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3.3比热容(第二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3.3比热容(第二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3.3比热容(第二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3.3比热容(第二课时)教案

第三节比热容

【设计理念】

1.本节课首先用“漫画”创设问题情景,营造积极思维、气氛宽松的质疑环境,寻找提出问题的突破口。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认识过程。

2.让学生大胆猜想与假设。本节课我设置了环环相扣的多个问题,问题提出后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科学的猜想是许多发明创造的开始。

3.实验过程由学生设计,通过合作进行实验,并从记录分析讨论中学到规律性知识。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愉悦。

教学重点探究比热容的概念

教学难点用比热容解释自然现象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小循环多反馈教学法。提出问题──猜想──讨论──反驳──实验检验──得出结论

教具和媒体大屏幕投影,多媒体计算机,铁架台中,石棉台,酒精灯,热得快,蒸发皿,沙子,水,煤油,天平,温度计,秒表,烧杯等

【教学过程实录】

一、新课引入

师:大屏幕投影一幅漫画:炎热夏天的傍晚,有两个小胖子在海边游玩,为了纳凉问题两人发生激烈争执,甲主张划船到海中去,乙则认为在岸上散步更凉爽,你认为谁的意见对?

(说明:创设物理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思考、猜想、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生(甲):在岸上散步凉爽,因为沙石温度低。

生(乙):划船到海中更凉爽,因为水温较低。

生(丙):一样凉爽,因为气温是一样的。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猜想,到底谁的想法正确呢?学习

本节知识后你自然会明白。

(板书课题:三、比热容)

(说明:制造问题悬念,诱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二、进行新课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一定烧过水,一壶水容易烧开还是半壶水容易烧开?

生(齐):半壶水容易烧开。

师:将一壶水烧开与烧热,哪个需要时间长?

生(齐):一壶水烧开需要时间长。

师(继续提出问题):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猜想一下。

(说明: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并讨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生(甲):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大吸收热量越多。

生(乙):与水温升高多少有关,水温升高越多吸收热量越多。

生(丙):与水的质量、水温升高多少都有关,质量越大、水温升高越多吸收热量越多。

(说明: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反驳,对回答不完善的地方可补充完善,共同讨论、归纳、得出结论。)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结论。

师(继续提出问题):对于不同的物质,例如,水、沙子、煤油,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温度升高的度数也一样,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说明: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并回答,以求思维的多样性。)

生(甲):吸收热量不相同,夏天到海边洗澡时,会感觉沙子烫脚,而海水却比较凉;水吸收的热量多,说明水的吸热本领大。

生(乙):吸收热量相同,因为它们受同样的太阳光照射。

师(总结说明):吸收热量多少、或温度变化多少,都反映了物质吸热能力的大小。怎样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请同学们参看桌上的实验器材,边讨论边合作设计实验方案。

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并设计方案。

(说明:教师要加入学生的探究设计环节,倾听学生的思路,并适时加以点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教师让学生进行实物投影展示设计方案,并让学生口头表述自己的设计思路。

生(甲):用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加热相同时间,比较它们温度升高的多少。温度升高越小,说明吸热能力越强。

生(乙):用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温度升高相同时,

比较它们加热时间的长短。加热时间越长,说明吸热能力越强。

(说明:高效率的交流,使学生从别人的方案中得到有益的启发,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师将实验设计中相同或相似方案的学生重新分组。

(说明:重新分组后,学生有了归属感、荣誉感。以小组为单位,通力合作,取长补短,形成合作、竞争的学习气氛。)

教师在学生进行实验之前,应把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先提出来讨论,有助于实验的顺利完成。

设置问题:1.怎样获得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或水和煤油)

2.怎样测出它们的温度?

3.怎样确定它们吸收了相同的热量?

学生思考、讨论,并逐一回答。

师:请做完实验的同学将数据填到黑板上的表格中。学生进行实验,填表:表1质量相同、加热时间相同时:

表1 质量相同、加热时间相同时

水沙子(煤油)

升高的温

度/℃表

水煤油(沙子)

升高的温

度/℃

(说明:取得学生大量的数据,便于总结结论。)

师:请同学们从这些数据中,总结出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学生自由讨论,并归纳结论。

(说明:此环节中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能力在争辩中得到提高。)

师:怎样表示各种物质在这种性质的差异呢?物理学中引入了比热容这个物理量。

(板书:比热容概念)

师: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同,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请同学们了解“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屏幕投影)。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

水4.2×

103

0.88×

103

酒精2.4×

103

干泥土

0.84×

103

煤油2.1×

103

铁、钢

0.46×

103

冰2.1×

103

0.39×

103

蓖麻油1.8×

103

水银

0.14×

103

沙石0.92×

103

0.13×

103

师生共同分析:从表中我们了解到,水的比热容最大,说明水的吸热能力最强。水的比热容是沙石的4.5倍,因此,白天在同样阳光照射下,水的温度变化比沙石小得多。这是沿海气温温差较小的原因。夜晚,水和沙石同样放热,水温比沙石温度高,因此,晚上在岸上散步更凉爽。

(说明:学生终于明白小胖子(乙)的想法是正确的,真正体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认知态度,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讨论解决。

问题:1.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水的这一属性?

