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视听语言

(完整版)视听语言

一、四个概念

1、蒙太奇

简要地说,蒙太奇就是根据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和观众的心理顺序,将一部影片分别拍摄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照原定的构思组接起来。一言以蔽之:蒙太奇就是把分切的镜头组接起来的手段。由此可知,蒙太奇就是将摄影机拍摄下来的镜头,按照生活逻辑,推理顺序、作者的观点倾向及其美学原则联结起来的手段。首先,它是使用摄影机的手段,然后是使用剪辑的手段。当然,电影的蒙太奇,主要是通过导演、摄影师和剪辑师的再创造来实现的。电影的编剧为未来的电影设计蓝图,电影的导演在这个蓝图的基础上运用蒙太奇进行再创造,最后由摄影师运用影片的造型表现力具体体现出来。

在电影的制作中,导演按照剧本或影片的主题思想,分别拍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原定的创作构思,把这些不同的镜头有机地、艺术地组织、剪辑在一起,使之产生连贯、对比、联想、衬托悬念等联系以及快慢不同的节奏,从而有选择地组成一部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为广大观众所理解和喜爱的影片,这些构成形式与构成方式,就叫蒙太奇。

格里菲斯在电影史上第一次把蒙太奇用于表现的尝试,就是将一个应在荒岛上的男人的镜头和一个等待在家中的妻子的面部特写组接在一起的实验,经过如此“组接”,观众感到了“等待”和“离愁”,产生了一种新的、特殊的想象。

蒙太奇大的方面可以分为表现蒙太奇和叙事蒙太奇,其中又可细分为心理蒙太奇,抒情蒙太奇,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重复蒙太奇等等。

蒙太奇的作用:

通过蒙太奇手段,电影的叙述在时间空间的运用上取得极大的自由(蒙太奇这种操纵时空的能力)。

蒙太奇还有两个无法否定的重要作用。一是使影片自如地交替使用叙述的角度,如从作者的客观叙述到人物内心的主观表现,或者通过人物的眼睛看到某种事态。没有这种交替使用,影片的叙述就会单调笨拙。二是通过镜头更迭运动的节奏影响观众的心理。

1、通过镜头、场面、段落的分切与组接,对素材进行选择和取舍,以使表现内容主次分明,达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

2、引导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的联想。每个镜头虽然只表现一定的内容,但组接一定顺序的镜头,能够规范和引

导观众的情绪和心理,启迪观众思考。

3、创造独特的影视时间和空间。每个镜头都是对现实时空的记录,经过剪辑,实现对时空的再造,形成独特的影视

时空。

蒙太奇分类

蒙太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一般分为两大类:一是叙事蒙太奇,二是表现蒙太奇。

叙事蒙太奇也称叙述蒙太奇、连续蒙太奇、连续构成。所谓叙事蒙太奇是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内在联系、时间顺序,把不同的镜头连接在一起,叙述一个情节,展示一系列事件的剪接方法。叙述蒙太奇又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分叙等几种。

表现蒙太奇表现蒙太奇又称为“列蒙太奇”,是根据画面的内在联系,通过画面与画面以及画面与声音之间的变化与冲击,造成单个画面本身无法产生的概念与寓意,激发观众联想。表现蒙太奇细分为并列式、交叉式、对比式、象征比喻式等几种

普多夫金的分类比较具体。他认为有5种不同的蒙太奇:

一是对比蒙太奇,例如资本主义危机时期焚毁小麦与饥饿儿童镜头的连接。

二是平行蒙太奇,例如普多夫金拍的《母亲》中,游行示威的工人队伍逐渐壮大与涅瓦河的冰块逐渐溶化镜头的平行描绘。

三是比拟或象征蒙太奇,即今天常称为“隐喻”的蒙太奇,例如以飞翔的海鸥象征对自由的向往等。

四是交叉性或“动作同时发展”的蒙太奇,例如《赖婚》中那个最后一秒钟的营救。

五是“主题反复出现”的蒙太奇,即代表着一定主题意义的事物,在关键时刻一再出现在银幕上。

爱森斯坦、贝拉·巴拉兹、爱因汉姆都有过不同的蒙太奇分类法,有多至36种的,也有人认为过分繁琐的分类是徒劳无功的。艺术手段千变万化,不可能把它归纳成若干文法规范,随时会有艺术家创造出新的手法。

