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改
- 格式:doc
- 大小:831.50 KB
- 文档页数:97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的1.学生认识单名数和复名数,在明确各种计量单位和单位间进率的根底上,会进展简单的名数改写.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才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单名数与复名数改写的方法,纯熟的进展单名数与复名数改写.教学难点纯熟的进展时间单位单名数与复名数的改写.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第一课时课题:平行四边形分类、平行四边形、梯形特征教学内容:平行四边形分类、关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课文第70页的例1〕教学目的:1、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2、使学生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3、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全过程,掌握它们的特征。
4、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步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用集合图表示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图形、剪子、七巧板。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感知图形1.出示校园图〔70页〕在我们美丽的校园中,你能找到那些四边形?2.画出你喜欢的一个四边形。
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展示学生画出的四边形,请学生标出它们的名称。
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正方形3.小组交流:从四边形的特点来看,四边形可以分成几类?学生讨论交流。
二、探究新知1.归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
有什么特点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强调说明:只要四边形的每组对边分别平行,就能确定它的每组对边相等。
因此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提问:①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它们的外形像什么?②这些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是什么图形?③这几个四边形有边有什么特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教学目的1.使学生简单理解计算工具的开展,包括结绳计数等远古计数方法、算筹的简单知识、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器、和现代计算机的开展史。
2024年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17篇)2024年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知道1公顷有多大,1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关系.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1公顷有多大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平方米与公顷之间的换算.教具准备:标杆与绳子.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
1.什么叫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2.什么是1平方米?什么是1平方分米?什么是1平方厘米?(边长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3.1平方米=(__)平方分米3平方米5平方分米=(__)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__)平方厘米1500平方厘米=(__)平方分米二、学习新课。
1.谈话引入计算一般物体的面积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今天我们要学习计算土地的面积单位———公顷.(板书课题:土地面积单位———公顷)2.公顷的认识.(1)教师谈话:计算土地的面积有平方米和公顷.1平方米有多大,大家都知道了,边长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那么1公顷有多大呢?咱们去实际测量一下.(2)实际测量.带领学生到操场,先量出边长1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标杆和绳子围起来,说明这么大的土地是1平方米.再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标杆和绳子围起来,提问学生这块土地有多少平方米?让学生在这块土地四周看一看,这么大是100平方米.然后教师说明100个100平方米这么大的土地是1公顷,让学生闭眼想一想1公顷有多大.(3)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关系.回到教室,教师提问,唤起学生的想象①刚才在操场第一次围出的'正方形有多大?它们的边长是多少?②第二次围出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面积有多大?(教师板书:100平方米)③1公顷有几个这样的正方形土地?(100个)④1公顷有多少平方米?你是怎样推想出来的?(100×100=10000)教师板书:1公顷=10000平方米.教师说明:教室的面积一般有50平方米,200个教室面积大约是1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那么2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30000平方米=(__ )公顷.(4)练一练.4公顷=(__)平方米50000平方米=(__)公顷3.教学例题.(1)教师说明:丈量土地时,一般用米做长度单位来丈量,算出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之后,再换算成公顷.(2)出示例题:一个长方形果园,长250米,宽120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公顷? 提问①长方形面积怎样求?②怎样由平方米换算成公顷?由学生列式计算.(3)练一练.一块边长是400米的正方形麦地,有多少公顷?全体学生在本上做,由一名学生在投影片上做.订正时,提问学生怎样想的?已知正方形边长,可以求出什么?怎样换算成公顷?三、巩固反馈。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的教学反思与改进在撰写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的教学反思与改进时,我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清晰教学思路,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
同时,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以下是对教学反思与改进的一些建议。
1. 优化教学内容安排针对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我在教案中应突出重点,合理安排知识点的顺序,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数学基础。
我可以通过尝试把一些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实例,并融入学生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
2. 引入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实物等,帮助学生形成直观感知。
同时,我可以结合实际情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把握教学方法与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我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和归纳总结的方式掌握数学概念。
