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侵华时间表

日本侵华时间表

日本侵华时间表
日本侵华时间表

日军侵华时间表

1927年东方会议日确定“征服满蒙”武装侵略方针

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沈阳制造“九一八事变”

1932年1月,日制造事端,进犯上海。

1932 1.28事变驻淞沪国民党第十九军:蔡廷锴、蒋光鼐

3月伪满洲国建立东北三省沦为日本殖民地

1933 1月日进犯山海关,东北军:安德馨。日占承德后,沿长城进犯,二十九军:宋哲元。国民政府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5月日攻多伦,察哈尔省危急,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冯天祥、吉鸿昌,收复多伦,将日伪军赶出察哈尔省

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八一宣言中共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2月瓦窑堡会议陕北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一二九运动北平数千学生反对华北自治游行。后,平津学生下工、农、军抗日宣传1936年抗日义勇军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

抗日联军中共满洲省委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

12.12 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也就是“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之后日以重兵三路进攻华北

8月,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

8.14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军队改编西北:中国工农红军(主力)→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下辖115师(林彪)、120师(贺龙)、129师(刘伯承)南方:红军游击队→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项英)

淞沪会战战略防御阶段的主战场。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八路军开赴山西。115师平型关伏击日军(120师雁门关,129师阳明堡)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9月国共合作宣言中共中央起草,国民党发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陕甘宁区政府成立,首府延安。陕甘宁边区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主后方。

11月上海失守,日进攻南京

12月13日,日军攻下首都南京(南京大屠杀)

1938年5月抗战初期正面徐州会战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山东台儿庄。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5月日军占领徐州打通津浦路

10月日军占领武汉、广州。(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1940 5月枣宜会战湖北枣宜,国民党第三十三军团军总司令:张自忠(殉国)百团大战华北,八路军:彭德怀,歼敌四万多人,沉重打击日军侵略气焰月

1941 12.8 太平洋战争爆发

12.9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德、意宣战。

1942 1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部:蒋介石。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

1944 春敌后抗日军民发起局部反攻

1945 春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延安。党的任务P40。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

5月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

7月,中、美、英在《开罗宣言》的基础上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

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长期投下两颗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击溃日本精锐部队关东军。美、英等国在太平洋集结重兵,准备在日本登陆。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正面战场和敌后军民举行反攻。

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宣布接受《波兹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的诏书。

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向同盟国投降的签降仪式。

10.25 台湾光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最后胜利。

历史分析:日本侵华理论的演变

1855年 吉田松阴的“补偿论” 明治维新后日本面临的民族危机,在各方面都屈从于欧美列强,却形成了在“侵略弱小邻国来寻求它屈服于欧美的经济、政治和精神上的补偿”。明治政府成立之前,日本幕府末期的思想家吉田松阴在1855年日本与美国、俄国缔约后,在《狱是帖》中指出,讲和既定,不可背约,而应蓄养国力,“征服易取之朝鲜、满洲和中国,在贸易上失之于俄美者,以满洲和朝鲜之土地补偿之”。这一思想被明治政府奉为最高国策,也奠定了日本在数十年后致力于侵略中国东北乃至全中国的思想根源。 1868年 明治天皇的《大陆政策》和《御笔信》 所谓大陆政策,乃是明治以来,日本政府确定以朝鲜、中国为主要侵略目标的扩张政策,早在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一开始,明治天皇就确定了用武力征服世界的方针。1868年3月,明治天皇睦仁颁布“继承列祖列宗伟业,……宣布国威于四方”的《御笔信》,成为日本军国主义和日本大陆政策的思想理论基础。 1869年 木户孝允首倡“征韩论” 1869年1月,明治维新三杰之一的木户孝允在明治政府伊始便向政府副总裁、大纳言(日本官职名)岩仓具视建议,将朝鲜首先作为兴师问罪的大方向,从而“确定远大之海外目标”。此后西乡盛隆也力主征韩,目的最终是掠取中国、朝鲜,“以立入侵欧亚各国之基”。 1870年 山县有朋建立皇军 日本皇军的创始者是山县有朋。早在1870年,山县有朋自欧洲回国不久,日本政府即公布了《征兵条例》,规定:“人民不分阶级,男子身高5尺以上,年龄在20~30岁之间,均有服兵役的义务。”1872年,山县有朋制定第一次征兵令,规定了男子在17~40岁之间,有义务服3年现役,2年后备役(期间定期召训)及2年第二预备役(于紧急时召集)。到甲午战开战前,日本已拥有新式陆军22万人,被称为“皇军”,成为日本侵略他国的主要工具。 1872年

