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北京市西城区(南区)会考语文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78.00 KB
- 文档页数:8
北京市西城区(南区)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共10分,每小题2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不同的一项是A. 酝.酿黄晕.B. 贮.蓄伫.立C. 炫.耀目眩.D. 笼.罩葱茏.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滑稽飘缈碌碌终生B. 征兆嘹亮海枯石烂C. 崩塌迂回明察秋毫D. 妥当弥漫绝处逢生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菜贩对白菜喷洒甲醛保鲜,暴露的只是蔬菜保鲜剂滥用的冰山一角,更骇人听闻....的是,部分菜贩为蔬菜保鲜,竟喷洒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剧毒农药“敌敌畏”。
B. 优秀的演讲者,在他们遣词造句的时候,总是苦心孤诣....,字斟句酌,选用那些能够准确表现思想内容并蕴含着炽热情感的语言,来感动听众,引起共鸣。
C. 我以前一直不明白那些惊险电影镜头是怎么拍的。
今天我参观了影视基地,了解了很多拍摄的秘密,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电影是这么拍出来的呀。
D. 他在环境科学大会上的发言引起广泛关注,对于他提出的观点,与会的很多科学家都随声附和....,一致认为他的发言为二十一世纪的环保问题敲响了警钟。
4. 下面每项中的两句话句意不一致的一项是A. 获得是一种满足,给予是一种快乐。
获得是一种满足,给予何尝不是一种快乐。
B. 这个小区的建设规划没有可取之处。
这个小区的建设规划不无可取之处。
C. 由于物种更加丰富,所以生态更加平衡。
生态因物种更加丰富而更加平衡。
D. 一时的错误不会毁掉一个性格坚强的人。
一个性格坚强的人不会被一时的错误毁掉。
5. “有一些做鲨鱼生意的人,经常潜入水中,在潜水者之间给鲨鱼喂食。
”是从下面文段中抽出的,将它放回原文,位置恰当的是【甲】鲨鱼并不是像人们所认为的那样是一种吃人的海洋动物。
【乙】鲨鱼极少主动向人进攻,进攻往往是因为它们把人类误认为是食物。
[套卷]北京市西城区(南区)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北京市西城区(南区)2012-2013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 本试卷100分,附加题1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 第13小题为附加题,选做。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1. 下列词语的书写以及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札.记(zhā)忖.度(cǔn)甘之如饴B. 奇葩.(pā)拜谒.(yè)苦心孤诣C. 恪.守(kè)木讷.(nà)大言不惭D. 孝悌.(tì)啜.泣(chuò)孤掌难明2.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使文段语意明确表达连贯的一组词语是()(2分)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雾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其实__________,并不是__________也。
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__________,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
(《题画竹》郑板桥)A. 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B. 眼中之竹手中之竹胸中之竹C. 胸中之竹眼中之竹手中之竹D. 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眼中之竹3. 文学常识、诗歌原句填空。
(共12分)(1)李白将南游吴越,于是写下《梦游天姥吟留别》向东鲁的朋友告别,表达了“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意。
此诗情感大起大落、想象瑰伟神奇,体现了李白诗歌特有的________风格。
(2)王维在《__________》中,描写夏天雨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蒸藜炊黍饷东茁。
漠漠水田飞白鹭,___________。
”(3)元丰五年三月,苏轼在“沙湖道中遇雨”,于是写下了“________________,谁怕?___________”的动人之作。
市西城区(南区)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共10分。
