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文化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文化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文化练习题讲解学习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文化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和理论研究、科学实验一起并称为当代科 学研究的三种主要方法,广泛应用于航天、气象、地震、密码破译等领域。 A.科学计算 B.信息处理 C.过程控制 D.数据处理 2.已知字符"A"的ASCII 码的十进制数是65,则 字符"d" 的ASCII 码的十进制数表示是( )。 A.100 B.104 C.106 D.68 3.计算机系统不同,指令系统也不同,目前常见 的指令系统有复杂指令系统(CISC)和精简指令系统( )。 A.RISC B.BIOS C.CMOS D.CIMS 4.计算机硬件五大部件是指( )。 A.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 出设备 B.RAM、运算器、磁盘驱动盘、键盘、I/O 接口 C.ROM、控制器、打印机、显示器、键盘 D.存储器、鼠标器、显示器、键盘、微处理 器5.数码相机是摄取的图像一般保存在( )或SM 卡上,以与计算机的USB通信端口连接。 A.CF https://www.doczj.com/doc/8717955947.html,D C.RAM D.VCD 6.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 )两部分组成。 A.软件系统 B.系统软件 C.应用软件 D.操作系统 7.已知x=156D,Y=10010110B,Z=241O,则三个数 的正确排序为( )。 A.Z>X>Y B.Z>Y>X C.Y>X>Z D.X>Z>Y 8.从信息的输入输出角度来说,( )既可以看作 输入设备,又可以看作输出设备。 A.磁盘驱动器和磁带机 B.音箱 C.打印机 D.扫描仪 9.追记型光盘存储器将所需信息写入光盘后 ( )。 A.只能读不能写 B.即可读也可写 C.即不能读也不能写 D.不能读但能写

计算机文化基础(第十版)实验教程习题答案

习题答案 第1章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A 4.A 5.C 6.D 7.C 8.B 9.C 10.B 11.B 12.D 13.A 14.C 15.C 16.C 17.A 18.A 19.A 20.C 21.D 22.B 23.A 24.B 25.D 26.C 27.A 28.B 29.B 30.A 31.A 32.C 33.D 34.D 35.B 36.A 37.C 38.A 39.B 40.B 41.B 42.B 43.C 44.A 45.C 46.A 47.A 48.C 二、多项选择题 1.BC 2.BCD 3.ABD 4.ABC 5.AD 6.ABC 7.ABD 8.AB 9.ABD 10.AC 三、判断题 1.T 2.F 3.F 4.T 5.T 6.F 7.T 8.F 9.F 10.T 11.T 12.T 13.F 14.T 15.T 16.T 17.F 18.F 19.T 20.F 21.T 22.F 23.F 四、填空题 1.地址码2.1024 3.总线4.显示卡 5.点阵码矢量码6.自动控制7.算术运算逻辑运算8.地址9.存储程序工作10.字11.应用软件12.二进制13.外部14.CD-ROM 15.非击打式 16.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 17.寄存器18.数据处理(信息管理) 19.CPU 20.3 第2章 一、单项选择题 1. D 2. D 3. D 4. D 5. C 6. B 7. C 8. C 9. B 10. A 11. C 12. D 13. D 14. B 15. A 16. B 17. D 18. B 19. D 20. A 21. A 22. A 23. C 24. B 25. C 26. D 27. C 28. D 29. B 30. A 31. C 32. D 33. C 34. D 35. C 36. B 37. D 38. C 39. C 40. D 二、多项选择题 1. ABCD 2. BCD 3. ABD 4. ABD 5. BCD 6. ACD 7. BC 8. ABC 9. ACD 10. ACD 11. BD 12. ABD 三、判断题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五版_第1-4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那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a)四个阶段: 电子管计算机阶段;晶体管电路电子计算机阶段;集成电路计算机阶段;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阶段。 b)主要特征: 电子管计算机阶段:采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数据表示主要是定点数;用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编写程序。 晶体管电路电子计算机阶段: 采用晶体管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内存大都使用铁金氧磁性材料制成的磁芯存储器。 集成电路计算机阶段:逻辑元件采用小规模集成电路和中规模集成电路。 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阶段: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2.按综合性能指标分类,计算机一般分为哪几类?请列出各计算机的代表机型。 高性能计算机(曙光),微型机(台式机算机),工作站(DN-100),服务器(Web服务器)。 3.信息与数据的区别是什么? 信息:对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反映,又是事物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表征。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4.什么是信息技术? 一般是指一系列与计算机等相关的技术。 5.为什么说微电子技术是整个信息技术的基础? 晶体管是集成电路技术发展的基础,而微电子技术就是建立在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各种半导体器件基础上的高新电子技术。 6.信息处理技术具体包括哪些内容?3C含义是什么? a)对获取的信息进行识别、转换、加工,使信息安全地存储、传送,并能方便的检索、再生、利用,或便于人们从中提炼知识、发现规律的工作手段。 b)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的总称 7.试述当代计算机的主要应用。 应用于科学计算、数据处理、电子商务、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多媒体技术和人工智能等。 第二章 1.简述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2.计算机硬件包括那几个部分?分别说明各部分的作用。 a)主机和外设 b)主机包括中央处理器和内存作用分别是指挥计算机的各部件按照指令的功能要求协调工作和存放预执行的程序和数据。外设包括输入输出设备和外存,作用是接受用户输入的原始数据和程序并将它们转化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形式存放在内存中,将存放在内存中由计算机处理的结果转变为人们所能接受的形式。 3.指令和程序有什么区别?试述计算机执行指令的过程。 a)指令是能被计算机识别并执行的二进制代码,程序是计算机指令的有序集合。 b)取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 4.指令的串行执行和并行执行有什么区别? 串行执行即在任何时刻只能执行一条指令,并行执行可以执行多条指令。 5.什么是流水线技术? 在程序执行时多条指令重叠进行操作的一种准并行处理技术。 6.简述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区别。 系统软件是指控制计算机的运行、管理计算机的各种资源、并为应用软件提供支持和服务。应用软件是利用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为某一专门目的

