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抽采系统安全检测检验规范草

抽采系统安全检测检验规范草

抽采系统安全检测检验规范草
抽采系统安全检测检验规范草

煤矿在用瓦斯(煤层气)抽采系统安全检测检验规范(草稿)

一总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在用瓦斯抽放泵及瓦斯抽采系统性能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河南省各煤矿在用瓦斯抽采系统的技术性能的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1.煤矿瓦斯抽采工程设计规范GB 50471--2008

2.2.水环真空泵和水环压缩机试验方法GB/T13929—2010

2.3水环真空泵和水环压缩机气量测定方法GB/T13930—2010--T

2.4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 1026----2006

2.5煤矿瓦斯抽放规范AQ 1027----2006

2.6《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63号

2.7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 6201__2006

2.8三相异步电动机试验方法GB 1032---85

2.9煤矿安全规程 2004版

2.10煤矿在用主排水泵系统安全检测检验规范AQ 1012—2005

2.11 各种传感器计量、校准、检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3.1 流量——单位时间内从泵出口排出并进入管路的气体体积。

3.2负压——单位质量的气体,,,,其单位为m。????

3.3功率——某一时间间隔内所传递的能量被间隔时间除的商。

3.4效率——指有效功率与轴功率的比值。

3.5密度——单位体积水的质量。

3.6流速——体积流量被管路横截面积除的商。

3.7转速——转数被时间除的商。

3.8波动——在一次读数的时间内,读数相对平均值的短周期变动。

3.9变化——同一量相邻两次读数间的数值改变。

3.10温度

3.11阻力

4 主要参数及符号

表1 本标准使用符号

*说明:此处的名称是单位的名称

5.抽放系统组成

5.1地面瓦斯抽放泵站

5.1.2井下抽放泵站

5.1.3井下移动抽放泵站

5.1.4泵站附属装置

5.2瓦斯抽放管网

5.2.1.主管网

5.2.2.干管网

5.2.3.分支管网

5.2.4.附属装置

5.3测控系统

5.3.1.集中监测监控

5.3.2.泵站

5.3.3.管网

5.3.4.环境

5.3.5.设备

5.3.

6.报警及控制

5.4计量系统

5.4.1.测点及传感器

5.4.2.计量装置

5.4.3.校准及检验

5.5.钻机(车)

5.5.1.钻机

5.5.2.封孔器

5.5.3.附属装置

二. 瓦斯抽放泵站

1.技术要求

1.1 性能要求

1.1.1 在实际工况下测定真空泵的流量、负压、轴功率和转速,并调整工况记录真空泵的流量、负压、轴功率和转速,以获得真空泵的性能曲线,该性能曲线应符合GB 3216。

1.1.2瓦斯抽采系统联合试运转以获得瓦斯抽采系统的综合瓦斯抽采能力。

1.1.3振动泵的振动不得超过JB/T 8097的相关规定。

1.1.4噪声在运行工况下,泵房的噪声不得超过90 dB。

1.2检测的组织要求

精确的测量不仅取决于所使用的测量设备和仪表质量,而且也取决于测试人员的工作素质和技术水平。检测负责人应由在测试技术方面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一般检测人员应由具有一定的检测专业知识并能够对矿用水环真空泵检测进行熟练操作的人员担任,所有检测人员都应有经过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后颁发的检测员证,并做到持证上岗。

1.3测试设备要求

所有测试设备均应附有证明其精度符合本标准要求(见表2)的报告,并在检定周期内方可使用。

表2 测试设备精度要求

1.4检测操作要求

1.4.1性能检测

1.4.1.1性能检测是为了确定泵的负压、轴功率、效率与流量之间的关系。

1.4.1.2测试时应从闸门开启1/3流量开始,直到闸门全开为止。

1.4.1.3测试应有足够的持续时间,以获得一致的结果和达到预期的测试精度。每一个流量点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并应同时测量流量、负压、转速和轴功率。

1.4.1.4测试点应取3~5个不同的流量点。

1.4.1.5流量等于零及其附近测点的运行时间不能过长,以免真空泵发热。

1.4.2瓦斯抽采系统检测

1.4.

2.1启动抽采系统所有工作泵、备用泵、工作管路、备用管路,测量总的抽采量,检验系统总的抽采能力。适用时,也可采取其他方法检测总的抽采能力。

1.5检测条件

1.5.1检测的进行

检测的持续时间应足够长,以获得一致的结果。对于取多次凑数以降低误差的场合,应在不等的时间间隔取读数。所有的测量均应在运转稳定的情况下进行。

1.5.2运转的稳定性

允许读数波动幅度应符合表3的要求。

表3 最大允许波动幅度

1.5.3成组观测读数

5.1.5.3.1在运转稳定的条件下,只记录各个测定量的一组读数。这一组读数只有当检测人员确定波动已稳定在表3和表4规定范围内时方可进行记录。

5.1.5.3.2当检测时由于系统运行不稳定引起对精度产生怀疑时,应按下述方法处理:

a)各流量点的凑数应重复多次,最低限度应取三组读数,并且应记录每一个独立凑

数的值,以及由每组凑数得出的效率值。每一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波动应不大于表3的规定;

b)这些允差用来保证由于离散所致的误差和表5所限定的系统误差之总测量误差将

不大于表3的规定值;

c)取每一量的各次读数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量的检测实际值;

d)如果不能达到表4的规定,则应找出原因,重取一组新的读数,即原先的一组凑数应全部作废。但是不应该以读数超出范围为理由,而拒绝读数或从成组观测值中选

择读数;

e)要是读数变化过大,但不是由于操作方法或仪表误差等所致,误差限应以统计分析法计算。

表4 同一量多次重复测量的变化范围(基于95%的置信度)

