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细胞分化优秀教案

(完整版)细胞分化优秀教案

(完整版)细胞分化优秀教案
(完整版)细胞分化优秀教案

人教初中生物七上4第4节单细胞生物[林萃华]【市一等奖】优质课

新设计 新增了白板设计:1、在导入环节,利用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奖事件导入,并利用聚光灯的功能,适时突出屠呦呦头像,引起学生注意。 2、练习中充分利用白板技术,采用了生机互动,调到了学生学习兴趣,做到了在玩中学。 其他新设计:1、对于本课的重难点之一: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我除了让学生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之外,还利用视频影像的直观性,加深印象,突破难点。 2、把重点问题:草履虫是如何进行生命活动的,分成5个小问题,进行小组讨论,降低了难度。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举例说出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 使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进一步强化显微镜操作技能,学生的观察和辨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通过对单细胞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探讨,渗透爱护环境的思想情感。 3学情分析 本课学习者是七年级学生,刚刚认识和接触生物学科不久,要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深入浅出地介绍单细胞生物。学生已经学习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细胞的结构等知识,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学生不难理解单细胞生物能独立生活。 4重点难点 重点: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与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 难点:①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②使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 5教学过程 5.1 第一学时 5.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社会热点问题导入 师问:“大家听说过屠呦呦吗?谁来说说你所知道的有关屠呦呦的信息?”展示课 件(利用聚光灯功能,突出屠呦呦头像),“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 生理学或医学奖,因为她提取的青蒿素能有效的治疗疟疾病。”“疟疾是由疟原 虫引起的疾病,大家看看疟原虫什么样”PPT展示 “身体是有几个细胞构成的?” 在生物圈中还有不少肉眼很难看见的生物,它们的身体只有一个细胞,看PPT,今 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单细胞生物 活动2【讲授】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1、先认识几种单细胞生物(酵母菌,衣藻、草履虫、疟原虫、变形虫等),及与人 类的关系 2、学生看书总结什么是单细胞生物,它们和人类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活动3【活动】实验探究草履虫外形和运动 1、师介绍实验目的和任务 2、学生分组实验 3、学生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活动4【讲授】难点问题分解讨论 小组讨论草履虫如何进行生命活动的?老师把此问题分解成5个小问题,学生分 组讨论:1.你认为草履虫只有一个细胞吗?依据是什么?2.草履虫可以运动吗?它 靠什么运动?3.草履虫是怎样摄取食物?4.草履虫是怎样呼吸的?5.草履虫是怎 样排泄废物的? 学生观看草履虫生活的视频,后小组代表汇报,交流。 活动5【练习】巩固提升

(七年级生物教案)单细胞生物教案

单细胞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单细胞生物的概念和常见种类 2、描述草履虫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特点 3、举例说明单细胞生物与我们人类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草履虫的结构及草履虫的生理功能特点 难点:草履虫的生理功能特点 教学方法:新课程问题教学法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课题引入:构成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什么?像我们常见的芒果树,鸡、鸭、鹅、马、牛、羊他们是由多个细胞组成还是一个细胞组成?世界上有没有只由一个细胞组成的生物呢? 预习小卡片 1.身体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称为。 2.常见的单细胞生物 有、、、等。 3.草履虫靠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4.食物由进入草履虫体内,在内逐渐被消化,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排出。 5.草履虫氧的摄入、二氧化碳的排出都通过。 6.草履虫通过和把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收集起来,排出体外。 7.一个草履虫每天大约能吃个细菌,因而对污水有的作用。 问题教学 1、教学流程 (1)请各小组派代表解答预习卡片上的问题。 (2)播放影片,展示出收集的各种单细胞生物的图片,引导认识常见的单细胞生物。

(3)播放观察草履虫的实验视频,并展示草履虫的结构图,引导学生对照示意图明确草履虫各部分的名称、作用。 (4)复习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哪些?掌握草履虫的生理特点。 (5)播放影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从有害与有利两方面分析总结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2、学习流程 (1)各小组代表纷纷说出自已小组对预习卡片的看法。 (2)学生通过观看影片、图片展示,明确单细胞生物概念。 (3)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掌握草履虫的结构及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4)学生回忆生物的七大基本特征?掌握草履虫的生理特点。 (5)学生通过观看影片、图片展示,掌握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问题乐园 问题1:从草履虫培养液吸培养液时,为什么要吸表层,而不吸下层? 问题2:假如草履虫在显微镜下运动得很快,如何让它慢下来? 问题3:草履虫的外形像什么?如何运动的? 问题4:草履虫通过什么结构进行呼吸? 问题5:草履虫以什么为食物?食物由什么结构进入体内?食物残渣由什么结构排出? 问题6: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 设问练习 1、观察草履虫时,用吸管从草履虫培养液中吸取草履虫的最好部位是( ) A、培养液的中层 B、培养液的任意部分 C、培养液的表层 D、培养液的下层 2、草履虫在水中是怎样运动的( ) A、利用鞭毛摆动做螺旋运动 B、利用纤毛摆动做螺旋运动 C、利用鞭毛摆动做直线运动 D、利用纤毛摆动做直线运动 3、草履虫生活在( ) A、海水中 B、人体中 C、土壤中 D、池塘或水沟 4、草履虫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的排出是通过( ) A、胞肛 B、伸缩泡 C、口沟 D、胞咽 5、观察草履虫时,常放一些棉花纤维,目的是( ) A、固定草履虫 B、使草履虫运动缓慢,便于观察

