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枣保鲜技术

红枣保鲜技术

红枣保鲜技术
红枣保鲜技术

红枣保鲜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前景

科学技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

095202427 袁峰指导老师:张辉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红枣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由原来单一的制干品种逐步发展成为制干,鲜食,兼用,蜜枣和观赏品种,等多样化发展。然而鲜枣很难贮藏,采后在自然条件下极易失水皱缩或发霉。仅能保持几天的鲜脆状态,果肉很快软化褐变,伴随这一过程,大枣中的VC几乎全部氧化,丧失了原有的鲜食价值,因此研究研究红枣的保险技术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同时,研究红枣的保鲜技术的前景应该在研究红枣成熟衰老机理上多下功夫。

TBZ烟雾剂:

导致红枣腐烂的微生物:

灰枣的冰点:

关键词:冷藏法,气调法,减压储藏保鲜,化学药剂处理法

引言:枣是鼠李科枣属植物,我国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我国独具优势的重要果树之一,全国大部分地方都有栽培,大枣主产于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山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以及新疆等地,

鲜枣营养丰富,肉脆味美,酸甜可口,枣果不仅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然而鲜枣很难贮藏,在采后自然状态下,极易失水皱缩或发霉,仅能保持几天的鲜脆状态,果肉很快软化褐变,伴随这一过程,大枣中的VC几乎全部被氧化,丧失了原有的鲜食价值。

主题(1)传统的保存大枣的作法主要是把鲜枣晒成红枣或制成醉枣和蜜枣等加工品,用来保存,红枣虽然含糖量高切耐贮运,但VC含量仅为0.12~0.19% mg/g,减少到鲜枣的VC含量的5%以下,蜜枣的VC含量随然能保持在2mg/g,但加工用的鲜枣应供应期短严重影响了蜜枣的产量。

(2)冷藏法

贮藏前对大枣进行预冷和消毒杀菌处理,预冷前把库温降至-2度,预冷时保持库温内温度0度,同时用TBZ烟雾剂(3-6g/m)熏蒸杀菌消毒,枣果预冷后在库内装箱,向内衬0.03-0.05mm 的打孔聚乙烯薄膜袋。大枣入库后要快速降温,要求储藏温度为0度,库房温度为-1度为宜。

温度是影响鲜枣储藏寿命的最主要环境因素。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储藏效果越好,0度以下,枣的呼吸强度是20度下枣的呼吸强度的50%以下,同时低温又能减缓果实水分的蒸腾速度和抑制微生物活动。然而温度低于枣果的冰点,则会对枣果产生冻伤,不同枣果的冰点不同,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 气调法

通过调节大枣储藏环境中的气体成分,能调节果实的呼吸,并抑制微生物的成长繁殖,从而达到保鲜的目的,目前,气体成分对于大枣气调贮藏效果影响的研究结果不一致,

(4) 减压储藏保鲜

减压储藏即把贮藏所在的气压降至大气压的10%,甚至更低,一达到低氧和超低氧的效果从而地道气调贮藏相同的作用。减压可加速果蔬组织内乙烯与挥发性气体向外扩散,可防止果品,蔬菜组织的成熟和衰老,防止组织氧化,减轻冷害和贮藏生理病害的发生,从根本上清除气调贮藏中枣果CO2中毒的可能性,抑制贮藏期微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孢子的形成,控制侵染性病害的发生。运用减压保鲜技术有以下优点1,可以延长贮藏期2 快速减压降温,快速降氧和快速脱除有害气体成分,3 可以不同品种混放,加大贮藏 4 操作灵活,使

用方便,可以随时出入库,5 延长货架期6 省略气调设备,减少建库投资7 降温速度快,果蔬可不预冷直接入库贮存,节约资源。

王淑琴等人的实验结果表明,减压能减缓枣果的感官品质的劣变速度,保持较高的好果率和良好的新鲜度,减缓硬度,糖分和VC含量的下降速度,抑制VC氧化酶和果胶酶的活性,明显的延缓枣果的成熟衰老过程,提高贮藏效果和货架寿命。

尽管减压贮藏预冷和气调贮藏相比有如此之多的有点,但由于减压贮藏始终没能解决即能抗高压和价格又便宜的的容器问题,成为阻碍减压贮藏技术发展的关键,无法形成规模生产,因此,几十年来,这项技术抑制停留在试验阶段,仅有少数国家将减压系统装置设在拖车和集装箱内,在运输引用中,在此方面,我国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其中在微型减压库上取得了一系列的陈国光,由国家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兴研制成功的微型减压保鲜设施与冷库配合使用,可使冬枣贮藏期达到100d,保鲜脆果率在90%以上,居国际领先水品。

(5)化学药剂处理法

利用化学药剂控制做过表面及内部微生物和酶的作用,达到保持其新鲜度和营养成分的目的

曲泽洲等人针对枣在贮藏过程中容易被霉菌感染,丧失新鲜状态以致腐烂问题的实验研究,在枣果采收前进行杀菌防霉处理。对西峰山小枣喷洒高脂膜150倍液。甲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和过碳酸钠1000倍液等杀菌。对贮藏45d的枣果观察,此3种杀菌剂的好果率分别比对照提高29.6%,24.8%和14.5%。

另外,由于果实成熟和贮藏过程中果胶酸钙的大量减少而导致果实变软和腐烂,许多研究表明,Ca处理可提高果实硬度和延长贮藏寿命,Ca处理不仅可以抑制果蔬内乙烯的生成,抑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活性,抑制质膜透性的改变,还可以降低呼吸速率,补充果胶酸钙,更好的保持果实硬度和延长保藏期,所以贮前侵钙处理时非常必要的。常用的侵钙的方式有两种1 真空侵钙2静置式侵钙,即将枣果在钙溶液中(常用质量分数为2%的Cacl2溶液)侵30min后,晾干包装入贮。

用“熏硫”或“侵硫”工艺处理鲜枣,可改善其色泽,防止或减少枣中的VC被氧化损失。硫处理操作较简单,但环保条件及食品卫生指标要求较高。

涂膜法,即用特定的配方的保鲜液侵涂在大枣表面成膜,可有效控制大枣的呼吸强度,延缓成熟过程,防腐保鲜。此法的难点是保鲜剂的配置及效果,但生产条件要求不高,成本低操作简单

5 辐射法

采用Co60Y 射线照射大枣, 可延长后熟期。当辐射剂量为2 kGy, 贮藏在0 ℃条件下, 可较好地

持大枣的颜色、气味与质地等商品性状。但条件要求高, 处理复杂, 投资较大。为了能使大枣较好的贮藏效果, 满足世界各地的需求, 应该综合控制各个环节, 延长贮藏期, 耐

