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球首套万吨级反式异戊橡胶装置投产

全球首套万吨级反式异戊橡胶装置投产

全球首套万吨级反式异戊橡胶装置投产

顺丁橡胶装置简介和重点部位及设备正式版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顺丁橡胶装置简介和重点部位及设备正式版

顺丁橡胶装置简介和重点部位及设备 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 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装置简介 (一)装置发展及类型 1。装置发展 1959年日本的Bndgestone公司开始研制镍系BR顺丁橡胶,并于1964年年底建成2.5x10的4次方(原多次方位置应该标在右上位置,但word格式不支持)t/a的生产装置。顺丁橡胶在中国的研究1959年也已开始,经过大量的实验,完成了小试、中试及工业,眭实验。又通过全国性的攻关会战,进而取得了万吨级工业装置的数据。聚合技术开发始于1959年,中国

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合研究所开始了催化剂的开发工作。1965年在锦州和兰州开始了中试,1966年建成生产能力为1000t/a的实验装置。1969年确立了以抽余油为溶剂的生产工艺。1971年在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合成橡胶厂建成了我国第一套1.5X10的4次方(原多次方位置应该标在右上位置,但word格式不支持)t/a的生/c装置,并生产出了合格的顺丁橡胶。此后,又在锦州石化公司、上海高桥化工厂、齐鲁石化公司橡胶厂、巴陵石化公司合成橡胶厂等相继建成了4套工业生产装置。 我国的顺丁橡胶技术经过多年的不断改进和多次技术攻关,工艺逐渐完善,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已经向欧、美及东南亚

丁基橡胶装置简介和重点部位及设备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丁基橡胶装置简介和重点 部位及设备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5622-57 丁基橡胶装置简介和重点部位及设 备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 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 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装置发展及类型 1.装置发展 丁基橡胶在1940年6月问世,1943年投产,是美国的Exxon公司。在世界丁基橡胶生产行业中,Exxon、Bayer公司的丁基橡胶生产技术成熟可靠、水平较高,但从不转让技术,企图长期垄断丁基橡胶生产技术和市场。Exxon公司联合Bayer公司成立了子公司与北京燕化公司进行合作谈判,由于条件苛刻、技术费用很高,因而未有结果。 意大利的Pressindustria公司(以下简称n公司)从1971年开始对丁基橡胶理论开始研究1973年为Exxon公司提供搅拌器,1975年开始与前苏联合作进行新型丁基橡胶聚合反应器的研究,1976年取得成功。

异戊橡胶厂节能管理小组.doc

异戊橡胶厂节能管理小组 一、节能管理小组组织机构: 二、职责划分: 1.节能小组组长职责: 组长全面负责厂节能节水工作;组织厂各项节能节水措施的审批;分解、落实厂耗能用水定额指标,确定耗能用水计划及能耗指标,制定保证措施。 2、节能小组副组长职责: 生产专业副组长负责装置节能节水工作的实施与控制;上报公司工艺类节能节水技改、技措方案; 设备专业副组长负责装置节能节水流量仪表的检定及维护工作;上报公司设备技术改造方案; 管理专业副组长负责节能管理指标的考核工作; 3、计量员负责负责本单位耗能用水统计及报表编制、分析工作;负责各单位间耗能、用水抄表、汇总;

负责电力消耗的抄表、汇总。 4、设备专业组负责装置动设备电消耗的节能。 5、技术专业组负责工艺节能措施的实施。 6、仪表负责人负责装置能耗仪表的检定及维护。 7、班长负责节能的实施,维持装置正常生产。 8、班组在班长及各专业负责人的指挥下,完成装置节能措施。 三、橡胶厂节能管理规定 1.现状 现阶段橡胶厂装置节能降耗工作较差,装置屡次出现白天长明灯、工作站漏**、漏水现象,另外装置班组节能管理工作较差;为此下发节能管理规定。 2.工作改进要求 为了规范橡胶厂轮岗管理特制定以下管理规定。 3.节能管理执行橡胶厂考核细则相关规定。 “3.7 节能管理 3.7.1 装置内部照明出现长明灯现象,或未及时关闭装置照明灯,考核当班班组-2 分; 3.7.2 长流水、“小白龙”、冬季未关好泵房门窗、蒸发器排污阀开度过大、空调设定温度不符合要求、未及时关灯等不节能现象,一次考核-5 分。 3.7.3 班组有能力消除的跑、冒、滴、漏现象,提醒后 1 个工作日仍未消除,考核-2 分/点次。 3.7.4 班组计量弄虚作假一次考核-10 分。 3.7.5 未经橡胶厂允许,装置内进行循环水排放;装置内蒸汽、新水、脱盐水、操作室生活用水连续排放,每一点考核当班班组-5 分。 3.7.6 装置内出现能源泄漏,当班班组必须进行整改,无法整改的需及时向橡胶厂汇报,未进行整改或汇报的考核当班班组-10 分,积极整改,消除泄漏源,嘉奖班组 10 分。 3.7.7 班组对负责区域的保温伴热情况要仔细检查,对保温伴热不良的部位及时向橡胶厂汇报。没有及时汇报的班组考核-5 分,班组负责区域内的保温伴热完好率及整洁度达标,在当月的月度考核内嘉奖责任班组 10 分。 3.7.8 当班班组发生伴热线、工艺线、设备冻堵情况,必须负责处理,当班未处理班组,交接班提出仍未处理下班,考核责任班组-10 分。 3.7.9 班组及时按照橡胶厂要求,做好冬防保温工作。没有及时做好冬防工作的考核-5 分。 3.7.10 班组当班期间,对装置内部以及外围系统认真及时巡检,及时发现各类跑、冒、滴、漏,及时报

