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乡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而不同的地方也会有不同的习俗。你想知道我的家乡有什么习俗吗?别急别急,下面我给大家慢慢说。

我的家乡在广西来宾。说到习俗,我们村每年都要举行“拜社火”的活动,特别热闹的是在春大年初一的凌晨,也就是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各家各户纷纷拿出“拜社火”的祭品来,先在自己家的大厅里烧香,大人们恭恭敬敬地祭拜灶神。祭品很丰富,有猪头、阉鸡、饼干、糖、果、沙田柚等等,寓意着新的一年的“大富大贵”、“甜甜蜜蜜”、保佑全家老少平安。

在家里拜完灶神后,大家又争先恐后地挑着祭品赶在第一时间去村头的社庙祭拜社神,祈求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健健康康、万事如意、财源广进!你看,社庙里香火缭绕,大人、小孩,男人、女人都忙着上香,他们嘴里还在不停地祈求社神保佑的话。地上摆满了各家大同小异的祭品。十多分钟过后,大家陆续点燃了鞭炮,鞭炮声停后,大家欢欢喜喜地收拾好祭品,有说有笑地回家去了。

怎么样?我家乡的习俗有意思吧!你家乡的习俗呢?也介绍给大家听听吧!

【我看家乡习俗教学设计】《家乡的习俗》教学设计

【我看家乡习俗教学设计】《家乡的习俗》教学设计 《家乡的习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百花园八》能说会道内容 教材分析: 习俗民风民俗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斓多姿,在灿烂的人类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安排这次能说会道的训练,一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继续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二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次能说会道训练选择的内容可以是家乡节日习俗,也可以是家乡富有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或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的,也可以是调查访问了解到的或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只要是关于民风民俗的内容,都可以成为本次能说会道的内容。不过我认为,从我们家乡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入手,学生会感觉到更有内容可说,说起来会更得心应手。因此,本节课的能说会道训练,我主要引导学生介绍家乡的民风民俗为主。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感受和吸收习俗文化的智慧和营养。(二)能力目标:

2、提高自己搜集材料的能力。 3、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的习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4、在互动交际中,培养学生能说会道能力,做到态度大方,有礼貌,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能认真地倾听。 (三)情感目标: 5、创设交际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交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 6、感受祖国民族文化习俗的魅力,尊重并热爱家乡的民风民俗。 教学重点: 1、把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与同学交流,交流时做到内容真实,表达流利。 2、培养学生的交际表达能力,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风民俗的方法,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晰。 课前准备: 1、通过上网、课外阅读等方式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 2、向家长或长辈了解本地的风俗习惯。 3、教师准备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家乡风俗

家乡风俗 2018-11-25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 春节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而在春节里,我们的习俗就可以装上一箩筐。 年三十的晚上,亲朋好友都会回家,大家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 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炮仗到外面尽情的玩,而大人们则是在房间里打牌,看电视。 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 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浓甜美的枣子汤,暖暖身子,喝完枣子汤后,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回响在耳边,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这种场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加上这一句诗的熏陶,春节的气氛是不是更浓了呢?伴随着一声声祝福语中,新年的拜年环节开始了,我和父母一起去串亲戚。 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因为每当此时,我的腰包便变得鼓鼓囊囊的。 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看后真让人觉得其乐无穷呢!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你们的家乡是怎样过春节的呢?我的家乡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美丽小城扬州。

我们家乡过年的习俗大概从腊月二十四左右就要算起了,那时候已经充分感觉新年的脚步离我们是越来越近了。 我们家乡一般腊月二十四这天掸尘,用鸡毛做的掸子将屋里的所有旮旯角落的灰尘都要打扫干净,然后给灶王爷上好香,帖好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的对联,送灶王爷上天,禀明今年在我家一年的待遇情况,和我们家的大小事情。 记得那时在家给灶王爷上香帖对联要相当严肃的,要诚心诚意的,这样灶王爷才会在玉帝面前说好话,来年保我家平安。 接着就要将家里的被褥床单衣服什么的全部洗干净,将屋前屋后也要收拾妥当,做到窗明几净,干干净净迎接新年。 二十五开始做馒头,馒头的面要发酵,发酵的时间就可以准备馒头馅,馅有很多种,我家一般都喜欢坐糯米肉丁馅的,青菜肉丁馅的,豆沙馅的,平安菜馅的,还有芝麻馅的。 现在想来家里的馒头真是香,真好吃,比外面买的包子有嚼劲多了。 二十八左右开始帖对联和福字,不知几何起,福字都是倒帖着了。 好像以前妈妈解释倒着帖,就是福到了。 现在的对联一般是买现成的,手写的少了。 记得小时候在家,每年的对联都是自己写的,别人一来,爸妈都会对别人炫耀那是我儿写的对联,自己好不得意。

