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_减数分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减数分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减数分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减数分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减数分裂

——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根据本节在各类考试中的常见考点,我设计的教学目标重点突出了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各时期特点、染色体、变化,以及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图像区分。课前要求学生预习填学案,学生上台用磁板展示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等相关概念,分组探讨和用两种颜色的橡皮泥制作精子形成过程中的贴图,用画图的形式熟悉卵细胞的形成。

因学生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局限性,特别是这节课教学内容本身的抽象性,都给学生学习减数分裂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环节设计中,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整个过程是通过教师的步步设疑,从计算机动画以及分组学习动手制作入手,以“探究式”教学过程为思路,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对比,引导自己探索减数分裂过程的有关知识,形成染色体行为变化的思维空间。

知识重点通过表格、曲线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脉络清晰,一目了然。

整个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只是起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性提高,始终处于动脑,动眼,

动手,动口的状态,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圆满完成认知过程

【教学模式】

自学——指导——启发——探究。

【教学手段】

实物材料,动画,PPT,学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布置预习作业

基础知识梳理:

(一)、基础概念

1.减数分裂:①范围:的生物,在产生时进行

②过程:染色体复制次,细胞连续分裂次

③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原始生殖细胞中的

2.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

②来源:一条来自,一条来自

③行为:减数分裂过程中进行

3.联会:同源染色体的现象,结果产生

4.四分体:2对染色体中有个四分体,条染色体,条染色单体,个DNA分子。

(二)、自主总结

1、1个四分体内有对同源染色体,条染色单体,条染色单体,个DNA分子

2、过程:精原细胞(1个)()()

()()

预习达标

1.精原细胞增殖的方式是( )

A.减数分裂

B.有丝分裂

C.无丝分裂

D.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2.下列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①体细胞②初级精母细胞③次级卵母细胞④精子⑤精原细胞⑥受精卵

A.①②⑤

B.①②⑥

C.①②③④

D.①②⑤⑥

【问题导入:】

首先播放有丝分裂的动画

师:有丝分裂的结果是什么?

生:一个细胞分裂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细胞

师:高等生物进行有丝分裂,个体生命发育的起点是什么?

生:受精卵

师:那么受精卵是如何形成的?

生:精子和卵细胞受精

师:精子和卵细胞是如何形成的,假设是由有丝分裂形成的(引入下

一张PPT)

假设错误,因为人的细胞中只有46条染色体

导入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减数分裂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知识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加工,得出相应的思维成果。教师予以适当点拨,师生共同总结:精子和卵细胞是由特殊的分裂方式——减数分裂形成的。

采用问题法导入新课较以往的平铺直叙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他们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通过假设法导出减数分裂,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 减数分裂的概念。(重点)

2. 精子的形成过程。(重点)

3. 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难点)

二、进行新课

(一)课堂探究1减数分裂概念

问题情境:阅读课本P16完成下面内容填写

对象:

时期:

特点:

结果:

学生齐读教材黑体字概念,找个同学回答以上问题

教师质疑:原始生殖细胞是什么?成熟生殖细胞是什么?

学生:找到课堂探究案,完成拓展

原始生殖细胞:一种特殊的体细胞,能进行_________分裂,又具有_________分裂的能力。

成熟生殖细胞:如___________、卵细胞,习惯上就称生殖细胞。

体细胞、原始生殖细胞、成熟生殖细胞间的关系: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体细胞——————→原始生殖细胞——————→成熟生殖细胞

2N __________ _________讲练结合:

典例1 下列对减数分裂的描述中,揭示出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本质区别是

A.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

B.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C减数分裂产生的细胞是有性生殖细胞

D减数分裂保持了物种的稳定性

学生:找个学生读题并找出答案

(二)课堂探究2 精子的形成

[合作探究1]观看动画,阅读教材P16~19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精子形成的场所是哪里?

2.精原细胞是一类什么细胞?其自身的增殖方式是哪种?

3.什么叫同源染色体?

4.什么叫联会?

5.什么叫四分体?交叉互换发生在哪里?

6.同源染色体分离的结果是什么?

7.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行为?

问题处理:1、前两个问题PPT展示

2、第

3、

4、5让同学到讲台用磁板展示给大家,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3、第6个问题找四位同学进行表演,让同桌两个代表一

对同源染色体,同桌分离非同桌进行自由组合,学生

深刻理解同源染色体分离的结果及自由组合的方式

4、第7个问题让学生用磁板上台演示

用图片展示精子的形成过程,给学生布置动手任务:

[合作探究2]用橡皮泥制作并简述减数分裂的过程,

学生上台展示用橡皮泥做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教师质疑:根据减数分裂的结果可以看出,生成了两两相同的4个精子,如何能产生多种呢?下面介绍交叉互换的图示

讲练结合:

典例2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是( )

A.同时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同时发生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同时发生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D.分离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自由组合发生于减数第二次分裂

学生:找个学生读题并找出答案

(三)课堂探究3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1、图片展示卵细胞形成的场所

2、[合作探究3]讨论并总结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的不同点。

学生填表格

3、[合作探究4]阅读教材P19~20,回答下列问题:

画出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图(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

探究完成后,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内容并且讲解,让同学们一起指出不足的地方并进行纠正。

师:展示卵细胞形成的图片,让学生结合自己画的图进行纠错(四)探究四: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

