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走向深入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走向深入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走向深入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走向深入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走向深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走向深入,社会广角,

刘晓飞尹燕约3029字

近年来,随着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等公共财政改革的深入推进,财政资金运行管理新机制基本建立,预算执行管理不断加强。但是年初预算到位率低、预算执行进度慢、项目支出管理不够严等问题仍然存在。必须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强预算执行管理。

一、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为实现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更好地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财政部发出了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的有关事项通知。

(一)高度重视预算执行管理工作

要充分认识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的重要性,加强协调配合,建立部门责任制度,增强法治意识,强化预算执行的严肃性。

(二)切实加强预算编制管理

要增强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准确性,提高部门预算到位率,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办理调整预算工作,强化基本建设投资项目预算执行,提高政府投资项目预算下达的时效性,建立结余资金与预算安排衔接制度。

财政部要求,有预算分配权的部门执行中下达投资计划或提出项目资金分配方案的时间,最迟不得晚于当年10月底。预算调整申请时间一般为每年7月1日至10月底。除据实结算类项目等特殊指标外,各级财政支出预算调整指标批复的截止时间,原则上为当年11月底。属于动支预备费和财政超收收入追加支出指标的特殊项目,发文截止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原则上不得超过当年12月20日。此外,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年初预留的投资计划应当在年度执行中及时下达,最

晚于当年10月底之前全部下达,相应的支出预算于当年11月底下达完毕。项目预算需要调整的,应当按照规定要求上报审批。

(三)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健全预算执行管理运行机制

要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加强用款计划管理,巩固完善预算执行管理新机制,加快推行公务卡试点,建立事前事中事后一体化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规范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预算执行管理,积极稳妥推进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国库集中支付。

(四)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严格政府采购预算执行管理

要强化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管理,严格政府采购预算执行,提高采购效率,确保采购工作质量。

(五)加强预算执行分析,强化决算管理

要加强和规范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制度,建立预算执行追踪问效制度,推进绩效考评试点,强化决算管理。

(六)加强财政信息化建设,提高预算执行效率。

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迈出重要一步

政府预算改革一直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今年财政预算报告提出,在今后的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中,要稳步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这是建国以来我国财政收支分类统计体系最为重大的一次调整,也是我国政府预算管理制度的又一次深刻创新。

按照预算报告中的安排,2007年起,中央预算的编制执行和会计核算按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进行,这是与国际接轨的制度改革。过去我们的预算分类,是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上,看不出政府具体干了什么事。改革后则可以看清楚政府到底花钱干了哪些事,哪个部门用了多少钱,用在了什么项目上。

实行部门预算也是改革预算编制方法,细化预算编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将部门作为预算编制的基本单位,而预算由基层单位开始编,再进行层层汇总,所有预算资金全部落实到部门和项目,预算一经批复,不得随意调整。今年财政部提供的部门预算数量比以往有所增加,

提供部门预算的有教育部等大约40个部门。这意味着接受人大监督的自觉性

提高了,也是财政公开增强透明度的表现。

改革预算管理制度,还需要改革国库管理体制,扩大集中收付范围。统一核算、统一支付,取消预算单位的银行账户和会计,由财政部门集中办理财政性资金的收付。改革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逐步建立总预算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两者合一的政府会计制度,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改革国库管理体制及银行间财政资金结算办法。

三、根治机关奢侈浪费现象

今年总理政府工作报告、财政预算报告都重点强调了收支两条线,收归收,支归支,这也是个亮点。对国家机关行政性收费、罚没款收入实行预算管理,做到收是收,支是支。它要求各级执收、执罚部门和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收费和罚没项目的规定,收费、罚没收入必须全部上缴财政,绝不允许将收费、罚没收入与本部门的经费划拨和职工奖金、福利挂钩。这样做有利于公正透明,减少苦乐不均和行政乱收费。

今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严肃批评了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讲排场、比阔气,花钱大手大脚,奢侈之风盛行”的现象。应当说,出现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奢侈浪费现象,预算外资金的失控是主要原因。预算外资金有如下几个部分:各级政府部门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据估计每年有将近1万亿元;第二笔是社保基金,目前没有进入预算,全国约有8000亿元;第三,地方政府土地收入,大概一年有5000多个亿;第四是国有资产的收入。预算内的资金人大要监督,但预算外的资

金不受各级人大监督。保守的估计,每年至少有2万亿的巨额收支游离于预算管理之外。

奢侈浪费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预算的不透明。各级政府向人大提交的财政预算报告科目设置不够科学。现行的预算分类科目主要是按照经费的性质来分类的,比如用于农业、科技、教育,但具体钱是怎么花的,花到谁身上去了,效果具体怎么样,纳税人看不懂,人大代表也看不懂。这就给“黑箱操作”留下了空间。

因此,财政体制改革必须坚持预算的完整性、科学性和透明化,要严格清理部门的收费项目,取消一切不合理的收费名目,编制社会保障收支预算,还要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的预算制度,政府采购等项目也应该做独立的项目预算,要让人大进行审核监督。

四、财政透明度显著增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预算报告中首次提出,2007年国家将从去年超收收入中安排500亿元设立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基金的使用纳入预算管理,接受全国人大监督。

按照我国现行的《预算法》,超收收入的安排使用由政府自行决定,不需要人大常委会的审查和批准,政府只需将执行结果向其报告即可,政府对超收收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这就给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处理超收财政,留下了很大的操作空间。

在以往编制预算时,如果预算编制低了,大家会质疑实际的超预算增长问题;预算编制偏高,则又担心财政支出会出现不足的情况。建立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在编制预算时可以按照正常规律,稍微比预计的经济增长水平高一点,万一最后没有达到预计,可以把预算稳定基金调入填补缺口;如果达到预期,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比较好,预算稳定基金就可以备而不用。有了

稳定基金,政府的财政收支行为和收支就不再是随波逐流,可以增强财政的稳定性,防止产生一些浪费性的支出行为,对于稳定经济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五、总结

总之,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的设立将起到“蓄水池”的作用,有利于应对突发事件和特殊困难。在预算草案中,对这项基金的表述由“冲减收入”改为“列入支出”,以便于人大的监督。这种做法保证了财政收支的真实性。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纳入预算管理,接受全国人大监督,意味着我国财政透明度显著增强,预算管理进一步科学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