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生物-种群和群落-专题练习(二十)有答案

高考生物-种群和群落-专题练习(二十)有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练习(二十)

种群和群落

、选择题(20小题)

1?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五点取样和等距离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

B.调查古树木、跳蝻、山羊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

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实际值

D ?将M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 x n)+ m只

2?某种群的年龄组成如甲图所示,增长曲线如乙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

B ?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

C.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D

?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2

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t2

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t l

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t i

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3?下图表示某种群迁入该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内,种群增长率和时间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当年某种群的个体毂赴「即—匚一年

前该种排个坏数任

° 10 20 V) 40 50 60时间/年

A .由图可知,种群密度在第50年时,达到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

B .当种群密度在第10~30年时期内,种内斗争变化趋势是逐渐增强

C.该种群的出生率和迁入率决定入值的大小

D ?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4?下列活动中所得到的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 .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B .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

C .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样方线上的个体都被统计在内

D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前轻轻振荡试管再取培养液

5.图1和图2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净补充能量(为出生率、死亡率之差)和种群密度的关系,下列有关

叙述正确的是(

A ?图1中曲线a 代表死亡率,曲线 b 代表出生率

B .海洋鱼类捕捞应使鱼类的数量保持在图 1的E 点

C .图2

中在F 点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D .图2中G 点代表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6 .雄性蓝孔雀屏很大,使其逃避天敌的能力下降,但这一特征对雌孔雀具有吸引力,使大尾屏个体的交配

机会增加,并使该性状代代保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大尾屏雄孔雀易遭到天敌的捕杀会改变其种群的性别比例

B .大尾屏雄孔雀对配偶的吸引力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C .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保存对环境更适应的性状

D .异性孔雀间传递的行为信息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7 .甲为某清洁水体在遭受一次性有机物轻度污染后,污染物含量的变化。则水体中好氧型微生物数量变化

8.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可忽略,不必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B .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两种:一是取样器取样法;二是目测估计法

C .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进行调查

D .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的曲线最可能接近于图乙中的哪一条曲线(

ml

)

9 .下列有关群落丰富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丰富度是区分不同群落重要特征

B .种群中个体数量增多是群落丰富度增大的重要原因

C .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可能会导致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 .森林群落区别于草原群落显著的特征是森林群落的丰富度髙

10 .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

他实验条件相同,1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边坡 处理方式 植被覆盖率 (%)

小型土壤动物

土壤有机质

(g/kg )

物种数

个体数

甲 种植植物 97 37 260 19.8 乙

不干预

8

9

28

11.9

A .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B. 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 C. 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 D .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

11.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 ( )

A ?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

B .图乙中b 生物对a 生物的进化有害无益 C. 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的种间关系如图丙所示 D. 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

12 .某林区在30年前发生过火灾,焚毁所有林木。火灾后该地区曾引入一种外地双子叶植物,已知该双子

叶植物的阔叶和窄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对该植物的某个种群进行调查,发现有 40 %的植株表现为窄 叶,余者表现为阔叶。从该种群中分别取两种性状的足够样本让其自交,发现约有 40%阔叶植株的子代出

现窄叶植株,而窄叶植株的子代未发现阔叶植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林区30年间发生了次生演替 B.

该植物原种群中能稳定遗传的植株比例为 76%

C. 原种群中阔叶基因的频率咼于窄叶基因的频率

D .研究该林区的范围和边界、种群间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 13 .下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

a 和图

b 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

W 表示在达到

frr

數让

A .图a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

B ?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

C.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图b中物种3有被排除的危险

D ?两图中的物种种间竞争激烈程度相等

14?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的所有梨树为一个群落

B ?竹海中的湘妃竹长得高低错落有致,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森林中的植物和动物均有分层现象,而水平方向成镶嵌分布的只有植物

D .影响森林中植物和动物垂直结构的因素往往是不同

15?我国是一个蝗灾多发的国家,冶蝗问题备受关注。某地区曾做过一项实验,将大量的鸭子引入农田捕食水稻蝗虫,结果仅需2 000只鸭就能把4 000亩地里的蝗虫进行有效控制。为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该试验还建立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模型甲、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引入褴乙

