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自由主义的兴衰

新自由主义的兴衰

新自由主义的兴衰
新自由主义的兴衰

新自由主义的兴衰

——大卫·科兹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

作者:蔡万焕来源:《红旗文稿》2015年第14期新自由主义在全球蔓延导致的后果在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中暴露无遗。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重要流派的积累的社会结构学派(Social Structure of Accumulation,简称SSA),对新自由主义理论及其指导下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刻反思。近期,SSA的代表人物大卫·科兹出版了新著《新自由主义的兴衰》,对新自由主义的内涵、兴起、付诸实践后造成的后果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分析,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和中国经济改革的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新自由主义与结构性危机

理论界普遍认为,新自由主义由理论转变为国家政策的历史背景是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危机。为何凯恩斯主义被新自由主义取代?滞胀危机在凯恩斯主义向新自由主义的转变过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基于SSA理论体系,科兹在这些问题上提出了与其他学者不同的见解。

1、新自由主义是什么

佩里·安德森将新自由主义视为崇拜市场万能的、迄今最为成功的意识形态,福山则将其视为“新保守主义”意识形态。还有学者认为新自由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更多学者将其定义为一种特定经济理论范式或政策框架,如强调经济政策稳定性的货币主义及其相关理论,或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政策。基于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科兹将其拓展为资本主义特定的制度模式,包含与之相联系的主导思想,其中最根本性的制度变革发生在全球经济、政府在经济中的地位、劳资关系及公司部门等四个方面。

科兹认为,新自由主义理论无法解释这一时期经济、政治的重大变化,只是为这些变化提供辩护。如无视市场失灵而一味主张市场化、宣扬市场万能等等,因此其理论难免存在自相矛盾之处。科兹对新自由主义辩护性本质的认识与马克思对庸俗经济学的批判类似,它们都将某一特定制度视作永恒的、不变的,而非从历史发展的视角辩证认识。

2、新自由主义为何兴起:调节资本主义的结构性危机

理论界关于新自由主义兴起原因主要有三种解释。第一种是新自由主义理论的解释。该理论认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仅限制了个人自由,还影响了经济绩效。因此,当民众意识到数十年来国家主义造成的危害,自由市场思想和制度就重新出现。第二种“金融主导理论”的解释,这种理论认为,作为调节资本主义期间大企业的附属部门,金融部门于20世纪70年代危机后占据主导,导致调节资本主义向新自由主义转变。第三种解释是“技术决定论”,这种理论在传统马克思主义社会变革理论基础上尝试从技术变革角度给出解释,认为新技术特别是信息与通讯技术,瓦解了集中化生产和决策制定的基础,同时降低了由市场关系协调的分散化生产体系的成本,从而使以自由市场经济为主旨的新自由主义兴起。

科兹认为,新自由主义理论的解释歪曲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增长的黄金时期正是在国家主义下取得的成绩这样一个事实;“金融主导理论”忽视了新自由主义是得到了非金融资本家的支持才得以发展的事实;而新技术通过收集大量信息降低中央决策的成本,有可能形成一个更加集中的经济,更富效率且对未预见的事件反应更灵活。

根据SSA理论,调节资本主义和新自由主义资本主义属于两种不同的社会积累结构,并提出用结构性危机这样一个系统性概念来解释不同社会积累结构之间的转换。结构性危机,就是除非进行重大制度性重构否则就无法解决的危机。科兹认为,资本主义历史上每个连贯的制度结构,即每个SSA,均以推动利润获取和稳定的资本积累过程为核心。经过十年或数十年,每个SSA都会从推动利润获取和资本积累的结构转变为其障碍,并进入结构性危机时期。危机时期将持续直至新的SSA构建完成。

因此,作为不同社会积累结构间转换的过渡阶段,结构性危机持续时间或久或短,最终

必然会产生一种新的社会积累结构。从历史上看,凯恩斯主义从自由主义的结构性危机中兴起,但逐渐演变为经济稳定、利润获取和经济增长的障碍,最终在滞胀危机即其自身导致的结构性危机中衰落。解决滞胀危机的制度变化主要发生在劳资关系调整、放松对资本在全球流动的限制、市场原则渗透到社会经济各方面等,而这些制度调整的结果就是产生了一套新的制度体系、另一个新的社会积累结构,即新自由主义制度结构。

二、自相矛盾的新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承袭理性经济人假设,标榜个人自由,认为个人自由选择的结果是最有效的,政府动用公权力将侵犯个人权利、导致经济无效率。然而,这种完全不受管制的新自由主义,在理论上、实践上都是自相矛盾的。

1.宣扬没有经济基础的个人自由。新自由主义错误地将不受政府管制的市场称为自由市场,并将自由市场等同于经济自由。科兹对此进行了深入批判。

首先,新自由主义所宣称的经济自由,是对资本而言的,对雇佣工人而言则意味着对资本的隶属。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制为基础,资本有投资项目、地点、规模、雇佣工人的选择自由,而工人只能获得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工资,处于相对贫困状态,甚至面临被解聘的风险。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下,资本可以自由流动,而工人却受国籍限制无法流动。

其次,贫富差距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固有矛盾,即使是完善的市场经济也不可能解决这一问题。新自由主义认为贫富差距反映了经济贡献的不同,因此是合理的;其支持者们提出所谓“涓滴效应”,认为富人更富后会增加投资,从而带动生产率提高、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因此穷人也从中受益。然而事实是,工人工资长期停滞,增长率远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富人收入份额的快速增长并未如其许诺的那样向下滴流,反而都投向投机性的金融部门中。

可见,新自由主义所鼓吹的经济自由,在工会力量削弱、税率降低、政府去监管条件下,对资本而言的确是自由化的过程,但对工人而言实际上缺失的恰恰是个人自由的经济基础。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要受到各种社会关系特别是生产关系的制约,而其中最核心的则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在资本追逐最大程度利润的本性驱动下,资本家不断压低工人工资,工人处于相对贫困状态,并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其对资本的隶属程度在不断加深,毫无自由可言。即使在标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当代西方社会,实现的仅仅是法律意义上的平等,生产关系上的鸿沟不仅无法跨越而且越拉越大。

2.主张政府公共职能私有化。新自由主义将市场原则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体现为社会治理的去监管化、政府公共职能的私有化、社会福利的大幅削减、政府征税对象的转移等。

