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复习课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复习课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复习课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复习课

第一单元《我们都是小科学家》复习课

一、二个重要问题:1、当你听到“科学”这个词时,你想到了什么?科学探究的步骤?

2、纸鹦鹉站起来的秘密。

答案:1、当你听到“科学”这个词时,你想到了什么?答:我想到了农业研究、实验分析、医学研究、珠峰测量、航天探索。科学探究的步骤?答: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2、纸鹦鹉站起来的秘密。答:上轻下重,左右平衡,重心在支撑点的下面。

二、列举题:1、举例说明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做过的类似科学家的活动有哪些?)2、你知道的科学家有哪些?举5例及其研究成果。

答案:1、举例说明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做过的类似科学家的活动有哪些?)答;看小鸡出壳、看自己的影子、观察蚂蚁、拆玩具、看电视机里有什么

2、你知道的科学家有哪些?举5例及其研究成果。答:袁隆平--杂交水稻,琴纳--给人接种牛痘,李时珍--《本草纲目》,居里夫人--- 镭,罗杰特---人眼有暂时记忆的能力(视觉暂留)。牛顿--万有引力,瓦特---蒸汽机。爱迪生—电灯。法布尔--《昆虫记》。

三、填空题

1、发现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办法的医生是英国的:()

2、1824年,英国医生罗杰特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人眼具有:()

3、让我们去探究许多事物,想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那样的是:()

4、《本草纲目》的作者:()

5、科学探究的步骤是:()

6、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找答案的过程就是()

9、不倒翁不容易倾倒的原因:()

10、电影的制作原理:()

11、中国第一位飞上太空的宇航员是()。

12、我国杂交水稻之父是:()。

13、我国杂交玉米之父是:()

14、我国两弹一星之父是:()

答案:

1、发现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办法的医生是英国的:琴纳。

2、1824年,英国医生罗杰特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人眼具有:视觉暂留现象。

3、让我们去探究许多事物,想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那样的是:好奇心。

4、《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

5、科学探究的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6、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找答案的过程就是科学。

9、如图2所示的不倒翁不容易倾倒的原因:上轻下重。

10、电影的制作原理:视觉暂留。

11、中国第一位飞上太空的宇航员是杨利伟。

12、我国杂交水稻之父是:袁隆平。

13、我国杂交玉米之父是:(李登海)

14、我国两弹一星之父是:(邓稼先)(钱学深)

限时作业:

1、袁隆平是一位农业专家,他进行的是(杂交水稻)研究。

2、(好奇心)总是让我们去探究许多事物,想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那样的。

3、18世纪初,科学家(爱德华.琴纳)发现给人接种牛痘可以预防天花。

4、科学家李时珍编著了医学百科全书(《本草纲目》),居里夫人发现了( 镭)。

5、科学家工作的过程是(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6、科学家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万有引力的发现者是(牛顿)。

7、1824年,英国人(罗杰特)发现人眼有暂时记忆的能力,人们后来根据这一原理制作成了电影。

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复习课

一、四个重要问题:

1、生命物体的分类,生命物体的共同特征。

2、植物的共同特征,叶子茎上的排列方式。

3、动物的共同特征,蚂蚁的特征。

4、人与黑猩猩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兔子和萝卜(大树)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答案:1、生命物体分为动物和植物两类。生命物体的共同特征是:需要呼吸、需要营养、需要一定的生存空间、能长大、会繁殖、对刺激有反应、会死亡。2、植物的共同特征:需要土壤、水、空气、阳光,都能进行光合作用,都开花结果。叶子茎上的排列方式:对生、互生、轮生。3、动物的共同特征:需要呼吸、需要营养、需要一定的生存空间、能长大、会繁殖、对刺激有反应、会死亡。蚂蚁的特征:蚂蚁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

对足,一对触角,喜欢吃甜食,喜欢群居。4、人与黑猩猩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相同点:都有四肢,都吃东西,都会走动,都会长大,都会繁殖后代,都会死亡。不同点:人会制造工具、会写字、会说话、会做衣服,会盖房子居住,黑猩猩生活在森林里。兔子和萝卜(大树)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相同点:都需要呼吸、需要营养、需要一定的生存空间、能长大、会繁殖、对刺激有反应、会死亡。都需要阳光、空气、水。不同点:兔子能运动、能吃东西、能发声音;萝卜需要土壤、能进行光合作用。

二、列举题:生活中哪些是有生命的物体?请写出它们的名字。(至少写出5个)

蝴蝶、毛毛虫、蚂蚁、蜻蜓、蜜蜂、蜗牛。杨树、柳树、冬青、桃树、梨树、核桃树。

三、填空题

1、校园里有生命的物体有()、()、()、()、()、()()等。

2、生命体主要包括()()。

3、动植物生长的共同特征是()

4、动植物生存都需要()等条件。

5、叶子在茎上的排列方式主要有三种()()()。

6、蚂蚁是用()来交流信息的。

7、蜗牛是靠()来行走的。

8、世界上最小的鸟是()。

四、问答题

观察动植物时要注意什么?

