字的微博来说,很多人的表达都非常的单调,只会赞,只会拍砖,这是简单地表现好恶情绪,但是说不出一个子丑寅卯来。会认字,但是不会用,这种情况很多,写出来的东西也不太具有表现力。我们需要加强书写方面的训练和汉字知识的普及,汉字如果写不好,对汉字的基本知识缺少了解,遣词造句方面就很难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水平,对运用文字的能力提升就会造成障碍。所以,不仅仅专注于汉字本身,同时也要多学一点相关的汉语知识,不论是语音、语法还是词汇、修辞,都会对今后的表达有益处。 (节选自2013年2月19日《光明日报》,有删减)

汉字与文化论文

汉字与文化论文 理学院 工程力学0901 刘英芝 2011年5月14日 汉字与文化 汉字是中华民族自古至今所传承下来的一种不可多得的文化。它记载着我国历史发展的全部过程。在它发展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有上古原始社会的象形文字-甲骨文-钟鼎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印证了中国的全部发展过程。 汉字与文化的关系 关于文化的定义历来都是众说纷纭,但是我们从其实质来看,基本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现代汉语词典》“文化”义项第三:“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学习文化}文化水平。”这个意义上的“文化”就是文字问题,从有文字开始,不会“运用文字”就是“文盲”,就是没有文化。罗常培先生说过:“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 这个民族过去的文化靠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仗着它来推进。”①在文字产生之前,人类的各项活动和一切社会交流,都是依靠语言传授,有了文字以后,人类的观念活动、言语活动可以借助文字这样的物质形式表现出来,成为肉眼看得见的生动形象,巩固了人类一代又一代创造出来的思维成果。可以说各种民族文字都是该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汉字也不例外,它是汉民族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古老的汉字之所以能够沿用至今,就是因为它与汉语、汉文化紧密联系,建立了一套系统科学的文字体系。在古人心目中文字的创造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关于汉字创造流传着很多种说法,其中仓颉造字的传说流传最广,在古代的着述中有多处记载。如《荀子·解蔽》说:“好书者众矣,而仓领独传者,一也。”《淮南子·本经训》说:“昔者仓颇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说:“黄帝之史仓颇,

汉字对中国统一的重要意义

汉字对中国统一的重要意义 摘要:中国几千年的文明能够得以继承,并延续至今,汉族文化的发达是基本原因,而汉字是文化传播和继承的重要载体,是核心。本文结合汉字的产生、发展还有与中国历史的关系,讨论汉字对中国统一的重要意义。结果表明,汉字的统一,促进了大一统之下的政治文化事业的发展,对中国的统一具有非常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关键字:汉字中国统一汉族文化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少数民族大国,汉族与少数民族是怎样融合,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汉字作为中国主要的官方文字,对中国的统一有什么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汉字的相关解释和汉字的起源,随着汉字的发展演变,着重讨论汉字对中国统一的重要意义。 一、什么是汉字 汉字,又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即一般不能直接表示出字的读音,而只能够一个字表示一个词或词素的意义)。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由上古时代的华夏族人所发明创制,后来有作改进。汉字的确切历史可追溯到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然后是金文、六国古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发展到汉朝时才被取名为“汉字”,唐代时汉字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即楷书。它与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字一样,是记录语言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是人们交流思想的辅助工具。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有学者认为汉字是维系中国南北长期处于统一状态的关键元素之一,亦有学者将汉字列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 二、汉字的起源 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离不开语言。远古时代,汉字没有创立,人们之间的信息沟通和情感交流只能依靠言语这唯一途径来获取。随着历史的发展、汉字的创立以及汉字的统一,文明的进程和文化的普及得以延续。汉字的创立和统一有着至关重要的时代意义,尤其是后者,如果没有汉字的统一,就没有一个大民族的繁荣和昌盛。那么,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传承符号是如何产生的呢?