顺丁橡胶装置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docx

顺丁橡胶装置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一)火灾爆炸危险火灾爆炸和丁二烯自聚是本装置的主要危险,丁二烯属于易于自聚的物质,丁二烯生成端基过氧化自聚物的倾向十分明显。丁二烯端基聚合物坚硬且不溶于已知溶剂,即便加热也不能熔融。由于丁二烯生成的端基聚合物在丁二烯中的溶解度很小,所以很容易沉积在浓缩层中,黏附在器壁和管道上,造成管道、阀门和设备堵塞或涨裂。在60—80℃或光照、撞击、摩擦时能发生爆炸。生产过程对于氧含量、水含量等要求非常严格,丁二烯在少量的氧存在的情况下就可能被氧化生成过氧化物,引发自聚。过氧化自聚物在空气中的允许浓度仅为100mg/m3,并在125℃以上就可以发生分解爆炸。 此外,乙烯基乙炔是一种极易分解爆炸的物质,当乙烯基乙炔浓度高于50%、分压大于0.075MPa时就有引起爆炸的危险。所以在操作时要严格检查和控制DA—103塔釜温度、溶剂量和回流量,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处理。 总体而言加强防火防爆、防静电、防泄漏、防丁二烯自聚、防雷等安全措施,应成为本装置关注的重点问题。 (二)毒性危害 丁二烯对人体的危害。慢性中毒对神经系统的症状为头疼、眩晕、全身无力、失眠、记忆力集中力减退,以神经衰弱症候群为主,对消化系统症状为消化不良、恶心、胃灼热、腹痛,肝、肾对丁二烯敏感,易受损害,对呼吸系统引起咽部及喉部炎症,对皮肤引起发炎,液体丁二烯接触皮肤引起冻伤。急性中毒表现为头痛、眩晕、耳鸣、全身无力、口中感甜味,有时呕吐、昏醉、皮肤苍白、脉搏加快。在新鲜空气中一切症状可迅速消失,在丁二烯长时间高浓度作用下是危险的,可能引起死亡。 溶剂油对人体的危害。浓度低时会引起头痛、口干恶心等,浓度高时能引起中毒死亡,还可以引起慢性中毒、无力、神经衰弱,对皮肤有刺激。 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对人体的危害。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有剧毒,对皮肤能引起烧伤,还可经呼吸道、胃肠道、皮肤侵入体内,对牙齿、骨骼、造血、神经系统有损坏和强刺激作用。三异丁基铝对人体的危害。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与皮肤接触易灼烧和溃烂,其烟对呼吸道和眼结膜有强烈的作用。 (三)开停工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石油化工装置的开停工过程,由于装置的主要工艺参数在操作上都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物料进出、温度变化、压力变化几乎在极限范围内进行,因而也往往是容易导致事故发生的

各种橡胶基本特性(精)

1.3 、应用范围:主要用于制作耐油橡胶制品,广泛用于制造密封件、垫片、垫圈等模制品和压出制品,各种橡胶胶辊、耐油胶管、工业用品和粘合剂等等。 2. 羧基丁腈橡胶(XNBR 2.1 :基本特性: 2.1.1 硫化速度比丁腈胶快,易焦烧。 2.1.2 纯胶配合显示高的拉伸强度。 2.1.3 硫化胶的耐热性、耐磨性好。 2.1.4 与酚酫树脂相容性好。 2.2 、应用范围:主要用于胶管、密封件、垫圈、油封、各种模型制品和粘合剂等。

3 、丁腈橡胶 - 聚氯乙烯共混胶(NBR/PVC 3.1 、基本特性: 3.1.1 耐臭氧和耐天候老化性能比通常丁腈橡胶显著提高。 3.1.2 比通常丁腈橡胶提高了耐燃性。 3.1.3 耐磨耗、耐油性、耐化学药品等性能比通常丁腈橡胶有所改善。 2.1.4 提高了压出、压延工艺性能。 2.1.5 可任意着色制作艳色制品。 2.1.6 低温特性、弹性降低,压缩变形增大。 2.1.7 比通常的聚氯乙烯改善了低温特性、耐油性、伸长率等。 3.2 应用范围:主要用于电线电缆护套,油管和燃油管外层胶,皮辊和皮圈,汽车模压零件,微孔海绵,发泡绝热层,安全靴和防护涂层等。 4 、氢化丁腈橡胶(HNBR 4.1 、基本特性 4.1.1 氢化丁腈橡胶虽经氢化饱和,但仍然保持原丁腈的特性。具有拉伸结晶性,因而强度较高。 4.1.2 有良好的耐热和耐臭氧、耐天候老化性能以及耐化学酸碱性能。 4.1.3 良好的耐技术液体(包括含腐蚀添加物的油类的溶胀性能。 4.1.4 良好的机械性能,即使在温升条件下仍保持相当水平。 4.1.5 在极有害的条件下,有显著的耐磨耗性能。

济南橡胶制品项目建议书

济南橡胶制品项目 建议书 参考模板

报告说明— 聚异戊二烯橡胶简称异戊橡胶,其发展史起源于对天然橡胶的研究,而异戊橡胶的工业化则是在其单体和Ziegler型催化剂有了确实保证之后才实现的。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国际环境进一步趋向缓和,天然橡胶生产稳定增长;加之人工合成的聚异戊二烯橡胶的综合性能始终不及天然橡胶,而且受到单体来源、生产成本的制约,因而除前苏联外的其他一些国家纷纷终止了聚异戊二烯橡胶的生产,目前仅有美国、日本少量生产聚异戊二烯橡胶。但从长远和发展的观点看,聚异戊二烯橡胶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合成橡胶品种。 该异戊二烯橡胶项目计划总投资12389.6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9137.1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3.75%;流动资金3252.4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6.25%。 达产年营业收入23686.00万元,总成本费用18129.37万元,税金及附加234.98万元,利润总额5556.63万元,利税总额6558.04万元,税后净利润4167.47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390.57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4.85%,投资利税率52.93%,投资回报率33.64%,全部投资回收期4.47年,提供就业职位343个。 在我国,异戊二烯橡胶主要应用于全钢载重子午胎的胎圈钢丝部位。在胎圈钢丝部位使用异戊二烯橡胶,可以改善胶料的加工性能,同时胶料

