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附答案)

2020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附答案)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1.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保姆(mO) 憎恶(仓)孤孀(shuang)

B. 福橘

. (jU) 惊骇

?

(hdi) 琉懒

.

(shU)

C. 渴慕

. <

mu )

寂寞

.

(m<*>) 掳去

.

(lue)

D. 絮说

. (xu) 诘问

?

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感概宽敞莅临自做主张

B. 云霄静谧奥秘暴怒无常

C. 竦峙决别分歧迫不急待

D. 阴蔽待弄倘若焦燥不安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

. . ? ?

求。

B.卓凡批评同桌写作文经常文不加点,错字白出。

? ???

C.九旬高龄的老教授在二中礼堂讲授国学,他旁征博引,侃侃而谈。

????

D.长河公园景色宜人,周围高楼鳞次栉比,你不会想到儿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

? ? ? ?

地。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A.为了防止恶性交通事故不再发生,交警部门对道路交通安全加大了监管力度。

B.经过三年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C.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香港演出的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 分)

D.金秋时节的家乡是个收获的季节,农民伯伯脸上都笑开了花。

5、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A.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菌,微微認岀点粉色。(拟人)B-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排比)

C.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设问)

D.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比喻)

6、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

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从大门通向公园深处,尽植芙蓉。饱赏着多姿多彩的芙蓉花,我不禁联想到:芙蓉花傲霜而开,体现的正是她敢于抗争的勇气;而不吝美艳,彰显的则是她无私奉献的精神。

①远望去,似绿云接天,如彩练当空。

②置身花丛,但见“大红芙蓉”花大质丽,灼灼照人,时而薄雾笼罩,若隐若现, 犹如戴上面纱的少女,别有一番情致。

③只见坡上坡下,花连花,树挨树’层层叠叠,红绿交替,使人仿佛身临千年前

那遍植芙蓉、高下相照的古“锦城”。

④当秋阳普照,寒霜下的“醉芙蓉”闪闪烁烁,似朗星点点,色泽由白色渐渐变

成粉红,进而转为大红,奇趣无穷。

A. @?@?

B. ???@

C. ?@@?

D. @@(D@

7、名句默写填空。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杜甫在《望岳》中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

⑶李老师在退休教师座谈会上引用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的“,

”,表达了继续奉献教育事业的心愿。

(4)《游山西村》中蕴含丰富人生哲理的千古名句是:. o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剰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O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房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匂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教十歩。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义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 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义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款十往复,奔渐退,声渐弱;既而庵庵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③仓气息微弱的样子。

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两狼之并驱如故/故令嗥

B.目似瞑,意暇甚/意甚仓皇

? ? ? ??

C.狼不敢前/跑号如前状

D.相去数十步一狼径去

? ?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

“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4.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你要做什么呢

王安忆

①在我学琴的时候,一个唱歌的朋友带我去见一个拉琴的朋友。路上,他告诉我,那朋友琴拉得很漂亮,因为成分不好,屡次上调不成,投考文工团也终因政审不合格而不成。

②真倒霉啊!我叹息。此时,我亦在农村,亦在投考文工团。成分尚说得过去,问题则是业务能否及格了。

③我懵里懵懂地跟着唱歌的朋友拐进一条弄堂,走上一弯木楼梯,来到他家。他引我们走进一间亭子间,让我拉琴给他听。他很认真地看着我拉琴,听我拉完一支曲子,给我讲了些什么。讲的什么我全忘了。

④后来,他拉给我看,拉得很认真,拉完一支曲子,乂给我讲了些什么。讲的什么,我也全忘了。

⑤最后,他帮助我处理了两支曲子,以应付招考。他讲了许多,我都记不得 To

⑥“每天练四个小时才好。”他对我说一一这个,我记得的,他正伏在桌上帮我修改谱子。我不响。停了一会,我说:“我并不喜欢拉琴。”“那么,你喜欢做什么呢?”他回过头来看了我一眼,微笑着说,“你要做什么呢?”我不响。过后,我们告别了,走下了木楼梯。

⑦那样的年龄,莫名其妙地有着一肚子莫名其妙的悄感,找不到出口,也是难受的事。于是,便写一些见不得人的诗,写一只娃娃,写隔壁的男孩子……一切都写尽写完了,却还要写。实在没什么可写的了,忽然想起了那个人的那一句话:

⑧“你要做什么呢!"