表5 测量仪的允许系统误差

表6 最大总误差限

1.6 检测周期

真空泵的检测周期为一年。

2.检测方法及仪器

2.1 流量Q的测定

2.1.1 采用超声波流量计测定真空泵的流量

测定时传感器的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a)安装前应将放置传感器的地方清洁出一片较传感器探头稍大的位置,直至见到裸

露的金属,涂上一层耦合剂;

b)传感器应安装在仪器说明书规定的管路上;

c)选择的测量段管路内必须充满流体,而且不含气泡。

2.1.2按GB 3214选择以下方法之一进行测量:

a)差压式流量计测流量;

b)水堰测流量;

c)涡轮流量计测流量;

d)电磁流量计测流量。

6.1.3还可以选择精度相同的其他的检测方法来测定流量。

2.2 负压的测定

负压测试系统图,如图l所示。

P z——真空压力表;

P y——压力表;

H x——吸水高度;

H p——水泵排水高度;

HA——水泵实际排高;

Z——表位差。

图1 水泵扬程测试布置图

2.2.1 采用压力表测量出口和入口压力,计算扬程H,计算公式如下:

(1)

2.2.2压力表的选择

2.2.2.1 量程的选择压力表的量程最大应不小于1.3~1.6倍工作压力。

2.2.2.2精度的选择压力表精度不低于1.5级。

2.2.2.3种类和外形的选择应选择金属弹簧压力表,压力表的示值清楚且满足要求,或选用其他符合要求的压力测量仪表。

2.2.3压力表的安装扬程检测用的真空表和睦力表通过螺纹装在出口合适的位置。压力表和真空表的联接导管上,应有旋塞和360°的弯管与测孔相通,以稳定读数和保护仪表免受压力冲击。

2.2.4压力表的使用检测中,在启动泵时,应先将压力表前的旋塞关闭,待水泵启动后再慢慢开启旋塞;检测用的压力表必须在检定周期内。

2.2.5水泵实际排高H a的测定

2.2.5.1 主管高度H p,由矿井地质资料结合实测得到。

2.2.5.2水泵吸水高度H x,现场测量。

2.2.5.3水泵实际排水高度为排水高度和吸水高度之和,即H a=H p+H x。

2.3转速的测量

采用激光转速表、非接触式手持数字转速表测定水泵转速。

2.4 电参数的测量

2.4.1电机效率吼(如测量地点瓦斯≥1.0%,读电度表)

当通过测量与泵直接联接的电动机输入电功率来确定泵的轴功率时,使用的电动机应当是以足够的精度确定其效率的。交流异步电动机的效率按GB 1032标准规定的方法测定。

在现场无法对电机效率进行测定的情况下,电机的效率按铭牌效率选取。

2.4.2采用电参数综合测试仪测定电参数

在井下设备没有二次线的情况下,应在自带的电流、电压互感器的二次侧进行接线,电参数测量时要严格按电气作业操作规程进行。检测使用的仪表系统误差满足表4的规定。

仪表的量程选择应使测量值尽可能在仪表额定值的20%~90%范围内。

2.4.3已知电动机效率吼的泵轴功率

(2)

2.4.4泵的输出功率

(3)

2.5 效率的计算

2.5.1泵的效率

(4)

2.5.2管路效率

(5)

2.5.3抽采系统效率

(6)

2.5.4抽采系统电耗的计算

吨水百米电耗 (7)

2.6性能曲线图的测试与绘制

2.6.1 泵的性能曲线采用图2的形式,横坐标轴上表示流量Q,纵坐标上分别表示扬程H、轴功率Pa和效率η。

2.6.2性能曲线,一般测3~5个测点,各个测点以流量大小来划分,测点的分布不一定等距离,在工业利用区内可以密一些。

2.6.3流量的大小用闸阀开度来调整,每改变一次工况,大约停留3~10 min,待水流稳定后读取数据。

2.6.4根据测定与计算得出的数据绘制曲线,曲咎应该圆滑。

2.6.5绘制的性能曲线应当是换算到额定转速时的性能曲线。

2.7抽采系统的检测

联合运转状态下的最大抽采能力检测,是为了检验多台泵同时工作时管路工作的抽采能力,以确定抽采系统的综合抽采能力是否能达到《煤矿安全规程》第278条规定。

2.8泵的振动测定

2.8.1振动测点的选择

测点必须选在泵的关键部位,测点一般为轴承座、底座和出口法兰处。并规定轴承座处和靠近轴承处的测点作为主要测点,把底座和出口法兰处的测点作为辅助测点。

图2 泵性能曲线图

每个测点都要在三个互相垂直的方向,即水平、垂直、轴向进行振动测量。

2.8.2测量仪器

测量仪器应该具有测量振动宽频带有效值的能力,其通频响应范围至少为10 Hz~1 000 Hz,根据振动准则可以要求进行位移或速度或者这二者结合在一起测量,但对于转速接近或低于600r/min的泵,其通频响应范围下限应达到2 Hz。要保证振动传感器正确地被固定,以保证测量精度。

