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物风光摄影实验报告

人物风光摄影实验报告

人物风光摄影实验报告
人物风光摄影实验报告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实验报告课程人物风光摄影

院系教育学院

班级2009教育技术学

学号20092299

姓名李进辉

报告规格

一、实验目的四、实验方法及步骤

二、实验原理五、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六、误差分析及问题讨论三、实验仪器

目录

1. 数码单反照相机的操作

2. 风光摄影的取景与构图

3. 人像摄影取景与构图

4. 静态的人像POSE摄影

5. 人像动线式的摄影

6. 自然风光摄影作品创作

7. 人像摄影作品创作

8.

9.

10.

11.

12.

13.

14.

15.

每次实验课必须带上此本子,以便教师检查预习情况和记录实验原始数据。

实验时必须遵守实验规则。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袁必须人人亲自动手实验,但反对盲目乱动,更不能无故损坏仪器设备。

这是一份重要的不可多得的自我学习资料袁它将记录着你在大学生涯中的学习和学习成果。请你保留下来,若干年后再翻阅仍将感到十分新鲜,记忆犹新。它将推动你在人生奋斗的道路上永往直前!

一、实验课程名称

《人物风光摄影》

二、实验项目名称

数码单反照相机的操作

三、实验目的和要求

了解照相机的分类及基本操作使用

四、实验内容和原理

1、掌握数码相机分类

2、数码相机的基本使用方法

3、数码相机的基本拍摄操作

五、主要仪器设备

尼康D3000数码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六、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1、了解数码相机分类:

(1)按使用的胶片尺寸,可分为135、120、127、110照相机,以及小于35mnm

胶卷的超小型照相机(袖珍型照相机),大于120底片的照相机因多使用页片又称作大画幅照相机。

(2)按取景系统分:有旁轴取景照相机、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及机背式取景照相机。

(3)数码相机的种类大致分为卡片机、长焦数码相机、单反机、和数码机背四种.

2、数码相机的基本使用方法:

(1)A 光圈优先自动曝光。

首先由拍摄者确定光圈值,然后再由相机根据该设置值自动决定快门速度。适于拍摄非运动被摄体。

。快门速度优先自动曝光 (2)S(T)

与光圈优先自动曝光相反,首先由拍摄者确定快门速度,然后由相机决定光圈值。适于需要在镜头中表现动感时使用。

3.基本的拍摄技巧

(1)实拍不同的光圈,观察快门及景深的变化(用A档焦距55 F4 5.6 8 11 16

22记录不同光圈时快门数)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心得

初步了解照相机的分类及基本操作使用并使用D3000相机练习了下,应该用好多次曝光功能,用好LCD监视器,用好原始数据。

一、实验课程名称

摄影教程:教你如何拍好风景照

摄影教程:教你如何拍好风景照 风光摄影中构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画面中保留什么内容,镜头对准那个焦点,你想体现的主题,完全由我们自己来决定,所以对构图的训练是我们拍好风光摄影的重点。下面小编就来介绍一下摄影构图的三种技法: 1. 三分法 三分法也可以称为黄金分割,其实对于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在数学课程里面有黄金分割点之说,对于任何事物都可以用黄金分割来解释。黄金分割主要说明的事比例选取的好,所以,这个词在生活中普遍应用。那对应摄影也同样适用。那么黄金分割也同样广泛应用在自然界。也就是说,在摄影的时候,将摄影主题放在位于画面三分之一处,让人觉得画面和谐充满美感。黄金分割在摄影中叫做三分法,也就是将黄面在横、竖两个方向各用两条直线将画面分割成等额的三等分,我们将拍摄的主题放置在任意一条直线上或者直线焦点上,这样比较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拍摄时可以直接调出相机的井字辅助线,将拍摄的主题放在4个交叉点上,这样就可以让画面立刻活起来。比如下面这张摄影大赛的获奖作品,花的主体就遵守了三分法的要求,从而画面平衡而美观。 双周赛获奖作品《花开的季节》,器材:佳能EOS 7D98.126.240.170 这张照片不仅仅构图平衡,而且利用象征性手法低角度拍摄,表现出了花朵挺拔的姿态。而EOS 7D对于色彩精确的还原度也让花朵显得生机勃勃,充满了生命力。 2. 曲线法 曲线法在摄影构图中也是一种理想的构图方法。在生活中,人的视线会被柔和的S曲线吸引,例如一个舞蹈演员在跳舞的过程中,扭动身躯,使画面呈现一种S型构图的模式,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使人看上去有韵律感,产生优美、雅致、协调的感觉,当需要采用曲线形式表现被摄体时,应该首先想到S型构图,这种构图方法经常用在河流、溪水、小路等景色的体现中。

如何正确的去评价一个历史人物

如何正确的去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该从哪些方面入手研究? 要想对历史人物做出合情合理的评价,必须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下,具体注意下列几点: 1.特定的历史背景。背景是历史人物活动的大舞台,人物同样的活动如果处于不同的历史背景,那就可以做出不同的评估。 2.确定评估标准。我们看一个人物的活动或举措,不能感情用事,也不能仅从道义的角度去考虑。而要看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等。 3.防止以偏概全。通常说人无完人,就是指对人物的评估要一分为二,全面客观。对历史人物要考虑他的阶级性和时代性。 4.克服英雄史观。历史上有作为的人物是时势造就出来的,同时也要承认人物的个性特点对事物的一定影响力。 5.要根据具体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克服思维定势,将材料观点和教材有关知识进行综合分析。 6.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决不能主观臆断,空穴来风。也就是在占有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对历史人物给予评价。 下面我们以评价曹操为例加以说明: 一是要注意区分文学作品的曹操形象与历史中真实的曹操。文学作品中,由于受到“忠奸论”与“正统”(正名)思想影响,将曹操丑化,评为乱世奸雄。戏剧舞台上定位之为“白脸”。问题出在文学作品脱离了当时具体的历史环境,更多地是以个人的感情作为了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违背了评价历史人物的真实性与客观性。

