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数上第8单元 加法和减法 (第5课时)

一数上第8单元 加法和减法 (第5课时)

一数上第8单元  加法和减法 (第5课时)
一数上第8单元  加法和减法 (第5课时)

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48页例题和“试一试”,完成第48-49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初步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和是6、7的加法。

2、使学生从小朋友参加植树活动的情境中知道根据一幅图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体会两道相应的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与现实问题间的联系,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和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图画应用题,明确图意。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你们参加过植树活动吗?植树不公能绿化我们的家园,还能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朋友来植树的情况吧。

2、课件出示例题情境图。

二、探究理解

1、教学例题。

(1)观察情境图:

这幅图上画了什么?排队先来的有几人?推工具车来的有几人?

帮助学生整理:图中的小朋友们来植树,5人是排队先来的,1人是推工具车来的。

白菜老师提出的问题是: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

(2)引导列式:

问:求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可以怎样列式呢?

学生交流列式,根据学生的列式板书:5+1=

问:6+1等于几呢?教师完整板书:5+1=6,学生齐读算式。

问:这里的5表示什么意思?(5个先来的小朋友)

1又表示什么意思?(后来来的1个小朋友)

为什么用加法算?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说出“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就是把5个先的小朋友和1个推工具车的小朋友加起来。”

问:再想一想,求一共有多少人,还可以怎样列式?或如果反过来,用这1个小朋友加上这5个小朋友,可以吗?(板书:1+5=6)

(3)观察比较:

问:仔细观察两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它们的得数都表示什么意思?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要求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可以把推车来的1人和排队来的5人合起来,也可以把排队来的5人和推车来的1人合起来。列出的算式可以是1=5=6,也可以是5+1=6。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辣椒图,让学生看图说说图意:左边有3个青辣椒,右边有4个红辣椒。

(2)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辣椒,你能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吗?

(3)学生列式计算,指名反馈交流:

教师板书:3+4=7 4+3=7

(4)提问:

算式3+4=7表示什么意思?你在列这个算式时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算式4+3=7表示什么意思?你又是怎样观察的?

3+4和4+3得数都是7,为什么?

(5)齐读两个算式。

三、组织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1)指导学生摆圆片,一名在黑板上摆,其余自己在课桌上摆。

第一题:先摆4个黄色的圆片,再摆2个红色的圆片。

(2)看着圆片,列算式。

看到这个算式,你能马上想起来另外一个算式吗?

(3)学生在书上填写。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

(4)反馈交流。(板书:4+2=6 2+4=6)

(5)4+2和2+4各表示什么意思?算出的得数6都表示什么?

(6)同样的方法摆第2题。(板书:2+5=7 5+2=7)

2、完成第2题。

这几题,你能不摆圆片算出来吗?可以在脑子里想一想怎么摆。

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是怎样算的?

即时板书:6+1=7 1+6=7 3+3=7

3、小结:结合板书,让学生观察后说说今天学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

4、完成第3题。

(1)看图,说说图意。

(2)给小青蛙找家,找到了就连起来。

(3)反馈:说说得数是6的加法算式有哪些?得数是7的加法算式有哪些?

5、完成第4题。

(1)学生按组计算后,交流结果。

(2)每组的三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如果记住了4+1=5,怎样想出4+2=?、4+3=?

6、完成第5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游戏:三人一组,分别扮演大象、松鼠和老鼠,看哪组说的算式多。

老师先扮大象,再选两位学生进行示范。报一个数字6,学生说出得数是6的算式。再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游戏。

7、完成第6题。

(1)先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几只蜜蜂,思考可以把这些蜜蜂分成两部分,有哪些分法?

(2)你能写出多少个算式?怎样写不容易漏掉?

8、完成第7题。

学生独立书写,老师巡视指导书写格式。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板书课题)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对哪些内容很感兴趣?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课时练习(附答案)

