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急事故处置卡汇编

应急事故处置卡汇编

应急事故处置卡汇编
应急事故处置卡汇编

应急事故处置卡汇编

危险目标液氨

事故预测

储罐液位超限;储罐、阀门泄露;管道破裂泄露;误操作泄露;卸车管线连接不牢固泄漏。

事故危害

具有腐蚀性,可引起急性中毒,常温下为气体,液氨外漏会迅速蒸发,将人冻伤。极容易溶解于水,对口鼻、呼吸道、眼睛等湿润部位容易造成灼伤。易燃,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引起燃烧爆炸。

事故处置方式1、向公司应急部门汇报。

2、撤退区域内所有人员,并向上风向转移。

3、开启事故喷雾水流对泄漏区域进行稀释。

4、用消防水枪稀释泄露液氨处。

5、穿戴防护用具,进入现场关闭泄漏点两端阀门或利用无火花工具对泄漏点进行封堵。

人员救护措施

轻微氨泄漏应急处置可穿轻微型防化服,佩戴过滤式氨防毒面罩进入处置,严重氨泄漏必须穿防护服,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进入处置。

有人员大量吸入氨气时,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报警程序向当地政府和“119”及当地环保部门、公安交警部门报警,报警内容应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学品名称和泄漏量、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姓名、电话。

应急电话生产部

()

安全管理员

()

消防急救

119 120

危险目标液氨

事故预测

储罐液位超限;储罐、阀门泄露;管道破裂泄露;误操作泄露;卸车管线连接不牢固泄漏。

事故危害

具有腐蚀性,可引起急性中毒,常温下为气体,液氨外漏会迅速蒸发,将人冻伤。极容易溶解于水,对口鼻、呼吸道、眼睛等湿润部位容易造成灼伤。易燃,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引起燃烧爆炸。

事故处置方式6、向公司应急部门汇报。

7、撤退区域内所有人员,并向上风向转移。

8、开启事故喷雾水流对泄漏区域进行稀释。

9、用消防水枪稀释泄露液氨处。

10、穿戴防护用具,进入现场关闭泄漏点两端阀门或利用无火花工具对泄漏点进行封堵。

人员救护措施

轻微氨泄漏应急处置可穿轻微型防化服,佩戴过滤式氨防毒面罩进入处置,严重氨泄漏必须穿防护服,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进入处置。

有人员大量吸入氨气时,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报警程序向当地政府和“119”及当地环保部门、公安交警部门报警,报警内容应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学品名称和泄漏量、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姓名、电话。

应急电话生产部

()

安全管理员

()

消防急救

119 120

危险目标溴素

事故预测

储罐液位超限;储罐、阀门泄露;管道破裂泄露;误操作泄露;卸车管线连接不牢固泄漏。

事故危害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和腐蚀作用。吸入较低浓度,很快发生眼和呼吸道粘膜的刺激症状,并有头痛、眩晕、全身无力、胸部发紧、干咳、恶心和呕吐等症状;吸入高浓度时有剧咳、呼吸困难、哮喘。严重时可发生窒息、肺炎、肺水肿。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皮肤接触高浓度溴蒸气或液态溴可造成严重灼伤。长期吸入,除粘膜刺激症状外,还伴有神经衰弱综合征。

燃爆危险:助燃。与可燃物接触易着火燃烧。

事故处置方式1、向公司应急部门汇报。

2、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3、用消防水枪稀释泄露液溴处。

4、穿戴防护用具,进入现场关闭泄漏点两端

阀门。

人员救护措施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腐、防毒服。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小量泄漏:用干燥的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或覆盖,收集于容器中。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耐腐蚀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报警程序向当地政府和“119”及当地环保部门、公安交警部门报警,报警内容应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学品名称和泄漏量、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姓名、电话。

应急电话

生产部

(王卫涛)

安全管理员

()

消防急救

119 120 溴素泄漏应急处置卡

危险目标溴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