2.在自然现象中,有哪些现象可用水的这一属性解释?

(说明: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后回答,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生产相联系,体现物理是有用的。)

生(甲):冬天暖气用水做“热源”,因水储藏的热多。

生(乙):司机师傅用水做“冷却剂”冷却汽车发动机。

生(丙):夏天到海滨去避暑。因海滨比内陆凉爽。

(说明:同学们的讨论热情非常高涨,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精彩举例加以鼓励。

师: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巩固练习。(出示反馈练习)

1.为比较不同物质的_____能力,引入了比热。水的比热是_____。

2.判断:一桶水的比热比一杯水的大。()

3.铝的比热是0.88×l03J?(kg?℃)-1,这说明1kg的铝_____。

师:请同学们思考,2kg铝温度从30℃加热到100℃,怎样计算铝块吸收的热量?(屏幕显示)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做出解答。

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总结出热量计算公式:Q=cmΔt

出示反馈练习二:

1.质量为2kg的水,温度升高50℃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质量为5kg的热水,从100℃降到80℃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学生计算并作答。

(说明:强化练习,加深对热量公式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的“STS”,思考讨论:

1.为什么沿海气温不像内陆气温变化显著?

2.热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哪些?

3.同学们作为21世纪的建设者,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提出你对热污染问题的解决设想。

(说明:此题为开放性题目,目的是唤起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开创意识)

三、小结

师:同学们在本节课中都有哪些收获?

生:讨论之后做知识小结。

师:本节课不仅仅要了解比热容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们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四、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回去后,写一篇关于“热污染”的调查报告。

2.完成课本上“动手动脑学物理”的4个题。

【板书设计】

三、比热容

(一)比热容

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符号c。

2.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1

3.意义: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4.应用:

(二)热量的计算

1.公式:Q=cmΔt\

2.应用:

九年级物理《比热容》教案

比热容教案 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知道比热的单位及其读法。 2.知道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3.会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现象。 教具 烧杯,电加热器,空气温度计,水,煤油等。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利用热量单位卡的规定引入新课。 从热量单位卡的规定,我们知道使1克水升高1℃需要吸收的热量是1卡。这个规定中限定了1克的水,限定了温度升高1℃。可见水的质量越多,升高温度的度数越多,需要吸收的热量越多。其实大家也都有这方面的经验。 举例说明物体吸热的多少跟物体的质量和物体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 卡的规定中,还限定了升温的物质是水。那么,其他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跟水一样多呢? 2.进行新课 (1)演示实验:出示盛有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的两只烧杯。告诉学生杯内水和煤油的质量是相等的,但我们明显地看出两者的体积不相同,这是为什么?请学生回答:水和煤油的密度不同。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不同,密度是物质的属性。 介绍电加热器(俗称"热得快"),强调电加热器每一秒钟放出的热量是一定的,两个电加热器是相同的,在相同的时间里它们放出的热量也是相等的。 请两名同学帮助观察温度计,并随时报告温度。 实验结果:煤油温度升得快。这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比煤油多。 (2)比热容:换用其他物质,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结果是类似的。就是说,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这跟我们在测量物体质量时,遇到的情况相似: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不相同。当时为表示物质的这一特性,引入了密度的概念--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那么,现在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上述实验所反映的物质特性呢?(启发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比热容的概念)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比热是通过比较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升1℃时吸收的热量,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 (3)比热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如果某物质的比热是a焦/(千克·℃),它是说单位质量的该种物质,每升高1℃时(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a焦。 (4)比热表 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物理学中,常把由实验测定的物质的比热,列成表格,便于查找。 课本中列出了几种物质的比热,请同学们查出铝的比热及它的单位。你能具体地说明铝的比热的物理意义吗?(提问) 从表中还可以看出,各物质中,水的比热最大。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第十三章内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现象。 2.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3.了解热量的概念。 4.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本章在学习机械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另一种主要形式的能量——内能重点研究。依据教材的编写安排可以把本章内容分成两部分:内能的本质、内能的改变。其中主要内容包括:通过宏观的扩散实验验证物质微观结构从而给出内能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找到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从研究内能的改变过程中了解物质的吸热特性——比热容的不同,并能利用其进行热量计算。本章的教学重点是内能的改变方式、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现象等。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和比热容的知识解释有关物理现象是教学的难点。 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微观结构以及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分子状态,为学习分子的热运动奠定了基础;学习了机械能及其转化,为研究内能提供了比较系统的科学的研究方法。比热容的相关知识与学生生活比较贴近,让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由于本章知识的综合性比较强,给学生的学习会带来一定的困难,尤其是比热容、热量的综合计算,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1.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现象时,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转换法,将微观问题转换为宏观的外在表现来研究,是突出这一重点的关键。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某些自然现象时,加深学生对比热容的理解,应该在探究比热容的物理意义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类比法将“比热容”与“密度”进行类比,让学生理解和体会比热容与密度一样,都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第1节分子热运动 本节主要讲述分子热运动和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分子热运动和相互作用力是物体具有内能的基础,学好本节知识便于学生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 本节课主要是分子动理论的第二个和第三个观点,分子热运动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这两部分内容是下一节学习物体内能的基础。这一节课主要以实验探究为主,引导学生观察扩散现象去间接感知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用乒乓球与弹簧组成的模型来配合讲述,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最后,让学生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汽化及其影响因素,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分子很小,只有通过对物质的宏观性质的分析间接去了解,本节课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分析身边的物理现象,从而领会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知识。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其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并使学生借助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感知的事实。

