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1药物治疗学-0002(贵州电大-课程号:5205619)参考答案

01药物治疗学-0002(贵州电大-课程号:5205619)参考答案

01药物治疗学-0002(贵州电大-课程号:5205619)参考答案

01药物治疗学-0002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形成性测评系统课程代码:5205619 参考资料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共25题,共100分)

1.(4分)

乙醇与苯二氮卓类产生镇静作用增强,是因为

A、两者的协同镇静作用

B、乙醇的酶抑制作用

C、乙醇提高了苯二氮革类的吸收

D、乙醇的酶诱导作用

参考答案:A

2.(4分)

喹诺酮类药物不宜与含有铝、钙或镁的抗酸药合用是因为

A、代谢受干扰

B、影响吸收

C、影响血浆蛋白的结合

D、毒副反应加重

参考答案:B

3.(4分)

刑法学_0003(浙江电大-课程号_3309003)参考资料全

刑法学#-0003 广播电视大学形成性测评系统课程代码:3309003 参考资料 试卷总分:100 判断题(共15题,共15分) 1.(1分) 在没有产生任何危害结果的情况下,也可能构成犯罪。 √ × 参考答案:√ 2.(1分) 甲骑车不慎撞着行人乙,乙上前对甲拳打脚踢,致甲鼻口流血,然后扬长而去。甲的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 √ × 参考答案:√ 3.(1分) 对单位犯罪的处罚,我国刑法规定的是双罚制。 √ × 参考答案:× 4.(1分) 乙欠甲人民币30万元,屡催不还。甲遂纠集丙、丁二人前往乙家中将乙骗到自己开来的车上,挟持乙至邻省一朋友家中拘禁数日。本案中,对甲应定非法拘禁罪。 √ × 参考答案:√ 5.(1分) 许某将一辆车开到甲家,说是偷来的车暂时在甲的院子里存放几日。甲在许某离

开之后就联系买主将车卖掉了。许某后来向甲索要时,甲拒不交出,甲构成侵占罪。 √ × 参考答案:× 6.(1分) 乙某交通肇事后,将被害人带离现场后遗弃的,构成遗弃罪。 √ × 参考答案:× 7.(1分) 犯罪分子提供重要线索,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的并且阻止他人犯罪活动的属于重大立功,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 × 参考答案:× 8.(1分) 拘役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个月。 √ × 参考答案:× 9.(1分) 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即本罪),而方法希望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即他罪)的犯罪形态。 √ × 参考答案:√ 10.(1分) 甲与乙因宅基地边界问题发生纠纷,引起殴斗。在殴斗过程中,甲拿刀朝乙肚子

上猛刺一刀后逃走,致乙死亡。甲对乙的死亡在主观上属于直接故意。 √ × 参考答案:× 11.(1分) 罪刑法定原则禁止适用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但不禁止适用有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 √ × 参考答案:√ 12.(1分) 附加刑不能够单独适用,只能附加于主刑适用。 √ × 参考答案:× 13.(1分) 在脱逃罪中没有行为对象。 √ × 参考答案:√ 14.(1分) 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犯新罪的,应当撤销假释,按照先并后减的方法实行数罪并罚。 √ × 参考答案:× 15.(1分) 监狱管理人员甲指使犯人乙殴打犯人丙。在该案中甲属于犯。 √

2017年电大刑法学(1)形成性考核答案

刑法学(1)作业1 第一题:山本某某,女,42岁,日本国籍。马某某,男,35岁,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公民... 参考答案:参看教材有关刑法的效力范围即刑事管辖权问题。 根据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走私毒品的,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本案中的可卡因属于毒品的一种。山本某某违反我国的出入境管理制度,携带毒品进入我国境内,不向海关申报而选择绿色通道,意图逃避海关监管,其行为构成走私行为,构成走私毒品罪;马某某携款接货的行为属于走私行为,构成走私毒品罪。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处,都适用我国刑法;只要犯罪行为或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犯罪。山本某某和马某某的走私行为开始于我国境外,但完成于我国境内,属于在我国境内犯罪。同时,山本某某虽然是外国国籍,但并非是享有外交特权和外交豁免权的外国人,而马某某虽然是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公民,但其行为并不是发生在香港区域内,因而二人的行为均不属于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形,因而适用我国刑法管辖。对山本某某和马某某的行为应适用我国刑法关于走私毒品罪的规定予以处罚,毒品的数量应以查证属实的数量计算,不进行纯度考虑。并以此作为刑事定罪量刑的依据。 第二题:王××(男,17岁)与被害人陈××(13岁)系邻居,平素关系甚好。一日,王××与其弟去河边洗澡... 参考答案:王某的行为与陈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王某的行为构成了不作为形式的过失杀人罪。从客观方面看,王某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王某负有实施保护陈某安全的特定义务,这种特定义务是由王某先行的行为使陈某处于危险状态所产生的。陈某是儿童,王某答应他将他带到离河岸七米多远处的深水处游泳,这无疑使陈某的生命处于危险状态,因而就产生了王某应当保护陈某的特定义务。王某有履行保护陈某的特定义务的可能而未能履行。王某的不作为行为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客体和对象,即陈某的生命权。并且,王某的不作为与陈某的溺水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所以,从客观方面看,李某的不作为行为构成犯罪。从主观方面看,王某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王某作为一个成年人,应该预见到如果自己不陪同保护或把陈某带回到岸边。陈某很可能会发生溺水死亡的危险。然而他却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正是由于这种不负责任的疏忽大意

