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鉴定皮类中药

中药鉴定皮类中药

中药鉴定皮类中药
中药鉴定皮类中药

第七章皮类中药

药用部位为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其中主要是双子叶植物)的茎干、枝和根的形成层以外部位。这类中药称皮类中药。它由外向内包括周皮、皮层、初生和次生韧皮部等部分。其中大多为木本植物茎干的皮,如黄柏、杜仲;少数为根皮,如牡丹皮、桑白皮;或为枝皮,如秦皮等。

第一节皮类中药的鉴定

一、性状鉴定

皮类中药因植物来源、取皮部位、采集和加工干燥的方法不同,形成了外表形态上的变化特征。在鉴定时,要仔细观察,正确运用术语是十分重要的。现分述如下:

(一)形状

由粗大老树上剥的皮,大多粗大而厚,呈长条状或板片状;枝皮则呈细条状或卷筒状;根皮多数呈短片状或筒状。一般描述术语如下。

1.平坦状皮片呈板片状,较平整。如杜仲、黄柏。

2.弯曲状皮片多向内表面弯曲,通常取自枝干或较小茎干的皮,易收缩而成弯曲状,由于弯曲的程度不同,又分:

(1)槽状或半管状皮片向内弯曲呈半圆形。如企边桂。

(2)管状或筒状皮片向内弯曲至两侧相接近成管状,这类形状常见于加工时用抽心法抽去木心的皮类中药。如牡丹皮。

(3)单卷状皮片向一面卷曲,以至两侧重叠。如肉桂。

(4)双卷筒状皮片两侧各自向内卷成筒状。如厚朴。

(5)复卷筒状几个单卷或双卷的皮重叠在一起呈筒状。如锡兰桂皮。

(6)反曲状皮片向外表面略弯曲,皮的外层呈凹陷状。如石榴树皮。

(二)表面

1.外表面指皮的外面。外表颜色多为灰黑色、灰褐色、棕褐色或棕黄色等,有的树干皮外表面常有斑片状的地衣、苔藓等物附生,呈现不同颜色等。多数树皮尚可见到皮孔,是鉴别皮类中药的特征之一;如合欢皮的皮孔呈红棕色,椭圆形;牡丹皮的皮孔呈灰褐色,横长略凹陷状;杜仲的皮孔呈斜方形。少数皮类中药的外表面有刺,如红毛五加皮;或有钉状物,如海桐皮等。

2.内表面颜色各不相同,如肉桂呈红棕色,杜仲呈紫褐色,黄柏呈黄色,苦楝皮呈黄白色。有些含油的皮类中药,内表面经刻划,出现油痕,可根据油痕的情况结合气味等,判断该药材的质量,如肉桂、厚朴等。一般较平滑或具粗细不同的纵向皱纹,有的显网状纹理,如椿白皮。

(三)折断面

皮类中药横向折断面的特征和皮的各组织的组成和排列方式有密切关系,因此是皮类中药的重要鉴别特征,折断面的性状特征主要如下。

1.平坦状组织中富有薄壁细胞而无石细胞群或纤维束的皮,折断面较平妇,无显著突起物,如牡丹皮。

2.颗粒状组织中富有石细胞群的皮,折断面常呈颗粒状突起,如肉桂。

3.纤维状组织中富含纤维的皮,折断面多显细的纤维状物或刺状物突出,如合欢皮。

4.层状组织构造中的纤维束和薄壁组织成环带状间隔排列,折断时形成明显的层片状,如苦楝皮、黄柏等。

有些皮的断面外层较平坦或颗粒状,内层显纤维状,说明纤维主要存在于韧皮部,如厚朴。有的皮类中药在折断时有胶质丝状物相连,如杜仲。亦有些皮在折断时有粉尘出现,这些皮的组织较疏松,含有较多的淀粉,如白鲜皮。

(四)气、味

气味也是鉴别中药的重要方法,它和皮中所含成分有密切关系,各种皮的外形有时很相似,但其气味却完全不同。如香加皮和地骨皮,前者有特殊香气,味苦,后者气味均较微弱。肉桂与桂皮外形亦较相似,但肉桂味甜而微辛,桂皮则味辛辣而凉。

二、显微鉴定

皮类中药的构造一般可分为周皮、皮层、韧皮部进行观察。

(一)周皮

包括木栓层、木栓形成层与栓内层三部分。木栓层细胞多整齐地排列成行,细胞呈扁平形,切向延长,壁薄,栓化或木化,黄棕色或含红棕色物质。有的木栓细胞壁均匀地或不均匀地增厚并木化,如杜仲木栓细胞内壁特厚,肉桂的最内一列木栓细胞的外壁特别增厚。木栓层发达的程度随植物的种类不同有较大的区别。木栓形成层细胞常为扁平而薄壁的细胞,在一般的皮类药材中不易区别。栓内层存在于木栓形成层的内侧,径向排列成行,细胞壁不栓化,亦不含红棕色物质,少数含叶绿体而显绿色,又称绿皮层。栓内层较发达时,其内方的细胞形态,多为不规则形,此时常不易与皮层细胞区别。

(二)皮层

(三)韧皮部

韧皮部束和射线两部分。韧皮部束外方,有的为初生韧皮部,其筛管群常呈颓废状而皱缩,最外方常有厚壁组织如纤维束、石细胞群形成环带或断续的环带(过去也称为中柱鞘纤维)。次生韧皮部占大部分,除筛管和伴胞外,常有厚壁组织、分泌组织等,应注意其分布位置、分布特点和细胞特征,有些薄壁细胞内常可见到各种结晶体或淀粉粒。

射线可分为髓射线和韧皮射线两种。髓射线较长,常弯曲状,外侧渐宽成喇叭口状;韧皮射线较短,两者都由薄壁细胞构成,不木化,细胞中常含有淀粉粒和草酸钙结晶。射线的宽度和形状在鉴别时较为重要。

第二节皮类常用中药

桑白皮

【来源】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根皮。

【化学成分】①黄酮类衍生物,如桑皮素、桑皮色烯素、环桑皮素(cyclomulberrin)、环桑皮色烯素、桑酮A、B及桑根酮C、D等。②香豆精类化合物,如东莨菪素及伞形花内酯。③另含挥发油、谷甾醇等。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药材呈扭曲的卷筒状、槽状或板片状。外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较平坦,有的残留橙黄色或棕黄色鳞片状粗皮;内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细纵纹。体轻,质韧,纤维性强,难折断,易纵向撕裂,撕裂时有白色粉尘飞扬。气微,味微甘。

饮片桑白皮:呈丝状,宽0.3~0.5cm。外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较平坦;内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有细纵纹。质韧,纤维性强,撕裂时有白色粉末飞出。气微,味微甘。

2.显微鉴别横切面:①韧皮部射线宽2~6列细胞;散有乳管;纤维单个散在或成束,非木化至微木化;薄壁细胞含淀粉粒,有的细胞含草酸钙方晶。②较老的根皮中,散在夹有石细胞的厚壁细胞群,胞腔大多含方

晶。

粉末:淡灰黄色。①纤维甚多,壁厚,非木化至微木化。②草酸钙方晶。③石细胞类圆形、类方形或形状不规则,壁较厚或极厚,纹孔和孔沟明显,胞腔内有的含方晶。另有含晶厚壁细胞。④淀粉粒甚多。

【质量评价】

经验鉴别以色白、皮厚、粉性足者为佳。

牡丹皮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

【产地】主产安徽、四川、河南及山东等省。主为栽培品。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根部,除去细根和泥沙,剥取根皮,晒干;或刮去粗皮,除去木心,晒干:前者习称“连丹皮”,后者习称“刮丹皮”。

【化学成分】①酚类化合物,如丹皮酚、牡丹酚苷等。②萜类化合物,如芍药苷等。③挥发油。④苯甲酸及植物甾醇等。

丹皮酚具有镇痛、解痉作用,也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药材连丹皮:呈筒状或半筒状,有纵剖开的裂缝。外表面灰褐色或黄褐色,有多数横长皮孔样突起及细根痕,栓皮脱落处粉红色;内表面淡灰黄色或浅棕色,有明显的细纵纹,常见发亮的结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较平坦,淡粉红色,粉性。气芳香,味微苦而涩。

刮丹皮:外表面有刮刀削痕,外表面红棕色或淡灰黄色,有时可见灰褐色斑点状残存外皮。

饮片呈圆形或卷曲形的薄片。外表面灰褐色或黄褐色,栓皮脱落处粉红色;刮丹皮表面红棕色或淡灰黄色。有时可见发亮的结晶,切面淡粉红色或灰白色,粉性。气芳香,味微苦而涩。

2.显微鉴别横切面:①木栓层由多列细胞组成,壁浅红色。②皮层菲薄,为数列切向延长的薄壁细胞。

③韧皮部占大部分。④射线宽1~3列细胞。⑤韧皮部、皮层薄壁细胞以及细胞间隙中含草酸钙簇晶;薄壁细胞和射线细胞中含色素或淀粉粒。

粉末:淡红棕色。①淀粉粒甚多。②草酸钙簇晶甚多,有时含晶细胞连接,簇晶排列成行,或一个细胞中含有数个簇晶。③连丹皮可见木栓细胞长方形,壁稍厚,浅红色。

3.理化鉴别化学定性鉴别:取粉末进行微量升华,升华物在显微镜下呈长柱形、针状、羽状结晶,于结晶上滴加三氯化铁醇溶液,则结晶溶解而成暗紫色(检查丹皮酚)。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药材以条粗长、皮厚、无木心、断面白色、粉性足、内表面结晶多、香气浓者为佳。

2.含量测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按干燥品计算,药材及饮片含丹皮酚均不得少于1.2%。