高中生物《细胞的分化(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六章第 2 节细胞的分化 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学习本节内容前一周,教师就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细胞分化、全能性的应用和干细胞方面的资料,准备课上进行交流和讨论。活动时将学生分成三组,第一组搜集有关红细胞、神经细胞等方面的资料,第二组搜集有关全能性及应用等方面的资料,第三组搜集有关干细胞的资料。教师将学生搜集的资料汇总做成幻灯片,便于展示和教学。 二、教学策略 1. 动机激发策略:创设情景,从最美浙江人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交互教学策略: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讨论问题 3. 比较的认知策略:比较细胞分化与细胞分裂的区别,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进行学习 4. 联系实际策略:教师多引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并学会将理论 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课堂流程: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最美浙江人-周挺骨髓配型捐献视频,让学生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爱心助人及相关干细胞的介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珍惜时光的。本节课我们计划用一课时来完成,我们的学习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 (1)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 (2)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2)细胞分化和细胞分裂的关系 2、教学难点: (1)细胞分化的概念。 (2)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及实例。 为什么骨髓移植可以治疗白血病?骨髓造血干细胞经历了怎样的过程,从而让生命活动得 以恢复正常,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索。 探究点一:细胞分化及意义 安排任务,阅读课本 P117-118,完成学案探究点一的内容 教师:在座的每一位同学,我们都是有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从小长到大不容易,历尽千难万苦,不仅有细胞数量的增加,还有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分化,那什么是细胞分化呢?我们一起开启今天的探索过程。通过这些问题引入对“细胞分化及其意义”的学习。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有丝分裂,请同学们思考,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形态是否发生变化?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2单元第2章第4节《单细胞生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节单细胞生物 一、教学目标 1.描述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特点。 2.举例说出单细胞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二、重点难点 重点:描述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命活动特点。 难点:举例说出单细胞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三、教学准备 采集或培养的草履虫、观察草履虫的实验器具、自制课件 四、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单细胞生物的图片——酵母菌、眼虫、变形虫、衣藻、小瓜虫、喇叭虫、有孔虫、甲藻。 讲述:许多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但是在自然界中,还有一些生物体只有一个细胞,它们是单细胞生物。它们广博分布于淡水、海水和滋润的土壤中。虽然只有一个细胞,但它们能独立完成各项生理活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单细胞生物。 饶有兴趣地观看这些单细胞生物,并能区别出单细胞植物与单细胞动物。 以图片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探究新知 一、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 1.实验:观察草履虫 明确实验目的:观察草履虫的外形及运动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提示:

(1)在培养液的表层取材; (2)在低倍物镜下观察; (3)在培养液中放几丝棉花纤维,便于观察。 观察后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 草履虫形态:像一只倒转的草鞋底; 运动方式:旋转式运动。 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注意事项后,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草履虫的形态和运动方式。通过实验,复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总结的能力。 2.草履虫的结构 组织学生自学教材第68页草履虫的结构示意图,学习草履虫的结构和功能:(1)草履虫具有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表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2)生命活动: 纤毛——运动(草履虫依靠表膜上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表膜——呼吸和排泄; 食物泡——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 伸缩泡——排泄废物。 3.指定一位同学边指模型边进行讲解,带领全班同学再次熟悉草履虫的各部分结构。 二、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播放视频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总结单细胞生物对人类生活的利弊: 1.许多单细胞生物是鱼类的天然饵料; 2.草履虫能净化污水;

高中生物细胞的分化优质课教学设计

《细胞的分化》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一是通过对基本生物学知识、生物学观点、生物学情感的认知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二是生物学教育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细胞分化”一节,既有翔实的生物科学史实资料,还有现代生物技术中的重要基础知识,又不乏热点新闻、医疗健康这样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生活实例。教学中适当加入这些内容,开阔学生的思路,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使学生更乐于探究新知识,进而获得自己独特的对生物学的理解、感受和体验。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种教学策略的组合,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学生自己分析讨论问题,主动构建知识网络,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是在学生了解了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增殖的基础上,向学生展现了当今细胞生物学的重要研究课题――细胞的分化与癌变、细胞全能性。本节内容中,细胞分化是核心内容,《标准》对此要求达到的层次为理解水平,而细胞癌变、全能性都可由细胞分化的内容拓展而来。本节内容既是对细胞结构、功能、分裂等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又是学习遗传、变异的基础。同时,细胞全能性又是克隆技术和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举例说明细胞分化的概念和生物学意义; ②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并说出细胞发生癌变的原因; ③概述细胞全能性并举例说明动植物克隆。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公共信息资源(如图书馆、电视、互联网等)收集有关细胞分化、癌变的资料,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形成评估有关信息科学性的意识和能力,并尝试科技小论文的写作。 ②列举细胞全能性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观注人类的健康问题,认同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树立内因与外因影响生命活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3.重点难点:

单细胞生物教学设计教案

第四节单细胞生物体教学建议 教材和学生分析 本节课是本章和全书的最后一节,认识单个细胞也能构成一个具有独立生命活动的生物体。首先以单个细胞能否构成一个生物体的争论吸引学生的思考。再用草履虫的培养叶观察,判断由一个细胞组成的草履虫是否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通过设计实验,看看草履虫是否能对外界做出反应。最后,得出结论。通过实际用环节介绍了更多单细胞组成的生物体,如球藻、酵母菌、大肠杆菌等。 教学建议 身边事 1.以课本中的讨论作为导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2.直接以“一个细胞能构成生物体么?”引发学生思考。 3.让学生取一滴水,观察水中的生物体,请学生观察这些生物的结构是怎样的?直接导入探究 竟环节中。 4.复习上三节课所学的知识,说说细胞的结构,说说一个细胞可否构成一个生物体呢? 探究竟 本节“探究竟”活动安排了两个大类的活动:观察和探究。观察活动又安排了两个活动,教师要组织好这两个活动。 课前教师一定要准备好草履虫的培养液。草履虫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取一洁净的载玻片,用吸管从草履虫培养液的表面吸取少许液体,滴在载玻片的中央,盖上盖玻片即可。草履虫的运动速度非常快,不易观察,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设计一些方法来限制草履虫的运动。 学生观察完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对草履虫生活的看法,并思考回答草履虫是不是一个生物体。通过第一个观察活动,只能说明草履虫是一种生物,但是,并不能说明它是单细胞生物,因为草履虫的结构及其生活是学生课堂上难以观察到的,所以教师要组织好学生观察教科书中的插图或准备好相应的媒体资料,帮助学生学习。 第二个观察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感受到草履虫既是一个细胞,同时这个细胞还能完成一个生物体的所有生命活动。注意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讨论说出他们的理由。最后得出草履虫是一个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能构成一个生物体。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可以多提供一些单细胞生物的材料让学生观察,或者提供一些单细胞生物的图片资料也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单细胞生物的存在。 教材安排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有反应吗?”这个活动,也是想更进一步说明草履虫是一个生物体,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对外界刺激能做出反应是生物的一个基本特征。这个活动教师在教学时也可以把它安排在完成第一个观察活动之后进行。 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小辞典”和“技能卡”的帮助下,完成探究活动。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讨论交流和做实验,教师不要大包大揽,尽可能让学生自己独立地完成探究活动,学习一种科学探究的方法。教师要组织好实验完成后的讨论交流,尤其要注意让每个小组谈谈他们设计实验的思路和方法,还要学会评价其他小组的实验方案。

《细胞的增殖》新课程高中生物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教案 精品

必修1 第6章第1节 《细胞的增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真核细胞增殖的方式及意义;准确描述细胞有丝分裂各阶段的重要特征;掌握有丝分裂的过程、特征和意义,尤其是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 2、能力目标:学习用曲线图描述DNA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识图和绘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细胞周期以及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使学生对生命的运动性、对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等哲学问题有正确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2、教学难点: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化。 3.考题分布: 2006北京4,06江苏18,06广东综合18,06广东生物5,06四川3,06江苏22,06广东7, 2005上海12、13、24,05江苏12、32,05辽宁综合19,05全国三1,05 广东1, 2004上海38,2004天津理综2,2004广东8,2004理综全国二2,2004豫、冀、鲁、浙、闽2,2004江苏6、10、12,2004理综全国四30 2003上海38,2003江苏广东41,

知识网络 细胞周期的概念: 主要特点: 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 DNA含量的变化规律: 有丝分裂的实质和意义: 概念: 细胞增殖方式主要特点: 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 DNA含量的变化规律: 受精作用及其意义: 无丝分裂概念 : 三、教具 多媒体辅助课件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象与鼠的个体大小相差十分悬殊,但细胞大小差异却很小,通过“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的探究实验,得出: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大小。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册《单细胞生物》教案1 苏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册《单细胞生物》教案1 苏教版 教学目标 1、描述单细胞生物的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2、举例说出单细胞生物对外界刺激能产生反应。 3、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4、丰富学生对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对环境适应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描述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草履虫的形态结构示意图,念草履虫的稻草培养液、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显微镜、擦镜纸、脱脂棉、解剖针、食盐、蔗糖,投影仪。 教学过程 引言: 我们已学习了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多细胞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个体,多细胞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它们的结构复杂,单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和生命活动是怎样进行的呢? 新授 第三节单细胞生物(板书) 一、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 单细胞生物种类很多,分布于淡水、海水、潮湿的土壤中,平时很难见到。看书上不同形态的单细胞生物、变形虫、草履虫,书本P43形形色色的单细胞生物,小瓜虫、喇叭虫、有孔虫、带澡等。 单细胞生物很小,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它们的结构怎样呢?又是怎样完成生命活动的呢? 见书P41第1节 1、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中特点 (看书并描述) (1)身体仅由一个细胞构成。 (2)能独立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等生命活动。 2、草履虫的形态结构: (挂图、观察)