作文我们家乡的风俗习惯

作文我们家乡的风俗习惯 作文我们家乡的风俗习惯1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都略微不同。但每一个地区的风俗都是多种多样、新颖有趣的。我的家乡红安也不例外,也有许多独一无二的习俗。家乡的春节是一道难忘有趣的风景线,也是难忘的回忆。 家乡的春节差不多从腊月上旬就开始了。人们都纷纷开始准备过年时的物品。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进了腊八,表示年味越来越浓。在腊八这一天,家家都会熬腊八粥,以示今年的农业大收成。腊八粥材料琳琅满目,口感香甜可口,是许多人都爱吃的美食。晚上,家家灯火通明,鞭炮声日夜不绝,全城都非常热闹。 后面的十几天,是大家办年货的时间。城里各大超市商场里挤满了人,各种喜庆用品摆满了超市。人们纷纷都在忙碌着…… 转眼间,春节的高潮——除夕到来了。这也是人们最忙最热闹的时候。在我们老家,团圆饭要吃好几次。除夕一大早,轰隆隆的鞭炮声震醒睡梦中的我,一大早起来吃团圆饭,年饭吃的越早预示这一年家里会有更多的好运。吃完团圆饭后,每个人都忙了起来。首先是全家大扫除。名曰“扫房”。寓意扫去去年的不好的运气。然后后是贴春联和福字。福字一般倒着贴,寓意“福到”。大人们忙碌,小孩儿们也不例外。小孩儿们要么在外面玩着鞭炮,要么在里面帮大人们做事。除夕晚上家里人又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吃团圆饭时,家家都要看春晚、放爆竹,以示过年热闹的气氛。

团圆饭很讲究,有肉丸,鱼,年糕等菜。其中,肉丸寓意“团团圆圆”鱼寓意“年年有余”,年糕寓意“年年高升”。吃团圆饭时,全家人说着往事,欢乐无穷。吃完团圆饭后,还要进行祭灶王爷、拜佛烧香等习俗。 正月初一,街坊邻里开始互相拜年,你到我家,我去你家,进门做个发财仪:“恭喜发财,身体健康”。初二开始就是各家亲戚老小的来拜年,这时,最热闹的时候就来了,大人们聊天,聊着过去一年的收获喜乐事,小孩们给长辈拜年领着红包,互相玩耍着,好不热闹! 正月初一人们互相串门拜年,而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家家户户又要吃一次年饭,放鞭炮,也是年饭吃的越早越好。元宵节晚上,家家门口点着灯笼,人们吃着元宵预示着团团圆圆。 过完元宵节春节就结束了。大人们外出打工,孩子们去上学了,家乡变得空荡起来。这就是家乡春节的风俗,难忘又有趣。 作文我们家乡的风俗习惯2 每一个家乡都有自己的特色风俗,而我们家乡特别看重的是清明节,每当清明节来临之时,大家都会买祭品,祭奠逝去的亲人、朋友。我们家乡的人都非常的尊重这个习俗。 这一天,一大早上,大家都忙的不可开交。家里人,外出买祭品。我看向门前,到处是一些花,香,还有酒。这时姥姥说:“快,大家抓紧时间,我们马上要上山了,”话一说完,我看向门口。记得诗人杜牧在《清明》中写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此情此景可真谓是一模一样啊,下着的大雨一直没停,大家也都魂不守舍

关于家乡民风民俗的调查报告

关于家乡民风民俗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此次调查主要是为了将永寿地区农村新年习俗系统地形成文字,将其展现出来,以此来激发人们对年俗的关注,同时也为文化流失敲响警钟。 时间:2014年7月14日到7月27日 地点:永寿县 调查对象:亲朋、邻里 调查方式:查阅相关书籍、走访、请教 调查范围:关于永寿地区各种风俗文化以及春节期间的禁忌,天气状况、饮食所赋予的含义。 我从小生活在永寿,一直生活在这个地区,对于该地区的风土人情已经不在意,自从在外地求学才发现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人文风俗,特别是年俗更是差强人意,南北地区差异尤为明显,例如南部地区的福建省,大年三十不吃饺子,初一不拜年也不走亲戚,统统等到大年初二才进行。四川地区大年三十不吃饺子而是吃汤圆还有他们自制的火锅。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正因为各地区不同的风俗文化才构勒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民俗画卷。下面是关于永寿地区的年俗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概况。 在我的家乡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正月里禁忌剪头发,剪头发方娘家舅舅,意思是正月里剪头发对自己的舅舅没有好处。新春正月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有人讲如果新春期间做个媒,这不喜上添喜吗?但是在我们这是不允许的,做媒有自找倒霉的含义,所以正月里禁忌做

媒。同时新正月也不允许买鞋,买鞋与“买邪”同音也就是说把邪气带回家里,是不吉祥的预兆。一个正月处处暗藏着年俗“机关”稍不留意就会中招。初一至初四是禁忌乱用针线的,初五那天才可以使用,被称作缝破,意思是把过去一年里的琐碎和缺憾都缝补起来。在我们这的新春期间,对天气状况也格外关注,如果初一至初六天气都为晴,那么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六畜兴旺,反之灾祸不断。就这样的一些年俗似乎已经成为人们新春的希望,每天都期盼艳阳高照,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美好的希冀。 在永寿地区的正月期间饮食也有着丰富的含义,正月初三称为庄稼会,如果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粮食满仓。初五被称为元宝日,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会财源滚滚,兴旺发达。初七被称为“人七日”这一天吃面条预示新的一年里大人小孩身体安康无病痛无灾患。 这些在简单不过的年俗已经潜移默化的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希望。在人们不知不觉的遵循它的时候,也就产生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由此产生动力去创造生活创造幸福。此次调整报告文字简短,语言平实,但对于我这个一直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人来讲,在没做这个调查报告之前,已经将其抛弃殆尽,因此,这次调查报告也是对自身对待风俗文化态度的一种修正。同时系统的搜集了东北地区乡村年俗的信息,把我们这朴实的年俗文化变成文字,以此来激发更多的人,去关注年俗,关注身边的普通文化,捍卫乡土文化,避免文化大量流失。

家乡的习俗(16篇)