计算机文化基础第十版知识点第一章

1.1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是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切物质和事物的 属性。 2.数据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逻辑意义 3.计算机是一种信息处理机, 4.1993年,美国世界上主要国家建设高速度、大容量、多媒体的信息传输干线, 称为信息高速公路 5.计算机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四个里程碑之一(前三个分别为:语言的产生、 文字的使用与印刷术的发明)。 6.20世纪80年代瑞士洛桑第三届世界计算机教育大会提出了“计算机文化” 7.布尔(英国符号逻辑思想) 巴贝奇(通用数字计算机基本思想计算机之父) 冯.诺依曼 (存储程序工作原理) 维纳 (控制论创始人) 香农 (信息论创始人) 1.2计算机技术概论 1.2.1 计算机的起源与发展 计算机的起源 1)ENIAC: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计算机 2)1946年2月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 3)十进制计算,每秒运算5 000次加法。没有今天的键盘、鼠标等设备, 4) ENIAC没有采用冯.诺依曼的存储程序工作原理 我国计算机发展史 1)1956 年开始研制计算机 2)1958 年研制出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 l 3)1964 年研制成功晶体管计算机 l 4)1971 年研制成功集成电路计算机 l 5)1983 年研制成功每秒运算1 亿次的“银河1”巨型机。

计算机的发展史 1.2.2 计算机的特点及分类 计算机的特点 1.运算速度快 2.计算精确高 3.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4.工作自动化 5.通用性强 计算机的分类 1.根据处理的对象划分:模拟计算机、数字计算机和混合计算机 2.据用途划分: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 3.根据规模划分: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和工作站 计算机的应用 1.科学计算(计算机应用最早领域) 2.信息管理(被广泛应用于办公自动化、事务处理、情报检索、企业管理和知识系统等领域。信息管理是计算机应用最广泛的领域。)3.过程控制 (又称实时控制) 4.人工智能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标准讲课教案

《计算机文化基础》 课程标准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计算机文化基础 【开课时间】第 1 学期 【学时】56学时 【课程类型】公共课 【授课对象】大一年级所有专业 二、课程定位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我校所有专业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类公共基础课,也是一门普遍性、应用性和技能性较突出的公共基础课。其主要作用是使非专业学生具备必须的信息意识和素养,了解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常识,具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基本应用技能,具有文字处理、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合、加工能力等较全面的信息处理能力,以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技术做工具为其专业学习服务,提高专业续航能力,同时为其今后的职业工作、生活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信息技术应用基础。 本课程无须前修课程做基础,通常是大学阶段为学生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其后继课程是服务于不同专业学习或应用于不同专业和职业的计算机应用型课程和计算机技术型课程。如《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安全》、《图形图像处理与动画设计》等课程。 三、课程培养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通过课程的实施,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的知识、情感、技能得到全面发展,既为今后的专业核心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知识与技能基础,又培养良好的态度,为其将来从事专业活动和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 1、专业能力 (1)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 (2)掌握操作系统相关知识, (3)理解Word、Excel和PowerPoint、计算机网络基础等应用软件的相关知识。

