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8篇)(优秀版)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8篇)(优秀版)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8篇)(优秀版)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8篇)(优秀版)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透过课前预习和课堂交流,了解虎门销烟的背景。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虎门销烟时的壮观场面,初步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好处,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5、模仿课文第2自然段的写法,练写一个场面。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群情激奋、人心大快的壮观场面。

2、仿写片断场面描述。

教学过程:

一、了解背景,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罂粟花)上课前,老师先让大家来欣赏一幅图画。你觉得这些花长得怎样样你明白这是什么花吗

小结:这些花虽然有着美丽娇艳的外表,但它们的果实却能制成一种伤害人的身体甚至生命的毒品,那就是鸦片,俗称大烟。

2、这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有关鸦片的文章《虎门销烟》。(板书课题)

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谁能采用给课题加上时间、人物的方法,用一句话来说说。(理解销烟:销毁鸦片)

课题中的生字销和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很像(板书:消)因为销的本意是溶化金属,所以是金字旁,必须要记住。

4、林则徐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销烟相信你们透过预习已经明白了许多。谁来介绍一下

小结:(课件出示图片)自18世纪开始,英国就向中国超多走私鸦片赚取白银。到1838年已增至400万斤一年,中国流失白银达1亿两,造成清政府财政严重困难,百姓极度贫困。士兵吸食鸦片后战斗力日渐减弱,做工种地的吸食鸦片后劳动潜力日益丧失,甚至失去生命。英国政府深知鸦片的危害,他们禁止本国人吸食鸦片,却别有用心地支持不法商人向中国超多倾销鸦片,无数的中国家庭因此而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中华民族正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威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站出来一位民族禁烟英雄林则徐,他被当时的道光皇帝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并在虎门海滩上将收缴来的鸦片全部销毁。

【本文的特殊之处在于,不明确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学生就无法真正走进课文,无法真正领会虎门销烟的历史好处和林则徐的形象,所以这一环节比一般课文的处理要细些。】

过渡:大家想看看这大快人心的一幕吗

二、交流预习,整体感知

1、过渡:下面让我们一齐穿越时空隧道,进入十九世纪的虎门,去观看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场景。

观看视频,说说自己的想法。

2、过渡:你想亲自去感受一下吗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先过生字关)

出示生字词:历史值得虎门寨盐巴

销毁响彻二百多万斤欺侮

收缴一担锅烟渣卷进

咆哮嚣张

(1)自由读、开火车读(正音)、齐读。

(2)找多音字:担(dāndn)、卷(juǎnjun)

3、开火车分小节读课文,思考:哪些自然段写了虎门销烟的经过

4、交流:

(1)25自然段写了虎门销烟的经过。

(2)开头、结尾又写了什么呢指名读,分别找一个词概括:值得纪念、伟大壮举。(板书:伟大壮举)

(3)重点理解伟大壮举。(师:举是举动、行为的意思,那么什么是伟大壮举呢相信你弄懂了壮的意思就能明白这个词的意思。出示词条,选义项,释词。)(出示:给壮选取正确解释:a健壮有力;b伟大、有气魄;c增加勇气或力量;d中国少数民族。)

三、精读课文,理解场面壮观

1、从哪里能够看出这是一次伟大壮举呢默读第2自然段,划出能表现壮的词语或句子。

2、交流:(相机板书:壮观、隆重)

△这一天把古老的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

(1)天还是那样的天,海还是那样的海,树还是那样的树,为什么这天在人们的眼里就显得格外美呢(不同往日,将要发生一件大事销烟,令人高兴)(讲述:其实景物本身并没有变化,但它们却会因人们的情绪而显得与往日不同。风吹得小树哗哗地响,悲哀透顶的人会说小树哭了,情绪愉快的人会说小树笑了小树在唱歌,而遇到困难受到打击的人会说小树啊小树,连你也来嘲笑我。简简单单的一句环境描述也能揭示人们的情绪,这就是环境描述的魅力。)(板书:环境描述)

(2)指导朗读:突出分外壮丽、情绪高兴。

△一大早从各地赶来的男男女女挤得水泄不通。

(1)哪里看出人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水泄不通)(板书:人物描述)

(2)你还有什么词能够用来形容人多的场面(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万人空巷、门庭若市)

(3)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赶来观看(关心此事、禁烟愿望强烈)

(4)指导朗读: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

△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外国商人。

(1)彩旗林立、身着朝服、文武官员说明什么(事件重大,场面隆重)

(2)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还要邀请外国商人)

交流:打击贩卖鸦片的不法商人,维护中国人的尊严,我们就是要告诉他们,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

(3)指导朗读:突出隆重、庄严。

3、小结:同学们,课文第2自然段用短短的三句话由远而近地为我们描绘了销烟现场的壮观场面。看似可有可无的环境描述却预示了有一件大事将要发生,一件令人高兴的大事将要发生,一件震惊全国震惊全世界的大事将要发生;而对于众多人物的描述,则直接揭示了饱受鸦片之害的中国人强烈的禁烟愿望和愉快的情绪;这庄严隆重的场面也在告诉那些外国不法商人和他们的政府,中国人禁烟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请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再一次感受一下那庄严隆重激动人心的画面。

四、学习方法,仿写片断

【教参云:本文记叙有序,重点突出,场面烘托描述到位,语言精练,生动形象,无论从资料方面还是表现手法上,都是一篇好教材。既然是好教材,就要用好。文章第二节主要是静态的场面描述,而具体的销烟过程为动态的场面描述。故本文的场面练笔至少能够从动静两方面进行。对静态的烘托性的场面描述,学生在阅读时往往认识不到其在文中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作文时又常常把它当做增加篇幅的手段,所以较之于直接揭示文章主旨的场面描述,烘托性的场面描述反倒成了教学的难点,故第二节的教学花些大力气是值得的,这就是根据实际需要自主构建语文课程资料。不要以为语文课程资料的构建只能与能体现文章主旨的关键的突出的资料挂钩。就本课而言,就是不要以为只有动态的销烟过程的部分才能够设置仿写。】

1、在我们的校园中,像这样许多人聚在一齐的热闹场面也有很多,你留心观察了吗(开学典礼、六一庆祝大会、元旦义卖活动)

2、出示照片(元旦义卖),回忆当时的场景。

3、你能把这个热闹的场面写下来吗(指导方法)

(1)环境描述:天气、搬桌子、摆放物品、布置展板、张贴标语

(2)人物描述:志愿者、购物者

4、练写片断。

5、交流、评议。

五、总结

这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虎门销烟的壮观场面,并初步学会了这种描述场面的方法。那么林则徐是怎样销烟的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二):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好处,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扣图引题。

(1)出示雕像图。

(2)讨论下面问题:这幅图上画的是谁?谁明白林则徐是什么人?他以前做过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

(课前可让学生搜集资料,接下来可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林则徐或虎门硝烟的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板书课题,解题。

3、读了课文后你想明白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讨论。

(1)录音范读课文。

思考: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事情的大致经过怎样?