具有较高的硬度、耐撕裂性和耐疲劳性能,胶料的流动性好,钢丝表面附 胶均匀;斜交胎也使用异戊二烯橡胶,主要是取代天然橡胶,以降低成本。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述 第二章投资单位说明 第三章背景、必要性分析第四章项目市场研究 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 第六章选址可行性分析第七章项目工程方案分析第八章工艺技术方案 第九章环境保护可行性第十章生产安全保护 第十一章建设风险评估分析第十二章节能可行性分析第十三章实施进度 第十四章投资方案 第十五章经济评价 第十六章项目总结 第十七章项目招投标方案

丁基橡胶装置简介和重点部位及设备

丁基橡胶装置简介和重点部位及设备 (一)装置发展及类型 1.装置发展 丁基橡胶在1940年6月问世,1943年投产,是美国的Exxon公司。在世界丁基橡胶生产行业中,Exxon、Bayer公司的丁基橡胶生产技术成熟可靠、水平较高,但从不转让技术,企图长期垄断丁基橡胶生产技术和市场。Exxon公司联合Bayer公司成立了子公司与北京燕化公司进行合作谈判,由于条件苛刻、技术费用很高,因而未有结果。 意大利的Pressindustria公司(以下简称n公司)从1971年开始对丁基橡胶理论开始研究1973年为Exxon公司提供搅拌器,1975年开始与前苏联合作进行新型丁基橡胶聚合反应器的研究,1976年取得成功。1983年PI公司对前苏联的下卡姆斯丁基橡胶厂的聚合反应器和聚合工艺进行改造,使其生产水平大大提高。1986年PI公司开始投入大量资金,完善了聚合反应器和聚合工艺技术,开发了聚合反应器数学模型,并通过引进专家掌握了丁基橡胶成套生产技术。 北京燕化公司同俄罗斯及PI公司进行了技术交流,并于1995年12月15日由中国石化总公司召开“关于引进意大利PI公司技术建设丁基橡胶生产装置论证会”,进而确定引进公司的技术建设在中国大陆建设一套3X104t/a的丁基橡胶装置。1997年10月14日,丁基橡胶装置在北京燕山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合成橡胶事业部开始动工,于1999年12月28日正式投产。

2。装置类型 丁基橡胶装置是以高纯度异丁烯和异戊二烯为原料,用高纯度三氯化铝加微量水为催化剂,氯甲烷为稀释剂,采用淤浆法生产丁基橡胶的石油化工装置。是制造子午胎内胎和无内胎轮胎不可代替的材料,在包括电子、机械、医疗和食品等行业中有着非常广泛的用途。 (二)单元组成与工艺流程 1.单元组成 丁基橡胶装置主要由乙烯制冷单元、丙烯制冷单元、配料及催化剂配制单元、聚合和脯气单元、氯甲烷回收单元、氧化铝干燥再生单元、异丁烯和异戊二烯精制单元、中间罐区公用工程系统和后处理生产线等10个单元组成。 2.工艺流程概述 丁基橡胶是在极低的操作温度和半连续生产的条件下用异丁烯和异戊二烯聚合得到。催化剂为用氯甲烷作溶剂配制成的无水三氯化铝溶液,该催化剂溶液经过深冷进入到反应器。精制后的异丁烯和异戊二烯也用氯甲烷按一定比例配制成溶液,经过深冷后进人聚合反应器,在反应器中异丁烯和异戊二烯在催化剂存在下瞬时完成聚合反应,生成丁基橡胶胶粒。胶粒和未反应的单体和氯甲烷自聚合反应器顶部溢出进入到脱气釜用热水脱气,蒸出未反应的大部分单体和氯甲烷。在脱气釜中加入分散剂和抗氧剂,并加入烧碱溶液中和三氯化铝水解生成的盐酸。经脱气后的胶粒和水再经第一汽提釜和第二汽提釜进一步蒸出未反应的单体氯甲烷。

顺丁橡胶装置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294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The Production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Object Of The Problem And The Scope Of Influence, Analyzing The Problem, Proposing 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Cost Planning And Feasibility Analysis, Implementation, Follow-Up And Interactive Correction, Summary, Etc.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顺丁橡胶装置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通 用范本

顺丁橡胶装置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通用 范本 使用指引:本解决方案文件可用于对工作想法的进一步提升,对工作的正常进行起指导性作用,产生流程包括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执行,后期跟进和交互修正,总结等。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一)火灾爆炸危险 火灾爆炸和丁二烯自聚是本装置的主要危险,丁二烯属于易于自聚的物质,丁二烯生成端基过氧化自聚物的倾向十分明显。丁二烯端基聚合物坚硬且不溶于已知溶剂,即便加热也不能熔融。由于丁二烯生成的端基聚合物在丁二烯中的溶解度很小,所以很容易沉积在浓缩层中,黏附在器壁和管道上,造成管道、阀门和设备堵塞或涨裂。在60—80℃或光照、撞击、摩擦时能发生爆炸。生产过程对于氧含量、水含量等要求非常严格,丁二烯在少量的

推荐-顺丁橡胶装置简介和重点部位及设备

顺丁橡胶装置简介和重点部位及设备 一、装置简介 (一)装置发展及类型 1。装置发展 1959年日本的Bndgestone公司开始研制镍系BR顺丁橡胶,并于1964年年底建成2.5x104t/a的生产装置。顺丁橡胶在中国的研究1959年也已开始,经过大量的实验,完成了小试、中试及工业,眭实验。又通过全国性的攻关会战,进而取得了万吨级工业装置的数据。聚合技术开发始于1959年,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合研究所开始了催化剂的开发工作。1965年在锦州和兰州开始了中试,1966年建成生产能力为1000t/a的实验装置。1969年确立了以抽余油为溶剂的生产工艺。1971年在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合成橡胶厂建成了我国第一套1.5X104t /a的生/c装置,并生产出了合格的顺丁橡胶。此后,又在锦州石化公司、上海高桥化工厂、齐鲁石化公司橡胶厂、巴陵石化公司合成橡胶厂等相继建成了4套工业生产装置。 我国的顺丁橡胶技术经过多年的不断改进和多次技术攻关,工艺逐渐完善,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已经向欧、美及东南亚等国家出口。同时顺丁橡胶成套技术已经成功实现了对意大:利和我国台湾省的技术转让。 2000年,我国生产顺丁橡胶的厂家已发展到8个,现有生产能力已经达到31.34X104;t/a,。 2.装置类型

