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届高三历史复习策略

届高三历史复习策略

届高三历史复习策略
届高三历史复习策略

曲阜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考历史复习策略

高三历史备课组汤宝成

一、指导思想

根据《2017年新课程高考历史科考试大纲》《2017年新课程高考历史科考试说明》和2017年10月召开的济宁市高三一轮复习研讨会会议精神,认真研读近几年新课程高考历史全国卷,及时关注高考改革的新动态,准确把握高考命题趋势,借鉴我校近年来高考复习备考的经验,精心备考,研究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二、考情分析

从上述统计来看,必修一、三的比重大体均衡;必修二的比重仍高于其他两个模块,这符合当下我国和国际注重社会经济的实际;必修三的比重较往年有了增加,这与今年强调突出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有关,也反映了新考纲的要求,符合当今学术界注重文化史和社会史研究的倾向。

值得关注的是,全国卷中的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三大板块的比例问题。多年来,三大通史板块基本是三足鼎立,分值相当,中国史、世界史比例大致保持为7:3,但今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中、外史的比例约为5:5,这是今年历史试题在形式上的最大变化。这一变化,是偶然的,还是一种趋势,有待进一步观察。如果是趋势,那就意味着中国史的地位在未来的教学中和考试中将会下降,这显然不利于“家国情怀”的历史教育。

三、学情分析

我校2018届高三文科共16个班,因材施教,分层教学,8个A层班,8个B层班,考生的基础普遍较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基本史实识记不到位,基础知识夯实不牢,知识的精准度欠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不会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浪费时间现象严重,导致基础史实记忆不到位,基础知识夯的不实;对隐性知识关注度不够,甚至忽视。

2.学习方法欠佳,大部分学生对历史知识缺乏理解,而倾向于死记硬背,灵活运用不足,学习效率低下。

3.学生的各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太差。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知识迁移(运用知识)、概括归纳等能力普遍较差;单一思维现象严重(缺乏多元、深度思维)。

4.答题思维模式欠缺或运用不熟悉,学生答题不规范,答题书写潦草,不能做到答案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语言学科化。

针对这种情况,复习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个现实,做到低起点、严要求,努力夯实知识基础,构建、完善学科知识体系,重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高考意识和各种解决问题的考试能力。

四、备考措施

1.时间安排

按照济宁市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研讨会指导精神,本着“夯实基础,稳步提升,形成能力”的原则安排复习备考工作。第一轮复习:时间2017年9月1日—2018年2月底。以课本为主线进行系统复习,回归课本,构建网络,夯实基础;第二轮复习:2018年3月中旬—5月初,整合教材,融会贯通,提升能力;第三轮复习:2018年5月上旬——5月底,查缺补漏,模拟训练,规范答题。

2.团结协作,加强集体备课

开学初,备课组内的老师共同研讨复习计划,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工作指导方案来贯彻实施。规定时间、规定地点、规定主题,针对每一课重、难点、难以理解的习题、师生复习过程中的疑惑,共同研讨。集体备课时分工合作,资源共享,精心备好每一堂课。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备课组内的几个老师也坚持“课前一聚”、“课后会诊”、随时协商的习惯。学校组织的每周四下午的大公开课活动,我校高三年级A、B部备课组的老师共同进行集体备课活动,都表现出强烈的团队意识,大家毫无保留,集众人智慧,展个人才华,在相互学习中共同提高。

3.注重夯实基础,强化主干知识复习

注重砸实基础。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高三一轮复习按教材顺序夯实基础,不能过于追求进度,应该本着砸实的前提通过讲、理、练、悟几个环节让学生真正学会,练会。基础知识类似数理化的公式定理,应该狠抓基础知识落实。

回归课本。每课复习前,要求学生认真研读课本,引导学生回归课本;注意对知识的查缺补漏,建议学生借阅人教版、岳麓版教材,对所用的人民版教材进行拓展、补充、完善。课堂中,专门设置“自主落实基础”这一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本课的知识体系。