正是因此,马尔丹最后把蒙太奇归纳为3类,即叙事的蒙太奇、思维的蒙太奇和节奏的蒙太奇。

综上所述,我们不妨把蒙太奇归结为叙事的、抒情的和理性的(象征的、对比的、隐喻的)3大类,而在这三者之间,并无不可逾越的鸿沟。往往是在叙述的同时,也抒发了感情,或者传达了作者的思想。

2、场面调度

场面调度(mise-en-scne)是在银幕上创造电影形像的一种特殊表现手段,指演员调度和摄影机调度的统一处理,该词来自法文mise-en-scne,原指在戏剧舞台上处理演员表演活动位置的一种技巧。场面调度被引用到电影艺术创作中来,其内容和性质与舞台上的不同,它不仅关系到演员的调度,而且还涉及摄影机调度(或称镜头调度)。

演员调度指导演通过对演员的运动方向,所处位置更动以及演员之间发生交流的动态与静态的变化等,造成画面的不同造型,不同景别,揭示人物关系及情绪的变化,以获得银幕效果。镜头调度则指导演运用摄影机位的变化,如推、拉、摇、移、升、降等运动方法,俯仰、平斜等不同角度和不同视距的镜头画面,展示人物关系、环境气氛的变化及事件的进展。镜头调度可以是指镜头组接后构成的一个完整场面的调度,也可以是单个镜头内的调度。纵深场面调度就属于后一种情况,它指导演通过演员和摄影机的运动,利用一个镜头内景别、构图、光影、场面、环境气氛、人物动作等造型因素的变化,来加强这个镜头的意义含量。

构思和运用电影场面调度,须以电影剧本,即剧本提供的剧情和人物性格、人物关系为依据。导演、演员、摄影师等须在剧本提供的人物动作、场景视觉角度等基础上,结合实际拍摄条件,进行场面调度的设计。利用场面调度,可以在银幕上刻画人物性格,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也可以表现人物之间的关系,渲染场面气氛,交代时间间隔和空间距离。场面调度对电影形像的造型处理,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场面调度与蒙太奇的关系

电影从无声变为有声以来,运用场面调度连续拍摄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蒙太奇分切,但是并未完全排除蒙太奇手段。场面调度与蒙太奇是可以并行不悖的。可以藉助于蒙太奇技巧,通过演员和摄影机运动的速度和节奏的变化,在相互对比之中,揭示出一种更为深刻的涵义。只有当这两种表现手段融为一体时,电影语言的艺术表现力才更具有强烈的感染人的作用。假定有这样两个片断:一个是地下工作者在充满阳光的火车站里坐在椅子上等候着,另一个是另一个地下工作者为了和他接上关系正在阴森森的密林中被敌人追踪拚命奔逃。一个是静、亮、暖色,另一个是动、暗、冷色,这两个片断多次对比着交递出现,能使观众在紧张的气氛中,更强烈地感受地下工作者为革命冒生命危险的优秀质量。

3、长镜头

长镜头是一种拍摄手法,它相对于蒙太奇拍摄方法。这里的“长镜头”,指的不是实体镜头外观的长短或是焦距,也不是摄影镜头距离拍摄物的远近,而是拍摄之开机点与关机点的时间距,也就是影片的片段的长

短。长镜头并没有绝对的标准,是相对而言较长的单一镜头。通常用来表达导演的特定构想和审美情趣,例如文场戏的演员内心描写、武打场面的真功夫等。

一般由一个一个短小的镜头组成,产生影像间的化学效果的电影手法,称为影像蒙太奇。镜头是组成电影场景的单位,而长镜头是一个场景只有一个镜头直落,无剪接。完美长镜头拍摄,一般需要导演事先精心设计镜头调度流程,演员的走位等等,同时长镜头对拍摄及演员演出的要求相当高,一般一个长镜头的拍摄要彩排,可能用上一整天。

4、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就是电影的语言

视听语言就是利用视听刺激的合理安排向受众传播某种信息的一种感性语言。语言,必然有语法,这便是我们所熟知的各种镜头调度的方法和各种音乐运用的技巧。这些方法和技巧来自于人们长期的视觉和听觉实践,可以说是完全符合人们的欣赏习惯的。用一句专业一点的话来说就是不用担心没有共同的意义区间,因为这些实践经验大多来自于人的本性和长期的研究积累。

