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特级教师支玉恒《走月亮》教学赏析_教案教学设计

特级教师支玉恒《走月亮》教学赏析_教案教学设计

特级教师支玉恒《走月亮》教学赏析_教案教学设计
特级教师支玉恒《走月亮》教学赏析_教案教学设计

特级教师支玉恒《走月亮》教学赏析

本文是关于特级教师支玉恒《走月亮》教学赏析,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题记:不是锤的敲打,而是水的轻歌曼舞,才使鹅卵石日趋完美——泰戈尔二00六年四月二十日,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风尘仆仆,从山西来到了桂花飘香的宜昌,在宜昌市伍家区实验小学那间简朴而窄小的会议室,支老师领着一群三年级的孩子,在溶溶秋月下静静地走着,走着,整整八十分钟,我的心仿佛变得清净无染,月亮的清晖洒向在座的每个人心里,梦幻般的宁谧之美弥漫心间,仿佛只有那间或闪动的银白水波和曲曲延伸的乡间小路才提示着自我的存在。

支老师课前没有接触学生,并且第一次把这篇意境深邃的课文在三年级上。

神奇的大手让月亮升起来

师:要想走月亮,先得让月亮升起来,哪儿写月亮升起来了?谁来读读,连课题读读。

生读:走月亮(声音响亮,语速快)

师:这不是月亮升起来,而是太阳升起来了。月亮升起来和太阳升起来有什么不同呀?月亮是这样升起来的(师边说边用手模拟月亮缓缓升起来的情景)谁来读?

生读:走月亮。(读得较轻)

师:有点月亮的味道了。月亮什么时候升起来?(齐:晚上)晚上周围环境有什么特点?(齐:很安静)对呀,夜晚特别静,听我读:走——月——亮!(“走”字低声、拉长,手随声轻轻波动。“月亮”读得轻而柔,手随声缓缓升起。)谁再来读,接着读。

生读:(学生边读,老师边用手轻轻地打拍子)

师:挺好!大家一起来一遍。(生齐读)我这儿产生了一个想法,你看,已经把月亮升起来讲明白了,为什么偏偏还要加上“从洱海那边”升起来呢?

生:因为洱海很美丽。师插:为什么不说从花园那边升起来呢?花园也很美呀!

生:是要强调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师插:为什么要强调呢?

(学生答不上来了)

师:盯着我,考虑成熟的发言才是有价值的发言。听我读,看能听出点什么?(手随着朗读打拍子,读到“洱海”一词时,手在空中如月亮映湖般停顿了一会儿)

生:因为有湖,月亮照在湖中,湖中就有月亮。

师:是呀,天上一轮月亮,水中一轮月亮,天上的月亮静静的,水中的月亮还在随波荡漾,美吗?这两句会背了吗?来试试!看我的手!

(生扣住教材,眼睛看着老师的手,齐背。随着支老师的手势,学生背得入情入景。)

支老师的大手就像一根神奇的指挥棒。这是一双普通老人的手——宽大、厚实、筋脉突兀。但在课堂上,这双手却变得神奇起来,它时而缓缓波动,让你醉意朦胧,时而恣意挥洒,让你激qing涌动。支老师说:我无意中想了这么个办法,就不会在孩子读书时老用嘴巴去干扰他,也省得我张嘴了。朴实的话语似乎告诉我们:这没有什么神奇之处。奇怪的是,我们却无法像支老师那样和谐而自然的用手指挥孩子们读书。看来,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手势的运动,而是一个老师对文本独特的感悟!王小波先生认为“优秀的文体之动人之处,在于它对韵律和节奏的控制。”《走月亮》一文之韵律之节奏,被支老师用手传递地淋漓尽致。王小波先生还说过“阅读优美的文字会给我带来极大的快感。好多年前,我在云南插队,当地的傣族少女身材极好。看到她们穿着合身的筒裙婀娜多姿地走路,我不知不觉就想跟上去。阅读带来的快感可以和这种感觉相比。”支老师深厚的文化素养使他对言语之美高度敏感,他把他阅读的快感,把他体悟到的文本的精微玄妙用这样独特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不知不觉就想跟着他读,跟着他走。你看,在支老师那双神奇的大手指挥下,秋天的夜晚“静下来了”,月亮“缓缓地”升起来了,躁动的学生静下来了,外显而张扬的声音内敛了、深沉了。不知不觉中,这神奇的指挥棒奏响了小夜曲的序曲。

磁性的吟唱让月亮美起来

一、师:还没读过书的请举手。请你读。

生读:月儿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

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师:挺好!谁还想读?(又一生读这段文字)

师:读得有点急。“柔和”的月光是什么样的?谁能读出来?(先后两个学生读,体会不够)听我读——(富有磁性的声音弥漫整个会议室)知道“柔和”什么意思了吧?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学生明显读得轻柔了)

二、师:下面我需要课堂特别安静。注意听!听我读这三个“照亮”,你能听出什么味道?是从远处照到近处呀,还是从近处照到远处……看听不听得出来。

(师边读边轻轻地打拍子,第一个“照亮”读得沧雅轻柔,仿佛从遥远的地方传来,后两个“照亮”读得仿佛让人看到月下的景物被镜头逐渐推近,越来越清晰)

生:我觉得是从近处照到远处。“高高”表明山很高,一抬头就看见了。村头的大青树感觉离地面很高,小路和大路延伸得很远很远。

生:我觉得是从远处照到近处。因为老师读得声音越来越大,感觉月亮是从远处慢慢照过来的。

师:远处的景物在月光朦胧中能看清楚吗?(生齐:不能)所以读起来模模糊糊,到了村头的大青树就看得清楚点了,看得最真切的是脚下的路,所以就有不同的读法。谁能读读?