答:①注意安全,保持安静。②不要惊动或伤害动植物。③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④作好记录。⑤到校外要和成人打招呼,或由成人陪同。

限时作业:

1、生命体主要包括()()。

2、叶子在茎上的排列方式主要有三种()()()。

3、蚂蚁是用()来交流信息的。

4、蜗牛是靠()来行走的。

5、世界上最小的鸟是()。

只有一些(河流)(湖泊)和(浅层地下水)可以供人类直接使用。

5.如果水中溶解了对人体和其他生物有害的物质,水就被(污染)了。

6.大多数的水污染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主要有(农业污染)(工业污染)(生活污染)

等。目前人们治理污水的基本方式是(过滤)。

7.地球上的淡水冰川占(76)%,浅层地下水占(12)%,深层地下水占(11)%,河流、湖泊占(0.34)%,

水蒸气等占(0.66)%。

8.获得更多干净淡水的方法有(用过滤的方法净化水)、(用蒸馏的方法把咸水变淡水)。

9.怎么理解“请珍惜每一滴水,如果不珍惜水,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这句话的?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可以饮用的淡水是有限的,如果人类不节约用水,到水资源枯竭的那一天,地球上将不会再有任何生命的存在。

10.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有哪些?请你说说你在生活中怎么要节约用水的?

答:浪费水的现象有:关不紧的水龙头,刷牙不间断放水,喝不完的水乱倒,用高压水枪洗车等;节约用水的做法有:随手关好水龙头,把水接在盆里洗菜,用洗脸后的水冲卫生间等。

11、地球虽是个水球,但可用淡水资源却极少。12、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

13、自然界里的水污染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为了避免污染发生,我们应怎么办?

答:自然界里的水污染会造成的后果有:

(1)人体中大部分是水,如果长期饮用不良的水质,会导致体质不佳抵抗力自然减弱,这是百病发生之必然;(2)农业污水使大片农田遭受污染,农作物产量降低;

(3)海洋污染造成海鸟和海洋生物死亡。

为了避免污染发生我们应该:(1)减少耗水量。一水多用,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2)不乱砍乱伐,提倡植树造林;(3)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4)对工业污水、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加以控制。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1、(观察)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信息,(观察)会使我们发现大树原来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 2、观察大树可以用的方法有:(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手摸、用耳朵听、测量、用放大镜等。 3、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 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4、树的相同之处:它们都长在泥土里,都需要阳光、水,都有木质的干,一般是多年生的。 树的不同之处:树冠有大小,树干有粗细,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结的果实不同,叶片不一样。 5、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6、狗尾草是(一年生)杂草。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木本植物有:柳树、杨树、松树、榆树、桃树、苹果树等 草本植物有:狗尾草、三叶草、蒲公英、车前草等 7、大树和小草的比较 大树的特点:高大、木质茎、寿命长;小草的特点:矮小、草质茎、寿命短 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①有根、茎、叶,②有生命,③生长需要水、阳光、空气等,④会繁殖,⑤会死亡。 8、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9、叶子的结构分两部分:(叶片和叶柄),其中叶片上长有(叶脉)。 10、新鲜的叶和落叶比较 新鲜的叶的特点:有生命,软,有弹性。落叶的特点:无生命,没有弹性,易碎 11、在观察叶的变化的时候,我们可以用量(叶片的长度和宽度)的方法来比较叶片的大小。 12、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3、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4、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 15、植物按生存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常见的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莲等) 常见的陆生植物有:(狗尾草、车前草、三叶草、桃树、梨树等) 16、植物的共同特征是:①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②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③都会 生长发育,④都会繁殖后代,⑤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17、.植物的生长都需要阳光、水分、空气、营养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植物的(C)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A、绿叶 B、花 C、根 D、果实 E、茎 2、植物的(A)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A、绿叶 B、花 C、根 D、果实 E、茎 3、植物的(E)具有支撑植物体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A、绿叶 B、花 C、根 D、果实 E、茎 4、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E)开始他们的新的生命的。 A、根 B、茎 C、叶 D、花 E、种子 5、植物的这些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C)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喝水制成的。 A、根 B、茎 C、叶 D、花 6、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发现(C)可以更新空气。后来,实验证明这是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结果。 A、草本植物 B、木本植物 C、绿色植物 D、开花植物 7、植物的茎能(D)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物体的各个部分;(B)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A、从左向右 B、从上向下 C、从右向左 D、从下向上 8、凤仙花又叫指甲花、芨芨草、急性子,是一种常见的(C)。 A、开花植物 B、常绿植物 C、草本植物 D、木本植物 9、凤仙花等植物的茎垂直地面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D);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C);葡萄的茎攀缘在其他物体上生长,叫(B);红薯的茎平卧地面蔓延生长,叫(A)。 A、匍匐茎 B、攀缘茎 C、缠绕茎 D、直立茎 二、多项选择题。 1、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ABCD) A、种子萌发 B、幼苗生长 C、营养生长 D、开花结果 2、绿色开花植物有(ABCDEF)等器官。 A、根 B、茎 C、叶 D、花 E、果实 F、种子 3、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ABDC)等条件。 A、阳光 B、土壤 C、适宜的水分 D、温度 4、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ABCDE)的过程。 A、出生 B、成长 C、繁殖 D、衰老 E、死亡 5、做好凤仙花播种前的准备工作:(ABCD) A、准备一些凤仙花的种子 B、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 C、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 D、准备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6、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需要做好(ABC)等多项工作。 A、管理 B、观察 C、记录 D、播种 7、做观察记录要注意将播种凤仙花、芽出土、出现花芽、开花、果实成熟的准确时间记录下来,还可以用(BCD)等方式写观察日记。 A、数字 B、文字 C、图画 D、照片

