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推荐]200详解6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及2007年备考建议与解题

[精品推荐]200详解6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及2007年备考建议与解题

2006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及2007年备考建议

清华同方教育技术研究院王树声

一,应对高考挑战,

体会试卷变化

1,命题思路稳中有变

通过近几年高考命题思路的变化,为每一位有兴趣研究高考的老师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我们关注的不仅是每年考试的试题与答案,而应该在学习高考改革思想的基础上,研究以能力立意在试题方面的体现,从而发现试卷中所揭示的信息,对我们在教学和复习备考方面带来的启示.

2,当前复习方法不够科学

难以适应新高考

每一次新出现的高考试题,都会向我们的教学提出新的挑战,迫使我们要思考一些问题.目前在教学中脱离高考要求,各年级各自为战(未能从整体上进行能力培养)的做法并不少见,复习工作中投入高,负担重,方法死,效率低的不科学的备考方法还相当普遍,对新高考的不适应,困扰着不少教师和考生.

3,传统复习备考的不适应表现

关键在于对高考改革的方向把握不准,对命题思路的变化体会不深,对能力考查的要求不甚明确,不去认真研究高考改革的思路,因而在教学和复习方法上仍因袭传统做法,总想猜题押宝,希望从知识点上(猜重点难点)获取点什么信息,实际这些已经不适应今天的考试.今天高考考的是会思考,会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改进复习方法应对挑战

彻底扭转那种只相信猜考点,背书本,多做题的知识立意的办法.注意学习有关试卷分析及《考试中心》所发表的一些指导性文件的精神.科学记忆而不是死记硬背;整理加工而不是机械照搬;选择做题而不是题海战术;重视技能而不是只背知识.

二,根据试卷特点

剖析命题思路

1,题型题量基本稳定.

题型结构稳定在单项选择题和综合题两方面,基本形成比较固定的模式,题量及赋分比例也基本固定,这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考生的备考心态,在考场上不致感到全然陌生,有助于临场的发挥.反映了高考不是每年变新招,让人摸不透,而是在可能范围内增加透明度,不是以考生为敌,而是反映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2,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思想体现明显

综合科目测试,考查考生所学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思维过程.所强调的能力,主要是学习能力,即选择,加工,提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

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并进行描述或阐释论证和探讨的能力.

例题:下图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 年代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R1,R2 两河的主要补给是,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2)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是 .

(3)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对土地产生哪些影响

(4)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灌溉.不合理的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简要分析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的过程.

高山冰雪融水和降水

气温(温度)

风(风力)

该地区气候干旱,垦荒会导致土地沙漠化(荒漠化,土地退化)

导致土壤盐碱化(次生盐碱化,盐渍化),当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层,因蒸发旺盛,水中的矿物质(或盐分)在土壤或地表不断积累.

(5)大量引R1,R2 河水灌溉会对L湖产生什么影响

(6)分析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

(入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湖岸线后退,)湖泊面积缩小,含盐量增加.

白风暴中的盐尘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开垦的耕地及其周围地区因次生盐碱化而在地表和土壤中积累的盐分;二是湖面缩减露出的湖底部分所含的盐分(L湖为咸水湖).

36,(36分) 图7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

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

:

试题信息的类型,结构,数量等

36,(36分) 图7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

(1)简述三个剖面分别显示的地形特征,并综述该小区的整体地形特征.(16分)

AA′剖面图显示的是山地中的一个宽广的河谷;

BB′剖面图显示的是山地中的深切河谷;

CC′剖面图显示的是丘陵中的河谷.

该小区域是山地中分布着宽窄相间的河流谷地.

36,(36分) 图7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

(2)根据所给信息,说明该小区域土地利用的潜力及开发利用应当注意的问题.(9分)

A B C D C′ D ′

A前置限定

B行为动词

C主题范畴

D后置限定

有发展耕作业,林业,果树业和开发水能的潜力

开发中应当避免陡坡垦荒;防止水土流失

36,(36分) 图7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

(3)扼要说明该小区域水能开发的有利因素.(11分)

降水较多有足够汇水面积

河流有较大落差

有峡谷(形成良好的坝址)

36.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图5示意我国沙尘暴主要活动路径和强沙尘暴多发区;图6,图7依次表示1464-1913年华北地区沙尘暴按月份累计次数和逐年统计次数.

(1)西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两大盆地是: 盆地, 盆地.

(2)西北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地理区域有: 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

高原和平原.

(3)说明图5中强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点.

分析图5,图6,图7,回答下列问题

解题思路提示

运用心理地图进行空间思维想象西路,西北路沙尘暴所经过的地区,然后思考沙尘暴的景观和形成原因,得出地表环境特点.

答案:

(1)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

(2)准噶尔盆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3)干旱,半干旱(缺水),沙漠(荒漠和黄土)广布,植被稀疏.

(4)指出图6所示的沙尘暴季节分布特点,并说明其自然原因.

(5)在图7显示的450年间,沙尘暴发生次数的变化呈现出的规律.在明王朝灭亡时,沙尘暴约发生了次.

提示:明王朝灭亡时的年份是1644年

分析图6中从季节分布特点思考原因

从图7中沙尘暴出现次数发现规律

解题思路提示

根据沙尘暴有关统计数据分析,得出发生季节,结合气候特点,思考自然原因.

答案:

(4)沙尘暴主要集中在(冬末和)春季(2,3,4,5月).(地表)增温快,表土(地表)疏松(和植被稀疏),降水少,大风天气较多.

(5)(一定的)周期性(起伏,节律,震荡,波动等) 12 .

以近三年的全国文综卷36题为例看能力要求:

识记地理事物,知识迁移与综合应用,归纳推理

美国农业区及地域类型

2004文综4

空间定位,空间想象,空间联系,综合分析

云贵高原等高线图

2004文综3

经典试题

综合分析,描述概括,运用原理推导分析

中亚白风暴问题

2004文综2

绘图判读,空间思维,推理判断

华北某地地形区气温降水图

2004文综1

备注

能力要求

主要内容

全国卷第36题

空间定位.综合分析,知识迁移与联想

北冰洋融冰速度及有关洋流问题

2006文综2

根据资料认识规律性问题

空间定位,分析判断,原因分析认识规律

沙尘暴活动路径多发地区及有关统计

2006文综1

空间定位,分析天气系统,区位因素分析

我国某地冬季天气系统城市交通区位因素

2005文综3

空间定位,气候特征判断,分析表述

西亚及其周边地区图与气候直方图

2005文综2

根据提供的信息独立编制答案

判读剖面图,综合分析,空间想象

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面图与剖面图

2005文综1

通过以上举例可看出:试题在逐步变化,能力要求层次逐年提高,能力要求的类型逐渐扩大.提供的信息越来越丰富,有些带有方向性的甚至是隐性信息值得注意(如从自然与人文两方面全面地认识环境的变化,以全球变化的观点去分析环境问题,从宏观上,多角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其他地理问题等),这是仅凭单纯记忆无法应对的.

3,学科内综合为主,其次是跨学科综合

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学科内部及相关学科相关内容的渗透,交叉与综合,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重视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

命题的立意多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有关理论联系起来,情景设置更加真实和全面地模拟现实.因而常以教材外的知识为切入点,以多样性,复杂性和综合性来呈现.

如近几年试题中涉及到的问题有:民工潮,绿色阳台,沙尘暴,可燃冰,气象经济,石油净进口,我国粮食生产,印度洋海啸等.