生读。(学生读得很好)

支老师告诉我们,他在七十年代开始苦练朗读功夫。他先对着录音机读课文,然后放给自己听,读得好的和不够好的分别做上记号,再读再录,“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把多次打磨的录音又拿出来让同事听,请他们提建议——“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支老师在朗读这段文字时,要求有一个静静的环境,他的声音把情、景、物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静谧、清凉的月夜美景图,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使其受到感染,达到如临其境的地步,而听者也在此过程中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和领悟,语感也随之逐渐得到涵养提高。从孩子的朗读中,我们仿佛看到:孩子心中升起了一轮美丽的秋月!

无痕的细节让月亮妙起来

师:“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这句话写得最奇妙,还没有悟透呢,咱们再读读,还有

哪里很奇特?(“抱”字的形象、意味之妙前面已经体悟)

生:小水塘很奇特。师插:小水塘有什么奇特的,咱们这儿还有长江呢!

生:奇特的地方在“河床”,“床”应该在陆地上的,不应该在溪水里。(听课教师发出轻轻地笑声)

师:哦,他对“河床”犯疑了,河水流过的那片范围叫河床。(学生一脸疑惑,支老师立刻从讲台左侧走到右侧,边走边比画着说)河水从这流到那儿去,那么这片地面叫河床,明白了吗?

师:我给你们描述一下,注意听,看听不听的出来。“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卵石多不多?(生齐:多!)“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这水塘很大很大吗?(生齐:很小!)比如你们坐的这个位置就是河床,你们每一个人就是一块卵石,你们现在是不是布满了河床?但是卵石不可能一个紧挨一个,卵石间有空隙,每个空隙间都有水,存的水就是一个小水塘,也许这么大,也许这么大……(老师用手比画着)所以卵石间这里有水塘,这里有水塘,这里有水塘…(老师用手指点着)卵石布满了河床,也就是小水塘布满了河床,你再联系下一句“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你现在看到什么情景?

生:我看到了很多很多的月亮。

生:卵石布满河床,小水塘布满河塘,我站在远处看简直满地都是月亮,神奇极了!

生:天上有一轮圆圆的月亮,地下有无数个明亮亮的月亮!

就在这一刻,由学生物我两隔、情景相离的知性对话,一下子登陆到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诗意对话,本来是平面的文字,在老师雪落无声般的浸润下,在学生充满诗意和想象的感悟下,一下子就立了起来,丰满了起来。一个无与伦比的银白色的梦境就这样走进了学生心灵,至此,你不能不惊叹支老师无痕的高超教艺。

整节课,轻柔委婉,如行云流水,仿佛沐浴于溶溶秋月,陶醉于流着花香和月光的溪水,好一曲醉人乐韵!好一曲悠扬而曼妙的秋之月光小夜曲!

小学语文名师特级教师李明新

小学语文名师:特级教师李明新 李明新北京小学常务副校长,北京市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教育评估院特聘专家,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市五四奖章获得者,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北京市青联委员,曾被授予美国华裔陈香梅校长奖章,入选北京市百千万人才工程。目前主持国家级课题《关于培育优质学生群体的实践研究》,致力于语文教育与学校教学管理创新研究与探索,曾于1995年获全国首届小学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一等奖,二十年来形成其“追求实与活的语文教学”思想,出版课改专著《追求实与活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学活力说》《建构主体性课堂教学》等,其中课改专著《追求实与活的语文教学》获首届中国教育学会科研成果奖。今年以来多次积极、认真参与对全国各地农村教师的培训工作,受到教育部、中华慈善总会等组织者的称赞。 2007年主要讲学: 2月,语文教学改革与学生语言发展(新加坡后港学区) 4月,执教《趵突泉》(新生代语文教师教学观摩活动) 4月,执教《趵突泉》;讲座《追求实与活的语文教学》(江苏泰兴黄桥)5月,《追求实与活的语文教学》(参与中华慈善总会培训全国农村地区骨干教师活动) 6月,《课程改革呼唤教学创新》(参与辽宁建平县农村校长、教师培训活动) 7月,《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再次参与中华慈善总会培训全国农村地区骨干教师活动) 8月,《课程改革呼唤教学创新》(参与河北邯郸市农村校长、教师培训活动) 8月,中国教育电视台播放讲座《怎样上好语文课》(参与教育部组织实施

