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鼠生理学

小鼠生理学

小鼠生理学
小鼠生理学

概述

1. 廣泛地使用:在美國每年使用5千萬隻遺傳上明確界定基因之近交系小鼠作為研究使用。

2. DBA/2是由Clarence Cook Little於1900左右所開發出之第一個近交系小鼠,約在1909

年用於毛皮基因和腫瘤新生疾病的研究。其他由Little所開發出的小鼠品系包括A,

CBA,C3H,C57BL/6,和C57BL/10。其他工作人員則開發出BALB/c品系小鼠。

3. 遠交系小白鼠(Outbred white or ”Swiss”)或瑞士小白鼠是由Dr. Clara Lynch於1920初

期所培育出來的,和一般近親品系一樣常被使用。

4. 小鼠第一個連結的系譜是在1910年代初期及1920年代後期間所開發出來的。在1929

年,Roscoe B. Jackson紀念實驗室( Jackson Lab )由Little設立了一個以研究哺乳動物遺傳學為中心的實驗室。在1935年前,界定了小鼠基因11個部位。大多數是毛皮顏色和眼睛顏色之基因。最近則辨識了超過1000個基因部位。以往小鼠的開發利用主要的

進展主要包括組織相容性的概念。(大部份是由1980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Dr . George

Snell的努力所致。他的工作主要是同源異基因品系(congenic strains)的開發)。

5. 小鼠主要的優點

a.基因特性明確

b.提供大多數的近親品系,同源異基因品系(congenic),及重組近親品系

c.體型小,允許大數量的使用

d.可以無菌和無病原性的生產,以及可以有高生殖率的性能

6. 小鼠主要的缺點

a.由於小鼠體型小,很難進行外科手術或獲得大量的採樣。

二、解剖及組織學

1. 外表

前後腳掌各有5只腳趾;最具代表性的是前爪第一腳趾有一扁平的指甲。

2. 齒式

I 1 /1 , C0 / 0 , PM0 / 0 , M3 / 3,恒切齒終生持續不斷地成長。小鼠是為雜食性動物。

3. 胃:分成非腺體部(賁門部)及腺體部(幽門部)

食道:缺乏在其它動物品種常見之黏液分泌腺體;成鱗狀扁平上皮。

胰臟:不是一個分離性的腺體,但鬆弛的分葉散佈於腸系膜間,使得胰臟很難發現。

肝臟:四葉;分成一個大的中央葉,左葉和右葉,和左尾葉。

膽囊:存在膽囊

4. 生殖系統

雄性腺體:

包皮腺

尿道球腺

前列腺:2葉,背部和腹部

精囊:最大,成對,細長彎曲。輸精管開口靠近膀胱頸附近的尿道開口;

凝固腺:較無彎曲的儲精囊;製造精液栓子

壺腹腺(ampullary glands):直接開口進入輸精管的壺腹部

具有陰莖骨;凝固腺負責交配後精液的填充物之凝固。

雌性:

雌性有Y字型的子宮,分成側角和內側子宮體。子宮頸有一體腔,子宮頸前部則有二個體腔。

乳腺:三對胸部乳腺,二對腹股溝乳腺。(小鼠五對,大鼠六對乳腺)

所有乳腺到達腹中線超過側面,胸線,和頸(小鼠乳腺組織延伸超過背部和肩部;所以,乳房腫瘤常於遠離乳頭的部位所發現)

5. 脾:雄小鼠之脾臟可比雌性小鼠大一半50%。附屬的脾組織常潛藏在胰臟中。骨髓外造

血則是規則地在脾臟的紅髓和肝臟中發現。

6. 褐色脂肪組織:發生在許多地方;如:在肩胛,頸部,腎臟周圍,和胸腺部位等。最顯

著的脂肪組織發生在肩胛間且有時候稱為冬眠腺。它也許是此動物的熱量能量的來源,且似乎是特別在冬眠發展良好之動物有此脂肪組織。在成年動物,褐色脂肪可由正常脂肪組織所取代。褐色脂肪組織是由一群包於細胞槳中含脂質小滴之多角細胞所組成。7. Hardarian腺:位於眼窩深處內。馬蹄型腺體。管泡型腺體(Tubuloalveolar)特徵和產生

及分泌排出咯紫質。外分泌腺管之開口位於眼睛瞬膜(第三眼瞼)基底,其可幫助潤滑眼睛構造。

8. 胸腺:包括二個不相等的葉片,位於胸廓,腹部到主動脈弧;體型薄且呈葉狀,反之在

其他多數的品,其與體型成比例的增大。

9. 性別差異:

涎液腺-大的分泌顆粒位於小鼠的頜下唾液腺小葉內的管近側成一條線的部份之高圓

柱細胞。在雌性小鼠,這些細胞則不是高管細胞,也不像雄性小鼠顆粒細胞之數量那麼豐富。

腎臟-雄性小鼠的鮑氏囊上皮是立方形,而在雌性小鼠則為鱗狀上皮細胞。

此與氯仿毒性有關(雄性易於感受其毒性)。

肛門生殖器間的距離,雄性較大,用於新生小鼠性別鑑定。

三、行為:

小鼠為夜行性動物,吃,喝,與其他的活動在夜晚會增加。行為較強勢的小鼠有時候會吃掉跟隨小鼠的毛皮,通常會吃掉臉部的毛。這種行為稱為刮毛。刮毛不應與皮膚病或恙蟲引起的脫毛問題混淆。另一種小鼠的行為是磨牙;小鼠需要咬硬的材料或粒狀食物,以磨掉不斷發育成長的門牙。

雌性小鼠通常不會打鬥,整群飼養的雄性小鼠,則時常打鬥,一些品系會比其它品系更會打鬥。具侵略性的小鼠應個別飼養;因為他們會加劇同籠的小鼠之損傷。

年輕雄性小鼠與離乳小鼠分開籠飼可預防如成熟動物般打鬥。

四、生理學

(丁香园版)

1.

2.

3.

4.小鼠的体温38(37~39)℃,呼吸频率163(84~230)次/分,心跳频率625(470~780)次/分,

耗氧量1530mm2/g活体重,通气量24(11~36)ml/分,潮气量0.15(0.09~0.23)ml,收缩压113

(95~125)mmHg、舒张压81(67~90)mmHg,红细胞总数9.3(7.7~12.5)百万/mm3,血红蛋白14.8(10~19)g/100ml,白细胞总数8.0(6~12)千/mm3,总蛋白4.8(4.2~5.5)g%。

5.小鼠尿液的特性和成分

特性成分正常值特性成分正常值

尿排出量0.5~1 mL/ 24 h 尿素氨24.3~29.8 mg /24 h

pH 7.3~8.5 尿酸0.04 %

可滴定酸度4.68~5.67 mg / 24 h 肌酸0.86~1.02 mg / 24 h

平均比重1.058 肌酸酐0.57~0.67 mg / 24 h

渗摩浓度1.06~2.63 渗摩尔/ kg 氨基乙磺酸11.89(9.39~14.64) mg /(kg/d)

总固形物1.21~16.1 g /100 g 尿囊素95(75~117) μmoL/(kg ? d)

氯5.75~5.79 mg/ 24 h 芳香草酸40 μg/kg/d

总硫0.27% 亮氨酸0.86 mg/d(日粮中含10 % 酪蛋白)

无机硫酸盐0.15% 缬氨酸0.91 mg/d

无机磷0.43% 组氨酸0.27 mg/d

葡萄糖1.98~3.09 mg / 24 h 丙氨酸0.53 mg/d

蛋白质6.8~25.8 mg / 24 h 脱氧胞苷125~625 μ g/(kg/d)

总氮40.2~40.8 mg / 24 h 4-氨基-5-咪唑羧酰胺260 μg/(kg/d)

氨氮4.68~5.48 mg /24 h

6.小鼠常用正常生理生化数据

指标正常值指标正常值

成年体重♂20~40 g 血小板600(100~1000) × 103

♀18~35 g 红细胞压积43%(42%~44%)