储运, 最大程度地提高好果率, 保存其营养成分, 以满足人们对营养和感观的要求。鲜枣耐贮性因品种不同差异较大, 要选择耐储品种和适当的成熟度( 不同成熟期的果实贮藏性也不同) 。许多研究得出共同结论: 0 ℃贮藏时, 均以初红果最耐贮, 半红果居中,全红果耐贮性最差, 即熟度越低越耐贮藏。但不同品种耐贮性受成熟度影响的程度存在较大差异。采前浸钙和喷施杀菌剂处理, 可减少枣果的软化和腐烂率, 贮前要预冷处理、防腐处理、浸钙处理和包装;贮藏期间应保持贮藏室良好的卫生条件, 控制贮藏室的温度、湿度和气体成分等。有关大枣贮藏机制的研究还在不断深入, 刘晓军等人研究了高湿低温环境中臭氧对冬枣生理生化的影响[14]。实验表明, 在湿冷环境中, 臭氧能延缓冬枣硬度、VC 含量和淀粉含量的下降速度。用臭氧为冬枣灭菌, 不仅能快速杀死和抑制霉菌, 而且臭氧也能氧化贮藏过程中产生的乙烯和乙醇, 防止冬枣的酒软和霉烂, 延长贮藏期。紫外线照射、钴辐射、高氧

处理和减压处理等多种方式都曾用于鲜食枣的保鲜实验,对于延迟鲜枣软化衰老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但效果不是很显著, 而且投资大, 成本高,技术性强, 未能在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

总结:红枣是我国特有的优势干果品种资源, 红枣原料和产品是由我国独家生产供应的, 在世界贸易中占绝对主导地位。红枣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和生物活性成分, 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及很好的保健功能。近年来, 随着对红枣功能成分及其保健作用的深入研究和不断宣传,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逐渐认识到红枣及其加工产品的营养保健作用。因此, 不论在国内还是国际市场上, 红枣产品都将具有广阔的贸易发展空间。目前, 干枣由于在食用时皮渣太大而带来口感问题, 加之西方国家的人没有食用习惯, 销售市场主要集中在国内以及其他国家的华人聚集区。随着技术进步和加工工艺的不断完善, 全方位、多层次开发的红枣深加工产品以及具有特定功能的保健产

,其次,比较上述红枣的保鲜方法,都有很大的局限性。无法大规模推广。对此我认为应该深入了解红枣的腐败机理,改良红枣的品种、、。

参考文献

1)张新波, 冯京华, 杨建华, 李莲枝, (刘凤仙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山西太原030012)

2)李淑香宋春霞张秋菊河北省枣强县林业局( 053100) 3)闫忠心a , 鲁周民b , 刘坤a , 李新岗b , 徐怀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a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b 林学院, 陕西杨凌

712100)a

4)刘孟军我国枣业发展的十大趋势(河北农业大学中国枣研究中心,保定.)

食品保鲜技术意义

食品保鲜技术意义 学校:赣南师范学院专业:广告学1101 姓名:张晶学号:111504047 摘要: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可见食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而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进步,食品不再具有明显的地域性,食品的长距离运输十分需要保鲜技术的支持。生活中的食材丰富多样,每种食材都有自己的特性,一旦不注意保鲜就有可能造成食品安全隐患。所以食品保鲜的意义就是在制造和贮存之际,灭杀食品中存在的微生物和酶(或者钝化),此后没有外部微生物的污染并阻止食品中微生物的繁殖;以物理或化学处理来阻止酶和非酶化学反应,以保持食品的品质,达到保存食品之目的。 正文: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酸甜。在如今倡行节约的时代,食品保鲜技术的意义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保鲜技术以及其研究原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其实在现在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已经因为有了食品保鲜技术方便了很多,例如:冰箱,保鲜袋,保鲜膜。保鲜盒等等。它的产生已经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捷,同时也避免了许多事物浪费的现象。而随着现代的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今的食品保鲜技术也在不断地完善着。 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食是人类最基本的诉求,食品安全更是重中之重。食品的变质会影响到食品的口味,人的健康,甚至于危及性命,食品保鲜技术不仅能够保持事物原有的品质和风味,而且还可以长时间的储藏。不过当今社会还是有很多不法商贩用有害的物质的保鲜期,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窘迫,消费者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对于食品的防腐剂问题也越来越关注,于是出现了利用本身或生物所代谢具有抗菌作用的天然物质来防腐,从而提高食品的安全性。所以使用食品保鲜技术也要遵循一定的道德标准。 从个体生命的迁徙,到食材的交流运输,从烹调方法的演变,到人生命运的流转,人和食物的匆匆脚步,从来不曾停歇(舌尖上的中国2)。从古到今,人们追求美食的脚步不曾停歇,现代食品保鲜技术也正随着这个脚步在不断进步,既方便人们的生活,也保证了食品的新鲜安全。

蔬菜的贮藏保鲜技术

蔬菜的贮藏保鲜技术 摘要:蔬菜是日常所必须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是促进食欲,具有独特的形、色、香、味的保健食品.蔬菜组织柔嫩,含水量高,易腐烂变质,不耐储存,采后极易失鲜,从而导致品质降低,甚至失去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但通过贮藏保鲜及加工手段就能消除季节性和区域性差别,满足各地消费者对蔬菜的消费要求。果品蔬菜需求量是世界上仅次于粮食的农产品.蔬菜贮藏保鲜是农业生产的延续,保持蔬菜质量和鲜度是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在蔬菜贮藏、运输、流通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关键词:蔬菜贮藏,蔬菜保鲜 1 蔬菜贮藏的主要保鲜技术 1.1气调保鲜技术 气调贮藏(Controlled Atmosphere)简称CA,气调贮藏设备主要由气调机、制冷系统、加湿器和气密保温材料组成.其原理是把蔬菜放在特殊的密封库房内,同时改变贮藏环境的气体成分,在蔬菜贮藏中降低温度、减少氧气含量、提高二氧化碳浓度,降低蔬菜的呼吸强度和自我消耗,从而达到长期贮藏保鲜的目的.目前,常用的气调保鲜方法主要有4种:塑料薄膜帐气调、自然降氧法、混合降氧法和人工改变空气组成法。 据报道,美国和以色列的柑橘总产量50%以上是气调保鲜;新西兰的苹果和猕猴桃气调贮藏量为总产量的30%以上;法国、意大利以及荷兰等国家气调贮藏苹果均达到总贮藏的50%~70%,证实了气调贮藏保鲜水果的光明前景.在国外,低氧CA技术或超低氧贮藏是蔬菜采后CA应用技术的新突破。在国内,北京市鹰达利经贸发展公司、清华大学分别成功研发出"PVAS真空气调保鲜装置”和“自动控制自发式气调库”等保鲜装置,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较好的推广价值。 1.2防腐剂保鲜技术 防腐剂按其来源不同可分为2类,即化学合成防腐剂和天然防腐剂。化学合成防腐剂由人工合成,种类多,包括有机和无机的防腐剂50多种,其中世界各国常用的主要化学合成防腐剂有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二氧化硫、亚硫酸盐、丙酸盐及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等.我国批准可使用的化学合成防腐剂只有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钾和二氧化硫等少数几种。使用化学合成防腐剂虽有较好的保鲜效果,但对人体健康却有一定的影响,甚至出现致癌、致畸等毒性.天然防腐剂是生物体分泌或体内存在的防腐物质.经人工提取后即可用作食品防腐,具有安全、无毒、高效和增进食品风味、品质等特点.目前,在国内外常用的天然蔬菜保鲜剂主要有茶多酚、蜂胶提取物、橘皮提取物、魔芋甘露聚糖、鱼精蛋白、植酸、连翘提取物、大蒜提取物、壳聚糖等.如用壳聚糖处理番茄,常温下可贮藏30 d左右,几丁质用于苹果保鲜可达数月;用它处理草莓,结合低温贮藏,也具有较好的保鲜作用;用粮姜蒸液处理甜橙,贮藏130 d后,总腐果率为零,干