的全国农村教师课改培训工程) 9月,《提升价值是有效教学的崭新追求》(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委员会贵阳年会) 10月,《追求实与活的语文教学》(参与青岛语文骨干教师培训) 11月,《追求实与活的语文教学》(参与广东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工作) 2007年主要著述: 1.《追求实与活的语文教学》(3月发表于《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 2.《从中间人到中坚力量》(5月发表于《中小学管理》杂志) 3.《没有终点的追求》(9月发表于《人民教育》杂志) 4.《提升价值是有效教学的崭新追求》(10月发表于《中国教育报》) 追求“实”与“活”的语文教学,这是李明新老师从事多年语文教学实践所悟出的“理”,也是虚心学习前辈和同仁先进语文教学经验的体会。“实”与“活”作为一种语文教育思想,对于丰富和发展语文教育理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于指导当前的语文课程和教学改革,尤其是在防止和克服语文教学目标“虚化”、教学内容“泛化”等方面,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何谓语文教学的“实”与“活”?特级教师李明新对此有明确的回答。他说:“我力求使自己的语文教学实现两点基本的思想:一个是…实?,一个是…活?。…实?就是要让自己的语文教学朴朴实实,让学生学得扎扎实实,使学生学有所得,真的能在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上有所提高,培养起良好的语文素养。…活?就是要讲求教学的艺术性,生动地教学,教师目中有…人?,课上师生互动,让语文教学深入人心,润物无声:教师在课堂上因学而导,神彩飞扬,欲罢不能;学生在课上学语文如沐春风,在课外学语文其乐融融。”从这个界定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李明新的语文教学是求真、求实、求新。求真,就是尊重语文的本来面目,坚守语文本真。追求真理、探索真理,循着语文教学规律和特点进行教学。求实,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尊重事实,实事求是,讲求实效。求新,就是在语文教学中,不墨守成规,强调在继承中创新。这是语文教学的生命力所在。 “实”与“活”语文教育思想是在李明新老师近20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它不仅有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积累,而且还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实”与“活”,强调尊重语文的本来面目,坚守语文本真,充分体现其语文教育思想的哲学理论依据。“实”与“活”的语文教学,强调突出语文的性质。正如李明新所说“…实?与…活?的教学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他是这样认识的,也是这样实践的。我曾多次深入课堂听李明新老师讲课,也曾多次和他面对面地切磋探讨语文学科的性质。我认为,李明新老师对语文学科性质的理解和把握是正确的。他深知“语文学科的性质左右着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决定着语文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要求……”所以,在李明新老师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始终贯彻这一基本思想,牢牢把握住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这是李明新老师语文教育思想的学科理论依据。除此之外,“实”与“活”的语文教育思想还有“教学论”等理论依据。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实”与“活”的语文教育思想是科学的语文教育理论。 “实”与“活”的语文教学,核心在思想,重点在实施。没有思想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李明新在语文教学中,勇于实践,善于思考,主张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比如,他在《追求实与活的语文教学》一书中曾写道:兴趣是怎样流失的?主体是怎样丧失的?“儿童”是怎样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走月亮》教学反思(优质)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走月亮》教学反思 一、教学效果 《走月亮》是一篇语句优美、意韵悠长的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本文语言看似平白,但韵味无穷;语言浅近,但情深沉。备课深挖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并对文章可以给予学生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进行了有效的把握。《走月亮》文本内容不但语句优美适合指导朗读,而且结构明快有特点,修辞手法使用一目了然,故而适合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朗读训练和写文章搭架子意识树立。因此,课堂中孩子兴趣盎然,预设和生成相得益彰,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读,去讨论。这篇课文反映的就是亲情,用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形式表现出来,文章不仅描写的意境美,情也真。因此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哪儿美,怎么美”是本课的学习重点,这是需要学生自己感悟的,任何分析和讲解都会显得空洞。所以,我安排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反复地读,读完以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和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学生互相启发,提高了认识。这一读一说,使学生的情、教师的情、作者的情产生碰撞,产生灵感,从而很好地理解了课文,也学会了合作。 三、不足之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虽然意识到了应抓重点词抓重点句去体会,但却没能做得扎实。如有的同学提到了母女之间的感情深。如果借此就往下引导学生读课文,找出文中哪些地方写了意境美,哪些地方体现了母女情深,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会使学生们很快投入进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时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这些词、句,可我却草草结束了,未能达到语气的效果。 四、改进措施 一是初读课文,对前置性字词学习予以复习,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二是理清文章脉络,明白我和阿妈走月亮去了溪边,果园,还有许多的地方。第三个环节:以探究点“我和阿妈每到一个地方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为统领组织同学自读勾画,小组交流,明确内容,展开小组间的竞赛,对学习成果予以汇报,随机穿插优美句段的朗读指导,让孩子在美读中感受夜晚月光照耀下田间地头的美景,我和阿妈走月亮的愉快幸福心情。第四个环节:巧设疑问“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一点都没用,下次编入课本干脆取了它吧?”让孩子在争辩中明了交代事件的文章一开头必须写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周围的环境以及人物,这样文章才能完美。

观潮特级教师教学设计0001

观潮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通过自学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7个生字;读写部分词语;读通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初步学会分段。 2、学习课文第一段,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平静”等词语的意思;了解胜地的景物及江面的特点;体会人们等待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介绍潮来前的胜地的情况。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到过江边吗?你们可知道,大江大海不仅有风平浪静的时候,还有波涛汹涌的时候,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吸引力的作用,水面会发生定时涨落的现象,这就叫作“潮”。 板书“潮”。一位曾亲眼看见潮水涨落的人,把他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板书“观”。学生说说课题的意思。生:观看潮水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潮》这篇课文,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 读准字音,读通句 子。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2、读后交流: (1) 指名读生字,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 师:想读好生字,得先过词语关。谁来读读黑板上的这些词语 (齐 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2)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生:讲的是人们到钱塘江观潮的事 (3) 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师:作者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写钱塘江 大潮的呢生:(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三、学习课文,感悟特点 1 学习第一段,掌握两个“观”字的不同之处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第一自然段有个字和我们的课题是一样的? 生:“观”字师:是啊,那这两个观字的意思一样吗生:不一样,课题观潮的观字是看的意思,第一段中天下奇观的观字是景观、景色的意思。 师:非常好,你能区分不同语境下字的不同意思。那天下奇观的意思相信你们也能理解了吧,是呀,就是全天下奇特而又少见的壮丽景色。 过渡:那钱塘江大潮的景色到底有多奇特壮丽,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给你留下很深印象的是什么?为什么? 2、交流: 读潮来前的句子,体会其特点:①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生:从卧这个字,我感受到钱塘江特别的宽广。师:你读书真细心,注意到句子中的动词。 ②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