电大刑法学任务三答案

任务 3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120 单项选择题案例分析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50 分。) 1. 下列案例中哪一项成立犯罪未遂? A. 甲对胡某实施诈骗行为,被胡某识破骗局。但胡某觉得甲穷困潦倒,实在可怜, 就给其3000元钱,甲得款后离开现场。 B. 乙为了杀死刘某,持枪尾随刘某,行至偏僻处时,乙向刘某开了一枪,没有打 中;在还可以继续开枪的情况下,乙害怕受刑罚处罚,没有继续开枪。 C. 丙绑架赵某,并要求其亲属交付100万元。在提出勒索要求后,丙害怕受刑罚 处罚,将赵某释放。 D. 丁抓住妇女李某的手腕,欲绑架李某然后出卖。李为脱身,便假装说:“我有性 病,不会有人要。”丁信以为真,于是垂头丧气地离开现场。 2. 甲乙二人系某厂锅炉工。一天,甲的朋友多次打电话催其赴约,但离交班时间 还有15分钟。甲心想,乙一直都是提前15 分钟左右来接班,今天也快来了。 于是,在乙到来之前,甲就离开岗位。恰巧乙这天也有要事。乙心想,平时都是我去后甲才离开,今天迟去15分钟左右,甲不会有什么意见的。于是,乙过了正常交接班时间15分钟左右才赶到岗位。结果,由于无人看管,致使锅炉发生爆炸,损失惨重。甲乙的行为: A. 属共同犯罪 B. 属共同故意犯罪 C. 各自构成故意犯罪 D. 应按照甲乙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3. 孙某纠集李某等5人组成“天龙会”,自封“大天龙”,要李某等人“发挥主观 能动性为天龙会创收”。李某等人在3个月内抢劫6次,杀死1人,重伤3人,抢劫财物若干。上述罪行有的孙某知道,有的不知道,其中参与抢劫1次。对孙某应当如何处理? A. 对其知道的犯罪承担责任 B. 对其参与的犯罪承担责任 C. 对其指挥的犯罪承担责任 D. 对全部罪刑承担责任 4. 下列对死刑问题,说法正确的有: A. 对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怀孕的妇女都不能适用死刑; B. 对审判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怀孕的妇女都不能适用死刑; C. 甲某因犯故意杀人罪被依法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在死缓期间,甲某仍不思 悔改、经常抗拒劳动,其中一次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因不听指挥,违章操作,结果导致重大事故,使得监狱直接损失达百万元,甲某的行为依法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则对死缓期间的甲某应上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D. 乙某因抢劫罪被依法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在死缓期间,乙某认真遵守监规、 积极改造,入狱不到1年的时间,就立功多次,其中有一次在劳动期间,奋不顾身抢救不慎落入石灰池的犯人某丙,被有关部门认定为重大立功。则此时应依法裁定将乙某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 5. 刑法分则某条文规定:犯某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被告人犯某罪,但情节较轻,且其身无分文。对此,下列哪一判决符合该条规定?

2017年电大2017电大刑法学(1)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刑法学(1)作业1 分析案例(每小题50分) 第一题:山本某某,女,42岁,日本国籍。马某某,男,35岁,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公民... 参考答案:参看教材有关刑法的效力范围即刑事管辖权问题。 根据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走私毒品的,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本案中的可卡因属于毒品的一种。山本某某违反我国的出入境管理制度,携带毒品进入我国境内,不向海关申报而选择绿色通道,意图逃避海关监管,其行为构成走私行为,构成走私毒品罪;马某某携款接货的行为属于走私行为,构成走私毒品罪。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处,都适用我国刑法;只要犯罪行为或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犯罪。山本某某和马某某的走私行为开始于我国境外,但完成于我国境内,属于在我国境内犯罪。同时,山本某某虽然是外国国籍,但并非是享有外交特权和外交豁免权的外国人,而马某某虽然是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公民,但其行为并不是发生在香港区域内,因而二人的行为均不属于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形,因而适用我国刑法管辖。对山本某某和马某某的行为应适用我国刑法关于走私毒品罪的规定予以处罚,毒品的数量应以查证属实的数量计算,不进行纯度考虑。并以此作为刑事定罪量刑的依据。 第二题:王××(男,17岁)与被害人陈××(13岁)系邻居,平素关系甚好。一日,王××与其弟去河边洗澡... 参考答案:王某的行为与陈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王某的行为构成了不作为形式的过失杀人罪。从客观方面看,王某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王某负有实施保护陈某安全的特定义务,这种特定义务是由王某先行的行为使陈某