首先,成本——收益分析被引入社会监管的实施过程中,然而社会监管的成本由受其影响的企业产生并往往被夸大,而社会监管的收益则难以测算,在很多情况下是无法量化的。

其次,新自由主义的核心原则认为,政府是内在低效的,而以利润为导向的私营企业是最有效率的。在美国,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由私营企业承包,救济性住房、学校、监狱甚至军事职能均交给私人资本运营。

第三,新自由主义宣称社会福利妨碍了工人工作积极性的发挥,是在“养懒人”,转移了那些原本用于私人储蓄和投资的、能产生更高效率的资源,因此要求大幅削减社会福利。

最后,政府征税力度和对象的转移。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高收入家庭和公司利润的征税税率在不断降低,尤其是资本所得税税率大幅降低。更为重要的变化则是征税对象由企业及富人转向了收入分配的中间人群。

新自由主义鼓吹建立“大社会、小政府”、“服务型政府”、“廉价政府”,主张在调节经济行为中,市场关系如市场力量的作用需加强,同时其他关系或机构如政府、企业管理

部门、工会和专业协会等的调节作用需弱化。在无限崇尚市场作用的同时,新自由主义在政府作用问题上的认识也是极其片面的。政府本质上是阶级国家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另一方面才是为整个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部门。新自由主义在理论上过于强调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无视政府的本质;但在实践中却坚决捍卫资本家阶级的利益,社会治理去监管化、政府公共职能私有化、社会福利大幅削减、政府征税对象转移等具体做法,以及市场原则对于社会生活的全面渗透,无一不为剥削工人从而使资本获利提供条件,充分体现了西方政府作为资本家阶级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的本质。

3.支持自由竞争与反垄断法案实施力度弱化。新自由主义主张市场化、自由化,将市场竞争这个外部因素神话为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及经济结构升级的动力来源,反对包括自然垄断等在内的各种形式的垄断,试图构建一个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但从现实来看,新自由主义旨在市场化、自由化的政策与其理论相矛盾,不仅为垄断企业的垄断地位辩护,也使得反垄断法案实施力度不断弱化,为大资本、垄断大企业提供政策保护。

首先,新自由主义强调缩小政府规模的重要性,但数据表明,新自由主义时期政府支出规模在GDP中所占比重与前一时期相比变化不大,政府甚至更为积极地调节经济,只不过调节的目标从使大多数人受益转向使大企业和富人受益。

第二,新自由主义认为国企是垄断的、因而是低效的,国企应从原来占据的领域中退出而由私人资本进入。但在面对私人企业垄断时,保护大多数企业免受垄断企业垄断优势干扰的反托拉斯法案实施力度被不断弱化,其支持者更提出“可竞争市场”理论,认为即使一个行业中只有一家企业,也可以是竞争性的,因为该企业还面临众多潜在进入者。

新自由主义以自由为幌子,实则以此要求小资本、发展中国家放开对资本的限制,从而凭借自己的垄断优势行进一步垄断之实。在这个意义上,新自由主义所谓的自由,不仅对于工人个人是遥不可及的,对于小资本而言也是难以实现的。

三、新自由主义的未来发展趋势

根据积累的社会结构学派理论,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新自由主义模式的结构性危机。作为不同社会积累结构间转换的过渡阶段,结构性危机最终必然会产生新的一种社会积累结构。那么,本轮危机后新自由主义模式是否将被扭转?取而代之的将是哪一种模式?科兹试图从历史演变的轨迹中寻找以上问题的答案。

1.四个积累的社会结构长波之间的转变。SSA学派的创始人大卫·戈登根据不同的制度结构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划分为四个积累的社会结构长波,分别为19世纪60年代至1900年的“镀金时代”、1900年至1916年的“进步时代”、20世纪20年代“喧嚣的二十年代”和战后资本主义增长的黄金时期。科兹认为,上述四个长波经历了自由市场和国家干预的交替,从以自由市场为特征的“镀金时代”和“喧嚣的二十年代”分别向“进步时代”及战后黄金时期的过渡,可总结出当前资本主义经济转变的可能方向。

首先看“镀金时代”向“进步时代”的转变。由于自由竞争导致了高度的资本集中、银行控制工业资本而产生金融资本,银行资本为追求长期利润而利用金融手段调节经济行为,减少市场力量的作用,因此自由主义SSA推动了1990年后“进步时代”调节式SSA的产生。科兹认为,这促使我们产生一个疑问,2008年以来新自由主义结构性危机的最终解决方案是否与此类似。

再看“喧嚣的二十年代”向战后黄金时期的转变。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和当前新自由主义时期类似的问题,即收入严重不平等、资产泡沫和投机性金融,而1929年自由主义的危机导致调节式资本主义的出现,此次危机是否也意味着未来将出现同样的情况?

对于以上两个问题,科兹认为,每个SSA的核心是国家在经济中扮演的角色。本轮危机是自由主义在美国历史上的第三次危机,之前两次危机后都出现了国家干预主义模式的资本主义,当我们思考未来经济发展的可能方向时,应铭记这些历史经验。在SSA学派视野中,

一国在不同阶段采取的经济发展模式,犹如钟摆始终在干预主义和自由主义之间摆动。

2.新的积累的社会结构具备的特征。根据SSA理论,结构性危机发生时,存在一种新的社会积累结构最终出现的趋势,但这仅仅是一种趋势而已,如果新的SSA不出现,就意味着长期衰退。在本轮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最严重的时期,曾短暂出现具有强烈干预主义色彩的政策。科兹认为,假如未来几年出现新的积累的社会结构,可以预见的是其将采取调节式资本主义的某种模式,如:公司调节式资本主义、社会民主资本主义抑或走得更远,即民主参与式的计划社会主义。

总之,取代新自由主义制度结构的新的SSA必须能有效推动利润的创造和稳定的经济扩张,因此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主导思想为一系列一致的、令人信服的理念,且在该主导思想下出台的政策和制度能保证有效需求持续增长,推动可获利的生产过程,使主要阶级关系特别是劳资关系稳定化。

四、SSA学派对新自由主义所作批判的理论意义

科兹从积累的社会结构学派理论体系出发,对新自由主义的分析和未来走向的判断与其理论逻辑是一致的,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科兹对新自由主义所作批判的理论意义在于:

第一,一些学者认为马克思的理论是“宏大叙事”,是一种追求建立无所不包的宏大叙述、然而与现实生活相脱节、往往遭受现实残酷反证的解释体系。积累的社会结构学派则构建了一套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的分析框架,例如在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中,侧重对劳动关系、生产组织、国家与市场的关系如货币金融制度、财政制度以及文化体制等制度结构的分析,将其理论框架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经济新发展结合起来,丰富了对现实的分析。

第二,积累的社会结构学派在其自身构建的理论基础上,对新自由主义的内涵、为何兴起、为何衰落及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分析,其理论逻辑是内在一致的、连贯的。SSA 学派为我们理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的新变化提供了理论框架。这些新变化包括:劳资关系中,工人工资提高是否必定造成利润挤压,是否必然危害资本的收益,公平与效率是否无法兼顾;取消工会、解除对劳动力市场的管制,所谓劳动力“灵活”就业是有利于资本还是失去集体谈判能力的工人;政府与市场关系中,政府和市场是否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自由市场时经济增长速度是否一定快于政府干预时期;等等。这些在理论界存在诸多争议的问题,在SSA的理论框架里都能得到明确答案。

第三,积累的社会结构学派在其理论分析中,一方面大量运用统计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经济现象,另一方面重视对生产关系、经济社会制度的分析,贯彻使用阶级分析法。例如在分析不同的SSA时,该学派借鉴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积累过程中决定因素的阐述,将资本积累看作决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一系列制度的基础,将不同的资本积累过程作为研究制度变革的出发点。这都在研究方法上促进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

总体而言,积累的社会结构学派关注经济现实新变化,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有重要启示,但另一方面,他们对新自由主义所作批判也存在以下缺陷和不足:第一,在新自由主义制度变化产生的原因方面,SSA学派不赞同新自由主义的制度变化是由新技术产生的生产力变革所引发的这种观点,将其归结为符合大企业的核心利益从而得到其支持。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属于上层建筑,最根本的产生因素发生于生产力层面,如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资本的进一步集中及信息化技术发展等。

第二,在2008年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发生原因方面,科兹认为与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相比,大萧条是实体经济危机发生在前,金融危机发生在后;而本轮危机中,金融崩溃在前,从而引发实体经济危机。这个解释忽视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导致危机的根源,本轮危机恰恰是由于劳资贫富差距过大从而工人有购买力的消费不足、而美国房地产市场生产过剩

所导致的。

第三,SSA理论并未说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交替中资本主义的“变”与“不变”。这个问题涉及新自由主义之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演变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与发展,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内涵、缺陷及其合理借鉴与反思

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内涵、缺陷及其合理借鉴与反思 2008 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距今已五载有余,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至今仍未完全摆脱危机的泥淖,可见此次危机的影响范围之广、严重程度之深和持续时间之久。学界纷纷对危机的成因进行研究和剖析,西方主流学者普遍认为政府放松监管、信息不对称和银行高管贪婪或民众恐慌等因素是这场危机的主因; 而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则将危机的发生归因为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以来新自由主义的盛行,特别是在此背景下金融业的过度扩张。相比之下,前一种分析尽管展现了一种就事论事的客观性,但难以触及问题的本质。美国经济学家大卫·科茨所言,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是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笔者也认同新自由主义才是这场危机的始作俑者和本质原因。因此有必要对曾经拯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于“滞胀”困境且兴盛数十年的新自由主义进行深刻剖析与反思。 1 新自由主义: 兴于危机亦衰于危机 新自由主义是一种经济与政治哲学,它以反对国家和政府对经济的不必要干预、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作为重要的理论特征。20 世纪 70 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滞胀”问题,这使得当时引领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风骚三四十年的凯恩斯主义面临失语的尴尬境地。此时,经过对古典自由主义进行合理复归与有效修正的新自由主义乘势崛起,再次喧嚣起来。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哈耶克和弗里德曼分别于 1974 年和1976 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更是进一步推动了新自由主义的蔓延。而 20 世纪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为摆脱国家经济的窘境,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美国总统里根先后将新自由主义的理论主张运用于国家政策。这不仅形成了名噪一时的“撒切尔经济学”和“里根经济学”,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新自由主义的兴盛,并使其逐渐取代凯恩斯主义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1990 年,一些国际组织和学者把新自由主义理论及政策系统化,形成“华盛顿共识”,并用于指导拉美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改革,这标志着新自由主义达到了鼎盛状态。 当然,新自由主义不仅仅是基于“华盛顿共识”的一套包括开放市场、放松管制、私有化、全球化等在内的经济政策,它同时也是“一个有关更广泛的社会和政治领域的革命性变化的概念”,“旨在把市场价值和关系推广到更广阔的社会和政治系统”。 简言之,新自由主义不仅是一套倡导自由理念的经济政策,而且也是一种政治治理形式。如今,新自由主义不仅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主导模式和战略工具,而且日益被吹捧为一种世界观,几乎渗透到所有领域,从而逐渐被推崇为一种国家意识形态。 历经三四十年的兴盛,面对 2008 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和之后国家经济复苏无力的局面,新自由主义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束手无策的无奈和遭人垢弊的尴尬境地。