2. 8.3泵的分类

为了评价泵的振动级别,按泵的中心高和转速将泵分为四类,见表7。

表7 泵的分类

注:中心高是指泵的轴线到泵的底座上平面间的距离。

2.8.4泵的振动的评价

水泵振动的评价按JB/T 8097进行。泵的振动级别分为A、B、C、D四级(表8),D级为不合格。

表8 真空泵振动分级

混凝土大坝安监测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水利部 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SDJ 336-89 (试行) 主编部门:《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编制组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水利部 试行日期:1989年10月1日 水利电力出版社 1989北京 能源部、水利部文件 关于颁发《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DJ336-89(试行)的通知 能源技[1989]577号 《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编号: SDJ336-89)由水利电力部在一九八五年底组织有关单位开始编制,于一九八八年底前完成,一九八九年一月在能源部主持下由能源、水利两部共同审定,现已交水利电力出版社出版,于一九八九年十月一日颁发试行。 这是我国首次编制的包括有设计、施工、运行各阶段监测工作较系统的技术规范。试行中有何意见。,请函告能源部科技司或水利部科教司。 一九八九年三月二十日 简要说明 本规范是根据原水利电力部科学技术司(83)技水电字第273号文进行编制的。 在原水利电力部科学技术司、电力生产司及水利水电建设总局(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的组织领导下,由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华东勘测设计院、原西南电业管理局、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东北勘测设计院、南京自动化研究所、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勘测总队、天津勘测设计院、西北勘测设计院、上海勘测设计院、长江科学研究院、水电部第七工程局、葛洲坝工程局、葛洲坝水电厂、新安江水电厂、刘家峡水电厂等16个单位派员组成编制组。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华东勘测设计院、原西南电业管理局为编制组组长单位。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有关勘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科研、高等院校等单位的大力支持;进分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30多年来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时实践经验;参考了《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SDJ 21-78)、《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 SD145-85)、《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其他有关规范的内容。在编制过程中,曾先后召开了六次全国性的专题讨论会,相应地进行了七次修改。 参加本规范编制的主要人员有:叶丽秋、李光宗、唐寿同、庄万康、夏诚、胡其裕、储海宁、赵志仁、柳载舟、舒尚文等同志;参加编制的还

安全网、检验标准

安全网力学性能试验、 一、依据: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2、《安全网》GB5725—2009 二、试验装备设备 1、安全网力学性能试验专用台架 2、模拟人形沙包:质量100kg±2kg 3、贯穿落体:质量5000g±2g 三、检验取样数量及方法 每批随机抽样,抽样数量按一下表执行,单位:件 样品宜选取规格;1.8m×6.0m 四、检测项目: 1、网目密度 2、耐冲击性能 3、耐贯穿性能 4、阻燃性能 五、技术要求 5.1、安全平(立)网 5.1.1材料:平(立)网可采用棉纶、维纶、涤纶或其他材料制成,其物理性能、耐候性应符合本标准的相关规定。 5.1.2质量:单张平(立)网质量不宜超过15kg

5.1.3绳结构:平(立)网上所用的网绳、边绳、筋绳均由不小于3股单绳制成。绳头部分应经过编花、燎烫等处理,不应散开。 5.1.4节点:平(立)网上的所有节点应固定。 5.1.5网目形状及边长:平(立)网的网目形状应为菱形或方形,其网目边长不应大于8cm 5.1.6规格尺寸:平网宽度不应小于3m,立网宽(高)度不应小于1.2m。平(立)网的规格尺寸与其标称规格尺寸的允许偏差为±4% 5.1.7系绳间距及长度:平(立)网的系绳与网体应牢固连接,各系绳沿网边均匀分布,相邻两系绳间距不应大于75cm,系绳长度不应小于80cm。当筋绳加长用作系绳时,其系绳部分必须加长,且与边绳系紧后,在折回边绳系紧,至少形成双根。 5.1.8筋绳间距:平(立)网如有筋绳,则筋绳分布应合理,平网上相邻筋绳的间距不应小于30cm. 5.1.9绳断裂强力:平(立)网的绳断裂强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平(立)网绳断裂强力要求

信息安全技术 密码应用标识规范(标准状态:现行)

I C S35.040 L8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T33560 2017 信息安全技术密码应用标识规范 I n f o r m a t i o n s e c u r i t y t e c h n o l o g y C r y p t o g r a p h i c a p p l i c a t i o n i d e n t i f i e r c r i t e r i o n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2017-05-12发布2017-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目 次 前言Ⅰ 引言Ⅱ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符号和缩略语1 5 标识的格式和编码2 6 密码服务类标识2 6.1 概述2 6.2 算法标识2 6.3 数据标识5 6.4 协议标识9 7 安全管理类标识10 7.1 概述10 7.2 角色管理标识10 7.3 密钥管理标识11 7.4 系统管理标识12 7.5 设备管理标识13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商用密码领域中的相关O I D 定义17 参考文献19 G B /T 33560 2017

G B/T33560 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 B/T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三 本标准由国家密码管理局提出三 本标准由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 A C/T C260)归口三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得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二成都卫士通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二无锡江南信息安全工程技术中心二兴唐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二上海格尔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二北京数字证书认证中心二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二长春吉大正元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二海泰方圆科技有限公司二上海数字证书认证中心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平二刘晓东二孔凡玉二李元正二徐强二柳增寿二李述胜二谭武征二李玉峰二李伟平二崔久强二周栋二郑海森三 Ⅰ

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规范GBT21431-2008

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防雷装置的检测项目、检测要求和方法、检测周期、检测程序和检测数据整理。本标准适用于防雷装置的检测。 高压电力输配电线路、大中型高压变电所防雷装置的检测及离岸飞行器、离岸船舶的防雷装置的检测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订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正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以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接地系统的土壤电阻率、接地阻抗和地面电位测量导则第部分常规测量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第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年版)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建筑物防雷第部分通则 ——:建筑物防雷第部分通则第分部分:指南—防雷装置的设计、安装、维护和检查 —:雷击电磁脉冲防护第部分通则 —: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护第部分建筑物的屏蔽,内部等电位连接和接地 —:连接至电信网络及信号网络的电涌保护器第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过电压和过电流防护原则 :用户大楼内电信装置的连接结构和接地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防雷装置, 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及其他连接导体的总合。 外部防雷装置 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主要用以防直击雷的防雷装置。 内部防雷装置 除外部防雷装置外,所有其他附加设施均为内部防雷装置,主要用来减小和防护雷电流在需防护空间内所产生的电磁效应。 接闪器 直接截受雷击的避雷针、避雷带(线)、避雷网,以及用作接闪的金属屋面和金属构件等。 引下线