汉字与文化的传承

坚守汉字文化血脉任重而道远 大河岸小学胡丽红 “加强青少年汉字书写教育刻不容缓”、“加强青少年汉字书写教育不容迟疑”、“中小学校开设书法课程迫在眉睫”……从2009年至今,书法家出身的苏士澍,在全国两会上的呼吁几乎都围绕“汉字”、“书法”、“文化”等关键词展开。欣慰的是,在苏士澍及多位全国政协委员的多次呼吁下,全国中小学书法进课堂在2012年9月1日变成现实。今年年初,教育部又发布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 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汉字可谓居功至伟。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古代中国文明得以不间断延续至今,作为文明承载主体的汉字无疑发挥了主要作用。一直以来,汉字手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和科技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崛起之后,汉字书写的方式逐渐多元化,键盘打字某种程度上逐渐代替了手写,因而“提笔忘字”正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尴尬。不知不觉中,对汉字的忽视已开始损及其文化命脉。 忽视汉字文化而导致“伤及文化命脉”的说法看似危言耸听,但却真切反映当前漠视汉字及汉字文化艺术而导致的不利局面。汉字不仅是传承文明的载体,其本身就体现为一种文明。“六书”从不同侧面昭显古人对天地万物从认识到摹写的文化心迹,汉字形态变迁过程则蕴涵了华夏文明碰撞、交流、融合等嬗变的历程。基于汉字的书法创作,则是对文明底蕴的艺术激扬。或飘逸俊朗,或厚重古拙,或端庄大方,或跳脱活泼,书法艺术已超越了汉字作为文化传播载体的基本特质,进而升华成为一种人文之美。 平心而论,当前对汉字的读、写、用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就拿央视“汉字听写大赛”来讲,一些本来熟悉的汉字,却突然笔下卡壳,单单“癞蛤蟆”三个字就难倒不少“英雄好汉”,更遑论“沆瀣”“龃龉”“逶迤”等较为繁复的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人将“掣肘”读作“制肘”,将“拾级而上”和“拾金不昧”中的“拾”读成同一个音。经常阅读港澳台地区媒体文章的人可能有印象,其文中经常出现诸如“在在”、“播迁”、“挽毂”等古意盎然的词汇,我们理解尚有障碍。更别说应用裕如了。这也从侧面说明我们对于汉字文化的认知、理解和运用,尚有不小的提升空间。

关于中国汉子文化的起源及发展

[键入公司名称] 关于中国汉子文化的起源及发展

摘要:汉字被称为“历史的活化石”,“中国文化的脊梁”,是一种具备文化学、哲学、美学意义的符号体 系。在汉字教育中,如果能充分挖掘其中的文化蕴涵,对于继承汉民族优良的品质,发扬民族传 统的认知智慧,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实现我国的思想原创,意义极大。 关键词:汉字教育;传统文化;思想原创 甲骨文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文字系统之一。其中,古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已经失传,仅有中国的汉字沿用至今。 传说中,汉字起源于仓颉造字。黄帝的史官仓颉根据日月形状、鸟兽足印创造了汉字。从历史角度来看,复杂的汉字系统不可能由一个人发明,仓颉应该是在汉字的搜集、整理、统一上做出了突出贡献,所以《荀子?解蔽》中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而汉朝淮南子一书也描述仓颉的贡献为“天雨粟,鬼夜哭”:描述文字的发明有如天上降下五谷广披大众,使得资讯透过文字能传载给任何人;而仓颉之前已去逝的人(鬼)都痛哭没有办法享用到文字的好处 有观点认为《周易》中的八卦对汉字形成有较大影响,但支持者甚少。 原始文字 文字发明前的口头知识在传播和积累中有明显缺点,原始人类使用了结绳、刻契、图画的方法辅助记事,后来用特征图形来简化、取代图画。当图形符号简化到一定程度,并形成与语言的特定对应时,原始文字形成。 1994年,湖北杨家湾大溪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其上170多种符号中,部分特征与甲骨文有较大类似之处。这一发现将原始汉字的形成过程推定到距今6000年以前。此外,山东大汶口出土的陶器上的象形符号,西安半坡彩陶上的几何符号,河南贾湖距今8000年前龟甲上的几何符号贾湖契刻符号等,都可能是原始文字形成中(或形成前)不同阶段的表现。 但是,商朝以后的汉字和这些几何符号是否一脉相承?这个问题还在争议中。许多学者提出,这些符号不一定是汉字的前身,甚至不能绝对肯定是文字符号。汉字的文化学意义人类社会的每一步前进,人类文明的每一个发展,甚至人类自身的每一点进化,无不是以思想原创为动力的。思想原创的实现,是建立在深厚的文明积淀和有容乃大的广采博纳基础之上的。具体地讲,要有自己的源头活水,要在深广的传统文化和文化精神的汩流中,汲取丰厚的营养,还要有海纳百川的气魄,广泛吸纳其他先进文化的精髓,惟其如此,才能实现思想的原创。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有着不同形式的呈现,诸如文化典籍、语言文字,等等。文章仅就

