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第三单元 练习题(1)

九年级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第三单元 练习题(1)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

第1课时延续文化血脉

【基础知识】

1.中华文化的内容及特点分别是什么?【是什么】

(1)内容:独具特色的________,浩如烟海的________,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

(2)特点:__________、博大精深。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作用【为什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________,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________,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________。

3.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够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为什么】

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________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______。

4.新时代,怎样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做】

坚持以____________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____,立足当代中国______,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______,吸收______,面向______,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5.为什么要有文化自信?【是什么】

文化自信是对自身________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__________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________,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6.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来源于哪里?【是什么】

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________________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________。______的优秀、______的强大、______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7.如何增强文化自信?【怎样做】

(1)增强文化自信,既要夯实________________,薪火相传,代代守护。

(2)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________,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________。

8.中华传统美德的作用和影响【为什么】

(1)作用: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____,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________、高尚的________和远大的________,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设

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2)影响: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也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

9.青少年应该如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怎样做】

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________;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________。

【达标练习】

1.面对国内许多青少年崇尚外国节日,冷落国内节日现状,我们应该( )

A.全盘吸收外来文化 B.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C.固守中国的传统习俗 D.禁止各类外来节日的宣传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是成年人的责任B.中华传统美德是代代相传的民族智慧

C.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D.中华传统美德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具有重要影响

3.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见义不为,无勇也”的道德思想,孟子提出了“吾善养吾之浩然正气”。这些思想的影响力延续至今。今天,我们的社会仍然倡导见义勇为,弘扬社会正气,维护社会稳定。

请你谈谈材料说明了什么。

【能力提升】

1.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对此,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 B.只有抵制外来文化才能保护好民族传统文化

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2.联合国总部门前有个醒目标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2500年前孔子说的,意思是自己所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的身上。其实质是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这一富有哲理的名言被联合国认为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重要原则。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B.孔子的思想是建设美好世界的指导思想

C.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发展有重要价值 D.世界文明的宝库主要是由中华文明构成的

3.“小孝治家,大孝治国。”“孝”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一个核心观念。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孝”更多地强调个人对家庭、对封建统治者的绝对服从;今天我们讲“孝”,则更多地赋予了主动孝敬父母、自觉报效祖国的内涵。“孝”的演变说明( )

A.中华传统文化是一成不变的 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传承,创新发展

C.发扬中华文化必须全盘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D.传统道德已不适合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

4.“文化自信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化口号。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与国运、民魂紧紧联系在一起。”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有( )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②增强文化自信需要固守优秀传统文化根基,密不外传、代代守护③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④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来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对此,下列评论你不赞同的是( )

A.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重在宣传,让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

B.中华传统美德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

C.中华传统美德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

D.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6.材料一与其他世界古老文明相继衰落、消亡或中断所不同,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了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直到今天,中华文化依然深深影响着中华儿女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

材料二中国是最早开始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几千年前,当丝绸沿着古丝绸之路传向欧洲,它所带去的,不仅仅是一件件华美的服饰、饰品,更是中国古老灿烂的文明。丝绸从那时起,几乎就成了中国文明的传播者和象征,它流传广远,涵盖了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种种贡献。

(1)为什么中华文化历经沧桑,绵延不绝,薪火相传?

(2)中国的丝绸艺术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

(3)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怎样增强文化自信?

5.2凝聚价值追求

【基础知识】

1.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为什么】

民族精神是民族的“______”。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________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______和______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特点【是什么】

(1)内涵:中华民族精神是以____________为核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伟大民族精神。

(2)特点:中华民族精神具有____________的品格。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

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__________,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__________,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____________。

4.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是什么】

(1)在国家危难、______________的紧要关头能够____________、舍生忘死、____________。

(2)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____________、扶危济困、____________。

(3)表现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____________、任劳任怨、____________。

5.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怎样做】

让我们从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自觉高扬____________,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

6.为什么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什么】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________,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________的集中体现。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________。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________,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________,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_______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________,引领社会________。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什么?【是什么】

(1)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2)____________________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3)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8.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怎样做】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__________紧密联系起来,做到________、落小、________。

(2)青少年要自觉做到__________、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__________、善于选择,认真做事、__________。

【达标练习】

1.中华民族曾经经历了无数的考验,面临种种巨大灾难,包括自然灾害和外敌入侵,但都没有动摇战胜困难的意志和信心,这是因为中华民族具有( )

