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经济学_侯荣华_第一章导论

西方经济学_侯荣华_第一章导论

西方经济学_侯荣华_第一章导论
西方经济学_侯荣华_第一章导论

一、主要概念

经济学

是指经济学是关于选择的科学,是研究节约的科学。(参见教材P3)

微观经济学

是指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参见教材P4)

宏观经济学

是指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整体经济活动的行为。(参见教材P4)

《国富论》

亚当·斯密著,1776年出版。批判了重商主义的错误观点,提出了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明确了劳动价值和利润来自于剩余劳动的观点;强调经济自由的思想,主张自由放任和充分发挥市场自由竟争的调节作用;强调国家不干预经济。《国富论》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剩余价值理论的提出,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是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革命。(参见教材P8)《通论》

凯恩斯著,1936年出版。在理论上批判了萨伊的“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和资本主义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的错误观点,提出了供给是需求的函数和资本主义不可能充分就业的理论;在方法上开创了以总量指标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在政策上反对自由放任,强调国家干预经济,并提出财政赤字政策、收入政策、货币政策等三项重要的经济政策。《通论》创建了宏观经济学,并使凯恩斯经济学开始成为正统经济学,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为资本主义各国所采用,被经济学界称为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三次革命。(参见教材P11)规范分析

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依据。(参见教材P16)

实证分析

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参见教材P16)

均衡分析

包括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局部均衡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价格的作用,对个别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即分析商品的需要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一般均衡是指在市场上所有商品的供给、需求和价格相互影响的条件下,对所有商品的供求均衡状态的分析,后来发展为用数量关系来描述或反映一般均衡状态。(参见教材P17)

非均衡分析

是指由于价格的作用,经济运行中不能形成供求相等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即不能形成瓦尔拉斯均衡,而只能使供求双方在偏离瓦尔拉斯均衡的适当位置上的均衡,这是一种短期的不稳定的均衡。(参见教材P17)静态分析

是指研究经济变量在同一时期内的相互关系,是对经济运行的一种短期分析。(参见教材P18)

动态分析

是指研究经济变量在不同时期的变动规律,是对经济运行的一种长期分析,说明长期经济情况并能解释经济运行过程及变化动因。(参见教材P18)

流量分析

是指对流量总量指标的投入产出变化及对其他总量指标的影响等进行分析。(参见教材P18)

存量分析

是指对存量的总量指标的影响因素、变动趋势及对其他有关指标影响的分析。(参见教材P19)

总量分析

是指对宏观经济运行总量指标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动规律进行分析。(参见教材P19)

结构分析

是指对经济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及其对比关系变动规律的分析。(参见教材P19)

二、重难点辅导

1.两部门经济正常运行的条件

所谓两部门是指只有家庭和厂商的封闭经济状态(不包括政府和涉外部门)。

商品市场均衡:即厂商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的商品和劳务数量与同一时期家庭购买的商品和劳务数量大体相等;

要素市场均衡:即厂商在一定时期内购买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同一时期家庭提供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大体相等;

同时还需要厂商和家庭收支大体平衡。在上述均衡的过程中,价格是影响商品或要素供求数量的重要因素。

2.经济学的涵义

经济学是关于选择的科学,是研究节约的科学。理解这一涵义应把握以下几方面内容:

资源是稀缺的(与人们欲望的无限性相比较而言的),稀缺性决定有效利用资源的重要性。

经济学是选择的科学,即家庭、厂商、政府和涉外部门都以资源有效利用为目标进行选择。

厂商选择的目的是获得利润最大化。

家庭选择的目的是获得效用最大化。

政府和涉外部门选择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3.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取决于商品市场;如何生产取决于要素市场;厂商面临的是用有限的生产要素生产什么商品能够获得利润最大化;家庭面临的是用有限的收入购买什么商品能够获得效用最大;分配是为谁生产的问题。

4.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特点

对象: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特点:考察厂商或家庭的经济行为;用西方经济理论和观点分析研究客体;重点考察西方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微观经济;突出微观经济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较多的运用数学分析工具。

5.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特点

对象: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整体经济活动。特点:考察对象是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宏观经济;用资产阶级理论和观点分析考察客体;从整体国民经济角度考察问题;重点考察西方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宏观经济;侧重实证分析。

6.如何借鉴西方经济理论

西方经济理论产生于西方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文化背景、经济基础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为此应注意:

经济条件与国情不同。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经济学,其基本原理的产生与应用受不同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的限制。西方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而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假设的条件不同。西方经济理论的基本假设为:一般人的本性是利己的,即经济人假设;产权明晰;具有完全信息的假设这些假设在西方也不一定完全符合经济发展的事实。而在我国这些假设更是存在的很大的不同。

7.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

第一,分析和考察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和实施的经济政策,便于我们认识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经济和存在的问题。

第二,加深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理解,提高我们的经济理论水平,适应国际经济的发展。

第三,借鉴西方市场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作为我国制定经济政策的参考依据,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

8.重商主义

产生、发展于15—17世纪的西欧大陆。

代表人物为英国的托马斯·孟。

代表著作《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

主要观点:认为流通领域是财富的源泉,国民财富增长的唯一源泉是开展对外贸易,主张用货币平衡与贸易平衡来增加积累或扩大财富。由于其研究只限于流通领域,不能称其为西方经济学,仅构成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史的前史。

9.古典经济学和重农学派

产生、发展于16-18世纪的英国与法国。

代表人物:威廉·配弟、亚当·斯密和布阿吉尔贝尔。

代表著作:《赋税论》和《国富论》。

《赋税论》1662年出版,作者:威廉·配弟。主要观点:在价值论方面,提出价值由劳动决定的思想;在分配理论方面,提出了工资理论为前提,以地租理论为中心,论述了剩余价值的思想;在货币理论方面,批判了重商主义禁止货币输出的做法,提出了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

《国富论》1776年出版,作者:亚当·斯密。主要观点:批判了重商主义的错误观点,纠正了其偏见,提出了生产部门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明确了劳动价值和利润来自于剩余劳动的观点;强调经济自由的思想,认为个人追求私利的结果,有效地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利益,提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导”,主张自由放任和充分发挥市场自由竟争的调节作用;提出国家具有保卫本国安全、免受外国侵犯,维护社会治安、保护居民不受欺辱与压迫,建设和维护公共工程和公共事业。强调国家不干预经济。《国富论》继承和发展了以前许多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驳斥了重商主义错误的经济思想和政策,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作为古典经济学的杰出代表,斯密的理论是及其丰富的,尤其是剩余价值理论的提出,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所以它是一部划时代的经济学著作,是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10.古典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