寿命2~4 年红细胞9.3(7.7~12.5) × 106

染色体数2n=40 血红蛋白13.4(12.2~16.2) g/100 ml

体温370C~37.5 ℃一次放血最大容积5 ml/kg

呼吸频率163(84~230) 次/min 血凝固时间2~10 min

耗氧量1530 mm3/g活体重PTT 55~110 s

通气量24(11~36) ml/min 凝血酶原激活时间7~19 s

潮气量0.15(0.09~0.23) ml 葡萄糖133~256 mg/l00m1

心率625(470~780) 次/min 血尿素氮9.6~27.5 mg/d1

心搏量1.3~2 ml/每搏肌酸酐0.23~0.7 mg/100ml

收缩压14.79(12.67~18.40) kPa 总蛋白 4.14~6.22 g/100ml

舒张压10.80(8.93~11.99) kPa 白蛋白2.77~4.37 g/l00ml

血浆容量3.15 ml/100 g 总胆红素0.06~0.82 mg/100ml

全血容量5.85 ml/100 g 钙8.3~12.5 mg/100ml

血浆无机磷6.0~10.2 mg/100ml

pH 7.2~7.4 碱性磷酸酶45~199 IU/L

CO2 21.9 mol 谷丙转氨酶25~74 IU/L

CO2分压5331.6 土719.8 Pa 钠115~191 mmoL/L

白细胞计数钾5.2~9.7 mmoL/L

总数8.4(5.1~11.6) × 103/ μ 1 氯8.5~114 mmoL/L

中性17.9%(6.7%~37.2%) 血清胆固醇97 mg%

淋巴69%(63%~75%) 胆固醇脂/ 总胆固醇61%~81%

单核1.2%(0.7%~2.6%)

嗜碱0.5%(0~1.5%)

(台湾实验动物信息网)

心跳速率:快速,300-600/min

呼吸速率:快速,100/min

氧氣消耗量:1.7毫升/g/hr

生育力:8窩或425天繁衍一百萬隻後裔

骨髓:大部分的小鼠長骨骨髓終生仍存留功能(大多數的成年哺乳動物,其骨髓是由脂肪所取代)

熱量散失:經由足底汗腺與尾巴血管的舒張來散熱。(如大鼠)

其它:見附件

1. 繁殖:

交配:大部份囓齒類的肛門生殖器間距(肛門和生殖器的距離),包括小鼠,公鼠的間距是比母鼠較大的。大部份的成年囓齒類,成熟雄性的睪丸很容易在尾巴和陰莖間觀察到。

性成熟期依小鼠的品系營養,與環境的影響而異,但一般而言介於28日和49日之間。

養育小鼠或十週後生育力會下降。

雌鼠發情的表徵為陰門張開,以及陰道表皮黏膜抹片呈現角化現象。生育力在75日和300日齡間達到最高峰。

小鼠為多次發情動物(polyestrous)而且整年皆可繁衍。平均發情週期為4-5天,平均夜晚發情期為12個小時。(一般發情開始於下午4點及晚上10點,持續12至14小時)。

小鼠發情後自發排卵8至11小時。產後發情約在分娩後24小時內發生。排卵發生約介於產後12至18個鐘頭間。在整窩仔鼠斷乳前,不會發情(乳泌期間不會發情)。為縮短離乳間距,允許產後發情。

新生仔鼠眼瞼緊閉,而且其外耳尚未發育完全。

在發情前期(proestrus),陰道抹片有含核上皮細胞以及一些角化上皮細胞;發情時角化上皮細胞佔大多數。稍後的發情後期(metestrus)和乏情期(diestrus),角化現象減低,且白血球增多。

一般陰道若產生陰道栓子即可確定小鼠交配成功。栓子從子宮頸至陰脣填滿整個陰道,一般持續約16-24小時,可持續至48小時。

平均懷孕期為19-21天。假如母鼠產後哺乳,則著床會延遲約4-10天,懷孕期亦會順延。雜交鼠之懷孕期似乎比近親品系較短。

每窩仔鼠數會依品系及母鼠年齡而異。頭胎仔鼠數通常較少,在第二至第八胎之間是為最佳生產狀態(約10至12頭)。近親品系通常生產頭數會比遠交品系或雜交種來得較少頭數。微細的季節變化使得小鼠持續不斷發情。

2. 繁殖系統

代表性繁殖系統:

(1)持續交配:雌鼠被允許永久與雄鼠及群體其他成員相處並產下仔鼠。

此系統乃利用產後發情方式繁殖。

a .一夫一妻:一隻公鼠一隻母鼠關在一起。

b .一夫多妻:一隻公鼠及多隻母鼠關在一起。

(2)暫留交配;在分娩之前將公鼠和母鼠暫時分開。

a . harem系統,公鼠及母鼠關在一起至分娩前才分開。

b. 人工控制交配系統;公鼠和母鼠關在一起一段充分的時間進行交配(通常約1個星期)。

3. 近親品系與遠交品系

近親品系:C57BL,C3H,BALB/c,DBA/2,CBA,A,AKR,NZB,SJL。

遠交品系:ICR,瑞士韋氏鼠SWiss

4. 費洛蒙(Pheromones):性費洛蒙,多種物質或多種物質的混合,其由動物所製造之外在

物質,可由其它同種的個體所感受到使產生特定的發情效果。費洛蒙(Pheromones)會改變小鼠正常的發情週期。

布魯斯效應(Bruce ):(假如懷孕母小鼠與公小鼠關在一起24小時,公小鼠會促使母鼠

發情而導致流產)(只會發生在小鼠,大鼠不會)。剛剛配種懷孕的母小鼠與陌生公小鼠關在一起或靠近陌生公小鼠,此公小鼠會阻礙母鼠妊娠。母小鼠在原配種後24小時內與

陌生公小鼠接近,約有30%母小鼠會有妊娠阻礙及胚胎著床受抑制現象。在第二隻公小鼠與原配種公小鼠為不同品系時,會發生最大效應。

Lee-Boot效應:(成群母小鼠在缺乏公小鼠的刺激下,使得母小鼠發情受抑制)此乃由於4隻母小鼠或更多的母小鼠關在一起之故。小群飼養的母小鼠常在沒有交配情況下發生

假懷孕現象。假如以30隻或更多隻關在一起,則會發生不發情(anestrus)現象。

〔在小群飼養的母鼠(FSH下降,leutotropin)傾向假懷孕〕〔在較大的群聚(FSH↓↓劇烈下降)→anestrus不發情〕

Whitten效應:(群體籠飼的母小鼠可能會進入一個連續的不發情anestrus期,一旦有公小鼠氣味或其尿液出現,則此種不發情會被雄性氣味所中斷。大多數的母鼠會持續約72鐘頭的發情期,發情同期即所謂的Whitten效應)。群聚之母鼠與公鼠交配或曝露在公鼠之排泄物的第三天會進入配種的高潮。在大鼠同樣也有此種現象,但較不顯著。

五、抓取及保定

1. 以手指或平滑頭端的鉗抓住動物靠近尾巴基部。抓住和拉扯尾端會造成小鼠皮膚剝離。

2. 經由頸後皮膚抓住動物。

3. 假如要更多的保定,輕抓小鼠尾巴,舉起置放在一個粗糙,小鼠腳趾可以抓取的表面,

以另一隻手的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的頸,且將小鼠尾巴握於第四和第五手指間。

*假如抓取的皮膚離頭部太遠,小鼠便得以轉身來咬這個抓取處理小鼠的操作人員。抓取小鼠必須緊抓但卻得溫和地握持著,如此小鼠便不會有困難呼吸的現象發生。可使用塑膠保定裝置來固定小鼠以及其他囓齒類作為較長期時間的保定。

六、動物房舍:

鞋盒式飼育盒:籠蓋表面以金屬電鍍

小鼠飼育盒應至少提供97cm2(15in.2)面積之空間給每隻成年(30g)小鼠。有仔鼠之雌鼠應有390cm2(63in.2)的面積空間。小鼠飼育盒至少應有13公分高。