部编本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走月亮教案

2.走月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中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 2、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 力,背诵第4自然段。 3、情感目标: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 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教学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激起学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真正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 言美。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什么样的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时,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板书课题:2、走月亮) 二、学习生字词 1、教师朗读课文,配以多媒体课件(文章伴随着钢琴曲出示)。 2、学生自读课文。(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再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 正读音;最后点名分段阅读课文,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3、分段检查(开火车分段朗读课文)。 4、交流不明白的词语。

此时教师可向学生介绍云南、洱海、白族,使学生对美丽的云南风景有初步的印象。 5、认读生词。(自读,指读,开火车读) 6、让学生说说自己记住生字的方法。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过读课文,谁能说说“走月亮”是什么意思? 2、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有怎样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这节课,让我们再次随着作者一起和阿妈手牵着手漫步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 吧。 二、品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体会着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自读课文,然后找出最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并试一试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学生可能谈到秋天月夜的美好。 第二自然段:秋天“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照亮了……也照亮了……” 月光洒满人间,月光下的各种景物清晰而又静谧,这迷人的月夜使“我”和阿妈感受到月夜景色的美好。 (让学生根据文本展开想象,月光还照亮了哪些地方。) 第四自然段:“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月光下的溪水清澈美丽,“我”和阿妈欣赏到清澈美丽的溪水,闻到了溪水中山草和野花的香味,看到倒映在溪水里的月亮,看到了鹅卵石间的无数个可爱的小水塘和倒映在小水塘里的数不清的月亮。秋风轻拂,无数个小水塘中的无数个小月亮随着微波轻轻摇荡。 (请学生描述自己通过文本所想象到的美景,并通过朗读宣泄看到这般美丽的景色时的心情。)

最新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名录

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最新名录 北京 宁鸿彬北京第八十中学。1936年生,北京人。195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1965年毕业(进修)于北京电视大学中文系。1986年评为特级教师。现任北京市普教系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委会委员,先后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顾德希北京四中。生,北京市人。196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1989年评为特级教师。北京市教育学院兼职教授。 李裕德北京大学附属中学。195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北京市语言学会副会长。 陶伯英全国高考语文命题组成员 赵大鹏北京市东城区教研室 程汉杰北京市铁二中 申士昌北京市西城区教研室 陈天敏北师大实验中学(语文组长) 程翔北大附中(副校长)。1963年生。 王大绩北京市陈经纶中学。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北京市中学语文学会理事。 韩军清华附中教学副校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新语文领军人物。 上海 于漪(女)1929年2月生,江苏镇江人。195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先后在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工农速成中学,上海扬浦中学,上海第二师范学校任教。1978年评为特级教师。 朱泳燚1940年生,上海人。1960年毕业于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先后中苏州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常熟教师进修学校,常熟师范学校,常熟第二中学,常熟中学任教。1984年评为特级教师,1988年获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聘为特约编审。

林炜彤1920年生,江苏如东人。1936年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小学教过几年书,1939年到上海读大学,抗战胜利后到上海任教至1992年10月离休。1981年评为特级教师。 钱梦龙1931年生,上海嘉定人。初中毕业后辍学,1951年到中学教美术,不久转教语文。1980年评为特级教师。1988年获全国中小学教学改革“金钥匙”奖章。现为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人民教育出版社特约编审。经多年探索,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为理论框架,以“自读、教读、复读”为基本课式的“导读”思路。 徐振维(女)1932年生,江苏宜兴人。195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先后在西安第二女中、西安第三中学、上海五四中学任教,1977年调任上海市教育局教研员。曾主持“课时分段,扩大阅读”的语文教改实验大获成功。1986年评为特级教师。1988年始担任上海市H版中小学语文教材执行主编,担任过国家教委中小学语文审查委员。1994年12月27日逝世。 张大文上海复旦大学附中 方仁工上海市市北中学(校长) 陈钟梁上海东方教育中心(副主任) 程红兵上海建平中学 河北 时雁行1920年生,河北河间人。1950年任赤峰中学语文教师,1952年调河北师大附中。1986年评为特级教师。 李风平华北油田供应处中学。1956年生,河北人。全国优秀教师。 许建国河北黄骅中学(副校长)。1963年生。1993年起四年间从一级教师破格为高级教师,又破格为特级教师。 江西 张富1935年生,江西临川人。1955年当上乡村中学教师,1980年调南昌第三中学。1991年评为特级教师。1986年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91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走月亮》教学反思