(2)读后讨论上述思考题。

2.自读课文。

要求:

(1)轻声练读生字表上的字,读准字音。

(2)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3)逐段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3.试读课文

指名分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指导写字

1、泄、侮按笔顺描红。

2、寨结构要匀称,笔画要紧凑。

四、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好处,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指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细读课文

3、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说说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3)什么样的日子才值得纪念?(板书:值得纪念)

(4)读了这一段你想明白什么?

2、细读第六自然段

(1)自读第六自然段,理解有关词语。

(2)说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板书:打击嚣张气焰,证明不可欺侮)

(3)读了这一段你想明白什么?

3、|细读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

(2)指名说说从哪儿看出虎门寨这一天不同寻常。(板书:水泄不通彩旗林立)

(3)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壮观场面。

(4)讨论:

为什么来到海滩的人这么多?文武官员到场说明什么?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到场观看?

(4)齐读第二自然段。

一和六自然段由于时间关系,可在第一课时就教完,不必放入第二课时。

4、细读第3~5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说说哪几句写下令禁烟,哪几句写硝烟经过?

①学习第一至三句

自读体会哪些词句最能突出中国人的气势。

齐读这三句话。

指名说说读了这三句话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②学习第四、五句。

指名读第四句话,用自己的话说说硝烟是分几步进行的。

③有感情地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

(2)有感情地读第四自然段。

(3)细读第五自然段。

①指读第五自然段。

②硝烟持续了二十三天说明了什么?销毁了二百多万斤说明了什么?烟渣被卷进咆哮的大海暗示着什么?

③想象在中国人民强大的硝烟气势面前,外国侵略者垂头丧气的样貌。

④指导读课文。

5、再读第六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

(1)引读

虎门硝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震惊中外所以这件事被称为伟大的壮举;它沉重的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证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这件事情好处重大,而它发生在1839年的6月3日,因此我们说这一天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2)齐读第1、6自然段。

这部分说话训练可在学习相应自然段时在老师指导下就完成,不必放入第3课时。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句子,体会虎门硝烟的伟大好处。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二、复述课文

1、默读课文。

边读边想:本课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是怎样一步一步把意思说清楚的?

2、讨论上述思考题。

出示:值得纪念的日子海滩轰动的场面硝烟开始百姓欢呼硝烟结果伟大好处

3、指导复述。

(1)四人小组练习复述。

(2)指名到讲台前复述。

(要求尽可能用上书上的有关词语)

三、练习说话,写话

1、出示幻灯文字。

只见一群群光着脊梁、赤着双脚的工人,先向灌了水的硝烟池里撒下盐巴,再把收缴来的鸦片抛入池内,然后又把一把把生石灰倒下去。

2、讨论:硝烟时工人们做了几件事?(板书:撒盐抛烟倒石灰)

课文中用什么词把三事件连起来?(板书:先再然后)

3、小结

有时候我们要完成一件事,务必分几步来做,为了证明这几步的先后顺序,我们能够用上先、再、然后来连接。

4、指导说话。

引导回忆生活中哪些事需要分三步以上来完成。用上面的词练习说话。

5、练习写话。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另有两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好处,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透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好处。

实验目标:

让学生回顾历史,了解旧中国的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情动于中而发而外。教具准备:

《鸦片战争》录像、《虎门销烟》课件、网络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透过上网搜集和处理资料,了解林则徐以及虎门销烟的背离景资料。

一、课前准备:观看《鸦片战争》

二、谈观后感受自然导入

师:这是一部老电影了,但我却是看了一遍一遍了,因为作为一名中国人,这段历史是永远不能忘却的。你们看完了以后,想说些什么呢?

(生自由谈论。)

师:影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理由。

(可自由谈,只要说出理由就行,相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引出主人公林则徐)

师:你们了解林则徐吗?

先调动学生已知,大致说说对林则徐的认识,引导学生上网查询。然后师总结。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掌握生字词。

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自学效果。

(3)出示词语。

鸦片欺侮盐巴虎门销烟

历史装点顿时伟大壮举

(4)指名读词,重点读准翘舌音、后鼻音。

(5)解释词义,了解词语掌握状况。

(6)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练习巩固

1、描红。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精读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

2、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

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首尾联系,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板书:伟大壮举)

过渡: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在壮下加△,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雄壮、气势盛大)读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现壮,将这些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是不是能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壮

(2)读后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事件之壮。①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②隆重,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板书:场面:壮观、隆重)

(3)指导朗读。

这一段我们就应怎样读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试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状况,组织评议,教师适时点拨,然后再读,要求学生读出场面的壮观、隆重,个性提示要把描述人多、场面隆重的词语读好。

3.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接下来第三、四、五自然段写了这个伟大壮举的经过。默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虎门销烟的经过)(板书:经过)让学生概括说说主要经过:下令、销烟、结果。

(2)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哪里看出壮

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中描述下令销烟情景的句子。让学生说一说哪些词句写出了事件的壮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交流:群情沸腾、礼炮轰鸣反映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林则徐一声令下,说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这些词语都写出了事件之壮。

指导诵读:抓住上面这些词语进行诵读,让学生读出中国人民激昂奋发之情,读出气势,显示出壮来。先学生试读,再指名读,评价,指点,最后齐读。②指名读描述销烟方法的句子,边听边想:是分几步销烟的

(第一步:撒盐巴教师为主概括)(第二、第三步:抛鸦片、倒石灰让学生自己概括)(板书:撒盐巴抛鸦片倒石灰)

自由读描述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并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销烟的。(板书:先再然后)

指导朗读;这样的销烟方法真是简易、独特,而且有效。教师引读。师: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又把顿时,然后,自由练读,结合插图在头脑产生图像,透过销烟的过程感悟这是一次伟大壮举。然后,指名读。最后齐读第三自然段。

(3)老百姓的反映怎样样呢自读第四自然段,读时你想到什么想想就应怎样读

教师点拨:①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②从成千上万、欢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外。你能把这一段读得更好吗把欢天喜地的壮情和撼人的力量读出来。

(4)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师播放虎门销烟的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结果如何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再透过朗读告诉大家。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朗读体会伟大壮举战果之大。

三、拓展练说

(1)教师引导看图: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能够结合现实总结出:中国人民不可侮。(板书)指导朗读。

(2)出示第六自然段。练读,最后齐读。

(3)说说你们读完这句话后有什么想说的?

