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牧场之国》说课稿

《牧场之国》说课稿

《牧场之国》说课稿
《牧场之国》说课稿

《牧场之国》说课稿

一、说教材

《牧场之国》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描写荷兰田园美景的文章,全文围绕“牧场之国的荷兰”来写碧绿的草原、黑白花牛、乳白色的绵羊、黑色的猪群、金色的晚霞、默默挤奶的人、宁静安谧的夜晚、闪烁的灯,美丽富饶的荷兰就像一幅幅田园画展现在我们面前。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体会和感受到荷兰田园那诗情画意的美,以及作者内心深处溢发的对荷兰田园风光的赞美和向往之情。因此,我根据文本特点,在教学本课是以美为主线,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丰富其想象力,激发其灵感与顿悟,使学生实现创造能力的突变与飞跃。

二、说学情

我们班学生读课文后,能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并求助于同学和学习工具资料或老师,询问或者查寻进行学习;但也有部分学生自制力比较差,阅读能力有待于提高,须老师进行提醒和指导;因此老师上课时,要充分发挥好“导”的作用。由于学生的定势作用,一学生先回答,其他学生的思维就跟着走了。教学时,要注意学生这种“跟着走”的现象。另外,要做好几名后进生的指导工作,做好读书习惯的指导,指导做好语文基础训练的相应练习题。此外,班里有部分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训练,能够判断出文章的记叙顺序,能够通过读课文,初步简单的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且学生初步学会选用文章里的优美词句,进行摘录、积累并能初步运用于作文之中,但有待于继

续进行弓导训练。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四年级儿童特点和教材特色,本着“学语文、用语文”的课研精神,我把《牧场之国》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2.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性,积累语言的能力。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体会作者对荷兰的无比喜爱之情。

四、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五、说教法

1.采用“学——导——练”的教学模式

《牧场之国》这篇课文,在其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因此采用“学——导——练”的教学模式。即在学生自学自悟的基础上,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后,再引导学生有重点较深入地理解课文,最后通过练习、作业进行巩固和延伸。

2.朗读法

正是因为本文满蘸着作者欣喜与热爱之情,描画了荷兰优美恬静而又充满生命气息的田园风光。文字优美,情感浓烈,充满了诗情画意,从多方面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教学中,在学生理解想象的基础上加强朗读,引导他们把课文读通,读懂,读深,进而达到“读书百遍,其意自见”的目的。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景色美,语言文字的美,从而受到美的熏陶,美的感染,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情朗读的技巧。

3.情境教学法。

在教学中,我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利用多媒体播放荷兰牧场的田园风光,同时老师配乐朗读课文,辅助画面,再现课文内容。这种以图画展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语言描绘情境的方法,深深地撼动了学生的心灵,极大程度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领略课文语言美的基础上,真正领略到荷兰牧场的美丽,既是美的享受,又轻松了课堂。

六、说学法

因为教为学服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不越俎代庖,根据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新课标对五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放手让学生运用读、划、议等学习方法,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方式,培养学生读、思、议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自学能力。

七、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揭题

(出示荷兰风景图)教师简介荷兰花之国、水之国、牧场之国美誉的由来。[这样设计目的是:给予学生感官的体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学生一定很想知道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充满情趣的田园风光的。这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让学生以齐读的形式明确学习目标,让他们明确这节课要干什么。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这一环节我共设计了三个自学指导:

1、初步阅读,整体感知(自学指导——)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检查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

(3)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个环节,我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基础,给予了他们独立思考的空间,保护了学生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同时通过填空的形式降低了任务的难度。]

2.再读课文,深入体会。(自学指导二)

(1)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品读课文。读出感情、读出体会,同时用笔划出你喜欢的句子,想想为什么喜欢?

(2)采取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的形式检查自学情况。[在这个环节我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课文的交流感悟中体会课文的情感。结合多种形式、有感情朗读,如:个人读师生读、老师范读等。]

<1>欣赏图片,培养美感。

< 2 >傍晚、夜晚的牧场启发学生想象:如果此时你就在这宁静的牧场上,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我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想象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通过想象让学生不仅感受到动物们的快乐,也体会到动物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3.自主探究,理解课文(自学指导三)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真正”的含义是什么?(这样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体会“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是文章的线索。)

(四)当堂训练

针对学习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制定出相关的训练题,加以巩固。

1.把重点字的拼音填在后面的括号里:(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复习新词、重难点词。)

2.仿照课文用;“------是-----是----也是-----”造句。

3.小练笔:真正的荷兰是一个如诗如画、充满诗情画意的国度,是优美恬静而充满生机的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请以“-------的荷兰”为题,选一个你印象最深的特点,先把它画在纸上,再用几句话把它写在你的画上。(设计这个环节目的是因为学生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次目标,走出课堂才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为了把课内课外有机融合,适当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学习渠道,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

活中用语文。)

(五)学习反思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学到的?(这个环节即回顾了学生所学知识又让学生充分展示了自我,交收获和好的学习方法,实现资源共享,提供了互相学习的机会,增强了自信心。)

八、说板书设计:

牧场之国

碧绿草原、黑白花牛

成群骏马、膘肥体壮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绵羊猪群、悠然自得

晚霞满天、牛羊歇息

(保护环境,共创美好家园)

九、说课后反思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展现出荷兰牧场的美丽和动物们和谐、安闲的生活,带给读者美的享受。美文应该美读,以读为主,以读促悟,以读悟情,在读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好好进行感悟、体会,这是我本次教学的一个重点。基于此,我以第1自然段为突破口,让学生在读书中理解课文,体会情感。“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牧场之国”是课文要介绍的重点,我让学生从这个词入手,认认真真朗读课文,体会荷兰作为牧场之国的特点。对于“牧场之国”,基本上每一个自然段都有介绍,既有牛群,又有奔跑的骏马,还有许多可爱的家畜、家禽。我让学生通过四幅画