视听语言包括狭义的视听语言和广义的视听语言。

所谓狭义,就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合;所谓广义,还要包含了镜头里表现的内容--人物、行为、环境甚至是对白,即电影的剧作结构,又称蒙太奇思维。在广义的意义上讲,所有的影视作品都是由视听语言所书写而成的文章,只不过这文章不再仅仅存在于白纸之上罢了。

视听语言的概念

完整概念——1、是一种思维方式,作为电影反映生活的艺术方法之一;形象思维的方法;(文字、对白、旁白等形式不能摆脱的问题)2、作为电影的基本结构手段、叙事方式、镜头、分镜头、场面段落的安排和组合;3、作为电影剪辑的集体技巧和方法:电影视听语言课主要研究——思维方法;创作方法;基本语言;(镜头内部运动、镜头分切、镜头组合、声画关系)。

二、电影史

1、中国电影的第一

中国第一部电影是戏曲片京剧《定军山》。无声片,长约半小时。

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是《难夫难妻》,无声片。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歌女红牡丹》

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大奖的影片是20世纪30年代由蔡楚生导演的《渔光曲》,它在1935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荣誉奖”。

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是1948年拍摄于上海的戏曲片《生死恨》。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故事片是《桥》

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是1957年拍的《祝福》(鲁迅著,夏衍改编,桑弧导演)

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故事片是1959年拍的《老兵新传》

中国第一部彩色立体宽银幕故事片是1962年拍的《魔术师的奇遇》

中国第一部彩色舞台纪录片是1954年拍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中国第一部遮幅式宽银幕故事片是1977年拍的《青春》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译制片是《团的儿子》,原译名《小英雄》

我国与外国合拍的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是1958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与法国加朗斯公司合摄的《风筝》。

中国银幕上的第一位女电影演员是严姗姗。

张艺谋1988年以《红高粱》一片一举拿下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陈凯歌以《霸王别姬》摘得了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

葛优称霸戛纳电影节夺得了影帝桂冠。

新中国第一位获国际奖的演员是石联星。

第一位获得奥斯卡奖的华裔影人是黄宗霑。

苏聪1988年凭《末代皇帝》获得了奥斯卡最佳音乐奖,李安凭《卧虎藏龙》又摘取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中国第一家正式电影院是虹口大戏院。

中国第一个电影皇后是胡蝶。

中国第一个最年轻的国际电影节影帝是夏雨。

2 世界电影第一

一,第一部电影《工厂大门》

二,世界上第一部故事短片《德雷弗斯案件》。

三,世界上第一部科幻片《月球旅行记》(又译,月球旅行)

四,1897年路米艾尔兄弟拍片时第一次用搭布景的方法拍故事片。

五,第一部有声片《唐璜》问世,只是一些简单的声音,

真正的有声电影诞生标志是《爵士歌王》,台词是“等一会,等一会,我告诉你,你不会什么也听不到的。”

六,彩色故事片《浮华世界》

七,1952年第一部宽荧幕电影《这就是星涅拉玛》但是这种宽萤幕的播放要求很高,一般影院无法做到,直到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推出的'星涅马斯柯甫宽萤幕电影的出现,宽萤幕电影才得以风行,第一步宽萤幕电影是1953年的《绳索》。

十,最早的意识流电影是英格玛伯格曼的《野草莓》以及1958年阿伦雷乃的《广岛之恋》,1960《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十一,第一位女导演是爱丽丝盖伊

十二,第一部由女导演拍摄而故事长片是《威尼斯商人》,

十三,第一部同时也是唯一一部由女导演拍摄的西部片是《1849---1917》,导演鲁安鲍德温

十四,以1988年的消费水平计算《埃及艳后》是消耗成本最高的影片,16330万美元。

十五,第一个国际电影节是威尼斯国际电影节,1932年在水城威尼斯举行,现在每年八月底九月初举行,为期两周左右。

十六、第一部卡通影片是《做鬼脸的步骤》。

十七、第一本电影杂志《影剧》在美国问世(1912)

十八、第一个具有流派意义的现代派电影运动是法国先锋电影运动。

3 电影节及电影奖项

美国奥斯卡电影金像奖(Academy Awards)

当前世界上影响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电影奖,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院颁发。