2015年电大【刑法学(2)】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刑法学(2)】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一: 分析案例(每小题50分) 第一题: 【案情】 王某,男,44岁,某医院职工。 【问题】 对王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罚(处理原则)?为什么? 答:对王某的行为应当认定为爆炸罪。 1、王某构成爆炸罪。王某为了杀害刘某,实施爆炸,造成1死亡3伤,其行为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因而构成爆炸罪,而不是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王某非法制造爆炸物的行为本已构成犯罪,但由于该行为与爆炸行为之间具有牵连关系,依照处理牵连犯的原则,应依照爆炸罪处罚而不实行数罪并罚。 2、根据刑法第115条规定,应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 3、此前实施的故意伤害罪,因情节轻微,又有自首情节,可以免除刑事责任。 第二题: 【案情】 谢某,男,26岁,××市公交公司121路车队司机。 【问题】 对于谢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理(处理原则)?为什么? 答案1:对于谢某的行为应该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属于危险犯. 这里有故意伤害罪和危害公共安全罪两种罪名的想象竞合,区别这两者之间的主要点是区别两种罪名的客体方面,故意伤害罪的的客体是固定的人,而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公共安全指不特定的人群或者公\私财务.在此案中对于人群的数量和人员的出现是不确定的,因此应该按危害公共安全罪处罚! 处理原则应该是按一罪处罚,这个属于事实上的一罪,本案的情节和谢某的主观方面处罚,依据受伤群体的程度和国家受损害的程度,对谢某的行为进行处罚!

在此案中也许有人会认为有过失的行为,另外要说明的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不存在过失的情形.因为本罪要求作案人的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 答案2: 1、谢某构成交通肇事罪。谢某为抢道,实施了超车的行为,主观上出自故意,以致12人被撞倒乱倒受伤,并与120路车发生碰撞,造成9人受伤。 2、根据刑法第133条规定,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作业二: 分析案例(每小题50分) 第一题: 【案情】 胡某,女,33岁,无业。 【问题】 对胡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罚(处理原则)?为什么? 答: 1、胡某为牟取非法利益,客观上实施了伪造居民身份证的行为;主观上出自故意,因而构成伪造居民身份证罪。胡某伪造公民身份证的目的是为了实施信用卡诈骗,但由于其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骗取财物的数额没有达到法定的数额,因而不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2、根据刑法第195条规定,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 3、之前触犯的故意伤害罪,构成累犯,应从重处罚。 第二题 【案情】 赵某,男,17岁,辍学在家。 对赵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罚(处理原则)?为什么? 答: 1、不构成盗窃枪支罪,因未满16周岁,不符合该罪的犯罪主体要件; 2、构成绑架罪,为主犯,根据刑法239条规定,应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3、构成故意杀人罪。赵某在妨害公务行为过程中致人死亡,符合想象竞合犯特征, 应按照从一重罪处断原则,以故意杀人罪认定处理,根据刑法第232条规定,应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10年以上有期徒刑。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刑法学(2)》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刑法学(2)》期末题库及答案 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刑法学(2)》题库及答案一 一、填空题 1.刑法分则条文通常由——和——两部分组成。 2.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犯罪主体的最低年龄是——· 3.纳税人采取各种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偷税数额占应纳税款的——以上且偷税总额在——以上的,构成偷税罪。 4.伪造货币并出售伪造的货币的,应当依照——定罪从重处罚。 5.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故意伤害他人,致人——或者——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6.倒卖文物罪是指以牟利为目的,倒卖——的文物,情节严重的行为。 7.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 8.徇私枉法罪只能由——构成。 二、选择 1.构成间谍罪的间谍行为有( )。 A. 参加间谍组织 B.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 C. 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 D.战时供给敌人武器装备、军用物资 2.下列人员中,不能成为虚假广告罪的犯罪主体的有( )。 A.广告经营者 B.广告发布者 C. 广告管理者 D.广告主 3.刑讯逼供罪侵犯的对象是( )。 A. 犯罪嫌疑人 B. 被告人 C.刑事案件的证人 D.普通公民 4.王某和张莱发现某单位出纳员从银行出来时手提包内装有大量现款,遂商议行抢。王乘出纳员不

贵州电大检察实务01-0001形考答案

检察实务01-0001 试卷总分:100 测试总分:100.0 一、判断题(共10道试题,共50分。) 1. 直接受理案件的侦查是指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对所管辖的刑事案件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 ?√ ?× 满分5 得分5 2. 审查起诉是人民人民检察院公诉活动的核心内容。 ?√ ?× 满分5 得分5 3. 检察委员会是人民检察院在正副检察长主持下的业务决策机构。 ?√ ?× 满分5 得分5 4. 审查起诉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一个独立的诉讼阶段,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侦查终结的案件进行全面审查,作出提起公诉或不起诉的审查决定的诉讼活动。 ?√

?× 满分5 得分5 5. 刑事立案的条件有两条:一条是事实条件,即认为有犯罪事实;另一条是法律条件,即这种事实是被认为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事实。 ?√ ?× 满分5 得分5 6. 人民检察院在国家机构中的地位,是指法律确立的检察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 ?× 满分5 得分5 7. 上级检察院领导下级检察院是人民检察院的活动原则之一。 ?√ ?× 满分5 得分5 8. 对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任何时候都不能实施逮捕。 ?√ ?× 满分5 得分5 9.

