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梦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梦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梦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梦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013.5

中国梦反映了历史发展的

必然趋势

王经西

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27日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深入阐释了实现中国梦的正确方向,准确概括了中国梦的丰富内涵,明确指示了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在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中国梦的提出,宛如响亮的战鼓,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和信心。

什么是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是空中楼阁,不是主观臆想,它有悲壮的历史背景,广泛的实践基础,和可期的实现目标,正是从这三重意义上,我们说中国梦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梦是百年血泪凝成的家国之梦。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因此,中国梦讲述的不是个人主义的奋斗历史,而是我们国家、民族、人民奋起抗争,凤凰浴火的故事。1895年的甲午战争,

日本一举击败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给早已经风雨飘摇的大清王朝致命一击,从此掀起世界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在甲午战败的第二年谭嗣同写下了沉痛的诗句:“世

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可以说,正是国破家亡,灭种灭教的严酷现实,激发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然而“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康有为、梁启超试图变法自强的君主立宪之梦,破灭在慈禧太后的屠刀之下;孙中山的“民族、民权、民生”之梦,终因买办资产阶级的背叛而成为美好空想。毛泽东在总结

资产阶级革命失败的原因时说: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即使在革命时,也不愿意同帝国主义完全分裂,并且他们同农村中的地租剥削有密切联系,因此,他们不愿意和不能彻底推翻帝国主义,更加不愿和更加不能彻底推翻封建势力。”康、梁和孙中山们,尽管他们有救国救民的美好愿望,但是他们所代表的社会力量,终究不能摆脱阶级之私的局限,难以把他们少数“精英”的梦想,同广大劳苦大众的梦想融为一体。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人引领的新民主主义之路,才能最广泛地动员中国人民的力量,推翻“三座大山”,获得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从根本上改变了中

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所以说中国人近代的追梦之旅,也是探路之旅,而这个旅途上的路标则是数代人的鲜血和生命。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

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中国梦之不同于其他国家人民之梦的独特内涵,是与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紧密相连的。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句古诗道出了我们民族文化的两个鲜明特点。第一,中华文明,历史悠久,5000年绵延不绝,为世界唯一从未中断的文明。

第二,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的能力。中华文明虽然经历过无数周期性挫折,甚至有像魏晋南北朝那样长达300多年分裂和混乱,但是屡踣屡起,最终都战胜黑暗,迎来曙光。在人类历史上,中华民族无愧于最伟大的民族,无论是典章制度,还是科学技术、器物制造都对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的生产力水平,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直到18世纪末期,中国的经济规模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相当于刚刚过去的

14

2013.5

上个世纪末期美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总量上的比重;且对外贸易长期出超,当时西方国家中最富强的英国销往中国的商品总值,尚不足以抵消中国卖给英国的茶叶一项;全世界5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当时共有10个,中国就占了6个。尽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迅速衰败下去,但是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根深蒂固,复兴梦想,从来没有破灭:始终坚信有着5000年优秀文明的中华民族,终将转危为安、再创辉煌。毛泽东在抗战民族危亡的生死关头,用铿锵的语言,表达了中国人为民族复兴而战的坚定信念:“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人民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中国梦来自于中国人民寻求民族解放的革命斗争和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中,人民既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之源,改善民生又是中国梦的最终归宿,正如习总书记所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因此,中国梦有着广泛的实践基础。中国梦的本质就是“必须不断地为人民造福”。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到“共同富裕”,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体现了中国梦的人民性。习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画卷!这里的每一句话都道出了人民的热切期盼,如沛然而降的甘霖,滋润着人们渴望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的心田。中国梦的实现,就是要使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同每个人的个人利益、个人命运紧密地连在一起。美好的梦想,必将激发起亿万人民团结一心,奋发向上的力量。这股力量建立了新中国,这股力量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股

力量也必定会攻坚克难,把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推向新的高峰。

中国梦在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清晰、更加现实。中国梦是人民的梦,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的庄严的政治承诺。经过共产党领导人民的近百年的艰苦奋斗,使我们今天比历史上任何时候更加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中国梦不再遥远,而是一个可期的现实目标。中国梦有正确的实现路径、可靠的制度保障、科学的理论指导,这就是党和人民经过无数险阻探索和总结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中国梦有雄厚的物质支撑。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连续保持近10%的经济增长,使我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城乡居民收入增长30倍以上,建立起了基本的医疗社保网络,在不到20年里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超过70%的贡献。中国梦的实现目标日益清晰,即到建党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又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核心目标设计了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目标体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第一步。第二步是到本世纪中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从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战略,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新三步走”战略,到党的十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的一系列新要求,从中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以坚定的步伐向实现中国梦的目标不断前进的轨迹。只要我们坚定不移高举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不折腾,不懈怠,团结一心,实干兴邦,中国梦就一定能够实现。

中国梦的实现标准体现在历史纵向坐标和现实横向坐标的的交汇点上。从历史纵向上说,我们要恢复中华民族曾经的辉煌,再创汉唐一般的盛世繁荣;从现实横向上说,我们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经济发达、人民幸福、政治民主、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环境友好等方面比肩或超过发达国家。今天所谓的民族复兴,绝不是要恢复“中央之国”的霸主地位,而是要像我们的祖先那样对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毛泽东在1956年说过:中国是一个六亿人的大15

2013.5

国,但是对世界的贡献太小了,这使我们惭愧。因此,“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贡献”。(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

)中国梦的实现,将为落后国家实现现代化,踏出一条新的道路,将为全世界的进步和繁荣创造更多的机会。因此说,中国梦也是世界的梦,是超越古人的梦。□

(作者: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沿着中国道路放飞中国梦

“中国梦”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情感和努力方向。要想梦想成真,必须让梦想照进现实,找到追梦圆梦的正确道路。道路就是战略选择,就是途径,是实现梦想的保障和最基本条件。有了正确的道路,梦想就不在遥不可及的彼岸,也不是虚幻飘渺的空想,而是一定能够实现的美好理想。实现“中国梦”一定要走中国自己的路。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本质上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指引中国逐步实现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是一条通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正确道路。习近平2013年3月23日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重要演讲时指出:“‘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这段话不仅生动地阐述了中国处理国际事务的立场,即对各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权利的尊重,也是社会主