(4)师总结,激发孩子们为了中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

(5)齐读课文。引读: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39年6月3日。

四、学法练笔

1、齐读第三自然段

2、师出示先再然后及练笔要求。

3、小组合作练说,并互评。

4、推荐或自荐说,师生共评。

5、怎样说就怎样写。

五、练习巩固

1、小练笔

2、同桌互相复述课文。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好处,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悔的精神。

5、增强诊断矫治意识,提高自我诊断矫治潜力。

教学过程:

一、整体初读,基础性诊断

1、揭题。

2、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要求读准字音,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资料?

3、学生质疑。

(1)请学生提出读书遇到的不懂的问题。(学生质疑,以学定教)

(2)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3)交代学法:带着这些问题,边读边思考,深入学习课文。

二、精读品位,引导探究,理解性诊断

1、学习第一节。

(1)自由读课文,思考:什么样的日子才值得纪念?

(2)读书汇报交流、小结。

2、细读第六节。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段告诉我们什么?你还想明白什么?

(2)读书汇报交流(注意理解壮举嚣张气焰)

3、研读第二节。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说说从哪看出虎门寨这一天不同寻常。(相机板书:水泄不通、彩旗林立)

(3)再读课文,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场面的壮观。

思考:A、为什么来到海滩的人这么多?

B、文武官员到场说明什么?

C、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观看?

(1)汇报交流,师生评价。

(2)小结方法:回顾我们这几小节的学习,我们采用了一边读一边思考的方法,下面我们还用这个方法学习下文。

三、自读领悟,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1、品读三至五节,感受硝烟的经过。

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要运用一边读一边思考的方法,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研读硝烟过程。思考:分几步硝烟的?硝烟过程中人们的情绪怎样?烟渣被卷进咆哮的大海暗示着什么?

(在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感情朗读,做到读中悟情,读中悟理)

2、再读第六节和第一节。

(1)引读。

虎门硝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震惊中外,所以这件事被称为伟大的壮举;它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证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这件事情好处重大,而它发生在1839年的6月3日,因此我们说这一天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2)齐读第一、六节。

四、迁移内外,读说结合

1、出示:只见一群群光着背梁然后又把一担担生石灰倒下去。

2、讨论:硝烟时,工人们做了几件事?课文用什么词三件事连起来的?(板书:先再然后)

3、小结:有时我们要完成一件事,要分几步来做,为了证明这几步的先后顺序,我们能够用上先、再、然后来连接。

4、指导说话,引导回忆,生活中哪件事需要分三步以上来完成?

5、练习说话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的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另有3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能用表示顺序的词语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过程与方法

1、透过阅读、想象,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好处。

2、学生回顾历史,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学习林则徐坚决抵御外敌,维护民族尊严的崇高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情动于中而发于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辱的精神。学生透过认识鸦片的危害,激发学生远离毒品的思想。

课前准备:

学生查找一些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课前布置大家搜集一些关于鸦片的资料,还有鸦片战争时期中国的现实状况,你愿意与大家一齐交谈吗?

学生对自己所收集的资料能够畅所欲言地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二、初步感知

师:的确,外来的鸦片给中国人带来的是灾难,是痛苦,谁敢在当时挺身而出,救人们于水火之中,这个人的名字就是---林则徐,这天就让我们一齐来了解这个伟大的禁烟英雄的事迹。

1、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读通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并圈出本课14个要求认读的生字,注意文中的三个多音字,遇到不认识的透过查字典解决。边读边注意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互助识字。(教师要注意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小组内互相拼读生字,解决不懂的词语。实在解决不了的全班共同解决。

3、组织学生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师:生字都认识了,课文也读得流利了,再仔细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

学生汇报:

林则徐销烟有深远的好处。

结合课外资料来谈。

林则徐领导的禁烟斗争,不仅仅在当时给帝国主义以重创,震惊了世界,而且在人类禁毒史上也写下了辉煌的一章。

师:当你了解了虎门销烟后,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朗读的重点应放在三和五自然段上,因为这两段充分的体现了林则徐销烟的决心和销烟给人们带来无限的喜悦。

师:下面我们再认真的读一读书,把你感受最深的段落读给你的好朋友,如果你能背过来那就更好了。

学生选取性的读,并试着背诵。

学生自由选取学习伙伴,选取段落读一读或背一背。

四、书写生字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六):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3、了解虎门销烟的那段历史背景,认识林则徐,了解虎门的地理位置以及当时鸦片给中国人带来的危害。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2、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你对课文有哪些猜测?

3、有意识引导到课题的意思:在虎门销毁烟(鸦片)。我们从题目中猜测到了课文的主要资料,可这是个不完整的句子,缺少了什么?随机生、师简介林则徐(投影林则徐像及简介)。

4、过渡:先让学生说谁在哪干什么。(林则徐在虎门销毁鸦片)暗示学生这件事还缺少时间,具体经过也是看不出的。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读音,标出自己与老师读得不一样的地方。

2、生自读课文:标拼音,标小节,找出销烟的时间,想想课文具体讲销烟经过的是那几自然段。

3、检查生字词:

出示带有生字的词,指名读,群众评议纠正。生领读,指名检查。

出示其他词语,方法同上。(分外,身着的多音字要注意)

提问上述词语的理解,学生互相解释,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理清条理:

(1)齐读找到写时间的第一节(投影)。提问这是个什么样的日子?强调值得纪念与中国历史,告诉学生像这种以时间独立成段的,就是要强调这个时间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读好这一节。让学生加上时间再说课文主要资料。

让学生找找为什么说这一天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然后自由读一读找到的第六节(投影)。说说哪些词语能看出这个日子值得纪念。

