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

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

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
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

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

班级姓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所跨的省级行政区,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及成因。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资料分析黄土高原的形成。

教学重点、难点:黄土高原的位置、地表特征、水土流失的结果和原因。

认知过程:

导入:黄土高原地形图

活动1: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1、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2、黄土高原的范围: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3、黄土高原包括了省、省和省的一部分。

3、黄土高原的主要成因是。

4、黄土高原的主要自然景观是、、。

活动2:严重的水土流失: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2、黄河高原属于我国四大区域中的地区,属于(干湿区),属于(温度带)。

3、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位于我国三大阶梯中的阶梯。

4、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为。

课堂反馈练习:

一、选择题:

1、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 )

A、青藏高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云贵高原

D、黄土高原

2、下列河流中,流经黄土高原的是:( )

A、塔里木河

B、长江

C、黄河

D、珠江

4、下列哪一个省区位于黄土高原:( )

A、山东

B、青海

C、陕西

D、江苏

5、与黄土高原相邻的平原是:(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珠江三角洲

6、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 )

A、降水集中、多为暴雨

B、滥砍滥伐

C、人们修路、采矿等活动

D、过度开垦和放牧

7、风“吹来”的高原指的是:(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云贵高原

8、从地形上看,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方主要分布在:( )

A、第一阶梯

B、第二阶梯

C、第三阶梯

D、长江中下游平原

9、黄土高原与南方地区的重要界线是:()

A、淮河

B、秦岭

C、太行山

D、大兴安岭

10、黄土高原所属的温度带主要是:( )

A、亚热带

B、暖温带

C、中温带

D、寒温带

二、判断题:

1、黄土高原位于半湿润区。( )

2、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四大区域中的西北地区。( )

3、黄土高原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

4、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面积第二大的黄土堆积区。( )

5、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为四合院。( )

6、黄土高原位于黄河的下游地区。( )

7、黄土高原的自然景观是沟壑纵横。( )

8、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

三、读图综合题:

读“黄土高原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

(1)写出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

A、___________(高原)

B、___________ (山脉)

C、___________ (山脉)

D、___________ (河流)

(2)黄土高原上最富集的能源矿产是___________。

(3)黄土高原从温度带看,属于___________带;从季风区看,属于

___________区;从四大区域位置看,位于___________地区;从阶梯位置

看,位于___________阶梯,从干湿区域看,属于区。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核心知识点达成检测:

1、黄土高原的位置、包括的主要省份、成因和自然景观。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和人为原因。黄土高原所属的温度带、干湿区和气候类型,黄土高原传统民居样式。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6.1.2《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同步练习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总分 100 分,共 2 大题 12 题选择题(总分 50 分,共 10 题) 1. (5分) 加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最根本措施是() A. 修建梯田 B. 植树种草 C. 开垦农田 D. 减少灌溉 2. (5分) 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面崎岖不平,是个多山的高原 B. 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 C. 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最厚的地方 D. 高原上多沟谷、湖泊 3. (5分)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水土流失相当严重,其人为原因() A.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 过度开发,植被破坏 C. 土质疏松,地形复杂 D. 窑洞众多,围湖造田 4. (5分) 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的() A. 第一阶梯 B. 第二阶梯 C. 第三阶梯 D. 都不是 5. (5分)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它的东、西界线分别是() A. 太行山、昆仑山 B. 太行山、黄河 C. 大兴安岭、乌鞘岭 D. 太行山、乌鞘岭 6. (5分) 读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覆盖的多少没有关系 B. 植被覆盖率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 C. 植被覆盖率越高,水土流失越严重 D. 植被覆盖率越低的地方就越不会有水土流失发生 7. (5分) 下列省区中水土流失较严重的有() ①陕西省 ②山西省 ③黑龙江省 ④西藏自治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8. (5分) 黄河的泥沙主要来源于() A. 黄土高原 B. 云贵高原 C. 内蒙古高原 D. 青藏高原 9. (5分)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它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阅读黄土高原位置图,图中表示秦岭的数字是()

2020春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一课北方地区第二框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同步测试

第二框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见学生用书P35]