义中国的经验之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历史选择的正确之路,是属于中国人民自己的光明之路,是中国人民放飞“中国梦”的必由之路。“鞋子论”以朴素的真理表达出对中国道路的高度自信。

一、中国道路是中国人民历史选择的正确之路历史是国家和民族的传记,人们回顾历史能够获得深刻的启示。在170多年的近代史中,中国几乎尝试了所有西方的主义和经验,洋务运动、太平天国、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北伐战争等等,几代中华儿女孜孜以求,殚精竭虑,对于自己的“国体“进行了无数次的改造和革新。但事实告诉我们,不管是旧式的农民战争,还是挪用西方资本主义的种种发展模式,都无法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长夜漫漫,路在何方?饱受外侮内患蹂躏的残破河山,何来整治?历经苦难的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因而也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从此,道路困境的难题才有了正确的解答,中华民族的命运也发生了根本改变。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把社会主义作为救国图强的正确道路,带领人民经过28年的奋斗,终于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两大历史任务,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中华民族走向复兴开辟了一条通向理想之地的道路,然而这条道路并非一帆

风顺、一路坦途,也走了不少弯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包涵着体制变革、社会转型和科技创新。正是在改革开放中,我们得以总结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在世界社会主义100多年的实践中,重新审视和反思以往所理解所奉行的社会主义原则,以大胆地尝试和摸索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再一次改变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引下,中国从贫穷走向富裕,从落后走向进步、从封闭走向开放……中国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成功走过了其他国家几百年的现代化发展历程,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命运,也深刻地影响了全球发展格局和世界历史的走向。

16

浅析中国纪录片的现状和发展(一)

浅析中国纪录片的现状和发展(一) 摘要]随着中外电视文化交流日益扩大,近年来中国纪录片创作的越来越活跃,并接二连三地在国际上获奖。今天我们的纪录片更多的是如何尽快转换思路,建立和适应市场运作机制。关键词]纪录片中国纪录片未来和发展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以不能虚构情节、不能用演员扮演、不能任意改换地点环境、不能变更生活进程为其基本特性。在人类影像发展史上,纪录片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试图寻求对现实世界的关照与摹写,把人类自身的发展和与自然的抗争以影像的形式再现或表现于世,它对于生活的逼真的批判性与尖锐性更给人类在高速发展的历程中以反思空间。 一、我国当代纪录片的发展回溯与现状 从中日合拍纪录片《丝绸之路》开始,给电视界带来了开放的意识。1982年拍摄的《话说长江》、1984年的《话说运河》成为中国纪录片发展史上最早的高潮,直到1991年的《沙与海》和孙曾田导演的《最后的山神》,先后国内获得亚广联国际纪录片奖的片子。后来又有了像《望长城》这样的佳作,而1993年《生活空间》的推出,将中国纪录片放到了电视的最前沿。正是使传播的内容直接诉诸观感,使传播者全身心、以人的整体进行介入,在更大程度上,能够使得观众有很大的思考和参与空间。 文革时期是我国电影纪录片的盛产时期;1950年的《中华儿女》是新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1963年李俊导演的《农奴》是第一部反映解放前西藏人民非人般苦难生活的影片,于1981年获菲律宾马尼拉国际电影节金鸡奖。几十年来,中国纪录片的内容和形式非常单一,拍摄纪录片的目的不过是为了进行宣传。但是,在过去的两三年中,中国独立纪录片文化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廉价、便捷的摄像设备的普及,商业电视台数量的增加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中国人举起镜头,制作自己的纪录片。 湖北电视台导演张以庆拍摄的纪录片《幼儿园》,在2005年6月的上海第10届国际电视节上获得了“最佳人文类纪录片创意奖”,又于同年12月在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上获得大奖。《幼儿园》的获奖至少向世人证实了,中国的人文纪录片还是可以与世界水平一比高下,特别是在艺术内涵方面,但如果要谈到纪录片的市场运作,以及制作的多样化方面,我国的纪录片整体上就明显存在很多的不足,可以概括为多样化的缺乏、市场化的滞后等问题。二、中国纪录片多样化的缺乏 我们参展纪录片基本都只是采用一些中规中矩的传统拍摄制作模式,与国外的同行相比较,我们在多样化制作方面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而且,制作形式的单一也使得国内的纪录片很难有很大的突破,所以,创造性地使用多元化的元素,是中国纪录片急待加强的工作。好的选题并不能保证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只有实现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一部好的纪录片才谈得上是一部优秀的作品。纵观国内外优秀纪录片创作,在艺术表现上,一方面写实与表意共存。写实,重画面语言,造型艺术,构图精湛,剪辑考究,学院气浓重;写意,取前被众家之长,将文化、历史、社会变迁的理解通过各种技术艺术手段表达出来。另一方面多时空交错,创作类型多元化。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纪录片题材选择的多元化视角 近年来的国际获奖纪录片在题材选择上,呈现出创作出多元化的趋势,综观当代国际获奖纪录片从题材上至少可分为四类:发生在当今世界的具有新闻价值的纪录片、已经发生的历史事件、科学文化类纪录片和人类学纪录片;而国际上比较畅销的题材则主要集中在人文、社会、自然与环境三大类型上,它们展示了丰富的各国文化,满足了部分观众追求知识性、趣味性、探秘性的心理需求,将知识性、趣味性、欣赏性和社会性、教育性等有机地融入节目中。 (二)纪录片强化故事性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和趋势是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和趋势是( ) A.自然经济——产品经济——商品经济B.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C.商品经济——产品经济——自然经济D.产品经济——自然经济——商品经济5.商品价格波动的基础是商品的( A ) A.价值B.需求量 C.供给量D.供求比例 6.价值在商品经济中起作用是通过( B ) A.价格与价值的等同实现的 B.价格与价值的背离实现的 C.价格与价值的同等幅度变化实现的 D.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过程实现的 7.在商品价值c+v+m中,用于补偿劳动力价值的是( ) A.c B.v C.m D.v+m 8.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一般前提是( ) A.可变资本量增加B.单个资本量增大 C.资本周转加快D.平均利润率提高 9.资本集中( A ) A.是通过剩余价值资本化实现的 B.是通过单个资本合并实现的 C.是通过单个资本积聚实现的 D.会增加社会资本总额 10.产业资本运动过程中依次采取的职能形式有( C ) A.生息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 B.生息资本、生产资本和商业资本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业资本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 11.固定资本折旧率( ) A.与折旧费同方向变化,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反方向变化 B.与折旧费反方向变化,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同方向变化 C.与折旧费同方向变化,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同方向变化 D.与折旧费反方向变化,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反方向变化 12.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是因为( ) A.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C.流通对生产起反作用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 13.反映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增殖程度的是( B ) A.剩余价值率B.利润率 C.平均利润率D.年剩余价值率 14.剩余价值和利润在量上的关系是( A ) A.剩余价值量等于利润量B.利润量决定剩余价值量 C.剩余价值量大于利润量D.剩余价值量小于利润量 15.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而形成的地租称作( ) A.绝对地租B.垄断地租 C.级差地租I D.级差地租II 16.某繁华地段上一家店铺月租金是5万元,另一地段上相同店铺的月租金是3万元,前者多交的2万元属于( ) A.绝对地租B.级差地租I C.级差地租II D.垄断地租 17.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平均利润包括( ) A.利息和超额利润B.利息和企业利润 C.产业利润和商业利润D.商业利润和企业利润 18.垄断时期银行的新作用是( D ) A.借贷关系的中介人B.吸收大量存款 C.发放巨额贷款D.万能的垄断者 19.垄断价格的出现表明,垄断能( C ) A.创造出新的价值,从而不违背价值规律 B.增加商品价值总量,不受价值规律制约 C.提高或压低个别商品的价格,但受价值规律制约 D.使商品价格仍然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变动 20.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与调节代表着( C ) A.大垄断资本家的经济利益B.中小资本家的经济利益 C.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D.全体劳动人民的共同利益 21.各国最大的垄断组织从经济上瓜分世界表明,产生了(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B.国际垄断同盟 C.金融寡头D.资本输出 22.二战前的国际分工体系是( ) A.按工艺实行的专业化分工 B.工业品生产和原材料、初级产品生产之间的分工