面去理解,这样他们在欣赏中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得到了美的享受。在赏读课文时,我还引导学生留意课文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句子“这就是真正的荷兰”,通过分析这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得到一个十分清晰的思路:课文第1自然段引出内容,中间通过几个场景的描述,使荷兰的风情展现在我们眼前。这样来理解就容易多了,教学也更见效果了。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重点之课文主要内容概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重点之课文概述 第一单元走遍千山万水 1.《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李白独自一人坐在敬亭山脚下看到的孤寂景象,抒发了诗人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之感。 《望洞庭》通过描写月夜下洞庭湖的美丽景观,表达了诗人刘禹锡对洞庭湖美丽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忆江南》这首词借回忆江南的美好景色,抒发了作者白居易对江南的无限赞叹与怀念之情。 2.《桂林山水》课文紧紧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描写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3.《记金华的双龙洞》本文是一篇游记,作者是叶圣陶。课文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了作者游金华双龙洞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激发了我们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之情。 4.《七月的天山》课文描绘了天山七月的美丽风光,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第二单元以诚待人 5.《中彩那天》课文讲的是父亲买彩票的时候,帮同事捎了一张,结果偏偏同事的彩票中了大奖,父亲经过复杂的心理斗争,将奖品奔驰汽车还给同事的故事,赞美了父亲诚实守信的品质,也告诉我们诚信比物质财富更宝贵。 6.《万年牢》课文以父亲做糖葫芦为线索,讲述了父亲自己制

作糖葫芦,之后去大字号帮别人做糖葫芦,最后辞去大字号的工作重新转为自己经营的故事,赞扬了父亲真诚、实在、认真的品质。 7.《尊严》课文讲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尊重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尊严是人生的一笔巨大财富。 8.《将心比心》课文讲述了两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告诉我们要想得到别人的宽容和鼓励,就要先去宽容、鼓励别人。 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 9.《自然之道》课文通过讲述我和同伴为救一只小龟,而使众多小龟受害的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治理的方案,告诉我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11.《蝙蝠和雷达》课文讲述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发,发明了雷达的故事,告诉我们自然界的生物往往有奇特的本领,这些本领会对人类的发展有所帮助,启发我们从小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12.《大自然的启示》《“打扫”森林》讲述了林务官命令工人将森林里的杂草、灌木丛和枯枝烂叶清理干净,结果破坏了自然平衡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培养保护自然的观念。

牧场之国2

19牧场之国 南通海安市李堡镇中心小学许美娟 板块三品读课文,感受夜晚之美 1、当夜幕降临,牲畜归圈后,荷兰又是一番怎样的画面呢?(板书:牲畜归圈) (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 2、小声读第5自然段,请试着用一个字概括你的感受。(静) 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荷兰夜晚的静?(课件出示) 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1)指名学生读。 (2)如果你此时就在这宁静的牧场上,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夜晚安静祥和、宁静之美)(板书:夜宁静) (3)用你的朗读来表现这牧场上的宁静之美、静态之美。(指名学生读—学生评价—再指名学生读) 3、在第5自然段中,除了感受到牧场的宁静,你还感受到什么?(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 从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这种美好?(课件出示)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 这句话中有个“才看见”,从这个词语中你想到了什么?(牧民们白天不会来打扰牲畜自由自在地生活,只在傍晚过来挤奶,体现出牧民对牲畜的关爱。) 4、你还从哪个句子看出人们对牲畜的关爱?(指名学生说,课件出示) 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 (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2)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我体会到牧民就算来到牧场,也尽量不打扰牲畜的生活,让牲畜生活在安宁、恬静的环境之中。) 5、细心的同学发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位置又发生了变化,为什么单独成为一段?(总结) 1

四年级语文下册《牧场之国》教案3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牧场之国》教案3篇 Teaching plan of country of pasture (Volume 2)

四年级语文下册《牧场之国》教案3篇 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四年级语文下册《牧场之国》教案 2、篇章2:四年级语文下册《牧场之国》教案 3、篇章3:四年级语文下册《牧场之国》教案 篇章1:四年级语文下册《牧场之国》教案 【设计理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 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

【设计思路】 根据四年级儿童特点和文本特色,本着提高学生的审美 情趣,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个性化阅读,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性,积累语言。体 会作者拟人、比喻手法的巧妙运用。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荷兰牧场的风光美,了解荷 兰牧场的特点,体会动物与人、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体会作者对荷兰的无比喜爱之情,激发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4.通过搜集、查阅有关荷兰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积累语言的好习惯。 【教材分析】 《牧场之国》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 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描写了荷兰美丽的田园风光,全文紧紧围绕碧绿的草原,黑白花牛,乳白色的绵羊,黑色的猪群,金色的晚霞,默默挤奶的人,宁静安谧的夜晚……来写,展现了荷兰蓝天、白云、牛羊成群的优美迷人、自然和谐的景观,以及作者内心深处溢发的对荷兰田园风光的