二是要将曹操历史作为中的“为政”与“为文”加以区分。政治上,曹操挟豪强之威,挟天子以令,注意发展生产,唯才是举,掌握军事计谋,运筹帷幄。文学上开创建安文学新气象,作品流传千古,如《短歌行》等,意蕴深远。 三是是将“正统”思想与历史人物对中国社会进步的客观或主观进步性加以区分。东汉没落瓦解,非曹操之过,亦非曹操所能挽救,罪不在操,但曹操发动战争兼并战争,当然给人民带来困苦,此为过。“正统”思想不可以作为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只有认清历史人物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才能正确地评价一个历史人物。 四是注意曹操为统一天下所做的努力,尤其是赤壁之战。此乃条件不成熟之举。要求统一是历史的进步,但违背历史客观,一意孤行,未能实现,此为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

风光摄影经验要点总结

风光摄影经验要点总结 笔者拍摄风光已有一段时间,虽说不上勤奋,但在这数年间,笔者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及小心得,希望在此跟各位分享一下。为何会选择以这个作为题目呢?相信有拍摄经验的影友都明白,身边并不是处处是美景,与其专门费工夫找美丽的取景地,不如学会把身边的景色拍得美! 1.jpg (101.98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保存到相册设为封面 51 秒前上传一、器材篇 (1)因为的场景的不同,我们需要带上不同焦段的镜头。选择方面一定要有取舍,携带太多镜头会为你带来沉重的负担,登山时已累得半死,怎会再有心情拍好照片呢? (2)尽可能带上脚架。拍摄银河及星流迹等长时间曝光必然需要,脚架有助提高拍摄时的稳定性。比较好的脚架还可以当登山杖使用呢! (3)各种风光滤镜(GND、ND及CPL)有备无患,也许我们出发时并没有想到需要使用滤镜,但是到达拍摄地

突然发现用得着那就晚了。 (4)确定带上储存卡及足够电池,很多朋友准备不充分,拍到一半相机就没电了。 二、拍摄篇 (1)先观察现场环境,寻找合适的角度,切勿一到场便不停按快门狂拍。(除非对这个环境很熟悉) (2)采纳合适的前景,丰富画面。水平恰当很重要。 (3)准确的测光及对焦位置。 (4)前中后景的铺陈,能更吸引观众的视线。 (5)按现场环境作出合宜的光圈及快门设定。 (6)注意安全,勿站危险位置。 三、后期篇 色温,需根据整体的氛围作出合适的调整(笔者拍摄时大多以RAW格式拍摄),避免过度偏高或低。 A:拍摄夜景时色温值普遍较低,营造一种安静的氛围。

B.拍摄日出或日落时,用上较高色温能给人一种暖和的感觉。 饱和度,适量的增加饱和度能令相片的层次及色彩更丰富,但过高的饱和度会令相片产生刺眼的感觉,这个调整应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适的判断!没有一个百分百的准则。 A:增加橙/红色饱和度,增强夕照时的气氛。 B:有时候需要降低饱和度,营造不同的气氛。 锐利度/对比度,这两点也需要根据拍摄哪类型照片而定,在保证锐度的同时,尽量降低画面的噪点。拍摄建筑物大多会提高画面锐度,但自然风光则很少,这里就是看大家各自的口味如何了。

风景拍摄的技巧

从摄影技术瞧风景拍摄技巧 随着社会得进步,人民得物质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也伴随着审美水平得提高,摄影也有了很大得发展,尤其就是带照相功能手机得流行,使越来越多得人爱上摄影。而数码相机、单反、卡片机等形形色色得摄影设备逐步走入每一个家庭,意味着摄影不只就是专业人士工作,普通大众也可以拿起相机进行拍照,从而大众对摄影技术得要求也越来越高。 本人也比较喜欢摄影,尤其就是拍摄风景。谈起自然风景,它概括得范围很广,路边野草、野花;广阔得海洋;壮观得日出等等。自然界存在得一切真就是数不胜数。自然风景得表现千变万化,四季不同得阳光、气候、气象条件引起得明暗变化及自然光得绮丽色彩等都可导演出各式各样得自然风景,美丽得风景能使人心旷神怡,并给人带来美得享受。不管就是从摄影者发现美景,到拍摄得过程,还就是到最后欣赏拍摄得成果,都会给人以感官与心灵得愉悦。而且拍摄过程中得酸甜苦辣也会给我们留下美好得回忆。 学摄影选修之前,以为摄影很简单,就就是把镜头对准要拍得景物,调整镜头使物象清晰,按下快门就OK了。开始学习才发现摄影需要注意好多因素,如焦距大小、光圈大小、曝光强度,在夜间拍人物还要注意出现红眼等。但随着老师得讲解、深入得学习我发现拍照就是有技巧得,同时让我也明白了,要想拍出好得照片,就是需要多练习,多反思得,不断积累经验,才能使自己在摄影技术上有更高得进步。当然,要想拍出好得照片,与相机得性能与对相机得熟悉运用程度也有

很大得关系。 说到风光摄影,我们必须要记住三点:时间、地点、构图。 摄影就是光与影得艺术品,光与影得巧妙搭配,造就出精彩绝伦得图片。要有合适得时间才能有合适得光线,有了合适得光线才能拍出好得摄影作品。风光摄影得时间则比较适合早晨或者傍晚时分。当然蓝天下,强光下得色彩也会显得很丰富与饱与,而这时候能否拍出好片,则取决您能否用好这时候得光线地点,对拍摄风光摄影尤为重要,它确定了您拍摄此张照片得主题。 想要拍出漂亮得风光作品就是需要选好拍摄地点得。只有在风光秀丽得地方,才能拍出美得作品来。当然,地点上并不就是绝对得,也许小路边也会出现美丽得一景。这之中包含很多运气得成分,但这更需要我们拥有一双发现美得眼睛。恶劣得天气环境也许就就是一部好照片拍摄得绝佳时机。 以上得时间、地点都就是外界因素,我们不能左右它。而构图则就是靠我们自己来掌握得,也就是我们需要掌握得技巧。画面中保留什么内容,镜头对准那个焦点,您想体现得主题,完全由我们自己来决定,所以对构图得训练就是我们拍好风光摄影得重点。构图不要太满,风光摄影多数情况下画面要有留白。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景深为了保证风光摄影得前后都清晰,一般都采用大景深来拍摄。风光摄影一般包括海滨公园、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城市风光等一切大自然得景物。每个风景都有它自己得独特之处,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来了解、来观察、用心感悟。这样抓住风景得特点,才能够