2、方法能力 (1)学会思考问题,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通过反复实践和练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社会能力 (1)能够利用计算机以文档、演示文稿或网页等多种形式表达信息。 (2)能利用计算机建立处理报表、并进行统计、分析。 (3)能利用网络和Internet资源,通过浏览器搜索、整理并获取所需要的专业及其它信息。 (4)能利用网络和Internet,进行信息沟通与交流。 四、课程设计思路 基于对这门课的培养目标的分析,确定本门课程的设计理念有这样三点: 一是以应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所谓以应用为出发点,就是要紧紧盯在应用上,把对学生有用的东西做选择的标准,所以要调研企业、毕业生和在校生,但是还要把这些东西很好的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去,这就是所谓的落脚点。从这一点来体现它的职业性; 二是要以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核心。这门课程是工具,但它不是为工具而工具,它有很好的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因为计算机知识以及技术更新速度非常之快,恰好用它来培养学生的能力。所以通过对专业负责人和职业岗位人的调研,来充分考虑它对能力的培养,以体现它的开放性。 三是以方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着眼点。这门课程在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老师和学生,对老师和学生进行认真调研,怎样方便学生学、老师教,就采取怎样的方式,并且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间特别重视操作,以体现它的实践性。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五版第1-4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那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a)四个阶段: 电子管计算机阶段;晶体管电路电子计算机阶段;集成电路计算机阶段;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阶段。 b )主要特征: 电子管计算机阶段:采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数据表示主要是定点数;用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编写程序。 晶体管电路电子计算机阶段:采用晶体管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内存大都使用铁金氧磁性材料制成的磁芯存储器。集成电路计算机阶段:逻辑元件采用小规模集成电路和中规模集成电路。 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阶段: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2. 按综合性能指标分类,计算机一般分为哪几类?请列出各计算机的代表机型。 高性能计算机(曙光),微型机(台式机算机),工作站(DN-100 ),服务器(Web服务器)。 3. 信息与数据的区别是什么? 信息:对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反映,又是事物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表征。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4. 什么是信息技术? 一般是指一系列与计算机等相关的技术。 5. 为什么说微电子技术是整个信息技术的基础? 晶体管是集成电路技术发展的基础,而微电子技术就是建立在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各种半导体器件基础上的高新电子技术。 6. 信息处理技术具体包括哪些内容?3C含义是什么? a )对获取的信息进行识别、转换、加工,使信息安全地存储、传送,并能方便的检索、再生、利用,或便于人们从中提炼知识、发现规律的工作手段。b)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的总称 7. 试述当代计算机的主要应用。 应用于科学计算、数据处理、电子商务、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 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多媒体技术和人工智能等。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3版)习题和参考答案word版本

第1章计算机系统基础 选择题 1.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机械式计算机、( B )式计算机和电子计算机三个阶段。 (A)电子管(B)机电(C)晶体管(D)集成电路 2.英国数学家巴贝奇1822年设计了一种程序控制的通用( D )。 (A)加法器(B)微机(C)大型计算机(D)分析机 3.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1946年研制成功了一台大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 A )。 (A)ENIAC (B)Z3 (C)IBM PC (D)Pentium 4.爱德华·罗伯茨1975年发明了第一台微机( C )。 (A)Apple II (B)IBM PC/XT (C)牛郎星(D)织女星 5.1981年IBM公司推出了第一台( B)位个人计算机IBM PC 5150。 (A)8 (B)16 (C)32 (D)64 6.中国大陆1985年自行研制成功了第一台PC兼容机( C )0520微机。 (A)联想(B)方正(C)长城(D)银河 7.摩尔定律指出,微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目每( C )个月翻一番。 (A)6 (B)12 (C)18 (D)24 8.第四代计算机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 B )作为主要电子元件。 (A)微处理器(B)集成电路(C)存储器(D)晶体管 9.计算机朝着大型化和( C)化两个方向发展。 (A)科学(B)商业(C)微机(D)实用 10.计算机中最重要的核心部件是(A )。 (A)CPU (B)DRAM (C)CD-ROM (D)CRT 11.计算机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大型计算机、( A )、嵌入式系统三类。 (A)微机(B)服务器(C)工业PC (D)笔记本微机 12.大型集群计算机技术是利用许多台单独的( D )组成一个计算机群。 (A)CPU (B)DRAM (C)PC (D)计算机 13.( C)系统是将微机或微机核心部件安装在某个专用设备之内。 (A)大型计算机(B)网络(C)嵌入式(D)服务器 14.冯结构计算机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控制器、( B )五大组成部分。(A)处理器(B)运算器(C)显示器(D)模拟器 15.在冯·诺伊曼计算机模型中,存储器是指( A)单元。 (A)内存(B)外存(C)缓存(D)闪存 16.指令设计及调试过程称为( D )设计。 (A)系统(B)计算机(C)集成(D)程序 17.指令的数量与类型由( A)决定。 (A)CPU (B)DRAM (C)SRAM (D)BIOS 18.一条指令通常由( B)和操作数两个部分组成。 (A)程序(B)操作码(C)机器码(D)二进制数 19.硬件系统可以从系统结构和系统(A )两个方面进行描述。 (A)组成(B)分析(C)安全(D)流程 20.CPU性能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一台计算机(D )的高低。 (A)功能(B)质量(C)兼容性(D)性能 21.CPU始终围绕着速度与( B )两个目标进行设计。 (A)实用(B)兼容(C)性能(D)质量 22.主板性能的高低主要由( C )芯片决定。

