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山猴谷百合科植物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价值

黄山猴谷百合科植物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价值

黄山猴谷百合科植物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价值
黄山猴谷百合科植物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价值

冷逸荒率 清新绝俗-试述弘仁绘画风格(金士焯艺术硕士毕业论文)

冷逸荒率清新绝俗-试述弘仁绘画风格 金士焯 中文摘要:这篇论文主要是通过弘仁的生活经历、性格来谈弘仁的绘画风格的形成过程,从他早年的家境入手来阐述一个艺术家性格的形成对其今后的艺术道路及其精神品格、艺术风格的影响之深。他开创了独树一帜的新安画派,是“新安画派”的奠基人。与杳士标、孙逸、汪之瑞并称“新安四大家(亦有称“海阳四家)。艺术家的天赋、勤奋和他对艺术的痴迷和执着追求是绝对分不开的,当然,历朝历代任何一个有成就的艺术家都是与他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弘仁也不例外,他对五代宋元的大家和经典名作时刻揣摩学习,如痴如醉,潜心研究古人的技法、用笔用墨,构图意境,尤其是晚年更加喜欢倪瓒的风格,逐渐形成他的那种“冷逸荒率、清新绝俗”的绘画风格。 同时,他与石溪、八大山人、石涛三位僧人一起被称为清初“四僧”,在清初画坛上掀起一股革新传统、抒发性灵的新潮一派。弘仁的山水画在师法古人的同时更加注重师法自然、师法造化,强调自己的对自然造化的独特感受和认识,他把自己的情感和沧桑的经历尽情地融入到他自己的绘画世界中去,最终形成他那种:冷峻、萧逸、简峭、清淡、独特的山水画风格意境。 关键词有:冷逸荒率、清新绝俗、心境、师造化 一 弘仁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十七世纪,那时正值整个社会动荡不定,他从一个世俗凡夫走向佛门成为一个遗民画家,在当时还开创了独树一帜的新安画派,是“新安画派”的奠基人。与杳士标、孙逸、汪之瑞并称“新安四大家”(亦有“海阳四家”之称)。同时,他与石溪、八大山人、石涛三位僧人一起被称为清初“四僧”,在清初画坛上掀起一股革新传统、抒发性灵的新潮画风。因此,弘仁也成了当时非常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绘画作品给人一种“清淡冷逸”的苍凉寂静之感,他早年师法元四家的黄公望、倪瓒及宋画,形成了刚劲有力的线条功夫和沉稳的画面境地,晚年尤其喜爱倪瓒的清淡虚灵之气,加之个人把身心全部倾注于对绘画的追求之中,最终形成自己的“冷逸荒率、清新绝俗”的绘画风格。 弘仁,在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出生于安徽歙县桃源坞,他原本出身于一个城里大家族中,也是世代书香门第,但是在他幼年时,因父亲亡故,家境便陷入贫困。少年时期的弘仁接受了儒家的经典教育,学习《四书五经》,也曾进入学府,考取过秀才。但是由于家境败落,弘仁很早就要为家庭生计奔波,经常靠打柴、眷写来赡养自己的母亲。加之社会的动荡不安,这些对他的早年性格思想影响特别深,年轻时就形成了寡言孤僻、不屑事宜、淡泊名利的性格。家境的衰败和贫寒使他抱定不娶的念头,以减轻家庭负担,才能让他尽孝去赡养他的母亲。这种品德和情操在我们今天看来都是很值得敬佩!弘仁做到了我们古人所说的“尽孝”,可谓是个孝子啊!但是,在那个动荡不定的年代,朝廷腐败给人民的生活带来沉重的灾难,弘仁长期生活在社会的下层,深深感受到生活的困苦和官场斗争的黑暗,种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促使他只能退而“独善其身”来保持名节。他这种孤高的性格和淡泊名利的处世态度,以至于后来在顺治四年,在他流落到福建后皈依名僧古航道舟禅师,落发为僧,自后释名弘仁,字无智,号渐江。此时弘仁三十八岁。此后数年间,弘仁虽入佛门,也没有像其他出家人那样坐禅诵

文心独步渐江为中翁作山水册析微-澳门艺术博物馆

文心獨步──漸江《為中翁作山水冊》析微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助理主任Assistant Curator 李志綱 一漸江最後作品 漸江(1610–1664)為“新安畫派”代表人物,行誼、畫藝皆承繼傳統士人精神,其遺明氣節更為畫史所稱道,正如程邃(1607–1692)的評語:「吾鄉畫學正脉,以文心開闢,漸江稱獨步。」1漸江年壽不永而畫跡流傳豐富,現存最早年作品有崇禎十二年(1639年)以俗名“江韜”題款的合作畫《岡陵圖卷》(上海博物館藏)其中一段,其時僅三十歲,雖用筆比較拘謹,但源於倪瓚(1306–1374)的疏簡特色業已形成。2中歲步入全盛時期以後,畫作不但技巧運用純熟,筆墨間更傳達出對自然山水毓秀空寂的心靈體會。 迄今所見漸江年代最晚的作品,是《為中翁作山水冊》【圖一】,現藏美國納爾遜美術館(The Nelson-Atkins Museum of Art)。它之廣為世人所認識,可追溯至1980年在美國舉辦的“八代遺珍展覽”。3 該大型畫展集合了克里夫蘭美術館(The Cleveland Museum of Art)和納爾遜美術館兩家珍藏歷代中國繪畫近三百種,並有學術研討會和專題演講。事隔多年,至今仍為學界津津樂道。這部山水冊共八頁,紙本水墨,僅高24.8公分、闊17.1公分。構景精練,用筆細膩,渲染秀潤,可謂畢生藝術的集成總結。畫面上各有單字畫題,依次為:“松、澗、泉、池、嵓、石、壁、岡”,分別點出每幅描寫的主題。最後一頁,除畫題 1出自漸江《黃山圖冊》的題跋,北京故博物院藏。圖版見楊新主編《四僧繪畫》,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11(香港:商務印書館,1999),圖版21–26。 2楊涵主編《中國美術全集.繪畫編9.清代繪畫〔上〕》(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8),圖版48。 3展覽出有英文圖錄Eight Dynasties of Chinese Painting: The Collections of the Nelson Gallery-Atkins Museum, Kansas City, and The Cleveland Museum of Art (Cleveland: Cleveland Museum of Art;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80)。