日本侵华战争根源之浅析

我相信世间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因果支配,人们常说的突然事件,其实也是有其因果支配,只是来得突然,未有心理及时间上的准备罢了。中日之间的战争既在日人的掌控之中,也出乎国人的意料之外。中国史学界一直把民国二十六年即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认定为日人侵华的全面开始,所以民间上到八十岁的长者,下到两三岁学语顽童,都知道八年抗战。但日人学界却有中日十五年战争之说,从时间的差距中就可以看出一些问题。日本人为何要侵华?其实日本人这一阴谋已酝酿百年之久,非一朝一夕之功。先取高丽,琉球、再图支那,是日人几百年来的既定国策。他们用几百年的时间去策划实施,并且一步一步去实现个人认为,日人侵华主要有以下三点重要因数。 日本方面 必然性 1、自然环境日本列岛位于亚欧版块和太平洋版块的接界处附近,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全球有十分之一的火山位在日本,在全国都时常会发生火山活动。严重的地震则每一个世纪都会发生几次。1923年9月1日的关东大地震。东京地区的高楼在地震中悉数毁掉。东京等地有许多古建筑和现代建筑的精品之作在地震中化为一堆废墟,全国约有1/20的财产在地震中被大自然毁坏,人员伤亡不计其数。另外自然资源也十分匮乏。基于以上原因,日本一直在寻找一处适合居住的大陆,以及廉价甚至是可以无偿夺取的资源,而中国正符合他们的需求。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实行屠杀政策,把东北部分地区的中国百姓全部屠杀,然后从本国迁移了部分人口在这里生活。 2、民族文化—军国主义传统日本之所以走上侵略扩张道路,根子还在于它的民族文化中存在着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这种传统的形成首先和日本的武士道密切相关。日本历史上曾经历了很长的战国时期,大名领国群雄割据,混战不已,并逐渐形成了专事征战杀伐的武士阶级。1192年,日本建立了第一个武士政权——镰仓幕府,从此开始了长达数百年的武士统治时代。“武家习气”、“弓矢之道”与中国的儒家伦理相融合,就形成了忠君、节义、廉耻、武勇、坚忍等一整套封建伦理规范,统称“武士道”。武士道的形成使武士意识大大强化了,它不但从伦理关系上加固了武士阶级,而且使武士的思想和行为特征更加明确了。中国儒家伦理所倡导的儒雅之风,不但没有使日本武士变得像中国儒生那样弱不禁风,反而给嗜杀的武士罩上了儒雅的外衣,使其在血泊与文墨之间达到心理平衡。封建武士经常为试刀而无故砍杀路人,然后彬彬有礼地朝死者鞠上一躬,说声“对不起”。这典型地体现了日本武士所具有的文质彬彬和凶残嗜杀的双重性格。这也是日本武士与西方强盗的不同之处。在武士统治的数百年间,武士道一直被作为日本社会伦理的基本内容而加以宣扬,武士道潜移默化的熏陶,使日本文化和日本民族性格中具有强烈的强悍尚武的特点。明治维新推翻了武士阶级的统治地位,废除了武士等级,但武士道却被日本统治者作为主导性的伦理传统继承下来,用以向国民进行灌输,甚至将武士道精神渗透到青少年的教育之中,千方百计地培养青少年的残酷心态。比如,为了培养小孩子的胆量,深夜派他去死刑刑场取死人头,谁敢做就给谁奖励;给小孩喝红色的羹汤,让他体验喝血的感觉。与军国主义密切相关的第二个因素是天皇制。天皇制政体是明治维新保留的除武士道之外的另一个封建残余。日本的天皇制有两个特点:一是万世一系,从未改姓,绝大多数日本国民对天皇有着绝对的精神信仰;二是天皇不掌握实权。天皇制的这一特性,也被日本利用于军事领域。日本军队实行所谓的统帅权独立制度,即军队的指挥权不归内阁而归天皇,日本军阀可以借助天皇的名义随意对外用兵,日本的政党体制对日本军方不起约束作用。可以说,军国主义是日本侵略成性的根源所在,而武士道和天皇制,正是日本军国主义得以形成的精神支柱和政治基础。另

日本侵略中国的过程

日本侵略中国的过程 日本原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经过1868年的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一个带有浓厚封建性的资本主义国家。从明治政府成立起,日本就以“富国强兵”、“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作为对外政策的宗旨,积极扩军备战,逐步跻身于帝国主义行列。它企图征服东亚,称霸世界。日本作为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始终把侵略中国作为“基本国策”,对中国进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侵略。 1894年7月25日,日本侵朝军队在丰岛海面袭击中国兵船;8月1日,中日双方正式宣战,爆发了甲午战争,政府战败,接受日本侵略者提出的一切条件。1895年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日本出兵达两万人,约占关内联军总数的40%。它还以军事威胁来索取巨额赔款和在京山铁路沿线的驻军。1914年8月,日本乘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机,派兵侵入我国山东省,占领原德国租借地胶州湾和胶济铁路沿线,攫取山东的农业资源和矿产资源,变山东省为日本的殖民地。1915年1月,日本向北京袁世凯政府提出二十一条要求,企图从政治、军事、经济上进一步控制中国,永远占领我国东北和山东等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美帝国主义国家又重新回到东方,进行争夺殖民地、瓜分中国的侵略活动。这期间,日本不得不调整其侵略政策,但其侵略中国的野心丝毫未变。 1927年,日本内阁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会议的内容是回顾和确定对华政策,中心议题是所谓满蒙政策。会议确定了把满蒙同中国本土分离开来的方针,形成了一个会议文件--《对话政策纲领》。该文件声称,中国东北是同日本的生存有重大关系的特殊地区,强调日本应当有不失时机地采取措施的思想准备。日本政界就把目光瞄准了中国东北。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详尽地暴露出了日本企图吞并满蒙、征服中国的狂妄计划。此后的历史发展证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所实施的一系列的侵略活动乃至全面的武装侵华战争,都是按照东方会议所确立的基调而全面展开的。 经过长期的酝酿和筹备,日本帝国主义选择了中国东北作为侵略中国、实现大陆政策的突破口。 1931年9月18日晚10点,日本关东军自行破坏沈阳北郊柳条湖一段铁路,采取贼喊捉贼的卑劣伎俩,反诬中国军队炸毁“南满铁路”和“袭击日军”,并以此为借口,悍然进攻沈阳附近的北大营和沈阳城,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在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命令下,东北官兵遭到重大伤亡,被迫含泪退出营地。19日,日军占领沈阳。前后不到一周的时间,日军又占领了南到营口、北至四平、东至安东等几十座重要城镇。吉林、长春相继沦陷。11月下旬,日军攻占了黑龙江省。翌年2月,日军占领了锦州。至此,日本侵略军攻占了中国

日本为什么会侵略中国---分析非常好!!