第八单元演练 一字词大练兵。 1.看拼音,写汉字。 z hòu jǐ liáng huá 宇( ) ( ) ( ) 笑 cāng zòng héng jiāo chā 船( ) ( ) wǎn ér yí xiào ( ) 2.用“\”划去括号里不合适的字。 粗(旷犷) 松(驰弛) (绅伸)士(渗参)透 目(睹堵) 火(拒炬) (聆怜)听(班斑)斓 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 )起舞( )头( )脑 ( )( )交叉( )紫( )红 ( )锋( )阵目不( )接 4.用“”把下列各组中不同类的词语画出来。 (1)猴子大象鲸海狮鱼 (2)黄鹂画眉喜鹊蝙蝠麻雀 (3)火车汽车摩托车风车自行车 5.根据意思写词语。 (1)意味深长,值得仔细琢磨。( ) (2)形容做事慌张,没有条理。( ) (3)形容举止优雅。( ) 二句子训练营。 1.根据句意,填写关联词。 (1)这艘轮船( )载客多,( )速度非常快。 (2)花( )多,( )没有奇花异草。 (3)人们( )喜欢蜜蜂,( )蜜蜂不辞辛苦地酿造蜂蜜,为人类造福。 (4)( )走到天涯海角,我( )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 2.按要求写句子。 (1)象的耳朵拍到了我的肩膀上。(改为“把”字句) (2)非洲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改为反问句) (3)金灿灿的阳光,映照得天空格外的蓝,好似透明的蓝宝石。(仿写比喻句) (4)为了减少“新手”上路后交通违法和交通事故的发生,交管部门扩大了考试难度。(修改病句)

三课文回顾站。 1.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西风啊,如果, ? 2.在屋子里的时候, ;走在街上的时候, 。人人为我, 。 3.学习课文后,我们可以知道各国的风情不同,如德国人种花是;威尼斯是;泰国被称为“”;非洲是。 四口语交际厅。 现在各处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你去过哪些地方?试着描述一下那里的风土人情。 五阅读展示台。 (一)课内阅读。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庄严的老人带了全家,夹着圣经,坐着小艇上教堂去做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第8课时解决问题 人教版

第8课时解决问题(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57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图中的已知数量和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列式,并正确计算。 2.使学生能根据图中的已知数量,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正确列式并计算。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初步的问题意识,并进行“爱护自然、保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根据图意,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难点 看懂图意,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启发,明确目标 前面我们学习了看图解决问题。同学们知道了解决问题,先看懂图意,再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解决,最后检查解答是否正确。今天,我们一起到美丽的大森林里,学习解决问题。(板书课题:用数学解决问题)出示主题图。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探究一:提出问题写算式 课件出示第57页主题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主题图,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用三句话说清图意。 1.小鹿图,用减法解决问题:(1)一共有9只小鹿,跑了3只。还剩几只小鹿?引导学生用三句话完整地表述图意,先同桌说,再指名说。(一共有9只小鹿,跑了3只。还剩几只小鹿?) (2)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引导:要求还剩多少只,应该怎样算?请你列出算式。

生:求还剩几只,用减法计算。 师:为什么用减法?算式各部分表示什么? 生:这里有9只就是小鹿的总数,跑掉了的3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剩几只就是另一部分,要求另一部分用减法来计算。 2.蘑菇图,用加法解决问题: (1)先出示一堆蘑菇,写上6,像这样给出了数字6,就不必一个一个地去数了,计算时就可以直接用。再出示2个蘑菇,让学生根据这两个信息,提出问题,老师最后选定“一共有多少个?”并在下方画上括号,标出问号。 (2)让学生用三句话说清图意:树根下有6个蘑菇,草地上有2个蘑菇。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3)学生自己填空,集体交流。 3.关于白鹅: (1)关于白鹅,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 让学生会看图表达:一共有8只白鹅,游走了3只;还剩下多少只? (2)引导;要求还剩多少只,应该怎样写算式?为什么用减法计算?怎样计算? 三、变式练习,检测目标 1.教材第58页练习十二第1题。让学生说清题意。(特别是右边一个,两只母鸡是作为干扰信息的。) 2.作业:教材第58页练习十二第3题。从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吗?(可以从沙堆、小黄桶、小朋友、铲子)来提问,让学生先说清题意,再解决问题。 四、评讲总结,升华目标 你学会了什么? 师:这节课,我们根据图中告诉我们的数量,写数学算式,解决问题。 (求一共,用加法。求还剩,用减法。) ●教学反思 1.使学生掌握8和9的加减法及其应用,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叙述情景,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经历合作交流与想象的过程中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2.通过前面加减法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加减法计算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师应适时指导,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好的思考方法。鼓励学生不用借助学具,直接看着算式写得数。

0856.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8课时 解决问题(4)(导学案)

第8课时解决问题(4)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工程问题的特征。 2、掌握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并能正确解答。 3、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掌握“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工作效率的表示方法。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先由学生自学课本P42页例7,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知道在完成某项工程中,涉及工作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这三个量。与这三个量有关的问题就是工程问题。 自主学习: 写出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式:

2、修一条长2400米的路,由甲队单独做12天可以完成,由乙队单独做8天可以完成。甲队1天可以修(),乙队1天可以修();如果两队合作共要修()天。 合作探究: 例7、修一条道路,如果我们一队单独修,12天能修完。如果我们二队单独修,18天才能修完。如果两队合修,多少天能完成? 阅读与理解 弄清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知道两队独修所需时间,求合作完成需要的天数,但这条路的总长度是未知的。 分析与解答 求合作完成所需时间,必须知道工作总量与工作效率的和,关系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的和=合作的工作时间 1)假设这条道路总长为()千米。先分步解答,再列综合算式 2)再次假设这条道路总长为()千米。先分步解答,再列综合算式。

3)假设这条道路的长度是“1”,先分步解答,再列综合算式 回顾与反思 小结:用分数来解决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与用整数来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相同,所用数量关系相同;在用分数解决工程问题时,通常没有具体的工作总量,解题时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用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一表示工作效率。 拓展练习:一条水渠长3.3米,甲单独修要5小时完成,乙单独修要6小时完成。两人合作,要几小时可以修完? 提示:解决工程问题时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要同意,要么都用具体的量,要么都用分率表示。 学以致用: 1、想一想,填一填。 1)一辆卡车8小时运完一批货物,5小时云玩玩这批货物的()。 2)一项工作,甲单独做要15天完成,甲乙一起做要9天完成。甲乙一起做,每天完成这项工作的();乙单独做要()完成。 3)修一条公路,甲队单独修要8天完成,乙队单独修要10天完成,

第8课时 解决问题(1)

第2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第8课时解决问题(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分析解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学会判断并选择必要的 已知条件来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能够从图文中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难点:掌握一步实际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口算。 12—8 7+9 17—8 l6—7 15—5 11+2 2.★★★★★★★★ ●●●●● ★和●一共有多少个? 3.△△△△△△△△△△△ 还剩多少个△? 二、教学新授 1.出示教科书P20页的图。(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讲画面的内容。让学生自由结合,互述画面内容。)

2.板书: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 教师:同学们看到这些话,想一想问题是什么? 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教师:这道题的己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大家想一想该怎样列式? 教师提醒学生凡是应用题,得数后面都应该写上它的单位名称,并加上括号。 有一个信息“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有用吗? 介绍多余条件。 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是图文应用题,今后我们在解答应用题时先看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通常求总数用加法,求部分用减法。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教材第20页的“做一做”. 提问:这里有几个条件?有没有多余条件?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22页练习五的第2题。 (1)看图,你从图中读懂了什么? (2)这里的三个已知条件,要求另一组有几人,该选择哪两个条件来解答?该怎样求另一组有几人?(选择“两个小组一共13人,我们组有6人”这两个条件来解答;要求另一组有几人,即从两组的

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

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建立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并能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能正确计算。 2、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与交流。 3、逐步增加数学的意识,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4、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的能力。 教学重点: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各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减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题:6的减法,7的减法; 2.揭示课题:我们学过了6、7的减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的内容,“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板书课题: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 二、教学新知 (一)教学加法 1.问: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呢?你能把他们分一分吗?你能说出一道加法算式吗?(5用绿色,3用黄色,8用蓝色,其他用白色) 2.讲解加法的意义并让学生上台指一指:5表示什么?3呢?5+3呢?等于几?为什么等于8?8表示什么? 3.你还能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吗?为什么写成3+5呢?结果等于几?为什么等于8? 4.小结:把两个数合起来用什么方法计算? (二)教学减法 1.问:小朋友们一共有几人?池外有3人?池内有几人?你能列出一道减法算式吗? 2.讲解减法的意义并让学生上台指一指:8表示什么?3呢?8-3呢?等于几?为什么等于5?5表示什么? 3.问:如果小朋友的总人数还是8人,池内有5人,池外有几人?你还能列出一道减法算式吗?为什么写成8-5呢?结果等于几?为什么等于3?3表示什么? (三)比较:加法和减法的联系 1.竖向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 加号前面的数和后面的数互换,结果不变。 总数不变,减号后面的数和结果正好互换。也就是说,总数不变,去掉几(3)结果就是几(5),如果去掉几(5),结果就是几(3)。 2.横向比较:加法的结果是减法中减号前面的总数。5和3合成8,那么8可以分成3和5,或5和3,也就是8-3=5或8-5=3。 (四)小结:通过一幅图,我们可以写出两道加法和减法算式。同学们,你学会了吗?我们来试一试,做一道题。 三、练习巩固 1.试一试:6、2表示什么?6+2呢?8、2表示什么?8-2呢? 2.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 3.第3题(游戏):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等于8? 4.第4题(比一比)。口算 5.拓展题:配对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教案第八单元第3课时