精品荟萃——《故宫藏四僧书画全集》

精品荟萃——《故宫藏四僧书画全集》 “故宫博物院藏四僧书画展”武英殿2017年5月6日至6月28日,“故宫博物院藏四僧书画展”在故宫武英殿举行。“四僧”是指活动于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石涛、弘仁、髡残四人。为配合本次展览,使观众和读者能够对“四僧”的书画艺术获得更为全面的认识,故宫出版社特推出八卷本《故宫藏四僧书画全集》,于展览期间出版发行。 《故宫藏四僧书画全集》共8卷,按“四僧”作者分卷,石涛卷3册,八大山人卷2册,弘仁卷2册,髡残卷1册。收录故宫博物院所藏弘仁、髡残、八大山人、石涛四位僧人创作的书画作品及尺牍、诗文札页,内容包括每幅作品的图版、基本信息、文字著录、作者印鉴款识。其中石涛收入作品七十六件,八大山人四十八件,弘仁三十件,髡残二十一件。长卷、立轴、册页、手札均有收入。石涛山水扇页 髡残草书苏轼《罗汉赞》页 八大山人荷花水鸟图轴 弘仁黄山图册 《故宫藏四僧书画全集》收录了故宫藏品全部确定为真迹的书画和信札,以及个别名气较大,但老一辈鉴定家有真伪争议的作品。对于专家一致认定的赝品伪作,则不予收录。《故宫藏四僧书画全集》内容制作精良,由故宫博物院书画部专

家担当分册主编,每册均有对四僧较为详尽的个案研究论文,并为每件作品配以详细释文、印鉴等;图版则以高清作品全型及局部展示配合放置,参考原文物严格校色,以便研究者使用。《故宫藏四僧书画全集》全八卷定价9500元,限量出版编号发行1000套,7月初正式出版发行。本套图录是故 宫博物院首次将故宫藏“四僧”书画集结出版,辑录文物数量 达175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内容之精,信息量之大,堪称精品荟萃。是在诸多“四僧”作品图集中信息最为准确、 详细、系统、专业的一套图书,力争为广大读者和书画爱好者提供最为详细和客观的“四僧”藏品信息。

校园植物资源调查报告

药用植物 1.山楂 蔷薇科,苹果亚科,山楂属植物,多指其成熟果实。落叶小乔木。花期5~6月,果期9~10月。果实较小,类球形,山楂的功效:防治心血管疾病,降低血压和胆固醇、软化血管及利尿和镇静作用;开胃消食,特别对消肉食积滞作用更好,很多助消化的药中都采用了山楂;山楂有活血化淤的功效,有助于解除局部淤血状态,对跌打损伤有辅助疗效; 山楂中有平喘化痰、抑制细菌、治疗腹痛腹泻的成分 2艾叶 菊目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 3.栀子 栀子花又名栀子、黄栀子,为龙胆目、茜草科、栀子属的常绿灌木,观赏外,栀子花、果实、叶和根可入药,一般泡茶或煎汤服。有清热利尿、凉血解毒、黄疸、血淋痛涩、目红肿痛、火毒疮、降血压等功效。其中栀子果入药,主治热病高烧,心烦不眠,实火牙痛,口舌生疮,鼻规,吐血,眼结膜炎,疮疡肿毒,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蚕豆病,尿血;外用治外伤出血、扭挫伤。根入药主治传染性肝炎,跌打损伤,风火牙痛。 4.厚朴 木兰科.树皮、根皮、花、种子及芽皆可入药,以树皮为主,为著名中药,有化湿导滞、行气平喘、化食消痰、驱风镇痛之效;种子有明目益气功效,芽作妇科药用功能:行气消积;燥湿除满;降逆平喘 5.桑树 属桑科桑属,为落叶乔木。。花期4月;果熟5-7月桑树的叶性味苦甘而寒,入肺肝经,有疏风清热,凉血止血,清肝明目,润肺止咳之功桑枝:桑树的嫩枝,春末夏初采收。其性味苦平,偏入肝经,功擅祛风湿,通经络,利关节,行水气。桑葚性味甘寒,归心肝肾经,有补肝益肾,滋阴补血,生津润肠,熄风之功。 6菊花 菊科菊属, 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是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出的名贵观赏花卉,也称艺菊,品种已达千余种。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功能:疏风清热;平肝明目;解毒消肿。主治:外感风或风温初起;发热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疔疮肿毒。 7.马鞭草 别称:紫顶龙芽草、野荆芥、龙芽草、凤颈草、蜻蜓草、退血草、燕尾草.马鞭草科.多年生草本,抗炎止痛,镇咳,马鞭草甙对交感神经末梢小量兴奋,大量抑制;对哺乳动物可促进乳汁分泌。清热解毒药;活血通经药;利水消肿药;截疟药;活血散瘀,截疟,解毒,利水消肿。用于症瘕积聚,经闭痛经,疟疾,喉痹,痈肿,水肿,热淋。 8.天南星 多年生草本,为天南星科。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用于顽痰咳嗽,风痰眩晕,中风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癫痫,惊风,破伤风。生用外治痈肿,蛇虫咬伤。 9.马苋 五行草,长命菜,五方草,瓜子菜,麻绳菜,马齿菜,马生菜 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 原始花被亚纲, 中央种子目,马齿苋亚目,马齿苋科,马齿苋属 一年生草本,全株无毛。