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 ?× 满分5 得分5 10. 犯罪情节是确立是否立案的标准之一。 ?√ ?× 满分5 得分5 二、单项选择(共5道试题,共25分。) 11. 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部门发现本院侦查部门对应当报请立案侦查的案件不报请决定立案侦查的,应当()。 ?要求侦查部门说明不报请决定立案侦查的理由 ?报请检察长决定立案侦查 ?通知侦查部门立案侦查 ?建议侦查部门报请立案侦查 满分5 得分5 12. 根据法律规定,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在()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为自己辩护。 ?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 ?检察机关作出起诉或不起诉决定 ?被采取强制措施

电大刑法学-0004任务

刑法学_0004 一、填空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 、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妇女或者侮辱妇女的,构成强制猥亵、侮辱妇女 罪。 试题满分:2 分 第 1 空、满分:2 分 2. ,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任、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 重大损失的行为。 试题满分:2 分 第 1 空、满分:2 分 3. 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刑法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二是 。 试题满分:2 分 第 1 空、满分:2 分 4. 而拒不执行,情节严惩的行为。 试题满分:2 分 第 1 空、满分:2 分 5. 。 试题满分:2 分 第 1 空、满分:2 分 6. 在我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不论该罪的法定最高刑是否为,三年有期徒刑,均适用我国刑法。 试题满分:2 分 第 1 空、满分:2 分 7. 。 试题满分:2 分 第 1 空、满分:2 分 8. 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或者代理人的任务,的,构成间 谍罪。

试题满分:2 分 第 1 空、满分:2 分 9. 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试题满分:2 分 第 1 空、满分:2 分 10. .的刑罚方法。 试题满分:2 分 第 1 空、满分:2 分 11. 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本罪),而方法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他罪)的犯罪形态。 试题满分:2 分 第 1 空、满分:2 分 12. 进行招摇撞骗的行为。 试题满分:2 分 第 1 空、满分:2 分 13. 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试题满分:2 分 第 1 空、满分:2 分 14.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 试题满分:2 分 第 1 空、满分:2 分 15. 。 试题满分:2 分 第 1 空、满分:2 分

国际私法03任务0003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发生在船舶内部的侵权行为,一般适用( A )。 A. 船旗国法 B. 致害人国籍国法 C. 受害人国籍国法 D. 法院确定适用何国法 满分:2 分 2. 1985年《国际货物销售合同法律适用公约》适用于( A )。 A. 营业地位于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订立的合同 B. 具有不同国籍的当事人之间订立的合同 C. 住所位于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订立的合同 D. 管理中心所在地位于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订立的合同 满分:2 分 3. 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实行的是( C )。 A. 特别责任原则 B. 严格责任原则 C. 举证责任倒置原则 D. 共同过错责任原则 满分:2 分 4. 在国际货物运输保险中,再保险的权利属于( D )。 A. 被保险人

B. 投保人 C. 保险人 D. 被保险人和保险人 满分:2 分 5. 我国人民法院在司法实践中按照最密切联系原则主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法律适用时, 通常情况下,适用( A )。 A. 合同订立时卖方营业所所在地法律 B. 合同履行时买方营业所所在地法律 C. 合同订立时买方营业所所在地法律 D. 合同履行时卖方营业所所在地法律 满分:2 分 6. 韩国某汽车公司、日本某汽车公司、德国某汽车公司与中国某汽车公司在日本签订在中 国建立合资企业的协议。协议书约定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适用被告方法律。该协议在履行中 发生纠纷,中国某汽车公司在中国法院提起诉讼。该案应适用( D )法律。 A. 日本 B. 韩国 C. 德国 D. 中国 满分:2 分 7. 由付款人购买所在地国的汇票,寄给对方,由对方到受票人处兑现,此种汇付的方式称 为( C ) A. 电汇 B. 信汇 C. 票汇 D. 托收 满分:2 分 8. 下列合同中哪一类合同必须适用中国法律作为合同的准据法?( C ) A. 国际货物销售合同

春季【贵州电大】[检察实务省]01任务阶段性测验答案

春季【贵州电大】[检察实务省]01任务阶段性测验答案

【贵州电大】[检察实务(省)]01任务阶段性测验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第1题,直接受理案件的侦查是指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对所管辖的刑事案件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 √ × 第2题,审查起诉是人民人民检察院公诉活动的核心内容。 √ × 第3题,检察委员会是人民检察院在正副检察长主持下的业务决策机构。 √ ×

第4题,审查起诉是中国刑事诉讼中的一个独立的诉讼阶段,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侦查终结的案件进行全面审查,作出提起公诉或不起诉的审查决定的诉讼活动。 √ × 第5题,刑事立案的条件有两条:一条是事实条件,即认为有犯罪事实;另一条是法律条件,即这种事实是被认为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事实。√ × 第6题,人民检察院在国家机构中的地位,是指法律确立的检察机关与其它国家机关的关系。

× 第7题,上级检察院领导下级检察院是人民检察院的活动原则之一。 √ × 第8题,对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任何时候都不能实施逮捕。 √ × 第9题,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 第10题,犯罪情节是确立是否立案的标准之一。√ × 第11题,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部门发现本院侦查部门对应当报请立案侦查的案件不报请决定立案侦查的,应当(;;;;)。 要求侦查部门说明不报请决定立案侦查的理由报请检察长决定立案侦查 通知侦查部门立案侦查 建议侦查部门报请立案侦查 第12题,根据法律规定,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在