2008_《金属非金属矿山在用提升绞车安全检测检验规范》(AQ2022-2008)

金属非金属矿山 在用提升绞车安全检测检验规范 AQ2022-2008 2008.1.19发布2009.01.01实施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目录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检验基本要求 (2) 4 检验项目及技术要求 (2) 5 检验结果的判定 (8) 6 检验方法及仪器 (8) 7 检验周期 (9)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金属非金属矿山在用提升绞车安全检测检验的项目、技术要求、判定规则和检验周期。 本规范适用于金属非金属矿山在用提升绞车现场检测检验。 本标准中的提升绞车,是指在矿井中提升或下放人员或物料、卷筒直接2m以下(不包括2m)的矿用绞车。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3325-1991 机器和设备辐射的噪声操作者位置噪声测量的基本准则

(工程级) GB16423-2006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 3 检验基本要求 3.1 受检的金属非金属矿山在用提升绞车应能正常运行。 3.2 用于井下有防爆要求的提升机,应符合GB16423-2006中的有关规定。 3.3 检验应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进行。 3.4 带式制动矿用提升绞车及卷筒直径1.2米以下(不包括1.2米)的矿用提升绞车严禁用于升降人员。 4 检验项目及技术要求 4.1 机房或硐室 4.1.1 机房或硐室应有照明装置,照明应用日光,司机操作位置处的照度不应低于100 lx,且应有应急照明设施。 4.1.2 操作位置处的噪声声压级不应超过85dB (A),达不到噪声标准时,作业人员应佩戴防护用具。 4.1.3 提升绞车(不含室外安装的天轮)应安装在无爆炸介质、环境温度为5℃~40℃的机房内或环境温度为5℃~28℃的硐室内,周围应留有足够的操作和维护空间。 4.1.4 影响安全的外露旋转构件(如联轴节、开式齿轮等),应装设固定的防护装置。 4.1.5 竖井用罐笼升降人员或物料的,每层罐笼允许乘罐的人数和最大载重量应在井口公布。 4.1.6 机房或硐室不应存放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应配备灭火器,灭火器应在有效期限内,取灭火器不应需要任何工具。 4.1.7 机房或硐室内应悬挂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 4.2 提升装置 4.2.1 目测检查提升机的主轴和摩擦轮,不应有严重降低机械性能和使用性能的缺陷。 4.2.2 提升绞车卷筒上缠绕钢丝绳的层数,应符合以下要求: a)竖井中升降人员或升降人员和物料的,应缠绕单层;专用于升降物料的,

《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修订意见

《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修订意见的讨论 谭恺炎杨怀祖 (葛洲坝股份有限公司试验中心,宜昌443002) 摘要:根据国内安全监测实施的发展现状,结合多年施工经验,在整理大量检测数据的基础上,对《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DJ336-89(试行)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提出几点修订意见进行讨论,并对振弦式仪器率定检验的方法和技术要求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规范应力应变率定检验质量控制差动电阻式振弦式 1 概述 《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DJ336-89(试行)(以下简称“规范”)自颁发实施10年以来,对我国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统一规范了国内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包括设计、施工、运行各方面的工作,提高了监测数据的准确度和可比性,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由于历史条件限制,“规范”还很不完善。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许多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安全监测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从传感器、仪表到整个测试系统都有很大改变,尤其是近几年来振弦式传感器在工程上的大量应用,都给规范提出了新的要求,对“规范”进行修订已迫在眉睫。作者结合三峡工程安全监测实施情况对“规范”中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提出几点修订意见进行讨论。 2仪器埋设 2.1仪器埋设施工 (1) 单向应变计埋设仅规定了表层仪器埋设,对于深层仪器埋设,为了保证仪器角度及位置误差满足要求,宜在前一层混凝土上预埋锚筋,将仪器绑扎固定在锚筋(锚筋用沥青麻布包裹)上埋设。 (2) 应变计组埋设时应特别强调剔除大于仪器标距1/4~1/5粒径的骨料。这是因为应变计埋设在混凝土内,对混凝土内部应变产生影响,一般来说混凝土中最大骨料粒径小于仪器长度的1/4~1/5,仪器所测应变可代表混凝土内点应变。 (3) 无应力计埋设时宜大口朝下,但在埋设时,应在振捣后将上盖打开并用干棉纱将筒内混凝土泌水吸干。无应力计筒大口朝上时,虽然湿度可保持与周围混凝土一致,但上覆混凝土荷载将对筒内应力产生一定影响。 (4) 测缝计埋设时,为使仪器获得最大量限,又保证仪器埋设时不致超量程损伤,宜针对不同种类测缝计,视不同坝型、部位和监测目的,在设计技术要求上对仪器埋设时的状态进行明确规定。 2.2电缆施工及保护 目前差动电阻式仪器系统均为五芯观测系统,采用恒流源进行测量的数字读数仪已取代了水工比例电桥,观测精度受电缆影响大为降低,所以“规范”中对水工观测电缆的芯线电阻及其差值要求应作适当修改。具体指标可参考机械工业部通讯电缆的技术要求。 近几年来塑套电缆在水工观测上应用已较普遍,“规范”中要求使用专用橡皮电缆应予以修改。电缆联接工艺对观测仪器的成活率和观测数据精度有很大影响,对于橡皮电缆宜采用硫化接头,亦可采用机械套管或热缩接头,塑套电缆应采用机械套管或热缩接头,一般采用机械套管(内填密封胶,两端O型止水)较热缩接头质量好,且易控制。 “规范”对电缆牵引作了较具体的规定,但尚需补充几点要求: (1) 电缆水平牵引应沿钢筋引线,并加以保护,若有条件可加槽钢保护。因为混凝土在下料平仓振捣过程中,会给电缆产生较大的水平推力使电缆被拉断。 (2) 电缆牵引路线除与上、下游坝面距离应大于1.5米外,与坝体纵横缝及永久结构面距离应大于10厘米,以保护电缆不