萱草的种质资源与园林应用

. . . 萱草的种质资源及园林应用 作者:罗金凤 指导老师:宗勤 品种之中。如古老的地方品种、新培育的推广品种、重要的遗传材料以及野生近缘植物,都属于种质资源的围。 萱草( H emer ocallis f ulva ) 是百合科、萱草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 原产中国, 被称为中国的母亲花0[ 1] 。20 世纪前期, 美国一些植物园、园艺爱好者收集中、日等国所产萱草属植物, 进行杂交育种, 现已培育出万种以上品种[ 2] , 成为重要的观赏及切花花卉, 也是百合科花卉中品种最多的一类。由于萱草品种繁多, 花色鲜艳, 且生长强健, 适应性强, 喜湿润也耐旱, 喜又耐半荫, 被广泛应用于园林中的花丛、花境、地被、花坛等配植, 尤其适宜水旁和草地丛植。目前, 我国萱草的生产面积逐年增大, 为了获得高品质的萱草种苗用于园林绿化, 生产技术的提高非常重要。因此针对我国萱草的生产及应用现状, 根据栽培经验,从种苗繁殖、生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萱草的合理化生产模式, 并简要介绍萱草的园林应用, 对于提高萱草的产量和质量及其合理园林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大花萱草的繁殖有分株繁殖、播种繁殖、扦插繁殖、分芽法、组培法, 还有利用无性系植株

殖方法研究的情况来看, 分株繁殖与播种繁殖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和普遍的。但由于大花萱草自然结实率低, 大部分品种还不结实, 而且播种繁殖, 需要的时间长, 植株长势不一致,植株不易 存活; 而分株繁殖, 如果在春季进行分株移栽, 当年即可抽薹开花, 操作简单, 植株长势一致, 且容易存活。所以, 通常采用分株繁殖, 本试验的目的, 是采用什么样的基质对分株繁殖好, 从而使大花萱草在当地园林绿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 种苗繁殖技术 1.1分株繁殖 1. 1 最佳繁殖时间萱草分株一般在3 月中旬和10 月中下旬进行, 从实践栽培中发现, 分株的最佳时间是在春季萱草露出土面部分明显可见时, 此时分株的好处是叶子较短, 分株后的植株不需要过多水, 易存活; 另一点好处是由于叶短和无花茎, 更便于操作。此外, 通常春季的土壤比较潮湿, 这对植物生长有利。所以春季繁殖的植株生长迅速, 如果分株不太小, 通常第1 年就可开花。 1. 2 具体操作首先挖出株丛, 再用刀将株丛分切成1~ 2个芽的小株, 每个分株后的植株需带芽和足够的根系。如果希望分株后的植株第1 年就能开花良好, 分株时需每丛保留3~ 4 个芽。春天分株, 夏季即可开花, 只是花期略有推迟。一般情况下2~ 3 年分株1 次, 以保证有旺盛的生长势。 分株繁殖萱草通常在春季植株萌芽前或秋季地上部分枯黄后进行分株。根据不同品种孽芽增生的速度不同, 用于分株繁殖的母株通常是生长2~ 3 a 以上, 生长健壮、品种纯正、芽子饱满的植株。分株时将植株根系挖起, 清除枯叶, 抖净泥土, 露出主侧芽, 按照芽丛着生的位置和数量, 按每株1~ 3个芽用刀将根状茎横向切断分株。栽植前, 需将种苗投入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溶液中浸10 min, 或0. 1% 高锰酸钾浸泡数秒, 晾至表面不显湿状。栽前2~ 3 d 苗床整平浇透水, 栽植时按20 cm 20 cm的株行距开穴, 每穴1 株。栽时将根摆顺,覆土厚3~ 5 cm。也可栽植后浇水。出苗后及时松土、除草和防治病虫害。若春季分株, 则夏季就可开花。栽植萱草一般选择平坦无低洼、地下水位低、排灌方便的平地或缓坡地, 最好是土质疏松、富含腐殖质、pH 6. 0~ 6. 5 的土壤。由于萱草为肉质根, 不耐积水。其根系发达, 分蘖较快, 移栽前要深翻30 cm 左右, 结合翻地施 60 000 ~ 75 000 kg # hm22 , 钙镁磷肥900 ~1 125 kg#hm22 , 钾肥225~ 375 kg# hm22 。翻耕以后耙耱土壤, 整细耙平, 做到上虚下实, 整平后做畦, 畦宽1 m, 长约8~ 10 m。 栽培管理 1.3分根繁殖 植株具有较强的萌蘖能力,生长几年后便形成较大的株丛。从分割的时间来看,春、夏、秋三季均可进行。从分根成活效果来看,春季和秋季分根成活率好于夏季,原因是春、秋两季植物体生理活动及代较小,对外界物质需求量不大,所以早春和晚秋分根则效果更好;而夏季是植株生长的旺盛季节,植株对外界物质的需求量加大,分根会对根系或多或少地造成损伤,影响根系对水和养分的吸收,从而导致植株缓苗时间过长或部分出现死亡。因此提倡早春和晚秋进行分根繁殖。分根应注意挖取和分割时尽可能地保持根系完整,分割器具应锋利,每个分割块要保持10 个 以上的芽(植株)。栽植时坑穴要宽大一些,坑的深度应超过原植株根系的深度。适当追加底肥,保证成活后植株生长得更好。几年后还可以再进行分栽 1. 4组培繁殖 通常情况下使用萱草的花茎带腋芽茎段或分枝处的茎段作为外植体。先用70%酒精灭菌10~15 s, 然后用无菌水冲洗4~ 5 次, 再倒入0. 1% 升汞中, 依材料幼嫩程度消毒3~ 8 min, 无菌水冲洗4~ 6 次进行外植体的灭菌处理。并在培养室温度( 25 ? 2) e , 光照强度40~ 60 Lmol#m22#s21 , 光周期16 h/ 8 h 条件下进行培养。大量温室培养试验表明, 可以将温室培养分3个步骤进行。1 启动培养: 将花茎带腋芽茎段和接种至启动培养基(MS+ 62BA 1. 0 mg、 L21 + NAA0. 1 mg、L21 + 蔗糖30 g 、 L21 + 琼脂6 g、L21 , pH5. 8~ 6. 0) 培养。将幼嫩花茎分枝处茎段接种至MS+ 62BA 1. 0 mg、L21+ NAA 0. 01 mg、L21 + 蔗糖30 g‘L21+ 琼脂6 gL21 ( pH 5. 8~ 6.