厚朴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厚朴及凹叶厚朴的干燥干皮、根皮和枝皮。

【产地】主产四川、湖北、浙江、福建等省。多为栽培品。

【采收加工】4~6月剥取,根皮及枝皮直接阴干;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堆置阴湿处,“发汗”至内表面变紫褐色或棕褐色时,再蒸软,取出,卷成筒状,干燥。

【化学成分】①挥发油,油中主要含α-桉油醇、β-桉油醇。②新木脂素类,如厚朴酚及其异构体和厚朴酚、三羟基厚朴酚、去氢三羟基厚朴酚、三羟基厚朴醛等。③生物碱类成分,如木兰箭毒碱、氧化黄心树宁碱等。④鞣质。

α-桉油醇及β-桉油醇有镇静作用;厚朴酚有抗菌作用。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药材干皮:呈卷筒状或双卷筒状,习称“筒朴”;近根部于皮一端展开如喇叭口,习称“靴筒朴”。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粗糙,有时呈鳞片状,较易剥落,有明显的椭圆形皮孔和纵皱纹;刮去粗皮者显黄棕色。内表面紫棕色或深紫褐色,较平滑,具细密纵纹,划之显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颗粒性,外层灰棕色,内层紫褐色或棕色,有油性,有的可见多数小亮星。气香,味辛辣、微苦。

根皮(根朴):呈单筒状或不规则块片,有的弯曲似鸡肠,习称“鸡肠朴”。质硬,较易折断,断面纤维性。

枝皮(枝朴):呈单筒状。质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余同干皮。

2.显微鉴别干皮横切面①木栓层为10余列细胞;有的可见落皮层。②皮层外侧有石细胞环带,内侧散有多数油细胞和石细胞群。③韧皮部射线宽1~3列细胞,纤维多数个成束;亦有油细胞散在。

厚朴粉末:棕色。①石细胞类方形、椭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分枝状,有时可见层纹。②纤维甚多,壁甚厚,有的呈波浪形或一边呈锯齿状,木化,孔沟不明显,③油细胞呈椭圆形或类圆形,含黄棕色油状物。

凹叶厚朴:粉末与以上区别点为:纤维一边呈齿状凹凸;油细胞直径27~75μm;木栓细胞壁菲薄而平直,常多层重叠。

3.理化鉴别化学定性鉴别:取粗粉3g,加氯仿30ml,回流30分钟,滤过。取滤液,在紫外光灯(365nm)下,顶面观现紫色,侧面观显二层,上层黄绿色,下层棕色荧光。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以皮厚、肉细、油性足、内表面色紫棕而有发亮结晶物、香气浓者为佳。

2.含量测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总量,药材及厚朴片均不得少于2.0%,姜厚朴不得少于1.6%。

肉桂

【来源】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

【产地】主产于广西、广东等省区。云南、福建等省亦产。多为栽培。

【采收加工】每年分两期采收,第一期于4~5月间,第二期于9~10月间,以第二期产量大,香气浓,质量佳。采收时选取适龄肉桂树,按一定的长度、阔度剥下树皮,放于阴凉处,按各种规格修整,或置于木质的“桂夹”内压制成型,阴干或先放置阴凉处2~3天后,于弱光下晒干。根据采收加工方法不同,有如下加工品。

桂通(官桂):为剥取栽培5~6年生幼树的干皮和粗枝皮,或老树枝皮,不经压制,自然卷曲成筒状。

企边桂:为剥取10年生以上的干皮,将两端削成斜面,突出桂心,夹在木质的凹凸板中间,压成两侧向内卷曲的浅槽状。

板桂:剥取老年树最下部近地面的干皮,夹在木质的桂夹内,晒至九成干,经纵横堆叠,加压,约1个月完全干燥,成为扁平板状。

桂碎:在桂皮加工过程中碎块。

【化学成分】①挥发油,油中主成分为桂皮醛约85%、乙酸桂皮酯及少量的苯甲醛、桂皮酸等。②香豆素类化合物。③鞣质类。

桂皮醛是肉桂的镇静、镇痛、解热作用的有效成分。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药材:呈槽状或卷筒状。外表面灰棕色,稍粗糙,有不规则的细皱纹及横向突起的皮孔,有的可见灰白色的纹斑;内表面红棕色,较平坦,有细纵纹,划之显油痕。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层棕色而较粗糙,内层红棕色而油润,两层中间有1条黄棕色的线纹。气香浓烈,味甜、辣。

2.显微鉴别横切面:①木栓细胞数列,最内层细胞外壁特厚,木化。②皮层散有石细胞和分泌细胞。③中柱鞘部位有石细胞群断续排列成环,外侧有纤维束存在,石细胞通常外壁较薄;射线宽1~2列细胞,含细小草酸钙针晶;纤维2~3个成束;油细胞随处可见。④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1.木栓层

2.皮层

3.纤维束

4.石细胞群

5.油细胞

6.射线

粉末:红棕色。①纤维大多单个散在,长梭形,壁厚,木化,纹孔不明显。②石细胞类圆形、类方形,壁厚,有的一面菲薄。③油细胞类圆形或长圆形。④草酸钙针晶较细小,散在于射线细胞中。⑤木栓细胞多角形,含红棕色物。

3.理化鉴别化学定性鉴别:取粉末少许,加氯仿振摇后,吸取氯仿液2滴于载玻片上,待干,再滴加10%的盐酸苯肼液1滴,加盖玻片镜检,可见桂皮醛苯腙的杆状结晶。

【质量评价】

经验鉴别药材以不破碎、体重、外皮细、肉厚、断面色紫、油性大、香气浓厚、味甜辣,嚼之渣少者为佳。

杜仲

【来源】为杜仲科植物杜仲干燥树皮。

【产地】主产于四川、湖北、贵州及河南等省。多为栽培。

【采收加工】4~6月剥取,趁新鲜刮去粗皮,将树皮内表面相对层层叠放,堆积“发汗”至内皮呈紫褐色时,取出晒干。

【化学成分】①木脂素类成分,如松脂醇二-β-D葡萄糖苷、松脂素等。②环烯醚萜苷类,如京尼平苷、桃叶珊瑚苷等。③三萜类成分,如白桦脂醇等毛④杜仲皮折断后有银白色的杜仲胶,为一种硬质橡胶。⑤甾醇类,如β-谷甾醇等。

松脂醇二-β-D葡萄糖苷为降压的有效成分。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药材呈板片状或两边稍向内卷。外表面淡灰棕色或灰褐色,有明显的皱纹或纵裂槽纹,有的树皮较薄,未去粗皮,可见明显的斜方形皮孔,内表面暗紫色或紫褐色,光滑。质脆,易折断。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弹性的橡胶丝相连。气微,味稍苦。

2.显微鉴别横切面:①落皮层残存,内侧有数个木栓组织层带,每层为排列整齐、内壁特别增厚且木化的木栓细胞。两层带间为颓废的皮层组织,细胞壁木化。②韧皮部有5~7层石细胞环带,每环有3~5列石细胞并伴有少数纤维。射线2~3列细胞,近栓内层时向一方偏斜。③白色胶丝团随处可见,以韧皮部为多,此胶丝存在于乳汁细胞内。

粉末:呈棕色。①石细胞甚多,大多成群,类长方形、类圆形、长条形或形状不规则形,壁厚,有的胞腔

内含胶丝团块。②木栓细胞表面观多角形,壁不均匀增厚,侧面观长方形,壁三面增厚,一面薄,孔沟明显。

③橡胶丝成条状或扭曲成团,表面显颗粒性。

3.理化鉴别化学定性鉴别:取粉末1g,加氯仿10ml,浸渍2小时,滤过,滤液蒸干,加乙醇1ml,产生具弹性的胶膜。

【质量评价】

经验鉴别药材以皮厚、块大、去净粗皮、内表面暗紫色、断面丝多者为佳。

合欢皮

【来源】为豆科植物合欢的干燥树皮。

【真实性鉴定】

药材:本品呈卷曲筒状或半筒状。外表面灰棕色至灰褐色,稍有纵皱纹,有的成浅裂纹,密生明显的椭圆形横向皮孔,棕色或棕红色,偶有突起的横棱或较大的圆形枝痕,常附有地衣斑;内表面淡黄棕色或黄白色,平滑,有细密纵纹。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呈纤维性片状,淡黄棕色或黄白色。气微香,味淡、微涩、稍刺舌,而后喉头有不适感。

【质量评价】

经验鉴别药材以皮细嫩,皮孔明显者为佳。

黄柏(附:关黄柏)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的干燥树皮。习称“川黄柏”。

【产地】主产于四川、贵州等省,陕西、湖北、云南、湖南等省区亦产。

【采收加工】3~6月间采收,选10年左右的树,剥取树皮,晒至半干,压平,刮净粗皮至显黄色,刷净晒干。

【化学成分】①生物碱类:如小檗碱、黄柏碱、木兰碱、掌叶防己碱(即棕榈碱)等。②三萜类:黄柏酮、黄柏内酯(即柠檬苦素)等。③甾醇类:α-及β-谷甾醇、豆甾醇等。④黏液质等。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药材呈板片状或浅槽状。外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有的可见皮孔痕及残存的灰褐色粗皮;内表面暗黄色或淡棕色,具细密的纵棱纹。体轻,质较硬,断面纤维性,呈裂片状分层,深黄色。气微,味甚苦,嚼之有黏性。

2.显微鉴别横切面:①未去净外皮者,木栓层由多列长方形细胞组成,内含棕色物质。栓内层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②皮层比较狭窄,散有纤维群及石细胞群,石细胞大多分枝状,壁极厚,层纹明显。③韧皮部占皮层的极大部分,外侧有少数石细胞,纤维束切向排列呈断续的层带(又称硬韧带),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中常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鞘纤维。④射线宽2~4列细胞,常弯曲而细长。⑤薄壁细胞中含有细小的淀粉粒和草酸钙方晶,黏液细胞随处可见。