发展于18-19世纪。

代表人物:李嘉图、西斯蒙第和马尔萨斯、萨伊则。

主要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政治经济新原理或论财富同人口的关系》;《人口原理》、《政治经济学概论》。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年出版,作者:李嘉图。主要观点:关于价值理论,继承了亚当?斯密关于区分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论断,纠正了亚当·斯密的没有使用价值的商品也会有交换价值的错误观点,提出了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指出不是实际耗费的个别劳动,而是社会必要劳动决定商品的价值。这一点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学说的来源之一。李嘉图的分配理论以价值理论为基石,以地租理论为核心,论证了地租不是自然的恩赐,而是劳动创造价值的一部分,考察了级差地租的两种形态。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是对斯密的国际分工论的发展与修正,对发展外贸有重大影响。

《政治经济新原理或论财富同人口的关系》,1819年出版,作者:西斯蒙第。主要观点:认为英国古典经济学中只研究“财富”,而忘记了“人”,提出了政治经济学应当是研究人如何依赖政府获得最大程度的物质福利。其贡献在于最早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矛盾,提出了无产阶级贫困化、财富分配不公等观点,批判了马尔萨斯得人口论,指出了人口过剩是资本主义积累所固有的矛盾,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产生过剩经济危机的必然性。

《人口原理》,1798年出版,作者:马尔萨斯。主要观点:提出人口以几何级数增加,生活资料以算术级数增加,是造成人口绝对过剩、引起失业、贫困和饥饿的根本原因,用所谓的人口理论来掩盖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群众贫困和失业的真正原因,这是对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篡改。

《政治经济学概论》1803年出版,作者:萨伊。主要观点:用效用论或生产费用论取代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

值论,提出商品价值是由劳动、资本、土地三要素“协调”创造出来的,并提出“供给会自行创造需求”的理论,以否定古典经济学揭示的资本主义制度下必然存在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理论。

11.折衷主义和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剑桥学派)

发展于19世纪中叶。

代表人物约翰·穆勒和阿非里德·马歇尔。

主要著作:《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应用》、《经济学原理》。

《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应用》1848年出版,作者:约翰·穆勒。其主要观点:一方面承认资本主义制度下存在着阶级矛盾和工人阶级的悲惨遭遇,另一方面美化、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保护资产阶级利益,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可以在资本主义制度小解决。在价值论上,抛弃了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利润是资本家“节欲”的结果,接受了萨伊三要素论点和经济危机原因的观点。但穆勒仍认为资本主义存在剥削。是英国流传最广、最有权威的经济学教材,长时间被奉为经济学理论的“圣经”。

《经济学原理》,1890年出版,作者:阿非里德·马歇尔。除继承约翰?穆勒的折衷主义经济理论外,还吸收了边际效用论,把需求理论、供给理论、均衡价格理论、边际生产力理论和生产费用理论融合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庸俗经济学体系。其中价值理论与分配理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界占有支配地位。其价值理论就是均衡价格理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商品需求和供给状况决定的,主张用均衡价格来衡量商品价值,反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其分配理论实际上是把萨伊的“三位一体”的公式扩大为“四位一体”的公式,即认为劳动得到工资、土地得到地租、资本得到利息和组织得到利润,把国民收入看成是各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产物,反对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

其在方法论上有四个特点:第一运用连续性原理分析社会现象;第二是运用均衡概念分析经济状态;第三是运用边际增量范畴分析价值理论;第四是运用主观心理动机来说明人的经济行为。

12.新古典综合派

发展于20世纪初、中叶。

主要代表人物:凯恩斯、萨缪尔森和斯蒂格利茨。

主要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经济学》、《经济学》。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出版,作者:凯恩斯。产生的背景:1929年,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全世界的工业生产和国内生产总值大幅下降,失业人数激增,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对此,传统古典经济学鼓吹的资本主义可自动调节、实现成分就业的神话破灭了,所倡导的自由竟争、自由放任的政府不干预经济的政策失败了。

主要观点:在理论上批判了萨伊的“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和资本主义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的错误观点,提出了供给是需求的函数和资本主义不可能充分就业的理论;在方法上开创了以总量指标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即总量分析方法;在政策上反对自由放任,强调国家干预经济,并提出财政赤字政策、收入政策、货币政策等三项重要的经济政策。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在理论、方法和政策上向传统的西方经济学挑战,提出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部分,创建了宏观经济学,并使凯恩斯经济学开始成为正统经济学,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为资本主义各国所采用,被经济学界称为经济学说史上继斯密和瓦尔拉斯后的第三次革命。是世界经济萧条所引起的传统经济学理论危机的产物。

《经济学》,1948年出版,作者:萨缪尔森。该书实现了凯恩斯与新古典经济学的结合,是对凯恩斯理论的继承与发展。该书首次使用新古典综合的范畴,在50年代,一直占据资产阶级经济学界的正统地位,其政策主张相继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作为基本政策,付出实施。

《经济学》,1993年出版。作者:斯蒂格利茨。主要观点:特点:冲击了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体系,形成了自己的理论框架;实现了新古典经济学基本原理和经济学最新发展相结合;作到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完美结合。

13.20世纪初中叶西方经济学的特点

第一,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作为独立学科分为两门。无论是古典经济学还是新古典经济学,都是大一统经济学,没有微观与宏观之分,由于经济危机的爆发,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诞生,标志着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门学科的正式建立。

第二,凯恩斯主义占主导地位。由于经济危机的爆发,表明自由放任、国家不干预经济的政策失败了,由此凯恩斯提出的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相继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作为基本政策付出实施,成为正统经济学。

第三,垄断竞争理论的产生。传统经济学是以完全竞争为条件的,1933年张伯伦等提出了垄断竞争理论,是对西方经济学理论的补充、修改与发展,引起了经济学的震动。

第四,效用理论的发展。由于马歇尔的基数效用理论存在两个难题,为解决这两个难题,希克斯提出了序数效用论,用以代替基数效用理论,发展了效用理论。

14.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

发展于20世纪初中叶以后。

主要代表人物:佛里德曼、卢卡斯、斯蒂格利茨、曼昆和泰勒。

主要著作:《经济学》、《经济学》。

主要观点:佛里德曼,现代货币主义理论:

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变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短期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长期货币供给量主要影响价格和货币工资等用货币表示的指标,而不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私人经济具有自身内在稳定性,政府的干预会破坏经济稳定。

卢卡斯,理性预期理论:

在“个人利益最大化、理性预期、市场出清和自然率假说”等四个假设条件基础上,提出宏观经济政策无效论,批判了凯恩斯的适应性预期理论,提出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尤其在财政政策方面对凯恩斯主义进行了批判。

斯蒂格利茨、曼昆和泰勒,新凯恩斯主义:

他们坚持和发展了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经济理论,如消费和投资制约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工资和价格的刚性理论、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等;

