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之教案2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之教案2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之教案2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之教案2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教案2

●歼灭难点训练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逖少孤,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京师大乱,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时帝(元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进说,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屯于江阴,起冶铸兵器,得二千余人而后进,遂克谯城(豫州治所)。数遣军要截石勒,勒镇戍归附者甚多。时赵固、上官已、李矩、敦默等各以诈力相攻击,逖遣使和解之,示以祸福,遂受逖节度。逖爱人下士,虽疏交贱隶,皆恩礼遇之,由是黄河以南尽为晋土。河上堡固(小城堡,又称“坞”)先有任子在胡者,皆听两属,时遣游军伪抄之,明其未附。诸坞主感戴,胡中有异谋,辄密以闻,前后克获,亦由此也。其有微功,赏不逾日,躬自俭约,劝督农桑,克己务施,不畜资产,子弟耕耘,负担樵薪。又收葬枯骨,为之祭,百姓感悦。石勒不敢窥河南,使成皋修逖母墓,因与逖书,求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

(《晋书?祖逖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遑:闲暇,功夫

B.虽疏交贱隶,皆恩礼遇之遇:碰上

C.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滋:滋长,发展

D.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报:回复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避地:迁地以避祸患

B.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部曲:私家军队

C.遂受逖节度节度:节度使,官名

D.河上堡固先有任子在胡者任子:任官的子弟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虽疏交贱隶,皆恩礼遇之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B.又收葬枯骨,为之祭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

C.“此非恶声也。”因起舞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D.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4.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祖逖“收复治理河南”措施的一组是()

①中流击楫而誓②数遣军要截石勒

③逖遣使和解之④逖爱人下士

⑤躬自俭约,劝督农桑⑥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⑥ D.②③⑤

5.下列对祖逖事迹的叙评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祖逖年轻时就有远大志向,晋室南渡后,他立志澄清中原,与刘琨同被共寝,互相勉励,闻鸡起舞。

B.祖逖向元帝建议北伐,元帝对他大力支持,任命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他大批物资、兵器。祖逖率众渡江,中流击楫而誓,表达了收复失地的决心。

C.祖逖克复谯城,多次遣军要截石勒,收编赵固等人,对任子在胡者进行严厉打击。终于使

黄河以南尽为晋土。

D.祖逖爱人下士,躬自俭约,劝督农桑,并要子弟参加劳动,因而深得百姓爱戴。他允许与胡人互市,获利十倍,公私丰赡,士马日滋。

6.翻译下面语句

①胡中有异谋,辄密以闻。

②子弟耕耘,负担樵薪。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2题。

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年十七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父忧去职,客居历阳,躬耕以养弟姊,乡里称其敦睦。出为句容令,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明。秦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郡居三峡,恒以威力镇之。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谦曰:“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何烦兵役,以为国费。”固辞不受。至郡,布恩惠之化,蛮獠怀之,竞饷金宝,谦慰谕而遣,一无所纳。及掠得生口,皆放还家。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郡境翕然,威信大著。视事三年,征还为抚军中兵参军。

齐初,为宁朔将军、钱塘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遗,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天监六年,出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谦自少及老,历二县五郡,所在廉洁。居身俭素,床施蘧篨屏风,冬则布被莞席。夏日无帱帐,而夜卧未尝有蚊蚋,人多异焉。年逾九十,强壮如五十者,每朝会,辄先众到公门。力于仁义,行己过人甚远。众威服其仁义。

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十七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干:才能。

B.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宾:宾客。

C.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去官:离任。

D.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劝:勉励,提倡。

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明 B.休仁以为司徒参军

C.郡境翕然,威信大著 D.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长借官空车厩居焉人多异焉

B.以治干称躬耕以养弟姊

C.收入常多于邻境力于仁义

D.言之明帝追载缣帛以送之

10.以下全能表现孙谦政治才能的一组是()