家乡的习俗(16篇) 家乡的习俗第1篇: 家乡的习俗作文(一): 我的家乡在山西北部,是一座被称作像北欧一样美丽的城市――朔州市。它有着很多自我独特的韵味。尤其是在正月十五闹元宵,花灯、秧歌、彩车、旱船、焰火……热闹非凡。 挂花灯是山西人民欢庆元宵节必备的一种形式。每逢元宵节来临之时,家家户户都挂起各式各样的花灯,从正月十四至十六连续三天,每当夜幕降临远远望去,楼房张灯结彩五颜六色,将整个城市装扮的富丽辉煌。各单位也争相制作各种各样的灯展。供人们欣赏。花灯样式之多数不胜数。有现代电器的也有歌颂新生活的,有宫灯、动物灯、飞机灯、火箭灯、飞船灯、有鼔灯、油饼灯······ 放烟花,为山西人民最为喜欢的活动,元宵节期间每晚都要在广场上进行放烟花活动。大街上人山人海都在观看那美丽的烟花,多么艳丽,把天空都装扮的绚丽多彩,科技含量相当之高。 文艺踩街堪称民间文化化妆大游行。“装扮故事,盛饰珠宝,钟鼓喧天,一日狂若”。从十四到十六各区县都组织大大小小的各种文艺汇演到市里来表演。有民间艺术,有现代艺术展示,有传统文艺,有古装戏花样之多数不胜数。大型灯展在街上展出。有代表吉祥的,有代表幸福的,有代表古老传说的,有带有启迪意义的……

啊!家乡的元宵节,你已经成人们生活乃至生命的以部分。 家乡的习俗作文(二): 家乡的习俗 百里不一样风,千里不一样俗。在新年里,我的家乡一陆丰,也有不一样的习俗。 在我的家乡准备过年时,家家到几十里买年货,要准备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号在新年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八就开始大扫除,家家都忙得不亦乐乎。将垃圾、灰尘扫走后,就把买的吃的摆上桌,让客人和家人吃。在这一天,已经渐渐会有客人来做客,无论是隔一面墙的邻家亲戚,无论是百里相隔的朋友,都会赶来做客。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海鲜与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门外贴上红红的对联。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这一夜,在广场上会演“潮剧”,会有很多人前往观看。不仅仅如此,在广场上还会有人在赌“鱼虾蟹”,时不时连小孩子也会拿着十块、五块前往去赌一赌,因为过年开心。此时此刻,大部分店铺已经关门,因为都去看戏。 正月初一与除夕截然不一样。这一天,大人们都在家中看看电视什么的,仅有小孩偶尔去找朋友一齐玩。 元宵到临,有一个高潮到,许多的人都蜂拥而至、三五成群到自我的亲戚家拜年,小孩子都应接不暇,嘴里不停说着“新年欢乐”等吉言,然后不停收着红包,到午时时会有

家乡风俗文化调查报告

思政部 基础课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题目:家乡风俗调查报告 班别:17网络1班 姓名:梁华梁 学号:22 指导老师:王泉利 关于家乡民风民俗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此次调查主要是为了将茂名地区农村新年习俗系统地形成文字,将其展现出来,以此来激发人们对年俗的关注,同时也为文化流失敲响警钟。 时间:2018年1月14日到1月27日 地点:茂名市信宜 调查对象:亲朋、邻里 调查方式:查阅相关书籍、走访、请教 调查范围:关于信宜地区各种风俗文化以及春节期间的禁忌,天气状况、饮食所赋予的含义。 我从小生活在信宜,一直生活在这个地区,对于该地区的风土人情已经不在意,自从在外地求学才发现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人文风俗,特别是年俗更是差强人意,南北地区差异尤为明显,例如南部地区的福建省,大年三十不吃饺子,初

一不拜年也不走亲戚,统统等到大年初二才进行。四川地区大年三十不吃饺子而是吃汤圆还有他们自制的火锅。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正因为各地区不同的风俗文化才构勒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民俗画卷。下面是关于信宜地区的年俗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概况。 在我的家乡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正月里禁忌剪头发,剪头发方娘家舅舅,意思是正月里剪头发对自己的舅舅没有好处。新春正月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有人讲如果新春期间做个媒,这不喜上添喜吗?但是在我们这是不允许的,做媒有自找倒霉的含义,所以正月里禁忌做媒。同时新正月也不允许买鞋,买鞋与“买邪”同音也就是说把邪气带回家里,是不吉祥的预兆。一个正月处处暗藏着年俗“机关”稍不留意就会中招。初一至初四是禁忌乱用针线的,初五那天才可以使用,被称作缝破,意思是把过去一年里的琐碎和缺憾都缝补起来。在我们这的新春期间,对天气状况也格外关注,如果初一至初六天气都为晴,那么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六畜兴旺,反之灾祸不断。就这样的一些年俗似乎已经成为人们新春的希望,每天都期盼艳阳高照,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美好的希冀。 在信宜地区的正月期间饮食也有着丰富的含义,正月初三称为庄稼会,如果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粮食满仓。初五被称为元宝日,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