《牧场之国》荷兰简介

打印版 荷兰简介 荷兰全称是荷兰王国,是位于欧洲西北部的一个国家,国土总面积为41864平方公里,濒临北海,与德国、比利时接壤。该国以海堤、风车和宽容的社会风气而闻名。首都设在阿姆斯特丹,中央政府在海牙。 荷兰被喻为“风车之国”、“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荷兰全称为“荷兰王国”,荷兰语:“荷兰”在日耳曼语中叫“尼德兰”,意为“低地之国”,荷兰只是尼德兰王国的最大的省,所以古代中国就称之为“荷兰”,该称呼一直沿用至今。 荷兰国土总面积为41864平方公里,位于欧洲西部,东面与德国为邻,南接比利时。西、北濒临北海,地处莱茵河、马斯河和斯凯尔特河三角洲,海岸线长1075公里。全境为低地,四分之一的土地海拔不到1米,四分之一的土地低于海面,沿海有1,800多公里长的海坝和岸堤。十三世纪以来共围垦约7,1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相当于全国陆地面积的五分之一。境内河流纵横,主要有莱茵河、马斯河。西北濒海处有艾瑟尔湖。其西部沿海为低地,东部是波状平原,中部和东南部为高原。南部由莱茵河、马斯河、斯海尔德河的三角洲连接而成。“荷兰”在日耳曼语中叫尼德兰,意为“低地之国”,因其国土有一半以上低于或几乎水平于海平面而得名。荷兰的气候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温夏凉,月平均气温:1月2~3℃;7月18~19℃。由于地低土潮,荷兰人接受了法国高卢人发明的木鞋,并在几百年的历史中赋予其典型的荷兰特色。年降水量650~700毫米。有天然气、石油和煤等蕴藏。 为了生存和发展,荷兰人竭力保护原本不大的国土,避免在海水涨潮时遭“灭顶之灾”。他们长期与海搏斗,围海造田。早在13世纪就筑堤坝拦海水,再用风动水车抽干围堰内的水。几百年来荷兰修筑的拦海堤坝长达1800公里,增加土地面积60多万公顷。如今荷兰国土的18%是人工填海造出来的。镌刻在荷兰国徽上的“坚持不懈”字样,恰如其分地刻画了荷兰人民的民族性格。

小学语文_牧场之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牧场之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镶、嵌、骏、镖、垠、悠、畜”等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 3、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4、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荷兰的无比喜爱之情,激发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关于异国风光的明信片或其他图片以及音像资料课件 学习重难点: 重点:将优美的语言通过积极地想象变成美丽的生活画面,激发学生对荷兰风光的憧憬之情。理解文章词句,体会词句的美,文章的美。 难点:理解为什么课文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发学习欲望。 师:同学们,在咱们的地球上,有一个绿水幽幽鲜花盛开的美丽国度,你知道是哪儿吗?对,就是有着水之国、花之都美誉的——荷兰,它还是一个牧场之国(同时出示幻灯片)。 齐读课题。课前让大家查了资料,谁能说说你了解到的荷兰? 二、理解内容,感受美景。 1、师:同学们真会学习。今天我们就通过这篇文章去感受异国的风情。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听听他读得对吗?读通顺了没有?听了课文后,说说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整体印象?

师:谁能评一下?(教师相机出示重难点词语和生词,提示朗读。) 2、师:谁来谈一谈荷兰留给你的整体印象。 师:是啊!正如大家所感受到的,荷兰是个牧场之国,是个美不胜收的地方!咱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课文第一段。 3、为什么称荷兰是牧场之国呢?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把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充分地体会。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读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句子。 生读。师相机引导学习相应自然段。(如先说到二自然段师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牛多,牛的悠闲自在。) 师:这一段说了什么?大家也自己读一读。 出示“一条条运河间的绿草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读句子,说说你的体会。(牛多)作者是怎样准确描写这些牛的?(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师板书。(牛多) 师:读读后面的句子,你还有何感受?(想象牛的神态和动作,理解作者拟人句的准确生动。)师:同学们很会读书,请带着自己的感受轻轻地美美地读一读。待会儿咱们比赛比赛。 指名比赛,师生评价。 提出选择句子积累背诵的要求,练习背诵。 师小结:看来作者是通过写牛来描写荷兰的牧业。 4、大家注意到了吗?咱们刚才是怎么学习这一段的?师引导总结学法:初读——交流体会感受——想象、美读——赛读——选择性积累背诵 5、分组合作根据刚才的方法学习三、四自然段。 交流反馈,教师相机引导。 6、师:同桌交流一下,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生汇报。

牧场之国 (第1稿)

牧场之国教学设计 嘉滨小学林佩然课题:写景文中的修辞手法指导策略 四大策略:直面修辞作用、结合语境评价 语句替换比较、言语情感补充。 上课时间:5月29日。 课程级别:片区开课。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感受异国田园风光。 3.体会动物与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 二、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的妙用,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并进行语段扩写。 三、教学难点:明白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扣题导入 1.假期快到了,同学们都喜欢旅游。今天老师带大家飞越重洋,做一次跨越国际的长途旅游。请欣赏(出示图片,并请潘晶莹配图读资料袋内容,重 点介绍水之国、花之国) 2.这段介绍文字来自我们的资料袋,听了介绍,你能不能用课文中一句话评价一下荷兰。 3.是的,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这句话放在文章的开头,作为总起句。让我们齐读课题——牧场之国。 (二)初读感知 1.大家预习了课文。看看屏幕上的词语, 你会读吗? 镶嵌、骏马、膘肥体壮、辽阔无垠、公爵、悠然自得、牲畜、模样、圈养 (个读,读中强调“垠”是前鼻音;“模”、“圈”、“畜“是多音字) 2.老师把这些词编成了一句话,让我们整齐响亮地读出来。(词语标红) 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膘肥体壮的骏马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奔驰,悠然自得的模样,宛如高贵的公爵。他们不是圈养的牲畜,他们 是牧场的主人。这就是美丽的荷兰。(齐读) 3.从大家响亮的声音中,我的眼前浮现了美丽的图景,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牧场之国,你能说说,2-5自然段都介绍了荷兰的哪些景色,能不能用简练的语言说说) (指导概括,出示标贴:牛群吃草、骏马飞驰、动物安闲、夜晚寂静) 4.小结:荷兰的白日,牛吃草、马飞驰、动物自得其乐。夜晚,美丽宁静,多让人神往,我们一起来欣赏着美丽的一天吧。 (三)精读悟情 图景一:绿原 1.我们先来到了一片绿色的草原。在这里,你看到了什么?你会如何形容你所见到的景象?你可以用书上的句子来回答。 2.这是一片广袤的绿原,文中,有如下的描写,老师进行了一个提取,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齐读) 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 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 这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 这是天堂般的绿色草原, 这是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 这是真正的荷兰。 3.你发现没有,同样是写绿原,作者用到了不同的表达,调整顺序,改变修饰,语言变不再单调,稍加提炼,就成了一首美丽的小诗,让我们再来读一 读,感受荷兰的诗情画意。 图景二:动物1.在这充满诗情画意的牧场,栖息着许多动物。文中描写的了很多动物,有(简要盘点),你最觉得哪一种写得最精彩?为什么?请你默读并注明感受, 一会儿我们交流一下。 2.牛(1)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 A、能谈谈你为什么喜欢牛吗? B、比较法:牛群吃草时非常认真,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细嚼慢咽。 C、补充法:家长是怎么样的?老牛像家长,给你什么感觉。 D、直面法: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你觉得有什么好处?