(1)形态:像倒转的草鞋底。 (2)结构:表膜、细胞质和细胞核,食物泡、伸缩泡。 3、生命活动 (阅读、投影、填充) 运动:纤毛摆动 营养:食物细菌、单细胞藻类,在食物泡中消化吸收。 排泄:伸缩泡、表膜 呼吸:表膜 生殖:细胞分裂 思考(投影)简答:为什么说草履虫有净化污水的作用? 消耗水中的有机质,吞掉细菌。 二、单细胞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 单细胞生物不仅依靠一个细胞完成各种生命活动,也能对周围环境变化作出反应。 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 (完成《生物实验》P17探究报告1~4) 指导1、学生2—3人一组,尝试提出有关草履虫对各种刺激(如光、化学物质等)可能产生反应的问题 2、针对问题,提出假设。例如,草履虫能够对某种刺激产生趋向或避开的反应。 3、参照4—7,设计实验,验证提出的假设。 (提出建议并巡回指导) 学生探究 (1)制作临时装片 教师建议放少许棉花,以限制草履虫的运动。 (2)对照书本P41图,观察草履虫的形态、结构。以及它们是怎样进行生命活动的。 指导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假设和实验设计进行探究。 (3)注意点:(a)若用化学物质注意量小且颗粒细。 (b)若探究光注意遮光后,再观察,动作要迅速。 (c)观察时物镜不碰到载玻片上的液滴。

教学设计:单细胞生物(优质课)

设计人:_______________ 备课时间: 2019 年8 月 25 日编号:____________

作业/拓展1、下列不是单细胞生物的是() A、酵母菌 B、衣藻 C、草履虫 D、水绵 2、草履虫吸入氧,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是通过下列那一结构完成的() A、细胞核 B、细胞质 C、表膜 D、伸缩泡 3、观察草履虫时,用吸管从草履虫培养液中吸取草履虫的最好部位是() A培养液的中层B培养液的任意部分C培养液的表层D培养液的下层 4、草履虫在水中是怎样运动的() A利用鞭毛摆动做螺旋运动B利用纤毛摆动做螺旋运动C利用鞭毛摆动做直线运动D利用纤毛摆动做直线运动 5.生物体对外界刺激都能作出一定的反应.。虽然草履虫的结构很简单,但是他对外界的有力刺激或有害刺激能够作出反应.。图甲、乙表示两块载玻片,分别在载玻片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并使两滴培养液连通。当在两块载玻片右侧培养液的边缘分别放一小粒食盐和一滴肉汁时,分析可能出现现象以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1)在甲,乙载玻片下方的( )内用箭头表示草履虫移动的方向. (2)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是 甲:___________________。 乙: ___________________。 (3)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 1.理念:基于课程标准,追求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以评价驱动教学,有效落实国家课程,实现有效教学。 2.内涵:(1)既定教学目标、课中学习目标及评估目标三者内容上的同一性(2)教学目标、学习方法、评估工具三者本质上的同一性

3.基本程序与原则:以“教学效益”为纬线,“教师的教学哲学、智慧与能力”为经线,遵循“教—学—评一致性”,处理好三个程序: 制定学习目标(回答:什么最值得学习)——设计课堂评价(回答:如何证明实现了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回答:怎样安排教学活动帮助达标)。 4.构成:包括四部分:(1)学习目标的设置(2)评价任务的设计(3)教学设计(4)作业/拓展设计。 5.操作方法: 首先,确立清晰的学科目标。依据制定目标的三个依据:课标在哪里?——回答:学生需要学什么?文本在哪里?——回答:学什么最有价值?学生在哪里?——回答:学生学习的起点是什么?通过一系列的目标具体化技术,制定出准确、清晰、可测量的学习目标。 其次,设计基于目标的评价任务。明确目标之后,教师就应该设想“我用什么样的检测工具可以检测学生目标达成的程度”,了解学生已经学习到了什么,离预设的目标还有多远,以便于自己作出基于证据的教学决策。 第三,规划基于目标的教学过程。即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上述的评价任务,以便于学生有更好的表现,同时也便于自己不断了解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这样既体现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以学定教、目标导向教学等思想,也体现了教学与评价二合一的思想。 第四,实施规划好的教学过程。这一环节最关键的问题有三个:一是自始至终把目标当作一节课的灵魂,教学的关键行为都应指向目标的达成;二是把教的过程当作评的过程,不断了解学生学到了什么,不断作出后续基于证据的教学决策;三是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问题。 第五,布置基于目标检测的有效作业。在设计、实施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思考作业的问题,如,布置的作业是检测什么目标的,与目标相匹配的作业是什么样的,如何反馈作业结果才能促进学生的后续学习等。 第六,撰写教学反思与评价。通过思考总结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教学机智等,以写促思,以思促教,实现专业成长。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单细胞生物》教案

