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清代官箴札记——王建忠:《清代官箴文化财计思想史料考略》

清代官箴札记——王建忠:《清代官箴文化财计思想史料考略》

清代官箴札记——王建忠:《清代官箴文化财计思想史料考略》
清代官箴札记——王建忠:《清代官箴文化财计思想史料考略》

清代官箴文化财计思想史料考略

——读清代官箴著述札记

王建忠

【摘 要】 清代官箴著述丰富,其中蕴含着大量与社会经济息息相关的财计思想,发掘整理清代财计思想对于当今社会的经济运行和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作用。限于篇幅,本文仅就节俭和财计职官建设思想等主题进行史料考察。

【关键词】 清代官箴节俭财计职官

中国传统的官箴包含了丰富的治吏与治民思想,广泛涉及到伦理文化、行政文化、法律文化等各方面内容,其中也蕴含着与社会经济息息相关的财计思想。官箴是以训诲和劝诫官吏为主旨的一种文体。“官”:从政;“箴”:规劝、告诫。官箴旨在通过对从政者进行有益的规劝与告诫,以期其廉洁政务、善待百姓。

考察中国传统官箴文化的发展过程可以发现,秦至明代的官箴主要是提出为官者的德行准则,而清代的官箴已趋于实用化,更多地表现为对官吏具体工作的指导,因此,透过官箴文化可以约略感触到与官箴文化同期的从政者的政务实践,同时还可以窥知寓于官箴文化中的对从政者的社会要求,这其中自然也包含着财计方面的实践和要求。

有清一代,行政官员中科考出身者因取消明法科而不谙律例者为数不少,至捐纳军功出身者更是“问刑名不谙律例,问钱粮不识度支”(《清史列传》卷54),遂导致幕友之制盛行,幕友“佐官为治”甚或“代官出治”,在一定意义上弥补了官员不谙律例和不识度支的缺憾。刑名钱谷幕友在佐治或代治的实践中含有较多的财计成分,而账房的职司更是直接地理财及核算,因此,在官箴中针对幕友及其职业行为的各种规戒更是直接地反映着统治者和社会对财计的一般认识和客观要求①。

清代官箴对以往的财计理论有诸多继承与发展,由于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的官箴文化具有重修养、轻功利的内倾特征,重视内心的自我完善,轻视对外界的大胆探求,视社会生产、科技工艺、经济管理为末节,表现出轻视、不关心乃至鄙夷的态度,因此,这种传统观念也会反映在清代官箴的字里行间。同时,由于清代受世界范围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在官箴中也可找到的近代文化的痕迹。

官箴著述的作者多系地方官员,有督抚,有州县,也有名幕,其内容于当时现行指导良多,于眼下史料价值颇丰。笔者根据本文所涉清代官箴著述的资料,试以不同主题归纳并列示清代的财计思想。与现代经济管理、财务与会计理论相较,本文所列主题难能尽数相合,姑存其实而已。

一、清代官箴著述中的节俭思想

在清代官箴著述中,对节俭的论述占有重要地位和较大比例,论述的内容广泛涉及节俭对从政者职责的重要性、节俭与资源利用、节俭与持续富足、节俭与治绩、节俭与正常支出、从政者节俭表率作用、节俭与个人操守、节俭与不廉应遭刑罚或神判等方面。

(一)关于节俭的重要性认识

清代官箴认为:节俭是从政者的“第一务”,无论朝野均属“至要”,故应“崇尚尤急”。

收稿日期:2005-09-23

作者简介:王建忠,男,博士,天津财经大学副校长兼商学院院长,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审计学会理事、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咨询专家、教育部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教育部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通讯评议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

①本文中凡涉及“账”、“帐”二字的用法,取以下原则:古文引用皆用“帐”,其他则用“账”——编辑注。

郑端《政学录》“尚节俭”条称:“我辈矢志安民,既不科派里甲,又不苛罚重秤,则衙中费用便难望之,地方初赴任者,第一要节俭,莫谓官为钱树便可取给。”(《政学录》畿辅从书本)——郑氏认为,节俭乃地方长官的首要职责,应强化地方长官的经济责任意识。袁守定①《图民录》“为民省钱”条称:“朱恭简英尝曰:为民省得一钱,还室神气顿爽,幸生盛世,无政不举,无大利可兴,只为民省得一钱,则民受一钱之利。如收钱漕,则彻底洗刷,以省耗余;理讼狱则迅速审结,以杜妄费;胥吏有禁,毋使婪赃;菜薪之需,不致短价,在官无取办之物料,里中绝票差之追呼,时时以此存心,自然触处有益,此今日牧民者第一务也。”(《图民录》光绪五年江苏书局重刊本)——袁氏将省钱之目的系于为民谋利上,将省钱之范围推及钱漕、讼狱、胥吏、菜薪各个层面,视此为从政者的第一职责。徐栋《牡令书》称:“州县宜禁其奢侈,俭以养廉,亦以端化,自是作吏之要。”(《牡令书》道光二十八年刊本)——徐氏认为,地方官员的禁奢节俭乃“作吏之要”。

黄六鸿②《福惠全書》“敦节俭”条称:“节俭者,所以省财亦以惜福也” ,所以,他主张无论庶民豪富绅士贵族,“皆当节俭以省财惜福为至要也,财即省而用不竭,福即惜而度有余,岂不为富贵长久之计哉。”(《福惠全書》康熙三十八年金陵濂溪书屋刊本)——这里,黄氏首先提出了省财为至要的观点,且不论朝野贫富,均应如是;另外他提出财省而用不竭,以维持长久富贵的观点,此观点揭示了资源节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陈弘谋③《从政遗规》称:“俭,美德也。余谓仕路诸君子,崇尚尤急。……去一分奢侈,便少一分罪过;省一分经营,便多一分道义,慎之哉。”(《从政遗规》中华书局五种遗规排印本)——陈氏认为,从政者不仅应尚俭,而且应置于“尤急”的地位;同时又指出不俭乃至奢侈是为罪过,故强调从政者应谨慎行事。

(二)关于节俭与资源关系的认识

清代官箴认为:资源是有限的,对资源应珍惜,如不节俭,任意浮夸侈肆,则会造成资源匮乏甚至枯竭。

陈弘谋《从政遗规》引于成龙④《于清端亲民官自省六戒》“崇节俭”条称:“天生财物,固供人用,然必存不得已而用之之心。方能用度相机……。即费用必思取给,是亦坏心术之萌蘖也,夫长吏近民,虽自己足食,尤当思民之无食者;自己披衣,亦当思民之无衣者,推此一心,纵令衣食淡薄,尚且不能消受,而尤欲起侈丽之想乎?”(《从政遗规》中华书局五种遗规排印本)——于氏认为,用财(材)实属自然,但用财(材)者当怀惜财(材)之心,约略隐含有保护和珍惜资源的思想;并指出支出不俭乃“坏心术”之始,进而设定了以思民之生计艰辛而平抑或制止奢侈念头的预防途径。刘衡⑤《州县须知》“劝民崇俭告示”条称:“……况天地生财,只有此数,我辈草茅寒素,一事之浮夸,一念之侈肆,中人之产,不数载荡然,……。”(《州县须知》道光刊本)——刘氏认为,大而言之自然资源和社会财富具有有限性,小而言之,一家一户的财产也是有限的,故应珍惜资源和财富,从节俭做起,否则会导致资源匮乏甚至枯竭。陈弘谋《从政遗规》“度支”条称:“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生物之丰歉由天,用物之多少由人。”(《从政遗规》中华书局五种遗规排印本)——陈氏认为,地力人力均为有限资源,取用有度或无度直接影响到丰歉的持续,而有度或无度的关键在于用物的人。

(三)关于节俭与持续富足关系的认识

清代官箴认为:厉行节俭,积累所余,有备方可防患,以保无患。

尹会一⑥撰、张受长辑《健余先生抚豫条教》“劝崇节俭”条称:“豫省素称醇朴,俗尚简约,……

①袁守定,字叔伦,号易斋,江西丰城人,任礼部祠祭司主事。

②黄六鸿,字思湖,江西新昌人,曾任郯城、东光县令,工科掌印给事中。

③陈弘谋,字汝咨,号榕门,广西临桂人,雍正进士,乾隆时历任陕湘苏等省巡抚,湖广总督,官至东阁大学士。

④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明末贡生,顺治时为广西罗城知县,历任福建按察使、直隶巡抚和两江总督。

