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作业

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作业

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作业
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作业

一、选择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某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持续推进。下

图为该区域工业发展、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的10年间,该区域工业生产与生态环

境发展的特点是( )

A.工业快速增长,生态环境保持良性发展

B.生态环境变化和缓

C.工业快速增长,生态环境迅速恶化

D.工业稳步增长

2.近年来,该区域努力转变增长方式,采取积极措施建设和谐社会,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呈现又好又快的局面,其可能采取的措施有( )

①调整产业结构,节能减排②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环保投入③严格限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减轻环境污染④大力发展特大城市,减缓农村发展⑤做好规划与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⑤

利用区位联系,建立有内在联系的经济体,借整体的力

量来发展,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泛珠三角(9

+2)”区域合作体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的。读图回答

3~4题。

3.该区域内人口承载状况大于2的省区通过区域合作,

其人口承载状况将变小。其原因有( )

①环境条件改善,环境人口容量变大 ②人口迁移或流

动,降低了这些省区的实际人口密度 ③户籍制度的改

革,人口主要流向这些地区 ④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已同发达地区十分接近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4.目前,广东省正以出省高速公路通道建设为突破口,

打破岭南地理的天然屏障,连接周边地区,这有利于

( )

A .大珠三角经济区拓展经济腹地

B .为华南、西南、西北等地区开辟快捷的出海通道、物流通道

C .泛珠三角省区能源等资源调往珠江三角洲地区

D .珠江三角洲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向泛珠三角省区转移

5.(20129)下图是某城市高铁站影响范围(半径

2.5km )内,以车站为中心的不同圈层(以0.5km

等间距划分)中三类企业数量的统计。由此可判

A .直接相关企业数量占该类企业总数比重,在

距离车站0.5~1.0km 圈层中最小

B .关联企业在各圈层中的数量,以 1.0~

1.5km 圈层中最少

C .派生企业在各圈层中的数量,由内圈到外圈

地理一轮作业 必修三第四章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D.各圈层中三类企业的数量之和,由内圈向外圈依次减少

图4(201211~13)a是2005年某城市新区规划图。针对规划实施中出现的一些问题,2010年对原规划进行了修编(图4b)。该城市盛行西北风。据此完成6~8题。

6.按主导职能,该新区规划为

A.居住区 B.文化区C.政务区 D.工业区

7.在图4b中的M处适宜修建

A.自来水厂 B.垃圾焚烧厂C.污水处理厂D.热电厂

8.据图文资料推测,该新区规划实施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A.交通拥堵 B.环境破坏严重C.公共服务配套不足D.工业用地不足

下图为1970~1990年某国的产业结构变

动图,读图完成9-10题。

9.该图表明该国1970~1990年()

A.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呈波动性下降

B.第二产业的产值呈上升趋势

C.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的增长幅度后十年超

过前十年

D.三大产业的总产值呈下降趋势

10.下列判断符合该国的是()

A.部分产业迁向国外

B.重要的人口

迁出国

C.城市化水平较低

D.环境污染日

益加剧

(2013·南昌模拟)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瑟·刘易斯提出了“二元经济”发展模式。将经济发展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劳动力无限供给阶段,二是劳动力短缺阶段,连接两个阶段的交点称为“刘易斯拐点”。近年,在沿海甚至江西、四川等劳务输出大省也出现了“招工难”现象,中国经济的“刘易斯拐点”可能提前到来了。据此完成11-12题。

11.有关中国经济的“刘易斯拐点”提前到来的特殊背景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计划生育,导致老龄化加剧B.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

C.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平均寿命延长D.因城市化速度较快,导致乡村人口减少

12.下列工业部门受“刘易斯拐点”的出现影响较大的是()

A.大飞机制造B.钢铁工业C.玩具制造D.高档时装

结合下面两图,回答13-14题。

13.通过两图的对比可知()

①我国工业化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②我国城镇化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③我国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比较吻合④我国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产生了较大背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①特大城市急剧增加②环境问题日益突出③耕地资源日益减少④城市规模不断缩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5.目前包括珠江三角洲9个城市和香港、澳门在内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世界第三大都市圈,在世界上仅次于纽约都市圈和东京都市圈。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可以()