工程制图教学大纲

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学分:3 总学时:54 适用专业:非机械类各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工程图学是研究工程与产品信息表达、交流与传递的学问。工程图形是工程与产品信息的载体,是工程界表达、交流的语言。 在工程设计中,工程图形作为构思、设计与制造中工程与产品信息的定义、表达和传递的主要媒介;在科学研究中,图形作为直观表达实验数据,反映科学规律,对于人们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掌握问题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表达、交流信息,形象思维的过程中,图形的形象性、直观性和简洁性,是人们认识规律、探索未知的重要工具。 本课程理论严谨、实践性强,与工程实践密切联系,对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机械工程图样的能力,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增强工程和创新意识有重要作用。是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同时,它又是学生学习后读课程不可缺少的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1)学习投影法(主要是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2)培养使用投影的方法用二维平面图形表达三维空间形状的能力。 (3)培养绘制(徒手绘图、尺规绘图和计算机绘图)和阅读机械工程图样的能力。 (4)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构思能力。 (5)培养工程意识,贯彻、执行国家标准的意识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二、先修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画法几何、制图基础、机械图和计算机绘图四部分,基本要求如下: (一)画法几何部分 学习用正投影法表达空间几何形体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1、投影的基本知识 了解投影法的基本概念、投影法的分类。 2、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1)熟练掌握点、直线、平面在第一分角中的正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 (2)熟练掌握直线上的点和平面内的点、线的作图方法。 (3)了解一般位置直线对投影面倾角的作图方法。 (4)了解两条直线相交、平行、交叉的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 3、立体的投影 (1)熟练掌握棱柱和棱锥的多面正投影图作图方法和立体表面定点。 (2)熟练掌握正圆柱、正圆锥、圆球的多面正投影图作图方法和立体表面定点。 (3)掌握基本体被特殊位置平面切割后截交线的作图方法。 (4)了解基本立体表面相交时交线的作图方法。 (二)制图基础部分 1、制图基本知识 (1)了解并遵守《技术制图》、《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 (2)掌握徒手绘图、尺规绘图的步骤和方法。

大学计算机基础(人民邮电出版社第3版)(华科版)