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复习题 一、填空 1、植物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种子里面有胚根和胚芽。 4、观察植物,我们可以用记录表,也可以用文字、图片记录,还可以写观察日记。 5、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非常快。不同植物的根是不相同的,但是生长方向都相同. 6、选种要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7、播种方法:选种、松土、下种、浇水。 8、植物的生长发育不仅需要水,还需要养料。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料都是绿叶提供的。 9、植物的叶子是平展的,这样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植物在茎上的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10、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后来,实验证明这是光合作用的结果 11、有人把绿叶比作一个“绿色工厂”,这个“工厂”的厂房是叶绿体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养料和氧气,动力是阳光。 12、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一部分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一部分由叶制造。绿叶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 14、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来。 15、植物叶在茎上的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16、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7、根的生长方向与种子放置的方向无关,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沿着茎向上运输到叶,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植物的叶制造了植物生长所需的“食物”——养料。 18、直立茎:凤仙花缠绕茎:牵牛花攀缘茎:葡萄匍匐茎:红薯、南瓜 19、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 20、花的结构:花包括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从外到内 21、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是由花的雌蕊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22、凤仙花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温度和适量的水分。 23、凤仙花种子由种皮和胚等部分组成。从种子的结构上看,同凤仙花种子相似的种子双子叶植物有蚕豆、黄豆等,同凤仙花种子不相似的种子(单子叶植物)有玉米、小麦等。但所有这些种子都有胚根、胚芽等部分。凤仙花、黄豆种子的两瓣子叶变成幼苗的第一对叶子。

最新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第一课运动和位置 1.小姑娘蹲在石头上喂鱼,观察到运动的物体有:水中游动的鱼,被鱼儿搅动的水。有的物体是静止的,比如旁边的石头。 2.在运动会上,我们看到运动员在向前奔跑,是因为地面是静止 3.在公共汽车站,站台是静止的,公交车是运动的。 4.在大草原上,蒙古包是静止的,牛羊是 运动的。 5.什么是物体的运动?物体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 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就是静止。 6.要想描述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必须先确定一个物体 作为标准,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不同,判断物 体运动的结果不同。 7.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要想确定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我们必须先选定参照物。 如果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一物体是运动的; 如果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它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这一物体是静止的。8.地球的运动方式是自转和公转,所以相对于地面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每天都会随着地球的转动而转动,只是我们感觉不到罢了。因此,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总的说来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 9.在生活中,我们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 10.怎样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 (1)首先选择参照物;(2)确定自己与参照物的方向。(3)确定自己与参照物的距离。例:描述方法我的位置:我在学校正门西北方向50米处。(学校是参照物,正门西北是方向,50米是距离) 因此位置描述需要具备:参照物、方向、距离三方面。 第二课各种各样的运动 1.不同的物体运动形式是不同的,而且同一个物体不同部分的运动形式也可能是不同的。 2.不同的物体,可以有相同的运动形式,也可以有不同的运动形式。比如指尖陀螺与溜溜球主要的运动形式是转动,溜溜球可以是转动还可以是滚动;玩具小汽车的主要运动形式是前后平动(注意:没说车轮);直尺上下振动;弹簧摇马则可以上下运动,前后左右摆动。 3.物体的运动形式不同,常见的有:前后、上下、左右运动、摆动、转动等,而且不同的方法可以让物体产生不同的运动形式。 4.物体的运动方式主要有:滑动、转动、滚动、振动和摆动五种,各种运动方式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复杂的运动方式可能包含多种简单的运动方式。物体的运动有多种形式,如:前进、后退、转弯、旋转、滚动、振动、绕圈等。 5.判断题: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1.能绕着一个固定的支点将物体撬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杠杆都有三个点: (1)杠杆上用力的点叫用力点;(2)承受重物的点叫阻力点;(3)起支撑作用的点叫支点。 2.杠杆的特点: (1)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杠杆省力。(如:修枝剪、撬棍、开啤酒瓶的启子)。 (2)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杠杆费力。(如:钓鱼竿、火钳等)。(3)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如:跷跷板、天平等)。 3.轮轴由一个较大的“轮”与一个较小的“轴”组合在一起的简单机械叫做轮轴。(如:汽车方向盘、门把手、水龙头开关、辘轳等)。 要点:大的为轮,小的为轴,轴提起重物。轮轴有省力的作用。轴不变时,轮越大越省力;轮不变时,轴越小越省力。 4.滑轮边缘有槽,能绕上绳线,并能围绕中心轴转动的轮子叫做滑轮。 像旗杆顶部的轮子一样,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5.固定在重物附近,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6、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叫做滑轮组。 特点: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能省力(省力二分之一);滑轮组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在滑轮组中连系动滑轮的绳子有几段,则拉力就为原拉力的几分之一。 7、斜面像斜坡、斜搭的木板、引桥等一端在高处另一端在低处的装置就叫做斜面。 特点:斜面有省力的作用,且斜面越长坡度越平缓就越省力;斜面越短坡度越陡省力就越少。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 一、填空(23分) 1. 叫做_用力点;承受重物的点叫做阻力点;起支撑作用的点叫做支点。杠杆省力与否与杠杆的三个点的位置有关,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省力;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费力_。 2.像螺丝刀那样,由较大的“轮”和较小的“轴”组合起来的简单机械叫做_轮轴,我们生活当中很多地方都应用了轮轴的原理,如_扳手、_方向盘、水龙头、钥匙。 3.像旗杆顶部的轮子一样,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移动的轮子叫做定滑轮,它的作用是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不能省力;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它的作用是可以省力,不能改变用力方向;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滑轮组,它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4.(盘山公路)、(滑梯)、(楼梯)等都是运用的斜面的原理。 5.自行车上应用了许许多多的简单机械原理,如龙头、踏脚板与齿轮、大齿轮与小齿轮运用了轮轴的原理,刹车运用了杠杆的原理。 6.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动力作用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作用点)。 7.自行车的综合运用了(轮轴)(杠杆)(斜面)等机械原理。 8.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9.滑轮组由(定滑轮)、(动滑轮)(绳子)等几部分组成。 10.我们学到的简单机械有( 杠杆)、(轮轴)、(滑轮)、(斜面)。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题