①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明②郡居三峡,恒以威力镇之

③布恩惠之化,蛮獠怀之④郡境翕然,威信大著

⑤治烦以简,狱无囚系⑥每去官,辄无私宅

A.①②④⑤

B.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⑥

11.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孙谦因为父亲担心自己将来有一天会离开所居官职,就躲避到历阳,从事耕作以养活弟妹。B.孙谦在做巴东、建平二郡太守时,对于原先抢掠的蛮人,都将他们释放回家。

C.孙谦在做宁朔将军、钱塘县令时,用简便的方法处理繁杂的事务,狱中没有关押的罪犯。D.孙谦在晚年依然努力实行仁义,自己所做的超过一般人很多,大家都很敬佩他。

12.翻译下列语句

①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

②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

附:参考答案

歼灭难点训练

1.B[遇,应解释为“对,对待”。《鸿门宴》:“不如因善遇之”。]

2.C[节度应解释为“布署,节制调度”。]

3.C[“因起舞”中的“因”:于是;“因河为池”中的“因”:依靠,凭借。A项中的“虽”都解释为“即使”。B项中的“为”都是介词,“替”。D项中的“而”都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4.D[注意,这一题的题干中的要求是“措施”。]

5.D

6.(参考)①胡人那边有什么特别的谋划,就秘密地将消息使祖逖知道。

②子弟们都亲自耕田锄草,挑担砍柴。

7.B[这道题可以通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意义。A、C、D项在所处语境中词义的解释都是正确的。B项中,根据语法关系“宾”用在表否定的“不”之后,应为动词;其次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孙谦认为少数民族不服从的原因是以前的长官对他们有失礼仪,应解释为“服从”。]8.B[B项中的“以为”在古汉语中有两种用法:一是“以……为”的形式,可以理解为“把……当作”或“任用……做”等;二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可以理解为“认为”。而文中王休仁是任用孙谦做司徒参军,由此可以判断B项为正确答案。]

9.D[A项中两个“焉”意义不同,第一个为代词,代指住的地方,可译为就住在那里;第二个为助词,不译。B项中第一个“以”表原因,第二个“以”表凭借、方式。C项中第一个“于”表相比之义,第二个“于”表在某方面。D项中两个“之”都代指孙谦。]

10.C[②句是讲孙谦的前任官员们常采用的管理方式,非孙谦本人事迹;⑥句是写孙谦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写他的清廉。此两句不合题旨要求,可排除。①句是对他初任句容县令政绩的概括,此句中的“神明”,④句中的“威信大著”都以为政的结果从另一面表现了他的政治才能。③与⑤句皆直接描写他为政的措施,是他政治才能的表现。]

11.A[A项叙述不合原文意思,原文中“父忧去职”指因父亲病丧他离职,此项中错误理解为“父亲担心”;另一方面,此项中“躲避”之说不当,原文为“客居”于某地,即所住之地非自己的家乡。]

12.(参考)①孙谦将去上任,官方下公文让他募集一千人跟随他赴任。②自己俸禄中出于本郡官吏百姓的那部分,他都免除不收。

【备用资料二】常见实词词义归纳

1.爱ai

①喜欢、爱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②怜惜、同情。爱其二毛。(二毛,指老人) 《左传》

③吝惜,舍不得。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

2.比bi

①并列,挨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杜少府之任蜀州》

②副词,接连地。比三年日蚀。《汉书?外戚传》

③勾结。朋比为奸。

④比较。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涉江》

引申为比拟,认为和……一样。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诸葛亮传》

⑤及、等到。比至当阳,众十余万。《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⑥近来,最近。比得软脚病。《祭十郎文》

⑦比比:处处。比比皆是。频频,屡次。郡国比比地动。 (《汉书?哀帝纪》)