粉末:鲜黄色。①纤维鲜黄色,常成束,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壁木化增厚。

②石细胞鲜黄色,类圆形或纺锤形,有的呈分枝状,枝端锐尖,壁厚,层纹明显,有的可见大型纤维状的石细胞。③草酸钙方晶众多。

1.晶纤维

2.石细胞

3.草酸钙方晶

4.淀粉粒

5.黏液细胞

3.理化鉴别化学定性鉴别:取黄柏断面,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亮黄色荧光。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药材以皮厚、断面深黄色、味极苦者为佳。

2.含量测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按干燥品计算,药材及饮片含小檗碱以盐酸小檗碱计,均不得少于

3.0%;含黄柏碱以盐酸黄柏碱计,均不得少于0.34%。

【附】关黄柏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黄檗的干燥树皮。习称“关黄柏”。产地:主产于辽宁、吉林等省,以辽宁产量最大。采收加工:3~6月间采收,选10年左右的树,剥取树皮,除去粗皮,晒干。化学成分:①生物碱类:如小檗碱及药根碱、木兰碱、黄柏碱、巴马汀等。②内酯类:如黄柏内酯、黄柏酮、黄柏酮酸等。③甾醇类。④黏液质等。性状鉴别:药材呈板片状或浅槽状。外表面黄绿色或淡棕黄色,较平坦,有不规则的纵裂纹,皮孔痕小而少见,偶有灰白色的粗皮残留;内表面黄色或黄棕色。体轻,质较硬,断面纤维性,有的呈裂片状分层,鲜黄色或黄绿色。气微,味极苦,嚼之有黏性。均以皮厚、断面色黄者为佳。显微鉴别:横切面显微特征与川黄柏相似,不同点是关黄柏木栓细胞呈方形,皮层比较宽广,石细胞较川黄柏略少,韧皮部外侧几无石细胞。射线较平直,硬韧部不甚发达。

白鲜皮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白鲜的干燥根皮。

【真实性鉴定】

性状鉴别药材:呈卷筒状。外表面灰白色或淡灰黄色,具细纵皱纹及细根痕,常有突起的颗粒状小点;内表面类白色,有细纵纹。质脆,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断面不平坦,略呈层片状,剥去外层,迎光可见有闪烁的小亮点。有羊膻气,味微苦。

【质量评价】

经验鉴别药材以条大、皮厚、色灰白、气味浓者为佳。

秦皮*

【来源】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白蜡树、尖叶白蜡树或宿柱白蜡树的干燥枝皮或干皮。

【化学成分】①香豆精类成分:有秦皮乙素(七叶树素)、秦皮甲素(七叶树苷)、秦皮素等。②鞣质。

③甘露醇。④生物碱。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药材枝皮:呈卷筒状或槽状。外表面灰白色、灰棕色至黑棕色或相间呈斑状,平坦或稍粗糙,并有灰白色圆点状皮孔及细斜皱纹。内表面黄白色或棕色,平滑。质硬而脆,断面纤维性,黄白色。气微,味苦。

干皮:为长条状块片。外表面灰棕色,具龟裂状沟纹及红棕色圆形或横长的皮孔。质坚硬,断面纤维性较强。

2.显微鉴别横切面:①木栓层为5~10余列细胞。②栓内层为数列多角形厚角细胞。③皮层较宽,纤维及石细胞单个散在或成群。④中柱鞘部位有石细胞及纤维束组成的环带偶有间断,纤维束及少数石细胞成层状排列,中间贯穿射线,形成井字形韧皮部。射线宽1~3列细胞。⑤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砂晶。

粉末:淡黄白色。①纤维平直或稍弯曲,边缘微波状或凹凸,壁极厚,木化,纹孔不明显,胞腔线形,表面有时可见不规则斜向纹理。②石细胞形态多样,作不规则分枝,壁甚厚,孔沟明显。③木栓细胞表面观多角形,壁微木化或木化,纹孔较稀疏。④射线细胞内含草酸钙砂晶。

3.理化鉴别化学定性鉴别:②取药材少许浸入水或乙醇中,浸出液在日光下可见碧蓝色荧光(因树皮含有荧光结晶物质秦皮甲、乙素)。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药材以条大、整齐、色灰白、有斑点者为佳。

2.含量测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按干燥品计,药材含秦皮甲素和秦皮乙素的总量不得少于1.0%;饮片不得少于0.80%。

【附注】伪品

为胡桃科植物核桃楸的树皮。树皮表面的叶柄痕呈猴脸样。显微鉴别: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水浸液显浅黄棕色,无荧光。

香加皮

【来源】为萝藦科植物杠柳的干燥根皮。

【化学成分】①含强心苷类成分,如杠柳毒苷G等。②甾苷类成分,如杠柳苷K、H1、E等。③香气成分为4-甲氧基水杨醛等。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药材:呈卷筒状或槽状。外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栓皮松软常呈鳞片状,易剥落。内表面黄色或淡黄棕色,较平滑,有细纵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黄白色。有特异的香气,味苦。

2.显微鉴别粉末:淡棕色。①草酸钙方晶。②石细胞长方形或类多角形。③乳管含无色油滴状颗粒。④木栓细胞棕黄色,多角形。⑤淀粉粒甚多。

【质量评价】

经验鉴别药材以块大、皮厚、香气浓、无木心者为佳。

地骨皮

【来源】为茄科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的干燥根皮。

【化学成分】①生物碱:如甜菜碱等。②有机酸:如亚油酸、亚麻酸等。③枸杞酰胺等。④尚含桂皮酸和多量酚性物质、β-谷甾醇、维生素B等。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呈筒状或槽状。外表面灰黄色至棕黄色,粗糙,有不规则纵裂纹,易成鳞片状剥落。内表面黄白色至灰黄色,较平坦,有细纵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层黄棕色,内层灰白色。气微,味微甘而后苦。

2.显微鉴别横切面:①木栓层为4~10余列细胞,其外有较厚的落皮层。②韧皮射线大多宽1列细胞;纤维单个散在或2至数个成束。③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砂晶,并含多数淀粉粒。

附:性状相似易混中药的鉴别

香加皮与地骨皮性状对比鉴别表

药材

香加皮地骨皮

来源萝藦科植物红柳的干燥皮茄科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的干燥皮

表面外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栓皮松软常呈磷片

状,易剥落

外表面灰黄色,粗糙,具不规则纵裂纹,易成

鳞片状剥落

断面不整齐,黄白色不平坦,外层黄棕色,内层灰白色气味有特异的香气,味苦,稍有麻舍感气微,味微甘而后苦

中药鉴定学:皮类中药――肉桂的鉴别

中药鉴定学:皮类中药――肉桂的鉴别 【性状鉴别】 ①呈浅槽状、卷筒状或板片状,长30cm~40cm,宽或直径为3cm~10cm,厚约2mm~8mm. ②外表面灰棕色,有不规则的细皱纹及横向突起的皮孔,有时可见灰白色的地衣斑。 ③内表面红棕色,较平滑,有细纵纹,用指甲刻划可见油痕。 ④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侧呈棕色而较粗糙,内侧红棕色而油润,中间有一条黄棕色的线纹(石细胞环带)。 ⑤有浓烈的特殊香气,味微甜,辛辣。 以不破碎、体重、外皮细、肉厚、断面色紫、油性大、香气浓厚、味甜辣、嚼之渣少者为佳。 【显微鉴别】 横切面 ①木栓细胞数列,最内一层木栓细胞的外壁特厚,木化。 ②皮层较宽厚,散有石细胞、油细胞及粘液细胞。 ③中柱鞘部位有石细胞群,排列成近于连续的环层,石细胞的外壁较薄,具壁孔及孔沟;石细胞层外侧有纤维束存在。 ④韧皮部约占皮的二分之一厚度,射线细胞宽l~2列,细胞内常散在多数考,试大网站收集细小针晶;厚壁纤维常单个稀疏散在或2~3个成群;油细胞随处可见,较韧皮薄壁细胞为大;粘液细胞亦较多。 薄壁细胞中含有淀粉粒。 粉末:红棕色。 ①纤维多单个散在,少数2~3个并列,长梭形,平直或波状弯曲,长195μm~920μm,直径25μm~50μm,壁极厚,纹孔不明显,木化。 ②石细胞类圆形、类方形或多角形,直径32μm~88μm,壁常三面增厚,一面菲薄,木化。 ③油细胞类圆形或长圆形,含黄色油滴状物。 ④草酸钙针晶较细小,成束或零星散在,于射线细胞中尤多,也有呈短杆状。 ⑤木栓细胞多角形,一边较薄,含红棕色物质,细胞壁木化。 ⑥淀粉粒极多,圆球形或多角形。 【成分】 含挥发油1%-2%,并含鞣质、粘液。油中主要成分为桂皮醛

皮类中药

皮类中药通常是指来源于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其中主要是双子叶植物)的茎干、枝和根的形成层以外的部分。 概念:皮(Cortex)类中药通常是指来源于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其中主要是双子叶植物)的茎干、枝和根的形成层以外的部分。它的含义不同于植物学中所指的皮层。皮类中药由外向内包括周皮和皮层、初生和次生韧皮部等部分。其中大多为木本植物茎干的皮,少数为根皮或枝皮。 性状鉴别形 状由粗大老树上剥的干皮,大多粗大而厚、呈长条状或板片状,枝皮则呈细条状或卷筒状;根皮多呈短片状或短小筒状。皮类药材又因其采皮剥离和皮在干燥时收缩程度而呈各种不同弯曲状态。一般描述术语有: ①平坦:皮片呈板片状,较平整。如杜仲、黄柏等。 ②弯曲:皮片多数横向向内弯曲,通常取自枝干或较小的茎干的皮,易收缩而成弯曲状,由于弯曲程度不同,又有种种形状的名称。 ③反曲:皮片向外表面略弯曲,皮的外层呈凹陷状,如石榴树皮。 ④槽状或半管状:皮片向内弯曲呈半圆形。 ⑤管状或筒状:皮片向内弯曲至两侧相接近成管状,这类形状常见于加工时用抽心法抽去木质部的皮类中药,如牡丹皮。 ⑥单卷筒状:皮片一侧向内表面卷曲,以至两侧重叠,如肉桂。 ⑦双卷筒状:皮片两侧各自向内卷成筒状,如厚朴。 ⑧复卷筒状:几个单卷或双卷的皮重叠在一起呈筒状。 外表面内表面外表面指皮的外侧,通常为木栓层。 ①外表颜色多为灰黑色、灰褐色、棕褐色或棕黄色等,有的树干皮片外表面常有斑片状的地衣、苔藓等物附生,呈现不同颜色等。 ②有的外表面常有片状剥离的落皮层和纵横深浅不同的裂纹,有时亦有各种形状的突起物而使树皮表面显示不同程度的粗糙。