日本为什么会侵略中国 从地理规模来说,日本的面积是37万多平方公里,只相当于中国的云南省。但令人不解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小国,却连年不断地发动对外战争,给亚洲的许多国家尤其是中国带来了罄竹难书的浩劫和灾难。事实上,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不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的,也不是从1874年日军侵略台湾开始的,而是从16世纪中国的明王朝时就开始了,那就是倭寇对中国东南沿海的骚扰和侵略。黄仁宇在他的《万历十五年》一书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在16世纪中叶,日本这一个岛国能够严重威胁本朝(即明朝)东海沿岸各省的安全,这种现象是很难理解的。合乎逻辑的倒是本朝的士兵应该越海进攻日本。因为当时的日本不仅地狭人稀,而且几十年来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政权,内战频仍,法律和纲纪可谓荡然无存。本朝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被一个极有组织的文官集团所统治,中央指挥地方如身之使臂,极少发生抗命的事情。同时我们这个帝国在名义上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常备军,人数多达二百万。但是,拥有200万军队的统一的明王朝却丝毫没有侵略日本的欲望,倒是并未统一且内战频仍的小日本大有吞并中国的企图。16世纪末,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就说:“誓将唐之领土纳入我之版图,……灭亡中国,迁都于中国,天皇居北京。”可见,地盘不大的日本野心实在大得惊人。日本军国主义者对这个问题倒是有一个答案:日本列岛是一个蚕,中国则是一片桑叶,蚕就是要吃桑叶。日本的老师就在课堂上给自己的学生们灌输这个观点:日本的形状像个蚕,支那则像个桑叶,蚕吃桑叶天经地义,否则蚕岂不要饿死吗? 这真是可笑的歪理邪说。 要回答日本为什么侵略中国,既要看日本的因素,也要看中国的情况。 一、日本方面: 从日本方面看,首先是它想侵略中国,其次是它有能力侵略中国。前者解释日本侵略中国的必然性,后者则回答日本侵略中国的可能性。从中国方面看,日本之所以将中国而不是其他国家作为主要侵略对象,是因为中国地大物博,是一块“肥肉”,且距日本很近,便于日本用兵;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国力衰弱,中华民族存在着重大弱点和缺陷,给了日本侵略者以可乘之机。 一)、第一个问题:从日本方面来看。它为什么要侵略中国.为什么想侵略中国?也就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必然性在哪里? 日本之所以走上侵略扩张道路,根子还在于它的民族文化中存在着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那么,日本为什么会形成军国主义的传统呢? 1.这首先和日本的武士道密切相关日本的武士道是大家熟知的一个名词,但武士道究竟是个什么货色?它是怎样形成的?它对日本有什么作用和影响呢? 日本历史上曾经历了很长的战国时期,大名领国群雄割据,混战不已,并逐渐形成了专事征战杀伐的武士阶级。1192年,日本建立了第一个武士政权——镰仓幕府,从此开始了长达数百年的武士统治时代。“武家习气”、“弓矢之道”与中国的儒家伦理相融合,就形成了忠君、节义、廉耻、武勇、坚忍等一整套封建伦理规范,统称“武士道”。武士道的形成使武士意识大大强化了,它不但从伦理关系上加固了武士阶级,而且使武士的思想和行为特征更加明确了。中国儒家伦理所倡导的儒雅之风,不但没有使日本武士变得像中国儒生那样弱不禁风,反而给嗜杀的武士罩上了儒雅的外衣,使其在血泊与文墨之间达到心理平衡。封建武士经常为试刀而无故砍杀路人,然后彬彬有礼地朝死者鞠上一躬,说声“对不起”。这典型地体现了日本武士所具有的文质彬彬和凶残嗜杀的双重性格。这也是日本武士与西方强盗的不同之处。在武士统治的数百年间,武士道一直被作为日本社会伦理的基本内容而加以宣扬,武士道潜移默化的熏陶,使日本文化和日本民族性格中具有强烈的强悍尚武的特点。明治维新推翻了武士阶级的统治地位,废

近代史论文—日本侵华战争的根源

中国近代史论文

日本侵华战争的历史根源 [内容提要]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是其必然性与偶然性相结合的产物,日本侵华也不例外。本文就"日本侵华这一历史事件的必然性何在"这一问题,来寻找和探讨日本侵华的历史根源。就时间而言,它始于亚洲的大门被欧美列强打开之后;就其发展程度而言,它又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步伐相一致;就其具体内容而言,又可划分为政治根源、经济根源、人口根源和思想根源等几个方面。本文就是以其具体内容为载体,其他方面容入其中来论述的。 [关键词] 日本侵华政治根源经济根源人口根源思想根源 一、日本侵华的政治根源 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中日之间的邦交关系一直非常友好,日本侵华的政治根源始于近代亚洲遭到西方列强入侵之后。日本在近代之初,和其他国家一样,也是在欧美资本主义列强的炮火下被迫打开国门的,与此同时也不得不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直到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才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但由于日本的明治维新并不是日本人民通过革命取得的政权,因而在掌握了政权的日本统治阶层中,就根深蒂固地存在着这样的看法:企图通过对中国、朝鲜等亚洲国家的侵略,以求得本国的发展,进而充当欧美各国在亚洲的尖兵,以提高其"国际地位"。吉田松阴是明治维新"元勋"们的导师,他对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统治阶层有过巨大的影响。他在1855年曾说:"俄美肯定讲和,我等决不能违次而失信于戎狄(欧美各国)。唯

应严章程,笃信义,乘其间培养国力,换取易取之朝鲜、满洲、中国,使失之于俄国之土地,偿之于鲜、满",①,"失之欧洲,取之亚洲" ②。这两段史料都反映出日本近代初期就已经存在的两种倾向:一是对欧美强国卑躬屈膝,唯唯诺诺,二是对中国、朝鲜这样的弱国处处掠夺,企图在牺牲中国和朝鲜的条件下弥补自己的损失,扩充自己的国力。因此,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天皇就确定了对外扩张政策,宣称要以武力"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③。由此可见,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由来已久。 到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日本资本主义的急剧发展,日本统治集团的侵略欲望更大。它进一步鼓吹"大陆是日本生命线"的所谓大陆政策,准备扩大对中国和朝鲜的侵略。同年3月,山县有朋在给外务大臣的指示《外交政略论》中说:"我邦利益线实在朝鲜、满洲。"⑥这也表明了日本的统治者所主张的不单纯是保卫国土,而是为侵略朝鲜、中国,迅速扩张军备。 日本帝国主义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之后,垄断资本迅速膨胀,侵略胃口越来越大,时刻妄图独霸中国。从二十一条的五号内容上看,二十一条一旦实现,中国就要整个沦亡!因此它遭到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和欧美列强的不满。鉴于此,随后的日本寺内内阁主张采取比较隐蔽的侵略方式,即实行所谓的"菊分根"政策⑨,也就是利用日本垄断资本在一次大战期间膨胀起来的机会,以投资的手段使中国殖民地化。 1927年4月田中义一内阁上台后,加速了侵华的步伐。1927年六