⑤刘衡,字簾舫,历任知县、郡守、观察使。

⑥尹会一,字元孚,号健馀,雍正进士,直隶博野人,乾隆初任河南巡抚,累官至礼部侍郎督江苏学政。

比年以来,体察闾阎,情形未免今昔易致,亟宜加意节省,以裕盖藏,庶几有备无患。”其下,尹氏分门别类分析了节俭对缙绅、商贾和一般人户的意义:“其一在缙绅巨族阀阅之门,罔知稼穑,往往贵金玉而贱五谷,妇女习于暴殄,子弟任意挥霍,不知富贵无常,盈满宜戒,奢侈之后立见萧条,朱户饥寒,尤堪浩叹,此缙绅巨族所当首崇节俭者也;其次莫如商贾,挟其赀本,觅取蝇头,朝夕经营时,权衡与子目,风波奔走,等性命于鸿毛,只此锱铢所积,即使多方撙节,尤恐亏折,又是若再费用无度,则目前何以营生,将来何以糊口?此又商贾所当力崇节俭者也;若夫中等之户,……必须早为筹划,通盘打算,每年收获若干,赢余若干,何事当用何事当省,勿为迎神演戏,以糜无益之费,勿好赌博酗酒,以耗有用之财,则今日之所余,可以备明日之不足,一年之所余,可以备他年之不足,富者固可长保,贫者亦可支持,时际丰登,无不安居乐业,即当俭岁,不至啼饥号寒,此节俭二字,亟为尔百姓劝也,务须屏绝浮糜,以还醇古,则节俭崇而衣食足,衣食足而礼义生,礼义生而教化行矣。”(《健余先生抚豫条教》畿辅丛书本)——尹氏的“亟宜加意节省,以裕盖藏,庶几有备无患”具有明显的注重积累,以备杜患的意识;并采用针对不同对象进行具体分析的方法,提出针对不同层次民众的不同节俭含义,其中,对富豪之奢侈以立见萧条见警,对商贾费用无度以日后何以糊口为戒,对中等之户以啼饥号寒相约,无不切中要害,这种寓一般公理于个性阐释之中的说理方式,既有具体的针对性,又有实践的亲近感。尤其是“今日之所余,可以备明日之不足,一年之所余,可以备他年之不足”的思想更是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叶燮《已畦琐语》称:“救荒无奇策,救于已荒之后故无策,策于未荒之前则惟有俭以持之,一日之费均为两日,则一岁之费均为两岁,有备自无患矣,盖过费天之所忌,惜福天之所佑。”(《已畦琐语》昭代丛书本)——叶氏则进一步认为节俭可将一日之费均为两日,一岁之费均为两岁,体现了有计划的节俭,以有备而致无患。何耿绳①《学治一得编》引山西长子令丁丽生先生文钊著《劝戒歌》称:“……戒尔民勿奢侈,唐魏遗风须继美,莫教从此渐纷华,转眼饥寒空到底。”(《学治一得编》道光 二十一年眉寿堂刊本)——何氏认为,奢侈虽可享一时纷华,但难免转瞬即逝,饥寒到底。

(四)关于节俭与治绩的认识

清代官箴认为:从政者节俭从事、洁己奉公既可获上司首肯,又可得百姓敬爱,最低限度不会招致民怨;同时,节俭本身即是为民谋事,是爱民之举;也会发挥教化民众的作用,更是为官者必须遵行的官箴。

李庚乾②《佐杂谱》引敬庐林氏芳春称:“居官者一要立品,二不可见钱重,三要节俭,有此三者,便立得脚住。”(《佐杂谱》光绪十九年四川会文堂刊本)——林氏认为,节俭是居官者立足之基。刘衡《蜀僚问答》“理财之道在俭”条称:“……尝见穷措大到任后倾信门丁捉弄,任意挥霍,……不知圣人在上,各宪洁己奉公,我果能尽心爱民,整饬地方,大宪自当加之异数,岂肯计较各属馈送之有无丰啬哉?……若以为致饰衣服舆从,或可动百姓之敬爱乎?不知百姓于官长其勤而清者,则爱之敬之,至于外饰衣服舆从,百姓方厌恶之、訾议之。”(《蜀僚问答》同治七年江苏书局牧令书五种本)——刘氏认为,节俭可获得上级官员的认可和普通民众的敬爱,否则会招致厌恶与訾议。万维翰③《幕学举要》称:“居官无婪取,但不知节用,便不免亏缺。饮食起居与亲友共其甘苦,人自无怨。”(《幕学举要》光绪十八年浙江书局刊本)——万氏认为,从政者在个人生活方面应与众相同,以不积民怨。

徐栋《牡令书》引陈宏谋《手札节要——寄钟文轩书》称:“在官在民,物力艰难,均属一体,少一份繁文即增一份实事,禁无益之酬应,省太甚之浮糜,于黜浮返朴之中,自著移风易俗之效。”(《牡令书》道光二十八年刊本)——陈氏认为,减少繁文即是增干实事,亦即节俭可以产生效率或效益;同时,他认为黜浮返朴的实践,还会产生教化民众、移风易俗的效果。觉罗乌尔通阿《居官

①何耿绳,字正甫,号王民,山西灵石人,道光壬午进士,任直隶大名府知府。

②李庚乾,补用直隶州州同。

③万维翰,吴江人,字枫江,曾为一些重要官吏作幕僚。

日省录》“俭”条称:“居官一日,起居服御,可省不止一二端,但能杜绝汰侈念头,便不致浮费无度,自尔留余不尽矣。如此乃不致侵用官项,朘削民膏,身心俱泰,寝食皆安。虽粗粝何尝不甘,布帛何尝不适哉。俭则安分,俭则洁己,俭则爱民,俭则惜福,故曰:俭,美德也,官箴也。”(《居官日省录》咸丰二年刊本)——觉罗乌尔通阿则强调为官者禁奢意识的重要作用,提出为官者只要杜绝奢侈观念,便不会出现浮费无度的结果;认为俭既可洁己,俭更是爱民;进而指出俭既是为官者的美德,更是为官者必须实践的规则。

(五)关于节俭与正常支出的认识

清代官箴认为:应把握节俭与正常支出的关系,凡属正常支出均不可省略,正常公务所需亦不可因节俭而受阻。还应注意既要防止奢华,也要防止鄙吝。

方大湜①《平平言》“俭非吝啬”条称:“俭非吝啬之谓,可省则省谓之俭,不可省则省谓之吝啬,当官处事如抢险救火、拿要犯、办大差之类,均不可惜费,惜费则误事矣。”(《平平言》光绪十八年资州官廨刊本)余治②《得一录》引遂安洪子泉定“勤俭社约”:“勤能致富,俭可成家。……贫富皆少不得勤俭二字,……俭非鄙吝过情,止是量入为出。”(《得一录》同治八年苏城得见斋刊本)陈弘谋《从政遗规》“节俭”条引宋代王应麟《困学纪闻》“化书曰”条之炳烛斋随笔称:“啬于己不啬于人谓之俭,啬于人不啬于己谓之吝,啬于人并啬于己谓之爱俭者,君子之德也。吝与爱,小人之事也。”(《从政遗规》中华书局五种遗规排印本)——上述三作者分别诠释了“俭”与“啬”、“鄙吝”之区别,从而为正确处理节俭与正常、必须开支之间的关系廓清了界限。

汪辉祖③《学治臆说》“用财宜节”条称:“士即服官,凡官之所需及应酬,种种与官俱来者断不能省。”(《学治臆说》同治十年慎间堂刻汪龙庄先生遗书本)——汪氏认为,一应与从政者执政所需正常的支出均应维持,不能省略。徐栋《牡令书》“宅门内外宜分界限”条称:“宅门外以公济公者,不能存吝啬之心,招怨误事。”(《牡令书》清道光二十八年刊本)褚瑛④《州县初仕小补》“毋惜赏费”条称:“钱银之贵重,孰不知撙节为妙,然地方官有不能节省者,……一切势不能不办也,又有著名贼盗、紧要犯人、树旗拜会等事,奉行严拿吃紧敕令,重出赏格,花红购线缉拿,动辄数百两,不能节省也,尤宜不论何款何项,甚或出利揭借,典质衣物,随时给发,方期于事有济,断不可以经费无出,苦诉艰难,一味吝惜,推延不办,恐迁延日久,必至别生事端,以收手明知亏累难填,然势迫事逼,不能不竭力措办,庶免酿成巨案,追悔莫及。如果因公赔累,上宪具有耳目,百姓自有公论,总之若能与地方除害,可以问心无愧,彼苍天亦必不负我苦衷也。”(《州县初仕小补》光绪十年森宝阁排印本)——上述两作者在承认节俭重要性的同时,强调对不能不办的公务不应存吝啬之心,不可节省从事,否则既会误事,又会招怨;即使因兴利除害而赔累,上司与民众均会理解。

文海《历言》称:“州县最忌奢华,尤不可一味鄙吝。”(《历言》光绪十八年排印本)——文氏认为,在切忌奢华的同时,又要谨防步入鄙吝的另一极端。万维翰《幕学举要》称:“诸凡动用,尤须在大处节省,不可在小处刻减。”(《幕学举要》光绪十八年浙江书局刊本)——万氏认为节省支出宜区分大处与小处,并提出大处尤须节省,小处不可刻减的见解,虽然我们对万氏大处与小处的内涵不甚了解,但从他对大处与小处支出的不同态度上,可以隐约感受到他似乎在强调根据支出项目的重要性来安排和调节支出的费用。

(六)关于从政者节俭表率作用的认识

清代官箴认为:从政者节俭与否对亲丁具有示范作用,上好奢华,下必甚焉,故从政者约己从简,亦即率人从简;即使为官者因公务需求有衣食之花费,而官员家属也不可与官员般具有“官样”。

①方大湜,字菊人,咸丰初入仕,历任知县、知府等职。

②余治,字莲村,同治锡山人。

③ 汪辉祖,字焕曾,号龙庄,浙江萧山人,乾隆四十(1776)年进士,曾为诸州县幕僚,历任知县、知州,善听讼。

④褚瑛,字子舒,曾为阳山县官。

陈弘谋《从政遗规》称:“州县官表率一方,宜先节俭,以挽侈靡之俗。……节财用于易忽,移风俗于不觉矣。”(《从政遗规》中华书局五种遗规排印本)——陈氏认为,节俭当自长官做起,同时影响一方民众,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节俭风俗。文海《历言》称:“州县缺分虽优,衣食均宜省俭为是也,大凡州县一官缺分较优,饮食起居多半被家奴长随逢迎所误,要知署中官一简朴而亲丁人等无不从俭,若在上者稍好奢华,在下者必有甚焉。”(《历言》光绪十八年排印本)——文氏认为,从政者身为示范,上行下效,故从政者应为亲丁节俭之表率。汪辉祖《学治臆说》“用财宜节”条称:“……然官一而已,非阖家皆官也,一人官而家之人无不官样,禄其足济乎?且即官之一身,衣服可以肃观瞻,舆役可以供任使,似亦足矣,或者备美是求,有一带而选表佩玉,极其华丽,费及千金,他物称是者,究之官声贤否?全不系此,而亏累因焉,果何为哉?故优伶宜屏也,宴会宜简也,裘马宜朴也,家人之衣饰宜俭也,量入为出,节用之道,如是而已。”(《学治臆说》同治十年慎间堂刻汪龙庄先生遗书本)——汪氏认为公私严格分别,官员的家属尤应谨防“官样”,倡导家人消费从俭。