初中物理比热容教案

初中物理比热容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2、会查比热容表。 教学重难点 探究比热容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大屏幕投影一幅漫画:炎热夏天的傍晚,有两个小胖子在海边游玩,为了纳凉问题两人发生激烈争执,甲主张划船到海中去,乙则认为在岸上散步更凉爽,你认为谁的意见对? 说明:创设物理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思考、猜想、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生甲:在岸上散步凉爽,因为沙石温度低。 生乙:划船到海中更凉爽,因为水温较低。 生丙:一样凉爽,因为气温是一样的。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猜想,到底谁的想法正确呢?学习本节知识后你自然会明白。 板书课题:三、比热容 说明:制造问题悬念,诱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二、进行新课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一定烧过水,一壶水容易烧开还是半壶水容易烧开? 生齐:半壶水容易烧开。 师:将一壶水烧开与烧热,哪个需要时间长? 生齐:一壶水烧开需要时间长。

师继续提出问题: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猜想一下。 说明: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并讨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生甲: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大吸收热量越多。 生乙:与水温升高多少有关,水温升高越多吸收热量越多。 生丙:与水的质量、水温升高多少都有关,质量越大、水温升高越多吸收热量越多。 说明: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反驳,对回答不完善的地方可补充完善,共同讨论、归纳、得出结论。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结论。 师继续提出问题:对于不同的物质,例如,水、沙子、煤油,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温度升高的度数也一样,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说明: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并回答,以求思维的多样性。 生甲:吸收热量不相同,夏天到海边洗澡时,会感觉沙子烫脚,而海水却比较凉;水吸收的热量多,说明水的吸热本领大。 生乙:吸收热量相同,因为它们受同样的太阳光照射。 师总结说明:吸收热量多少、或温度变化多少,都反映了物质吸热能力的大小。怎样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请同学们参看桌上的实验器材,边讨论边合作设计实验方案。 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并设计方案。 说明:教师要加入学生的探究设计环节,倾听学生的思路,并适时加以点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师让学生进行实物投影展示设计方案,并让学生口头表述自己的设计思路。 生甲:用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加热相同时间,比较它们温度升高的多少。温度升高越小,说明吸热能力越强。 生乙:用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温度升高相同时,比较它们加热时间的长短。加热时间越长,说明吸热能力越强。 说明:高效率的交流,使学生从别人的方案中得到有益的启发,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师将实验设计中相同或相似方案的学生重新分组。

初中物理《比热容》教学设计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知识。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模式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究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查比热容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应把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由于比热容的概念内涵较深、外延较广,涉及热量、温度变化、质量三重概念间的关系,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所以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以及应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四、教法学法 主要采用科学探究等方法开展本节教学,探究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给比热容下定义时,用到比值定义法、类比法。五、教学用具教师用:多媒体及课件。学生用:铁架台、电炉子、石棉网、酒精灯、火柴、干沙子、水、煤油、沙子、天平、温度计、手表、大烧杯、大试管、搅棒等。 六、设计理念 1.本节探究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独立寻找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对课本提供的探究方案进行大胆的改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使学生在探究中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体验成功的愉悦。2.为帮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努力使本节的教学活动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帮助学生构建“身边的物理”,从而顺利突破教学难点。 七、教学程序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全册教案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3、了解原子的结构; 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5、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物质从宇宙到微观的研究介绍,发现并说明物质是可以分割的; 2、通过把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的类比,建立微观世界的结构模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物质世界的研究,认识并体验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宇宙由物质组成。 学习物质的世界,体会物质世界的奇妙。 课前准备 1.取一根蜡烛放入小金属罐熔化然后观察蜡烛凝固时体积的变化。 2.查阅、收集有关太阳系、银河系的资料、人类探索宇宙的资料。 3.查阅、收集有关分子、原子结构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人们说广阔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那么,这宇宙究竟大到什么程度?宇宙万物,变化万千,那么,这绚丽的世界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这一切给人类留了许许多多的谜,引发了人类无限的遐想,激发了一代代科学家对它们孜孜不倦的观察和研究。那么,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探究的足迹,从宏观到微观作一次旅行,对这些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吧。 二、新课教学 (一)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1.宇宙有多大? (1) 综合观察课本图11-1和课本图11-2。 请同学们说出太阳系的九大行星(现报道发现第十大行星)。在太阳系示意图中找出我们生活的地球。(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三条轨道上) (2)交流资料数据: ①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置身于太阳系之中,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遍的行星; ②太阳系置身于银河系之中,太阳只是银河系中几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 ③银河系只是数十亿个星系中的一个,一束光穿越银河系需要十万年; ④在浩瀚的宇宙中,还有许多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目前,我们人类观测到的宇宙中拥有数十亿个星系。 (3)根据以上资料、数据让学生推理,说一说他们所想像的宇宙有多大。 (4)结论:宇宙是广阔无垠的,大得很难以想象。 2、人类对宇宙的探究过程。 交流资料: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物理 全册优质教案