日本侵略中国时的原因

日本侵略中国时的原因 1.日本地小资源少人多经常地震。关东大地震几乎摧毁了东京。占领中国后可往中国移民。 2.日本自古就有占有大陆,称霸世界的野心。比如明朝时候的侵朝战争,甲午战争和日俄 战争。 3.因经济危机使日本国内经济萧条,社会动荡。政府扩大军事开支和军火产业规模。这样 结果只能选择战争。 4.日本国内少壮派军人纳粹思想严重。自行其是,擅自发动918事变。 5.30年代中国相对稳定,虽有国共相争。但因为底子薄,经济发展较快。日本国内却经济危机停滞不前。日本当权者坐不住了,再这样发展下去日本就没机 会了于是发动战争。 问题的提出 作为研究抗日战争的学者,笔者常常会被人问起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小小的日本为什么会侵略一个比它大得多的中国?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际上很大的问题,涉及中日战争广阔而复杂的历史背景,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地理等种种因素,以致我们常常不知如何才能简明扼要地加以回答。 从地理规模来说,日本的面积是37万多平方公里,只相当于中国的云南省。但令人不解的是,就是这 样一个小国,却连年不断地发动对外战争,给亚洲的许多国家尤其是中国带来了罄竹难书的浩劫和灾难。事实上,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不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的,也不是从1874年日军侵略台湾开始的,而是从16世纪中国的明王朝时就开始了,那就是倭寇对中国东南沿海的骚扰和侵略。 日本军国主义者对这个问题倒是有一个答案:日本列岛是一个蚕,中国则是一片桑叶,蚕就是要吃桑叶。日本的老师就在课堂上给自己的学生们灌输这个观点:日本的形状像个蚕,支那则像个桑叶,蚕吃桑叶天经地义,否则蚕岂不要饿死吗? 要回答日本为什么侵略中国,既要看日本的因素,也要看中国的情况。 从日本方面看,首先是它想侵略中国,其次是它有能力侵略中国。前者解释日本侵略中国的必然性,后者则回答日本侵略中国的可能性。 从中国方面看,日本之所以将中国而不是其他国家作为主要侵略对象,是因为中国地大物博,是一块“肥肉”,且距日本很近,便于日本用兵;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国力衰弱,中华民族存在着重大弱点和缺陷,给了日本侵略者以可乘之机。 第一个问题:从日本方面来看。它为什么要侵略中国.为什么想侵略中国?也就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必然性在哪里? 日本之所以走上侵略扩张道路,根子还在于它的民族文化中存在着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 那么,日本为什么会形成军国主义的传统呢? 1.这首先和日本的武士道密切相关 残酷心态。比如,为了培养小孩子的胆量,深夜派他去死刑刑场取死人头,谁敢做就给谁奖励;给小孩 喝红色的羹汤,让他体验喝血的感觉。 2.与军国主义密切相关的第二个因素是天皇制 日本的天皇制有两个特点:一是万世一系,从未改姓,绝大多数日本国民对天皇有着绝对的精神信仰; 二是天皇不掌握实权。天皇制的这一特性,也被日本利用于军事领域。日本军队实行所谓的统帅权独立制度,即军队的指挥权不归内阁而归天皇,日本军阀可以借助天皇的名义随意对外用兵,日本的政党体制对日本军方不起约束作用。 可以说,军国主义是日本侵略成性的根源所在,而武士道和天皇制,正是日本军国主义得以形成的精神支柱和政治基础。

历史上日本多次侵略中国的原因

河南工程学院考查课 专业论文 历史上日本多次侵略中国的原因 学生姓名: 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电气班 专业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任课教师:徐岩 2014 年 5 月12 日

历史上日本多次侵略中国的原因 摘要: 中日之间战争渊源很长,从唐代开始,中国强,日本来学习仰慕,中国弱,日本来侵略蚕食。日本这个国家表面是很善于学习其他先进文明的思想,骨子里,还是很野蛮也原始的。可以说是一个披着资本主义外衣,有唐代文化特色的奴隶制军国主义国家。日本侵华是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其中不断的试探和评估,国家力量的综合力量的起伏。二次大战虽然结束,但是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在抗日战争中没有得到充分惩罚,由于美国为了自己在远东势力的私利。中国政府虽然作为战胜国,却没有占领日本,而且日本完全没有像德国人那样做出充分的战争反思。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带来的痛苦,是中国历史不可磨灭的痛。 关键词:中日侵略原因

正文: 历史上日本多次侵略中国的原因有好多种说法,我认为可以从地理、文明、经济、政治、历史这几个方面去考虑这个问题。 地理方面:从地理规模来说,日本的面积是37万多平方公里,日本之所以将中国而不是其他国家作为主要侵略对象,是因为中国地大物博,是一块“肥肉”,且距日本很近,便于日本用兵;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国力衰弱,中华民族存在着重大弱点和缺陷,给了日本侵略者以可乘之机。 文化方面:从明亡之日起,日本人就不认可满洲人统治的中国,认为他们曾经无限向往和狂热学习的华夏汉文化已亡,胡人统治中土已无先进性可言。而日人认为日本却比较完好保留了华夏文明的衣冠文物,他们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是有理由和有资格去与清国为敌的,日人一直想成为东亚文化圈的精神领袖。满清入主中国后,让日本人觉得野蛮在中国已经战胜了文明,尤其是满清的中国人,都脱下了原来的汉族衣服,剃掉了受之父母的头发,编上了蛮人的辫子,这一点就让日本人觉得很鄙夷。因为日本读书人虽然对历史上的中华文化有钦慕之意,但是对现实清国的存在却相当蔑视。清朝的出现,唤起了日本人对当年元寇的回忆,所以打心眼里对满清有一种敌意。 经济方面:日本人口众多,耕地稀少、资源匮乏、灾害不断这是日本的真实写照。在当时生产力低下的十六、十七世纪,以及后来十八、十九世纪资本主义高能耗的大生产时期,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对日人来讲就是朝思暮想的东西。只隔着一个朝鲜的中国具备了他想要的一切,他能不打歪主意吗?日本对中国东北的移民政策由来已久。日俄战争刚过,日本殖民政策制定者曾鼓吹向中国东北移民一百万人。大规模移民的实施,始于“九·一八”事变。因为日本移民,中国农民的大片土地被剥夺。日本侵略者不仅夺占了大面积的官公土地和东北军政要员、抗日将领的所谓“逆产”,而且以收买不在地主土地之名,强行剥夺了大量普通农民的耕地。他们强行收缴地照,低价收购,如有拒绝,即施高压。 政治方面:日人要想征服世界,中国的战略地位就显的非常重要。如果有了中国这个大宝库,要人有人,要粮有粮,要钱有钱,那么日人必定能称霸世界,所以这个战略高地一定要拿下。后来日本敢对美国宣战,很大因数是他们认为基本上已经征服中国,所以认为自己有本钱与洋人为敌,所以他们一直打着从洋人

