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路温度采集和显示系统设计与实现
- 格式:doc
- 大小:3.39 MB
- 文档页数:17
一种多路温度无线采集系统的设计作者:杨杰来源:《数字技术与应用》2010年第05期摘要:设计了一个基于DF无线传输模块和温度传感器DS18B20的多路温度无线采集系统。
整个系统是以AT89S51单片机为核心来进行终端节点温度数据采集,并对无线通信模块与上位机之间的数据通信进行控制,实现了无线多路温度数据采集的功能。
关键词:无线单片机温度采集通信协议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0)05-0000-001引言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数字式温度传感器出现了,这使温度测量技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模拟测量方法发展到了数字式测量方法。
数字式温度测量方法无论在测温精度还是实时性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随着网络及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短距离无线通信以其特有的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安全性好、受地理条件限制少、安装施工简便灵活等特点,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传统的多路温度采集系统通信方式,主要是采用固定的点对点之间的有线通信,采用RS一485总线或CAN总线需要把各设备利用网线连接起来,施工麻烦而且费用高。
如果能在每个采集数据的终端使用无线的方式进行数据传送,可以完全去掉通信设备之间的物理线路连接,不仅简化了施工难度和系统复杂度,还可以大大地降低成本。
本系统正是基于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而开发的,适合低成本的短距离无线温度采集场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系统方案总体方案本系统包括一个上位机和N个下位机。
上位机主要负责温度N路温度数据的汇总处理,下位机也就是温度采集端,主要负责温度的采集,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通过无线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下位机之间不能直接通信。
因为N路下位机完全一样,所以只制作了2个下位机来做测试。
系统总体方案如图1所示。
本系统采用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温度传感器采用数字式温度传感器DS18B20,显示采用低功耗的LCD液晶1602。
本系统的无线模块没有采用现成的无线收发芯片,而采用了低成本的DF无线收发模块。
多路信号采集显示系统设计与实现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信号采集显示系统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多路信号采集显示系统是一种能够同时采集多种信号并进行显示的系统,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仪器仪表、环境监测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多路信号采集显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包括硬件和软件的设计,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系统设计1. 系统功能需求多路信号采集显示系统主要具备以下功能需求:(1)多通道信号采集功能:能够同时采集多路模拟信号,并实时转换为数字信号。
(2)数据存储功能:能够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以便后续分析和处理。
(3)数据显示功能:能够实时显示采集到的数据,并提供用户界面操作。
(4)通信接口功能:能够与PC或其他设备进行通信,进行数据传输和控制。
2. 系统硬件设计多路信号采集显示系统的硬件设计主要包括传感器、采集卡、显示屏等组成。
(1)传感器:根据不同的采集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等。
(2)采集卡:选择合适的多通道模拟信号采集卡,能够满足采集多路信号的需求。
采集卡通常包括A/D转换器、输入端口等。