墊料:可以是紙,軟松木削,紅檜木削,或木屑,且應是不具過敏元性(nonallergic),無塵的,且吸收性佳的,無毒性(nontoxic),和無病原性等原則。軟木削,如衛生紙與棉花,乃可作為囓齒類築巢最佳的材料。

籠飼空間:將二隻或二隻以上的成年公小鼠關在一起通常是無法和平相處的;因此,公小鼠應分開籠飼以避免互相打鬥。新近組合的公鼠群,新的公鼠進入已被劃定的領域,或先前獨自飼養的小鼠等,皆有可能發生打鬥,雌性鼠則較少發生打鬥現象。

溫度:飼養小鼠的動物房其溫度應維持在攝氏18至29度之間(65F到85F),平均溫度大約攝氏22度。然而小鼠卻能夠適應更冷的溫度,特別是在較低溫度環境下出生和飼養之小鼠。

濕度:飼養小鼠的動物房相對濕度通常為30%至70%間。飼育盒過濾蓋的使用,或者任何可以減緩空氣擴散的蓋子,會使飼育盒溫溼度升高,而更難控制其微環境。

*小鼠飼育盒應經常保持清潔和更變,以避免氣味及排泄物的蓄積作用,而保持這些動物的乾淨與清潔。通常飼育盒至少每個星期清潔兩次。

七、營養及飼料

1. 小鼠應以乾淨和營養的粒狀小丸囓齒類飼料採任意食用的方式餵食,飲水系統以自動化

給水裝置或水瓶供水。

*Lab chow 5010:可高溫高壓滅菌之飼料

5001:一般的飼料

2. 成年小鼠平均每100g體重小鼠,每天大約可吃掉15g飼料和15毫升水。

3. 飲水和飼料消耗量會因周圍環境的溫度,濕度,水的供應,飼料的乾燥程度,繁殖狀態,

飼料品質等而產生變化。

4. 21天斷奶的小鼠體重約9至12g間。

飼料的型式:

天然成分之飼料:為一般的類型

封閉式飼料配方:組合成分的量被視為商業機密。一般會提供成分的表單和具保證之分析。

開放式的配方:按照一定量的成分配方製作。

純化飼料:以精製的成分作為配方。

以化學方式定義之飼料:以化學方式純化的化合物作配方。氨基酸類,糖,triglycerides三甘酸油脂,主要的酸脂肪,無機鹽,和維他命是必要的營養成分。高成本。

八、商品化生產繁殖的小鼠

1. 無菌(未污染的)小鼠:沒有可偵測到的微生物。

2. 定義菌株(gnotobiotic)小鼠:擁有特定菌株

3. 無特定病原:無特定病原性微生物之小鼠。

4. 傳統飼養的小鼠:包含幾乎所有全部其他在各種不同的情形之下產製隻小鼠。

九、疾病

大多數常見的和/或重要的感染性疾病。

1. 鼠科的呼吸性黴漿菌病(mycoplasmosis).同時也會感染生殖道。病原是pulmonis黴漿菌

(Mycoplasma pulmonis)。

2. 仙台病毒(Sendaivirus)。呼吸性病原

3. 小鼠痘(ectromia).多發性系統性病毒疾病。可造成皮膚損害,大多數是內部的損害。小

鼠痘是可舉報的疾病且任何爆發將引起小鼠族群完全的滅絕。目前於本國並無發生,但一直是相當危險的疾病。

4. 小鼠肝炎病毒。造成腸,肝臟和中樞系統的損害。

十、管理

上述這些小鼠臨床上的病症或病理學之關係,對研究人員而言是相當重要的,有助於研究人員排除這些菌叢。必須了解到最主要的問題不是動物的損失,而是影響到研究數據資料。

1. 從信譽良好的經銷商及經測試過品系購入動物。與受認可之廠商供應商接洽採購動物的

服務。

2. 購入動物後,應測試動物疾病。對常見囓齒類而言血清學的測試和病原培養為有其必要

性。須記住,這些測試不見得就是預期的結果,即便是陰性反應,也應有某種程度的保留,稍加留意。大致而言,若有疾病存在,這些測試便可偵測出病原,但可能遺漏掉低階的感染,特別是黴漿菌試驗。

3. 細心照顧動物避免遭污染。研究人員勿將來源不明之動物與作實驗之動物接觸。勿將動

物帶入實驗室後又帶回動物房內,如此便可避免動物房內動物遭污染。

4. 施打來源不明的生物製劑材料須非常小心。多數小鼠肝炎病毒和先天性腳趾不全畸形

(ectomelia)乃因乾淨的品系遭生物性製劑材料的污染所致。

5. 在使用動物結束時,特別是長期實驗,應針對常見的囓齒類病原作再測試。

十一、疾病的預防

1. 加濾網蓋之飼育盒可避免或降低密集飼養的小鼠房內微生物的空氣傳播,然加濾網蓋會

使飼育盒內氨濃度,濕度,與溫度上升。

2. 加氯淨化法(10到12ppm)或酸化(pH2.5)之飲用水會降低Pseudomonas的污染程度。

以2毫升5.25%鈉次氯酸鹽溶液混合於10公升水中製作10ppm C12水溶液。以約2.6毫升濃縮氫氯酸混合10公升水製備pH2.5的水溶液。

3. 由於當地供應水之酸鹼度和硬度會有變異,因此應監測最後混合之水質酸鹼度。

十二、公共衛生之考量

在小鼠族群中,沙門氏桿菌症(Salmonellosis)和淋巴球性腦膜腦炎為少見的人畜共通傳染病。囓齒類動物的皮屑常使人們產生皮膚和呼吸性過敏。這種過敏反應注射皮屑測試未必會有皮膚陽性反應,因此若暴露在囓齒類飼養環境後,假如有發癢,紅腫,流鼻水,打噴嚏或呼吸困難,則應儘速尋求醫生的協助。

十三、用於研究

在美國每年大約使用5千萬隻小鼠用於研究和測試,諸如藥物,老化,病毒學,免疫學,組織相容性,單株抗體製造,溶血性貧血,先天遺傳缺陷,腫瘤增生,基因放射線學,澱粉樣變性病,梨形蟲病,自體免疫疾病,先天性無胸腺症,阿米巴原蟲症,肥胖症,侏儒症,漿細胞惡病質症(monoclonal gammopathies),糖尿病,腎臟病,基因轉殖動物模式及動物行為等之研究。

【优质文档】高级植物生理学专题复习题

2014 高级植物生理学专题复习题 一、将下列英文名词翻译成中文并用中文简要解释 phytochrome polyamines calmodulin Rubisico elicitor phytoalexin lectins systemin oligosaccharinaquaporin Phosphotidylinositol Osmotin 二、问答题 1. 举例说明突变体在植物生理学研究中的应用。2. 简述由茉莉酸介导的植物伤信号转导过程。3. 植物体内产生NO 形成途径主要有哪些?NO 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怎样?4. 简述由水杨酸介导的植物抗病信号转导过程。5. 试论述在逆境中,植物体内积累脯氨酸的作用。6. 简述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7. 什么是活性氧?简述植物体内活性氧的产生和消除机制。8. 植物抗旱的生理基础有哪些?植物如何感受干旱信号?9.盐胁迫的生理学基础有哪些?如何提高植物的抗盐性? 10.说明干旱引起气孔关闭的信号转导机制。 11.为什么在植物生理分子研究中选拟南芥、蚕豆、番茄作为模式植物? 12.试述植物对逆境的反应和适应机理(阐述1-2 种逆境即可) 13.简述高等植物乙烯生物合成途径与调节 (文字详述与详细图解均可14.以乙烯为例说明激素的信号转导过程。 15.什么是光呼吸与光抑制?简要阐明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包括外界环境因素与植物本身 calcium messenger systym late embryogenesis abundent protein hypersensitive response 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 induced systemic resistance heat shock protein calcium-dependent protein kinases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 Partial rootzone irrigation Original fluorescence yield Maximal fluoreseence yield photoihibition photooxidation photoinactivation photodamage photobleaching solarization