第十八章电功率第1节电能电功 新课引入 出示如图甲、乙所示的电表,让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说出它们的作用与使用规则;再出示如图丙所示的仪表,观察这个仪表,你对它了解多少?知道它的哪些相关信息?从学生的疑惑中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认识电能 活动1: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电池?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学生交流讨论。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生活中不同型号的干电池、手机、数码相机中使用的锂电池,它们属于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活动2:让学生从物理走进生活,讨论、交流,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消耗电的用电器?能否说出它们的能量转化?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电风扇、白炽灯、空调、冰箱等,这些用电器是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活动3:结合以上两个问题,小组之间交流、讨论试着说出电能的概念和单位。 归纳总结:(1)电能:电流所具有的能量。(2)单位:电能常用的单位是千瓦时,符号是kW·h(俗称“度”);在物理学中电能更常用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W·h=3.6×106J。

探究点二:电能的计量 活动1:走进生活,让学生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说出在你的家庭中是如何计量每个月消耗的电能的?你知道这些电能是通过什么单位计量? 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师归纳总结:电能的测量工具是电能表,往往以度为单位,1度=1kW·h。活动2:根据同学们的生活经验,交流讨论说一下,根据如图所示的电表,说出如何读出电能表的示数,如何计算出这个月消耗的电能? 根据学生的交流、讨论归纳总结出: (1)电能表的示数,最后一位是小数位,单位是kW?h (2)月末的电能表示数减去月初电能表的示数,即为一个月消耗的电能。 活动3:出示电能表,让学生结合课本P88的内容,说出如图所示的电能表铭牌所代表的含义。 归纳总结:“220V”是说这个电能表应该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10(20)A”是说这个电能表的标定电流为10A,额定最大电流为20A。“50Hz”是说这个电能表在50赫兹的交流电中使用。“3000r/kW·h”是说,接在这个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1千瓦时的电能,电能表上转盘转过3000转。 探究点三:电功 活动1:自学课本P90,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电功? (2)电流做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式? 根据小组之间阐明的观点,归纳总结得出: (1)电功: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也可以说电流做功的过程,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电功的符号是W。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电功率教案

《电功率》 教材首先通过将不同功率的用电器分别接在电路中工作时,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不同,使学生通过实验直接比较出在相同时间里,铝盘转过的圈数不同。认识到铝盘转过的圈数直接反映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电能的多少,而在相同时间里铝盘转过的圈数,则反映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电能的快慢。使学生直观地建立起“电功率”的概念。然后认识电功率的单位,通过小资料介绍常用“家用电器的电功率”,进一步强化用电器电功率的大小不同,其消耗电能的快慢不同。而后介绍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的相关知识,最后说明电功率的测量,为下一节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 2.理解电功率的公式 t W P ,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P=UI。 3.理解和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电功率概念的建立过程。 2. 通过实验,探究在不同电压下,实际功率、额定功率的关系,使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所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渗透新课程标准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形成节约用电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电功率的概念,理解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 【教学难点】 — 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率问题。 灯泡、可调电压的电源,开关、导线、多媒体课件等。 , 一、新课引入: 展示课件: 1、观察动画,分别把灯泡和空调接入电路,电能表转盘转动的快慢是否相同说明了什么 2、观察铭牌的图片,想一想,灯泡上的“25 W”和空调上的“1060W”的字样是什么意思 二、知识讲解: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初中物理提高与自招比热容与热平衡方程