每小题2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两栖.(xī)愧怍.(zuò)转弯抹.角(mò)B. 脊.椎(jǐ)胚.胎(pēi)风雪载.途(zǎi)C. 丘壑.(hè)镂.空(lòu)锐不可当.(dǎng)D. 蟠.龙(pán)匀称.(c hèn)衰.草连天(shuāi)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翩然狼藉因地治宜B. 取缔残损草长莺飞C. 诘问嶙峋重峦叠嶂D. 悠闲藻井销声匿迹3. 下面文字介绍的是奥运会主场馆的设计。
用一个词语评价这一设计,最恰当的是奥运会主场馆“鸟巢”的造型,是中国筑巢引凤、对外开放形象的象征,场馆灰色的钢结构框架与红色的碗状看台,吻合了灰墙红门的老胡同特色。
A. 惟妙惟肖B. 妙手偶得C. 巧妙绝伦D. 异想天开4. “刺网的捕获率极高,所有比网孔稍大的东西都无法脱逃。
”是从下面文段中抽出的,将它放回原文,位置恰当的是刺网是用刺来卡住鱼的网,使用遍及全世界。
【甲】这种网长2公里,厚度有4.5公里,有的被固定在海底,有的被安置在特定的海流中漂浮。
【乙】1996年,加利福利亚在对刺网捕捞的研究中发现,每捕捉到22条旗鱼,就会有一条鲸或海豚成为误获物而死掉。
【丙】由于廉价,使用广泛,刺网误获的鲸类比例很高。
【丁】专家们认为,只要有刺网的地方,就会有无辜死亡的鲸。
A. 【甲】B. 【乙】C. 【丙】D. 【丁】5. 下列诗文都出自唐代作家的一项是①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②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③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④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二、填空(共10分)6. 默写(7分)(1)黄发垂髫,_______________。
2012年北京市高中语文会考模拟试题[答案]北京市2013年高中会考模拟试题(三)语文一、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A.惩(chéng)惩罚奖惩惩治惩前毖后B.与(yǔ)与其与会参与与日俱增C.解(jiě)解决押解浑身解数不求甚解D.提(dí)提炼提防提纲挈领耳提面命2.下列四组成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显赫一时胜卷在握水乳交溶英容笑貌B.腾挪迭宕稗官野史知人论世义气相投C.富丽堂皇流连忘返翻来覆去仓皇四顾D.咸与维新迫不急待心旷神怡饱经苍桑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几年不见,他的技艺竟登峰造极,成了学校管乐队的圆号手。
B.填报志愿时,他既想报中山大学,又想报华南理工大学,总是举棋不定。
C.国奥队的几位小将在亚运会上表现出色,被誉为中国足坛的明日黄花。
D.这所大学的一些学生语文水平实在低下,被人贻笑大方,影响了该校的声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电子手,但因为它没有感觉,灵敏度差,不能做精细动作,所以远不能满足病人的要求。
B.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只是经济的量的增长,还包括人民生活的改善、社会的全面进步,更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科技水平的提高,归根到底,是为了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
C.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美国、印度等国家纷纷建立或增加了石油储备,我国也必须尽快建立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D.这一歌唱组合独立创作的高品质词曲以及演唱中表现出的音乐天分和文化素养,很难让人相信这是平均年龄仅20岁的作品。
二、阅读文段。
回答问题。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北京西城区(南区)2011年初中毕业会考语文试题及答案-⑶李白《把酒问月》一诗中有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诗句,苏轼《水调歌头》一词中从这句诗脱胎而来的词句是:7.名著阅读(2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这些诗歌分为风雅三个部分。
8.很多成语往往和历史故事、历史人物有关。
比如完璧归赵就源于蔺相如的故事。
下面成语中涉及共同历史人物的是与。