第八单元用字母表示数 第3课时化简含有字母的式子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5--106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化简形如“ax±bx”的式子的方法的探索过程,会化简这样的式子。 2.让学生在用形如“ax±bx”的式子表达一些数量关系并化简的过程中加深对这些数量关系的理解,提高抽象思维的水平。 3.让学生初步学习用符号语言进行表述、交流,体会数学与实际问题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表达方式的严谨性、概括性及简洁性。 教学重点: 理解化简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方法,能化简形如“a x ± b x”的式子。 教学难点: 能化简形如“a x ± b x”的式子。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预设:2分钟) 揭示课题,认定目标。 我们已经学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一些数量,本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并学习化简稍复杂的含有字母的式子。板书课题。 二、学习例7(预设:5分钟) 1.出示例7情境图

明确例题中的数学信息及所要解决的问题。 2.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根据题意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问题。 (2)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吗?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说说你是怎么表示小华和小芳一共用的小棒的根数的?你是怎么想的? (2)观察组员各自不同的表示方法,思考这些方法之间有何联系? 导学要点: 引导学生分析3a+4a和7a之间的关系,必要时可结合图片的出示顺序帮助学生理解。 比较:3a+4a和7a都表示同样的结果,哪种表示法更简单些?师:把复杂的式子变成简单的式子在数学上叫化简。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3a+4a =(3+4)a 追问:这一步实际上 =7a 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追问:你是怎样理解这个等式的? 指出:以后你们在计算时,可以把中间的一步省略,即虚线框内的,直接写成3a+4a=7a 注意书写格式的指导。 4.全班交流 (1)方法一:摆a个三角形共用了3 a根小棒,摆a个正方形共用了4 a根

粤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8课时《我们在成长》练习(I)卷

粤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8课时《我们在成长》练习(I) 卷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5题;共5分) 1. (1分)我们在成长的标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分)男生的身高和体重从________岁开始增长较快;女生的身高和体重从________岁开始增长较快。 3. (1分)进入青春期的重要标志中,男生开始长________,颈部开始出现突起的________,声音变得很________。 4. (1分)进入青春期的重要标志中,女生的乳房开始渐渐地________,月经也开始出现,无论男女都开始出现“________”。 5. (1分)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要________睡________起,保证充足的________。 二、判断题: (共7题;共14分) 6. (2分)男生身高和体重快速增长的时期比女生早。() 7. (2分)我们穿的校服一年以后会变小,说明我们在成长。() 8. (2分)在长大的过程中,少年儿童的身体不会发生变化。() 9. (2分)我门可以通过校医查体的数据来分析发现身高和体重的变化规律。() 10. (2分)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不注意坐姿和用眼卫生对身体没有影响。() 11. (2分)我们的成长就是身高和体重的增加。() 12. (2分)我们在青少年时期早睡早起,多锻炼身体。()

三、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3. (2分)每个人青春期开始的年龄和结束的年龄略微不同,但是一般是()岁 A . 13——25 B . 10——20 C . 7——15 D . 20——30 14. (2分)人的各自比较高,身体很壮实,皮肤开始出现褶皱,体重和身高比较稳定是在哪个阶段() A . 少年期 B . 壮年期 C . 老年期 D . 中年期 四、问答题 (共1题;共5分) 15. (5分)请写出人的一生经历哪六个阶段? 五、实践题目 (共1题;共5分) 16. (5分)请在下面表格中写出自己家人正处于人的一生六个阶段中的哪一个?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目标八年级英语上册 Unit5 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 (Section A 1a-1c)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内容 设计主题:设计者:人教版八年级Unit5 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 Section A 1a-1c) 罗荣萍 工作单位:德化中心学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Unit5单元的第一课时,从学生现实生活切入,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电视节目的喜好,并通过练习来了解各种电视节目的名称,主要以听说为主,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语言知识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有关电视节目类型及表达喜好程度的单词或短语 2.学习有关表达对不同电视节目的偏好的句型,初步感知不定式做宾语的用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会谈论流行文化,了解各类电视和电视节目的名称和自己的喜欢。注意引导学生们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念,大力培养学生们的跨文化意识,形成自己独立的个性。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情景教学法,直观、生动,融知识于竞赛游戏、调查采访以及小组活动中。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使课堂气氛活跃,参与率高,以确保教学效果。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学习掌握各类电视和电视节目的名称。 2. 掌握动词不定式结构做动词的宾语;了解后面接动词不定式做宾语的动词。 3.使学生掌握句型“What do you think of…?”“I don’t mind them.”学会描述自己的喜好以及制定合理的计划。 教学难点 1.掌握动词不定式结构做动词的宾语;了解后面接动词不定式做宾语的动词。 2.让学生运用所学句型“What do you think of…?”对某一事物进行评价,并且学会谈论计划。