③多数树皮尚可见皮孔,通常是横向的,也有纵向延长的,皮孔的边缘略突起,中央略向下凹,皮孔的颜色和皮孔分布的密度常是鉴别皮类药材的特征之一。 ④少数枝干皮上有刺,如红毛五加皮,或有钉状物,如海桐皮,亦是皮类中药具有鉴别意义的重要特征。除去木栓层或部分刮去木栓层的皮片表面常较光滑,如桑白皮、川黄柏、刮丹皮等。 内表面 一般较外表面色浅而平滑,常有粗细不等的纵向皱纹,纹理粗细程度常因树种而异;也有内表面显网状皱纹或平滑坚硬,如秦皮。少数树皮尚留有少量的木质部。 折断面气味折断面 皮类中药横断面的特征和皮的各组织的组成和排列方式有密切关系,因此是皮类中药的重要鉴别特征。折断面的性状主要有: ①平坦:组织中富有薄壁组织而无纤维束的皮,折断面较平坦,无显著突起物,如牡丹皮。 ②颗粒状:组织中富有石细胞群的皮,折断面常呈颗粒状突起,如肉桂。 ③纤维状:组织中富含纤维的皮,折断面多显细的纤维状物或刺状物突出,如桑白皮、合欢皮。 ④层状:有的皮组织构造中的纤维束和薄壁组织成环带状间隔排列,折断时裂面形成明显的层片状,如苦楝皮等。 有些皮的断面外层较平坦或颗粒状,内层显纤维状,说明纤维主要存在于韧皮部,如厚朴。有的皮类中药在折断时有胶质丝状物相连,如杜仲。亦有些皮在折断时有粉尘出现,这些皮的组织均较疏松,含有较多的淀粉,如白鲜皮。 气味 气味也是鉴别中药的重要方法,它和皮中所含成分有密切关系,各种皮的外形有时很相似,但其气味却完全不同。如香加皮和地骨皮,前者有特殊香气,味苦而有刺激感,后者气味均较微弱。肉桂与桂皮外形亦较相似,但肉桂味甜而微辛,桂皮则味辛辣而凉。 显微鉴别周皮皮层

中药鉴定 生药 皮类

第七章皮类中药 药用部位为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其中主要是双子叶植物)的茎干、枝和根的形成层以外部位。这类中药称皮类中药。它由外向内包括周皮、皮层、初生和次生韧皮部等部分。其中大多为木本植物茎干的皮,如黄柏、杜仲;少数为根皮,如牡丹皮、桑白皮;或为枝皮,如秦皮等。 第一节皮类中药的鉴定(了解) 第二节皮类常用中药 桑白皮(熟悉) 【来源】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根皮。 【化学成分】①黄酮类衍生物。②香豆精类化合物。③另含挥发油、谷甾醇等。 【真实性鉴定】 性状鉴别 药材呈扭曲的卷筒状、槽状或板片状。外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较平坦,有的残留橙黄色或棕黄色鳞片状粗皮;内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细纵纹。体轻,质韧,纤维性强,难折断,易纵向撕裂,撕裂时有白色粉尘飞扬。气微,味微甘。 饮片(了解) 牡丹皮(考点) 【来源】为毛莨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 【产地】主产安徽、四川、河南及山东等省。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根部,除去细根和泥沙,剥取根皮,晒干,习称“原丹皮”或“连丹皮”。或刮去粗皮,除去木心,晒干,习称“刮丹皮”或“粉丹皮”。 【化学成分】①酚类化合物,如丹皮酚、牡丹酚苷等。②萜类化合物,如芍药苷。③挥发油。④苯甲酸及植物甾醇等。 丹皮酚具有镇痛、解痉作用,也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 药材 原丹皮:呈筒状或半筒状,有纵剖开的裂缝,略向内卷曲或张开。外表面灰褐色或黄褐色,有多数横长皮孔样突起及细根痕,栓皮脱落处粉红色;内表面淡灰黄色或浅棕色,有明显的细纵纹,常见发亮的结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较平坦,淡粉红色,粉性。气芳香,味微苦而涩。

刮丹皮:外表面有刮刀削痕,外表面红棕色或淡灰黄色,有时可见灰褐色斑点状残存外皮。 饮片呈圆形或卷曲形的薄片。外表面灰褐色或黄褐色,栓皮脱落处粉红色;刮丹皮表面红棕色或淡灰黄色。有时可见发亮的结晶,切面淡粉红色或灰白色,粉性。气芳香,味微苦而涩。 2.显微鉴别 横切面:(了解) 粉末:淡红棕色。①淀粉粒甚多,单粒类球形或多角形,脐点点状、裂缝状;复粒由2~6分粒组成。 ②草酸钙簇晶甚多,有时含晶细胞连接,簇晶排列成行,或一个细胞中含有数个簇晶。③原丹皮可见木栓细胞长方形,壁稍厚,浅红色。 3.理化鉴别 化学定性鉴别:①取粉末进行微量升华,升华物在显微镜下呈长柱形、针状、羽状结晶,于结晶上滴加三氯化铁醇溶液,则结晶溶解而成暗紫色(检查丹皮酚)。②取粉末2g,加乙醚20ml,振摇2分钟,滤过。取滤液5ml,置水浴上蒸于,放冷,残渣中加硝酸数滴,先显棕黄色,后变鲜绿色。(丹皮酚的反应,芍药根皮粉末显黄色)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药材以条粗长、皮厚、无木心、断面白色、粉性足、内表面结晶多、香气浓者为佳。 2.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热浸法,用乙醇作溶剂),药材及饮片均不得少于15.0%。

中药鉴定学讲义第七章皮类中药

第七章皮类中药 【字体:大中小】【打印】 一、概述 皮类中药通常是指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的茎干、枝和根的形成层以外部位入药的药材。它由外向内包括周皮、皮层、初生和次生韧皮部等部分。其中大多为木本植物茎干的皮,如黄柏、杜仲;少数为根皮,如牡丹皮、桑白皮;或为枝皮,如秦皮。 (一)性状鉴别 皮类中药因植物来源、取皮部位、采集和加工干燥的方法不同,形成了外表形态上的特征变化,在鉴定时应仔细观察,正确运用术语。现分述如下: 1.形状:由粗大老树上剥的皮,大多粗大而厚,呈长条状或板片状;枝皮则呈细条状或卷筒状;根皮多数呈短片状或筒状。一般描述术语有:平坦状或弯曲状。由于弯曲的程度不同,又分槽状或半管状如企边桂、管状或筒状如牡丹皮、单卷状如肉桂、双卷筒状如厚朴、复卷筒状如锡兰桂皮、反曲状如石榴树皮等。 2.表面:外表面颜色多为灰黑色、灰褐色、棕褐色或棕黄色。内表面颜色各不相同,一般较平滑或具粗细不同的纵向皱纹。 3.折断面:皮类中药横向折断面的特征和皮的各组织的组成和排列方式有密切关系,因此是皮类中药的重要鉴别特征,折断面的性状主要有平坦状(富有薄壁细胞而无石细胞群或纤维束)、颗粒状(富有石细胞群的皮)、纤维状(富含纤维)、层状(纤维束和薄壁组织成环带状间隔排列,如黄柏)

等。 4.气味:气味和皮中所含成分有密切关系,各种皮的外形有时很相似,但其气味却完全不同。如香加皮和地骨皮,前者有特殊香气,味苦而有刺激感,后者气味均较微弱。肉桂和桂皮外形亦较相似,但肉桂味甜而微辛,桂皮则味辛辣而凉。 (二)显微鉴别 组织构造:皮类中药构造可分为周皮、皮层、韧皮部三部分。各部位在观察时应注意如下特征: 1.周皮:包括木栓层、木栓形成层与栓内层三部分。 2.皮层:大多是薄壁细胞,其中常可见纤维、石细胞、各种分泌组织,如秦皮、黄柏皮层可见纤维、石细胞;肉桂、厚朴皮层可见油细胞;桑白皮可见乳汁管等。常见的细胞内含物有草酸钙结晶,如桑白皮、黄柏含方晶;牡丹皮、苦楝皮含簇晶;肉桂含针晶。 3.韧皮部:包括韧皮部束和射线两部分。 粉末特征:皮类中药的粉末特征中不应观察到木质部的组织和细胞,如导管、管胞、木纤维、木薄壁细胞等。 常见的粉末特征有: 1.厚壁细胞有的为分支状石细胞,如厚朴、黄柏;有的为晶纤维如黄柏;有石细胞内含方晶,如桑白皮。 2.分泌组织或碎片有的为油细胞,如厚朴、肉桂;有的乳汁细胞中含橡胶质,如杜仲。 3.细胞内含物有的含草酸钙结晶,如苦楝皮、合欢皮、黄柏含方晶;地

