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0万头生猪屠宰初加工项目建议书

100万头生猪屠宰初加工项目建议书

100万头生猪屠宰初加工项目建议书
100万头生猪屠宰初加工项目建议书

100 万头生猪屠宰初加工项目建议书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生猪屠宰初加工项目

2、项目性质:新建

3、项目建设地点:湖南石门经济开发区

4、项目建设内容:新建100 万头生猪屠宰初加工生产线

5、项目建设条件

(1)市场条件

① 宏观市场:改革开发30 年来,在国家和政府的财政扶持和产业政策的作用下,牲猪养殖和猪肉加工产业快速发展,我国猪肉由限量供应到目前的基本满足市场需要。据统计,接至到2008 年上半年,全国生猪存栏4.71 亿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5175 万头(能繁母猪占存栏猪的比例达到11%),生猪出栏2.88 亿头,预计全年生猪出栏5.76 亿头,猪肉总量5472 万吨,人均40.5 公斤;根据国家畜牧产业“ ^一?五”发展规划的要求,到2010年,我国肉类需求总量8400 万吨,年增长率1.6 %。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肉类食品消费占整个食品消费的比重还不足15%,肉类的人均占有量仅为美国的三分之一;在今后的十年内,我国肉类消费仍将保持年均3%-5 %的增长速度,消费市场的潜力十分巨大。

② 新建项目地市场:

湖南省石门县形成了牲猪标准化规模养殖,2008 年底出栏89 万头,存栏

54 万头。主要推广品种是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猪。石门县所在的常德市辖二区、七县(市),有丰富的牲猪资源。

石门县牲猪养殖主要是公司+农户的模式,辅之以农户自繁自养。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湖南双佳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湖南九峰实业有限公司建有高标准的仔猪繁育基地,提供技术支持、饲料供应和商品猪回购。根据《石门县牲猪养殖大户(小区)管理与奖励实施办法》,石门县已在各乡镇建设了养殖大户196 家。

石门县已把牲猪养殖列为农业产业化建设的重点,计划到2012 年,猪出栏120万头,牛出栏6 万头,羊出栏120万头,禽出笼3100万羽。牲猪产业以品种改良和规模养殖为重点,以双佳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湖南九峰实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大力推广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猪生产,培育扶持养猪专业大户,建立标准化养殖示范小区,通过小区的带动与辐射,加快全县牲猪品种改良步伐,提高规模养殖水平

(2)资源条件生猪资源:地区生猪资源应能满足100 万头屠宰产能的需求。

(3)水电燃料

水电供应设施完善,满足项目生产所需。

4)技术条件

具有生猪屠宰、冷藏配送及猪肉制品研发、生产和销售技术

6、项目实施方案

(1)项目场址:湖南石门经济开发区

(2)主要设备和生产方法

①设备选择屠宰车间生猪屠宰设备选择国际先进的生猪屠宰生产线,如低压高频电击晕、真空采血系统、立式蒸汽烫毛、燃气燎毛等新设备、新工艺,以确保产品的高质量、高标准。

② 生产方法

生猪进入屠宰车间后首先被低压高频电击晕机击晕,生猪被击晕后即被悬吊于生产线上,经刺杀、真空吸血、蒸汽烫毛、去毛、去头、蹄、剥皮、开膛、取心、肝、肺及肠肚等工序后自动劈半,进入排酸间,熟化后的胴体进入剔骨分割间,按要求割成部位肉,称重后用薄膜包装,然后装箱速冻入冷库贮存,或不分割,白条肉直接入冷库贮存。

(3)环境保护与综合利用主要污染物为有机废水、废渣、废气和噪音。生产车间排放的污水经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放。锅炉产生的废气用湿式脱硫除尘器处理达标后排放。对锅炉房、氟机房中噪音大的设备采用减震基础,单独布置房间隔音,锅炉燃烧后产生的炉渣可用于建材或修路。生猪屠宰后得到的猪血加

工成血红蛋白粉。大小肠加工成肠衣用于制作香

肠。猪毛出售后可以用来制作工业和军需用的毛刷

7、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3.35 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217 亿元,流动资金投入1.132 亿元。

项目建设资金来源渠道为:企业自筹+银行贷款。

8、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① 经济效益

本项目实施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56080 万元,年创税收4352 万元,年平均销售利润10083万元,投资利税率为6.5 %。