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 教案

教学内容: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课本第58~59页的例7、“试一试” 和“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初步认识一幅图一般可以写出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并能口算得数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让学生经历看图写出四道算式的过程,初步感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初步的比较和判断推理能力。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逐步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的计算。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图列出4个相应的算式并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媒体课件、0~8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们,在夏天里你们最喜欢干什么?(游泳)每次游泳时,你有没有发现或想到这里面的数学问题呢?今天,我们一起再到游泳池边去看一看。(多媒 体展示游泳池图) 二、探究新知,落实目标 1.引导列示。 (1)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可以分成哪两个部分呢?他们一共多少人? 交流观察结果:池里有5个小朋友,池边有3个小朋友,一共有8个小朋友。 提问: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吗? 教师先引导学生用手势表示题意,直观地理解加法含义。 学生列式后,再板书:5+3=8、3+5=8。 (2)引导:刚才我们用加法计算出一共有8个小朋友在游泳。现在老师提 一个问题:有8个小朋友在游泳,池里有5个,池边有几个? 学生讨论后,教师板书8-5=3,同时要求学生再次用手势表示题意,巩固减法 含义。 算式中的8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追问:你还列出不同的减法算式吗?你是怎样想的?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8课时 解决问题(2)

第8课时解决问题(2) 课题:解决问题(2) 教学目标: 1、会解决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2、体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正确解答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练习。 43×11= 32×12= 22×14= 2、出示:小明5分钟写了180个字,他每分钟写多少个字?(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出示情景图。 教师谈话引入新课。 根据给你的信息和观察情景图来解决这个问题。 组织学生讨论然后请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在这里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在学生说出想法后在引导、订正。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例4,然后向大家汇报,教师板书。 方法一:60÷2=30(人)方法二:3×2=6(组) 30÷3=10(人) 60÷6=10(人) 或60÷2÷3=10(人) 答:每组有10人。 教师提问:第一种方法的60÷2=30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第二种方法的3×2=6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教师要知道例4的第一种方法是教学重点,但在这里要表扬想出第二种方法的同学。

2、指导完成“做一做” 3、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看第54页的第2题,引导学生按照“看问题—搜集信息数据—列式解答”这样一种思维顺序去独立思考,完成此题。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660÷3= 75÷5= 198÷9= 104÷8= 2、学校图书馆共有700本书,有7个书架,每个书架有5层,你知道平均每乘层放几本书吗? 3、学校组织学生去植树,共去了540人,要分成5个植树点,每个植树点分成9组。请计算一下平均每组有多少人。 四、思维训练 1、某商店运来一批装微波炉用的塑料盒,准备每个卖9元,这批微波炉盒可以卖900元。每箱里有多少个微波炉盒? 2、动脑筋想一想,从图中你能收集什么数据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五、板书设计 反思: 以下为赠送文档:

8 第一单元第八课时 解决问题(1)教案 帕丽旦·克依木

六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时间: 2020年 月 日 主备人: 课题: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1) 教学内容:教材第13~14页例8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在理解分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决分数乘法应用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难点: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三、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6分钟) 有大棚480平方米,一半种各种萝卜,红萝卜地的面积占整块萝卜地的四分之一 大鹏的面积是( ) 萝卜地的面积占整个大棚面积的( ) 红萝卜地的面积占萝卜地面积的( ) 要求的是( )的面积 (二)学习目标:(1分钟) (1)知识与技能目标: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2)方法与过程目标:通过做练习经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答过程。 (三)自主学习:( 4分钟) 自学内容:教材书第13~14页的内容。 一个菜地有500平方米,其中一半种各种白菜,小白菜地的面积占整块白菜地的15。 整个菜地面积是:( ) 白菜的面积占整个菜地面积的( ) 小白菜的面积占白菜地面积的( ) 要求是( ) (四)自主学习检测:( 3分钟) 学校有1200名学生,其中13是少先队,少先队女生是占全部少先队的12