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当听到“科学” 这个词的时候,我想到了(农业研究)、(实验分析)、(医学研究)、(珠峰测量)、(航天探索)…… 2、我们做过的类似科学家的活动有:(看小鸡出壳)、(看自己的影子)、(观察蚂蚁)、(拆玩具)、(看电视机里有什么)等。 3、(好奇心)让我们有问不完的“为什么”,并驱使我们不断地寻找问题的答案。 4、(琴纳)发现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办法. 15、科学探究的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6、我知道的科学家的名字有: (琴纳)、(爱迪生)、(居里夫人)、(李时珍)、(袁隆平)、(牛顿)、(罗杰特)…… 7、英国人(罗杰特)发现了人眼具有(暂时记忆能力)。(电影)就是根据他解释的原理制作的。 8、纸鹦鹉站起来的秘密是(重物在支撑点的下面)。 2、中国第一位飞上太空的宇航员是(杨利伟)。 9、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英国医生(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治好了很多病人。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 1、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找答案的过程。(√) 2、科学探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得出结论并不容易。(√) 3、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4、一个小小的疑问只要细心观察、思考,都有可能引出科学发现。(√) 5、科学家做出的结论都是正确的,我们不应该怀疑。(×) 6、我们所做的活动与科学探究没有关系。(×)

7、科学是很神秘的,离我们很遥远。(×) 8、科学家做的事情我们根本没办法做。(×) 9、科学只和科学家有关系。(×) 10、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 11、小孩种牛痘可以预防天花。(√) 12、电影是根据人眼的视觉暂留原理制作的。(√) 13、物体上轻下重不容易倒。(√) 14、“纸鹦鹉” 站起来的秘密是重物在支撑点的下面。(√) 三、选择题 1.物体( A )不容易倒。 A、上轻下重 B、上重下轻。 2、( A )发现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办法。 A 琴纳 B 伽利略 C 牛顿 3、(C)写了一部医学巨作《本草纲目》 A、琴纳 B、居里夫人 C、李时珍 4、英国人罗杰特利用眼睛的视觉暂留原理发明了( B )。 A、手机 B、电影 C、镭 5、居里夫人发现了( C )。 A、闪电 B、铁 C、镭 四、把下列的科学家与他们所对应的科学贡献进行连线。 琴纳————发现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办法 李时珍————药物巨著《本草纲目》 居里夫人————证实了镭元素的存在 罗杰特————发现了人眼具有“暂时记忆能力”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一、我看到了什么 1、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看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二、校园的树木 2、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 3、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 4、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三、大树和小草 5、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 6、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7、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8、木本植物有:柳树、杨树、松树、榆树、桃树、苹果树 9、草本植物有:狗尾草、三叶草、蒲公英、车前草、玉米、小麦、向日葵。 四、水生植物 10、根据生存环境的不同,植物能够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1、陆生植物有:柳树、杨树、松树、榆树、桃树、苹果树、狗尾草、三叶草、蒲公英、车前草、玉米等。 12、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荷花。 13、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14、为什么水葫芦能浮在水面上?因为水葫芦叶柄部位膨绝大部分的海绵体充满空气。 五、植物的叶 15、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16、叶的结构: 17、植物的叶一般由叶柄和叶片组成,叶片上面有叶脉。 18、叶也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很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的一生。 19、植物的叶同样都有生长、衰老和死亡的完整过程。 六、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20、春暖花开的季节,很多植物很快地进入生长期,发芽、长大、开花结果。 21、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22、用量叶片的长度和宽度的方法来比较叶片的大小。七、植物有哪些相同的特点 23、陆生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营养、土壤。 24、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营养。 25、所有植物生长都需要:阳光、水分、空气、营养。 26、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 27、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28、植物的相同特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阳光、水分、空气、营养,都能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练习题 一、填空 1、能够让我们获得很多信息,会使我们发现大树原来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 2、大树由、、三部分组成。地球上的植物一般都由、、、、、6部分组成。 3、树的相同之处:它们都长在泥土里,都需要、,都有木质的干,一般是多年生的。 4、树的不同之处:树冠有,树干有,有的树皮,有的,结的果实不同,叶片不一样。 5、狗尾草是一年生杂草。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树是植物,草是植物。 6、观察大树用到了、、、等工具。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除了水葫芦、金鱼藻以外水生植物还有、、、等。 9、植物的叶一般有和组成,叶片上有。 10、叶是有的。新鲜的叶是活的,落叶是死的。 11、植物按生存环境不同,能够分为和。 12、我们常用方法比较叶片的大小。 13、我们能够用各种简单的方法描述树的、、。 14、陆生植物的生存需要是:、、、和营养;水生植物的生存需要是:、、和营养;生长在不同环境里的植物有着共同的生长需要。 15、我知道的木本植物有:、、、;我知道的草本植物有:、、、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知识要点 第1课时运动和位置 1.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通常需要与周围的物体比校, 看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2. 要准确描述同学的位置,需要从方向和距离两个方面描述。判断方向需要用到方向盘,测量距离需要用到软尺。 第2课时各种各样的运动 1. 要准确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形式,需要在这个物体上贴上圆丿— 2. 生活中各种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平动和转动。 3. 很多时候,一个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上下运动,又有旋转运动。 4. 在溜溜球的中心点和旁边贴上小圆点,观察到溜溜球中心的圆点在做上下运动,溜溜球旁边的圆点在做旋转运动。 第3课时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 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形式。 2. 把蓝色球摆放在桌子中央,用手推出去,发现如果推的力大些,蓝色球先在桌面上做直线运动,然后再做曲线运动落到地上;如果轻轻地推动小球,蓝色球在掉落过程中,运动路线几乎接近直线。 3. 生活中的物体运动路线属于曲线运动的有空中飞车、老鹰飞翔等;属