(3)显示屏:选择合适的显示屏,能够实时显示采集到的数据,提供用户友好的操作界面。
三、系统实现1. 硬件组装与连接按照系统设计,选购合适的传感器、采集卡和显示屏,并进行硬件组装和连接。
将传感器与采集卡连接,采集卡与显示屏连接,确保硬件的正常工作。
2. 软件开发与编程根据系统设计,开发相应的软件并进行编程。
实现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显示和通信接口功能,并进行软件测试和调试。
3. 系统调试与优化将硬件和软件组装完毕后,进行系统调试和优化。
测试系统的各项功能是否正常,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并对系统进行优化,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1 绪论温度是一个很重要的物理参数,自然界中任何物理、化学过程都紧密地与温度相联系。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温度检测和控制都直接和安全生产、产品质最、生产效率、节约能源等重大技术经济指标相联系,因此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中都受到普遍重视。
温度检测类仪表作为温度计量工具,也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类仪表的发展也日新月异。
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单片机为主的嵌入式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形成了智能化的测量控制仪器,从而引起了仪器仪表结构的根本性变革。
1.1 温度检测类仪表的现状传统的机械式温度检测仪表在工矿企业中己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
一般均具有指示温度的功能,由于测温原理的不同,不同的仪表在报警、记录、控制变送、远传等方面的性能差别很大。
例如热电阻温度计,它的测温范围是-200℃~650℃,测量准确,可用于低温或温差测量,能够指示报警、远传、控制变送,但维护工作量大并且不能记录;光学温度计测温范围是300℃~3200℃,携带使用方便,价格便宜,但是它只能目测,也就是说必须熟练才能测准,而且不能报警、远传、控制变送。
近年来由于微电子学的进步以及计算机应用的日益广泛,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己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我国的单片机开发应用始于80 年代。
在这20 年中单片机应用向纵深发展,技术日趋成熟。
智能仪表在测量过程自动化,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以及功能的多样化方面。
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目前在研制高精度、高性能、多功能的测量控制仪表时,几乎没有不考虑采用单片机使之成为智能仪表的。
从技术背景来说,硬件集成电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各种集成电路芯片都在朝超大规模、全CMOS 化的方向发展,从而使用户具有了更大选择范围。
这类仪器能够解决许多传统仪器不能或不易解决的问题,同时还能简化仪表电路,提高仪表的可靠性,降低仪表的成本以及加快新产品的开发速度。
智能化控制仪表的整个工作过程都是在软件程序的控制下自动完成的。
关于基于MAX6675多路温度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K型热电偶是当前工业生产、科学实验较为常用的一种温度传感器,它可以直接测量各种生产中0~1 300℃范围内的液体蒸汽,气体介质和固体表面温度。
由于它的测量范围及其较高的性价比,使得K型热电偶应用广泛。
然而K型热电偶存在非线性、冷补偿等问题,特别是在处理补偿问题时,需要付出较高的代价且难以有较好的成效。
所以本文介绍的MAX6675温度采集芯片,弥补了K型热电偶上述缺陷。
将MAX6675和K 型热电偶结合并用于工业生产和实验,能为工程带来诸多便利且减少繁琐的附加电路。
本文给出了基于CPLD的多路温度采集系统电路、内部逻辑设计模块、误差分析和实验统计报告,以及MAX6675多路温度采集系统的应用过程和性能报告。
1 MAX6675介绍MAX6675是美国Maxim公司生产的带有冷端补偿、线性校正、热电偶断线检测的串行K型热电偶模数转换器,它的温度分辨能力为0.25 ℃;冷端补偿范围为-20~+80℃;工作电压为3.0~5.5 V。
根据热电偶测温原理,热电偶的输出热电势不仅与测量端的温度有关,而且与冷端的温度有关。