摄影艺术赏析_在线作业_2(100分)

摄影艺术赏析_在线作业_2(100分) 交卷时间:2016-06-08 18:45:42 一、单选题 1. (5分) 三度获颁古根海姆奖金,并获得过美国公民最高褒奖——总统自由勋章的摄影家是()。 ? A. 弗朗科?方塔纳(Franco Fontana) ? B. 大卫?穆恩奇(David Muench) ? C. 达盖尔(Daguerre) ? D. 安塞尔?伊士顿?亚当斯(Ansel Adams)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1 与风景对话——风光摄影(上)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 2. (5分) 表现小姑娘横遭灭顶之灾时仍能保持神情镇定自若的被评为1985年年度最佳新闻照片的摄影作品是()。 ? A. 《多马里灾民救援中心》 ? B. 《奥马伊拉的痛苦》 ? C. 《等领救济粮》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10 凝固的现实——纪实与新闻摄影(下) 展开解析 答案 B

解析 3. (5分) ? A. 《变形》 ? B. 《圆环》(又名《蒂娜的裸体》) ? C. 《扮成溺水自尽者的巴耶尔》(又名《一个被淹死的男人》) ? D. 《安格尔的小提琴》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6 最美的美——人体摄影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4. (5分) ? A. 人物 ? B. 风景 ? C. 动物 ? D. 静物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1 与风景对话——风光摄影(上) 展开解析 答案 B 解析 5. (5分) 最早的人体照片是( )。 日本顶级摄影大师——竹内敏信的作品主要集中于以下哪一类?( )

? A. 优素福?卡什(Yousuf Karsh ) ? B. 阿诺德?纽曼(Arnold Newman ) ? C. 菲利普?哈尔斯曼(Phillipe Halsman ) ? D. 理查德?阿维顿(Richard Avedon )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2 与风景对话——风光摄影(下) 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6. (5分) ? A. 吉安?帕洛?巴尔贝里(Gian Paolo Barbieri ) ? B. 爱德华?斯泰肯(Edward Steichen ) ? C. 曼?雷(Man Ray ) ? D. 伊莫金·坎宁安(Imogen Cunningham)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5 平凡中的不平凡——静物摄影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 7. (5分) ? A. 乔尔?萨尔托雷 ? B. 弗朗斯?兰廷 以下哪位摄影家善于抓拍作品?( ) 美国著名的F ?64小组创始人之一,创造了许多花卉摄影经典之作的女性摄影家是( )。 拍摄《马达加斯加-------一个超越时空的地方》的作者是( )。

风光摄影中最常用的7种构图手法分析

风光摄影中最常用的7种构图手法 风光摄影可能是初学摄影的人先接触且能够最快上手的摄影门类,面对美景我们大多都有举起相机拍摄的冲动。当我们端起相机第一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构图,人们观看一张照片也是从构图开始的。构图是一门几何课,因为构图一词来源于拉丁语,本意就是结构、组成和连接。构图就是把世间万物提炼和抽象成点线面以及各种图形的过程,马克吕布曾经说过:摄影就是几何。 或者你这么想也可以:摄影有时候就像下一盘棋,你可以把相机取景框想象成一块棋盘,而你要拍摄的对象们就是你的棋子,想想你要怎么布局它们、经营它们?赢得这局棋,这局棋没有人和你对弈,你要战胜的是过去的自己,让你的下一张照片更出色。下面我们挑选7种在风光摄影中最常用到的构图手法,希望这些“最”可以打开你的风光摄影大门。 Ricardo Leal 一:最饱满――三分法构图 三分法构图可能是风光摄影中最常用到的构图方式了,好的风光摄影作品很多都是通过前景,中景和背景,或者称作远景三部分来组成,这样的构图方式能够很好的表现景色的层次,也可以把画面填充的饱满。这张照片拍摄的是新疆的天山牧场,摄影师利用长焦镜头裁取了广阔自然的一部分,把整个画面分为了三个部分,前景部分的草原上的野花呈现了亮丽的黄色,和中景以及背景拉开了层次,中景的绿色草原上的牛羊成了这幅画面中的画眼,远景的草原光影斑驳且具有一定的透视效果。这样的构图方式清晰而饱满,充分的利用了大自然存在的线条和颜色,寻找点线面永远是构图的重要一步。

EOS 60D ISO:200 光圈f10 快门1/160 摄影/姜曦 二:最有趣――对角线构图 在风光摄影中,一定要锻炼自己试着用抽象的几何眼光看待这个世界,你就会找到自然界本身存在点线面。试想一下,你看一张照片,里面出现的线条全部都是横的和平直的,虽然能够带给你平静和平衡的感觉,但是也会使让这个画面标的无趣乏味,令人疲倦。所以,我们要寻找曲线,斜线来破坏画面,让画面变得有趣起来。对角线构图方式是很常用的一种方式,让线条或者是景物的边缘把画面通过对角线来分开,下面这张图片拍摄的是川藏公路上一段,高山峡谷中,褐色的山体被一条黑色的柏油公路拦腰截开,曲折的公路从画面的左下角延伸到画面的右上角,即平面分割了画面也形成很好的视觉引导线,让整个画面有了透视感。注意看公路上的车队,这些汽车在巨大的山体映衬下显得渺小,他们在画面中起到了表现景物比例的作用,也使荒凉的景色多了一点生命的气息。

