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各类数据规范以及平台与平台对接技术规范

各类数据规范以及平台与平台对接技术规范

各类数据规范以及平台与平台对接技术规范
各类数据规范以及平台与平台对接技术规范

附件1 各类数据规范以及平台与省平台对接技术规范

数据交换接口规范

附件4:数据交换接口规范 一、概述 计量器具检定数据交换接口采用Web service作为数据传输机制,是自包含、自描述(WSDL)、模块化的应用,由省局发布、定位、各技术机构通过web方式调用。接口基于标准的互联网协议,支持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和XML。与省局交换的数据都封装成XML格式的文件,传输前以GZIP格式将文件压缩,然后设置BASE64编码,最后在接收端将其解压,解析读取数据。 二、软件准备 JDK1.6,tomcat6.0,Web service相关包以及数据库。三、数据交换示意图 四、服务端接收数据过程 1、用户合法性校验:服务端在接收数据时同样需要进行用户合法性 校验,并返回信息。

2、数据封装:为方便数据传输和解析,客户端通过Web service交 换的数据需要封装成可扩展标记语言XML的规范,并严格按照此规范。 3、数据压缩:为提高数据的传输效率和减小传输的数据量,客户端 在传输之前需将数据以GZIP格式进行压缩,并设置BASE64位编码,以便基于HTTP传输。 4、对上传文件进行规范性校验:服务端在接收数据之前,校验客户 端数据是否按照XML规范要求,并按GZIP格式进行压缩,设置BASE64编码,否则返回不合法文件格式。 5、返回结果:服务端进行完校验,解析成功并反馈给业务系统后, 会反馈成功信息给客户端,如不成功则返回不成功。 五、客户端接收数据过程(与服务端接收过程类似。) 六、术语说明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资源管理与服务平台使用指南

天津大学图书馆多媒体资源管理与服务平台使用指南一、多媒体管理与服务平台简介 本平台主要用于为读者提供非书资源服务,目前提供的非书资料数据,包括音频资源( mp3 小说、中外文学名著欣赏、流行歌曲、经典名家名曲等)、视频资源(学术讲座、文化历史记录资料片、音乐演唱会、经典 MTV 等)、外语学习(外语学习资料如 CD 、VCD 、磁带等)、随书资源(馆藏随书附赠的光盘和磁带等)、课件资源(教学科研方面的一些课件)、电子图书和网络课堂等各种非纸质资源。 另外,本平台还提供一些图书馆正式购买的和正在试用的多媒体数据库及相关网站导航。 二、计算机配置要求 计算机配置需Windows 2000以上系统,需安装媒体播放器,最好安装Real Player 10.0、Media Player 9.0、部分课件需要安装 csf 阅读器,浏览器类型只支持IE(不支持 Moxilla FireFox 等浏览器)。 三、检索与使用 进入图书馆主页点击“多媒体资源”,进入“天津大学图书馆多媒体资源”,点击“天津大学图书馆多媒体资源管理与服务平台”即可。首次使用,需要先下载并安装 cxsetup 插件(安装时请关闭所有应用程序)。见下图。点击“确定”,按照提示下载并完成安装。

1、浏览 进入“天津大学图书馆多媒体资源管理与服务平台”页面后,可以看到本平台上的资料栏目。 点击自己需要的资料栏目(如“随书资源”等),下方会出现“类别层次”,类别前有“+”表示该类别下还有子类别,类别前有“-”则表示该类别下无子类别,点击某个类别变为蓝色则可在右面窗口内列出该类别下的相关内容,此时 就可以对所需内容进行阅读、收听(看)、下载等操作。见下图。

大数据分析平台技术要求

大数据平台技术要求 1.技术构架需求 采用平台化策略,全面建立先进、安全、可靠、灵活、方便扩展、便于部署、操作简单、易于维护、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软件。 技术构架的基本要求: ?采用多层体系结构,应用软件系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不依赖任何特定的操作系统、特定的数据库系统、特定的中间件应用服务器和特定的硬 件环境,便于系统今后的在不同的系统平台、不同的硬件环境下安装、 部署、升级移植,保证系统具有一定的可伸缩性和可扩展性。 ?实现B(浏览器)/A(应用服务器)/D(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模式。 ?采用平台化和构件化技术,实现系统能够根据需要方便地进行扩展。2. 功能指标需求 2.1基础平台 本项目的基础平台包括:元数据管理平台、数据交换平台、应用支撑平台。按照SOA的体系架构,实现对我校数据资源中心的服务化、构件化、定制化管理。 2.1.1元数据管理平台 根据我校的业务需求,制定统一的技术元数据和业务元数据标准,覆盖多种来源统计数据采集、加工、清洗、加载、多维生成、分析利用、发布、归档等各个环节,建立相应的管理维护机制,梳理并加载各种元数据。 具体实施内容包括: ●根据业务特点,制定元数据标准,要满足元数据在口径、分类等方面的 历史变化。 ●支持对元数据的管理,包括:定义、添加、删除、查询和修改等操作,