中药鉴定学总结大全

第二部分来源总结 一、植物类药材 (一)菌类(4种) 麦角菌科(1种):冬虫夏草(为冬虫夏草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复合体) 多孔菌科(3种):茯苓(菌核) 猪苓(菌核) 灵芝(子实体) (二)藻类(1种)马尾藻科(1种):海藻(藻体)(三)地衣类(1种)松萝科:松萝(地衣体)(四)蕨类(4种) 1.蚌壳蕨科:狗脊 2.鳞毛蕨科:绵马贯众 3.水龙骨科:石韦 4.海金沙科:海金沙 (五)裸子植物(2种) 1.柏科:侧柏叶 ? 2.麻黄科:麻黄 (六)被子植物(139种) 1.双子叶植物(108种) (1)单种科(共21种)①药名与科名相同的8种 商陆科:商陆; 防己科:防己、北豆根 远志科:远志 紫草科:紫草 川续断科:续断 杜仲科:杜仲 马钱科:马钱子 车前科:车前草 ②药名与科名不相同的 木通科:木通、大血藤 瑞香科:沉香 桃金娘科:丁香 大戟科:巴豆 鼠李科:酸枣仁; 小檗科:淫羊藿; 堇菜科:紫花地丁; 报春花科:金钱草; 列当科:肉苁蓉; 爵床科:穿心莲、青黛、南板蓝根马兜铃科:细辛 (2)含2个种的科 苋科:怀牛膝、川牛膝见牛膝 龙胆科:龙胆、秦艽秦龙胆 防己科:防己、北豆根防北斗 石竹科:银柴胡、太子参石竹太子银 樟科:桂枝、肉桂樟科肉桂枝 桑科:桑叶、桑白皮 旋花科:菟丝子、牵牛子旋花牵菟 橄揽科:乳香、没药橄揽乳没 葫芦科:天花粉、瓜蒌 (3)含3个种的科有科 十字花科:大青叶、葶苈子、板蓝根十字大葶板 桔梗科:桔梗、党参、南沙参桔梗党参南 木兰科:五味子、辛夷、厚朴木兰五辛厚 木犀科:秦皮、连翘、女贞子? 木犀秦连女 玄参科:玄参、地黄、胡黄连玄参地黄胡(4)含4个种的科有科 蓼科:大黄、何首乌、蓼大青叶、虎杖蓼大黄何虎茄科:洋金花、枸杞子、地骨皮 萝藦科:白前、白薇、徐长卿、香加皮萝白前薇长香芸香科:黄柏、枳壳、吴茱萸、白鲜皮芸柏枳吴白

《中药鉴定学》考点:皮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考点:皮类中药 1.皮类中药:指木本植物的茎干、枝和根形成层以外部分的药材。包括周皮、皮层、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等部分。木本植物茎干的皮,少为根皮或枝皮。 2.性状鉴别: 形状: 粗干皮:粗大而厚,长条状或板片状; 枝皮:细条状或卷筒状; 根皮:短片状或短小筒状。 常见形态: 平坦状板片状而平整。如杜仲、黄柏。 弯曲状向内弯曲,取自枝干或小茎干的皮,收缩而弯。根据弯曲程度,分为: 槽状或半管状如合欢皮; 管状或筒状如牡丹皮; 单卷状如肉桂;双卷筒状,如厚朴; 复卷筒状如锡兰桂皮。 反曲状如石榴树皮; 外表面: 颜色:灰黑色、灰褐色、棕褐色或棕黄色;附有地衣、苔藓等。

表面:粗糙,有落皮层、各种裂纹,突起物及皮孔; 皮孔:横向或纵向,边缘略突起,中央略下凹。其形状、颜色、分布密度,是鉴别特征之一。合欢皮皮孔红棕色,椭圆形;杜仲皮孔斜方形。 刺毛钉状物:如红毛五加皮、海桐皮。 除去周皮:较光滑,如桑白皮、黄柏。 内表面 黄白、黄色;红棕色或紫褐色。 平滑或粗细不均的纵皱纹,或网状纹。 含油的皮类药材,指甲刻划有油痕。 折断面(重点):横向折断面的特征和皮各组织的组成和排列方式密切相关。 平坦状富薄壁细胞的皮,折断面较平坦,无显著突起物。 颗粒状富石细胞群的皮,折断面呈颗粒状突起,如肉桂。 纤维状富纤维的皮,折断面有细纤维状物或刺状物突出。 层状组织中纤维束与薄壁组织环带状间隔排列,折断时成层片状 其他:断面外层较平坦或颗粒状,内层纤维状.表明纤维主要存在于韧皮部。 折断时有橡胶丝相连。 折断时有粉尘飞出,表明为富含淀粉的皮。 3.显微鉴别:

周皮:木栓层、木栓形成层与栓内层。注意木栓细胞壁增厚(杜仲、肉桂)。 皮层:薄壁细胞,有时具厚角组织。常有纤维、石细胞分化;分泌组织、小型淀粉粒及和草酸钙结晶。 韧皮部:韧皮部束和射线。 韧皮部束初生韧皮部(外)和次生韧皮部(内)。 初生韧皮部筛管群颓废,外方常有纤维或石细胞环带或断续环带(中柱鞘纤维) 次生韧皮部占大部分,有硬韧部(厚壁组织)和软韧部(薄壁组织);分泌组织。小结晶或淀粉粒。 射线分髓射线(初生)和韧皮射线(次生) 硬韧部与软韧部切向相间成层排列,被射线分割为整齐块状(秦皮); 硬韧部散生于软韧部中,不成层状排列(肉桂); 4.皮类中药构造(根皮类)共性:a木栓层; b常为次生皮层;c 中柱鞘部位常无厚壁细胞环; d韧皮部:厚壁组织常不发达,薄壁细胞富含淀粉粒。常有分泌组织和结晶,如牡丹皮、白鲜皮、香加皮、桑白皮等 5.粉末:a厚壁细胞:纤维(或晶鞘纤维)、石细胞。b茎皮:草酸钙砂晶或针晶;淀粉粒少而小。c根皮:草酸钙簇晶和方晶,淀粉粒多而大。d木栓细胞、筛管等为重要特征之一。 不应出现导管和木质部的细胞。

中药鉴定学试卷(1)

中药鉴定学试卷(1) 参考答案 二、选择题 (一)单选题 1.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A) 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C.证类本草D.本草纲目E.植物名实图考 2.样品检定时,平均样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试验所需用的(B ) A.2倍数 B.3倍数 C.4倍数 D.5倍数 E.6倍数 3.一般宜在春末夏初采收的中药是(D) A.根及根茎类中药 B.全草类中药 C.果实种子类中药 D.皮类中药 4.根头部有“狮子盘头”之称的药材是(B) A. 太子参 B. 党参 C. 明党参 D. 南沙参 E. 北沙参 5.皮类中药粉末镜检不应有(D) A. 石细胞 B. 结晶 C. 纤维 D. 导管 E. 油室碎片 6. 大黄根茎横切面具有(A) A.星点 B.云锦状花纹 C.朱砂点 D.车轮纹7.组织中具有晶鞘纤维的药材是(B) A.人参 B.甘草 C.黄连 D.黄芪 8.番泻叶和大黄粉末遇碱试液显(B) A.蓝色 B.红色 C.绿色 D.紫色 E.黄色 9.小茴香果实的分泌组织为(B) A.油细胞 B.油管 C.油室 D.树脂道 E.蜜腺 10.条痕为红色至褐红色的矿物类中药是(C) A. 磁石 B. 自然铜 C. 朱砂 D. 雄黄 (二)多选题 1.中药鉴定的依据是:(ABC ) A.《中国药典》 B.《卫生部药品标准》 C.地方药品标准 D.中药志 E.中药鉴定学 2.在产后加工过程中需要“发汗” 的药材有(AB): A. 厚朴 B.杜仲 C. 延胡索 D.丹皮 E.人参 3.下列具有分枝状石细胞的药材是(BD) A.黄连 B.厚朴 C.黄柏 D.五味子E黄芪 4.“四大怀药”是指(BCDE) A.金银花 B.山药 C.地黄 D. 菊花 E.牛膝 F.当归 5.来源于唇形科植物的药材是(ABE) A.黄芩 B.丹参 C.泽兰 D.佩兰 E.茺蔚子 6.用水提取后,取提取液置试管中,用力振摇1分钟,可产生持久性泡沫的药材为(ABCE): 得分评卷人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翘鼻子】蕲蛇头在中间稍向上,呈三角形而扁平,吻端向上,习称翘鼻子【发汗】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过按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方法,经过加工炮制后的,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地道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菊花心】指药材断面维管束与较窄的射线相间排列,形似菊花。【车轮纹】指根或茎类药材横切面上维管束与较宽的射线相间排列成稀疏整齐的放射状纹理,状如木制车轮,如木通等。【云锦花纹】何首乌横切面皮部环列4~11个类圆形异型复合维管束,如同散列的云朵状花纹。【金井玉栏】又称金心玉栏。指根类药材的横断面外围白,内心黄,中间有一棕色的形成层环,俗称金井玉栏,如黄芪。【芦碗】指草本植物药材根茎部分每年地上茎枯死后留下的凹窝状茎痕,因中心凹陷似碗形而习称芦碗,如山参。【油头】指川木香药材根头部黑色发粘的胶状物。【怀中抱月】指松贝的外层鳞叶2瓣,大瓣紧抱小瓣,未抱合的部分呈月形习称怀中抱月。【狮子盘头】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痕的顶端呈凹下的圆点。【鹦哥嘴】天麻顶端具有红棕色干枯芽孢,习称鹦哥嘴或红小辫【蚯蚓头】指药材的根头部由叶柄脱落后留下的明显密集的横向环纹,因似虹蝴的头颈部而习称虹划头,如防风等。【吐脂(起霜)】指苍术饮片暴露稍久后,析出的结晶,因呈毛状,色白如脂霜,而称吐脂或起霜。【星点】指大黄根茎横切面中髓部具有的异形维管束,其内侧为韧皮部,外侧为木质部,射线呈星芒状射出。【鹦哥嘴】天麻(冬麻)顶端具红棕色芽苞,习称“鹦哥嘴”。【过桥杆】黄连根茎中段常有细长圆柱状的节间,光滑,习称“过桥杆”。【金包头】药材根头部一端残留淡黄色的叶基,习称“金包头”如知母。【钉角】生川乌顶端周围有锥状隆起的支根,习称“钉角”。【罗盘纹】特指商陆根横切面由于三生构造形成的同心性多环维管束,干燥后木质部隆起,韧皮部凹馅,呈多个凹凸不平的环层,形似罗盘。【竹节环纹】天麻表面有由潜伏芽排列而成的多轮横环纹。【鸡肠风】巴戟天药材外皮横向断裂而露出木心具形似病鸡之肠。【过桥】指黄连根茎部分细长的节间,如桥悬两岸,又称“过江枝”、“蚂蜂腰”。【凹肚脐(肚脐眼)】指天麻底部圆脐状的凹疤痕,是自母麻脱落后留下的疤痕。【白颈】指蚯蚓头部第14~16环节,颜色呈黄白,为生殖环带。【方胜纹】指在蕲蛇背部两侧各有黑褐色与浅棕色组成的“V”大斑纹17~24个,其斑纹顶端在背中线上相接,形似古代书生的方胜帽形状。【连珠斑】专指蕲蛇白色腹部上杂有多数黑色类圆形斑点,又称“念珠斑”。【佛指甲】指蕲蛇尾部渐细,末端呈扁三角形,角质而硬,形如佛之指甲。【挂甲】是指牛黄少许和以清水,涂于指甲上能染成黄色,持久不褪,并有清凉感透入指甲内。又称“透甲”。【通天眼】专指羚羊角上部无角塞,中空。对光透视,上半段可见一条细孔道直通角尖。【二杠、大挺、门庄、三岔】梅花鹿具一个分枝者习称“二杠”,主枝习称“大挺”,离锯口约1cm处分出的侧枝,习称“门庄”,具二个分枝者习称“三岔”。【条痕】指矿物在白色无釉瓷板上划刻时所留下的痕迹。 3.“珍珠盘”银柴胡6.“疙瘩丁”白芷7.“朱砂点”羌活,苍术8.“蚯蚓头”防风9.“狮子盘头”党参10.“金包头”知母11.“鹦哥嘴”“红小辫”天麻14.“火炬头”,“连三朵”款冬花15.“钉头”赭18.“铁线纹”“珍珠疙瘩”山参19.“马牙柱”合成朱砂20.“乌金衣”“挂甲”牛黄21.“虎牙”砍茸22.“莲花”马鹿茸23.“血片”“蛋黄片”鹿茸饮片24.“当门子”麝香 浙八味:浙贝母、玄参、菊花、白芍、麦冬、延胡索、白术、郁金。四大南药:阳春砂