1.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 (1)位置:黄土高原东起__太行山脉__,西到__乌鞘岭__,北抵__长城__,南连__秦岭__,是世界上__黄土覆盖面积最大__的高原。 ◆知识助记 图解黄土高原的位置 (2)范围:黄土高原的范围包括山西省,陕西省中、北部,甘肃东南部,__宁夏回族自治区东南部__,青海省北部,__河南省西北部__,__内蒙古自治区南部__,共跨7个省级行政单位。

2.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 (1)地貌特征: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地形、地势特征:黄土高原海拔多在__1__000米__以上,位于我国地势的__第二级__阶梯。远望高原顶部,__地势平缓__,__略有起伏__。总体来说,黄土高原的地势__西北高__、__东南低__。 (3)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

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 ◆易错辨析 黄土高原地貌景观的形成原因与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是不同的。前者是流水侵蚀的结果,后者是风力沉积作用的结果。 ◆思维延伸 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地貌间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塬指残留的高原面,顶部平坦开阔,塬面受流水侵蚀形成沟壑。塬面受流水侵蚀,沟谷发育,将塬分割成长条状的山梁。梁进一步被沟谷切割分离,形成孤立的馒头状山丘,就是黄土峁。由黄土塬到黄土梁再到黄土峁,其实质是黄土高原不断被破坏且破坏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 (4)气候类型及特点:黄土高原属于__温带季风__气候,冬季__干燥寒冷__,夏季__湿润炎热__,易发生旱涝灾害。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造成的严重后果 (1)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6.3黄土高原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第一课时文明的摇篮风吹来的黄土 教学目标: 1.运用黄土高原的地形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2.结合图文资料,认识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 一,能举例说明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 3.结合图文资料,认识塬、墚、峁、川等黄土地貌,说明黄土高 原千沟万壑的地表特征,并能解释其地表特征的成因及黄土高原的形成。。 教学重点: 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教学难点: 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播放具有黄土风情的一些图片,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图

片是关于什么地方的?”学生回答(黄土高原),教师又问“你们还知道有哪些黄土风情的内容吗?”学生回答(窑洞、白羊肚手巾、信天游等)。教师说,你们对黄土高原有一些的了解了,那么你们知道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吗?那么,今天我们就走进黄土高原,其看看神秘的黄土高原。 二、新授: 教师出示黄土高原的地形图,让学生找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位置: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稍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 范围: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 教师让学生找出黄土高原的历史优势,为什么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 (1)在黄土高原上,流淌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2)黄土高原土质肥沃,便于耕种。黄土高原曾经林草繁茂,环境宜人。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的平原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文明。 相传四五千年前,被尊为华夏始祖的炎黄二帝,在这一带开创了华夏文明的先河。 (3)北京中山公园是明清帝王祭祀土地、祈祷丰年的场所;位于

高二地理说课稿范文-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

高二地理说课稿: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二地理说课稿: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2、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 4、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二)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三、教学方法 导学法、谈话法、讲述法相结合。 四、教具准备 1、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或多媒体教学软件。 2、挂图或投影片——黄土高原的位置,中国水土流失分布图。 五、课时安排 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有960万km2的陆地面积。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景观不同。下面我们看一段电视片断(播放黄土高原的电视片)看一看这是什么地形区,主要地貌有哪些?(黄土高原地貌有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引出新课。 板书: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一一黄土高原 [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挂图或投影片——黄土高原的位置。首先让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然后教师可根据有关资料把黄土高原给学生简单介绍。 板书:一、世界的黄土堆积区 承转过渡: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跨越了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请同学看课本第57页活动2题,分组讨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唱《黄土高坡》,由黄土、窑洞等引入。 板书:黄土高原 [讲授新课] 一.教师出示挂图——黄土高原的位置。首先让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河、汾河、渭河、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再让学生在图上填出上述地理事物。然后教师可根据有关资料把黄土高原给学生简单介绍。 二.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1.看图D把握黄土高原的地形特点 承转过渡:同学们,我们从课本插图D“黄土高原景观与地形图”中可知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是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地貌,三种不同的类型同时也显示了黄土地区被流水侵蚀的不同程度。并把景观图与地形图连起来。 黄土高原总的地形特点是什么——沟壑纵横。 2.黄土高原的来历 黄土高原的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请同学看课本第85页阅读,分组讨论,寻找答案。 关于黄土高原上那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很多假说:有“风成说”“水成说”“风水雨相说”。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情况与原因 首先让学生读图85页活动,讨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流速越快,对地面物质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 ②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因此加剧了水土流失。