顺丁橡胶的关键技术是聚合技术。生产顺丁橡胶的催化剂体系有锂、钛、钴、镍、钕等。不同的催化剂得到的不同橡胶结构的橡胶,用锂系催化剂得到的橡胶 顺式1,4—结构含量为35%—40%,称为低/顷式聚丁二烯橡胶,用钛系催化剂得到的橡胶,顺式含量为90%,由钴、镍、钕系制得的橡胶,顺式含量为96%—98%,统称为高顺式聚丁二烯橡胶,即顺丁橡胶。我国生产顺丁橡胶聚合所采用的催化 剂为镍系。 丁二烯抽提所用的萃取剂目前国内一般采用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乙腈。本节主要以DMF法抽提丁二烯为主进行介绍。 (二)单元组成与工艺流程 1.单元组成 顺丁橡胶生产装置主要由丁二烯抽提、聚合及凝聚、干燥、成型包装等三大 单元组成。丁二烯抽提单元是/顷丁橡胶装置的龙头,绝大部分丁二烯含量43%左右的混合碳四馏分在这里经过萃取和精馏,从而直接从碳四馏分中提取高纯度 的丁二烯单体供聚合单元使用。 丁二烯聚合单元是顺丁橡胶装置的核心反应部分,是顺丁橡胶生产的心脏, 其任务是将丁二烯、催化剂、溶剂油在规定的工艺条件下进行配位阴离子聚合, 经聚合釜的连续聚合,得到顺式含量大于96%的1.4聚丁二烯胶液,然后加入 防老剂,经静态混合器送往胶液罐,供凝聚单元使用。 凝聚单元主要是应用水蒸气蒸馏原理,借助于热水、蒸汽以及机械搅拌等作用,完成对丁二烯胶液中的溶剂及未反应的丁二烯除去并回收,将悬浮在凝聚釜 中的颗粒状经脱水、干

三釜凝聚工艺在异戊橡胶生产中的应用

开一发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合成橡胶工业,2015-11-15,38(6):418~421 CHINA SYNTHETIC RUBBER INDUSTRY ???????????????????????????????????????????????????????????? 三釜凝聚工艺在异戊橡胶生产中的应用 罗一军1,张兰波2 (1.中国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橡胶厂,北京102503;2.中国石油兰州化工研究中心,兰州730060) 一一摘要:在异戊橡胶(IR)生产过程中为了将胶液中残留己烷质量分数脱除到不大于0.5%(占总己烷 溶剂的0.1%),参照中国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橡胶一厂顺丁橡胶装置的凝聚条件,通过理论计算对比 了分别采用单釜二两釜和三釜凝聚工艺时的蒸汽耗量,并确定了生产IR的最佳凝聚工艺及条件三结果 表明,不同凝聚工艺下每吨IR所需蒸汽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单釜凝聚二两釜凝聚二三釜凝聚,在三釜凝聚 工艺中将气相烃类带出凝聚釜的蒸汽消耗占总蒸汽消耗的68%左右,三釜凝聚工艺的总蒸汽消耗比两 釜凝聚工艺低19%,理论计算说明IR生产过程中宜采用三釜凝聚工艺;采用的三釜凝聚工艺最佳条件 为1#釜压力(35?3)kPa,温度(87?2)?;2#釜压力(55?3)kPa,温度(101?2)?;3#釜压力(20? 3)kPa,温度约99?三 关键词:异戊橡胶;三釜凝聚工艺;己烷;蒸汽;消耗量 一一中图分类号:TQ330.53+1一一文献标志码:B一一文章编号:1000-1255(2015)06-0418-04 一一目前国内在溶液聚合法生产合成橡胶过程中,凝聚工艺主要是水析法凝聚,而生产异戊橡胶(IR)的凝聚工艺属于水析法凝聚,凝聚的目的是在完全回收溶剂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能源消耗三由末釜进入凝聚的胶液主要含有IR和己烷溶剂(由于IR的转化率达到98%,异戊二烯残留量很少,IR干胶和己烷的质量比约为1.00?5.25),为了将胶液中残留己烷质量分数脱除到不大于0.5%(占总己烷溶剂的0.1%),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本工作参照中国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橡胶一厂顺丁橡胶装置采用的凝聚条件[1-2],通过理论计算对比了分别采用单釜二两釜和三釜凝聚工艺时的蒸汽耗量,并确定了生产IR的最佳凝聚工艺及条件三 1一凝聚工艺对比 国内外合成橡胶生产中常见的凝聚工艺主要有3种:一是单釜凝聚工艺;二是两釜压差式凝聚(简称两釜凝聚)工艺;三是三釜压差式凝聚(简称三釜凝聚)工艺三一一① 1.1一单釜凝聚 单釜凝聚工艺是将胶液和热水通过喷嘴混合进行充分加热二切割二造压后喷入凝聚釜,凝聚釜内为直接通蒸汽加热的热水系统三胶液在热水中,己烷溶剂迅速气化,形成水蒸气二己烷的混合物,最终通过冷凝器进行冷凝回收分层;IR迅速形成胶粒,胶粒混在热水中(成为胶粒水)送往后处理工序进行分离二干燥,其流程如图1所示 三 Fig1一Diagram of single kettle coagulation process 1.2一两釜凝聚 两釜凝聚工艺的流程如图2所示三将胶液和热水通过喷嘴混合进行充分加热二切割二造压后喷入1#凝聚釜三水蒸气二己烷混合物去冷凝器进行分层回收,胶粒水进入2#凝聚釜三在2#凝聚釜中,同样是气相去冷凝器,2#釜颗粒水通过颗粒泵送往后处理工序三2个凝聚釜均在底部通蒸汽加热三 一一一一 ①收稿日期:2014-10-10;修订日期:2015-07-20三 作者简介:罗军(1981 ),男,江苏海安人,本科,高级工程师三 主要从事合成橡胶的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已发表论文4篇三