肉类的保鲜方法

上海福帝包装专注于气调保鲜行业----11年专注于气调保鲜包装行业,为客户 提供最高性价比的气调保鲜解决方案;专业于气调包装设备----2008年起专业 化生产气调包装设备,现形成“真空”与“置换”两大系列,6种规格,12个产品。 肉类的防腐保鲜自古以来都是人类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 和节奏的改变,传统的肉类保鲜技术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深入研究肉类的 防腐保鲜技术势在必行。国内外学者对肉的保鲜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目前认为,任何一种保鲜措施都有缺点,必须采用综合保鲜技术,发挥各种保藏方法的优势,达到优势互补、效果相乘的目的。 肉类的腐败主要由三种因素引起;⑴微生物污染、生长繁殖;⑵脂肪氧化败;⑶肌红蛋白的气体变色。这三种因素相互作用,微生物的繁殖会促进油脂 氧化和肌红蛋白变色,而油脂氧化也会改变微生物菌系并促进肌红蛋白变色, 笔者就目前肉类防腐保鲜的方法进行了综述。 1 、传统的肉品保藏技术 1.1低温冷藏保鲜 低温保鲜是人们普遍采用的技术措施,鉴于我国的国情,冷链系统是肉类 保鲜最为重要的手段。冷藏是肉品保存在略高于其冰点的温度,通常在2~4 ℃

之间,这一范围内大部分致病菌停止繁殖,便嗜冷腐败菌仍可生长,最近发现 李斯行单核增生菌和小肠结炎耶尔森氏菌也可繁殖。细菌在肉中的生长速度相 当快,在适宜的条件下,有些细菌繁殖时间只为20min或更短,实际上,一般 情况下,如此快的速度对达不到,因为所有的环境条件同时满足是不可能的, 细菌增长期的长短取决于菌种、营养成分及温度、PH值和水分活性,低温保 鲜有以下缺点:(1)冷冻和解冻过程会因冰晶形成和盐析效奕,使肉的品质下降;(2)如包装不良,表面水分会升华而造成“冻烧”现象;(3)冻葳时运输 成本高。 1.2低水分活性保鲜 水分活性并不是食品中全部水分含量,而是指微生物可以利用的水分。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及微生物群构成种类取决于水分活性(AW)。大多数细菌只 能繁殖于AW高于0.85的基质中,肉毒杆菌水分活性要求为0.94~0.96 ,沙门氏菌为0.92,一般细菌为0.90,金黄色葡萄球菌为 0.87-0.88当将水分活性降 至0.7左右时,绝大部分的微生物均被抑制居RELSS报道,在肉制品内部及 表面可分离出45种青霉菌,在低水分活性和较高温度时,只有曲霉菌才能生长,最常见的低水分活性保鲜方法有干燥处理及添加食盐和糖。其它添加剂如磷酸盐、淀粉等都可降低肉品的水分活性。 1.3加热处理 加热处理是用来杀死肉品中存在的腐败菌和致病菌,抑制能引起腐败的酶 活性的保鲜技术,加热处理虽可起到抑菌、灭酶的作用,而且加热不能防止油 脂和肌红蛋白的氧化,反而有促进作用,所以热处理肉制品必须配合其他保藏 方法使用。 1.4发酵处理 发酵处理肉制品有较好的保存特性,它是利用人工环境控制,使用肉制品 中乳酸菌的生长占优势,将肉制品中碳水化合物转化成乳酸,降低产品的PH 值,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发酵处理肉制品也需同其它保藏技术结合使用。 2、现代防腐保鲜技术 虽然许多传统的肉类保鲜技术至今仍在使用,但新型防腐保鲜技术发展很快,现代肉类防腐保鲜技术包括联席会腐保鲜剂、真空包装、气调保鲜技术和 辐射保鲜技术4种。 2.1防腐保鲜剂 肉制品中与保鲜有关的食品添加剂分为4类:防腐剂、抗氧化剂、发色剂 和品质改良剂。防腐剂又分为化学防腐剂和天然防腐剂。防腐保鲜剂经常与其 他保鲜技术结合使用。 2.1.1化学防腐剂

番茄采后生理及保鲜技术研究

番茄采后生理及保鲜技术研究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徐梦霏 摘要:番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美味佳品,它能补充大量人体需要的元素,并有防癌、美容、防衰老等功效,因此番茄的采后保鲜非常重要。通过研究番茄在采后的生理变化和成熟与衰老过程中的化学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番茄的采后保藏的影响,选择适当的方法来延长保存期。 关键词:番茄;采后生理;保鲜技术 Postharvest physiology and preservation technique of tomato Student majoring in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Xumengfei Abstract:The tomato is indispensable in the daily life. It add a lot of elements for the human body. Tomato can prevents cancer and aging. So tomato postharvest preservation is very important. The chemical changes of postharvest physiological changes and ripening and senescence process can help us choose the proper method to prolong the preservation period. Key words:Tomato; Postharvest physiology; Preservation technique 0引言 番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蔬菜,含有丰富的番茄红素、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B等。但番茄属于浆果,果皮比较薄,含水量高达95%,常温下容易变质,极不耐贮藏,况且上市季节性强,货架期短,易给种植者及销售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解决番茄采后保鲜问题,对于提高经济收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番茄是一种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浆果,采后果实对乙烯极为敏感,为了延长保鲜期我们会采取一些化学试剂或物理方法来减缓番茄的成熟与衰老,和减轻其对乙烯等催熟剂的敏感度。 1番茄的采后生理 1.1 番茄采后的呼吸作用 果蔬在采后会进行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为了果蔬的保藏我们应该防止果蔬在储藏时发生无氧呼吸。 番茄是跃变型果蔬,所以番茄的呼吸作用发生呼吸跃变,在其幼嫩阶段呼吸旺盛,随果实细胞的膨大,呼吸强度逐渐下降,开始成熟时,呼吸上升,达到高峰后,呼吸下降,番茄衰老死亡,伴随呼吸高峰的出现,体内的代谢发生很大的变化[1]。 番茄在成熟期间会产生较多的内源乙烯,而且只有在呼吸跃变前施用外源乙

水果保鲜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水果保鲜技术的研究现 状及发展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CQWU/JL/JWB/ZY084-02 学年论文 (课程论文、课程设计) 题目:水果保鲜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小组成员:陈盼盼、张珍妮、袁锐 杨善丽、罗云雾、张玲 专业年级: 2010级化学(师范) 成绩: 指导教师(职称):邓小红(副教授) 2012年11月13日 摘要:水果贮藏保鲜是水果产业化生产时减少损失,保值、增值的基础,本文是叙述了水果保鲜与贮藏业的现状及我国保鲜技术存在的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新鲜高质量和高营养食物的需求不断增加,从而推动了新鲜水果贮藏方法的发展。为此,主要探讨了国内外水果贮藏保鲜应用的各种技术,分析了水果贮藏保鲜技术研究方面的新情况与新进展。 关键词:水果保鲜;储藏;现状 引言: 果品营养丰富, 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由于生产的季节性、地域性和产品的易腐性, 给水果的采后处理、贮藏保鲜等环节带来了极大困难。特别是在水果的生产中, 由于采摘不当、贮藏不善, 或由于生理病害、微生物病害的影