(只填序号)(2分)①破釜沉舟②三顾茅庐③班门弄斧④毛遂自荐⑤四面楚歌⑥门庭若市三、文言文阅读(共6分)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9~11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弗敢加也加:(2)望其旗靡靡: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2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翻译:11.鲁庄公的答复中最符合曹刿取信于民思想的句子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2分)答:①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
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②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
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
北京市西城区(南区)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 本试卷共100分,附加题10分,时间为120分钟。
2. 请将1-13题的答案写在试卷中指定位置上,作文写在稿纸上。
3. 第9题的第②小题为附加题,选做。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搽.粉(chá)踯躅.(zhú)忸怩.不安(ní)B. 叱咤.(chà)偌.大(nuò)图穷匕.见(bǐ)tāng)C. 酝酿.(rǎng)溘.死(kè)河水汤汤..(D. 谄.媚(chǎn)浸渍.(zé)方枘.圆凿(nà)[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A. 欧打砥砺贻误时机B. 屠戮扼腕崇山峻岭C. 忌恨切搓泣涕连连D. 点缀商確义奋填膺3. 文学常识填空。
(8分)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为《_________》,分为________、雅、颂三大类。
②《古诗十九首》是_________末年文人五言诗选辑,如《________》。
③戴望舒在《_________》一诗中创造了“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一经典的艺术形象。
④《烛之武退秦师》选自《_________》,《荆轲刺秦王》选自《_________》。
⑤晋代_________写的《兰亭集序》,不仅是文学史上的名篇佳作,也是书法史上的艺术珍品。
4. 请在横线上默写原句。
(共l0分)①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___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
③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羁鸟恋旧林,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北京市西城区2011,2012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及
参考答案
2012年05月23日亲,很高兴访问《北京市西城区2011-2012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一文,也欢迎您访问店铺()的高考频道,为您精心准备了2011高考语文日常练习的相关模拟考试试题内容!同时,我们正在加紧建设高考频道,我们全体编辑的努力全是为了您,希望您能在本次高考中能获得好的名次,以及考上满意的大学,也希望我们准备的《北京市西城区2011-2012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内容能帮助到您。
在即将到来的高考上助您一臂之力!加油,童鞋!
【店铺提供正确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南区)2012-2013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 100 分,附加题 1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2.第 5 小题为附加题,选做。
一、积累与运用(共20 分,附加题10 分)1.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慰藉 j í谙熟àn自作自受 zuò...B. 骠勇 pi ào款识 zh ì汗流浃背 ji ā...C. 粗犷 ku àng殷红 yīn书声琅琅 l áng....D. 桎梏 gù魁梧 wǔ咄咄逼人 duó....2.请在划线处填写适当的内容,使句意表达完整。
(4分)“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句话引自俗语“绣花先得手绵巧,打铁还需自身硬” 。
英国某国际传媒将其译为:“ The metal itself must be hard to be turned into iron. ”【甲】译回中文是:“金属必须坚硬才能锻造成铁器。
”英国某报译为:“To forge iron , you need a strong hammer. ”【乙】译回中文是:“为了打铁,你需要一把硬锤。