中药鉴定学试题及答案 单选

中药鉴定学单项选择题 与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01中药鉴定学的任务不包括 A.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B.发掘祖国药学遗产 C.中成药的鉴定 D.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E.研究中药质量与疗效的关系 02“本草学”的主要含义是指 A.研究草药的学科 B.古代的药学 C.古代收载草药的书籍 D.古今研究中药的学科 E.中药学 03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着是 A.《本草纲目》 B.《证类本草》 C.《神农本草经》 D.《新修本草》 E.《本草经集注》 04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本草着作是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 C.《本草原始》 D.《本草经集注》 E.《证类本草》 05最早提出火试和对光照视鉴别药材方法的本草着作是 A.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B.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 C.陈藏器的《本草拾遗》 D.唐慎微的《证类本草》 E.陈嘉谟的《本草蒙筌》 06中国最早的一部具药典性质的本草是 A.《神农本草经》 B.《证类本草》 C.《本草纲目》 D.《新修本草》 E.《本草蒙筌》 07首次出现图文鉴定中药方法的本草是 A.《本草纲目拾遗》 B.《植物名实图考》 C.《图经本草》 D.神农本草经》 E.《新修本草》

16“四大南药”是指 A.肉桂、益智、砂仁、槟榔 B.槟榔、益智、砂仁、巴戟天 C.肉桂、益智、砂仁、蛤蚧 D.莪术、槟榔、砂仁、巴戟天 E.白豆蔻、益智、砂仁、蛤蚧 17“四大怀药”包括 A.怀牛膝、地黄、山药、菊花 B.怀牛膝、地黄、山药、红花 C.怀牛膝、地黄、山药、芫花 D.怀牛膝、地黄、山药、金银花 E.怀牛膝、玄参、天花粉、菊花 19下列哪味药材久贮有效成分会自然分解,失去其药效 A.紫萁贯从 B.绵马贯从 C.狗脊贯从 D.荚果蕨贯众 E.峨嵋蕨贯众 20经验证明含水分过少药材易干裂,水分含量过多易霉变,通常认为安全水分含量为 ~14% ~6% ~11% ~3% ~7% 21下列除哪项外,产地加工时均需经过发汗处理 A.厚朴 B.杜仲 C.玄参 D.白芷 E.续断 22药材产地加工通常使用的“低温干燥”温度是 A.40℃ B.75℃以下 C.60℃以下 D.80℃以下 E.90℃以下 23下列除哪一项外均属正常变化 A.厚朴经“发汗”内表面呈紫棕色 B.天麻蒸透后断面呈角质状 C.山药熏硫后表面变白 D.胆矾风化变白 E.苍术久置后断面“起霜” 24一般叶类药材采收时期通常是 A.秋季至次年早春植株开始生长时期 B.花将开放或正盛开的时期 C.花开放至凋谢时期 D.果实成熟期 E.种子成熟期 28有一植物的根皮、茎、叶、果实等部位分别都是常用中药,此植物是 A.菘蓝 B.枸杞 C.肉桂 D.桑 E.益母草

皮类中药-执业药师辅导《中药鉴定学》第七章第一节讲义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 https://www.doczj.com/doc/8814132973.html, 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七章第一节讲义 第七章皮类中药 药用部位为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其中主要是双子叶植物)的茎干、枝和根的形成层以外部位。这类中药称皮类中药。它由外向内包括周皮、皮层、初生和次生韧皮部等部分。其中大多为木本植物茎干的皮,如黄柏、杜仲;少数为根皮,如牡丹皮、桑白皮;或为枝皮,如秦皮等。 第一节皮类中药的鉴定 一、性状鉴定 皮类中药因植物来源、取皮部位、采集和加工干燥的方法不同,形成了外表形态上的变化特征。在鉴定时,要仔细观察,正确运用术语是十分重要的。现分述如下: (一)形状 由粗大老树上剥的皮,大多粗大而厚,呈长条状或板片状;枝皮则呈细条状或卷筒状;根皮多数呈短片状或筒状。一般描述术语如下。 1.平坦状皮片呈板片状,较平整。如杜仲、黄柏。 2.弯曲状皮片多向内表面弯曲,通常取自枝干或较小茎干的皮,易收缩而成弯曲状,由于弯曲的程度不同,又分: (1)槽状或半管状皮片向内弯曲呈半圆形。如企边桂。 (2)管状或筒状皮片向内弯曲至两侧相接近成管状,这类形状常见于加工时用抽心法抽去木心的皮类中药。如牡丹皮。 (3)单卷状皮片向一面卷曲,以至两侧重叠。如肉桂。 (4)双卷筒状皮片两侧各自向内卷成筒状。如厚朴。 (5)复卷筒状几个单卷或双卷的皮重叠在一起呈筒状。如锡兰桂皮。 (6)反曲状皮片向外表面略弯曲,皮的外层呈凹陷状。如石榴树皮。 (二)表面 1.外表面指皮的外面。外表颜色多为灰黑色、灰褐色、棕褐色或棕黄色等,有的树干皮外表面常有斑片状的地衣、苔藓等物附生,呈现不同颜色等。多数树皮尚可见到皮孔,是鉴别皮类中药的特征之一;如合欢皮的皮孔呈红棕色,椭圆形;牡丹皮的皮孔呈灰褐色,横长略凹陷状;杜仲的皮孔呈斜方形。少数皮类中药的外表面有刺,如红毛五加皮;或有钉状物,如海桐皮等。 2.内表面颜色各不相同,如肉桂呈红棕色,杜仲呈紫褐色,黄柏呈黄色,苦楝皮呈黄白色。有些含油的皮类中药,内表面经刻划,出现油痕,可根据油痕的情况结合气味等,判断该药材的质量,如肉桂、厚朴等。一般较平滑或具粗细不同的纵向皱纹,有的显网状纹理,如椿白皮。 (三)折断面 皮类中药横向折断面的特征和皮的各组织的组成和排列方式有密切关系,因此是皮类中药的重要鉴别特征,折断面的性状特征主要如下。 1.平坦状组织中富有薄壁细胞而无石细胞群或纤维束的皮,折断面较平妇,无显著突起物,如牡丹皮。 2.颗粒状组织中富有石细胞群的皮,折断面常呈颗粒状突起,如肉桂。 3.纤维状组织中富含纤维的皮,折断面多显细的纤维状物或刺状物突出,如合欢皮。 4.层状组织构造中的纤维束和薄壁组织成环带状间隔排列,折断时形成明显的层片状,如苦楝皮、黄柏等。 有些皮的断面外层较平坦或颗粒状,内层显纤维状,说明纤维主要存在于韧皮部,如厚朴。有的皮类中药在折断时有胶质丝状物相连,如杜仲。亦有些皮在折断时有粉尘出现,这些皮的组织较疏松,含有较多的淀粉,如白鲜皮。