初中物理自招与提高-------比热容与热平衡方程 一.基本概念 1、热传递 (1)热传递是能量从 的物体传到 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 部分传到 部分的一种现象。 (2)热传递的条件: 。(3)热传递的实质: 。 (4)热传递的三种方式:①热传导②热对流 ③热辐射 2、热量 (1)热量是为了衡量在热传递过程中 的多少而引入的。通常用Q 来表示,它的国际单位是 。一根火柴棒完全燃烧大约可以放出 的热量。 注意:热量对应于热传递过程,我们只能说物体吸收或者放出多少热量,不能说“物体具有多少热量”! (2)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 热量,温度 ,低温物体 热量,温度 。 3. 比热容 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那些因素有关呢? 阅读下列内容,请回答问题。 (1)1Kg 的水,温度升高1C ?,要吸收 的热量,温度升高2C ?,要吸收 的热量。 1Kg 的酒精,温度升高1C ?,要吸收 的热量,温度升高2C ?,要吸收 的热量。 结论1::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吸收热量与升高温度成 比。 (2)1Kg 的水,温度升高2C ?,吸收的热量是 ; 2Kg 的水,温度升高2C ?,吸收的热量是 1Kg 的酒精,温度升高2C ?,吸收的热量是 ; 2Kg 的酒精,温度升高2C ?,吸收的热量是 结论2:质量不同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与 成正比。 (3)1Kg 的水,温度升高1C ?,要吸收 的热量,1Kg 的酒精,温度升高1C ?,要吸收 的热量,可见,它们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但由于 不同,吸收热量也不同 结论3:不同种物质,即使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吸收热量也往往不同。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教学设计

14.2热机效率教学设计 清水河镇中学:陈龙美 【教学目标】 1.从生活中体会不同燃料燃烧释放热的本领不同,建立热值的概念。 2.能简单计算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 3.能说出热机工作时释放能量的主要流向,知道什么是热机效率。 4.结合有效利用燃料的途径,使学生懂得节约和充分利用能源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燃料热值的含义。 难点:计算热机的效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入语:前面我们学习了机械效率?那么热机是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机器,它能把内 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吗?它跟所有机械一样,也有效率的问题,这一节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本课我们学习14.2 热机效率。 2.教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 1.我能从生活中体会不同燃料燃烧释放热的本领不同,建立热值的概念。 2.我能简单计算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 3.我能说出热机工作时释放能量的主要流向,知道什么是热机效率。 4.我能结合有效利用燃料的途径,懂得节约和充分利用能源的重要意义。 过渡语: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就有了前进的方向。下面,让我们带着目标,学海泛舟。请同学们根据学习要求,自主学习。 二、先学环节(15分钟) (一)出示自学指导 课件展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看课本P22-24页内容,勾画知识点并记忆,可查资料但要独立完成: 1.阅读课本p22“燃料的热值”部分,建立热值的概念,知道燃料热值的含义,知道热 值的计算公式及变形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了解常见物质的热值。 2.阅读课本p23“热机的效率”部分,知道热机效率及能量的流向,会利用公式对热机 效率进行计算,明确提高效率的必要性和如何提高热机效率。 过渡语:请同学们结合自学情况完成下列练习,做题要细心、规范;完成后,组长组织 对桌交换,互相批阅,有疑惑提出来。 (二)自学检测反馈 1.燃烧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的。

九年级物理全册 13.3 比热容(第二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节比热容 【设计理念】 1.本节课首先用“漫画”创设问题情景,营造积极思维、气氛宽松的质疑环境,寻找提出问题的突破口。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认识过程。 2.让学生大胆猜想与假设。本节课我设置了环环相扣的多个问题,问题提出后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科学的猜想是许多发明创造的开始。 3.实验过程由学生设计,通过合作进行实验,并从记录分析讨论中学到规律性知识。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愉悦。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2.会查比热容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和乐于探索的精神 2.养成实事求是、新生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探究比热容的概念 教学难点用比热容解释自然现象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小循环多反馈教学法。提出问题──猜 想──讨论──反驳──实验检验──得出结论 教具和媒体大屏幕投影,多媒体计算机,铁架台中,石棉台,酒精灯,热得快,蒸发皿,沙子,水,煤油,天平,温度计,秒表,烧杯等 【教学过程实录】 一、新课引入 师:大屏幕投影一幅漫画:炎热夏天的傍晚,有两个小胖子在海边游玩,为了纳凉问题两人发生激烈争执,甲主张划船到海中去,乙则认为在岸上散步更凉爽,你认为谁的意见对? (说明:创设物理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思考、猜想、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生(甲):在岸上散步凉爽,因为沙石温度低。

生(乙):划船到海中更凉爽,因为水温较低。 生(丙):一样凉爽,因为气温是一样的。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猜想,到底谁的想法正确呢?学习本节知识后你自然会明白。 (板书课题:三、比热容) (说明:制造问题悬念,诱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二、进行新课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一定烧过水,一壶水容易烧开还是半壶水容易烧开? 生(齐):半壶水容易烧开。 师:将一壶水烧开与烧热,哪个需要时间长? 生(齐):一壶水烧开需要时间长。 师(继续提出问题):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猜想一下。 (说明: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并讨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生(甲):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大吸收热量越多。 生(乙):与水温升高多少有关,水温升高越多吸收热量越多。 生(丙):与水的质量、水温升高多少都有关,质量越大、水温升高越多吸收热量越多。 (说明: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反驳,对回答不完善的地方可补充完善,共同讨论、归纳、得出结论。)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结论。 师(继续提出问题):对于不同的物质,例如,水、沙子、煤油,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温度升高的度数也一样,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说明: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并回答,以求思维的多样性。) 生(甲):吸收热量不相同,夏天到海边洗澡时,会感觉沙子烫脚,而海水却比较凉;水吸收的热量多,说明水的吸热本领大。 生(乙):吸收热量相同,因为它们受同样的太阳光照射。 师(总结说明):吸收热量多少、或温度变化多少,都反映了物质吸热能力的大小。怎样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请同学们参看桌上的实验器材,边讨论边合作设计实验方案。 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并设计方案。 (说明:教师要加入学生的探究设计环节,倾听学生的思路,并适时加以点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人教版初三物理上册《比热容》教案

