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中文版第4章
- 格式:pdf
- 大小:788.42 KB
- 文档页数:86
国际经济学克鲁格曼课后习题答案章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第一章练习与答案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
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2.仿效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
答案提示: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6.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7.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
对于进口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
8.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篇一: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习题答案要点】lass=txt>第12章国民收入核算和国际收支1、如问题所述,gnp仅仅包括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的问题。
在国民收入账户中,如果进口的中间品价值从gnp中减去,出口的中间品价值加到gnp中,重复计算的问题将不会发生。
例如:美国分别销售钢材给日本的丰田公司和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
其中出售给通用公司的钢材,作为中间品其价值不被计算到美国的gnp中。
出售给日本丰田公司的钢材,钢材价值通过丰田公司进入日本的gnp,而最终没有进入美国的国民收入账户。
所以这部分由美国生产要素创造的中间品价值应该从日本的gnp中减去,并加入美国的gnp。
2、(1)等式12-2可以写成ca?(sp?i)?(t?g)。
美国更高的进口壁垒对私人储蓄、投资和政府赤字有比较小或没有影响。
(2)既然强制性的关税和配额对这些变量没有影响,所以贸易壁垒不能减少经常账户赤字。
不同情况对经常账户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关税保护能提高被保护行业的投资,从而使经常账户恶化。
(当然,使幼稚产业有一个设备现代化机会的关税保护是合理的。
)同时,当对投资中间品实行关税保护时,由于受保护行业成本的提高可能使该行业投资下降,从而改善经常项目。
一般地,永久性和临时性的关税保护有不同的效果。
这个问题的要点是:政策影响经常账户方式需要进行一般均衡、宏观分析。
3、(1)、购买德国股票反映在美国金融项目的借方。
相应地,当美国人通过他的瑞士银行账户用支票支付时,因为他对瑞士请求权减少,故记入美国金融项目的贷方。
这是美国用一个外国资产交易另外一种外国资产的案例。
(2)、同样,购买德国股票反映在美国金融项目的借方。
当德国销售商将美国支票存入德国银行并且银行将这笔资金贷给德国进口商(此时,记入美国经常项目的贷方)或贷给个人或公司购买美国资产(此时,记入美国金融项目的贷方)。
最后,银行采取的各项行为将导致记入美国国际收支表的贷方。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国际经济学(第四版)》课后复习与思考参考答案-第1章到第4章目录绪论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1)第一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3)第二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7)第三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13)第四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16)绪论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1.答:传统贸易理论研究产业(industry)或部门(sector)层面,假定企业同质;新新贸易理论研究企业(firm)层面,假定企业异质。
2.答:以斯蒂德曼为代表的新李嘉图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坚持并继承了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论,认为贸易的真正来源在于各国的比较优势的差异,而并非资源禀赋的差距。
新李嘉图主义以一种比较动态的、长期均衡的分析来解释国际贸易。
新李嘉图主义贸易理论把收入分配置于突出位置,并贯穿分析的始终。
新李嘉图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与李嘉图理论不同主要在于:李嘉图是从各国生产的角度即从各国的生产特点不同和劳动效率的高低不同上来解释比较优势的差异;新李嘉图主义不仅从各国生产的角度来分析和比较各国的比较优势的差异,而且强调要从各国分配领域,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动态角度来分析和比较各国比较优势的不同。
3.答:北京师范大学李翀教授认为,马克思曾经有一个六册著作的写作计划,准备研究国内和国际经济问题,建立一个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
然而遗憾的是,马克思没有能够完成他的研究工作。
将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应用于国际经济问题的研究,构建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理论体系,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领城。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际经济体系已经成熟,建立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的条件已经具备。
国际经济的本质是资本的跨国流动,因此,应该从商品资本、生产资本、货币资本的跨国流动三个方面来构建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
在商品资本的跨国流动方面,需要从国际价值、生产价格和垄断价格等基本范畴出发,来分析国际贸易的原因、流向和利益分配。
在生产资本的跨国流动方面,需要从生产资本本质的角度重新构建直接投资的原因、流向和利益分配。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绪论本章不是考试的重点章节,建议读者对本章内容只作大致了解即可,本章没有相关的课后习题。
第1篇国际贸易理论第2章世界贸易概览一、概念题1>(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 countries)答:发展中国家是与发达国家相对的经济上比较落后的国家,又称“欠发达国家”或“落后国家”。
通常指第三世界国家,包括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其他地区的130多个国家。