中药鉴定学的名词解释

中药鉴定学 一、名词解释 1.药物:凡具有医疗、诊断、预防疾病和保健作用的物质。 2.生药:一般是指取自生物的药物,兼有生货原药之意。 指天然来源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动物或矿物类药材。 3.本草:我国古代记载药物知识的著作 4.中药:指依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 中药包含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成方制剂)。 5.中药材:指切制成饮片,供调配中医临床使用,或供中药厂生产中药成方制剂或制药工业提取有效化学成分的原料药。 6.草药:一般是指草医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 7.生药学:是一门研究生药的科学。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药理学和中医学等学科知识,来研究生药(药材)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和医疗用途的科学。 8.民族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使用的民间药物称为“民族药”。 9.有效成分:指具有显著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在临床上有一定应用价值的成分。 10.辅成分:指具有次要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的成分。 11.无效成分:指无生理活性,在临床上没有医疗作用的成分。 12.真伪鉴定:是鉴定所用的药材是否与规定的或实际需要的品种相符。 13.纯度鉴定:是检查药材中可能混入的各类杂质以及杂质的数量是否超过规定的限度。 14.品质优良度鉴定:是确定生药是否符合药用标准。生药的品质优劣主要取决于有效成分的含量. 15.正品:其来源与药典收载相符的品种。 16.伪品:是指来源和药效均与正品不同的品种。它主要是由于采药人员认识上的错误或者是故意以假充真造成。 17.习用品:它是与正品不同的,但在某地区使用历史较久、沿用成习的品种,实际上也属于混淆品种。 18.代用品:在来源上与正品不同,但已经过系统的化学、药理和临床研究,证明有与正品相似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并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使用的品种. 19.同名异物:指一种中药名称下有多种不同来源的植物(或动物)作相同的药物使用。 20.同物异名:是指同一药用材料在不同地区称呼不同的名字,作不同的生药使用。 21.药典:是国家对药品质量标准及其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22. 来源鉴定:是应用植(动)物分类学的知识,对生药的来源进行鉴定,确定其正确的学名、以确保应用中品种的准确性。 23. 性状鉴别:主要是利用人体的感觉器官,通过看、摸、嗅、尝等方法,去观

中药鉴定学,第四单元,皮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第四单元皮类中药 一、皮类中药概述 1.药用部位: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主要是双子叶植物)的茎干、枝和根的形成层以外部位。 2.组织结构:由外向内周皮、皮层、初生和次生韧皮部。 3. 4.性状鉴别要点 ①形状:平坦状-杜仲、黄柏、板片状、弯曲状(槽状或半管状、管状或筒状-牡丹皮、单卷状-肉桂、双卷筒状-厚朴、复卷筒状、少数反曲状) ②外表面:皮孔的形状、颜色、分布的密度 ③内表面:含挥发油刻划出现油痕-厚朴、肉桂 ④折断面——取决于皮中各组织的组成和排列方式 平坦状、颗粒状(石细胞群)、纤维状、层状(组织构造中的纤维束和薄壁组织间隔排列) ⑤气味 二、常用皮类中药 性状鉴别 来源 产地 1.桑白皮 【来源】桑科桑根皮。 【性状】纤维性强,难折断,易纵向撕裂,撕裂时有白色粉尘飞扬。气微,味微甘。 2.牡丹皮* 【来源】毛茛科牡丹根皮。 【性状】栓皮脱落处粉红色,内表面常见发亮的结晶(丹皮酚),气芳香,味微苦涩。 3.厚朴* 【来源】木兰科厚朴及凹叶厚朴干皮、枝皮和根皮。 【性状】卷筒状或双卷筒状。内表面划之显油痕。断面颗粒性,有的可见多数小亮星。气香,味辛辣、微苦。 【采收】根皮及枝皮阴干;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发汗”至内表面变紫褐色或棕褐色时,再蒸软,

取出,卷成筒状再干燥。 4.肉桂* 【来源】樟科肉桂树皮。 【性状】内表面划之显油性,断面不平坦,中间有一条黄棕色的线纹。气香浓烈,味甜、辣。 【采收】桂通(官桂5-6年生)、企边桂(>10年)、板桂(老年树最下部)、桂碎。 5.杜仲* 【性状】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弹性橡胶丝相连。气微,味稍苦,嚼之有胶状感。 6.黄柏* VS关黄柏——树皮 7.合欢皮 【来源】豆科合欢树皮。 【性状】断面呈纤维性片状。气微香,味淡、微涩、稍刺舌,而后喉头有不适感。

中药鉴定学:皮类中药的鉴定

概念 皮(Cortex)类中药通常是指来源于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其中主要是双子叶植物)的茎干、枝和根的形成层以外的部分。它的含义不同于植物学中所指的皮层。皮类中药由外向内包括周皮和皮层、初生和次生韧皮部等部分。其中大多为木本植物茎干的皮,少数为根皮或枝皮。 性状鉴别 形状 由粗大老树上剥的干皮,大多粗大而厚、呈长条状或板片状,枝皮则呈细条状或卷筒状;根皮多呈短片状或短小筒状。皮类药材又因其采皮剥离和皮在干燥时收缩程度而呈各种不同弯曲状态。一般描述术语有: ①平坦:皮片呈板片状,较平整。如杜仲、黄柏等。 ②弯曲:皮片多数横向向内弯曲,通常取自枝干或较小的茎干的皮,易收缩而成弯曲状,由于弯曲程度不同,又有种种形状的名称。 ③反曲:皮片向外表面略弯曲,皮的外层呈凹陷状,如石榴树皮。 ④槽状或半管状:皮片向内弯曲呈半圆形。 ⑤管状或筒状:皮片向内弯曲至两侧相接近成管状,这类形状常见于加工时用抽心法抽去木质部的皮类中药,如牡丹皮。 ⑥单卷筒状:皮片一侧向内表面卷曲,以至两侧重叠,如肉桂。 ⑦双卷筒状:皮片两侧各自向内卷成筒状,如厚朴。 ⑧复卷筒状:几个单卷或双卷的皮重叠在一起呈筒状。 外表面内表面 外表面指皮的外侧,通常为木栓层。 ①外表颜色多为灰黑色、灰褐色、棕褐色或棕黄色等,有的树干皮片外表面常有斑片状的地衣、苔藓等物附生,呈现不同颜色等。 ②有的外表面常有片状剥离的落皮层和纵横深浅不同的裂纹,有时亦有各种形状的突起物而使树皮表面显示不同程度的粗糙。 ③多数树皮尚可见皮孔,通常是横向的,也有纵向延长的,皮孔的边缘略突起,中央略向下凹,皮孔的颜色和皮孔分布的密度常是鉴别皮类药材的特征之一。 ④少数枝干皮上有刺,如红毛五加皮,或有钉状物,如海桐皮,亦是皮类中药具有鉴别意义的重要特征。除去木栓层或部分刮去木栓层的皮片表面常较光滑,如桑白皮、川黄柏、刮丹皮等。 内表面一般较外表面色浅而平滑,常有粗细不等的纵向皱纹,纹理粗细程度常因树种而异;也有内表面显网状皱纹或平滑坚硬,如秦皮。少数树皮尚留有少量的木质部。 折断面气味 折断面皮类中药横断面的特征和皮的各组织的组成和排列方式有密切关系,因此是皮类中药的重要鉴别特征。折断面的性状主要有: ①平坦:组织中富有薄壁组织而无纤维束的皮,折断面较平坦,无显著突起物,如牡丹皮。 ②颗粒状:组织中富有石细胞群的皮,折断面常呈颗粒状突起,如肉桂。 ③纤维状:组织中富含纤维的皮,折断面多显细的纤维状物或刺状物突出,如桑白皮、合欢皮。 ④层状:有的皮组织构造中的纤维束和薄壁组织成环带状间隔排列,折断时裂面形成明显的层片状,如苦楝皮等。 有些皮的断面外层较平坦或颗粒状,内层显纤维状,说明纤维主要存在于韧皮部,如厚

常见中草药—皮类

土荆皮 Cortex Pseudolaricis (英)Chinense Golden Larch Bark [别名]土槿皮、荆树皮、金钱松皮。 [来源]为松科植物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Nelson) Rehd.的根皮或近根树皮。 [植物形态]落叶乔木。叶在长枝上螺旋状散生,在短枝上15—30簇生,辐射平展,秋后呈金黄色,条形或倒披针状条形,扁平,下面沿隆起的中脉有两条气孔带。雌雄同株;雄球花数个簇生于短枝顶端;雌球花单生于短枝顶端。苞鳞大于珠鳞,珠鳞腹面基部有2胚珠。球果直立,卵圆形;种鳞木质,熟后脱落;苞鳞短小,种翅与种鳞几等长。花期4—5月,球果11月成熟。 生于山林林缘及杂木林中;多栽培。产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 [采制] 5月剥取根皮或近根树皮,晒干。 [性状]根皮不规则长条状,扭曲而稍卷,厚1—5mm。外表面灰黄色,粗糙,有灰白色横向皮孔,粗皮常呈鳞片状剥落而现红棕色;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较平坦。质韧,折断面呈裂片状,可层层剥离。气微,味苦、涩。 树皮呈板片状,厚约至8mm,粗皮较厚,外表面呈龟裂状,内表面较粗糙。 [化学成份]含土槿皮酸、酚性成分、鞣质及色素。 [性味]性温,味辛;有毒。 [功能主治]杀虫,止痒。用于疥癣搔痒。外用适量。