在以往的应用中,有多种冷端补偿方法,如冷端冰点法或电桥补偿法等,但调试较复杂。
另外,由于热电偶的非线性,以往是采用微处理器表格法或线性电路等方法,来减小热电偶本身非线性带来的测量误差,但这些增加了程序编制及调试电路的难度。
而MAX6675对其内部元器件的参数进行了激光修正,从而对热电偶的非线性进行了内部修正。
同时,MAX6675内部集成的冷端补偿电路、非线性校正电路、断线检测电路都给K 型热电偶的使用带来了便利。
MAX6675的特点有:(1)内部集成有冷端补偿电路;(2)带有简单的3位串行接口;(3)可将温度信号转换成12位数字量,温度分辨率达0.25℃;(4)内含热电偶断线检测电路。
其内部原理图如图1所示。
2 系统构架系统框架如图2所示,该系统以CPLD为核心,由多路K型热电偶和MAX6675将外界温度模拟信号采集并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将数据传入CPLD进行相应的处理,然后通过通信模块将数据传送给计算机,最后用计算机做数据统计及处理。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多路温度监测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 熟悉温度传感器的应用和特性。
3. 学会使用相关电子元件和仪器进行系统搭建。
4. 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多路温度监测系统主要利用温度传感器对多个测温点进行实时监测,并将采集到的温度数据传输到上位机进行处理和分析。
本实验采用DS18B20温度传感器和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器,通过单总线接口实现多路温度数据的采集。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单片机开发板:AT89C512. DS18B20温度传感器:3个3. LCD1602显示屏:1个4. 按键模块:1个5. 电源模块:1个6. 蜂鸣器:1个7. 连接线:若干四、实验步骤1. 系统搭建:(1)将AT89C51单片机插入开发板,连接电源模块;(2)将3个DS18B20温度传感器通过单总线接口连接到AT89C51单片机的P3.7端口;(3)将LCD1602显示屏、按键模块、蜂鸣器等外围设备连接到相应的端口;(4)连接电源,确保系统正常工作。
2. 程序编写:(1)编写AT89C51单片机程序,实现温度采集、显示、报警等功能;(2)编写LCD1602显示屏显示程序,显示当前温度、温度状态、温度阈值等信息;(3)编写按键模块控制程序,实现温度阈值设置、模式切换等功能;(4)编写蜂鸣器报警程序,当温度超过阈值时,蜂鸣器发出报警声。
3. 系统测试:(1)启动系统,观察LCD1602显示屏是否正常显示温度信息;(2)调整按键模块,设置温度阈值,观察系统是否能够正确判断温度是否超过阈值;(3)将温度传感器放置在不同温度环境下,观察系统是否能够准确采集温度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系统搭建成功,LCD1602显示屏正常显示温度信息;2. 通过按键模块设置温度阈值,系统能够正确判断温度是否超过阈值;3. 将温度传感器放置在0℃、25℃、50℃等不同温度环境下,系统能够准确采集温度数据。
多路信号采集显示系统设计与实现多路信号采集显示系统是一种用于获取并显示多路信号的设备。
它通常由多个信号采集单元、信号处理单元和显示单元组成。
在多路信号采集显示系统中,每个信号采集单元负责采集一路信号。
这些信号可以是来自于传感器、电压、电流、温度、压力等等。
采集的信号经过信号处理单元进行预处理,包括放大、滤波、变换等操作,以消除干扰、增强信号质量。
处理后的信号再经过显示单元进行实时显示。
1. 信号采集单元的设计。
信号采集单元要能够接受不同类型的信号输入,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和转换。
采集单元需要有高精度、高速度和低噪声的特性,以确保采集到的信号准确可靠。
2. 信号处理单元的设计。
信号处理单元负责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预处理,包括放大、滤波、变换等操作。
预处理的目的是提高信号的质量,减少干扰和噪声。
3. 显示单元的设计。
显示单元用于实时显示经过处理的信号。
它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ED显示屏等设备,具有高清晰度、高对比度和高刷新率等特点。
显示单元还可以支持图像、曲线和图表等多种显示方式,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4. 系统的集成与调试。
系统的集成是将采集单元、处理单元和显示单元进行连接和组装,确保它们能够正常工作。