干直线运动的有直升的电梯、斜升的电梯、苹果落地、击中的台球等第4课时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1. 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可以分为滑动和滚动两种形式。 2. 物体的形状与运动情况是有密切关系的。在斜面上,球形物体的运动情况是滚动,平面物体的运动情况是滑动。 3. 同一个物体,放在坡度大小不同的斜面上,斜面坡度越大时运动越 快;斜而坡度越小时运动越慢。 4. 一个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像坐滑梯那样的称为滑动 5?像这样将同一个物体放在坡度大小不同的斜面上进行实验,在科学上称为对比实验。 第5课时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1. 在相同距离内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主要看物体从起点到终点运动所需要的时间长短。 2. 在测量不同小球在同一条轨道上运动所需时间时,如果测量3次获得的数据不同,应该取中间的数据作为结果。 3. 要能准确地知道不同小球在同一轨道上运动的快慢,需要借助秒— 4. 在实验操作中,为了准确测得小球运动所需要的时间,大家要合作—分工,学牛可分别担任操作员、计时员、发令员、记录员等角色。 5. 在同一条轨道上,小球运动时间短一表示运动快—;小球运动时间长,表示运动」慢 第6课时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1. 在相同时间内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主要看距离长短。 2.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即速度的大小,需要测量出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距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1.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我想研究的问题 2.怎样让小车跑的更快? 观察与实验 让静止的小车动起来 我的玩法:推动或拉动小车。 我的发现:推或拉都能产生力。 玩小车钻山洞 我的玩法:用积木搭个山洞让小车钻。 我的发现:小车能否钻过山洞跟山洞大小和用力大小有关。 小车的运动与推力或拉力的大小的关系 我的猜想:我认为小车的运动与推力或拉力的大小有关。 我的方案:用不同的力推动小车。 我的记录: 3 7 6 8 7秒 6 3 2 3 2秒多 9 1 2 1 1秒多 我的发现:对小车的拉力越大.它运动的越快。 我的收获 1.填一填。 (1)力的大小力 (2)力推力拉力推力拉力 2.答:设计一个高且光滑的滑梯.小车从滑梯上部滑下.会跑得又快又远。

2.玩滑梯的启示 我想研究的问题 2.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观察与实验 双手按在桌面上向前推 我的做法:双手按在桌面上使劲向前推。 我的发现:感觉很费劲.手与桌面产生摩擦力。 推拉蹲在地上的同学 我的做法:用手推拉蹲在地上的同学。 我的发现:同学动了.有点费劲。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我的猜想:我认为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有关。 我的方案:把木块先后放在粗糙的木板、较光滑的木块、非常光滑的塑料板上拖拉.用弹簧秤分别测出所需要的拉力。 我的记录: 实验步骤实验记录 1.把木块先后放在①粗糙的木板 、②较光滑的木块、③非常 光滑的塑料板上拖拉.用弹 簧秤分别测出所需要的拉 力 2.比较三次实验结果①用5N的力 ②用3N的力 ③用1N的力 我的发现: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有关.越光滑.摩擦力越小。 我的收获 1.填一填。 (1)摩擦力 (2)光滑程度光滑小粗糙大 (3)越重越轻 (4)增大 (5)减少 2.答:因为润滑油和铅笔芯末有润滑的作用.减小了摩擦力.所以锁就好用了。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本册科学教科书的第一单元,学生在三年级上册《科学》学习的基础上,转承到本册学习内容上,他们对科学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本单元在“制作能力”、“猜想与假设”、“表达与交流”等科学探究方面,延续了三年级上册教科书的培养要素,并进行了有效的深入。在“利用证据、逻辑推理及想象建立假设”、“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等科学探究方面,本单元给学生搭建起一个适于操作的平台,在科学探究的构建逻辑上,提响了一个上升的趋势。因此,本单元的总体地位体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趋势,目的是使学生逐步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的重要性;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绘制简单图表;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的结果与假设相比较。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3.科学知识: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力有大小和方向;知道弹力、摩擦力等生活中常见的力;探究杠杆尺保持平衡的方法;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磁铁的两极,以及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对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进行探究,让他们对各种力的现象有一个亲历的活动,探究科学的秘密,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尝试解决提出的问题,感受到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课时分配: 本单元一共6课,各用1课时,共用6课时。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天气” 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2.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3.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4.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在天气日历中,可以使用天气符号记录云量、降水量、风速和风向等。 5.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情况,气温、风向和风速。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6.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通常情况下,一天里午后2点的气温最高,一天最低气温是日出前后 7.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顶端相平,不能俯视也不能仰视。 8.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9.气温可以用温度计来测量,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还要在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温度的单位是℃,读作摄氏度。10.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的事物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1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我们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 12.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即无风是0级、微风是1级、大风是3级。 13.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14.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20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00毫米是特大暴雨。16.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17.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 18.天气预报中的空气质量预报分为5级;舒适度指数预报分为7级;紫外线强度分为5级。 19.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通常根据云高度和形状把云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 20.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它通常是灰色的。如果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21.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积云通常和晴好天气联系在一起。但是积云也能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 22.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卷云只有在温度非常低的高空才能形成,所以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不会下雨。 23.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24.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