⑧比年:每年;连年。

3.北bei

①北方。思念北边之未安。《盐铁论》

②打了败仗往回跑。追亡逐北,伏尸百万。《过秦论》

4.罢(1)ba

①停止。秦出兵,五国罢兵

②结束、完了。及反,市罢。《韩非子?郑人买履》

③罢免、停职。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藏等。

(2)pi

④通“疲”疲劳,疲乏。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必通也。《论积贮疏》

5.倍bei

①同“背”背向、背着。引申为:违背、背叛。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②加倍。皆倍其爵赏。《墨子?号令》

6.被

(1)bei①被子。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训俭示康》

②覆盖。凝霜被野草。阮藉《咏怀》

③加于……之上,遭受,蒙受。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

(2)pi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被坚执锐。《史记?陈涉世家》

屈原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

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

7.病bing

①生病病。永元中,病卒于家。《后汉书?王充传》

引申为精疲力尽。士民疲病于内,霸王之名不成。《新唐书?杜希全传》

②毛病,弊病。献体要八章,砭切政病。(同上)

③担心,忧虑。郑人病之。《左传?襄公二十四》

区别:“病”常指病得很重;“疾”则指一般生病。

8.暴

(1)pu

晒。一暴十寒(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曝”)引申为暴露,显露。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六国论》

(2)bao

①又猛又急。暴风骤雨。河水暴益。

②凶恶残酷的。不畏强暴。暴秦之欲无厌

③欺凌,损害。自是之后,以强陵弱,以众暴寡。《庄子》

9.薄bo

①少,与“多”相对,事力劳而供养薄。《五蠧》

②微弱。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 (同上)

③轻。故薄罚不为慈,诛严不为戾。 (同上)

④迫近。日薄西山,气息奄奄《陈情表》

⑤草木丛生的地方。死林薄兮。《涉江》

⑥轻视,瞧不起。厚今薄古

⑦贫瘠。薄田十五顷。《诸葛亮传》

⑧稀。薄粥。

10.长

(1)chang 与“短”相对。引申为长久。天长日久。

(2)zhang

①成长,增长。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采草药》

②掌握,担任。而翁长铨《记王忠肃公翱事》

③排行第一。长子。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④年纪大,与幼相对。孰与君少长。《鸿门宴》

11.存cun

①存在。逐解邯郸,存赵。《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慰问,问候,看望。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 (同上)

③思念。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传》

凡天地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王充《论衡?订鬼》 12.诚cheng

①真心实意。帝感其诚。《列子?汤问》

②实在,的确。战败而亡,诚不得意。《六国论》

③假设,如果。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信陵君》

13.除chu

①台阶、殿阶。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苏武》

②清除、去掉。背筐,手长铲,为除不洁者。《左忠毅公逸事》

③修整。蛤蟆鸣燕降而通路除道。贾思勰《齐民要术》

④任命、授职、拜官。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⑤逝去。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14,乘

(1)cheng

①驾车、驱马拉车。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墨子?亲士》

②登、升。俱乘高台。《列子?黄帝》

③趁着,凭借。乘胜追击。

④欺凌,欺压。三国必起而乘我《荀子?强国》

⑤追逐,吏士喜,大呼乘之。《汉书?陈汤传》

⑥春秋时晋国史书叫“乘”后因此称一般史书为“史乘”。

(2)sheng

①一车四马。乘舆:帝王乘的车。

②“四”的代称。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左传?崤之战》

③帝王代称

15.多duo

①多,与“少”相对。今人有五子不为多。《韩非子》

②称赞。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史记?商君传》

休休有容,有足多者。《海瑞传》

③只,仅仅。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子张》

16.当

(1)dang

①抵挡。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赤壁之战》

②应当。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顶替。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捕蛇者说》

④恰当。古法采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采草药》

⑤面对。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⑥承担。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窦娥冤》