《走月亮》教学反思 《走月亮》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二主题单元明月单元的一片精讲课文。这是一篇语句优美、意韵悠长的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本文语言看似平白,但韵味无穷;语言浅近,但情深沉。首先,反复写到我和阿妈走月亮,看似重复,实则妙笔之句,充分表达了我和阿妈走月亮时无比幸福和喜悦之情,细细咀嚼这种情致、意趣,虽是秋夜,却让人心中涌起融融的暖意。而且此句反复出现,流畅的将作者走月亮到溪边、果园、庄稼地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串联了起来,让文本结构清晰而完整。其次,排比句式的大量使用,如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林间的大道和小路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不仅增强韵律感,使语言富有气势,更使描写细腻,形象生动。让人在脑海中呈现的不仅仅是一路美丽的景致,而更多的是真真切切的情,相融相沫的爱。教学本课,我将学生的能力训练点放在了有感情的诵读课文,认识排比句体会这种修辞手法的妙处上,放在了层层质疑中,明了文章布局谋篇上,放在了合作小组利用读、画、议、展的方法进行文本阅读和理解上。课堂教学如预设的一样,让我欣喜。 本课教学设计我预计了四个环节。一是初读课文,对前置性字词学习予以复习,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二是理清文章脉络,明白我和阿妈走月亮去了溪边,果园,还有许多的地方。第三个环节:以探究点我和阿妈每到一个地方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为统领组织同学自读勾画,小组交流,明确内容,展开小组间的竞赛,对学习成果予以汇报,随机穿插优美句段的朗读指导,让孩子在美读中感受夜晚月光照耀下田间地头的美景,我和阿妈走月亮的愉快幸福心情。第四个环节:巧设疑问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一点都没用,下次编入课本干脆取了它吧? 让孩子在争辩中明了交代事件的文章一开头必须写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周围的环境以及人物,这样文章才能完美。在孩子对月亮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试读、赛读中能够绘声绘色的朗读,在情感晕染中认识排比的修辞手法,明白这种手法的好处。能仿写排比句。巧设疑问我们聊课文中没有涉及的那几个自然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观潮》名师教案

《观潮》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号”,正确书写“笼罩、薄雾、人声鼎沸、沸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3、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主动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初读课文 1、谈话引题:同学们,你们看过海水涨潮吗?(出示海水涨潮的课件,播放一段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描述钱塘江大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的景象。)教师介绍: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千米,流域面积4.88万平方千米,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河流。 2、师: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大潮怎么样?请你介绍或者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那么,作者眼里的钱塘江大潮又是怎样的呢?通过预习,请你在文中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大潮特点的词语。(学生把词语写在黑板上:天下奇观) 3、(课件出示“观”)设疑:什么是“天下奇观”?“观潮”中的“观”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意思一样吗?(“观潮”中的“观”是看的意思,“天

下奇观”中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在这里是指潮来时的景象。)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快去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的内容:这篇课文介绍了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大潮涌来时的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景象。 2、检查预习情况,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师纠正读音。(课件出示生字词) 多音字“颤”在“颤动”一词中读chàn,不读zhàn;“闷”在“闷雷”一词中读mèn;“薄”在“薄雾”一词中读bó;“镇、罩、逐、涨”为翘舌音,注意读准确。 4、小组交流理解词语。(课件出示)重点解决:“水天相接、横贯、浩浩荡荡、山崩地裂、人声鼎沸、若隐若现、漫天卷地、奇观、屹立、笼罩、齐头并进、人山人海”等词语。 5、反馈交流,教师重点检查“观潮、屹立、人声鼎沸、蒙蒙的薄雾、昂首东望、山崩地裂、恢复、颤动”等词的读写。 6、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课件出示词语) 7、指导难写、易错的字:“昂”的下部左边不要加撇;“若”的下部不要写成“古”;“罩”的上部是“罒”,不要写成“日”。 8、(课件出示问题)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9、交流读文收获,教师相机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 10、师生共同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自然段):总写了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第二部分(2自然段):潮来前的景色和人们的表现。 第三部分(3、4自然段):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部分(5自然段):大潮离去时的景象。 11、分组读全文,边读边想象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三、巩固练习 打开“基础训练-《观潮》”,一起来闯关吧!

小学四年级语文 走月亮的教学设计

走月亮的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教案 一、谈话引入新课 1、师:孩子们,你们在晚上总能见到月亮,你眼中的月亮什么样?月亮下的景物又是什么样?今天我们就和一位朋友一起去欣赏美丽的月光。师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师:什么叫走月亮。(走在月光下欣赏月下景)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个“走”字的? 师:走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你的心情怎么样? 师:晚上周围的环境有什么特点?(安静)谁来读课题?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篇散文,你看连课题都这么赋有诗意,下面我们就一起去欣赏这篇优美的散文。 2、师: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师:这篇课文中一共有十个生字,老师准备找几位同学来当当小老师,来给大家介绍他的识字方法,现在拿出你的生字卡和同桌说一说你准备怎么给大家介绍。 3、师:要想走月亮,先得让月亮升起来,课文哪儿写月亮升起来了?谁来读读? 师:这不是月亮升起来,而是太阳升起来了。月亮升起来和太阳升起来有什么不同呀?月亮是这样升起来的。(师边说边用手模拟月亮缓缓升起来的情景。)谁来读?

师:夜晚周围很寂静,你只能听到小虫子的鸣叫声,大树也静静地站在那儿。这时候月亮缓缓地升起来了。谁来读? 4、师:课文里的月光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师板书:月儿明亮、月光柔和——美) 默读课文2——4段,想一想,作者笔下的月亮美吗?课文中的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月亮的美。 (1)多媒体出示:月儿是那样的明亮,月光是那样的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师:自己读一读,找一找月光都照亮了哪? 师:听老师来读,想一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师: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感受?带着你的感受来读一读这一个自然段。 读得有点急。“柔和”的月光是什么样的?谁能读出来? (先后两个学生读,体会不够。)听我读——叫富有磁性的声音弥漫开来。)知道“柔和”是什么意思了吧?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学生明显读得轻柔了。) 这一段的最后为什么要用省略号? 月光还能照亮哪儿? 课文中还有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月亮的美? (2)多媒体出示:细细的溪水……都抱着一个月亮! 师:夜晚的村庄很寂静,你依稀还能听见溪水哗哗哗的流动声,再走近一些你就能闻到溪水里夹杂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溪水缓缓的流着,月亮的倒影也缓缓的流着。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走月亮(教案)