奖项由来:1927年5月,在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成立的宴会上有人建议,为了推动电影艺术的发展,对有成就者应给予奖励。与会者一致同意并由当时参加会议的米高梅公司美工师塞德里克.吉本斯在桌布上画了个草图,后由刚从艺术学校毕业的青年艺术家乔治.斯坦利塑成铜像。这尊铜像是个手握长剑、站在一盘电影胶片上的男性人体塑像,高10.25寸,表面镀金,所以叫金像奖。当时叫这个奖为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年度奖,简称“学院奖”。

名称由来:1931年的一天,学院的新任图书管理员玛梅丽特.赫丽发现办公室里的金像很象她叔叔奥斯卡。一个记者把她的话在第二天报导了。从此“奥斯卡”之名逐渐被人们运用,学院奖反而很少被人提及。最初奥斯卡奖的授予,采取宴会形式,以后改为发奖大会,后又在发奖大会上增加了文娱节目,自第一届以来,除了1930年和1933年外,都是每年举行一次。

主要项目:最佳影片奖,最佳女演员和男演员奖,最佳导演奖。其他还有最佳摄影、美工、服装设计、原剧本、改编剧本、改编配乐、剪辑、视觉效果、作曲、音响奖。此外还颁发一些特别荣誉奖。每次竞选都分两个阶段:提名和投票阶段。投票由电影艺术与科学院的三千余会员进行。他们从集体投票中选出最佳影片,然后分门别类按专业选举最佳演员、导演、编剧、摄影等,表决揭晓后进行授奖仪式。由名演员作司仪,由前奥斯卡奖获得者授奖

2009(81届)获奖

《Slumdog Millionaire》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连扫8个奖项)

重大世界电影节

一、世界A级国际电影节:

1、法国戛纳电影节:创办于1939年,每年5月10日至21日,最高奖为金棕榈奖;第六十一届(2008年)金棕榈大奖《墙壁之间》ENTRE LES MURS/THE CLASS(法国)

2、德国柏林电影节:创办于1951年,每年2月7日至18日,最高奖为金熊奖;

3、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创办于1931年,每年8月30日至9月9日,最高奖为金狮奖;

第65届威尼斯电影节完全获奖名单(2008)

最佳影片金狮奖Golden Lion for Best Film 《摔跤手》The Wrestler

4、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创办1953年,每年9月21日至30日,最高奖为金贝壳奖;

5、日本东京电影节:创办于1985年,每年10月28日至11月5日,最高奖为东京大奖;

第21届东京电影节获奖名单——2008年东京影展金麒麟奖《图潘》

6、俄罗斯莫斯科电影节:创办于1959年,每年7月16日至29日,最高奖为圣·乔治奖;

7、捷克卡罗维法利电影节:创办于1946年,每年7月5日至15日,最高奖为水晶球奖;

8、埃及开罗电影节:创办于1976年,每年11月7日至18日,最高奖为金字塔奖;

9、中国上海电影节:创办于1993年,今年起每年6月上旬,最高奖为金爵奖;

第十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2008年)最佳影片: 《陌生的亲情》国家:俄罗斯

10、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影节:创办于1977年,每年8月25日至9月4日,最高奖美洲大奖;

11、阿根廷马塔布拉塔电影节:创办1989年,每年11月6日至25日,最高奖金树商陆奖。

二、九大世界A级国际电影节:法国戛纳、德国柏林、意大利威尼斯、日本东京、俄罗斯莫斯科、捷克卡罗维法利、

埃及开罗、中国上海、加拿大蒙特利尔。

三、五大国际电影节:法国戛纳、德国柏林、意大利威尼斯、加拿大蒙特利尔和捷克卡罗维法利。

四、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法国戛纳、德国柏林和意大利威尼斯。

五、中国四大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长春电影节、珠海电影节。

六、中国电影四大奖:中国电影金鸡奖、大众电影百花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影童牛奖

重大电影奖项

1、美国奥斯卡电影金像奖(Academy Awards):

·当前世界上影响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电影奖,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院颁发,诞生于1929年。

·1928年制作的《翼》是第一部获得最佳影片奖的影片;第一位获得最佳女演员奖的是珍妮·盖诺;第一位最佳男演员奖获得者是埃米·詹宁斯。

2、欧洲电影奖(European Film Awards):

·1988年在瑞典电影大师伯格曼倡议下设立,第一次颁发欧洲奥斯卡——欧洲电影奖。

3、英国电影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英国电影学院创建于1947年,原主要表彰对象是英国电影及由英国籍演员演出的外国影片,相当于英国的奥斯卡奖。