(2)dang当作。安步当车。

17.度

(1)duo

①量长短。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过秦论》

②揣度、推测。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2)du

①量长度的标准。宁信度,不信足。《郑人买履》

引:限度、尺度。生之有时,而用之亡(wu)度。《论积贮疏》

②制度、法度公室无度。《左传?昭公三年》

③度量、气度。常有大度。《汉书?高帝纪》

④渡过,越过。犹度江河之维楫。贾谊《治安策》

⑤量词,表次数。物换星移几度秋《滕王阁序》

18.独du

①单独、独自。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信陵君》

②难道。独不怜公子姊也。 (同上)

③仅、只有。独亮自以为死灰有时可复燃者。《三国志?诸葛亮传》19.逮dai

①及,达到。魏武侯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荀子?尧问》

②捉拿,逮捕,诏狱逮徙系长安。《史记?文帝本纪》

区别:逮、捕均指捉人。“捕”还用于其他动物。“捉”上古是握的意思。

20、道dao

①风尚。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②道理、学问。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同上)

③办法。此五者,致胜之道也。

④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⑤学派。墨之道,兼爱为本。《墨子?非攻》

⑥说。人道是三国周郎亦壁《赤壁怀古》

21.第di

①次序、次第。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杜牧?过华清官》

②官僚和贵族的大住宅。居第当传子孙。《训俭示康》

③科举时代考试的等级。及第,考取。下第,没有考取。

④只,但。第朕非桀纣耳。《海瑞传》

⑤第令:假使。第令事成。《史记?吴王濞传》

22.得de

①得到、获得。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石钟山记》

②表示情况允许,有“能够”“可能”之意,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同上)

③收获。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游褒禅山记》

④自认为得意(合心),意气扬扬,甚自得也。《五人墓碑记》

⑤适合。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记王忠肃公翱事》

此言得之。《六国论》

⑥通“德”。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鱼我所欲也》

23、负fu

①使……承担。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②对不起,辜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③背着。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④违背。决负约不偿城。

⑤失败。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孙子兵法》

⑥依仗,凭借。负隅顽抗。

⑦背靠着。四战之国贵守战,负海之国贵攻战。《商君书》

⑧欠。通家尚负责(债)数巨万。《汉书?邓通传》

24.伐fa

①砍伐。砍砍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诗经》

②讨伐、攻打、进攻。十年春,齐师伐我。《左传》

引:声讨。口诛笔伐。

③夸耀。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屈原列传》

④功劳、功绩、事业。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

25.服fu

①衣服。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训俭示康》

②穿(衣)引:佩带。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 (同上)

③从事、做。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

④服从,归顺。强国请服,弱国入朝。《过秦论》

⑤驾、拉车。服牛乘马。

⑥吃。服药。

26.废fei

①废弃、停止。半途而废。废寝忘食

②黜废、罢官。不胜其任者废免。《管子》

③衰败。百废俱兴。

④残废。无手足则肢体废。

27.干gan

①水边、河边。置之河之干兮。《诗经.伐檀》

②冲犯、冒犯、冲。至谷中则森然干霄。《雁荡山》

③求、索取。亦不敢服垢蔽以矫俗干名。《训俭示康》

④盾牌。化干戈为玉帛。

⑤干预。好干预人事。《晋书?王衍传》

28.归

(1)gui

①古代女子出嫁,又叫“于归”。吾妻来归。《项脊轩志》

出嫁的女子回家省亲叫“归宁”。吾妻归宁。 (同上)

②归还。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廉蔺列传》

③归附,归属。江表英豪咸归附之。《赤壁之战》

④归到一处,集中。则津泽皆归其根。《采草药》

⑤返回。如:望其速归。

(2)kui通“馈”。归公乘马。《左传》

29.固gu

①坚决,坚持。婿固不遣。《记王忠肃公翱事》

②本来。公固知其不贪也。 (同上)

③固执。而固吝者何? (同上)

④坚固。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赤壁之战》

⑤通“故”,所以,因此。固将愁苦而终穷。《涉江》

30.贾

(1)gu

①买,贩卖,特指做买卖。平子每岁贾马。《左传》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五蠹)