响, 往往导致大量水果的腐烂损失。许多国家农产品采后处理与贮藏保鲜已实现了产业化。 1 水果保鲜与贮藏业现状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食物要求越来越高,人们的饮食已从温饱型向营养型转变,对食品的需求不但追求数量,而且关心质量和花色品种,经济、实惠、方便的食品必将成为消费者选择的对象[1]。新鲜的水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其含水量高,且具有我们所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但水果组织柔嫩,含水量高,容易腐烂变质,不耐储存,采后极易失鲜,从而导致品质降低,丧失商业价值。因此,水果低温贮藏保鲜产业是水果生产的继续,是可持续水果产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我国目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重点发展的产业。同时水果低温贮藏保鲜产业,对果品的采后增值、保值,农民致富和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冷藏场所及装置是水果贮藏保鲜最关键的设施,它们的最关键点在于对温度的控制,其次是在特殊构造条件下还能够对气体成分、压力和湿度进行控制,以满足水果贮藏保鲜的要求。现代温贮藏主要包括机械冷藏、机械气调冷藏、机械减压冷藏和机械湿冷冷藏等。其中机械冷藏占贮藏水果产量的1/3左右,我们可以通过控制温度和湿度进行人工调节和控制,已达到良好贮藏[3]。我国的气调贮藏起步很晚,主要的气调贮藏技术是小包装、大帐自然降氧和硅窗气调等且仅限于少量的水果。常用的气调保鲜方法主要有4种:塑料薄膜帐气调、自然降氧法、混合降氧法和人工改变空气组成法等。 化学保鲜剂的研究及应用发展很快,目前,已有多种化学杀菌剂、生物活性调节剂及生物涂膜类等防腐保鲜剂在贮藏保鲜中推广使用,对提高贮藏效果具有

生鲜食品保鲜技术研究

生鲜食品保鲜技术研究 食品工程四班2011309120012陈世龙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和方式的转变,生鲜食品已成为城乡居民生活中的必需品。但由于保鲜技术的相对滞后,生鲜食品产后腐败损失严重,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生鲜食品保鲜已成为当今农业、食品企业、物流业和消费者所关心的热点问题。本文以生鲜水产品和果蔬为主要对象介绍生鲜食品保鲜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键词:生鲜食品;果蔬;水产品;保鲜技术 1前言 生鲜食品是指由种植、采摘、养殖、捕捞形成的,未经加工或经初级加工,可供人类食用的生鲜农产品。根据原料来源可分为果蔬、水产品、肉类。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发生改变,同时冷藏链、冰箱、微波炉的普及,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的方便性、营养性、安全性。生鲜食品不仅满足消费者的饮食需求,而且大大缩短消费者的备餐时间,因而深受消费者亲睐。然而生鲜食品具有易腐性、季节性和地域性的特点,使其在贮藏、市场供应及产品开发方面受到很大限制。由于产后贮藏保鲜及加工技术的相对滞后,我国生鲜食品腐烂损失十分严重。据统计,目前我国水果的腐烂损失率在25%~30%,蔬菜的腐烂损失率在20%~25%,水产品的损失率在15%左右,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农产品平均损失率仅为1.7%~5%。保鲜技术落后、产后损失严重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工业发展,影响农民收入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生鲜食品保鲜是保证其贮藏期品质稳定,实施远距离或反季节贸易的关键,已成为农业和食品产业的一个重大难题,受到食品企业、物流业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2 生鲜食品主要保鲜技术 生鲜食品保鲜是根据其品质特点和腐败变质机理,在其生产和流通过程中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处理,抑制或延缓生鲜食品的腐败变质,保持其良好鲜度和品质的技术。目前生鲜食品保鲜方法主要有物理、化学和生物法三大类,每类方法又衍生出很多新技术,各自依托不同的保鲜原理。虽然各种保鲜手段的侧重点不同,但都是对保鲜品质起关键作用的因素进行调控。首先是控制生鲜食品生理、生化变化进程,从而延缓品质劣变进程;其次控制微生物,主要通过控制腐败菌来实现。主要保鲜技术有低温保鲜、化学保鲜、生物保鲜、气调保鲜、超高压保鲜、辐照保鲜、臭氧保鲜等。此外,近几年一些新的保鲜技术,包括复合保鲜技术不断涌现,如临界点低温高湿贮藏、高压静电场处理保鲜、细胞间水结构化气调保鲜、热激处理保鲜等。 2.1低温保鲜 2.1.1水产品低温保鲜 低温保鲜是水产品最主要的保鲜技术。水产品低温保鲜技术主要有冷藏冷冻、冷海水/冷盐水保鲜、微冻保鲜、冻结保鲜和冰温保鲜技术,用于保持鱼体原有的鲜度和鱼肉的品质,抑制鱼体死后的生物化学变化。微冻保鲜技术是将新鲜渔获物放入低于鱼肉冰点(2℃)以下的冷冻海水中快速冷却,然后将鱼体保存在-2~0℃的微冻温度区域内保鲜,该方法可有效保持鱼肉的鲜度。此后,又发展了超冷保鲜和无冰保鲜技术[1]。超冷保鲜技术是一种使鱼体窒息和快速冷却同时实现的保鲜技术。无冰保鲜技术是采用-5~3℃的冷媒(深冷海水),通过喷淋、浸泡等剧烈冷却及清洗方式,使水产品在最短时间内快速冷却至-2—-1℃的微冷

