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初一生物下册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六章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的感知(眼和视觉)课件 新人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4.64 MB
- 文档页数:34
“眼与视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在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里,一改过去老教材先介绍神经系统结构,再介绍感觉器官的排序,而是先从人们对外界的信息的感知入手,引出眼和视觉以及耳和听觉,这样做的目的是强调人体通过自身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强调关注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发展的本来面目更加合理地学习。
2.本节主要内容《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材内容包括“眼与视觉”、“近视及其预防”和“耳和听觉”三部分。
现将“眼与视觉”作为第一课时内容讲授,分情境导入、自主先学、合作探究、答疑解惑、达标检测五个板块。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概述人体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获取外界信息的情况。
(2)描述眼球的结构以及各主要部分的功能。
(3)描述视觉形成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1)尝试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
(2)练习观察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意识到眼球的重要性,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眼睛。
三、重点难点重点: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难点: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以及视觉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方法指导法、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
五、学法指导通过明确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重点阅读眼球结构;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和交流,理解眼球主要部分的功能和视觉形成的过程。
六、学情分析虽然学生对眼这感觉器官较为熟悉,但对视觉是怎样形成的还知之甚少。
所以需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学生喜欢的游戏、知识抢答和分析资料等方式引导他们汲取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应设置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也使得记忆不再枯燥。
七、教学理念本节课以阳光课堂的教学理念为基础,努力打造优质高效、轻松愉悦的生物课堂。
对于一节论性比较强的课程,需借助一些具体的活动,让教学丰满和生动起来。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一、人的视觉和听觉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记住书P79眼球结构图)角膜:无色透明,可透光巩膜:白色,俗称眼白,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虹膜:有色素,中央是瞳孔,通光,虹膜收缩可调节瞳孔大小眼球壁中膜(脉络膜:有血管(营养眼球)、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内膜:视网膜,上有大量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形成物象内容物:晶状体:双凸镜,折射光线。
曲度可以调节,使眼睛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玻璃体:透明胶状物质。
2、瞳孔的大小与光线强弱关系(强小弱大)光线强—瞳孔缩小;光线弱—瞳孔扩大3、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折射光线)→玻璃体→视网膜(形成物象)→视神经(传导)→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4、照相机拍照时,镜头、光圈、胶卷分别起什么作用?它们各相当于人眼球的哪部分结构?答:镜头——调焦(调节物距)一晶状体光圈——调光(调节光线进入)—瞳孔胶卷——感光-—视网膜5、眼的卫生保健:近视:特点: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戴凹透镜远视:矫正:戴凸透镜二.人的耳和听觉1.外耳:耳郭(收集声波)、外耳道(传递声波);中耳:鼓膜(接受刺激,产生震动)、听小骨、鼓室;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和前庭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动的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相关(如晕车);耳蜗内有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听觉感受器;咽鼓管:与咽相通,调节鼓膜两侧压力平衡。
鼻炎患者可通过此结构引起中耳炎。
注意:遇到巨大响声时,要迅速张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使鼓膜内外的气压保持平衡,以免震破鼓膜。
2、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传递放大)→耳蜗(感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听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1.神经系统的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2课时)1.耳的结构中,能将声波转换成振动的是()A.鼓膜B.外耳道C.耳蜗D.咽鼓管2.耳的结构中,具有感觉细胞,能将振动转化成声音信息的是()A.耳郭B.耳蜗C.鼓膜D.听小骨3.下列能正确表示人的听觉形成途径的是()A.声波→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听觉中枢B.声波→鼓室→耳蜗→听觉神经→听觉中枢C.声波→鼓膜→听小骨→听觉中枢D.声波→鼓室→听小骨→听觉神经→听觉中枢4.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嚼口香糖或张开口,可以起到的作用是()A.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B.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C.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D.防止听小骨和听觉神经受损5.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舌—味觉B.皮肤—嗅觉C.眼—视觉D.耳—听觉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鼓膜能够将声波的刺激转化为振动,A项符合题意;外耳道能够将声波传到鼓膜,B项不符合题意;耳蜗中有听觉感受器,能够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C项不符合题意;咽鼓管是连接咽部和鼓室的通道,能够维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D项不符合题意。
2.【答案】B【解析】耳蜗内有感觉细胞,它能够接受听小骨传来的振动,将振动转化成声音信息,将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
3.【答案】A【解析】外界声波经耳郭收集后,由外耳道传到中耳的鼓膜,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经三块听小骨传到耳蜗内,刺激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之后神经冲动沿听觉神经传到大脑的一定区域,使人产生听觉。
4.【答案】A【解析】飞机起飞或降落时,会急速上升或下降,导致气压急剧降低或升高,如果咽鼓管未张开,鼓室内的气压就会相对升高或降低,使鼓膜外凸或内陷,使人感到耳痛或耳闷,严重时会损伤鼓膜。
人咀嚼口香糖会使咽鼓管张开,进而保持鼓膜两侧气压的平衡,以免损伤鼓膜。
5.【答案】B【解析】皮肤上具有感受冷、热、触、痛等的感受器,能感受冷、热、触、痛等刺激;鼻腔上端的黏膜中有对气味敏感的细胞,与嗅觉的产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