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1—5课)复习题一、填空题 二、1、凤仙花是用(种子)繁(fang)殖(zhi)的。 2、凤仙花耐(旱)不耐(寒),喜欢(阳光充足)且(通风) 的环境。 3、凤仙花不断地生长,它的茎和叶不断发生(新的变化。) 4、凤仙花播种后,每隔( 8 )天左右浇一次水,开花后每隔( 5 )天左右浇一次水。 5、凤仙花的一生经历(种子、发芽、长出茎叶、长出花蕾、开花、结果)六个阶段。 6、用花盆种养凤仙花,先要往花盆里装(松软肥沃)的土。 7、用花盆播种凤仙花,可按照(播下种子)、(掩上土)、(浇适量的水),然后放在(有阳光)的地方。 8、植物的叶是由(叶柄)和(叶片)构成,其中叶片上有(叶脉)。 9、凤仙花的果实如(纺锤形),果实内部有(种子)种子的颜色是(黑色)的。 10、生物从(出生)到(自然死亡)都要经过几个不同的时期,所经历的几个时期叫(生命周期)。二、判断题 1、凤仙花是用根繁殖的。() 2、凤仙花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指甲花。() 3、种养凤仙花的花盆底应该留一个小洞便于流出多余的水。() 4、凤仙花在生长期间应该天天施肥。() 5、凤仙花播种后每隔8天左右浇一次水。()

6、凤仙花的果实成熟后用手捏会自动炸开。() 7、凤仙花的发芽时间和播种深度有关系,播种越深,发芽越迟。() 8、植物的胚可以发育成一株完整的植物。() 9、凤仙花的种子是活血化瘀,利尿解毒的良药。() 10、凤仙花是直立茎。()三、问答题: 1、凤仙花的种子是什么样的? 答:凤仙花的种子小颗粒,黑色,比油菜籽稍大。 2、凤仙花的叶子是什么样的?答:凤仙花的叶子是披针形。 3、凤仙花的花长在什么地方?答:长在叶柄与茎相连的地方. 4、凤仙花的花有什么特点? 答:凤仙花的花的颜色:粉红,气味:淡淡的香,大小:大,形状:似蝴蝶 5、凤仙花的身体可分成哪几部分?答:凤仙花的身体可分成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四、实践技能题 1、采集凤仙花、油菜、蚕豆、花生、黄豆、绿豆等作物的种子,仔细观察比较凤仙花的种子是什么样的,与其他的种子有什么不一样? 答:小颗粒,黑色,比油菜籽稍大。 2、将凤仙花种子播在什么位置更恰当?答:将凤仙花种子播在1厘米深位置更恰当. 4、你解剖过凤仙花吗?说一说凤仙花的花可以分成哪几部分? 答:凤仙花的花可以分成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 5、怎样处理采集到的成熟的凤仙花种子? 答:可以制作成标本,也可以送给亲朋好友。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新)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要点

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 1﹑科学研究的对象 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 瓦特好奇于水的沸腾顶起壶盖从而改进了蒸气机。 所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 2﹑学习科学的方法 仔细观察﹑积极实验﹑认真思考是学习科学的基础。而学好科学知识﹑形成科学概念﹑掌握科学规律是学习科学的核心。 3﹑科学技术带来的影响 正面的影响: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进入了工业化时代; 电磁学的创立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计算机的发明使人类跨入了发达的信息时代等。 负面的影响:塑料薄膜对环境的污染; 汽车尾气的污染; 原子弹爆炸后造成的污染等。 第二节走进科学实验室 1.实验室里的仪器 (1)试管架:放置试管等的仪器。 (2)试管:少量物质反应时用的容器。 (3)试管夹:夹持试管等。 (4)酒精灯:使物质加热的工具。