大学计算机基础(人民邮电出版社第3版)(华科版) 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章 计算机与计算思维 1、计算思维: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 理论思维、实验思维、计算思维 2、计算机科学在本质上源自数学思维、工程思维。 3、算法:基本要素:数据对象的运算和操作,算法的控制结构 复杂度:空间复杂度,时间复杂度 4、问题求解的基本步骤:理解问题,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反思展望。 5、计算机发展:(1946~1958)电子管计算机,(1958~1964)晶体管计算机,(1964~1970)集成电路计算机,(1970~)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6、计算机分类:巨型机,大型主机,小型机,工作站,个人计算机,平板电脑 7、计算机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 8、计算机特点: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记忆能力强,具有逻辑判断能力,可靠性高通用性强。 9、计算机应用:数值计算,数据及事物处理,自动控制及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辅助教学,通信及网络,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 10、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储存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组成。 储存器:内(主)储存器,外储存器。字节为8个二进制位。 11、软件是由程序、数据和相关技术资料构成的集合体。 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应用软件。 12、计算机工作原理:(1)用二进制表示指令和数据,没一条指令包含操作码(表示运算性质)和地址码(指出操作数在储存器中的位置)。(2)使用单一的处理部件完成计算、储存、通信的工作。(3)使用低级机器语言,指令通过操作码完成简单的操作。(4)对计算进行集中的顺序控制。(5)在执行程序和处理数据时,必须将程序和数据从外储存其装入主储存器,然后才可取出指令并执行。 13、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的相互转换。 14、原码:符号位+二进制字长。 反码:负数符号位不变,其余位求反。正数不变。 补码:负数的反码末尾加1,正数不变。 移码:常用于表示浮点数中的阶码,在偏移12-n 的情况下,将补码符号位取反。 15、浮点表示法:一个二进制数N 可表示为F N E +=2,E 为阶码,F 为尾数。阶码是带 符号的纯整数,尾数是带符号的纯小数。浮点数所能表示的数值范围主要由阶码决定,精度由尾数决定。 若尾数M ≧0,M=0.1××××……×,即将尾数限定在[0.5,1]之间。M<0,M=1.0××××……×,即将尾数限定在[-1,-0.5]之间。 用R 位移码表示阶码,M 位补码表示尾数,则这种浮点数所能表示的最大正数为12112)21(-+--?-+R M ,最小负数为12121--?-R 。标准表示E S 2)1(-)(13210-???P b b b b b 。 16、信息编码:二—十进制编码(BCD:Binary Coded Decimal)。ASCII 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空格<0~9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计算机文化基础 【开课时间】第1 学期 【学时】56学时 【课程类型】公共课 【授课对象】大一年级所有专业 二、课程定位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我校所有专业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类公共基础课,也是一门普遍性、应用性和技能性较突出的公共基础课。其主要作用是使非专业学生具备必须的信息意识和素养,了解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常识,具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基本应用技能,具有文字处理、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合、加工能力等较全面的信息处理能力,以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技术做工具为其专业学习服务,提高专业续航能力,同时为其今后的职业工作、生活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信息技术应用基础。 本课程无须前修课程做基础,通常是大学阶段为学生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其后继课程是服务于不同专业学习或应用于不同专业和职业的计算机应用型课程和计算机技术型课程。如《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安全》、《图形图像处理与动画设计》等课程。 三、课程培养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通过课程的实施,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的知识、情感、技能得到全面发展,既为今后的专业核心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知识与技能基础,又培养良好的态度,为其将来从事专业活动和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 1、专业能力 (1)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 (2)掌握操作系统相关知识,

(3)理解Word、Excel和PowerPoint、计算机网络基础等应用软件的相关知识。 2、方法能力 (1)学会思考问题,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通过反复实践和练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社会能力 (1)能够利用计算机以文档、演示文稿或网页等多种形式表达信息。 (2)能利用计算机建立处理报表、并进行统计、分析。 (3)能利用网络和Internet资源,通过浏览器搜索、整理并获取所需要的专业及其它信息。 (4)能利用网络和Internet,进行信息沟通与交流。 四、课程设计思路 基于对这门课的培养目标的分析,确定本门课程的设计理念有这样三点: 一是以应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所谓以应用为出发点,就是要紧紧盯在应用上,把对学生有用的东西做选择的标准,所以要调研企业、毕业生和在校生,但是还要把这些东西很好的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去,这就是所谓的落脚点。从这一点来体现它的职业性; 二是要以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核心。这门课程是工具,但它不是为工具而工具,它有很好的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因为计算机知识以及技术更新速度非常之快,恰好用它来培养学生的能力。所以通过对专业负责人和职业岗位人的调研,来充分考虑它对能力的培养,以体现它的开放性。 三是以方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着眼点。这门课程在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老师和学生,对老师和学生进行认真调研,怎样方便学生学、老师教,就采取怎样的方式,并且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间特别重视操作,以体现它的实践性。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最新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文化练习题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文化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和理论研究、科学实验一起并称为当代科 学研究的三种主要方法,广泛应用于航天、气象、地震、密码破译等领域。 A.科学计算 B.信息处理 C.过程控制 D.数据处理 2.已知字符"A"的ASCII 码的十进制数是65,则 字符"d" 的ASCII 码的十进制数表示是( )。 A.100 B.104 C.106 D.68 3.计算机系统不同,指令系统也不同,目前常见 的指令系统有复杂指令系统(CISC)和精简指令系统( )。 A.RISC B.BIOS C.CMOS D.CIMS 4.计算机硬件五大部件是指( )。 A.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 出设备 B.RAM、运算器、磁盘驱动盘、键盘、I/O 接口 C.ROM、控制器、打印机、显示器、键盘 D.存储器、鼠标器、显示器、键盘、微处理 器 5.数码相机是摄取的图像一般保存在( )或SM 卡上,以与计算机的USB通信端口连接。 A.CF https://www.doczj.com/doc/8717955947.html,D C.RAM D.VCD 6.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 )两部分组成。 A.软件系统 B.系统软件 C.应用软件 D.操作系统 7.已知x=156D,Y=10010110B,Z=241O,则三个数 的正确排序为( )。 A.Z>X>Y B.Z>Y>X C.Y>X>Z D.X>Z>Y 8.从信息的输入输出角度来说,( )既可以看作 输入设备,又可以看作输出设备。 A.磁盘驱动器和磁带机 B.音箱 C.打印机 D.扫描仪 9.追记型光盘存储器将所需信息写入光盘后 ( )。