肉类冷藏冷冻库防腐保鲜技术

地址ADD :深圳市宝安区福永镇白石厦龙王庙工业区第10栋 电话TEL :0086-0755-******** 27859066 网 址:https://www.doczj.com/doc/8811174833.html, 肉类冷藏冷冻库防腐保鲜技术 引言:肉类的防腐保鲜自古以来都是人类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和节奏的改变,传统的肉类保鲜技术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深入研究肉类的防腐保鲜技势在必行。国内外学者对肉的保鲜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目前认为,任何一种保鲜措施都有缺点,必须采用综合保鲜技术,发挥各种保鲜方法的优势,达到优势互补、效果相乘的目的。肉类的腐败主要由三种因素引起:(1)微生物污染、生长繁殖;(2)脂肪氧化败;(3)肌红蛋白的气体变色。这三种因素相互作用,微生物的繁殖会促进油脂氧化和肌红蛋白变色,而油脂氧化也会改变微生物菌系并促进肌红蛋白变色,就目前肉类防腐保鲜的方法进行综述。 1、 传统的肉品保鲜技术 1.1低温冷藏保鲜 低温保鲜是人们普遍采用的技术措施,鉴于我国的国情,冷链系统是肉类保鲜最为重要的手段。冷藏是肉品保存在略高于其冰点的温度,通常在2~4℃之间,这一范围内大部分致病菌停止繁殖,但嗜冷腐败菌仍可生长,最近发现李斯行单核增生菌和小肠结炎耶尔森氏菌也可繁殖。细菌在肉中的生长速度相当快,在适合的条件下,有些细菌繁殖时间只为20min 或更短,实际上,一般情况下,如此快的速度都达不到,因为所有的环境条件同时满足是不可能的,细菌增长期的长短取决于菌种、营养成分及温度、PH 值和水分活性,低温保鲜有以下缺点:(1)冷冻和解冻过程会因冰晶形成和盐析效益,使肉的品质下降;(2)如包装不良,表面水分会升华而造成“冻烧”现象;(3)冷藏时运输成本高。 1.2低水分活性保鲜 水分活性并不是食品中全部水分含量,而是指微生物可以利用的水分。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及微生物群构成种类取决于水分活性(AW )。大多数细菌只能繁殖于AW 高于0.85的基质中,肉毒杆菌水分活性要求为0.94~0.96,沙门氏菌为0.92.一般细菌为0.90,金黄色葡萄球菌为0.87~0.88.当将水分活性降至0.7左右时,绝大部分的微生物均被抑制。据RELSS 报道,在肉制品内部及表面可分离出45种青霉菌,在低水分活性和较高温度市,只要有曲霉菌才能生长,最常见的的低水分活性保鲜方法有干燥处理及添加食盐和糖,其它添加剂如磷酸盐、淀粉等都可降低肉品的水分活性。 1.3加热处理 加热处理是用来杀死肉品中存在的腐败菌和致病菌,抑制能引起腐败的酶活性的保鲜技术,加热处理虽可起到抑菌、灭酶的作用,而且加热不能防止油脂和肌红蛋白的氧化,反而有促进作用,所以热处理肉制品必须配合其他保藏方法使用。 1.4发酵处理 发酵处理肉制品有较好的保存特性,它是利用人工环境控制,使用肉制品中乳酸菌的生长优势,将肉制品中碳水化合物转化成乳酸,降低产品的PH 值,而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生长,发酵处理肉制品也需同其它保鲜技术结合使用。 2、 现代防腐保鲜技术 虽然许多传统的肉类保鲜技术至今仍在使用,但新型防腐保鲜技术发展很快,现代肉类防腐保鲜技术包括防腐保鲜剂、真空包装技术、气调保鲜技术和辐射保鲜技术四种。 2.1防腐保鲜剂 肉制品中与保鲜有关的食品添加剂分为四类:防腐剂、抗氧化剂、发色剂和品质改良剂。

果蔬采后处理与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果蔬采后处理与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院-系:理学院化学系 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年级:2013级 学生姓名:张府城 学号:2201301020703 导师及职称:樊爱萍(讲师)

果蔬采后处理与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摘要:国内外已经对蔬菜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保鲜技术做了大量的研究。他们的共同点都是通过减缓蔬菜的呼吸作用、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来达到贮藏保鲜的目的,但是物理、化学保鲜方法分别存在设备昂贵、有毒副残留等缺陷。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到来和加入WTO后的激烈竞争,我国的果蔬产业如何通过发展冷链物流,以最小的代价、最短的时间赢得国际农产品市场应有的地位,早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产业化、国际化道路,实现从果蔬生产大国向果蔬产销强国的历史性跨越,是一个重大课题,需要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采后热处理、纳米技术、机械损伤、预冷、贮藏保鲜、研究进展一:果蔬采后采后处理研究进展: 蔬菜采摘后由于其旺盛的呼吸、微生物的活动及水分的蒸发作用,很容易出现变质和腐烂等现象。若在采摘、运输和贮藏过程当中没有采取适当的贮藏保鲜措施,会导致蔬菜品质下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据统计,我国每年蔬菜的损耗率在25%~30%。而且,我国大部分的蔬菜是在采摘期上市,应季时供过于求,而在淡季由于气候、贮藏等缘故,往往供应短缺。因此,有效延长蔬菜采摘后的贮藏保鲜期,避免蔬菜腐烂现象的发生,减小蔬菜供应和需求间的矛盾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1.采后热处理:采后热处理作为一种无毒无残留的物理处理方法,能控制多种果蔬的侵染性病害、虫害,提高抗冷性降低冷害,延缓衰老,保持贮藏品质。从上个世纪90 年代开始,热处理技术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部分已经进入商业化应用。进入21 世纪,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性要求的提高,农药和化学试剂的使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同时,随着世界范围内有机农业的大发展,寻找安全无毒的采后防虫抗病处理方法显得尤为迫切[17]。在这样的背景下,采后热处理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一步迅猛发展,出现了热水喷淋(Hot water brushing,HWB)处理、射频(Radio frequencies,RF)加热等新型热处理方法以及多种处理相结合的复合热处理方法,热处理对果蔬品质、营养价值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也得到了较为深入和广泛的研究。 1.1 热水喷淋技术(HWB):热水喷淋处理,采用高温水作为介质,对果蔬

水果贮藏的方法

水果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逐渐赢得了人们青睐,随着人们饮食观念的转变。水果的贮藏保鲜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使水果的贮藏保鲜技术不时地得到完善发展,一些更新更好的保鲜技术被应用于生产,解决了当前生产上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气调贮藏保鲜:利用机械设备,分为Ca气调贮藏保鲜、MA气调贮藏保鲜、塑料薄膜账气调贮藏保鲜、MAP保鲜法。所谓Ca气调贮藏保鲜。人为的控制冷库中的气体,达到水果保鲜的目的此法若与低温相结合,效果明显好于普通冷藏;目前,国的气调库贮藏保鲜正处于发展阶段。MA气调贮藏保鲜,指根据果品性质和保鲜需要,将不同配比的气体充入果品包装容器内,以延长其保质期,常用的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和氧气;目前,国际市场水果的MA气调包装主要有两种:主动气调包装和主动气调包装,但由于其技术复杂,且对包装材料的品种及性能要求较高,国还未广泛实施。塑料薄膜胀气调贮藏保鲜,将水果放在用塑料薄膜胀造成的密封环境中,实现气调保鲜,气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自然氧法和人工氧法,这种方法主要在美国、法国有应用;目前在国天津、上海、北京等几个大城市已经开始应用。MAP保鲜,一种先抽真空再冲入混合气体的包装,水果保鲜领域刚开始应用。 保鲜剂保鲜:若将包装内的气体除去,包括吸附型和防护型保鲜剂保鲜。水果腐烂的根本原因是微生物自身的一系列生理化学变化。既可抑制果实的生理生化反应及微生物的活动,延长保质期,吸附剂有吸氧剂、乙烯吸收剂和二氧化碳吸收剂等。防护型保鲜剂保鲜主要有克菌灵、抑菌灵等,能杀灭果实外表的病原微生物,防止因微生物活动而导致的果实病变。 减压贮藏保鲜和高压保鲜:抑制生物体内的酶活性,高压保鲜技术。利用施加的外部高压与其内部蒸汽压之差。杀死各种病原菌微生物,阻止水分和营养成分向外扩散,减缓呼吸速率和成熟速度,有效延长贮藏期。目前较先进的贮藏技术,但由于高压设备限制还未应用于生产领域。 用真空泵抽出大部分空气,减压贮藏保鲜是将水果置于密闭的库室内。使内部压力降到10kPa 左右,造成一个低氧的环境,乙烯等气体分压也相应降低,并在贮藏期间坚持恒定的低压,温度为1~18℃,相对湿度在95%以上。此法能降低果实的呼吸强度,因而能延缓果实的幼稚与衰老,延长保质期,但建造大型减压贮藏库投资较大,国内正处于试验阶段。