⑨很多日子过去了,很多悲欢成了往事。终于考上了文工团,自己明白不是拉琴的料’乂不知自己究竟是做什么的料。无聊的时候,东想西想,偶尔会想起这个人,他微笑着对我说:

⑩“你要做什么呢?"

(11)后来,不知不觉地写起小说,被叫做“作家”。深感终于找到了与之合适的事情,终于有些事情可以做做。毎日早起晩睡,煞有介事地写来写去,写完许多白纸和墨水。忙得很欢,心中不再有空处去乱拽情感来排解了。倒是充实。

?然而,眼看着偌多的劳动者为社会创造切实可见的物质财富,科学家实践着新的技木革命,运动员赢得锂亮的金牌,让全世界抬头仰望五星红旗升起…… 看到自己忙来忙去为了一张白纸,真觉得空洞得可以,不着天乂不着地。忽乂茫然起来,想洗手不干。胡思乱想起来,有时候乂会想起那位萍水相逢的朋友,他微笑着转过头对我说:

(13)“你要做什么呢?"

(14)是呀,我要做什么呢?一个人总必须要做点什么,否则就更加空洞了。也只有这样了。只有这样做下去,既然一个人总要做点什么。不做什么,会平添烦恼。无事生非嘛!

?多少悲欢变成往事,往事又过去。淡了的淡了,忘了的忘了,不愿想的就不去想,不愿忘的就写下釆。可是有一种东西是你没想而乂没忘的,它像是被记忆的筛子误留下的一颗小小的微粒,躲在记忆的角落。

(16)我再记不起那是一条什么马路,一弯什么样的楼梯,一间什么样的亭子间。我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在哪里工作,现在怎样,还好吗?我只记得他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

?“你要做什么呢?"

(1&是啊。我要做什么呢?我总要做点什么吧!

(选自《广州日报》2017年6月1日,有删改)

1.“你要做什么呢”在文章中反复出现,请从结构上分析其作用。

2.阅读第⑦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那样的年龄,莫名其妙地有着一肚子莫名其妙的情感,找不到出口,也是难受的事。于是,使写一些见不得人的诗,写一只娃娃,写隔壁的男孩子……

(1) “莫名其妙”在一个句子中出现两次,请分析妙处。

⑵“写一些见不得人的诗”,如何理解“见不得人” ?

3.文中一再写到拉琴的朋友教给我的一些技巧,我都“忘了” “记不得了”,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4.关于写小说这件事,文章(11)(。两段有看似矛盾的描述,请结合加点词语谈谈作者产生不同感受的原因。

5.“你要做什么呢?”作者不断问自己,也在问每一个读者,结合文章和自己的生活,说说你从中悟到了什么?

2、人工智能2.0

①“人工智能AI” 2017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②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应用专家潘云鹤说,AI当前正处在转折之际,其技术会升级换代。它将通过跨媒体和各种无人技术更紧密地融入人类生活;通过人机混合增强智能,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通过大数据和群体智能,拓展、管理和重组人类的知识,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建议,在越来越多专门领域的博弈、识别、控制和预测中达到甚至超过人类的能力。“因此,我们将这样的人工智能称为AI2.0。"

③“30年后的AI2. 0必将成为巨人,但是它会在哪些方面展示它与众不同的威力呢?”

④在潘云鹤的构想中,到那个时候,大数据智能的研究已经可以为经济智能化运行提供强大的匸具,帮助政府和企业从宏观、中观、微观等角度预测经济和市场的走向,前瞻性地创造新产品,进行新投资,确定新政策,从而避免如次贷危机、金融危机等全球性风险,以及产能过剩、库存畸高等问题。市场经济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科学基础,使人类经济的运行进入更高水平。

⑤对于人类最关心的话题之 ----- A I2. 0对人类健康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潘

云鹤料想,“AI用于预防医药,已进入发力阶段”。

⑥近年来涌现的各种大型医疗仪器、小型穿戴式设备、大量生理传感器和海量的数字化病历,源源不断地生成人体健康的大数据。将这些大数据汇合、分析、学习和提取,就可以预测人体健康的走向和生病的可能。在未来,借助人工智能, 高血压、糖尿病、癌症、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或许能得到预防或者阻断。