区域地理——中国的地形

第2课时中国的地形 [学习目标] 1.识记我国的地形特点及组成,理解我国的地势、地形特征及其对气候、河流、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和农业、交通等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结合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或地形剖面图,会描述并分析该区域地形地貌特征及其影响。 3.会分析我国主要地质灾害发生的地理背景。 在图中填绘: 1.在图中找出不同走向的山脉,找出长江、黄河、珠江的分水岭。 2.在图中找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看它们的边缘各自有哪些山脉? 3.在图中相应位置写出辽东丘陵、山东丘陵、江南丘陵、两广丘陵、浙闽丘陵。 4.绘出40°N穿过的主要地形区。 5.绘出30°N穿过的主要地形区。 6.绘出110°E穿过的主要地形区。 考点一地形概况 1.地势特征 (1)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三级阶梯的比较

2.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复杂多样:主要为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2)山区面积广:在我国,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我国地形、地势比较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我国地势的总特征是________,呈阶梯状分布。这种地势特征对我国河流流向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上,分布着不同的地形区。下面地形区中,位于第三级阶梯上的有(多选)( ) A.青藏高原B.长江中下游平原 C.黄土高原D.华北平原 E.四川盆地F.东北平原 G.南岭 (3)我国地形类型齐全,复杂多样。如图2所示,我国各种地形类型中,比重最小的是________;图中字母M代表的地形类型是________。 (4)习惯上,人们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资源丰富,在发展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往往具有优势。 解析:图1展示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受地势影响,使我国许多大河西源东流入海;在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主要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南岭,而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和黄土高原分别位于我国的第一、二级阶梯上。由图2可以看出,各种地形类型中山地占据了33%,比重最大,丘陵比重最小,只有10%,M是指我国的平原比重;山区地势起伏较大,不利于发展种植业,但有利于发展林业、畜牧业、采矿业和旅游业等。 答案:(1)西高东低大河自西向东流(西源东流) (2)BDFG (3)丘陵平原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城南中学马颖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围绕着“黄土的形成——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原因及其危害——脆弱的生态环境——生态建设”这一主线来编写的,每一个专题之间有着密切因果联系,疏松的黄土容易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日益脆弱,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措施进行生态建设。本节内容分2个课时,第一个课时主要学习黄土的形成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下节课学习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 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 2、读图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通过图文资料, 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 3、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通过分析,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4、通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了解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 5通过以上内容学习,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该区域的中心事物——“黄土”对其造成的一系列影响,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原因及治理的途径 四、教法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主要采取教师引导和学生自学讨论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了解黄土高原的基本地形,导入新课并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 (二)讲授新课 1、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学生自学或小组合作完成。出示自学要求: (1)、看图8.1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 (2)、看图8.1说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3)、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结合活动题完成)教师提问总结,巩固记忆。 2、严重的水土流失 出示本部分重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后果。