论中华人民共和国追寻“中国梦”的历史进程及基本经验

论中华人民共和国追寻“中国梦”的历史进程及基本经验 凡是伟大的民族,都有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承载着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和不懈求索。 一、追梦的历史进程 从新中国成立之日起,我们正在为实现“中国梦”经历着第二个一百年。在这第二个一百年,我们经历过近30年的建设、探索与曲折,又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探索、努力。 (一)过渡时期——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1、共和国成立和国民经济恢复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1840年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一历史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始了新的征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由于“三座大山”对中国人民的长期压榨和剥削,也由于连续12年的战争破坏,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国民经济全面崩溃,因此,摆在人民面前的最主要的任务是迅速恢复国民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的根本好转。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党和政府计划用三年的时间,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到1952年底,党和政府终于完成了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 2、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由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巩固,我国从1953年起开始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时期,其标志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和贯彻以及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执行。 1953年起我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着重培养技术人才,发展交通运输业。到1956年下半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基本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探索时期——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与曲折 1、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由于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任务的完成,共和国从1957年起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57年2月,毛泽东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从而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的新理论。为全面深入地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民内部矛盾,1957年中国共产党开展开门整风运动。但在整风中,中国共产党又开展了反右派斗争,造成了斗争严重扩大化的错误。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召开,制定了以“多快好省”为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受到了全党和人民的支持。在此形势下,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社会发展规律,造成严重后果。加上人民无力抵抗的自然灾害,从1959年冬起,共和国出现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1961年,党在八届九中全会上制定“八字方针”,开始纠正“左”倾错误。但是,党中央和毛泽东在指导思想上的错误并没有得到应有的纠正,重新强调阶级斗争,使共和国的发展遭到严重挫折。

中国梦!历史梦!_小学作文

中国梦!历史梦! 国梦就是汇聚了无数中国人组成的大梦,而我们每个人心中的那个目标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有了它,不管遇到了多少挫折,我们都会义无反顾地前行。只为了有朝一日我们的梦想能在苍穹中翱翔。 从小,我就喜欢阅读与历史故事有关的书籍,在慢慢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徜徉。越是读我越为我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只有祖国这样人杰地灵的地方才能涌出这等人才!纵观历史,从盘古劈开天地,女娲造人开始,再到现今的“中国梦”历经了无数个春秋,同时也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九章算术》的撰写为探索数学的路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本草纲目》的精妙令当今的医学界叹为观止,成为医学界的一道不可越狱的鸿沟;《孙子兵法》内容的博大精深,思想精邃的富赡,逻辑的缜密严谨令人惊叹不已;《论语》的简短精辟就像美酒一样令人回味无穷。 再看齐白石的大虾,徐悲鸿的马,唐伯虎的仕女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但我关注最多的还是那些历史人物。想当初诗仙李白力士脱靴,贵妃磨墨,对那等权贵不屑一顾,何等狂傲与洒脱!“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何等豪迈,世间几人能有?却不幸被奸臣秦侩所害,扣上一个“莫须有”的1 / 2