引导学生提问:为什么说沉重地打击中国人是不可欺侮。投影有关鸦片的图片资料(重点突出危害性)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回头再读第六节。再读第一节。

(2)交流写销烟经过的是哪几自然段。(此刻就应很容易找出来了)

三、写生字。

先自己在课文后描红。然后说说哪个字个性要注意,回答者用小黑板写,然后向全班学生讲解。在表格下面再临写这几个提醒的字。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七):

课时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6段。

潜力目标: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好处,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好处,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范读第二自然段。

2、这一天的虎门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3、学生交流,相机指导读好词语,理解词语,体会那一天的热闹、场面的隆重,景色的壮丽。

4、小结段意:第二自然段向我们描述了1839年6月3日的虎门不寻常的场面,暗示了重大的历史事件即将发生。接下来,我们该怎样来读好第二自然段呢?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投影图片,导读第一、二句

2、工人们是怎样销烟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然后画出描述销烟过程的语句

3、学生自读自划。

鸦片战争优质课教案汇总

让学生在师友互助中学会学习———《第一次鸦片战争》 教 学 设 计 学校名称:东关中学 教师姓名;魏星

《鸦片战争》教案 汾阳市东关中学魏星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和认识: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以及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掌握中英两国的制度差异2.林则徐为维护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3.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图片和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通过学习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学地整合历史资料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英国借口虎门销烟发动侵略战争的史实,培养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的辩证思维能力。 通过对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激活学生自我认知的智能,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罪恶行径,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卑劣、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形成明辨是非的情感。 学习林则徐忧国忧民、严厉禁烟,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对民族英雄的钦佩、爱戴的情感。 通过对清政腐败无能,外强中干而不堪一击的了解,一方面,对封建没落贵族的懦弱无能而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从耻辱中感悟国力衰微、落后遭劫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通过阅读爱国将士关天培英勇抵抗侵略、以身殉国的事迹,使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

《虎门销烟》的教学设计

《虎门销烟》的教学设计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虎门销烟》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十四个生字,读准三个多音字的读音,会写田字格里的九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学习林则徐坚决抵御外敌,维护民族尊严的崇高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 教学重点:鸦片销毁的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课时建议: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电影激趣导入新课 1、观看电影《林则徐》片段。 2、谈观后感,自然导入。 师:作为一名中国人,这部电影所描写的这段历史是永远不

能忘却的。你们看完了以后,想说些什么呢?(生自由谈论。)师:的确,外来的鸦片给中国人带来的是灾难,是痛苦,是谁敢在当时挺身而出,救人民于水火之中,这个人的名字就是(师生齐说)---林则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这个伟大的禁烟英雄,学习《虎门销烟》。 了解当时的背景,必然会激起学生们内心无比的激愤之情。 激起学生的内心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自主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并圈出本课14个要求认读的生字,注意文中的三个多音字,遇到不认识的通过查字典解决。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学生小组合作,解决不懂的词语。 (教师要注意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全班交流。 5、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学生互评) 6、说说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有意识的告诉学生要把工具书带进课堂,培养学生遇事自己解决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第1课 鸦片战争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 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掌 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探索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中英《南京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运用史料指导学生阅读插图、资料、自由阅读卡,从中获取与本课相关的史识逻辑思维训练学生从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情 感、态 度价值观思想意识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惟利是图的本质爱国情感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责任感教学重点 中国从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教

学难点 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组织学生回顾初一学习情况,联系新学期课改趋势,修订课堂评价办法,并落实到位。2、指导学生阅读第1页“导入框”。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林则徐虎门销烟指导学生阅读本目以及第5页“自由阅读卡·从罂粟到毒品”,讨论回答问题: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而侵华,为牟取暴利而走私鸦片。)2.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 d.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3.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严厉禁烟)收到什么效果?(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4、林则徐处理鸦片是烧毁它们吗?(不是)为什么?(因为烧鸦片会产生大量毒烟,造成人们“被动吸毒”,所以才利用生石灰与海水化合反应产生的高温来熔化鸦片,避免污染。)小结、过渡: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他们就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

课内素材的运用公开课教案

课内素材的运用 【教学目标】 1、以写作带动回归文本,以回归文本促进写作。 2、掌握从课文中提取素材的方法,学会使用素材。 【教学重点】 1、古代名人事例的运用。 2、古诗文名作的巧用。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树立写作使用文本的意识,提高学生作文驾驭文本素材的能力。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顾论据段落的结构安排(汉堡包式结构:论点+解释+名言+事例+分析总结)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学们在平时的作文写作中,常为无话可说,无话可写而苦恼不已。其实生活中不缺少美,而缺少发现。要解决“写什么”,首要任务是积攒素材。 议论文写作素材的缺乏一直是困扰广大高中生的一个难题。很多同学平时花大力气死记硬背的一些素材,临到考试又都忘得差不多了,即使记起一些,也是零零碎碎,不够完整。其实,不必刻意去记很多的材料,我们可以就从学过的课文入手,充分发掘其中的写作素材,进行多角度思维,思考素材可以为哪些观点服务,或对不同的课文素材进行分论题进行整理,这样就使得课文成为我们写作的“源头活水”。所以我们很多同学可谓是:“捧着金碗去讨饭,躺在金山上哭穷”。 其实,“近水楼台先得月”,我们不必舍近求远,课文素材,就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宝库。课文素材是鲜活的例子,是可供二度创作的不竭源泉。对课文素材进行再次利用,既是对教材的深度挖掘,也是较好的素材积累方法。纵观许多高考满分作文、优秀作文,不难发现,那些文质兼美,意蕴深刻的文章,其素材有很多就源自于我们的课本。那么,我们该如何深挖课文素材,写出“高考作文阅卷细则”里要求的“材料丰富,论据充实,意境深远”的优秀作文来呢? 二、技法指导

虎门销烟(第二课时)备课教案

《虎门销烟》(第二课时) 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描写动作的话。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重点: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理解销烟的经过。 教学难点:理解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一套,搜集关于林则徐、鸦片、虎门销烟等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虎门销烟》,板书课题。(学生读两遍) 过渡: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指名说,学生齐说) 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那激动人心的一课 二、精读课文 过渡: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在“壮”下加“.”)“壮”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在这里选第几种解释呢? A.强壮;B.伟大、有气魄;C.增加勇气或力量。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 (2)引导学生体会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虎门销烟这一事件是伟大壮举。①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②隆重,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 (1)(出示课件:壮观的场面)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读出兴奋、激动的语气,体会壮观的场面。 3.学习3到5自然段