试题中并不是直接考查这些事物本身,而是以之作为切入点,用所学过的旧知识解决未见过的新问题,这也是新课标所要求的探究精神的考查.

36,读图12,回答:

(1)指出图示区域柑橘冻害分布特点,分析甲地无冻害的原因(6分)

(2)简述三峡地区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对柑橘生产的影响.(8分)

答案要点:

(1)冻害程度随纬度升高(或大致由西南向东北)加重,受周围山地阻挡,冷空气不易入侵

(2)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交通运输条件改善,柑橘保鲜,冷藏等技术发展,市场地域扩展.

按加工层次,柑橘加工业划分为以罐头生产,原汁榨取为主的初级加工业,以饮料生产,香精与色素提取,果酸加工为主的中高级加工业.

(3)分析甲地柑橘加工业的区位优势,说明不同加工层次的布局指向.(10分)

答案:

(3)原料丰富,市场大,劳动力成本低等,初级加工业是原料指向型工业,中高级加工业是市场指向型工业

(4)说出图中轻冻害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6分)

答案:

(4)酸雨,土壤侵蚀,土壤和水体污染等

(5)与图中严重冻害区同纬度的大陆西岸也种植柑橘,说明其气候特点和形成原因.(6分)

答案:

(5)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多雨

4,依据提供的大量信息,领会问题情境,

理解设问要求,独立判断或编制答案.

试卷上的问题是新问题,是教材上没有,教师没有讲过的新问题(这样才最公平);解答问题的程序不是靠从头脑中搜寻答案,而是根据提供的大量资料,并综合储备的信息,确定解题思路,再独立进行判断或编制答案. 图1四条曲线分别示意四地3月21日到6月30日的日出时间.读图1,回答3~5题.

3.与摩尔曼斯克地区日出时间对应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B)

提示:摩尔曼斯克位于北纬69°,是北极圈内的最大城市,俄罗斯的不冻港.

提示:根据日出日落时刻计算昼长

极昼

22时

20时

18时

16时

14时

12时

昼长时间

24时

23时

22时

21时

20时

19时

18时

日落时刻

0时

1时

2时

3时

4时

5时

6时

日出时刻

日出时刻与日落时刻:24-日出时刻=日落时刻昼长时间=日落时刻-日出时刻

根据昼长时间可判断季节,夏季昼长,冬季昼短日出日落时刻与昼长时间的计算

日出时刻与日落时刻

24-日出时刻=日落时刻

如:6点日出,则日落时刻=24-6=18点

4点日出,则日落时刻为20点,为夏季

昼长时间=日落时刻-日出时刻

如:日出时刻为8点,日落时刻为16点

则昼长=16-8=8小时,昼短夜长,为冬季

日出,日落时刻,昼长,夜长时间,季节

五项内容联系密切,可相互作为分析判断的依据解题思维过程

3月21日全球均6点日出,昼夜等长,此后北半球昼渐长,日出时间逐渐提早

①地到3月30日即0点日出,进入极昼,应在北极点附近;

②地自3月21日后白昼渐长,至5月初进入极昼,应在北极圈内;

③地在6月22日这一天昼长24小时,以后开始变短,在北极圈上;

④地在6月22日前后昼最长,但也不过18小时多,未出现极昼现象,故在较高纬度,不到北极圈.

摩尔曼斯克在北纬69°符合②,故B为正确选项.

4.④地位于

A.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副热带高压带

D.副极地低压带

(D)

提示:3月21日到6月30日白昼增长,故不会在南半球,排除A;有长昼现象,达18小时多,故不会在低纬度和副热带高压带,排除B,C.因此判断在副极地低压带,正确选项为D.

5.8月23日,

②的昼长约为

A.24小时

B.22小时

C.20小时

D.18小时

(C)

解题思路提示:8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以北,距秋分日尚有一个月;与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相同的一天应在4月22日左右,距春分日也刚过一个月,可知这两天的昼长是相同的.

3月21日

9月23日

4月22日

8月23日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置与

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关系

从3月21日~6月22日~9月23日太阳直射北半球,思考:4月22日与8月23日,5月22日与7月23日

的太阳直射点位置相同,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时刻,昼长,极昼极夜范围等现象也是相同的.

解题思路提示

与8月23日太阳直射点相同的一天应在4月22日左右,这两天的昼长相同.从图上可看出4月22日左右的日出时刻在2点,说明昼长20小时,推论8月23日昼长也是20小时.故C为正确选项.

由于没有现成的答案或书上的原词原句可以应用,这种考查临场的应变能力,迁移能力,联系能力,表述能力(运用学科术语组织答案),空间想象能力的试题,正逐渐被人们所习惯与认可,在复习指导过程中正在注意应对的策略.

在平时(高一高二)教学过程中积累这些潜能已经提到日程上,如: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思维方法,牢固的空间概念,严谨的时间观念,敏锐的信息意识,清晰的表述能力等.

5,文化素养的考查正逐渐体现在文科综合试卷中

近些年来,在文科综合试卷中加强了对文化素养的考查,历史,地理,政治三科都有体现.诗词,散文,国画,砖画,图片,商标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作为命题的切入点,既从多角度启发考生思考,又能给考生展示才能提供机会,同时带来一定趣味性,缓解考场紧张气氛.这需要平时积累,知识面广,视野开阔,思路灵活,方能适应. 例题: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据此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审题:试题文字材料中提供的信息有:

情境设置中的空间信息

高度信息——登高,俯视;

方位信息——南望,北顾;

时间信息——晴岚可爱(能见度好),寒沙衰草(深秋);

思考问题依据的地理事物——太行诸山

图像信息——经纬度,北京及小五台山,长城,200米等高线,等温线

(1)图中有6 个经纬线交点,其中与游记作者登临之地相距最近的交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 .作者北顾的是__________ 高原的深秋景色.

115°E,41°N

内蒙古

例:《真腊风土记》(元)记载:①自温州开船,西南行,历闽,广海外诸州港口,过七洲洋,经交趾洋到占城.又自占

城顺风可半月到真腊;②真腊四时常如五六月天,不识霜雪,半年有雨,半年绝无;③信教者削发穿黄,偏袒右肩,其下系黄布裙,跣足.据此并结合图1,回答1~4题.

1,当时从温州航海前往真腊的较佳时间是

A,11~12月B,3~4月C,5~6月D,7~8月

2,真腊地区的气候属于

A,亚热带季风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

3,③所描述宗教的起源地是

A,巴勒斯坦地区B,阿拉伯半岛

C,南亚D,中亚

4,该宗教的传播方式主要属于

A,传染扩散B,迁移扩散

C,刺激扩散D,等级扩散

答案:A

答案:B

答案:C

答案:B

三,领悟试卷启示

思考变化趋势

1,新课标中学科内容的变化势必会影响到考试内容

今日地理的学科知识已经从过去的区域描述逐步转向空间分析,区域发展;学科结构组织从区域地理——系统地理——专题研究(初中区域地理——高中必修与选修模块,案例研究),这一变化应引起重视.

以人地协调和持续发展为主线,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这一变化的趋势,必须引起重视,在试卷中已逐步有所体现.

例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轿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回答下列各题题:

(1)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能够

A,降低燃油消费B,提高交通效率

C,扩大居民出行范围D,节省城市用地

(2)对大城市来说,大量使用家庭轿车有利于

A,缓解道路交通压力B,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C,城市连片发展D,降低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

(3)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A,在城市上空形成臭氧空洞B,大范围的水体污染

C,大规模的酸雨危害D,城市大气质量下降

答案:C

答案:D

答案:D

39.奥运会是跨越国界的全球盛事,是主办国向整个世界表现自身风貌的机会,回答:

(1)读图13,说明历届现代夏季奥运会举办城市的地区分布特点.并简述奥运文化空间扩散的特点及意义.(10分)

答案要点

(1)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或欧洲和北美洲).