支持对派生元数据的管理,如派生指标、代码重新组合等,对元数据管 理实行权限控制。 ●通过元数据,实现对各类业务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利用,包括: ?基础数据管理:建立各类业务数据与元数据的映射关系,实现统一的 数据查询、处理、报表管理。 ?ETL:通过元数据获取ETL规则的描述信息,包括字段映射、数据转 换、数据转换、数据清洗、数据加载规则以及错误处理等。 ?数据仓库:利用元数据实现对数据仓库结构的描述,包括仓库模式、 视图、维、层次结构维度描述、多维查询的描述、立方体(CUBE)的 结构等。 ●元数据版本控制及追溯、操作日志管理。 2.1.2数据交换平台 结合元数据管理模块并完成二次开发,构建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实现统计数据从一套表采集平台,通过数据抽取、清洗和转换等操作,最终加载到数据仓库中,完成整个数据交换过程的配置、管理和监控功能。 具体要求包括: ●支持多种数据格式的数据交换,如关系型数据库:MS-SQLServer、MYSQL、 Oracle、DB2等;文件格式:DBF、Excel、Txt、Cvs等。 ●支持数据交换规则的描述,包括字段映射、数据转换、数据转换、数据 清洗、数据加载规则以及错误处理等。 ●支持数据交换任务的发布与执行监控,如任务的执行计划制定、定期执 行、人工执行、结果反馈、异常监控。 ●支持增量抽取的处理方式,增量加载的处理方式; ●支持元数据的管理,能提供动态的影响分析,能与前端报表系统结合, 分析报表到业务系统的血缘分析关系; ●具有灵活的可编程性、模块化的设计能力,数据处理流程,客户自定义 脚本和函数等具备可重用性; ●支持断点续传及异常数据审核、回滚等交换机制。

数据交换平台技术规范

数据交换平台技术规范

目录 前言 (4) 1.引言 (5) 1.1适用范围 (5) 1.2引用的规范文件和有关规定 (5) 1.3术语和定义 (6) 1.4缩略语 (7) 2.系统总体设计要求 (7) 2.1平台介绍 (7) 2.1.1概述 (7) 2.1.2体系架构 (7) 2.1.3系统结构 (9) 2.2功能体系 (9) 2.2.1数据交换 (9) 2.2.2交换节点管理 (10) 2.2.3交换流程管理 (11) 2.2.4系统管理 (11) 2.3技术要求 (12) 2.3.1基本要求 (12) 3.系统性能要求 (13) 3.1开发环境要求 (13) 3.1.1要求描述 (13) 3.1.2性能指标 (13) 3.2平台部署、运行要求 (14) 3.2.1要求描述 (14) 3.2.2性能指标 (15) 3.3数据共享交换服务要求 (15) 3.3.1要求描述 (15) 3.3.2性能指标 (17)

3.4平台扩展性需求 (17) 3.5平台管理模式要求 (18) 3.5.1要求描述 (18) 3.5.3性能要求 (18) 3.6共享交换应用服务要求 (18) 3.5.1要求描述 (19) 3.7对性能的规定 (19) 3.8运行环境适应性要求 (20)