另外,我还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交流与探讨,共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4. 运用有效的评价方式在教学反思与改进中,我可以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我可以采用作业、小组讨论、项目展示等形式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 不断反思与改进教学策略在日常教学中,我应该时刻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寻求适合学生的最佳教学方案。
我可以与其他老师进行教学交流,参加专业培训和研讨会,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以上是对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的教学反思与改进的建议。
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安排、引入多样化的教学资源、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策略、运用有效的评价方式以及不断反思与改进教学策略,我相信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得到有效提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的教学反思与改进教学反思与改进教学反思在进行教学反思之前,我首先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进行了仔细的研读和准备,明确了每个单元的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自己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并需要加以改进。
首先,在教学准备方面,我花费了较长时间来研读教案,以确保自己对教学内容的准确理解。
然而,我在备课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导致了部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困难。
因此,我意识到在备课时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我过于依赖传统的讲授和演示方式,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这导致了一些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较低。
为了改进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下次教学中引入一些互动活动,如小组讨论和学生展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最后,在教学评价方面,我主要依靠课堂练习和作业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然而,这种方式过于依赖书本上的习题,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因此,我决定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记录,以更准确地评价他们的学习成果,并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
教学改进为了改进上述问题,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改进方案:1. 教学准备方面:- 在备课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 寻找更多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和互动课件,以增加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2. 教学方法方面:- 引入互动活动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 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 教学评价方面:- 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发现学生的困惑和问题,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篇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都会有很多需要和文字打交道的地方,像是编写各类报告、总结、会议纪要甚至邮件等。
文章的艺术就是语言的艺术,相同的意思用不同的语言来表现,就会有不同的艺术效果。
写文档,能帮助你不断地理清思路,好的文档,也能更高效地沟通。
写好文档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体现,还可能会得到领导的赞赏,甚至升职加薪都有可能。
但是很多时候,很多人花费很多时间、精力、工作量以及心血所完成的工作,最终会体现为这样一份书面文档,包括领导在内的其它人能看到的可能也就只是这份文档而已,因此,它的质量,不仅会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别人对于此项工作的看法,往往也会影响着别人对于文档作者的评价,因为透过这些文字,不仅能体现出作者对于工作内容的理解、认识、思考和创造,更能体现出作者的基本素质、工作能力乃至工作态度。
在日常工作中,很多人可能不那么擅长于写作或者表达,尽管这样,我们依然可以活到老学到老,我们可以走捷径,那就是参考和借鉴别人写的文档,学以致用,转化成我们知识储备,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到您!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的:1.使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知道用电子计算器计算顺序和笔算顺序是一样的。
3.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懂得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一、利用计算器计算:386+179=说说你是怎样使用的。
(先按“386”,屏幕上显示386,再按“+”,屏幕显示不变,再按“179”,屏幕显示179,按“=”,显示结果565。
)试试ce键有什么功能?(清除)自己试试看:26×39=312÷8=l.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些什么?看清数,别摁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0。
2.计算。
54+46= 60×2=198÷49=50+30=38×79= 201+99=计算后说一说你怎么算的这么快?(并不是任何时候用计算器计算都是的,像可以直接口算的、能简算的题目,就不需要使用计算器了。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亿以内数的改写1.简案一课时课前预习预习教科书P12例6和P13例7,回顾万以内数的改写方法。
1.说一说亿以内数的读法。
2.尝试完成教科书例6和例7,说一说怎么进行数的改写。
教学内容教科书P12例6和P13例7。
教学目标1.学会将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2.会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以内数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掌握将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1.能正确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
2.理解整万数改写的方法和依据。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 1.我们学会了读数和写数,现在大家来比一比,看谁能很快地写出,课件出示题目中的数据。
(1)光的速度是每秒三十万千米。
(2)我国国土面积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
(3)我国有七十八万所中小学。
(4)某乡镇去年的财政总收入是六千零二十万。
说说你写出的几个数写数时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说出写这些整万数时,写0很麻烦。
2.引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写一些大数,像这样的大数有简单的计数方法吗这节课我们来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改写)新授探究一:体会用"万"为单位计数的便捷1.课件出示下面的数。