奥运文化空间扩散范围扩大,并与其他文化区发生重叠.促进文化的交流,发展与繁荣.

我们对高考进行研究,并不仅仅是为了应试而不关心课程与教材的改革,,恰恰相反,我们是从教改的整体来考虑,考试评估与课程教材是互相关联的两翼,是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引力(指挥棒的导向)和动力,二者并不矛盾,因为都是要讲能力——培养能力与考查能力.

考试内容的变化,正标志着学科知识的发展与趋向,研究高考就必须关注知识的前沿内容与综合要求.

高考改革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学习方式

课程教材

2,学科方法的变化会影响到考试要求

新课标在学科方法上要摒弃机械记忆和单向传授,强调探究和体验,重视接受过程,注重基础性和典型性(案例),要向学生传授知识结构和方法,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摒弃繁难偏旧不在细碎的知识点上斤斤计较,而应该注意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的整体,注意知识结构的质量和知识间的有机联系.

学科方法的变化影响到考试要求

事实上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已在不断地传递着这些信息,许多教师已经敏锐地感觉到这点,在教学中注意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总结知识规律,整理知识结构,分析知识联系,构建思维线索,获取有效信息.

据报道,哈尔滨地区2004年10月14日出现的日偏食开始于9时20分,结束于10时57分.当哈尔滨日食

结束时,美国阿拉斯加州某地为13日16时57分.那里人们看到的日偏食开始于13日17时55分,结束于13日18时46分.读图3,完成9-11题.

解题思路提示

获取信息:2004年10月14日北半球昼短夜长(6点后日出,18点前日落)

哈尔滨日偏食开始于14日9点20分,结束于10点57分,而此时阿拉斯加某地为13日16点57分,进行地方时计算,与东8区相差6小时即6个时区(或按相差18小时计算也可),该地在西10区(图中的甲地),可知该地使用西10区的区时.

9.图中阿拉斯加州的甲地和乙地

A.能够同时看到这次日偏食的全过程

B.乙地先看到日偏食,甲地后看到日偏食

C.乙地能看到日偏食,甲地看不到日偏食

D.乙地只能看到日偏食开始,甲地只能看到日偏食的结束

(C )

解题思路提示

从图中得知:甲地处于西10区,西经150°,与区时相同.并在60°N以北,此时(10月13日甲地昼短夜长),甲地正处于黑夜,看不到日偏食.

乙地在东12区,180°经线附近,地方时与150°W相差约30°即约相差2个小时;换算为当地时间是15点55分——16点46分,能看到日偏食.

10.报道中的阿拉斯加地区使用的时间是

A.地方时

B.西10区的区时

C.西9区的区时

D.西8区的区时

11.阿拉斯加州能看到这次日偏食结束的地区,其使用的区时与地方时相差约

A.0小时

B.1小时

C.2小时

D.3小时

B

(B)

(C)

解题思路提示

阿拉斯加能看到日偏食结束的地区为乙地,从图中可知其所在的位置为东经172.5°~180°之间(理论上属于东12区,但却划在实际日界线以东),此时东西12区钟点相同,日期也相同,东西12区与阿拉斯加统一使用的

西10区的区时正好相差两小时.

3,地理学科思想和学科价值正不断体现在试题中

学科的空间性,区域性,综合性等特点,利用图像和文字呈现地理知识的形式,以及地理知识在国土整治,区域发展,资源开发,土地利用,生产布局,水利建设,交通选线,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人口计划,文化研究等多方面的作用,正不断体现在试题设计思路中.

图2是北半球易形成台风海区分布示意图.读图2,完成2-4题.

2.日界线附近,易形成台风海区的北界可达北纬

A.35°

B.25°

C.20°

D.15°

(D)

3.影响美国的飓风(台风)多形成于

A.①

B.②

C.③

D.④

(D)

4.图示四个区域中

A.①主要受风海流影响

B.②主要受寒流影响

C.③是世界著名大渔场

D.④主要受密度流影响

(A)

解题思维过程

本题的解题信息全部来源于图中,看懂图是极为重要的环节.图中阴影部分是易形成台风海区,其范围和界线既有与大陆海岸线一致处,又有不一致处,须辨别清楚.

(2)题,日界线附近即180°经线附近,用通过该经线的铅垂线与其北界的交点,画一横线,交于纵坐标的15°附近.

(3)题,影响美国的飓风形成于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海域,依据陆地轮廓或西经度位置可确定④海域.

(4)从图中识别①~④所示海域名称,然后结合洋流分布予以辨别.

图1显示我国四个省2004年三种谷物的种植面积.读图1,回答1-2题.

1.①,②,③代表的谷物依次是

A.小麦,水稻, 玉米

B.玉米,小麦, 水稻

C.水稻,小麦,玉米

D.水稻,玉米, 小麦

(C)

解题思路提示

1,从图中吉林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是③,吉林在东北平原,按热量水分条件看不会是大面积的小麦和水稻,判定③是玉米;

2,从图中江西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是①,江西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热条件好,适宜种植水稻,所以①是水稻; 3,河南在华北平原,暖温带半湿润气候,适宜冬小麦种植,所以②是小麦.

2.M省可能是

A.山西

B.安徽

C.广东

D.甘肃

(B)

提示:在前面对三种谷物正确判断的基础上,从图中提供的M省①,②两种谷物播种面积相近的信息,结合试题中四个省区的名称和位置,能够符合既是我国重要小麦产区,又是重要水稻产区的只有安徽省.

在我们进行复习指导时,一定要明确学科思想,认识学科价值,增强地理意识,树立地理观点,并贯彻在备考过程中.特别是结合当前建设中反映的新思路,科学的发展观,人地协调理论,区域协调发展,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型社会的理念等,都应反映在教学和复习过程中.

36.资料表明,近年来北冰洋海冰融化速度加快,流出北冰洋的洋流增强.同期,墨西哥湾暖流较为稳定,北大西洋暖流速度减缓.据此并读图5,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图5中A处洋流流速的变化表现为(加快或减慢).

(2)B处海水蒸发量增加,对同纬度东岸陆地造成的影响及原因是

.我国可能受此影响的地区是 .

解题思维过程

(1)流经图中A处的洋流为北大西洋暖流,在此向东北方向流入北冰洋;由于北冰洋南下冷水流量的增大,使其流速有所减慢.

(2)B处位于北纬40°~60°之间的西风带,当海域水温升高,蒸发量加大,上升的水汽随西风向东流动,给同纬度东岸带来更多降水.

我国能受到西风带来水汽影响的地区,主要是新疆北部地区.

答案要点

(1)减慢(4分)

(2)增温加湿(降水量增加,增加其冬春的降水量)(4分),上升水汽随西风(带)(3分)进入欧洲(亚欧)大陆(2分) 新疆北部地区(或西北地区)(2分)

4,新的考试评价目标正在促使原有复习方法的变革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为我国地理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理念和内容,为地理教育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并提供了动力.地理高考也在逐步完善和确定新的地理考试评价目标,以有用的知识,适应社会发展的学习能力为评价核心,从而使原有的评价体系(以知识立意)不断向以能力立意的方向蜕变.

40.青藏高原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千米已于1979年铺通;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1142千米于2005年10月15日铺通,计划于2006年7月1日试运行.