新自由主义思想阐述及其对福利思想的影响

新自由主义思想阐述及其对福利思想的影响 新自由主义继承和延续了古典自由主义的政治和经济思想内核,同时在批判凯恩斯主义的基础上阐述了自己的福利思想。新自由主义三个代表人物,即哈耶克、弗里德曼、布坎南。 哈耶克的社会福利思想是建立在他的政治和经济理念基础上的,可以说他的社会福利思想恰是其政治和经济理论的体现。他认为自由就是“一个人不受制于另一个或另一些人因专断意志而产生的强制性状态。”哈耶克指出,在社会经济领域引入一定程度的计划性是必须的,但是,这种计划性不能代替竞争占据资本主义经济调节手段中的主导地位。 哈耶克认为保障有两种,有限度的保障与绝对的保障。他还认为市场带来的资源分配和财富分配是公正和有效的,而任何人为的财富分配要求都会导致社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平等只能是机会平等,而非财富分配上的平等。对于养老制度,他认为政府因其政策不当造成的通货膨胀对养老问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问题的解决不能通过强制性制度安排来解决。哈耶克区分了失业的不同类型及原因,他认为失业救济制度不仅无济于失业问题的解决,相反倒成为加剧失业的重要原因,因此他强烈反对全面的失业救济制度。哈耶克并不完全反对强制性保险。他认为,某些意外事件个人无法防范其后果,政府采取减轻灾祸的公共行动无疑是正当的,它与维护个人自由也无必然冲突。他认为,社会政策的主要目标应是为防止出现赤贫而提供适当保障,这种保障应在市场之外提供,竞争要自然进行而不受干扰。 弗里德曼的社会福利思想以其经济学和社会哲学为基础而产生,而他的经济学和社会哲学理论又以自由为出发点,倡导自由市场经济,反对国家干预,珍视自由和权利。 弗里德曼十分重视自由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生活的地位和作用。他指出,政治自由意味着一个人不受其他人的强制性的压制,对自由最大的威胁是权利的集中,国家的最重要的职责是保护我们的自由。为了保护我们的自由,政府是必要的,通过政府这一工具,我们可以行使我们的自由,但是,由于权力集中在当权者手中,政府也有可能成为自由的威胁。首先应该限制政府职责的范围,其次必须分散政府权利。他强调指出,为了经济稳定和增长,我们迫切需要的是减少而不是增加政府的干预,政府必须采取措施,限制垄断程度和范围的发展。 弗里德曼的社会保障思想建立在他的收入分配主张基础上,认为,在一个自由市场的社会里,收入分配的直接的道德原则是,按照个人和他拥有的工具所生产的东西进行分配。然而如何解决贫困问题是弗里德曼关注的重要问题。他提出了解决贫困问题的负所得税主张。他认为,实行负所得税具有现行各种解决贫困问题的办法所不具备的优点,它是专门针对贫困问题的;它向个人提供最有用帮助即现金帮助;它具有一般性特点,可以代替现在已经实施的很多特殊措施;它明白地表示出社会所负担的费用;它在市场之外发生作用;如同其他缓和贫困的措施那样,它减少那些被帮助者自助的动机,但是却没有完全消除这种动机。 布坎南指出,古典经济学家本来就是把自己的研究称为“政治经济学”,这是一门研究交换的科学,涉及对交换过程的分析以及相应的制度和政策问题的研究。 布坎南主张的是一种立足于事前处置社会不平等、而不是事后弥补的福利思想。它是通过建立公正的比赛规则,来确保每一个人在充分发挥他的才能和努力

新自由主义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目录信息】 绪论 一、什么是政治思潮 二、当代西方政治思潮产生的时代背景 三、学习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意义 [思考题] 第一章自由主义 第一节自由主义的理论渊源 第二节现代自由主义的发展脉络 一、现代自由主义的概况 二、现代自由主义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当代自由主义的主要内容 一、当代自由主义的主要流派 二、当代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和理论特征第四节马克思主义对自由主义的评价 一、自由主义对中西方的影响 二、马克思主义如何认识自由主义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二章保守主义 第一节保守主义的理论渊源 第二节保守主义的发展脉络 一、保守主义的概况 二、保守主义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保守主义的主要内容 一、保守主义的主要流派 二、保守主义的基本主张和理论特征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对保守主义的评价 一、保守主义对中西方的影响 二、马克思主义如何认识保守主义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三章社会民主主义 第一节社会民主主义的理论渊源 第二节社会民主主义的发展脉络 一、社会民主主义的概况 二、社会民主主义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社会民主主义的主要内容 一、社会民主主义的主要流派 二、社会民主主义的基本主张和理论特征第四节马克思主义对社会民主主义的评价 一、社会民主主义对中西方的影响 二、马克思主义如何认识社会民主主义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四章民族主义 第一节民族主义的理论渊源 第二节民族主义的发展脉络 一、民族主义的概况 二、民族主义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 一、民族主义的主要流派 二、民族主义的基本主张和理论特征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对民族主义的评价 一、民族主义对中西方的影响 二、马克思主义如何认识民族主义 [本章小结] [思考题] …… 第五章法西斯主义 第六章西方马克思主义 第七章生态主义 第八章女权主久 第九章后现代主义 参考书目 主要学术词汇、代表人物中英文对照 谈当代思潮之二:新保守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关系 新保守主义最为鲜明的特征是反对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生活。他们对新自由主义的国家干预理论和政策,以及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进行了猛烈批评,认为现在的政府负担已经过重,主张政府不要干预社会经济生活,让市场经济自己在那里运行。实际上,他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阐发了古典自由主义的一些原则。他们对自由竟争的市场经济十分崇拜,把它完美化了、神秘化了,认为人们只要服从、顺从这种非人力的市场经济力量的规则,在此基础上,就可以获得最大的好处。 新保守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发生了重要作用。新保守主义的出现,对英国、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国家纷纷采取以私有化、改革社会福利为主的一系列新保守主义的政策。其结果,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获得了新的发展。 新保守主义在理论上研究了一些重要问题:如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自由与平等、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在新保守主义看来,新自由主义注重了公平,但失去了自由和效率。它奉行的国家干预政策,力图调节人们收入的差距,得到结果平等,但反过来必然会危及机会平等和人们自由竟争的权利,影响生产效率