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500字

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500字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有五十六个不同的民族,每个民族肯定都有它独特的风俗习惯。在我美丽的家乡上海,就有许多不同的习俗。其中,元宵节就是我印象最深刻的。 在我的家乡,总是特别重视元宵节。在正月十五那天,家家户户都吃元宵。因为元宵的形状是圆形,圆就意味着团团圆圆,它能够祈福家人团聚,每天都能幸福圆满。 吃完元宵,接下来就是元宵节的高潮部分。要表演踩高跷、舞狮子、划旱船、耍龙灯等元宵节特有的节目。在表演时,每一个观众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都被表演所吸引了。 说起元宵节,最负盛名的便是观花灯、猜灯谜了。在元宵节那天晚上,每天街上都张灯结彩,处处显示出元宵节特有的气氛。就像《东京梦华录》中说的那样: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百里灯火不绝。热闹的气氛足以形成一条河流,让所有看到的人们都跟他们一起欢呼起来。 正月十五之夜还有一个独特的习俗:观月。正如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中提到: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一边欣赏着天空中美丽的月亮,一边看着人们欢

庆元宵佳节的样子,此时还有谁能坐得住呢?赶紧出来和人们一起庆祝象征美满的元宵佳节。 啊!这是一派多么祥和、热闹的景象啊!这就是我家乡最独一无二的习俗。是不是也令你十分神往呢?我爱我的家乡,爱家乡独有的习俗! 第二篇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国,这个巨大的家庭是由56族兄弟姐妹们组成的,而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我的家乡在美丽的广东,下面让我带大家走进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吧! 首先先绍的是我们广东人最爱的饮料凉茶,我们认为凉茶是身体的保险公司, 因为它有病服即能治病,无病服也能防病。在广东,如果成人一个月内不饮几杯凉茶(多为王老吉),婴幼儿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认为身体健康没保障。 竹蔗茅根水是广东凉茶之一,有清热下火,生津止渴,润肺排毒之疗效。 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凉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四时感冒、头痛发热等积滞之症。其中王老吉的药性最为寒凉,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对平和一些。小儿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小儿感冒发热、烦躁咬牙等症。适用于体质强壮、素来火旺湿盛、经常咽喉肿痛、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者。但

四年级上册 《我看家乡的习俗》

四年级上册《我看家乡的习俗》 汕头市澄海永新小学许逸钿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材第8课《我看家乡的习俗》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很适合南方孩子学习,学生通过学习,能了解广东地区的一些独特习俗和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生活的城乡的积极情感。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设计针对的是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从他们稍懂人事开始,其实已经每时每刻都在接受着传统文化习俗的熏陶,尤其以节目的熏陶为主,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每个学生都有亲身经历,对这些节日的习俗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学生就有话可说,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个问题,即学生介绍习俗的时候容易讲述普遍存在的相同的内容。因此,这一节课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让学生既对普遍存在的习俗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又要在课前对家乡的独特习俗作进一步的掌握,并在课堂上介绍给同学们。把习俗介绍定位在家乡的独特习俗上,才能不致于让学生的介绍内容重复无味。 设计思路: 在教学思路上,我主要设计了以下五大环节:一是激趣导学;二是猜习俗,吟出悠悠中华情——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习俗;三是话习俗,品味浓浓家乡情——了解不同地区最有特色的传统文化习俗;四是赏习俗,感受美在特色中——了解潮汕地区最有特色的传统文化习俗;五是评习俗,辨明好坏更文明——保持良好习俗,摒弃不良习俗;六是回顾拓展——掌握更多的风俗文化,让学生逐层感受到习俗的魅力,提高对风俗习惯的认识。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了解家乡的习俗,知道不同地区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2、情感目标:学生初步感受习俗带给人们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当地习俗的变化,通过学习,懂得保持良好习俗,摒弃不良习俗。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调查研究的能力,以及倾听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互相协作互相尊重的集体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

家乡的习俗

家乡的习俗 家乡的习俗16篇 家乡的习俗作文(一): 我的家乡在山西北部,是一座被称作像北欧一样美丽的城市朔州市。它有着很多自我独特的韵味。尤其是在正月十五闹元宵,花灯、秧歌、彩车、旱船、焰火热闹非凡。 挂花灯是山西人民欢庆元宵节必备的一种形式。每逢元宵节来临之时,家家户户都挂起了各式各样的花灯,从正月十四至十六连续三天,每当夜幕降临远远望去,楼房张灯结彩五颜六色,将整个城市装扮的富丽辉煌。各单位也争相制作各种各样的灯展。供人们欣赏。花灯样式之多数不胜数。有现代电器的也有歌颂新生活的,有宫灯、动物灯、飞机灯、火箭灯、飞船灯、有鼔灯、油饼灯······ 放烟花,为山西人民最为喜欢的活动,元宵节期间每晚都要在广场上进行放烟花活动。大街上人山人海都在观看那美丽的烟花,多么艳丽,把天空都装扮的绚丽多彩,科技含量相当之高。 文艺踩街堪称民间文化化妆大游行。装扮故事,盛饰珠宝,钟鼓喧天,一日狂若。从十四到十六各区县都组织大大小小的各种文艺汇演到市里来表演。有民间艺术,有现代艺术展示,有传统文艺,有古装戏花样之多数不胜数。大型灯展

在街上展出。有代表吉祥的,有代表幸福的,有代表古老传说的,有带有启迪意义的 啊!家乡的元宵节,你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乃至生命的以部分。 家乡的习俗作文(二): 家乡的习俗 百里不一样风,千里不一样俗。在新年里,我的家乡一陆丰,也有不一样的习俗。 在我的家乡准备过年时,家家到几十里买年货,要准备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号在新年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八就开始大扫除了,家家都忙得不亦乐乎。将垃圾、灰尘扫走后,就把买的吃的摆上桌,让客人和家人吃。在这一天,已经渐渐会有客人来做客了,无论是隔一面墙的邻家亲戚,无论是百里相隔的朋友,都会赶来做客。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海鲜与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这一夜,在广场上会演潮剧,会有很多人前往观看。不仅仅如此,在广场上还会有人在赌