4、法国凯撒奖(César Awards):

·法国国内电影的最高评奖,有“法国奥斯卡”之称。它以法国雕塑家凯撒命名。始于1976年。

5、美国电影金球奖(Golden Globes):

·金球奖始自1943年,由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主办。奥斯卡奖的风向标。

6、美国金酸梅奖(RAZZIE Awards):

由约翰.威尔逊在1981年设立,由“金草莓奖基金会”组织评选,是与奥斯卡唱对台戏、专评好莱坞最差影片和最差演员的奖项,每年评选一次。得奖名单在每年3月24日即奥斯卡颁奖前夜公布。得奖名单有时并非该年度最烂(但多半也好不到哪里去),而是以〔亏〕为主旨,因此一些大成本电影或大牌歌手跨界演出,往往会因树大招风而中奖!

国际电影节之父———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最权威的国际电影节之一———戛纳国际电影节

东西方电影对话的桥梁———柏林国际电影节

电影节的电影节———伦敦国际电影节

为了和平与友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

北美洲的电影节———蒙特利尔世界电影节

我国影片获奖最多的电影节———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

亚洲最大的电影节———东京国际电影节

非洲最有影响的电影节———开罗国际电影节

三电影理论

1、第四代导演

“第四代导演”的主体是六十年代电影学院的毕业生,还包括在同一时期自学成材的人。他们提出中国电影“丢掉戏剧的拐杖”,打破戏剧式结构,提倡纪实性,追求质朴自然的风格和开放式结构,注重主题与人物的意义性和从生活中、从凡人小事中去开掘社会与人生的哲理。

谢飞湖南宁乡人,1942年出生于延安,1965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是第四代导演中最有成就和有国际影响的导演之一。其代表作品有《我们的田野》、《湘女萧萧》、《本命年》、《香魂女》和《黑骏马等。吴贻弓1938年出生,浙江杭州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主要作品有《我们的小花猫》、《姐姐》、《少爷的磨难》、《巴山夜雨》、《城南旧事》、《阙里人家》、《海之魂》等。

黄蜀芹1939年出生,广东番禺人,1964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代表作有《人·鬼·情》、《画魂》、《童年的朋友》、《青春万岁》、《嘿,弗兰克》、《我也有爸爸》等。

吴天明1939年生于陕西三原,在西安电影制片厂先后做场记、副导演、导演、厂长。代表作有《生活的颤音》、《没有航标的河流》、《人生》、《老井》等。

翟俊杰代表作有《血战台儿庄》(国内首次表现国民党军队正面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影片)、《共和国不会忘记》、《大决战》等。

滕文骥代表作有《血色浪漫》、《致命的一击》、《棋王》(1989年入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获“金鸡奖”

最佳男主角奖)等

2、第五代导演

"第五代导演"是指八十年代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年轻导演。这批导演在少年时代卷入了中国社会大动荡的漩涡中,有的下过乡,有的当过兵,经受了10年浩劫的磨难。

陈凯歌

陈凯歌(1952- ) 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自1984年至今,他导演了《黄土地》、《大阅兵》、《孩子王》、《边走边唱》、《霸王别姬》、《风月》等作品,1993年靠《霸王别姬》成为惟一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华人导演。代表作有《梅兰芳》、《无极》、《荆轲刺秦皇》等

张艺谋

张艺谋(1951- ) 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最初担任摄影。1987年获第二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成为我国首位A级国际电影节影帝。代表作有《红高粱》、《英雄》、《十面埋伏》等。

吴子牛

(1953- ) 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吴子牛的代表作基本都是属于战争题材的作品。其中有《喋血黑谷》、《晚钟》、《欢乐英雄》、《阴阳界》、《南京大屠杀》。

田壮壮

于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先后执导影片《九月》、《猎场扎撒》、《盗马贼》。《鼓书艺人》、《摇滚青年》、《大太监李莲英》《小城之春》《蓝风筝》

黄建新:

黄建新(1954- ) 于1983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进修班。1985年以处女作《黑炮事件》震动影坛。其后,陆续执导《错位》、《轮回》、《五魁》、《站直罗,别趴下》、《背靠背,脸对脸》、《红灯停,绿灯行》、《埋伏》等。

