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周治波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周治波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周治波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周治波

第二单元 人与自然
课题
课时
学习目标
重难点
6.古诗三首
7.海上日出 8.*大自然的语言 9.西风胡杨 10.*我家门前的 海
2 课时 2 课时 1 课时 2 课时 1 课时
1.自学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吟,瑟”,理解三首古诗的意 1.进入诗歌所描绘的雄奇的景象与意境。
思,感悟诗歌的意境。
2.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中蕴含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和默写古诗。
诗人的感情。
3.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背诵、默写三首古诗。
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4.在理解的基础上为古诗配画。
1.自学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 5 个生字,理解文中的新词语。
1.课前自己观察日出景象。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收集有关巴金的生平、文章等相关资料。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上日出的特点。领会作者仔细观察、抓住 3.收集有关描写日出的诗歌或文章、图片。
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4.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领会作者追求
4.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光明的精神。
1.默读课文,认识本课生字“雁、庐、鉴、筝”,积累“妙不可言、 1.从诗歌中了解大自然的语言的特点。
斗转星移、视而不见”等词语。 2.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2.懂得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3.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自学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 15 个生字,理解“无私、怜悯、饱
食终日、悲壮、祈求”等词语。
1.体会西风胡杨美丽、坚韧、无私、悲壮的特点。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西风胡杨的伟大品格,领会作者对胡杨的
3.了解西风胡杨的特点。领会作者仔细观察,运用对比,抓住特点描写景 喜爱与赞美,感受到作者对胡杨命运的担忧。
物的方法,学习按照“总分”顺序描述事物的方法。
1.默读课文,认识本课 7 个生字,积累“安恬、羞怯、应接不暇、 愈来愈”等词语。 2.了解“我家门前的海‘是什么样子的,在我的眼中为什么会是这 样子的。
1.了解“我家门前的海”的特点体会作者与 大海之间的深厚感情。 2.了解文章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3.体会作者与大海之间的深厚感情,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备注

6.古诗三首
课前自学
一、基础积累。
1.熟读诗文,正确读写诗中生字。
吟诵
瑟瑟
2.我能用三角形符号标出并摘录典型的多音 字在下面。(2—3 组)
二、初步理解诗文。 1.用“/”划出诗的朗读节奏,并读出诗的 节奏和韵味。 2.结合注释,试着讲讲诗句的意思,看哪些 诗句意思读懂了,哪些意思不明白?把问题 记下来。
3.搜集作者生平资料,了解诗歌写作背景。 阅读提示:带着对诗文的感受,个人或在小
李白:
组内有感情地朗读,要读出诗的节奏、重音
杜牧:
及音韵。
白居易:
(5)总结学法,说说你是怎样学习这首诗的?
课堂导学
2.用学《望天门山》的方法学习《山行》,
三、预习检测。
自主合作完成下面的问题。
四、学习诗歌,体会作者感情。
(1)初读诗文,交流作者生平,作者来到山脚
1.自主合作学习《望天门山》,试着完成下 下看到或想到哪些景物?将其写在下面。
面的问题。
(2)朗读诗文,结合注释,边读边想,这些景
(1)初读诗文,小组内交流作者生平,这首诗 物各有什么特点?按照诗句的描写顺序,说
写了哪些景物?通过注释理解天门山所描写 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的景物。
(3)品读诗文,边读边想诗中描绘的画面,说
(2)朗读诗文,天门山、楚江、碧水、孤帆有 说画面中的景物哪个最美?从中体会出了作
什么特点?这四句诗连起来讲了什么意思? 者怎样的感情?试着读出这种感情。
阅读提示:抓住诗中“断、开、回、出”等 (4)回读诗文,同桌两人轮流诵读,直到背熟。
字,结合注释,发挥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 3.用前面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暮江吟》,
(3)研读诗文,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 然后小组、全班交流。
让你看到了哪些画面? 你有什么感想 ?
五、拓展延伸。
(4)诵读诗文,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李白 背诵默写本课三首诗,然后给《望天门山》
对天门山的什么感情?
《暮江吟》配画,展现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课后检测
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解释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六、辨字组词。


楚(
)孤(
)径(

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
禁(
)狐(
)经(

忆江南?