聚异戊二烯系橡胶及其用途

聚异戊二烯系橡胶及其用途 案《原料》 豪,{羽 9 聚异戊二烯系橡胶及其用途 l 1前言 竖一 (天津市胶鞋厂) 聚异戊二烯橡胶简称异戊橡胶(IR),它 的研究起源于天然橡胶的研究而工业化生 产则是在其单体和齐格勒型催化剂有了确实 保证之后才得实现的这种催化剂首先由 美国的Goodrich化学公司在1954年割成, 我国先用叔丁基铝/四氯化钛催化剂台成出 该胶,后又采用有机酸稀土盐三元催化体系 进行合成.该法特点:催化剂可配成均相,聚 合比较稳定,不挂胶,溶剂回收使用好,较易 控制成胶质量等总体上,该胶的工业化生产 始于60年代,且在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初 得到迅速发展此后由于”能源危机的冲击 和天然橡胶的竞争,西方国家对该胶的生产 出现重大滑坡一直延续至今,俄罗斯和东欧 各国由于缺乏天然橡胶资源,坚持大力开发 和生产异戊橡胶.目前俄罗斯仍为世界上最 大的生产国家 2生产技术概况 2.1异戊二烯单体的生产概况 目前生产异戊二烯(IR)的西方国家主 要自美,法,日荷,意,南非和巴西等国.采用 裂解碳五馏份抽提法,烯醛二步法和炔酮法 等j种生产方法.其中抽提法约占总能力的 80,美国和西欧全部采用此法.【j本抽提法 约占其总能力的76.南非是唯一以煤为原 料(炔酮洼)生产异戊二烯单体的国家.而俄 罗斯主要异戊烷脱氢法制取,其余”烯醚 :一谥 做弓弓 2.2聚异戍二烯橡胶的生产概况 聚异戊二烯橡胶的生产技术主要采用已

定型的溶液连续聚合法.工业采用的催化体系有:由四氯化钛/烷基铝组成的齐格勒/纳塔(钛铝)催化剂,有机锂催化剂和稀士催化体系.由此合成的聚异戊二烯橡胶分别简称钛胶(Ti—IR),锂胶(u—IR)和稀土胶(Ln — IR)目前,髂荷兰shell公司等生产锂胶 外.世界上大多数公司仍生产钛胶为主此外,也有俄罗斯等国生产的稀士胶 3异戊橡胶生产技术进展 对已有生产技术的改进:如采用低温法 配制催化剂,可减少催化剂用量和聚合釜数量,延长聚合釜运转周期.以氢调节聚合物分子量及其分布,从而可降低凝胶含量,在铝钛催化剂中加入第三组份,生产无凝胶或低凝胶(含量小于5—7)品种.采用等温聚合工 艺-可提高溶液中聚合物的浓度,成胶的可塑性和其它性能上的一致性. 新品种和耨工艺的开发:如采用稀士催 化体系合成异戊橡胶,其顺式一1.4结构高达∞.5,乇,无凝胶,分子量分布易于调节,定伸和抗撕强度高于钛胶,耐疲劳和抗裂口增长超过天然胶.另又开发出稀土丁戊橡胶;再之,意,俄和我国业已分别开发出异戊胶的本体聚合技术,可合成高顺式,高分子量和基本上无凝胶的异戊橡胶 对异戊橡胶的改性:异戊橡胶虽有人造 或合成天然胶之称,但某些性能,特别是生胶强度和粘台性能仍不及天然胶对此国外做, , ~ ,. 9 《原村料》 了大量的改性工作,主要在改善异戊胶的加工和物机性能,以及合成新型材料两方面,如在该歧大分子中引人羰基,羟基,环氧基,硝基等官能团以提高生胶强度,降低冷流等性能,或以加氢,氯化,环化,与其它单体共聚等方法制备新颖材料. 4异戊系列橡胶的品种和用途 4.1顺式一1,4一聚异戊二烯橡胶

顺丁橡胶装置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实用版

YF-ED-J7120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顺丁橡胶装置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顺丁橡胶装置危险因素及防范措 施实用版 提示:该解决方案文档适合使用于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在进行中紧扣进度,实现最大程度完成与接近最初目标。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一)火灾爆炸危险 火灾爆炸和丁二烯自聚是本装置的主要危 险,丁二烯属于易于自聚的物质,丁二烯生成 端基过氧化自聚物的倾向十分明显。丁二烯端 基聚合物坚硬且不溶于已知溶剂,即便加热也 不能熔融。由于丁二烯生成的端基聚合物在丁 二烯中的溶解度很小,所以很容易沉积在浓缩 层中,黏附在器壁和管道上,造成管道、阀门 和设备堵塞或涨裂。在60—80℃或光照、撞 击、摩擦时能发生爆炸。生产过程对于氧含

量、水含量等要求非常严格,丁二烯在少量的氧存在的情况下就可能被氧化生成过氧化物,引发自聚。过氧化自聚物在空气中的允许浓度仅为100mg/m3,并在125℃以上就可以发生分解爆炸。 此外,乙烯基乙炔是一种极易分解爆炸的物质,当乙烯基乙炔浓度高于50%、分压大于0.075MPa时就有引起爆炸的危险。所以在操作时要严格检查和控制DA—103塔釜温度、溶剂量和回流量,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处理。 总体而言加强防火防爆、防静电、防泄漏、防丁二烯自聚、防雷等安全措施,应成为本装置关注的重点问题。 (二)毒性危害 丁二烯对人体的危害。慢性中毒对神经系