[合作探究5]观看动画,分析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填写下面表格。

比较项目减数分裂有丝分裂

母细胞

复制次数

分裂次数

子细胞染色体数

子细胞类型

同源染色体联会

同源染色体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师:待学生看完动画填以上表格

讲练结合:

典例3说出下列各细胞处于何种分裂方式的什么时期:

师:待学生思考后,让一个同学起来分析并回答图中所处时期三、知识体系小结:

初中七年级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学情分析

第一学期期末学情分析 七年级生物试卷 一、我会选(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40分) 1.在科学探究中,验证假设正确与否的基本途径是……………………………………()A.推理、判断 B.实验 C.查阅资料 D.分析、思考和想象2.“桃花流水鳜鱼肥”是出自唐朝张志和的《渔歌子》中的诗句,这首诗句描写了影响鳜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A.温度 B.江水 C.阳光 D.桃花 3.一般情况下,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A.以植物为食的植食性动物 B.以动物为食的肉食性动物 C.能分解动植物遗体的微生物 D.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 是………………………………………………()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 ... A.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B.细菌和真菌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C.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般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组成 D.阳光、空气和水都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5.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A.所有变量都相同 C.所有变量都不相同 C.实验变量相同 D.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因素都相同 6.下列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几种生物,属于生产者的是…………………………………()A.草、灌木、乔木 B.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C.松鼠、鸟、蛇 D.草、细菌、兔 7.关于食物链的写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阳光→草→兔→狐 B.鹰→蛇→田鼠→植物 C.田鼠→蛇→鹰 D.植物→田鼠→蛇→鹰 8.在食物链中流动的能量最初来自………………………………………………………()A.植物 B.动物 C.太阳 D.土壤 9.食物中能为人体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是………………………………()A.水、无机盐、维生素 B.水、无机盐、维生素、糖类、脂肪 B.糖类、蛋白质、无机盐 D.糖类、脂肪、蛋白质 10.淀粉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后才能被人体吸收,此小分子是………………………()A.葡萄糖 B.氨基酸 C.甘油 D.脂肪酸

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复习提纲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复习提纲 绪论 1.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哪些专业知识及技能? 答:(1)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2)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3)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 (4)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5)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 (6)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2.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物学教师? 3.课程改革的焦点聚集在“面向全体学生”和“倡导探究性学习”。 4.“面向全体学生”带来的变化是课程内容加大了灵活性和选择性,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能学到更适合他们的需求和条件的内容 5.“倡导探究性学习”则大大增加了课程中对于过程技能的要求和探究活动(或解决问题)的内容,并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物学研究的能力和引导发现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章 1.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答:性质:学科课程;科学课程;技术课程。地位:必修课程 2.生物学课程的价值

答:(1)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为学生终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3)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3.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人应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理解力,能够应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去面对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4.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国家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生物课程标准则是具体规定了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标准,并提出了教学评价及编写教材等方面的建议。它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每个中学生物学教材编写人员、生物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开展工作的依据和准绳。 5.标准和大纲的异同是什么? 标准和大纲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是教育部颁布的指令性的课程文件“编教材、教学、评估、命题”的依据,也就是常说的“4个依据”的作用。 课程标准有一些与大纲不同的特点: (1)课程标准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后的学习成果,而大纲则强调的是具体的学习内容

细胞生物学课后题

一、细胞内膜泡运输的概况、类型及其主要功能 膜泡运输是蛋白质分选的一种特有的方式,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在转运过程中不仅涉及蛋白质本身的修饰、加工和组装,还涉及多种不同的膜泡靶向运输及其复杂的调控过程。主要分为一下三种类型: COPⅠ包被小泡:负责回收、转运内质网逃逸蛋白返回内质网。 COPⅡ衣被小泡:介导内质网到高尔基体的物质运输。 网格蛋白衣被小泡:介导质膜→胞内体、高尔基体→胞内体、高尔基体→溶酶体、植物液泡的物质运输 二、试述物质跨膜的种类及其特点 主要有三种途径: (一)被动运输: 指通过简单扩散或协助扩散实现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转运。动力来自物质的浓度梯度,不需要细胞提供代谢能量。 1、简单扩散:也叫自由扩散(free diffusion)。特点:①沿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扩散; ②不需要提供能量;③没有膜蛋白的协助。 2、促进扩散:特点:①比自由扩散转运速率高;②运输速率同物质浓度成非线性关系; ③特异性;④饱和性。 (二)主动运输: 是由载体蛋白所介导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浓度低的一侧向高的一侧进行跨膜转运的方式。 主动运输的特点是:①逆浓度梯度(逆化学梯度)运输;②需要能量;③都有载体蛋白。(三)吞排作用 真核细胞通过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完成大分子与颗粒性物质的跨膜运输。 三、试述Na+—K+泵的工作原理 Na+—K+ATP酶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发生构象的变化,导致与Na+、K+的亲和力发生变化。在膜内侧Na+与酶结合,激活ATP酶活性,使ATP分解,酶被磷酸化,构象发生变化,于是与Na+结合的部位转向膜外侧;这种磷酸化的酶对Na+的亲和力低,对K+的亲和力高,因而在膜外侧释放Na+、而与K+结合。K+与磷酸化酶结合后促使酶去磷酸化,酶的构象恢复原状,于是与K+结合的部位转向膜内侧,K+与酶的亲和力降低,使K+在膜内被释放,而又与Na+结合。总的结果是每一循环消耗一个ATP;转运出3个Na+,转进2个K+。 四、试述胞间通信的主要类型 1)、细胞间隙连接 细胞间隙连接:是一种细胞间的直接通讯方式。两个相邻的细胞以连接子相联系。连接子中央为直径1.5nm的亲水性孔道。 2)、膜表面分子接触通讯 是指细胞通过其表面信号分子(受体)与另一细胞表面的信号分子(配体)选择性地相互作用,最终产生细胞应答的过程,即细胞识别。 3)、化学通讯 细胞分泌一些化学物质(如激素)至细胞外,作为信号分子作用于靶细胞,调节其功能,这种通讯方式称为化学通讯。根据化学信号分子可以作用的距离范围,可分为以下3类: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