白鲜皮 Densefruit Pittany Root-bark (英)Sandalwood [别名]北鲜皮、山牡丹。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的根皮。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全株具香气。根数条丛生。茎直立,高50-65cm。羽状复叶互生,小叶9—13片,卵形至椭圆形,长3—9cm,宽1.5—4cm,先端短尖,边缘具细锯齿,基部宽楔形,两面密布腺点;叶柄及叶轴两侧有狭翼。总状花序顶生,密被柔毛及腺点;花白色或淡红色,萼片5;花瓣5,雄蕊10;子房上位。蒴果5裂,表面散布棕黑色油腺和白色细柔毛。种子近球形,先端短尖,黑色,有光泽。花期4—5月,果期6月。 生于山坡丛林中。主产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亦产。 [采制]春、秋季采挖,去掉须根,抽出木心,晒干。 [性状]根皮呈卷筒或双卷筒状,长5—15cm,直径1—2cm,厚O.2-O.5mm。外表面灰白色或淡灰黄色,具纵纹及根痕;内表面类白色,平滑。质松脆,易折断,断面乳白色,有白色亮点。气膻,味微苦。 [化学成份]含白鲜碱(dictamine)、茵芋碱(skimmianine)、崖椒碱(γ-fagarine)、前茵芋碱(preskimmianine)、柠檬苦素(limonin)、黄柏酮(obakunone)、岑酮(fraxinellone)。 [性味]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用于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疥癣疮癞、风湿热痹、黄疸尿赤。用量4.5—9g。

中药鉴定学

山东大学中药鉴定学试卷(1) 一、概念题 1.中药鉴定学:中药鉴定学是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订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2.性状鉴定: 性状鉴定是按药用部位的形态进行鉴定,以及老药工的经验鉴定 3.怀中抱月:指川贝母中松贝的外层鳞叶2瓣,一大一小,大瓣紧抱小辩,未抱合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4. 鹦哥嘴:指药材天麻一端留有的红棕色干枯芽苞,呈鹦哥嘴状 5. 挂甲:指取牛黄涂于指甲上时呈黄色,能染黄指甲且经久不褪,这种现象称挂甲 二、选择题 (一)单选题 1.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 A ) 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C.证类本草D.本草纲目E.植物名实图考 2.样品检定时,平均样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试验所需用的(B) A.2倍数 B.3倍数 C.4倍数 D.5倍数 E.6倍数 3.一般宜在春末夏初采收的中药是( D ) A.根及根茎类中药 B.全草类中药 C.果实种子类中药 D.皮类中药 4.根头部有“狮子盘头”之称的药材是(B ) A. 太子参 B. 党参 C. 明党参 D. 南沙参 E. 北沙参 5.皮类中药粉末镜检不应有( D ) A. 石细胞 B. 结晶 C. 纤维 D. 导管 E. 油室碎片 6. 大黄根茎横切面具有( A ) A.星点 B.云锦状花纹 C.朱砂点 D.车轮纹 7.组织中具有晶鞘纤维的药材是(B ) A.人参 B.甘草 C.黄连 D.黄芪 8.番泻叶和大黄粉末遇碱试液显(B)

A.蓝色 B.红色 C.绿色 D.紫色 E.黄色 9.小茴香果实的分泌组织为() A.油细胞 B.油管 C.油室 D.树脂道 E.蜜腺 10.条痕为红色至褐红色的矿物类中药是() A. 磁石 B. 自然铜 C. 朱砂 D. 雄黄 (二)多选题 1.中药鉴定的依据是() A.《中国药典》 B.《卫生部药品标准》 C.地方药品标准 D.中药志 E.中药鉴定学 2.在产后加工过程中需要“发汗” 的药材有(): A. 厚朴 B.杜仲 C. 延胡索 D.丹皮 E.人参 3.下列具有分枝状石细胞的药材是() A.黄连 B.厚朴 C.黄柏 D.五味子E黄芪 4.“四大怀药”是指() A.金银花 B.山药 C.地黄 D. 菊花 E.牛膝 F.当归 5.来源于唇形科植物的药材是() A.黄芩 B.丹参 C.泽兰 D.佩兰 E.茺蔚子 6.用水提取后,取提取液置试管中,用力振摇1分钟,可产生持久性泡沫的药材为():A.人参B.三七C.桔梗D.苦参E.柴胡 7.金银花的显微特征是( ) A.腺毛 B.花粉粒 C.非腺毛 D.草酸钙方晶 E.油细胞 8.何首乌具有以下哪些显微特征和化学成分( ) A.含蒽醌类衍生物 B.块根有异常维管束 C.根茎有异常维管束 D.含卵磷脂 E.含生物碱 9.马钱子的性状特征有( ) A.扁圆形纽扣状或扁长圆形 B.表面灰绿色或灰黄色 C.外表光滑无毛 D.底面中心有圆点状突起的种脐 10.茯苓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气芳香,味苦涩 B.含多种四环三萜酸类化合物

最新中药鉴定学讲义第七章皮类中药

第七章皮类中药 <【字体:大中小】【打印】 一、概述 皮类中药通常是指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的茎干、枝和根的形成层以外部 位入药的药材。它由外向内包括周皮、皮层、初生和次生韧皮部等部分。其中大多为木本植物茎干的皮,如黄柏、杜仲;少数为根皮,如牡丹皮、桑白皮;或为枝皮,如秦皮。 (一)性状鉴别 皮类中药因植物来源、取皮部位、采集和加工干燥的方法不同,形成了外表形态上的特征变化,在鉴定时应仔细观察,正确运用术语。现分述如下: 1.形状:由粗大老树上剥的皮,大多粗大而厚,呈长条状或板片状;枝皮则呈细条状或卷筒状;根皮多数呈短片状或筒状。一般描述术语有:平坦状或弯曲状。由于弯曲的程度不同,又分槽状或半管状如企边桂、管状或筒状如牡丹皮、单卷状如肉桂、双卷筒状如厚朴、复卷筒状如锡兰桂皮、反曲 状如石榴树皮等。 2.表面:外表面颜色多为灰黑色、灰褐色、棕褐色或棕黄色。内表面颜色各不相同,一般较平滑或具粗细不同的纵向皱纹。 3.折断面:皮类中药横向折断面的特征和皮的各组织的组成和排列方式有密切关系,因此是皮类中药的重要鉴别特征,折断面的性状主要有平坦状 (富有薄壁细胞而无石细胞群或纤维束)、颗粒状(富有石细胞群的皮)、纤维状(富含纤维)、层状(纤维束和薄壁组织成环带状间隔排列,如黄柏)

4.气味:气味和皮中所含成分有密切关系,各种皮的外形有时很相似,但其气味却完全不同。如香加皮和地骨皮,前者有特殊香气,味苦而有刺激感,后者气味均较微弱。肉桂和桂皮外形亦较相似,但肉桂味甜而微辛,桂皮则味辛辣而凉。 (二)显微鉴别组织构造:皮类中药构造可分为周皮、皮层、韧皮部三部分。各部位在观察时应注意如下特征: 1.周皮:包括木栓层、木栓形成层与栓内层三部分。 2.皮层:大多是薄壁细胞,其中常可见纤维、石细胞、各种分泌组织,如秦皮、黄柏皮层可见纤维、石细胞;肉桂、厚朴皮层可见油细胞;桑白皮可见乳汁管等。常见的细胞内含物有草酸钙结晶,如桑白皮、黄柏含方晶;牡丹皮、苦楝皮含簇晶;肉桂含针晶。 3.韧皮部:包括韧皮部束和射线两部分。 粉末特征:皮类中药的粉末特征中不应观察到木质部的组织和细胞,如导管、管胞、木纤维、木薄壁细胞等。 常见的粉末特征有: 1.厚壁细胞有的为分支状石细胞,如厚朴、黄柏;有的为晶纤维如黄柏;有石细胞内含方晶,如桑白皮。 2.分泌组织或碎片有的为油细胞,如厚朴、肉桂;有的乳汁细胞中含橡胶质,如杜仲。 3.细胞内含物有的含草酸钙结晶,如苦楝皮、合欢皮、黄柏含方晶;地 骨皮、秦皮含砂晶;苦楝皮、牡丹皮含簇晶;肉桂含针晶等。

皮类中药的鉴定

皮类中药的鉴定 皮类中药指来源于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其中主要是双子叶植物)的茎干、枝和根的形成层以外的部分,大多为木本植物茎干的皮,少数为根皮或枝皮。 皮类中药由外向内为周皮、皮层、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等。 一、性状鉴别 1.形状老树的干皮,多粗大而厚,呈长条状或板片状;枝皮呈细条状或卷筒状;根皮呈短片状或短小筒状。 平坦:呈板片状,较平整。如杜仲、黄柏等。 管状或筒状:常见于加工时用抽心法抽去木质部的皮类中药,如牡丹皮。 单卷筒状:皮片一侧向内表面卷曲,以至两侧重叠,如肉桂。 双卷筒状:皮片两侧各自向内卷成筒状,如厚朴。 复卷筒状:几个单卷或双卷的皮重叠在一起呈筒状。 槽状或半管状:皮片向内弯曲呈半圆形。 反曲:皮片向外表面略弯曲,皮的外层呈凹陷状,如石榴树皮。 2.表面 外表面:皮孔皮孔的颜色、形状和分布密度常是鉴别皮类药材的特征之一; 钉刺刺,如红毛五加皮,钉状物,如海桐皮。 内表面:一般色浅而平滑,常有粗细不等的纵向皱纹、网状皱纹、平滑坚硬。 3.折断面 ①平坦富有薄壁组织,如牡丹皮。 ②颗粒状富有石细胞群,如肉桂。 ③纤维状或刺状因组织中富含纤维,如桑白皮、合欢 ④层片状纤维束和薄壁组织成环带状间隔排列,如苦楝皮等。 有些皮的断面外侧较平坦或颗粒状,内侧显纤维状,说明纤维主要存在于韧皮部,如厚朴。有的皮 类中药在折断时有胶质丝状物相连,如杜仲。亦有些皮在折断时有粉尘出现,这些皮的组织均较疏松,富 含淀粉,如白鲜皮。 4.气味香加皮有特殊香气,味苦而有刺激感;地骨皮气味均较微弱。 肉桂味甜而微辛,桂皮则味辛辣而凉。 二、显微鉴别 1.周皮包括木栓层、木栓形成层与栓内层三部分。 有的木栓细胞壁不均增厚并木化,如杜仲,木栓细胞内壁特厚; 肉桂的最内一列木栓细胞的外壁特别增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