前言 《数据交换平台技术规范》,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国家标准,并且在多年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和应用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信息资源交换平台的功能技术条件编制而成的。 政府各单位可根据本规范为本单位的办公业务系统开发软件接口,实现与数据交换平台无缝对接,从而实现与全市其他单位的系统联网进行电子公文、业务资料、业务信息等各类信息资源的交换。 本规范只给出交换平台的技术约定,不涉及信息资源的管理规定。各单位使用本规约的时候,应注意遵守国家和我省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数据交换平台解决方案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 1. 概述 在我国,政府职能正从管理型转向管理服务型,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部门宏观管理、综合协调的职能,如何更加有效地向公众提供服务,提高工作效率、打破信息盲区、加强廉政建设 已成为当前各级政府部门普遍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十五”计划纲要要求“政府行政管理 要积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加快信息化进程”。各级政府、行政管理部门都面临着利用 信息技术推动政务工作科学化、高效率的新局面。 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发展,政府拥有越来越多的应用数据,如何建立政府信息资源采集、处理、交换、共享、运营和服务的机制和规程,实现分布在各类政府部门和各级政府机关 的信息资源的有效采集、交换、共享和应用,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更高级的阶段和核心任务。 信息资源只有交流、共享才能被充分开发和利用,而只有打破信息封闭,消除信息“荒岛” 和“孤岛”,也才能创造价值。目前各级政府都在进行政务资源数据的“整合”,但“整合”什么? 如何“整合”?“整合”后做什么?将是摆在政府各级领导面前的首要问题。 北京华迪宏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凭借自身丰富的电子政务建设经验、自主创新的技术研发优势,为各级政府机构的实际需求提供了政务资源整合的综合解决方案——华迪宏图数据共享 交换平台。 2. 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华迪宏图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总体框架如下: 由上图可以看出,华迪宏图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交换体系共分为六个层次,分别是安全和标准体系、网络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中心、共享交换平台、应用层和展示层。 (1)展示层 通过建立综合信息集成门户系统为用户提供统一的用户界面,信息和应用通过门户层实现统一的访问入口和集中展现。 (2)应用层

大数据传输和接口实用标准化技术要求规范(212)协议详情Fix

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系统数据传输和接口标准技术规FIX 超时重发机制: 请求回应的超时,在一个请求命令发出后在规定的时间未收到回应,认为超时。超时后重发,重发规定次数后仍未收到回应认为通讯不可用,通讯结束。超时时间根据具体的通讯方式和任务性质可自定义。超时重发次数根据具体的通讯方式和任务性质可自定义。 执行超时 请求方在收到请求回应(或一个分包)后规定时间未收到返回数据或命令执行结果,认为超时,命令执行失败,结束。缺省超时定义表(可扩充): 通讯协议数据结构 所有的通讯包都是由ACSII码字符组成(CRC校验码除外)。 通讯包结构组成:

字段对照表 代码定义 系统编码表(可扩充)(GB/T16706-1996)见《环境信息标准化手册》第一卷第236页

执行结果定义表(可扩充) 请求返回表(可扩充)

附录A:循环冗余校验(CRC)算法 CRC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是一种数据传输错误检查方法,CRC码两个字节,包含一16位的二进制值。它由传输设备计算后加入到消息中。接收设备重新计算收到消息的CRC,并与接收到的CRC 域中的值比较,如果两值不同,则有误。 CRC是先调入一值是全“1”的16位寄存器,然后调用一过程将消息中连续的8位字节各当前寄存器中的值进行处理。仅每个字符中的8Bit数据对CRC有效,起始位和停止位以及奇偶校验位均无效。 CRC校验字节的生成步骤如下: ①装一个16位寄存器,所有数位均为1。 ②取被校验串的一个字节与16位寄存器的高位字节进行“异或”运算。运算结果放入这个16位寄存器。 ③把这个16寄存器向右移一位。 ④若向右(标记位)移出的数位是1,则生成多项式1010 0000 0000 0001和这个寄存器进行“异或”运算;若向右移出的数位是0,则返回③。 ⑤重复③和④,直至移出8位。 ⑥取被校验串的下一个字节 ⑦重复③~⑥,直至被校验串的所有字节均与16位寄存器进行“异或”运算,并移位8次。 ⑧这个16位寄存器的容即2字节CRC错误校验码。 校验码按照先高字节后低字节的顺序存放。