霜(
)吟(
)瑟(

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5.《暮江吟》的作者是 代诗人

露(
)冷(
)琴(


) 诗句描写了从

(时间)
七、精挑细选。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6.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地点)的景色。诗中的“

1.“远上寒山石径斜.”,“径”的意思是( )

①比喻达到目的的方法 ②狭窄的道路
九、古诗小擂台。
) 一词能体现出作者的感情。 6.补充诗句。
③径直
④直径的简称
1.默写《山行》
一道
铺水中,半江
半江 。
2.“碧水东流至.此回”,“至”的意思是( )
①到达
②至于



。 后两句诗的意思是:
3.“可怜九月初三夜”,“怜”的意思是( )


①怜悯
②爱
2.本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八、判断小行家。下列诗句各运用了什么修
辞手法。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作者描绘了
(季节)
(地
点)的景象,写了
几种景物,表达了
作者
的感情。
3.解释下面的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坐:
红于:
十、让动物走进古诗。填动物名称补充诗句。
1.牧童骑(

2.草长(
)飞二月天
3.春江水暖(
)先知
4.月落(
)啼霜满天
5.故人西辞(
)楼

7.海上日出
课前自学
一、词语积累。
1.我会读词语,并能圈出生字。
一刹那 夺目 分辨 镶金边 一纵
2.我会将词语写得工整美观。
分辨
镶边
纵横
3.我能用三角形符号标出并摘录典型的多音 字在下面。(2—3 组)
4.我能用“目不转睛、一刹那、奇观”各说 一句话。 二、初读课文。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绘日出景象的?日 出时的景象是怎样变化的?
(2)作者观察到几种情况下海上日出的景象? 2.讨论交流:文章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读了 文章后你有什么感受? 3.文中的哪一句话概括了我们的共同感受。
(3)指导朗读:这句话朗读时可想象太阳升 起时吃力的样子,使自己的语速语调和句子 表达的意思一致。
“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也不容
课堂导学 三、预习检测。 四、品读课文,感受海上日出的神奇壮观。 1.独立阅读并思考:为什么称“海上日出” 为“伟大的奇观”? 学习建议:按顺序研读日出前、日出时、日 出后天空景象的变化,想象文字描述的画面, 感受“奇观”。 2.理解重点句子:
“太阳好像负着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
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1)为什么不容易分辨出水和天? (2)你愿意跟谁比一比读这句话。(赛读) 3.自由品读第 4、5 自然段,抓住“透”、“镶”、 “染”来体会太阳的光芒是不可阻挡的,光 明的力量是不可阻挡的。 4.诵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交流自己的阅读体 会。我从段中感受到了: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要求:边读边在脑海中想像画面,感悟作者 对日出的赞美之情。
使劲向上升。”
五、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1)为什么觉得“太阳好像负着重担”? 1.小组讨论:你经常用什么方法背诵文章?
(2)这句话采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妙 本文怎样背诵最好?
处?用这种方式说一句话。
2.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背诵全文。
六、拓展延伸。本文作者通过细心观察,为

我们描绘了大自然神奇壮观的景象。你注意 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到日落刮风、下雨、叶落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修辞手法:(

过程吗?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 缩句:
段话,描述一种变化中的自然现象。
2.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课后检测
修辞手法:(

七、根据拼音写词语。
改为陈述句:
fēn biàn fā tònɡ
fàn wéi 十一、连线。
(
)(
)(
) 范围
亮光 透出
光彩
yí chà nɑ zònɡ hénɡ
qí ɡuān
负着
上升 躲进
红霞
(
)(
)(
) 使劲
重担 出现
云里
八、辨字组词。
发出
扩大 有了
重围
刹(
) 辩(
) 镶(
) 十二、课内阅读。
杀(
) 辨(
) 壤(
)
九、根据意思写词语。
1.不转眼镜地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
2.指周围的世界。(

3.光彩耀眼。(

4.雄伟美丽而又少见的景象。(

十、先指出句子的修辞手法,再按要求改写句子。
1.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
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红霞的范围
慢慢扩大,越来越亮。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
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
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太阳像负着什么重
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到了
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
真红得可爱,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
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也突然有了
光彩。
1.这两段文章选自《
》作者是
这两段文章按照
顺序写的。
2.找出文段中形容神情专注,聚精会神的词
语写下来,并造句。
(
):
3.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有
4.文中描写日出时动作的词语有
5.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深(
)
消失(
)
缩小(
) 暗(
)
竟然(
) 东张西望(
)
6.用“ ”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7.“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
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句子中的“冲”
“跳”写出了太阳什么特点?
8.改写句子.
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 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改成“把”字句:

改成“被”字句:
诗歌的哪几小节告诉我们“大自然的语言” 是什么,哪几小节告诉我们怎样才能发现、
大自然的语言在小河中 带给我们一个
, 。
9.用“/”把第二段分成三层。
8.*大自然的语言
课前自学 一、初读诗歌。 1.我会读词语,并能圈出生字。 大雁 汪洋 漂砾 庐山 视而不见 斗转星移 鉴别 皇冠 风筝 妙不可言 2.我会将词语写得工整美观。
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小组内交流,理清 五、推荐阅读: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
诗歌层次。
课后检测
课堂导学
六、用“√”标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三、理解诗歌,感受大自然妙不可言的语言。 1.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从文章中你懂得了什么? 2.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庐.山(lú hù)漂.(piào piǎo)砾.(lì lè) 鉴.别(qiān jiàn)山巅.(tiān diān) 七、选词填空。
3.你从文中提到的哥白尼、阿基米德、富兰
鉴别 辨别 研究 钻研
克林身上学到了什么?
1.在野外,我们要学会(
)方向。
大雁
鉴别
风筝
4.大自然的语言与人语言有什么不同?我们 2.这两块玉我无法(
)孰优孰劣。
要怎样才能读懂呢?
1.你的计划我们需要(
)一下才好。
四、扩展练习,练习编儿歌。
2.学习上我们要养成刻苦(
)的习惯。
3.我能用三角形符号标出并摘录典型的多音 1、你还发现了大自然的哪些语言呢?如大雁 八、按课文内容填空。
字在下面。(2—3 组)
南飞、满天星斗、秋天落叶、北风呼呼、狗 1.白云飘得高高,说明

摇尾巴、火烧云等。
2.蚂蚁忙着搬家,说明

2、编儿歌:
3.

可以记载年龄。
4.我能用“视而不见、妙不可言”各说一句 话。 5.将诗歌读通顺,为诗歌标上小节号,思考:
仿照课文的写法,自创诗歌一节。 如:哗啦,哗啦, 小河里的冰悄悄融化,
4.哥白尼通过观察
创建了
学说;阿基米德
的时候学会

;富兰克林在

捕捉到了

4.我能用“坚韧、怜悯、饱食终日”各说一 (1)胡杨的坚韧:
5.大自然的语言真是

句话。
(2)胡杨的无私:
人看不懂,
永远看不见。 二、初读课文。
(3)胡杨的悲壮:
9.西风胡杨
课前自学 一、词语积累。
1.我会读词语,并能圈出生字。
坚韧 炙热 摧肝裂胆 不朽 身躯 滋润 蒸熬 人类 饱食终日 围垦 祈求 怜悯
2.我会将词语写得工整美观。
坚韧
炙热
滋润
1.默读课文,思考:西风胡杨给你留下了怎 3.二、三、四自然段的结构方式是什么?
样的印象?通过读文,你体会到了西风胡杨 4.有感情地朗读二、三、四自然段。
的哪些特点?摘抄重点词语来概括。
(二)理解胡杨的过去和现在。1.指名朗读
5、6 自然段。
2.找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标画出来,并 2.小组讨论交流:
写上自己的一些感想。
(1)胡杨的过去怎样?现在怎样?
3.搜集有关于胡杨的资料及图片,互相交流。 (2)作者为什么而担心?
课堂导学
3.师点拨,引导学生理解:
三、预习检测。
胡杨也有哭的时候……
蒸熬
摧肝裂胆
四、精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一)理解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
4.有感情地朗读 5、6 自然段,体会作者对 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直接描写胡杨是一种 (三)理解我的希望和信心
3.我能用三角形符号标出并摘录典型的多音 字在下面。(2—3 组)
怎样的树的有关段落。
1.自由朗读,思考:我祈求什么?我坚信什么?
(1)从第一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 2.小组内讨论交流。
(2)朗读二、三、四自然段。
3.齐读第 8 自然段,交流:这段话表达了作者的
思考: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赞颂胡杨的?
什么愿望,感受课题“西风胡杨”的含义。
2.感受胡杨的特点,抓重点词句圈划理解。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要求:读出作者对胡杨深情的爱,对胡杨品 1.布满天空,盖住大地,形容来势猛烈,到
格的赞美,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对环境保护 处都是。(