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

浅谈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 历史人物评价标准的现代界定可概括为:从根本上看,历史人物的行为是否符合国家的根本利益,是否有利于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家是历史人物活动须臾不可离却的舞台,也是历史人物活动的归宿,国家的安危盛衰与个人命运休戚相关。林则徐在国难当头时曾明确表态:“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儒家经典之一的《大学》将“治国、平天下”作为个人修身立命的终极目标。为国、爱国,历来被视为最高的道德准则,被传统社会视为“大谊”。自古以来,人们对爱国者总是钦佩有加,对卖国贼则深恶痛绝,其情感依据即源于此。因此,符合国家根本利益应是检验历史人物历史表现的一个重要尺度。历史发展、社会进步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总体目标。人类一代又一代前赴后继地努力,就是渴望能不断推进历史的发展,推进社会的进步。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其每一点成就都渗透着人类艰苦卓绝的努力。因此,历史人物的一切活动,自然应服从于这一总体目标,并接受其检验。只有明确标准,才能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评价的原则 (1)历史性原则 列宁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这就是说,评价历史人物时一定要把人物放在他所处的历史条件下,决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历史人物总是以特定的空间做活动舞台,在某一阶段时间内进行活动。其思想、活动受制于时空等诸条件。因此评价历史人物要考察其生活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思想潮流、风俗习惯等因素,从中发现影响历史人物的关键要素,把握其活动的实质,从历史实际出发,对历史人物给以实事求是地评价。既不能以个人好恶评价历史人物,也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去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人物可能有缺点错误, 但我们只能用历史的观点去看待。 (2)阶级性原则 历史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阶级社会中,因而也就具有一定的阶级属性。历史人物的的种种活动,乃至观点立场、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这就要求评价历史人物时,既要看历史人物的出身,更要看历史人物是为哪个阶级服务的,其作为对哪个阶级有利。例如:评价李鸿章、曾国藩时,要特别强调运用阶级性原则,对他们的主要活动,尤其是在洋务运动中的历史作用及其局限性进行客观分析,以了解洋务派官僚发起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在于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在运用这一原则时还应注意历史人物的复杂性,绝不能简单化,唯成分论。如对封建统治阶级中的历史人物全盘否定,对农民阶级中的历史人物完全肯定。要注意两点:一是阶级是不会改变的,但个人是可以转变的。列宁说“阶级是各不相同的”,但“个别人可以从一个阶级自由地转到另一个阶级”例如,佃农出身的朱元璋在元末农民战争中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后来他领导这支队伍,推翻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建立了明朝,做了皇帝。朱元璋本人也就由农民阶级转化为地主阶级了;二是相同阶级出身的人可以走完全不同的政治道路。 (3)辨证性原则 评价历史人物要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坚持辨证的观点,应用两点论,做到一分为二。例如:对于陈独秀的评价,以往总是强调他犯了右倾错误,很少讲他的贡献。毛泽东在1945年中国共产党“七大”预备会议上,在指出陈独秀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以及后来搞托陈取消派“反对我们”之后说:“陈独秀是有过功劳的。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我们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学生。五四运动替中国共产党准备了干部。那个时候有《新青年》杂志,是陈独秀主编的,被这个杂志和五四运动警醒起来的人,后头有一部分进了共产党。这些人受陈独秀和他周围一群人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是由他集合

评价历史人物高考题

评价历史人物 ?评价历史人物答题法术“十评”: ?⑴活动分类评断法:即把历史人物一生重大事迹按类别归纳评述的方法。一般可分为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化等方面。 ?⑵历史阶段评点法:就是将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阶段进行评述,然后再适当进行总评。 ?⑶阶级属性评裁法:历史人物均处于一定的阶级社会中,因而每个历史人物均具有特定的阶级属性。历史人物的一切活动,包括思想观点都打着特定阶级的烙印。在评价历史人物时,不仅要关注该历史人物的阶级出身,更要看他是为哪个阶级服务。 ?⑷历史主义评判法:要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特定的历史条件”可考虑以下一般要素: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如何;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什么等。符合的,则肯定,反之则否定。 ?⑸主流原则评赞法: 即从全局、整体、历史发展的角度等大节、大处进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学者评价历史人物,是看他的大节,而不是小节。搜索细节、小节,那是小说家的事。 ?⑹两点论的评铨法:评价历史人物,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即用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方法,既要看主流又要看到缺点或不足;既要看到功又要看到过,一分为二对待。 ?⑺发展变化评定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

?⑻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统一评议法:我们坚持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统一的观点,好的动机只要符合客观实际一般说来应该有好的结果。 ?⑼纵横坐标评论法:将历史人物放到世界纵横的历史时空范围中去考察和评论。 ?⑽综合方面评品法: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在阶段论和方面论的基础之上统观全局,把人物的所有活动集中起来进行综合分析,抓住历史人物的主要方面和主要倾向,进而对其一生的功过是非做出一个定性的评价,也就是对历史人物进行综合的评价。 ?千秋功罪,后人评说。要对每个历史人物作一准确全面的评价,实在是一大难事。但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和原则主要有三条: ?一是看是否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 ?二是看是否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愿望; ?三是看是否推动生产力(或经济)的发展。 ?这三条标准是紧密相连、互为一体的。同时还要注意“五不”: ?不要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 ?不要用现代人的标准评价古人; ?不能从道义的角度去考虑; ?不要以偏概全; ?不要带感情色彩。只要我们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才能实现真正科学全面评价历史人物。 ?【答题组织】