番茄的贮藏保鲜技术

番茄的贮藏保鲜技术 编辑日期:2004-03-15 作者:来源: 中国农业信息网 有效性: 一、贮藏特性 番茄原产于热带地区,是冷敏感作物,果实长时间低于8℃会发生冷害,果实局部或全部呈现水浸状凹陷,蒂部开裂,表面出现褐色小圆斑,不能正常完熟,易感病腐烂。番茄的成熟阶段分为:绿熟期、微熟期(转色期至顶红期)、半熟期(半红期)、坚熟期(红而硬)和软熟期(红而软);长期贮藏的番茄应在绿熟期采收。 二、品种选择 用于贮藏的番茄应选种子腔小、皮厚、肉致密、干物质和含糖量高、组织保水力强的品种。长期贮藏的番茄应选含糖量在3.2%以上的品种。 番茄品种不同,贮藏性和抗病性差异很大,晚熟品种如桔黄佳辰、满丝、苹果青、台湾红、可果美、特罗皮克、强力米寿、矮黄×402F1(苏抗5号)、太原2号(佛罗里达)等适于贮藏。早熟品种以及皮薄的品种不耐贮藏。 三、贮藏条件 番茄的贮藏温度与成熟度有关,红熟果实可在0-2℃下贮藏10-15天左右,绿熟果在10-13℃下贮藏期为30-50 天。绿熟果在10-13℃加2-4%的氧和3-6%的二氧化碳气调条件下,可贮藏45-60天。番茄贮藏适宜的相对湿度为85-90%。番茄成熟过程中会产生乙烯,及时脱出贮藏环境中的乙烯可以延缓番茄的转红和衰老。 四、采收及采后处理 贮藏用的番茄采收前两天不宜灌水,防止果实吸水膨胀和果皮产生裂痕,从而导致微生物感染和果实腐烂变质。应在早晨或傍晚无露水时采摘,采摘时轻拿轻放,避免造成伤口。包装容器不宜过大,以免上面的果实将下面的压伤。番茄采收后,应放在阴凉通风处散热,或放在冷库内预冷到13℃,然后挑选分级入库贮藏,成熟度不同的果实要分别存放,便于管理。 五、贮藏方法 1、简易贮藏。夏秋季节可利用地窖、通风库、地下室等阴凉场所贮藏番茄,筐或箱存时,应内衬干净纸或垫上用0.5%漂白粉消毒的蒲包,防果实碰伤。将选好的番茄装入容器中,一般只装4-5层。包装箱码成4个高,箱底层垫枕木或空筐,箱间要留有空隙,以利于通风。也可将果实直接堆放在货架上或地面上,码放3-5层果实为宜,架宽和堆宽不应超过0.8-1米,以利通风散热并防止压伤,衬垫物同筐装,层间垫消毒蒲包或牛皮纸,最上层可稍加覆盖(纸或薄膜)。入贮后,应加强夜间通风换气,降低库温。贮藏期间每7-10天检查一次,挑出病烂果实,红熟果实应挑出销售或转入0-2℃库中继续贮藏。该法一般贮藏20-30天后果实全部转红。秋季如果能将温度控制在10-13℃,番茄也可以贮藏一个月。 2、冷藏。夏季高温季节用机械冷藏库贮藏,贮藏效果更好,绿熟果的适宜温度为12-13℃,红熟果1-2℃,贮藏期可延长到30-45天左右。 3、气调贮藏。气调贮藏应在10-13℃下,保持贮藏环境中有2-4%的氧和3-6%的二氧化碳。 (1)塑料薄膜大帐气调贮藏。用0.1-0.2毫米厚的塑料膜作成密闭塑料帐,容量约1000-2000公斤,用快速充氮降氧法或自然降氧法都行,帐内加消石灰(果重的1-2%)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氧不足时充入新鲜空气。由于帐内湿度较高,果实易感染发病,加防腐

肉制品的防腐与保鲜

肉类企业培训教材:第六章肉制品的防腐与保鲜 第六章肉制品的防腐与保鲜 第一节栅栏技术 是德国肉类研究院L.Leistner教授提出来的,他曾经在第二届亚太地区肉类科技大会宣读了“应用…屏障效应?理论和HACCP系统进行食品设计”的论文。目前,工业化国家有人正将“屏障效应”理论进行计算机处理以便进行食品设计。也就是说:只要将食品有关参数(如水分活性、PH值等)输入计算机,就可推断出食品的货架期。也可根据需要,适当改变各种参数,以使食品达到理想的货架期。因此,有人断言:“屏障理论”将对二十一世纪食品工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肉品要达到可贮存性和卫生安全性,其内部必需存在能阻止残留的致腐菌和病原菌生长繁殖的因子,这些因子即是加工防腐方法,例如F(高温处理)、t(低温冷藏)、aw(降低水活性)、PH(酸化)、Eh(降低氧化还原值)、cf(应用乳酸菌等竞争性微生物)和Pres(应用亚硝酸盐、山梨酸盐等防腐剂,或烟熏等)。 我们将这些因子称为栅栏因子(Hurdles),这些因子及其协同效应决定了食品微生物稳定性,这就是栅栏效应(Hurdles Effect)。 栅栏效应是肉品包藏的根本所在,对一种可贮存而且卫生安全的肉品,其中aw\PH\t\Pres等栅栏因子的复杂交互作用控制着微生物腐败、产毒或有益发酵,这些因子协同对肉品的联合防腐保持作用,我们将其命名为栅栏技术,或称为障碍技术(Hurdle Technology)。 随着保藏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型障碍因子,如: PH类:微胶囊酸化剂 压力类:超高压生产设备 射线类:微波、辐射、紫外线 生化类:菌种、酶 防腐类:次氯酸盐、美拉德反应产物、液氯、鳌合物、酒精 其它类:磁振动场、高频无线电、荧光、超声波等 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计不同障碍,产生不同协同效应,以达到延长产品货架期的目的。 莱斯特为德国军队研制的八类肉制品,可以在常温30℃保藏6天,便是协同作用的结果,这八类分别是: -快速发酵香肠(PH<5.1,AW<0.95,烟熏) -小型萨拉米肠(发酵类aw<0.82)(烘干蒸煮类aw<0.85,铝铂充气) -F-SSP(F>0.4,AW<0.97-0.96,PH<0.2,PVDC肠衣) -AW-SSP(T中心>75℃,aw<0.95,烟熏) -巴式灭菌AW-SSP类(T中心>75℃,AW<0.96,PH<6.2,真空包装,85℃加热45min) -PH-SSP类(PH<5.4,T中心>72℃,) -协同效应类(较低初始芽孢数,加亚硝100ppm,T中心>72℃,AW<0.965,PH<5.7,真空包装后于82--85℃加热45min) -铝铂包装类(产品直径小于3cm,F值>2.5)