(七)关于节俭与个人操守的认识

清代官箴认为:节俭乃入仕秀才本色和家风使然,也是个人曾所经历,故从政者当持之如故。

汪辉祖《佐治药言》“俭用”条称:“古也有志,俭以养廉。……故吾辈丧俭非尽本怀,欲保吾真,先宜崇俭。”(《佐治药言》同治十年慎间堂刻汪龙庄先生遗书本)——汪氏认为,俭乃士求真之需求。刘衡《蜀僚问答》“理财之道在俭”条称:“……然皆为百姓谋者也,亦有自为谋之道乎?某等既博一官,家有父母不能奉养,子弟不能教育,敢问其法云何?曰是莫如俭矣。……试思我辈居馆糊口时,每年得不过十金数十金,亦需度活赡家,一行作吏,养廉所得,至少亦六百金,多则千金八百金,何不追想居馆时寒俭,仿照行之,……须知衣履稍不华饰,君子爱人以德,同官中断无笑我者,即笑我亦笑我酸耳,酸乃秀才本等,况家风如此,何害焉。其笑人俭约者,皆卑贱下流无识之人也。我京朝官也,乃以博下流之欢喜而堕其素守,改其家风哉?”(《蜀僚问答》同治七年江苏书局牧令书五种本)——刘氏认为,节俭是从政者个人操守的重要内容,如衣履不华等系秀才本色,亦为家风所致,而“笑人俭约者,皆卑贱下流无识之人”;并将从政者入仕前后的境况对比后得出结论:仿行居馆时寒俭,坚其素守,不易家风。李庚乾《佐杂谱》引高氏廷瑶称:“国家诏糈以养廉,官虽闲贫,果能节俭自守,亦何患不足,若不知省节,一任纷华,迨其不足,则不得不呼助焉、称贷焉,即自取累而人亦且厌其烦,是卑鄙也。”(《佐杂谱》光绪十九年四川会文堂刊本)——高氏认为,不俭则自累而烦人,乃卑鄙之举。

(八)关于节俭与不廉应遭刑罚或神判的认识

清代官箴认为:从政者不俭则易导致不廉,不廉则为国法所不容,亦为神明所不容。

袁守定《图民录》称:“俭:在官必崇俭,……若妄费则用不支,将不免滥取矣。”(《图民录》光绪五年江苏书局重刊本)觉罗乌尔通阿《居官日省录》“俭”条称:“居家宜俭,居官尤宜俭。人情愈奢则愈纵,始而贪,继而酷,皆自不俭始。”(《居官日省录》咸丰二年刊本)——袁氏和觉罗乌尔通阿认为,为官不俭的逻辑出路是滥取、贪、酷。汪辉祖《学治臆说》“不节必贪”条称:从政者“用财宜节,不节即贪。人即不自爱,未有甘以墨败者,资用即绌,左右效忠之辈进献利策,多在可以取可以无取之间。意谓伤廉尚小,不妨姑试,利径一开,万难再窒,情移势逼,欲罢不能,或被下人牵鼻,或被上官掣肘,卒之,利尽归人,害独归己,败以身徇,不败亦殃及子孙,皆由不节之一念。基之,故欲为清白吏,必自节用始。”(《学治臆说》同治十年慎间堂刻汪龙庄先生遗书本)——汪氏以不俭伤廉的种种害己害人的后果,反证了节用乃为“清白吏”的起点。

方大湜《平平言》“不俭用必亏空”条称:“世故有不节用亦不贪脏者,其人必亏空公帑,……然亏空公帑,便能进不能退,……退则所亏之数和盘托出,监追查钞,既累自己,按成分赔,又累上司,其弊总由于不俭。果能事事俭约,必不亏空,即有亏空亦必不多”;“不俭用必贪赃”条称:“俭以养廉老生常谈也,其理却至当不易……若习为奢华,……所出之数,浮于所入,势必缺用,

缺用不已,势必借债,借债不已,势必贪赃。”(《平平言》光绪十八年资州官廨刊本)——方氏认为,官员因不俭而亏空公帑、走向贪赃,其结果必然会受到法律制裁,且连累上司,故应事事俭约。刘衡《蜀僚问答》“理财之道在俭”条称:“尝见有甫经得官履任,任意挥霍,事事以华美丰腴相尚,只图好看,卒之入不敷出,私债渐多,不至亏挪帑项,贻累亲朋不止,其既也身受监追,家遭籍没,子孙贫乏,至不能以自存,则皆不俭之所致也。……顾必自投于债乡,甘罗于法网也乎?况不俭必不能廉,恐至奇祸,岂但监追籍没已哉?”(《蜀僚问答》同治七年江苏书局牧令书五种本)——刘氏进一步阐述不俭的危害,因入不敷出,私债渐多,不仅从政者本人要承担法律责任,身受监追,还会导致连累亲朋,殃及子孙的后果。

刘衡《州县须知》“劝民崇俭告示”条称:“……不知奢则必盈,既隐触鬼神之怒,又显干国法之诛。……嗣后一切用度,允宜黜奢崇俭,大则惜福,小亦省钱。”(《州县须知》道光刊本)——刘氏指出,奢侈既触鬼神之怒,又为国法不容。汪辉祖《学治臆说》“官帑不可亏挪”条称:“侈糜之为害也,取之百姓不已,必至侵及官帑,其始偶然继乃常然,久且习为固然,而忘其所以然。夫因公挪移即干严律,虚出通关亦罹重谴,况以私用而亏官帑,实为侵盗乎,纵或幸逃法网,神且鉴之,矧法亦未可苟免耶。上官之喜怒、一身之疾病、公事之降革,皆不可知,官帑无亏不过夺职而止,不然将有制其命者,所当于用财时,先自谨也。”(《学治臆说》同治十年慎间堂刻汪龙庄先生遗书本)——汪氏认为,侈糜之害即或幸逃法网,亦有神明裁判,故用财应先自谨。

鉴于节俭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封建行政运行的重要作用,清代官箴对这一具有广泛和长远意义的主题赋予极大的关注。官箴作者普遍认识到节俭对为官者执政的重要意义,节俭与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保护具有紧密的相关性,节俭是实现持续富足的重要条件,节俭是反映为官者治绩——上司的承认程度和民众的拥戴程度的重要标志,要正确处理节俭与正常支出之间的关系,从政者节俭具有表率作用,节俭是从政者个人操守的外在表现,不节不俭会遭刑罚或神谴并殃及他人和后代等。

二、清代官箴著述中的财计职官建设思想

(一)关于会计机构的认识

清代官箴认为:账房和仓库等主管部门对地方州县的经济管理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故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务必选用品德才识兼优的人士充任职事,并严格划分工作职掌;二是应设计严格的工作流程;三是主管官员应对账房和仓库的账务与财物工作进行监督。

何耿绳《学治一得编》称:“帐房为银钱出入总汇之地,最要综理得人,第一款项要清,存库银钱有簿,提库批解银钱有簿,支发俸工有簿,支发一切杂款有簿,至私项出入,亦分类登记,而统入流水,俾总入总出每日有数,则有余有亏按簿可稽矣,管帐人于每日总结后将帐送官家,逐项复看,于总结处戳用图记发还,倘出入有应商之处,或标签或面商从长核实可也。”(《学治一得编》道光二十一年眉寿堂刊本)——何氏认为,账房需要得力的人员主理;同时强调账房的首要任务是保证款项清楚。为此,何氏设计了账房工作的一般流程。

文海《历言》称:“帐房最关紧要也,州县一官事务殷繁,公事自行经理不假手于人者,当称勤能,帐房多半延友经管,岂能自信于心,如用亲丁管理帐房,恐一切款项不能明晰,请友虽分门别类登记,本官查看非统计核算不能一目了然,易于蒙混,余历任帐房中,或亲或友延请二位,一管银钱一管帐目,……余公事毕,不拘时候,至帐房将总帐看过,所入之项是否相符,并用去之项有无浮滥,可省之处俭之,鄙吝之处加之,仍将征解、捐摊、俸工、役食、酬应、赏号各款分类立簿,需另行登记,加每月会计已征若干,已解若干,应捐应摊之款有无亏缺,自然明白,即交代时款项既熟,庶不致被人蒙混。……每日饬承管钱漕家人将每日所进钱漕税契等项开具清单呈阅,与帐房本日入帐各项核对是否相符,以杜遗漏。”(《历言》光绪十八年排印本)——文氏认为,账房应分设出纳与会计人员;官员应加强对帐房及其帐簿的检查;注意将发生的经济业务与账簿记录进行核对。

汪辉祖《续佐治药言》“不宜经手银钱”条称:“署中银钱出入,其任甚重,其事甚琐,不惟刑名幕友,不可越俎。即钱谷职司,会计亦止,主簿籍之成莞嬴绌之数而已,出入经手非其分也。(《续佐治药言》同治十年慎间堂刻汪龙庄先生遗书本)——汪氏认为,官署的会计人员不可经手钱谷出入事项,唯进行账务处理而已。

王晋之《贡愚录》称:“作州县,帐房乃要害之区,近日积习相沿,知利而不知义,一不得人其弊不可言,盖亏累之弊多由于此,一有其累则廉字之根株已断,虽能勤能慎而进退不能自如,又因之而不能清者矣,即能清而官亏私债交迫,有为子孙贻无穷之累者也。”(《贡愚录》龙泉师友遗稿合编问青园集本)——王氏认为,账房之关键在于得人,不得人则一方面会导致亏累,而亏累会影响清廉;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公务运行不畅;而官亏私债齐集又会殃及后人。

(二)关于幕友与库吏选用的认识

清代官箴认为:选用财物管理人员需品德才识兼具,而品德居先;对所聘人员应待之有礼、待之有利;在所选用人才与为官者个人的关系上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任用至亲百弊丛生和选用外人难能实心;经过理性分析,提出了财务管理人才的标准。