事业的关注。
2.整天吃饱了饭,什么事也不干,形容人无
六、拓展延伸。
所事事。(

本文作者运用借物寓人的方法,借胡杨这种 3.形容伤势很重。(

沙漠神树的秉性来抒发人生的体验。你能仿 4.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

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写写你喜欢的一种植物
5.泛指时间的一切生灵。(

吗?试试看。
十、修改病句。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修改。
课后检测
1.受干旱的影响,云南和贵州部分地区的树
七、根据拼音写词语。
木大概差不多都枯萎了。
jiān rèn
zhēng'áo xī yù 2.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

)(
)(
) 3.我们漫步在郊外的航道上。
cuì gān liè dǎn zhì rè zī rùn
4.他那和善的眼睛里射出慈爱的光亮。

)(
)(
) 十一、课内阅读。
八、辨字组词。
逝(
)摧(
折(
)催(
裂(
)朽(
烈(
)亏(
九、根据意思写词语。
)垦( )恳( )祈( )祁(
我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祈求上苍的泪,
) 哪怕仅仅一滴;我祈求胡杨,请它们再坚持一会儿,哪 )
怕几十年;我祈求所有饱食终日的人们背着行囊在

大漠中静静地走走,哪怕就三天.我看着胡杨林中坚

持拼搏着的“战士”,看着那些倒下去的伤者,无比
心痛.然而我坚信:胡杨还在,胡杨的精神还在,生命
还在,苍天还在,苍天的眼睛还在.那些伤者将被治疗,
那些死者将被祭奠,那些来者将被激励。
1.文中“孑然凄立”的意思是:
2.“祈求”的意思是
我祈求
,祈求
文中的 ,
祈求 者
,三个“祈求”表达了作 的感情。
3.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祈求(
) 坚信(

激励(
) 拼搏(

4.文中的“战士”指的是什么?联系全文说 说为什么称其为“战士”。
5.“胡杨的精神还在”,胡杨有着怎样的精神?
6.用“ ”画出“我”坚信的语句,句中
的“伤者”指的是
“死者”指的
“来者”指的是
这段话中运用


的手法,写出了“我”站在胡杨
林中的心理活动,情感浓烈,富有震撼力。
7.如果你是课文中提到的“上游的人们”,你
会怎样做?
10.*我家门前的海
课前自学
一、词语积累。
1.我会读,并能圈出生字。
安恬 羞怯 涟漪 惺忪 密匝匝 海藻 芭蕉
应接不暇 硕大 荒芜 飞驰 骏马 愈来愈
2.我会将词语写得工整美观。
羞怯
海藻
骏马
3.我能用三角形符号标出并摘录典型的多音 字在下面。(2—3 组)
4.我能用“安恬、应接不暇、羞怯”各说一
句话。
4.想象一下,作者眼中的海还会是什么?小
二、初读课文。
组交流。
1.默读课文,自主解疑,组内交流解疑。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与大海的
提示:在不理解的地方画“?”,解决一个 深厚感情。
问题,就在“?”旁边画“√”。
六、拓展延伸。想象一下,作者眼中的海还
2.自读课文,思考:在“我”眼中“我家门 会是什么样的?
前的海”是怎样的?为什么是这些样子?
课后检测
课堂导学
七、辨字组词。
三、预习检测。
藻(
)驰(
)骏(

四、自主研读课文,感受家门前的海的神奇 澡(
)弛(
)俊(

魅力。
八、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1.本文用的最多的写法是什么?体会本文的 (
)的眼睛 (
)的面纱
语言表达特点。

)的弧纹 (
)的浪花
提示:在渔家孩子的眼里,大海像
,(
)的爱 (
)的目光

,像

九、选择恰当的词画“√”。
2.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写出海是 (1)这条小路一直(延伸 延长)到村子
多变的脸、牧场和画的?字里行间表达了作 的尽头。
者怎样的情感?
(2)阳光下,老人的目光显得特别(慈祥
3.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大海的感情丰富,渔 慈爱)。
家孩子对大海深沉的爱。
(3)妈妈对我很(温柔 温顺)。

(4)李丽有(丰富 丰盛)的思想感情。
十、请你在例句后面接写两句。
当.我.拎着篮子赶潮,当.我.捧着贝壳在湿漉漉 的潮印上寻觅记忆,当我
,当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