植物资源调查分析

植物资源调查报告 一.前言 1.调查的任务及与目的: 任务:进一步了解信阳地区的植物资源的分布,及植物资源的种类。目的:通过对植物资源的调查分析认,识植物资源的大致分布为以后的植物资源开采做铺垫,同时通过植物资源的调查分析加强对植物资源的保护意识。 2.调查工作的地区: 主要调查河南省信阳市的植物资源的分布及种类 3.调查的工作开展人员及工作过程: 主要是个人在信阳部分地区进行植物资源调查 4.调查的内容及结果的简述: 调查信阳市地区的植物资源种类及分布,了解到信阳市的资源分布及资源种类 5.调查方法:主要靠向当地的居住人员寻求帮助,另一个实地进行部分考查切身进行了解,利用网络进一步了解信阳地区的植物资源分布。 二.信阳地区的经济概况: 一:产业 信阳经济支柱产业:冶金、机械电子、化工、医药、轻工纺织和粮油食品工业,茶叶,畜牧业。

特色产业:茶叶,餐饮,劳务经济 优势产业:茶叶,旅游,物流,餐饮,信息 突出资源:交通区位,生态环境,水资源,非金属矿产资源。 二:消费 和同等经济实力城市相比,消费偏高。 三:居民收入 在全国来说本地收入平均偏低。外出务工收入是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工业园区 几乎各县区都有工业园区,各有发展方向。其中市级工业园区信阳工业城占地74平方公里,统一规划,基础设施与软环境日益完善,同和车轮,万华生态园,华仪化工园,金光木业,航天科技园、亚洲新能源等相继入驻,投资快速突破100亿元,成为信阳经济发展新的引擎。 五:城市建设 正在进行六城联创,市容市貌发生显著变化。采取老城改造和新区开发相结合,中心城区、各县城区亮点频现。小城镇快速扩大。

大二下期中美史复习课件资料

绘画史 一一般掌握(年代、名号、代表作): 荆关董巨、周文矩、顾闳中、黄筌、崔白、梁 楷、钱选、高克恭、林良、吕纪、蓝瑛、恽寿 平、吴历、金农、郑燮 二重点掌握(一般掌握+结合作品分析画风): 李成、范宽、郭熙、宋徽宗、南宋四家、元四 家、戴进、吴伟、吴门四家、徐渭、陈淳、四 王、四僧 三特别关注:赵孟頫、董其昌 1 一般掌握+ 重点掌握 2 创作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的建树 3 在绘画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壁画: 结合永乐宫壁画分析吴道子画风在后世的影响。 雕塑: 列举三项以上中国雕塑史自唐以后的重要作品。 建筑: 结合实例分析明清江南园林的艺术特色。 陶瓷: 介绍宋代的五大名窑及其瓷器特点。 名词解释 宋代五大名窑 清六家 四僧 扬州八怪 论述 元代和明代 赵孟頫、董其昌、元四家、吴门画派 重点掌握(年代,名号,代表作,分析画风) 李成:北宋前期,字咸熙,山东营邱人。 代表作:《茂林远岫图》 他喜欢表现齐鲁平原的风光,平林漠漠,一望无际。《茂林远岫图》中可看出这种苍茫勃郁的气氛,他喜欢画虬枝曲杆的老树寒林,突出荒漠和严酷的季节特征,以作为个人处境的象征。

画风:《宣和画谱》评价他的山水是:所画山水薮译,平原险易,萦带曲折,飞流,危栈,绝涧,水石——风雨晦明,烟云雪雾之状,一皆吐其胸中,而写之笔下。 范宽:北宋前期,仁宗天圣年间尚在,字中立,华原人。 代表作:《溪山行旅图》 在中国古代艺术史上是一件划时代的杰作,从正面取势的谈谈大山,像一道从天而降的自然屏障,矗立在观众的眼球,显示出造化的神奇伟力,山涧飞瀑,直落千仞,山下空朦,衬映近处树木茂密的山岗,楼阁梵宇半隐半现,山脚下一队行旅牵马,马蹄声声,溪水潺潺,谱写自然界一曲最动人的乐章。 画风:独特性是他细密刻实的山石皴法,它使景的表现有了新的程式语言,他画中的景是全景,画家和雄伟的景观保持了一段距离,使自然成为外在于我们客观对象。他在作画钱,常对景凝想,把心中的感受和手中熟悉的画法协调在一起,投射到所面对的景物中,以此:为山传神。 郭熙:北宋时期元丰年间,山水师法李成,以平远景色为主。 代表作:《早春图》 现存最早有确切纪年的卷轴画,这幅绢本山水,描绘了初春时分万物苏醒的勃勃生机,在冬去春来之际。画上的主峰高耸入云,次峰左右呼应,山峦之前,云雾蒸腾,闪耀着一道道春光,传递着大自然的信息。 画风:“云头皴”他的山石皴法,强调光影变化,画家重视对四季风光的不同表现,即“远近浅深,风雨阴晦,四时朝暮之所不同,”从而传达出山水的精神。 (1)郭熙,对山川自然有敏锐的感受,描绘出云烟出没,峰峦隐显之态。早年风格细致秀美,晚年落笔益壮,技巧熟练,构思敏捷。重视意境:《早春图》。(2)其山水画主张,经其子郭思整理成《林泉高致》:全书分为:山水训,画意,画诀,画题,画格拾遗,画记六篇。开篇阐明山水画要表现林泉之意,满足士大夫的精神追求。强调对真山水的观察体验,描绘“可游可居之境”,画出士大夫渴慕林泉的理想佳境。画论中还论及如何创造生动优美的意境,谈到山水形象及章法结构,笔墨技巧,标志着山水画理论已进入成熟阶段。