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2011最新版)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汇总表 表 A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汇总表 企业名称: 资质等级: 年 月 日 项 目 名 称 及 分 值 单位工程 建筑 总计得 物料提升机 塔式起重机 结构 分(满 安全管理 文明施工 脚手架 基坑工程 模板支架 高处作业 施工用电 施工机具 (施工现场) 面积 与施工升降 与起重吊装 类型 分分值 (满分 10 (满分 15 (满分 10 (满分 10 (满分 10 (满分 10 (满分 10 (满分 5 名 称 2 ( m ) 100 分) 机(满分 10 (满分 10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评语: 检查单位 负责人 受检项目 项目经理

表 B.1安全管理检查评分表 序号检查项目扣分标准应得扣减实得分数分数分数 未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扣10 分 3 分 安全生产责任制未经责任人签字确认,扣 未制定各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扣2~10分 未按规定配备专职安全员,扣2~10分 5 分 安全生产工程项目部承包合同中未明确安全生产考核指标,扣 1责任制未制定安全生产资金保障制度,扣 5 分10未编制安全资金使用计划或未按计划实施,扣2~5 分 未制定伤亡控制、安全达标、文明施工等管理目标,扣 5 分 未进行安全责任目标分解,扣 5 分 5 分 未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目标考核制度,扣 未按考核制度对管理人员定期考核,扣2~5 分 施工组织设计中未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扣10 分 3~8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未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扣分 未按规定对超过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2 施工组进行专家论证,扣 10 分 10 分 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未经审批,扣 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方案未经审批,扣10 分 2~8 分安全措施、专项方案无针对性或缺少设计计算,扣 未按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组织实施,扣2~10 分保未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扣10 分 3证安全技术为按分部分项进行交底,扣 5 分 项交底交底内容不全面或针对性不强,扣2~5分目交底未履行签字手续,扣 4 分 未建立安全检查制度,扣10 分 4安全检查未有安全检查记录,扣 5 分 2~6 分 事故隐患的整改未做到定人、定时间、定措施,扣 对重大事故隐患改通知书所列项目未按期整改和复查,扣5~10 分 未建立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扣10 分 5 分 施工人员入场未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扣 5 未明确具体安全教育内容,扣2~8分 安全教育变换工种或采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施工时为进行安全教育,扣 5 分 没人扣 2施工管理人员、专职安全员未按规定进行年度培训和考核, 分 未制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扣10 分 2~6 分 6应急预案未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未按规定配备救援人员,扣未定期进行应急救援预练,扣 5 分 未配置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扣 5 分 小计 分包单位资质、资格、分包手续不全或失效,扣10 分 7分包单位未签定安全生产协议书,扣 5 分 2~6 分 安全管理分包合同、安全协议书,签字盖章手续不全,扣 2~6分包单位未按规定建立安全机构或未配备专职安全员,扣分 8持证上岗未经培训从事施工、安全管理和特种作业,每人扣 5 分 2 分项目经理、专职安全员和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每人扣 一 生产安全事故未按规定报告,扣10 分 般生产安全 9项生产安全事故未按规定进行调查分析、制定防范措施,扣10 分事故处理 目未依法为施工作业人员办理保险,扣 5 分 主要施工区域、危险部位未按规定悬挂安全标志,扣2~6 分 10安全标志未绘制现场安全标志布置图,扣 3 分 2~6 分未按部位和现场设施的变化调整安全标志设置,扣 未设置重大危险源公示牌,扣 5 分 小计检查项目合计 10 10 10 10 10 60 10 10 10 10 40 100

现行国家信息安全技术标准

现行国家信息安全技术标准 序号 标准号 Standard No. 中文标准名称 Standard Title in Chinese 英文标准名称 Standard Title in English 备注 Remark 1GB/T 33133.1-2016信息安全技术祖冲之序列密码算法第1部分:算法描述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ZUC stream cipher algorithm— Part 1: Algorithm description 2GB/T 33134-2016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域名服务系统安全要求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Security requirement of public DNS service system 3GB/T 33131-2016信息安全技术基于IPSec的IP存储网络安全技术要求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Specification for IP storage network security based on IPSec 4GB/T 25067-2016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和认证机构要求Information technology—Security techniques—Requirements for bodies providing audit and certification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s 5GB/T 33132-201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处理实施指南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Guide of implementation for information security risk treatment 6GB/T 32905-2016信息安全技术 SM3密码杂凑算法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iques—SM3 crytographic hash algorithm 国标委计划[2006]81号 7GB/T 22186-2016信息安全技术具有中央处理器的IC卡芯片安全技术要求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iques—Security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IC card chip with CPU 8GB/T 32907-2016信息安全技术 SM4分组密码算法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SM4 block cipher algorthm 国标委计划[2006]81号 9GB/T 32918.1-2016信息安全技术 SM2椭圆曲线公钥密码算法第1部分:总则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Public key cryptographic algorithm SM2 based on elliptic curves—Part 1: General 国标委计划 [2006]81号

大坝防渗技术要求..

