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作文】野渡无人舟自横全诗

【精品作文】野渡无人舟自横全诗

【精品作文】野渡无人舟自横全诗
版权所有:【碧意之时】
篇一: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1-10首古诗鉴赏全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鉴赏
(一)《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1、“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云出”,你认为诗人他倾向于一种怎样的生存境界(心情)?
环境清幽,闲适恬淡的心情。
2、“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展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鸟飞檐上,云出窗里,在动和静的变化中写出了轻快飘逸的生活情趣。
(二)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月夜竹林的幽静,以
2、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能体现使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一些?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独坐、弹琴、长啸
3、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表现出来的画面。
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呼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林照射过来,
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三)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本诗作者是被称为“的,字
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连绵的峨眉山夜色正浓,半轮明月悬挂山间,犹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映入湛蓝的江水,随着江水缓缓流动。
3、“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四)《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更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试赏析“暗”和“散”的表达效果。
“暗”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
知谁家,“谁”与“暗”照应。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
3、“折柳”的寓意是什么?历代评论家说“折柳”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试加以说明。
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五)《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描绘“故园东望路漫漫”所展现的画面。
这句诗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自己的家园,“ 东望 ”点明家园的位臵,也说明自己在走马西行 。“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诗人辞家远征 ,回首望故乡,自觉长路漫漫,平沙莽莽,离家已越来越远 。“漫漫”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
(六)《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全诗表露了恬静的胸怀和忧伤之情怀。
2、请描绘“春潮带雨晚来急,夜渡无人舟自横”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当夕阳西沉、暮色降临时分,西涧的潮水拍击着两岸,一场春雨被风裹挟着,急骤地飘落在水面上;这时,连渡口的船家也回家去了,只见一叶小舟系在渡口边,随着涧水的涌动,横浮在那里。
3、“独怜”是什么意思?请赏析这两句诗。
诗的前二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
(七)《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
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2、“寻常”“几度”各是什么含义?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寻常,平常;几度,多次。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诗人与歌唱家李龟年当年正值人生盛时,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于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
3、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您。“落花时节”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八)《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1、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送别的画面。
幽深的竹林郁郁苍苍,灵澈上人所在的寺院就在竹林深处。天近傍晚,悠远的钟声隐隐传来。我目送灵澈上人离去的背影,只见他头戴斗笠,身披斜阳,向着青山深处去了。
2、中国古诗往往以“寄托遥深”显示无穷的艺术魅力,这首是短短二十字,却含义丰富,请尝试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可以结合人物的身份,诗歌的环境等理解分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虽怀才不遇但闲适,虽宦途失意却淡泊的情怀。也
篇二: 诗歌鉴赏
2014年湖北省
2014年湖北省黄石市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 诗 ,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 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提。
【注】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13.本诗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14.苏轼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与本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问诗人运用哪些具体景象表现了“钱塘湖”堪比“西子”的秀美景色?(2分)
答:
13.(2分)抒情手法:借景抒情,直抒胸臆
(2分)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观赏西湖早春美景的喜悦之情。
14.(2分)水面、云脚、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 绿阴。
2014年湖北省襄阳市
(一)阅读古诗《渡荆门送别》,完成10-11题。(4分)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0.此诗是诗人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首联 ,颔联、颈联写景,尾联抒情,含蓄地
抒发了 之情。(2分)
11.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山随平野尽”句中哪个字用得好?试作简要赏析。(2分)
答:
(一)阅读古诗《渡荆门送别》(4分)10. (2分)每空1分。叙事;思乡。
11.(2分)“随”字用得好,(1分)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
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1分)
2014年湖北省十堰市
(二)阅读《渔家傲》,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每小题2分)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3.本词上阕描写边塞 ,下阕抒情。全词写景和抒情完美结合,表现出一种的艺术风格。
24.下面对本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上阕围绕“异”字着笔,调动视觉和听觉,显示了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峻。
B.“衡阳雁去无留意”意思是:衡阳的大雁毫不留恋地纷纷飞离了。烘托出悲凉的气氛。
C.“燕然未勒归无计”用了汉代大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后刻石记功而返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功业未成的苦闷。
D.整首词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作结,爱国激情与思乡之苦交融,构成了整首词矛盾、复杂、厚重的情绪。
(二)(4分)23.(2分)荒凉的秋景苍凉悲壮(每空1分,意对即可) 24.(2分)B
2014年湖北省荆州市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8.(2分)下面对《饮酒(其五)》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叙一转,写出了一种闹中取静的闲适之美。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问一答,写出了一种超尘脱俗的操守之美。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实一虚,写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空灵之美。
D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一静一动,写出了一种暮鸟飞还的温馨之美。
8.C
2014年湖北省宜昌市
一、观湖中之鱼明世间至理(20分)
【甲诗】 钓鱼不得
【唐】李舜弦
尽日池边钓锦鳞,芰荷①香里暗消魂。
依稀纵有寻香饵,知是金钩不肯吞。
——选自《全唐诗》
注释:①芰(jì)荷:菱叶和荷叶。
【乙文】湖之鱼
【清】林纾
林子①啜茗于湖滨(A)肆②,丛柳蔽窗,湖水皆黯碧如染,小鱼百数来会③(B)下。
戏嚼豆脯④唾之,群鱼争喋⑤;然随喋随逝,继而存者,三四鱼焉。再唾之,坠缀葑草
⑥之上,不食矣。始谓鱼之逝者皆饱也。寻⑦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故。
余方悟:钓者将下钩,必先投食(C)引之。鱼图食(D)并吞钩。久乃知,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矣。然则名利之薮⑧,独无钩乎?不及其盛⑨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
——选自木刻本《畏庐文集》
【注释】①林子:林纾(shū)自称,中国近代文学家、翻译家。②肆:指茶馆。③会:汇聚。④豆脯:豆豉之类佐餐小食品。⑤喋:成群的鱼儿吃东西。⑥葑(fēng)草:水生植物。⑦寻:长度单位,八尺。⑧薮(sǒu):原指水少而草木茂盛的湖泽。后比喻人或东西聚集的地方。⑨盛:多,频频。
6.请解释【乙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啜( )逝( )故( )乃()
7.请认真阅读【乙文】,凭你的语感,将文言词“之”“以”“其”“而”正确填