药用植物学列举5种百合科药用植物,分析其形态特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阐述各自的资源状况 (2)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药用植物学》 主讲教师:石福臣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1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以3种常用药用植物为例,阐述其中药资源状况及发展前景 2、列举5种属于裸子植物的药用植物,阐述其主要识别特征及野生及栽培现状 3、列举5种属于木本双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分析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4、列举5种属于草本双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说明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5、列举3种属于木本单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描述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6、在唇形科和玄参科中各列举2种药用植物,比较分析其分类学特征和各自资源分 布状况 7、结合具体药用植物分析变态根在药用植物环境适应中的意义 8、结合具体药用植物分析蔷薇科内各亚科间在特征上的演化规律 9、列举5种豆科药用植物,分别阐述其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国内资源状况 10、列举5种百合科药用植物,分析其形态特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阐述各自的 资源状况 二、论文写作要求 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 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 。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 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郁金香的种质资源

郁金香的种质资源 李竹英,蒋坪花 (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玉溪653100) 摘要:郁金香花色丰富,应用广泛,是一种重要的观赏植物,现已被利用的郁金香有9种,而未被开发的郁金香资源还很丰富。介绍了36种可开发利用的郁金香资源的形态及分布,以供参考。 关键词:郁金香;开发;利用;种质资源 中图分类号:S682 2+63 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141(2006)01-0069-03 Variety and Quality Resources of Tulip LI Zhu-ying,JIA NG P ing -hua (T echnolog ical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P rofession of Y ux i,Y ux i 653100) Abstract:T he colour o f the tulip was abundant,and the use was ex tensivly,it w as a kind of impor tant ornamental plant,there were 9kinds o f tulips already ut ilized now ,but tulip resour ces did not develop deeply.T his art icle introduced 36kinds of shape and distributio n of t he tulip that could be developed and utilized among t hem for your guidance. Key words:tulip;develop;ut ilize;plant qualit y resources 收稿日期:2005-12-22;修改日期:2006-01-20 作者简介:李竹英(1966-),女,云南玉溪人,云南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生,现从事园林、园艺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郁金香(Tulip a gesner iana L .),又名洋荷花,是单子叶百合科多年生球根类草本花卉,花色有红、橙、黄、紫、黑、白各色或复色,花形有杯形、碗形、卵形、球形、百合形、重瓣芍药形。郁金香花梗刚劲挺拔,高的可达30cm,其鳞茎扁圆锥形,2~5枚肉质鳞片着生于鳞茎盘上,外被淡黄至棕褐色皮膜,茎叶光滑,灰绿色;叶3~5枚,呈带状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全缘略呈波状,基生或部分茎生。郁金香是最有观赏应用价值的球根花卉之一,全属植物约150种,多产于地中海沿岸,中亚、土耳其和中国。我国约产14种,主要分布在新疆地区。 1 已被杂交利用的重要原始资源 主要有: 香味郁金香。原产于俄罗斯南部至伊拉克。株高15cm,叶较宽,花具有甜香味,并呈现红色带黄边,是单瓣及重瓣早花类型的主要亲本。 尖花郁金香。原产地尚不清。它被认为郁金香的始祖,花瓣较窄而长、顶端较尖,红色或黄色,有时花瓣上具不规则的斑点。 克鲁西郁金香。原产葡萄牙,在地中海地区以及希腊、波斯地区都有分布。株高30~45cm,花瓣呈玫瑰红色,内瓣白色,花瓣中央深紫色。!郁金香。它是欧洲现代郁金香杂种(高生晚花类品种)的主要始祖,株高15~60cm,茎直立,叶3~4片,卵状披针形、常成波状,淡灰绿色;花瓣基部内侧黑色、 黄色或其它色,长卵形,顶端尖阔卵形。?垂花郁金香。本种可能是尖花郁金香与郁金香的杂交后代,株高45~60cm,叶片长披针形;花梗较纤弱,花蕾下垂,花冠铃状,鲜黄色,花瓣窄披针形,顶端尖,边缘波状。#绿花郁金香。本种花大,绿色或黄绿色,花瓣上有黄条纹或条带。?格里克郁金香。原产土耳其斯坦及中国新疆天山地区。株高5~20cm,叶淡灰绿色,带有紫棕色斑块;花较大,红色,花瓣基部黑色,带有黄色环带。它是培育格里克型郁金香品种的主要亲本。%福斯特郁金香。原产土耳其斯坦。鳞茎近球形,直径4~5cm;株高20~25cm,茎具少量毛,叶3~4片,阔卵形,长达20cm;花瓣深红色,边缘黄色,基部内侧黑色。它是培育福斯特型郁金香品种的主要亲本。&考夫曼郁金香。原产土耳其斯坦和中国新疆天山西部;鳞茎卵形,株高12~20cm,叶3~4片,长矩圆形,长25cm ;花长7.5~9cm,白、乳黄、黄、粉、红色,每枚花瓣基部黄色外部带有红色条纹。它是培育考夫曼型郁金香的主要亲本。 2 郁金香属的种质资源 老鸦瓣(山慈菇)4倍体:茎长10~25cm,叶两枚,长条形,长10~25cm 、宽5~9mm,少数可窄到2mm 、或宽达12mm ;花单朵顶生,花被片狭椭圆状披针形,长20~30mm 、宽4~7mm,白色,背面有紫红色纵条纹。产自辽宁(丹东)、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和陕西(太白山),生长在山坡草地及路旁。朝鲜、日本也有分布。迟花郁金香2倍体:鳞茎球形,直 ? 69?资源开发与市场Resource Devel opment &M arket 200622(1) ?资源开发?