(1)下图示意格尔木至拉萨的地形剖面,读图回答:

a为山脉,b为山脉;

c,d两段地形变化的地形特点是,对铁路修建的影响是 .

解题思维过程

本题要从图中获取解题信息.

(1)题,先要辩明该剖面图的走向,从格尔木到拉萨,应略呈东北-西南走向;其次要明确沿线依次穿过的山脉;再根据海拔高度和地形起伏,分析其地形,地势特征,以及对修建铁路带来的影响.

答案要点

(1)昆仑(2分) 唐古拉(2分)

高差大(地势起伏大),坡度陡(3分) 工程量大(土石方,桥梁隧道等量大),造价高(3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2)下图是格尔木和拉萨两地年内各月气温,降水量分配图.读图判断:

A,B两幅图中,反映拉萨气候资料的是图,

因为

解题思维过程

(2)两幅气候图中A图冬季在0℃以下,降水极少;B图冬季在0℃,降水较多;根据格尔木与拉萨的位置分析,拉萨纬度较低,位于雅鲁藏布江的支流的河谷地带,夏季西南季风可带来部分水汽,冬季气温较高;格尔木纬度较拉萨高,深居柴达木盆地内陆,故降水少,温差大.

答案要点

(2)B(4分)

(两地共处青藏高原,但与格尔木相比)拉萨受(夏)季风影响,(格尔木深居内陆盆地)(2分),因此,拉萨(比格尔

木)(夏季)降水量较多(2分),气温年较差较小(年内气温变化和缓)(2分)

从以上例题可看出:原有的教学与复习指导思想必须进行变革,以适应新的评价目标,因此相应的教学与复习方法也必须在不断探索的实践中形成和确立,才能逐步符合教育教学和高考改革的需要.

知识立意

能力立意

复习内容

变单纯复习知识为结合能力

运用知识的方法

解答问题的思路

思考问题的线索

复习方法

变教师为中心的复习讲课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复习活动

变死记硬背为对知识的整理加工

变记忆结论为思考过程

变被动做题为独立思维

变时间积累为提高效率

5,2007年将出现两份《考纲》

2007年将是原有《考试大纲》和根据新课标新教材制订的实验地区的《考试大纲》开始并存的一年,从综合试卷看整体难度布局大致持平,即不以单独某一学科衡量试题难度;整体偏向稳定和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四,科学进行备考,改进复习方法

1,在复习基础知识过程中教会思维方法,改变就知识背知识的单一复习方法

分布图,原理示意,景观图,统计图,等值线图,剖面图

判读使用绘制,分析比较说明

地理图像

中国的自然与经济分区,世界的分区或国家

综合分析特征,类比差异

区域特征与差异

一般概念,特殊概念与集合概念

理解,区分,运用

地理概念

地理名称,地理数据,地理时事

识记,空间定位

地理事实

主要内容

能力要求与思维方法

知识类型

文字表述,语言表达

运用准确,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地理学科术语

天气,气候,昼夜,季节

比较,分析,评价,联系理论

地理现象

图像,文字,数据

提取,判断,解读,反思

地理信息资料

成因原理,运动原理,变化规律,分布规律

理解,推导,说明事实,印证原理,联系实际

地理原理与规律

国土开发整治方针,措施

知国情,懂国策,明法规

国情国策

自然与人文要素的空间结构,发展变化

描述,理解,概括,分析联系,说明原因

地理事物

2,在整理知识过程中教会运用知识的方法,改变机械重复的复习模式

知识的运用不仅反映在解答问题过程中,即使在整理加工知识过程中,也需要运用,如相同知识的归纳(各种等值线的判读),不同知识的重组(如白风暴问题),相似知识的迁移(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到东南丘陵防止陡坡过度开垦),相关知识的联系(从沙尘暴的分布到形成以及其发生规律).

3,基础知识的复习,需要整理加工如:

梳理系统,理清层次脉络(如各章节各知识点之间的体系)

自然地理和地图——宇宙中的地球,大气,陆地和海洋,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地图

人文地理——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人口与环境,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文化景观与旅游活动,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中国的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国土开发(山区,农业低产区,商品农业区)与整治(水土流失,荒漠化,大型水利建设),交通建设,资源调配与海岛,城市新区开发

区域地理的复习中,要注意抓区域特征如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岛国,海洋性显著的季风气候,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

高科技农业和海洋渔业

非洲:起伏和缓的高原大陆,对称分布的气候类型,丰富多样的矿产资源,差距较大的南北经济,原生态的黑人故乡

如中亚: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差异明显的自然环境,历史悠久的灌溉农业,储量丰富的油气资源

中国的气候:冬夏气温各异,南北分布不同;降水时空分布,取决季风活动;认识气候

特征,利用气候资源;气象灾害频发,影响生产生活.

整理结构,了解组成关系(如气候知识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气候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地势高低,山脉走向,地面反射率)洋流等

气候要素气温,降水,气压和风等

气候特征气候要素在一定时间的组合

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在一定空间的相对统一

气候分布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及具体地区

气候资源光照,热量,降水,风等

气象灾害台风,寒潮,洪涝,霜冻,沙尘暴

气候评价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分析联系,构建思维线索(如根据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的因果关系,或时间联系的递变关系)

气候类型的分布——自然植被的分布——自然带的分布——土地利用类型——农业发展类型——农作物的分布——某些轻工业的分布

季节更替——正午太阳高度与昼夜长短的变化——气温与降水的变化——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水文现象的季节变化——外力作用强弱的季节变化——农业生产的季节性——不同季节自然资源的利用——环境问题的季节特点

总结规律,掌握本质特征(地理事物间的联系规律,地理时空分布规律,地理演变规律等)

地理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规律——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就是各自然要素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规律;人文要素间相互影响,制约形成了各区域的特征.

地理演变规律——反映地理事物发展变化必然趋势的规律,如内外力作用,城市的形成

地理时空分布规律——可分为水平分布规律,垂直分布规律,日变化规律,年变化规律,年际变化规律等,以及由于地质条件,地表水热条件等影响形成的各种资源分布规律等.

以上对知识的整理加工,都离不开具体知识的运用,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就是加深理解,加强记忆的过程,也是高质量的复习过程.因此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决不能机械重复,必须随时组织这些知识,建立知识网络;记忆是必要的,但不能孤立的记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理解知识的涵义和联系.

4,在解答问题过程中教会提取信息确定答题思路的方法,改变单纯做题,只对答案,不加分析的做法

通过做题强化记忆,加强练习,熟悉所学知识是必要的,但要注意适当适量,即不追偏难怪题,不做不符合高考命题思路的试题,且要适量.更应注意要分析命题意图,了解情境设置的所提供的信息,理解设问要求,学会确定解题思路,然后调动储备的信息编制答案.

例题: 一艘由太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图中左上角)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观,洗印出的照片上显示拍照时间为9 时0 分0 秒(北京时间).据此判断下列各题.

南美大陆

火地岛

麦哲伦海峡

(1)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A,22时B,14时C,20时D,16时

答案:C

(2)拍摄照片的当天,漠河的夜长约为

A,16小时B,14小时

C,10小时D,12小时

答案:A

(4)此时世界各地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美国中部小麦黄熟

B,中国江淮流域干热

C,地中海北岸连日阴雨

D,拉普拉塔河正值枯水期

答案:C

(1)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A,22时B,14时C,20时D,16时

答案:C

(2)拍摄照片的当天,漠河的夜长约为

A,16小时

B,14小时

C,10小时

D,12小时

答案:A

75°W

P●

图3为我国某地区1月,7月等温线图.