如何科学评价历史人物

如何科学评价历史人物 [摘要]本文针对初中生往往低估、抹杀或夸大历史人物作用的现象,提出教师应从四个方面科学评价历史人物:即要注意搜集历史人物史料,要坚持历史观点,要看其一生主流,注意克服英雄史观,从而对历史人物作出科学评价。 [关键词]科学评价历史人物英雄史观 马克思、恩格斯说,“历史不过是追求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就明确告诉我们,人尤其是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所谓历史人物不是指历史长河中的任何一个人,而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对社会历史进程或重大历史事件有突出作用、影响较大、留下明显痕迹的人,他们对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会依据教材中提供的历史人物的活动或事迹,对重要历史人物做出分析、判断和评价。可是由于学生受影视作品影响和认知水平、判断能力限制,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往往低估、抹杀或夸大其作用,这样就不可能对其作出全面、公正、客观评价,也就很难实现新课标所提出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能科学评价历史人物,方可指导学生进行科学评价。 (一)要注意搜集历史人物史料 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一般是采用史论法。史论法就是用历史人物具体言论、行为评述其是非功过。而历史人物的言行往往是分散在教材中,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把历史人物零散的事迹整理出来。整理历史人物事迹通常采用分类法和分期法。分类法即把历史人物一生重大事迹按类别归纳评述的方法,如总结李鸿章的活动可采用此法,分三大类:①参加洋务运动,是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之一,创办了洋务运动时期最大的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创办了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②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组织了淮军;③投降卖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中法战争中奉行“未可与欧洲强国轻言战事”,致使马尾海战福建水师全军覆灭;甲午中日战争中,奉行“避战自保”的方针,导致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签订了《马关条约》。分期法即把历史人物的活动纳入各个历史时期加以叙述、评价的方法,近代史上人物大多适用此法。如孙中山的主要活动:①辛亥革命前:创建革命团体兴中会,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制定革命纲领“三民主义”;②辛亥革命中:1912年元旦,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确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妥协退让,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位,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③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在中共和苏联帮助下,决定改组国民党与中共合作,1924年1月召开国民党“一大”,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5月建立黄埔军校。 (二)要坚持历史观点 列宁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这就是说,评价历史人物时一定要把人物放在他所处的历史条件下来进行,决不能脱离当时社会现实。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一些错误倾向:用今天的标准去苛求古人,如认为韩非子主张君主专制的观点是反动的等;对历史人物的局限性估计不足,从而拔高、颂扬古人,把古人现代化,与今人简单类比,牵强附会。因此,应充分认识到历史背景的重要性,以历史背景、时代特征为突破口,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如陈赓曾在广东国民政府第二次东征时救过蒋介石,但延安整风时,康生不满地对他说:“当年如果你不救蒋介石的命,不就可以少打这么多仗吗?”陈赓回答:“当年如果蒋介石死了,不就成了烈士

(人教版)(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试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2016·全国卷Ⅰ] 材料随着唐朝的发展,由少数民族将士组成的“蕃兵”“蕃将”,成为唐朝开边拓土的重要力量。高丽人高仙芝出身于将门之家,唐玄宗开元后期出任安西副都护,镇守西域。天宝六年(747),高仙芝率一万骑兵,历经艰难险阻,长途奔袭阻断西域商路的小勃律(今克什米尔境内),俘其国王。经此一役,“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 天宝八年(749),高仙芝以石国(依附于唐朝的西域小国)不守蕃属之礼为由,率军征讨,大肆杀掠,掠得大量金银珠宝,“皆入其家”。石国王子召引大食(阿拉伯帝国)军队进攻唐安西四镇,与高仙芝率领的唐军战于怛逻斯城(在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唐军大败。自此,唐朝在西北疆域的扩展受阻。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高仙芝成为唐朝名将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高仙芝的功过。 答案(1)背景:强大的综合国力;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对外贸易繁荣;积极的边疆政策;开放的民族政策与用人政策。 (2)评述:维护唐朝的统治;为丝绸之路的畅通与西域稳定做出过贡献;个人贪婪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唐朝的西域开拓。 解析第(1)问,注意设问角度是“背景”,应从当时唐朝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角度概括。第(2)问,“功”要从维护唐朝统治和为开发边疆做贡献等角度概括,“过”主要结合材料所述事件带来的危害进行归纳。在评价时一定要站在公正客观的立场上,坚持以事实为依据。 2.[2016·全国卷Ⅱ][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郑板桥,清代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他从小生长在农村,历经康、雍、乾三代。郑板桥提倡“文必切于日用”“笔墨之外有主张”,反对“皆拾古人之唾余”。他说:“千古好文章,只是即景即情,得事得理,固不必引经断律。”郑板桥一生最爱画兰、竹、石,其画构图简单、主题鲜明,诗、书、画、印完美结合。他尤喜画竹,曾在一幅画作上题诗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的诗画极富生活气息,深受时人喜爱。他晚年靠卖画为生,曾题诗云:“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板桥画作的艺术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郑板桥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 答案(1)特点:个性鲜明;借物抒情,以形表意;画风题材生活化、写实化;多种艺术形式完美结合。 (2)背景: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社会的世俗化:“经世”思想的发展。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从个性、意韵、题材、艺术形式等方面概括。第(2)问,历史背景从所处时代的经济状况、社会发展趋势、思想特征等方面分析。

风光摄影的思路方法

导言: 教程由英国风光摄影师“查理·韦特”,谈论如何拍摄风光摄影,拍摄中的各种注意事项,以及策划准备,拍摄思路等。摄影是一个难以预测的过程 所有拍摄必定会面临一定的不可预测性,这就是摄影过程中紧张感与愉悦感的所在。十全十美的影像总是可望而不可即,而且理应如此。对于摄影师来说,挑战就在于要试着尽可能精确地预测拍摄效果。这意味着摄影师在拍摄前应该对可控制的因素做一些谋划。一个一味寄予好运的摄影师,就如同一个还未确定食材是否具备就开始烹调“招牌菜”的主厨。——查理·韦特

《斯沃尼奇码头》摄影:布鲁斯·凯恩斯

《巴特西公园》摄影:伊克桑·罗 了解自然光 要弄清楚阳光是如何落到景物上,又如何被景物表面反射和吸收,这需要不断实践和摸索。精通用光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去控制光,而是要学会如何发挥光的作用,最有效地使用光。拍摄时应该全面分析光线以及它在整个拍摄场景中的分布,这一点必须牢记在心。——查理·韦特