300000 9600000 780000 60200000 39360000观察思考: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如果要简单记这些数,你想怎样写呢(1)组织学生小组内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再指名汇报。
(2)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这些数分别可以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万"字写在对应的数的后面。
板书:300000=30万 9600000=960万 780000=78万60200000=6020万 39360000=3936万3.讨论:把一个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应怎样改写4.课件出示教学例6。
一小滴血液含有:红细胞:5000000个= 个白细胞:10000个= 个(1)从例6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知道了哪些知识(2)读出这两个数,请你把这两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班级:教师:时间: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第一节数一数教学目标:1.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研究较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并能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1.感受大数的必要性,体验达数的实际意义。
2.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计数器若干个。
活动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认识十万。
XXX妈妈在银行上班的情境,学生读图,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1.出示1张100元的人民币的图片,以下均可采用图片代替),让学生说说它的面值。
2.说一说10张、100张人民币是多少元?3.在此根蒂根基上,引出一叠人民币(100张百元的人民币)的概念。
然后按照一万、二万、三万、……的顺序,让学生数一数9叠人民币是多少元?4.在数的进程中,用计数器上的珠子“拨一拨”,以加强学生动手操作的机遇。
5.当学生数到九万时,教师可以提出:“再加上一万是多少?”的问题,以供学生思考。
6.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中,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
设计思绪:“十万”是一个比力大的计数单元,在学生的糊口范围内普通较少接触,没有直观的感性认识根蒂根基,本活动创设的目的是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活动二:认识百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
推理活动中认识“百万、万万”:第3页一辆轿车卖十万元,那么2辆、3辆卖多少元?……10辆卖多少元?同样,10个十万是多少万?10个百万是多少元?1.在学生认识“亿”的计数单位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地想象。
当说到10个千万是多少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命名新的计数单位,在学生各种命名中,教师然后才引出“亿”的计数单位。
2.在计数器上进行操作,并把每一次认识的新的计数单位都与计数器对应起来。
这样,既可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又能较直观地认识计数单位的大小。
活动三:练活动1.说一说,拨一拨。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的教学反思与改进在教学中,教案是教师备课和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指导工具。
而教学反思与改进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进行反思与改进,以期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一、教案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这套教案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一些问题:1. 教学目标不够明确:部分教案的教学目标过于笼统,无法有效指导教学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例如,在教授“加减运算”时,教案的目标只是简单地写明“学会进行加减运算”,没有具体阐述学生需要达到的能力水平和应用能力。
2. 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有些教案的内容安排存在一定的跳跃性,缺乏循序渐进的思路,导致学生理解困难。
例如,在讲解“面积”的概念时,有的教案直接从具体例子开始,没有先引导学生形成对面积概念的初步认识。
3. 缺乏巩固和拓展的教学活动:一些教案在教学活动设计上过于简单,缺乏针对性的巩固和拓展训练。
例如,在教授“量”的概念时,有的教案只设计了简单的书写练习,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缺乏对“量”的深入理解。
二、教案改进基于对教案的反思,我结合自身教学经验,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 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针对每个教学单元,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并具体描述学生达到的目标能力水平。
例如,在教授“加减运算”时,可以明确目标为“学生能够独立进行两位数及以下数的加减运算,并能运用于实际问题中”。
2.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要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例如,在讲解“面积”的概念时,可以先通过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再逐渐引入公式和计算。
3. 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要多样化,既有巩固知识点的练习,又有能力拓展和应用的训练。
例如,在教授“量”的概念时,可以通过实际测量和比较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4.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辅导: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教学内容:角的大小、角的计量单位,用量角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课文第37-38页的内容,“做一做”)教学目标: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并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4、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5、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教具准备:量角器、尺或三角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下列三种椅子问学生:你喜欢坐哪种椅子,为什么?学生回答后作如下小结:根据刚才同学们的交流,看来椅子_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种椅子就是专门给登月的宇航员设计的,要造这样的椅子就要知道_背的角度,你有办法知道它的角度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角的度量)二、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
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
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