读图3,回答9~11题.

9.造成甲,乙两地1月等温线闭合且数值低于周边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地形

C.人为因素

D.距海远近(B)

10.影响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地形

B.地形,海陆差异

C.人为因素,海陆差异

D.纬度位置,人为因素

(B)

11.下列四组地方,气温年较差相差最大的是

A.甲地,黄河口附近

B.石家庄,黄海沿岸

C.丙地,乙地

D.甲地,丁地

(A)

要让学生获得解决新问题的体验,,拿到题目后,先看情境设置,了解命题意图,知道考查的能力点和知识点;再看提供的信息,文字说明事物的内涵,前后联系,陈述的特征等,图像中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空间联系,数据表格显示的数据比较,发展变化,分配比例,以及相对应的影响因素,原因分析等,随时对信息进行联想和解读.

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图2表示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读图2,回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大全

地图 1.地图:以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 2.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3.比例尺: 表示实地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技巧1:比例尺与地图关系: a比例尺越大,实际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b大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小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 c比例尺大小与地形坡度、风力大小的关系 (1)若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比例尺越小,坡度越缓。 (2)若等压差和等压线疏密相同时: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风力越小。 (3)若等高(压)线疏密、比例尺、图幅相同时:等高距(或等压差)越大,坡度越大(风力 越大):等高距(等压差)越小,坡度越小(风力越小) 技巧2:比例尺缩放: (1)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2)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3)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

技巧3:判断方向: 地图上1)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定向法:一般箭头指向北方 3)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自然界:(1)太阳定向法 (2)树冠和树年轮定向法 (4)北极星定向法 (3)地形和地物定向法:山地草木生长状况(一般阳坡好,阴坡潮湿有青苔), 河流北坡光照好,房屋门朝南开。(北半球)。 4.图例和注记: 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5.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绝对高度: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叫海拔。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6.等高线:假想连结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投影在基准水平面而成的封闭曲线 技巧4:等高线数值特点 ①同线等高②等高距全图一致(即同图等距③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大全

2019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大全高考地理在答题时,应该有一定的程序,并养成习惯。以下是2019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大全,供参考! 一、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 1.坡度问题:一看等高线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 计算,坡度的正切=垂直相对高度/水平实地距离 2.通视问题: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注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注意题中要求,分析图中景观图是仰视或俯视可见。 3.引水线路:注意让其从高处向低处引水,以实现自流,且线路要尽可能短,这样经济投入才会较少。 4.交通线路选择: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稳(间距、坡度等),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沿等高线走向(延伸方向)分布,以减少坡度,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两条等高线;尽可能少地通过河流,少建桥梁等,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投资;避免通过断崖、沼泽地、沙漠等地段。 5.水库建设:要考虑库址、坝址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微博)等。①.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因为工

程量小,工程造价低);②.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③.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④还要注意修建水库时,水源要较充足。 6.河流流向:由海拔高处向低处流,发育于河谷(等高线凸向高值),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7.水系特征: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成为水系分水岭。 8.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丰富;河流流量除与气候特别是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大小有关。 9.农业规划: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如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畜牧业。 10.城市布局形态与地形:平原适宜集中紧凑式;山区适宜分散疏松式。 11.地形特征的描述: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势及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分布;重要地形剖面图特征。 12.地形相关分析: ①地形成因分析:运用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

高考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1)

专题:高考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文综地理选择题一般以组题出现,即以一段图文资料为背景设计2个以上试题,每个问题都有其题干和选项,背景材料中有相关的信息,有时题干或题目之间也能成为有效信息,如果审题和解答时不注意,往往会造成连锁性错误,所以解答地理选择题必须掌握一定的解答方法技能。 一、选择题的置疑特点 命题者为了减少考试得分的偶然性,提高考试的可信度和区分度,势必增加选择题的迷惑性 ...(每题中的3个错误选项即为迷惑选项)。要提高解题的速度与准确率,就必须 熟知如下常见的置疑 ..(设置迷惑)方法: 1.混淆概念。 2.以偏概全或表述绝对化。 3.误联因果。一是题干与选项之间的因果关系,或是选项内部的因果关系。常见的 误联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果倒置,一种是无因果关系。 4.正误同项。选项由两个以上的分句构成,其中部分分句是正确的,所以迷惑性大。 因此,审题要细心,不能“只看前不顾后”,才不致受迷惑。 5.肢不符干(异项)。选项本身正确,但是与题干不符。其迷惑度更大。 6.无图考图。与方向(方位、风向、洋流流向等等)有关的试题常常采用。 7.定式诱惑与变式迷惑。即或利用定式思维习惯来设置陷阱,或利用图文转换、图 图转换等形式上的变化来增加迷惑度。 8.隐含信息。把关键信息隐含在题干或地理图表中以增加试题迷惑度,这是当今高 考选择题最常用的置疑方法。 二.选择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1)仔细审题。 “仔细审题”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随着命题手段的多样化,选择题的立体感和动态迁移感越来越强,迷惑性也越来越大。其答案不像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那样具有一定的伸缩性,一旦审题出现偏误,就会导致全盘皆错。仔细审题,对做选择题尤其重要。要根据选择题的特点,采用立体式的审题方法,明确题意和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①明确题目结构提取有效信息 选择题包括题干和选项两部分。题组试题的题干包括主题干和小题题干,主题干的条件是各个小题的共同条件,小题题干只是本小题的条件“仔细审题”是指对主题干与小题题干认真地加以审读,搞清题干中的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等。选项是指答案包括的内容和项目,主干语是选项表述的直接对象,条件限定语是对回答内容的各方面限定。特别要关注题干的“设问”,也就是“题眼”,它决定了选择的方向 ②全面分析题干内容和充分挖掘题目提供的条件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显性信息:题干中附有明确的解题条件; 隐性信息:多潜隐在题干提供的材料中; 限制性(或特定)条件:在题干中出现的数量词、方位词或特定名词等;借用条件;用同一事实的不同说法给出解题条件 (2)认真筛选。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完整版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总结 一、选择题解题技巧和规律: (一)、选择题的命题规律 1.选择题的命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2.多为单项选择题(如全国卷、天津卷等) 3、多为连题型选择题(一个材料包括多个选择题) 4、选择题内容更加关注社会热点 (二)应试策略 1、沉着冷静,相信自己判断 2、认真审题 3、先易后难,跳过难题或自己认为没有把握的题目,回头再做 4、认真检查,但不要轻易改动答案 (三)应试技巧 1、做到:“三审”,即一审材料(加以引申)、二审题干(画出关键词)、三审选项(找出合理、正确并与材料和题干有关的选项)。 2、读完题组内每一个小题,注意各小题之间的前后提示语,然后再从容做题。 3、仔细分析题干,明确解题条件 例如:北极地区寒风凛冽,考虑到当地所处风带的盛行风向,中国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营地建筑的门窗应该避开的朝向是: A、东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北方向 答案:D 点拨:题干条件是北极附近盛行风向、门窗避开的朝向。北极附近风带为极地东风带,具体风向为东北风,故门窗应避开东北方向。 4、选项错误的几种情况: (1)因果颠倒(2)前后矛盾(3)表述绝对化(4)概念混淆(5)表述错误或不完整(6)以偏概全,以点带面(7)与题干无关 (四)解题方法介绍 1、直选法:运用学过的知识可以直接选出来,多考察记忆性知识,注意必须看完所有选项再选择。 2、排除法:如果选项罗列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多,可以先将选项与题干对照,排除掉明显错误的选项,重点分析剩余选项。 例如:(2005年江苏卷)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A.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B.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 C.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D.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均衡利用河水 答案:D 点拨:既然全流域要综合治理,部分河段就不应该利用绝大部分河水,故排除了A、C;用人工加速冰川消融来补给河水,不现实,又可以排除B,正确答案为D。 3、优选法:如果选项中有多项合理,但题干中有“最”、“主导”、“第一”等字样时,要选择最合理选项。例如:美国“硅谷”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环境优美 B、交通便利 C、知识技术 D、市场广阔 答案:C 点拨:形成高技术工业区的区位因素包括知识技术、快捷交通、优美的环境,但主导因素是科技发达。 4、转换法:即将条件换成另外一种相同的说法,该说法与选项更直接,利于选择。 例如:一年中太阳直射两次的地区,不会有: A、热带沙漠气候 B、寒流 C、冷锋活动 D、从极地漂来的浮冰 答案:D 点拨:将条件转化为“一年中有两次直射的地区”属于热带地区,不会存在从极地漂来的浮冰。 5、图示法:将比较抽象的内容用直观示意图表示出来,利于选择,如太阳直射点移动、昼夜长短变化等题目。 例如:10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A、北半球,向北移动 B、南半球,向南移动 C、北半球,向南移动 D、南半球,向北移动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技巧归纳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技巧 归纳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自然地理部分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 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 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 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 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 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 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 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 2.海拔高度:海拔高,原) 3.天气状况:晴天多, 4.空气密度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海拔的高低 ☆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2. 海拔:山地的海拔越3.热量(即阳坡、阴坡 「自然因素」 1.土地:地形、土壤 2.气候:光照、热量、 3.水源(灌溉水源)「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 2.交通 3.国家政策 4.劳动力 5.科技:农产品保鲜、 6.工业基础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地理位置 2.资源因素:原料、燃 3.农业因素