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接下来第3、4、5自然段写了这个“伟大壮举”的经过。用笔画出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同时(出示课件:工人销烟图)说说当时工人是怎样销烟的。边听边想:是分几步销烟的? (撒盐巴——抛鸦片——倒石灰) 自由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并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销烟的。 A再读课文,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并指导学生用“先……再……然后……”练习说话。 B指导朗读;这样的销烟方法真是简易、独特,而且有效。 教师引读。师:“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又把……顿时,……” C自由练读,结合插图在头脑产生图像,通过销烟的过程感悟这是一次“伟大壮举”。D指名读。 E齐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看到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在观看的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有什么反映呢?(高兴、激动) 哪些词能看出老百姓高兴、激动的? 1.请一位同学把第四自然段读一下,注意把欢天喜地的“壮情”和“撼人”的力量读出来。 点拨;(1)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②从“成千上万”、“欢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据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外。 2.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同学们高兴吗?(高兴)为什么我们和当时在场的老百姓一样高兴?(学生自由说,师总结鸦片带给国家、军队、人民的危害)(出示课件:展示鸦片害人的场面)想象当时人们欢声雷动的场面,体会到虎门销烟得民心,顺民意。过渡:那么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呢?(生回答)

虎门销烟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悟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难点: 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鸦片对人的危害 教学流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导语:同学们,在170多年前,发生了一件长中国人民志气,灭洋人威风的历史事件,那就是——虎门销烟。(板书课题)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如百姓十分兴奋,对销烟很拥护;销烟的步骤;销烟的意义等。) 3、刚刚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那么谁能把它说完整了? (课文记叙了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将收缴的近两万箱鸦片当众销毁的壮观场面,虎门销烟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二、直奔主题,提纲挈领

1、课文对虎门销烟这一历史事件是怎么评价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这句话,并勾画出来。(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勾画。) 2、生读,出示“这一壮举,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3、质疑:回答的非常正确!针对这句话,你们想到了什么问题吗?(为什么称这是“壮举”?为什么说“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过渡:问题提得真好!这个问题就是本课的重点。 三、细读品味,探究问题 这一壮举,你们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是“壮举”? 1、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在文中去勾画语句,寻找问题答案。(学习小组内交流)。(自读自悟,小组交流) 2、汇报交流。 刚才同学们读得认真,说得精彩。为什么说虎门销烟这一事件是“壮举”呢?你们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是“壮举”?我们来交流大家的学习成果。(要求:生先读相关语句,再谈体会。) (1)让我们把时光倒流,跟随老师一起回到1839年前的6月3日,看看那一天,在广州城发生了什么?谁来用书上的话说说?(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第一、二、三自然段。) A、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此时,广州城很热闹,人很多,人们的心情很高兴、很喜悦…)

初中历史《1鸦片战争》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本课课标要求: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2)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针对课标(1)讲述层面,通过自主学习、观看视频等,学生了解虎门销烟的经过。 针对课标(2)要求,通过自主学习、地图分析等,理解并掌握《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通过史料解读、合作探究等,进而认识到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教材分析】 《鸦片战争》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一课,上承中国古代史,下启中国近代史,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史的开端,也是近代中国人民抗争史的开端。本课主要叙述中国是怎样从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因此了解并掌握本节课,有助于把握对中国近代史基本特征的认识,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 【学情分析】 我校是体育运动学校,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比较差,但男生比较多,对战争类的课比较感兴趣,他们在初二的学生已经学过中国古代史,具有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和历史分析能力,部分学生通过阅读和观看相关

影视作品,也许对该段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通过本节课,不仅仅让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的主要经过,更重要的是通过情感的教育,要认识到鸦片战争的危害,实现历史学科的人文性。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看图片与阅读材料,掌握鸦片的危害和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进而领悟林则徐的民族情怀。 2. 通过阅读史料、分析地图,理解并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3. 通过史料研习和合作探究,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教学重点】 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 【教学难点】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教学方法】 1. 通过导学案,进行自主合作学习。 2. 史料教学法。 3. 问题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欢迎走进历史课堂。我们从今天开始学习中国近代史。 春天来了,百花盛开这种漂亮的花儿,你认识吗?这就是罂粟花,

鸦片战争优质课-教案

让学生在师友互助中学会学习 《第一次鸦片战争》——— 教 学 设 计 学校名称:东关中学 教师姓名;魏星 《鸦片战争》教案 汾阳市东关中学魏星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和认识: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以及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掌握中英两国的制度差异2.林则徐为维护民族利益进行虎 门销烟的壮举;3.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图片和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通过学习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签订了丧权辱国 的中英《南京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学地整合历史资料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英国借口虎门销烟发动侵略战争的史实,培养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的辩证思维能力。 通过对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激活学生自我认知的智能,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罪恶行径,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卑劣、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形成明辨是非的情感。 学习林则徐忧国忧民、严厉禁烟,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对民族英雄的钦佩、爱戴的情感。 通过对清政腐败无能,外强中干而不堪一击的了解,一方面,

对封建没落贵族的懦弱无能而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从耻辱中感悟国力衰微、落后遭劫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 通过阅读爱国将士关天培英勇抵抗侵略、以身殉国的事迹,使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 二、教学思路 (一)教材重点、难点的处理 1.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 本课主要叙述近代中国是怎样由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教材大字部分用了800多字宋体字精选了不可或缺的历史知识,反映了上述过程。它少而精,简而明,突出了鸦片战争中最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这一重点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两大板块、六个问题。一是林则徐虎门销烟:①英国与中国贸易逆差,借机从事毒品鸦片贸易;②走私鸦片让英国牟取了暴利,给中国带来灾难;③林则徐严厉禁烟,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二是中英《南京条约》:①英国发动了侵略战争,中国战败;②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③第一个不平等的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危害。 2.难点突破。 本课的难点是怎样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