①加强城市间竞争,有利于城市的共同提高②促进“珠三角”工业化、城市化模式的转型③提高“珠三角”地区的整体实力④加强地区间的分工与合作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读我国部分区域图,回答16-17题。

16.图中阴影所示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是()

A.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B.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C.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D.森林、矿产资源→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17.珠江三角洲与图中阴影所示地区相比,对外资的吸引力

正在下降,其原因是()

A.国家对图中阴影区实行了更优惠的政策

B.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限制

C.图中阴影区劳动力资源更为丰富、廉价

D.图中阴影区水资源、矿产资源比珠江三角洲地区更丰富《河北省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

年)》指出,要以承德、张家口、廊坊、保定为主体,

构筑环首都城市群。结合下图回答18-19题。

18.河北省城镇化发展方向特别指出“坚持城乡统筹、

互动共进,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

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推进

主要表现在()

A.城镇发展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有效解决农

村的剩余劳动力

B.城镇发展可以有效促进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提高

农村劳动力的素质

C.工业和城镇可以为农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必要的生产资料

D.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占用大量土地,能有效提高农业土地的利用率

19.环首都城市群发展的主要条件是()

C.与北京市的经济互补性强

D.位置优越,原有产业基础薄弱

20.下图示意1978~2007年我国

东南沿海某省第二、三产业产值

比重和城市化水平,1990年前

和1990年后推进该省城市化进

程的主要动力分别是()

A.第二产业、第二产业

B.第三产业、第三产业

C.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21.“长三角”和“珠三角”是我国两个重要城市群,阅读两三角洲简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8分)

(1)我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有对外开

放、小商品经营、大城市扩散、资源开发等因素,请

指出两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2)两三角洲地区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导致酸雨危害严

重,减少这些酸性气体排放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3)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珠三角”城市化过

程中出现了城市等级体系不合理、城市产业结构趋同

等问题,请你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合理措施。

区农业应如何发展?

22.(能力挑战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城镇化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结果。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受到区域发展基础条件、产业发展和体制背景等多方面的影响。除传统的城镇化影响因素(如工业化)外,我国出现了许多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力(如区位优势、第三产业、户籍制度、建设资金投资主体多元化等)。我国大陆沿海各省区(市)推动城镇化的影响因子差异很大(如下表)。

材料二2000年与2005年大陆沿海省区(市)城镇化水平及变动幅度图。

(1)简述2000~2005年,我国大陆沿海省区(市)的城镇化发展的特点。

(2)说明广东省和辽宁省工业结构差异,分析说明广东省和辽宁省的城镇化第一因子的差异。

(3)京津冀和福建的城镇化有明显的非工业化拉动特征。推测这些省区(市)三次产业(也叫三大产业)共同的变化状况。

23.(201239)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目标与责任。城市绿化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下图为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简述规划绿地的分布特点。(4分)

⑵阐述该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原理。(6分)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作业题答案

1选C,2选D。【解析】第1题,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的10年间,该区域工业生产和环境污染都呈快速上升的趋势。第2题,严格限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明显与题干不符;大力发展特大城市,会加剧各种城市问题

3选A,4选A【解析】第3提,首先理解人口承载状况概念的含义,它指的是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人口密度之比,该题的条件可见人口承载状况大于2的省区通过区域合作人口承载状况将变小,说明了其环境承载量增加,理论人口密度增加,从而使人口承载状况变小,另外由于人口的流动使实际人口密度减少也会导致人口承载状况变小。第4提,要加强“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就必须加强交通建设,广东省建设出省高速公路通道主要是拓展大珠三角经济区经济腹地,增强“泛珠三角(9+2)”区域内部联系。

5选C【解析】读图可知,直接相关企业数量占该类企业总数量的比重,在距离车站0—0.5㎞圈层中最最小,关联企业在各圈层的数量,也在距离车站0—0.5㎞圈层中最少,派生企业在各圈层中数量,由内圈到外圈层先增后减,各圈层中三类区域的数量值和,由内圈向外圈明显不是依次减少。

6选D,7选C,8选C 【解析】第6题,阅读图例,看图中面积较大的功能区应为工业区。第7题,。图4b处为河流下游,不可能是自来水厂;处于西北风城市主导上风,不能是垃圾焚烧厂和热电厂。选C。第8题,公共服务配套不足,也是第6题涉及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前后两图比较发现“公共设施”土地面积有很大的增加,说明在新区规划“实施中”出现了这方面的问题。