1 总则 (1)本技术要求适用于霍林河水库大坝混凝土防渗墙、搭接灌浆、基础帷幕灌浆等施工。本技术要求在执行过程中,设计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补充修改。 (2)施工过程中应按照本技术要求,未尽事项按以下规范要求执行。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SL174-96);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62-94) 《碾压式土石坝施工技术规范》(SDJ213-8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 《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 《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60-94); (3)施工单位应根据发包单位通过监理工程师转交的大坝施工控制网中的平面控制点和水准点,作为施工放样的依据。开工前施工单位应施测大坝纵、横断面,按设计图设置桩号,一般取整数,桩距以20~50m为宜。当实际地形有变化时,应以实际地形测算,并取得监理单位认可。施工期间所有施工放样定线、竣工等测量的原始记录、计算成果和绘制的图纸,均应及时整理,妥为保存,工程完工后移交发包单位。

(4)为了掌握地层岩性及确定防渗底线高程,沿防渗轴线每隔约20~30m间距布设一个先导孔,先导孔深应超过10Lu线以下5m,局部透水性较大部位适当加密。先导孔应取芯样,且基岩段应做压水试验,并根据先导孔做地质钻孔柱状图,防渗轴线地质剖面图,以便指导施工。 (5)混凝土防渗墙、水泥灌浆、基础帷幕灌浆施工期应适当降低库水位,以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库水位控制应报水库管理单位审批。正式施工前,应择合适位置进行生产性试验,试验计划应报项目法人和监理单位审批。根据生产性试验取得有关施工工艺参数,经业主批准后方可正式开展施工作业。 (6)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根据批准的设计文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中应建立健全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加强质量控制,确保工程质量。 (7)在已完成施工区域附近30m范围内,不得进行爆破作业,如遇特殊情况需爆破时,必须采取必要的防震措施,以确保工程安全。 (8)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降低废水、废浆、扬尘、弃渣、噪音对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 (9)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有关单位,以便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及时进行必要的处理。 (10)大坝防渗加固施工时,不得破坏大坝原坝基混凝土防渗墙、坝体沥青混凝土防渗墙、坝体防渗土工膜、泄洪洞结构。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实时安全监测技术规范》条文说明

广东省地方标准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实时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DB XXXX 条文说明

目次 1总则 (23) 3基本规定 (24) 4监测项目 (25) 4.1一般规定 (25) 4.2仪器监测 (25) 4.3巡视检查 (26) 5监测点布置 (27) 5.1一般规定 (27) 5.2立杆基础 (27) 6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28) 6.1一般规定 (28) 6.2临时支撑结构基础沉降监测 (29) 6.3临时支撑结构水平位移监测 (30) 6.6临时支撑结构立杆轴力监测 (30) 6.7现场监测 (30) 7监测频率 (32) 8监测报警 (33) 9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 (34)

1总则 1.0.1本条是高大支模实时安全监测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1.0.2本条适用于高大支模在完成搭设后,增加荷载期间的实时安全监测或活动荷载的长期监测。 1.0.3高大支模工程为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监测方案的编写尤为重要,需要了解支撑系统的特点,根据多种因素综合考虑。 1.0.4明确了监测参数除基础沉降、水平位移、竖向位移、倾斜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其他的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基本规定 3.0.1本条界定了高大支模的范围。高大支模的安全性与搭设的高度、跨度、荷载相关,住房和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中规定为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 3.0.2由于高大支模安全事故有突发性的特点,除了施工、监理、建设方加强施工管理外,要求增加有实时监测能力的第三方监测单位参与安全监测,并对监测方法、设备提出要求。第三方监测并不取代施工单位自己开展的必要的施工监测及巡查加固。 3.0.4本条提供了监测单位开展监测工作宜遵循的一般工作程序。 3.0.5监测方案是监测单位实施监测的重要技术依据和文件。为了规范监测方案、保证质量,本条概括出了监测方案所包括的10个主要方面。 3.0.6除施工专项方案需论证外,明确了监测方案也需专门论证。 3.0.7监测单位应严格按照审定后的监测方案对高大支模进行监测,不得任意减少监测项目、测点、降低监测频率。当实施过程中,由于客观原因需要对监测方案作调整时,应按照工程变更的程序和要求,向建设单位提出书面申请,新的监测方案经审定后方可实施。 3.0.8监测单位应严格依据监测方案进行监测,为高大支模工程实施动态化管理和信息化施工提供可靠依据。实施动态化管理和信息化施工的关键是监测成果的准确、及时反馈,监测单位应建立有效的信息化处理和信息反馈系统,将监测成果准确、及时地反馈到建设、监理、施工等有关单位。当监测数据达到监测报警值时监测单位必须立即通报建设方及相关单位,并对现场作业人员发出区域警示,以便建设单位和有关各方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建设、施工等单位应认真对待监测单位的报警,以避免事故发生。 3.0.10监测单位在监测结束阶段应向建设方提供监测竣工资料。监测方案应是审核批准后的实施方案;监测报告可以根据合同的要求按照施工进度而定。在结束阶段监测单位还应完成对整个监测工作的监测报告,建设方应按照有关档案管理规定,将监测竣工资料组卷归档。另外,监测过程的原始记录和数据处理资料是唯一能反映当时真实状况的可追溯性文件,监测单位也应归档保存。

安全评价检测检验机构管理办法 应急管理部令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令 第1号 《安全评价检测检验机构管理办法》已经2018年6月19日应急管理部第8次部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9年5月1日起施行。 部长王玉普 2019年3月20日安全评价检测检验机构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安全评价机构、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以下统称安全评价检测检验机构)的管理,规范安全评价、安全生产检测检验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申请安全评价检测检验机构资质,从事法定的安全评价、检测检验服务(附件1),以及应急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实施安全评价检测检验机构资质认可和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从事海洋石油天然气开采的安全评价检测检验机构的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三条国务院应急管理部门负责指导全国安全评价检测检验机构管理工作,建立安全评价检测检验机构信息查询系统,完善安全评价、检测检验标准体系。 省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统称资质认可机关)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别负责安全评价检测检验机构资质认可和监督管理工作。 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对安全评价检测检验机构执业行为实施监督检查,并对发现的违法行为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第四条安全评价检测检验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遵循科学公正、独立客观、安全准确、诚实守信的原则和执业准则,独立开展安全评价和检测检验,并对其作出的安全评价和检测检验结果负责。 第五条国家支持发展安全评价、检测检验技术服务的行业组织,鼓励有关行业组织建立安全评价检测检验机构信用评定制度,健全技术服务能力评定体系,完善技术仲裁工作机制,强化行业自律,规范执业行为,维护行业秩序。 第二章资质认可 第六条申请安全评价机构资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独立法人资格,固定资产不少于八百万元;