(如果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启发: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的?)2、建立1°角的观念。
(1)让学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对的角用细丝游戏棒(在一种塑料扫帚上剪下的)在课桌上摆一摆大约有多大。
(2)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同学们刚才摆出的这个角就是1°角。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5.多位数的改写》教案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5多位数的改写一课时教学内容多位数的改写。
(教材第12~15页)教学目标1.掌握将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能正确地改写整万数。
2.掌握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的方法,能正确地改写非整万的数。
3.理解并掌握“四舍五入”法的含义,并能正确地运用。
4.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增强学生的科普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
重点难点重点:多位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
难点:将非整万数用“四舍五入”法写成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举例说说你读大数的感觉。
学生举例说说自己读大数的感觉怎样。
师:有的同学一见大数就有一种感觉,认为比较麻烦。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中,为了读数、写数的方便,有时需要把整万的数写成用“万”为单位的数。
这样读、写起来就方便了。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个本领。
(板书课题:多位数的改写)【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到将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能使读、写方便】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1.教学例6。
师:人体内血液中有两种主要成分,分别是白细胞和红细胞。
白细胞能消灭病菌,清洁血液;红细胞能输送氧气。
你知道一小滴血液中含有的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数量分别是多少吗?(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例6的情景图)学生读数。
师:仔细看看这两数有什么特点?读一读,感觉一下。
生:这两个数都是整万的数。
师:有时为了读写方便,我们就把这样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板书:5000000=500万10000=1万)2.教学例7。
师:你知道太阳和地球的直径大约是多少吗?看图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13页例7的情景图)生:从图中我知道了太阳的直径大约是1389000千米,地球的直径大约是12756千米,它们的直径相差太远了。
师:估计一下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直径的多少倍?生:大约是139倍。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单元教学目标1.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
2.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
3.了解数的产生。
4.介绍十进制计数法。
5.认识亿以上的数。
6.计算工具的认识和使用。
单元教学要求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读出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一个大数万位或亿位后面的位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在认识数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单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亿以内数的认识”和“亿以上数的认识”。
教学难点正确地读写含两级、三级的数。
单元教学设想1.创设具体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2.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同时要为学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间。
3.知道大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单元课时安排1.亿以内数的认识 6课时2.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1课时3.亿以上数的认识 1课时4.计算工具的认识 3课时5.1亿有多大? 1课时第一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一)教学内容比万大的数、计数单位、数级、数位等(课本第2至4页内容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以及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2.理解、掌握我国计数习惯。
3.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4.了解我国人口普查状况,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难点数级、数位、计数单位的区别以及”数值”的理解。
教学重点计数单位以及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计数器、小卡片、表格。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让学生写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数。
如:学校里共有多少名学生?你家里每月收入大约是多少元?一年的收入大约有多少元?2.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
教师板书:25000老师:这是老师家里的存款,请同学们说一说,老师家里有多少存款?这个数是几位数?(五位数)各个数位的名称是什么?各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分别是什么?2 5 0 0 0……万千百十个位位位位位→数位……万千百十个→计数单位二、学习新课1.导入新知,揭示课题老师:以上所说的到的是我们过去学过的知识——万以内的数,其实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这就需要我们学习更大的数——亿以内数的认识。
2.介绍主题图老师:2000年我国开展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现在老师提供几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人口数,请同学们看看这几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人口数据。
投影出示:看了这些数据,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想法?有没有什么问题需要提的?3.教学例1教师:从同学们刚才尝试读数中,我们明白要想正确地读出这些大数,应该先了解掌握这些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
现在,我们就先来学习这些知识点。
(1)投影出示图例:老师:3819000这个数有多大呢?(2)计数单位的认识:计数器上认识万以上的计数单位。
①一千一千地数,数到10个一千。
老师:10个一千是多少?学生:10个一千是一万。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满10向前一位进1,得出结果。
) 教师用计数器表示:②一万一万地数,数到10个一万。
老师:10个一万是多少?(在计数器上显示“十万”)③同样方法认识百万、千万。
④认识亿的计数单位。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千万位左边一位是什么位?它的计数单位是多少?老师明确说明:千万位左一位是亿位,它的计数单位是亿。