高中生物教师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教师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课堂反思性教学是生物教师把教育理论与高中生物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教师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教师教学反思篇一我作为今年刚调入洋浦实验学校的新教师,对于新课改不甚了解。第一次面对新教材,第一次面对新课改,以前的老经验有些显得过时了,所以我从开学一直在努力学习有关理论。尽可能找时间去听观摩研讨课,学习同事们的优点,吸取他们的长处,同时自己也上了两堂研讨课,得到了吴主任和夏组长的悉心指导,给我提了很多指导性的建议。在后来的教学中,我经常想起两位名师的指导,尽最大的努力在自己的备课、授课中贯穿新课改的理念。比如在引入新课的环节上,我改变了过去单一提问复习的方式,做了一些改变。如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出现的现象入手,分析其发生的原因而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到学有可用,或通过一个科学家对某项研究的艰难历程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到科学研究的乐趣与艰辛,或让学生先做试验,埋下伏笔,然后从分析试验中的疑问入手,疑问解决了,新知识也掌握了。 我在教学中努力贯穿着这样一个理念,就是让学生多自学,独立思考,然后辅以讨论、交流。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资料,但资料后设置的问题,对我们的学生来说较难,所以我将原有的题目简化,分解为更简单的小问题,小问题解决了,大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对

以后学生无论面对高考,还是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的解决都大有裨益。 在实验教学中,以往的做法是先讲步骤,演示过程,学生依着做。这样做,学生只是机械的重复,没有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能到达实验的目的。我在这方面做了一点尝试,实验前只交代实验要达到的目的及注意安全的问题,其余的均由学生去学、去做,放手让学生操作。当然,实验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我及时地与学生沟通、探讨,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挖掘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对于新课改,我只是一个学生,还在学习理论、摸索教学的过程中,有些疑惑,敬请指导: 1、以读代讲、以练代讲、以讨论代讲能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吗? 2、学生的层次不一,自学自读、讨论学习,能培养所有同学的自学能力吗? 3、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学校开始倾向过程性评价,社会、家长认可吗 高中生物教师教学反思篇二有语云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作为一名刚刚踏上讲台的新教师,我担任五个班级的生物老师已经有半学期。这半个学期我曾经茫然,曾经沮丧,但是在有经验老师的指导与帮助下,我慢慢的进入了正轨。 以下是我个人对教学的几点反思:

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学情分析

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学情分析 我在学期初要了解对本学段的兴趣爱好和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了解社会实践需求,默契的与学生交流心理动态,了解学生个人以后预定的发展目标,针对不同学生,分批进行思想教育,端正学习态度,加强课堂纪律,,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注重养成教育,我不端教师的架子,和学生做好朋友,针对多年的经验,积极投身新课程改革,总结七年级生物学情情况分析如下: 七年级生物学情分析 一、学情总体分析 1、七年级这段时间正处在小学到初中的过度时期,大多数学生比较遵守纪律,课堂纪律没大问题。 2、学生入学第一次接受这门课程,七年级生物课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大多数学生比较感兴趣,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3、七年级生物课生物学术语和生物实验技能较多,教师的教和学生学都容易陷入重视记忆,轻视实验。 4、知识梯度是渐进,大部分学生能跟上。 二、存在的问题: 1、有些学生单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自己感兴趣的就多听,积极参与,不感兴趣的就少听不听。 2、学习思维习惯不好,很多学生不知道怎样听课。 3、个别学生对副科不够重视。 4、一些学生学习不踏实没有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5、生物术语多,有些教师无法根据学生的

年龄特点在课堂上讲活,讲透,为了提高成绩,节省时间,只好缩回传统的记忆圈。脱离实验教学这个生物教学的支柱。 三、解决措施 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重视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重视赏识教育,多听取学生的呼声,对学生多鼓励,多指导,少说教,多实验,少批评。 3、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借助多种教学媒体,教学模型、教学实体,标本、图像、画面、报告,故事,千方百计吸引学生注意力,找出学生的兴趣点,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开发潜能生。 4、必须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要质量。 5、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采取相应措施。 6、随时与班主任和其他任科老师交流学生情况。 7、施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能。 8、杜绝一言堂,关注学困生,做到课堂教学,互相尊重,人人平等,人人参与,师生、生生互动,和谐合作,人人进步。