② 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屠宰加工100 万头的生产能力,形成年创利税总额8924万元,可提供1200个就业岗位,提高该地区生猪屠宰的能力,消化县城养殖产能,消除养殖户的担忧;完善该区域生猪从育配种、养殖、屠宰、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项目建成后,利用“国家生猪产业化龙头企业(屠宰加工和销售)+规模化养殖小区+ 农户”的模式,带动地区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充分就业、增加养殖户收入,并起到调整该地区生猪养殖品种,树立品牌,壮大养殖产业规模,拉动地方养殖、饲料加工、仓储、运输、包装和信息咨询等关联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目前我国肉制品加工业尚属起步发展阶段,特别是低温肉质产品,国内能生产的厂家不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肉制品总量占肉类新产品总产量的比例不足8%,而发达国家在70%以上,我国人口众多,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振兴肉食品工业是每个肉食品加工企业必须肩负的责任。

2、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肉制品品种结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方便、卫生、营养、美味的肉制品

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3、引进生猪屠宰加工项目,不仅能促进该地区及周边地区养殖业的发展,而且还将促进相关辅助产业的发展,带动兽医药产业、饲料加工产业、包装材料产业、仓储物流产业、金融信息服务产业等方面的发展,同时还可解决地区剩余劳动力和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对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稳定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4、现阶段,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一要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完善产业链建设;二要加快在产业链各个环节培育出“龙头”企业,尽快形成规模;三要抓基地建设,为龙头企业提供充足稳定的原料来源;四要健全经营机制,通过订单使龙头企业与养殖(农)户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本项目通过建立“国家产业化龙头企业(屠宰加工、销售)+养殖小区+农户”的经营模式,达到带动和辐射作用,扩大生猪养殖产业的规模,增加农民收入,为政府解决“三农”问题起到促进作用。

5、引进农业龙头企业进驻,除起到的带动产业发展和辐射作用、增加农民的收入外,还可以引进、提高农产品安全等级、调整养殖品种结构,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打造农产品品牌和知名度。

综上所述,通过年屠宰加工100 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的建设,对地区养殖产业结构调整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十分显著。

第二章生猪市场初步分析

一、猪肉产品市场供需现状

1、国内市场供需现状

中国是生猪生产大国,自1949年至1998年底,全国存栏生猪数量为

0.58 亿头,1957年发展到1.46 亿头,到1985年,生猪购销政策全部放开,养猪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上世纪90 年代,生猪养殖出现强劲的发展势头,猪肉产量从1990 年的2281.1 万吨,到1995年猛增到3648.4 万吨,年均增长率达到9.8 %。1997年全国人均猪肉占有量达到32公斤,猪肉市场第一次出现供求平衡略有富余的买方市场,肉价开始连续回落。1998 年出栏猪47223万头,猪肉产量3693万吨, 存栏生猪数量为48570万头。从1998 年到2002 年,生猪的产量由高增长回落到年递增3.7 %,进入了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品种结构的生产稳定增长期。

2008年上半年,全国生猪存栏达4.71 亿头,同比增长了9.4%,其中能繁母猪存栏5175万头,同比增长22.5 %,生猪出栏2.88 亿头,同比增长

2.1 %,能繁母猪占存栏猪的比例达到11%。

纵观近几十年的发展历程,生猪产量一直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今后仍将延续这种发展的趋势。从消费品种看,猪肉仍然是我国肉类消费的主体,超过肉类购买和消费量的一半。

2、国际市场供需现状

2008 年,全球猪肉产量将达9713 万吨,比去年(9570万吨)上升

1.5 %。

2008 年全球猪肉需求量将达9690 万吨,比去年增长1.5 %。中国需求量

排名第一,同比增长1.2 %,欧盟和美国分别以年需求量2130万吨(增长

0.3 %)和940万吨(增长4.7 %)位列第二和第三。

世界肉类组织预计,至2015 年,世界猪肉总产量将达到3.16 亿吨。二、猪肉产品目标市场分析

欧美发达国家人均肉类消费在70-120 kg ,东方民族消费习惯以素食为主,也许不会达到西方民族那样年人均消费量,但目前我国人均消费的水平仍然很低。由于人均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比例逐年下降,而肉类食品消费总量仍不断增加,在肉制品消费中,低温肉制品将会成为我国肉制品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到2010 年,我国低温肉制品市场容量将达4100 多万吨;从肉类食品消费结构来看,国内肉类产量中猪肉占总量的64%,其次是禽肉占20%,牛肉和羊肉产量分别占10%和6%,这一消费结构在短期内难以改变。