日本侵略潮汕史实

明洪武二年1369 命杨载宣谕倭国 是年倭寇(患)惠、潮诸州,时天下初定,海内*安,倭夷窃发,滨海骚动,乃命行人杨载使日本,以玺书宣谕其国王。略以诏书到日,如臣则奉表来廷,不臣则修兵自固,永安境土,以应天休。如必为寇,朕当命舟师扬帆诸岛,捕绝其徒,直抵其国缚其王,岂不代天伐不仁者哉,惟王图之 二十六年1393 诏沿海练兵备倭 是年八月命安乐侯吴儏永定侯张全统率武*于广东沿海卫所,练演以备倭寇。 三十年1398 倭掠大埕所 初洪武三年置大城所于小金山之下,是岁倭寇猝至劫掠无算,居民奔避所城内,东门百户殷实开门纳之,民免于难,西南北三门百户韩马谢闭门坚拒,多遇害。事闻至京,皆论死,传首本所以纾民恨,子孙革袭,终明之世尚缺三百户,谓之缺户。 明永乐九年1411 昌化百户追残倭至潮 是年倭攻陷昌化,千户王伟战殁,百户王昌等追至潮州西头湾或之 十九年1421 春正月倭寇潮阳,靖海所李珪御之 春正月倭寇靖海所,副总兵指挥李珪御之,倭遁去,生擒十五人,斩首五级,所获器械送京师。 明宣德元年1426 倭夷通事刘秀勾引倭舟入于湾港,威召乡村赴舟领货,名曰放苏,所至抄略,至上里乡,耆民陈彝率众拒之,捶其酋,多所杀伤,倭舟遁。时乡人皆携家避莲花鲤鱼二山寨。 明嘉靖二年1523 倭之南澳互市 浙江市舶司罢,倭之南澳互市,给事中夏言奏,祸起于市舶,请罢市舶司。市舶既废,番船无所容,乃之南澳互市,期四月,终至去以五月,不论货之尽与不尽。于是凶党构煽,私市益盛。倭商不肯归,倘佯海上,而变遂作。 三十六年1557 倭袭黄岗 十二月倭由鋈屿趋潮州澄海界,登岸袭陷黄岗土城,寻奔诏安,蹂躏惠潮沿海各县。 三十七年1558 正月倭自漳泉入揭阳,掠大川、蓬州、钱岗、凤山诸村,官兵击败之。二月倭自潮州之鮀浦攻蓬州,千户所佥事万仲分部水路兵马东南哨攻之,临敌而哨兵皆溃,领哨千户魏岳高洪俱死。 十月倭踞黄冈略回来 十二月倭屯荆陇劫掠潮惠 三十八年1559 冬十月倭寇如潮阳 十一月倭会海寇许朝光攻海门略黄冈蓬州

近代日本侵华的战略意图与主要步骤

近代日本侵华的战略意图与主要步骤 一、战略意图 日本在二十世纪初期不断侵华的原因与背景大致如下: 1. 大陆政策侵略扩张 日本基于传统的侵略政策,不断向外扩张势力。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同时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当时,日本土地贫瘠,资源缺乏,而且当时东京又发生了一场大地震。日本人认为日本岛不适合住人,他们要移民,而中国的资源丰富,而且地理环境好,它们认为中国是梦想中的天堂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国势骤强,积极向外扩张。自甲午之役、日俄战争,以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均在中国掠夺利益。且日本因地少人多,故一向主张贯彻“大陆政策”,认为“如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可见日本军国主义是以侵华为基本国策的野心。 2. 经济大萧条转移国内视线 受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渴望从对外侵略中寻找出路。1931年挑起了“九一八事变”。1932年,日本侵略者将东北占领地改名为“满洲国”,扶植被推翻的清朝废帝溥仪为傀儡。 3. 称霸亚洲建立“大东亚共荣圈”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即实施军国主义教育,培养年青一代的民族优越感,民族主义抬头。日本内阁和军方在国内大力加强法西斯统治,对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进行军国主义教育,灌输“八纮一宇”的侵略思想和“武士道”精神。总之,日本帝国主义者在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作了相当充分的准备。而日本军阀又先后与德、意缔结盟约,形成“罗马、柏林、东京轴心”,狼狈为奸,以图东西方分别称霸。 二、侵略步骤 日本对中国的掠夺与侵略是在周密规划下进行的。 日本殖民中国,迁都大陆的设想早在丰臣秀吉时代即已构思,只是那时无力实现。从1868年明治维新的富国强兵、殖产兴业的政策开始,到1927年《田中奏折》的征服世界的五步计划,日本把征服中国大陆作为实现其野心的先决条件。日本对中国的掠夺先是通过武装侵略,勒索巨额赔款,以为其进一步工业化获得原始资本,同时达到使中国经济崩溃、内乱四起的目的。然后则趁中国改换朝代百废待举的时候,以精锐之师对国土进行武力征服。 1.勒索巨额赔款 日本对中国的勒索主要是甲午战争后的马关赔款和八国联军的赔款。1895年日本逼迫清政府在日本马关签订条约,割取辽东半岛,及台湾、澎湖列岛,并勒索赔款白银二万万两。后因俄、德、法干涉,日本不得不放弃辽东半岛,但又索取赎辽费三千万两白银。这一笔总数二亿三千万两白银的巨款,相当于当时中国年财政收入的3倍,日本年收入的4.5倍。此后,日本将90%的赔款发展军需工业,建立了大机器生产的工业体系。1896年伊藤博文内阁制