A.只能读不能写 B.即可读也可写 C.即不能读也不能写 D.不能读但能写 10.( )对源程序是一边翻译,一边执行,并不产 生目标程序。 A.解释程序 B.汇编程序 C.编译程序 D.翻译程序 11.微机的主要性能指标主频的单位是( )。 A.HZ B.bPS C.BIPS D.MIPS 12.从( )开始,出现了操作系统和会话式语言, 计算机开始应用于各个领域。 A.集成电路计算机 B.晶体管计算机 C.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D.电子管计算机 13.十六进制数AC9转换成二进制形式后,正确 答案是( )。 A.101011001001 B.110010111101 C.111000101101 D.100010010010 14.微型计算机中,PCB指的是( )。 A.主板 B.适配器 C.扩展槽 D.总线 15.存储容量大、可靠性高、价格低、在断电后可 以永久地保存信息的是( )。 A.外存 B.RAM C.内存 D.ROM 16.( )是指每秒钟对音频信号的采样次数。 A.采样频率 B.主频 C.量化 D.速度 17.计算机的( )是计算机区别于其他计算工具的 重要特征。 A.存储性 B.运算速度快 C.通用性 D.精确性 18.对二进制数1111011.1101小数点右移3位后, 结果是原数的( )倍。 A.8 B. 3 C.100 D. 4 19.计算机能够自动完成运算或处理过程的基础 是存储程序工作原理,是美籍匈牙利科学家( )提出来的。 A.冯.诺依曼 B.布尔 C.莱布尼兹 D.巴贝奇 精品文档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三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后题答案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B 2.B 3.B 4.B 5.B 6.B 7.C 8.D 9.B 10.D 11.C 12.A 13.B 14.D 二、填空题 1、1946 美国ENIAC 2、4 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3、超导计算机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神经计算机 4、专用计算机通用计算机 5、信息基础技术信息系统技术信息应用技术 6、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7、7445 682 3755 3008 8、0292 1717 A2FC B1B1 B7D9 E4AE 9、5000 10、72 128 三、问答题 1、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具有自动运行能力可靠性高 2、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服务器工作站 3、数据计算信息处理实时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工智能办公自动化 通信与网络电子商务家庭生活娱乐 4、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就是执行程序的过程,而执行程序又归结为逐条执行指令: (1)取出指令:从存储器中取出要执行的指令送到CPU内部的指令寄存器暂存; (2)分析指令:把保存在指令寄存器中的指令送到指令译码器,译出该指令对应的操作; (3)执行指令:根据指令译码器向各个部件发出相应控制信号,完成指令规定的操作; (4)一条指令执行完成后,程序计数器加1或将转移地址码送入程序计数器,然后回到(1)。为执行下一条指令做好准备,即形成下一条指令地址。 5、计算机自身电器的特性,电子元件一般有两个稳定状态,且二进制规则简单,运算方便。 四、操作题 1、(111011)2=(59)10=(73)8=(3B)16 (11001011)2=(203)10=(313)8=(CB)16 (11010.1101)2=(26.8125)10=(32.64)16=(1A.D)16 2、(176)8=(1111110)2 (51.32)8=(101001.011010)2 (0.23)8=(0.010011)2 3、(85E)16=(100001011110)2 (387.15)16=(001110000111.00010101)2 4、(79)=(01001111)原码=(01001111)反码=(01001111)补码 (-43)=(10101011)原码=(11010100)反码=(11010101)补码

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点总结(经典版)考试专用

计算机文化基础考点总结 一、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文化 1.数据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信息的载体;而信息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后的结果,是数据的逻辑意义。信息的符号化就是数据。 2.信息高速公路主要是指高速度、大容量多媒体信息传输干线。最早由美国提出。 3.计算机文化就是以计算机为核心,集网络文化、信息文化、多媒体文化为一体,并对社会生活和人类行为产生广泛深远影响的新型文化。 4.计算机之父查尔斯?巴贝奇 5.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ENIAC” 6.计算机的发展 7.计算机的特点:存储型、通用性、高速性、自动性、精确性、逻辑判断能力 8.计算机的应用: ①科学计算:利用计算机做数值仿真 ②信息管理:办公自动化、信息管理、事务处理、情报检索、企业管理 ③过程控制(实时控制):现代工业生产 ④计算机辅助系统:CAD 计算机辅助设计 CAM 计算机辅助制造 CBE 计算机辅助教育 CAI 计算机辅助教学 CAT 计算机辅助测试 CIMS 计算机集成系统 ⑤人工智能 ⑥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9.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网格化智能化 10.计算机的逻辑运算:与(AND)0?0=0 0?1=0 1?0=0 1?1=1 或(OR)0?0=0 0?1=1 1?0=1 1?1=1 非(NOT)1=0 0=1 异或(XOR)0 0=0 0 1=1 1 0=1 1 1=0 11.位bit 简记b 计算机存储的最小单位 字节byte 简记B 1B=8bit 存储信息的基本单位