黄土高原教案

第五节黄土高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②在地形图上识别黄土高原的地形类型; ③、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后果。 过程与方法: ①运用地图简要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 ③运用资料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教学难点:黄土高原最典型的三种地貌景观:塬、墚、峁。 教学过程: 一、导入:唱歌曲《黄土高坡》,师你知道歌曲中唱的黄土高坡指的是我国的那 一个高原吗?对这个高原你知道多少?(学生回答)同学们说的很好,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黄土高原。 二、合作学习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师:首先我们了解一下黄土高原的概况。同学们请看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 (学生回答 1、位置:位于我国中部偏北) 师:同学们继续看图,由图例可知红色的虚线表示的是黄土高原的范围,请沿这虚线指出高原边缘的主要地物。找出本区主要跨越了那些省份,并在图上标出。看谁找的又快又准确,找到的请举手。 学生在书上找出后,教师引导学生说出。(2、黄土高原的范围:东起太行山脉,西到乌鞘岭,北起古长城,南至秦岭;主要省份有甘肃、宁夏、山西、陕西等) 师: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面积达40万平方千米,黄土厚度在100米到300米之间。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请同学们阅读P91风吹来的黄土。黄土来源于中亚和蒙古的沙漠和戈壁。考考你:你知道在黄土高原形成中什么风向起主要作用吗?学生回答请看视频:“榆林地区的沙化现象”它是“风成说”的有力证明。 风吹来的高原地表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看图请说出黄土高原的地表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学生看图回答) 师:3、黄土高原地表特征是: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景观 黄土高原的最典型的三种景观:塬、墚、峁。(注意字的书写)学生看图片和文字介绍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一一黄土高原 学习目标 1. 能读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了解其地理位置的特点和意义。 2. 知道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举例说明“黄土风情”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 关系。 3. 认识塬、梁、岇、川等黄土地貌,了解千沟万壑的地表特征,知道黄土的成因及黄土高 原的形成。 4. 运用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危害,说明黄土高原植被、土质、降水、 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5. 了解黄土高原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和水土保持的措施,培养正确人地观念。 教学重点 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特征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黄土高原成因、严重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成因、严重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教学用具 PPT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出示黄土高原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引入新课。 【揭示目标】 1. 能读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了解其地理位置的特点和意义。 2. 知道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举例说明“黄土风情”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 关系。 3. 认识塬、梁、岇、川等黄土地貌,了解千沟万壑的地表特征,知道黄土的成因及黄土高 原的形成。 【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P23— 27,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 自学课文,搜集信息,解决下列问题。 (将重点 内容在书上画记号) 1. 位置范围: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 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一 2. 地形特征: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地表 形成塬、梁、峁、川 等黄土地貌景观 3.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4. 主要河流:黄河 5. 文明摇篮:六七千年前出现原始农耕文明;四五千年前出现华夏文明;革命圣地 6. 黄土风情:窑洞、信天游…… 7. 黄土成因: 【预习反馈】(略) 【合作探究】 一、了解黄土高原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 ,思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P25活动) 1. 窑洞: 黄—高匣 的 边界

高中地理_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学设计【教材版本】 鲁教版高中《地理第三册》第三章“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教材分析】 水土流失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在我国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的低山丘陵地区、北方的土石山地大约有180万平方千米的水土流失面积。其中,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最为典型。本节课按课标要求,以黄土高原为例介绍了该区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分析了该区水土流失的原因。 【学情分析】 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的环境与发展问题,水土流失的原因、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的措施。黄土高原虽据我们当地较远,学生对此区域比较陌生,而我们当地也存在水土流失问题,但学生对此认识还不够深刻,如果只按课本上的文字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无趣且不容易理解,知识的实用性也不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多搜集一些图片给予学生感性认识,并结合当地水土流失的情况,让学生学会认识、分析生活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地图,准确地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及范围。 根据材料,能概括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2.过程与方法 以黄土高原为例,能够通过图片分析水土流失的成因; 通过黄土高原案例分析,能够学会分析区域水土流失问题的思路和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分析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分析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创设情境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过程】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中生 2、学科:地理 3、课时:2(本节为第一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1)了解本节主要内容,完成学案自学质疑部分 (2)课前上网查阅黄土高原的有关图片 【教案课题】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对中国区域地理有了一番了解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的学习,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并能够举例说明某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使学生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以及地形特征 教学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后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2、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后果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