第四节单细胞生物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草履虫的取食、运动等,说明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也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通过对草履虫生命活动的观察,能够进一步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3、尝试发现探究活动设计中的难点,有针对性地设计突破难点的办法并实施自己的设计。 4、举例说明单细胞生物和我们人类的关系,培养珍惜生命,爱护生命的情感。教学重点分析: 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的生命活动。 学生从开始练习使用显微镜,到植物细胞、动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和观察,都是使用显微镜观察不会移动的材料。而在本实验中,需要通过显微镜观察能够运动的草履虫。因此,适当控制草履虫的运动并且不影响它们的生命活动,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的生命活动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分析: 利用事实说明:对于单细胞生物来说,一个细胞就是一个完整独立的生物体。学生通过《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生物体从细胞到个体的结构层次。学生可能会提出问题:所有的生物体都有从细胞到个体的结构层次吗?本节实验课提供了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一个很好的机会。教学策略: 本节课通过对单细胞生物生命活动的观察,有助于学生亲身体验到“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非常重要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并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显微镜的使用技能。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这些科学探究活动的同时,自然地渗透科学态度与世界观的教育,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课前准备: 1、草履虫永久装片、草履虫培养液、亚甲基兰染色的酵母菌培养液(干酵母就可以); 2、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吸水纸、棉花纤维、牙签; 3、视频资料

人教初中生物七上《单细胞生物》教案_11

第四节单细胞生物 1.什么是单细胞生物?你知道的单细胞生物有哪些? 2.取草履虫时,要用滴管从培养液的层吸一滴培养液。这是因为。先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若想进一步观察草履虫的形态和运动,应借助进行观察,原因是。 3.草履虫运动过快不便观察时,为了限制草履虫的运动,采取的措施是。 4.观察教材P68图片回答:草履虫的表膜功能是;纤毛的功能是; 胞肛的功能是;收集管和伸缩泡的功能是。

悟疑活1、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草 履虫是怎样的? 2、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 巡视指导学生制作临 时装片。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 鼓励性评价,并补充说明 要点。 教师播放有关草履虫 生活的视频资料,让学生 进一步通过观察了解草履 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 点。 指导学生讨论、总结: (1)如何判断草履虫的前 后端? (2)草履虫如何进行运 动、消化、呼吸、排泄、 生殖等生理活动?注意的问题。 学生回答:看到一些小白点。 思考回答:为什么从培养液的表层取草履虫? 学生分组按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草履虫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以及运动方式,观察时可参照教材中的示意图。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尝试完成探究题,然后在教师指导下纠正失误之处。 欣赏视频,形象地了解草履虫的摄食和消化,呼吸和排泄、对刺激的反应等特点,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二、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有益: 有害: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 草履虫、变形虫等单细胞 生物的形态特点和行为方 式。 观看课件,了解单细胞 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有益:鱼类的饵料、净化污水 等。 有害:危害人类健康、 形成赤潮等 完成探究活动。 拓展运用 迁移升华 探讨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给草履虫不同的刺激,看草履虫如何运动? 结论:草履虫能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 中考赏析 (2010·南通)为了探究草履虫对刺激作出的反应,某同学在载玻片两端分别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用解剖针把两滴培养液连通起来,在草履虫培养液左侧放少许食盐(如下图所示)。用放大镜观察,大多数草履虫将() A.停止运动 B.从左向右运动 C.向食盐方向运动 D.从右向左运动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回扣本节教学目标;教师完善板书,学生学会构建知识结构。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2章第4节单细胞生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单细胞生物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1.能举例说出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使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说明单细胞生物依靠一个细胞完成生命活动.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了解草履虫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的适应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的情感、增强保护 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的结构,认识单细胞生物是如何通过一个细胞完成生命活动。 教学 难点 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的适应性。 教学 方法 观察---实验----讨论---交流---归结 板书设计一.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 1.观察认识草履虫的结构及功能::(1)基本结构: (2)呼吸: (3)营养: (4)排泄: 2.常见的几种单细胞生物:。 二.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1)有利方面: (2)不利影响:

教学过程与内容教法学法与补记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问题: 动物体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引导:动植物中是否有单细胞的个体呢?它们是怎样生活的?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目标一: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 1.观察草履虫: (1)学生预习教材内容,设计实验方案: 质疑:①为什么要在培养液的表层吸取草履虫的培养液? ②在观察草履虫的过程中,如果草履虫的运动速度比较快,影响观察时应该如何进行处理?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尝试回答: 在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吸取的原因是草履虫的生活需要氧气,表层的氧气多,所以,草履虫的数量就多。在观察草履虫的过程中,如果草履虫运动速速比较快影响观察时,可以在培养液滴中放几丝棉花纤维,以限制草履虫的运动速度。 (2)学生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点拨。 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并将绘制的草履虫的简图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展示。 教师引导:草履虫在培养液中不停地游来游去,当身体的前端遇到棉花纤维的阻碍时,会采取后退的方式,改变方向后再试探着前进,直到避开障碍物。这体现了生物的哪种生命现象?请同学们按照下面提供的实验材料进行探究: 学生实验、观察、并尝试回答: 通过实验发现:在培养液滴中放食盐后,草履虫逐渐移动到没有食盐的一端;而另一载玻片上的培养液滴中放一滴牛肉汁后,草履虫会逐渐移动到有牛肉汁的一端。这说明草履虫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够逃避有害刺激而趋向有利刺激。 3.草履虫的结构和功能: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草履虫的结构示意图”,并指导学生分析学生思考后回答: 放几丝棉花纤维,以限制草履虫的运动速度。 学生分组观察,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单细胞生物》教学设计

“单细胞生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描述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重点) 2、描述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特点。(重点) 3、熟悉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方法。 4、举例说出单细胞生物对外界刺激能产生反应。 课前准备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干净的纱布、草履虫、自来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知道了很多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其实,在自然界中,还有一些生物体本身只有一个细胞,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单细胞生物》。 二、探究过程 (一)草履虫的形态结构特点 学生两人一组。 ①练习制作草履虫的临时玻片标本。 ②使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的临时玻片标本,对照课本中的《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图》,对比归纳草履虫的形态结构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方法步骤,观察角度等。组织讨论,通过问题提示,鼓励与同学合作共同归纳草履虫的形态结构特点。要提出的问题有:制作临时玻片标本时应注意些什么?怎样做才更容易成功?对其他同学的做法有何建议?你看到了草履虫的哪些形态结构? (二)草履虫的生命活动特点 让学生根据课前预习,每6人一组分组讨论“草履虫的各部分结构起什么作用?”,然后总结出草履虫的生命活动特点,再由每组小组长发言,教师归纳出草履虫的生命活动特点。由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引申总结出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 (三)单细胞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 “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的探究。 学生4人一组。 尝试提出相关草履虫对各种刺激可能产生反应的问题。 1.学生第1—5实验小组: (1)讨论、分析、提出假设。 (2)假设:草履虫逃避食盐这种刺激。 (3)实验:①实验材料:草履虫。②实验过程:取一洁净的载玻片平放,在一端滴上一滴带有草履虫的培养液,另一端滴上一滴清水,并使培养液和清水如图连接。在放盐粒的一侧先放少许棉纤维,然后在棉纤维外面再放食盐粒。 (4)预期(3min后)。 (5)学生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预期结论]草履虫逃避食盐这种刺激 2.学生第6—10实验小组:· (1)讨论、分析、提出假设。 (2)假设:草履虫趋向肉汁这种刺激。

单细胞生物教学设计

2、难点:1、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2、使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 四、课前准备: 草履虫培养液、普通光学显微镜、盖玻片、载玻片、棉花、镊子、鞋垫、草履虫模型五、教学过程设计:

4、教师利用投影适时地播放实验注意事项,投影出示我们要观察的生物在显微镜下是怎样的。如果一开始只看到了棉花纤维,要怎么样做才能找到我们要观察的生物?虫运动,以便于观察)4、学生观看并学习移动装片来寻找要观察的目标 学生活动2:草履虫的结构与功能 10分钟1、自主阅读P68图2-20草履虫的结构示意 图 2、投影出示草履虫的内部结构图,学生填写 各部分名称及讲述功能。 3、自学检测:学生在一体机上完成各部分结 构的名称填图及连线题。 自主阅读教材,自学 草履虫的各部分结构 名称及功能,并通过 自学检测。 认识草履虫的基 本结构。明确相关 结构所具有的功 能。 单细胞生物的概念 3分钟1、投影展示:草履虫的结构示意图,动物细 胞的结构示意图,请仔细观察对比这两幅图, 思考:动物细胞的结构与草履虫的结构有什么 共同的地方? 2、得出结论:草履虫是一个细胞构成的,同 时草履虫又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我们把 这样的生物叫做单细胞生物。 板书:一:单细胞生物 3、学生回忆刚开课时看过的单细胞生物的图 片并举例。 1、学生观察并思考 (预设答案:都有细 胞膜、细胞质、细胞 核) 2、认真倾听,思考和 理解。 3、仔细回忆并举例。 学生通过与以前 学过的动物细胞 的结构进行对比, 明确草履虫就是 一个细胞,从而明 确和理解单细胞 生物的概念。 学生活动4:拓展探究 5分钟1、草履虫已经具备生物的几大特征了,能运 动,取食,消化,排泄,繁殖…… 那么它能对外界刺激及时作出反应吗? 2、展示实验的视频,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结果。 并且填写课本69页课后练习题第3题。 3、学生思考:为什么草履虫会躲避食盐?如 果换成肉汁呢,草履虫会怎么样运动?你的结 论是什么? 1、学生思考,并回答 问题。预设答案: 应该能。 2、认真观看视频。 3、讨论与思考。预设 答案:食盐对于草履 虫是不利的刺激。换 成肉汁,草履虫会主 动往肉汁处运动。结 论:草履虫可对外界 刺激做出一定的反应 应激性是生物的 基本特征之一,也 是较复杂的生命 活动。通过这个拓 展实验引导学生 进一步明确单细 胞生物概念中:能 独立完成各项生 命活动,这句话的 理解。 学生活动5:资料分析: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5分钟1、投影展示:各种介绍单细胞生物与人类关 系的图片和文字。 2、学生观看后讨论: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 系是什么? 板书:二、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1、阅读并思考 2、预设答案:单细胞 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既有利,又有弊 通过现实情境展 示,让学生体验单 细胞生物与人类 的关系,构建生物 与环境是一个统 一整体的概念,并 渗透情感态度价 值观的教育。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word版 公开课获奖教案 (3)