第八章-运动损伤的的康复

第八章运动创伤的康复 第三节肌腱损伤 要点解析 学习要求 一、掌握 1.肌腱和肌腱损伤的概念 2.常见肌腱损伤的临床特点(肩袖损伤、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损伤、肱三头肌肌腱损伤、肱骨外上髁炎、肱骨内上髁炎、股内收肌腱损伤、 髂胫束损伤、股四头肌腱损伤、髌腱断裂、髌腱末端病、跟腱断裂 和跟腱末端病) 3.肌腱损伤常用的康复评定方法 4.肌腱损伤康复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5.肌腱损伤急性期处理的基本原则 6.肌腱损伤慢性期的处理方法 二、熟悉 1.常见肌腱损伤的病因 2.常见肌腱损伤的康复治疗 三、了解 1.常见肌腱损伤的术后康复程序。 内容精要 1.有关概念肌腱(tendon) :是把肌肉连接到效应骨或其它结构的束状物或膜状物。肌腱的功能:主要是传导肌腹收缩产生的力并牵引骨骼产生运动。肌腱损伤(tendon injury) 是常见的运动创伤,也是临床软组织损伤中的常见类型。 2.肌腱损伤类型肌腱损伤可以是急性损伤,但更多见的是慢性劳损;肌腱损伤多表现为肌腱和/或腱止点的急性或慢性炎症,严重的肌腱损伤则表现为肌腱断裂。 3.肌腱损伤的好发部位肌腱损伤好发于肩袖肌腱、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股

四头肌腱、髌健和跟腱。 4.肌腱损伤的病因:主要为①过度牵拉(急性损伤):一次剧烈运动肌肉强力收缩引起肌腱拉伤;②过度使用(慢性劳损):长期或长时间的运动或活动中肌腱发生退变和慢性劳损。 5.临床特点 (1)肩袖损伤(cuff tear): 1)病因:肩部慢性撞击性损伤;创伤:肩袖肌腱受到过度牵拉损伤或摔倒时上肢伸展撑地,暴力使肱骨头穿透和撕裂肩袖前上部;医源性原因:因手法治疗时力量过大而损伤肩袖肌腱。 2)临床表现:症状:伤后肩痛,呈撕裂样痛。体征:60o~120o疼痛弧征阳性;肩外展及内外旋抗阻痛;肩峰前外缘及肱骨大结节处压痛。 3)临床分型:第I型:一般活动时不痛,当投掷或转肩时痛。检查只有反弓痛。第Ⅱ型:除重复损伤动作时痛外,还有肩袖抗阻痛,肩部一般活动正常。第Ⅲ型:较常见,症状有肩痛和运动受限,检查有压痛和抗阻痛。 4)肩袖肌腱断裂:①完全性断裂:症状:伤时局部剧痛,伤后疼痛减轻,随后疼痛程度又逐渐加重。体征:肩部广泛压痛、肌腱断裂部锐痛;常可触及裂隙及异常骨擦音;患侧上臂外展无力或不能外展至90o。X线片:早期一般无异常改变;晚期可见肱骨大结节部骨质硬化囊性变或肌腱骨化。②不完全断裂:肩关节造影有助确诊。 5)肩袖肌腱有无断裂的鉴别:①1%普鲁卡因10 ml痛点封闭;②上臂下垂试验。 (2)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损伤(injury of the biceps brachii long head tendon): 1)病因:肩关节反复超常范围的转肩用力活动,使肌腱在结节间沟内反复磨损致伤;一次突然的过度牵扯致伤;其它:增龄、肩袖炎症、肩胛下肌腱止点损伤、多次局封等。 2)临床表现:肱二头肌长头肌肌腱炎和/或腱鞘炎:症状:肩前部酸痛不适,向三角肌或肱二头肌上下放射。体征:结节间沟及肱二头肌长头腱压痛;可触及局部条索状物;上臂外展上举后伸痛阳性;叶加森(Yergason)征阳性;肩关节活

生理学教学方法的应用体会

生理学教学方法的应用体会 1讲授法 讲授法是通过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的方法,是课堂教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优点是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系统地传授知识,把教师本人的学习心得和治学经验传授给学生,并能在教学内容上抓住要领,突出重点,使讲课内容少而精,做到深入浅出、系统连贯、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在相同的时间内,学生从教师讲授中获得的信息量远远大于自己看书获得的信息量。教科书中“绪论”及“细胞的基本功能”章节可以说是生理学课程的总论部分,许多内容贯穿全书,是生理学课程讲述最基础的部分,因其内容枯燥,名词概念繁多,再加上学生初次接触生理学,需要教师精心讲授,学生才能理解接受。如靠学生自学,不但会影响教学进度,还会影响学生对最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因此宜以“讲授法”为主,同时辅以其它方法。 正确运用讲授法,要求教师必须认真组织教学,使教学环节紧密相连,同时要保证内容的科学性、正确性。首先教师要深刻理解教学大纲的精神,认真钻研教材,然后对教材内容进行“剖析”,明确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些地方可以设疑,哪些内容枯燥乏味,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独特的自我设计,使教学内容从平面转向立体,重点突出,难点易解。在讲授过程中,必须与板书、教具紧密结合,使讲授内容清晰、系统、形象、生动。尤其是多媒体课件的涌现,使教学中用语言难以描述清楚的生理过程通过课件而形象、生动、具体地呈

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 2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法生理学的内容是经过实验验证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理论组成的,根据生理学的特点,采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方法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潜心钻研教材,在把握学生知识水平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的基础上,对本堂课要提出哪些问题,如何和何时提出问题进行精心设计。例如,讲述脊髓对躯体运动调节时,可以设问,脊髓正常情况下总是与更高位中枢保持联系,如何才能了解其单独作用能对躯体运动功能做出何种调节?脊休克产生的原因有创伤和失去高位中枢的调节作用,如何验证其产生的原因?脊休克后,部分反射还能恢复,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启发了实验设计的思路。又如讲授完骨骼肌的结构、肌丝的滑行学说、兴奋- 收缩耦联及神经- 肌肉接头后,可以布置这样的问题:坐骨神经兴奋后,如何引起腓肠肌收缩?甚至可以在讲述完神经系统之后,提出人是如何将收缩某一部位肌肉这一意识转化为肌肉收缩这一过程的?总之,在生理教学中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对于提高生理教学质量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3对比和总结 对同一章节的并列内容采用对比的方式讲授,比单独分别讲 授效果好。如:动作电位与局部电位的讲解,可以把两者不同的特性进行对比;心肌细胞生物电的讲解,把窦房结、P 细胞、浦肯野细胞和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波形画在黑板上,学生很快就能区分哪是自律细胞,哪是工作细胞,哪是快反应细胞,哪是慢反应细胞。每一章的内容讲完后,可进行概括性的总结,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总的轮廓,形成一个整体概念。在总结中要重视图表、表格的作用,图表和表格能使人一目了然,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加强知识间纵横联系。分类比较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理学 课程类型: 必选课 总学时: 36 讲课学时:36 学分:2学分 适用对象: 生物技术专业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现象及机体组成部分正常功能的科学。 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和生理功能的科学,研究机体多种系统在正常条件下的功能以及它们受到哪些因素的调节和控制等问题 通过生理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理学基本理论,了解生命科学发展方向,为以后其它相关学科和临床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教学要求分三个层次:掌握、熟悉、了解。考核内容对应三个相应的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占80%,熟悉的内容占15%,了解的内容占5%。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绪论 重点: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研究方法及与医药科学的关系 难点: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研究方法及与医药科学的关系 第二章细胞和基本组织 重点:1.掌握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 2.掌握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分类及功能; 3.掌握骨骼肌、心肌形态结构特点; 4.掌握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化学性突触的光、电镜下结构; 难点: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化学性突触的光、电镜下结构; 第四章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重点:1.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 2.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3.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重要意义 难点:1.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 2.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第五章血液 重点:血液凝固、体内抗凝血作用、体外延缓或促进凝血过程、纤维蛋白溶解系统。难点:血液凝固、体内抗凝血作用、体外延缓或促进凝血过程、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第六章循环系统生理