人教版语文四下《牧场之国》word版教案

22、牧场之国 班级:组名: 姓名: 家长签名: 内容:教材第105至107页课型:新授审核时间:20XX 年3月10日 学习目标:(目标走过来,轻松万里行)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 3、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题目我会解题目是眼睛,一定要弄清! “牧场”是放牧牲畜的草地,是荷兰的特色。“国”指王国,课文以“牧场之国” 为题,是以此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景,辽阔无际、宁静和谐的牧场是动物们的自 由王国。 学习重点、难点: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摘抄自 己喜欢的词句。 学习过程: 认真点哦!动动脑筋就知道了。 一、课前热身 ①给多音字注音 模()样畜()牲圆圈() 模()范储()畜羊圈() ②解释下列词语 悠然自得:吆喝: 二、研讨学习 活动1: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活动2:认真朗读课文,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三、自我检测 1、我能辨别,知道哪一句是比喻句。 (1)牛羊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2)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3)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4)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

2、相信你能完成近反义词展台。 近义词:飞驰——( ) 赞许——( ) 偶尔——( ) 反义词:寂静——( ) 舒缓——( ) 微弱——( ) 四、课后我必练 轻松一刻钟! 1、我能把词语补充完整。 ( )的骏马 ( )的奶牛 ( )的毛毡 ( )的夜晚 ( )的原野 ( )的光芒 2、照样子写句子 荷兰 是"水 之 国、花之国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荷兰是"牧场之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祖 国 真是个 美 丽 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快乐阅读。 (1)美丽的香山公园 秋天的香山总是那么美丽,令人陶醉。 早晨,我们乘车到香山游览。远远望见香山上深红一片,分不清哪里是坡,哪里是路。 一下车,我立即( j ì j í)奔向山脚下,仰望香山,山上一片红色,好像熊熊的( )在燃烧,又像天边飘落下来的一片( )罩(zh ào )住整个山林。 我们爬到半山腰,近看黄栌( l ú)树,那一片片红叶密密麻麻地长在枝上,椭(tu ǒ)圆形的叶子,像一把团扇,颜色红得极艳,像是画家精心涂过的一样。这真是"霜叶红于二月花"啊!时不时飘落下来的落叶,更给山路铺了一条红通通的地毯,踩上去感到那么温柔,那么舒服。 我们爬到山顶,眺望山下,满山火红。蜿蜒的盘山路,像条条玉带,环绕着美丽的香山。这时,我仿佛置身于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中,真是"万山红遍,层 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加油! 这样的短文,我最喜欢!

牧场之国 (1)

牧场之国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 (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2.过程与方法 (1)多中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特点,感悟荷兰牧场的美,激发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优美的词、句、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荷兰牧场的田园风光,体会动物与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进行美感教育。 难点观键 1.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的可爱。 2.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3.理解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荷兰介绍片段) 教学过程及方法 一、激趣导题 1.出示艳丽的郁金香图片,导入: 你们知道郁金香代表哪个国家么?(荷兰)是的,荷兰以郁金香、风车、牧场和运河而闻名天下。 2.引导回报课前搜集的资料。 师导:同学们,你们了解荷兰吗?(2~3名同学交流有关荷兰的图片或资料) 3.简介荷兰,课件播放有关片段。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子新词,读准字音。 镶嵌、骏马、膘肥体壮、无垠、公爵、悠然自得、牲畜 2.理解词意 仪态端庄、镶嵌、悠然自得、吆喝 3.自由读文,读通句子,并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的印象。

三、品读课文,感悟美丽 1 1.默读课文,重点读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的部分,想一想为什么这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圈出你不理解的地方,画上不明白的词句,并作上记号。 如:课文的第一自然度与全文是什么关系? 3.你喜欢文中的那些语句,为什么?(引导学生从写法上来谈,感受语句的优美,尤其是拟人手法的运用。) 4.展开交流 (1)小组交流(2)全班交流 5.结合学生的回报交流,相机引导理解以下的句子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理解体会这一句) 指导朗读:用赞美的语气去读。 (2)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理解体会什么是专注?这里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指导朗读:读出略有所思的专注,语调轻缓平和。 (3)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 引导理解体会这一句。 指导朗读:“丝绒般”读出轻柔。 (4)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理解体会这一句话的意境。 指导朗读:读出自由的闲适与快乐。 (5)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远处的几座灯塔闪烁着微弱的光芒。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理解体会这一句话的意境。 指导朗读:语调少轻些,语速稍慢点,读出“安谧静美”的美感 6、朗读品味。 (1)带着你个人的感受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 (2)试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以解说员的角色,向游人介绍你最喜欢的那方面的内容 五、总结课文,升华认识 1.说说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人与自然的和谐等等) 2.教师小结全文。 牧场之国教学设计