当我们在日常办公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好编辑和制作的资料。这些资料因为用的比较少,所以在全网范围内,都不易被找到。您看到的资料,制作于2021年,是根据最新版课本编辑而成。我们集合了衡中、洋思、毛毯厂等知名学校的多位名师,进行集体创作,将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珍贵资料,融合以后进行再制作,形成了本套作品。 本套作品是集合了多位教学大咖的创作经验,经过创作、审核、优化、发布等环节,最终形成了本作品。本作品为珍贵资源,如果您现在不用,请您收藏一下吧。因为下次再搜索到我的机会不多哦! 8.2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教案 课题8.2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教学目标 1.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2.说出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与生物体生长的关系; 3.说出组织的概念,并知道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教学重难点细胞分裂、细胞生长以及细胞分化的基本过程 学习过程 环 节 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互动交流与探究讨论: 1.算一算:一个细胞经过一次分裂形成2个细胞,再经过 一次分裂,形成4个细胞……那么,经过N次分裂以后,形成的细胞数目是多少呢? 2.完成下列概念图,表示出动植物细胞分化的过程: 受精卵细胞 ↓ 细胞分裂 ↙↘ 保持分裂能力的细胞许多未分化的细胞 ↓ 细胞分化 ↓ 组织

目标检测1、一株松树幼苗能长成参天大树,松树能长大的原因主要是() A 、细胞分裂 B、细胞生长 C、细胞分化 D、细胞分裂和生长 2. 下列叙述中表示细胞生长的是() A、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B、细胞吸收营养物质,体积增大的过程 C、细胞生长过程中,分化形成不同细胞群的过程 D、由受精卵分裂产生的许多细胞中有的细胞能继续保持分裂能力 检测意图 教 学 心 得 本课教学反思 英语教案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写作是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运用形式, 它与其它技能在语言学习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 写作教案具有重要地位。然而, 当前的写作教案存在“ 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 教师和学生都把写作的重点放在习作的评价和语法错误的订正上,忽视了语言的输入。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较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将本单元情感目标融入其中,即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要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教授语法时,应注重通过例句的讲解让语法概念深入人心,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相当于一个简单的定语从句,一个清晰的脉络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此教案设计为一个课时,主要将安妮的处境以及她的精神做一个简要概括,下一个课时则对语法知识进行讲解。 在此教案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再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案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 在教案中任然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说”英语这个环节还有待提高,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开口朗读课文,所以复述课文便尚有难度,对于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待研究。

人教版生物七上《单细胞生物》同课异构 精品教案 (2)

第四节单细胞生物 【预习新知】 1.什么是单细胞生物?你知道的单细胞生物有哪些? 2.取草履虫时,要用滴管从培养液的层吸一滴培养液. 这是因为 . 先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若想进一步观察草履虫的形态和运动,应借助进行观察,原因是 . 3.草履虫运动过快不便观察时,为了限制草履虫的运动,采取的措施是 . 4.观察教材P68图片回答:草履虫的表膜功能是;纤毛的功能是; 胞肛的功能是;收集管和伸缩泡的功能是 . 【教学流程】