产品数据交换标准

产品数据交换标准结构(chanpin shuju jiaohuan biaozhun STEP) 产品数据交换标准STEP (Product data exchange standard STEP) 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系列标准ISO 10303 《产品数据的表达与交换》。这个标准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制造业中计算机环境下的设计和制造(CAD/CAM)的数据交换和企业数据共享的问题。中国陆续将其制定为同名国家标准,标准号为GB/T 16656。该标准有一个非正式的,但在国际上非常流行的名字-STEP,它是Standard for the Exchange of Product model data的缩写。 企业的产品设计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以后遇到了很大的挑战。首先是由于企业的产品设计产生的CAD数据迅速膨胀。这些信息是企业的生命,它们不断的产生出来,不断地被更新改版。这种技术信息在企业的不同部门中和生产过程中流动,重要的档案信息要保存几十年。但是,CAD设计产生的数据不再象传统的图纸那样随便拿给任何地方的任何人都能阅读。各种CAD系统之间的不兼容造成企业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不能共享,有时会造成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CAD系统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很大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数据交换产生的障碍。 另一方面,很多企业的设计档案都要求保存几十年,这就意味着经过长期保存的CAD数据经过几十年以后,在已经更新了若干代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中还应该能够正确读出并能得到再次使用。如果做不到,那将是企业的灾难。由于计算机系统软硬件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CAD数据的长期存档在当前恰恰是很难做到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184/SC4 (以下简称SC4) 工业数据分技术委员从1983年开始着手组织制定一个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STEP。到目前为止,该标准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的二维和三维产品建模应用协议已经成为正式的国际标准,市场上的主要CAD 软件都已经开始提供商品化的STEP的接口。虽然STEP标准的制定进展缓慢,但是它已经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企业中得到应用,如飞机、汽车等制造行业。 STEP标准的体系结构如图所示,共分四个层次,下层主要是标准的原理和方法,中间两层是标准的资源,最上层是应用协议(AP)。其中资源是建立应用协议的基础,建立应用协议是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开发CAD / CAM数据交换接口的依据。 STEP标准是一个系列标准,是由若干分标准(或“部分”)组成的。体系结构的矩形框表示了系列标准的分类,其中的编号对应分标准的编号规则。例如描述方法类分标准的编号是11、12、13…。应用协议类分标准的编号是201、202、203…。 EXPRESS语言 STEP标准描述方法中的一个重要的标准是ISO 10303 - 11 EXPRESS语言参考手册。EXPRESS语言是描述方法的核心,也是STEP标准的基础。该标准是一种形式化描述语言,但不是计算机编程语言。它吸收了现代编程语言的优点,主要目的是为了建立产品的数据模型,对产品的几何、拓扑、材料、管理信息等进行描述。 STEP标准体系结构 EXPRESS语言为了能够描述客观事物、客观事物的特性、事物之间的关系,它引入了实体(ENTITY)和模式(SCHEMA)的概念。在EXPRESS语言中把一般的事物(或概念)抽象为实体,若干实体的集合组成模式。这意味着小的概念可组成大的概念。事物的特性在EXPRESS语言中用实体的属性(attribute)表示。实体的属性可以是简单数据类型,如实数

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

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 (项目需求与技术方案) 一、项目背景 “十三五”期间,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信息化建设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一场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等技术为核心的“新 IT”浪潮风起云涌,信息化应用进入一个“新常态”。***(某政府部门)为积极应对“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机遇和挑战,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要求,大数据平台应运而生。 大数据平台整合省社会经济发展资源,打造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监测管理、预测预警、应急指挥、可视化平台于一体的大数据平台,以信息化提升数据化管理与服务能力,及时准确掌握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做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牢牢把握社会经济发展主动权和话语权。 二、建设目标 大数据平台是顺应目前信息化技术水平发展、服务政府职能改革的架构平台。它的主要目标是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实现企业信用社会化监督,建立规范化共建共享投资项目管理体系,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依据,提高政务工作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制定统一信息资源管理规范,拓宽数据获取渠道,整合业务信

息系统数据、企业单位数据和互联网抓取数据,构建汇聚式一体化数据库,为平台打下坚实稳固的数据基础。 2、梳理各相关系统数据资源的关联性,编制数据资源目录,建立信息资源交换管理标准体系,在业务可行性的基础上,实现数据信息共享,推进信息公开,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经济形势分析制度。 3、在大数据分析监测基础上,为政府把握经济发展趋势、预见经济发展潜在问题、辅助经济决策提供基础支撑。 三、建设原则 大数据平台以信息资源整合为重点,以大数据应用为核心,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协同共享,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深化应用、创新驱动”的原则,全面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林业资源数据管理系统