(;;;;)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为自己辩护。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 检察机关作出起诉或不起诉决定 被采取强制措施 案件移送审查起诉 第13题,根据检察官法的规定,不得担任检察官的情形是(;;;;) 曾因违纪被免除检察官职务的 曾被开除公职的 曾被勒令调出检察机关的 曾被检察机关辞退的 第14题,郑某与刘某为同事,某日因琐事口角而动手,郑某将刘某打伤。县公安局对此案立案侦查,并以故意伤害罪对郑某移送审查起诉。如果检察院认为刘某受伤与郑某行为之间的因果联系没有证据证明,后经补充侦查依然不能得到充

电大刑法学-0003任务

刑法学_0003 一、填空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 ,以非法获取保险金为目的,违反保险法规, 采用各种方法骗取保险金,数额较大的行为。 试题满分:2 分 第 1 空、满分:2 分 2. 进行招摇撞骗的行为。 试题满分:2 分 第 1 空、满分:2 分 3. 。 试题满分:2 分 第 1 空、满分:2 分 4. 等交通工具。 试题满分:2 分 第 1 空、满分:2 分 5. 。 试题满分:2 分 第 1 空、满分:2 分 是刑事责任的主要体现形式。 试题满分:2 分 第 1 空、满分:2 分 7.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 试题满分:2 分 第 1 空、满分:2 分 8. 。 试题满分:2 分 第 1 空、满分:2 分 9.

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试题满分:2 分 第 1 空、满分:2 分 10. 刑事责任。 试题满分:2 分 第 1 空、满分:2 分 11. 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数个具有包容关系的具体犯罪条文,依法只适用其中一个法条定罪量刑的情况, 。 试题满分:2 分 第 1 空、满分:2 分 12. 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 大,拒不退还或拒不交出的,构成侵占罪。 试题满分:2 分 第 1 空、满分:2 分 13. 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是以限制加重原则为主,为补充的折衷原则。 试题满分:2 分 第 1 空、满分:2 分 14. ,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任、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 损失的行为。 试题满分:2 分 第 1 空、满分:2 分 15. 、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妇女或者侮辱妇女的,构成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 试题满分:2 分 第 1 空、满分:2 分 二、单项选择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 犯罪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_______。 A. 危害社会行为 B. 违反法律的行为

2017年电大刑法学(2)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1]

1、答:对王某的行为应当认定为爆炸罪。 本案中,王某(44岁),为了报复其妻刘某,把爆炸装臵带到“游人云集的山头”,然后引爆,刘某被炸身亡,刘某周围的游人一死三伤。王某的行为足已危及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虽然他的目的是故意杀害刘某,但在使用杀人手段上已危及公共安全,因此应认定为爆炸罪。 2、答:对于谢某的行为应该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属于危险犯. 这里有故意伤害罪和危害公共安全罪两种罪名的想象竞合,区别这两者之间的主要点是区别两种罪名的客体方面,故意伤害罪的的客体是固定的人,而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公共安全指不特定的人群或者公\私财务.在此案中对于人群的数量和人员的出现是不确定的,因此应该按危害公共安全罪处罚! 处理原则应该是按一罪处罚,这个属于事实上的一罪,本案的情节和谢某的主观方面处罚,依据受伤群体的程度和国家受损害的程度,对谢某的行为进行处罚! 在此案中也许有人会认为有过失的行为,另外要说明的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不存在过失的情形.因为本罪要求作案人的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 刑法学(2)作业2 答:胡某的行为应当认定为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罪。 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罪,是指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的行为。 本案中,胡某以吴女士的名义制作假身份证,并到银行办理同名信用卡,将吴女士卡中的2650元人民币取走。其行为符合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罪的构成要素。 第二题答案: 答:赵某的行为应认定为故意杀人罪。 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利。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已满14周岁的人犯本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主观方面必须是具有杀人的故意。 本案中,赵某(15岁),为了逃避追捕,开枪打死公安人员崔某,其主观上有杀人的故意,其行为也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特征,因此赵某的行为应认定为故意杀人罪。至于他盗窃枪支、绑架的行为,由于犯罪主体要求已满16周岁,因而,赵某的其他行为不构成犯罪。 1、答:(1)韩某、王某和黄某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韩某