在调试过程中,需要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以确认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多路信号采集显示系统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医疗检测、科研实验、环境监测等领域。
它可以实时采集和显示多种类型的信号,帮助用户了解和分析现场情况,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多路信号采集显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一项技术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它需要综合考虑硬件和软件的要求,并具备高精度、高速度和高稳定性的特点。
只有通过精心设计和严谨调试,才能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可靠性使用。
第14期2020年7月无线互联科技WirelessInternetTechnologyNo.14July,2020基金项目: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项目编号:2019ZYD045。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科研项目;项目编号:ybzysc19-36。
作者简介:严洪立(1992—),男,四川宜宾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物联网。
通信作者:梅容芳(1981—),女,重庆人,副教授,汽车与轨道交通学院院长、党总支副书记,硕士;研究方向:终端维护,通信新技术。
单总线多路温度采集系统的设计严洪立,屈梅容芳(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宜宾 644003)摘 要:温度对动植物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温室大棚种植已逐渐推广、普及到农村家庭作业,但对于大棚室内温度的采集,仍主要采用传统人体感受、温度计测量等方式,人工干预多、误差大、效率低,不利于充分发挥温室大棚的优点,为农作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达到高产目的。
现有大棚综合因子测控系统价格高、操作复杂,对于知识水平薄弱的农户而言,接受度差、性价比低,不利于单作业温室大棚农户使用。
为此,文章设计一种单总线多路温度采集系统,利用单片机技术、DS18B20传感器实现温室大棚多点温度采集处理,并结合LCD1602液晶显示输出大棚各区域温度。
通过Proteus软件仿真,验证表明,该系统方案可靠,界面简洁,操作简单,温度采集显示精度为0.1℃,成本低,能够基本满足单作业温室大棚农户需要,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温度;单片机;DS18B20;Proteus0 引言作为一种物理量,温度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冷、热,反映了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任何农作物都生活在具有一定温度的外界环境之中,其生理活动、生化反应等都受温度的影响。
通常,其生理生化反应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降低而变慢,体现为温度升高,生长发育加速;温度降低,生长发育迟缓。
当温度高于或低于农作物所能忍受的温度范围时,将物极必反,造成其生长缓慢、停止,发育受阻,甚至死亡。
目录1、课程设计的题目与要求 (2)1.1课程设计题目 (2)1.2课程设计任务与要求 (2)2、课程设计实现的方案 (2)3、模块功能 (2)3.1 温度监控 (2)3.2 显示模块 (2)3.3 报警电路 (2)3.4 无线传送模块 (3)4、温度监控的实现 (3)4.1 DS18B20简介 (3)4.2电路设计 (3)5、显示模块的实现 (4)5.1字符型液晶显示模块 (4)5.2字符型液晶显示模块引脚 (5)5.3字符型液晶显示模块内部结构 (5)6、无线传送模块的实现 (6)6.1无线发送电路 (6)6.2无线接收模块 (6)7、程序设计流程图 (7)8、课程设计体会 (8)9、参考文献 (8)附录1:程序 (9)附录2:实物图 (12)小型多路温湿度采集系统1、课程设计的题目与要求1.1课程设计题目课程设计的题目是小型多路温湿度采集系统。
用于测量掌握多点的温湿度信息。
1.2课程设计任务与要求设计任务:设计并制作一个至少2路的温度采集系统。