2走月亮(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鹅、卵”等5个生字,会写“牵、鹅”等11个字,正确读写“柔和、香味、灰白色”等词语. 2.摘抄描写月光下美丽的景象的句子, 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作者在月光下获得的无限乐趣和她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 3.体会反复的写法对表情达意的强调作用。培养善于积累生活中写作材料的习惯。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 【教学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激起学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真正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鹅、卵”等7个生字,会写“牵、鹅”等15个字。(重点) 2.正确读写“柔和、香味、灰白色”等词语,摘抄描写月光下景象的句子。(重点) 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难点) 【教具准备】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重点) 2.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重点) 3.体会反复的写法对表情达意的强调作用。培养善于积累生活中写作材料的习惯。(重点) 4.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激起学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真正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难点) 【教具准备】

《走月亮》教案与反思

《走月亮》教案与反思 教学目标 1、品词析句,感悟走月亮的景美和情美。 2、积累语句,背诵课文,体味小韵文的韵味。 3、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 4、培养孩子运用语言表达生活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整体感受文本。 师:上节课我们跟随张老师一起美美的读了读《走月亮》,这节课我们再一次与作者和他的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一走月亮。 师:下面老师先来读一遍课文,你们闭上眼睛静静听,边听边想:你听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带给你什么感受? 生畅所欲言谈听后感受。 二、品词析句,把握文章情感。 师:好,下面带着你的感受自己小声的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想,你最喜欢文章哪个地方?为什么?可以用笔 画出来多读几遍,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A、学生找出第二自然段月儿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照亮了照亮了 1、师:为什么喜欢这?带给你什么感觉?

生:觉得我的家乡很好看,很美。 2、师:在生活中你觉得什么能照亮?(手电筒、太阳、灯塔)那月光和这些光有什么区别? 生:更柔和,更浪漫。 师:好,孩子,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 3、师:太柔和了,这月光一下把作者带回了故乡,月光照亮了远处高高的点苍山,近了,照亮了村头的大 青树,更近了,也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同学们, 还没有完,你说这月光还会照亮哪些地方呢? 师:在月光照亮下的作者家乡变得(更美丽,更宁静)板书。 师:好,谁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 4、师:真美,这么美的景色,我起头一起背一背,看是不是记在了心里。 设计意图:本段通过三读一背来指导学习,体会月 光的特点,感受作者的家乡美。让孩子初步感知排比句 的用法以及作者由远及近的写作手法。 B、学生找到文章第四自然段: 1、品读流着 师:好,还有哪些景色你觉得很美,你很喜欢?生 找到第二段。这一段里你觉得哪的景色你最喜欢? 生:我喜欢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

新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 观潮】观摩课教学设计

新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1 观潮】观摩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其中5个会认的字,6个会写的字,7个要掌握的词语。) 2.学习抓住重点句子,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的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课文3、4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吟诵古诗,导入新课: 1.同学们,古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曾经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 (【评析】古诗的引入,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人赞美钱塘江大潮的诗句,知道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颂,同时,为学生营造出了一种浓郁的学习语文的氛围,让孩子们能够在一点一滴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2.课件出示:引导学生体会“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观”字各是什么意思? (【评析】让学生体会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是不一样的,从而感受到中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同时,也夯实了学生的基础知识。)(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 1.自由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争取做到把字音读准确。

3.全班齐读生字和新词。 4.全班共同交流生字中比较复杂的字形和容易读错的字音。教师重点强调“卧”字的第六笔是“竖折”。 5.朗读全文,力争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评析】要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识字,重视对学生自主识字的引导和交流,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三)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全班纠正读错的字音。 (四)默读课文,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请你用铅笔做个标记。 (【评析】学贵有疑,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能够在读中生疑,并最终达到在读中释疑。) (五)变换身份,释疑解惑 1.同学们,你们在课前都搜集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现在就请大家来做一名“小小地理勘探家”,结合你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和老师下发的资料(见附文),看看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你能解决哪一个,想想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作天下奇观? 2.学生结合资料,认真研读,充分交流。 (【评析】变换身份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了一种乐趣和新奇,同时也有效地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学习是主动的,充满了探究,利用资料来解决课文当中的问题,也会让学生感觉到适当地搜集一些课外资料对于了解课文的内容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他们主动搜集资料的兴趣。)3.同学们,你们真是一个个成功的地理勘探家,看来,学习课文的时候,适当地搜集一些课外资料对于了解课文的内容很有帮助啊!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继续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走月亮教案设计

《走月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了解“反复”这一形式的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 在读中感受月下景色的美丽。体会“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月下景色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体会浓浓的亲情,激发学生热爱父母、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教学难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激起学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真正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赏月吟诗,歌曲激情。 1.(出示月亮)同学们,看到月亮,谁能吟几句有关月亮的诗词? 2.古人总是仰望柔情似水的月亮,埋头创作了许多流芳百世的诗词,也让我们产生了无限的遐想。除了这些古诗,还有许多美妙的歌曲陶冶着我们的情操。你们想听吗?老师今天给大家带了一首动听的《月亮船》,希望大家静下心来,认真地听,细细的品,让月夜的温馨、月光下妈妈浓浓的爱走近你我的心田。(播放《月亮船》)。吟过古诗,赏完歌曲,我们的心情也如同月夜一样平静,伴着妈妈的笑眼弯弯,我们感觉好幸福!让我们在这种心境下跟随作者一起到月光下散步,一起走月亮!(板题:走月亮)读课题。 3.“走月亮”是什么意思?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打开课本,轻声读一遍课文。思考。 ①“我”和阿妈走过了哪些地方?并用“△△”标记出来。 ②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句子,用“——”标记下来。出现了几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老师想让你们的课本变得饱满起来,用各种各样的标记符号记录你们思考的足迹,也希望这些好的学习方法能伴随你以后的学习之路。) 2.引导学生汇报。