入文中的ABCD处。(2分)
8.【甲诗】中加横线的“锦鳞”代指的是什么?在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用法与此相同的还有不少,请再列举一例并写出具体代指的内容。(2分)
答:
9.用“/”为【乙文】中画横线的 句子 准确断句。(2分)
寻 丈 之 外水 纹 攒 动 争 喋 他 物 如 故。
10.翻译【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3分)
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
译文:
11.【甲诗】作者“钓鱼不得”,【乙文】也说对于丢下的食物,鱼儿渐渐“不食矣”。如果要用【甲诗】中的两句诗来概括其原因,你认为是哪两句?(2分)
答:
12.【甲诗】中的“香饵”在【乙文】的作者看来,喻指什么?请用【乙文】第三段中的一个双音节词来回答。(1分)
答:
13.【乙文】由观鱼喋食而引发人生感悟,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其蕴含的深刻哲理。(2分)
答:
14. 积累链接:鱼儿,是可爱的小动物,《小石潭记》中也有精彩的描写。请将下面的语句补充完整:,,往来翕忽。(2分)
一、观湖中之鱼明世间至理(20分)6.(4分)啜:饮,喝;逝:游开,游走,离去; 故:先前,原来; 乃:于是,就,便
7. (2分)A.之 B.其 C.以 D.而
8.(2分)指的是鱼或美丽的鱼;如:“锦鳞游泳”“沉鳞竞跃”“呷浪之鳞”(代指鱼);“孤帆远影碧空尽”“孤帆一片日边来”(代指船);“臣本布衣”(代指平民)等,任写一例即可。
9.(2分)断句两处:寻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故。(一处1分)
10.(3分)翻译:(如果)不趁着他人频频下食的时机而离去,能够脱钩而游走的又有几个(多少)呢?(正确、通畅得1分,重点关注“及”“去”“逝”“几何”四个关键词,译错一个扣0.5分。)
11.(2分)依稀纵有寻香饵,知是金钩不肯吞。
12.(1分)名利
13.(2分)告诫世人,莫为名利所诱惑而吞下钓钩,而成为他人盘中之物。或:要拒绝诱惑,淡泊名利,才有真正的美好自由。(意近即可)
14.(2分)佁然不动,俶尔远逝(错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
2014年湖北省荆门市
三、阅读古诗文,完成10-15题(23分)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4.(5分)阅读《卜算子·咏梅》这首词,回答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