设计要求:(1) 测温范围0~100℃;(2) 测温精度±2℃;(3) LED数码管显示,显示方式为点测与巡测(多点测);(4) +5V,±15V外部电源供电;(5) 用1个按键用于显示摄氏度或华氏度切换(6) 设计报警电路,当温度高于一定的温度时就报警;(7) 测温点与控制显示部分拉长距离,即无线测温。
遥测距离100m。
(8) 增加湿度的测量2、课程设计实现的方案采用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测量温度,输出信号全数字化。
便于单片机处理及控制,省去传统的测温方法的很多外围电路。
且该芯片的物理化学性很稳定,它能用做工业测温元件,此元件线性度较好。
在0~100摄氏度时,最大线形偏差小于1摄氏度。
DS18B20的最大特点之一采用了单总线的数据传输,由数字温度计DS1820和微控制器AT89S52构成的温度测量装置,它直接输出温度的数字信号,可直接与计算机连接。
这样,测温系统的结构就比较简单,体积也不大,且由于AT89S52可以带多个DS18B20,因此可以非常容易实现多点测量。
轻松的组建传感器网络。
采用温度芯片DS18B20测量温度,可以体现系统芯片化这个趋势。
部分功能电路的集成,使总体电路更简洁,搭建电路和焊接电路时更快。
而且,集成块的使用,有效地避免外界的干扰,提高测量电路的精确度。
用无线遥控PT2272L4和PT2262实现数据的接受与传送。
使用于各种工业遥控,遥测,防盗报警器信号接收,各种家用电器的遥控等。
天线用软导线或其它硬质金属(如拉杆天线),长度为250mm,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否则会影响接收距离。
若使用软导线,请拉直悬空使用,并尽量不要靠近金属物体。
应尽量避免电磁干扰和金属屏蔽。
采用AT89S52八位单片机实现。
单片机软件编程的自由度大,可通过编程实现各种各样的算术算法和逻辑控制。
而且体积小,硬件实现简单,安装方便。
既可以单独对多DS18B20控制工作,还可以与PC机通信。
另外AT89C51在工业控制上也有着广泛的应用,编程技术及外围功能电路的配合使用都很成熟。
3、模块功能本课题所设计的外围电路包括:温度监控、显示模块、报警电路、无线传送模块等电路。
下面将依次对各个模块进行说明。
3.1 温度监控:对温室进行测量,通过温度传感器DS18B20将温度值转换为数字量输出。
3.2 显示模块:用LCD1602立即显示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
3.3 报警电路:当温度越限时报警,对于多路可以知道是哪一路出现温度越限。
3.4 无线传送模块:按键实现两地不同温度值显示的转换,按键值由无线传送,接收到以后实现LCD1602的显示变换。
4、温度监控的实现4.1 DS18B20简介温度芯片DS18B20是Dallas公司生产的一线式数字温度传感器,具有3引脚,小体积封装形式。
测温分辨率可达0.0625℃,被测温度用符号扩展的16位数字量方式串行输出。
测量温度范围为-55℃~+125℃,在-10℃~+85℃范围内,精度为±0.5℃。
其工作电源既可在远端引入,也可采用寄生电源方式产生。
CPU只需一根端口线就能与诸多DS18B20通信,占用微处理器的端口较少,可节省大量的引线和逻辑电路。
由于每一个DS18B20都有唯一系列号,因此多个DS18B20可以存在同一条单总线上。
这允许许多不同地方放置温度灵敏器件。
此特性的应用范围包括环境控制,建筑物、设备或机械内的温度检测,以及过程监控和控制中的温度检测等。
DS18B20有4个主要的数据部件:(1) 64位激光ROM。
64位激光ROM从高位到低位依次为8位CRC、48位序列号和8位家族代码(28H)组成。
(2) 温度灵敏元件。
(3) 非易失性温度报警触发器TH和TL。
可通过软件写入用户报警上下限值。
(4) 配置寄存器。
配置寄存器为高速暂存存储器中的第五个字节。
其中R0、R1:温度计分辨率设置位,其对应四种分辨率如下表所列,出厂时R0、R1置为缺省值:R0=1,R1=1(即12位分辨率),用户可根据需要改写配置寄存器以获得合适的分辨率。
R0 R1 分辨率/bit 最大转换时间/us0 0 9 93.750 1 10 187.51 0 11 3751 1 12 750表 1 分辨率关系表高速暂存存储器由9个字节组成,其分配如表1所示。
当温度转换命令发布后,经转换所得的温度值以二字节补码形式存放在高速暂存存储器的第0和第1个字节。
单片机可通过单线接口读到该数据,读取时低位在前,高位在后,数据格式如表2所示。
对应的温度计算:当符号位S=0时,直接将二进制位转换为十进制;当S=1时,先将补码变为原码,再计算十进制值。
温度LSB 温度MSB TH TL 保留保留计数寄存器计数寄存器8位CRC表2 DS18B20存储器4.2电路设计本系统为多点温度测试。
DS18B20采用外部供电方式,理论上可以在一根数据总线上挂256个DS18B20,但时间应用中发现,如果挂接25个以上的DS18B20仍旧有可能产生功耗问题。