林业通讯设备管理系统 林业系统通讯设备是林业生产中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林业系统日常工作必要辅助。用GIS技术对通讯设备进行管理可以提高资源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林业系统通讯设备具有种类繁多、分布范围广泛、分布区域地形复杂等特点。从而对设备的管理、维护带来许多不便。林业通讯设备管理系统把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图片资料、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设备资料等数据融合在一起,可以清楚的描述设备管线的地表和地下分布情况、设备名称和数量、设备安装日期维护记录、维护人员的组成等等。通过对地形数据的分析可以精确定位某一设备的位置以及其周边环境,从而大大降低设备管理和维护的工作强度。 一、地形数据的管理与控制 1.图层和设备信息加载:通过图层和设备信息加载,能够实现全市范围内的行政区划图,林区分布图,地形图,遥感图,各种通讯设备的分布图以及人员的分布等等。按照一定的颜色和符号表示设备的类型和种类,并且能够统计汇总结果。

网络发布可以实现网络办公 终端用户根据权限可以对数据进行更新 2.地图控制与操作,实现基本的放大、缩小、定位、全图显示、鸟瞰图功能,能够测量任意两点或者多点的距离。 二、设备资源数据一体化查询 1.图形查询:通过图形上的拾取、选择、空间关系分析实现对设备资源数据和档案的查询。 2.属性查询,通过对某设备或某区域设备的查询,可以得到设备的详细清单和图片,将查询结果通过图表方式展现在屏幕上或打印输出。

某区域地形图1 3.统计分析: 对于某一设备统计分析;包括设备的名称、生产日期、安装时间、维护记录、设备图片信息、设备分布坐标、归属管理片区、管理人员清单等。 三、资源更新管理 1.地形数据的更新,通过GeoBeans图形平台对地形数据进行阶段性修 改和更新。通过GeoBeans信息发布软件实现系统内网络办公。

卡口大数据平台技术方案-v1.0

卡口大数据平台技术方案

目录 第1章总体技术架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2章车辆特征识别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服务功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服务性能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3章稽查业务功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车辆布控功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车牌精确布控........................................................................................................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车牌模糊布控........................................................................................................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车型布控................................................................................................................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车辆类别布控........................................................................................................ 错误!未定义书签。 布控实时预警........................................................................................................ 错误!未定义书签。 布控审批................................................................................................................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车辆搜索功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按车型搜车............................................................................................................ 错误!未定义书签。 按类别搜车............................................................................................................ 错误!未定义书签。 按车牌搜车............................................................................................................ 错误!未定义书签。 按车辆局部特征搜车............................................................................................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轨迹重现................................................................................................................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车辆综合研判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套牌车筛选............................................................................................................ 错误!未定义书签。 频繁过车................................................................................................................ 错误!未定义书签。 同行车辆................................................................................................................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大数据标准体系

附件1 大数据标准体系 序号一级分类二级分类国家标准编号标准名称状态 1 基础标准总则信息技术大数据标准化指南暂时空缺 2 术语信息技术大数据术语已申报 3 参考模型信息技术大数据参考模型已申报 4 数据处理数据整理GB/T 18142-2000 信息技术数据元素值格式记法已发布 5 GB/T 18391.1-2009 信息技术元数据注册系统(MDR)第1部分:框架已发布 6 GB/T 18391.2-2009 信息技术元数据注册系统(MDR)第2部分:分类已发布 7 GB/T 18391.3-2009 信息技术元数据注册系统(MDR)第3部分:注册系统元模型与基本属性已发布 8 GB/T 18391.4-2009 信息技术元数据注册系统(MDR)第4部分:数据定义的形成已发布 9 GB/T 18391.5-2009 信息技术元数据注册系统(MDR)第5部分:命名和标识原则已发布 10 GB/T 18391.6-2009 信息技术元数据注册系统(MDR)第6部分:注册已发布 11 GB/T 21025-2007 XML使用指南已发布 12 GB/T 23824.1-2009 信息技术实现元数据注册系统内容一致性的规程第1 部分:数据元已发布 13 GB/T 23824.3-2009 信息技术实现元数据注册系统内容一致性的规程第3 部分:值域已发布 14 20051294-T-339 信息技术元模型互操作性框架第1部分:参考模型已报批 15 20051295-T-339 信息技术元模型互操作性框架第2部分:核心模型已报批 16 20051296-T-339 信息技术元模型互操作性框架第3部分:本体注册的元模型已报批 17 20051297-T-339 信息技术元模型互操作性框架第4部分:模型映射的元模型已报批 18 20080046-T-469 信息技术元数据模块(MM) 第1 部分:框架已报批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精选.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 1、概述 目前,政府职能正从管理型转向管理服务型,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部门宏观管理、综合协调的职能,如何更加有效地向公众提供服务,提高工作效率、打破信息盲区、加强廉政建设已成为当前各级政府部门普遍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十五”计划纲要要求“政府行政管理要积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加快信息化进程”。各级政府、行政管理部门都面临着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政务工作科学化、高效率的新局面。 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发展,政府拥有越来越多的应用数据,如何建立政府信息资源采集、处理、交换、共享、运营和服务的机制和规程,实现分布在各类政府部门和各级政府机关的信息资源的有效采集、交换、共享和应用,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更高级的阶段和核心任务。信息资源只有交流、共享才能被充分开发和利用,而只有打破信息封闭,消除信息“荒岛”和“孤岛”,也才能创造价值。目前各级政府都在进行政务资源数据的“整合”,但“整合”什么?如何“整合”?“整合”后做什么?将是摆在政府各级领导面前的首要问题。 2、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由上图可以看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交换体系共分为六个层次,分别是安全和标准体系、网络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中心、共享交换平台、应用层和展示层。 (1)展示层 通过建立综合信息集成门户系统为用户提供统一的用户界面,信息和应用通过门户层实现统一的访问入口和集中展现。 (2)应用层 应用层提供满足面向各类用户依据实际需求开展业务的需要。如支撑城市应急联动应用、辅助领导决策应用、城市管理应用、社会救助应用等。 (3)共享交换平台层 共享交换平台层为城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所在位置,连接各类应用和应用所需的信息资源,组织和整合各类数据、组件和服务。