学校有( )名学生 少先队占全校学生的( ) 少先队女生是占全部少先队的( ) 要求是( ) (五)互教: 1.(1)7个110的和是多少? 47的3倍是多少? (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31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3)古丽买来一本通话书,如果每天看这本书的15,那么3天可以看完这本书吗?为什么? 2.一辆小汽车行使1千米耗油512千克,4辆同样的小汽车行使3千米,共耗油多少千克? (六)达标检测题( 10分钟) 1、一个长方形纸箱从里面量长58米,宽45米,高310米,这个纸箱的容积是多少立方米? 2、一批萝卜连筐共重237千克,分装在5个筐里,每个筐重74千克,这批萝卜重多少千 克? 四、作业: 练习册有关部分。 五、板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8课时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第8课时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教学内容] 教材第7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莫比乌斯带”,学会将长方形纸条制成莫比乌斯带。 2.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操作发现并验证“莫比乌斯带”的特征,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探究的求索精神。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莫比乌斯带”,学会将长方形纸条制成莫比乌斯带。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操作发现并验证“莫比乌斯带”的特征,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探究的求索精神。 一、复习导入 活动一:听一听古代故事: 师: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想听吗? 从前有一个小偷,偷了一位很老实的农民的东西,并被当场抓获,人们将小偷送到县衙,县官发现小偷正是自己的儿子。于是他在一张纸条的正面写上:小偷应当放掉,在纸的反面写上:农民应当关押。

县官将纸条交给执行官,由他去办理。 问:他这样做合理吗? 接着讲:执行官他要乘公办事,但又不能更改县太爷的命令。聪明的执行官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救下了农民,关钾了小偷。 同学们想知道他用了一个什么巧妙的办法吗?学完这节课之后,我们就能知道了。 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神奇的莫比乌斯带》。(课件显示) 那么看了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师问1:莫比乌斯带是什么样子的? 师问2:莫比乌斯带有什么神奇的地方? 师问3:莫比乌斯带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还真不少,要想知道这些问题还得从这张小小的纸条说起。 活动二:做一做,认识莫比乌斯带 1.每个同学拿出一根长方形纸条。 看,这是根普通的纸条,但也是一根神奇的纸条呢。 先说说它有几条边,几个面?(说:四条边两个面) 2.同学们能将它两头对接起来吗? 3.小组活动。同学们拿出①号纸条试着做一做。 4.小组同学上台汇报。 师:说说你是怎样对接的?