对拍摄地的体验和理解 我们拍摄照片基于我们对拍摄地的感受和诠释。但是照片的鉴赏者从来没有到过拍摄现场,他们会以一系列不同的标准来评判照片。摄影活动是一项个性化的、主观的、创造性的活动。我们永远不能确定拍摄某一特定照片的冲动来自何

处。也许这种冲动是来自大量先前看过的景象。 这些景象绝大部分已不能被清晰地回想起来,而那些印象却累积起来并扎根于摄影师的脑海中。换句话说,没有什么比识别或回忆这两种思维活动更能激起我们的拍摄灵感。——查理·韦特 《退潮》摄影:戴维·罗兰 等待的游戏 常常听人说“能拍摄到那样的光线效果,你真幸运!”但事实上,这与运气毫无关系。捕捉最好的光线效果就像是玩一场

风光摄影心得体会

风光摄影心得体会分享 篇一:关于风光摄影的一些体会 关于风光摄影的一些体会 往往摄影爱好者们看到美丽的风景照片都会问“拍这张照片 你等了多久?”,在一般人的心目中,照片就像绘画、音乐或者 文学一样,所表达的是创意者的一份构思,但是由于它是建立在 实物成像基础上,如果说画面里的景色和光线配合得比较理想, 像这样构思的照片一定是“等”出来的。对于风光摄影,是“先 有意念,还是就地构思取自现成”这个问题的不同的摄影者有不 同的观念。 【风光摄影中的“等”】 静物或是广告的拍摄可以由摄影者自己摆布,建立在实物成 像基础上的摄影必须要有客观人物或环境的存在。唯有在现场的 观察和启发下,摄影者才能拍出自己当时的感受。这是摄影和其 它艺术媒体之间最大的差异。在其它任何艺术媒体里,不论是绘画、音乐、雕刻、甚至文学创作、创意者都可以发挥白己的能力,把既有的构思表达在他的作品上。但是,如果摄影者想把已经存 在于他思维里的概念表现在照片上,即使他等了很久,足以表达 他这份概念的景物,也不一定就会顺他的意念出现在眼前。这个 情况就像一则笑话里所说的,“想请的客人一个都没来,不请自 来的人却坐上了一桌。”一个摄影者可能同样会觉得苦闷,想等

的情况久候不至,没有意料到的却突然出现在他面前,搞得自己 手忙脚 乱。要改变这种情况发生所带来的苦闷,就是在于摄影发现 性的发挥。 【风光摄影的瞬间性】 摄影常被称作是“瞬间的艺术”,这不仅因为拍下来的照片 所记录的只是快门开放那一瞬间的情况,更重要的是为我们带来 启发的题材,从它的发生、发展直至消失,可能只是一个短暂的 瞬间。也正因为这一份认识,我常觉得摄影者的发挥可以用曹植 的“七步诗”来比拟。历史上,曹植在他哥哥 逼迫下,要在七步内写出一首能够叙说他们兄弟之间矛盾的 诗,但却又不能在诗里正面提出这种矛盾。 在摄影的瞬间上,从情况一旦发生在眼前,到它为我们带来 启发,进而考虑如何把这份感觉表达在画面上,再开始操作和拍摄,直至情况的消失,整个过程有时可能比走七步所花的时间还 要来得短。 对于一个从事人文社会题材拍摄的摄影者来说,所谓“抢镜头”已经是一般人都认识到的需要。用“七步诗”来比喻这份追 求似乎还说得过去,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风光摄影是拍摄静态 的题材,尽管天有不测风云,但是总会等来“雨过天睛”的时候,假如要使得一张照片里景色和光影结合得比较理想,那就只有去“等”了。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攻略十九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习题(含解析)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非选择题(共50分) 1.(2018江苏东台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始皇既并天下,分为三十六郡。郡置材官(地方预备兵兵种),聚天下兵器于咸阳,铸为钟镣,罢为角抵(摔跤)。是时北筑长城四十余万,南戍五岭五十余万,骊山、阿房之役各七十余万,兵不足用而后发谪矣。其后里门之左,一切发之,而胜、广起。 ——马端临《文献通考·兵考一》材料二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取得了胜利,使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真正成为独立的州,并联合起来建立了一个新国家;取消了英王直辖殖民地和业主殖民地的政府形式,实行了民主的、科学的资产阶级共和制;……但是美国独立战争作为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是不彻底的,革命没有解决土地问题和奴隶制问题;没有根本改变殖民时期的选举权情况。 ——摘编自张友伦《美国通史》材料三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随后在短短的时间内,孙中山制定了很多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面对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袁世凯故意制造事端,逼迫革命派让步。帝国主义列强为了各自的利益公开出面支持袁世凯,对革命派进行恫吓。在帝国主义的威胁下,多数革命党人屈服了,随后,南北双方达成协议:革命党人同意让出政府,袁世凯则同意宣布赞成“共和”,并且逼迫清帝退位。2月12日,清帝退位。第二天,袁世凯声明赞同“共和”,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 ——摘编自朱育和等《辛亥革命史》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说明秦始皇的功过。(2分) (2)材料二中“民主的、科学的”具体含义是什么?“没有根本改变殖民时期的选举权情况”指的是什么?(2分)

(3)材料三中孙中山“制定了很多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4分) (4)上述材料中三位伟大人物对本国历史发展的共同功绩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历史人物。(2分) 2.(2018江苏苏州期末)甘地的一生复杂多变,极富争议。人们对他的评价也是众说纷纭,毁誉不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很少有人去想,在一个有着两亿多低教育人口的大国,将人类宗教追求转化为与法治逆向的政治诉求手段,必定包藏隐患。甘地的非暴力不仅在实践中出现种种问题,在理论上也走向极端,逻辑混乱,令人困扰。一个标志就是宗教冲突绵延不断。 ——摘编自林达《重读<甘地自传>》材料二阿马蒂亚·森(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曾做过一项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甘地主张每人纺纱织布的政策对当时的印度经济并无真正促进,反倒是后来生产洋布的产业普及开来,真正推动了印度的经济发展。 材料三摆脱大规模的贫穷一直是印度的核心问题。而摆脱英国殖民者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则是另一个核心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又必须实现多种宗教和平共处,避免国家大规模分裂。 产业化的大规模生产方式,机器必定掌握在极少数资本权贵手里,资本扩张没有约束,民众的苦难就没有尽头。而老式纺车掌握在每个人的手里,它不但在生产土布,也在生产马克思所谓的“劳动关系”。甘地推行土布的倡导推广开来,演变成大规模的“排斥英国货”运动,有力地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的基础,为以后民族独立提供了条件。 ——摘编自梁捷《反经济的甘地经济思想》完成下列要求: (1)归纳材料一、二的主要观点。(4分)