刑法学#形考任务

判断题: 1.甲拾得他人的信用卡后,到ATM机上提款2万元,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2.附加刑不能够单独适用,只能附加于主刑适用。× 3.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即本罪),而方法希望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即他罪)的犯罪形态。√ 4.仓库保管员丁在一群盗贼正要把货物往外搬运时,拿起斧头逼着将货物夺回,该情形属于排除犯罪的事由,不以犯罪处理。√ 5.在共同犯罪中不可能只有从犯而没有主犯√ 6.只要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犯新罪,即使假释考验期满后才发现,也应当撤销假释。√ 7.被害人一般都能从犯罪行为人处获得足额的刑事损害赔偿。× 8.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法不溯及既往。× 9.甲某为实施爆炸案,自制了炸药,但又担心被抓获后要终身在监狱中度过,左思又想,放弃了这一计划。上述情形属于犯罪预备。× 10.有犯罪必然会受到刑罚处罚。× 11.丙发现李四掌管大量公款,即和其策划挪用一定款项赌博,李四欣然应允,就“借用”公款50万元给丙,丙属于单纯使用公款,不构成挪用公款罪共犯。× 12.甲在他人的诱骗下参与了绑架,对其应以胁从犯论处。× 13.甲从行驶的火车上趁人不备将他人的一箱货物抛下,价值1万元。尔后甲返回抛货地点寻找,没有找到。对甲的行为应定性为盗窃罪既遂√ 14.钱、赵二人共谋去某商场行窃,赵某留在商场外观望,钱某撬门进入,窃取了价值数万元的物品。钱某认为,放把火可以破坏现场。于是,在离开前用打火机点燃了商场内的服装。后钱某把放火一事告诉了赵某。二人都应构成盗窃罪、放火罪。× 15.家住A县的甲被判处管制,在其远在B县的亲属死亡时,甲也可以自己决定是否去参加葬礼。× 1.对于利用暴力、胁迫等手段,故意逼迫他人自杀的,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2.根据犯罪行为的事实、情节应当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因被判刑人有法定情节经依法从轻、减轻处罚后判处有期徒刑的,应当认定为重大立功。√ 3.死缓制度是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2年之后再执行的制度。√ 4、对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不能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但可以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5.甲在绑架李某并向李某家属勒索财物的过程中,杀害李某。对甲的行为应定故意杀人罪。× 6.死刑缓期执行的判决,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核准。√ 7、乙因绑架罪被判处11年有期徒刑,对乙不得适用减刑。× 8.判处犯罪分子无期徒刑就意味着犯罪分子必定要终身服刑。× 9.贪污罪的犯罪客体是国家公务人员的公务行为的廉洁性和公共财物的所有权。√ 10.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行为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 11.聚众犯罪都属于共同犯罪。× 12.甲欲杀害其仇人张三,某日8时对其所喝牛奶下毒,1小时后毒性必定发作,张三一定会死。但张三服毒后坐飞机去外地出差,8时45分飞机故障坠毁,张三死亡。死亡结果的发生和甲的杀害行为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甲不构成犯罪。× 13.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制定的法也属于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法”。× 14.于某流氓成性,一天深夜越墙闯入年轻妇女赵某家,意欲强奸赵某遭受拒绝,于某便拔刀威胁。这时赵某计上心来,口头表示同意并往床上退,于某以为得逞,放松警惕,积极逼近赵某。赵某便从身后的床上操起一把大剪刀朝于某腹部猛捅数次,致其死亡。赵某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15.甲某和乙某的自行车相撞,甲某怒,猛击乙某胳膊一拳,乙某骂了甲几句,甲某道:“你找死!”又向乙某

电大2016年刑法学(1)形成性考核册答案(有题目)

2016年刑法学(1)形成性考试册 刑法学(1)作业1 第一题:山本××,女,42岁,日本国籍。马××,男,35岁,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公民。 2005年11月25日,山本××乘坐×××次航班入境,过海关时选走的是绿色通道,未向海关申报任何物品,但旅检现场关员在对山本××时行例行检查时,却从其携带的硬质行李箱夹层中发现了可疑粉状物9包,经化验证实该批粉状物为毒品“可卡因”,共计4512克,纯度为70%。要审查,山本××交代,这批货是她从巴西带来的,有人会在广州××路××酒店接货。海关缉私局马上在该酒店周围布控,接货人马××携款前来酒店找山本交接时被当场抓获。【问题】 1.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来判断,山本××和马××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2.对于山本××和马××的行为是否应当适用 我国刑法管辖和处理?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理(处理原则)? 答:1.根据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走私毒品的,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当事人的 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本案中的可卡因属于毒品的一种。山本××违反我国的出入境管理制度,携带毒品进入我国境内,不向海关申报而选择绿色通道,意图逃避海关 监管,其行为构成走私行为,构成走私毒品罪;马××携款接货的行为属于走私行为,构成走私毒品罪。 2.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 有特别规定的以处,都适用我国刑法;只要犯罪行为或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 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犯罪。山本××和马××的走私行为 开始于我国境外,但完成于我国境内,属于在我国境内犯罪。同时,山本××虽然是外国国籍,但并非是享有外交特权和外交豁免权的外国人,而马××虽然是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公民,但其行为并不是发生在香港区域内,因而二人的行为均不属于法律有特 别规定的情形,因而适用我国刑法管辖。对山本××和马××的行为应适用我国刑法关 于走私毒品罪的规定予以处罚,毒品的数量应以查证属实的数量计算,不进行纯度考虑。并以此作为刑事定罪量刑的依据 第二题: 习某,男,20岁,某县农民。 习某与王某(女,16岁,该县某中学学生)与2009年10月相识后经常在一起玩耍,渐渐的两人由友情产生了恋情。20 10年5月4日下午王某、习某和几个朋友在当地一山上玩耍,喝了不少酒,习某让王某回家,王某说:太迟了,今晚回去也是被父母殴打,明天回去也是打,干脆不回去了,习某要求与王某发生关系,王某起初不愿意。 后来看到习某很生气,便不再坚持,与习某发生了关系。次日回家遭父母痛斥,被迫 说出了自己与习某的关系。王父遂将习某带至家中盘问,并要求习某的父母前来谈判,未果,王父报警,警方以习某涉嫌强奸将其刑事拘留。