完整版,2018高考地理全国卷3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标全国卷Ⅲ (2018·全国卷Ⅲ·T1、2)油纸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油纸伞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刷桐油以增强韧性并防水,但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近年来,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据 此完成 1、2 题。 知识点检索号新课标9 1.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相比,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依赖的主要优势是( ) A.携带方便 B.适用地广 C.文化蕴涵 D.经久耐用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通过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展示了我国传 统文化的魅力,重点对手工制作的油纸伞的优势进行分析。 【解析】选C。由材料可知,油纸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走俏国际市场。与现代钢 骨布面伞相比,油纸伞以竹为骨,不易折叠,携带不便;具有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的缺点,在干燥地区 不宜使用;以纸或丝绸为面,耐用性较差。 知识点检索号新课标17 2.下列地区中,宜作为油纸伞重点推销市场的是() A.欧洲西部 B.中亚 C.中东 D.撒哈拉以南非洲 【解析】选A。由材料可知,油纸伞在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故适用于湿润、潮湿的环境,比较四个选项,欧洲西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多雨,气候湿润,是使用油纸伞的理想环境,可作为油纸伞重点推销市场;中亚大部 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中东大部分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干旱少雨;撒哈拉以南非洲有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的面积最大,在旱季时不易储存,同时油纸伞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文化意味更浓,作为经济较为落后的非洲,购买时会以耐用与实用性为主。 【方法技巧】由气候类型推断区域特征 欧洲西部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是世界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终年温和多雨;中亚深居内陆,距离海洋远,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中东(西亚和北非)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内陆的东北信风带的影响,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干旱少雨;撒哈拉以南非洲面积广大的是热带草原气候,分旱雨两季,旱季受来自内陆信风带影响,干旱少雨。 (2018·全国卷Ⅲ·T3~5)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 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 中心集镇活力较强,下图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 3~5 题。 知识点检索号新课标9 3.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 ) A.基础设施较完善 B.更接近消费市场 C.资金供应较充裕 D.更易招募劳动力 【解析】选D。由材料、图可知,县城位于区域的中心,与周边的中心集镇和村相比,其等级较高,基础设施较完善,服务的范围更广,服务的种类更多,经济水平更高一些,资金也较为充裕;作为县城,其农业的生产地位有所下降, 所以县城居民对各种农产品的需求更多一些,人口更多,消费市场更广,而乡镇和村可以实现自给,中心集镇在这些 方面均比不上县城,不占优势;当地的加工企业应是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其产品附加值低,需要低成本的劳动力, 而中心集镇更靠近农村,贫困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多且人力成本低,所以中心集镇更易招募劳动力。 知识点检索号新课标7 4.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 民( )

(完整版)高考地理大题题型与答题模式(含答案)

高考地理大题题型与答题模式 1特征描述类 设问形式: 描述事物即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高考中特征描述类试题,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特点”,“描述……状况”,“简述……特征”,“从……等方面归纳……主要特征”等。 思维建模 要准确描述地理事物特征必须把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建立解答该类试题的答题模式,并用规范而专业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出来。具体答题思路是:首先要对题目涉及区域进行区域空间定位(经纬网定位法和区域特征定位法相结合),明确区域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和图文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特征分析;在描述时要注意梳理、组织语言,把握关键词,并且做到简洁、准确地描述。 模板典例 1.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土壤、水文(河流、湖泊)、植被(自然带) 2.地形特征: ①主要地形类型(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 ②地势——海拔高低、地势起伏状况、地形倾斜方向、区域极值(地势最高、低值);③主要地形区及其分布。 3.地表环境特征: ①气候(湿、热、冷、干)②植被状况 ③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④河流发育程度 4.气候特征: ①气温(气温高低、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 ②降水(总量、季节或年际变化) ③降水与热量的组合状况(如雨热同期) 5.河流水文特征:①年径流量;②汛期;③含沙量;④结冰期(凌汛);⑤流速。 6.河流水系特征: ①流向与长度②流域面积③支流多少及形态 ④河网形态、密度⑤河道深浅、弯曲、宽窄⑥落差或峡谷分布 7.农业生产特征: ①农业地域类型②农作物种类及分布③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 ④生产水平(机械化水平、生产经营方式、专门化水平商品率)

高考地理备考的答题技巧介绍.doc

高考地理备考的答题技巧介绍 地理的答题技巧一、计算题 1.经纬度计算:经度差与地方时差算经度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 纬差法与正午太阳高度算纬度正午太阳相差多小,纬度相差多少;北极星的仰角即地平高度等于当地地理纬度;经纬线上长度算经纬度 1 经线长111km,1 纬线长111cosфkm(ф为纬度)。 2.比例尺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可根据(n-1)d ⊿h (n+1)d(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 4.流域面积的计算:作出流域的分水线即山脊线,由分水岭所围的区域即为流域的范围;因图形不规范,计算时一般算出图幅面积后,再分析流域面积占图幅面积的比重,相乘即可。 5.有关时间计算:①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15,对商取整数部分,尾数部分四舍五入;②根据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区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时区,注意东加西减;③根据东早西晚,经度每相差15 ,地方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地方时=已知某地地方时(两地经度差4分钟/1 ),注意东加西减;④日期界线有两条,自然界线即地方时0:00经线,以东早一天,为新的一天,以西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人为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就是180 经线(但两者并不完全重合),规定日界线以东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以西早一天,为新的一天;新的一天的范围即从地方时0:00经线向东到180 经线的范围;新的一天的范围=180 经线的地方时15。⑤日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为0:00(切点为极昼)或12:00(切点为极夜)。 6.地球自转速度计算:①地球上除南北极点外,其它各地