第3节比热容 第1课时比热容知识目标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分析。 这两位同学的对话说的是否正确?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 提出问题:大家都做过饭,考虑一下,给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加热时,哪个温度上升的快?如何进一步的探究验证?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要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性能,需要取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使其升高相等的温度,比较各自吸收热量的多少。或取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使其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各自升高的温度。 进行实验:学生根据所涉及的实验,选出适当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同时记录数据。

归纳总结:(1)装水和砂子的烧杯规格要相同,要保证除了水和砂子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实验中是通过观察水和砂子升高同样温度吸收热量是否相等来验证其吸热性能是否相同。) (2)实验中砂子需要不停搅拌,这样才会受热均匀。 实验结论: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相等。 探究点二比热容 活动1:根据学生自己探究的实验得出比热容的定义。 活动2:让学生自学课本的11页内容,得出比热容的单位、符号和几种常见的比热容值。归纳总结: (1)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作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 (2)(2)单位:J/(kg·℃) (3)水比热容是4.2×103 J/(kg·℃),表示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热量是4.2×103 J。 知识拓宽:出示课件,让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的来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1)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是由物质本身决定的,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温度高低、升高或降低温度的多少、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等因素无关,可用来鉴别物质。 (2)当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比热容改变。 (3)比较两种物质吸收热多少时考虑物质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升高的度数这三个因素,吸收多少与物体的温度无关,与物体升高的度数有关。 (4)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放热本领大小的物理量,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物体的温度不同,比热容小的温度变化大;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同,比热容大的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正是由于这一特性,自然界中有许多现象都是由比热容的大小引起的。 典例剖析(南京中考)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kg?℃)]: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

初三物理总复习教案 一 运动的世界 1、运动的相对性 一个物体对参照物的位置如果发生改变则称该物体运动,若对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则称该物体静止。 例:教室相对于行走的人是运动的。 龙舟相对于河岸是运动的。 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龙舟相对于舟上的人是静止的。 2、长度的测量 选:选择一个清晰的刻度开始测量 放:放正刻度尺、紧靠被测物 看:测量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分度值:刻度尺里面最小的刻度值) 记:记下数值和单位 例:图中测出的该物长度是 1.00 cm. 3、长度单位换算 1Km=103m 1m=10dm=100cm=103mm=106μm=109nm 例:45μm=4.5?10-5m 0.23dm=2.3?107nm 4、速度的计算 公式:v=s/t 其中:(1)计算时将s 和t 的单位化成m/s 或者km/h (2)式中三个物理量应对应于同一个物体 (3)懂得将题中的物理情景画成简图,找出相应的方程 例: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一座高崖,他向高崖大喊一声,历时5秒他听到了回声。若 汽艇以100m/s 的速度正对高崖驶去,他喊时离高崖是多远? 解:5秒内人走的路程为: S 船=V 船t=100m/s ?5s=500m 5秒内声音走的路程为:S 声=V 声t=340m/s ?5s=1700m 如右图可知:他喊时离高崖的距离为:S= (S 船+ S 声)/2=1100m 5、平均速度 严格按公式v=t s 来计算,切勿利用V=221V V +来计算。 例:汽车在长100m 的公路上行驶,前50m 的速度为20m/s,后50m 的速度为10m/s,汽车在 这100m 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 解:前半段时间为:t= v s =s m m /2050=2.5s 后半段时间为:t=v s =s m m /1050=5s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t s =s m 5.7100=13.3m/s [应用练习] 1.小明同学坐在行驶的公共汽车内: (选填“运动”、“静止”) (1)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__的;以行驶的公共汽车为参照物,小明是 ______的。 (2)小明对公共汽车的驾驶员来说是_____的,这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 (3)小明对马路上的行人来说是________的,这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