A.艰苦奋斗的精神 B.百折不挠的精神 C.团结互助的精神 D.伟大的民族精神

2.“爷爷的偶像是江姐,爸爸的偶像是雷锋,我的偶像是中国航天员。”年代不同,一家三代人的精神偶像也不同。这说明了中华民族精神( )

①在不同的时代内容不同,本质也不同②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

③随着时代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④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之所以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因为民族精神( )

①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②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③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④是我国一切工作的中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为什么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能力提升】

1.诗歌《一个民族的荣光》中写道:“一次又一次,我们一起受挫,一起流泪,一起欢笑。因为一种力量、一种精神,总能让我们找到前进的方向,让我们共同沐浴一个民族的荣光。”这种精神就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A.爱好和平 B.团结统一 C.爱国主义 D.自强不息

2.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 )

①是民族的“魂魄”②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③在新的时期,民族精神的表现保持不变④作为我们民族的根,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

义务弘扬和培育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③④

3.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中,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下列选项中能体现这一价值目标的有( )

①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②以勤劳勇敢为核心的爱国主义精神

③消除文化差异的战略决策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设立“中国好人榜”、表彰全国道德模范、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最美家庭”……这一系列树民风活动激励着人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开展这些树民风活动 ( )

①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②有利于消除不文明行为③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④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在团结奋斗的漫长岁月中共同创造的,是我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广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爱国主义成为推动事业发展、加强民族团结的强大精神力量。

(1)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是由哪些内容组成的?

(2)中华民族精神有着怎样的作用?

6.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青年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好比“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如果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广大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精彩的人生。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公民个人层面分别提出了哪些价值要求?

(2)青少年为什么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立德修身、“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7、实现中国梦需要铸就“民族魂”。民族魂,就是国家、民族崇高的精神。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孕育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理想、“和为贵”的胸怀、“勤为径”的品格、“舍生取义”的情操、“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锐气等,这些正是民族魂的写照。

思考:实现中国梦需要铸就什么样的“民族魂”?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

第1课时正视发展挑战

【基础知识】

1.我国人口的现状及其基本特点【是什么】

(1)现状: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______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

(2)基本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为什么必须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为什么】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2)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________、长期性、________问题。

(3)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____________。

3.我国为什么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为什么】

(1)生育要有计划,但计划并非____________,而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

(2)我国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____________的需要,促进____________和

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________发展。

4.我国的资源形势是怎样的?【是什么】

(1)我国自然资源丰富,__________,__________,但人均资源____________,开发难度大,总体上____________。

(2)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造成资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破坏都很严重。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

5.为什么要关爱和保护环境?【为什么】

(1)环境恶化加剧____________的发生,严重破坏____________,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____________。

(2)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____________。

(3)人类关爱和保护环境就是走向________,________和破坏环境就是走向____________。

6.为什么要转变发展方式?【为什么】

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非常突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________________才能得到解决。

【达标练习】

1.下列关于我国的人口问题中正确的有( )

①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现阶段的重要国情②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③我国目前的人口压力已经得到缓解,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已经根本改变④随着我国的发展,人口呈现出增速趋缓、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等新特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小铭同学搜集到我国部分资源的情况:如淡水资源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4位,但人均占有量2400立方米,居世界第88位,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是美国的1/5、加拿大的1/40……这告诉我们( )

A.我国资源总量大、种类多,是资源大国 B.我国资源已经枯竭,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C.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 D.我国资源开发不尽合理,利用率低,浪费现象严重

3.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不容乐观。下列关于对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认识正确的有( )

①一些地方、一些领域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②我国人口素质偏低③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④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事件呈高发态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右面漫画反映了我国存在的什么问题?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坚持什么样的发

展道路?

【能力提升】

1.下表为2017年某市人口的数据表

①人口老龄化已经凸现 ②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减慢 ③人口出生率较高 ④人口素质还有待提高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漫画《撑不住了》说明( )

①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②人口数量少问题突出

③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过时了

④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我国既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我国资源储备量少,形势严峻

B.我国地大物博,各类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我国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D.我国资源浪费严重,加剧了资源短缺

4.2017年12月18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指出,2017年前三季度,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8%,预计能完成能耗强度降低3.4%以上、能耗总量控制在45亿吨标准煤以内的年度目标。这说明( )

A.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

B.我国自然资源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短缺

C.我国坚持绿色发展,致力于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D.资源、环境问题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5.当前世界人口问题严峻,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的全球性问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

(1)请你简要说明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有哪些。

(2)我国为什么必须长期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6.材料一有关空气污染,人们口头上广为流传着: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的脸。

材料二我国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对严重破坏环境的行为按日征收罚款,乃至追究法人的刑事责任。

结合材料一说说我国环境的总体现状。我国环境保护法为什么要作出这些规定?