通过汉字折射出汉字文化内涵

汉字中的文化内涵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04级人文教育姚丽(222004305040019) 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是一个民族的传统与文化得以延续的主要手段。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漫长悠久岁月里,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从文字图画到图画文字,再到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汉字的形体虽多有变异,但又一脉相承,忠实地记录了中华文明的光辉历程。从汉字字形所承载的古代文化信息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先民们创造文字的智慧,观察到古代中国人在生活劳作、民风习俗、思维方式、审美观念与思想情趣诸方面留下的历史印记。它所展示的当时的社会画面,表现的中华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成果,具有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比如“仁”字,从甲骨文到小篆,其形体都作“二人”会意,表明古人心目中的“人”,不是单独孤立的存在,而是一种人与人相互交往的社会关系,无论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间,都是这种“二人”关系,独则无朋,偶则相亲,这是人与人相互交往的基本准则。“仁”字就是以“二人”相亲来规范人际关系,并纳入到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体系之中。中华文化对人的基本要求是,做人的根本在于“仁”,要做到“仁”,首先就要相亲相爱。自孔子以来的历代思想家、教育家解释“仁”字,都强调“仁者爱人”,“天下归仁”,一个“仁”字也就成了统治中国人头脑数千年之久的儒学思想的核心。 又比如“男”字,在甲骨文和金文里,男字作,是左田右力结构。从小篆开始,男字就变成了上田下力结构。不论何种结构,“田”的外框口代表田间,内横线代表田间的东西向小路,内竖线代表田间的南北向小路。“力”是手臂的象形,表示人在出力。“田”和“力”合起来,表示田间劳作的人。在男主外、女主内的父系社会里,这在田间劳作的人自然就是主外的男子了。所以,《说文解字》说:“男,丈夫也。从田从力,言男用力于田也。 又如“妇”字,在甲骨文里,妇字作,右旁是女子的形象,左旁是扫帚的形状,合起来表示使用扫帚的女子。在女主内、男主外的社会,常常与扫帚打交道的人自然就是主内的女子了。所以,《说文解字》说:“妇,服也。从女持帚,洒扫也。”所谓“服也”,是说在男权主导的社会与家庭中,女子在总体上须服从于男子。 人类社会的演进,大多是由渔猎到畜牧,再由畜牧到农耕。这些先民们生产与生活的情状,在甲骨文中也得到了生动的体现。比如“渔”,甲骨文从鱼、从手、从线,意为用鱼杆钩鱼。“逐”,甲骨文从鹿、从足,意为追逐野兽。“摧”,像人手持木棒击鸟。这些文字反映了先民们在渔猎经济时代的生产、生存方式。“采”,甲骨文像以手摘野果之形,反映了先民以草木的果实根茎作为食物的原始生活。“牧”,甲骨文像手持皮鞭放牧牛羊之形。“牢”,像把牛圈养在栅栏中。“家”,则是把猪豢养在猪圈内。“豢”,像用手喂猪。长期的狩猎生活,使人们逐步熟悉了动物的性情,了解到哪些动物适于豢养,于是人类逐渐过渡到畜牧经济时代。“垦”,甲骨文像用双手把盛在器具中的土倒在地上,表现了先民垦田运土的劳动场景。“畴”,像人手持木棒打碎田里翻起来的土块。“耒”,像耕田用的曲木工具。“种”,甲骨文像人在精心地栽种禾苗。“禾”,甲骨文像顶着长穗的谷子之形。“稷”,像黍子成熟,沉甸甸的谷穗低垂之状。“利”,则像以刀收割禾谷之类的作物。这