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孙双金访谈

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孙双金访谈 1.您叫小学生读教材之外的古诗文有多长时间了?主要是用自己编写的教材吗? 我教小学生读教材之外的古诗文由来已久。记得1981年我刚参加工作时,就每周教学生读1至2首古诗。那时我教的班,从三年级带至五年级,学生背诵了几百首古诗词,积淀了丰富的古诗文底蕴。学校每次公开课都让我展示,我班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听课老师的广泛好评。 开始教学生背诵古诗文没有现成的教材。我们学校到了2009年时,组织专家和教师编写了校本教材《12岁以前的语文》,才有了我们自己的教材,解决了老师教学零碎性和没有系统性的问题。《12岁以前的语文》教材一共6册,每年级一本,教材一经教育科学社正式出版,就得到语文教师和家长的热烈欢迎。现在全国已有十几个省市,200多所学校加盟“12岁以前的语文”团队,在全国共举办3场“12岁以前的语文”高层论坛。 2.在古诗文学习方面,您制订教学计划吗?是什么样的计划?怎么安排国家语文教材与古诗文教材的教学时间? 当然制订教学计划。 我个人认为诗歌教学应以中国古代诗词为主,以现代诗歌为辅。一二年级可以历代著名绝句为主,约80首左右。三四年级可以唐诗为主,

约80首左右。五六年级可以《诗经》、《古诗19首》、《楚辞》、《宋词》节选为主,大约80首左右。现代中外诗歌可以名家短篇为主,精选冰心、泰戈文、普希金等名家适合小学生诵背的名篇约60篇,这样小学阶段古诗加现代诗约300首左右。真正达到古人所讲:“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诗使人灵秀”,“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通过诗教涵养我们民族的气质,培养有高贵气质的一代新人。 我提出在小学阶段增加语文经典诗文教育的的观点,一线教师最大的疑问就是这么多内容怎么教? 一、时间如何分配?可向韩杏娥老师学习,压缩教材教学时间。韩老师两周教完一本书,如果我们有困难,能否两个月或三个月教完一本书,挤出一半时间来教国学、诗歌、儿童文学经典。另外,每天早读时间可让学生诵读国学和诗歌经典。一日之计在于晨啊!每天早上读10—20分钟,一年下来时间就非常可观了。 二、现有教材怎么教?现有教材基本上是由一篇篇白话文组成,学生阅读理解不是主要问题。因为白话文已写得很白很直很露了,没有多少可以值得反复咀嚼品味的了。一般可先让学生通读全文,然后提一两个关键问题理解课文,接着可背诵文章写的精彩的成语、句子或片段即可。大可不必在理解课文上挖过来挖过去,浪费时间。这样一来,大块时间可以节省下来,为校本教材的学习赢得时间、赢得教学的主动权。 三、国学、诗歌经典怎么教?国学诗歌经典因其语言精炼,富有韵

走月亮 教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明月”为主题,《走月亮》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是作家对童年时代美好的回忆,充满童真童趣。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习俗,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为“走月亮”。“走月亮”不同于在月光下赶路,也不是满怀心事地走在月光下,而是特意到月光下走,散步,因此“走月亮”的说法充满了诗意。读着这篇文章,使人不由地走进一幅如诗、如梦、如世外田园般的画卷中:明亮而柔和的月光下,阿妈牵着“我”的小手,走啊走,走过村头,走过大道和小路,走过小溪和水塘,走过溪岸和拱桥,走过果园和菜地……山之高,村之静,水之香,塘之趣,果之甜,虫鸣、鸟飞、溪流、人语,无不充盈着温馨、甜美之情。本文的语言优美,如诗如画,很容易使学生深入文本,得到情感的体验,激起孩子们爱的涟漪,使情感得到全面的升华,与作者产生共鸣。 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在教学本文时,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设情境,品读感悟,使学生不仅感悟到温馨、快乐、幸福的亲情美,而且体会到月色下的意境美。但根据学生的朗读水平,要读出意境并不容易,所以需要利用课件及教师的语言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意境。文章描写的意境美。因此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哪儿美,怎么美”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抓词抓句去重点体会。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多读、多说,以读为主,以读代讲,通过“品读”来代替文章的讲解,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品味重点语句,体悟感情,突破教学难点,避免把文章“讲”没味儿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了解“反复”这一形式的表达效果。 2.过程与方法:在读中感受月下景色的美丽。体会“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月下景色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体会浓浓的亲情,激发学生热爱父母、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教学难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激起学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真正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小学语文《观潮》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基本信息 题目人教版 1 观潮 学科语文年级四年级 教材内容 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主要让学生学会按时间顺序或 者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学习写景。 个人信息 设计者 姓名单位 李俊枣阳市春蕾小学 1.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神奇的大自然”为主题。《观潮》记叙一次观潮的 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2. 学情分析 1、学生都来自于农村,有些大城市的孩子见得也多。农村孩子在这方面比较薄弱。 2、这些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对新事物比较感兴趣,求知欲较强。 3.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习本课13生字,能正确读写“若隐若现”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奇特。 难点:有条理地说说潮来时的情景。 4.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教师进行充满感情的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让黑板板书) 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 打开字典查一查。