1. 关于选用幕友。尹会一《健余先生抚豫条教》称:“居官首重维清,察吏莫严于守。故爵位虽有崇卑,究以不贪为宝,才具虽有长短,要必无欲则刚。是操守实立身之根基,而持廉乃计吏之先务。……”(《健余先生抚豫条教》畿辅丛书本)——尹氏认为操守乃居官立身之根基,廉洁乃计吏从事之先务。黄六鸿《福惠全书》“延幕友”条称:“州邑事繁,钱粮刑名书启自须助理之人,若地当冲剧,钱粮比较,词讼审理,与夫往来迎送,非才长肆应,势难兼顾,幕友又须酌量事之繁简而增减其人,然其人最不易得,优于才则擘画裕如,无冗阘之患;敏于识则仓卒能应,无疑缓之误;端于品则腹心与共,无叵测之嫌,三者之中而品为尤要。”(《福惠全书》康熙三十八年金陵濂溪书屋刊本)——黄氏认为,幕友的选用条件为:优于才、敏于识、端于品;幕友的数量设置需根据处理事务的繁简程度而确定。觉罗乌尔通阿《居官日省录》“延幕友”条称:“延幕之法,当访其夙昔之声名,勿徇情于上官同寅之推荐也,然刑钱事件,关系极重,服官者亦应自己讲求明晰,不得专恃幕友,若使自己不能明晰,又何以辨幕友材能之优绌乎?”(《居官日省录》咸丰二年刊本)——觉罗乌尔通阿认为,延聘幕友不可轻信上司或同僚的介绍,应考察拟选用者的经历及名声,同时又强调为官者自身亦应知晓,不可单纯依赖幕友。

田文镜①《州县事宜》“慎延幕宾”称:“自督抚以下司道府厅州县,衙门虽自不同,俱各延有幕宾,均宜仰体圣意,择交维谨,而初任之有司,更当慎重其事,盖刀箧簿书即未学于平日,刑名钱谷岂能谙于临时,全赖将伯助兹鞅掌,若所倚非人,则彼以滥芋而败事,我即覆餗而负咎矣。故筮仕方新,必求品行端洁、学问优长,即历练于事情,更精卓于识见者,延之入幕,与共晨夕,资其佐理,以勤夙夜。庶几宾主砥厉,相籍有成也,但幕宾之慎其选人犹知之。”(《州县事宜》道光八年刊本)徐栋《牡令书》“幕友宜待之以礼”条称:“幕友如刑名钱谷、发审书启、征收挂号、朱墨帐房及一切杂务之属,皆佐官治事者也。刑钱两席固宜情文兼到,即各席幕宾亦皆抛弃乡井,终年客居,至帐房一席尤心腹之所寄托,苟处以非礼,有识者必不能安其居,即委屈相就,而心已离矣,呜呼。可有休戚事必尽吾情,良时佳节致敬尽欢,幕宾谓之朋友,顾名思义,庶指臂之助,可收其情,意不协者,不妨婉辞,切忌匿怨相交,凶终隙末,必致受其怨谤,坏我名声。”(《牡令书》道光二十八年刊本)觉罗乌尔通阿《居官日省录》“延幕友”条称:所用幕友为“端方守正之人,岁修而外,他无所入,故至望于修脯者,其数必丰,有需于馈送者,其期必早,为居停者,要当曲体其隐衷,如愿以应之,否则内不足以安其心,而欲其尽力以佐我?恐贤能之士难于久留,佐理苟不得人,贻误于公事者岂浅哉?择之以明,待之以厚,斯宾主相得,劳怨不辞,居官者乃克收其效也。……”(《居官日省录》咸丰二年刊本)——上述三作者共同认识到为官者对待所延用的幕友态度及相应的待遇的重要性,主张为官者应给幕友以方便,待之如朋友,方可获其身心相助,庶几宾主相得,为

①田文镜,汉军正黄旗人,监生出身,康熙时历任知县、知州,河南巡抚,河南山东兼北河总督。

官者克收其效。

徐栋《牡令书》引何士祁“帐房不可任用至亲”条称:账房“此任最重,宜请老成精细之人司之,不妨多其束修,以意合者,去留在我,一用子弟至亲,百弊丛生。”(《牡令书》清道光二十八年刊本)延昌《事宜须知》“宴请幕宾”条称:“至书启管帐两席,如有旧交素识可靠之人,请定同行尤妙,……若曾任知府,所有刑钱书启二席有数年钦佩者,奉约同往,尤为安妥。管账一席,不必太拘。……每见外任经管银钱,半皆友人或子侄辈,综合详明有条不紊,固不乏人,而百弊丛生亦正指不胜屈矣。”(《事宜须知》光绪十三年至二十三年桂林杨鸿文堂刊本)——上述两作者共同认为,账房不可任用至亲,否则百弊丛生。而褚瑛《州县初仕小补》“亲信管帐”条称:“帐房事务繁杂,银钱出入总所必得,至亲之人经营始能任劳任怨。所有出入钱粮契税各项支发应酬,一切事务纷繁,若请外人管理,岂肯实心节省,招众人怨恨。其支发大厨房伙食各处灯油蜡烛,一切稍不认真,必致散漫无稽,日就月将,耗费岂胜言哉。”(《州县初仕小补》光绪十年森宝阁排印本)——褚氏与徐栋、延昌认识恰好相反,认为外人管理岂肯实心节省,至亲之人经营始能任劳任怨。

徐栋《牡令书》引谢金銮《居官致用》称:“州县首重刑名钱谷,然其实有不同者:有公式之刑名钱谷,有儒者之刑名钱谷,公式之刑名有章程可守,按法考律不爽而已,此幕友可代者也;儒者之刑名则准情酌理,辨别疑难,通乎法外之意,此不可责于幕友者也。公式之钱谷清理款项,会计当而已,此幕友可代者也;儒者之钱谷,则为民殖生,为国理财,量入为出,经权在手,此非幕友所可代者也。”(《牡令书》道光二十八年刊本)——徐氏认为,幕友分为公式与儒者两类,前者照章办事,后者准情酌理,体现了作者对所任用管理人才标准的理性思考和实践追求。

2. 关于选用库吏。潘月山《未信编》称:“库吏宜四季更换也,凡钱粮收支必立吏书,以总出入,六房俱可点冲,但要诚实有身家之人,须多令同役有身家老相保,盖此任甚重,不但刁滑者易于作奸,即忠厚者久久亦自主持不定,银钱在手,未免过费,逮至前去后空,刑责总属无益,不如每季选点一人主之,一人副之,使两人互相觉察,有奸不发者同罪,职掌既只一季,则作奸亦未过深,更换之时令其先后造册交盘,查明出结授受,若有侵那,以便即追补库,仓总只可一人,不可更换,以致粮长多费。盖粮止一季收完,开兑已后粮米出仓已多,即有余米在仓,宜始终责成一身,以绝推诿抑且仓米难盘也。”(《未信编》康熙二十三年刊本)——潘氏认为选择库吏首要诚实,且需同役相保,方可任用。在库吏使用方面,潘氏认为库吏宜四季更换,且需有主有副,互相觉察,职掌仅限一季,即使作奸亦不致危害过大;至于库官仓总常设一人,以责成一身,以绝推诿。黄六鸿《福惠全书》“点库吏”条称:“库吏职司钱粮之出入,必身家殷实老成畏法者,方克胜任,否则侵出,在所不免,……凡过有更换,宜择各房书吏如前项胜任者充之,即不获已严谕图里公举一人,当官点验如果胜任,即令图里并的当有身家之人,具保投认,如公报不实,日后事犯,将保结者究处,俱点充之,后止令司钱粮出纳,断不可别有苛求,……说者谓从吏书中四季点充,为日不久即作奸,不致过深,夫吏胥未必多贤,更替交代反滋烦扰,莫若满岁方易,以专责成之为得耳”;“各仓收粮,例有经收而又必点一人以为仓总,所以嵇出入而防侵盗也,然漕米屯仓不过一季,开兑之后谅亦无多,惟近来常平捐积每亩劝输,皆属有司职掌,必得殷实老练之人为之经管,而有司时加访察,或不致有侵鱼短少、浥烂虫蚀之虞矣。”(《福惠全書》康熙三十八年金陵濂溪书屋刊本)——黄氏进一步认为择用的库吏既不可为日过久,亦不可更替频繁,总以一年期限为宜。同时强调主管官员对库吏和仓库应时加访察,以防侵吞与损失。汪辉祖《学治臆说》“受代须从忠厚”称:“受前官交代是到任先务,其时官亲长随急欲自见,往往盘量仓谷百计搜求,以为出力,甚有不肖长随借刁难为由,从中需索,一信其说便著刻薄之名,迨监交持平,说亦终归无用,此等人便须留意,不宜委以事权,至平庸幕友,大处不能察核,每斤斤于小节目苛驳见长,亦不可轻听,第同监交官三面核算,正项亏缺断难接收留抵,如有详案自不妨斟酌承受,其他杂项短少些微直可慷慨出结,此实品行攸关,勿效官情纸薄。”(《学治臆说》同治十年慎间堂刻汪龙庄先生遗书本)——汪氏认为地方官员交接,须有监交官和交接三方核算,对长随和幕友应平素注意观察,对不肖长随不委以事权,对平庸幕友不可轻听;在交接中如出现主项和杂项的短缺等情况应区别对待,其中的主项短缺不可

接受,而当杂项短少数量不多时可以接受划销,体现了按重要性程度进行财务处理的思想。

鉴于封建行政的组织形式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封建行政运行的重要作用,清代官箴对会计机构以及财务会计人员的主题也给予足够的重视。官箴作者普遍认识到账房对为官者执政的重要性,强调选用品德才识兼优者充任其事,要设计并严格执行规范的工作流程,应加强对账房和仓库的工作监督。在选用财务管理人员方面提出品德才识兼具,而品德居先的观点;进而并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财务管理人才的标准。由于官箴作品具有的一般性指导作用,故作者每每结合各自的经历与实践,细致描述出基于实践并力求约束和规范实践的主观理想标准,成为从政者的借镜或楷模。