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主要特征

(二)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主要特征 尽管新自由主义分为很多学派,但是他们在理论基础上具有一致性,即他们都是强调生产自行决定需求,因此他们的理论表现出很多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市场有效论,极力鼓吹市场调节作用的万能性 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完美的,可以有效地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作为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媒介,不仅可以把消费者的信息通过市场传递给生产者,并且生产者之间通过竞争,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他们认为市场经济是完美的资源配置方式。也因为如此,他们认为应当让市场机制主宰人类的经济活动甚至是政治经济活动。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制度也许不是尽善尽美的,但是唯一可行的制度,是人类目前最好的制度(自由并且有效率的)。因此,新自由主义坚持放任自由的政策,他们相信这样可以达到经济的协调发展。 2.强烈反对政府干预 新自由主义学者都是反凯恩斯主义者。新自由主义者认为,如果政府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运行,市场主体之间就不能正确地传达信息,必然会导致市场信息的失灵。另外,政府干预社会经济生活,更是破坏了社会成员的民主,还侵犯了社会成员的个人权利,但是他们也不是完全拒绝政府的干预,只是主张政府能够尽量减少对经济的干预,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他们认为政府的经济职责主要是提供公共物品,削减政府的社会福利开支和预算规模,减少政府债务和财政赤字,取消或放松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管制,把企业从政府中解脱出来,使得他们成为自由的经济主体。 3.大力推行私有化 他们认为私有制是市场经济调节机制的内在前提,因为只有私有制才能刺激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因此私有经济才是内在稳定的经济。他们认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对个人利益的追求,私有产权制度最适合人的自利本性,/每个人都是自己财产的最好监护人0,私有产权是最明晰的产权,因而是最有效的产权制度。因此他们主张把国有企业出卖给私有投资者,把资源尽可能地从公用部门转移到私有部门,他们认为这样做的好处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反思与批判:新自由主义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概论》课程期中作业 专业社会学1301班学号_U201316931_____________ 姓名__张晏郡 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 反思与批判:新自由主义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 –摘要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主要理论为国家干预主义、新自由主义和中间道路,这三种不同的理论在政府与市场、公平与效率、责任与权力中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新自由主义的重心在于“自由放任”,充分认识到了市场的积极作用,但其坚决反对政府干预,不但奉行古典主义中的绝对自由,而且过分夸大了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新自由主义继承并发展了古典自由主义,认为虽然市场自发调节存在缺陷,但是市场仍然可以依靠自身平稳发展,不需要政府干预,提倡市场经济绝对自由。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需要从“新自由主义”中汲取精华,批判继承其精髓与内涵。反思并批判的探索新自由主义,对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具有重大而独特的价值意义与启示。 –关键词 新自由主义社会保障反思与批判社会福利市场自由放任 –正文 新自由主义,是指20世纪30年代后在反凯恩斯主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坚持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的当代西方经济学说。新自由主义的重心在于“自由放任”,充分认识到了市场的积极作用,但其坚决反对政府干预,不但奉行古典主义中的绝对自由,而且过分夸大了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新自由主义继承并发展了古典自由主义,认为虽然市场自发调节存在缺陷,但是市场仍然可以依靠自身平稳发展,不需要政府干预,提倡市场经济绝对自由。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对当时盛行的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为了能够尽快解决经济危机,使经济快速恢复平稳运行,各个流派的经济学家纷纷提出各自的观点。其中,主张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在当时最具代表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统治地位被凯恩斯主义所取代。然而,仍有少数经济学家坚持自由主义经济的信条,同凯恩斯主义对抗,主张回到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反对国家干预。到了70年代,特别是在1974—1975年的经济危机以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出现了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局面,使凯恩斯主义陷于重重矛盾的境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众多经济学家纷纷回过头,将目光重新放在了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上,希望可以从中找到解决方法。于是,继承并发展了古典自由主义的新自由主义再次盛行,并获得了众多经济学家的推崇。 古典自由主义中,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经济学家认为,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这只“手”可以很好地促进商品经济的平稳发展,在引导人们追求自己的利益目标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利益的最大化。而相对的,国家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则扮演着“守夜人”的角色,并不直接干预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在社会保障政策方面,古典自由主义也认为政府不应该出面,否定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 新自由主义是相对于古典自由主义而言的。同样,新自由主义者认为,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是一种“生气蓬勃的充满活力的,富裕创造的经济制度”。他们认为虽然市场自发调节存在缺陷,但是市场仍然可以依靠自身平稳发展,不需要政府干预,倡导市场经济绝对自由。于是,对于国家出面建立社会保障这一观点,新自由主义者持否定态度。他们主张自由放任主义,只相信个人财富,不相信社会公平,反对政府主动改变社会贫富分化,以及对贫困者给予过多的关注。 新自由主义完全继承了古典自由主义中自由市场经济制度,不但坚持古典自由主义中市场经济绝对自由化的基本思想,而且还过分夸大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他们认为,即使市场经济的自发调节作用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市场经济完全可以自我修复,自动恢复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不需要政府的干预。因此,新自由主义者强调,国