②商人。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盐铁论》

③求取。又引为招引,招惹。贾祸。《盐铁论》

(2)jia通“价”,价格、钱。如有营,予佐尔贾。列贾五百金。《记王忠肃公翱事》

辨:运货贩卖的n旷商”,囤积营利的叫“贾”故曰“行商坐贾”。

31.盖

(1)gai

①车盖。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信陵君》

②副词,大概。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

③表原因的连词。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列传》

(2)he通“盍”,何,何不,怎么。技盖止此乎? 《庖丁解牛》

32.怀huai

①揣着,抱着,怀抱。于是怀石遂自沉汩罗以死《屈原列传》

②想念、怀念。远行多所怀。

③安抚。怀敌附远。《论积贮疏》

33.患huan

①担忧,担心,忧虑。不患无财。

②忧患,灾祸。有备无患。

③疾病,得……病。

④厌恶。公患之。使贼之。《国语?晋语》

34.几ji

①隐微,不明显。特指事物的苗头和预兆。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周易?系辞》

②事物,多指政事。日理万几。(又写作“机”)

③接近,临近。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论积贮疏》

④几乎,差一点。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捕蛇者说》

35.见

(1)jian

①看见。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论语》

②拜见,谒见。项伯即入见沛公。《鸿门宴》

③见识,见解。敢陈愚见。《晋书?王浑传》

④放在动词前表被动,相当于“被”。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廉蔺相传》

⑤第一人称代词,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君既若见录。《孔雀东南飞》再如:见教,见谅。

(2)xian出现。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论语》

注:上古没“现”字,凡表“出现”的意义均为“见”。

36.今jin

①现在。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察今》

②假如,如果。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孟子》

37,间

(1)jian夹缝、间隙。引:机会。至京口,得间奔真州。《指南录后序》

又:夹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2)jian

①小路、间道。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蔺列传》

②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曹刿论战》

③间或、断断续续地。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

④秘密地,悄悄地。侯生乃屏人间语。《信陵君》

⑤隔阂,疏远。君臣多间。《左传?哀公二十七年》

⑥离间。赵王信秦之间。《廉蔺列传》

38.绝jue

①杜绝、断绝。天柱折,地维绝。《淮南子?天文》

②极,非常。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罴说》

③高超、绝妙。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④停止、消失。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与朱元思书》

⑤横渡、横穿。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39.举ju

①拉起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②举荐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③举行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

④占领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

⑤拿,拥有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⑥全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