得数是8的加法和减法

第八课时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54~55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能正确计算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 2.让学生知道根据一幅图可以写出四道算式,进一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培养初步的比较、联想能力。 3.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并能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教学难点: 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及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出示口算卡片,小组“开火车”,集体答。 2.看图列式。(小黑板出示) 师: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一些加、减法的计算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出示情境图)师:看一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数一数池中有几人?池边又有几人?你能根据这两个条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说图意,提问题。引出加法问题:一共有多少人?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人?”你会用什么方法计算?你会列式吗? 学生列式计算,指名汇报。(相机板书:5+3=8、3+5=8)你能说说这两道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吗? 师: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总结:相加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得数一样 师:刚才我们运用加法算出了一共有多少人,如果告诉你“一共有8人”、“池边有3人”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问。引出问题:池里有几人? 师:要求“池里有几人?”你会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列式,汇报。(板书:8-3=5)你能说说这道算式的意思吗? 师:你还能根据图中的哪两个条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学生交流提问。引出问题:一共有8人,池里有5人,池边有几人? 师:你会列式吗?(板书:8-5=3)说说这道算式的意思。 提问:观察这两道减法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总结:两道算式都是用8来减的,其它两个数也交换了位置。 师:真棒!我们根据一幅图,列出了几道算式?仔细观察这四道算式,它们有什么联系呢? 学生同桌讨论,集体交流。 师:这四道算式中都用到了3、5、8这三个数,其中3都表示什么意思?5呢?8呢? 总结:一般情况下,我们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四道算式,包括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当我们要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有多少时,要用加法来计算;当我们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时,要用减法来计算。虽然计算的方法不同,但是这四道算式却有着密切的联系。 师:其实这样有联系的算式还有很多,你能根据老师说的一道算式写出其它三道算式吗?(出示算式:1+7=8) 2.试一试。 (出示拔萝卜情境图)师:小兔子也来陪我们一起学知识了,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四道算式吗?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指名交流。 师:谁能说说这四道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你是怎样得出每道算式的结果的?有没有什么好方法帮助你? 总结:计算时,我们可以根据分与合的知识来计算,也可以根据四道算式之间的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及反思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联系作者生平,感受作者故地重游时别样的心情。 3、认识本课3个生字,抄写课文中描写花买美的句子。 课前准备: 课外了解季羡林生平轶事,阅读季羡林作品。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外引入,揭题质疑: 1、出示一张德国哥廷根的照片: 这是德国的城市哥廷根。这个城市因一座大学而成名,那就是著名的哥廷根大学。这个大学已经孕育了三十位诺贝尔奖的得主。早在职1935年,我们中国也有两位有志青年带着祖国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志求学于歌廷根大学。其中一位就是我们今天所学课文的作者——季羡林——当时他才二十五岁,满怀雄心壮志在哥廷根大学留学十载,至1945年才回归祖国。1980年,三十五年后,当他再次踏上古地—第二故乡,感慨万千。后来,季老先生写下了今天我们所学的这篇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读课题,质疑问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什么意思?季先生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指名读通课文,对学生读得不准,或没有读通的地方进行指导。 3、想一想: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景色? 4、自由交流,让学生通过第二、三两段句子进行自悟,不求完备。 三、细读课文,感悟“美丽”: 1、1980年,当季老先生在阔别哥廷根三十五年后,迎接我们的主人问他:“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季老先生是怎么回答的? 2、出示季老先生说的话:“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3、自由读,季老先生说的“美丽”并没有改变指什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花之美? 4、读第二自然段。哪里看出德国人爱花?他们爱花的独特之处是什么?请读这一段,好好体味体味。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8和9同步测试B卷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8和9同步测试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判断题 (共2题;共4分) 1. (2分)判断. 图中有8个。 2. (2分)判断对错 0加上4等于0. 二、填空题 (共6题;共32分) 3. (1分)看图写数。 4. (5分)数一数,填一填。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5. (4分)填一填. 6. (12分)计算 4+2=________3+2=________7+0=________8+0=________ 4+3=________3+3=________7+1=________8+1=________ 4+4=________3+4=________7+2=________8+2=________ 7. (5分)填数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8. (5分)看图写数。

三、按要求涂色 (共1题;共5分) 9. (5分)看数划去小。 四、列算式解答 (共7题;共45分) 10. (5分)我会写算式. 11. (5分)按要求凑数. 凑9

12. (5分) (2019一上·天等期中) 13. (5分) (2018一下·云南月考) 在的右边画3个,在的左边画4个。 和一共有多少个? 14. (5分)按图意列式计算。 15. (10分)有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用去一些后,第一根绳子还剩8米,第二根绳子还剩9米.哪根绳子用去的多?多几米? 16. (10分)我会写算式.

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

一、复习 口算,开火车。(课件出示)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孩子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在炎热的夏天,你们喜欢做什么运动呢?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游泳馆,看看那里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投影出示游泳馆场景) 1、引导学生直观地把图中的小朋友分成池边和池里(或男生、女生)两部分。随即提出数学问题: 池里有5个小朋友,池边有3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说明: 进入情境,从中收集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先引导学生用手势表示题意,直观地理解加法含义。 学生列式后,再板书: 5+3= 8、3+5=8。 引导观察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集体交流)(交换加号两边的加数,得数不变) 2、引导: 刚才我们应用加法计算出一共有8个小朋友在游泳。现在老师提一个问题: 有8个小朋友在游泳,池里有5个,池边有几个?学生讨论后,教师板书8-5=3,同时要求学生再次用手势表示题意,巩固减法含义。 观察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从总数里减去一个数等于另一个数,从总数里减去另一个数等于这个数)