(完整版)《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试卷(第五套)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试卷(第五套) 一、名词解释:(共10个,共20分) 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时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进行某一学科教学的能力基础,是教师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有意识的活动。 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的基本要求。它既指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课时计划:课时计划是教师和学生在上课时所从事的教学活动,所用的教学方法和所希望达到的教学目的的详细计划。通常称课时计划为教案。 观察力:表现在生物学科上是指善于观察生物体和生物现象的细微变化及其本质特点的能力。启发式教学:教师遵循认识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确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模象直观:模象直观是指实物、事物的模型和图像,它是实际事物的模拟品,如模型、图片、图表、图画以及幻灯、电视、电影等。 标准化考试:是按照系统的科学程序组织,具有统一的标准,并对误差作了严格控制的考试。STS教育思想:STS教育的基本精神强调理科各科教学应与本学科的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紧密结合,与当前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通过阐述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把学科教学与本学科的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获得各学科较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STS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常态记分法:或称正态记分法,即用简单文字等第或数字把学生学习成绩优劣表示出来的方法。 二、填空题:(共50个空,共25分) 1、最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主要有三个方面,分别是_面向全体学生、_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_倡导探究性学习_。 2、中学生物学的学科特点有(至少三个)_传授生物学基础知识__ 、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反映现代生物学科学水平。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1受体,配体:受体(receptor):存在于细胞膜上细胞内、能接受外界的信号,并将这一信号转化为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从而对细胞的结构或功能产生影响的蛋白质分子。 配体(ligand):受体所接受的外界信号,包括神经递质、激素、生长因子、光子、某些化学物质及其他细胞外信号。受体是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分子,可以识别和选择性地与某些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产生相应的生物效应.与之结合的相应的信息分子叫配体。 2. 细胞通讯,信号传导,信号转导,细胞识别: 细胞通讯: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别一个细胞产生相应的反应。 信号传导:相当于是将上面细胞的刺激冲动传向下一个细胞,起着一种传递承接的作用,生化性质上没有什么改变。信号转导:指细胞通过胞膜或胞内受体感受信息分子的刺激,经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转换,从而影响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过程。 细胞识别:是指细胞通过其表面的受体与胞外信号物质分子(配体)选择性地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是细胞通讯的一个重要环节。

3. 分子伴侣:一类在序列上没有相关性但有共同功能的蛋白质,它们在细胞内帮助其他含多肽的结构完成正确的组装,而且在组装完毕后与之分离,不构成这些蛋白质结构执行功能时的组份。 4. 核孔复合体:在内外膜的融合处形成环状开口,直径为50~100nm,核孔构造复杂,含100种以上蛋白质,并与核纤层紧密结合。是选择性双向通道。功能是选择性的大分子出入(主动运输),酶、组蛋白、mRNA、tRNA等存在电位差,对离子的出入有一定的调节控制作用。 5. 常染色质,异染色质 : 在细胞核的大部分区域,染色质结构的折叠压缩程度比较小,即密度较低,进行细胞染色时着色较浅,这部分染色质称常染色质.着丝点部位的染色质丝,在细胞间期就折叠压缩的非常紧密,和细胞分裂时的染色体情况差不多,即密度较高,细胞染色时着色较深,这部分染色质称异染色质. 6. 核仁组织区:即rRNA序列区,它与细胞间期核仁形成有关,构成核仁的某一个或几个特定染色体片断。这一片段的DNA转录为rRNA, rRNA所在处。 7. 多聚核糖体: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同一条mRNA分子能够同多个核糖体结合,同时合成若干条蛋白质多肽链,结合在同一条mRNA上的核糖体就称为多聚核糖体。 8. 紧密连接,粘着带,桥粒,间隙连接: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部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部教 学反思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从生物圈到细胞》教学反思 本节是高中生物第一节课,所以非常注重原有生物学知识的回顾和学习兴趣的引导。由于没提前做好学案,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但加入更多的讨论,提供很多学生讨论和发表自己见解的部分。在教学时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尽量帮助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的知识,虽然很多学生在初中时并没有把生物当“当主科”,但很多人还是比较有兴趣的,比如让学生讨论回顾初中学的实例一草履虫的运动和分裂等等;二是不仅仅拘泥于具体的知识,还引导学生从系统的角度看待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以及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多举例子,让抽象知识具体化;三是要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及时调整问题的难度和教学策略,并注意列举的事例应尽量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热点相联系,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性认识后总结细胞在其中的作用,从而体会“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教学过程中,改变了原有的教材设计,先从细胞结构入手,再进入非细胞结构的讲解,想用这样的方式更加突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使用多媒体课件,利用图片、文字、视频相结合的方式总结从细胞到构建生物圈的过程。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上认识细胞,并且感觉到细胞是真实存在的。多引导学生举例,加深学生印象。让细胞这个学生没有触摸到的东西,真真实实的展现出来。 在学生牢固建立了“细胞”概念后,补充一些非细胞结构,强调这些生命也离不开细胞。最后落实到,无论是细胞结构生物还是非细胞结构生物,都离不开细胞。 一节课下来,虽然没有完成课本的全部教学内容,但是很明显感觉到了学生基础各异,但对生物还是很感兴趣的,相信以后会跟他们共同进步的。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教学反思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内容中有关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的教学,我在授课的几天前就询问过学生“有没有使用过显微镜”,结果三个班的同学中只有五个是用过显微镜的,所以我觉得先帮学生复习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步骤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在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具体的操作,学生才不至于手忙脚乱、也能减少由于操作失误而导致显微镜的损坏。 我演示完显微镜的操作后,就请有兴趣的学生到讲台试着操作一下。有一个班的学生们面面相觑,很多人想去操作又不好意思,因为怕出差错,最后我指定一位平时表现比较活跃的学生去操作,结果还没操作完就下课了。而在另一个班,却有学生主动大胆地到讲台去操作,带动了其他同学的积极性,下课后都还有同学因为没轮到他操作显微镜而惆怅。我问那个上讲台操作显微镜的学生以前是否使用过,他却说没有。原来,他按照我课前的要求,利用周末的时间,认真地复习了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中“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内容,还根据实验册预习了使用高倍镜的有关知识。 从这件事中,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学生课前预习与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果老师和学生都能认真贯彻三段教学法的各个环节,一定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一节的内容,所需课时为一课时。要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细胞,首先就要了解细胞的物质组成。教材从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再到化合物,逐渐深入,让学生在微观层面上系统的认识细胞,从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开始累积成一个细胞的完整形态和结构。本节内容是学习本章及后续内容的基础。学生在初中积淀了部分生物及化学知识,有一定的实验动手能力。学生本身对探究细胞的结构是存在好奇心的,教师只要在必要的问题上对学生进行点拨,便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思考及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地探究,从而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所以教师需要在这方面多给学生指导和启发,便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堂课主要采用了问答式探究学习的方式,围绕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展开探究学习。在整堂课中,教师充当的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通过资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直到最后得出结论,都是学生通过自主合作讨论获得的。