A ?影响该地区蝗虫种群密度变化直接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B?甲图模型属于数学模型,曲线变化反映了鸭和蝗虫间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机制

C.乙图AB时间段,若蝗虫每天增加3% ,并呈“ J”型増长,最初有N o只,则t天后种群数量为Nol_(O.O3)t 只

D?利用鸭来防治蝗灾,属于生物防治方法

16.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 1 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蝎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

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最大增长速率的时候物种对资源的利用情况。下面是对图a中3个物种与图b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

法,正确的是(

b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

1/

-

A

W

A ?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

B .蜥蝎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 C

?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D ?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17 .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

B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的也是一种群落演替现象

C 草本阶段各种昆虫进入会影响群落对环境变化的抵抗力

D ?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18 ?将具有竞争关系的甲、乙两种水生动物,共同培养在无铜的适宜培养液中,其数量变化如图

a 所示;

而共同培养在有一定铜浓度的培养液中,其数量变化如图

b 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在无铜污染环境中呈“ J ”型增长,而在有铜污染环境中呈“ S ”型增长

B ?乙在无铜污染环境中呈“ S ”型

增长,而在有铜污染环境中呈“ J ”型增长 C .从无铜污染环境转入有铜污染环境,甲乙在竞争中的优劣势地位将发生改变

D ?从无铜污染环境转入有铜污染环境,甲乙两种群的基因频率将保持稳定不变 19 ?下列叙述不符合下图模型的是(

A . a 是增长速率,b 是种群密度,c 是种群数量,d 和e 是“增加”

B . a 是植物,b 是食草动物,c 是华南虎,d 和e 是“被捕食”

000

10

書 m

W D lam

9 8 6 4 9* 4

c. a是裸岩阶段,b是地衣阶段,c是苔藓阶段,d和e是“群落的演替”

D. a是人类活动,b是物种丰富度,c是种群数量,d和e是“必将导致增加”

20 ?某森林因为火灾导致植被基本毁坏,经过数十年的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不仅恢复了植被,而且还发

展成为了风景秀丽的旅游景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如果不进行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毁坏的森林的恢复时间将更长,说明人为因素的影响一定有利于群落

演替的进行

B ?即使没有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等措施,该群落最终也一定会恢复到森林阶段

C.旅游可能使该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进行

D .该群落的演替类型与火山喷发后的群落演替类型相同

二、综合题(5小题)

21?某地100年前发生森林大火,所有植被焚毁。历经长期自然消长之后,现在生态学研究人员对该地区进行抽样调查,已知该森林存在食物链:植物T动物甲T动物乙。研究者考察了动物甲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表:

注:表中“1”表示动物甲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它以此类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表明,动物在2+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7+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动物甲的年龄组成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推测动物甲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表数据是根据标志重捕法获得的,标志重捕法常用于活动能力强、 _____ 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调查。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动物乙捕食,贝U获得的估计值比实际值相比______ (填“偏高”、“不变”或“偏低”))。

(3)若动物乙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植物的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一种灌木在该生态系统中沿地表随机分布,这 _____ (填“能”或“不能”)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图甲是两类生物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曲线的比较,其中r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

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

的保护;图乙是种群的数量变化。请回答以下问题:

團甲图乙

(1)家鼠的寿命只有两年,几乎全年均可繁殖,种群数量每天可增加 1.47%,是 _________ (填“ r对策”

或“K对策”)生物,这类生物很难消灭,在种群密度极低时也能迅速回升,最终形成一种S型增长曲线。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 (填“ S'或“ X ”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

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该数量水平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 。

(3)若在食物和空间资源充裕的理想环境下,鼠的数量会出现图乙中的曲线I的增长趋势,此时需控制该

曲线数学公式模型中的________ 参数来有效控制鼠害。

(4图乙曲线n是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缓解草原的鼠患,曲线n表明蛇发挥明显生态效应的时间段是。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则图中a的角度将会_________ 。

23.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植物遗体的分解起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身体,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

(2)现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 。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 。

(3现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若它们均仅以罐内已有的酵母菌为食,则跳虫

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 ,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 。

(4下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 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

B . 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C. 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

D ?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