响的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的启发式引导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媒体】 白板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歌曲“黄土高坡”并配合以黄土高原的图片来导入) 学习目标及重难点(师出示,生代表朗读,生明确目标。并标出本节课主要内容。) 学习目标:1、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2、了解黄土高原上黄土的形成原因。 3、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过渡语句:学习一个地方我们首先要知道它的位置,课前同学们都做了预习,下面我们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效果) (师出示图片,生在白板上标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主要跨越的省区,如有错误学生修正,然后师出示答案) 1、位置: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 2、主要跨越的省区:跨越了晋、陕、宁、甘等四省 (该处拓展一个知识点,黄土高原周围还有哪些地形区,师出示图片,指图,生集体回答) 3、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 (过渡语句:这么多的黄土是怎么形成的?) (师布置学生关于黄土高原形成的说法,完成书本67页活动题2) 4、成因:科学家提出了多种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 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来 的。 (师出示出示图片,生思考“风从何处来”以及“风的风向如何”师提问,生代表回答) (过渡语句:专家们到底找到了什么证据证明“风成说”说呢?)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独特的民风民俗,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资料搜集和阅读能力。 2、结合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形成原因,初步了解科学论证的一般方法。 3、结合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探究和综 合分析的能力。 4、知道黄土高原是一个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懂得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 要性。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图文资料,积极参与探究活动,认识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归纳等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真理的执着探究精神和科学的方法。 2、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教学难点: 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地理区域,假如从飞机上看这一区域,那几乎看不到一丝绿色,那里的人们因地制宜,挖窑洞居住。黄河也流经其中,因而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黄”河,这区域就是黄土高原。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一、文明的摇篮 引导读图:黄土高原在哪儿呢?请同学们P24“黄土高原的地形图”,明确其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 1、位置: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 引导读图:黄土高原主要跨越哪些省区呢? 2、主要跨越省区:晋、陕、甘、宁等 引导阅读:说起黄土高原,很多人不仅会想起它那千沟万壑的景观,而且还会想起这片古老黄土地上孕育的灿烂的古代文明。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请阅读课文24-25页内容。 3、文明的摇篮:古文明、革命圣地、黄土风情 设疑: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除一些石质山体外,地表覆盖着厚度一般超过100米的黄土,这么多的黄土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讲述: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许多科学家做了很多的研究工作,其中“风成说”得到了最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是吹来的。 二、风吹来的黄土 引导思考:虽然我们不能像科学家一样进行周密严谨的研究,但我们也能客观地对这一学说进行分析。请大家合作完成P27的活动题。 1、黄土高原成因—风成说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我国主要地形区和地理特征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我国主要地形区和地理特征 水谷地;人口稀间川广布;雪山连 少数民族主要绵;起伏平缓,少,“远看是山,近看是藏族是川”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以西,地面坦荡,草原畜牧业,河套从东向长城以北,平原、宁夏平原、祁连西由草原到荒漠山以东河西走廊的灌溉草原,再到荒漠;风力作用强烈农业发达,少数民 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等黄土高原祁连山东端以黄土深厚,土质疏

以谷子为主的旱松;东,太行山以流水侵蚀作用作农业,以煤炭为强烈,千沟万壑、西,长城以南,主的能源开发 支离破碎秦岭以北 地势西高东低,地“坝子”农业,云南东部,贵州交云贵高原通落后制约经济大部多山表崎岖不平,发展;间盆地;喀斯特地旅游资源丰少数民族分布富;貌典型广2.四大盆地 内部平坦,沙漠广和城市沿盆地边以北分布有我国面(缘呈环状分布;油布漠沙最大的积气资源开发 ——塔克拉玛干,周围多绿)沙漠油气资源丰富洲;准噶尔盆地天山以北,沙漠、戈壁广布; 阿尔绿洲农业,种植春小麦、泰山以南半封边缘多绿洲,甜菜;人口和城市沿盆地边闭,西北部有缺缘呈环状分布;油口,降水稍多;油气资源开发气资源丰富9 / 1.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我国主要地形区和地理特征 青金矿产资源开发,西北倚阿高原盆地,多戈柴达木盆地尔藏铁路沿线多工沙漠,山,北和东北临东部多壁、矿城市沼泽、盐湖,祁连山,南为昆资源丰富仑山东部四川盆地紫色土广布;成都横断山与巫山,农业较发达,