目前中国肉制品加工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深加工产品的比重仅为肉类总产量的4%,远低于国外的40%,发展的空间很大。未来精深加工的肉制品、冷却肉、小包装肉类需求有较大的增长。中国肉制品行业正处于转型期,资源配置地域性突出,同时大规模的现代生产方式与传统的小生产方式并存,先进的流通方式与落后流通方式并存,发达的城市市场与分散的农村市场并存;行业集中度比较低。雨润、双汇、金锣三家肉类行业龙头企业屠宰生猪仅占我国生猪屠宰总量的4%不到,而美国前三家肉类加工企业总体市场份额已超过65%。表明我国屠宰及肉制品行业的行业竞争并不是太激烈,行业整合高峰还没有来到,行业龙头企业在行业发展和整合过程中发展空间巨

大。

在未来10 年内,中国的人口还要增加,人均猪肉的占有量也将增加;如按每年平均新增人口1320 万计算,到201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4.04 亿,如人均肉类消费水平为70 公斤(按目前中等发达国家计算),其中猪肉约占65%,即45.5 公斤,全国猪肉需求量为6388.2 万吨,以每头胴体重70 公斤计,需出栏肉猪9.12 亿头。如按出栏率150%计算,需养存栏猪6.08 亿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

农村人均消费水平也会得到很大提高,目前农村的购买力水平,已相当于10年前的城市水平,而农村人口又占总人口的3/4左右,是消费肉食的主要群体,农村人口多吃1公斤肉,等于城市每人多消费3 公斤。人们在提高肉类消费水平的同时,还越来越重视膳食结构的调整,对猪肉的品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吃肥猪肉已成为过去,人们追求的是既有营养,又有保健作用的瘦肉食品。

目前我国上规模的生产厂家生产的肉制品总量约300万吨左右,无法满足目前我国国内市场的需求。我国肉制品总量消费虽不能和发达国家相比,但要达到20%的增长水平还是具有较大把握的,因而,其发展潜力和空间是很大的。

三、猪肉产品价格现状与预测

根据农业部畜牧业司定点调查2008年12月报资料分析,2008 年国内各地区生猪价格呈现下跌趋势,一季度生猪价格短暂上涨后就进入了价格下跌的通道,整个二、三季度价格持续下跌,至四季度末价格出现反弹。

2009年1月各省猪肉价格走势

2009年1月初全国猪肉平均价格在20.10 元/kg 左右,比去

年12月份回升了0.20 %,全国生猪均价继续小幅回升。

在统计的23个省市中,上海、四川、浙江、安徽、湖北、江苏、河北、天津、山东、河南、甘肃、江西的猪肉平均价格均较上年底有不同程度的回升,北京、黑龙江、辽宁、吉林、山西、湖南、宁夏、海南的猪肉平均价格较上年底回落,福建、广东、广西的猪肉平均价格与上年底持平。

纵观全国,各地的猪肉价格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区间:上海、湖北、河南、天津、北京的价格在21.00-22.00 元/kg ;宁夏、广西、安徽、浙江、四川、河北、甘肃、江苏的价格在20.00-21.00 元/kg ; 吉林、江西、山东、广东、湖南、辽宁、福建、山西的价格在19.00-20.00 元/kg ;黑龙江、海南的

价格在17.00-1800 元/kg 。

第三章项目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一、产品名称:鲜猪肉

二、产品品种:白条肉、分割肉

三、生产规模:年屠宰加工生猪100万头

四、质量标准:符合国家及地方有关质量标准的要求,如部分产品尚无国家及地方标准,则制定企业标准,积极采用国际及国外先进标准。

第四章项目建设方案

第一节项目技术方案

一、产品采用的质量标准

屠宰初加工标准:

(1)猪肉质量标准:猪肉标准按GB2722和GB2707执行。

二、工艺流程

1、生猪屠宰生产方法和工艺流程:

血- |烫毛、褪毛-- 头部检验-- 上传送带--下头--上预剥带--去前后蹄-- 去尾- |人工预剥|-- |皮肉编号|-- |上机夹皮|-- 机剥--1提升上道

--挑胸- |割生殖器--剖腹-- |摘除肠、胃、脾]--|取心、肝、肺|-- 取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