葡萄的采后保鲜与贮藏现状及展望

葡萄的采后保鲜与贮藏现状及展望 食品科学与工程092班谢巧奇200916020210 摘要:分析了近几年国内外葡萄贮藏生理生化的特性,以及采后葡萄的主要病害等的研究状况,总结了几年来葡萄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今后葡萄无害贮藏的发展方向。关键词:葡萄;生理生化特征;贮藏保鲜;臭氧 1前言 葡萄是世界栽培最早、分布最广的果树之一。葡萄浆果多汁味美,且含有大量的糖、有机酸、蛋白质、矿物质及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和食疗价值。但在贮藏过程中易发生腐烂、脱粒、干梗等现象,这给鲜食葡萄的贮藏、运输、延长销售时间等带来困难,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搞好葡萄贮藏保鲜,满足市场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对葡萄采后生理和保鲜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2葡萄采后的生理生化特性 2.1葡萄采后呼吸作用的变化 葡萄浆果呼吸速率的变化规律是葡萄贮藏期间的主要生理指标之一。葡萄为非跃变型果实,在成熟过程中不出现呼吸跃变现象[1]。但穗轴和果梗的呼吸强度比果较的呼吸强度高10倍以上,并形成呼吸高峰,为跃变型呼吸[2]。25℃以下,采后整穗葡萄在贮藏期前60 天内,呼吸作用呈逐渐降低的趋势,60天后虽略有升高,但基本保持平稳状态,没有出现呼吸高峰,表现为非跃变型[3];无梗果粒在常温和低温下均为非跃变型呼吸;但穗轴和果梗的呼吸强度高出相应温度下果粒的呼吸强度10倍以上,并形成呼吸高峰,表现为跃变型呼吸。因此整穗葡萄的呼吸强度主要取决于穗轴和果梗。 2.2 葡萄采后水分代谢的变化 葡萄果实表面无气孔,其呼吸和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果梗进行的。日本青木等人研究,虽然果梗的重量仅占葡萄果穗的26%,但损失的水分却占葡萄整个果穗的49% ~66%[4]。葡萄贮藏中萎蔫、褐变和腐烂首先从果梗开始,果梗失去的营养和水分再从果粒得到补充。由此可见,葡萄果梗和穗轴是葡萄果穗的生理活性部位,也是物质消耗的主要部位。葡萄贮运保鲜的关键在于抑制果梗和穗轴的呼吸速率,延迟呼吸高峰的到来,推迟果梗和穗轴的衰老。 2.3 贮藏中葡萄脱粒生理研究 葡萄采后果粒脱落是贮藏过程中常见现象,这严重影响其商品价值。童昌华对葡萄采后

食品保鲜技术的意义

食品保鲜技术的意义 学号:101205031 姓名:陶怡班级:10学前教育本科班 对于当今大多数忙碌的家庭来说,一次性购买很多食物,然后把食物放在冰箱里慢慢食用已经成为了人们的生活规律,如何更长久的保持食物的新鲜也是人们所关注的。其实食品问题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问题,食品的保存问题更是人们关注的重中之重。俗语说:“民以食为天。” 而食物是很容易腐败变质的,常温下不能存放太长时间,因而人们不断的开发和研究食品的保鲜技术,可见食品的保鲜技术对于我们如今的日常生活势必不可少的 食品保鲜最重要的是保鲜二字,保字意味着在食品的储藏过程中保持其新鲜状态的一切技术或过程,而鲜子则代表新鲜状态的具体内容,也就是瓜果蔬菜等的外部形态以及色香味。食品保鲜技术大概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种,物理方法就是通过低温冷藏,加热,辐射等方法,而化学方法就是防腐剂。而食品变质的原因是有害微生物的破坏。只要杀了有害微生物,食品保鲜的时间自然也就加长了。而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就是一直有害微生物的繁衍同时杀死已经产生的有害微生物。 食品保鲜技术的意义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保鲜技术以及其研究原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其实在现在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已经因为有了食品保鲜技术方便了很多,例如:冰箱,保鲜袋,保鲜膜。保鲜盒等等。它的产生已经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捷,同时也避免了许多事物浪费的现象。而随着现代的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今的食品保鲜技术也在不断地完善着。 食品的变质会影响到食品的口味,人的健康,甚至于危及性命,食品保鲜技术不仅能够保持事物原有的品质和风味,而且还可以长时间的储藏。不过当今社会还是有很多不法商贩用有害的物质的保鲜期,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窘迫,消费者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对于食品的防腐剂问题也越来越关注,于是出现了利用本身或生物所代谢具有抗菌作用的天然物质来防腐,从而提高食品的安全性。 食品保鲜技术是为食品保鲜的,而不是危及人们的健康的,所以食品保鲜技术要有一定的标准去衡量,不然结果就会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 不过总结来说食品保鲜技术对于我们的生活还是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它的存在给予我们的生活很多年的便捷。

葡萄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

新疆农业大学 科学技术学院 课程论文 题目: 葡萄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课程: 科技论文 姓名: 王东 专业: 食品科学与工程 班级: 食科102班 学号: 105202419 指导教师: 阎晓菲职称: 讲师 2013年3月24日 葡萄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王东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葡萄贮藏的主要技术现状和研究状况,包括冷藏、气调贮藏、保鲜剂应用、涂膜保鲜、冰温贮藏、生物技术保鲜等方面,提出了葡萄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葡萄;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Technology for keeping grape fresh was reviewed WangDong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grape storage main technical status and research status, including cold storage, controlled atmosphere storage, application, preservative coating preservation, ice temperature storage, preservation of biological technology, put forward the research direction of storage technique of grape. Key words: Grape; preserv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progress 葡萄是世界栽培最早、分布最广的果树之一葡萄浆果,汁多味美,含有大量的糖、有机酸、蛋白质、矿物质及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和食疗价值。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鲜食葡萄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由于葡萄柔软多汁、水分含量高,易受病菌浸染而腐烂变质,给鲜食葡萄的贮藏运输、延长销售时间等带来困难,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我国每年由于采收、包装、贮藏等技术原因造成的葡萄腐烂损失占总产量20%以上[1, 2]。近年来葡萄栽培面积在不断扩大,产量逐年增加,延长其供应期,满足市场的需求,提高经济效益,是目前葡萄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搞好葡萄贮藏保鲜,满足市场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对葡萄的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较多,各种新技术也有应用,如冷藏、冰温贮藏、辐照贮藏、新型保鲜剂、气调贮藏、生物技术保鲜等,现把主要的技术研究及进展做以下简述。 1 葡萄贮藏保鲜的环境条件 采后的葡萄生命活动仍在进行,它们与贮藏环境中的各要素:温度、湿度、气体、微生物及人为活动形成统一体。适宜的贮藏环境即一切有利于抑制葡萄生命活动的要素的合理配合将能使葡萄延缓衰老,长期贮藏后仍能新鲜如初,反之,任何一个要素不适宜,都可能导致贮藏的失败[3]。 1.1温度 温度是影响葡萄贮藏的最重要的因素,0℃以下的冰点温度贮藏可有效抑制果实的呼吸强度、酶的活性、乙烯的释放及霉菌的生长。葡萄浆果对低温不太敏感,-4℃时不至于冻坏,但穗梗则容易受害,如果温度过高则可能引起霉菌滋生,导致果实腐烂。 1.2湿度 葡萄在贮藏期失重的主要原因是葡萄失水太多。保持贮藏环境达到一定的湿度,是防止葡萄失水、干缩和脱粒的关键。湿度与霉病的滋生是一对矛盾,高湿度有利于葡萄保水、保绿,但穗梗容易受害,低湿度果实易失水干梗和脱粒。在