9选C,10选A。【解析】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国第一、二产业的比重都在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在上升,且后十年的上升幅度超过前十年。第10题,该国第三产业比重很高,说明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化水平应较高,且应为人口迁入国;该国第二产业比重的下降意味着部分工业向国外迁移。

11选B,12选C。【解析】第11题,我国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使青少年比重开始下降,几十年后造成了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下降。第12题,“刘易斯拐点”的出现意味着劳动力开始短缺,这对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影响最大,四选项中玩具制造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13选B,14选C。【解析】第1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工业化率在一个较高水平上保持稳定,而城镇

大量耕地,并产生大量废弃物,使环境问题加剧。特大城市急剧增加是城市化率高的表现,但图表中我国的城市化率低于工业化率

15选D。【解析】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有利于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加快“珠三角”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提高“珠三角”地区的整体实力。

16选B,17选B。【解析】第16题,图中阴影所示地区为“长三角”地区,其城市化发展模式为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第17题,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基础、科技与人才、市场腹地都处于劣势。

18选C,19选D 【解析】第18题,工业化的发展可为农业发展提供必要的生产资料,城镇化的发展可为农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两者的发展有利于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和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第1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规划的环首都城市群紧邻北京,地理位置优越,但规划地区多为小城市,基础设施和产业基础比较薄弱。C错在经济上。

20选D 【解析】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1990年前该省城市化水平的曲线走势与第三产业比重曲线基本一致;1990年后该省城市化水平的曲线走势与第二产业比重曲线基本一致。

21.【解析】第(1)题,比较简单,为所学基本内容。第(2)题,主要是通过各种措施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第(3)题,主要是加强城市的合理建设和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第(4)题,农业的发展应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调整。

答案:(1)长江三角洲:大城市扩散。珠江三角洲:对外开放。

(2)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减少酸性气体排放量及进行回收利用(推广原煤脱硫技术、工业废气脱硫处理);调整产业结构,限制高污染工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第三产业);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答出三点即可)

(3)加强城市群整体统筹与规划;构建区域核心城市并提高核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加强城市产业分工与协作,避免恶性竞争;加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建设与合作等。(答出三点即可)

(4)农业生产结构进行相应调整,加大蔬菜、肉蛋奶、花卉等城市需求量大的农副产品生产;保护基本

农田,增加科技投入,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22.【解析】第(1)题,结合图中的信息,从城镇化水平、城镇化的速度两方面分析沿海省区(市)城镇化的特征。第(2)题,影响城镇化的第一因子,包括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省外迁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交通干线公路网密度等方面,注意从工业结构入手,工业结构的差异影响经济的发展。第(3)题,京津冀和福建的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答案:(1)城镇化水平较高;各省区(市)城镇化水平差异很大;城镇化发展速度不均衡。

(2)辽宁省的重工业比重大,产业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小城镇发展慢;城乡居民收入较少,铁路交通网络密度大,而公路网密度较小,省外人口迁入少;广东省的轻工业比重大(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迅速),小城镇发展迅速,工业化发展速度快;城乡居民收入较多,公路网密度大,吸引大量外来人口。

(3)(第一产业比重降低)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小,第三产业比重增加值占GDP比重大。23.【答案】:⑴城市中心为片状分布,边缘呈网状分布(环状分布,沿主干道呈楔形或条带状或放射状分布)。

⑵吸附飘(浮)尘(吸烟除尘),吸收污染气体(净化空气),释放氧气。

【考点透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绿地分布特点和城市绿地(绿色植物)的生态环境效益。

【思路点拨】第⑴题,从图中信息易知绿地主要沿主干道呈放射状分布,在边缘呈网状分布。

第⑵题,城市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原理,即城市绿地的作用,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能阻挡飞扬的灰尘,吸收各种有害的气体,从而起到过滤、净化空气的作用;绿地还可以减弱噪声。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试卷