聚异戊二烯橡胶

聚异戊二烯橡胶 1概述 在60年代初异戊二烯橡胶(IR)工业化开发的早期阶段,普遍认为它将替代天然橡胶,但后来因为天然橡胶价格要比异戊二烯价格低10-40%,聚异戊二烯橡胶在美国、西欧和日本只能得到天然橡胶5-7%的市场份额。在70和80年代前苏联为摆脱天然橡胶的进口,花了很大力气建设聚异戊橡胶装置。虽然1994-1996年间前苏联约有40%的聚异戊二烯橡胶装置已停产,但他在1995年仍占世界聚异戊二烯橡胶总能力的70%。估计世界75%的异戊橡胶是用作轮胎和轮胎制品。预计今后5年聚异戊二烯橡胶的生产和消费在美国、西欧和日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东欧或许会有较大的发展。 2国内生产概况 目前国内无聚异戊二烯橡胶生产装置。吉林化工研究院曾作过大量的研究开发工作,开发了醚醛一步法生产异戊二烯的新工艺,并研制了醚醛法合成异戊二烯的第二代催化剂,还开发了稀土IR和反式IR的聚合技术。上述技术均通过了原化工部的技术鉴定。该院已完成1.5万吨/年稀土系IR和500吨/年反式IR工业装置的基础设计。此外为发展以IR为基础的精细化工产品,该院还开发了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负型光刻原胶和液体异戊橡胶,并且通过技术鉴定。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对稀土催化异戊二烯聚合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开发出本体法合成IR新工艺,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近几年来青岛化工学院也对反式异戊胶的合成进行了研究,用负载型钛系催化剂开发出异戊二烯本体沉淀聚合新方法,合成出分子量约70000,反式含量大于98%的反式异戊胶,并对聚合反应动力学、聚合产品性能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3生产工艺概述 3.1 异戊二烯单体生产技术 异戊二烯单体的生产可采用C5馏抽提法、烯醛二步法、异戊烷两步脱氢法、烯醛液相一步法、醚醛法和由2-丁烯和合成气制异戊二烯的方法等。 3.2聚异戊二烯橡胶生产技术 采用已定型的连续聚合法生产。工业上采用的催化剂有由四氯化钛和烷基铝组成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有机锂催化剂及70年代开发的稀土催化剂。由其合成的异戊橡胶分另称为钛胶、锂胶和稀土胶。由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合成的是高顺式异戊胶,由有机锂催化剂合成的异戊胶顺式含量较低,一般为低顺式异戊胶。由稀土催化剂生产的稀土胶顺式含量也较高。锂胶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异戊胶胶种,但由于其顺式1,4结构含量低,在使用中不能象钛系橡胶那样替代较多的天然橡胶,而且生产过程中对原料的质量要求高,因而限制了它的应用。钛胶是最主要的异戊胶,除荷兰的Shell公司外,其它公司生产的几乎都是钛胶。稀土胶是70年代开发的胶种,其生产技术具有催化剂用量少,对原料规格适应性强,橡胶凝胶含量少、流程短和消耗定额低等优点。

顺丁橡胶合成工艺

顺丁橡胶的合成工艺一、总论 1.顺丁橡胶 1.1.概述 顺丁橡胶是顺式-1,4-聚丁二烯橡胶的简称,其分子式为(C 4H 6 )n。顺丁橡胶 是由丁二烯聚合而成的结构规整的合成橡胶,其顺式结构含量在95%以上。根据催化剂的不同,可分成镍系、钴系、钛系和稀土系(钕系)顺丁橡胶。顺丁橡胶是仅次于丁苯橡胶的第二大合成橡胶。与天然橡胶和丁苯橡胶相比,硫化后其耐寒性、耐磨性和弹性特别优异,动负荷下发热少,耐老化性尚好,易与天然橡、氯丁橡胶或丁腈橡胶并用。顺丁橡胶特别适用于制造汽车轮胎和耐寒制品,还可以制造缓冲材料及各种胶鞋、胶布、胶带和海绵胶等。 1.2.顺丁橡胶的发展史 1910-1911年,前苏联用碱金属引发丁二烯聚合得到橡胶状物质。20世纪30年代初,德国和前苏联开始生产以金属钠为催化剂的丁二烯橡胶,称为丁钠橡胶,其结构规整性差,物性和加工性能不好,还不能算做顺丁橡胶。20世纪50年代,Ziegler-Natta配位定向聚合理论的实践,促进了顺丁橡胶合成技术的迅速发展。1956年,美国以AlR3-TiBr4催化体系合成顺丁橡胶。随后钴系、镍系及稀土系(钕系)催化剂相续发展,顺丁橡胶生产能力已仅次于丁苯橡胶,位居合成橡胶各胶种第二。2013年世界合成橡胶生产者协会统计丁二烯橡胶(主要为顺丁橡胶)产能为471.8万吨/年。 我国在上世纪70年代采用自主开发的技术实现了顺丁橡胶工业化生产,采用的是镍系催化剂,其生产技术一直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行列。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和一些民企均拥有镍系顺丁橡胶生产装置,2011年总产能达66万吨/年,产品销往世界各国。未来几年,我国镍系顺丁橡胶产能将进一步扩大,预计我国镍系顺丁橡胶产能将超过100万吨/年。 稀土顺丁橡胶因其优异的性能被视为镍系顺丁橡胶的升级品种,逐渐被工业界所重视。稀土顺丁橡胶与镍系顺丁橡胶相比具有较高的弹性、较好的拉伸性能、较低的生热和滚动阻力以及优异的耐磨耗和抗疲劳等物理机械性能,符合高性能轮胎在高速、节能、安全、环保等方面发展的需要,常用于高性能绿色轮胎。中国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稀土催化丁二烯聚合的研究,由于当时经济发展落后,未能实现工业化生产。1998年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中国石油锦州石化公司在镍系万吨级顺丁橡胶生产装置上成功地生产出了稀土顺丁橡胶。2011年,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稀土顺丁橡胶生产装置投产,中国稀土顺丁橡胶生产装置实现了零突破。2012年,中国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3万吨/年稀土顺丁橡胶生产装置也投产。未来几年,我国将新增20多万吨/年稀土顺丁橡胶的产能,届时中国稀土顺丁橡胶总产能达30万吨/年以上,成为稀土顺丁橡胶第一大生产大国。 2.溶液聚合 2.1.概述 将聚合单体溶解于溶剂中,然后在催化剂的催化下进行的聚合反应。在溶液聚合中溶剂起到传热介质的作用。 溶液聚合分为均相和非均相聚合两种情况。 2.2.聚合方式