电大刑法学作业2资料

刑法学_0002 一、填空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 破坏交通工具罪的对象是正在使用中的火车、汽车、电车、船舶、航空器等交通工具。 2. 伪证罪的主体只能是刑事诉讼中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 3. 无期徒刑是指剥夺犯罪分子的终身自由,强制其参加劳动并接受教育改造的刑罚方法。 4.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任、死亡或者使公私财 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5. 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6. 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个人财产 7. 刑法的体系是指刑法的组成与结构。 8. 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9. 有期徒刑的期限,一般为6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 10. 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11. 以罪名所包含的犯罪构成内容为依据,罪名可分单一罪名和选择罪名。 12. 以共同犯罪人之间有无分工为标准,共同犯罪可以分为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 13. 我国的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我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不论该罪的法定最高刑是否 为,三年有期徒刑,均适用我国刑法。 14.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15. 刑罚,是指刑法中明文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所适用的限制或剥夺其某种权益 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共15 道试题,共30 分。) 1. 蔡某进入邹某的菜地偷了两棵大白菜,被邹当场抓住,蔡某为挣脱逃跑而将邹打成重伤。蔡某的行 为构成( B )。 A. 抢劫罪 B. 故意伤害罪 C. 抢劫罪和故意伤害罪

电大2016年刑法学(1)形成性考核册答案(有题目)

2016 年刑法学(1)形成性考试册 刑法学(1)作业1 第一题:山本××,女,42岁,日本国籍。马××,男,35岁,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公民。2005年11月25日,山本××乘坐×××次航班入境,过海关时选走的是绿色通道,未向海关申报任何物品,但旅检现场关员在对山本××时行例行检查时,却从其携 带的硬质行李箱夹层中发现了可疑粉状物9包,经化验证实该批粉状物为毒品“可卡因”, 共计4512克,纯度为70%。要审查,山本××交代,这批货是她从巴西带来的,有人会 在广州××路××酒店接货。海关缉私局马上在该酒店周围布控,接货人马× ×携款前来酒店找山本交接时被当场抓获。【问题】1.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来判断,山本 ××和马××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2.对于山本××和马××的行为是否应当适用我国刑法管辖和处理?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理(处理原则)? 答:1.根据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走私毒品的,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当事人的刑 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本案中的可卡因属于毒品的一种。山本××违反我国的出入境 管理制度,携带毒品进入我国境内,不向海关申报而选择绿色通道,意图逃避海关监管, 其行为构成走私行为,构成走私毒品罪;马××携款接货的行为属于走私行为,构成走 私毒品罪。2.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 定的以处,都适用我国刑法;只要犯罪行为或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 的,就认为是在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犯罪。山本××和马××的走私行为开始于我国 境外,但完成于我国境内,属于在我国境内犯罪。同时,山本××虽然是外国国籍,但 并非是享有外交特权和外交豁免权的外国人,而马××虽然是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公民, 但其行为并不是发生在香港区域内,因而二人的行为均不属于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形, 因而适用我国刑法管辖。对山本××和马××的行为应适用我国刑法关于走私毒品罪的 规定予以处罚,毒品的数量应以查证属实的数量计算,不进行纯度考虑。并以此作为刑 事定罪量刑的依据 第二题: 习某,男,20岁,某县农民。 习某与王某(女,16岁,该县某中学学生)与2009年10月相识后经常在一起玩耍,渐渐的两人由友情产生了恋情。2010年5月4日下午王某、习某和几个朋友在当地一 山上玩耍,喝了不少酒,习某让王某回家,王某说:太迟了,今晚回去也是被父母殴 打,明天回去也是打,干脆不回去了,习某要求与王某发生关系,王某起初不愿意。 后来看到习某很生气,便不再坚持,与习某发生了关系。次日回家遭父母痛斥,被迫说 出了自己与习某的关系。王父遂将习某带至家中盘问,并要求习某的父母前来谈判,未 果,王父报警,警方以习某涉嫌强奸将其刑事拘留。

福建电大法学专科集中实践环节实施细则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开放专科法学专业 综合实践实施细则 ( 春修订) 根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开放专科法学专业综合实践环节教 学大纲、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 结合我省具体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 法学专科综合实践包括社会实践和毕业作业, 统设必修, 共8学分。 一、社会实践 ( 一) 社会实践目的 社会实践是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 对学生所学知识和理论进 行综合运用的培训。社会实践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对国情、民情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 特别是对中国司法实践的了解, 总结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 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专业素质得到提升。 ( 二) 社会实践形式 法学专科社会实践采取调查报告形式。社会调查是运用科学方法, 对特定的社会现象进行实地考察, 了解其发生的各种原因和相互联系, 从而提出解决社会问题对策的活动。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不但能够使学生感受和检验各种理论命题, 在实践中发现问

题, 引发更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还能够使学生全面接触、了解、认识社会, 从多角度以法律人的思维方式去看待分析各种社会现象, 为掌握法学这一学科的具体研究方法奠定基础。 ( 三) 组织机构及职责 各工作站( 教学点) 成立专门机构, 负责社会调查的组织、 管理及协调工作, 制定社会调查的各项规章制度, 安排、组织学生的实践、实习工作, 负责与各实践基地、调查单位的协调工作, 对相应的实践环节负责指导、监控、信息反馈及成绩评定工作。 各工作站( 教学点) 专门机构应针对法学专业学生的特点, 对学生的社会调查活动进行实时与非实时的培训指导, 尽可能为 学生提供学习支持服务。 ( 四) 指导教师条件和要求 为了取得良好的社会调查实践效果, 引导学生正确规范地进 行操作,每个学生都应配有相应的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全过程的专业指导服务。指导教师的具体条件和要求: 1、具有认真的工作态度、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业务水平, 熟悉电大教学情况。 2、毕业作业指导教师必须具有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 且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具有3年以上法学专业教学经历或从 事审判、检察、律师等法律业务工作经历。