《家乡的风俗》精品教案

《家乡的风俗》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家乡的风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习作,创编班级民俗作品集。 4.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 1.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 2.能通过习作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自豪、赞美之情,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教学策略 1.阅读理解 以《北京的春节》为例,带领学生品味经典,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在此基础上学以致用,帮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素材,激发灵感,动笔写家乡的风俗,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2.表达运用 通过阅读习作例文,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作文的长处,将所学的作文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同时让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者问问长辈,深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家乡风俗习惯。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家乡的风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能够恰当审题,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习作。 3.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写作方法,做到详略得当。 1 / 6

4.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写出自己对家乡风俗的独特感受。 ?教学过程 板块一图片欣赏,导入新课 1.边欣赏边思考,说说这些图片中隐藏着哪些传统节日。 2.学生说一说:这些节日各有什么习俗? 预设1:图一是春节,展示的是春节拜年。 预设2:图二是元宵节,展示的是元宵赏花灯。 预设3:图三是春节,展示的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包饺子。 3.引言导入:同学们,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不已。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想要介绍的家乡的风俗。可以是查阅资料时知道的,也可以是询问长辈时了解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板书:家乡的风俗)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风俗习惯,对本次习作充满写作热情,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板块二确定思路,回顾写法 1.你最想介绍的是家乡的哪种风俗?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 3.你知道哪些传统节日? 2 / 6

家乡的民风民俗的作文

家乡的民风民俗的作文 本文是关于家乡的话题作文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你的家乡的民风民俗你还记得吗?下面一起看看大家家乡的民风民俗吧! 【篇一:家乡的民风民俗的作文】 壮族人民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区。壮族的建筑、服饰、节日还有那著名的山歌,都彰显了壮族人民的勤劳善良。 先看看壮族人民的建筑吧!他们的房子依山靠水。原因是:壮族人民喜爱大自然,喜欢与大自然和大自然里的生灵一起生活。壮族人民的房子是由木头搭建而成的。一楼是养生出的,二楼以上住人。 壮族人民的服饰是五花八门、色彩斑斓的。虽然壮族男子的服饰和汉族男子的服饰差不多,但壮族女子服饰和汉族女子的服饰相比就是天壤之别了。壮族人民勤劳善良,特别是女子。在壮族女子缝织衣服时同时也会绣上各种各样的图案。有鸟兽;有鲜花;还有许多具有没号予以的图案……壮族女子的服饰上除了精致的图案外还会有各种缤纷的色彩。他们的头饰也很精美别致,也有许许多多雕刻上去的图案。壮族女子整套服饰上的色彩混起来都比彩虹没美呢! 壮族有一个最著名的节日,那就是在农历三月初三的“歌墟节”,在“歌墟节”那天,每个村子都会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在村口,几乎全村人都在那迎接外村人,并接受他们的挑战。挑战什么呢?当

人事唱山歌啦。台上的人唱山歌的时候,台下的人也会跟着唱两句给自己村里人助威。这些比赛时为了增进各个村子之间的友情,这也验证了那句话:“友情第一,比赛第二”。这也是壮族人民的品质之一。壮族人民为什么可以吧山歌唱得那么好呢?请接着听我介绍。 其实,在生活中,壮族人民也在一边唱山歌。在壮乡,壮族人民无论在哪里,都可以即兴创作一首山歌。也就是说,壮族人民在生活中已经能够达到一个代言的地步了。在田野里,可以听见他们的歌声,在两个山头间也可以听到,甚至在他们自己家里有时候也会听到他们用山歌对话。壮乡人民凭着心情也能唱出优美动听的歌。那歌声同时也表达了当时唱歌的人的心情,如果他的朋友听到了,也会用山歌与他交谈。 壮族真是一个豁达乐观,勤劳善良的民族啊! 【篇二:家乡的民风民俗的作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 我看家乡的风俗》教案

8 我看家乡的风俗 一、背景分析: 本课的教学设计针对的是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每时每刻都在接受着传统文化习俗的熏陶,尤其以节目的熏陶为主,,每个学生对春节、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等节日的风俗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学生就有话可说。这一节课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让学生既对普遍存在的节日风俗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又要对广东的独特风俗作进一步的掌握。 二、探究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知道不同地区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2、情感目标:学生初步感受风俗带给人们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当地风俗的变化,通过学习,懂得保持良好风俗,摒弃不良风俗。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调查研究的能力,以及倾听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互相协作互相尊重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课前探究和准备 1.根据本班学生的成长环境,家乡地域分布特点。把全班分成七个小组,以小 组为单位收集、整理资料,调查访问。 2.资料包括:传统节日、风俗,家乡文化与生活环境,封建迷信的危害,习俗 与迷信的区别。 3.资料的形式可以有关节日习俗的文字资料,节日的录像片,家乡节日习俗活 动图片,从各种媒体宣传中,搜集一些典型的迷信事例。 4.汇报的形式可以是:口头叙述、图片展示、照片、录像、情景表演等。 四、课中归纳: 一、诗词导入 1、师(出示诗词):同学们,你们读过陈勉襄的《竹枝词》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节日的景象? 今天,我们就从我们传统的节日风俗出发,去探索家乡的风俗习惯。