生理学教学方法的探讨与研究

生理学教学方法的探讨与研究 生理学是医学科学的一门关于人体正常机能的学科,实验性较强,内容抽象、较难理解,记得慢、忘得快,与医学其它各学科联系密切。作为一名医学生,扎实掌握生理学知识并能灵活应用于临床实践是必需的。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与研究,笔者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验证并提高,取得良好的效果,受到学生的欢迎。 1、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庞杂的问题系统化 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必须备课充分。例如:“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一章,有一个概念——阈电位:当细胞受到刺激,使细胞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就引发钠离子快速大量内流,从而爆发动作电位。笔者把阈电位比喻象扣动扳机,这样讲解,学生容易领会、记忆深刻,课堂反馈的效果良好。 2、充分应用教学手段,多方位、多角度拓宽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 生理学知识来源于科学实践,在教学中应紧抓住实践这一环节,多角度开展生理学实验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首先,在课堂上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笔者善于应用示意图、模拟图展示讲解各种生理现象,使学生加深对课堂知识的领会;再者,通过电视教学片观察各种生理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加深对课堂知识的领会;第三,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相关的生理学实验,更直观地观察生理学现象,加深对理论的理解。通过这样“耳闻”、“亲自操作”、“目视”等多方位验证理论,达到了掌握相关知识的目的,既便于记忆,又便于运用,同时对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操作技能的提高都大有益处。 3、驾驭课堂,开展课堂讨论 重视学生课堂讲座是有多方面益处的,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针对知识点进行的讨论,既能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又能找出漏洞和不足,从而使教师在对知识的传授中更有重点、把握程度更为准确,亦相应地提高了教学水平。另外,问题点的提出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具有启发性,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在讨论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一点经验。积极探索适合现今学生实际水平和能力的教学方法,是每个有责任感的教师孜孜探求的问题。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运用这些方法增强了学生的信心,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实践操作技能,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为掌握生理学知识和医学其他各学科知识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从而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素质的目的。

高级植物生理学复习资料

1、共振传递:一个色素分子吸收光能被激发后,其中高能电子的振动会引起附近另一个分子中某个电子的振动(共振)。 2、激子传递:激子通常是指非金属晶体中由电子激发的量子,它能转移能量,但不能转移电荷。在由相同分子组成的聚光色素系统中,其中一个色素分子受光激发后,高能电子在返回原来轨道时也能释放出激子,此激子同样能使相邻色素分子激发,即把激发能传递给相邻色素分子。激发的电子可以相同的方式再放出激子,依次传递激发能。 3、受体:狭义概念:是细胞表面或亚细胞组分中的一种天然分子,可以识别并特异地与有生物活性的化学信号—配基结合,从而激活或启动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广义概念:是指能够接受任何刺激(包括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刺激等),并能产生一定细胞反应的生物大分子物质均称为受体。 4、它感作用:植物群生在一起,相互之间存在对环境生长因素,如光照、水肥的竞争和通过向周围环境释放有机化学物质,影响周围植物称为它感作用,也成为相生相克或异株克生作用。 5、它感化合物:也称克生物质,它感作用中把生物体产生的、能影响其它植物生长、健康、行为或群系关系的所有非营养物质统称为它感化合物。 6、量子产额:吸收一个光量子后所所释放的O 2的分子数或固定CO 2 的分子数,或光化学产物数。 7、花熟状态:当植物营养生长达到一定程度,即体内一些特殊物质积累达到一定量时,即产生对开花诱导条件能够发生反应状态,即为花熟状态。 8、光周期诱导:一定适宜的日照条件(光周期)诱导花熟状态的植物启动开花反应的现象。 9、光周期反应:植物能够接受一定适宜的日照条件(光周期)后体内进行花反应的生理现象。 10、开花:成花反应完成(叶原基转向花原茎),植物开花的现象。 11、临界夜长:昼夜周期中短日植物能开花的最小暗期长度或长日照植物能够开花的最大暗期长度。 12、临界日长:指昼夜周期中能诱导植物开花所需的最低或最高的极限日照长度。 13、根系提水作用:是指土壤表层干旱的条件下,当植物蒸腾作用降低时,处于深层湿润土壤中的根系吸收水分,并通过输导组织运至浅层根系进而释放到周围干燥土壤中的现象。 14、被动吸水:常称为“蒸腾拉力吸水”,是指叶片因蒸腾失水而造成与维管束系统一个连续的水势差而产生的使导管中水分上升的一种吸水形式,是植物水分吸收的主要形式。 15、协助扩散:是小分子物质经膜转运蛋白,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势梯度跨膜的转运,不需要细胞提供代谢能量。 16、空化现象:虽然水分子之间存在内聚力,但木质部中的水柱也有可能被其间的气泡所阻塞,导致水流中断的现象。 17、源:指制造营养并向其它器官提供营养的部位或器官,主要是指成熟的叶片。 18、库:指消耗养料和贮藏养料的器官,如生殖器官、干物质贮藏器官等。 19、活性氧:是指氧在还原过程中产生的、氧化性极强的一类中间产物的统称。 20、呼吸链电子漏:当电子由呼吸链的辅酶Q裂解出来,在细胞色素系统进行传递过程中,部分电子也会发生“泄露”现象,泄露的电子并使氧的单价还原的形式生成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这种现象称为呼吸链电子漏。 21、伤呼吸:植物在受伤后,伤处细胞呼吸均明显的增强,把这种呼吸习惯称为伤呼吸。 22、信号转导:植物细胞通过膜上的受体细胞感受和接受外界的各种刺激,并将这种刺激通过胞内各种转导

第02课:跟腱疼痛,僵硬以及肌力不足--跟腱炎知识

跟腱疼痛,僵硬以及肌力不足--跟腱炎 临床指南 基于损伤/功能的诊断 流行病学 文献报道跟腱损伤属于最频繁的过度使用损伤问题。19,60,76,78大部分的跟腱病患者从事业余或专业水平运动。59每年报道跑步者的跟腱末端病变发生率在为7-9%。45,59活动量少也不会避免此病。少数病例报道,久坐人群也会患上跟腱病。43,107虽然跑步者看起来是最易患此病变的人群,59,60,62,98跟腱问题在很多运动项目中都曾被报道过。32,33,59,60,134研究显示运动员在训练而不是比赛中更易显露症状。45,134随着年龄增长,跟腱损伤也有增多的趋势,32,58报道称跟腱损伤的平均年龄为30-50岁。78,100,110鲜有文章研究性别差异,有数据表明男性受影响的程度远远超过女性。60,98,110 病理解剖特征 跟腱是人体最大112最粗壮13,95的肌腱。跟腱是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连体腱。据报道,跟腱平均有15cm长,从肌肉与跟腱的交界到跟骨后方。95基于上述机构,跟腱纤是由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纤维各占一半。21跟腱的形状和走向沿着自身变化。在近端,跟腱是

宽而平坦,向下越来越浑圆,继续向下止于跟骨后,肌腱再次变得扁平。螺旋结构导致腓肠肌纤维变成面向后侧及外侧的肌腱部分,而比目鱼肌纤维变成位于前内侧部分的肌腱。129肌腱不是包于一个真正的滑液鞘内,而是由腱旁组织,一层多脂的蜂窝组织细胞包围着。115肌腱的血液供应很明显的在3个地方:肌肉肌腱结合处,肌腱腱体,和肌腱骨骼结合处。95血管密度在近端最大,肌腱中部最小。17,63跟腱的神经支配主要来自腓肠神经的分支。13腱旁组织的腹侧也发现有神经纤维。此外,在跟腱及其周围蜂窝组织中也少量发现了传入神经机械感受器的存在。 跟腱与其他肌腱和致密结缔组织相似,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发生形态学和生物力学的变化。形态学变化包括(但不仅局限于此)胶原蛋白的直径28和密度减小,128粘多糖和水含量减少,44非还原交叉耦合增加。8从生物力学角度来说,老化肌腱的特点是拉伸强度、线性刚度和极限负荷下降。133肌腱老化的其它特征还包括基质中胶原蛋白合成能力的下降8和退化大分子的积累。1635岁以上的个体在肌腱的组织病理学变化上是相似的。49一项对891例人体肌腱断裂的研究显示97%的人在组织病理学上的变化是自然的退行性改变。在这些样本中,397例(45%)的是跟腱。 健康(未退化)跟腱的急性激惹与腱旁炎症相关。腱旁组织和跟腱间的局部肿胀可以直接看到和触摸到。124然而,更常见的症状是慢性的,与退行性变的肌腱有关。48肌腱变性被认为是非炎性的,10,53尽管这还在探索之中。37肌腱变性已被描述为类脂或者类粘蛋