(完整word版)2018高考地理试题全国卷2(含答案及解析),推荐文档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地理试题) 本试卷共47题,共300分,共14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 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图1)。据此完成1-3题。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2. 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阻隔作用

3. 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 B.技术 C.资金 D.交通 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芬兰伊瓦洛(位置见图2)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据此完成4~5题。 4. 推测该地轮胎测试场供轮胎测试的路面时 A. 冰雪路面 B. 湿滑路面 C. 松软路面 D. 干燥路面 5. 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 A. 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 B. 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 C. 经常遭受东方寒潮侵袭 D. 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小于12时 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6~8题。 6. 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学&科网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A. 用水便利 B. 土壤肥沃 C. 地势平坦 D. 植被缺失 7. 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A.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8. 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A. 热带雨林气候区 B. 地中海气候区 C. 热带草原气候区 D. 热带季风气候区

关于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技巧大全

高考地理答题(一) 一、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 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二、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 人为原因:植被破坏、围湖造田、占用破坏河道 三、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 一是流速(位于地势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 二是径流量大(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 (一)凌汛的形成条件 一是有冰期(时间在初春解冻和初冬封冻); 二是流向较高纬。 在我国凌汛最严重的是黄河,主要发生在上游河段和下游河段(即山东河段)。 (二)解决缺水问题的措施 一是保护有限的水资源,防止水污染;开发水资源,提高供水能力; 二是加强用水管理,增强节水意识,提高用水效率,控制需水量的增长;控制人口增长。 四、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永久冰雪下限的海拔高度) 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 二是降水量的大小(影响降水量的因素是坡向,即迎风坡降水量大),因此,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比北坡雪线低。 注:可根据该特点来判断迎风坡或背风坡。 五、开凿隧道问题 一是渗漏问题; 二是塌方问题。因此,开凿隧道要选择在背斜处,因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容易发生渗漏问题;并且,背斜为穹形构造,不易塌方。 六、水库坝址的区位选择 1.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处(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

2.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 3.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 七、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一)自然条件 土地(地形、土壤)+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水源(指灌溉水源) 注:自然因素的改造: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另外,人们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二)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2.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即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减小。在最适宜的地方形成区域专业化生产,从而形成区域性或世界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阿根廷5国成为世界主要商品粮生产国;荷兰、丹麦、新西兰等成为世界主要的乳畜产品供应国;拉丁美洲、非洲以及东南亚和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 3.政策 4.劳动力5.科技6.工业基础 八、如何分析某一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 1.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 2.从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气象灾害等方面去分析; 3.从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气候条件分段分析。 例如,试分析华北地区棉花生长的气候条件。 有利条件: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有利于棉花后期生长和收摘。 不利条件:播种期适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 九、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一)自然条件:位置、土地、水源。 (二)经济因素:农业基础、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 (三)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政策。 (四)环境因素:主要用于微观布局。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总结

2019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总结自然地理答题--找到解题的关键点。如“日照图”,最关键是根据图中的信息找到“三点”,即太阳直射点、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和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找到了交点,就知道了交点所在经线的时刻和昼夜长短情况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人文地理答题--容易丢掉“采分点”,介绍几个技巧: 一是细致与简略:应尽量具体细致,但如果没有把握,可答得适度模糊一些。 二是适当多写:问什么答什么,但如果没把握,怕把知识点漏答,就多答些点。 三是先答主要的:尽量抓知识的主要方面,实在没把握怕抓不到,则主次一起抓,但要注意把最精彩、最重要的“采分点”尽可能放在前面。四是分值与采分点:采取找约数原理。如果该题是6分,一般需答2点、3点或6点。 五是将要点进行编号。高考阅卷通常是“采点给分”,将一个小题目的各个知识点根据题目要求合理划分为一个个的要点。对于所有的要点要进行编号,编号有利于提高答案的条理性和清晰度。 选择题技巧 一是排除法:如对于给定的条件是多个的题目,可先根据题目的某一条件,在被选项中找出符合这一条件的对象,其余淘汰,缩小范围;然后再根据题目的其他条件,在缩小的范围中逐渐进一步淘汰,最后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选项。如果肯定某个是对的,那么排除没有

该选项的也可以。 二是反证法:是通过证明逆命题是错误的,从而得出命题的正确性。三是信息转换法:将题目中的信息转换成自己熟悉的内容或便于理解的形式,达到化难为易、快速求解的目的。 四是图解法:根据作图来辅助解答。在地理分布、运动规律、空间想像等方面,可以根据题干所提供的条件绘制出图形,即以图再现题干要求,以图解文有助于分析,从而找出正确答案。 五是数据比较法:有些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需要定量分析,并对一些相关的量和量的变化趋势进行比较,才能获得正确答案。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方法与技巧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方法 与技巧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一版块基础概览 自然地理部分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 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 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 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 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 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等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 4.空气密度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eg.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 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 ☆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 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总结-精华整理版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总结 一、前提:熟悉区域地理,掌握双基和主干知识。 二、基础:明确高考地理常见简答题的答题思路。 三、关键:熟悉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的答题模式 ◇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答案的组织模式之归纳: 1) 原因(自然、人为)2) 条件(有利、不利)3) 影响(正面、负面)4) 区位(自然、社会、经济) 5) 效益(经济、社会、环境)6) 措施(生物、工程、技术) 7) 重大工程意义(两端、中间)或(政治、经济、民族、国防) 8) 要素(总量、结构)9) 评价( 积极、消积) ◇近几年考题常见的地理特征描述答案组织模式之归纳: 1) 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生物、矿产或其它资源) 2) 位置特征(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相邻位置) 3) 水系特征(支流、流程、流域、流向) 4) 水文特征(流量、水位变化、流速、含沙量、结冰期) 5) 降水特征(降水总量、雨季长短、季节变化) 6) 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季节组合) 7) 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地势起伏、主要地形区、海拔状况) 8) 农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种植历史经验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9) 工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 10)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和分布规律(主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两方面概括) ◇分布规律问题: 从总体上看是把握"点""线""面"是哪种分布趋势 1) "点"状分布一般有"沿某个方向区域较稀或较密";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 2) "线"状分布应说明其沿哪个方向的走势及其稀密特点。 3) "面"状分布应说明该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即东南西北的界限;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积。 4) "点、线、面"综合考虑解答。 四、提升:明确题中常见行为动词的答题要领 简述--简单扼要叙述,须把握要点; 简析--简单分析,提出论点即可; 描述--对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 综述--对事物的总体特征予以概括叙述; 说明--对原理、成因、规律进行说明; 写出--对图像或事实的主要内容予以呈现; 分析--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如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分析事物间的联系等; 对比(比较)--列表比较相同、相异、相反、相似的地理事物,可先后对比或并列对比;分析相同事物间的差别、不同事物间的联系; 评价--对地理环境、措施、对策、布局进行实施可行性评价或优势与不足评价,这需要平时树立科学的观点,具备正确的地理思想; 概括--对文字材料或图像内容予以概括要点等。

2018高考地理真题全国1卷有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Ⅰ 一.选择题 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例如,日本歧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和我国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据此完成1-3题。 1.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 ①保持恒温环境②储存原材料和产品 ③降低生产成本④减少地面振动影响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与歧阜相比,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 A.防渗水 B.防噪声 C.防坍塌 D.防地震 3.推断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 A.增强程度 B.保证产品品质 C.满足战备需要 D.集约利用土地 解析: 1.【答案】C。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主要需要考虑精密机械设备和一般产品的差异。①保持恒温环境,是精密机械设备的特殊之处,可选。②任何工业生产都需要储存原材料和产品,不是精密机械设备的特殊之处,排除。③降低生产成本是任何工业都需要的,且地下建厂一般会比地面建厂成本更高,排除。④减小震动却是精密机械设备的需求,可选。故选C. 2.【答案】D。本题表面问与日本岐阜相比,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实质是比较岐阜与的地下环境。联系所学知识,日本多地震,D正确。防渗水、防坍塌是任何一个地下工厂建设都应考虑的问题。地下环境并不会有噪声影响。故选D. 3.【答案】B。精密机械设备对生产环境要求较高,从第1题可知,地下环境具有诸多优势,故其直接目的是保证产品质量。故选B.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图1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

高中地理重要的十四个图及综合题答题技巧

一、快期中了,这14组图你还不知道吗? 地理中的图示认识很有必要,因为每次考试都有图示,马上就要期中了,你这14组图还不知道吗?如果让你在图中分析已知内容,你会吗?下面这几张图是有对比性的,还有对应的考点,快来学一学!