关于当前影响我国的四种社会思潮的剖析和思考

2009年3月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Mar.2009第21卷第2期Journal of Chongqing U niversity of Posts and T elecommunications(Social Science)V ol.21 No.2 关于当前影响我国的四种 社会思潮的剖析和思考3 靳辉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100732) 摘 要: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说明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同时,西方价值观和各种思潮乘虚而入,就目前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和普世价值观等西方社会思潮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要求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研究这些思潮,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社会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 中图分类号:B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8268(2009)022******* 一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正如我们在改革之初所预期的那样,国民经济发展了,综合国力增强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我国在30年里取得的辉煌成就是举世公认的,刚刚结束的第29届奥运会就是一个充分的体现,最近我国又成功发射了“神七”飞船,更显示了我们的力量。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我们应该很好地总结30年取得的宝贵经验和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经验和问题。我们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几年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应该从理论上来总结这些经验,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规律的认识。把以往的经验教训作为我们继续前进的基础,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发展问题是世界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自工业革命200多年以来,世界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上世纪70年代初,一些西方学者发表了多篇文章探讨这些问题,罗马俱乐部还提出了“增长的极限”,即这种发展已 ? 1 ? 3收稿日期:2008212216 作者简介:靳辉明(19342),男,山西侯马市人,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委员、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政治学科召集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评审组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副组长,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国人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理事。第九、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以及当代社会思潮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及对当代世界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初,新自由主义学派向凯恩斯主义发起了挑战。这个学派的兴起给世界 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以至要想了解当今世界的垄断资本、南北关系以及全球化,都不能不对 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政策作深入的研究。一、新自由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新自由主义是20世 纪3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个西方经济学流派,它在50—60年代以后有较大发展,70年代 又有了更为迅速的发展。新自由主义发展到今天,不仅有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学说,弗里德 曼的货币主义学说,西德的社会市场经济学说,而且形成了拥有人力资本论、公共造反学派、 新制度经济学派(主权经济学等)、供应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曾称为理性预期学派) 等在内的庞大阵营。新自由主义学派中的代表人物哈耶克、弗里德曼以及人力资本论的西奥 多·舒尔茨、公共造反学派的詹姆斯·布坎南、产权经济学的罗纳德·科斯、理性预期学派 的罗伯特·卢卡斯曾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新自由主义产生后一度遭到冷遇,20世纪70年 代以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说卷土重来,其声势之大,影响之广,为过去所鲜见。按年代顺 序,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说中,影响较大的分别有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 和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以卢卡斯为代表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需要指出的是,新自由主义 学说中的新制度学派,在西方学术界影响并不很大,但却对中国经济学界产生了相当大的影 响。哈耶克的基本理论观点:哈耶克是当代新自由主义最有代表性的理论家。该学派认为, 经济生活中的主体由一些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个人构成,正是这样的个人对商品和劳务的主观 评价导致社会资源得到最优配置,经济达到最大化。哈耶克对奥地利学派的思想深信不疑, 对任何与经济自由不相符合的学说,予以坚决抨击。哈耶克认为,自由是一个最高的政治目 标,是追求文明社会的崇高目标和私人生活安全的保证。按照自由主义原则,应尽量运用自 发力,而尽量少用强制力量处理事物。他强调,私有制是自由的最重要的保障,个人的“积 极性”只有在私有制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如果对私有财产进行限制和管理,用国家 干预代替市场作用,其结果不仅是效率的损失、个人“积极性”的受挫、资源配置的失调, 而且最后会走向“极权主义统治”,走向对个人的“奴役”。哈耶克把社会主义和法西斯主义 都归结为极权主义。他认为,社会主义只是乌托邦,如果抛弃资本主义下的自由主义传统, 背离以市场经济原则为基础的自由选择道路,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和纳粹主义“走着同一 条道路”,都是一条“通往奴役之路”。哈耶克认为,资本主义经济有自动调节的功能,如果 国家不进行干预,银行自动调节信用,生产过剩现象就会逐渐消失,经济就会复苏,反之, 不但萧条会持续下去,而且“自由”和“平等”也会统统丧失,因此国家的反危机措施有弊 无益。在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学说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就是通过价格机制的作用影响 资源配置理论。哈耶克认为,在完全的自由市场经济中,借助于价格和工资的自由运动,每 个人按自己的收入进行选择,社会资源就能被安排到消费者最需要的部门中去,各个部门可 以自行建立协调的供求关系,从而实现高度而稳定的就业水平。所以,他认为竞争性的私有 制社会提供了个人自由的基本保证。关于“公平”或“平等”问题,哈耶克认为,如果采用 行政的、组织的手段强求“平等”,实行收入均等化,就是对市场秩序本身的破坏,不仅不会 公平,而且会造成更大的不公平。只有个人的行动才可能是公正的。哈耶克的代表作是《通 “这是一本政治性的书”。书中表露了他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仇视。往奴役之路》。他坦言: [!--empirenews.page--] 其实,哈耶克的理论并没有提出什么新东西。以构成哈耶克“理想 社会”框架的“自由”、“法治”、“财产私有”三条原则为例,他对自由放任的理解,没有超 过亚当·斯密;对“法治”的论述,没有突破德国的康德、斯泰因“法治主义”的理论框架; 至于“财产私有”的原则就更是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后一直尊奉的信条。哈耶克只不过 是为适应垄断资产阶级反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需要,而把这些资产阶级哲学、经济学、 社会学最基本的和核心的内容揉合在一起。哈耶克采取简单而机械的类比方法,无理地硬把 法西斯主义、垄断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混在一起,提出法西斯主义=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其理由是三者都以经济计划为特征,而一切计划又必然以集权主义为基础。这种风马牛不相

新自由主义及其影响

浅论新自由主义及其影响 一、新自由主义概述 1、新自由主义的起源 自由主义是产生于17世纪英国的一种思潮,长期以来,它对经济思想、社会思想和政治思想都产生过很大影响。西方经济学中的自由主义又被称为经济自由 主义。西方学者将经济自由主义分为古典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在西方经济 学中,新自由主义是指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与国家干预主义相对立的经 济自由主义。在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国家干预主义盛行时,新自由主义长期 处于非主流地位。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陷入“滞胀”——即“经济停滞、通货膨胀”、凯恩斯主义出现危机以来,新自由主义从非主流地 位上升至主流地位。其主要理论流派的基本情况为:现代货币学派,代表人物 是密尔顿·弗里德曼;供给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阿瑟·拉弗、保罗·罗伯茨 等人;此外还有理性预期学派、伦敦学派、弗莱堡学派等。 2、新自由主义兴起的原因 20世纪70年代,西方经历了两次战后最深重的经济危机,整个西方经济长期 陷入“滞胀”,而凯恩斯主义者却提不出有效对策,从而使他们信奉的经济思 想陷入危机,走向衰落。与此同时,新自由主义各种流派已经汇合成一股巨大 的潮流,准备迎接资本主义经济矛盾和危机的挑战。伴随着里根和撒切尔的上 台和经济全球化,出现了新自由主义的兴起。西方经济学家也把这一现象叫做“新古典复兴”[2]。其原因分析起来有如下几点: 凯恩斯主义失灵:凯恩斯的需求管理理论是一种宏观经济理论,其实质是在资 本主义制度框架内,对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经济关系进行调节,以实现社会 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由于凯恩斯理论的宏观目标与微观基础存在着不可克 服的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在70年代陷入"滞胀"型危机,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反对凯恩斯宏观理论的新自由主义就会抬头。美国经济学家大卫·M科茨从资 本主义经济结构变迁的角度,阐述了新自由主义兴起的原因。他认为,“在20 世纪70年代,人们接受新自由主义是对那一时期经济不稳定的回应。公司利益集团认为凯恩斯的干预方法对其不再有利,必须寻找其他出路,并找到古典自 由主义,认为它至少可以为削减被看作是赢利障碍的政府计划提供理论依据。 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和持续统治可以用世界资本主义竞争结构的变化加以解释。 世界资本主义竞争结构的变化形成了至今仍然发展着的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特殊 形式。资本主义这种变化了的竞争结构改变了大企业对于经济政策的政治立场,使大企业从国家管制资本主义的支持者变成反对者。” 经济全球化:如果说凯恩斯主义的内在矛盾(这种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矛盾的 反映)是新自由主义兴起的内因,那么经济全球化则是新自由主义兴起的外因。两次能源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脆弱性,而要克服这种脆弱性就必须进行 全球范围内的生产要素的整合和经济结构的调整。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