农业大数据应用平台技术要求

市农业大数据应用平台 建设项目 技术要求 2016年

目录 1技术要求 (3) 1.1项目目标 (3) 1.2建设现状 (3) 1.3建设原则 (4) 1.3.1先进性和成熟性 (4) 1.3.2可靠性和安全性 (5) 1.3.3开放性和标准化 (5) 1.3.4伸缩性和可扩展性 (5) 1.3.5易用性和可控性 (5) 1.4总体要求 (6) 1.4.1技术路线 (6) 1.4.2技术要求 (6) 1.4.3界面设计要求 (8) 1.4.4技术指标要求 (8) 1.5建设内容 (10) 1.5.1门户网站建设 (10) 1.5.2农业项目管理系统建设 (11) 1.5.3现有业务系统整合 (12) 1.6工程控制及验收需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1工程控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2总体建设进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3里程碑及阶段交付物.....................................................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4项目验收......................................................................... 错误!未定义书签。2数据采集设备参数要求 (12)

空间数据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空间数据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1.引言 1.1方案概述 空间数据管理平台解决方案主要是针对我国各级测绘院、信息中心建设区域地理信息基础框架的迫切需求,开发的一套专业性强、具有高可扩展性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管理平台。 整个方案从管理多源、多尺度、多类型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角度出发,开发了一些列软件系统,包括空间数据入库更新子系统、空间数据质量检查子系统以及空间数据管理平台等,可以实现对现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整合、转换与集成管理,为政府、企业、公众等提供空间信息服务。 1.2系统特点 ●“多源、多尺度、多时相”基础地理数据的集成管理 由于基础地理数据具有多源、多尺度、多时相的特点,基础地理数据管理平台必须具有集成不同数据类型、不同比例尺、不同时间的各种基础地理数据的能力。 ●多比例尺数据集成 对于不同尺度的基础地理数据,其集成通过统一空间参考系(WGS84、西安80、北京54)或动态投影技术来实现。不同比例尺的

基础地理数据可以叠加一起显示,通过控制其显示比例实现地图的逐层显示效果。 ●多类型数据集成 对于不同类型的数据(如DLG与DRG)的集成采用按空间坐标范围或图幅索引实现。 ●多时序数据集成 对于不同时间段的基础地理数据,采用历史数据库来实现。根据数据更新周期的不同,采用按数据集、图幅、对象级别的历史数据库机制。 ●基础地理数据管理全过程支持 SuperMap D-Manager特别针对我国各级测绘院、信息中心设计开发,系统支持数据加工、数据入库管理、数据共享、数据发布的整个业务过程,可以快速为用户打造完备的基础地理数据中心,满足各种用户对基础地理信息的需求,为数字城市建设服务。 ●基础性与平台性 SuperMap D-Manager从设计到实现,充分考虑了其作为基础性、平台性等支撑性要求。SuperMap D-Manager在设计思路、软件开发实现上都具有高可扩展性的特点。