起丘陵,云多低山、巴山平原是重要的商地与秦西北部为成品粮基 地;人口、贵高原之间伏大, 都平原;天然气、城市密集井盐等矿产丰富三大平原3. 地形区位置范围界线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 地沼泽北依燕山,南到华北平原全国重要的商品我国最完整的平 淮河,西起太行原,由黄河、淮棉、油生产基地,山,东至渤海、河和海河等冲积人口众多,经济黄海而成。地势低平发达;中低产田m海拔多在(50 的改良盐)以下,旱涝、碱、风沙等自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熟悉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特征,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讨论导致的严重后果及治理措施;了解黄土高原文化。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及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搜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黄土高原文化。 教学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治理。 三、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准备:《黄土高坡》、《安塞腰鼓》、《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视频剪辑;反映黄土高原地表特征的图片和资料;课前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 五、教学实施过程: [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播放《黄土高坡》的视频,学生观看,说出创作于哪个地区。2.多媒体出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学生感知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 板书课题: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讲授新课] 一、明确学习任务 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水土流失原因和治理。 3、黄土高原文化。 二、自主学习(十分钟) 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包括省级行政区)? 2、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 3、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你了解多少(原因、影响)?如何治理? 4、黄土高原文化大展示。 三、合作探究 1、寻找黄土高原 教师出示——黄土高原的位置。首先让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承转过渡: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跨越了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很早就成为我国农业发达的地区,但是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如今的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展示图片材料,展示出黄土高原的地貌状况。提问:为什么黄土高原会是这样子?引出下一环节。 2、剖析黄土高原 展示材料,学生通过材料概括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提问:黄土高原为什么水土流失严重? 小组合作,小组根据资料分析归纳水土流失的原因。 多媒体展示学生分析的结果: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doc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 §8.1-1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主备人潘振江课题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课型传授新知识课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 2、读图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通过分析,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教学重点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学习难点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的成因。教学方法导学法、谈话法、讲述法相结合教具、仪器、课件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挂图教学流 程个案补充【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有960万 km2的陆地面积。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景观不同。我们生活的地方,处在我国四大高原之一的黄土高原上。今天我们 §8.1-1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主备人潘振江课题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课型传授新知识课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

能、1、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 2、读图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通过分析,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教学重点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学习难点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的成因。教学方法导学法、谈话法、讲述法相结合教具、仪器、课件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挂图教学流 程个案补充【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有960万 km2的陆地面积。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景观不同。我们生活的地方,处在我国四大高原之一的黄土高原上。今天我们 §8.1-1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主备人潘振江课题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课型传授新知识课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 2、读图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通过分析,认识到自然环境

八年级地理下册6.3《黄土高原》获奖教案

黄土高原教案 【课题】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 ·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找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域。 2、利用图文资料,了解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的特征,知道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3、利用水土流失小实验,说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其危害。(难点) 4、在地图上找出黄土高原的主要煤矿,并了解黄土高原能源基地的开发和建设。 【教学模式】五环节教学模式、问题导学、讲练结合 【教学方法】多媒体导入法、自主探究法、点拨法、实验法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课件、地理助学、水土流失模拟实验用具。 【教学过程】 教 学 环 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感 悟 导 入 播放歌曲《黄土高坡》MV,请同学边听,边看,边记录下再歌词及图画中 出现的和黄土高原有关的事物。并进行 展示。 学生展示在歌曲中捕捉到 的与黄土高原有关的词语: 背景中的:安塞腰鼓、窑洞、 黄河、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 歌词中的:大风从坡上刮 过,东南风还是西北风,照着我 的窑洞,身边这条黄河 通过播 视频,学生能 够从中获取 有关黄土高 原的信息,对 黄土高原有 一个总体的 认识,激发学 习兴趣。 衔 接过渡 通过歌曲及视频,我们可以感受到黄土高原的壮美以及作者对黄土高原的热爱,那么黄土高原在哪里?它是怎么形成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开始今天的学习。 预习说出你知道的本区域的地理事物 学生结合地图册中气候图、 降水图等进行预习展示,完成问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 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 4.空气密度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2、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 4、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三)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二)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三、教学方法 导学法、谈话法、讲述法相结合。 四、教具准备 1、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或多媒体教学软件。 2、挂图或投影片——黄土高原的位置,中国水土流失分布图。 五、课时安排 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有960万km2的陆地面积。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景观不同。下面我们看一段电视片断(播放黄土高原的电视片)看一看这是什么地形区,主要地貌有哪些?(黄土高原地貌有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引出新课。 板书: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一一黄土高原