2018-2019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教学质量分析

七年级2018-2019生物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期末考试已结束,回顾这次考试,总体感觉不够理想。本学期我教的七年级11,12,13,14四个班,4个班是普通班。这次期中考试的基本情况如下下面就这一次考试对教与学作一下总结与反思。 一、试题总体分析 1.七年级生物上的内容是初中阶段相对来说较简单的内容,本次七年级生物的期中考试的内容是第五单元第一至三章内容,主要涉及动物的类群,考点内容相对来说较简单。 2.本次期中考试选择题较容易,50分的选择题很多学生可以得到40分以上。非选择题的难度则有所提高,如第27题考到了细胞的结构示意图,涡虫的结构往年考得不多,没有给学生复习造成和一部分学生失分。第31题和32题都考到了实验探究难度较大。 3.本次考试的题目在考前复习的单元测试题中有一些类似题型,如选择题3、5、25;非选择题28题第(1)小题和29题第(5)小题。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把握完成的良好。但是仍然有一小部分学生没有认真听讲,没有把握住已经复习过的类似体型。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学生读题粗心,做题马虎。本次试题在较难的题目上都给了信息提示,但很多学生只顾做题,没有认真的读完题目,导致忽略了很多提示信息。如27题;28题的第(2)小题。 2.学生提取题目信息,了解题目要求的能力不足。如31题第(4)小题答非所问,也无法理解题中所给材料和所要求探究间的关系,把帮助理解的材料中写到了探究的提出问题中。 3.学生答题的错别字多,答题用词不规范。本次期中考试试卷上已有有些学生常写错的字,如:囊。但还是有学生写错。 4.部分学生看图能力弱,没有掌握关节中的相关内容,导致第29题不会做。 5.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弱,没有形式实验思维,无法理解生物对照实验的关键。不懂答31题的第三小题,答出了也没有进行对照试验。

细胞生物学

第一章绪论 最早发现细胞并命名的学者:虎克 细胞学说创始人:施莱登 最早观察到活细胞的学者:列文虎克 提出细胞来自细胞的是魏尔肖 提出双螺旋结构的是沃森和克里克 将染色体行为和孟德尔遗传因子联系起来的学者:博伟和萨顿 细胞学说创始人:摩尔根 第一台电子显微镜:鲁斯卡 证实DNA为遗传因子的学者是艾弗里 发现无丝分裂的是雷马克 发现有丝分裂的是弗莱明 发现减数分裂的是范贝尼登 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是分子水平,亚细胞水平,细胞水平 第二章 最简单的细胞:支原体 原核细胞典型代表:细菌 蛋白质四级结构: 一级结构指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肽键 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骨架盘绕折叠所形成的有规律性的结构。包括α螺旋和β片层。氢键三级结构是不同侧链间相互作用形成的氢键,疏水键,离子键 四级结构是多肽链亚单位之间通过非共价键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蛋白质功能:表达遗传信息 酸性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 碱性氨基酸:精氨酸,赖氨酸,组氨酸 举例说明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人体血红蛋白的β链上的第六位谷氨酸被缬氨酸替代,就会形成异常血红蛋白,导致镰刀型贫血。肿瘤转化生长因子仅在合成蛋白二聚体时才能发挥功能。在生活细胞中,蛋白质亚单位也只有组装成大的适当的超分子结构,才能更好的完成生命活动过程。 结构域:多肽链的独立折叠单位。 核酸化学组成:磷酸,戊糖,碱基 核酸功能:携带遗传信息 细胞内无机物:水和无机盐 有机小分子:单糖,脂肪酸,氨基酸,核苷酸