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6分) 1.城市化的主要标志中,最主要的指标是 A.城市人口增加 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C.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D.城市的功能增加 2.关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B.城市化可以促进工业化的发展 C.城市化不能促进工业化D.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力量 3.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主要分布在 A.广州市 B.中山市 C.珠海市 D.深圳市 4.下列不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有利优势是: A.国际经济环境 B.对外开放政策 C.侨乡 D.重化工业基地 5.有关工业基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辽中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B.沪宁杭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C.京津唐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D.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6.下面几种区域城市化典型模式中属于珠江三角洲的是: A.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B.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C.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D.森林、矿产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7.有关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叙述,下列不正确的是 A.“苏南模式”诞生于我国经济最发达、城市密度最高的江南水乡 B.东北地区的城市都以重工业为主,其基本上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 C.个体和私营经济的发展是“温州模式”的核心和主体 D.“云南德宏模式”依靠边境贸易活动的剧烈扩张而形成的 8.为解决珠江三角洲的能源紧张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①.建设核电站②.大力开发潮汐能 ③.减少对香港、澳门的能源供应④.西电东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为台湾省1993年和2003年部分出口产品所占比重的统计资料。回答9~10题。9.图中部分产品出口比重下降,说明台湾丧失的 主要竞争优势是 A.先进的技术 B.广阔的市场 C.低廉的工资 D.通达的信息 10.图中部分产品出口比重上升,说明台湾工业转向 A.原料指向型B.市场指向型 C.廉价劳动力指向型D.技术指向型

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公开课教案】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3.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4.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教学重点: 1.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即及主要发展特点 3.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 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即及主要发展特点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城市化与工业化 1.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2.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之间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3.一般发展中国家如何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 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以带动相邻区域以至全国其他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 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得益于优惠政策而迅速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地区之一。 二、对外开放的前沿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仅次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密集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的原因: 1.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发达国家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产业结构调整: 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⑵在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影响: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出路,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提供了契机。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3.良好的区位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影响:使本区得以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参与广泛的国际分工。 阅读 通过此阅读材料,使学生大致了解以下内容 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是中国目前历史最长、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各举办一届。 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教学设计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一、教材分析: 有关城市化的相关知识我们已在必修Ⅱ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中有所了解,本节旨在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从而达到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目的。 本节教材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二是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三是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省编教学指导意见安排3课时,由于课时紧张,我设计两课时完成,前两个部分为第一课时,第三部分为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和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 2、理解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说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及城市分布特点。 2、运用教材阅读材料和图片,剖析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提高学生从图文资料中提 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学生讨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原因。

4、运用教材阅读材料分析、讨论“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5、结合教材阅读材料讨论并总结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存在哪些问题? 6、结合教材“活动”就如何实现珠江三角洲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展开辩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城市化问题的探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城市观、发展观与环境观。 三、教学重点: 1、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2、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四、教学难点: 城市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今后城市应如何发展。 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活动探究法、组织讨论法。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介绍Google Earth软件并定位首都北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环节一:珠江三角洲的概况

2020届高三地理纠错分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2020届高三地理纠错分析: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一、选择题 根据下面两幅图,完成1~2题。 ) ( 1.据图甲及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市②城市扩展的主要方式有卫星城建设、①城市扩展的主要方式有郊区城市化、城市蔓延④许多工业与乡镇新区建设③许多工业与乡镇企业达到共同繁荣,其主导因素是协作企业达到共同繁荣,其主导因素是原料.①②③ D.①②④A.①④B.②④ C) .从农业产业结构方面分析,图乙中城镇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合理的是( 2 ①利用当地气候优势条件,大力种植热带经济作物,并发展相关的加工工业②实现农林牧渔等业均衡发展③在城市近郊重点发展蔬菜、乳肉禽蛋生产基地,在远郊发展粮棉生产基地④在稳定农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以当地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②③.③④ C.①④ D A.①③B【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城市扩展方式与工业发展。通过图甲可知,上海市郊区的很1.C多地区已经开始了郊区城市化,其主要原因是城市中心区人口过度集中,环境恶化,郊区 C项正确。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等。故选项,原因是考生认为工业与乡镇企业达到共同繁荣的主导因D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素是原料。【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该地区位于上海市郊区,人们对乳肉禽2.B蛋和蔬菜等的需求量增加;发展以当地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可以延长农业的生产链,项正确。可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符合农业发展方向。故B选项,原因是考生认为上海市郊区近郊重点发展蔬菜、乳肉禽D【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 蛋生产基地,在远郊发展粮棉生产基地,城镇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应实现农林牧渔等业均衡发展。下图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读图回答3~5题。