罪名,一代名帅岳飞只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字便就此陨落。蜀汉丞相诸葛亮不出家门而知三分天下尽显其智,《出师表》更是写出了一身赤胆忠心,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令人心生敬佩! 每当我看到这些历史人物的时候,总是情不自禁地为他们所感染。当我看到《离骚》的作者,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怀着满腔的愤懑以及对祖国的忠诚,幽幽长叹:“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而后投汨罗河自尽时,不禁为他感到愤慨,若非主公昏庸,小人谗言,一代忠臣又怎会落得如此地步!难怪老人们常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当我看到宋代名臣文天祥一首“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感动了。面对高官厚褥依旧拒绝,面对元皇不跪,面对威胁不屈,这是何等的坚持,只求一死,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他身上,我看到了竹的傲骨、梅的傲气,怎的一个傲骨铮铮! 这,就是我们华夏的先贤吗?敬佩的同时,我也极为骄傲,我们同为华夏的儿女,继承着炎黄子孙的傲骨。自然也要像那些先贤们一样,用满腔热血作为华夏养育的回报。翻开历史的篇章,我们也阅读了无数个令我们心潮澎湃的故事,让热血的我们心生向往。那,我们为什么不能在漫长的历史中画上浓重的一笔,留下我们的足迹?或许这很遥远,也许不可能实现,但只要努力过就可能实现! 2 / 2

中国电影的现状及未来发展

中国电影的现状及未来发展 摘要:随着国内娱乐产业的发展,中国电影文化产业正在不断改进与提高。电影正逐渐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家家户户把看电影当成一种放松的最佳途径。我国电影产业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数量的激增以及技术的迅猛发展让中国电影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本文针对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现时状况以及未来发展的预计做了一定的分析,并对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提出一定的建议。 一、中国电影的发展简史 从1905年中国出现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到如今的2015年,中国电影的百年历程虽然颇为艰辛,但却是极有价值的。第一代电影人的出现,使他们成为了中国电影的拓荒者。黑白默片虽然在表演上依旧留有舞台剧的表演痕迹,拍摄时沿用戏剧舞台的一套办法,摄影机基本固定,电影镜头的景别变化不大,在内容上难免浅陋芜杂,艺术上也较幼稚,具有实验性特征,但其拓荒作用功不可没。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由萌芽阶段逐渐过渡到了起步阶段,迎来了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黄金时代”。“第二代电影人”的突出贡献是完成了中国电影从默片到有声片的转变。在艺术上,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写实主义,同时,注意把“写实”和电影化结合起来,逐渐摆脱舞台的局限,充分发挥电影艺术之长。建国后走上影坛的导演艺术家,人称中国电影导演的“第三代”。他们在遵循现实主义原则表现生活的本质,深入展现矛盾冲突,以及在民族风格、地方特色、艺术意蕴等方面,都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使中国电影进入了“春华秋实两辉煌”的时代。而紧接着,在夹缝中生存的第四代电影人,虽然总是笼罩着淡淡的哀愁和沉沉的相思,但他们的作品在这一时期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改革开放之后,第五代电影人带着创新的激情走上影坛。他们对新的思想、新的艺术手法,特别敏锐,力图在每一部影片中寻找新的角度。尽管人数不多,却给中国影坛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波。而现在,第六代电影人横空出世,他们带着年轻新潮的思想,力图在电影界闯出一片天。 中国电影这是在这六代电影人的步步努力推动下,才逐渐走向了今日的蓬勃发展。 二、中国电影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中国电影市场出现典型的“大片救市”特征,电影票房收入多集中于少数的几部影片,特别是大片。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市场一直比较萧条,直到2002年张艺谋所拍大片《英雄》上市,当年《英雄》票房收入达到了2.5亿元,这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让很多人看到中国人拍大片也能赚钱,于是很多人开始投资拍大片。到了2004年,中国电影产业出现了由大片推动的繁荣的发展态势。我认为中国电影大片主要呈现5大特征:题材封闭化(故事情节多与现实生活脱节,经常是自说自话)、故事幼稚化(有些故事情节已经幼稚到侮辱观众智商的地步,特别是一些历史剧,漏洞百出,台词“穿越”)、视觉平面化(很多大片片面追求视觉效果,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无法提供给观众任何精神营养)、审美低俗化(主题低俗化,充满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等很多负面的内容;场景也低俗化,很多影片为了追求震撼效果,一再突破观众的审美底线,充斥着暴力、色情的画面)、营销过度化(很多大片炒作过度)。在这里,我要特别谈谈炒作过度的话题。有人曾经说:“如果一个国家的精神文化产品比如电影,像股票一样一味通过炒作就能得到升值的话,便是一个国家电影文化悲哀的开始。”我们现在应该对过度炒作引起足够重视,毕竟电影不是物质产品,它是精神文化产品,如果电影的票房收入与其本身质量没有多大联系的话,这个市场就真的乱套了。我们现在电影市场不健康的表现之一就是很多电影都是“一锤子买卖”,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人先“骗”进电影院再说,而鲜有电影能拍得了续集,所以说,我国目前电影产业还没有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其次,文艺片不能获得国内观众的青睐。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消息,某某影片获得了某某国际上的大奖,但是在国内上映后票房却不容乐观。观众看完后都反映看不懂,不明白在说什么,转而又投向那些所谓的高成本大制作的电影。对我而言,看电影的目的不仅在于放松