橡胶离型剂(脱模剂)知识与最新产品动向

橡胶离型剂(脱模剂)知识与最新产品动向 一、橡胶离型剂的类型分类: 1、橡胶离型剂:指用于防止橡胶产品与模具表面粘连,并能使之顺利出模而不致撕裂的一类物质。使用时将它喷或涂于模腔表面,以形成一层有效的隔离层。对离型剂的主要要求是: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和化学惰性,不腐蚀模腔表面;在模腔表面下残留分解物;不影响产品色泽,但能赋予良好的外观、无毒;易于配制,使用方便。 2、氟系离型剂:氟离型剂继承了含氟材料的特点,能够显著降低固体的表面能,使其产生难浸润和不粘着性,不易与其他物质溶合,很好的解决了成品与模具之间的粘结问题,配制成离型剂时,含氟化合物的用量极小。对热固性树脂、热塑性树脂和各种橡胶制件均适用,模制品表面光洁,二次加工性能优良,特别适合于精细电子零部件的脱模。 3、硅系离型剂:有机硅离型剂是以有机硅氧烷为原料制备而成,其优点是耐热性好,表面张力适中,易成均匀的隔离膜,脱模寿命长。缺点是脱模后制品表面有一层油状面,二次加工签必须进行表面清洗。常用的有硅油,硅橡胶,乳化硅油以及硅脂等。有机硅离型剂是目前橡塑离型剂中档市场的主流产品,在聚氨酯、橡胶、等树脂的加工中均有广泛应用。 4、蜡( 油) 系离型剂蜡油系列离型剂特点是价格低廉, 粘敷性能好, 缺点是污染模具,其主要品种有: ①工业用凡士林, 直接用作离型剂; ②石蜡, 直接用作离型剂; ③磺化植物油, 直接用作离型剂; ④印染油( 土耳其红油、太古油) , 在100 份沸水中加0.9~ 2 份印染油制成的乳液, 比肥皂水脱模效果好; ⑤聚乙二醇( 相对分子质量200~ 1 500) , 直接用于橡胶制品的脱模。 5、表面活性剂系离型剂表面活性剂离型剂特点是隔离性能好, 但对模具有污染。主要有以下几类: ①肥皂水,用肥皂配成一定量浓度的水溶液, 可作模具的润滑剂, 也可作为胶管的脱芯剂; ②油酸钠,将22份油酸与100份水混合,加热至近沸, 再把3份苛性钠慢慢加入, 并搅拌至皂化, 控制pH值为7~ 9,使用时按1:1 的水稀释,用作外胎硫化脱模时, 需在200份上述溶液中加入2份甘油; ③甘油,可直接用作离型剂或水胎润滑剂。 ④脂肪酸铝溶液,将脂肪铝溶于二氯乙烷中配成1%溶液,适用于聚氨酯制品, 涂1次, 可重复用多次, 脱模效果好; ⑤硬脂酸锌是透明塑料制品的离型剂。 6、内加型离型剂 ①硬脂酸锌、硬脂酸铵、石蜡等宜作内加型离型剂; ②模得丽935P 离型剂, 直接加入胶料中使用。 善贞实业(上海)有限公司在橡胶离型剂技术上研究多年,专业生产橡胶内离型剂,橡胶内离型剂:金属皂盐、脂肪酸酯类等环保型产品,具有很好的平滑、分散、隔离脱模性、耐高低温性能,不转移至成品上等优点。 概述:D 985S 高效离型剂及内分散作用,广泛适用于天然橡胶(NR)、异戊橡胶(IR)、丁苯橡胶(SBR)、顺丁橡胶(BR)、丁腈橡胶(NBR)、三元乙丙橡胶(EPDM)、氯磺化聚乙烯(CSM)、氟橡胶(FKM)、丁基橡胶(IIR)以及再生胶,。 用量推荐: 一般生胶:按生胶量添加1.5~2.5 份。 卤化橡胶(氯、溴、氟):按生胶量添加2~4 份。 使用方法: 高效内离型剂 D 985S 在混炼时和小料同时加入。 高效内离型剂 D 985S 用同时与高效分散剂 D 586S 配合使用,能体现更优的的加工性和离模效果。 适合模压、射出、挤出工艺中,建议高效内离型剂 D 985S 使量为1.5~2.5 份,高效内离型剂 D 985S 除离模作用之外还具有加工分散剂功能,可以大幅降低压出螺杆的扭矩,使制品批次指标稳定无波动,可得到更高的产品质量稳定性