新凯恩斯主义还吸收了新古典学派的理论。一是理性预期,二是微观基础。

15.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需求理论(包括供求理论和效用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又称厂商均衡理论)、分配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

16.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以国民收入核算为研究宏观经济理论的出发点,以国民收入决定为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形成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LM模型和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等三个模型和失业和通货膨胀、货币理论与政策、财政理论与政策和对外经济理论与政策等四个政策。外加经济周期的增长。

17.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

所谓规范分析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依据。其特点为: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分析问题的依据是一定的价值观念;得出的结论无法通过经验事实进行验证。

所谓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其特点为: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分析问题具有客观性;得出的结论可以通过经验事实进行验证。其中实证分析是重要的。

18.均衡分析和非均衡分析

均衡概念是瓦尔拉斯在1874年提出来的,称为瓦尔拉斯均衡。均衡分析是微观经济学常用的一种方法,包括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局部均衡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商品价格的变化,对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形成过程分析,即分析商品的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一般均衡是指在市场上所有商品的供给、需求和价格相互影响的条件下,对所有商品的供求均衡状态的分析,后来发展为用数量关系来描述或反映一

般均衡状态。微观经济学中的前六章都是局部均衡。

非均衡是指由于价格的作用,经济运行中不能形成供求相等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即不能形成瓦尔拉斯均衡,而只能使供求双方在偏离瓦尔拉斯均衡的适当位置上的均衡,这是一种短期的不稳定的均衡。比如,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中揭示的均衡收入就是一种非均衡状态,因为一般来说这种均衡收入小于潜在收入,是一种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实际上是非均衡。

一般来说,非均衡分析是从经济系统中各种经济力量不均衡状态出发,联系历史、社会和制度等因素,对经济现象及变化原因进行分析的方法,它不是对均衡分析的完全否定,而是对均衡分析的深化、发展和扬弃。

均衡分析和非均衡分析都是十分重要的分析方法,必须加以综合运用。但从长期看非均衡分析方法日益受到重视。运用非均衡分析方法揭示宏观经济中非均衡的状况和原因,并促使经济从非均衡达到均衡,是极为重要的。

19.流量和存量分析

流量和存量都是变量。流量是指某一时期内经济变量的数值,如一年内国内生产总值、一年内银行吸收存款的数量、一年内的钢产量、一年内的工资收入等。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上的经济变量,如年末的国民财富总量、年末银行存款余额、年末钢材库存、某一天的库存量和现金额等。

流量和存量的关系十分密切。一般来说,流量来自存量,流量又归入存量之中,如一年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是年初(或上年末)各种资源存量充分利用的结果,而到年末未消耗的国民生产总值又归入存量之中。流量和存量是互相影响的,流量增加能使存量增加,存量增加又促使流量增加。

流量分析是指对流量指标变化规律的分析,特别重要的是对流量总量指标的辩护规律及对其他总量指标的影响等进行分析。其中,收入流量分析更为重要,因为收入流量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等,反映着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经济实力和国内生活水平状况等,研究收入流量的影响因素并使其不断增长是极为重要的。

存量分析是指对存量的总量指标的影响因素、变动趋势及对其他有关指标影响的分析。存量分析极为重要,因为许多存量指标非常重要,如国民财富、货币数量和存款余额,特别是许多存量使用和分解是重要的政策问题。存量和流量分析常用在财富和收入关系分析上,财富和收入的关系极为密切。

20.总量分析与结构分析

所谓总量分析是指对宏观经济运行总量指标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动规律进行分析,如对国民生产总值等的分析。

所谓结构分析是指对经济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及其对比关系变动规律的分析。如国民收入总值中三种产业结构等的分析。

二者是相互联系的。总量分析侧重于总量指标速度的考察,侧重分析经济运行的动态过程,结构分析侧重于对一定时期经济整体中各组成部分相互关系的分析,侧重分析经济现象的相对静态过程。其中总量分析最重要,但需要结构分析来补充和深化,而结构分析要服从于总量分析的目标。

计量经济学导论第五版第一章上机作业

过程 *describetive statistc* tabstat prate mrate totpart,stat(max min mean p50 sd n) 结果 stats | prate mrate totpart ---------+------------------------------ max | 100 4.91 58811 min | 3 .01 50 mean | 87.36291 .7315124 1354.231 p50 | 95.7 .46 276 sd | 16.71654 .7795393 4629.265 N | 1534 1534 1534 过程 summarize 全部的加总 summarize prate mrate 两个变量 summarize sole prate,detail 结果 summarize Variable | Obs Mean Std. Dev. Min Max -------------+-------------------------------------------------------- prate | 1534 87.36291 16.71654 3 100 mrate | 1534 .7315124 .7795393 .01 4.91 totpart | 1534 1354.231 4629.265 50 58811 totelg | 1534 1628.535 5370.719 51 70429 age | 1534 13.18123 9.171114 4 51 -------------+-------------------------------------------------------- totemp | 1534 3568.495 11217.94 58 144387 sole | 1534 .4876141 .5000096 0 1 ltotemp | 1534 6.686034 1.453375 4.060443 11.88025 summarize prate mrate Variable | Obs Mean Std. Dev. Min Max -------------+-------------------------------------------------------- prate | 1534 87.36291 16.71654 3 100 mrate | 1534 .7315124 .7795393 .01 4.91 summarize sole prate,detail = 1 if 401k is firm's sole plan ------------------------------------------------------------- Percentiles Smallest 1% 0 0 5% 0 0 10% 0 0 Obs 1534 25% 0 0 Sum of Wgt. 1534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 二、单选题: 1.经济物品是指( ) A.有用的物品B.稀缺的物品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2.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一点表示( ) A.通货膨胀B.失业或者说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 C.该国可能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D.一种生产品最适度产出水平 3.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基本原理是( ) A.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 B.假定所有经济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则只有减少Y物品生产才能增加X物品的生产C.改进技术引起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 D.经济能力增长唯一决定于劳动力数量 4.下列命题中哪一个不是实证分析命题?( ) A.1982年8月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B.1981年失业率超过9% 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 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现在已超过30000美元 5.以下问题中哪一个不属微观经济学所考察的问题?( ) A.一个厂商的产出水平B.失业率的上升或下降 C.联邦货物税的高税率对货物销售的影响D.某一行业中雇佣工人的数量 6. 经济学家提出模型的主要理由是( ) A.一个模型为验证一种假设所必需 B一个模型可帮助弄清和组织对一个论点的思考过程 C.一个模型为决定一个指数所必需D.只有模型中才可使用实际变量 7.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 )。 A.市场经济 B.个体行为 C.总体经济活动 D.失业和通货膨胀等 8.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 )。 A.计划经济 B.经济总体状况,如失业与通货膨胀 C.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 D.计算机产业的价格决定问题 9.实证经济学( )。 A.关注应该是什么 B.主要研究是什么,为什么,将来如何 C. 不能提供价值判断的依据 D.对事物进行价值判断 10.下列哪一项会导致生产可能线向外移动( )。 A.失业 B.通货膨胀 C.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 D.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品生产下降11.人们在经济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中要进行选择的根本原因在于()。 A.产品效用的不同 B.人们的主观偏好不同 C.经济资源的稀缺性 D.经济资源用途的不同 一、简释下列基本概念: 1.稀缺:指经济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研究的前提。相对于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稀缺的,这就产生了研究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利用稀缺资源用于诸多用途以满足人类需要的经济学。 2.自由物品:指人类无需通过努力就能自由取用的物品,如阳光、空气等,其数量是无限的。 3.经济物品:指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方可得到的物品,即必须借助生产资源通过人类加工出来的物品,其数量是有限的。