2017年电大刑法学1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刑法学(1)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作业一 一、1.根据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走私毒品的,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本案中的可卡因属于毒品的一种。山本**违反我国的出入境管理制度,携带毒品进入我国境内,不向海关申报而选择绿色通道,意图逃避海关监管,其行为构成走私行为,构成走私毒品罪;马**携款接货的行为属于走私行为,构成走私毒品罪。 2.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处,都适用我国刑法;只要犯罪行为或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犯罪。山本**和马**的走私行为开始于我国境外,但完成于我国境内,属于在我国境内犯罪。同时,山本**虽然是外国国籍,但并非是享有外交特权和外交豁免权的外国人,而马**虽然是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公民,但其行为并不是发生在香港区域内,因而二人的行为均不属于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形,因而适用我国刑法管辖。对山本**和马**的行为应适用我国刑法关于走私毒品罪的规定予以处罚,毒品的数量应以查证属实的数量计算,不进行纯度考虑。并以此作为刑事定罪量刑的依据。 二、 1.王某的行为与陈某的死亡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2.王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犯罪,应当如何认定其行为的表现形式与主观心理态度?为什么? 答:王某的行为与陈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王某的行为构成了不作为形式的过失杀人罪。 从客观方面看,王某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王某负有实施保护陈某安全的特定义务,这种特定义务是由王某先行的行为使陈某处于危险状态所产生的。陈某是儿童,王某答应他将他带到离河岸七米多远处的深水处游泳,这无疑使陈某的生命处于危险状态,因而就产生了王某应当保护陈某的特定义务。 王某有履行保护陈某的特定义务的可能而未能履行。 王某的不作为行为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客体和对象,即陈某的生命权。并且,王某的不作为与陈某的溺水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所以,从客观方面看,李某的不作为行为构成犯罪。 从主观方面看,王某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王某作为一个成年人,应该预见到如果自己不陪同保护或把陈某带回到岸边。陈某很可能会发生溺水死亡的危险。然而他却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正是由于这种不负责任的疏忽大意导致了陈某溺水死亡结果的发生,所以,从主观方面看,王某的行为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 作业二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15条:放火、决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刑法》第17条第二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刑法》第17条第四款规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

2017年电大刑法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刑法学(2)形成性考核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文法部 学校名称: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班级: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案例分析(每小题50分) 第一题 【案情】 王某,男,44岁,某医院职工。 王某得知其妻刘某有了婚外情即怀恨在心,欲致其于死地。2001年12月19日,王某自制了一个定时爆炸装置。12月21日上午,王某将爆炸装置定好时间后谎称要去登山游玩,带着刘某一起爬上了一座游人云集的山头。中午12点左右,王某将用报纸包好放在塑料袋中伪装成午餐的爆炸装置让刘某拿着,然后以上厕所为名离开刘某。12点30分左右,定时爆炸装置发生爆炸,刘某被炸身亡,刘某周围的游人一死三伤。王某被抓获后主动交代,2000年2月因与吴某发生争执而将吴某扎伤,经查属实。吴某的伤情为轻微伤。 【问题】 对王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好人处罚(处罚原则)?为什么? 答:1、王某构成爆炸罪。王某为了杀害刘某,实施爆炸,造成1死亡3伤,其行为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因而构成爆炸罪,而不是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王某非法制造爆炸物的行为本已构成犯罪,但由于该行为与爆炸行为之间具有牵连关系,依照处理牵连犯的原则,应依照爆炸罪处罚而不实行数罪并罚。 2、根据刑法第115条规定,应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 3、此前实施的故意伤害罪,因情节轻微,又有自首情节,可以免除刑事责任。 第二题 【案情】 谢某,男,26岁,XX市公交公司1212路车队司机。 2004年10月14日早上7时许,谢某驾驶121路1234号车搭载20余名乘客驶近XX 中学门前的公交车站时,同样要在此停靠上下乘客的一辆120路车正在前面靠边行驶准备进站。 为了抢在120路车前面进站,谢某加大油门,驾车从120路车左侧超越,然后向右猛打方向盘冲向车站。此时,在站上候车的50余名乘客正迎向车子走来准备上车。谢某立即采取紧急制动措施。但由于谢某的车速度快、惯性大,车下乘客躲闪不及,以致12人被撞倒刮伤受伤。同时,急刹车导致车内乘客跌倒或与车内设施发生碰撞,造成9人受伤。经鉴定确认,受伤乘客中4人重伤,6人轻伤,11人轻微伤。谢某对事故的发生负有主要责任。 【问题】 对于谢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罚(处理原则)?为什么? 答:1、谢某构成交通肇事罪。谢某为抢道,实施了超车的行为,主观上出自故意,以致12人被撞倒乱倒受伤,并与120路车发生碰撞,造成9人受伤。 2、根据刑法第133条规定,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