汉语汉字的特点和文化功能

汉语汉字的特点和文化功能 内容摘要: 汉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作为象形和表意体系的文字,汉字的结构有这独特的魅力和功能,本文就从汉字的结构特点这一角度来探讨一下汉字的特有的文化功能,从而展现汉字的博大精深。 关键词: 汉字特点文化功能 汉字作为象形、表意体系的文字,记载和传承着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显著标志,并对不少其他国家的文字、文化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脊梁之一,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汉字的独特的造字方法所显示的形体风貌、特有风格,文化功能,确为世界文字体系中所独有。汉字的结构特点,反映了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和其独特的功能,其独特的结构在世界文字中为中国独有。 一、汉字的结构特点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系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我们常说的仓颉造字,不过只是个想像的说法。其实汉字是出于许多先人的智慧,经过数千年不断的演化和发展,拥有4500年以上的历史。自殷商的甲古文(公元前两千多年)经金文、篆文、隶书,其间经过商、两周、战国,以至秦汉(西元前约100年),两千多年的过程。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中国社会文明的发展与汉字的演进是相辅相成的,并且汉字在中国社会里的地位,与时俱进,所起的功能也越来越重要。直至汉朝初期形成和发展出了楷书。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來的。楷书也是我们今天所称的“正体字”。楷书把汉字推进到了一个更高的科学化的新层次,完全脱离了象形的拘束,成为多元化达意的结构。因为楷书的结构工整、清晰,由楷书的结构上可以更清楚的表达出形、声、意的多重达意的功能。譬如“忍”字是“刃”和“心”构成的,把一个抽象的意思,用一个字表达得淋漓尽致。 汉字是汉语书写的最基本单元,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汉字构造规律概括为“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项为造字原理,是“造字法”;而转注、假借则为用字规律,是“用字法”。汉字由一个或以上的字根以二维方式在特定的空间、配置在一个正方块

100个最具中国文化内涵的汉字让老外叹为观止

100 个最具中国文化内涵的汉字,让老外叹为观止! 在文字的国度里,英文简洁,俄文神秘,法文浪漫... ... 真 可谓摇曳生姿,万紫千红!而最具魅力的,却只有汉字这种! 这些美丽的方块符号横平竖直,撇如帚,捺如刀,上下左右,穿插谦让,几千年来,在这横竖撇捺的方寸之间,孕育出了多少倜傥潇洒的文人骚客,多少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今天小C 为大家挑选了100 个最具中国文化的汉字 这100 汉字中既有代表着社会文明发展的耕、禾、农、家、田、丝、工,也有包容着中国哲学、宗教、社会文化思想的儒、道、佛、悟、戒,让我们从其起源意义、历史演变、社会语境以及风俗民情等方面,截取其中的某些碎片,进行宏观解读。一最小的数字,在正整数中找不到比它更小的数;又是最大的数字,意味着“一切”。始终如一的字形,象征着 中华民族统一、稳定与持久。天时而表示具体的人的头顶, 时而表示抽象的“上天”。身二人根源于古代中国人天人合的观念。在有着深厚农耕文明的中国人心中,“天”“地”“人” 三者的关系构成了社会的基本关系。 人肢体站立,反映了人类祖先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精神站立,人的精神要上可达于天,下可立于地,要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生命。人生在世,我们要始终保持一个姿势“挺身站