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

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成就与现实 王家瑞 【作者简介】王家瑞,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 世界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半世纪以来,它由西欧一隅的工人运动壮大成为改变世界历史进程和人类社会面貌的澎湃潮流,由一种抽象的思想理论变成了具体的社会制度和活生生的社会实践。回顾和思考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有助于我们不断加深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一 从理论形态上讲,社会主义从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算起,至今有488年的历史。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则以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为标志,至今有156年的历史。从社会运动上讲,19世纪30—40年代西欧爆发了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到今天已近170 年。从社会制度上讲,1871年诞生的世界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巴黎公社,至今有 133年历史。1917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世界上出现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至今不过87年而已。这样看来,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瞬间,但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这些重大事件,却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19世纪中叶到现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19世纪40年代到19世纪末。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对当时的国际工人组织——正义者同盟进行了改造,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第一个国际性的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并为同盟撰写了政治纲领——《共产党宣言》。这个伟大历史文献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始。此后,科学社会主义战胜了工人运动中的其它各种社会主义派别,成为工人阶级公认的指导思想,国际工人运动从此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这一时期是资本主义的上升阶段。巴黎公社失败后,资产阶级革命在西方已基本结束,东方尚未觉醒,资本主义进入和平发展时期。马克思主义在欧美各国广泛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先后形成了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两个无产阶级的国际组织。当时,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兴起,深刻地影响了这些国家社会政治生活,改善了工人阶级的状况,促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得不进行调整。 第二个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19世纪末期,第二国际中的改良主义和修正主义思潮泛滥成灾。围绕革命还是改良的争论扩大到整个社会主义运动,在反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过程中,各国左派加强了联系,并逐步形成了以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人为核心的左派集团。他们为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原则,维护社会主义运动的正确方向进行了不懈的理论斗争。1917年,伴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实践,社会主义运动进入高潮时期。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危机频发,资本主义开始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主题。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共产党先后在六大洲成立起来。在方兴未艾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强大影响下,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亚大陆先后建立了11个人民民主国家,社会主义政权从一国发展到多国。拉丁美洲的古巴亦于60年代初加入社会主义阵营。至此,世界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时期,是社会主义的规模和影响都明显扩大的时期,因而也被称为“凯歌行进”的时期。 第三个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世界社会主义进入制度建设和改革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历史时期。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联成一体,地域上横跨欧亚,人口占了全世界的三分之一。伴随着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亚非拉100多个国家先后获得独立,其中有40—5 0个国家执政的民族主义政党,宣布以社会主义为目标。苏联模式被推广到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

1949年以后的中国社会发展阶段及趋势

1949年以后的中国社会发展阶段及趋势 在1949年后的几十年中,中国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此相对应,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社会心态也发生了显著的嬗变。在建国后的前三十年,中国共产党通过一系列政治运动实现了对中国社会的改造和整合,也使中国人的传统社会心理在分化变动之后走向高度同一;在建国后的后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打破了僵化和保守的意识形态,中国人的社会心态在经历了一系列波折之后发生了积极的嬗变。经过几十年的变迁,中国人的价值观与社会心态变得越来越理智和成熟、越来越开放和多元、越来越主动和积极,也越来越具有全球意识。新中国几十年的“革命”和改革实践带给中国人的主观感受和心理积淀,在精神层面上赋予了中国独特发展道路以完整的价值和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中国共产党工作中心的转移,我国的社会建设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第一,改革开放前的以“政治导向”为特征的阶段;第二,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的以“经济导向”为特征的阶段;第三,21世纪以来的以“民生导向”为特征的阶段。新中国社会建设的发展变迁过程启示我们:社会建设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构建和谐社会是发展中国社会主义一个基本要求。而社会建设要顺利进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与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 现在中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为了达到共产主义这一终极目标。首先要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往的经验来看,计划经济的方法在中国现阶段已经不符合实际情况。所以,把经济由内向型转变为外向型,由以前的国有制经济转变为现在的以国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存的局面,不管世界上那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规律基本都是一样的。都是由开始的农业国过渡到有更有利于发展经济的工业国,最后发展到以信息工业为主的国家,现阶段的中国与印度的情况有相似之处,都是人口大国,农业发展水平比较相似,工业化程度与第一世界国家仍有很大差距。 中国社会政治发展现状及趋势新一届中央领导确立后,中国社会政治生活耳目一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随着共产党的建设,共产党的总体素质和执政能力将进一步提高,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将更进一步得到稳固,这就为政局和社会的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政府体制改革将得到彻底推进,政府和市场作用将科学明确,市场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一个科学的政府体制将现在中央领导第二届任期内得到实现。现在推进的简政放权只是政府改革的序幕和前奏,政府权力更多地交给市场,政府的职责更多地由市场分担,政府廉政建设、官员责任的加大将使机构更加精简,人员更加减少,从而也带动整个社会就业观念等转变,届时人们将会看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政府,看到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看到更为精简、更为廉洁的政府,政府公务人员不再是人们追逐的热门职业,只是作为一种普通的职业选择。政府不再直接管理企业,政企将彻底分开,市场经济主体将有充分的自由和发展。 第三、对全体人民福利的关注进而惠及残疾人,政府、社会及各界对残疾人事业的关注、扶持力度将与日俱增,各项法规、政策将日趋完善。作为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福利企业将得到特殊的关注和扶持,未来在残疾人事业领域的发展空间将无限宽广。 12级统计学一班 张峥

中国电影的发展史与其发展趋势

中国电影的发展史与其发展趋势 (一)电影的简介 电影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在成功发展过程中,它不断地吸取着文学、戏剧、绘画、音乐、舞蹈、雕塑、建筑、摄影等各种艺术的成就与经验。电影又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高度后的产物。高度的综合性和生产上的高度技术要求,规定着电影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的许多特点。电影是一种最年轻的艺术,也是一种成长得最迅速的艺术。在一个短短的发展时期里,它不仅巩固地确立了自己作为一种艺术的地位,而且正如列宁和斯大林所说的那样,成为了一切艺术中“最重要的”和“最大众化的”一种艺术。电影的历史发展,虽然有它自己的特殊规律,但是归根结底,它也仍然是社会阶级斗争的一种特殊反映,所以它也不能脱离这个一般的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世界电影的历史发展和中国电影的历史发展,都不断地证明着毛泽东同志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论断的正确。 (二)中国电影的发展史 这个世界有了光,然后有了影。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最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有人认为,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1895年12月28日,法国