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多糖 光学显微镜分辨率:0.2um 电子显微镜分辨率:2nm 光镜最小可见线粒体。 苏木精染色细胞核蓝色,伊红染色细胞质红色。甲醛固定 荧光显微镜观察核酸,吖啶橙染色,DNA绿色,RNA红色 相差显微镜观察活细胞 暗视野显微镜观察液体介质中的细胞器,细菌,真菌等 显微电影记录活动过程 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彩色三维结构 分离细胞的方法: 机械分离 酶解法 根据细胞特性分离 流式细胞仪分离荧光标记的细胞 免疫磁珠法获得高纯度细胞 激光切割获得单一细胞 原代培养:直接从体内获取的组织或细胞进行首次培养 传代培养:从原代培养的细胞以一定比例转移到另一个或几个容器中扩大培养细胞系:来源于恶性肿瘤组织的细胞能够在体外无限繁殖,传代 细胞株:分离出单个细胞使之增值形成细胞群 细胞组分分离: 差速离心 速度沉降:根据沉降系数不同 平衡沉降:根据密度不同 蛋白质分离:层析法,电泳 SDS-PAGE:分子量不同 等电聚焦电泳:等电点不同 双向电泳 核酸分离:差速离心 核酸鉴定:凝胶电泳,支持物为琼脂糖和丙烯酰胺 上调基因表达:外源基因在细胞内过表达 下调基因表达:RNA干扰技术 印迹杂交时定量检测基因表达变化基本方法 荧光实时定量PCR是检测基因表达变化的常规方法 原为杂交提供基因表达的时空信息

(完整)高一生物必修一教学反思

生物必修一教学反思 唐甸深 今年是我人生第一年的教师生涯。这是我第一年的高一生物课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高中生物必修模块的教学。基本上结束了高一生物的教学,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1、教学观念的转变及课程目标的实现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究的对话者。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是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本着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教学思想,教学中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小结。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使得教学方式呈现个性化、多样化。 2、充分发掘教材资源和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新教材中的课程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具有基础性、先进性、时代性的特征,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最大的变化是呈现形式上的变化,每章节由章首页、若干节、本节小结和自我检测四个部分组成。每节由问题探究、正文、旁栏、练习四个版块组成,旁栏又安排了相关信息”、“知识链接”。每节课均以“问题探究”开始,通过观察图片、创设情景、讨论问题进行课堂导入,这些情景、问题贴近生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步步深入,引导课堂内容的呈现。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或展示图片等手段,发挥学生的视觉感官,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说。“本节聚焦”是一节课的具体学习目标;相关信息”是对正文主栏内容的补充和延伸。“知识链接”是不同章节的前后呼应,形成概念间的逻辑联系。对正文中的“资料分析”(或资料收集和分析)和“思考与讨论”多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和小组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去讨论、去操作、去试验,从而对知识进行归纳形成概念,得出结论。 3.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反思,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而大进”。

细胞生物学知识点

第一章医学细胞生物学绪论 名词解释:生物学,细胞生物学 解答题:细胞对生命活动的意义,细胞的共同属性 易考点:首次命名植物细胞的人,发现无丝分裂、减数分裂的事件,提出DNA 双螺旋模型 第二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名词解释:分辨率,电子显微镜,酶细胞化学技术,流式细胞技术,细胞培养,细胞系,细胞株,细胞融合,干细胞 解答题:细胞培养的基本条件,光学显微镜技术的原理 易考点:分辨率的计算公式及各个字母代表的意思,光镜的分辨极限,暗视野显微镜观察的是细胞轮廓以及观察的范围,透射显微镜观察的是细胞内部的细微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的是三维立体形貌。 第四章细胞膜 名词解释:生物膜,细胞膜 解答题:流动镶嵌模型,细胞膜的特性,耦联运输 易考点:功能复杂的膜中所占蛋白质的比例大,三种膜蛋白的存在形式,影响膜脂流动性的因素,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选择题形式),糖萼的本质 第六章内膜系统 名词解释:内膜系统,细胞质 解答题:信号假说的主要内容,高尔基复合体的功能,滑面内质网的功能,溶酶体的形成过程,溶酶体的功能 易考点:内质网的标志酶,高尔基复合体的形态(形成面,成熟面),溶酶体的标志酶 第七章线粒体 名词解释:三羧酸循环,氧化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呼吸链,分子伴侣,导肽 解答题:描述线粒体的结构 易考点:光镜下线粒体的结构,线粒体各部位的标志酶,呼吸链的复合体中每个复合体有哪些物质,线粒体疾病的特点,化学渗透学说主要知道氧化放能

第八章细胞骨架 名词解释:细胞骨架,中间纤维结合蛋白 解答题:微管的体外装配,影响微管装配的因素,微管的功能(简单描述),微丝的组装过程,影响微丝组装的因素,微丝的功能,中间纤维结合蛋白的功能,中间纤维的组装的控制以及影响因素,中间纤维的功能 第九章细胞核 名词解释:核型,核纤层,细胞骨架,核基质, 解答题:简述细胞核的基本结构,核孔复合体的结构,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的异同点,核仁的光镜和电镜结构。 易考点:核基质的功能,人体哪几号染色体上有核仁组织区。 第十一章细胞生长与增殖 名词解释: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物CDKI。解答题:简述有丝分裂过程及各过程标志,减数分裂过程。易考点: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的英文,细胞周期调控的起主要作用的物质。 第十三章细胞分化 名词解释:细胞分化,细胞决定,管家基因,奢侈基因。易考点:细胞分化实质,细胞分化特点。第十五章:名词解释:干细胞。易考点:干细胞的分类,干细胞的来源。 第十四章细胞衰老与死亡 名词解释:细胞衰老。解答题: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主要区别。易考点:细胞衰老的表现,细胞凋亡的特征。 第十五章:名词解释:干细胞。