西方经济学第一章 导 论

第一章导论 案例1-1 案例名称:经济学帝国主义 案例适用:经济学的假设与模型 案例来源:根据《经济学消息报》:《经济学帝国主义》(张五常撰写)2005年3月18日第8版的内容编写。 [案例内容]: “经济学帝国主义”,英文为Economic Imperialism,出自于贝克尔1976年的论著。它是指什么意思呢? 萨缪尔森谈到,经济学是社会科学的皇后。这是说,在所有社会科学中,只有经济学是公理性的。“公理”是指无须证明或不可争辨的出发点,也即是作分析的基础假设,是对是错皆要首先接受的。行外人不容易明白。这里要说的,是所有自然科学都是公理性科学,但在社会科学中(包括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历史学等),只有经济学是公理性的。因此,在科学方法上,经济学与自然科学(生物、物理、化学等)是完全一样的。 经济学的公理(三至五个,组合不同)是行内一般接受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每个人在约束条件下争取利益最大化,我俗称为“自私的假设”。因为是公理,本身无须证明,而更重要的是大家同意不容许有例外。我们不能说一个人有时争取最大化,有时不争取,或有些人争取,有些不争取。如果容许例外,逻辑无从推出可以被事实验证(或可以被事实推翻)的假说。这样,作为一门科学,经济学就不可能有解释能力了。 接受了公理,加上理论逻辑,推出可以被事实或行为或现象推翻的假说,然后验证其含意,是经济学解释人类行为的法门。这与自然科学没有两样,只是经济学解释人的行为,而自然科学则解释物体的行为,现象不同,方法一样。 问题是,人的行为有多种,可以分门别类,经济学可以解释的究竟是哪种类呢?新古典经济学的大师一般认为,经济学解释的是起于资源缺乏而导致的资源使用与财富分配等行为或现象。这样处理,经济学集中于市场分析。当然,很多起于资源缺乏的现象没有通过市场——无价不成市。 经济学帝国主义起于市场之外的另一面:好些表面看来与资源使用和财富分配扯不上关系的行为,可以同样地用经济理论作解释。这观点起自经济学鼻祖斯密,而现代的首要推

金融经济学导论上机操作

上机练习 1.已知风险资产的收益率与标准差分别为25%和15%,无风险资产收益率为20%,如果投 资者允许借入和贷出无风险资产,并且借贷利率相同,请绘出由这两种资产构成的投资组合 曲线。 2.A,B两种股票的收益率及标准差如下所示,请画出由A,B两个资产构成的组合的有效 边界图形。 已知数据 资产期望收益率标准差 资产A 20% 10% 资产B 25% 20% 投资组合期望收益率和标准差的计算 相关系数 1 0.5 0 -0.5 -1 3.投资组合中有3个资产,其中一个为无风险资产,画出包含这三种资产的投资组合图形。 并给出夏普率最大情况下的投资组合。最优风险资产组合的权重计算方法. 4.已知效用函数的表达形式为 2 005 .0 ) (σ A r E U- =。假设A=2, A=4,分别画出U=4 和 U=9两种情况下的效用曲线。 5.已知风险资产A的期望收益率为20%,标准差为30%,风险资产B的期望收益率为12%,标准差为15%,两项资产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无风险资产的收益率为8%,计算 1)不考虑无风险资产时,两种风险资产之间最小方差组合的投资比例为多少? 2)考虑无风险资产时,三种资产构成的最优组合的投资比例为多少? 3)若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为14%时,投资组合中资产A,B和无风险资产的最优投资比例是多少? 4)绘制投资组合期望收益率和标准差之间的关系曲线,包括由风险资产构成的双曲线和加入无风险资产后的直线。 6。用规划求解的方法计算最小方差组合的权重。已知A,B两资产的期望收益率,标准差和他们的相关系数,要求利用规划求解工具计算最低风险下的资产A和B的投资比例,并计算组合的期望收益率和标准差。若投资者要求的最低收益率为7%,要求利用规划工具计算满足7%的最低收益率的资产A和B的投资比例。 7.假设已知7个国家的股票指数的平均收益率、标准差以及收益率的相关系数矩阵。如何得到有效组合的计算方法? 8.在数据中有1992年4月10日至2001年8月14日上海证交所8只股票的每日收盘价。请根据这些数据找出它们有效边界(不允许卖空)。提示:先根据每日收盘价计算出各股票每日连续复利收益率。然后用EXCEL所附的均值和标准差函数求出收益率的均值和标准差。再转换成年收益率和年标准差。再用EXCEL“工具”中的“数据分析”中的求相关系数工具求出各股票收益率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然后就可以找有效边界。 自行下载数据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习题.doc

第一章微观经济学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稀缺性 2、选择 3、机会成本 4、生产可能性边界 5、经济学 6、经济人 7、微观经济学 8、宏观经济学 9、静态分析10、比较分析11、实证分析12、规范分析 13、经济模型14、常量15、内生变量16、外生变量 17、流量18、存量19、均衡分析20、边际分析 21、比较静态分析22、动态分析23、案例分析 二、单项选择题 知识点:资源的稀缺性 1.现有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人的欲望,这一事实被称为( )。 A.机会成本B.稀缺性 C.生产什么的问题D.实证经济学 2.下面最有可能成为稀缺物品的是( )。 A.阳光B.夏威夷的海水 C.运送到郑州的海水D.空气 3.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 A.资源的绝对数量的有限性 B.以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资源的绝对数量的有限性 D.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掉 4.稀缺性问题( )。 A.只存在于市场经济体制中B.只存在于计划经济体制中 C.存在于所有经济中D.意味着抢购和黑市交易 5.经济物品是指( )。 A.有用的物品B.稀缺的物品 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知识点:“看不见的手” 6.提出“看不见的手”原理的是( )。 A.约翰·梅纳德·凯恩斯B.约翰·理查德·希克斯 C.亚当·斯密D.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