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 既然中国与电影的发明无缘,那中国电影发展就由电影放映开始。1896年,卢米埃尔兄弟雇用了二十个助手前往五大洲去放映电影。就是这样,电影这种拥有艺术和商品双重价值的文化产品,在西方商人扩大市场商业策略推动下,传入了中国。随后,很多欧美商人见中国的放映业有利可图,纷纷来华投资。他们经营放映业,修建及发展连锁式影院,甚至在中国建立电影企业,摄制影片。 由1896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虽然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1903年,德国留学生林祝三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租借北京前门打磨厂天乐茶园放映电影。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为了向京剧老旦谭鑫培祝寿,拍摄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剧《定军山》的部份场面。 中国电影一开始,就和中国传统的戏曲和说唱艺术结合起来,发展出一套独特的电影类型。但是最早尝试拍摄这种电影类型的丰泰照相馆只属小本经营,算不上是电影机构。直至商务印书局“活动电影部”的出现,才真正代表中国制片业的开始。在这段期间,除了“商务”之外,先后出现的电影制片机构还包括由美商投资“亚细亚影戏公司”、“幻仙”、“中国”、“上海”、“新亚”等,由于他们的成员多是来自戏剧舞台,所以当时的电影题材和内容大多源于中国戏曲和文明戏。此外,他们也开始拍摄剧情短片和长片,对电影这种艺术作最初

浅谈中国梦与个人梦之间的关系

浅谈中国梦与个人梦之间的关系每一个国家都有一个传奇,每一个民族都有一个属于自己民族的梦,而每一个人也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是人民幸福之梦;中国梦是国家富强之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个人的梦和国家的梦,民族的梦是统一的,相互促进的。 翻开中国的历史,我们无一不对古老的中华民族感到骄傲。在古代,我们拥有着世界最多人口,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科技,更有着辉煌灿烂的文明。中国的火药和指南针传到欧洲,开启了人类社会的近代化进程,中国的造纸术传到世界,加快了人类的文明化步伐。那时的我们很自信,因为我们走在了世界的最前沿。 可是在近代,中华民族遭到了来自西方列强的侵扰,中华民族矛盾愈演愈烈。当鸦片战争击破"天朝上国"迷梦,当西方文明剧烈冲击“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心理,当中华儿女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面对“面对千年未有之强敌”中华儿女就有了一梦想,一个民族复兴的梦想。正是因为这梦想,我们经历坎坷依然前行,正是因为这梦想,我们历经沧桑信心不改。 从鸦片战争到现在21世纪的中国,无数中华儿女为了这个梦想而奋斗,为了这个梦想奉献终生。是中国共产党真正

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带上实现“中国梦”的人间正道的。在这场史无前例的伟大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从蹒跚学步的幼年迅速成长起来,经历过一次又一次血与火的考验。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中国梦”牺牲了数百万优秀党员,中华民族牺牲了上千万英雄儿女,英烈们的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无数中华儿女执着于这个梦170多年,然而,在这百余年间的中国人不敢有梦。 1949年10月,从此在这东方屹立着一个新中国。经过数十年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的决定让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终于使中华民族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生活的改变让我们拥有了做梦和实现梦想的勇气。 而今,在实现这个梦想新的历程上,习近平总书记重新全面阐述了“中国梦”这一概念,他用简简单单的三句话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结合起来,展现于几代人为民族复兴奋斗的艰辛历程。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时代解读,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

中国保健食品产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2011

中国保健食品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 中国国际食品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张志祥 中国保健协会保健食品委员会会长 目前,国际、国内对保健食品的概念尚无统一的定论。我国的定义是: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包括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营养补充剂,并且对人体不产生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尽管世界各国的保健食品概念和范围各不相同,但基本都包含以下条件:①心须是无毒无害的食品,符合应有的营养卫生安全要求。②具有特定的保健功能,而且明确具体经科学验证的特定功能,不能取代人体正常膳食摄入和对各种必须营养素的需要。③针对需要调整某方面机体功能的特定人群而研制的。④不以治疗为目的,不能取代药物对疾病的治疗作用。 一、我国保健食品的发展历史 综观我国保健食品的发展历史,先后经过了缓慢起步到迅速崛起,再到蓬勃发展、无序膨胀,最后国家进行标准规范管理的过程。①缓慢起步阶段(1949——1979)。少数补药、营养补剂成为主流。据考证,我国的保健食品源自中华民族的传统医药及食疗养生学说,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历代药食同源、食疗养生理论及实践,为我国保健食品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49——1979年期间,在我国还没有保健食品这个名称,这个时期的保健食品统称补

药或营养补剂,绝大多数属于传统的中药补品,如用人参、鹿茸、阿胶、灵芝等制成的丸、散、膏、丹、茶及传统药酒约百余种。少数新开发的营养补剂如氨基酸类、麦乳精等,其中蜂乳、蜂王浆是20世纪60年代上市的,国内外都比较畅销,剂型也比较新颖,有蜂乳胶囊、蜂王浆口服液。②迅速崛起阶段(1980——1985)。在1980——1985年期间,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人们健康观念的增强,保健食品的品种增多,产量逐渐上升,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是各种口服液、维生素及蜂王浆,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东北的人参王浆、北京蜂王精、杭州的双宝素名声大噪,维生素本来是老产品,此刻却焕发青春,有口嚼片、冲剂等剂型,其中“果味维生素C”,1980年上市后一鸣惊人,年销售量达到一亿多片;中药补品有龟苓膏、灵芝浸膏、田七片、至宝三鞭酒、北茋精口服液、人参蛤蚧精口服液、参桂鹿茸口服液等。这一时期食品强化剂也逐渐增多。到1984年上市保健食品约有1000种左右,生产企业800多家,年销售额约为20亿元,已初具规模。全国性行业组织“中国保健食品协会”、“中国保健科技学会”也于1984年相继挂牌成立。在此期间,保健食品迅速崛起,主要是滋补品和营养强化食品,品种还是比较单一,但剂型发展较快。主要剂型有口服液、胶囊、冲剂、片剂、膏剂、散剂、糖浆等,以及传统的中药剂型,其中口服液是由中药复方提取的口服溶液,能体现原药材各种成分的综合功效。由于中药成分复杂,绝大多数产品没有进行实验验证,仅根据产品的某些成分推测其功能,属于原始的第一代保健食品。③蓬勃发展阶段(1986——1990)。强劲的市场需求推出诸多新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总结“人类社会的发展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劳 动观点。使学生自觉地养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珍劳动成果、勤奋学习的习惯。 2.通过学习“阶级社会的历史又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用阶级的观点来分析当前资本 主义国家一切现象,增强民族自豪感。 3.通过讲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帮助学生树立以人民利益为重,为人民服务的群众观点。4.通过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勾画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 蓝图,培养学生大公无私的革命精神,并懂得要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努力奋斗。 5.通过分析发扬艰苦创业精神的原因,要求学生摈弃“高消费”,自觉地向在社 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艰苦创业的先进人物学习,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6.通过分析个人前途和祖国命运的关系,个人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增强学生 的社会责任感,从而自觉地做到热爱祖国、报效祖国。 7.通过讲述如何正确选择成才和就业之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尊重不 同的职业,尊重各行各业的劳 动人民。 这 是本课的教学难点。1)出现特殊过程是由于世界各国、各地、各民族的地理环境、 文化传统、历史条件的差异或受到外界的影响。2)" 特殊过程服从一般过程,两者是统 一的,不矛盾。即特殊性以一般规律为前提。3)#特殊过程是暂时的,一般过程是永恒的。4)“由低到高的总趋势不会改变”意味着特殊过程的发展趋势也是由低到高的。 )如果只看一般过 程忽视特殊过程,会把社会发展看成千篇一律、僵死的过程,照搬别国经验,做出不 符合国情的决策,阻碍生产的发展。2)如果只看特殊过程而忽视一般过程,会认不清历 史前进方向,易被暂时的逆流所动摇。 10.的身影,能留下的只有自己! “能带走的只有自己的 脚印”是解放前西藏哪个社会的生活写照,民主改革后,西藏直接进入什么社会?" 再回忆有关历史知识,扩展到你知道还有哪些民族和国家是跳跃式向前发展的?(西藏、 大小凉山的彝族、日耳曼民族、美洲等)