(5)药匙:取少量粉末状(或小颗粒状)药品的工具。 (6)停表:测量时间的仪器。 (7)天平和砝码: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 (8)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的仪器。 (9)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电压的仪器 (10)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 (11)天文望远镜:用于观测遥远的星体。 (12)玻璃棒:用于搅拌﹑引流等 (13)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2.实验室的安全 (1)不能用湿手接插实验室电源,不能用小刀、螺丝刀等物品插入电源插孔,以免发生触电事故; (2)不能将固体垃圾或有害有毒溶剂直接倒入水槽,以免造成管道堵塞或环境污染; (3)挥发性﹑腐蚀性﹑有毒溶剂等应在排风柜子里取用,用完后应立即封住容器 3.意外事故处理方法 (1)如果在实验室发生了意外的伤害事故,如皮肤烫伤﹑被化学药剂灼伤等,应立即报告老师,并采取如下方法进行处理: a.烧伤或烫伤,应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 b.被化学药剂灼伤,应用缓缓流水冲洗1分钟以上。 c.酒精及有机物燃烧,小面积着火,应迅速用湿抹布盖灭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班级姓名 . 1.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1.1、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的,但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 1.1、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同。 1.1、种子外面都有一层皮,剥开后,有的种子可以分成两瓣,种子里面都有 一颗小芽。 1.1、有的种子太小,我们要用放大镜看。 1.2、播种凤仙花的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1.2、选种时要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伤的种子。把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种植凤仙花的小坑深度约1厘米。往花盆里浇适量的水,使土壤湿润,放在温暖的地方。 1.2、要观察种子的变化过程,就应该把种子种在透明的玻璃杯里。把种子放在杯壁和纸的中间(不同方向都放置种子)。 1.3、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的方向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1.3、种子萌发的条件是:水分、温度和空气。 1.3、植物的根的作用:①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②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1.4、凤仙花种子萌发时,最先出土的第一对“叶子”是子叶。第一对“叶子”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同的。凤仙花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是为了吸收更多的阳光。 1.4、植物的叶上长的茎一般是平展交叉的。 1.4、植物的叶的作用:①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②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1.4、光合作用:是植物绿叶(叶绿体)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氧气。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 1.5、植物的茎的作用:①具有支撑植物的作用,②具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1.5、植物的茎运输水分和矿物质的方向是从下向上,运输养料的方向是从上向下。 1.5、植物的茎初期生长速度较快,中期生长速度最快,后期较慢最后几乎停滞。 1.5、植物的茎分为直立茎(凤仙花、向日葵等)、缠绕茎(牵牛花等)、攀缘茎(葡萄等)、匍匐茎(红薯等)。 1.6、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几部分;果 实是由花的雌蕊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1.6、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节在有些植物 上很明显,有些不明显。叶子是长在节上的。 1.7、凤仙花的植株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的。 1.7、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周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生长发育、开花结果。 1.7、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我学会了用测量、记录、画折线图等方法来观察一株植物的生长。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添加日期:2008-02-23 一、把你观察到的有关"植物"方面的知识填在方框里,如果方框不够,可以自己增加。(12分)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5分) ()1、用图画、拓印作记录,搜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描述树木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2、为了观察树叶,我们可以在树上任意采摘我们需要的叶子。 ()3、人有生命,植物没有生命。 ()4、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 ()5、新鲜的叶与落叶相比,除了颜色不同,其它都相同。 ()6、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7、树叶都是绿色的。 ()8、一片完整的叶由叶片、叶柄构成。 ()9、植物生长只需要水和空气,不需要阳光。 ()10、水葫芦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叶柄里面有气囊,充满空气。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方框里)(15分) 1、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等几个生长阶段。 ①发芽、开花、结果②种子、幼苗、开花、结果③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 2、植物的叶由()和()组成。 ①叶片②叶柄③叶脉 3、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植物的叶片上都有()。 ①叶纹②叶线③叶脉 4、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 ①水生植物和陆地植物②陆地植物和海洋植物③水生植物和土地植物 5、观察就是()。 ①随便看看②带着目的看③看到什么就记下什么 6、我们可以用()的方法来比较叶片的大小。 ①看一看②摸一摸③量叶片的长度和宽度 7、只要两种树叶的()相同,我们就说它们是同一种叶。 ①形状大小②大小③形状 8、龙血树是植物中的老寿星,它生长缓慢,往往能活()年。 ①几百②几千③几万 9、()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它生长在印度尼西亚的热带森林里。 ①茶花②王莲③大王花 四、观察与发现。(18分) 1、你观察过大树与小草吗?请你把大树和小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记录在下面的圈图中。 2、我们的周围生长着许多植物,我们已经认识了大树、狗尾巴草、水葫芦和金鱼藻,你还知道哪些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记录在下面的记录单里。 五、在观察水生植物的活动中,我们把水葫芦和金鱼藻放入水槽中,观察了它们在水中的样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1、能绕着一个固定的支点将物体撬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杠杆都有三个点: 杠杆上用力的点叫用力点; 承受重物的点叫阻力点; 起支撑作用的点叫支点。 2、杠杆的特点: (1)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杠杆省力。(如:修枝剪、撬棍、开啤酒瓶的启子)。 (2)、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杠杆费力。(如:钓鱼竿、火钳等)。 (3)、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如:跷跷板、天平等)。 3、轮轴由一个较大的“轮”与一个较小的“轴”组合在一起的简单机械叫做轮轴。(如:汽车方向盘、门把手、水龙头开关、辘轳等)。 要点:大的为轮,小的为轴,轴提起重物。轮轴有省力的作用。轴不变时,轮越大越省力;轮不变时,轴越小越省力。 4、滑轮边缘有槽,能绕上绳线,并能围绕中心轴转动的轮子叫做滑轮。 像旗杆顶部的轮子一样,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5、固定在重物附近,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6、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叫做滑轮组。 特点: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能省力(省力二分之一);滑轮组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在滑轮组中连系动滑轮的绳子有几段,则拉力就为原拉力的几分之一。 7、斜面像斜坡、斜搭的木板、引桥等一端在高处另一端在低处的装置就叫做斜面。 特点:斜面有省力的作用,且斜面越长坡度越平缓就越省力;斜面越短坡度越陡省力就越少。 湾甸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 班级:姓名: 一、填空(23分) 1、像开瓶器那样能绕着一个固定的支点将物体撬起的简单机械叫做_________。杠杆上用力的点叫做_________;承受重物的点叫做_________;起支撑作用的点叫做_________。杠杆省力与否与杠杆的三个点的位置有关,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______________;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_______________。 2、像螺丝刀那样,由较大的“轮”和较小的“轴”组合起来的简单机械叫做_________,我们生活当中很多地方都应用了轮轴的原理,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