仔细揣摩,清代官箴对于节俭和财计机构与职官的种种认识,尤其是其中的节俭与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节俭与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财计机构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财计职官的品德修养与执政质量等均凝结了当时社会认识的精华。有清一代去今不远,上述官箴中宝贵的精神遗产对现今的经济发展及其管理无不具有历史的借鉴意义。如何从中提取出有用、有效、有益的历史经验,是今人能够也应该致力发掘并有针对性地加以运用的事情。

————————

参考文献

1.[清]郑端.1997.政学录(畿辅从书本).官箴書集成

2.合肥.黄山书社。

2.[清]袁守定.1997.图民录(光绪五年江苏书局重刊本).官箴書集成5.合肥.黄山书社。

3.[清]徐栋.1997.牡令书(道光二十八年刊本).官箴書集成7.合肥.黄山书社。

4.[清]黄六鸿.1997.福惠全书(康熙三十八年金陵濂溪书屋刊本).官箴书集成3.合肥.黄山书社。

5.[清]陈弘谋.1997.从政遗规(中华书局五种遗规排印本).官箴書集成4.合肥.黄山书社。

6.[清]刘衡.199

7.州县须知(道光刊本).官箴書集成6.合肥.黄山书社。

7.[清]尹会一撰,张受长辑.1997.健余先生抚豫条教(畿辅丛书本).官箴書集成4.合肥.黄山书社。

8.[清]叶燮.1997.已畦琐语(昭代丛书本).官箴書集成2.合肥.黄山书社。

9.[清]何耿绳.1997.学治一得编(道光二十一年眉寿堂刊本).官箴書集成6.合肥.黄山书社。

10.[清]汪辉祖.1997.学治臆说(同治十年慎间堂刻汪龙庄先生遗书本).官箴書集成5.合肥.黄山书社。

11.[清]方大湜.1997.平平言(光绪十八年资州官廨刊本).官箴書集成7.合肥.黄山书社。

12.[清]刘衡.1997.蜀僚问答(又名:庸吏庸言)(同治七年江苏书局牧令书五种本).官箴書集成6.合肥.黄山书社。

13.[清]汪辉祖.1997.佐治药言(同治10年慎间堂刻汪龙庄先生遗书本).官箴書集成5.合肥.黄山书社。

14.[清]李庚乾.1997.佐杂谱(光绪十九年四川会文堂刊本).官箴書集成9.合肥.黄山书社。

15.[清]万维翰.1997.幕学举要(光绪十八年浙江书局刊本).官箴書集成4.合肥.黄山书社。

16.[清]觉罗乌尔通阿.1997.居官日省录(咸丰二年刊本).官箴書集成8.合肥.黄山书社。

17.[清]文海.1997.历言(光绪十八年排印本).官箴書集成6.合肥.黄山书社。

18.[清]余治.1997.得一录(同治八年苏城得见斋刊本).官箴書集成8.合肥.黄山书社。

19.[清]褚瑛.1997.州县初仕小补(光绪十年森宝阁).官箴書集成8.合肥.黄山书社。

20.[清]汪辉祖.1997.续佐治药言(同治10年慎间堂刻汪龙庄先生遗书本).官箴書集成5.合肥.黄山书社。

21.[清]王晋之.1997.贡愚录(龙泉师友遗稿合编问青园集本).官箴書集成7.合肥.黄山书社。

22.[清]田文镜.1997.州县事宜(道光八年刊本).官箴書集成3.合肥.黄山书社。

23.[清]延昌.1997.事宜须知(光绪十三年至二十三年桂林杨鸿文堂刊本).官箴書集成9.合肥.黄山书社。

24.[清]潘月山.1997.未信编(康熙二十三年刊本).官箴書集成3.合肥.黄山书社。

25.郭成伟.2000.官箴书点评与官箴文化研究.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on the Finance and Accounting Related Advice for

Government Officials of the Qing Dynasty

——The Reading Note on Qing Dynasty’s Advice for Government Officials

Wang jianzhong

Abstract Materials on the Advice for Government Offials in Qing Dynasty are very rich, including a large amount of information of finance and accounting related closely to the society and economy.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historically to search and arrange the relevant finance and accounting thought of the Qing Dynasty for the modern theoretic research and economic operation. This article will focus only on the relevant theories such as frugality, finance and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related officials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the space.

Key Words advice for government officals in Qing Danesty frugality finance and accounting officials

信息读书笔记

信息读书笔记 第一篇:网络 读书笔记 1. b to b电子商务的发展战略 基本框架:文章通过分析b to b 电子商务的发展优势,提出发展b to b 电子商务要素,具体包括信息标准化用户身份认证网络交易的整合处理受控的操作性等,明确了企业建立 b to b 电子商务战略时应考虑的细节问题,以求更好的推动和完善电子商务的发展。 心得体会:电子商务的类型多种多样,按照交易的双方划分就 有企业对企业 ,企业对消费者 ,企业对政府机构,消费者对政府机构等等。这段话充分说明了电子商务的类型。 购买者与供应商交易是利用互联网还是电话;买者是否可以通过多种 b to b 电子商务渠道进行交易;购买者是通过现存的网络还是原有的系统与供应商交易;购买者与供应商交易是通过商业网络还是电子化市场进行交易。上述情况是供应商在建立b to b电子商务发展战略时需要考虑的一些问题,购买者可能与供应商用上述的一种、一些或全部共同指导企业的运行和经营。无论企业实施什么样的电子商务战略,本质上都是

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利用可靠的工具搭建交易平台,保证企业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生存和发展。 2. 从美国的电子商务看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基本框架:文章主要介绍了电子商务含义界定,美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原因分析以及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心得体会:目前, 电子商务的基本含义有两个层次: 狭义的电子商务和广义的电子商务, 狭义的电子商务是指包括b2b、 b2c、 b2g、 g2c 在内的通过开放的网络进行的电子交易活动。广义的电子商务是指利用 intranet 和internet 等网络方式将顾客、销售商、供应商和企业员工联系在一起的一种全社会的网络计算环境, 并以此实现信息资源在全社会中的充分应用。这段话解释了电子商务的基本含义,主要包括两个层次。 加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技术基础;完善我国的商业信用机制;政府的有效支持和引导。这些是从美国发展电子商务的经验来看, 并结合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现状,总结出来的应对对策。 21 世纪是电子商务为主导的全新贸易时代, 借鉴美国电子商务发展经验, 发展我国的电子商务必须从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商业信用机制以及政府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引导等方面入手, 积极主动地抢占下个世纪经济发展

历史教学反思15篇

历史教学反思15篇 历史教学反思(一): 新课程改革进行地如火如荼,教学模式也随之一改再改,日见丰富。新课程、新标准、新要求……一切都是新的,随着形势的发展,普通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如何把学生学习历史的进取性调动起来,在课堂中给学生以充分发挥余地,从而得到锻炼,已是一个关键性问题,也是每个新老教师苦苦思索、探索、甚至头疼的事情。经过历史教学,让我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总有让我挖掘不完的东西。下头我对初中历史教学作以下反思,与大家共勉。 首先,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仅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学生仅有具备对学习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才能乐在其中,才能勤奋地学习。很多学生认为历史课枯燥、乏味,所以缺少学习兴趣。所以我努力让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中一向坚持比较持久的注意力,就结合历史这门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将激发兴趣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例如讲到炮烙之刑时,我说:商纣王创制的‘炮烙之刑’是一种酷刑,他先叫人将铜柱子放在熊熊燃烧的炭火上,等铜柱烧得通红通红时,就把‘犯人’的身体贴在铜柱上,‘犯人’刚贴在铜柱上,只听到‘哧’的一

声,‘犯人’的身体立即冒起缕缕青烟,犯人几乎都是被活活的烫死了。这样,学生仿佛亲眼看到了和亲耳听到了,产生一种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了对商纣王残暴统治的认识。 初中学生年龄偏小,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果巧妙地插入一个小故事,调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讲明朝君权的加强时给学生讲述露马脚故事的由来,这样既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如在学习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讲到戚继光抗倭时,给学生讲述体育课的口号稍息、立正的由来及光头饼的由来等等,使学生听了以后十分感兴趣,由此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更浓了。 其次,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我认识到不能再同我上学时那样教学了,此刻应当教的不是书本上死的东西了,那些学生都能明白,读史能够明志,学史能够鉴身此刻教给他们的是就某个知识应怎样分析理解,使从中得到启发。所以我努力改变学生原有单纯理解式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他们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理解教育影响,从而到达所预期的学习目标。在上导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本事,设计了科举制的创立这个资料,先由教师接任了一个自我一点也不了解的新班,要选几位品德好、关心团体、办事本事强的班干部,用什么办法选举呢?而引出话题,再结合本课的相关资料,让学生想象如果自我是古代的封建帝王该如何选拨官吏呢?短时间内便创造出了一个浓厚的学习气氛,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使学生真正