”美国某国际新闻网译为:“ To forge iron , one must be strong. ”【丙】译回中文是:“要想打铁,打铁人必须强壮。
”三个英文译句,对“打铁还需自身硬”中的“_________”一词作了三种不同的翻译。
若与前一句“绣花先得手绵巧”对应,【 ____】句英译最恰当;若无前一句对应,【_____】句英译也合理。
3.文学常识填空。
(4 分)(1)朱光潜先生在《 _________》一文中指出:“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2)《谈中国诗》的作者 _______先生认为中国诗富于暗示性,即:“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只影射着说不出来的话。
2012年北京市春季普通高中毕业会考语文试卷考生须知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本试卷共6页,共六道大题,17道小题。
第三大题第12小题为二选一题。
3.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1—8小题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9—17小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4.考试结束后,考生应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10分。
共5道小题,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补给.(jǐ)裹挟.(xiá)吹毛求疵.(cì)B.莅.(wèi)临炮.(pào)烙提纲挈.(qiè)领C.孝悌.(dì)沉疴.(kē)舐.(tiǎn)犊情深D.诟.(ɡòu)病藏拙.(zhuō)栉.(zhì)风沐雨2.根据所给的解释,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使用的都不是...其本义的一项是A.可望而不可即.若即.若离解释:即,篆书写作。
《说文解字》说“即,即食也”,表示一个人靠近食物,所以,“即”的本义是“靠近”。
B.才华.横溢物华.天宝解释:华,篆书写作。
《说文解字》说“华,荣也”,“荣”指的是草木植物的花,所以,“华”的本义是“花”。
C.顾.名思义顾.影自怜解释:顾,篆书写作。
《说文解字》说“顾,还视也”,“还视”是回头看的意思,所以,“顾”的本义是“回头看”。
D.杳无音信.信.誓旦旦解释:信,篆书写作。
《说文解字》说“信,诚也”,意思是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所以,“信”的本义是“言语真实”。
3.根据语段内容,在横线处选填的语句及选择的理由,都恰当的一项是随着网络书店的兴起,实体书店是否还有发展空间呢?调查显示,目前仍有七成多的读者依然在新华书店等实体书店选购图书,只有24%的读者是通过网络书店买书,而这些人在网络购书之前,多数已到实体书店看了样书。
这说明广大读者对实体书店仍有强烈的需求。
北京市西城区(南区)2012年初中毕业会考语文试卷解说一、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涉猎广袤洗耳躬听 B.粗犷毕竟气冲宵汉C.恣意斟酌惊涛骇浪 D.绮丽濒临专心志致洗耳恭听气冲霄汉专心致志同音字、形似字2.结合语境,在下列句中横线处填写词语正确的一项是(1)刘教授从晚清文化谈起,讲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讲到现代文明体系的建构,①地诠释了百年中国文化传统的流失与重建。
(2)城市文化建设需要每位市民的参与,我们希望社会各界一起努力,发展我市的文化创意产业。
②,让我们共同迎接我市的艺术春天吧!A.①处填“高屋建瓴”②处填“独木不成林”B.①处填“高屋建瓴”②处填“众人拾柴火焰高”C.①处填“居高临下”②处填“独木不成林”D.①处填“居高临下”②处填“众人拾柴火焰高”注意使用习惯。
“居高临下”常用于地势、地位高,“高屋建瓴”常用于气势、形势大。
注意语境。
3.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淡妆浓抹总相宜”原本是描写西子的,但拿来形容李先生的仪表,也很适用。
B.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那才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
C.秋,总在她淡定儒雅的神色中藏着些什么,总在她的轻语浅叹中诉说着什么?D.《走西口》是旧时山西民歌,那时走出“西口”就到了归化与绥远(统称归绥)。
秋,总在她淡定儒雅的神色中藏着些什么,总在她的轻语浅叹中诉说着什么。
(陈述句)句子里包含一个问句的形式。
但整个句子并不是问句,如果是语气舒缓的祈使句,应该用句号。
例如:请你问问他姓什么。
让我去看看,他来了没有。
如果是陈述句,应当用句号。
例如:我不知道他同意不同意。
我也不敢说明天会不会下雨。
对一些平时很少用的标点用法,只要在教材附录里,都要知道。
如:人类的发展可以分为古猿—猿人—古人—新人这四个阶段。
几个相关的项目表示递进式发展,中间用连接号。
如果有解说,要看解说是否正确,而不只是标点符号是否用对。