[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挂图或投影片——黄土高原的位置。首先让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然后教师可根据有关资料把黄土高原给学生简单介绍。 板书: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承转过渡: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跨越了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请同学看课本第57页活动2题,分组讨论,寻找答案。学生分析讨论后教师通过提问来了解情况,然后帮助学生归纳总结。 关于黄土高原上那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很多假说:有“风成说”“水成说”“风水雨相说”(教师可给学生作简要介绍,详见备课资料)。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其证据是:1.“黄土的厚度均匀”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 2.“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说明带来黄土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3.“黄土高原黄土的矿物质成分与堆积地方的基岩的矿物种类极不相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戈壁、沙荒的矿物成分相同。”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是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 4.“黄土中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说明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逐渐形成的,而是外来的。 承转过渡:同学们,我们从电视片和课本插图&2“黄土高原景观”中可知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是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地貌,三种不同的类型同时也显示了黄土地区被流水侵蚀的不同程度。(教师可把三种地貌给学生简要介绍)为什么会这样呢?下面我们来学习: 板书:二、严重的水土流失 (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板书) 首先让学生读图8.4“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进行分组讨论,然后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帮助他们进行归纳总结。 1.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流速越快,对地面物质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黄土丘陵区,地面坡度大部分在15º以上,有的达30º坡长一般100米一200米,甚至更长。每年每公顷流失25吨~100吨,甚至225吨以上。

教学设计(黄土高原第一课时.doc

教学设计

1. 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2. 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黄土风情”。 3. 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 因。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文明的摇篮 1 ?读图6. 25,完成下列各题。 (1) 在图中找出: 内蒙高原、秦岭、太行山脉、乌鞘岭。 2.关于黄土的来历,你还有其他的推测吗? 归纳: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科学家提出了很多假说,其中得到广泛认同的是 “ _____________ 说”。 该学说认为,黄土是由风从、和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吹來的。 二、当堂训练 1.黄土高原与南方地区的重要界线是( ) 明确 学习 目标 学案 展示

A.淮河 B.秦岭 C.太行山 D.大兴安岭 2.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已得到广泛支持的说法是() A.冰川 B.地震 C.风成说 D.火山灰堆积 3.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在() A.嫄 B.梁 C.询 D. )\\ 4.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白然灾害是() A.旱涝灾害 B.台风 C.寒潮 D.地震 5.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而崎岖不平,是个多山的高原 B.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 C.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最厚的地方 D.高原上多沟谷、湖泊 6.下列四组城市中,都位于黄土高原上,又是省级行政区中心的一组是() A.兰州、西安、太原 B.太原、西安、包头

展示 达标 二、当堂训练 第三节世界黄土最大的堆积区一黄土高原 一、文明的摇篮 总结 拓展 二、风吹来的黄土 布置作业:小论文《初识黄土高原》 巡视 独立完 成 鼓励学生勇于 展示自我,提 高学生的口头 表达能力与抽 象、概括能力。 评价学生, 补充完善 小结 本节 所学 内容 系统知识 教学反思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方案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方案 一、概述 本节教材属区域篇中的内容,区域地理的学习是建立在祖国篇学习的基础上,由于在祖国篇中许多基本内容都已学过,为了避免教学中的重复,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与兴趣,区域篇主要是对地理知识的综合学习与运用。黄土高原地区在新教材中首次被单独作为一节课列入课程中,而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因此,作为一个专题来研究有其必要性,同时,又可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来引导认识我国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本节教材主要从黄土高原地区的概况、地形特征及其成因、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本节共需2课时,本课时为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目标 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2、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 4、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由于学生大部分来自城镇,底子普遍较好,思维比较敏捷,知识面比较宽,经过平时和学生的聊天和上课观察学生的表现,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需求较高,欲望较强,所以在教学时,设计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让学生多一

些思考、讨论的空间,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拓展知识宽度和广度。但需要注意的是该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控制能力较差,所以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好学生,不要让课堂变成“市场”。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这节课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引为主轴"的思路组织教学,应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通过问题探究的方法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以及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地表破碎的重要特征,并为学习治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加强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措施,作铺垫。 1、教法设计 本节课中主要采用提问的方法为主,辅以读图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法。 2、学法设计 在教学中我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多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探究问题;进行师生互动,多一些讨论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多媒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是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知识的拓展。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以多媒体教学设备为载体,教师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合理拓展课本知识,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方面则需要课外的资料收集、了解,对黄土高原的有关了解等,学习环境依赖多媒体教学,结合多媒体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或多媒体教学软件为不可少的内容。 六、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情境感受,感知课题。 第二阶段:结合课件,讲授新课。 第三阶段:内化新授,拓展思考。 第四阶段:小结新知,总结提升。 [导入新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