教师读书笔记大全20篇

教师读书笔记大全20篇 教师读书笔记1 寒假中,我读了《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这本书,这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论述教师专业化的论着,它对当前我国教师的改革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作者不仅仅从教师专业化事实的角度来理解教师群体的专业化问题,而且还高屋建瓴,视角广阔,从社会发展、文化进步的高度来看待教师的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队伍整体质量提高三者间的辩证关系。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培养和造就能够满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是关系到能否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能否实现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工作。它引起了我的一些思索:首先《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教师专业化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本质上是个体成长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一个精神富裕、专业化程度高的老师,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职业眼光,掏出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能从最接近学生现在的起点,带领他们直到离自己最远的终点;能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个学生;他不仅能让学生学懂、学透知识,而且能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富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和学生一起沉浸于其中,热爱于其中,出神入化地与学生一起创造于其中,并使学生的心灵飞翔起来;他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不仅关注“跑道”的设置,面更关注学生跑的过程,他能让生活成为一种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生活。只有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才能始终站在社会进步的前缘。 其次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帆风顺的吗?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上形成了一场教师专业化的运动。要求高质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 胡肖飞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胡肖飞 发表时间:2020-04-01T09:50:11.07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2期作者:胡肖飞[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人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较大改变,在教学中人们不仅注重学生的分数和成绩,同时也开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念等,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但是在初中歷史教学中,由于其所涵盖的知识面广,需要记忆的知识较多,所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提升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受到众多一线 历史教师的关注。 胡肖飞桂平市石龙镇第一初级中学 537224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人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较大改变,在教学中人们不仅注重学生的分数和成绩,同时也开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念等,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但是在初中歷史教学中,由于其所涵盖的知识面广,需要记忆的知识较多,所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提升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受到众多一线历史教师的关注。 【关键词】历史课堂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3-150-01 经过十余年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探索,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评价方法、课程观、师生发展观等,引领历史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历史教育教学水平。近年来,历史高效课堂的研究更是如火如荼,形成一种风潮,如何根据初中历史教学的特点,运用适合、有效的历史教学策略,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把历史课堂上成高效课堂,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历史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应用,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实践与反思。 一、什么是历史教学策略 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手段及媒体的总和。历史教学策略是指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历史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某一历史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们深深知道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完全关系到历史教学效果的好坏。 二、历史教学策略有什么特点 (一)具有指向性 历史教学策略是为教学服务的,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目标是教学整个过程的“靶心”或出发点。历史教学策略的选择行为不是主观随意的,而是指向一定的目标的。已作出的选择行为(教学策略)在具体的情景中会遇到预测不到的偶然事件,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教师个体需要对选择行为进行反省,继而作出再选择,直到达到目标。因此,任何教学策略都指向特定的问题情境、特定的教学内容、特定的教学目标,规定着师生的教学行为。放之四海皆准的教学策略是不存在的。只有在具体的条件下,在特定的范畴中,教学策略才能发挥出它的价值。当完成了既定的任务,解决了想解决的问题,一个策略就达到了应用的目的。 (二)具有整合性 历史教学过程是一个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其中的任何一个子过程都会牵涉到其他过程。因此,在选择和制定历史教学策略时,必须统观教学的全过程,综合考虑其中的各要素。在此基础上对教学进程和师生相互作用方式作全面的安排,并能在实施过程中及时地反馈、调整。也就是说,历史教学策略不是某一单方面的教学谋划或措施,而是某一范畴内具体教学方式、措施等的优化组合、合理构建、和谐协同。 (三)具有可操作性 任何历史教学策略都是针对教学目标的每一具体要求而制定的,具有与之相对应的方法、技术和实施程序,它要转化为教师与学生的具体行动,就必须要求教学策略具有可操作性。没有可操作性的历史教学策略是没有实际价值的。任何历史教学策略都应该是针对教学目标中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具备相对应的方法、技巧。从这个角度来说,历史教学策略就是达到教学目标具体的实施计划或实施方案,并且可以转化为教师的外部动作,最终通过外部动作来达到历史教学目标。 三、历史教学策略与有效教学的关系 历史教学策略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提高历史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实现历史教学的最优化。教学的最优化就是要求以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中制订或选择教学策略还应考虑教学过程的效率,做到省时高效。好的教学策略应是高效低耗,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较好地实现具体的教学目标,并能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如何将历史教学策略运用于课堂的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呢?首先,我们要了解有效教学的理念。有效教学是教学活动中,教师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教学设施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活动。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发展的如何,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效果不佳或无效的教学。同样的道理,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是无数历史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愿和奋斗目标,时代也要求我们构建一种新型的、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模式,因而历史教学策略的选用就尤为重要了。 总之,教师不论应用何种教学方法,其最终目的都是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进而更好地促进历史教学的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促进学生的成长及发展。。参考文献 [1]马芹.《历史与社会》课改中教学方法的转变[J].试教通讯?历史与社会,2003.

唐宋元明清文学简略笔记

唐宋元明清文学简略笔记(张文恒整理 2007/02) 第一章隋唐五代文学概说(略) 第二章隋及初唐的诗歌 第一节隋代诗歌 隋统一后,作家基本由南人和北人两部分组成,南人主要作家有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王胄、虞自直等,北人主要作家有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等。南北文人各自带着地域文化中所形成的不同风格而入隋,并逐渐形成合流。而在和流的过程中逐渐向南朝注重辞采、讲究形式的方向发展。隋代诗歌在边塞诗的写作和诗歌的形式、格律上较有成就。有一些诗歌开唐诗的先声。成就较高的作家是卢思道、杨素和薛道衡。 第二节初唐诗歌 一、初唐宫廷诗人 1.唐朝开国初期,贞观诗坛上主要是唐太宗周围的宫廷诗人诗歌创作。主要作家有虞世南、魏征、杨师道、李百药等。起初大多数诗人尚有刚劲质朴之作,然入帏宫廷后应酬唱和之作渐多,诗风也趋于浮艳华靡,显现了贵族化、宫廷化的倾向。魏征能够于宫廷诗风之外独树一帜。 2.贞观后期至高宗时期出现了最著名的影响最大的宫廷诗人上官仪。其诗“以绮错婉媚为本”(《旧唐书·上官仪》),讲究形式和技巧,追求辞藻的华美,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但内容和题材都比较狭窄。他的诗歌被人们争相仿效,称为“上官体”。他所提出的“六对”、“八对”说及其创作实践,对律诗形式格律的完善有一定的贡献,在律诗的发展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3.武后、中宗时期的宫廷诗人有“文章四友”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其中以杜审言成就较高,在律诗的形式探索上下过不少工夫。还有同时而稍后的沈佺期和宋之问。沈、宋前期在武后的宫廷中,后期被贬斥到荒远之地。沈、宋对诗歌的主要贡献是在律诗上,对律诗的成熟与定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初唐四杰”和其它诗人 初唐时期一些生活经历不同于宫廷诗人的作家,在诗歌的创作上,显示着不同的创作特点。这类诗人以王绩和“初唐四杰”为代表。 1.王绩 王绩生活在隋、唐之际,或仕或隐。他的诗歌主要是抒写隐者的自我排解和娱情山水田园的淡泊心境。他的诗歌以自然质朴的语言,创造了一种宁静闲适的意境,在宫廷诗风风靡一时的初唐诗坛上卓然不群。他也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先驱人物。其代表作《野望》,已具备了唐诗的格调,是典型的五律。 2.“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的创作活动在高宗、武后时期,代表着下层文人的思想倾向和创作精神。他们的心中充满着匡时济世、建功立业的理想与豪情,也有底层文人不得志的激愤。他们对唐诗演变和发展的主要贡献: (1)他们不满当时诗坛盛行的宫廷诗风,抨击其“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杨炯《王勃集序》),并努力以清新刚健的诗歌创作,力图突破和改变这种纤弱雕琢、绮靡华丽的宫廷诗风。虽然不能说扫荡干净,而且其本身的创作也不能说完全摆脱了影响,但确是以自觉的审美追求和创作实践,开辟了唐诗创作的新的局面,创造出了新的气象。 (2)他们的诗歌创作还突破了宫廷诗歌狭窄的内容题材范围,走向了更广阔的社会人生天地。他们的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写边塞军旅生活的,有抒发个人的壮志豪情和怀才不遇的,也有赠别怀归、闺怨相思、咏史咏物等。他们创作题材由宫廷到市井,由京都至边塞,即使是抒发个人的情感也与时代的精神相契合,显示着开阔的视野和宏阔的气象。 (3)他们的诗歌创作不仅对革新初唐诗风起到了一定作用,而且为五言律诗和七言歌行体的发展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贡献。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杨炯的《从军行》、骆宾王的《在狱咏蝉》都是成熟的五言律诗,在他们的手中五言律诗的形式已初步定型。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和骆宾王的《帝京篇》都是七言歌行的优秀作品,为后来七言歌行的创作提供了艺术上的借鉴。 3.初唐末期,张若虚以一首七言歌行《春江花月夜》,奠定了在唐代诗歌史上的大家地位。同时刘希夷的七言歌行《代悲白头翁》也成为千古传送的名作。 第三节陈子昂 一、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主张 陈子昂在《修竹篇序》中阐述了他的诗歌理论主张。他一方面批评齐、梁以来的诗歌创作“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否定了这种形式主义的创作倾向。另一方面他提倡“汉魏风骨”、“正始之音”,主张诗歌创作要“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要有“风雅”的精神和“兴寄”的内涵,即主张诗歌要反映现实,要有

小学信息技术读书心得3篇

小学信息技术读书心得3篇 学习不限于读书,但读书是学习的基础,要获取知识,就离不开读书,北宋的欧阳修认为立学以读书为本。下面是美文网为大家准备的小学信息技术读书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信息技术读书心得范文1 信息技术读书心得 培根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校的读书活动为我们搭设了一个平台,使我能够有机会以文字的形式,聆听大师的声音,提升自己的心灵。在这次教师主题读书活动中,我选择了《小学信息技术行走课堂》,通读全篇,受益匪浅。不仅理念得到了更新,而且从中学到了了许多知识,感悟颇深。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程度是惊人的。这意味着除了学习我们别无选择。在教育教学中涉猎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走出课本,善于读取相关的拓展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融汇到教育教学活动中,让自己的课堂更充实、更丰富。《小学信息技术行走课堂》这本书就是立足教师实际需求,力求课堂教学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为教师搭建了一座理念与实践相沟通的桥梁。 一、深化教师对学习方式转变的认识 P.伊利亚德说:“今天你如果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明天你将生活在过去。”从一定意义上讲,今天的学习方式就是明天的生活方式。因此,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