⑦另一个关于AI的梦想是:人脑和电脑联通。

⑧潘云鹤说,人脑和电脑如能直接联合工作,就会形成“脑机混合”,増强智

能。如果一个学生能轻而易举地记住《新华字典》、唐诗宋词、《古文观止》、四书五经、中国通史、英汉词典、世界地理、中外法律……可以想象,我们的教育,会因此产生什么样的改变。

⑨AI的能力似乎无可估量。可以想象人类未来与AI共存的种种图景:

⑩当你在街上碰到陌生人时,系统会产生并处理数据,通过AI程序就能知道你对他的印象如何。

?在医院里,AI分析X光片的水准比人类医生还要棒,这些智能机器还可以用于癌症等疾病的早期检查,甚至在你尚不知晓的情况下采取防治措施。

?一场彻头彻尾的人工智能革命,正真切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做出预测:未来,大量的工作岗位将被智能机器取代,数十亿人将成为“无用阶层”,社会被少数精英阶层掌控。

(§庁是一个关于AI的终极恐惧,进入人类的集体思想一一AI会控制人类吗?

(节选自《读者》,有删减)

1.在潘云鹤的构想中,30年后的AI

2.0将在哪些方面展示它的能力?

2.第④段中加点词“到那个时候”能否删去?为什么?

3.第⑥段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认为AI会控制人类吗?为什么?

四、写作题(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因为有一位好妈妈,我们的日子甜如蜜糖;因为有一位好老师,我们的未来充满希望;因为有一位好伙伴,我们的生活幸福荡漾。

请以《因为有你》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突岀人物的特点,抓住典型的事来写:②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④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B

B

C

B

C

(1)不要悲伤,不要心急(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1. B

2.(1)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増加笑料罢了。(2)牧童从树上下来看大狼,它的气息已经断绝了。

3. D

4.示例:我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两牧紧“杀狼"则岀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点拨:本题属于开放性题,在回答时,首先要把握住文章的主斤,只有在正确把握主旨的前提下,才能够保证自己的观点不会偏离方向, 也才能使自己在陈述观点时能够自圆其说。

1.⑴呼应标题(点题);⑵线索分明,脉络清晰:⑶回环往复,层层推进。

2.(1)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难以理解。前者强调原因复杂,后者强调情感复杂,两次重复,表达了迷惘的青春期难以排遗又无法言说的复杂情感。(2)此处的“见不得人”是不能让人看见或知道的意思,表明自己当时的与作很幼稚,羞于让人看。

3.(1)用“忘了”“记不得了”和“只记得”形成对比:(2)突出“你要做什么呢”这句话在我心中的分量以及对我的影响。

4.觉得充实,是因为终于找到了与之合适的事情’终于有些事情可以做做,心

中不再有空处。觉得空洞,是因为踉那些创造财富做出大贡献的人相比,自己的写作似乎看不到明显的价值,于是产生自我怀疑。所以两处并不矛盾。

5. (1)人应该有所作为,为社会做出{应有的页献,不能无所事事:(2)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合适的职业:(3)人生应该有清晰的目标,并为日标而努力; (4)不管处在顺境和逆境中,都要乐观面对生活,做出一番事情来。(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大数据智能的研究已经可以为经济智能化运行提供强大的工具(或大数据智能研究可以使人类经济的运行进入更高水平):对人类健康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可以用于预防医药,已进入发力阶段:人脑与电脑联通形成"脑机混合”,增强智能。

2.不能删去。“到那个时候”指30年后,起限制作用,明确了具体的时间范围, 如果删去则与实际情况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3.举例子。列举了多种疾病,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人工智能对人类各种疾病起预防或者阻断的作用(或可以预测人体健康的走向和生病的可能)0

4.【示例一】会控制人类。如果不加以恰当管理,会思考的机器人可能会违背我们人类的意愿,将给我们的生活造成巨大干扰,甚至可能终结人类文明。因此, 我认为AI会控制人类。【示例二】不会控制人类。人类已经制造并使用了无数动力机械、汽车轮船、无人飞机,而人的手足并未因此萎缩,人类的安全也并未因此受到威胁,人类一定能有效地驾驭它们。因此,我认为AI不会控制人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