12. 机器数最高位采用“0:”或“1”表示正负 13. 两个字节(16位)表示一个汉字 14. 7位标的ASCII 码可表示128个不同的字符 15. 指令----计算机执行某种操作的命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 16.计算机的两种信息:数据流和控制信号 17.冯?诺依曼提出的“存储程序”工作原理,决定了计算机的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18. 通常把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为中央处理器 19. 存储器??? ?????????外存等待问题:高速缓存,解决:微机中的内存一般指断电后仍长期保存:存放固定程序数据,内存cpu Cache RAM RAM ROM 20.?????????????????????????????实用性应用软件:具有很强的 支撑服务软件数据库管理语言处理程序机管理计算机和使用计算本的系统软件直接运行在裸机上最基口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操作系统系统软件计算机软件 21.计算机的性质: ① 有穷性:解题过程必须是可以终止的 ② 确定性:每一步必须有明确定义,不应该在理解时产生二义性 ③ 可行性:每个算法都可以有效地执行,并能得到确定的结果 22.程序语言:(三个阶段) a.机器语言:是计算机唯一能识别的,直接供机器使用的程序设计语言 不同计算机因指令系统的不同,所以同一型号的机器语言不能在另一 台上使用 b.汇编语言:依赖具体计算机,通用性较差。汇编语言的编写过程叫做汇编 ???目标程序等价的机器语言并产生编译:将源程序翻译成 执行,不产生目标程序解释:对源程序解释并高级语言c. 23.微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运算速度 计算机的处理速度越快内存容量:内存越大,内核:多任务处理性能数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字长:运算部件能同时数,单位:在单位时间发出的脉冲主频:指hz cpu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文化基础》 课程标准 开课单位:计算机基础教研室 课程组负责人: 一、课程基本情况 二、课程性质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我院所有各专业必须的公共基础课,直接关系到各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要求,即要求毕业生能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本保障,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为学生利用计算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计算机文化基础》在各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各专业学生的必修公共基础课。 三、课程教学目标 1、专业知识 (1)具有计算机应用初步知识,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则以及安全使用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具有一定的操作系统的相关知识,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及应用; (3)理解办公自动化的内涵和意义,认识Office办公软件折基本特点和使用方法; (4)具有一定的系统安全基本知识。

2、专业技能 (1)具有使用适当的汉字输入方法,以获得较高的文字录入速度的能力; (2)具有Windows文件相关操作及功能设置、Windows运行环境设置和应用软件安装与卸载的能力; (3)能安装Office软件,具备使用Word进行文档处理、使用Excel进行电子表格处理、使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等基本能力; (4)具有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维护能力; 3、职业素质 (1)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责任心; (2)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3)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吃苦耐劳精神; (4)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5)具有认识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以及确立自身继续发展目标的能力。 四、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课程以“立足基础、适当延伸,重在应用、强化能力,服务专业、适应社会”的思想,重组课程内容体系,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2.课程调整的依据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面向全院各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随着学院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深入,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计算机科技文化素养,在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的引导下,一是要充分体现课程的基础性地位和工具性作用;二是要以工作情景和任务为导向,针对学习和训练内容,提炼典型学习型工作情景和任务,重新序化和组织教学内容;三是要以行动导向创设学习情境,有效提升课程教学;四是结合微软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体系,强化学生动手能力。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三版复习题