拓展 运用 迁移 升华 探讨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给草履虫不同的刺激,看草履虫如 何运动? 结论:草履虫能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 中考赏析 (2010·南通)为了探究草履虫对刺激作出的反应,某同学在载玻片两 端分别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用解剖针把两滴培养液连通起来,在 草履虫培养液左侧放少许食盐(如下图所示). 用放大镜观察,大多 数草履虫将() A.停止运动 B.从左向右运动 C.向食盐方向运动 D.从右向左运动 课时 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回扣本节教学目标;教师完善板书,学生学会构建知识结构. 板书 设计 第四节单细胞生物 定义 举例:眼虫、酵母菌、草履虫、衣藻、变形虫、疟原虫等 运动:纤毛 呼吸:表膜 结构和生活摄食:口沟 单细胞生物(草履虫)消化:食物泡 排泄:收集管和伸缩泡、表膜 排出食物残渣:胞肛 有益的一面: 与人类的关系 有害的一面 教后 反思 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 一、学习目标 1、说出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 2、说明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 3、举例说出动物运动的意义. 二、预习导学 1、导入:绝大多数动物(如:珊瑚虫和海葵)能够迅速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动物的栖息环境可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单细胞生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是以草履虫为例向学生阐述了只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以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本节内容安排在学生学习完动物体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之后,是对学生认知生物体结构层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一种重要补充,有利于帮助学生对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形成全面的认识。首先本节教材在“想一想、议一议”环节以眼虫为例向学生明确表明“眼虫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体”,在简单介绍了眼虫的生活环境和以图的形式介绍了眼虫的结构后,提出“眼虫也是一个细胞,它为什么能独立生活呢?”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接着又以图的形式介绍了5种很具代表性的单细胞生物:大肠杆菌细菌的代表,酵母菌真菌的代表,草履虫、变形虫单细胞动物的代表,衣藻单细胞植物的代表,为后续学习真菌、细菌、植物奠定基础。其次以草履虫为例介绍了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采用实验“观察草履虫”和教材插图“草履虫的结构示意图”相结合的形式,教材这样安排是为了先让学生亲身在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的形态,并认识到草履虫作为一个独立的单细胞生物个体是真实存在的,而且还能看到草履虫的一些基本结构和运动,对草履虫这一单细胞生物个体的形态、某些结构、运动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再在这一感性认识的基础之上再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给学生介绍了草履虫的结构和生活。最后教材正文从对人类有益和有害两个方面介绍了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并附以旁栏小资料(介绍草履虫每天消灭细菌的情况)和插图(介绍赤潮的形成原因和结构)来加以简单的阐述。 学情分析 前两节学习的是学生熟悉的常见的动物和植物的结构层次,都很复杂。对于草履虫有些同学还是比较熟悉,但是并不知道它的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属于单细胞动物,对其结构和生活更是陌生,因此本节教学时先以书上“想一想、议一议”环节中举出的眼虫为例让学生对单细胞生物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接着给学生举出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单细胞的生物,再次让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草履虫,并参照课后练习做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实验,让学生对草履虫的外形、生活有一直观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再结合教材P68的插图“草履虫的结构示意图”对草履虫的结构和生活有一详细的认识,最后再通过旁栏小资料和插图、并适当给学生举一些如大肠杆菌、酵母菌等单细胞生物与我们日常生活相关的例子给学生介绍了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明单细胞生物是依靠一个细胞完成生命活动的。 2.能举例说出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进一步强化显微镜的操作技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了解草履虫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的适应性。 2.通过分析资料,了解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高中生物细胞的分化优质课教案

细胞的分化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细胞分化的含义,概述细胞分化的意义。 2.说出细胞癌变的原因和癌细胞的主要特点。 3.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理论在动植物克隆技术中的应用。 4.举例说明干细胞的种类、特点和应用。 【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细胞分化的特点,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培养学生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素养。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细胞的分化与衰老,对细胞生命过程具有更完整的认识,从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逐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2.通过了解细胞癌变的有关知识,使学生更加关注生命的质量、关注健康、关注生物科学发展的热点。 3.通过了解干细胞的有关知识以及最新进展,增强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和创新意识。 二、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作用】 细胞的分裂使细胞数量增加,是生物体不断生长的基础;而在细胞分裂的基础上进行的细胞分化,则使细胞的种类增加,形成不同的组织,进而形成器官、系统,因而细胞分化是生物体发育的基础。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死亡是细胞生长发育的必然规律。本节内容中,细胞分化是核心内容,细胞癌变、全能性、

干细胞都可由细胞分化的内容拓展而来。本节内容既是对细胞结构、功能、分裂等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又为学习遗传、变异打下基础。同时,细胞全能性的知识又是选修课本中细胞培养这一生物技术的理论基础。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细胞的分化与癌变,细胞全能性。 2.教学难点:细胞的全能性、干细胞。 【建议课时】 本节建议安排1课时。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对“细胞分化”的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在学完“细胞的增殖”后学习本节,使学生对生物的个体发育有一个系统的理解。这节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缺乏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微观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以启发式的问题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 2.也可采用“问题教学法”和“小组研讨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层层设置问题,然后以小组合作研讨的方式解决,归纳出知识点,并加以理解掌握。 3.还可采用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多种媒体互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设计思路】 细胞分化是多细胞生物体发育的基础和核心,细胞分化的概念,内涵较深刻,也是学生较难理解的。通过设疑:多细胞生物体中有数以亿万计的,几百种细胞,但是却由一个受精卵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发育而成的。帮助学生理解彼此相似的细胞,经过分裂和分化,发育为形态、结构和功能上不相同的细胞,这一变化过程即为细胞分化。然后通过联系社会中的职业分工的不同,将职业与生物体内各类细胞承担的生理功能类比,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没有细胞分化,多细胞生物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