初中物理--比热容同步练习 含答案

初中物理比热容同步练习 1.比热容 (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 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 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 表示. (2)比热容的单位是 ,符号 . (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表示不同物质 的不同,其大 小与 的多少、 的高低、 的多少均无关. (4)水的比热容水c = ;意义:质量为 的水温度 吸收的热 量为 . 2.热量的计算 (1)公式Q = . Q 表示物质吸收或放出的 的多少;c 是物质的 ;m 是物质的 ;t 表示 . (2)吸热的计算公式:吸Q = .放热的计算公式:放Q = . 课堂练习 1.酒精的比热容为 2.4×103J/(kg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 是 . 2.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 的温度变化较大;质量相同 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相同的温度, 吸收的热量较多. 3.已知水的比热容为 4.2×103J/(kg ·℃),则1kg 的水温度升高50℃吸收 J 的热量.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司机往汽车发动机的水箱里灌水,这是因为水 的 大,所以在相同条件下水能带走较多的 ,冷却效果好. 4.沿海地区昼夜之间的温差,与同纬度内陆地区昼夜之间的温差不同,右表列 出的是:沿海某城市和内陆陆某城市的气温情况,请判断甲是 城市(选填“沿海”或“内陆”),你的依据 是 . 5.汽车发动机工作时,缸体的温度很高,为确保发动机正常工作,需对缸体进行 冷却.一般使用水来充当冷却剂,主要有如下考虑:①成本低廉、取材方便; ②水的 比较大,在同等条件下吸热比较多,冷却效果好;③水在 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 ,能确保缸体的温度不致升得过高.

6.水的比热容比煤油的大,如右图所示,隔着石棉网同时加热规格相同、分别装上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煤油和水的试管,至管内液体升温到40℃,这个过程中() A.煤油温度先升到 40℃ B.同一时刻水的温度比煤油高 C.加热相同时间,煤油吸收的热量多 D.升高相同的温度,煤油需加热较长的时间 达标练习 7.炎热的盛夏,赤脚站在海边的沙滩上比站在海水中感到烫脚,这主要是因为海水的________比沙石大的缘故. 8.比热容反映了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的特性.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则在一标准大气压下,10 kg 20 ℃的水温度升到沸点时,需要吸收的热量是 J. 9.有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m甲∶m乙=5∶3,比热容之比c甲∶c乙=2∶1,如果它们放出相同的热量,则它们降低的温度之比Δt甲∶Δt乙= . 10.夏天早晨,田闯禾苗上常看到晶莹的露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__ (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初春培育秧苗时,为了不使秧苗受冻,早晨给水田多排水,傍晚多灌水,这是利用水具有较大的__________这一特性. 11.将质量、初温相同的铝、铜、铁三个球,浸没在沸水中煮较长的一段时间,则三个球的温度(填“相同”或“不相同”).从沸水中吸热最多的是球,吸热最少的是球.(C铝?C铁?C铜) 11.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满了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用 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右图所示.()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温度升高的比乙液体温度升高的多 12.1千克20℃的水吸收4.2×105焦的热量后,它的温度在下列给出的四个温度中,最多有几个可能温度()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第十三章热和能 §13.1 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特点; 2.能解释某些热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 ★课程内容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重点——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难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教具——玻板、水、水槽、弹簧测力计等 ★过程 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1、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 m 。 2、物质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 二、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见书P124图) a.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小结得出——扩散速度:V 气﹥V 液 ﹥V 固 演示: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扩散情况 b.物体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分子热运动,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 三、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演示:观察弹簧测力计上示数变化 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2.分子间的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 1 -

- 2 - 3.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大小关系。 ①引力=斥力 d=r 0 ②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减小,则引力减慢,显示引力) d ﹥r ③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增大,则引力增大慢,显示斥力) d ﹤r 0 ★小结: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小结,培养总结概括能力。 ★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 ★反思: §16.2(1)内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内能的两个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内能的利用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课程内容 1、 内能的定义 2、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3、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重点——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难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过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比热容教案

第3节比热容 第一课时比热容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知道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比热容的概念. 【难点】 对比热容的理解. 知识点一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11,完成以下问题: 1.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大的吸收的热量多(选填“多”或“少”). 2.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相同(选填“相同”或“不同”).3.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选填“相同”或“不同”).【合作探究】 演示一用煤气灶烧水

1.把一壶水烧开比烧温用的时间长,说明什么? 答:同种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升高的温度有关. 2.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用的时间长,说明什么? 答:同种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质量有关. 演示二加热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

甲乙 1.这两种物质的吸热情况是否存在差异? 答:让相同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给水加热的时间长,由此可知水吸收的热量多,表明水的吸热能力较强. 2.此实验说明什么? 答: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不同,即不同种类的物质吸热的本领不同. 【教师点拨】 实验过程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知识点二比热容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11-12,完成以下问题: 1.物理学规定:比热容的大小等于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其符号为c,单位是J/(kg·℃),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3.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它表示的意义是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合作探究】 1.比热容反映了物质的什么性能? 答:比热容反映了物质吸、放热的本领,比热容越大,吸热或放热本领越强.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比热容还反映了物质温度变化的难易程度,比热容越大表示温度越难改变.2.由“一些物质的比热容”表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答:(1)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不同的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2)常见的物质中,