对日本侵华有感

我们和他们的家国梦 观日本侵华纪录片有感 昨天晚上,我有幸观看了一个有关“二战”期间,日本侵华的纪录片,看完之后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想,我必须要写点什么,我感觉到我肩上的“两道杠”格外沉重,我也感到一阵发自内心的,一种镌刻在民族灵魂上的痛。这晚,我彻夜难眠。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转眼抗日战争胜利已经70载光阴,毛主席有诗说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时光荏苒,在我们革命先辈们的努力下,中国正逐渐成为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国家。慢慢的,我们这一批所谓的“90后”也逐渐成长起来,终有一天,我们将接过他们手中的“接力棒”,同为第一批成长起来的“90后”,我也自然深感责任重大,在为国家发展建设出力的道路上,每个人的选择不尽相同,有的选择了经贸,有的选择了科研,也有选择祖国的基础建设,诸如此类我便不加赘述。而我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明天的我们是不是也能像他们那样,爬雪山过草地,吃树皮喝脏水,历经苦难和磨练,最终对侵略和霸权说不;我们是不是也能像那位老人一样,带领中国走上改革开放的新道路,还有没有面对英国“铁娘子”时,捍卫主权的霸气;我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不管在历代先辈还是在我们这些后生晚辈心里,都有一个梦,一个中国梦,那是我们和他们的家国梦。 1937年7月7日,在北京卢沟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从此拉开了抗日战争序幕,当然我国对日的作战,还可以追溯

到明朝时期,戚继光抗倭,那时的日本侵略者我们称之为“倭寇”,以及在卢沟桥事变之前还有“九一八”的国耻,据报道称当时日本在东三省肆意掠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奸淫妇女,据报道,妇女们被奸淫之后,用扫帚从其下体通过,从嘴里穿出,把还在牙牙学语的儿童的头颅砍下,用刺刀将其脑浆掏出喂狗,藏在母亲尸体下的幼儿被他们发现,他们将其双腿握住,一撕两半,以及更多更多,我已不忍再述。1937年12月23日,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这一天,在南京,日军如切草一般,坑杀了我们30万同胞,或许文字的描述不足以将其惨状尽现,而我笨拙的文笔也无法再现其情其景,我想,恐怕只有当时日军面前的同胞,才知道那是怎样一种惨绝人寰,人神共愤。就在这样一个充满绝望的中国,有这样一帮人站出来了,这帮人面对这样凶残的日本人,带领中国老百姓奋起反抗,历经八年抗战,打败日本。以及“文化大革命”后,百废待兴的中国,饿殍遍野的中国,有这样一位老人,他历经磨难,三起三落,最终带领中国走向改革开放的道路,并且随后从英国“铁娘子”手中,收回了我国的固有领土-----香港。 我所说的这帮人,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们爬雪山,过草地,吃的是树皮,喝的是脏水臭水,然而他们没有退缩,他们坚持下来了!到底是什么支撑着他们,正是这样一种歇斯底里,为了同一个梦想,同一个中国。 那么如果这些都没有呢?疯狂的日本侵略者将继续杀戮,我们的父母家庭无法得以保全,我们的子女将沦为日本军刀下的亡魂,我们

国共十年对峙与抗日战争时间表文档

国共十年对峙时间表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 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 1927年8月湘赣边秋收起义 1927年8月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 1927年底广州起义 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 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932年一.二八事变、十九陆军抗战 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935年1月遵义会议 1935年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 1935年10月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 1935年一二.九运动 1936年10月红军第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等地,长征结束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 抗日战争时间表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1931年10月12日黑龙江沦陷 1932年1月28日淞沪事变 1935年5月29日梅津美治郎就华北问题提出备忘录,7月6日,何应钦复函全部承认日方要求,《何梅协定》 1935年8月1日中共《八·一宣言》 1935年11月24日冀东内蒙脱离中央 1936年5月5日国共初步议和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 1937月2月15日中共接受国民政府改编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事变后,国军最高统帅蒋介石即宣示求战必应战战略原则,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1937年7月26日平津沦陷 1937年8月7日国民政府决议抗战 1937年8月13淞沪会战 "八一三"事变,又称"八一三"淞沪抗战,是抗日战争初期继"七·七" 事变以后,1937 年8 月13 日上海军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军的壮烈战斗,日本帝国主义为扩大侵华战争在中国上海制造的事变,1937年8月13日爆发,即第二次上海事变 1937年10月30日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1937年11月5日上海沦陷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南京大屠杀 1937年9月11日-11月8日太原会战包括有:天镇战役[1]、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