顺丁橡胶装置简介和重点部位及设备通用版

安全管理编号:YTO-FS-PD750 顺丁橡胶装置简介和重点部位及设备 通用版 In The Production,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Workers, The Production And Labor Process And The Various Measures T aken And All Activities Engaged In The Management, So That The Norm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顺丁橡胶装置简介和重点部位及设 备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在生产中,对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劳动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实施管理,包含对生产、财物、环境的保护,最终使生产活动正常进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一、装置简介 (一)装置发展及类型 1。装置发展 1959年日本的Bndgestone公司开始研制镍系BR顺丁橡胶,并于1964年年底建成2.5x10的4次方(原多次方位置应该标在右上位置,但word格式不支持)t/a的生产装置。顺丁橡胶在中国的研究1959年也已开始,经过大量的实验,完成了小试、中试及工业,眭实验。又通过全国性的攻关会战,进而取得了万吨级工业装置的数据。聚合技术开发始于1959年,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合研究所开始了催化剂的开发工作。1965年在锦州和兰州开始了中试,1966年建成生产能力为1000t/a的实验装置。1969年确立了以抽余油为溶剂的生产工艺。1971年在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合成橡胶厂建成了我国第一套1.5X10的4次方(原多次方位置应该标在右上位置,但word格式不支持)t/a的生/c装置,并生产出了合格的顺丁橡胶。此

异戊橡胶

目前,异戊橡胶(IR)的开发与否已成为我国 橡胶行业争议的热点话题之一。这主要来源于几方面的原因,一是世界天然橡胶(NR)的产量有 限,供应量不足,价格逐步走高,橡胶加工行业承 受了NR更多的价格因素,成本增加,因此希望寻找一种NR替代品;二是国内碳五资源日益丰富, 异戊二烯单体纯化技术的逐渐成熟,为IR产业化提供了充分条件;三是石油价格的连续波动,导致原材料价格的涨落起伏增大,使IR生产成本的波动性增大。IR的市场受NR价格因素影响较大, NR价格低时, IR的市场也会萎缩,NR价格高时, IR的生产和应用又出现大幅度回升,因此给IR 产业化后的市场前景带来了不确定的影响。本文主要对IR在橡胶制品和轮胎中的应用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发展前景。 * 1IR的生产现状 2000年IR的全球生产能力为1 409 kt/a,占 合成橡胶世界总生产能力的11·5%,位居世界合成橡胶总产能的第3位, 2002年下降到781 kt/a, 产能排列到第5位, 2003年, IR实际产量为 500 kt/a以上,其中俄罗斯产量约占80%。 2004年及2005年的产能分别为694 kt/a和 624 kt/a,仍在第5位徘徊[1]。其主要生产国为 俄罗斯、美国和日本,我国尚属空白。近年来俄罗斯IR产量出现了较大回升,已从2000年的318 kt 上升到2004年的393 kt[2],出口量也从2000年的82·1 kt上升至2004年的149 kt[1]。今后,俄罗斯对世界IR的发展仍将起着重要作用[1, 3]。2IR的微观结构与性能 IR的结构和性能与NR相似,是合成橡胶中 性能最接近NR的胶种。 2·1IR的微观结构 根据结构的不同, IR可分为顺式、反式及 3, 4-结构,通常提到的合成NR即为高顺式IR, 它具有与NR相似的化学组成、立体结构和力学性能,因此,是一种综合性能良好的通用合成橡胶。但IR和NR的微观结构还是有所差别,NR 的顺式- 1, 4-结构摩尔分数最大,高达98%以 上,用不同催化剂合成的IR其结构也不尽相同。用钛系催化剂合成的IR,其顺式- 1, 4-结构摩 尔分数为97%;用锂系催化剂合成的IR, 其顺式-1, 4-结构摩尔分数较低,仅为92%;用 稀土催化剂合成的IR,分子结构参数最接近NR;

异戊橡胶生产工艺及市场前景展望

档案号: 论文题目:异戊橡胶生产工艺及市场前景展望

异戊橡胶生产工艺及市场前景展望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异戊橡胶生产的紧迫性和对于中国的战略意义,并且简要介绍了当前异戊橡胶生产的工艺模式,最后对该产品的前景市场作了简略论述。 主题词:异戊橡胶工艺市场 正文: (一)产品简介 异戊橡胶和天然橡胶结构十分相似,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可以替代天然橡胶。这种橡胶的结构单元为异戊二烯,与天然橡胶一样,1954年开始工业化生产。从整体上看,异戊橡胶的加工配合、性能及应用与天然橡胶相当。 橡胶工业是国家的基础工业,广泛用于汽车、航空等领域,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目前,我国天然橡胶进口量大,价格逐步攀高,建设异戊橡胶生产装置,既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又可减少橡胶这一战略物资对国外的依赖,对改善我国合成橡胶品种的结构比例、降低天然橡胶对国外的依赖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该产品做为天然橡胶的替代品,多用于高性能轮胎的生产,属战略资源,产品经济效益良好,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符合产业政策。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5年12月2日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中属于鼓励类。 但是,目前我国尚无异戊橡胶生产装置,加之我国的地理位置条件不可能大幅度扩大天然橡胶种植面积,基于同样原因大幅度提高单位亩产量也有一定困难,况且该技术国际社会对我国实行技术封锁。因此,研究和开发异戊橡胶的生

产工艺并逐步工业化已成为大趋势。 (二)异戊橡胶生产工艺 异戊橡胶的生产目前存在的工艺主要区别在于催化剂的选择。钛系异戊橡胶(以钛为基础的催化剂)是目前世界上技术上最成熟的异戊橡胶生产技术,也是生产能力最大的异戊橡胶,国外技术已经很成熟。传统的锂系异戊橡胶(以锂为基础的催化剂)虽有成本低的优点,但因不能用于轮胎,不适用于我国国情。稀土异戊橡胶性能和国外钛系异戊橡胶相比已基本接近,并且稀土异戊橡胶是在70年代由中国首先开发的,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始终没有实现工业化。因此,根据中国国情,在原有技术基础之上进行再开发,异戊橡胶的规模生产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实现。 跟其他合成橡胶的生产工艺相仿,稀土系异戊橡胶的生产工艺主要有以下几部分构成,如图1-1所示。 作为异戊橡胶单体的异戊二烯,2007年国内产量仅为5~6万吨/年。如果规模生产异戊橡胶,显然不满足需要。因此,根据异戊橡胶生产大国俄罗斯的经验,可以采取甲醛和异丁烯合成的办法进行异戊二烯的生产,但是该技术也是对我国实行技术封锁,原料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异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