广东省自动监控信息交换技术规范——视频系统集成规范

广东省自动监控信息交换 技术规范 ——视频系统集成规范 广东省环境保护局

———前言——— 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加强对环境污染源和环境质量的监督管理,提高对环境的自动监控水平,规范自动监控的视频系统与中心平台的集成,保证自动监控数据的统一展示,为视频系统的建设和集成提供统一的技术标准,实现自动监控视频数据的信息共享,为环境保护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服务,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指导性标准。 本规范由广东省环境保护局提出。 本规范起草单位:广东省环境信息中心。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陈春贻、黎嘉明、王彦刚、付红彬。 本规范由广东省环境信息中心解释。

一、范围 (1)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1) 三、术语和定义 (2) 3.1 XML (2) 3.2 XML-RPC (2) 3.3 监控中心平台 (3) 3.4 视频系统 (3) 3.5 视频监控运营商 (3) 3.6 视频系统集成 (3) 3.7 视频服务节点 (3) 3.8 客户端视频控件 (3) 3.9 CamID(视频点位ID) (4) 四、总体结构 (4) 4.1 城市级系统结构 (4) 4.2 省市级系统结构 (5) 五、系统网络结构 (6) 六、视频数据分类 (7) 6.1 实时视频 (7) 6.2 历史录像 (8) 七、时间同步 (8) 八、视频集成数据交换模型 (8) 8.1 实时视频数据交换模型 (8) 8.2 历史录像数据交换模型 (9) 九、客户端集成要求 (10) 9.1 同时支持实时和历史视频数据 (10) 9.2 控件运行要求 (10) 9.3 网络连接要求 (11) 9.4 需要实现的方法(method) (11) 十、服务器端集成要求 (15) 10.1 实时视频接口 (15) 10.2 历史视频接口 (17) 10.3 开关灯集成 (21) 十一、部署要求 (24) 11.1 监控中心平台 (24) 11.2 视频监控运营商 (24)

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家电节能技术规范

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家电节能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智能家电基于物联网云端大数据技术实现舒适节能的定义、技术要求和检测评价方法,并根据智能化技术应用情况和智能化水平来评价系统(设备+平台)的节能特性。 本规范适用于应用物联网技术、有节能需求的家电产品,包括但不限于智能空调、热水器、洗衣机、冰箱等产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表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 4706.1《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 28219 《智能家用电器的智能化技术通则》 GB/T 7725-2004 《房间空气调节器》 GB 4706.1-2005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通用要求》 GB 4706.32-2012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热泵空调器和除湿机的特殊要求》GB 21455-2013 《转速可控型房间空调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 GB 19606-2004《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噪声限值》 T/CAS 289-2017 《家用房间空气调节器智能水平评价技术规范》 T/CAS 290-2017《智能家电系统互联互操作评价技术指南要求》 GB/T 18336.1—2008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第1部分:简介和一般模型(IDT ISO/IEC 15408—1:2005) ⅡGB/T 18336.2—2008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第2部分:安全功能要求(IDT ISO/IEC 15408—2:2005) GB/T 18336.3—2008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第3部分:安全保证要求(IDT ISO/IEC 15408—3:2005) GB/T 20000.1—2014 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术语 QB/T 2836—2006 网络家电通用要求 GB/T 25000.51 系统与软件工程系统与软件质量要求和评价(SQuaRE)第51部分:就绪可用软件产品(RUSP)的质量要求和测试细则 GB/T 25000.10 系统与软件工程系统与软件质量要求和评价(SQuaRE)第10部分:系统与软件质量模型 3 术语和定义 除下列术语和定义外,GB/T 28219-2011中的术语和定义,均适用本规范。 3.1节能服务平台energy conservation service platform 利用大数据技术为智能家电节能提供服务的系统(以下统一称为“平台”)。