二、小组合作学习 借助预习纸,我们知道了本篇课文的探究目标,齐读目标。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对资料进行了整合、归纳,也交流了各自的想法。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展示我们的学习成果,分享我们的学习体会。 (一)了解节日传统习俗 小组展示(要求:介绍清楚节日的来历、活动、禁忌、食物等。展示方式:口头介绍、图片+几句简短说明、课件、故事、诗歌) A春节的习俗(元宵的习俗) B端午节的习俗: C 中秋的习俗 D重阳的习俗 (二)了解家乡的习俗 小组展示(要求:介绍一定要突出自己家乡特有的风俗,最好还能说说这个习俗和本地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A潮汕组: B客家组: C广府组: 师小结:通过小组展示,我们知道了节日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各个地方还有自己特定的风俗习惯。月是故乡明,水是家乡甜。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风俗都是好的,下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37页,一起来读一读《奶奶的两个习惯》,快速阅读,读完后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三)读故事,辨明好坏更文明 1、师在学生阅读《奶奶的两个习惯》后,点击问号: (1)你们见过这样的情景吗?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 (2)如果你们碰见这种情况,准备怎么做? 2、学生交流讨论。 3、达成共识。 (1)正确看待民风民俗。 (2)尊重当地的礼仪。 (3)对于迷信活动应当加以抵制。 三、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中国节日风俗和不同地方的独特风俗,还提高了对好坏风俗习惯的认识。中国的风俗文化源远流长,内涵极其广泛,

家乡的民风民俗小学作文500字满分范文

家乡的民风民俗小学作文500字满分范文 家乡的民风民俗小学作文500字满分范文【篇一】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国的传统习俗形形色色,五花八门。今天,就让我带着你走进我的家乡,领略一下那历史悠久而传统的习俗——捣年糕。 年糕,年年“糕”升。在象山,年糕是家家户户过春节时必吃的食物。捣年糕虽然看起来简单,可是真正做起来却是费时费力。 村里的男人,先把米一升一斗地从米缸里取出来,浸泡在水里,等到米粒充分吸收了水分,彻底湿透以后,再把米捞起来过滤掉水分,晾一晾,然后才把这些米送到磨坊里磨成米粉。接着把磨好的米粉倒进一个特制的桶里,放到锅里蒸,待到厨房里的蒸气弥漫着米香时,米粉已经被蒸熟了。大力男人端起木桶快步走到木槽前,把一桶的米粉倒进木槽里,用木杵用力地捣,使木槽里的米粉变成膏状,再用力,使那些膏状物从一个方形的小口里挤出来,钻出长条,像是一条巨大的蚕从蛹里爬了出来。边上的妇女手里握了一把刀,刀上沾一些水,切成了一段段,再放到室外的竹板上晾起来,期间还要给它不断地翻身,等年糕完全变硬之后,就可以装入袋子里保存起来了。 家乡吃年糕也是一大特色。在年糕刚成型时,还冒着热气,黏黏的,撒上一些红糖,白糖,芝麻和桂花,年糕一下子变得又甜又糯,是我最喜欢的吃法。也有人喜欢吃咸的,放入榨菜丝包起来,这样吃甜丝丝,咸滋滋。 捣年糕是我们家乡的一种传统习俗,也是一种生活艺术。 家乡的民风民俗小学作文500字满分范文【篇二】 我最喜欢的节日是端午节,但我更喜欢端午节里的划龙舟。

端午节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午日节。这个节日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之一,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等都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活动。 据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相传古时楚国人屈原不愿做亡国奴,而投江自尽,人们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同时又为了避免鱼虾吃食屈原的身体而制作了粽子扔入江中,后来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星期三,我们一家去西溪湿地看赛龙舟。 我一来到西溪湿地便看见了波光粼粼的河面上荡漾着许多龙船,每条船上有十来个选手挺拔的站着。然后,他们缓缓坐下,似乎在等待着什么。忽然,哨声响起,选手们像发了疯似的划了起来,旁观的人有的鼓起掌来,有的兴奋不已,大声叫喊着。选手们拼命地划着,口号更是声如洪钟:一二三,划!一二三,划!落后的选手也不甘示弱,紧追其后,仿佛一条条发威的蛟龙在水面上腾飞着,汗水浸湿了他们的脸颊,衣服,但选手们并没有停顿,每一个动作还是那么力量十足,战况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让人沉浸在浓烈的比赛气氛中,使人叹为观止。 比赛结束了,我看着碧绿的江水,心中不禁赞叹着:龙舟比赛真是扣人心弦。 家乡的民风民俗小学作文500字满分范文【篇三】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我国一年一度的春节即将来临。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一种传说是: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兽。"年"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常年深居海底,每到特定的一天(就是现在的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这一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

我看家乡的风俗教案

我看家乡的风俗教案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8我看家乡的风俗 一、背景分析: 本课的教学设计针对的是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每时每刻都在接受着传统文化习俗的熏陶,尤其以节目的熏陶为主,,每个学生对春节、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等节日的风俗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学生就有话可说。这一节课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让学生既对普遍存在的节日风俗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又要对广东的独特风俗作进一步的掌握。 二、探究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知道不同地区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2、情感目标:学生初步感受风俗带给人们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当地风俗的变化,通过学习,懂得保持良好风俗,摒弃不良风俗。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调查研究的能力,以及倾听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互相协作互相尊重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课前探究和准备 1.根据本班学生的成长环境,家乡地域分布特点。把全班分成七个小组,以小 组为单位收集、整理资料,调查访问。 2.资料包括:传统节日、风俗,家乡文化与生活环境,封建迷信的危害,习俗 与迷信的区别。 3.资料的形式可以有关节日习俗的文字资料,节日的录像片,家乡节日习俗活 动图片,从各种媒体宣传中,搜集一些典型的迷信事例。 4.汇报的形式可以是:口头叙述、图片展示、照片、录像、情景表演等。 四、课中归纳: 一、诗词导入 1、师(出示诗词):同学们,你们读过陈勉襄的《竹枝词》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节日的景象 今天,我们就从我们传统的节日风俗出发,去探索家乡的风俗习惯。