衡量一国是否为发展中国家的具体标准有很多种,如经济学家刘易斯和世界银行均提出过界定发展中国家的标准。
一般而言,凡人均收入低于美国人均收入的五分之一的国家就被定义为发展中国家。
比较贫困和落后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点。
2>(服务外包(service outsourcing)答: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其非核心的业务外包出去,利用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团队来承接其业务,从而使其专注于核心业务,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对环境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普遍存在及广泛应用,服务外包得到蓬勃发展。
从美国到英国,从欧洲到亚洲,无论是中小企业还是跨国公司,都把自己有限的资源集中于公司的核心能力上而将其余业务交给外部专业公司,服务外包成为“发达经济中不断成长的现象”。
3>(引力模型(gravity model)答:丁伯根和波伊赫能的引力模型基本表达式为:其中,是国与国的贸易额,为常量,是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两国的距离。
、、三个参数是用来拟合实际的经济数据。
引力模型方程式表明: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国间的贸易规模与两国的GDP成正比,与两国间的距离成反比。
把整个世界贸易看成整体,可利用引力模型来预测任意两国之间的贸易规模。
另外,引力模型也可以用来明确国际贸易中的异常现象。
4>(第三世界(third world)答:第三世界这个名词原本是指法国大革命中的Third Estate(第三阶级)。
第4章资源、比较优势与收入分配一、概念题1.充裕要素(abundant factor)答:充裕要素是“稀缺要素”的对称,是指一国相对充裕的生产要素。
充裕要素的“充裕”是相对的,指的并不是一国所拥有的该生产要素的绝对数量的充裕,而是该生产要素相对于其他生产要素的相对充裕。
充裕要素是以资源禀赋解释国际贸易的赫克歇尔-俄林定理中的重要概念。
根据赫克歇尔-俄林定理,各国倾向于生产并出口国内充裕要素密集型的产品,一国充裕要素的所有者能够从国际贸易中获利。
2.要素价格(factor prices)答:要素价格即生产要素的价格,是指每一单位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给所有者带来的收入。
生产要素主要有四种:劳动力、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相应地,其价格分别称为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
生产要素价格同产品的价格一样,主要是由生产要素市场上供求的相互作用决定的。
在市场经济中,工资主要由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地租主要由土地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利息主要由资本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利润作为企业家收入,主要由企业家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
3.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偏向性扩张(biased expansion of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答: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偏向性扩张是指生产可能性边界在一个方向上扩张的幅度大于在另一方向上扩张的幅度,如图4-1所示。
图4-1(a)说明了生产可能性曲线偏向于X的扩张,图4-1(b)则说明了生产可能性曲线偏向Y的扩张。
图中的生产可能性边界都从1TT移到了2TT。
图4-1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偏向性扩张4.要素比例理论(factor-proportions theory)答:要素比例理论又称“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是指从资源禀赋角度对国际贸易中生产成本和价格的差异做出解释的国际贸易理论。
要素比例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国际贸易源于不同国家之间商品的价格存在差异,而价格差异的原因在于不同国家生产成本有高有低,生产成本的高低又是因为各国生产要素价格有差别,生产要素价格的差别又与各国生产要素丰裕程度密切相关。
《国际经济学》(第10版)保罗·R·克鲁格曼重点笔记第三章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1.机会成本:利用一定资源或时间生产一种商品时,而失去的利用这些资源生产其他最佳替代品的机会。
2.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具有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和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如果每个国家都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则两国之间的贸易能使两国都受益。
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国际贸易模型。
他指出,国际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是国际贸易的唯一决定因素。
该理论被称为李嘉图模型。
3.单一要素经济单位产品劳动投入(a L):生产率的倒数,用来表示劳动生产率。
生产可能性边界(PPF):一个国家的资源是有限的,它所能生产的产品也是有限的,因此就存在着产品替代的问题:多生产一种产品就意味着要牺牲另一种产品的产量。
一个经济体的生产可能性边界(PPF)显示了其固定数量资源所能生产的商品的最大数量。
本国资源对产出的限制:a LC Q C + a LW Q W≤ L(斜率的绝对值等于横轴商品的机会成本)Q W = L/a LW– (a LC /a LW )Q C,k= - a LC /a LW =奶酪的机会成本相对价格与供给简化模型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奶酪和葡萄酒的供给是由劳动力的流向决定的,而劳动力总会流向工资比较高的部门。
单一要素模型中不存在利润,奶酪部门每小时的工资率等于一个工人在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P C/a LC,葡萄酒部门每小时的工资率等于P W/a LW。
当P C /P W > a LC /a LW时,奶酪部门的工资率就比较高,该国会专业化生产奶酪;当P C /P W < a LC /a LW时,葡萄酒部门的工资率就比较高,该国会专业化生产葡萄酒;当P C /P W = a LC /a LW 时,该国会生产奶酪和葡萄酒两种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