湿地资源调查报告1解析

xx湿地资源调查报告 第一章基本概况 第一节自然概况 1.地理位置 xx位于东经114°47′36″-115°″6′24″,北纬27°2′18″-27°17′36″,处于江西省中部、赣江中游,居赣江西岸,xx东邻青原区,南、西连xx县,北界与xx水接埌。全区总面积 424.9平方公里, 2.地质地貌 xx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区境内中南部以平原为主,约占16%;东、西部和北部以丘陵和低岗为主,约占84%;全区有耕地 16.3万亩,其中水田 14.9 万亩,水面 4.5万亩,其中可养水面 1 万亩。区内自然库塘众多。平均高程为70.6米。最高点是赣江边的螺子山,高程为142.1米;至赣江沿岸一带地势最低xx境内水溪较密,江河溪流相连,湿地生态环境良好。 3.土壤 xx境内土壤类型主要分为水稻土、、丘陵红壤、紫色土三大土类,分别占土壤面积的23.4%、60.9%、15.6%其中,全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56 %,在全省属中等水平。 4.气候 全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四季更替分明,春夏多雨,伏秋常旱,春秋短而夏冬长。年平均气温介于18.3℃之间。夏季七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9.5℃,冬季一月最冷,月平均气温6.2℃。极端最高温40.2℃,极端最低温-8.0℃。年降雪期约5天,积雪厚度约5-15cm。全年无霜期平均为285天。历年平均日照1814.5小时。年均相对湿度为78%,以2-6月相对湿度最大,7-8月相对湿度最小。 全区年均降水量1560毫米。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不均匀,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0-2月降水量少,历年平均5个月仅359.1毫米,约占全年降水量的23.0%;3-6月降水量相对集中,4个月降水777.9毫米,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6-9月降水量为301.9毫米,约占全年降水量的21%。 5.水文 xx地处赣江中游,属于赣江流域。境内河溪多,库塘密布,由6条主要河流、与池

程邃与明末清初时期画家的交往考

35理论研究 陈明哲程邃与明末清初时期画家的交往考 陈明哲 1972年生。武汉大学文学学士,南京师范大学艺术硕 士,安徽省书画院理论研究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 国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聘任教师,安徽省美协理论委员会副 主任。九三学社社员。出版《汪采白研究》《新安探微》《程 邃研究》等著作。 摘 要:程邃是新安画派兴盛时期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 不仅与孙逸、査士标、戴本孝、王尊素、吴山涛等有密切地 交往,也和明末清初时期“四王”中的王时敏、王石谷, “四僧”中的渐江、石涛及清初即将形成的诸画派代表人 物,如龚贤、恽寿平、梅清等都有交往。 关键词:新安画派;明末清初;画家;交往 程邃是新安画派兴盛时期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把 元人擅长的渴笔山水画法推向极致,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 风格的焦墨山水画,开创了中国绘画史上焦墨山水一门,同 时也拓宽了中国绘画的审美领域。清初的江南画坛,受明末 “尚奇之风”和董其昌“南北宗”论的影响,不自觉地出现 了“四王”和“四僧”这样近乎对立的艺术阵营,同时形成 了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绘画流派。程邃作为一位比较特殊的 画家游走于他们之间,他和“四王”中的王时敏、王石谷, “四僧”中的渐江、石涛及清初即将形成的诸画派代表人 物,如龚贤、恽寿平、梅清等都有密切地交往。程邃交往的 画家中如孙逸、査士标、戴本孝、王尊素、吴山涛等都被后 人列为新安画派,像程正揆、张恂也是程邃艺术生涯中亦师 亦友的重要交往画家,他交往的画家中仅见于零星资料的还 有诸如董其昌、八大、髡残等。下面,笔者仅以现有资料择 其主要者介绍如下。 1.渐江 渐江(1610年—1664年),明末清初歙县人,俗名江 韬,明亡后出家为僧,法名弘仁。善画山水,与查士标、汪 之瑞、孙逸合称“新安四家”。笔墨瘦劲简洁,风格冷峭, 曾云游庐山、武夷山、黄山等地,好绘黄山松石,深得松云 岩壑之妙。 渐江与程邃同是歙县人,同是遗民画家,被后人同列 新安画派,同时代的龚贤把二人并入“天都十子”。程邃与 渐江的交往事迹和诗文、书画的唱和散见于一些史料。渐江 居于歙县,程邃客居扬州,二人都曾到过对方的居地。渐江 题画记载“辛丑夏月游广陵”;程邃也有顺治十四年以前返 歙县至丰南访吴孔嘉的史料记录。程邃曾经从渐江手里购得 吴道子《汉光武帝燎衣图》,又为其画梅花立轴一幅,渐江 也为程邃画过山水作品一件。从程邃题渐江《黄山图册》讲 “余常劝其返初衣,作孝悌明王事”来看,二人绝非一般交 情。 关于程邃从渐江手里购得吴道子的《汉光武帝燎衣 图》,在魏禧所著的《魏叔子文集》卷十六《燎衣图记》中 有很详细的记载:“光武燎衣图,唐吴道子画,友人程穆倩 得之新安僧渐江。穆倩云:‘渐江盖名诸生,世变弃妻子为 僧,更以学画名。’言此得之新安吴氏者也。”末署“辛亥 腊月朔日,易堂魏禧扬州记”。康熙十年五月,魏禧到扬 州,严沆招饮程邃、邓孝威至其寓舍,魏禧得见程邃所藏 《汉光武帝燎衣图》,遂作《燎衣图记》。 又据朱彝尊《曝书亭集》卷五十四录有为程邃作《汉光 武帝燎衣图跋》,亦可以佐证程邃曾经从渐江手里购得吴道 子的《汉光武帝燎衣图》,跋云: 汉光武帝燎衣图,唐吴道子画。……图今归程穆倩氏。 穆倩得之僧渐江,渐江购之歙吴氏。[1] 朱彝尊曾在康熙十三年三月到扬州,与程邃“泛舟红 桥”,赏程邃所藏龙尾砚及吴道子《汉光武帝燎衣图》,并 互有赠诗,其《曝书亭集》卷十三有《和程穆倩龙尾砚歌, 为方侍御亨咸作,即送其入粤》七古一首。程邃所藏的吴道 子《汉光武帝燎衣图》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请朱彝尊题跋的, 跋中讲“穆倩得之僧渐江,渐江购之歙吴氏”。亦与魏禧所 言正合。 程邃与渐江互赠画作的记载可见于《支那南画大成》第 十卷著录的渐江《赠穆倩山水轴》一件,款题: 高士胸中千万梅,饱咽冰霜成花胎。横斜落纸瘦如铁, 不是程郎摹下来。穆倩老友以此纸索画山水,余随笔乱涂, 以供一笑。先生精于六法,曾蒙写梅花立轴,机趣天然,另 有苍古之气。余不揣固陋,敬乞方家。 壬申冬十月二日,渐 江学人弘仁识。[2]197 渐江此中提到程邃赠其梅花立轴,称赞程邃所画梅花 陈明哲