立为人,顶天立地做人。” 阴本义为山北水南,可指月、地、夜、寒、女、死,与阳相生相克。 阳本义为山南水北,可指日、天、昼、热、男、生,与阴 相生相克。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贯通物质和人事的两 大对立面是阴阳。 中国历来有日神和火神崇拜。光明、文明,直为人们 所向往。作为自然神,日的地位低于天。作为时间单位,天和日有相似的 意义。日在天上运行,因此天日常用在同一词汇中。 月自然界的月亮一圆一缺相隔30 天,与日相对应,是人们常见的自然 现象。关于月有不少美丽的神话传说,并通过对月变化的观察,产生了月 蚀的知识和记载,以及对月的祭祀及礼仪等。 易易为变易,宇宙的本性就是差异、变化,没有两个时刻完全相同,人 类的历史也是如此。这是中国儒家世界观的第 信念,古往今来无人能将其颠覆。 化变是外在的,化是内在的。文化、教化,都是内在的,现代的信息 化,更是一种科技的大变革。 山地上所突兀者,人间所仰望者,为山。山被中国人赞美成有脊梁的阳 刚的代表,所以山就是男子的象征。 水五行之一,构成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要素。水是 种标准,也是一种境界。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体现 出道家“无为而求治”的哲学思想。 禅是中国化的佛,是神圣巅峰的封号,是超越言语的世俗智慧,是吾国 吾民独有的精神风景。 茶人在草木之间,茶是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圣物,令人身心柔软、宁 静和从容。在中国,茶被称为百病之药,陆羽 《茶经》将茶文化推向极致;在日本,茶被称为神草,喝茶祛病延年, 茶道成为日本人独特的民族文化。

最中国的汉字——最具中华文化意义的100个汉字

最中国的汉字——最具中华文化意义的100个汉字 学校景观雕塑《景苏》三年前已设计完成。为迎接市上十佳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评估,工程紧锣密鼓地实施。但到最后阶段,以书简为背景的内容却是空白。于是,我受托设计,由于时间急迫,方案几经改换,最终决定使用2010年10月《中华遗产》杂志社评出的“最中国汉字——100个最具中华文化意义的汉字”。但是,网上提取的信息几乎完全错误,幸亏及时发现,否则刻上后果不堪设想。于是,耗时8个小时,想尽一切能想到的办法,几乎在网上辗转全国,终于在下午5点收到杂志社传来的邮件……今天,雕塑已完成,成为唯一由《中华遗产》杂志社授权的作品,备受师生喜爱。由于各位专家对所选字的解读详略不一,博主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了补充或改编。分五个部分与大家分享这一中华文化。感谢《中华遗产》杂志社的大力支持。 一最小的数字,在正整数中找不到比它更小的数;又是最大的数字,意味着“一切”。始终如一的字形,象征着中华民族统一、稳定与持久。 天时而表示具体的人的头顶,时而表示抽象的“上天”。一身二任根源于古代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观念。在有着深厚农耕文明的中国人心中,“天”“地”“人”三者的关系构成了社会的基本关系。

人肢体站立,反映了人类祖先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精神站立,人的精神要上可达于天,下可立于地,要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生命。人生在世,我们要始终保持一个姿势“挺身站立为人,顶天立地做人。” 阴本义为山北水南,可指月、地、夜、寒、女、死,与阳相生相克。 阳本义为山南水北,可指日、天、昼、热、男、生,与阴相生相克。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贯通物质和人事的两大对立面是阴阳。 日中国历来有日神和火神崇拜。光明、文明,一直为人们所向往。作为自然神,日的地位低于天。作为时间单位,天和日有相似的意义。日在天上运行,因此天日常用在同一词汇中。 月自然界的月亮一圆一缺相隔30天,与日相对应,是人们常见的自然现象。关于月有不少美丽的神话传说,并通过对月变化的观察,产生了月蚀的知识和记载,以及对月的祭祀及礼仪等。 易易为变易,宇宙的本性就是差异、变化,没有两个时刻完全相同,人类的历史也是如此。这是中国儒家世界观的第一信念,古往今来无人能将其颠覆。 化变是外在的,化是内在的。文化、教化,都是内在的,现代的信息化,更是一种科技的大变革。