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本书通过具体案例解读了我们教师在认识理解上的存在的几个问题:1、如何理解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2、实现这些学习方式的教学对策有哪些?3、教师应从哪些方面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其中“聚焦课堂”是案例呈现及案例分析部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理念,掌握操作方式方法的作用。“资源链接”以培养和促进教师学习为目的,体现补充和拓展,让我们通过案例的学习过渡到理论的反刍和提升。 二、解决课堂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新课堂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实践。本书针对教师在关注学生方式转变的学科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概要的理论引领和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教学案例的分享和解读,帮助我们解决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例如:有的学生因为教师缺乏课堂管理的技巧,没有建立新的课堂学生行为规范。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发现学生上课不专心,明知学生答不上来,就故意提高嗓门,将其一军:“某某同学,请你重复一遍刚才教师讲的话。”或者干脆对这些学生不管不顾,只提问那些好学生。这时候教师成了“主角”,好学生成了配角中的“主角”,而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时候是“观众”或“听众”。而在新课堂中老师却是这做的:“想一下,你学得怎么样了?老师的问题你能回答上吗?你是个既聪明又遵守纪律的孩子吗?那就表现给同学看看吧!其实,教师的这句话不仅仅是对一个不认真的同学说的,是对这一类同学说的,实际上是行为规范的调控。使注意意识薄弱,自主学习能力低下的学生回到正常的学习轨道上

历史教学反思范文大全简短

历史教学反思范文大全简短 教学反思,或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经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历史教学反思范文大全简短,希望你喜欢。 历史教学反思范文大全简短1 在多年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初中生对历史课存在着严重的厌学现象。造成这种情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认为历史知识容易掌握,只要看书就可了解,用不着听讲,要考高分只要死记硬背即可。事实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这种方法根本不可能把历史学好。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有了兴趣,学生自然就不会厌学。 一、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讲课生动,课堂气氛活跃,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在历史课上,讲解生动的历史故事恰好能做到这点。如讲商朝历史时结合《封神榜》的故事讲,同学听的津津有味,

下课了同学们还意犹未尽。还可供给学生熟悉的历史故事,让学生自我讲解,培养学生的演讲本事,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对历史人物串联讲解 如讲韩非时,提到其惨遭陷害的情景,谁害死韩非是他的嫉贤妒能的同学李斯;谁害死李斯是历史上着名的巨奸赵高;谁杀死了赵高呢是秦王子婴;谁杀死子婴呢是霸王项羽;项羽结局如何呢……这样一个引出一个,学生自然听得专注入迷。 三、比较分析法 对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行比较分析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但大多简单雷同,学生听起来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有所延伸效果就大大不一样,例如,将郑和、哥伦布进行比较,无论在航行的时间、规模、次数上,郑和都要超过哥伦布,但为什么哥伦布比郑和的影响更大呢郑和的不计经济效益的朝贡贸易违背了经济规律,给明政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而哥伦布的远航引起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四、从人性角度讲述历史人物 历史的一些偶然的、主观的因素往往能够改变它应当有的模样。如对“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这一历史现象的解释,其中,固然是由于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的压力,但孙中山个

20篇教师读书笔记-经典(有目录)

教师读书笔记20篇

目录 《儿童发展心理学》读后感 (2) 《有效教学方法》读后感 (3) 《我的教学生涯》读后感 (5) 《世上最划算的教育》读后感 (5) 读《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所感 (6) 读班主任教育教学丛书有感 (7) 做一名幸福的老师 (8) 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 (9) 《爱的教育》读书感悟 (10) 读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有感 (10)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心得 (11) 读《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 (11) 读《向孩子学习》有感 (13)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读书心得 (14)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15) 读《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15) 《有效教学和谐课堂》读书心得 (17) 读《高效课堂22条》心得 (18) 读《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有感 (19) 读《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21)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读后感 (22) 读《新基础教育论》有感 (23)

《儿童发展心理学》读后感 我利用假期的时间细细品读了《儿童发展心理学》这本书,从中受益非浅,或多或少给我一点点启发,它让我对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我的小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建构了理论基础。 本书主要介绍了20世纪20年代以来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地位不断的强化用心理机能形成的过程来说明心理机能的涵义,使心理学的发展从描述性阶段向说明性阶段过渡,儿童发展心理学能够为此提供说明性的控制论模型。儿童是人生起点时期,是一个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的时期,也是人类个体心理发生发展、撒播智慧种子的播种季节。本书不仅让读者对儿童发展心理学有了比较直观的基本认识,同时也为下两篇有关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具体内容作了铺垫。例如: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社会角色发生重大转变,开始承担“学生”的责任,核心活动由“游戏”变为“学习”。学习环境和作息习惯的改变,导致了一部分学生生活上的不习惯,儿童发展年龄阶段任务的不同,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心理上的不适应。一年级学生虽然对学习充满好奇,但持久性不强,自控能力较差。学前教育的差异,会给学生带来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差异。学生对师长的依赖性特别强。伙伴间交往以“玩”为主题,在接触群体规范,学生经常会出现“违规”和“告状”现象。三年级开始,学生从儿童期转入少年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要求明显增强,各方面能力发展较快。学科学习的难度和强度的增大,造成了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生活的不适应,作业拖拉,成绩退步。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分化,学科偏爱的形成,也促进了其个性和爱好的逐步显现。三年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增强,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学生的好奇心进一步增强。 心理健康干预指在确诊的基础上,采用一系列适合学生的心理治疗方法对学生心理问题及行为进行矫正的过程。对于不同层面的心理问题,可以采取不同的干预方法。。如果能细心观察,并提前发现一些普遍性、可能导致学生们心理问题发生的事,我们完全可以对此进行集体的预防性干预。心理健康教育越早越好,别等问题严重了才想办法。例如:我校设立了“心理广播站”,每周三对全校进行各方面的心理辅导,开展了主题教育“我是最棒的”,挖掘学生“分数”以外的能力,使其重拾信心。学校又开展主题教育“调整心态迎接考试”对学生考前心态调整进行干预指导。指导学生正确对待E时代可能造成的一些不良的心理健康隐患,开展了集体指导讲座“沉溺网络的危害”,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进行学习交流等,而不是沉溺于网络游戏虚度年华,指导家长改变错误的教育观念与教养方式。这些不同的主题教育都是根据学生不同时段可能发生的不

信息技术教师读书笔记及心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信息技术教师读书笔记及心得 篇一:教师学习信息技术心得体会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曾贤鹏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很庆幸区教育部门为我们提供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得到名师传授的 教学经验和技术指点。从教以来,我接触教育技术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教学中总存在许多困惑, 利用这次培训正好给我一个学习的机会,虽然学习很紧张只有六天的时间,但过得很充实,受 益非浅,让我充分感受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在学习体验中感悟了现代教育理念与运用 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这与以往的培训相比,本次培训具备很大的不同之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比如创建教学设计方案,规划主题单元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对我们的教学思路进行了梳理,促使我们整 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

义,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 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在老师的有效点拨下,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 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这一堂堂授课虽然还略显生涩,但也雏形颇具,使我深受启发,并理清了自己的收获: 1、接受了教育技术这个新的专业术语。以前每每谈到教育技术能力就想到信息技术,其 实教育是一半科学一半艺术,现代教育技术首先致力于以科学观来考察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设计教学策略,力求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通过优化教学 过程来获得尽可能理想的教学效益。 2、深入领会了解了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以前我们的教学更多的是重知识、轻能力;重 结果、轻过程;重技术、轻思想等。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体会到,要真正上好一堂课,课前 的思考、准备及课后评价、反思与课堂上的组织、教学等环节同等重要。 3、学习领会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在这里,我是作为一个学生的角色在课堂里感 受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对比自己的学生如插秧苗式的

历史听课反思

绿色教学节听课反思 ——秦七中历史组郭力园通过绿色教学节活动,我听了组内教师的历史课,收益颇丰。我始终以一个学习者严格要求自己,从其他老师身上寻找闪光点,不断学习,丰富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做好本职工作,创新教学,让学生学到知识、方法,形成历史思维,创建高效课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指导学生“会读”,提高其阅读概括能力 教师指导学生学会看教科书,主要是教给学生查找、阅读历史材料的方法,使学生学会读书,懂得如何利用书,怎样从阅读中获取大量的历史信息,把书本看“薄”,然后再由“薄”到“厚”。 二、指导学生“会听”,提高其听课效率教师应重视学生听课能力的培养,争取在每节课上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1)指导学生学会听课,要听关键语、听重音、听提示语、听重复语;怎样做到当堂领会和巩固,尝试记忆等。 (2)指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要积极思考,勇于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如何进行课堂讨论,积极发言和听取他人的见解等。 (3)指导学生学会记好课堂笔记,如记教师讲课提纲对理解、掌握、记忆新课内容有较大帮助; 三、指导学生“会问”,提高其质疑能力 让学生懂得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并在教师指导下讨论和解

决问题,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化。 四、指导学生“会总”,提高其综合归纳能力 历史注重时间、事件等横向、纵向线索的联系,因此,历史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概括和总结,找出历史的规律和分析历史现象的方法,帮助他们构筑起整体的知识结构,变学生被动地吸收为主动地学习,变机械的知识传授为一种能动的能力训练。 作为新教师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用心关注学生,恰如其分的评价,让学生感觉到指导关怀。教师要接触新史观。多读书、读好书。落实三维目标。构筑逻辑严谨的体系。善于选择材料、积累材料、认识材料,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教师读书笔记大全20篇

教师读书笔记大全20篇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教师读书笔记大全20篇 教师读书笔记篇一 《你能成为优秀教师》教师读书笔记 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每个人对知识的渴望都是无穷的,这个假期有幸读了《你能成为优秀教师》一书,我又一次享受到了阅读带来的乐趣。作为教师只有时刻持续学习的心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专业的理论思想与技能,才能始终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得到及时的更新,永远站在一个崭新的高度上审时度势,不断激发勤奋工作的热情,实现教学工作的创新。书中认为一名优秀教师务必具备以下素养:对工作敬业--竟也是创造价值的基础;对学校忠诚--忠诚是信赖的前提;对领导服从--