虎门销烟第一课时教案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读通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雕像图:这幅图上画的是谁? 2、简介林则徐:通过课前收集的资料,自己介绍林则徐。(在他任湖广总督时,被道光 皇帝任命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禁鸦片,惩办鸦片贩子,在虎门当众销毁鸦片20200多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段历史。) 3、板书课题:虎门销烟 谁用一两句话来说说课题的意思?理解销:销毁;烟:鸦片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学,师提自学要求 (1)借助课后拼音把课文读正确,尤其是长句子和带生字的句子要反复多读几遍,看 清生字字形,读准生字字音。 (2)把生字词画出来多读几遍,尝试理解,不懂的词可做上记号。 (3)标出段落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2)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3、学生默读课文,引导学生按事情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 第一段(第1节)交代了虎门销烟的时间。 第二段(2—5节)具体写虎门销烟的经过,并生动地描述了群情沸腾、人心大快的激 动场面。

第三段(第6节)写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2、讲解字形。 寨:上中下结构的字,中间的三横写得紧凑些,注意长短的变化,撇和捺要舒展开,下 边的部分左右是两点。 毁:左右结构的字,左上的“臼”扁一些,左下的“工”最后是提,右边是“没有” 的“没”右半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 2、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 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 第一、第六自然段,首尾联系,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板书:伟大壮举) 过渡: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在“壮”下加“△”,“壮”在这个词中是 什么意思?(雄壮、气势盛大)读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现“壮”,将这些地方画下 来、读一读,是不是能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壮”? (2)读后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事件之“壮”。 ①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②隆重,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板书:场面:壮观、隆重) (3)指导朗读。

《林则徐虎门销烟》微课教学设计

《林则徐虎门销烟》微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说明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林则徐虎门销烟》这一目介绍了战前中英两国概况。战前,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停滞不前,并全面陷入危机;而同一时期的西方,尤其是英国经过工业革命的开展,政治、经济、思想迅速向近代跨越发展,拉大了与东方的差距。鸦片战争的爆发,是两种文明冲突的必然结果,鸦片问题只是偶然性因素。战争过程不仅显示了先进的工业文明对落后的农业文明巨大优势,也昭示了落后、自大、自我封闭的巨大代价。 二、教学立意 本目讲述鸦片战争前中英各自国家概况。并通过中英贸易的了解让学生认识林则徐禁烟运动的来龙去脉。通过进一步的分析,最后让学生认识林则徐虎门销烟仅仅是中英战争的导火索。中英战争的根本原因则是英国在工业革命后,为了扩大市场、寻找原料从而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本目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战争的基本史实。 2、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3、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吸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四、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新闻剪辑《国家领导人参加国家烈士纪念日仪式》 通过党和国家领导在天安门广场,与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并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是由近代中国人民前仆后继、不屈不挠进行革命斗争的若干历史画面组成的,其中第一组浮雕就是虎门销烟。今天透过虎门销烟的历史浓雾,去感受百年沧桑的近代中国。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中英鸦片战争的起因到底是什么? 通过对战前两国概况的分析,特别是中英贸易的分析,得出两种植物之间的较量,战争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通过《虎门销烟》历史剧片段,让学生了解这一历史史实。让学生体会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伟大勇气和力量,认识林则徐不愧为中华民族民族英雄。 五、教学反思 本目学习,在导课环节能够运用时政新闻的形式,这样可以让学生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历史并不是离我们遥远的事情,历史是与现实相联系的。 在学习中英鸦片战争起因时,让学生自主讨论,并在老师的启发下认识到两种植物即茶叶与罂粟在中英贸易中的影响,最终引发双方贸易差距。 当然在讨论过程中,更多的是老师的带动,如果学生能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展开自主学习,这样对学生的学习与分析问题的能力的提高会有更大的帮助。

初中历史《侵略与反抗复习课》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历史_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教 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1.了解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经过;知道上述战争期间列强犯下的侵华罪行。 2. 简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 掌握林则徐、邓世昌等民族英雄的抗争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驱动教学,采用史料研习、图片解读的方式,引导学生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由此掌握分析史料、运用史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和合作 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从林则徐、邓世昌等民族英雄的抗争史实体会爱国情怀,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从而认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勿忘国耻,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重点:四次侵华战争的原因及影响,《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

容及影响。 难点:中国怎样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 中国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发动了哪几次侵华战争? 【归纳】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 近代西方列强通过发动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哪三个不平等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严重影响? 【归纳】鸦片战争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 【讨论】结合《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请你分析为什么说《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虎门销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虎门销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1839年6月3日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全过程。课文紧扣销烟前、销烟时、销烟后的动人画面,语言简练、生动形象的描写了群情激奋、大快人心的销烟场面。文本荡漾着浓浓的爱国之情,是小学语文教材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文章。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已经进入小学语文第二学段学习的四年级学生。他们积累了一定的语言,掌握了一些阅读的方法;他们崇拜英雄人物,喜欢阅读历史故事,也喜欢与同学交流分享成果。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学情分析,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朗读,品味语言,感受场面的壮观、隆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读感悟销烟场面的壮观及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把“感受场面的壮观”作为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难点确定为:深入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五、【教法学法】 教法:教学时,我力图从“言”“意”两个方面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以“创设情境法”营造与文章内容相吻合的热烈氛围;以“朗读理解法”突出“品味语言、感受气势”的教学重点;以“主问题引领法”简化教学头绪,引领航向;以“品读想象法”突破“体会销烟的伟大意义”的教学难点。同时将感情朗读贯穿教学始终,在激情的朗读中,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对销烟的理解和感悟。 学法: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导下,以品读想象法学习课文;以朗读一线贯穿读、说、品、写;以讨论法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充分进行语文实践。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 1、引入:同学们,还记得他是谁吗?(林则徐)在一百多年前,外国烟商大肆把鸦片运往中国,给中国带来无尽的灾害。清政府惶恐不安,委派林则徐到虎门销

中国历史上鸦片战争教案3篇

中国历史上鸦片战争教案3篇 同学们知道是在什么时候在我国大规模蔓延的吗?同学们知道因为直接导致的一场近代战争吗?下面是为大家收集了鸦片战争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鸦片战争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 2.掌握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3.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 4.掌握鸦片战争的过程。 5.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对鸦片输入危害、战争原因等分析)。