(最新整理)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第1课时)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 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明确珠江三角洲所处地理位置及范围。 过程与方法:1.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 诸多因素,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 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2.通过角色扮演,比较、归纳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 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的发展特点,并能够分析 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角色扮演,使学生学会换角 度思考问题,同时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和语言 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及主要发展特点 【教学难点】 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及主要发展特点 【教学方法】图示法、小组交流法,角色扮演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春天的故事音乐,学生在听音乐过程中思考以下问题:

设计意图:音乐导入能让学生迅速进入上课状态,提高学习情绪,同时很好的引入本节课的切入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相互关系。[情境创设]展示珠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 问题设计:看图描述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和范围 范围(包含哪几个市?) 位置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相对位置: 设计意图:珠江三角洲这部分内容学生初中已经学过,区域定位的方法在学习中一直有锻炼,这一部分内容起到复习旧识,锻炼读图能力的作用。 [情境创设]展示珠江三角洲改革前后照片对比(小渔村——现代化大都市)

2020年高考地理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专题训练(包含答案)

2020年高考地理专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专题训练 读“三种工业化、城市化模式图”,回答1~2题。 1.下列地区中,其发展模式与①相符的是() A.美国硅谷 B.德国鲁尔区 C.辽中南重工业基地 D.长江三角洲 2.20世纪80年代,影响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的主导因素是() A.侨乡 B.政策 C.交通 D.劳动力 图为我国东北某林区城市生态工业园区目前的生产结构图,虚线框内为该城市过去的工业生产结构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3.图中甲工厂最可能是() A. 造纸厂 B. 化肥厂 C. 发电厂 D. 污水处理厂 4.导致该城市生产结构发生变化的诱因最可能是 ( ) A. 用材料资源的枯竭 B. 城市发展的需要 C. 环境污染的加剧 D. 人口数量的增加 根据典型产品的生命周期,可把产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分别是开发期、增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读产业典型产品周期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5.在青岛经济开发区建有许多跨国公司的出口加工区,这些出口加工企业的兴建主要是什么因素的影响() A. 劳动力因素 B. 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C. 市场因素 D. 国际经济形势变化 6.产业转移可促进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重点生产处于不同阶段的产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经济水平较低,但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应发展处于甲阶段的产业 B. 发达国家应重点发展处于甲阶段的产业 C. 处于甲阶段的产业应完全由发达国家来完成 D. 发展中国家应大力发展处于丁阶段的产业 新塘(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在30年前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改革开放之初,这里诞生了国内第一条牛仔裤。30年后,这里聚集了几十万外来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牛仔布生产基地和华南摩托车、汽配产业重要地标。每天,这里有250万件牛仔服被生产出来销往世界各地。数据显示,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2018年新塘仍完成工业总产值797亿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新塘诞生国内第一条牛仔裤时,珠江三角洲() A.城市化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 B.区域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增强 C.基本形成了城乡一体化和城市群体系 D.城市化向城市群模式转变 8.30年来,名不见经传的小镇新塘得以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①靠近港澳和东南亚②平原广阔,土壤肥沃③改革开放的政策④海运便利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下图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图。据此完成9~10题。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第一学时) 学习目标 1.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及相互关系。 2.以区域经济发展为背景考查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条件及影响。 【自主预习】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补充】:工业化一般是指制造业或第二产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逐步提高,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中就业的劳动人口占总劳动人口的比例持续上升的过程。 工业化是一个长期不断变化的过程,其间往往还伴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一方面由传统的农业部门占主导地位向工业占主导地位转变,另一方面工业部门的内部结构也处于不断的演进之中。一般将工业化分为早期工业、中期工业和新兴工业三个阶段,以表示工业化的发展进程。 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声,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衡量城市化水平主要有三个标志: 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③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二者的关系: ①:工业化、城市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②:城市化与工业化的相互之间的关系 对外开放的前沿 珠江三角洲由西江、北江、东江冲积而成,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指我国广东省政府提出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佛山、江门、惠州、肇庆共9个地级市。(图4.17) 1.国际背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1) 产业比重下降,产业比重上升。 (2) 和型产业比重下降,技术、型产业比重上升。 2.国内背景:。 3.良好的区位条件:毗邻,靠近东南亚,有利于接受港澳产业的,参与 4.全国最大的之一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1.工业化进程呈现两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 (1979~1990年) 主导产业:型产业 优点:一些工厂迅速成为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 缺点:吸引的外资额及的增长相对较慢 (2)第二阶段 (1990年以后) 主导产业:产业 面临问题:优势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需进行产业升级2.城市化 (1)现状:我国城市分布最为的地区之一 (2)表现①城镇猛增,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 ②城市迅速扩大【巩固练习】