酱卤肉制品的保鲜技术

酱卤肉制品的保鲜技术 酱卤肉制品的保鲜技术应从整个环节进行分析,从原料采集控制起,进而从加工环境,加工工艺,冷却方式,包装的材料和方式,灭菌方式,保存方式等条件各个点加以分析控制。 一、原料采集、加工工艺以及加工环境 卤肉制品易受微生物污染,采用卫生质量良好的原料,使用动态连续杀菌技术和动态空气消毒机,可有效控制微生物对酱卤肉制品的二次污染。酱卤肉制品引发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环节中细菌等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及空气等环境因素所造成的二次污染。 生产酱卤肉制品的原料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水分等营养物质,如温度适宜(特别是高温季节),微生物就会大量繁殖,导致酱卤肉制品的感官发生劣变,甚至引发食物腐败。 据专家介绍,引起酱卤肉制品腐败变质的原因主要有5个方面: ①原料肉来自缺乏卫生保障措施的个体屠宰户,肉中的微生物含量偏高; ②卤菜加工间的卫生环境差,空气中的细菌等微生物含量过高; ③肉品原料在运输和贮藏过程中受到微生物的严重污染; ④卤制品加工车间的面积偏小,存在加工设施不全、生熟交叉污染、原料不能被充分加热等问题; ⑤不洁空气的二次污染。 要预防微生物对酱卤肉制品的污染,应从多方面采取措施: 1、选用卫生质量良好的原料肉,采用流水方式加工,设定科学的卫生质量控制点,严格执行生熟隔离制度,避免交叉污染; 2、加工时要烧熟煮透,防止外熟内生,烧煮后应及时摊平凉透迅速冷却,以降低微生物的繁殖速度; 3、对生产设备专用器具和工作人员等都要严格消毒; 4、在原料肉的采购、运输、加工、贮藏和销售中,最好配备充足的冷藏设施,以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和保障卤肉制品的卫生、风味和营养; 5、对生产和包装车间的环境应连续消毒,以提高卤菜车间空气的卫生质量,防止空气对卤肉制品造成二次污染 有关专家指出,提高加工车间和销售场所内空气的卫生质量,可有效提高酱卤肉制品的卫生质量。经高温煮制的卤肉制品中的微生物基本被杀灭,但在较短的时间内还会腐败变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卤肉制品与车间内的空气接触时,车间空气中含有较多的细菌等微生物会附着在食品表面,继而导致卤肉制品变质,引发食物中毒。 为防止卤肉制品在贮存和销售环节遭受二次污染,可采用动态空气消毒机对车间和销售场所内的空气进行杀菌消毒。 二、包装材料的选择 包装材料也是影响保鲜期的一个因素。肉及肉制品由于种类不同,所要求的保鲜和贮藏条件不同。因此,使用的包装材料种类也很多。 1、保鲜包装材料、低温贮藏肉品包装材料 复合袋:有同种或同类塑料采用共挤出技术生产的复合膜、异种塑料共挤生产出的膜。这种复合膜可以印刷,不透水、不透气,机械强度高,适用范围很广,价格低廉,适用于各类肉制品的二次包装。

肉制品论文——现代新技术在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

现代新技术在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 生科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肉制品,是指用畜禽肉为主要原料,经调味制作的熟肉制成品或半成品,如香肠、火腿、培根、酱卤肉、烧烤肉等。也就是说所有的用畜禽肉为主要原料,经添加调味料的所有肉的制品,不因加工工艺不同而异,均称为肉制品,包括:香肠、火腿、培根、酱卤肉、烧烤肉、肉干、肉脯、肉丸、调理肉串、肉饼、腌腊肉、水晶肉等. 随着市场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及我国入世进程的加快,肉类食品工业的竞争也日益加剧。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的变化,肉制品工业需要采用高新技术,合理有效地利用原料,采用先进合理的杀菌处理技术及有效的贮藏方法,并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建立适应市场竞争机制的、高效有序的肉制品工业生产体系。以现代高科技为基础的肉制品加工新技术,主要包括原料肉处理、快速腌制、辅料添加、干燥和成熟、熟制、杀菌、包装等内容。 1 鲜肉及原料肉处理 为了减少鲜肉的原始菌,提高原料肉的品质并保持其新鲜度,现在工业生产采取了3项新科技手段。 (1)嫩化技术。主要采用高压、电刺激、生物酶等嫩化技术。高压的物理作用可以激活肉中钙激活酶,通过钙激活酶对肌纤维结构蛋白的降解而发生嫩化。电刺激也可以使肉品质改良。常用的生物酶嫩化剂有猕猴桃蛋白酶、生姜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及动物蛋白酶,微生物中培养的肉类蛋白酶等。 (2)冷冻速冻技术。大量研究表明,-18C是极为科学的冷藏标准温度。目前一些食品冷冻专家又提出了新理论,即速冻食品的质量取决于时间和温度两个因素,并且还要重视产品速冻前的质量、加工方法以及包装等因素。 (3)保鲜技术。包括气调保鲜技术(100%CO2;75%O2 25%CO2;50%O2 25%CO2 25% 2);保鲜膜的应用技术;高效抗氧保鲜剂的应用。 2 快速腌制 在肉制品生产过程中,腌制是一个很重要的工艺过程。传统的腌制方法已不适应肉制品加工业的发展要求,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化生产,其腌制过程是:(1)腌制液(盐水)配制; (2)盐水注射; (3)滚揉。 为了提高肉的持水能力,需将腌制液进行细化处理,即通过均质机进行高压均质,使均质后的蛋白、香料颗粒由25 !m下降到1 !m以下,从而提高出品率。通过注射和滚揉工艺,在压力和剪切力等机械能的作用下,肉表面积增大,从而改善了腌制材料的扩散速度,加速了纤维蛋白的萃取速度。使腌制时间由原来的 2 3天,降低至24 h之内。 3 现代辅料及食品添加剂 西式肉制品加工技术的引进和我国肉制品加工产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对辅料的传统认识。要生产出风味俱佳的产品,不仅是一般的调味料、填充料和天然的香辛料所能满足的,还需要有各种品质改良剂,如乳化剂、保水剂、增稠剂、呈色剂、风味剂、抗氧化剂等。 在提取技术上,为保留香辛料的挥发性香味成分与无菌加工,宜用超低温粉碎或萃取成香精。常用的技术有超临界CO2萃取、冷冻磨碎技术、微胶囊化技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