感悟汉字的文化内涵时间

感悟汉字的文化内涵时间:2012-03-14 13:47 来源: 转载作者: 智真点击:42 次汉字是神传文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发展过程中凝聚了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古人造字时,把自己的道德标准也融入了构字之中。“字小乾坤大” ,正统汉字的内涵所反映的是古人敬天敬神的理念和对传统伦理道德的遵守。 就汉字本身而言,它也是传统文化重要的构成成份。因汉字是表意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以形达意,也就是见形而知意,所以每个字的产生,都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何谓“文字”?《说文解字》云:“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 。意思是对事物形象进行整体素描,笔画交错,相联相络,不可解构;“大象有形”、“象形”;“文”字古文通“纹” ,意味事物的纹理、纹路,引申为万物的规律、法则以及共同的特征。文以载道,文者,道之显也。“字”:从宀从子。其义有:“字”形为房屋下面一个孩子,有修习、传承之意;宀也有空间之意,寓意要站在宇宙的空间之中,才能真正认识“字”的内涵。字乃文之载体。《说文解字》云:“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文字乃传承文化与文明的工具。以下举些例子。 “礼(礼)” “礼”字,“丰”是古代祭祀用的器,用于事神就叫礼,表达对神明的祭祀、敬意和尊重。“示”字作为一个汉字部首,可以完整的表示出阴阳之二生三而成万物,万物应当禀承此规律,不离此法则。《说文解字》云:“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示”一般都与诚敬大道并恪守这种规律有关,例如:“祈”字是指“向神明告求”;“福”字是指尊道贵德天道佑护才能有福;“祝”字则是指主祭宣讲尊道贵

德的赞词“礼”起源于祭祀,祭天、祭地、祭神。作为古人一种祭祀礼仪,一方面是敬神祈福禳灾;但它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报本。荀子曾经讲礼有三本:“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荀子?礼论》)敬奉天、地、祖先和君师,这是礼仪的三个根本。礼是天之经,地之义,是天地间最重要的秩序和仪则。孔子云:“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孔子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德治。作为伦理道德的“礼”的具体内容,包括孝、慈、恭、顺、敬、和、仁、义等等。礼还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释名》曰:“礼,体也。言得事之体也。”《礼器》曰:“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 《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意即礼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标准。提出君子要以仁义为贵,待人以礼,修善节文,整齐仪容,乐顺天道。 “静” “静”字,从青从争,静声。青,草木初生色,为明审可见者,本意作“审”解,又以争本作“引”解,为引以入己意。“静”乃详明得宜之意。其义有:安定曰静,如《庄子》中“其动若水,其静若镜” ;缄默曰静,如诸葛亮《诫子书》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宁静曰静,如《礼记》中“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澄清曰静,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浮光耀金,静影沉璧” ;审,明审,如白居易《座右铭》“修外以治内,静养和与真;养内不遗外,动率义与仁” 。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那是万籁寂静的夜晚;“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那是自然幽静的山林;“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村。 ,那是自在恬静的山静,自然的和谐之曲,使人荡涤心灵的尘雾和纷扰,面对喧嚣的红 尘,坚守心灵的宁静,与大自然的静美及蕴含的自在生机融为一体,进入一个妙不可言的 息息相通的世界。 静的本意是不争,不争意味着不贪求名利,顺其自然。《论语》云:“有求皆苦, 无欲则刚”,如果能不争,心就能静。静是一种安详平和,是一份怡然自得,又是一种悠远的境界,可以获得智慧灵感,所得有所悟。所以古人常说“人生而静,天之性也”、“静思则通”,修身要心静,诸葛亮《诫子书》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个“静”字,蕴含了古人圆融通达的智慧。

材料作文“最具中国文化意义的汉字”写作指导及范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由中华书局、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和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主办的《中华遗产》杂志社组织50余名中国历史、语言研究等领域的专家、学者海选出具有中国文化意义的三四百个汉字,然后在中国国家地理网、汉字网等网站上征求网友意见,从中评选“最具中国文化意义的汉字”。“最具中国文化意义的汉字”网络评选中,排名靠前的汉字是:和、中、儒、汉、龙、礼、道、家、农、丝。 请从中选择有内在联系的三个汉字来呈现你所了解的某方面中国文化,写一篇文章向外国人推介。要求选好汉字,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休,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儒家文化与当下生活 这位同学认为若践行儒家文化,我们将在当今生活中寸步难行。但我认为运海抟扶,必借垂天之羽,乘流击汰,必用飞云之楫。儒家文化,也离不开日常生活。 正如同“圣人之道,无非百姓日用”。儒家文化传承千年,离不开许多人的身体力行,而到了今天,人们却把它看作煌煌道德律例,而弃之迤逦。实际上儒家文化教人谦逊知礼,使人聚魂凝魄,劝人奋发向上,而这些,不正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渴求的吗? 行儒家之道却挤不上公交,何解?现代社会物欲横流,人人只注重自身利益,“哄抢热”,“无人扶”等现象,也都说明了这个问题。然而,这样就能说明儒家文化与当代生活之间存在着鸿沟天堑了吗?非