国内外关于新自由主义的批判性研究述评

中华民族曾经饱受外来侵略之苦,深知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 万分珍惜和平的可贵。中华民族决不愿再回到过去那样的屈辱地位,也决不愿把任何其他民族置于我们过去那样的可悲 境地。“和平崛起”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和世界的共同利益,是中国不称霸的国际战略选择。历史将会证明这一点:“中国 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负别人。”[12]参考文献 [1]江泽民.共同创造一个和平繁荣的新世纪———在德国外交政策协会的演讲[N].人民日报,2002-04-11.[2]赵海月.国际战略思想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3]冯天瑜.中华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4]柏特兰?罗素.中国问题[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6. [5]金德湘.中国的和平外交传统与西方的“黄祸论”[J ].世界经济与政治,1997,(11):12-16. [6]乔纳森?阿德尔曼等.象征性战争:1840-1980年中国使用的武力[M].台北:台北国际关系研究所,1993.[7]陈建远.中国社会———原型与演化[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8]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M].北京:求实出版社,1988.[9]霍英东.中国的现代化与香港“九七”[J ].新华文摘,1996,(1): 11-15. [10]阎学通.冷战后中国的对外安全战略[J ].现代国际关系, 1995,(8):23-28. [11]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12]邓小平文选(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3]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4]赵海月.中国政治分析:视界与维度[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 Analysis of N ational T raditional Characters of China ’s Peaceful Rising ZH AO Hai -yue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12 China ) S ONG X iao -yu (Beihua University Jilin 132013 China ) Abstract The Chinese people ’s traditional characters is trained by its traditional way of living and w orking.Calm ,harm ony ,kind ,feeling at ease ,tolerance ,m oderation and generosity are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s.It is well -known that Chinese people are always keep 2ing the virtues of behaving himself ,accomm odating ,generosity ,loving peace when they contact with foreigners in foreign affairs.Long and vivid Chinese civilization contains the spirit of cosm opolitanism and pursing peace.China ’s peaceful rising ,in accordanve with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China and the comm on interests of the w orld ,is China ’s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choice of never taking hegem ony.The history will testify that China becomes m ore powerful ,the w orld peace will be m ore guaranteed. K ey Words China ’s peaceful rising ; national traditional character ; analysis ; China opposing hegem onies forever ?学术广角? 国内外关于新自由主义的批判性研究述评 周湘莲、梁建新在《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报》2005年第3期上撰文指出,新自由主义的理论逻辑与其全球实践之间形成的悖论使之遭到了众多的批判,西方左翼从新自由主义的本质、发展历程、当代霸权及其与全球化、第三条道路的关系提出了尖锐的批判,并探讨了超越新自由主义的相关路径。西方学者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视角众多,辞锋犀利,但是,我们应清醒地看到,他们研究和批判的着眼点仍然是出于对资本主义前途与命运的关注,是以批判性话语为资本主义克服危机出谋划策,而且其中还夹杂着不少民族与国家利益的考虑,打上了其自身的阶级、经历的烙印。因此,他们没有也不可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站在社会主义的立场,从我国的实际国情与国家利益的角度去批判新自由主义。更值得指出的是,西方左翼对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意识形态的批判暗含着潜在的危险。 中国学者在借鉴新自由主义合理因素的基础上,对新自由主义批判集中在3个维度上展开:一是对新自由主义理论本身的误区与局限性的批判;二是对新自由主义在拉美、俄罗斯等地的实践所产生的严重后果的批判;三是对于新自由主义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导作用进行批判。但是,中国学者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还很不到位,主要表现为批判靶子不准,缺乏深刻而系统的意识形态批判。国内外学者对新自由主义批判性研究既为进一步认识新自由主义提供宝贵的思想养料,又留下了继续耕耘的空间。 ?宣 文? 48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5年(第7卷) 第3期 社科经纬J ournal of UESTC (social science s edition )Sep.2005,vol.7,No.3

新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的集中表现是"华盛顿共识"。它的核心思想是由曾任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和世界银行副行长的斯蒂格利茨所概括的三句话:"政府的角色最小化"、"快速的私有化"和"快速的自由化"。国际金融与经济危机,进一步宣告了新自由主义的破产。证明我国学者开展批判新自由主义的正确性和必然性。这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是相联系的。新自由主义鼓吹私有化、自由化、市场化(市场万能),反对在微观领域和宏观层次政府对经济的调控。 强调市场逻辑、反对国家干预。美国电讯和传媒领域的放松管制(deregulation)是新自由主义思想背景和经济政策背景在传播领域的反映。 中国需走出新自由主义影响误区 主要观点:新自由主义是指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革命以来出现的复兴传统自由主义的思想。该思想主张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推崇市场"原教旨主义"、倡导市场自由的竞争和个人主义、主张经济、贸易和金融自由化与私有化、反对国家干预经济。 演变历程:古典自由主义发源于17世纪和18世纪。它的核心思想是: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其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对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统治地位被凯恩斯主义所取代。然而,仍有经济学家同凯恩斯主义对抗,主张回到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反对国家干预,新自由主义就形成于这个时期。在1974-1975年的经济危机以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出现了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局面,多年受冷落的新自由主义适应这一需要,在否定凯恩斯主义的声浪中占据了美英等国主流经济学地位,自由主义经济思潮重新抬头。为与原来的古典自由主义相区别,称之为"新自由主义"。 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由国家垄断向国际垄断的发展,新自由主义开始从理论、学术转变为国家政治的体现和意识形态的思潮,成为美英等国在世界上推行全球一体化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标志性事件是1990年出台的"华盛顿共识"。在冷战结束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新自由主义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的一个主流经济意识形态。 金融危机及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动荡,成为20世纪80年代新自由主义在全球泛滥以来所导致的必然结果,也是美国不断输出新自由主义价值观的必然产物 国际金融危机的思想基础--新自由主义 什么是新自由主义?在经济学领域中,它泛指经济学中的市场自由主义思想。新自由主义的特点和主要内容是:市场是充分的自由竞争,因而提倡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利己的,因而每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首先是利己崇拜;市场的调节是"看不见的手"作用,私人活动取代公共行为;市场经济倡导经济自由化和私有化等等。国内外关于新自由主义的影响及其内涵一直看法各异,但是其基本思想与核心内容应是有共识的。这就是:新自由主义秉承了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特别是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走向极端。归纳起来,新自由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大致是"市场化、私有化、自由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即全球经济美国化"。 早期的新自由主义只是作为一种理论思想而存在。20世纪末以来,新自由主义在政策层面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国际经济的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最近20年来,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延伸,新自由主义不断地以各种方式向全球传散,使各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受到这一思想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滞胀",导致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复活、变异与盛行;20世纪80年代,新自由主义从理论思想嬗变为全球垄断资本的经济政策与行为范式,并首先在美国和英国以及一些拉美国家推行;20世纪90年代到国际金融危机期间,新自由主义以"华