高中生物课教学反思范文3篇

高中生物课教学反思范文3篇 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更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生物教学情境中,从社会实践、情 感价值观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对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反思, 我觉得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由于时间的原因,在最后阶段对一些城区的考卷的利用上还不够充分,选题也不够精练,显得过多、过杂,使学生茫然。我觉得最 后应做一套难度适中,比较基本的试题,有利于学生增强自信,对 考生考试的心态会有帮助,这是我们今后要注意的。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加强积、总结、反思,是教学水~平和 教学成绩上一新台阶。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二、教学设计的反思。 三、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班级授课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照顾绝大多数同学,课后不仅要对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辅导,更重要的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 行辅导。记得有人说过“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的”,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时间花在 成绩好的学生身上,教学、辅导的重心自然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 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好像他 们不存在似的,从而造成好的学生越学越好,差的学生越来越差, 直接导致整体成绩两级分化。所以,教师要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 学生,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群体”。 第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有充足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出学生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那种以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

四、教学过程的反思。 五、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六、教学课后的反思。 采用问题激发互动来复习生物知识 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思维等能力 此时我便提问:“你能找到替换毛细吸管的更合适的划线工具或划线方法吗?能否用其它蔬菜代替菠菜?效果如何”?等问题。学生通过回忆实验原理和目的,想到:可以用载玻片的边缘来划滤液细线、颜色浓绿的嫩叶可以作实验材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 且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发挥学生的“创新火花” 用情感语言创设情景,在知识构建中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 在学习“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这一内容时,先结合多媒体图片轻松愉快地介绍:“同学们,据史学家考证,六千年前,陕西、甘肃一带是个风景优美,充满生机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林木参天,遍地绿草如茵,处处鸟语花香”。讲到这儿,学生 因受具体图片和老师情感的感染,内心充满喜悦,那种对美好大自 然的向往热爱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我再心情沉重地说:“由于人们 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围湖造田、环境污染等造成的不良后果,使 生态系统受到了破坏。”同时展示环境遭到破坏的图片等资料,讲 到这里,师生情感产生共鸣:“我们要有环保意识,要走可持续发 展的道路”,进而产生共振,教学的效果得到优化。 这样,用强烈情感语言创设情景,把情感传给学生,触动学生心灵,在生物知识构建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复习策略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新形势下,我们每位教师都 必须思索的现实问题。

七年级生物学情分析材料

七年级生物学情分析材料 一、指导思想 我通过了前几个阶段的联动,政治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教学的各个环节把握的更好,课堂教学更加严谨有序。通过联动,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比较好的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我担任的学科是七年级二个班的生物,联动前的成绩是:期终统考总平均分:七(1)班58分、七(2)班63分。五环联动后学生懂得了生物虽然是不进入中考统考的学科,但同样重要,是贴近大自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教育学生珍惜生命的重要学科;是一门贴近自身的学科。通过联动我充分认识到在教学中应该贯彻如下原则:在再现经典实验的同时,注意贴近现代实际热点;增加探究性实验;重视定性实验同时,也注意定量实验;学生不仅参加阶段活动,也要参加完整实验过程;改变封闭单一方式,过渡到开放创新模式;改变由个体独立进行,实行群体协作互动;从依赖的模仿者,更新为探究的主体角色;改变重结果,延伸到组织交流探究过程和结果。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又通过探究性实验来学习整个教材的内容。积极的情感能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实验教学力求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情感氛围。根据初中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对实验课的兴趣和情感。实验教学提倡实验材料降低成本,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厉行节约。例如我们在实验中要求学生以饮料瓶等稍作加工后栽培植物;收集动物图片培养学生对动物的情感;在室外进行绿化调查等活动强调爱护生物资源、保护环境。联动后学生的成绩有了很大提高。期终统考成绩:总平均提高了。 二、教学任务 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学》(七年级下册) 三、具体措施: 1、继续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和提高。 2、继续探究符合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和模式。 3、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 4、学习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教研教改。上好课,设计好教案,写好教学反思。 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导语;运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6、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例如,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等。 7、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8、重视探究性报告的撰写和交流。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9、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成课程目标。 四、教学要求 1、在教学中要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酶的作用和本质》 一、教材分析 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时刻与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上一章重点介绍了有关细胞对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等内容,本章顺理成章的介绍能量是如何输入细胞以及细胞是怎样利用这些能量的。知识点承上启下,符合认知规律。 本章第1节主要涵盖3个知识点,分别介绍了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酶的本质、酶的三个特性。 本节课的教学将围绕前两个知识点展开,设计为1课时,同时也遵照了教材本身的安排。 根据《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是理解水平的具体内容标准。教材安排学生做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速率,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切身体会到酶具有很高的催化效率及其生理意义。 关于酶的化学本质,教材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关于酶本质的探索”自行归纳、总结、完善并能阐明和解释酶的定义。 在教材分析过程中,教学设计中我认为主要要解决一下几个问题: 1.教材本身呈现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相对较多,如何合理删减和调整部分教学内容,强调并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2.同学们在初三化学课上对无机催化剂作用的认识是比较成熟和完整的,本课能否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运用旧知,举一反三,理解催化剂共性? 3.高中新课程标准比较初中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的设计上,更加注重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课程理念怎样在本课中体现和养成?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消化酶,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变化的实验,基本掌握了一般实验仪器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跨学科而言,学生在初三化学课上比较成熟和完整的认识了无机催化剂的作用; 学生通过初中新课改的训练,已经具备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学习态度、研究精神以及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相关能力和方法。 三、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正确使用相关实验器具,分析相关讨论问题,从而知道酶具有很高的催化效率及其生理意义; 2.学生通过阅读并分析资料“关于酶本质的探索”,归纳、总结、完善并理解酶的定义,体会并养成科学探究在艰难中以及争论中不断继承、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和态度;3.学生通过联系初三化学课知识,从现实生活中举例子等方法,了解活化能的概念,理解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其他无机催化剂的共同特征和作用,掌握跨学科、跨领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的技能。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酶的作用、本质; (2)酶的高效性。 教学难点: (1)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学生小组实验的教学指导,保证课堂的有序和效率。 五、思想策略 在综合分析教材、学情的基础上,我提出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