《牧场之国》评课稿和听课反思

《牧场之国》评课稿和听课反思 《牧场之国》评课稿和听课反思范文 今天,陈老师执教了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牧场之国》,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描绘的草原意境开阔,充满诗情画意,处处给人以美的享受。对写景文章的教学是本身有点难度的,一方面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体会感受到优美的语言,这过程就有所隔;另一方面,优美意境的建构,对学生来说需要静下心来好好想象体会,这些都是有难度的。何况这篇课文在表达形式上出现了四次“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为什么作者这样写——这让四年级的学生感受或是理解也是有难度的。这些方面就是制约着把这篇文章上好的瓶颈。不过,陈老师开自己未敢尝试的课文类型教学的先河,这种追求是值得我们赞赏的。对于,陈老师的这节课,笔者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初浅的一些想法。 一.初步感知,水到渠成 陈老师一启课便让学生初读课文,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以一个问题“你在牧场之国看到了什么”为主要抓手,引领学生初步感知课文,作整体感受。学生经过朗读,踊跃举手发言,争相交流。可见这个问题设计得恰到好处,既符合本课的整体感知要求,又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汇报后对课文的大致感知就到位了。那么在这个环节中,想跟陈老师一起探讨的是板书方面的一些细节问题。如,当学生汇报时,说到“我看到了花牛、骏马……”教师根据学生

回答相机板书,后来,一个学生交流时说在第四自然段看到了“成千上万的小鸡、山羊、黑色的猪群等”,教师则板书“猪鸡羊”。这里的板书与前面写下的板书在内在逻辑上有些不统一。比如说“花牛、骏马”表示“怎么样的一种动物”,而陈老师板书的是“猪鸡羊”表示三种动物,而且学生在读的过程当中,会产生一种感觉:好像是表示一种动物。在这里,是否可以将“猪鸡羊”三种动物用顿号间隔开来写呢?如果不间隔开来,那么单种动物成一个词,或是与“花牛、骏马”的写法一样,或写成“猪群”,或写“小鸡”,或写“山羊”,这样的板书对学生视觉的感知有一个比较规范的印象。 二.师生互动,亲和自然 陈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交流显得亲切自然,尤其令我们欣赏的是教学第五自然段时,她用了“请教”学生“指导”老师朗读的方法来进行这一自然段的朗读教学。学生兴趣颇浓,纷纷举手示意。一般而言,学生在高兴、愉快的情绪下比一般情绪下的学习效果肯定能够提高很多。陈老师为学生营造的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即构建了和谐的课堂生态,学生乐于参与、乐于表现。因此有学生就说“老师这里(第五自然段)的太阳渐渐落山了,应该读得慢一点”,“最后一抹晚霞的‘最后一抹’应该读得重一点……”这里我们不去评论学生对句子朗读的把握是否是正确的,但学生能有这样的朗读体验,并参与到感受句子该怎么朗读这个教学情境中来,就说明老师前面的引导是受学生欢迎的。陈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是亲切自然的,那么能否在这个单向的互动基础上,在垂直交往的基础上引导生生互动,使互动

小学四年级语文《牧场之国》的教案

《牧场之国》的教案 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重点: 1、通过揣摩优美的语言,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异国田园风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体会文中语言的表达效果。 2、初步感受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不同的语言魅力。 教学过程: ●一、语言导入,激发兴趣 师:读了课题,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发挥想象,简单描术牧场之国在自己脑海中形成的画面。) (意图:“望文生义”这一学习方法,对于语文,尤其是描写景物和场面的语言文字来说尤其重要。通过对题目的想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还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1、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2、师:你能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吗?(提取关键词语:辽阔美丽、悠远宁静、马牛成群)

(意图: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中段语文教学的重点。该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自读自悟,交流讨论 师:真正的荷兰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请把课文中你认为特别美成印象特别深的句子画出来,用已经掌握的读书方法,多读几遍,细细感受荷兰的独特魅力。 1、学生自由默读,品味课文,教师巡视 2、引导不家务事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想机指导朗读精彩语段 出示句子:牛群吃草时---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你喜欢牛犊还是老牛?你会把它们比作什么呢? (意图:结合对比喻句的学习体会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 出示语段:最后一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意图:在自读自悟,交流讨论这一教学环节中,语段的出现由学生的发言相机出现。主要引导学生体会两点:一是运用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来读书;二是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同学的学习情况,从中汲取自己有用的知识,借鉴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指导朗读时,主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和准确合理想象画面。 3、小结:通过学习,我们发现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告诉我们——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四、观看画面,领略牧场风光 就让我们跟随画面去领略那迷人的牧场风光吧。(辽阔无垠的草原---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牧场之国