信息安全管理规范完整篇.doc

信息安全管理规范1 1.0目的 为了预防和遏制公司网络各类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及时处理网络出现的各类信息安全事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确保移动通信网络畅通与信息安全,营造良好的网络竞争环境,有效进行公司内部网络信息技术安全整体控制,特制定本规范。 2.0 适用范围 本管理规范适用于四川移动所属系统及网络的信息安全管理及公司内部信息技术整体的控制。 3.0 信息安全组织机构及职责: 根据集团公司关于信息安全组织的指导意见,为保证信息安全工作的有效组织与指挥,四川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了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管理领导小组,由公司分管网络的副总经理任组长,网络部分管信息安全副总经理任副组长,由省公司网络部归口进行职能管理,省公司各网络生产维护部门设置信息安全管理及技术人员,负责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省监控中心设置安全监控人员,各市州分公司及生产中心设置专职或兼职信息安全管理员,各系统维护班组负责系统信息安全负责全省各系统及网络的信息安全管理协调工作。 3.1.1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管理组组长职责: 负责公司与相关领导之间的联系,跟踪重大网络信息安全事

件的处理过程,并负责与政府相关应急部门联络,汇报情况。 3.1.2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管理组副组长职责: 负责牵头制定网络信息安全相关管理规范,负责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的安排与落实,协调网络信息安全事件的解决。 3.1.3省网络部信息安全职能管理职责: 省公司网络部设置信息安全管理员,负责组织贯彻和落实各项安全管理要求,制定安全工作计划;制订和审核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相关工作流程及技术方案;组织检查和考核网络及信息安全工作的实施情况;定期组织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审计和评估;组织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针对重大安全事件,组织实施应急处理 工作及后续的整改工作;汇总和分析安全事件情况和相关安全状况信息;组织安全教育和培训。 3.1.4信息安全技术管理职责: 各分公司、省网络部、省生产中心设置信息安全技术管理员,根据有限公司及省公司制定的技术规范和有关技术要求,制定实施细则。对各类网络、业务系统和支撑系统提出相应安全技术要求,牵头对各类网络和系统实施安全技术评估和工作;发布安全漏洞和安全威胁预警信息,并细化制定相应的技术解决方案;协助制定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应急预案,参与应急演练;针对重大安全事件,组织实施应急处理,并定期对各类安全事件进行技术分析。

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试行)SDJ336—89

简要说明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巡视检查 第三章变形监测 第四章渗流监测 第五章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 第六章监测资料的整理、整编和分析 附录一总则 附录二巡视要求 附录三变形监测 附录四渗流监测 附录五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 附录六监测资料的整理、整编和分析 打印 刷新 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试行) SDJ336—89 主编单位:《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编制组 批准部门: 试行日期:1989年10月1日 关于颁发《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SDJ336—89(试行)的通知 能源技[1989]577号 《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编号:SDJ336—89)由水利电力部在一九八五年底组织有关单位开始编制,于一九八八年底前完成,一九八九年一月在能源部主持下由能源、水利两部共同审定,现已交水利电力出版社出版,于一九八九年十月一日颁发试行。 这是我国首次编制的包括有设计、施工、运行各阶段监测工作较系统的技术规范。试行中有何意见,请函告能源部科技司或水利部科教司。 1989年3月20日 简要说明 本规范是根据原水利电力部科学技术司(83)技水电字第273号文进行编制的。 在原水利电力部科学技术司、电力生产司及水利水电建设总局(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的组织领导下,

由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华东勘测设计院、原西南电业管理局、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东北勘测设计院、南京自动化研究所、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勘测总队、天津勘测设计院、西北勘测设计院、上海勘测设计院、长江科学研究院、水电部第七工程局、葛洲坝工程局、葛洲坝水电厂、新安江水电厂、刘家峡水电厂等16个单位派员组成编制组。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华东勘测设计院、原西南电业管理局为编制组组长单位。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有关勘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科研、高等院校等单位的大力支持;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30多年来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的实践经验;参考了《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SDJ21—78)、《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SD145—85)、《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其他有关规范的内容。在编制过程中,曾先后召开了六次全国性的专题讨论会,相应地进行了七次修改。 参加本规范编制的主要人员有:叶丽秋、李光宗、唐寿同、庄万康、夏诚、胡其裕、储海宁、赵志仁、柳载舟、舒尚文等同志;参加编制的还有林长山、金虎城、刘爱光、郎桂香、吕彤彦、张俊永等同志。 本规范共分六章,七个附录。 这是一本包括设计、施工、运行各阶段较系统的《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目前尚无先例可循,由于经验不足,缺点在所难免,请批评指正。 《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编制组 1989年3月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适用范围 一、本规范适用于一、二、三、四级混凝土大坝的安全监测工作;五级混凝土坝可参照执行。 二、大坝安全监测范围,包括坝体、坝基、坝肩,以及对大坝安全有重大影响的近坝区岸坡和其他与大坝安全有直接关系的建筑物和设备。 第1.0.2条本规范与其他规范的关系 大坝的级别划分应按《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部分)》(SDJ12—78)执行;涉及大坝安全管理工作时应符合《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重力坝和拱坝观测设计应符合《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SDJ21—78)和《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SD145—85)的有关要求;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工作应按照本规范执行。 第1.0.3条各阶段的监测工作 一、初步设计阶段: 应提出:安全监测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主要监测仪器及设备的数量;监测系统的工程概算。 二、技施设计阶段: 应提出:监测仪器设备清单;各主要监测项目的测次;各监测项目的施工详图及安装技术要求;监测系统的工程预算。 三、施工阶段: 应作好:仪器设备的检验、埋设、安装、调试、维护及竣工报告的编写;施工期的监测工作及监测报告的编写。 四、第一次蓄水阶段: 应制定:第一次蓄水的监测工作计划和主要的安全监控技术指标;做好监测工作,并对大坝工作状态作出评估。 五、运行阶段: 应进行:日常的及特殊情况下的监测工作;定期对全部监测设施进行检查、校正,对埋设的仪器作出鉴定,以确定该仪器是否应报废、封存或继续观测;监测系统的维护、更新、补充、完善;监测成果的整编和分析;监测报告的编写;监测技术档案的建立。 第1.0.4条大坝工作状态的评估 负责大坝安全监测的单位,应定期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按下列类型对大坝的工作状态作出评估:

4《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高陡边坡安全监测技术规范》(报批稿)

AQ ICS 13.100 D 09 备案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 AQ/T 2063-2018 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高陡边坡安全监测 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afety monitoring of steep slope of metal and nonmetal open pit mine (报批稿) 2018-05-22 发布2018-12-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则 (2) 4.1 一般规定 (2) 4.2 采场边坡安全监测等级 (3) 4.3 监测要求 (4) 5 变形监测 (5) 5.1 一般规定 (5) 5.2 表面位移监测 (5) 5.3 内部位移监测 (5) 5.4 裂缝监测 (6) 6 采动应力监测 (6) 7 爆破震动监测 (6) 8 水文气象监测 (7) 8.1 渗流压力监测 (7) 8.2 地下水位监测 (7) 8.3 降雨量监测 (7) 9 视频监控 (8) 10 在线监测系统 (8) 10.1 一般规定 (8) 10.2 安装与调试 (8) 10.3 运行与管理 (8) 11 监测资料整编与分析 (9) 11.1 一般规定 (9) 11.2 监测资料整编 (9) 11.3 监测资料分析 (10) I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监管一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非煤矿山安全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8/SC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首钢矿业公司、北京科技大学、攀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海涛、张兴凯、李全明、于正兴、刘勇锋、项宏海、李如忠、刁虎、齐宝军、李长洪、高文远、赵东寅、林德才、杨晓琳、秦宏楠。 Ⅱ

安全检测标准限值设备检验部分

机动车安全检验标准限值 (设备检验部分) ——如无特殊声明,检验标准限值依据: 国标GB7258-2012《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国标GB21861-2014《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 1、速度表校验 车速表指示误差(最大设计车速不大于 40 km/h 的机动车除外)车速表指示车速V1(单位:km/h)与实际车速V2(单位:km/h)之间应符合下列关系式: 0 ≤ V1 - V2 ≤ (V2/10) + 4 () 2、侧滑检验 汽车(三轮汽车除外)的车轮定位应与该车型的技术要求一致。对前轴采用非独立悬架的汽车(前轴采用双转向轴时除外),其转向轮的横向侧滑量,用侧滑台检验时侧滑量值应在±5m/km之间。 3、常规制动检验 行车制动项目包括车轮阻滞率、轴制动率、制动不平衡率、协调时间、整车制动率等指标。驻车制动项目只有驻车制动率一个指标。 (1)行车制动率标准

(2)加载制动率标准

(3)制动不平衡率合格标准 (4)驻车制动力合格标准

(5)行车制动在产生最大制动效能时的踏板力或手握力应小于等于:乘用车和正三轮摩托车 500N ; 摩托车(正三轮摩托车除外) 350N(踏板力)或250N(手握力); 其他机动车,700N 。 (6)驻车制动应通过纯机械装置把工作部件锁止,并且驾驶人施加于操纵装置上的力: ——手操纵时,乘用车应小于等于 400N ,其他机动车应小于等于600N; ——脚操纵时,乘用车应小于等于 500N ,其他机动车应小于等于700N 。 (7)平板制动计算方法 轴制动率为测得的该轴左、右车轮最大制动力之和与该轴轴荷之百分比,对小(微)型载客汽 车轴荷取左、右轮制动力最大时刻所分别对应的左、右轮荷之和,对其他机动车轴荷取该轴静 态轴荷。 4、前照灯检验 (1)前照灯远光光束发光强度检测标准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标准规范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标准规范 一、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是指国家通过制定统一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组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信息系统分等级实行安全保护,对等级保护工作的实施进行监督、管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是国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保障和促进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一项基本制度。实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能够充分调动国家、法人和其他组织及公民的积极性,发挥各方面的作用,达到有效保护的目的,增强安全保护的整体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使信息系统安全建设更加突出重点、统一规范、科学合理,对促进我国信息安全的发展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相关法律和文件 1994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规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实行安全等级保护,安全等级的划分标准和安全等级保护的具体办法,由公安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1999年9月13日国家发布《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2003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3]27 号)明确指出,“要重点保护基础信息网络和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命脉、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信息系统,抓紧建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制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管理办法和技术指南”。2007年6月,公安部、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制定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明确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具体要求。 三、工作分工和组织协调 (一)工作分工。公安机关负责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指导。国家保密工作部门负责等级保护工作中有关保密工作的监督、检查、指导。国家密码管理部门负责等级保护工作中有关密码工作的监督、检查、指导。涉及其他职能部门管辖范围的事项,由有关职能部门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管理。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及地方信息化领导小组办事机构负责等级保护工作的部门间协调。 信息系统主管部门应当督促、检查、指导本行业、本部门或者本地区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 信息系统的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履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义务和责任。 (二)组织协调。省公安厅、省国家保密局、省国家密码管理局、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成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协调小组,负责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组织部署,由省公安厅主管网监工作的领导任组长,省国家保密局、省国家密码管理局、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主管领导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省公安厅网警总队,负责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成立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小组,组织本系统和行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