细胞生物学题库第9章(含答案)

《细胞生物学》题库 第九章细胞核与染色体 一、名词解释 1、核定位信号 2、染色质和染色体 3、二级结构 4、非组蛋白 5、核型 6、核基质 7、genome 8、euchromatin 9、heteromatin 10、constitutive heterochromatin 11、facultative heterochromatin 12、telomerase 13、giant chromosome 14、lampbrush chromosome 15、ploytene chromosome 16、DNase I hypersensitive 17、LCR 18、insulator 19、NBs 二、填空题 1、核孔复合体主要有、、和4种结构成分。 2、生物基因组中的遗传信息大体可以分为和两类。 3、DNA二级结构构型分为、和3种,其中是左手螺旋。 4、是构成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基本结构蛋白,属于性蛋白质,含有、、、和5种组分。 5、染色质包装结构模型有和。 6、间期染色质按照其形态特征和染色质性能可以分为和。 7、是着丝粒区的主体,由组成。 8、端粒的生物学作用在于,与染色体在核内的以及减数分裂时有关。 9、多线染色体来源于。 10、广义的概念,核骨架应该包括、和。 11、是核仁超微结构中的密度最高的部分。 12、在代谢活跃的细胞核中,是核仁的主要结构,由组成。 13、每一个DNA分子被包装成一条_____,每个有机体的全套染色体中所贮存的全部遗传信息称为_____。 14、一个功能性的染色体必须具备三种DNA序列,即染色体复制需要的一个以

上的_____;分裂时使已完成复制的染色体能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去的_____ 和维持染色体独立性和稳定性的_____。 15、产生一个功能性RNA分子的DNA螺旋区称为_____。 16、某些DNA结合蛋白具有一个或多个类似的结构域,此结构域由30个氨基酸围绕锌原子折叠形成一个结构单元,锌原子通常与2个半胱氨酸和2个组氨酸残基结合,这种结构域称为_____ 。 17、真核细胞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位是_____,它在DNA组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8、细胞核由两层膜包围,_____具有特殊的蛋白质为核纤层提供附着的位点,_____与ER膜相连续的。 19、_____是核质交流的通道,每个类似于篮子状的结构又称为_____。 20、在有丝分裂中期,两条姐妹DNA分子被折叠形成两条姐妹_____,在_____ 部位紧密连接起来。 21、高等真核细胞中呈高度凝集状态的一小段DNA片段是_____,它在间期总是保持凝集状态,而且没有转录活性。 22、NLS是存在于亲核蛋白内的一些短的氨基酸序列片段,富含_____氨基酸残基。 23、中度重复DNA是关于_____的信息,基因的差别表达可以导致_____。高度重复序列DNA包括_____,_____, _____共三种形式。 24、通过核孔复合物的物质运输特点为既_____又有_____。 25、核孔复合体中有两类重要的蛋白质,gp120代表_____,p62 代表_____。 26、核仁有三种基本的核仁结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27、中央结构域是着丝粒的主体,由_____组成。这些序列大部分是物种专一的。 28、根据着丝粒在染色体上所处的位置,可将中期染色体分为4中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 29、着丝粒是一种高度有序的整合结构,至少包括三种不同的结构域_____,_____,_____。 30、染色质包装的两种结构模型是:_____,_____。 三、选择题 1、可以作为重要的遗传标志,用于构建遗传图谱的是。 A 中度重复序列DNA B 卫星DNA C 小卫星DNA D 微卫星DNA 2、三种构型DNA中,在遗传信息表达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A 大沟 B 小沟 C 螺旋方向 D 螺旋值 3、赋予染色质以极性的组蛋白组分是。 A H1 B H2A C H2B D H3 4、起细胞分裂计时器的是。 A 着丝粒 B 端粒 C 次缢痕 D 核仁组织区 5、灯刷染色体形成于。 A 精母细胞第一次减数分裂B次级精母细胞第二次减数分裂 C 卵母细胞第一次减数分裂D次级卵母细胞第二次减数分裂 6、关于核被膜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A.有两层单位膜组成B有核孔 C.有核孔复合体 D.是封闭的膜结构 E.核膜外层有核糖体附着 7、常染色质是。 A.经常存在的染色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