新自由主义的兴衰

新自由主义的兴衰 ——大卫·科兹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 作者:蔡万焕来源:《红旗文稿》2015年第14期新自由主义在全球蔓延导致的后果在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中暴露无遗。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重要流派的积累的社会结构学派(Social Structure of Accumulation,简称SSA),对新自由主义理论及其指导下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刻反思。近期,SSA的代表人物大卫·科兹出版了新著《新自由主义的兴衰》,对新自由主义的内涵、兴起、付诸实践后造成的后果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分析,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和中国经济改革的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新自由主义与结构性危机 理论界普遍认为,新自由主义由理论转变为国家政策的历史背景是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危机。为何凯恩斯主义被新自由主义取代?滞胀危机在凯恩斯主义向新自由主义的转变过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基于SSA理论体系,科兹在这些问题上提出了与其他学者不同的见解。 1、新自由主义是什么 佩里·安德森将新自由主义视为崇拜市场万能的、迄今最为成功的意识形态,福山则将其视为“新保守主义”意识形态。还有学者认为新自由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更多学者将其定义为一种特定经济理论范式或政策框架,如强调经济政策稳定性的货币主义及其相关理论,或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政策。基于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科兹将其拓展为资本主义特定的制度模式,包含与之相联系的主导思想,其中最根本性的制度变革发生在全球经济、政府在经济中的地位、劳资关系及公司部门等四个方面。 科兹认为,新自由主义理论无法解释这一时期经济、政治的重大变化,只是为这些变化提供辩护。如无视市场失灵而一味主张市场化、宣扬市场万能等等,因此其理论难免存在自相矛盾之处。科兹对新自由主义辩护性本质的认识与马克思对庸俗经济学的批判类似,它们都将某一特定制度视作永恒的、不变的,而非从历史发展的视角辩证认识。 2、新自由主义为何兴起:调节资本主义的结构性危机 理论界关于新自由主义兴起原因主要有三种解释。第一种是新自由主义理论的解释。该理论认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仅限制了个人自由,还影响了经济绩效。因此,当民众意识到数十年来国家主义造成的危害,自由市场思想和制度就重新出现。第二种“金融主导理论”的解释,这种理论认为,作为调节资本主义期间大企业的附属部门,金融部门于20世纪70年代危机后占据主导,导致调节资本主义向新自由主义转变。第三种解释是“技术决定论”,这种理论在传统马克思主义社会变革理论基础上尝试从技术变革角度给出解释,认为新技术特别是信息与通讯技术,瓦解了集中化生产和决策制定的基础,同时降低了由市场关系协调的分散化生产体系的成本,从而使以自由市场经济为主旨的新自由主义兴起。 科兹认为,新自由主义理论的解释歪曲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增长的黄金时期正是在国家主义下取得的成绩这样一个事实;“金融主导理论”忽视了新自由主义是得到了非金融资本家的支持才得以发展的事实;而新技术通过收集大量信息降低中央决策的成本,有可能形成一个更加集中的经济,更富效率且对未预见的事件反应更灵活。 根据SSA理论,调节资本主义和新自由主义资本主义属于两种不同的社会积累结构,并提出用结构性危机这样一个系统性概念来解释不同社会积累结构之间的转换。结构性危机,就是除非进行重大制度性重构否则就无法解决的危机。科兹认为,资本主义历史上每个连贯的制度结构,即每个SSA,均以推动利润获取和稳定的资本积累过程为核心。经过十年或数十年,每个SSA都会从推动利润获取和资本积累的结构转变为其障碍,并进入结构性危机时期。危机时期将持续直至新的SSA构建完成。 因此,作为不同社会积累结构间转换的过渡阶段,结构性危机持续时间或久或短,最终

新自由主义的本质(一)

新自由主义的本质(一) (The essence of neoliberalism)新自由主义的本质 1)As the dominant discourse would have it, the economic world is a pure and perfect order, implacably unrolling the logic of its predictable consequences, and prompt to repress all violations by the sanctions that it inflicts, either automatically or - more unusually - through the intermediary of its armed extensions,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and th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and the policies they impose: reducing labour costs, reducing public expenditures and making work more flexible. Is the dominant discourse right? What if, in reality, this economic order were no more than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utopia - the utopia of neoliberalism - thus converted into a political problem? One that, with the aid of the economic theory that it proclaims, succeeds in conceiving of itself as the scientific description of reality? 主流的言论认为,经济领域秩序纯洁,完美,不可改变的展 开了其可预见后果的逻辑,并迅速镇压了因它制裁而引起的一切侵犯,无论是不是自动的- 更不寻常的是- 通过其武装扩展的中介,国际货币基金(IMF)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经合组织)和他们所能利用的政策:降低劳动成本,减少公共开支,使工作更加灵活。是主导的话语权吗?在现实中,如果这种经济秩序并不比一个乌托邦的实现更加–新自由主义的乌托邦–容易转化为一个政治问题,那将会怎么样?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在它所宣布的经济理论的援助下,现实的科学描述设想取得了成功? 2)This tutelary theory is a pure mathematical fiction. From the start it has been founded on a formidable abstraction. For, in the name of a narrow and strict conception of rationality as individual rationality, it brackets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conditions of rational orientations and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structures that are the condition of their application. 这种保护理论是纯粹的数学虚构,从一开始就建立在抽象的基础上。因为,以一条狭窄的合理性和严格的概念名义,包括合理取向及经济和社会结构是其申请条件的经济和社会条件。 3)To give the measure of this omission, it is enough to think just of the educational system. Education is never taken account of as such at a time when it plays a determining role in the production of goods and services as in the production of the producers themselves. From this sort of original sin, inscribed in the Walrasian myth (1) of "pure theory", flow all of the deficiencies and faults of the discipline of economics and the fatal obstinacy with which it attaches itself to the arbitrary opposition which it induces, through its mere existence, between a properly economic logic, based on competition and efficiency, and social logic, which is subject to the rule of fairness. 对遗漏进行衡量,单单考虑教育制度就足够了。当它在生产者的产品中的 生产商品和服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时,教育从来都没被考虑在内。从这个原罪中,写在瓦尔拉斯神话上的“纯理论”,流躺着经济纪律的缺点、和由它自身附加的任意反对而引发的 致命的不足,通过它的存在,正确的经济逻辑之间,以竞争和效率,还有社会逻辑为基础,这是符合公平原则的。 4)That said, this "theory" that is desocialised and dehistoricised at its roots has, today more than ever, the means of making itself true and empirically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