知识点:经济学的定义,三大基本经济问题 7.经济学被定义为( )。 A.研究政府如何对市场机制进行干预的科学 B.消费者如何获得收入并进行消费的学说 C.研究如何合理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竞争性用途的科学D.生产者怎样取得利润 8.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 )。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B.怎样生产 C.为谁生产D.以上所有的问题 知识点: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9.下列属于实证分析表述的是( )。 A.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对厂商有利 B.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对厂商不利 C.只有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才能使利润最大化 D.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比市场营销更重要 10.下列命题中不是实证经济学命题的是( )。 A.1982年8月美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 B.1981年失业率超过9% 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 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现已超过30 000美元 11.“富人的所得税税率比穷人高”是( )。 A.规范的表述 B.实证的表述 C.否定的表述 D.理论的表述 12.下列属于规范分析表述的是( C)。 A.由于收入水平低,大部分中国人还买不起小轿车 B.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拥有小轿车的人越来越多 C.鼓励私人购买小轿车有利于促进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D.提倡轿车文明是盲目学习西方国家,不适于我国国情 13.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根本区别是( )。 A.是否包括价值判断B.研究对象不同 C.研究范围不同D.是否运用了归纳法 14.研究单个居民与厂商决策的经济学称为( B)。 A.宏观经济学B.微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D.规范经济学

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第6版)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多元回归分析:推断【圣才出品】

第4章多元回归分析:推断 4.1复习笔记 考点一:OLS估计量的抽样分布★★★ 1.假定MLR.6(正态性) 假定总体误差项u独立于所有解释变量,且服从均值为零和方差为σ2的正态分布,即:u~Normal(0,σ2)。 对于横截面回归中的应用来说,假定MLR.1~MLR.6被称为经典线性模型假定。假定下对应的模型称为经典线性模型(CLM)。 2.用中心极限定理(CLT) 在样本量较大时,u近似服从于正态分布。正态分布的近似效果取决于u中包含多少因素以及因素分布的差异。 但是CLT的前提假定是所有不可观测的因素都以独立可加的方式影响Y。当u是关于不可观测因素的一个复杂函数时,CLT论证可能并不适用。 3.OLS估计量的正态抽样分布 定理4.1(正态抽样分布):在CLM假定MLR.1~MLR.6下,以自变量的样本值为条件,有:∧βj~Normal(βj,Var(∧βj))。将正态分布函数标准化可得:(∧βj-βj)/sd(∧βj)~

Normal(0,1)。 注:∧β1,∧β2,…,∧βk的任何线性组合也都符合正态分布,且∧βj的任何一个子集也都具有一个联合正态分布。 考点二:单个总体参数检验:t检验★★★★ 1.总体回归函数 总体模型的形式为:y=β0+β1x1+…+βk x k+u。假定该模型满足CLM假定,βj的OLS 量是无偏的。 2.定理4.2:标准化估计量的t分布 在CLM假定MLR.1~MLR.6下,(∧βj-βj)/se(∧βj)~t n-k-1,其中,k+1是总体模型中未知参数的个数(即k个斜率参数和截距β0)。 t统计量服从t分布而不是标准正态分布的原因是se(∧βj)中的常数σ已经被随机变量∧σ所取代。t统计量的计算公式可写成标准正态随机变量(∧βj-βj)/sd(∧βj)与∧σ2/σ2的平方根之比,可以证明二者是独立的;而且(n-k-1)∧σ2/σ2~χ2n-k-1。于是根据t随机变量的定义,便得到此结论。 3.单个参数的检验(见表4-1) 表4-1单个参数的检验

金融经济学导论第1章讲义2010

为什么我们需要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呢? 一个金融体系是由一系列的机构和市场所组成,它们允许交换合约和提供服务,其目的是使得经济代理人(economic agents)的收入流和消费流不同步,即让它们缺少相似性。 这一功能有两个维度:时间维度(time dimension)和风险维度(risk dimension)。 金融:时间维度(time dimension) 为什么将消费和收入夸时分离是有用的呢? 理由1:收入在离散的时间情况下获得(比如一个月),而与此同时按照人们的习惯,消费是连续的(即每天)。 理由2:消费支出决定了生活水平,绝大多数人都发现要逐月逐年的改变他们的生活水平是困难的。这样就有了对平稳消费流的要求。 平稳消费流的要求具有普遍性,深深的影响着每个人的,因此这一要求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在于为退休而储蓄的需要,即消费小于收入,这样才能使退休后消费流超过收入,即动用储蓄。 对于较短时期的情况,平稳消费流的要求同样需要。例如,消费和收入的季节性模式:特定的个体(汽车销售员、百货公司销售员)可能会经历由于季节性事件(如绝大多数的新车都是在春季和夏季销售的)所导致的收入波动,而他们不希望这一波动影响到他们的消费。同样由于营业周期性波动而导致的暂时性失业也会产生这一问题,工人不想因为暂时的失业而失去了可持续的收入时,工人们不希望他们家庭的消费大大下降。 因此,金融中第一个关键的要素就是时间 (勤俭创业的企业家) 在一个不受时间影响的世界中,将没有资产,没有金融交易(虽然人们使用货币,但货币仅具有交易的功能),也没有金融机构。 持有资产则使得消费流和收入流不同步。例如农民留着种子、守财奴将金子埋起来或老奶奶将钞票放在床底下,都会使他们的消费和收入不同步,这样做,是为了让他们自己有一个更高水平的福利。 一个完全发达的金融体系应当具备有效完成这一同样功能的性质。因此金融体系应当提供多功能的、各种各样的金融工具,在贷款规模、贷款时间的选择和贷款到期日以及金融工具的流动性等方面,满足存款人和借款人普遍不同的需求。

A第一章_微观经济学 导论

第一章导论 一、选择题 1. 经济学可定义为() A. 政府对市场的调节 B. 企业获取报酬的活动 C. 研究如何最合理地分配稀缺资源及不同的用途 D. 人们靠工资生活 2. 经济学主要是研究() A. 与稀缺性和选择有关的问题 B. 如何在证券市场上盈利 C. 何时无法作出选择 D. 用数学建立模型 3. “资源是稀缺性的”是指() A. 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 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 资源必须留给下一代 D. 世界上的资源最终是要被消耗光的 4. 当资源不足以满足所有人需要时() A. 政府必须决定不满足谁的需要 B. 必须由市场体系起作用 C. 必须作出选择 D. 价格上升 5. 经济物品是指() A. 有用物品 B. 稀缺物品 C. 市场上贩卖的物品 D. 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6. 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一点表示()