服从是步迈协调的保证;对自己信任--自信是成长的基点;对他人欣赏--欣赏是快乐的源泉;对社会奉献--奉献是卓越人生的境界。 我们每一个人都期望成功,成功就掌握在自己手中,但它不会一蹴而就,成功蕴藏在平凡的工作当中,生命的价值也蕴藏在平凡的工作当中,生命的价值离不开工作,工作是我们创造价值的平台,是体现人生价值的最佳场所,因此我们务必重视自己的工作,并投入全部的热情。大家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干的是良心活,是呀,我们的身上担负着教育好祖国下一代的重任,所以我们更就应要投入自己全部的热情与精力。我热爱我的工作,它让我得到尊重,得到幸福的满足,光有热爱是不够的,我要做的事在热爱的基础上如何让自己一步步变得更加优秀,更加受人喜爱和尊重。作为教师,就应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多从孩子们的角度思考问题,凡

是多问问大家的想法,做到对学生信任和欣赏。每个孩子都是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我们就应多看到他们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尽可能的给大家创造一个战士自我的舞台,时刻用用心乐观的心态应对工作和孩子们,用阳光般的笑容感染周围的人,快乐是能够传播的,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我们努力工作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所以要努力让敬业成为一种习惯,从小事开始,坚持天天把简单的事情做好,把容易的事情十分认真的做好,学会欣赏他人,多向同事学习与同事之间相互合作,相互欣赏。有句话叫“成功不必在我,团队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人人都有我们值得钦佩的地方,真诚的为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喝彩! 做人比做事更重要,要做事,先做人,做好工作固然重要但为人之道才是根本。有德的人才能够把事作对,有了好的人品做保证,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正气。做人要时刻持续一颗自律的

探究高中历史人性化课堂教学策略

探究高中历史人性化课堂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9-05-08T16:31:06.053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6月11期作者:钟志军[导读] 新课改要求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的地位,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秉承人性化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想法,通过人性化的教学设计,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 钟志军(广西玉林市福绵高级中学广西玉林 537000)摘要:新课改要求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的地位,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秉承人性化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想法,通过人性化的教学设计,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这不仅能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进而灵活运用各种方式进行思考和探究。因此,要立足于人性化教学设计的优势,提出了实施人性化教学 的途径,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性化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人性化;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6-063-01 引言: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性化的教育理念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这一教育理念不仅迎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能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提高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高中历史教学中,采用人性化的教学设计能为师生的平等交流搭建平台,也能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因而,教师应该在历史教学中强化人性化的教学设计,采用有效的途径推行人性化的教学。 1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 1.1课堂中忽视学生的全面提升 在现有的课堂中,教师关注最多的都是书本上的知识,对此付出了大量的精力,但是却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性教育。教师没有把对学生的人格塑造、精神发展作为教学任务贯穿于教学活动中,忽视了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全面提升。 1.2学生脱离主体地位 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展开的,但是在很多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式都是固定统一的:整个课堂都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被动的记忆。这样的方式导致学生失去主体地位,不再对知识进行积极的探索,与教师之间不能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1.3课堂中缺少有效的互动 互动是人们获取彼此信息的重要途径,互动在课堂中也同样适用,它可以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也可以帮助学生得到最及时的解答。在课堂中,教师普遍的认为互动就是多提问学生,这样的观念将课堂互动变为形式化的互动,整个过程中缺少真正的交流。 2教学策略 2.1营造人性化课堂的氛围 在现在的课堂中,很多教师也开始注重人性化教学的作用,但对于如何营造这样的课堂时常感到力不从心,通常是设计好教学计划可是在课堂中却无法真正的实现。其实,对于这样的课堂建设,刻意的营造是达不到最好的效果的,这需要教师真正的领会到课堂的内涵,也需要教师正视自己的作用以及自己所处的位置,要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切忌给学生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教师要走到学生中去,挖掘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耐心的听学生的意见,要发挥好自己组织者的作用,引导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相互促进的和谐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营造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减少心理压力,提高自身的能力。 2.2人性化课堂内容的设计策略 第一,人性化的课堂内容需要教师有更高的课堂调控能力,在上课的过程中更要运用情绪和语音两种方式来感染学生。从情绪调控上来说,教师的情绪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结合所教的内容来调节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的情绪推动课堂教学的进行,活跃课堂的氛围,增强教学效果。 第二、在人性化课堂中要深入挖掘历史知识的人文功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贯彻人文这一主基调,用人性化的思维方式来对待历史,理解历史,并把自己的所想所思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历史知识。首先,把人类的朴素的自然性和社会性融入到具体的历史教学中,在讲述中国古代农民起义这个专题时,把农民起义的基本需求点出来,就是满足自我的生产和发展。其次,把个人的行为抽象化,以个人的追求贯穿整个历史知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历史人物的个人发展和追求影响着历史的发展进程。 2.3扩展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但要传授历史知识,还应该让学生在深入了解历史背景和史实的前提下,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能够以历史问题作为借鉴,以加深对时事的理解。同时,在历史课本中,由于篇幅和其他因素的限制,对一些历史事件的描述过于片面,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甚至会给学生带来很多疑问和误解。此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人性化的教学设计,以课本内容为基础,进行知识的扩展,为学生补充事件的历史背景和所涉及的史实。 人性化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清晰地掌握历史事件的脉络,并根据其背景和史实对授课内容进行全面和客观的分析,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2.4图文结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在高中历史课本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本中的插图或是各种和授课内容相关的图画、图片甚至是漫画等设计教学,不但能丰富教学方式,这也是人性化教学方式的体现。在高中历史课堂上,由于升学的压力,教师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通常采取单一的教学方式,容易令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不但能让学生从直观上接触到授课的内容,也能增强学生课堂学习的体验。因此,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图文结合的优势,并运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或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搜集相关的图片素材来辅助教学。 2.5模拟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体验 在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挥个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性进行模拟历史的活动,带领学生开展课堂中的小型历史剧表演。在对历史事件进行讲解后,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带领学生观看相应的影视片段,然后由学生自主选择角色表演,进行剧情再现。这样的教学方式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也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保持较高的积极性,集中注意力;在这样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生更能够体会到历史的趣味性,增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历史教学反思

徐莉 这学期由我担任八(1)、八(2)两班历史教学,以下是我在九月的教学情况反思: 1、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经过分析,我发现这两个班: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教学过程中需要面面都尽量考虑到。另一方面,有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由此,我总结出:如果讲得太深,就照顾不到整体。所以,我备课时就注意到这点,先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通过我的教学实践,这一理论得到了验证。 2、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3、历史这一门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历史,就要让学生喜爱历史,让他们对历史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历史人物故事,让他们更了解历史,更喜欢学习历史。 经过努力,我明白到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前辈学习,争取进步。

徐莉 总结这一月的教学工作,从中得到了一些体会,同时也找到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确定了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 1、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具备对学习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才能乐在其中,才能勤奋地学习。有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能持久,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对感兴趣的事情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就表现出心不在焉。显而易见,如果不注重趣味教学,就很难培养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我努力让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中一直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比较持久的注意力,就结合历史这门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将激发兴趣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2、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我认识到不能再同我上学时那样教学了,现在应该教的不是书本上死的东西了,那些学生都能知道,“读史可以明志,学史可以鉴身”现在教给他们的是就某个知识应怎样分析理解,使从中得到启发。所以我努力改变学生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答案由自己归纳得出。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努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让他们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从而达到所预期的学习目标。 二、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我没有足够的经验,不能教给每个人最有效的方法。 2、对于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没有采取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致青年教师》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致青年教师》 △ 我们中国人经常宣传每一种职业的辛苦,诸般不易,而 往往忽略了职业在“进乎技矣”的境界中的幸福与乐趣。 △ 在和钱理群教授讨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 质时,我们不约而同地说到三个关键词——思想者,学习者,实践家。 △ 教师的心中没有阳光,学生的心灵上就有可能添上一分 阴暗。 △ 在学生面前,我们没有必要掩饰自己的感情。我们教育 孩子们成为人,我们自己首先必须是情感正常的人。 △ 他的阅读如果是有效的,能孕育人文情怀的,他的情感 就能被唤醒,也就一定会感动。 △ 言行的底线,是不妨碍他人。 △ 如果上课可以不用课件,尽量不要用。教师在黑板上写字,是一种文化熏陶。如果所有的教师都依靠电脑上课,我们有可能逐渐失掉母语教育的绝好传统。你注意到学生作业的书写吗?他没有从教师那里得到书写的示范。 △ 教师可以惩罚学生,但不要戏弄学生。 △ 如果教师辛苦工作,可是却无法让学生热爱课堂,这位 教师的工作就没有什么价值。 △ 一节语文课后,学生或感动,或激动,或疑惑,或感概,

或悲伤,或有不平之气,或有醒悟,或有疑问,等等,都是不错的结果,因为学习中有情感思维活动,这些,都会促进学生的心灵健康发展。如果学生听了一节语文课,做了作业,却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那是最糟糕的。 △ 刚刚立足讲台,为什么就要急于报名去参加“赛课”? △ 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慢”,教育教学是“慢”的艺术。 △ 教师的工作,很大意义上是留给未来的。至于我们的劳动价值,可能也得让后人去评说。为了明天的“不后悔”,今天就不要急。 △ 在学校工作中,最可怕也是最常见的现象是:一个愚蠢的教师在辛勤地工作。 △ 想“以勤补拙”,想到要多流点汗水,想到要多花点时间,可是这样做不可能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有效的发展。 △ 无论如何,教育教学不能“唯分数论”,比分数重要的是学生思维品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一名教师,心中有使命感,心中有学生,才会很在意学生对他的态度,在意学生的接受度。 △ 不会学习,是当今学生最大的学习困难。 △ 有一次我在学生作文后面批了一句“文章中有三个错别字,找出来纠正”,那位学生在我的批语后面写的是“我找到了四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