风景拍摄的技巧资料讲解

从摄影技术看风景拍摄技巧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也伴随着审美水平的提高,摄影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带照相功能手机的流行,使越来越多的人爱上摄影。而数码相机、单反、卡片机等形形色色的摄影设备逐步走入每一个家庭,意味着摄影不只是专业人士工作,普通大众也可以拿起相机进行拍照,从而大众对摄影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本人也比较喜欢摄影,尤其是拍摄风景。谈起自然风景,它概括的范围很广,路边野草、野花;广阔的海洋;壮观的日出等等。自然界存在的一切真是数不胜数。自然风景的表现千变万化,四季不同的阳光、气候、气象条件引起的明暗变化及自然光的绮丽色彩等都可导演出各式各样的自然风景,美丽的风景能使人心旷神怡,并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不管是从摄影者发现美景,到拍摄的过程,还是到最后欣赏拍摄的成果,都会给人以感官和心灵的愉悦。而且拍摄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也会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回忆。 学摄影选修之前,以为摄影很简单,就是把镜头对准要拍的景物,调整镜头使物象清晰,按下快门就OK了。开始学习才发现摄影需要注意好多因素,如焦距大小、光圈大小、曝光强度,在夜间拍人物还要注意出现红眼等。但随着老师的讲解、深入的学习我发现拍照是有技巧的,同时让我也明白了,要想拍出好的照片,是需要多练习,多反思的,不断积累经验,才能使自己在摄影技术上有更高的进步。当然,要想拍出好的照片,与相机的性能和对相机的熟悉运用程度也

有很大的关系。 说到风光摄影,我们必须要记住三点:时间、地点、构图。 摄影是光与影的艺术品,光与影的巧妙搭配,造就出精彩绝伦的图片。要有合适的时间才能有合适的光线,有了合适的光线才能拍出好的摄影作品。风光摄影的时间则比较适合早晨或者傍晚时分。当然蓝天下,强光下的色彩也会显得很丰富和饱和,而这时候能否拍出好片,则取决你能否用好这时候的光线地点,对拍摄风光摄影尤为重要,它确定了你拍摄此张照片的主题。 想要拍出漂亮的风光作品是需要选好拍摄地点的。只有在风光秀丽的地方,才能拍出美的作品来。当然,地点上并不是绝对的,也许小路边也会出现美丽的一景。这之中包含很多运气的成分,但这更需要我们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恶劣的天气环境也许就是一部好照片拍摄的绝佳时机。 以上的时间、地点都是外界因素,我们不能左右它。而构图则是靠我们自己来掌握的,也是我们需要掌握的技巧。画面中保留什么内容,镜头对准那个焦点,你想体现的主题,完全由我们自己来决定,所以对构图的训练是我们拍好风光摄影的重点。构图不要太满,风光摄影多数情况下画面要有留白。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景深为了保证风光摄影的前后都清晰,一般都采用大景深来拍摄。风光摄影一般包括海滨公园、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城市风光等一切大自然的景物。每个风景都有它自己的独特之处,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来了解、来观察、用心感悟。这样抓住风景的特点,才能够

关于曹操这一历史人物的评价

一代枭雄——曹操 “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不识英雄真面目,横看成岭侧成峰。”曹操,是个令人争论不休的人物,有人说他是英雄,也有人说他是奸贼。英雄和奸臣的两种说法,都是只重一面而忽视另一面。英雄注重了“雄”(能力)而忽略了正义性,奸臣则没有突出能力。因此,我们说“奸雄”是对曹操的最好评价,既肯定了曹操的能力又对其事业的非正义性作了论断。 曹操是一个文武双全的英雄人物。他才华横溢,能诗擅赋;他是一个合格的军事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长期打压吴蜀联盟,从而奠定了曹魏集团的军政基础。在治世,他会成为一个出将入相的能臣。奈何东汉纷乱,他只能成为一个雄踞一方的霸主。乱世的奸雄,治国的良相,护国的将军,人中的龙凤。 这就是曹操。他可能是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人。他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狡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看来,曹操好像有几张脸,但又都长在他身上,一点都不矛盾,这真是一个奇迹。实际上,曹操是真实的,也是本色的,包括他的奸诈、狡猾、残忍、暴虐,都表现得从容不迫,落落大方,真诚而坦然。这实在是一种“大气”。 曹操确实是很大气的。读他的诗和文,常会感到他的英雄气势。哪怕是信手拈来,嬉笑怒骂,随心所欲的短章,也因有一种大气而不显粗俗。尤其是他的《观沧海》,是何等的气势:“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样的诗,确非大手笔而不能作。曹操毕竟是乱世英雄,对于生命的毁灭,他比谁都看得多。他的感慨,是多少要带点终极关怀的意味的。 曹操实在是聪明。在一个人人都说假话的时代,最好的武器就是实话实说。这不但因为实话本身具有雄辩的力量,还因为你一讲实话,西洋镜就拆穿了,讲假话的人就没辙了,他们的戏就演不下去了。当然,曹操这样说,并不完全出于斗争策略,还因为他天性爱讲真话,说实话。即便这些实话后面也有虚套,真话后面也有假心,有不可告人的东西,也隐藏得很自然,不露马脚。甚至哪怕是说假话,或者说一些半真半假的话,或者是把假话藏在真话的后面,也讲得坦荡,讲得流畅,讲得理直气壮。可以说,曹操这个人就连撒起谎来,都是大气磅礴的谎。 对于曹操,不同的人对他有不同评价。唐太宗评价曹操说:“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毛泽东写词赞道:“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毛泽东也曾经说过:“曹操这个人懂得用人之道,招贤纳士,搞五湖四海,不搞宗派。他还注意疏浚河道,引水灌溉,发展农业生产”。司马光评价曹操说:“以魏武之暴戾强伉,其蓄无君之心久矣。乃至没身不敢废汉而自立,岂其志不欲哉?犹畏名义而自抑也。”易中天评价曹操:“大