也。古人云“实仓廪而知礼节”,在人人都基本能维持饱暖的现代,正是“大道之行”的好时候。试想,若人人都能行儒家之道,又岂会有一哄而上式的排队抢位,冷漠无情的见死不救呢?这正是我们要做的。 道金斯曾说“自从文化出现,人类的终极任务就从生存变为了传承文化。”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根,之所以如今社会人人为己、礼崩乐坏,是因为人民为了求生而挣扎得太久,而将儒道弃置不顾,但当我们将儒家文化变为精神家园的沃土时,下一代长出的,必是君子之树。这并非一日之功,一人所能为,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付出努力,身体力行,才能让君子之风成为社会的底蕴,到了那时,则“振本而末存,行一而万毕矣。” 回到当下,再看一人之力,若只有自己践行儒道,就会在日常生活中寸步难行吗?亦非如此。“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都是这广袤大陆的一部分”,一人行儒道,便会感染他人行之,我爱君子之风,定有人如我。我行君子之道,定有人亦行之。久而久之,安知天下不行儒道耶?这便应了那句“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由此可知,儒家文化与现代生活并无鸿沟。因此,我们也不要因怕举步维艰而不去践行它,正如同鲁迅所说“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登高自卑,将儒家文化带入生活之中是我们所要做的,人人行之,则儒家文化复兴可计日而待矣。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儒家之风,山高水长,它来自生活,它也必将归入生活。

汉字的文化内涵

——白线石 汉字的文化内涵 据目前所见有关汉字的最早资料分析,推断汉字起源于原始图画。汉字是世界上生存寿命最长的文字,因此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也表达了古时的生产水平、思想文化及人的精神风貌。在此列举:鼎、钟;门、户;简析汉字的文化内涵。 “鼎”(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的部分象鼎的左右耳及鼎腹,下面象鼎足。本义:古代烹煮用的器物) 盛行于商、周。用于煮盛物品,或置于宗庙作铭功记绩的礼器。统治者亦用作烹人的刑具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说文》 又如:鼎峙(比喻三方并峙,如鼎之三足);鼎铉(指鼎);鼎鼐(鼎、鼐均为古代炊具,用来调和五味。旧时用以比喻宰相治理国家) 比喻帝王。如:问鼎;定鼎中原;鼎甲(科举考试殿试名列一甲);鼎命(帝王之位);鼎业(帝王的大业) 指宰相。如:鼎台(宰辅大臣);鼎臣(指宰相) 喻三公、宰辅、重臣之位。如:鼎辅(三公,宰辅);鼎司(三公的职位) 指国家。如:鼎祚(国祚,国运);鼎运(国运) 高门鼎贵。——晋?左思《吴都赋》 以上解释可以归纳出:鼎是重要权力的象征,代表着地位。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字也被赋予“显赫”、“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等。那么,为什么鼎有如此的文化内涵呢?在商周时期农作物收获并不稳定时,蒸煮食物的器具和祭祀的器具代表了人民的普遍信仰。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这种礼俗至今仍然有一定影响。为庆贺联合国50华诞,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5年10月21日在联合国总部,向联合国赠送一尊青铜巨鼎——世纪宝鼎。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庆典之际,中央政府向西藏自治区赠送“民族团结宝鼎”,矗立于拉萨人民会堂广场,象征民族团结和西藏各项事业鼎盛发展。此举意义深远,文化内涵丰厚。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它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可以推想,我国远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技术;从地下发掘的商代大铜鼎,确凿证明我国商代已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 鼎因为多是青铜实物,存在时间长而其形象雄浑坚稳则更给人以力量感在瞬息万变的今天以其深厚的底蕴和类型学中一致的器型不仅表达了古时的生产要祭祀也表达了今人对中华文化的重视。 而古代的用鼎制度:举一例,天子用九鼎、诸侯七鼎… 钟 金属制成的响器,中空,敲时发声:编~(形声。左形,右声。鐘:本义:古代打击乐器,青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