高师院校生理学教学方法初探

高师院校生理学教学方法初探 3肖玲远 (毕节学院生物系,贵州毕节 551700)摘 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针对生理学教学的特点和高师院校学生具体情况,对生理学教学改革的措施和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高师院校;素质教育;生理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Q4-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6769(2005)03-0084-02 The Ele m en t ary D iscuss About Physi ology Teach i n g M ethod of Teacher ’s College Xiao L ing -yuan (Depart m ent of B i ol ogy,B ijie Teachers College,B ijie 551700,China ) Abstract:The paper according t o de mand of quality educati on,characteristic of physi ol ogy teaching and student ’s trait of teacher ’s college,discusses the measure and method about physi ol ogy teaching ref or mati on . Key words:teacher ’s college;quality educati on;physi ol ogy;teaching method 生理学是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生物专业及医学各专业的一门理论及实验性很强的基础、重点的主干课程之一,伴随知识剧增及课堂授课课时减少的矛盾的出现,生理教学中如何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活动中始终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必须解决的问题。 1 高师院校生理学教学的特点和要求 1.1素质教育观下的生理学教学特点和要求 生理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特别是从机能整合角度来探讨生命活动规律及调节的基础理论学科,其知识是生命科学领域高素质人才必备的基本理论,而生理学与其他学科相比,理论性强,内容比较抽象,概念较多,再加上其具有的基础性、发展性及较强的实践性,这就为当今素质教育观下的生理学教学提出了极大的艰巨性与挑战性。传授知识主要是总结过去,而传授知识的方法才真正是为了未来。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近几年入学的大学生,自理及独立能力普遍较差,学习上大多缺乏积极主动性,动手及实际操作能力更弱。为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据每个学生具体情况(影响学生学习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学习能力、创新及创造能力),制定出一套完整有效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1.2高师学生学习生理学的特点和要求 高等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中学培养合格的中学教师。与医学院校不同,师范院校学生在生理学的学习中不仅要了解人体及动物基本生理机能、机制等基础理论,还应学会将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生理学的相关知识。根据这一明确目标,生理学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在以不同方式方法加强和提高自身素质能力的同时,要结合本专业课的特征及所具有的现实条件,有针对性地组织、安排教学,有意识的 ? 48?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3收稿日期:2005-01-20  作者简介:肖玲远(1964-),女,贵州毕节人,毕节学院生物系讲师,研究方向:生理学教学。

生理学教案、讲稿

教案

讲稿 第一章绪论 课堂导入:大家好,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生理学。当我们接触一个新事物,首当其冲要明白3个W,what,why, how ,这3个W就是我们今天的主题。 第一节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1、what,什么是生理学,他是干什么的? 引入概念生理学(physiology)——研究生物体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重点是正常功能,根据研究对象不同可分为细菌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和人体生理学。 我们要学习的人体生理学,又称医学生理学,通常简称为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具体的说,它研究我们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神经活动、躯体活动、腺体分泌、血液循环、呼吸和消化等功能活动,研究它们是怎样发生发展,需要什么条件,相互间有无影响,与内外环境变化的关系等等。 2. why 我们总是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而自我是世界中无可替代的唯一,我们对自己的好奇心也往往更明显,为何危急时能爆发惊人潜力,为何心跳过快反而危险,,为何呼气比吸气更轻松,为何寒战过后会更温暖?这些都是生理学的内容。 从职业的角度看,一种药物如何起效,为何出现副作用,疾病是如何发生发展,都需要足够的生理学知识,所以在生理学成为了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他是我们认识和干预纠正疾病异常的定心丸。 3. how 生理学研究方法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实验是它的重要基础,生理学的学习研究的最基本过程是:实验-推理判断-再实验-验证修正推理判断-再实验-再验证修正,这是一个长期反复循环的严谨的过程。由于实验的损伤性及伦理等原因,目前,大多数生理实验是以动物为对象。为什么能用动物做实验来研究人体的功能活动呢?我们都知道,根据进化论的观点,人类和生物界其他动物具有同源性,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相似之处,这就为我们提供了这种可能性,而且,动物实验还有些特别的优势。举例:枪乌贼的巨大神经纤维(其直径最大可达1毫米左右,人的各种神经纤维直径为1—20微米,长度人几分之一毫米到1米左右,比如已知人体最粗的神经是坐骨神经,它的直径可以达到1厘米,但是坐骨神经是神经纤维束,内含大概20W根神经纤维,可想而知每根纤维的直径有多微小。),猫的防御反射,等等等等。当然,凡事都有利有弊。首先,动物和人类只是相似,所以并不能将动物实验的结果简单直接对应到人体,尤其人类的情感情绪思考等高级意识活动基本无法以动物实验来进行研究。其次,一些人对动物实验的滥用,既丧失了对生命的关爱和基本的尊重。随着无损伤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实验直接以人体作为研究对象。 生理学研究包括三个层面。 * 第一.细胞、分子水平研究细胞生命现象的基本物理化学过程,如研究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及其产生的离子机制。 * 第二器官、系统水平研究各器官及系统的功能,如研究心脏的泵血功能、呼吸节律的形成机制。 * 第三整体水平研究器官系统之间的功能联系以及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如研究环境温度对人体的影响,应激状态下人体功能的改变。。。。

高级植物生理学03温度胁迫

低温胁迫 低温程度和植物受害情况,可分为冷害(chilling),指作物在它生长所需的适温以下至冰点以上温度范围内所发生的生长停滞或发育障碍现象;冻害(freezing),指冰点以下低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一、低温的伤害: 膜伤害:目前普遍认为细胞膜(特别是质膜和类囊体膜)系统是植物受低温伤害的初始部位,低温处理后膜相对透性以及膜上各组分的变化, 是衡量植物抗冷性的一个指标。若温度缓慢降至零下,能引起细胞外冰晶积累,造成机械性胁迫和细胞内次生干旱等复杂变化。 膜脂相变:细胞膜系统是低温冷害作用的首要部位, 温度逆境不可逆伤害的原初反应发生在生物膜系统类脂分子的相变上。膜脂从液晶相变成凝胶相,膜脂上的脂肪酸链由无序排列变为有序排列,膜的外形和厚度发生变化,膜上产生皲裂,因而膜的透性增大,离子大量外泻,因而电导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脂脂肪酸的不饱和度或膜流动性与植物抗寒性密切相关。膜脂肪酸成份(饱和和非饱和脂肪)酸和膜透性 膜脂过氧化:植物在低温胁迫下细胞膜系统的损伤可能与自由基和活性氧引起的膜脂过氧化和蛋白质破坏有关。MDA含量可以作为低温伤害程度以及植物抗冷性的一个生理指标。 乙烷。植物在正常条件下几乎不产生乙烷,在逆境条件下细胞遭到破坏时乙烷大量产生。一般认为乙烷是由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及其过氧化物通过自由基反应生成的,所以乙烷的产生与膜脂过氧化密切相关,其产量与膜透性呈正相关,可作为膜破坏的指标。 乙烯???当植物处于逆境条件时,乙烯生成增加,被称为逆境乙烯或应激乙烯,其量比正常条件下的乙烯量高2~50倍。乙烯主要由受刺激而未死亡的细胞产生,其生物合成也是遵循:蛋氨酸→腺苷蛋氨酸(SAM)→ACC→乙烯途径。也有人报道逆境乙烯也可由亚麻酸过氧化作用产生。但在植物体内很难将各种途径产生的乙烯区分开来,因此乙烯的释放不能作为一种表示膜脂过氧化的指标。 细胞骨架是(植物中主要是指微管和微丝)。与细胞运动、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细胞分裂、基因表达及细胞分化等生命活动都密切相关。低温直接毁坏了细胞骨架,使细胞质基质结构紊乱,进而破坏细胞的代谢系统及其中物质的运输。不同耐寒性植物的微管对低温的反应有着显著差异。不耐寒植物的微管对低温敏感,而抗寒植物其微管具有抗寒性,其冷稳定性与植物种类抗寒性成正相关,抗寒锻炼后,抗寒植物的微管其冷稳定性提高。 光合作用:温胁迫对植物光合色素含量、叶绿体亚显微结构、光合能量代谢及PS活性等一系列重要的生理生化过程都有明显影响。对于亚热带起源的低温敏感植物,当温度稍低于其最适生长温度时,即表现出净光合速率的下降。当温度降至引起冷害的临界温度时,光合作用显示出强烈的抑制。光合机构的光破坏在很多情况下是由过剩光能产生的活性氧引发的(引发光氧化损害的两类活性氧是米勒反应产生的超氧阴离子O和单线态氧’O2。