A. 供给大于需求 B. 失业或者资源未被充分利用 C. 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及技术水平降低 D. 资源得到最合适的分配使用 7. 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基本原理是() A. 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 B. 假定所有经济资源能得到充分有效利用,则只有减少一种物品的生产才能导致另一物品生产的增加 C. 改进技术会引起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 D. 经济能力增长惟一取决于劳动力的数量 8. 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A. 失业 B. 通货紧缩 C. 资源增加或者技术进步 D. 消费品生产减少,资本品下降 9. 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即向外凸出)反映了() A. 在所有生产活动中都同样有效率 B. 成本递增规律 C. 存在政府决策 D. 失业率高 10. 社会在其生产可能性曲线上选择一点所回答的问题在下列几点中只有哪一点才不是() A. 如何生产 B. 生产什么 C. 为谁生产 D. 在哪里可以有效率地生产 11. 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A. 怎样生产 B.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C. 为谁生产 D. 以上都包括 12. 主要依靠个人决策是下列哪种经济形态的决策方式() A. 计划经济 B. 市场经济

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

APPENDIX C SOLUTIONS TO PROBLEMS C.1 (i) This is just a special case of what we covered in the text, with n = 4: E(Y) = μ and Var(Y) = σ2/4. (ii) E(W) = E(Y1)/8 + E(Y2)/8 + E(Y3)/4 + E(Y4)/2 = μ[(1/8) + (1/8) + (1/4) + (1/2)] = μ(1 + 1 + 2 + 4)/8 = μ, which shows that W is unbiased. Because the Y i are independent, Var(W) = Var(Y1)/64 + Var(Y2)/64 + Var(Y3)/16 + Var(Y4)/4 = σ2[(1/64) + (1/64) + (4/64) + (16/64)] = σ2(22/64) = σ2(11/32). (iii) Because 11/32 > 8/32 = 1/4, Var(W) > Var(Y) for any σ2 > 0, so Y is preferred to W because each is unbiased. C.3 (i) E(W1) = [(n– 1)/n]E(Y) = [(n– 1)/n]μ, and so Bias(W1) = [(n– 1)/n]μ–μ = –μ/n. Similarly, E(W2) = E(Y)/2 = μ/2, and so Bias(W2) = μ/2 –μ = –μ/2. The bias in W1 tends to zero as n→∞, while the bias in W2 is –μ/2 for all n. This is an important difference. (ii) plim(W1) = plim[(n– 1)/n]?plim(Y) = 1?μ = μ. plim(W2) = plim(Y)/2 = μ/2. Because plim(W1) = μ and plim(W2) = μ/2, W1 is consistent whereas W2 is inconsistent. (iii) Var(W1) = [(n– 1)/n]2Var(Y) = [(n– 1)2/n3]σ2 and Var(W2) = Var(Y)/4 = σ2/(4n). (iv) Because Y is unbiased, its mean squared error is simply its variance. On the other hand, MSE(W1) = Var(W1) + [Bias(W1)]2 = [(n– 1)2/n3]σ2 + μ2/n2. When μ = 0, MSE(W1) = Var(W1) = [(n– 1)2/n3]σ2 < σ2/n = Var(Y) because (n– 1)/n < 1. Therefore, MSE(W1) is smaller than Var(Y) for μ close to zero. For large 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estimators is trivial. C.5 (i) While the expected value of the numerator of G is E(Y) = θ, and the expected value of the denominator is E(1 –Y) = 1 –θ, the expected value of the ratio is not the ratio of the expected value. (ii) By Property PLIM.2(iii), the plim of the ratio is the ratio of the plims (provided the plim of the denominator is not zero): plim(G) = plim[Y/(1 –Y)] = plim(Y)/[1 – plim(Y)] = θ/(1 –θ) = γ. C.7 (i) The average increase in wage is d = .24, or 24 cents. The sample standard deviation is about .451, and so, with n = 15, the standard error of d is ≈.1164. From Table G.2, the 97.5th percentile in the t14 distribution is 2.145. So the 95% CI is .24 ± 2.145(.1164), or about –.010 to .490. 114

微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微观经济学题库 第一章导论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种资源就是最不具稀缺的?( ) A、医生; B、苹果; C、铁矿石; D、经济学课程; E、空气。 2、下列中的哪一个属于规范经济问题?( ) A、通货膨胀与失业就是由什么引起的? B、政府应该雇用所有失业的工人不? C、消费者如何对较低的价格做出反映? D、收入与储蓄之间的关系就是什么? 3、经济学可定义为( )。 A、政府对市场经济的调节 B、企业获取报酬的活动 C、研究如何最合理地分配稀缺资源及不同的用途 D、人们靠工资生活 4、经济学主要就是研究( )。 A、与稀缺性与选择有关的问题 B、如何在证券市场上盈利 C、何时无法作出选择 D、用数学方法建立模型 5、“资源就是稀缺的”就是指( )。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就是不足的 C、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 D、世界上的资源最终要被消耗光 6、经济物品就是指( ) A、有用的物品 B、稀缺的物品 C、市场上贩卖的物品 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7、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一点表示( ) A、供给大于需求 B、失业或者资源未被充分利用 C、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 D、资源得到最适度分配使用 8、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基本原理就是( )。 A、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 B、假定所有经济资源能得到充分有效利用,则只有减少一种物品的生产才能导致另—种物品生产的增加 C、改进技术会引起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 D、经济能力增长惟一取决于劳动力的数量 9、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 A、失业 B、通货紧缩 C、资源增加或者技术进步 D、消费品生产减少,资本品生产下降 10、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就是( )。 A、怎样生产 B、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C、为谁生产 D、以上都包括 11、下列命题中哪一个不就是实证经济学命题( )。 A、 1982年8月美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 B、1981年失业率超过9% 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就是不公平的 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现己超过30000美元 12、微观经济学所要论证的根本思想或目的就是 A、一般均衡论 B、“瞧不见的手”的原理 C、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可以实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 D、完全竞争市场下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