强化主干知识。主干知识是历史高考和历史复习的重点,高考命题的基本原则就是对历史主干知识的考查,所以在主干知识的准确记忆、理解上引导学生多下功夫,教师主要发挥点拨、督促、检查的作用,关键是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平时记得住、考试想得起,用得上。快速记忆、变换题型多种方式检测。(选择、判断、小型问答),对主干知识进行多角度的训练。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并适时进行前伸后延,构建小专题,掌握学科内及学科间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理清基本概念、基本线索、基本结论以及阶段性特征。

4.研练高考真题,厘清命题者的命题思路与立意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新课标高考历史学科核心命题人刘芃(peng)先生认为:“往年的试真题,往年的试题是精雕细琢的产物,它反映了对考试内容的深思熟虑、对设问和答案的准确拿捏、对学生水平的客观判断。研究这些试题,就如同和试题的制作者对话。”

我们备课组老师“精心品味”高考试题,注重从高考真题中总结命题规律。蒋老师对高考试题按课时按考点顺序把全国卷近九年高考题组织成定时、定量的练习题反复揣摩、变式训练。汤老师针对高考真题的题型,专门给学生编印了《材料解析题的一般解法》、《全国卷第41题的一般解法》、《全国卷第42题的一般解法》等材料。

开学初,专门用了两周的时间,做全国卷Ⅰ、Ⅱ、Ⅲ,定时训练并总结全国卷的命题特点,让学生知道全国卷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5. 有的放矢,进行“史料教学”

山东省特级教师刘庆亮老师在2017年历史全国Ⅰ卷解读中提到:从2017年全国卷Ⅰ的分值比例看,拓展宽度的“脱离课本”的知识至少占43%。这些年,学生抱怨“高考考的老师基本没教,老师教的高考基本没考”,教师抱怨“越来越不会教了”。拓展知识宽度、脱离教材的命题趋势,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何适应高考的这一特点,应基本掌握如下策略:在讲清课本基本概念的前提下,要进行“史料教学”。两者不宜分开进行,语文的作文讲究“夹叙夹议”,历史的知识教学应该是概念和史料结合、落实基础与迁移训练结合。同时提醒,要避免两个极端:一是保守主义,导致课本知识用力过度,迁移运用能力不足;二是冒进主义,既然高考脱离课本,索性抛开课本,大搞题海战术,或者向高校看齐,把学术著作作为备考经典。

针对全国卷的这一特点,平时上课时,专门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课堂上设置“合作探究”环节,搜集新情境的材料,注重新角度、设计新问题,使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尽快适应全国卷。

6.注重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能力

人文学科的基本能力,包括事实判断、价值判断两种。历史学科的课标内容表述,基本是事实判断在

前,价值判断在后。高考的命题立意,老高考侧重事实判断,新高考侧重价值判断。侧重价值判断的试题,其能力要求,老师们习惯称为“史论结合”。这类试题的典型特征,一般是在题干的关键词中,有“反映”“体现”“表明”等字样。今年的试题,则又增加了“据此可知”“可看出”的说法。此外,有的试题在题干的最后是一个不完整的句子,下接的应是选项的价值判断,如28题的“这一举措”、30题的“这一精神的贯彻”。今年,史论结合类选择题有9道,占总数的四分之三。

这一考查趋势,在2017年考试大纲有明确体现:“调动和运用知识”的三条说明在修订后有很大变化,原来的“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改为现在的“辨别历史事实和历史叙述;理解历史叙述和历史结论;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无疑,这是命题技术不断进步、学科能力要求趋于完善的表现,也是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适时对接。

高考的这一变化,导向十分明显:纠正中学教学长期形成的死记硬背倾向。对学生学习而言,要学会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要论从史出;面对判断结论,要有证据意识,要拿证据来。

平时教学中,我们备课组注重培养学生的史论结合能力。例如:论从史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史实结论

商王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实行王位世袭制;分封王族;嫡长子继承制;实行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宗法制,政权与族权相结合

分封制下的诸侯国具有较大的统治权力,有很大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等级森严

在平时的考试中,训练学生的史论结合能力,例如:(曲阜一中2018届高三10月质量检测)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以下史实到结论的推断,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概括能力,包含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等多方面能力,是要求较高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多年来,全国卷一直非常重视概括能力的考查,概括类试题所占比重较大,例如2015年Ⅰ卷占60分,2016年Ⅰ卷占64分,今年Ⅰ卷占60分,以致于出现“得概括能力者得二卷”的说法。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以上统计是从广义角度而言,一是三个选修模块并列加分;二是“说明”“指出”“简析”“比较”等要求,实质上也是概括能力,只是各自的侧重点不同。