生理学 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理学(physiology) 学分:理论5+实验1.5 总学时:130 理论学时:80 实验学时:50 先修课程要求: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 适应专业:临床医学八年制、临床医学五年制、麻醉医学、口腔医学、精神卫生 参考教材: 1.朱大年,王庭槐主编. 生理学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姚泰主编. 生理学(长学制规划教材),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3.罗自强等主编. 机能实验学,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 4.Kim E. Barrett. Ganong's Review of Medical Physiology,24th Ed,Lange Medical Publications,2012 5.John E. Hall. Guyton and Hall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12th Ed,W. B. Saunders Company, 2010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生理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任务是研究人体及其细胞、组织、器官等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的活动规律和生理功能,阐明其产生机制,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活动的影响。生理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主干基础课之一,与其他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了解和掌握了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规律,才能理解和掌握机体异常的生命活动及其规律,所以生理学为后继医学学科及以后的医疗工作奠定了基础,因而,生理学的目标应该使学生

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由于现代科学和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相关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极大地推动了生理学研究向微观的细胞分子水平深入发展和向宏观的整体水平加快扩展。在教学中,也要及时向学生介绍生理学的重大进展,使学生对生理学的发展动态有所了解。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根据学习医学的需要,参照本科医学教育的国际标准和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着重强调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注意加强对学生科学思维模式、科学态度、科学的实验方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新的医学模式的转变,重视从心理、社会的角度观察和理解人体的生命活动。此外,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生理学英语专业名词,以加强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 生理学教学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 二、课程基本要求 1.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1)了解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人体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掌握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功能调节的三种方式,熟悉机体内的控制系统。 (2)掌握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组织的兴奋和兴奋性,信息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和细胞间的传递方式与原理,肌肉收缩的原理。熟悉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了解细胞膜的结构,骨骼肌的超微结构。 (3)熟悉血液的理化特性、生理功能和血量正常值。掌握内环境的概念、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纤维蛋白溶解、人类血型及输血原则。掌握红细胞的生理,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与抗凝以及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ABO血型系统, Rh血型系统,输血的原则。熟悉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和功能。了解血液的组成,造血过程的调节。 (4)掌握心脏的泵血功能及调节,各类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形成机制,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生理学兴趣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生理学兴趣 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生理学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欲。 标签:生理学;教学方法;学习兴趣 生理学是研究机体功能活动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在整个医学课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以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为基础,并为后续课程如病理学、药理学和临床课程等奠定基础。对于初学者来说,生理学的理论性较强,内容抽象,枯燥无味致使其产生抵触心理。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因此在生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习兴趣成为广大师生共同努力的目标。 对于教师来说,在授课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生理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理解正常人体的功能活动规律。教学方法如下 1 医学史 在整个医学课程中,学生潜意识认为生理学是一门很难的学习课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这样可以减少生理学的神秘感。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习动机,同时凝结科学家智慧的结晶无形中对于学生探索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 动画演示教学 传统的生理学教学以讲授法为主,学生对深奥的理论感到难以想像、枯燥难懂。生理学是一门功能学科,讲述的是一个动态过程,大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因此对于抽象的内容采用动画演示教学,通过此法的运用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直观和清晰,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动画演示法是我们生理学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它不仅可以缓解学生的听课疲劳,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使静态知识变为动态的过程、抽象概念更加直观、复杂问题变得容易理解、枯燥的理论变的有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3 联系式教学 在整个医学课程的学习中,生理学是一门基础必修课程,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因此在整个生理学教学过程中要联系临床案例和生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生理学和临床课程、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通过临床典型病例的穿插,突出生理学的临床实用性,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2],使课堂更加具有趣味性和生动性。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只有掌握正常人体功能的基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供临床、护理、口腔专业本科学生用) 一、前言 生理学是研究正常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之一。通过学习生理学,使学生掌握和了解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学习医学专业的其他后继课程奠定基础。生理学共128学时,其中理论课72学时,实验课56学时。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生理学研究的内容。掌握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 2.掌握人体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 3.了解人体功能自动调控中反馈调节机制的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 生理学的研究的任务,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机体内环境与稳态。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体内的控制系统。 学时:2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胞膜物质转运的方式和原理;细胞膜的跨膜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机制;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兴奋传导和传递的原理;兴奋-收缩耦联和收缩的机制。 2.了解细胞膜的构成;肌肉收缩的力学分析。 教学内容: 细胞膜的结构概述,物质的跨膜转运。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机制。兴奋的引起和兴奋的传导机制。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和兴奋-收缩耦联。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平滑肌的结构和生理特性。 学时:8 第三章血液 目的要求: 1.掌握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生理性止血。 2.掌握血细胞生理。 3.了解血型和输血原则 教学内容: 血液与内环境的演化。血液与内环境稳态。血量。血液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红细胞的数量形态和功能。血细胞比容。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白细胞生理。血小板生理。血细胞的破坏。血液凝固。抗凝系统的作用。纤维蛋白溶解。表面激活与血液的其他防御功能。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学时:4 第四章血液循环 目的要求: 1.掌握心肌生物电、心肌特性与心脏的射血功能。

荐读:常见足跟痛的诊断与治疗要点

荐读:常见足跟痛的诊断与治疗要点 在门诊总会遇到很多足跟疼痛的患者,从儿童到老人都有,不少人已经辗转就医于多家医院,希望能被治愈,但结果却总是不理想。下面我用几张足部图来向大家介绍一下最常见最多发的几种足跟痛。内部结构图 首先熟悉一下几张足部图,重点看图标区! 外侧面: 内侧面:足跟痛常见以下几类:1、跖筋膜炎;2、跟下脂肪垫炎;3、跟腱末端病;4、Hagland畸形;5、跟腱炎;6、跟腱腱围炎;7、跟骨高压症;8、跗骨窦综合征;9、跟骨及周围肿瘤;10、腱周滑囊炎;11、其他原因。 跖筋膜炎 跖筋膜炎疼痛区位置图:实体图位置:进一步标示:典型的疼痛表现为走路的起始几步疼痛,即晨起或者长时间休息后迈出第一步时疼痛,行走十余步后缓解,但长时间步行或久站则疼痛又加剧,疼痛可向跖筋膜远端放射。具有高弓足、扁平足等畸形的患者容易罹患该病。疼痛表现在跟底及足心,体检可有整个跖筋膜的压痛,以跟骨结节内侧处明显,足趾、踝关节在被动背伸时疼痛和压痛更明显。 病因:现代医学认为,当跖筋膜承受了超过其生理限度的作用力时,这种反复长期的超负荷将诱发炎症,形成退变、纤