西方经济学第一章答案 引论

第一章引论 1.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1)经济学产生客观原因是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资源的有限性即稀缺性包括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所谓的资源稀缺的绝对性是资源的稀缺性在人类社会任何时空都存在的,所谓资源稀缺的相对性是指即使再多的有限资源相对于人类无限需要(欲望)来说都是不足的。但稀缺资源具有多种用途,人类无限欲望具有轻重缓急,怎样使稀缺资源在一定时空下,满足人们最急需、最迫切的欲望是经济学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要解决这个矛盾人们只有去“选择”。所以经济学又被称为选择的学科。这种选择就决定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般认为,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问题。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问题一般涉及(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2)如何生产。(3)为谁生产。(4)何时生产。(5)在哪生产等几个基本问题。 作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成果——西方经济学著作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类,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如行情研究、存货管理、产品质量控制、车间生产流程布局等内容。第二类,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如资源经济学、商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石油经济学,对税收、财政和通货膨胀等问题的论述。第三类,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如微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 借鉴马克思经济理论,也可以把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概括为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既研究经济运行也涉及经济制度,既研究如何提高社会生产力,也涉及生产关系。 2.人类历史上的资源配置方式有哪几类?哪一类的经济效率较高? 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方式也称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大体上分为下列四种类型:自给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混合经济。 自给经济的特征是每个家庭生产他们消费的大部分物品,自给自足,只有极少数消费品是与外界交换来的。在这种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和利用由居民的直接决定。对应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经济剩余比较少。 计划经济特征是生产资料归政府所有,用政府来解决资源配置和利用的问题,产供销、人财物由国家统一分配。实践证明,这种举国体制,在国家目标单一、资源严重匮乏时,可以集中全国的人、财、物办个体无法完成的大事,即集中力量办大事。但是在经济体量巨大时,计划经济解决资源配置和利用的问题,效率较低,出现政府失灵。 市场经济资源配置和利用由竞争中市场机制来解决。家庭和企业经济主体分散决策。西方经济学认为,通过“看不见的手”所指引,个体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通过人人为自我,实现人人为他人,保障社会利益的最大化,但也存在市场失灵问题。 混合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和公有相结合,市场调节和国家干预相结合。在这种体制下,凭借市场制度来解决资源配置问题,依靠国家干预来解决资源利用问题,效率和公平可以得到较好的协调。纯计划经济和纯市场经济都存在问题,具有优势互补的混合经济,即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效率较高, 3.为什么西方微观经济学又称为价格理论,西方宏观经济学又称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户、厂商及单个产品市场等)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价格、消费品供求量、生产要素供求量)如何决定。 微观经济学对个体经济单位的考察,是在三个逐步深入的层次上进行的。第一个层次是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分析在消费品价格和生产要素接个既定的条件下,单个消费者如何进行最优的消费决策以获得最大的效用;在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单

第一章 经济学导论练习

第一章经济学导论练习 一、简释下列基本概念: 1.稀缺: 2.自由物品: 3.经济物品: 4.机会成本: 5.生产可能性边界: 6.自给经济: 7.计划经济: 8.市场经济: 9.混合经济:10.微观经济学:11.宏观经济学:12.实证分析:13.规范分析:14.存量:15.流量: 16.局部均衡: 17.一般均衡: 18.理性人:19.内生变量:20.外生变量: 二、单选题: 1.经济物品是指( ) A.有用的物品 B.稀缺的物品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 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2.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一点表示( ) A.通货膨胀 B.失业或者说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 C.该国可能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D.一种生产品最适度产出水平 3.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基本原理是( ) A.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 B.假定所有经济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则只有减少Y物品生产才能增加X物品的生产C.改进技术引起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 D.经济能力增长唯一决定于劳动力数量 4.下列命题中哪一个不是实证分析命题?( ) A.1982年8月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 B.1981年失业率超过9% 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 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现在已超过30000美元 5.以下问题中哪一个不属微观经济学所考察的问题?( ) A.一个厂商的产出水平 B.失业率的上升或下降 C.联邦货物税的高税率对货物销售的影响 D.某一行业中雇佣工人的数量 6. 经济学家提出模型的主要理由是( ) A.一个模型为验证一种假设所必需 B一个模型可帮助弄清和组织对一个论点的思考过程 C.一个模型为决定一个指数所必需 D.只有模型中才可使用实际变量 7.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 )。 A.市场经济 B.个体行为 C.总体经济活动 D.失业和通货膨胀等 8.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 )。 A.计划经济 B.经济总体状况,如失业与通货膨胀 C.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 D.计算机产业的价格决定问题 9.实证经济学( )。 A.关注应该是什么 B.主要研究是什么,为什么,将来如何 C. 不能提供价值判断的依据 D.对事物进行价值判断 10.下列哪一项会导致生产可能线向外移动( )。 A.失业 B.通货膨胀 C.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 D.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品生产下降 11.人们在经济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中要进行选择的根本原因在于()。 A.产品效用的不同 B.人们的主观偏好不同 C.经济资源的稀缺性 D.经济资源用途的不同

经济学导论学习知识重点讲义

《经济学导论》课程知识点 第一章:经济学是什么 一、经济学是什么 ?经济学是探索人类的选择行为,是一门选择的科学:地球资源的稀缺性和 人类欲望的无穷无尽,无法满足的情况下,需要选择。 ?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以个人、单位、企业、政府为研究对象。 ?与人类有关的问题都可以用经济分析来思考。 ?经济学是教别人挣钱,自己不挣钱的专业。 ?经济学是关于资源配置的科学。 ?经济学是关于国民财富的科学。 二、为什么学习经济学 ?学习经济学你可以知道,当你失业的时候,你知道你为什么失业。 ?当你没有资本,但你很想谈论资本和投资,那么你学习经济学可以很好地 处理这个没钱谈钱的矛盾。 ?虽然你自己不能挣钱,但你很想教别人挣钱时,你就可以学习经济学。 ?有助于了解你生活的世界。 ?更好地理解经济政策的潜力与局限性。 ?对经济学的思考和遵循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对产品市场、劳动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具体研究称为微观经济学 (microeconomics)。微观经济学集中研究构成经济的个体单位——厂 商、家庭和个人的——行为。它研究个体单位如何作出决策以及影响这 些决策的因素。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经济作为一个总体的行为,特别是 诸如失业率、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平衡这类总量指标的变化。 总量数字不能反映任何经济个体厂商或家庭的状况,而是告诉我们经济 的总体或平均的状况。 ?注意:这两种经济观察不过是看待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的方式。微观经济 学自下而上考察经济,宏观经济学则自上而下考察经济。经济作为一个总体的行为依赖于组成总体的个体单位的行为。 总之,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中单个经济主体---居民与企业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以及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和变化。 第二章:供给需求原理 第一节:市场无处不在 一、什么是市场? ?传统意义上的市场:市场就是买卖东西的地方。 对于买主来说,只要能够买到东西的地方就是市场。对于卖主来说,市场就是他们卖东西的地方。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市场是商品交易的场所"。

A第一章-微观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导论、选择题 1. 经济学可定义为() A. 政府对市场的调节 B. 企业获取报酬的活动 C. 研究如何最合理地分配稀缺资源及不同的用途 D. 人们靠工资生活 2. 经济学主要是研究() A. 与稀缺性和选择有关的问题 B. 如何在证券市场上盈利 C. 何时无法作出选择 D. 用数学建立模型 3. “资源是稀缺性的”是指() A. 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 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 资源必须留给下一代 D. 世界上的资源最终是要被消耗光的 4. 当资源不足以满足所有人需要时() A. 政府必须决定不满足谁的需要 B. 必须由市场体系起作用 C. 必须作出选择 D. 价格上升 5. 经济物品是指() A. 有用物品 B. 稀缺物品 C. 市场上贩卖的物品 D. 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6. 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一点表示(