高考比重非常大,是我们重视概括能力的原因。而学生的概括能力普遍差,更是我们重视概括能力的原因。首先,要引导学生知道:概括不是什么?概括不是摘抄原文,不是具体罗列,不是细节描述!然后,再让学生知道:概括到底是什么?概括是高度浓缩,概括是准确提炼,概括是切中本质。

如何提高概括能力?从具体技术上,引导学生掌握三招:先做小学数学题,再做小学语文题,后做初中代数题。第一句是指以句号、分号和删节号为标志,先数一下解析的材料有几句话,一般每句话都有独立的信息。第二句是指提炼每句话的关键词、每段材料的段落大意、整段材料的中心思想。第三句是指一段材料中可能有几句话的内容相近,这就需要合并同类项。当然,类似的技法每个老师都有一套,大同小异而已。关键是,技法的熟练和规范,需要两点,一是要持之以恒,反复抓,抓反复;二是要限时训练,只有平时训练像高考,才能高考像平时训练。

8.注重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立意上注重考查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这也是近年来的命题趋势。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一般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与世界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讲,历史学是一门解释学,

强调在唯物史观指导进行历史解释,而历史解释需要时空观念、史料实证作为基础,习史的目的在于培养家国情怀与世界意识。2017年试题基本上都体现了这一特点,如26题较好地体现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的素养要求,42题较好地体现了家国情怀与世界意识。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是当今高中历史学科教学的前沿方向。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唯物史观的宏观指导下,将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等作为唯物史观的二级子目,将它们看成是唯物史观下看问题的多重视角。熟悉掌握重要的唯物史观理论,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阶级斗争理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同时还有注意分析评价历史现象的方法,如主客观两方面、、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全面与片面的观点等。

强化历史时空观念,增强学生时空观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使学生掌握史事发生、发展的具体时间和历史环境,理解历史上的变迁、延续、发展。

关注史料实证,从材料中引出结论,用史料说明结论,用史观对历史现象、观点进行分析论证。

在平常的考试和训练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例如:(曲阜一中2018届高三10月质量检测)下表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表。据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是古代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伟大贡献

B.《韩非子》提到“司南”,说明战国时期人们已知晓磁石指南的特性

C.火药将人类带入热兵器时代,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

D. 中国古代早期的印刷术主要是雕版印刷,北宋平民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术

9.精心选题,规范训练,限时训练

依据《济宁市一轮复习用书》等现有的教辅资料和丰富的网络资源及近几年的高考真题,结合学情实际和考纲考情,模拟全国卷题型,筛选、重组或改编试题,例如:(曲阜一中2018届高三10月质量检测)下

A. 致远舰冲向敌舰,最后沉没

B.致远舰因中敌舰鱼雷而沉没

C. 致远舰与敌舰吉野同归于尽

D.邓世昌自乱阵型,被围攻而沉

继续发扬我们的传统做法,自制答题纸,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使学生答题做到序号化、段落化、简洁化、语言学科化,最大化地提高学生的得分率。

强化限时训练:高考文综考试,因为历史在文综题中排在最后,学生很难给历史留出足够的答题时间,这也是导致历史成绩偏低的原因之一。因此,必须强化学生在答题过程中的时间观念。

10.关心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校实行包保学生指导老师制度,高三级部也对每个班级的希望生、艺术生明确了指导老师。备课组内每位老师不仅积极对班级内包保的学生悉心指导,而且针对班级内的希望生、艺术生等不同层次的学生,备课组内的老师也及时拿出相应举措;每次考试后,主动找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个别交流谈话,帮助其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指导学生复习方法及做题技巧。

在学生依据学案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尽量让学生动脑想、动口说、动笔写,多交流、多讨论,在交流讨论中开阔自己视野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反思、不断提升自己。

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听课积极性,适时提问,多鼓励、少批评,让每个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课堂学习。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

高三的复习应当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会为核心,以提高成绩为目标,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不断改变自己的复习策略,研究考纲,紧跟高考前沿,为学生的前途献出微薄之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