《牧场之国》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理念:《牧场之国》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描写了荷兰美丽的田园风光,课文运用拟人、比喻等生动形象的描写方法,四次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以表达喜爱之情。我针对文本特点,循“得意、得言、得方法”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设计中,力求依托教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诵读感悟,丰富语言积累;关注语言形式,加强语言运用。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 2.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3.学会运用积累的语言进行模仿或拓展性小练笔。 教学重点:在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可爱的基础上,感悟课文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拓展练笔。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准备 1.教师:查阅荷兰有关图片和数据,制作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通过询问、上网、阅读等方式搜集荷兰的相关数据。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题 1、出示郁金香幻灯片,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知道郁金香花代表哪个国家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对荷兰你还了解哪些? 2、学生汇报资料,介绍荷兰。 师:是的,荷兰以郁金香、风车、牧场和运河而闻名天下。下面就让我们随作者一同走进这优美、恬静的异国乡村吧!去感受真正的荷兰。请大家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扫清字词障碍 师:今天我们就通过这篇文章去感受异国的风情。请看老师提出的读书要求:(课件出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多读几遍,注意多音字的读音,一定要做到字字入目。 师:课文中有些难读的字和词,如果我们把这些难读的字和词都读准了,我就知道刚才你们是否读通课文了。(课件出示生字词) 指名读 师:读得也不错。我们一起把生字读一遍。生读。 师:还有两个多音字是容易读错的,大家一起看一下。我们书本上应该读成模(mó)样还是模(mú)样呢?还是有圈(quān)里的牛还是圈(juàn)里的牛呢?大家读得不错,看来大家是把课文读通顺了。 师:读了课文后,谁说说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整体印象? 生:荷兰是牧场之国。 生:荷兰牲畜多。 师:哪些自然段看出来? 生:从第二、三、四自然段看出来。 师: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生:按白天到夜晚的时间顺序。哪几段写白天的牧场,哪几段写夜晚的牧场?

《牧场之国》优质课教案 (1)

《22牧场之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 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摘抄下来。 4.感受荷兰牧场的田园风光,体会动物与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 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的可爱;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难点是让学生明白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知荷兰,激发兴趣 1.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那我带大家飞越重洋,做一次跨越国际的长途旅游。请欣赏: 2.出示一组荷兰的风光图片,根据画面内容简要地介绍荷兰。 (主要了解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特点) 3.听了我的介绍,你了解到了一个怎样的荷兰?

4.教师:是的,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这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学生齐读。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想一想,牧场之国荷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朗读课文,体会牧场之国的韵味 1.学生默读课文,看看荷兰为什么被称为“牧场之国”,一边读一边做记号。 2.在小组内交流感受,并读出感受。 3.全班交流。随着学生的回答,朗读相关的内容,随机教学2~5自然段(以第二自然段为例)。 这个自然段主要写牛: (1)在这一段里你还看到了什么?除了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的牛,你还看到了怎样的牛? 随机朗读理解相关句子,注意读出自己的感受,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作者的语言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如:“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无比尊严。” (2)师小结: 这么多各种各样的牛,这么多神态各异的牛,难怪,作者写到──齐读: “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花牛。” 指名读。你为什么这么突出“全是”这个词?

四年级下册课文主要内容概括教学提纲

第一单元 《古诗词三首》 1.《独坐敬亭山》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白,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寂落寞之情。这是中写景的诗句是:“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表达诗人与敬亭山相知之情的诗句是:“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望洞庭》的作者是唐朝的刘禹锡。这首诗写了洞庭湖的山光水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3.《忆江南》这首词表达了唐朝诗人白居易对江南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词中最能表现江南美景的诗句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桂林山水》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写出了漓江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抒发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及大自然的热爱。 《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按照浏览的顺序,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的双龙洞所看到的景观。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七月的天山》一文用抒情的笔调,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示了天山的水、树、花三个方面的景物之美。抒发了作者对天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第二单元 《中彩那天》讲的是父亲帮同事库伯买了一张彩票,偏偏库伯的彩票中奖了,父亲经过复杂而矛盾的心理斗争后,决定把奖品—奔驰牌汽车还给库伯。故事反映了一个普通工人崇高的精神世界,他让我们懂得诚实守信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 《万年牢》讲述了父亲真诚的做生意,为人处事的故事。故事围绕做糖葫芦这件事,反映了父亲做事认真,实在,凭良心,赞扬了父亲认认真真、实实在在、正直的品格,为我们树立了为人处事的榜样。 《尊严》一文写一群逃难的人中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年轻人—哈默,他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食物,在极度困难时还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他后来成了杰克逊大叔的女婿,并成为美国的石油大王。本文告诉我们:人必须要有做人的尊严,这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有了做人的尊严才能得到别人的赏识与尊重,才可能拥

22《牧场之国》练习题(附答案)

22《牧场之国》练习题 一、连线,给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jùn yín xiānɡjué chù qiàn biāo yōu 镶嵌骏膘垠爵悠畜 二、辨字组词。 镶()膘()垠()低() 壤()漂()根()底() 挡()骏()漆()驰() 铛()俊()膝()池() 三、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1、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战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2、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淹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当它们飞驰到远方。() 3、到了旁晚,才看见有人架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扳凳,给严肃沉末的奶牛济奶。() 4、金色的晚霞捕在西天,远处禺尔传来气笛声。() 四、根据意思写词语。 1、神情举止、姿态风度端正庄严。() 2、指悠闲的样子,内心感到非常满足。() 3、形容面积很大,空旷,看不到边。() 4、用尽目力向远处看。()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荷兰,是之国,这国,也是之国。 2、牛犊,。老牛好似,。极目远眺,四周全 是和。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3、的牲畜,的低地,的夜晚,远处的几座在闪烁着。这就是的荷兰。 六、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毛毯()的原野()的荷兰()的草原 ()的低地()的光芒()的骏马()的绵羊 ()的运河()的夜晚