家乡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 本文是关于作文大全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家乡的风俗(一) 端午节在中国的民间节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节日,粽子、插艾蒿等都是端午节的特色。 小时候过端午节我足足能提前兴奋上一周,因为可以吃上香喷喷的粽子了,那个时候生活比较单调,也很苦,不是过节平常是什么也吃不到的。说起粽子,它不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过程中,体现着乐趣。每年端午一到,母亲在头一天晚上泡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亲一起包,绿绿的粽叶里加上糯米和大枣,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后放在大锅里足足煮上3、4个钟头之后,母亲把粽子泡在备好的两水桶内,凉了以后细细地拨开竹叶,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红的大枣就露出头来,蘸白糖再吃,那时吃起来是那么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节早晨,起床后,母亲在我们的手腕和脚踝上缠上五彩的丝线,今后一直带着,据说可以去病除邪。其实在我心里,这些五彩的丝线在我心里是那些精美手镯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会花些钱给自己的小孩买香荷包带在身上,我的母亲是自己亲手用些小布头做的,里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这样我们也很高兴。 回忆儿时过节是快乐的,节日的气氛也比现在浓。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我们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妈妈。每年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妈妈常说:用芦苇的叶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节妈妈都用芦苇的叶子来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的叶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分别洗一洗。等芦苇的叶子凉了以后,她就开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叶子,将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锥体,然后先放一个枣,接着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再夹几个枣,最后用线把叶子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个个老佛爷在睡觉。等粽子包完后,妈妈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四十分钟,再放三四个小时,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妈妈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见到粽子就会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所以,每当吃粽子时,我总是吃得很多! 我感受到人们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纪念屈原这种伟大的爱国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节的传统风俗。蕴涵着祖国人们深深的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绚丽的文化,它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我们要保护它,传承它,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节日。 家乡的风俗(二) 在我们的记忆中,端午给人的印象除了玩就是吃。在端午节期间,我们除了可以吃上香喷喷的鸭蛋,还有让人记忆深刻的粽子呢? 包粽子也是端午的保留节目之一。妈妈和阿姨总会买了好多的粽叶,用水少泡着,洗干净码好。粽子的馅一般是糯米,配上绿豆、红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5篇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5篇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1 我国有许多传统佳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这些节日承载着悠长的民族文化,各自有着鲜明、独特的节日风俗。而我最喜欢的还要属春节了。 每年春节,我们都要穿上新的衣服,姥姥也换上了大红毛衣,家家户户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姥姥一边帮我拿新衣服一边说:“以前生活条件不好,不是每人都有新衣服穿的,但也要有个新气象,于是就有了‘闺女要花,小子要炮,老头要个新毡帽’的顺口溜。” 去年春节,我回姥姥家过年。到了晚上七、八点钟的时候,姥姥端出一盆和好的面,一大盆肉馅,一碗干面粉和一根擀面杖。“姥姥,这是要干什么呀”我问道。“包饺子呀。这可是我们北方的习俗呀。”姥姥笑呵呵地答道。 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一边包饺子,一边看春节晚会,大家七手八脚地忙活起来了。姥姥揪面团儿,我来擀皮儿,爸爸妈妈包饺子,之后姥姥嫌我擀得慢,就让我也包饺子,她自我擀皮。我包的饺子简直是四不像,有的甚至露馅儿了呢,赢得大家哈哈大笑。姥姥趁着煮饺子的时候,给我讲了关于饺子的由来。因为饺子的形状像元宝,所以在辞旧迎新的时刻吃它,象征着来年有好运气,平平安安的。 过了十几分钟后,姥姥把饺子端上来了。我吃着自我的劳动成果,觉得异常鲜美。吃完饺子,我就给长辈拜年了:“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姥姥笑着给我个红包。欢笑声、祝愿声、鞭炮声响彻云霄。

春节施我最喜欢的节日,真期望天天过年!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2 我的家乡在山西北部,是一座被称作像北欧一样美丽的城市——朔州市。它有着很多自我独特的韵味。尤其是在正月十五闹元宵,花灯、秧歌、彩车、旱船、焰火……热闹非凡。 挂花灯是山西人民欢庆元宵节必备的一种形式。每逢元宵节来临之时,家家户户都挂起了各式各样的花灯,从正月十四至十六连续三天,每当夜幕降临远远望去,楼房张灯结彩五颜六色,将整个城市装扮的富丽辉煌。各单位也争相制作各种各样的灯展。供人们欣赏。花灯样式之多数不胜数。有现代电器的也有歌颂新生活的,有宫灯、动物灯、飞机灯、火箭灯、飞船灯、有鼔灯、油饼灯······ 放烟花,为山西人民最为喜欢的活动,元宵节期间每晚都要在广场上进行放烟花活动。大街上人山人海都在观看那美丽的烟花,多么艳丽,把天空都装扮的绚丽多彩,科技含量相当之高。 文艺踩街堪称民间文化化妆大游行。“装扮故事,盛饰珠宝,钟鼓喧天,一日狂若”。从十四到十六各区县都组织大大小小的各种文艺汇演到市里来表演。有民间艺术,有现代艺术展示,有传统文艺,有古装戏花样之多数不胜数。大型灯展在街上展出。有代表吉祥的,有代表幸福的,有代表古老传说的,有带有启迪意义的…… 啊!家乡的元宵节,你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乃至生命的以部分。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3 中国有很多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都有一个历史或传说,这些传说有