日本侵略中国之原因分析

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分析 近两年,随着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与建党90周年纪念日的到来,我们迎来了普及历史知识、深化民族记忆的良好契机。电视作为集公共性、传播性、针对性、亲民性等特点于一身的媒介,在众多宣传主流价值的媒介形态中脱颖而出,其中掀起的一股抗战题材电视剧的播出热潮,尤为引人关注。 日本国土面积仅有37万多平方公里,只相当于中国的云南省大小。但令人费解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小国,在近代却连年发动对外战争,给亚洲血多国家尤其是中国带来了罄竹难书的浩劫和灾难。一个小小的岛国为什么会侵略一个比它大得多的中国?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很复杂的问题,涉及中日战争广阔而复杂的历史背景,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华、地理等种种因素,而我们的理解常常只是片面的。 要深入了解这个问题,我们从两个方面入手:日本方面的因素以及中国方面的因素。 [1]从日本方面看,首先是它想侵略中国,其次是它有能力侵略中国。前者解释日本侵略中国的必然性,后者则回答日本侵略中国的可能性。 从中国方面看,日本之所以将中国而不是其他国家作为主要侵略对象,是因为中国地大物博,是一块“肥肉”,且距日本很近,便于日本用兵;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国力衰弱,中华民族存在着重大弱点和缺陷,给了日本侵略者以可乘之机。 一、日本方面 1、自然环境 日本列岛位于亚欧版块和太平洋版块的接界处附近,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全球有十分之一的火山位在日本,在全国都时常会发生火山活动。严重的地震则每一个世纪都会发生几次。1923年9月1日的关东大地震。东京地区的高楼在地震中悉数毁掉。东京等地有许多古建筑和现代建筑的精品之作在地震中化为一堆废墟,全国约有1/20的财产在地震中被大自然毁坏,人员伤亡不计其数。另外自然资源也十分匮乏。基于以上原因,日本一直在寻找一处适合居住的大陆,以及廉价甚至是可以无偿夺取的资源,而中国正符合他们的需求。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实行屠杀政策,把东北部分地区的中国百姓全部屠杀,然后从本国迁移了部分人口在这里生活。 2、民族文化—军国主义传统 日本之所以走上侵略扩张道路,根子还在于它的民族文化中存在着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 这种传统的形成首先和日本的武士道密切相关。日本的武士道是大家熟悉的名词,但它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它对日本有什么作用和影响?日本历史上曾经历了很长的战国时期,大名领国群雄割据,混战不已,并逐渐形成了专事征战杀伐的武士阶级。1192年,日本建立了第一个武士政权——镰仓幕府,从此开始了长达数百年的武士统治时代。“武家习气”、“弓矢之道”与中国的儒家伦理相融合,就形成了忠君、节义、廉耻、武勇、坚忍等一整套封建伦理规范,统称“武士道”。 武士道的形成使武士意识大大强化了,它不但从伦理关系上加固了武士阶级,而且使武士的思想和行为特征更加明确了。中国儒家伦理所倡导的儒雅之风,

日本侵华战争

发生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不是孤立的、不是偶然的。日本侵略中国的图谋由来已久,16世纪的丰臣秀吉、18世纪前后的佐藤信渊、19世纪前后的山县有朋等人逐步细化对华侵略扩张的战略构想。从1874年进犯台湾开始,日本每隔几年就要发动一次对外侵略战争,其中大多是侵华战争。近代历史上的日本,主要是靠侵略中国发战争横财致富的。完全可以说,近代日本是一个战争暴发户。"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略者蓄谋已久、精心策划的,由此使中国人民蒙受了一场巨大灾难和空前浩劫。 日本侵华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从明治维新后不久的1874年发动侵略中国台湾岛的战争开始,每隔几年就要发动一次对外侵略战争,特别是侵华战争。在近代史上,日本是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次数最多,屠杀中国人民最多的国家。可以说,日本是世界近代最富于侵略性的国家之一,近代日本史完全是一部地地道道的对外侵略、主要是对华侵略史。 一、日本军国主义的历史传统与"大陆政策"的形成 1192年,日本建立了第一个武士政权---镰仓幕府,从此开始了长达近700年的武士统治时代,从而逐渐形成了专事征战杀伐的武士阶级。日本的武士阶级崇尚"武家习气"与"弓矢之道",这也就是"武士道",它罩着儒雅而彬彬有礼的外衣,内心则凶残而杀人不眨眼。在武士统治的数百年间,"武士道"精神一直被日

本统治阶级作为社会伦理的主要内容加以宣扬,并受到广泛的崇拜。 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由于不彻底性,最后导致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天皇制政体和武士道精神相结合的明治政权的产生,这为日本后来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埋下了祸根。明治政府成立后,实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进行资本主义改革,掀起学习西方的运动。在政治思想领域,竭力推崇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在军事领域,海军以英国为样板,陆军以德国为榜样,加速推进军事改革。至19世纪末,日本建成亚洲最强大的近代军队。 与此同时,日本大力宣扬和发展其封建的"武士道"精神。例如,1878年发布《军人训戒》,要求军人效忠天皇,为天皇而死。1882年颁发《军人敕谕》,要求军人遵守"武士道"的忠节、武勇和礼仪。同时,日本军国主义者在军事训练中还用棍棒、皮鞭、剑道、柔道等方法训练培养士兵的野蛮性格,后来则将"武士道"精神广泛渗透到青少年的教育之中,因而"武士道"精神不但成为近代日本军人,而且成为日本青少年的伦理道德标准。这是日本军国主义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的精神支柱之一。 在军事体制上,日本建立了特殊的、有利于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的军队统帅体制。掌管作战用兵的陆军参谋本部和海军军令部直隶天皇,有事可以不经过内阁而直接上奏天皇,这就使军事部