羊山地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报告

羊山地区马蔺资源调查报告 一、调查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 羊山位于南京东郊,地处仙林大学城内,北纬32°05',东经118°54',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季风气候明显。冬冷夏热,四季变化分明。初夏有梅雨,夏秋多台风雨。年平均气温15~16℃。全年日照时数约2100小时,年日照率在47%左右,无霜期7个月,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降水日数年平均110天左右。 本地区地处宁镇山脉(宝华山—龙王山—灵山—钟山)中间连接地带,为典型的低山丘陵区,呈东北—西南走向,自然植被属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混交林,化香树、马尾松等分布较普遍,具有明显的南北过渡特征。 二、调查地区马蔺植物资源现状分析 ·马蔺简介: 【别名】旱蒲、马帚、剧草、三竖、豕首、荔、马薤、蠡草、高诱注,马莲、铁扫帚、箭杆风 【来源】为鸢尾科植物马蔺的全草。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扎把晒干或鲜用。 ·生存环境: 原产:中国,中亚细亚、朝鲜亦有野生分布; 生长于:荒地路旁、山坡草丛、盐碱草甸中——因其耐盐碱,耐践踏,根系发达;可用于:水土保持,盐碱地、工业废弃地改造,园林绿化的地被、镶边或孤植等。全株入药,有清热、止血、解毒的作用。叶可作梆扎及草编材料。以草原区分布较为普遍。 马蔺抗逆性强,尤其耐盐碱,是盐化草甸的建群种。由于马蔺具有独特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和利用价值,正逐渐被用作水保护坡、园林绿化观赏地被建设的优良材料。 ·植物学特性: 马蔺高10--60cm,密丛生。根状茎粗短,须根长而坚硬。叶基生,多数,坚韧,条形,无主脉,灰绿色,两面具稍突起的平行脉。花莛直立,高10--30cm,顶生1--3朵花,蓝紫色或天蓝色。花期4--5月,果期7--8月。马蔺的种子千粒重为23--27g。种粒大,近球形,有棱角。成熟的种子在适宜的土壤水分、温度条件下25d左右开始萌发,35d左右出苗。播种当年幼苗生长缓慢。第2年--般3月底返青,幼苗越冬率一般都超过95%。播种当年不分蘖,不开花,第2年分蘖,一般为1--3个。 ·生态生物学特性: 马蔺是一种美丽神奇的荒漠化治理水土保持护坡植物,既能很好的保持水土又有美丽的外观,既有顽强的生命力又容易建植管理,即有良好的生态功能又有经济价值。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的。它具有成为一种完美的水保护坡植物的“天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摘要:阐述了秦岭地区药用植物分布以及山茱萸、茯苓、重楼、铁线莲、天麻的药用价值和利用现状。 关键词:秦岭药用植物山茱萸茯苓重楼铁线莲天麻性状药理作用 正文: 秦岭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我国温带植物区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其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为众多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本区蕴藏着较为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 据了解,秦岭地区药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太白山作为秦岭的主峰之一,素有“太白山上无闲草”一说。本次植物资源调查主要针对秦岭地区的山茱萸、茯苓、七叶一枝花(重楼)、萱草、铁线莲、大百合等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分布及其利用现状进行了相关的调查。 一、资源举例 (一)、山茱萸 简介 秦岭是半野生药用木本植物山茱萸的主产区由于该区地形地貌复杂立地条 件差异很大从而使得山茱萸的生长状况产量和质量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山茱萸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老枝黑褐色,嫩枝绿色。叶对生,卵状椭圆形或卵形,长5—12厘米,宽约7.5厘米,顶端尖,基部浑圆或楔形,表面疏生柔毛,背面毛较密,侧脉6—8对,脉腋有黄褐色短柔毛;叶柄长约1厘米,有平贴毛。伞形花序腋生,先叶开花,有4个小型苞片,卵圆形,褐色,花黄色;花萼4裂,裂片宽三角形;花瓣4,卵形;花盘环状,肉质。核果椭圆形,成熟时红色。花期5—6月,果期8—10月。药用功效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山茱萸有强心作用,山茱萸注射液2-8mg/kg静脉注射可改善心功能,增加心肌收缩性和心输出量,提高心脏工作效率。犬注射后,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血压、左心室内压均升高。山茱萸注射液能对抗家兔、大鼠晚期失血性休克,使休克动物血压升高,肾血流量增加,延长动物存活时间。 2、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山茱萸不同组分对免疫系统影响不同,水煎液可降低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抑制SRBC或DNCB(2,4-二硝基氯苯)所致迟发型超敏反应,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化。山茱萸总苷和熊果酸能明显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转化,抑制LAK细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生成和白细胞介素-2的产生,对器官移植产生的排斥反应有明显的对抗作用,每日腹腔注射山茱萸总苷500mg/kg,连续给药6天,可明显延长小鼠移植心脏后的存活时间。而水煎液对体液免疫有促进作用,可加速血清抗体IgG、IgM形成。 3、抗炎、抗菌 山茱萸水煎剂对二甲苯、蛋清、醋酸等致炎物引起的炎性渗出和组织水肿及肉芽组织增生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肿胀组织中PGE含量无明显影响,能降低大鼠肾上腺内维生素C的含量,减轻肾上腺细胞损害。提示其抗炎机理与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有关,对PGE合成释放无明显抑制作