再次引导观察。由同一幅图我们列出了几道算式?看看这四道算式,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集体交流)(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 5、小结过渡: 刚才同学们思考问题很认真,明白了在求一共有多少时,是把两部分小朋友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在求其中一部分时,就用总人数去掉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引导学生直观地把图中的小朋友分成池边和池里(或男生、女生)两部分。随即提出数学问题: 游泳池里有5个小朋友,池边有3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教师先引导学生用手势表示题意,直观地理解加法含义。 学生列式后,再板书: 5+3= 8、还能写出怎样的一道加法算式3+5=8。 从这两道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 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得数不变。 2.引导: 我们写出了得数是8的两道加法算式,知道了一共有8个小朋友在游泳。看这幅图怎样写出相应的减法算式呢?杨老师教过大家,要写减法算式,先要在图中找出总数,谁来试一试 生: 有8个小朋友在游泳,池里有5个,池边有几个?学生讨论后,教师板书8-5=3,同时要求学生再次用手势表示题意,巩固减法含义。还可以怎么说?8-3=5(板书)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8课时 整理与复习(一)_西师大版

第8课时整理与复习(一)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 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 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 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 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 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 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 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 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 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 知识。教学内容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教材第23~24页,整理与复习1,2,3,练习七1,2。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 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

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 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 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 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 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 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 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 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 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 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 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 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 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 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教学提示通过对乘法口诀表的有序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利用自己的发现,展开记忆。既培养了学生有序观察的能力,也为学生记忆乘法口诀表提供了抓手。同时从“某个数出现了几次”为切入点,发现仍然依据乘法口诀,想出相关乘法算式,就能很快找到结论。在感悟学习方法的同时,体现了乘法口诀的价值,也唤起学生巩固乘法口诀的热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第9课时 解决问题(1)

第1单元小数乘法 第9课时解决问题(1) 【教学内容】:教材P15例8及练习四第1~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用所学小数乘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从中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的过程,及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熟练并正确地计算,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启发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计算下列各式: 0.9×0.9×1O0 1.25×0.5×8 1.86×3.04+0.14×3.04 教师找三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稿纸上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师:刚才同学们完成得都很好!这三题都是有关小数的乘法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15页例8的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情境图,并说说从情境图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情境图,然后说说自己的发现。 生1:图中的这位妈妈买了2袋大米和0.8kg肉,每千克肉26.5元。 生2:鸡蛋有10元一盒的和20元一盒的。 生3:图片中的这位妈妈只带了100元。 师:很好!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解决问题,我们可以将这些信息用表格的形 学生独立计算,并填写教材第15页表格。 师:题中的问题是什么呢? 生4:这位妈妈买完2袋大米和0.8kg的肉,剩下的钱还够不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够不够买一盒20元的鸡蛋? 师:那么怎么解决第一个问题呢?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总复习 8.1 小数的乘、除法 学习目标: 1、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2、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运算。 3、应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根据具体的要求求出近似数。 学习重点: 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会运用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算法。 学习难点: 应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并求出近似值。 学法指导: 通过回忆、讨论与交流,将本册所学的小数乘、除法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归纳梳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 学习过程: 一、预习天地,善于总结我最棒。 先回答下列问题,然后计算下面各题,一定要认真哟!相信你是最棒的! 问题一: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二:计算小数乘、除法应注意什么? 问题三:怎样求小数积和商的近似数? 1、口算下面各题 1.5×5= 23.6÷100= 0.78÷1000= 1.2×100= 2、计算下面各题 12.4×0.36 25.6÷0.32 9.52÷1.2(保留两位小数) 二、课堂展示我最行。(学生展示,教师指点) 1、计算下面各题(请你先说一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吧!) 91÷2.6÷0.05 12.96÷4.5÷0.32 10.64+7.65×2.4+11.76 1.4×2.15-1.95÷0.65 2、简便运算 4.03×3.02+4.03×6.98 1.5×106 2.33×2.5×4 3.8×41-3.8

说一说上述各题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三、拓展应用训练营 小华在计算3.69除以一个数时,由于商的小数点向右多点了一位,结果得24.6。这道题的除数是多少? 四、学习小结(知识点、我来说) 8.2 简易方程 (第一课时 )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得出代数式的表示法。 2、会解简易方程。 学习重点: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学习难点:会解简易方程。 学法指导: 通过回忆、讨论与交流,将“简易方程”这个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复习,结合练一练,加深对所学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掌握水平。 学习过程: 一、预习天地,善于总结我最棒 1、用字母表示下面数量关系 (1)比x的2.5倍多4的数是() (2)食堂运进a袋大米,每袋50千克,已经吃掉x千克,还剩( )千克。 2、把结果相同式子连接起来 ㎡ 2A B×2 2B M×M 2×A 问题: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时应注意什么? 二、课堂展示我最行。(学生展示,教师指点) 1、判断 ⑴4+5x是方程。() ⑵㎡一定大于2m 。() ⑶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