2.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本质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片、危害及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包含鸦片战争、条约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 怎样理解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方法 1.归纳法。像鸦片的危害、《南京条约》的影响等内容,都需用到此法。 2.讲述法。对鸦片战争的过程等内容,可以用讲述法来解决。 3.分析法。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及原因、鸦片战争的影响等,可用此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例示一]《炮子谣》(节选) 清陈澧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 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_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呜呼!太平无事吃鸦片,有事何必 怕炮怕火箭?” 同学们,这首《炮子谣》里讲的是鸦片输入中国后,民众吸食,造成体质下降、倾家荡产、社会风气败坏等恶劣影响,一个主题便是鸦片之害甚于_的武器炮和火箭。那么,鸦片又是如何进入中国的?是谁把鸦片输入进来的?其目的是什么?鸦片进入中国后给社会带来哪些危害?中国政府态度如何?等等。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板书]

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 鸦片战争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1课鸦片战争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中英《南京条约》 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是新学期的开始。我们历史的学习也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中国近代史。 展示:通过展示视频鸦片战争的经过,美丽的罂粟花引入本课,观看后说明: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一个在亚欧大陆东端,一个在亚欧大陆西端。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这场战争能否避免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课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页正文第一自然段内容,指出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情况? 茶叶、生丝 呢绒、布匹 (清前期中英贸易情况——中国出超,英国入超,英国处于贸易逆差地位) 教师引导: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想到了什么?(答案提示:鸦片)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3页图片、数据资料;同时出示一则材料,让学生分析讨论: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 (鸦片)槁人形骸,蛊人心志,丧人身家,实生民以来未有之大患,其祸烈于洪水猛兽。 ——魏源 (答案提示:财政危机、政治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下降) 3.教师过渡:面对鸦片的输入所造成的严重危害,道光帝派主力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多媒体展示林则徐:“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和虎门销烟图(指出林则徐禁烟的决心) 提出问题: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答案提示:不对。虎门销烟只是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这场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 目标导学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教师据图讲述鸦片战争的经过。 教师:鸦片战争以大清王朝的的失败而结束,其实当时英国派往中国作战

四年级上册《虎门销烟》优质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虎门销烟》优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另有两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实验目标: 让学生回顾历史,了解旧中国的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情动于中而发而外。 教具准备: 《鸦片战争》录像、《虎门销烟》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通过上网搜集和处置资料,了解林则徐以和虎门销烟的背叛景资料。

一、课前准备:观看《鸦片战争》片段 二、谈观后感受自然导入 师:这是一部老电影了,但我却是看了一遍一遍了,因为作为一名中国人,这段历史是永远不能忘却的。你们看完了以后,想说些什么呢? (生自由谈论。) 师:影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理由。 (可自由谈,只要说出理由就行,相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引出主人公林则徐) 师:你们了解林则徐吗? 先调动学生已知,大致说说对林则徐的认识,引导学生上网查询。然后师总结。 (上述内容要做充沛准备。)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读,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掌握生字词。 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1) 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 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身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自学效果。 (3) 出示词语。

鸦片欺侮盐巴虎门销烟 历史装点顿时伟大壮举 (4) 指名读词,重点读准翘舌音、后鼻音。 (5) 解释词义,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6) 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7)简单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分为几个层次? 四、练习巩固 1、描红。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 2、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 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首尾联系,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板书:伟大壮举) 过渡: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在“壮”下加“△”,“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雄壮、气势盛大)读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示“壮”,将这些地方画下

部编版小学语文《精忠报国》公开课优质课教案设计

《精忠报国》教案 背景介绍: 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传统道德。儒家提出的以“仁”为核心的“忠、孝、信、义”的人伦规范和“慈、智、勇、刚、扑、庄”等的行为,墨家提出的“兼相爱”的道德准则,等等,都是为中华民族设计的理想人格。此外,我国古代的先哲们还留下了许多关于道德的名句和事迹。名句如孔子的“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孟子的“有礼者敬人”(《孟子·离娄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天下为公”、“克己奉公”、“仁爱孝悌”等等。事迹如“北海牧羊”的苏武,“精忠报国”的岳飞,“虎门销烟”的林则徐等等。概括我国传统道德的基本内容,主要体现在“天下为公”、“自强不息”、“诚实守信”等二十个方面。可以说,我国传统道德博大而精深。 祖国,是一个无比庄严的称呼,是一种伟大力量的凝聚,一种伟大感情的凝聚。它超越时空,凝聚着人类最高层次的爱。但是,怎样做才是爱国呢? 教学目标: 1、了解岳飞生活的时代背景。 2、通过学习岳母刺字,让学生感受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爱国主义的重要意义以及在今天应如何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爱国精神。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背景音乐:《精忠报国》 (2)学生讲述所了解的岳飞故事。 二、岳飞简介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南宋著名抗金将领,相州汤阴(今属河南汤阴县)人。 1、欣赏评书:《岳飞传》(著名评书大师刘兰芳播讲。本段评书截取自《岳飞传》第一回前4分钟。该段评书讲述了岳飞的生活时代背景和岳飞童年和母亲相依为命、岳母教育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 2、多媒体展示岳母刺字和岳母祠。引导学生认识这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3、刚才我们看了材料并做了解读,那么你有哪些感受? 学生交流。(提示:岳飞的成长离不开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环境。岳母从小就对岳飞进行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得岳飞从小就有了一种精忠报国的远大报复和高尚情操。)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虎门销烟教案

四上8《虎门销烟》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注意积累词汇。 2. 欣赏词句,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3. 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4.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三、教学评价设计: 1. 学会本课生字及有关词语,理解词语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5.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 1.观看《鸦片战争》 2.要求学生自己阅读《上下五千年》中的相关故事,了解历史。 3.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1) 教师: 1.相关影音、图片资料; 2.小黑板 3.投影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导课 (1)出示雕像图:这幅图上画的是谁? 谁知道林则徐是什么人?他曾经做过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 (2)板书课题,解题 明确“虎门”在广东的地位。 “销烟”指销毁鸦片。 简介林则徐 齐读课题 2.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 ①出示学生预习单,组织学生看看写得是否正确、规范。注意“彻”和“寨”的写法。“寨”结构要匀称,笔画要紧凑。 ②学生练写自己写错的和写得不满意的生字。 (2)你能给课文分段吗?(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为三段。) ①(第一段)时间 ②(第二段)地点、场面,经过 ③(第三段)结果、伟大意义 (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说清时间、主要事情、结果。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3. 快速阅读课文,用一个词说说在你脑海中呈现的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 (1)值得纪念:什么样的日子才“值得纪念”?(板书:值得纪念) (2)伟大壮举:理解“壮”(雄壮、气势盛大)(板书:伟大壮举) (3)读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地方能表现“壮”,将这些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是不是能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4. 学习第二段。