3 第六代导演

张元《妈妈》《北京杂种》《广场》《儿子》《东宫西宫》《钉子户》《过年回家》《疯狂英语》

贾樟柯《小武》《站台》《公共场所》《任逍遥》《世界》

娄烨《周末情人》《危情少女》《苏州河》《紫蝴蝶》《颐和园》

胡雪扬《童年往事》《留守女士》《湮没的青春》《牵牛花》《罪恶》《冰与火》

王小帅《冬春的日子》《极度寒冷》《扁担,姑娘》《梦幻田园》《十七岁的单车》《漂流者》《11朵鲜花》路学长《长大成人》《非常夏日》《卡拉是条狗》

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太阳照样升起》

陆川《寻枪》

宁浩《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

宁赢《女人无穷动》

经典电影理论

1、【法】安德烈·巴赞:

一、“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

二、场面调度的理论;

三、摄影影像的本体论;

四、长镜头理论。

2、【苏】爱森斯坦:

一、杂耍蒙太奇;

二、理性蒙太奇;

三、情绪剧本理论。

3、【美】格里菲斯(电影之父):

一、第一个自觉使用蒙太奇的人(一个国家的诞生);

二、“格里菲斯的最后一分钟营救”的平行剪辑手法。

4、【苏】库里肖夫:

一、库里肖夫效应;

二、电影模特儿理论。

5、【苏】维尔托夫:

一、电影眼睛理论;

二、思想蒙太奇。

6、【苏】普多夫金:

一、联想蒙太奇;

二、确立了戏剧表演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同电影表演规律的有机联系。

7、【法】乔治·梅里爱:

一、“停机拍摄”特技;

二、人工布景的创始人。

电影学参考书目:

[法]萨杜尔《世界电影史》

[德]乌利希.格雷戈尔《世界电影》(六十年代以来)

程季华等《中国电影发展史》

[美]李.R.波布克《电影的元素》

[法]马塞尔.马尔丹《电影语言》

[日]新藤兼人《电影剧本的结构》

[美]乔治.布鲁斯东《从小说到电影》

[苏]库里肖夫《电影导演基础》

从1916年开始,致力于研究电影艺术的基本规律,在他结合了自己的艺术实践和美国影片,特别是D.W.格里菲斯的影片后,提出了自己的蒙太奇理论:将同一镜头与不同镜头分别组接,就可创造出不同的审美含意。他的理论经C.M.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的丰富和发展对世界电影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

[英]卡雷尔.赖茨/盖文.米勒《电影剪辑技巧》

[法]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

(1)电影影像本体论:

核心、基本观点:影像客观现实中的被摄物同一。(出处:《摄影影像的本体论》)电影再现事物原貌的本性是电影美学的基础。巴赞的电影现实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

(2)电影起源心理学:

核心、基本观点:巴赞借助精神分析解释电影起源的一种阐释。电影发明的心理依据是再现完整现实的幻想。(出处:《完整电影的神话》)电影是人类追求逼真的复现现实的心理的产物,这种心理因素决定了银幕形象的真实感,决定了电影技术的完善和电影艺术的发展方向:再现一个真实的世界。但电影不可能实现对客观现实的完整摹写,“电影是现实的渐进线”。(出处:《杰作:〈温别尔托.D〉》)

(3)电影语言进化观:

核心、基本观点:现实主义是电影语言演化的趋向。巴赞的电影现实主义包括三个方面:表现对象的真实;时间空间的真实(美学核心);叙事结构的真实。为了实现这些审美理想,巴赞提出了“长镜头理论”。

“长镜头理论”

(1)长镜头理论

【名词解释:“长镜头(景深镜头)理论”】

长镜头理论是对巴赞提出的“景深镜头理论”的不严密的概括。按照长镜头(镜头—段落)和景深镜头的原则构思拍摄影片,是一种旨在展现完整现实景象的电影风格和表现手法。它具体的实践要求是:a.避免严格限定观众的知觉过程,它是一种潜在的表意形式,注重通过事物的常态和完整的动作揭示动机。保持透明和多义的真实。