如何看待社会历史发展趋势

从《建国大业》谈社会历史发展趋势和主体选择 中国革命道路选择事实,充分表明了在社会历史发展的关节点上,往往具有种种极为不同的主体选择性,正是它们,正是各种人们的拼搏奋斗,构成了生动丰富、曲折复杂的历史图景。然而,在众多的选择当中,只有中国共产党最后真正挽救了中国,这又同时表明,虽然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主体的选择,但并不是随便什么人的选择都能得到实现的。人在选择历史,而历史也在对人们的各种选择进行筛选,犹如大浪淘沙,历史不断淘汰那些不符合中国国情及其国际环境的任意选择,而只青睐那些适合中国实际及其外部条件的正确选择。这很好地证明了社会历史发展有着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内在机制包括规律。 所谓规律,就是事物之间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和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趋势。社会规律是一种规律,它具有一切规律的共性。它是社会事物之间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和社会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趋势。当然社会规律又是一种特殊的规律,它不同于自然规律。社会规律是人的活动的规律,人的活动是有目的的,社会规律必然要受到人的活动目的的影响。社会规律是人世间活动的内在逻辑,是通过事件而生成和表现出来的,并在实践中被认识和利用,因此,社会规律离不开人及其实践活动。社会规律对人的活动的依赖性,造成社会规律是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假象。其实,社会规律依存的不是人的意志,而是人的活动中形成的各种关系。它是人的行为中形成的不依赖于任何人的客观必然性,不管人的动机如何,它总是最终起决定作用的东西。社会规律的客观性是由社会条件决定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决定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社会发展也有其确定的方向、秩序和趋势,表现为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发展是由许多相互冲突的单个人的意志构成的总的合力作用的客观结果。因此,社会规律总是表现为一种趋势,一种最终的必然性,绝不依人和人的意志为转移。 对于历史决定性与主体选择性的关系,大体有三种回答:第一,将社会规律简单化、绝对化甚至神秘化,从而完全否定了主体选择性。这是机械历史决定论的观点。第二种,过分夸大了人的选择的地位和作用,以至完全否定社会规律以及历史决定论。这是唯心的主体选择论观点。第三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它克服了以上两种观点的片面性,主张历史决定体选择论的辩证统一。历史主体的选择并非是一种主观任意性的行为,而是受多种因素决定的,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选择是有限制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一直强调,“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表面上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因此,历史规律绝不是人们任意妄为的结果。人们创造历史,但是人们总是在既定前提下、既定的时空中创造历史,这种既定的前提条件和特定的时空必然使得人的主体选择性在历史活动中受到限制。 列宁说过:“革命是不能…制造出来?的,革命是从客观上(即不以政党和阶级的意志为转移)已经成熟了的危机和历史转折中发展起来的”。帝国主义、封建势力