4.结合语境,将下列语句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菊,予人淡淡的忧伤,①,一丝一瓣的纠缠,顺着曲线在时空中延长。
菊,予人浅浅的微笑,如洞察先机的聪颖女子,在一旁悠闲地看百花争芳。
若人淡如菊,心同天地,纳百川为巨流,容风云为呼吸,②,那是多么自在快意啊。
A.①如飘飘洒洒的秋叶②星空布为棋盘 B.①如零零落落的秋叶②星空布为棋盘C.①如飘飘洒洒的秋叶②布星空为棋盘D.①如零零落落的秋叶②布星空为棋盘①内容、意思、情感②形式、短语不同文体应注意不同的侧重点。
难在①散文应注意作者所抒发的情感与备选语言蕴含情感的一致性。
说明文应注意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议论文应注意论证语言的逻辑性。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曹刿论战》选自《左传》,传说是战国时期左丘明所著。
春秋B.《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笔下。
作家作品对应附录C.欧阳修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著有《醉翁亭记》。
基本文学概念D.《范进中举》选自清代吴敬梓写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
作品文体、人物二、积累与运用(8分)6.默写(4分)(1)蒹葭萋萋,。
(《蒹葭》)白露未晞注意第二三段不同的字(2)吾视其辙乱,,故逐之。
(《曹刿论战》)望其旗靡(3)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揭示国家灭亡原因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7.名著阅读(2分)《论语》是记录时期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被奉为家的经典著作。
春秋儒前五部要背好注解,可以横向复习《诗经》西周—春秋“五经” 305《左传》春秋“十三经”《论语》春秋“四书” 20《孟子》战国“四书”《战国策》西汉 33 128. 用直线连接下列成语与相关作品(2分)心旷神怡《醉翁亭记》鸡犬相闻《岳阳楼记》水落石出《桃花源记》三、文言文阅读(共6分)9.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可.百许头大约(2)佁然..不动呆呆的样子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2分)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翻译:(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现时隐。
11. 用自己的话说出小石潭详细的位置。
(2分)答:①小丘向西一百二十步(1分)②隔着竹林(1分)四、现代文阅读(共16分)(一)阅读《看似无情的父爱》,完成第12-14题。
(共10分)看似无情的父爱刘绍宗①父亲沉默寡言,很少与儿女交流。
但在我记忆里,最为深刻的印象还是父亲的“无情”。
②第一次体会父亲的无情,是在我八岁的时候。
我的家乡水多桥多。
小时候我胆小,很多与我一般大的小孩早已经在水中劈波斩浪了,而我却只能在码头前紧抓石桩乱扑腾。
③一天,坐在树荫下看我乱扑腾的父亲也下了河,他向别人借来一个摸河蚌的木桶,让我一只手抓着,另一只手划。
不知不觉中,我被父亲慢慢地带离了码头。
突然,他猛地用力一抽,木桶从我的手中滑脱。
我惊叫起来,只听父亲大声说:“不要叫喊,用力划!”我吓呆了,手脚并用,乱划一通,企图抓住一根救命稻草。
我呛了几口水后,头露出水面,慌乱中,见父亲已经离我一米远了,还在慢慢将木桶往岸边推。
那一刻,我失望极了。
又呛了一口水,我拼命挣扎。
迷糊间听到父亲不停地放开嗓子,大声喊:“快过来!抓木桶!”可是,就在我好不容易用尽全身力气接近时,木桶又被移走了……也就是在那一天,我学会了游泳。
④初中毕业后,我考取了县重点高中。
报到的头一天晚上,我终于鼓足勇气走到父亲面前说:“爹,我明天早上就走了,可是,怎么走啊?”父亲敲敲烟锅:“自己走呗,田里的稻谷要收,不用你帮家里干活,十几岁的人进城去读书,还需要搀扶啊?”母亲赶紧打圆场:“孩子就问你一下嘛,你也说得轻巧,他天不亮就要上路,又从没出过远门,进城的路到哪儿去找?”父亲不以为然地说:“有嘴就有路,我就不信他摸不到学校的门,他不是比我们还多认识几个字吗?”母亲还想争几句,但把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父亲对我说:“你明天得早起,睡觉去吧!”我见他无动于衷的样子,心中原本对未来的憧憬、对新环境的向往和头一次离家的不安,统统被激愤的情绪冲没了,以致夜半无眠。
⑤第二天一大早,我只与母亲打了招呼,就挎上包,背着棉被,手上拎着装满书的旧书包,与父亲不辞而别。
一路上走走停停,肩上皮破了,脚上血泡也出来了,为了找到学校,平时很少开口的我,不得不一会儿问问大妈,一会儿再问问大爷。
临近黄昏,我才摸进学校,不禁想流泪。
由于我还没报到,在哪儿吃在哪儿住都还不知道,所以还得继续问下去。
那种孤独无助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但是..,从那以后,无论走到哪儿,无论办什么事,我都不打怵了。