《走月亮》教案备课讲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什么样的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时,你有什么感受? 2、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板书课题:走月亮) 3.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走月亮”是什么意思?(走月亮是我国南方特有的风俗。指的是在月光下散步的情景。) 4、文中写的是谁,又是怎么走月亮的呢? 说得好,我和妈妈手拉着手在洒满月光的田间小路上散步。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请大家打开课本,带上我们的耳朵、眼睛、鼻子和心耳朵、眼睛、鼻子和心到书本上去看看月亮。 (1)生字词扫盲 (2)思考: ①“我”和阿妈走过了哪些地方?并用“△△”标记出来。 ②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句子,用“————”标记下来。出现了几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老师想让你们的课本变得饱满起来,用各种各样的标记符号记录你们思考的足迹,也希望这些好的学习方法能伴随你以后的学习之路。) 2、在你读课文时,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请同学们来汇报。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有: ①“洱海”是个海吗?它在哪? ②月亮为什么有时圆,有时是月牙呢? ③课文中为什么多次写,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播放课件:金钥匙)自读课文中发现的问题,有的是知识性的问题,可以查资料或请教别人。如果有的问题与课文内容关系不大,可以放一放,以后再解决。有的是关于理解课文的重要问题,要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解决。一般这类问题,应与课文的主要内容,人物的思想感情密切相关。

同学们提出的第一题,有查到河海的资料了。(生:洱海,它是一个形状像耳朵的淡水湖。在云南省大理市内,西面有点苍山,东面有玉案山,气候温和湿润,是一个景色迷人的风景区。)通过查资料我们解决了第一个问题。 第二题与课文关系不大以后再解决。 第三题,就是这一课的一个重要问题。 3、理清文章大致顺序。 (1)那么文中写了几次“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呢?”,对,是四次。 (2)想一想,每一次我和阿妈是在哪走月亮? 第一次,是在小路上走月亮。 第二次,是在小溪边。 第三次,是在田埂上。 第四次,是只是静静地走着。走过了许多地方。 (3)“我和阿妈走月亮”在课文反复出现,共出现了4次,把“我”和阿妈到过的地方巧妙地串联起来,使文章自然的分成了四个部分。请大家用“‖”给课文分段 过渡:“啊,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将我和阿妈走过的这些地方很自然串连在一起,使这篇文章结构清晰,自然。那么,我每到一个地方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三、细读品味,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一部分 1、要想走月亮,得先让月亮升起来,哪儿写月亮升起来了?谁想读读。 2.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重点体会: “月亮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师:在生活中你觉得什么能照亮?(手电筒、太阳、灯塔)那月光和这些光有什么区别? 生:更柔和,更浪漫。

语文特级教师名录

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名录 北京 宁鸿彬北京第八十中学。1936年生,北京人。195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1965年毕业(进修)于北京电视大学中文系。1986年评为特级教师。现任北京市普教系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委会委员,先后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顾德希北京四中。生,北京市人。196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1989年评为特级教师。北京市教育学院兼职教授。 李裕德北京大学附属中学。195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北京市语言学会副会长。 陶伯英全国高考语文命题组成员 赵大鹏北京市东城区教研室 程汉杰北京市铁二中 申士昌北京市西城区教研室 陈天敏北师大实验中学(语文组长) 程翔北大附中(副校长)。1963年生。 王大绩北京市陈经纶中学。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北京市中学语文学会理事。 上海 于漪(女)1929年2月生,江苏镇江人。195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先后在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工农速成中学,上海扬浦中学,上海第二师范学校任教。1978年评为特级教师。 朱泳燚1940年生,上海人。1960年毕业于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先后中苏州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常熟教师进修学校,常熟师范学校,常熟第二中学,常熟中学任教。1984年评为特级教师,1988年获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聘为特约编审。 林炜彤1920年生,江苏如东人。1936年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小学教过几年书,

1939年到上海读大学,抗战胜利后到上海任教至1992年10月离休。1981年评为特级教师。 钱梦龙1931年生,上海嘉定人。初中毕业后辍学,1951年到中学教美术,不久转教语文。1980年评为特级教师。1988年获全国中小学教学改革“金钥匙”奖章。现为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人民教育出版社特约编审。经多年探索,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为理论框架,以“自读、教读、复读”为基本课式的“导读”思路。 徐振维(女)1932年生,江苏宜兴人。195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先后在西安第二女中、西安第三中学、上海五四中学任教,1977年调任上海市教育局教研员。曾主持“课时分段,扩大阅读”的语文教改实验大获成功。1986年评为特级教师。1988年始担任上海市H版中小学语文教材执行主编,担任过国家教委中小学语文审查委员。1994年12月27日逝世。 张大文上海复旦大学附中 方仁工上海市市北中学(校长) 陈钟梁上海东方教育中心(副主任) 程红兵上海建平中学 河北 时雁行1920年生,河北河间人。1950年任赤峰中学语文教师,1952年调河北师大附中。1986年评为特级教师。 李风平华北油田供应处中学。1956年生,河北人。全国优秀教师。 许建国河北黄骅中学(副校长)。1963年生。1993年起四年间从一级教师破格为高级教师,又破格为特级教师。 江西 张富1935年生,江西临川人。1955年当上乡村中学教师,1980年调南昌第三中学。1991年评为特级教师。1986年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91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江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