风光摄影的表现手法分析

风光摄影的表现手法 风光摄影的手法可归纳为四个字:知、观、表、现(即知其时、观其势、 表其质、现其伟)。 1、知其时: “时”在意义来说有广义和狭义的分别。从广义来讲,是指季节性的春、夏、秋、冬。大家都知道,把大自然装点得多姿多彩的花草树木,它们的孕育、茁长、枯落,无不随着天时气候的变迁而变化。因此同一地点的风光景物,四季就有不同的景色特点(如四川九寨沟、安徽黄山等),还有跟随着季节气候转移 而呈现着各种不同的姿态,变幻莫测。就连浮游在天空的云,都是展现在眼前的一幅幅壮观的奇景,而直接与这云有密切关系的就是雨和雾。这些都是大自然的一般景象,但云和雨的形与势,实际上也是四季不同的。因此为要表现大自然,而又要具典型性的风光,对这广义的“时”,便不能不细加分析、深入了解,才能有效地予以恰当的时机和把握。 而狭义所指的“时”,是一天里自早晨至黄昏,甚至晚上。摄影最主要的条件是光源,而拍摄大自然风光所靠的光源,却是唯一的阳光。因此,应把这唯一的光源,非摄影者能主宰的,得以恰当的利用。首先对季节性光的方向来源和可能投射到的地方和位置要了解,一般只知太阳东升西落,而实际上升降的方向都是随季节而移动的,因此光的改变也直接影响了画面的效果,冬天太阳升起的位置是偏于南,而投射偏向北;夏天的太阳却升自偏北,下地是射向偏南。两者位置的变易,都是移动很少的,正如一年太阳从正东升起一样,只有两天(三月二十一春分、九月二十三秋分),每天变化0.258度。 光源对景物产生的效果,纵然只是一线之差,但都有很大的不同,那么拍摄大自然的风光唯一可靠的阳光,关于它的升降位置的投射方向,不仅是必须清楚,

” ” 而且绝对重要。 2、观其势 是指观察拍摄景物的整个环境和形势。大家知道,当我们身处在大自然的怀抱 中,满眼都是景物,撩乱杂阵,那些应该删去,那些应该取舍,至于采景的位 置,最佳 角度等也不是仓促间能够作出决定的。为此,必须细心有耐性地、不 大厌其烦、不畏其劳地,从任何位置和角度去探讨。深观而默察,结合积累的 经验,选取认为理 想的角度去拍摄心目中已打好草稿的景物,随之再加以细致 的剪裁。所谓剪裁是要对最微末的地方也要注意,不容疏忽。不管一草一石, 一枝一叶,都要列入需要推 敲的范围。因为秀多时在开阔的情况下看似微不足 道的事物和毫不重要的地方,当在一张作品的完美要求上,每每起着建设和破 坏的极端作用。因此,选景与拍摄是 要相当细致的。画家黄宾虹说:“纵游山 水间,既要有天以腾空的动,也要有老僧补衲的寻静。意思是说我们对眼前的 景色要有无比的热情,不辞劳苦的四处奔 跑、观察、寻景,跟着就是要总代表 地去思考,去认识眼前的景色,从而了解这些景色。画家们又讲:“山峰有千姿 百态,所以气象万千,它如人的状貌,百个人有 百个样。所以我们观察山、景、 ,不是停留在表面上,更多注意的是山景的气势与当地的特色,五代时期的画 家荆浩说:“搜妙创真”。妙是指客观的存在,搜是 作者主观的努力。这些都是 前人的艺术家们的体会,对我们是一个教侮。 3、表其质 谈到表其质,我们都知道万物都有它的独特的本质,尤其拍摄大自然风景的, 对于充满整个大自然环境的花、草、木、石、泥的本质更要深切认识,然后熟 悉和掌握 它的本质,使其有效地重现于画面中、照片中。在我们摄影的述语事 所谓“质感”,质感的意思就是要求在表现景或物的时候,不是徒具其形貌的轮 廓,重要的目的 要表现到有质的感觉,既有骨,又有肉。

历史人物评说高考试题汇编

历史人物评说高考试题汇编 在高考中,一分之差也是一段很大的差距。人物史选修模块在高考历史考试中占有10分的分值,该怎么拿下这10分呢?下面是为大家推荐的历史人物评说高考试题汇编,仅供大家参考! 历史人物评说高考试题汇编一 1.(广东高考32题)(9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据《论孔子思想》 材料二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据《略论孔子思想的阶级性》 问题: (1)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3分) (2)材料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2分)

【答案】 (1)私人办学;教育及于平民;推出了合理的教学方法。(3分) (2)方法:阶级分析、一分为二。(2分) 结论:材料一中的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政治上是落后的;材料二的孔子代表地主阶级,政治上是进步的。(2分) (3)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2分) 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点拨】第一问注意对孔子贡献的设问仅限于教育领域,而且要多角度认识孔子的教育贡献。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主要有三:教育原则,如有教无类的思想;教学方法,如因材施教的观点;和学习方法,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主张。第二问和第三问实际都涉及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人物评价的基本方法问题。评价历史人物与评价历史事件是一样,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也是生产力标准,方法是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用阶级分析法和一分为二的辩证观加以评判。 2.(;福建文综.T41 C)(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事实上,工业文明是疾病,因为它处处有弊端。 土布经济完全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后者不注意人的因素,前者充分关心人。 你不可能把非暴力建立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但可以建立在自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