第一章 单项选择题 1.被称为现代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三种资源是()。 A、能源 B、物质 C、空气 D、信息 参考答案:D 2.关于社会信息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信息化的发展使人类的联系更加容易,所以有“地球村”的说法 B、信息化的发展既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也对社会的发展有负面影响 C、信息化的发展使人类的相互影响变得更大 D、信息化的发展只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答案:D 3.建立信息高速公路最核心的内容是() A、要把信息作为商品和资源被全社会所享用 B、提高计算机的处理速度 C、提高软件开发速度 D、提高通信速度 参考答案:A 4.人类文化发展的第四个里程碑是()。 A、计算机文化 B、语言的产生 C、印刷术的发明 D、文字的使用 参考答案:A 5.下列关于信息技术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中,以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其主导技术 B、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新型元器件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各类软件及系统集成技术等 C、信息技术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相关技术 D、信息技术是指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形成的一个全新的、用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高技术群 参考答案:D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文化即人类行为的社会化,是人类创造功能和创造成果的最高和最普遍的社会形式 B、文化不是人类特有的能力 C、文化是人类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具有整体性的创造力的表现 D、文化有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进化过程 参考答案:B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同一个信息也可以用不同形式的数据表示 B、数据包括文字、字母和数字等,还包括了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数据 C、信息是数据的载体 D、信息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后得到的结果参考答案:C 8.下列说话错误的是()。A、信息有着明确的、严格的定义B、信息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切物质和事物的属性 C、数据是指存储在某种媒体上的可以鉴别的符号资料 D、信息能够消除事物的不确定性 参考答案:A 9.下列选项中,()不是信息的主要特征。 A、永久性 B、商品性 C、共享性 D、普遍性 参考答案:B 10.信息技术的根本目标是()。 A、利用信息 B、提高或扩展人类的信息处理能力 C、生产信息 D、获取信息 参考答案:D 11.一般认为,信息是一种()。 A、数据 B、知识 C、预测 D、文字 参考答案:A 12.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技术是()。 A、传感技术 B、计算机技术 C、通信技术 D、网络技术 参考答案:B 13.在信息社会的经济形式中,是以()为主导的。 A、农业生产 B、工业生产 C、信息经济 D、网上购物 参考答案:C 14.组成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三大要素是()。 A、工业、农业和知识产业 B、信息、物质和能源 C、计算机、网络和通讯 D、信息、数据和知识 参考答案:B 15.()的通用性好、软件丰富、价格低廉,主要在办公室和家庭中使用,是目前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计算机。 A、工作站 B、微型机 C、巨型机 D、大型机 参考答案:B 16.“一线联五洲”、“地球村”是计算机在()方面的应用。 A、人工智能 B、网络与通信 C、信息管理 D、科学计算 参考答案:B 17.19世纪,英国数学家巴贝奇()。 A、提出了符号逻辑的思想 B、发明了计算尺 C、研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D、最先提出通用数字计算机的基本设计思想 参考答案:D 18.当前使用的微型计算机,其主要元器件是()组成的。 A、电子管 B、集成电路 C、晶体管 D、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第1章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文化

第1章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文化 §1-1.1 信息与信息技术(P1) 一、单项选择题(P1) 1、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技术是A(P2)。 A、计算机技术 B、通信技术 C、传感技术 D、网络技术 2、被称为现代人类社会赖以自下而上和发展的第三种资源是C(P2)。 A、能源 B、物质 C、信息 D、空气 3、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B(P4)。 A、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使人类的计算速度有了极大的提高 B、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使人类的一次伟大而深刻的文化变迁 C、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使人类的管理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 D、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使人类的信息传递速度有了极大的提高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1)。 A、信息有着明确的、严格的定义 B、信息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切物质和事物的属性 C、数据是指存储在某种媒体上的可以加以鉴别的符号资料 D、信息能够消除事物的不确定性 5、关于社会信息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P2)。 A、信息化的发展使人类的相互影响变得更大 B、信息化的发展既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也对社会的发展有负面影响 C、信息化的发展只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D、信息化的发展使人类的联系更加容易,所以有“地球村”的说法 第2页 6、信息技术的根本目标是A(P2)。 A、提高或扩展人类的信息处理能力 B、获取信息 C、生产信息 D、利用信息 二、多项选择题(P2)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C(P1)。 A、有信息一定有数据 B、有数据不一定有信息 C、有数据一定有信息 D、有信息不一定有数据 2、文化的核心是AB(P3)。 A、观念 B、价值 C、文字 D、道德 E、法律 3、文化具有的属性是ABCD(P3)。 A、广泛性 B、传递性 C、教育性 D、深刻性 E、完整性 4、从技术文明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发展经历的社会形态有ABD(P2)。 A、农业社会 B、工业社会 C、封建社会 D、信息社会 E、资本主义社会 5、标志人类文化发展的里程碑有ABCD(P4)。 A、语言的产生 B、文字的使用 C、印刷术的发明 D、计算机的发明 E、电的使用 6、下列关于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ABC。 A、日常用语中的信息泛指音讯、消息 B、信息的获取和使用均离不开社会 C、信息只有经过加工、取舍、组合,并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才真正具有实用价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