7、我国辽阔的960万平方千米领土,减去严重水土流失的36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38.2%),剩下593万平方千米(占61.8%),再减去彻底荒漠化国土(沙漠、戈壁)和不能维持人类生存的(冰川、石山、高寒荒漠等)30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33%),就剩下不到300万平方千米(占28.8%)。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人口翻了一倍多,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土地各翻了约一倍半——这是一场战争,一场事关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战争。思考:你看到这段文字后你有什么感受?

第2课时共筑生命家园

【基础知识】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什么】

(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________作出的智慧选择。

(2)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________和必要条件;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________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________和修复。

(3)人与自然____________,共生共荣。这是一种________中的平衡、发展中的________、进取中的________、多元中的________、“纷乱”中的________。

(4)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____________。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2.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怎样做】

(1)建设生态文明,要以__________________为基础,以____________为准则,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目标。

(2)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基本国策;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__________。

3.怎样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怎样做】

(1)处理好____________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2)坚持________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____________。坚持____________,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3)走绿色、________、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____________、保护优先、____________的原则,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________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________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4)严守____________上限、环境质量底线、________红线。

(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________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4.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为什么】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________________的时代图景,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历史使命。

【达标练习】

1.“春赏桃花夏采莲,秋摘橘子冬品梅”是新农村的真实写照。某地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将生态平衡、观光休闲农业列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规划之中。该地的这种措施体现了( )

①重视农业生产,不重视工业生产②重视环境保护,不重视经济发展

③重视环境保护,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下列观点中能体现这一国策的是( )

A.发展经济不可避免会破坏环境,等经济发展了,再治理污染

B.保护环境利与功只是在当代

C.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D.为了保护环境就不能利用和开发资源

3.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这说明( )

A.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B.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改善和保护环境

C.我国在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上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

D.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

4.观察漫画《抵牛》,回答问题。

漫画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启示?

【能力提升】

1.漫画启示我们( )

①要尊重自然,自觉维护生态平衡②破坏环境会使得自身的生存环境和发展受到威胁③要善待大自然,要和大自然和谐相处④要以珍爱之心善待一切生命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2.近年来,某市实施绿色发展兴林富民战略,利用林地资源优势,推行“万亩林亿元钱”模式,采取林粮、林旅、林药、林禽等模式,加快林下经济发展。2017年,全市林下经济总量达22.8万亩,实现产值6.5亿元,带动农户5.8万户增收。对此,下列观点你赞同的有( )

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②人与自然能够协调发展、和谐共生③践行绿色生产方式、走生态文明道路④人类可以凌驾于自然之上,做自然的主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仅一次性筷子、杯子、纸盒司空见惯,而且连一次性衣服、照相机也不断推陈出新。大量使用这些生活类“一次性消费品”( )

①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②不利于培养青少年绿色环保的意识③不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④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给环境以更大的压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针对漫画中出现的问题,我们青少年应该( )

①积极宣传绿色发展理念②增强环保意识,落实环保行动③从身边小事做起,节约用电、用水④参与法规的制定、修改,坚持依法治理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墨西哥《标志》周刊曾经发表题为《中国发展的另一面》的文章,认为森林被毁、沙漠化、酸雨、河流污染、过度开发以及20%的物种面临灭绝威胁,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苦涩的一面。对此警示我们要( )

①延缓经济发展速度②加大保护环境的工作力度

③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④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这要求我们必须( )

①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②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③坚决落实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④贯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蓝天下的月亮,蓝天下的船,蓝天下的孩子骑着月亮船……”大人们唱着古老的歌谣。“天是灰的,不是蓝的。”有些地方的孩子会这样给大人更正。

(1)“蓝天”变成灰色,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现实?

(2)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8、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人与自然发展规律的重要理论创新,彰显了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人类未来的责任担当。

思考:阅读材料,谈谈你的感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