大数据平台技术框架选型

大数据平台框架选型分析 一、需求 城市大数据平台,首先是作为一个数据管理平台,核心需求是数据的存和取,然后因为海量数据、多数据类型的信息需要有丰富的数据接入能力和数据标准化处理能力,有了技术能力就需要纵深挖掘附加价值更好的服务,如信息统计、分析挖掘、全文检索等,考虑到面向的客户对象有的是上层的应用集成商,所以要考虑灵活的数据接口服务来支撑。 二、平台产品业务流程 三、选型思路 必要技术组件服务: ETL >非/关系数据仓储>大数据处理引擎>服务协调>分析BI >平台监管 四、选型要求 1.需要满足我们平台的几大核心功能需求,子功能不设局限性。如不满足全部,需要对未满足的其它核心功能的开放使用服务支持 2.国内外资料及社区尽量丰富,包括组件服务的成熟度流行度较高 3.需要对选型平台自身所包含的核心功能有较为深入的理解,易用其API或基于源码开发4.商业服务性价比高,并有空间脱离第三方商业技术服务 5.一些非功能性需求的条件标准清晰,如承载的集群节点、处理数据量及安全机制等 五、选型需要考虑 简单性:亲自试用大数据套件。这也就意味着:安装它,将它连接到你的Hadoop安装,集成你的不同接口(文件、数据库、B2B等等),并最终建模、部署、执行一些大数据作业。自己来了解使用大数据套件的容易程度——仅让某个提供商的顾问来为你展示它是如何工作是远远不够的。亲自做一个概念验证。 广泛性:是否该大数据套件支持广泛使用的开源标准——不只是Hadoop和它的生态系统,还有通过SOAP和REST web服务的数据集成等等。它是否开源,并能根据你的特定问题易于改变或扩展是否存在一个含有文档、论坛、博客和交流会的大社区 特性:是否支持所有需要的特性Hadoop的发行版本(如果你已经使用了某一个)你想要使用的Hadoop生态系统的所有部分你想要集成的所有接口、技术、产品请注意过多的特性可能会大大增加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交换与共享技术规范(验收稿)

应指技装〔2012〕24号附件5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 信息交换与共享技术规 (试行) 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二〇一二年八月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交换与共享技术规 (试行) 1围 本技术规提出了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交换与共享体系架构、技术实现式、信息交换与共享系统的技术要求、数据接口规和数据交换共享容。 本技术规适用于规划设计和建设各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应急平台之间,以及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与政府应急平台、安委会成员单位应急平台、企业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系统。 2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7408-1994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 GB/T 18793-2002 信息技术可扩展置标语言(XML)1.0 GB/T 21062.1-2007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1部分:总体框架 GB/T 21062.2-2007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2部分:技术要求 GB/T 21062.3-2007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3部分:数据接口规 GB/T 21062.4-2007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4部分:技术管理要求

3术语及定义 3.1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交换 信息交换是指独立于具体应用,与具体应用耦合关系松而清楚,不随应用的变化而变化,保证数据可靠传输和安全传输,提供统一接口规,实现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与不同部门异构系统之间不同格式数据的交换。 3.2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共享 信息共享指各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之间,或与政府应急平台、安委会成员单位应急平台、企业应急平台等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的应急平台系统间,信息和信息产品的交流与共用。 3.3 前置机 前置机是一种以数据交换为基础的中间交易设备,它实现的主要功能有网络通信、数据认证、数据格式转换、数据流水记录、数据预处理、数据监控和数据统计等。 3.4 服务接口 服务接口是指各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之间以及与其他不同层次、不同部门应急平台系统或人之间的共享边界。 4信息交换与共享体系 4.1概述 信息交换与共享在整个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本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通过信息交换与共享系统抽取及共享下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提供的

移动网OMC北向接口技术规范大数据量配置管理接口功能需求v

移动网O M C北向接口技术规范大数据量配置管理接口功能需求v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QB-╳-╳╳╳-╳╳╳╳ 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 -- 大数据量配置管理接口功能需求 N e t w o r k M a n a g e m e n t I n t e r f a c e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M o b i l e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N e t w o r k --B u l k 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 M a n a g e m e n t I n t e r f a c e F u n c t i o n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版本号:3.0.0 20××-××-××发布20××-××-××实施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发布

目录

前言 本规范是《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系列标准中的第二项的子项。该系列标准预计分为三部分:基本原则、厂商网元管理系统北向接口部分和直连网元部分,其中,每一部分又包含若干项,其结构及名称预计如下: 1)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基本原则 2)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功能需求 3)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分析 4)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资源模型 5)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CORBA设计 6)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文件格式 7)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DN和Filter的约定 8)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补充说明文件 9)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接口性能指标 10)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直连网元 本规范为《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大数据量配置管理接口功能需求》,是参考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部(ITU-T)的相关建议、3GPP 相关建议以及对象管理组织OMG的有关规范,并依据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的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需求编制而成的。 本规范由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网络部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网络部,北京邮电大学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李冶文、王烨、徐海东、熊宙实、魏丽红 李文璟、芮兰兰、姚羿志 本规范解释单位: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网络部 本规范由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XXX号文发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