水到哪里去了 一、教学目标: 科学研究: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蒸发现象,并分析蒸发要吸收热量的科学道理。 情感与价值: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研究方法。科学知识: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发。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验活动切实认识到蒸发要吸收热这一科学现象。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蒸发要吸热这一科学原理。 三、教具:玻璃片若干,烧杯3个,滴管3个,镊子3个,蜡烛3个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你们能猜出来吗?【课件展示谜语】你们猜出来谜底是什么了吗? 师:对,就是水。 【用蘸了水的抹布在黑板上写出一个大大的“水”字】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个字,看看会发生什么样的现象,可以随时举手向 老师报告你的发现。 生回答。 老师总结:如果给你足够的时间,“水”字的字迹可能会全部消失。借机发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水消失不见的例子? 学生例举。 (二)学习新课: 问:刚刚老师写的水迹,以及大家例举的这些现象,里面的水究竟跑去哪里了呢? 生:空气中。 问:你看到它是怎样散发到空中的吗?

生:没有。 问:那么它是以什么物质形态散发到空中的呢? 师:透明的物质。 图片展示湖面蒸发现象,使学生意识到蒸发是水由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得出结论:水在常温下,会慢慢地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蒸发。 我们周围还有哪些水蒸发的现象?(生讨论) 你能解释洗过的衣服.新收获的玉米为什么会干的? (三)活动(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说明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蒸发的快慢,并大胆的设计实验去证明自己的猜想。 1、把液体分别滴1滴在2片玻璃片上,给其中1个稍加热,这个先蒸发完。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温度越高,液体蒸发越快。 2、把液体分别滴1滴在2片玻璃片上,其中1个液滴散开,过一定时间,液滴散开的蒸发完了。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3、把液体分别滴1滴在2片玻璃片上,把2个液滴都散开成面积相同,其中一个用扇子扇,用扇子扇的先蒸发完。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得出结论: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液体表面积大小、空气流动(有 没有风)等因素有关。 (运用) 师:在生活中有哪些利用这些因素改变水蒸发速度的事例? (总结)1.这节课所学内容。 2练习。 附:课后习题设计: 一、蒸发: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资料

第一单元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一、填空题。 1、(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当我们想要了解的更多、知道得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3、观察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观察会使我们发现大树原来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 4、我家种的一棵桃树,它开的花是(粉红)色的。 5、大树要生长,最需要的是(水)和(空气)。 二、选择题。 1、观察就是( C )。 A.随便看看 B.带着目的看 C.有目的地看并记录 D.看到什么就记下什么、 2、观察物体时用到的感官有( B )。 A.听觉 B.视觉 C.触觉 D .以上都是 3、大树上有什么,哪种组合是对的( C )。 A.树瘤、小草、小动物 B.树瘤、鸟巢、小草 C.树瘤、果实、小动物 三、判断题。 1、一棵老树上通常会生活许多中小生物。(√) 2、为了观察树叶,我们可以在树上任意采摘我们需要的叶子。(×) 3、人有生命,植物没有生命。(×) 4、植物不能运动,所以是没有生命的。(×) 5、平时我们看到一朵花是红色的,这是一个观察活动。(√) 6、放大镜是常用的观察工具。(√) 四、连线题。 眼睛物体的冷热、轻重、粗细 耳朵物体的气味 鼻子声音的大小、高低、强弱

舌头食物的味道 手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远近 五、简答题。 1、仔细观察一棵大树,把你看到的记录下来,并画一画。 2、观察时应注意些什么? 答:①观察前要有明确的观察目标。②观察时要有顺序,由远及近,先整体后部分。③要充分运用眼、耳、口、鼻、手等感官。④要充分运用一些简单的观察和测量工具。如放大镜、尺子等。 2、校园的树木 一、填空题。 1、一棵大树由(树根)、(树干)、(树枝)、(树叶)组成。 2、树木都生长在(泥土)里,需要(阳光)和(水)。 3、不同的树木(形状)各不相同。 4、(树冠)的大小能反映出大树的年龄。 5、大树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组成。 6、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二、选择题。 1、下面能用来观察大树粗细的工具是(C)。 A.量筒 B.放大镜 C.绳子和尺子 D.秒表 2、下列各种树中,树干与其它树明显不一样的是(C)。 A.柳树 B.槐树 C.竹子 D.榆树 3、下列( B )特征可以用来识别树。 A.它的细枝 B.它的树皮 C.它的叶子 D.它的高度 4、在大树的身体里边,能够从土壤里吸收养分的是(A)。 A.根 B.叶 C. 花 D.种子 5、想知道大树有多少岁,应该观察大树的(C)。 A.高低 B.树根 C.树冠 D.树皮 6、观察大树应该按( C )顺序进行。 A.从整体到局部,从里到外 B.从局部到整体,从远到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