高二作文(叙事)家乡的习俗

家乡的习俗 篇一:家乡的习俗 年的脚步一天天近了,春的气息一天天浓了,年前年后的一个多月里的日子里,几乎浓缩了家乡的风俗。 在我的家乡,一进腊月人们就充满了迎春的热情。第一个节日当是过腊八,每年的这一天早晨,各家的主妇们就早早地起床,忙着洗糯米、捡各色豆类、选各种干果,备齐各种佐料,用文火慢慢熬制腊八粥,等到热气腾腾,香味弥漫整个房间的时候,腊八粥就熬好了,那份精致,那份温暖,是商店里买来的八宝粥是无法媲美的,在寒冷的冬日早晨,喝上一碗香甜可口的腊八粥浑身热乎乎的,好像年一下子就窜到了眼前,就连行走时的脚步也加快了几分。接下来的日子就匆匆忙忙起来,腊八过后,接着就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一天有一个很传统的仪式,就是祭灶,送灶王爷上天,各家各户点上香烛,摆上贡品,在香案前念念有词: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来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这时有一种食品必不可少,那就是全家人都要吃的麻糖,其用意是粘住灶王的嘴,不让他和玉皇大帝打小报告,说家里的坏事。沿袭了几千年的风俗,在现代化的今天也赋予了其新的含义,因为每年从这一天开始,在外奔波的亲人们无论身在何方,都会加快回家的步伐,于是祭灶也就演变成聚灶,送灶王上天变成了迎接在外

游子的回家。紧接着便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日子了,打扫卫生,准备年货,家里要收拾得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厨房里备足鸡鸭鱼肉各色水果,按照老规矩要吃上七天,这就叫夹年饭,预示着丰衣足食,年年有余。除夕之夜把过年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剪窗花,贴对联,挂灯笼,包饺子,穿新衣,放鞭炮在一派热闹非凡、忙乱有序的气氛中迎接年的到来。一家人边看电视边聊天,细数一年中的收获,分享一年里的快乐,这是全家人一年中最难得的相聚时刻,等到午夜时分砰砰啪啪的爆竹声响起时,人们怀着不舍的心情,带着幸福的期盼,在除夕之夜守岁,按当地的风俗,除夕之夜睡得越晚就会越健康长寿,有的甚至守岁到凌晨,一夜无眠。 迎春纳百福,过年求吉祥。正月初一,是最热闹的最幸福的日子,大人小孩三五成群,结伴团拜,小辈要给长辈行拜年礼,长辈给孩子们发压岁钱,在一片寒喧声中,互致祝福。夜幕降落,各家各户红烛摇曳,大街小巷彩灯高挂,兴奋了一天的人们进入了甜甜的梦想,讲究个早晨起得早,晚上睡得好,预示着一年的平平安安。接踵而至的便是走亲戚访朋友马不停蹄,直至红红火火闹完元宵,随着年的脚步款款前行,年的感觉越走越远,越来越淡了 家乡的风俗还有很多,希望各位来我的家乡旅游,体验民间

家乡的民俗文化

家乡的民俗文化 一、活动目的: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家乡民俗文化的探究兴趣,增强对家乡的自豪感;让学生知道保护家乡的民俗文化就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与责任。 2、能力目标: 通过活动,学生能队家乡的民俗文化进行简单的考察,并写成简单的考察报告。通过观察、查阅、走访、调查、体验等一系列时间活动,锻炼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分析信息、提炼观点的能力。 3、知识目标: 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民俗文化、民间工艺等方面的知识。 二、活动方式:1.到图书馆查书; 2.把资料抄好; 3.制成一本活动成果录。 三、活动内容: 分头行动,部分人上网查资料,部分人到图书馆查资料。 四、活动准备: 我们先确定今天谁应该查名人,谁应该查民族风俗。然后再分别查资料。 五、行动过程: 我们准备好后,就各自出发,我查名人名事,汤思宁查湖南古城,叶双查民族风俗…… (三)活动过程与活动方式 1.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①引导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特有节庆、传统习俗,传统文化艺术及渊源、 ②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传统的诗歌、散文、小说,并初步了解家乡古代农桑文化、军事文化、工商文化与科技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节令文化等传统文化形式。

2.开展考察活动 ①考察家乡的著名建筑及其特点与由来。 ②考察家乡的历史名人与遗迹。 ③考察家乡某些地名的由来。 ④考察家乡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特点。 ⑤访问民间艺人,了解传统工艺。 3.组织学生为宣传家乡的传统文化开展实践活动。 以下一些活动形式可供参考: ①学生编写《家乡民间故事》、《家乡风俗习惯》、《家乡风味小吃》、《家乡名人故事》等小册子,提供给有关文化部门&旅游点。 ②与有关部门合作,制作广告牌张挂在家乡显眼处,宣传自己的家乡。 ③为社区群众策划一次家乡文化艺术表演或传统游艺活动。 ④开展题为“家乡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的讨论会,引导学生从民族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的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变进行探讨。 4.就“如何利用家乡的传统文化为家乡服务”写一份方案。 (四)总结方式 可在个人自我总结、小组内总结的基础上,再在班级内进行交流活动。总结形式可多样,可就是个人的日记、作文,实践活动中的反思与建议,也可就是在班级讨论中的发言与资料展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