七、给下列语句选择正确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反问 E、设问 F、夸张 1、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2、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 3、长毛山羊在草地上发闲地欣赏着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4、难道荷兰不是欧洲的花园吗?() 八、修改病句。 1、运河之间的绿色的一条条低地上花牛在低头吃草。 2、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好像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3、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 九、阅读理解。 春天到了,正是碧绿多姿的柳树茂盛的时期。 正在那纤细摇曳的万楼柳条上,挂满了嫩嫩的细叶和毛茸茸的柳絮。春风吹来,柳絮随风飘荡,形成一个个“小绒球”,它们有的好似雪花吹来,有的像正在演习的伞兵,还有的像天上的云朵……风渐渐小了,柳絮便轻轻地落在地上,一簇簇、一团团拥抱在一起,形成一座座小小的雪丘,时而又被刮来的阵阵微风吹散了。它们随风在地上迅速地乱滚着,一个跟着一个,仿佛是在嬉戏、追逐小孩子。一阵微风吹来,翩翩起舞,成了无数快乐的小精灵。这些飘来荡去的“小精灵”总爱跟人们开玩笑。有时,它们竟会扑在人们的脸上,落在人们的头发上,转眼间会使人们变得白发苍苍。我有时伸手去抓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可不知为什么,一抓它,它就跑开,大概跟我捉迷藏吧! 我喜欢柳絮,因为它们是那样的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给人们带来童话般的无限遐想和向往…… 1、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在文中用“”画出一个比喻句,用“”画出一个拟人句。 3、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飘扬—()似乎—()快活—()大约——() 4、文中的“小精灵”指的是,作者对柳絮的称呼表达了的思想感情,作者喜爱柳絮的原因是。 答案 22《牧场之国》练习题 一、连线,给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jùn yín xiānɡjué chù qiàn biāo yōu

牧场之国教学实录

22 牧场之国(课堂实录)朱娅娜 一、课前三分钟谈话: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 生:喜欢。 师:谁能说说都去过哪里呢? 生1:我去过杭州。 生2:我去过韩国。 师:下面要说的同学不仅要说地方,还要形容一下印象。 生:我去过三亚,那里海水特别蓝。 …… 师:今天,朱老师要带你们出一趟远门,去一趟异国之旅,如何? 生:好。 师:今天我们要去的国家,它位于欧洲西北部,荷兰。(课件出示)。 师:这个国家我们比较陌生,课前朱老师请你们去搜集了相关的资料,请你把认为最值得说的一点,与同学们分享一下。 生1:荷兰以郁金香、运河、牧场、风车闻名天下。 师:是的,这是荷兰的四大宝。 生2:荷兰有“欧洲花园”、“花卉王国”的美称。 师:知道荷兰的国花是什么吗? 生:郁金香。 生3:我知道荷兰还有一个名称叫“尼德兰”。 师:能向同学们解释一下为什么叫“尼德兰”的原因吗?(学生答不上) 师:有谁知道?(学生都不知) 师:那老师告诉大家。荷兰是一个围海而建的国家,地势较低,在荷兰语中就叫“尼德兰”,意为低洼之国。所以同学们以后在搜集资料时,还要多份心,不仅要知道是什么,更要知道为什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这个素有“牧场之国”美称的国家的美丽中风景吧! 师:上课 二、初读课文,明确目标。

师:请同学们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我们有个好帮手,那就是阅读导语。(课件出示导语)现在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读这段导语。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说说这个导语提示我们该怎么学习这篇课文呢? 生1:我们可分三步,第一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是体会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第三是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抄下来。 生2:我觉得我们可以带着问题读课文。 师:我们可以带着哪问题读? 生2:就是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师:你真会读书。接下来请同学们有滋有味地读读课文,如果遇到难读的、难懂的字词请你多读几遍,可以问问同学,也可以问问老师。 生自由读课文,老师巡视。询问一生哪个词觉得难读。 生:牲畜。 师拿来移动黑板贴,请他写上这个词语,并帖在黑板上。 学生基本读完课文。 师:这是周奕同学觉得难读的词,哪个小老师来教教他? 生:周奕,请跟我读。Sheng chu。 周奕跟读2遍,再单独读一遍。 师:知道它意思吗? 生:就是家里养的鸡啊、鸭啊、猪等动物的总称。 师:解释得真不错。那么课前同学们在预习时都写了难读难懂的词语,老师进行了整理,发现有那么几个词语出现的频率很高,它们是 逐一出示:毛毡、镶嵌、膘肥的体壮、辽阔无垠 师:谁能读?带同学们读。 一生带全班读。 师:哪个词意思不懂?

四年级下册课文主要内容概括

第一单元 《xx三首》 1.《独坐敬亭山》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白,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寂落寞之情。这是中写景的诗句是:“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表达诗人与敬亭山相知之情的诗句是:“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望洞庭》的作者是唐朝的刘禹锡。这首诗写了洞庭湖的山光水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3.《忆江南》这首词表达了唐朝诗人白居易对江南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词中最能表现江南美景的诗句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桂林山水》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写出了漓江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抒发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及大自然的热爱。 《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按照浏览的顺序,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的双龙洞所看到的景观。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七月的天山》一文用抒情的笔调,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示了天山的水、树、花三个方面的景物之美。抒发了作者对天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第二单元 《中彩那天》讲的是父亲帮同事库伯买了一张彩票,偏偏库伯的彩票中奖了,父亲经过复杂而矛盾的心理斗争后,决定把奖品—奔驰牌汽车还给库伯。故事反映了一个普通工人崇高的精神世界,他让我们懂得诚实守信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 《万年牢》讲述了父亲真诚的做生意,为人处事的故事。故事围绕做糖葫芦这件事,反映了父亲做事认真,实在,凭良心,赞扬了父亲认认真真、实实在在、正直的品格,为我们树立了为人处事的榜样。 《尊严》一文写一群逃难的人中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年轻人—哈默,他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食物,在极度困难时还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他后来成了杰

牧场之国 (1)