7天气系统

11、地质构造

14.农业地域类型

二、综合题答题方法 (1)细审“题干”。抓住“关键词”和“修饰词”、“限定词” 描述详细描写;先总体大概描述、后具体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简述概要描写;从各个具体要素大概描述;不必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说出相当于“罗列”要素;各要点之间是并列关系;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分析+叙述”;既要有原因,又要有结果和观点; 阐述 语言格式:因为…所以(导致).. 例析“实例+分析”;一定要结合具体实例,从这个例子分析其具体做法 评价“有利+不利”;语言格式:有利:1、2、3..。不利:1、2、3.. “有利及其原因+不利及其原因”; 分析 语言格式:有利:1、因为..所以(导致)..2..。不利:1、因为..所以(导致)..2.. 比较两个地理事物都要回答。语言格式:因为A..,以A比B... 意义正面意义+负面意义;本地区(事物)意义+其它地区(事物)意义 正面影响+负面影响;本地区(事物)影响+其它地区(事物)影响;现在的影响+将来的可能影响;影响 自然环境影响+社会经济影响+生态环境影响

措施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当地措施+合作措施 判断理由+结论。语言格式:正确(合理)或错误(不合理)、因为..所以.. 变化体现“提高、上升、增加、下降、先降后升、先升后降”思路 关系思路:A导致B导致C..。体现“因果关系、前后关系、时间关系、主次关系”结构所占比例;主要组成;适当评价其合理性 (2)列出“模板”。(见下面的常见模板) (3)仔细“筛选”。根据限定词筛选;根据所在地区筛选;根据地理事物特性筛选;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筛选。 (4)酝酿“语言”。“先自然,后社会经济”;“先主要,后次要”;“先自身原因,后其它原因”;(先主后次、先上后下、先内后外) (5)书写答案。“地理语言(避免大白话)”、“套装语言(不用自造语句)”、“逻辑语言(不得互相矛盾)”、“精炼语言(不要同样意思,反复罗嗦诉说)”、“一语中的(语言不绕弯子)”。 二.综合题的常见答题模板 地形地势 1地理位置分析:绝对位置+相对位置 1. 海陆位置;2.经纬度位置;3.大洲交界或国界位置;4.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5.经济和军事位置;6.相邻地区(经济发达区) 2描述某地的地形特点: ①以什么地形为主(五大类地形)②地势起伏(大、小)③地势特征(哪里高哪里低)。 3描述某地的地势特点: 哪里高,哪里低。或地势起伏大或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4某地地形分布特点: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总结

2019年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总结 【】高考是每个人一生中都要经历的一次至关重要的一次考试,要考好高考,就一定要知道高考要考些什么。查字典地理网高考频道的编辑就为您准备了2019年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总结 「自然方面」 1.地形(a.平坦:对选择限制少;b.起伏大: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运) 2.地质(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渗漏;b.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 3.气候(a.公路、铁路: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b.水运、航空:防大雾、大风) 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社会经济方面」 1.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适用于:地方公路) 2.里程和运营时间(尽量修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以节省运营时间;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适用于:国道) 3.环境要求(尽量远离重要文物古迹、注意生态环境保护) (13)交通线路修筑的积极意义: 1.完善了当地的交通网络,使交通便利通达 2.加快了物资流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政治:巩固国防、保持稳定、促进区域繁荣

(14)隧道的选址条件: 1.要选择在背斜处(a.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容易发生渗漏问题;b.背斜为穹形构造,不易塌方。) 2.避开断层 (15)汽车站选址的区位条件: 1.路况:周围道路宽阔 2.与市内外交通联系 3.工程量大小 (16)航空港选址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1.地形:有平坦开阔、坡度适当的地形,以保证排水; 2.地质:有良好的地质条件 3.气候:少云雾。 「社会经济条件」 1.交通条件: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联系。 2.经济: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 (17)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决定港口位置)」 1.水域条件(含航行条件、停泊条件):港阔水深(等深线密集,有利于停泊靠岸避风) 2.筑港条件:陆地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及答题技巧有哪些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及答题技巧有哪些 【一】高考地理答题模板有哪些 1.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昼长;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天气状况。 2.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即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 太阳高度(即纬度);天气状况;地势;空气密度 如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强?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 ②晴天多;③地势高;④空气稀薄,大气洁净。 3.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作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4.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 人为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植被破坏,围湖造田)。 5.如何分析某一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 1)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 2)从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气象灾害等方面去分析; 3)从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气候条件分段分析。 有利条件: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有利于棉花后期生长和收摘。

不利条件:播种期适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 6.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条件:位置、土地、水源。 2)经济因素;农业基础、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 3)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政策。 4)环境因素;主要用于微观布局。 工业区位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诸多的区位因素中,某种工业的区位选择所要考虑的主导因素可能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因此,在现实的区位选择中,要首先考虑其主导因素或具有明显优势的条件。【二】高考地理答题答题模板汇编 1.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主要分布:南亚、东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 2.所在国经济结构特点:以热带企业化种植园为主的单一经济 3.所在国如何发展经济:①继续发挥优势,抓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②狠抓粮食生产,努力增产粮食;③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④加强"南南合作";⑤加强"南北对话",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4.非洲粮食问题突出的原因:①人口自然增长率高;②自然条件恶劣;③乱垦滥伐,过度放牧,加剧了干旱和土地沙漠化; 5.新加坡缺水、缺粮的原因:①国土面积狭小,虽地处热带雨林区,但无大河,径流量小;②国土面积狭小,耕地面积小,粮食产

2018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全国卷1高清Word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例如,日本歧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据此完成1-3题。 1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 ①保持恒温环境②储存原材料和产品③降低生产成本④减少地面振动影响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 与歧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 A 防渗水 B 防噪声 C 防坍塌 D 防地震 3 推断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 A 增强保密程度 B 保证产品品质 C 满足战备需要 D 集约利用土地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图1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4-5题。 4 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A 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 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 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 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5 该直辖市是 A 北京市 B 天津市 C 上海市 D 重庆市 图2示意某条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流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粒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6-8题。

6 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 T0 B T1 C T2 D T3 7 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 T3形成时期 B T2形成时期 C T1形成时期 D T0形成时期 8 推测该河流所在区域地壳经历了 A 持续下降 B 持续抬升 C 间歇性下降 D 间歇性抬升 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3所示,据此完成9-11题。 9 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这条路段 A 车流量大 B 平均坡度大 C 雾霾天气多 D 两侧村庄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