b.长镜头(镜头—段落)保证事件的时间进程受到尊重,景深镜头能够让观众看到现实空间的全貌和事物的实际联系。

c.连续性拍摄的镜头—段落体现了现代电影的叙事原则,屏弃了戏剧的严格符合因果逻辑的省略手法,再现现实事物的自然流程,因而更有真实感。

[德]爱因汉姆《电影作为艺术》

德国电影理论家。1939年移居美国,在哈佛大学任艺术心理学教授。他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电影,其理论著作是1932年出版的《电影作为艺术》。他把艺术与现实的不同一性视为艺术的源泉,就电影来说,这种不同一性表现为:①立体变成平面;②深度感减弱;③运用人工照明和没有色彩(当时没有彩色影片);④画面大小随观众与银幕的距离变化;⑤时空的连续不存在;⑥只存在视觉经验。后来他又把这6点归结为3点:①视觉可见性;②照相纪录性;③蒙太奇。他的理论是在默片时代建立的,当声音和色彩出现在银幕上后,1957年《电影作为艺术》再版时,他仍旧维护原来的观点,抨击这些技术的进步。然而他对视觉形象的理论仍受到现代电影理论界的重视。

[德]克拉考尔《电影的本性——物质世界的复原》

[匈]贝拉.巴拉兹《电影美学》

他认为从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就电影的音响、对白、色彩、脚本、剪辑、摄影机调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强调电影欣赏过程中理论的重要性,满怀希望迎接这一崭新艺术形式的发展。他认为电复印件应只在工业文明中繁衍,其广泛性与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并常被作为国家宣传机器的一部分。他认为摄影机角度是“电复印件身所具有的最有力的表现手段……摄影机将观众带入影片画面之中。”他的文章是场面调度、场景内摄影等概念及其心理效应的理论先声。

[苏]爱森斯坦《爱森斯坦论文选集》

爱森斯坦的电影理论,在影片的总体结构、蒙太奇、声画框架、单镜头画面的结构、色彩以及电影史等领域,都进行了多方面的开创性的研究。此外,他关于艺术激情的本质、艺术方法、接受心理学等方面的著作,也在他的理论遗产中占据特殊重要的地位。苏联出版了《爱森斯坦文集》(6卷);世界各国的电影界对他的艺术理论都给以相当的重视。

[苏]爱森斯坦《蒙太奇论》

蒙太奇

蒙太奇使视听艺术与其它艺术得以区别开来,是视听艺术本质的构成方法。

狭义地说,蒙太奇是视听语言结构的基础方式,它是指将镜头与镜头连接起来而产生意味。

从蒙太奇的形成和发展来看,大致有两大类别:叙事蒙太奇和表现蒙太奇。

叙事蒙太奇意味着将镜头与镜头按时间顺序或某种逻辑剪辑成段落,并使段落与段落之间的构成关系更加戏剧化,以利于推动剧情的发展。

大卫·格里菲斯是使“叙事蒙太奇“向前迈出决定性一步的实践者。

表现蒙太奇则将镜头与镜头无时序并列剪辑在一起,通过画面与画面的冲击产生意味,借剪辑本身表达思想、感情或观念。

“杂耍蒙太奇”是表现蒙太奇里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它是谢尔盖·爱森斯坦的发明。

蒙太奇的形式从最初的技巧性的节奏蒙太奇,发展成为具叙事作用的叙事蒙太奇、具象征、隐喻等作用的观念蒙太奇,渐渐形成了传统。而在当代的视听创作中,蒙太奇更是不仅仅被当成讲故事的“魔术”,也被当做心理刻画、时空偷换、视听比兴等的手法被广泛应用,叙事和表意的可能性被不断拓宽着。

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指的就是由视觉和听觉的形象符号构成的语言,换句话说,它指的是视听构成方式的总和。它与文字语言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理性思维的符号形式”,而后者则是“非推理性的符号”,它借助形象符号直观而整体地将“意识本身的逻辑”呈现于人的感官世界面前,诉诸于人的感受能力,而非人的推理能力。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除了文字语言外,它是人类赖以传播信息、交流感情、沟通思想的另一种语言。

而视听语言是怎么形成和发展的呢?

狭义的视听语言,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即电影语言,是指电影叙事和表意之视听构成的种种成规和惯例。早期的电影语言可以溯源自舞台表演、绘画和摄影,但是蒙太奇理论的形成,使得电影语言向成熟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这种以叙事为主的语言也渐渐抽象成为视听语言。

人类的文明史,开始于文字的发明,但现在,人类在使用文字语言的同时,已无法忽视视听语言的存在,因为人类正身处多媒体时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