19牧场之国 一、导入新课,提纲挈领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荷兰,领略荷兰别样的异国风情。(读题)通过上节课的 学习,本课的词语你们理解了吗?课文读熟了吗? 2、谁来读下课题?快速浏览课文,能不能找出文中和课文关系最密切的一句话? 相机:你是怎么找到的?(出示第一段) 你找的哪里的?(开头)他还会在在哪里出现?这种和课文关系最密切的句子,通常放在开头,有时隐藏在文中,还有时出现在结尾。这就要我们擦亮眼睛,而你,就有一双慧眼! 3、谁再来读读这句。 既然和课文关系最密切,可不可换成“荷兰,是牧场之国”? 课文写的牧场之国,为什么要说水和花? 引导讨论。 (出示)(荷兰是低地,运河交错,丰富的水源滋润了大地,滋养了肥美的草原,美丽的花儿遍地开放,在如此美景中,牧场显得更加优美。) 4、指名再读这个句。注意感情,两者辉映。 说话写文章时,也应该注意学习这种方法,美中还有美。美中更显美。 板块一品读课文,感受白天之美 同学们,课前的学习中,你们有没有发现,文中还有一句话也很神奇,作者总是在强调,你能找出来吗?(出示,板书: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出现了几次? 句子字数、内容一样吗? 善于找出相同点,这是一种发现。能不能发现不同的地方?(位置,这的内容)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我们先来看第一句指的是什么画面。(出示第二节) 这个段写的是牛,我们先来交流描写牛的句子。(课件出示) 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 (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2)这句话从哪两个方面描写了牛群?(色彩、动作) (3)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我体会到了牛的数量很多,品种也各式各样)

《牧场之国》优秀说课稿

《牧场之国》优秀说课稿说教材: 《牧场之国》是一篇写景的略读课文,文中描写了荷兰牧场和运河交错的独特地形,展现了一幅动物与人和谐相处的动人画面。从时间上看文中有两幅图――白天,家禽家畜的自由王国图;傍晚,宁静的牧场图。从自然段看有四幅图――花牛的家园、骏马的王国、家禽家畜的天堂、晚霞满天动物歇息的牧场。文章语言生动,采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句式优美,意境开阔,适合学生朗读和语言积累。 基于以上教材的分析和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的: 1、认识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 3、体会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的可爱。 2、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明白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说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兰独特的田园风光,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那么就需教师提供直观的图象帮助其理解。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说教法与学法: 一、创设情境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课文情境、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美丽的画面的引领下,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朗读的欲望,更加深入、形象地感受、理解课文内容。 二、朗读感悟法 重视有感情地朗读训练,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自觉能动性,使学生在读书中逐步悟出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再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同时对学生的朗读要进行适时合理的评价,激发学生向更高的朗读目标努力。 三、自主探究法 教育应当使学习者成为他们获得知识的最高主人而不是消极的知识接受者。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广阔的探究时间,充分的探究自由,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读、悟悟、品品,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探究中创新。于是,学生能自觉调

《牧场之国》赏析

左右勾连,尺水兴波 ——余映潮老师《牧场之国》教学赏析 广东省东莞市塘厦实验小学邢艳 一、直接入题 师: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一篇小小的美文——《牧场之国》,它写的是荷兰的风情。(请学生把“荷兰风情”四个字批注在书上)。 师:先了解一下荷兰。请大家翻到107面,有感情地把资料袋朗读给大家听。 学生齐读资料袋。 【赏析】经常听余老师上课的人都知道,余老师的开课简洁明了,或直接入题,或直指目标,没有莫名的煽情,没有繁冗的语言,他的课堂时间全部留给学生。 二、巧妙学文 师:请看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要求—— 大屏幕的出示学习要求: 语言训练课 实践活动课 (学生朗读学习要求) 1、第一个活动,记一组词 仪态端庄极目远眺镶嵌膘肥体壮辽阔无垠悠然自得 请学生在书上圈出来,边圈边读。 师:远眺的眺目字旁不要写成日字旁,阔字的三点水不要写在门外,无垠的垠右边上面没有点,悠的短竖不要漏掉。 再次朗读词语。 大屏幕出示以上词语意思,学生朗读 【赏析】词语教学是余老师阅读教学课堂上的一个亮点,无论在怎样大型的公开课上,余老师都会带着学生扎扎实实地认读,老老实实地识记,认认真真地理解,这是真正地以生为本,这是高效课堂的起点。

2、第二个活动,写一个句 师:下面就由大家来写句,这个句子是有讲究的。请翻到本册语文书的第1面,读——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远广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 老师读,学生圈:江河丘陵雪峰平原 师:江河和丘陵可以配在一起,雪峰和平原可以配在一起。 学生读——奔流不息的江河、连绵起伏的丘陵、直插蓝天的雪峰、辽远广阔的草原 老师把省略号改成了冒号,让学生读句子—— 奔流不息的江河,连绵起伏的丘陵,直插蓝天的雪峰,辽远广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 师:下面请你们学着这种形式,利用《牧场之国》写句子。前面加上四个字的修饰,最后表达赞叹的感觉。 学生写句,五分钟后交流。 生:辽阔无垠的原野,纵横交错的运河,成千上万的牲畜,大小不一的风车:这美丽的荷兰! 生:仪态端庄的牛犊,膘肥体壮的骏马,悠然自得的绵羊,成群结队的山羊:这美丽的荷兰! …… 教师出示:奔流不息的江河,连绵起伏的丘陵,直插蓝天的雪峰,辽远广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 接着出示: 仪态端庄的牛犊,膘肥体壮的骏马,悠然自得的绵羊,辽阔无垠的草原:好个田园诗情!请学生朗读并把“好个田园诗情”写在课题旁边。 【赏析】这个环节的教学可谓匠心独运,余老师充分展示了自己研读教材的高超水平——上下求索,左右勾连,把本册课本的第一单元学习导语巧妙地化作《牧场之国》的学习资源,用这一段导语作为学生写话的范例,为学生提供写作的支点,实在是高妙。同时,这样一个写句的学习活动,将学生的目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