2017年秋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3比热容第1课时比热容教案教科版29

3.比热容 第1课时 比热容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分析。 这两位同学的对话说得是否正确?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提出问题:给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加热时,哪个温度上升得快?如何进一步探究验证?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要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性能,需要取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使其升高相等的温度,通过比较加热时间来比较各自吸收热量的多少。或取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使其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各自升高的温度。 进行实验:学生根据所涉及的实验,选出适当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同时记录数据。 度升高

交流讨论:让学生交流、讨论,在实验的过程中有哪些不足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学生回答:(1)装水和食用油的烧杯规格要相同,要保证除了水和食用油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实验中是通过观察水和食用油升高同样温度吸收热量是否相等来验证其吸热性能是否相同。 (2)如果在做固体物质吸热本领的实验中,固体物质需要不停地搅拌,这样才会受热均匀。 结论: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相等。 探究点二:比热容 活动1:根据学生自己探究的实验了解比热容的定义。 活动2:让学生自学课本P13~P15的内容,得出比热容的单位、符号和几种常见的比热容值。 归纳总结:(1)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作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2)单位是J/(kg·℃)。(3)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表示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是4.2×103 J。 知识拓宽:出示课件,让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比热容的概念。(1)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是由物质本身决定的,与物质的质量大小、温度高低、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多少、热量吸收或放出的多少等因素无关;可用比热容来鉴别物质。(2)当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比热容改变。(3)比较两种物质吸收多少热量时,考虑物质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升高的度数这三个因素,吸收多少热量与物体的温度无关,与物体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4)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放热本领大小的物理量,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物质的温度变化不同,比热容小的温度变化大;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同,比热容大的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正是由于这一特性,自然界中有许多现象都是由比热容的大小引起的。 典例剖析: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kg·℃)]: 4.2×10 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 B.100g水的比热容是50g水的比热容的两倍 C.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温度变化较大

3924.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3 比热容教案

1.3 比热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能用热量的计算公式解决较简单的热量计算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2.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热岛效应”。 3.通过查比热容表知道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学习利用物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2.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比热容的定义与应用。 【教学难点】 会利用公式Q=cm ?t进行简单的吸、放热计算。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白天海滩上的沙子热得烫脚,而海水却非常凉爽;傍晚太阳西落,沙子很快凉了下来,而海水却仍然暖暖的。同样的日照条件,为什么沙子和海水的温度不一样? 提出问题:为什么在同一时刻沙子和海水的温度却不一样? 猜想:沙子吸热升温比水快;沙子放热降温比水快。 体验生活:(1)烧开一壶水与烧开半壶水需要的热量一样多吗? (2)把一壶水烧开与烧成温水需要的热量一样多吗? 水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跟水的质量(m)有关,跟温度升高的度数(Δt)有关。 设计实验:1.如何使物质的温度升高?2.如果改变加热方式会不会影响实验效果? 信息快递:如果加热方法完全相同,就可以认为单位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 演示实验:出示盛有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的两只烧杯,可以明显地看出两者的体积不相同,这是为什么?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不同,密度是物质的属性。 实验器材:电加热器(俗称:“热得快”),电加热器每一秒钟放出的热量是一定的,两个电加热器是相同的,在相同的时间里它们放出的热量也是相等的。

初中物理比热容 教案

教学课题比热容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的单位及其物理意义。 2.会查比热容表,记住水的比热容。 3.会根据物质比热容这一特性解释有关现象。 4.记住并理解热量计算的公式,会利用它进行有关热量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建立功率概念过程,学习比较的方法。 2.通过实践活动,渗透STS的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物理意义 教具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一、课程引入 问题:在生活中一般用水做冷却剂,比如吃饭的时候为了让食物尽快变凉,我们可以把饭盆放到冷水中来使饭尽快的变凉。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等我们学了这节课的内容大家就明白了。 二、讲解新课 1.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1)先介绍一个物理量,比热容是单位质量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 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单位质量”一般指; (2)比热容的单位是热量、质量、温度三个单位复合而成,应注意读写方法及意义; (3)比热容是反映物质特性的量,它反映的是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吸热(或放热)而引起温度变化的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是不同的,即使是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时,比热容也不相同。物质的比热容可以由质量、温度变化量、吸放热的多少共同度量,但比热容不随物质的质量、吸放热的多少以及温度变化量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可以通过比热容来鉴别物质的种类。 2.水的比热容特点及其意义 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就是其值较大。这一特点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一定质量的水升高(或降低)一定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多,这就有利用水来作冷却剂或保暖。前者是让水吸收带走更多的热量;后者是让水放出更多的热量。另一方面,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吸收(或放出)较多的热量而自身的温度却变化不大,这有利于调节气候,夏天,太阳晒到海面上,海水温度升高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所以住在海边的人们并不觉得热;冬天,海水由于温度降低而放出大量的热,使沿海地区温度变化较慢,不至降得太低,所以引导学生思考 引入比热容的概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