植物资源调查报告

植物资源调查报告 题目:广州谷围岛地区能源植物资源调查 学校:广东药学院 院(系):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 专业:生物技术 班级:能源与环境生物技术方向08 姓名:陈怡婷 学号:0809505130 成绩: 完成日期:2010年11月29日

广州谷围岛地区能源植物资源调查 时间:2010年11月11 日 地点:广东大学城谷围岛广东药学院及周边地区 调查目的:通过对广州小谷围岛广药外环能源植物资源的调查,了解该地区野 生和人工栽培能源植物资源的种类、蕴藏量和生态地理分布规律,认识能源植物的主要特征、利用部位及主要用途,并在调查的基础上,了解野生能源植物资源利用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学习掌握能源植物资源的调查方法。 调查内容:调查小谷围岛上存在哪些能源植物,了解能源植物的主要种类,认 识主要特征、利用部位及主要用途,并进一步了解能源植物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前景。例如小油桐(麻疯树)、水葫芦(也叫水浮莲或凤眼莲)等。 一、基本概念 能源植物:是指直接用于提供能源为目的植物。广义的能源植物包含所有的陆地和海洋的植物。狭义的能源植物指能量集型的植物,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和水,将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储藏在植物中,除直接燃烧产生热能外,还可转化成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 能源植物通常包括速生薪炭林,含糖或淀粉植物,能榨油或产油的植物,可供厌氧发酵用的藻类和其他植物等。能源植物中的化学能来源于太阳能,碳氢化合物含量较高,含硫量低,作为能源消费时,不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等污染气体,可明显减少酸雨发生的可能,并释放的二氧化碳又可以被生长的能源植物重新吸收,实现二氧化碳零的排放。 二、用品与材料 1.测量仪器:绳子 2.采集与测量工具:剪刀 3.记录工具:数码相机、记录本 三、调查方法 线路调查:调查范围内按不同方向选择几条具有代表性的线路,沿着线路,记载能源植物种类,采集标本,观察生境,目测多度等。此方法适宜于大面积的,特别是能源植物产量较少,分布又不均匀的地区。 感官法(化学成分检测):如检查挥发油的存在,可凭嗅觉,把采到的植物原料揉碎后,嗅其有无芳香气味,检查油脂类可将果实和种子放在滤纸上,用力压碎,稍干后看纸上有无透明的油迹,根据油迹的大小还可以估计含油量的多少。 观察要点: (1).观察植株的叶子、种子、根系的形态 (2)割裂叶子、挤压种子,轻轻闻其流出来的乳汁(勿碰)

诗意的秘境-吕绍福朦胧山水画的意境

诗意的秘境-吕绍福朦胧山水画的意境 中国美协理事、国家近现代美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美术》 杂志执行主编/ 尚辉 中国山水画历来崇尚画“虚”,这固然是庄禅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但也和中国南部温润多雾的自然地理气候而促使山水画必须面对解决云雾表现的画法密不可分。显然,山水画里面的留白,并不是真正的“空白”,而是表现的烟云弥漫对于山川草木似露非露的遮蔽。因而,这里的“虚”只是一种虚掩之中“露”的表现,是“有笔”处对于“无笔”处的烘托。“虚”之所以被山水画家所崇尚,就缘于此“无笔”之处的“虚”,才能真正调动观者的想象,赋予画面以更加深远幽邃的内涵。所谓“意境”,正是对于这种遮蔽之“虚”的诗意营造与诗意升华。一幅画作不能很好地画“虚”,大概也便很难生成幽微旷远的“意境”。从这个角度讲,中国山水画就是画“虚”的艺术,就是画云遮烟蔽的艺术,所有的笔法墨法,所有的皴擦点染,莫不是画烟雾虚掩之中的巨岩深壑、江川溪流。雾里观景,似有若无,方为至境。 吕绍福的朦胧山水正是由此理念延伸而出,并把中国山水画这种雾里观景的“虚”推向极至。虽然,唐朝王维始用渲淡而一变勾斫之法,山水画从此便将水墨渲淡用于烟云和玄境的表现,但还没有哪一家、哪一派完全画云遮雾罩之中的景观。从郭熙的《早春图》到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从马远的《踏歌图》到倪瓒的《渔庄秋霁图》,

从沈周的《庐山高图》再至梅清的《黄山图册》,不难看到云雾之虚在画面里逐渐被放大的历史演变过程。但墨分五色,没有哪一位画家最终会完全放弃浓墨深墨在画面里立定乾坤的作用,反倒有黄宾虹、李可染、张仃、赖少其等专用浓墨、宿墨、积墨和焦墨,在黑墨团里探寻幽微广阔的天地,云雾只是那些画面有限的留白,是画面勾人魂魄的画眼。只用淡墨的画面,不仅因缺乏浓深的极至而难以形成画面丰富的层次,而且淡墨在状物方面也会受到极大的限制,这或许就是古往今来,几乎鲜有人完全以淡墨统领画面、真正表现雾中之景的原因。 当1996年吕绍福画出《轻烟散入百姓家》时,他专注于淡烟轻岗的变法也就开始了。这幅作品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笔墨山水,而是裁断背景用撞水法描绘的烟雨村景。大面积的撞水使画面产生了朦胧含蓄的弥漫烟雨,民居只是趁湿勾画而出,仿佛烟雨迷离之中看到的乡村景色。此作在以水撞墨、以水化墨、水墨漫漶等方面所进行的水溶剂材料特性上的探索,给予他以极大的启示。这一时期,他还画了《不尽乡情入梦来》、《斜晖脉脉》、《山城薄雾》、《小镇临江图》和《峡江小镇》等,画面鲜用纵深感很强的大场景,而是局部放大江岸村镇、江滩民居,物形完全融化在烟雾弥漫中,凸显了撞水呈现的自然水痕,水与色与墨的出人意料的意趣极其强烈地吸引了他,这些作品也成为他探索山水画水墨特质的重要实验。这一系列的探索,未必完全像他后来那样在淡中求层次,但这些尝试无疑是他从笔墨向水墨转换的重要步骤,水的特性、水在纸上形成的各种渍痕水迹,也都成为他日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