A. 供给大于需求 B. 失业或者资源未被充分利用 C. 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及技术水平降低 D. 资源得到最合适的分配使用 7. 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基本原理是() A. 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 B. 假定所有经济资源能得到充分有效利用,则只有减少一种物品的生产才能导致另一物品生产的增加 C. 改进技术会引起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 D. 经济能力增长惟一取决于劳动力的数量 8. 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A. 失业 B. 通货紧缩 C. 资源增加或者技术进步 D. 消费品生产减少,资本品下降 9. 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即向外凸出)反映了() A. 在所有生产活动中都同样有效率 B. 成本递增规律 C. 存在政府决策 D. 失业率高 10. 社会在其生产可能性曲线上选择一点所回答的问题在下列几点中只有哪一点才不是() A. 如何生产 B. 生产什么 C. 为谁生产 D. 在哪里可以有效率地生产 11. 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A. 怎样生产 B.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C. 为谁生产 D. 以上都包括 12. 主要依靠个人决策是下列哪种经济形态的决策方式() A. 计划经济 B. 市场经济 C. 混合经济 D. 政府决策不重要的经济

西方经济学考试题库(含答案)

上篇: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 一、简释下列基本概念: 1.稀缺 2.自由物品 3.经济物品 3.机会成本 4.生产可能性边界 5.自给经济 6.计 划经济7.市场经济8.混合经济9.微观经济学10.宏观经济学11.实证分析12.规范分析13.存量14.流量15.局部均衡16.一般均衡17.理性人18.内生变量19.外生变量。 二、单选题: 1.经济物品是指( ) A.有用的物品B.稀缺的物品 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2.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一点表示( ) A.通货膨胀B.失业或者说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 C.该国可能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 D.一种生产品最适度产出水平 3.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基本原理是( ) A.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 B.假定所有经济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则只有减少Y物品生产才能增加X物品的生产 C.改进技术引起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 D.经济能力增长唯一决定于劳动力数量 4.下列命题中哪一个不是实证分析命题?( ) A.1982年8月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 B.1981年失业率超过9% 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 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现在已超过30000美元 5.以下问题中哪一个不属微观经济学所考察的问题?( ) A.一个厂商的产出水平 B.失业率的上升或下降 C.联邦货物税的高税率对货物销售的影响 D.某一行业中雇佣工人的数量 6. 经济学家提出模型的主要理由是( ) A.一个模型为验证一种假设所必需 B一个模型可帮助弄清和组织对一个论点的思考过程 C.一个模型为决定一个指数所必需 D.只有模型中才可使用实际变量 7.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 )。 A.市场经济 B.个体行为 C.总体经济活动 D.失业和通货膨胀等 8.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 )。 A.计划经济 B.经济总体状况,如失业与通货膨胀 C.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 D.计算机产业的价格决定问题 9.实证经济学( )。 A.关注应该是什么 B.主要研究是什么,为什么,将来如何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5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引论)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5版)第1章引论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回想你看到过或接触过的西方经济学著作。它们各自属于本章所说的三种类别中的哪一种? 答:第一类,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如行情研究、存货管理、产品质量控制、车间生产流程布局等内容。著作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等。 第二类,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如资源经济学、商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石油经济学,对税收、财政和通货膨胀等问题的论述。著作有《资源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等。 第三类,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如微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著作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 2.为什么我国学员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不同于西方? 答:由于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质,它既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又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总结,这就决定了我国学员学习西方经济学所应持有的态度:在整个理论体系上或整体倾向上对它持否定的态度,而在具体的内容上应该看到它的有用之处,是否真正有用还需要考虑到国情的差别,应结合我国的国情加以借鉴吸收,做到“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洋为中用”。 (1)我国学习西方经济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从中得到对我国有用的知识,即“学以致用”。对西方经济学而言,“为艺术而艺术”的学习目标是不适用的。因为,如果不是为了“实用”而学习,那么还不如去从事其他的活动。“经济学”这一名词的英文来源是希腊文的名词“家庭管理”,由此也可以看出西方经济学的“致用”性质。 (2)既然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是为了“致用”,那么就必须注意到它涉及对西方“致用”的两个特点:其一,它宣扬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以便巩固西方社会的共识或凝聚力,即增加西方学者所说的“社会无形资本”;其二,它总结西方市场运行的经验,以便为改善其运行提供对策。西方经济学之所以能够存在于西方,其原因即在于此。这就是说:它存在于西方的原因正是由于它对西方国家有用。 (3)在以上两个特点中,第一个特点显然对我国不但没有用处,反而会引起有害的作用。因为,西方实行的是资本主义,而我国则为社会主义,二者在原则上是对立的。把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施加于社会主义制度只能造成和激化后者的上层建筑与其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导致思想混乱和社会行为失控,最后甚至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类似的事例已经在世界上出现。 (4)以第二个特点而论,虽然西方国家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而我国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是,二者在市场经济这一点上却有相当多的共同之处。因此,对西方市场经

国家开放大学2019西方经济学形考作业答案第一章 导论

第一章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计50分)题目1 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两部门经济是指()。选择一项: A. 家庭与政府 B. 厂商与外贸 C. 厂商与政府 D. 家庭与厂商 正确答案是:家庭与厂商 题目2 西方经济学可以定义为()。 选择一项: A. 消费者如何获得收益 B. 政府如何干预市场 C. 研究任何配置资源 D. 企业如何进行管理 正确答案是:研究任何配置资源 题目3 经济学主要是研究()。 选择一项: A. 与稀缺性和选择有关的问题 B. 何时无法作出选择

C. 用数学方法建立模型 D. 如何在证券市场上获利 正确答案是:与稀缺性和选择有关的问题 题目4 西方经济学萌芽时期的代表流派是()。 选择一项: A. 重商主义 B. 重农主义 C. 古典经济学 D. 庸俗经济学 正确答案是:重商主义 题目5 西方经济学萌芽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是()。选择一项: A. 威廉.配第 B. 布阿吉尔贝尔 C. 亚当.斯密 D. 托马斯 正确答案是:托马斯 题目6 西方经济学萌芽时期的代表著作是()。 选择一项: A. 《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

B. 《政治经济学新原理》 C. 《国富论》 D. 《赋税论》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赋税论》, 《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题目7 西方经济学产生与形成时期的代表流派是()。 选择一项: A. 古典经济学 B. 庸俗经济学 C. 重商主义 D. 重农主义 正确答案是:古典经济学 题目8 西方经济学产生与形成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是()。 选择一项: A. 李嘉图 B. 马尔萨斯 C. 亚当.斯密 D. 托马斯 正确答案是:亚当.斯密 题目9 西方经济学产生与形成时期的代表著作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