历史上的中国梦

所谓中国梦应当深深植根于宝贵的民魂之中。试对宝贵民魂做出一种新的解读: CCTV-1在深夜播出的《传说》,也许就是上古传说时代中国梦的一种抽象与具体兼而有之的表现形式。女娲的梦:使华夏人种、族群得以滋生繁衍,安全生存,健康生活,幸福无疆;补天建奇功,华夏成乐土!东方从此有了一块适宜于生存、生长的地方,造福一方,功莫大焉! 神农的梦:使人免于饥饿贫困和疾病痛苦,教民稼穑,遍嚐百草,采药、炼药、制药,袪毒防瘟,治病救人;使社会从采集渔猎阶段进入农业畜牧阶段,使黎庶民众的生存与生活更有保障,更为丰富多彩,更增添了乐趣。也许他并无多少哲学思维,但却完成了生产力发展史上最重要的革命。 花神的梦:作为仙界和女性的代表,希望人间像天堂一样长满鲜花,因为花和草一样可防瘟疫、治百病;为此她们与神农一起,不避千辛万苦,克服千难万险,战胜各种妖魔鬼怪去寻求、获取净土和真水,以福利百姓。 杜康的梦:让邻居和邻族的人们多一份享受和陶醉,增加生活的美好度和人生的幸福度;他们是将社会引进“以物易物”的市场经济的先驱,大有益于社会互通有无、和谐互补地发展。 黄帝的武功和统一梦:他的梦似乎都建立在强力之上,身上、脑中似乎有太多的与猛兽搏斗,并战胜、制服它们的痕迹和习性;大为不当的是,习惯于用这种方法对付百姓大众和其他族群,妄图以暴力、武力征服奴役他族、他部,统一中原,一统华夏。历史证实,战争造成浩劫,与生民利益背道而驰。 若兮的梦:她乃是一个有好生之德、爱好和平的华夏妇女的典型和典范。黄帝的行为和轻举妄动首先引起了她的反感,黄帝的轻薄要求遭到她的强裂反对和拒绝;她公开宣布,决不会嫁给一个好战的人。这是大多数妇女对战争极其公正而富有正义感的评价——任何穷兵黩武和大规模实行镇压之徒都是中华败类。 上述种种,无疑都是十分具有中国民间和民生特色的梦,是宝贵的民魂所在。 夏商周三代国家和朝廷已经出现建立,形成了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他们分别产生了不同的梦想。统治阶级的梦是,①天命所归、天子独尊、统治万年,所以他们规定了终身制和世袭制,作为那个时代最高的天命、礼法和准则;说这就是天道,任何人、团体、阶层、集团都不得违反、违抗、破坏,否则就会犯下天条。这样多数人对此就信以为真了,前三代的统治因此延续、维继了近两千年。②其经济梦想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土地全归王室所有,黎民百姓任其奴役宰割,如此那些当权执政者就理所当然地可以享受不尽,享乐无穷,荒淫无度了。大家知道,历史中出现的像夏桀、商纣、周厉、周幽那样的君王、天子便是典型的代表,造成了极端腐败腐朽的暴政、苛政、虐政;于是“治国平天下”成了那个时代最紧急、最迫切的政治课题。为了寻求、探索“治平”的路线、方针、方法,“百家争鸣”的政治文化格局就在华夏大地上应时出现、应运而生,一时间产生、出现了像老庄、管商、孔孟、杨墨、荀韩等众多智慧仁义、圣哲贤能的巨人和伟人,有如群星闪耀;他们具有崇高的人性道德情操,又有无往不胜的理性思辨才能,在漫漫人生和历史长河中上下求索不已,从而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丰功伟业、创新了辉煌灿烂的华夏古代文明和

浅谈电影发展趋势

浅谈电影发展趋势 摘要: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也必然面临着来自世西方文化的冲击,而电影作为承载当代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受到的冲击最为明显,直接造成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之路充满危机。本文从电影发展现状入手,对电影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发展出路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中国电影发展之路的改革提供一定的支持。 关键词:中国电影发展趋势出路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2-0390-01近几年,我国电影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电影市场进一步拓展,成为重要的经济体,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从国际电影市场角度进行分析,当前我国电影的发展态势并不好,在发展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压力。因此要想促使我国电影行业获得稳定发展,就应该认清当前电影发展形势,明确未来发展趋势,逐步探寻中国电影的特色化发展出路。 一、中国电影当前发展现状 中国电影最初发源于胶片电影,并且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胶片电影仍然是电影制造业的主流,在我国电影艺术创

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实质上,在国际上胶片电影逐渐开始遇到发展困境,甚至一度处于崩溃的边缘,数字电影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数字化电影生产技术逐渐发展成为电影行业的主流。有专家针对当前电影市场发展现状?M 行预测,认为在未来几年时间内,国际市场上的胶片电影将逐渐被数字化电影所取缔,胶片电影最终会退出历史的舞台[1]。这一点虽然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数字化电影的发展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我国只有加强对数字化电影制作和生产的探索,才能够紧随国际化发展步伐,促使我国生产的电影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从这一层面进行分析,当前我国电影行业虽然保持着旺盛的发展态势,但是总体发展效果却不理想,已经开始限制电影行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应该积极探索我国电影的未来发展出路,为我国电影业的长远稳定发展指明方向。 二、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发展出路 1.中国电影的主要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在电影生产领域中 的应用,我国电影行业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逐渐开始呈现出相应的发展趋势:首先,数字化虚拟演员成为主要发展方向。这一观点认为在未来电影艺术创作中,演员将真正退出,电影业转而借助电脑合成技术完成对演员形象的构建,并进行电影创作。其次,电影院线将呈现出家庭化的发展态势。在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教案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包括了五种社会形态,这五种社会形态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但是,由于一些原因,五种社会形态的演进,在不同的国家、地区或民族各具特色;一般过程与特殊性之间是统一的关系。 教学方法:通过归纳法、举例法、列举法等的运用,结合学生对第一课及历史知识的基础,使学生对这些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的层面,达到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效果,加深学生对一些历史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准备:小黑板、列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对第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对人类发展的历程有了一个较简单但全面的了解,但这些毕竟只是对历史事实的认知,我们学习政治的目的是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领,因此,我们要在认知的基础上对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其中的规律。 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1、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一般过程 (拿出列好图表的小黑板)请同学们在表格内的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内容。 能发现几个情况?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一是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人类的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主要从生产工具的不断革新中可以看出;二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进步,生产关系也在进步,并且我们已经知道,生产力的进步决定了生产关系的进步。最后的结论是,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在进步,那么,人类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是历史的进步。提问:从原始社会的没有剥削和压迫到阶级社会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为什么是历史的进步?(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人类社会的发展必定要经历阶级社会,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极端低下,成员间要相互协作才能生存下去,所以没有剥削的可能;但生产力发展后,有了贫富分化,有了剩余产品,就有了有人不用劳动也能生存下去的物质基础,这部分人为了不劳而获,就会利用手中的生产资料、国家等工具进行剥削和压迫;生产力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当生产力发展到极度发达的时候、生产出来的产品就会极度丰裕,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满足,就没有必要通过剥削来多占有产品,就消灭了阶级和国家了。 这样社会可能实现吗?人类还没有经历,但理论上是可以实现的,这样的社会我们叫它共产主义社会。阅读P115第二段,了解这个知识点。 所以,一般过程是指人类社会要先后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