在计数器上显示”亿”。
(1)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2)认识数级.①引导学生观察数位及计数单位的排列规律.学生回答探讨结果,并在自己的数位顺序表中填出新学习的数位以及相应的计数单位.②进一步向学生说明:按照我国计数的习惯,每四个数位为一级.最低一级是个级.引导学生理解掌握个级左边一级是万级,万级左边一级是亿级,并填写完整.③认识“数值”。
三、巩固练习1.课本第8页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自己尝试制作数位顺序表,加深学生对数位排列顺序的数级划分的认识.2.课本第8页练习一的第3题四、课堂总评让学生自己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亿以内的数的读法(二)教学内容亿以内数的读法。
(课本第5页的第2及”做一做”,第8页练习一的第2-5题) 教学目标1.掌握含两级的数的读法,能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大数,并体会,理解读数的规则。
2.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3.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含两级的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数位上出现0的读法。
教学准备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1.数位顺序表知识.让学生回答下列几个问题:(1)从个位起,第几位是万位?第几位是千万位?(2)个级含哪些数位?万级含哪些数位?(3)万级中各个数位对应的计数单位各是多少?2.个级的数的读法.下面这些数怎么读:5432 4000 2008 105 120 3025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体会?二、学习新知1.教学例2。
出示数位表: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万万万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1)个级的数的读法,写出2496.(2)万级的数的读法.写出24960000.①先让学生尝试读法②比较24960000和2496在数位上的区别。
24960000含两级的数,其中的”2496”在万级,”0000”在个级,2496是个级上的数。
③启发:引导24960000的读法。
说说各个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6表示6个万 9表示90个万4表示400个万 2表示2000个万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万,并在黑板上写出(或电脑显示)这个数的读法。
④讨论:2496与26960000读法的联系与区别。
二千四百九十六二千四百九十六万联系:“2496”不管在个级还是在万级都读二千四百九十六。
区别:万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万”,读数时要添上“万”字,而个级上的数表示多少”1”,读数时就不读这个1。
⑤即时训练.读一读:50000 180000 2350000 40000000⑥小结:首先要先明确万级上的个数(可以划出分级线);万级上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添上一个”万”字.(3)两级的数的读法.写出6407000.①引导观察6407000与24960000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相同点 : 都是含两级的数.不同点 : 6407000个级上有7000;24960000个级上是0.②老师;万级,个级上都有具体的数字该怎么读?③先让学生尝试读一读,然后有教师总结说明;先读万级上的数(多少万)再读个级上的数.板书 : 640┆7000读作:六百四十万七千.(万级上的数是”640”,就按照个级来读——六百四十,在添上”万”字,然后再接着读个级上的数.)小结:分级→先读万级上的数→接着读个级上的数.④即时训练.读一读:1205000 2358700 18006500 256050(4)每级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写出85000300①讨论,尝试读法.②要求按读数的步骤进行;分别:8500┆0300读万级的数:八千五百万读个级的数.启发:每级中间有0的应该读零.正确读法:八千五百万零三百.③即时训练.读一读:2430800 23000050通过练习,使学生懂得每级中间有0(不管是连续两个0,或是3个0)的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有0的不读零.三、巩固练习1.课文第5页的”做一做”2.课文第8页第2题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同样的数字放在个级和万级的读法不同。
3.课文练习一的第3-5题。
第3题呈现了一个情境:小组同学交流不同的读数方法,探索比较方面的读法,体现了由学生自主探究的读数方法。
第4题呈现三幅北京景观的图片,让学生正确地读出图下面的数,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亿的内数读法的理解,提高学生读数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由学生自己来说说这节课体会和总结含两级的数的读法:先读万级的数,在读个数的数.万级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每级中间有0的应该读零(连续两个0或着三个0的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0不读.板书设计第三课时亿以内数的写法教学内容亿以内数的写法.(课文第6页的例3、第7页的”做一做”及练习一中的第6-8题) 教学目标1.掌握含有两级的数的写法,能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
2.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难点掌握什么时候写0、写几个0。
教学重点含有两级的数的写法。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1.亿以内数的读法(1)先要求学生读出下面各题的数.32000 1200000 1050000 3008000040500000 186400 1086400 10086004(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经过学生的回答,教师简明概括,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亿以内的数的读法.2.万以内的数的写法.(1)出示9650,学生读:九千六百五十擦去”9650”,让学生根据”九千六百五十”写数.(2)出示”7080”,学生读:七千零八十”.擦去” 7080”,让学生根据”七千零八十”写数(3)让学生说一说万以内的数的写法体会.学生可能回答:(1)从高位写起,哪一位上是几就写几,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2)要注意含有0的数的写法.二、讲授新课1.导入新知,揭示课题老师:刚才我们写的几个数,都是万以内的数的写法。
同学们掌握了这些方法,还谈到了写数的体会,并总结出一些经验。
很好!这对于我们进一步学习写数很有帮助。
今天,我们就进一步学习新的内容——亿以内数的写法。
板书:亿以内数的写法2.教学例3.(1)投影出示:语音播出:”2000年有六千八百五十万少先队员参加了手拉手活动.①尝试写六千八百五十万.(对照数位顺序表)②同桌互相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写的?③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掌握含两级的数的写法.如:六千八百五十万含有几级的数?(两级)你怎么知道?根据什么?(读数时有”万”字)万级数位上是多少?个级的数是多少?④写数步骤:先出示数位顺序表.千百十万┆千百十个万万万位位位位位位位位问: 六千八百五十万,写在万级上的数字是多少?生:6850.板书:(对照数位顺序表)6850写个级上的数.问:个级数位上有没有数?(没有)没有数怎么办?(用0表示或用0占位)如果不写0,就剩下”6850”行不行?为什么?板书:(对照数位顺序表)在6850后面写上”0000”,即68500000.⑤读一读.同样,把68500000分级,在读作:六千八百五十万,然后和原来的读数(原题目)进行比较,检验.(2)显示:三千零八十万人参加了”保护母亲河”行动;①让学生尝试写数;②引导启发:含有几级的数;万级上的数字是多少?个级上的数字是多少?与上一题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要注意什么?(同样,这也是含两级的数,万级上的数字是”3080”,个级上的数字是”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