⑥大学毕业后,我在城里一家工厂做技术工作,三十岁时,厂子倒闭了,我失去了工作,整日无所事事。
在农村搞养殖致富了的弟妹们一合计,对我说:“我们把孩子送到你那儿上学,你负责辅导和接送他们,我们给你辅导费。
”我知道他们这是想接济我,十分感激。
父亲知道后却暴跳如雷:“这是什么话!你们送孩子进城念书是好事,我支持,但是你们必须自己带孩子,不能让他带!”弟妹们不理解,母亲也不理解,我更是恼火万分:“我已经下岗了,难道带几个孩子都不行吗?”母亲多次与父亲商量,央求得眼泪都出来了,他就是不同意,最后他说:“你们这不是帮他,是害他呀!他一个大学生、一个大男人,难道一辈子就靠你们给口饭吃啊?你们谁能管他一世,谁就把孩子送去!”几句话骂得没人再敢开口,大家都觉得他越老越顽固,不通人情。
⑦两年后,我自学法律,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司法考试,成为一名法律工作者。
全家人这才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
我也深深体会到,父亲的爱看似无情,却是那么深沉而温暖。
(选自《意林》2011年第7期)12.第⑤段中,“但是”一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共3分)“但是”强调了“我”在孤独无助自己找学校的过程中(1分),得到了锻炼,从此不再打怵,(1分)从而体现了“我”后来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或:父亲希望我得到锻炼的良苦用心)(1分)。
词语理解不是解词,而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作用。
要勾连上下文段,向文章的段意、中心思想靠拢。
13.文中多次写到母亲,除了故事情节的需要外,对表达文章的中心还起到怎样的作用?(2分)(共2分)用母亲来衬托(或:对比)(1分)出父亲深沉的爱(或:看似无情的爱)(1分)14.请以文中对父亲的一处语言描写为例,具体分析本文标题的含义。
(不超过150字)(5分)答案示例:父亲在儿子下岗后理应帮他解决困难,但是父亲不仅不帮他,还对想帮他的弟妹们说:“他一个大学生、一个大男人,难道一辈子就靠你们给口饭吃啊?”父亲的话看似不通人情,甚至无情。
儿子成功后,才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
父亲希望儿子独立面对困难,摆脱困境,自立自强。
原本看似无情的父爱,其实是多么深沉而温暖啊。
(共5分。
写出语言1分,说清背景1分,父亲用意1分,分析标题1分,语言表达1分。
)这道题要特别注意审题,答案的内容和结构都要从题干中来。
扩展练习:1.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中父爱的理解。
先找中心,再找到与之关系密切的文章内容进行简述。
2.标题中的“无情”没加引号,第一段的“无情”加了引号,为什么?3.请设计中考第15题的表格。
(情节、父亲对我、我对父亲)4.词语理解:不以为然无动于衷暴跳如雷不同文体的阅读要素不同记叙文:中心思想、人物、情节、情感说明文:说明对象及特征、特征与例子的关系、语言准确(删除、调换、替换)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论点与论据的关系(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5-16题。
(共6分)①人脸识别技术,是指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通过计算机与生物传感器等高科技手段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进行个人身份鉴定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
这种技术先对输入的人脸图象或者视频流进行判断,给出每张脸的位置、大小和面部各个主要器官的具体信息。
依据这些信息,进一步提取人脸中所蕴涵的身份特征,将其与已知的人脸进行比对,从而识别每个人的身份。
②与传统的身份鉴定方式相比,人脸识别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识别精确度高。
人脸识别独具的活性判别能力,保证了他人无法以非活性的照片、木偶、蜡像欺骗识别系统,无法仿冒。
此外,人脸识别速度快,不易被察觉。
与其他生物识别技术相比,人脸识别属于一种自动识别技术,一秒内可以识别好几次。
不被察觉的特点对于一种识别方法也很重要,这会使该识别方法不令人反感。
③人脸识别技术是基于生物统计学原理来实现的。
先通过计算机相关软件对视频里的图像进行人脸图像采集、人脸定位、人脸识别预处理,从中提取人像特征点。
然后利用生物统计学的原理进行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即人脸特征模板。
将已建成的人脸特征模板与被测者的面像进行特征比对,根据分析的结果给出一个相似值。
通过这个值即可确定是否为同一人。
现在这一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
④例如,由于儿童被拐卖事件时有发生,为了保护孩子的安全,有些幼儿园安装了面部识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