另外单总线长度也不宜超过80m,否则也会影响到数据的传输。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分组的方式,用单片机的多个I/O来驱动多路DS18B20。
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使用一个MOSFET将I/O口线直接和电源相连,起到上拉的作用,电路如图1。
在一线制总线上串接多个DS18B20 器件时,需要先发送跳过ROM 指令,将所有传感器都进行一次温度转换,之后通过匹配ROM依次读取每个传感器的温度数据,实现对单I/O 口上的多个DS18B20 器件的操作。
在系统安装及工作之前应将主机逐个与DS1820挂接,以读出其序列号。
其工作过程为:主机发出一个脉冲,待“0”电平大于480μs后,复位DS1820,在DS1820所发响应脉冲由主机接收后,主机再发读ROM命令代码33H,然后发一个脉冲(15μs),并接着读取DS1820序列号的一位。
用同样方法读取序列号的56位。
另外,由于DS1820单线通信功能是分时完成的,遵循严格的时隙概念,系统对DS1820和各种操作必须按协议进行,即:初始化DS18B20(发复位脉冲)→发ROM功能命令→发存储器操作命令→处理数据。
图1 单总线原理图对DS18B20的设计,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对硬件结构简单的单线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 进行操作,需要用较为复杂的程序完成。
编制程序时必须严格按芯片数据手册提供的有关操作顺序进行,读、写时间片程序要严格按要求编写。
尤其在使用DS18B20 的高测温分辨力时,对时序及电气特性参数要求更高。
(2)有多个测温点时,应考虑系统能实现传感器出错自动指示,进行自动DS18B20 序列号和自动排序,以减少调试和维护工作量。
(3)测温电缆线建议采用屏蔽4芯双绞线,其中一对线接地线与信号线,另一组接VCC 和地线,屏蔽层在源端单点接地。
DS18B20 在三线制应用时,应将其三线焊接牢固;在两线应用时,应将VCC与GND接在一起,焊接牢固。
若VCC脱开未接,传感器只送85℃的温度值。
(4)实际应用时,要注意单线的驱动能力,不能挂接过多的DS18B20,同时还应注意最远接线距离。
另外还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接线拓扑结构。
5、显示模块的实现5.1字符型液晶显示模块图2 液晶面板字符型液晶显示模块是一类专门用于显示字母,数字,符号等的点阵式液晶显示模块。
在显示器件上的电极图型设计,它是由若干个5*7或5*11等点阵符位组成。
每一个点阵字符位都可以显示一个字符。
点阵字符位之间有一空点距的间隔起到了字符间距和行距的作用。
5.2字符型液晶显示模块引脚VSS为地电源,VDD接5V正电源,VL为液晶显示器对比度调整端,接正电源时对比度最弱,接地电源时对比度最高,对比度过高时会产生“鬼影”,使用时可以通过一个10K的电位器调整对比度。
RS为寄存器选择,高电平时选择数据寄存器、低电平时选择指令寄存器。
RW为读写信号线,高电平时进行读操作,低电平时进行写操作。
当RS和RW共同为低电平时可以写入指令或者显示地址,当RS 为低电平RW为高电平时可以读忙信号,当RS为高电平RW为低电平时可以写入数据。
E端为使能端,当E端由高电平跳变成低电平时,液晶模块执行命令。
DB0~DB7为8位双向数据线,BLK和BLA是背光灯电源。
模块引脚如表3。
编号符号引脚说明编号符号引脚说明1 VSS 电源地9 D2 Data I/O2 VDD 电源正极10 D3 Data I/O3 VL 液晶显示偏压信号11 D4 Data I/O4 RS 数据/命令12 D5 Data I/O5 R/W 读/写13 D6 Data I/O6 E 使能信号14 D7 Data I/O7 D0 Data I/O 45 BLA 背光源正级8 D1 Data I/O 16 BLK 背光源负级表3 字符型液晶显示模块引脚5.3字符型液晶显示模块内部结构液晶显示模块WM-C1602N的内部结构如图3分为三部份:一为LCD控制器,二为LCD驱动器,三为LCD显示装置。
图3 LCD1602内部结构图4 液晶接口6、无线传送模块的实现6.1无线发送电路图5 PT2262发射原理图PT2262的发射原理如上图5所示,采用8位地址码和4位数据码的格式。
PT2262的第1~8引脚设置地址为“00000000”,及1~8脚都接地。
第10~13引脚为数据输入端,这四个引脚分别与单片机AT89S51的P2.0~P2.3口相连。
要发送的数据通过单片机AT89S51的P2.0~P2.3口写入PT2262的数据输入管脚10~13。
由于第14脚接地,所以编码启动端一直有效,当PT2262的管脚10~13有输入(有一个为“1”即有编码发出),则输入的4位数据再经过第17脚串行输出通过天线发送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