初中历史《侵略与反抗(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八下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复习课) 教学设计 一、复习目标: 1.记住“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历史史实; 2.以四次侵华战争和三个重要条约为历史线索,掌握本单元的基础知识; 3.了解中国近代史上反抗侵略的史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复习重点: 1.列强发动的四次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三个重要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三、复习过程: 导语:今天由我和大家一起上一节历史复习课。 PPT1 播放视频一 《战狼2》里冷锋为什么能凭一面中国国旗就顺利通过交战区? 导语:国旗代表的是中国,中国是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上是军事强国之一打仗的双方要想成为国家的主人,必须有中国的同意。所以,冷锋能凭一面中国国旗就顺利通过交战区。为什么把枪都扔了,只要一面中国国旗就足够了,不需要枪。 中国现在的国际地位令我们自豪!我们今天要复习的中国近代史,却是一段充满了 血泪与抗争的屈辱史。 PPT2 给同学们梳理一下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内容。PPT3 今 天一起复习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PPT4 复习目 标 找一名学生读一遍。简单评述:遵循目标复习历史,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第一部分知识:列强的侵略 PPT5 列强发动的四次侵华战争 找学生上黑板写:从四次侵华战争的起止时间,侵略国家等,下面的同学在练习本上做。 PPT6 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三大丧权辱国的条约。学生翻课本复习。PPT7--11 练

习 第二部分:中国人民的反抗: PPT12 展示反抗图片PPT13 反抗侵略战争的分类 PPT14 反侵略民族英雄群体PPT15 反侵略民族英雄个体 PPT16--17 达标练习 PPT18 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PPT19 对应的答案 中国就是这样由封建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从中我们有什么启示呢? PPT20 观看另一段视频。《厉害了,我的国!》 从墨子号实验卫星,到拥有自主产权的大飞机…中国车、中国港、中国桥、中国路等各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充分展现了中国综合实力的快速提高!厉害了,我的国! 启示--- 清政府的腐朽落后是中国战败的根源,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必须努力发展经济,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实现我们的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才 有底气说: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PPT22--27 达标测试 PPT28 小结 感谢同学们的参与和倾听,希望同学们在复习历史的时候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最后祝同学中考一帆风顺!

虎门销烟教案教学设计

虎门销烟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学情分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这段中国近代史上最为黑暗、充满耻辱的历史对于出生于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经济腾飞年代的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非常陌生。在和平盛世的今天有必要进行这段历史的重温和教育,弘扬民族精神,以历史为鉴,自强不息。同时将史上鸦片为中国带来的深重危害与今“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时代主题结合起来。但由于历史事件年代久远,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很难获取直接的生活经验来印证,所以教学这样的课文时,教师还应努力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图片和视频资料,可以搜集“罂粟图”、“鸦片图”、“吸食鸦片图”、“林则徐像”、“虎门销烟图”等图片。如此直观生动、真实可感的图片与视频资源,往往会令教学如鱼得水、如虎添翼。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课文中销烟的经过。 难点:学习第三自然段,理解虎门销烟的经过,能想象画面。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1、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理解新词。 第二课时: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第三课时: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更进一步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3、复习巩固,进行练习。 课时1备课时间09.20教学时间第五周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 导入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熟悉这些日子吗?为什么? 2、是啊,这些日子是我们中国人扬眉吐气、倍感振奋的日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它们将永远铭刻在每个中华儿女的脑海中,珍藏在每个炎黄子孙的心海里!但你知道吗?作为龙的传人的我们,这个日子也应该是永远不能忘记的! 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齐读,质疑。 3、因为就在这一天,发生了这样一件震惊中外的大事——

虎门销烟公开课教案

7、虎门销烟(第二课时) 执教人:北海国际学校李秀锦 教学要求: 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师生问好 一、复习检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初读了课文,请同学开小火车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书后)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7、虎门销烟。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1893年6月的一天,广州城沸腾起来了。为什么“沸腾”了?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3、从哪些词语看出人们高兴? 4、说一说人们的表现。 5、人们为什么这么高兴? 三、细读第二自然段。 (1)请大家轻声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从哪儿看出虎门寨这一天很壮观、隆重? (2)谁来说说? 读后交流。①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②隆重,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 讨论:为什么来到海滩的人这么多? (3)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壮观场面。 四、品读三至四自然段,感受销烟的经过。 1、一边读一边思考:分几步销烟的?销烟过程中人们的心情怎样? 2、出示文字。

只见一群群光着脊梁、赤着双脚的工人,先向灌了水的硝烟池里撒下盐巴,再把收缴来的鸦片抛入池内,然后又把一把把生石灰倒下去。 3、讨论:用自己的话说说销烟是分几步进行的。?(第一步:撒盐巴教师为主概括)(第二、第三步:抛鸦片、倒石灰让学生自己概括) (板书:撒盐巴抛鸦片倒石灰) 课文中用什么词把三事件连起来?(板书:先……再……然后……) 4、小结: 有时候我们要完成一件事,必须分几步来做,为了表明这几步的先后顺序,我们可以用上“先、再、然后”来连接。 5、指导说话。 引导回忆生活中哪些事需要分三步以上来完成。用上面的词练习说话。 6、看到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老百姓有什么反应呢?自读第四自然段,读时你想到什么?想想应该怎么读? 教师点拨:①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②从“成千上万”、“欢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外。 在旁边观看的外国商人目睹了这个壮观的销烟场面,他们又会有什么感想呢? 7、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师播放虎门销烟的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8、学生“我来试试” 五、结果如何?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再告诉大家你注意到什么? 1、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朗读体会“伟大壮举”战果之大。 2、虎门销烟,大快人心,震惊中外,所以这件事被称为——伟大壮举;它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这件事情意义重大,而它发生在1839年的6月3日,因此我们说这一天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齐读最后一段。 3、师总结:是啊!这些鸦片商都是惟利是图的资本家、不择手段的侵略者。他们打着经商的旗号,把无数的鸦片运到中国,牟取暴利,他们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是灾难,是痛苦,林则徐收缴了他们的鸦片,邀请他们来观看这次销烟,就是为了打击他们的嚣张气焰,就是向他们发出警告,也向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板书)林则徐是我们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英雄。 六、拓展练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