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

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的原因 日本自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曾长期不断地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这当然有一系列的复杂的原因和背景,但 归根结底,经济问题是日本侵华的最本质的和最重要的原因。 一、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固有的特点决定其必然对外侵略扩张 首先,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带有浓厚的封建性,这是日本对外特别具有侵略性的重要原因之一。日本明治维新虽然实行了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但是并没有彻底根除封建制度残余,它在经济领域遗留了大量封建因素。如:日本的财阀组织,象三井、三菱、住友、安田等,这些组织不是以银行为中心形成的,而是以家族血缘关系为中心结成的特殊形式的“家族康采恩”,其组织内部维持着森严的宗法式家族统治;在日本的工矿企业中,封建式的剥削方式,象师徒制度、包身工制度、罚款、减薪、减食等盛行;特别突出的是封建土地制度仍被部分地保留下来,因为明治政府在农村中实行的土地制度改革主要是根据土地的实际支配权确立土地所有权,即由农民世袭租种的土地、农民短期租用的土地归出租人所有,典押的土地归受押人所有。这就使在明治维新以前已拥有耕地面积三分之一支配权的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成为了土地的合法所有者,而占全国农户1/3的贫困农民则因丧失份地而成为佃农,出现了作为天皇专制政权在农村支柱的新的地主阶级。与土地制度改革相适应的税制改革是由国家统一征收地税,并按地价计征,用货币交纳,地租一律直接向土地所有者征收。所以,地税改革加强了地主对农民的掠夺。由于高额地租和商人高利贷剥削,再加之农业商品化的扩大,加剧了自耕农的破产,进一步扩大了佃农的队伍。然而,农村中个体农民的破产和土地所有权的集中并没有引起资本主义大农业的发展。因为高额地租比经营农场更有利可图,因此,占有了破产农民土地的大部分地主和商人高利贷者,并不去雇佣农业工人经营资本主义大农场,而是把土地分成小块,租佃给破产农民,从中取得高额地租。明治维新后,直至20世纪30年代,日本作为一个落后的封建的农业国的特征仍十分明显。1930年的人口普查结果表明:在日本内地人口当中,农村人口比城市人口多得多。农家的户数为五百六十万户,这个数目自明治年代以来几乎没有变化。而且占国土的大半和总人口半数的农民在生活上没有发生多大变化。“与工业的进步相比,农业之所以停滞,是因为农业的基本生产关系没有现代化,半封建的地主制度仍然牢固地存在着。在五百六十万户的农家当中,自耕农占百分之三十二,佃农占百分之四十二,可见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民还被束缚在地主佃农关系之中”。“农村的生产关系基本上是地主佃农关系,农业生产停滞,大部分农民处于极度贫穷状态。” 上述情况导致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畸形,即资本主义大工业同封建落后的农业并存。在这种经济结构条件下,资本主义的发展并没有促进农业、中小企业的现代化,它是把从半封建的农业中所产生的廉价劳动力作为同外国工业竞争的主要武器。由于产业后备军的大量存在,更造成了恶劣的劳动条件和低工资制,使工人处于连劳动力再生产也很难实现的恶劣的生活环境之中;同时,由于寄生地主的大量存在,农业经营恶化,广大农民也处于贫困的境地。因此,经济结构畸形性的后果:一是国内市场发展极不充分,资本主义一开始就缺乏稳定的国内市场,其经济的循环进程非借助于世界经济是无法实现的;二是国内的阶级矛盾异常尖锐。面对这些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日本只能向外扩张自己的经济势力,以获得海外销售市场,同时转移国内矛盾。然而,当日本经济兴起时,世界版图已被其它资本主义列强作为势力范围瓜分完毕,这样,日本这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向外扩张经济势力,就只好依靠“军事力量上的垄断权”〔2〕,用超经济的手段,通过对外发动战争的途径达到其目的。如,甲午战争前夕,由于封建生产关系的存在,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难以得到自由的和全面的发展;还由于各工业部门之间的不均衡和发展步调的不一致,使日本资本主义在1890年陷入了第一次经济危机之中。此时,日本急欲向外寻找市场,于是“出现了各种各样向海外扩张的热潮,盛极一时”。这样,“为了消除1890年以来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日本经济矛盾的深刻化而提出向海外扩张的要求,形成了1894年推动天皇制进行侵略战争的经济上的主要因素。” 其次,日本经济的后进性,也决定了它对外具有极强的侵略性和扩张性。日本作为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缺乏象英、美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那种长期、稳定的工业技术发展过程,因而它的经济发展水平仍很落后。不论在资本力量或技术水平方面,它都不具备同欧美资本主义进行对等竞争的能力。这决定它只有避开自由竞争,“依靠军事上、政治上的独占来强烈地寻求足以弥补这种缺陷的市场,即殖民地。” 另外,日本又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小国,所以,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资本、原料等方面对外都有极大依赖性。如,它的对外贸易结构就明显地表现了其经济后进性的特点。它除了向美国输出本国的生丝和向东南亚地区输出加工的棉纺制品外,就是以政治军事为后盾,把大量的棉制品和重工业品输出到中国等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并从那里输入国内所缺乏的农产品和工业原料。显然,日本要赶上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仅靠本国的实力是无法实现的,它必须借助世界经济的力量,而这种借助,对于日本来说,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依靠军事力量进行经济扩张。

论述日本侵华历史

论述日本侵华历史 摘要: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四大战场之一。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 牲,在世界反法法西斯战争中,中国的抗日战争时间最长,伤亡人数最大,原因何在?从主管上看,主要是党派纷争,民族败类,卖国求荣,部分中国人反抗意识不强,国家上下尚未完全形成合力,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要消除民族离散力,增强民族凝聚力,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字:侵华根源侵华始末现实意义 一、日本侵华历史根源 日本为什么要冒那么大的风险来打大中国,我一直都没有搞懂,不知道日本傻还是不傻,日本在战争结束的迅速崛起证明了日本人不傻。现在日本在科技实力太强大,科学技术也不错的。难道日本在当时有把握能打败中国吗?八年的抗日战争证明了日本没有把握战胜中国。这个问题一直困扰多年。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战争?有三个原因。 原因一是日本是一个小小的岛国,没有中国面积大,资源缺乏,扩大土地和人口,需要扩建市场。 原因二是当时中国民心涣散,绝大多数人对国家命运漠不关心,不能团结一致,民心的力量也没有办法凝聚起来。 原因三是日本野心很大,征服了中国,想占领东半球,统治大亚洲。 二、日本侵华始末 日本好多侵略者对中国群众的残酷屠杀,日本走上全面侵华战争过程的道路。 1894年7月日本军舰突然袭击在丰岛海面执行护航任务的中国军舰,造成700多中国官兵死亡,由此爆发中日“甲午战争”。9月日舰队在黄海海面袭击中国北洋舰队,击沉4艘军舰。10月日军分两路侵犯我辽宁省。11月日军占领大连、旅顺。 1895年2月,日军从水陆两路夹攻驻威海卫中国海军。3月日军占领整个辽东半岛。6月日军再度登陆台湾。11月日占领台湾全岛。 1900年5月,日、俄、英、美、德、法、意、奥八国联军进犯北京,镇压义和团等反帝爱国运动。7月,日军攻陷天津,在津抢劫白银200多万两。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在京烧杀淫掠。 1901年9月清政府与日、俄等11国签订《辛丑条约》条约规定中国赔款4.5亿两白银,交出税务、使馆区管理权,并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反帝组织。 1905年1月日军再度占领旅顺。3月,日军占领奉天,并与俄为争夺中国领土在我东北进行大规模厮杀。 1906年6月日本成立了掠夺我国东北资源的大本营“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 1907年7月日本与法、俄签订秘密协定,把南满和福建定为日本势力范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