高考地理复习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我们这样定义城市化协调度β:设某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为M,工业化水平为N,则β=N/M。当β=0.5时,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是基本协调的。读世界某区域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相关指标统计表,完成1—3题。 指标1980年1995年1999年2003年2007年2011年2015年 N(%) 50.02 41.14 44.48 45.49 47.16 49.69 56.32 M(%) 9.47 12.26 16.32 28.20 34.94 43.50 51.50 β 5.28 3.36 2.73 1.61 1.35 1.14 1.09 1.依据表格资料可以推断出,该区域 A.工业化与城市化基本协调发展、同步推进 B.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不协调性在逐步缩小 C.工业化一直超前于城市化,城市经济良性发展 D.工业化一直滞后于城市化,城市化水平很低 2.上述资料表明,该区域城市与经济发展特点导致 A.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过多B.乡镇企业发展受到限制 C.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力不足D.城市第三产业发展不足 3.依据资料信息推断,该区域可能位于 A.墨西哥B.英国 C.中国D.坦桑尼亚 【参考答案】1.B 2.D 3.C

3.依据表格中的指标M可以看出,该区域的城市化起步晚,发展速度快,但现有城市化水平不高。墨西哥属于发展中国家中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城市化水平超过很多发达国家;英国属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A、B选项都不正确。坦桑尼亚城市化水平很低,与材料不符,D错误。中国现有城市化水平在50%左右, C选项正确。解题必备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 1.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具体如图所示: 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推进过程的两个阶段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习目标 1. 知道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 2. 掌握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及其主要发展特点 3. 能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课前预习案】 一、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发展的区位优势 A.国际环境B.对外开放政策 C.优越的区位条件D.著名的侨乡 2.下列叙述中,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良好地理位置条件的是( ) A.地势低平,水热丰富B.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C.国家优惠政策D.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 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回答3~4题。 3.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B.阶段I城市化进程速度比阶段Ⅱ快 C.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 D.该国可能属发展中国家 4.阶段Ⅲ,该国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 ) A.资金密集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源密集型产业 D.现代服务业 课内探究案 一、城市化与工业化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二、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仅次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密集区。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的原因? 三、对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 四、问题与对策

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1.产业结构调整 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3.加强规划与管理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读图回答 1~2题。 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中的①、②两个 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 A.原料密集型产业、动力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市场密集型产业 C.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D.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2.代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是( ) A.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B.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C.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D.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读我国某河流三角洲示意图,回答1~3题。 1.图示A城市工业占其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84年的24.3%迅速下降到 9.2%,主要原因有 ①第三产业发展迅速②工厂转移到深圳等地 ③政府限制原料的出口④工业生产持续衰退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港澳地区产业多向此三角洲地区扩散,原因有①劳动力丰富②地价低廉③多侨乡④国家的优惠政策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高考真题

【2019年全国1卷】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2016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村村冒烟”主要指的是当时该县村办企业 A.燃料来源分散B.空间布局分散 C.原料来源分散D.产品市场分散 2.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可以 ①弥补劳动力不足②缓解建设用地紧张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④壮大集体经济实力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3.“抱团飞地”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 A.城乡统筹创新B.生活方式创新 C.农业发展创新D.科学技术创新 【2019年全国2卷】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 A.海港规模大B.沿长江分布 C.集聚长江口D.行政等级较高 5.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A.均衡性B.边缘性 C.集中性D.对称性 6.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 A.空间位置邻近 B.发展模式相同 C.城市性质相似 D.产业部门接近 【2016年全国3卷】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的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下题. 7.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