维化,导致跖筋膜炎。久而久之,跖筋膜挛缩引起跟骨附着处持续性的牵拉损伤,韧带和筋膜的纤维也就不断地被撕裂,人体为加强此处的强度,就引起附着处钙盐沉积和骨化而形成骨刺。 治疗:1、避免跑步及其它加重疼痛的活动;2、冰敷:用毛巾包裹冰块敷于足跟和足底,每天4次,1次15-20分钟; 3、药物治疗:口服阿斯匹林或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必要时局部注射类固醇类激素; 4、矫形器具:使用特殊足垫支持足中弓区域; 5、手术,对于保守治疗半年以上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以关节镜微创治疗为主。 跟腱炎 跟腱标示图: 跟腱炎标示图:跟腱炎可导致跟腱断裂,也可直接暴力致断裂!跟腱断裂恢复期用的跟腱靴!跟腱炎一般指跟腱急慢性劳损后形成的无菌性炎症。在运动过程中,小腿腓肠肌和跟腱承受了反复过度牵张力导致的。另外,突然增加锻炼的强度或频率也常会引起跟腱炎。当跟腱在短时间内承受的压力过大时,可能会发生劳损、细微挫伤或撕裂,进而出现无菌性炎症。扁平足人群增加了跟腱炎的风险!症状:足跟部上方的、内部的疼痛、酸痛、压痛、僵硬,活动后加剧。它可能发生在跟腱的任何一区域,痛感通常会在清晨或者剧烈运动后的休息期间发作。肌腱两段受到挤压时会有强烈疼痛或

中职生理学教学方法的探索

中职生理学教学方法的探索 摘要】在医学专业中,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其他专 业课的启蒙课程,然而其教材内容理论性较强,内容抽象,难以理解和记忆,因此,做好生理学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中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就提高并恰 当应用生理学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理解 思维能力,实现运用生理学知识有效解决实际问题,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 实的基础。 【关键词】生理学;教学方法;探索;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8-096-02 在医学专业的课程学习中,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它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 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启蒙,也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纽带。 虽然生理学教材对人体各部分机体功能进行了详尽清晰的阐述,然而,教材的内容繁杂,理 论性较强,内容抽象,因此,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积 极性,提高学生理解思维能力,真正实现运用生理学知识解决学习、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中 职生理学教学面向中职学生,教学层次相对较低,笔者结合多年的生理学教学实践经验,探 索了一些有益教学的方法,提出几点对生理学教学方法的思考,以期对教师和学生有所帮助。 1、经典讲授,抓住教学重点 生理学这门课程是医学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它是研究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 科学,它的内容包括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经典讲授是课堂教学最常用的方法 之一,它是在教学内容上抓住教学重点,使课程深入浅出、条理清楚、层次分明[1]。首先, 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建立一个整体的概念,确定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次,运用对比法、 推理法,根据人体各部分机能的特点,找出各章节、各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再者,教师将 各章节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帮助学生对课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进而进行理解性记忆,最终 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例如,教材中《绪论》章节是课程最基础的部分,概念繁多,而且内 容枯燥,教师宜采用经典讲授法,对内容进行剖析,确立重点和难点,掌握课程的规律特点后,通过身边的例子,生动形象地进行教学,使学生的学习也轻松自在,也加深学生对知识 点的理解。 2、启发、问题式教学,调动积极性 生理学的理论知识是通过常年科学家的科学实验验证形成的知识理论体系,根据其本质 特点,可采用启发、问题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分 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课堂充满活力。所谓启发、问题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 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潜心专研教材,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在学生的理解能力范围之内,精 心设计,启发诱导,在恰当的时机提出问题,传授知识[2]。例如,讲授完骨骼肌的结构、肌 丝的滑行学说、兴奋-收缩偶联及神经-肌肉接头后,可以设问:坐骨神经兴奋后,如何引起 腓肠肌收缩?又如,讲授动脉血压调节时,可以设问:通过稳压反射,可以使生理状态下的 动脉血压维持相对恒定,又为何有成千上万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疾病呢?这些问题的提出, 使学生感到生理学知识和生活、自身密切相关,启发学生思维积极性。教师在讲课中也要多 加总结,学生的总结能力有限,所以,课时结束时要将知识汇总,便于学生理解性记忆。总之,在生理学教学中,合理灵活应用启发、问题式教学,对于提高生理学教学质量,调动学 生学习积极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3、兴趣教学,引发学习动机 所谓兴趣教学,就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出一个温和的教学氛围,使学生 在学习中愉快,在愉快中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针对中职医学学生年龄较小、文化基础薄弱、理解能力不强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由浅入深,由简入繁,通过通俗的语言、简单 易懂的例子,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理特征,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好 奇去学习,激发对自身的关切去猜想、讨论,去寻找答案,从而增强理解,便于记忆,真正

高级植物生理学04盐胁迫及其它

盐胁迫 全世界约有1/3的盐渍化土壤,我国约有250 多万公顷的各种盐渍土壤,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或内陆新疆、甘肃等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随着工业污染加剧、灌溉农业的发展和化肥使用不当等原因, 次生盐碱化土壤面积有不断加剧的趋势。这些地区由于土壤中含有较多的盐类植物常受盐害而不能正常生长和存活,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植物耐盐机理和耐盐作物品种的培育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综合治理盐渍土、提高植物的耐盐性、开发利用盐水资源已成为未来农业发展及环境治理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钠盐是形成盐分过多的主要盐类,NaCl和Na2SO4含量较多称为盐土,Na2CO3与NaHCO3含量过多称为碱土。自然界这两种情况常常同时出现统称为盐碱土。 一、盐胁迫对植物的伤害机理 盐害包括原初盐害和次生盐害。原初盐害是指盐离子的直接作用,对细胞膜的伤害极大;次生盐害是指盐离子的间接作用导致渗透胁迫,从而造成水分和营养的亏缺。 1、生理干旱。土壤盐分过多使植物根际土壤溶液渗透势降低,植物要吸收水分必须形成一个比土壤溶液更低的水势,否则植物将受到与水分胁迫相类似的危害,处于生理干旱状态。如一般植物在土壤盐分超过0. 2 %~0.5 %时出现吸水困难,盐分高于0. 4 %时植物体内水分易外渗,生长速率显著下降,甚至导致植物死亡。 2、直接盐害。(1)细胞内许多酶只能在很窄的离子浓度范围内才有活性,从而导致酶的变性和失活,以致于影响了植物正常的生理功能和代谢。高浓度盐分影响原生质膜,改变其透性,盐分胁迫对植物的伤害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破坏生物膜的生理功能引起的。盐胁迫还可影响膜的组分用NaCl 和NaCO3溶液处理玉米幼苗发现膜脂中不饱和脂肪酸指数降低,饱和脂肪酸指数相对增多,这也证明了盐离子能影响膜脂成分的组成。(2)植物吸收某种盐类过多而排斥了对另一些营养元素的吸收,导致不平衡吸收,产生单盐毒害作用,还造成营养胁迫。如Na+浓度过高时,减少对K+的吸收,同时也易发生PO43-和Ca2+的缺乏症,盐胁迫下造成养分不平衡的另一方面在于Cl-抑制植物对NO3-及H2PO4 -的吸收。 3、光合作用。众多实验证明,盐分胁迫对盐生植物和非盐生植物的光合作用都是抑制的,并且降低程度与盐浓度呈正相关。 (1)盐胁迫使叶绿体中类囊体膜成分与超微结构发生改变 (2)盐胁迫对光能吸收和转换的影响 (3)盐胁迫对电子传递的影响随着盐浓度的提高PSⅡ电子传递速度明显下降能与盐胁迫损害了PSⅡ氧化侧的放氧复合物的功能,使它向PSⅡ反应中心提供的电子数量减少,阻断了PSⅡ还原侧从QA 向QB 的电子传递。 (4)盐胁迫对光合碳同化的影响光合作用碳同化过程中最重要的酶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PCase),在盐胁迫下会使RUBPCase 的活性和含量降低,结果酶的羧化效率下降,导致植物固定CO2 的能力减弱,与此同时,RUBPCase 还限制RUBP 和无机磷(Pi)的再生,而这两种物质再生能力的大小对C3 循环至关重要。此外,盐胁迫还会降低磷酸甘油酸、磷酸三糖和磷酸甘油醛的含量。这些物质均是C3循环的中间产物,其含量减少不利于碳同化的正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