⑦整个举世混浊而我独清。《屈原列传》

⑧扛起遂括囊口,肩举驴上。《中山狼传》

⑨聚合席卷天下,包举宇内。《过秦论》

⑩发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孔雀东南飞》

⑾作故凡举事必循以法。《察今》

40.将

(1)jiang

①扶、持。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木兰诗》

引:拿,用。将功赎罪。

②带领,统率。公子遂将晋鄙军。《信陵君》

③带兵。使关羽将三万兵至益阳。《三国志?吴主传》

④带兵的人、将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涉世家》

(2)jiang

①将要。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

②会,要。将杖杀汝。《中山狼传》

③准备,打算。公将战。《曹刿论战》

④还是。将近代欤? 《古战场文》

⑤作助词。官使驱将惜不得。《卖炭翁》

⑥且,又。将信将疑。

⑦连词,和、与。暂伴月将影。

高考文言文句式专题复习教案

文言文句式专题复习教案 1、学习文言特殊句式。 2、学习文言固定句式。 3、了解文言句式的特点。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 教学设想:本专题共分5课时,其中讲授2课时,练习3课时。 教学过程: 一、高考回顾: 二、文言句式: (一)文言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文言文判断句的显著特点,是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要用判断词“是”,而古代汉语中的“是”主要作指示代词用,汉魏以前一般不用来构成判断句。 文言文判断句的基本形式有以下几种: (1)用“。。。。。者,。。。。。也”表示。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用“。。。。。。。,。。。。。。也”表示。如:“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 (3)用“。。。。。。者,。。。。。”表示。如:“愽鸡者袁人,素无赖。” (4)用“。。。。。。。。。。,。。。。。。者也。”表示。如:“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5)用“为”“乃”“则”“即”等词表判断。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6)用在谓语前加“非”表示否定判断。如:“此非空言也。” (7)用“是”表示判断。如:“巨是凡人。” 2、被动句 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行为的受动者的句子,叫被动句。其常见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用“于”作标志。如:“内惑于郑秀,外欺于张仪。” (2)用“见”作标志。如:“秦城不可得,徒见欺。” (3)用“见。。。。于”作标志。如:“臣诚恐见欺于王。” (4)用“为”作标志。如:“兔不可复得而为宋人笑。” (5)用“为。。。。。所。。。。”作标志。如:“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6)用“被”表被动。如:“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7)主谓之间直接构成被动。如:“举孝廉不行。” 3、倒装句 (1)主谓倒装:如:“甚矣,汝之不惠!” (2)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如:“时人莫之许。”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卿欲何言?” ()用“之”“是”“之为”“唯。。。。。是。。。。”把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3)定语后置: ()中心词十之十定语十者如:“马之千里者”

文言特殊句式教案(公开课)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文言文“宾语前置”及“状语后置”的特点。 2、学会辨析以上句式,并懂得运用。 【课时安排】1课时 【考纲表述】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 【考纲精解】不同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 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 【考查题型】翻译题 【考题回顾】 (2014重庆卷)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 这是区区小亊,有什么艰难?我们愿意为此尽力,用沿途乞讨得到的钱物,供给先生食用。宾语前置 现代汉语中,一般把宾语放在谓语动词后面。古汉语中,有时把宾语放在动词前面,叫宾语前置。 探究一:找出下列句子的共同点。 1、大王来何操? 2、沛公安在? 3、彼且恶乎待哉? 4、彼且奚适也? 5、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6、微斯人,吾谁与归? 总结规律: 规律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宾语前置。 积累:常见疑问代词有“何、谁、孰、胡、曷、恶、安、奚”等。 牛刀小试: 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 A、臣实不才,又敢谁怨? B、豫州今欲何至? C、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D、而今安在哉? 答案:C 探究二:找出下列句子的共同点。 ⑴古之人不余欺也。⑵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⑶忌不自信。⑷臣未之闻也。

⑸时人莫之许也。 总结规律: 规律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积累: 常见否定词:“不”、“无”、“毋”、“未”、“弗”“莫” 常见代词:“之”、“余”、“吾”、“己”、“尔”、“自” 牛刀小试: 2、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居则曰:“不吾知也。” B、受制于人。 C、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D、城中皆不之觉 答案:B 探究三:找出下列句子的共同点。 1、何陋之有? 2、无乃尔是过与? 3、唯利是图。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5、惟命是从。 总结规律: 规律三:以“之”或“是”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牛刀小试: 下列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唯才是举 B、夫晋,何厌之有? C、唯余马首是瞻。 D、甚矣,汝之不惠! 答案:D 探究四: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规律四: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宾语前置句小结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宾语前置。 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三、用“之”或“是”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四、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

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总的目标是通过复习,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具体地说,应当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一)理解词语和句式: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常见文言虚词:安、但、而、耳、故、何、乎、或、既、乃、其、且、然、若、遂、所、为、焉、也、以、已、矣、于、则、者、之); (3)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二)理解文句: (1)正确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2)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分析文章: (1)分析文章的内容; (2)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教学难点、重点 1.怎样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2.怎样正确把握文言文的文意? 3.怎样分析文言文的内容? 4.怎样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文言文阅读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Ⅰ.掌握文言词语的特点。 要培养、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首先要掌握、理解、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常用词。 文言文词汇以单音词为主,这和现代文词汇以双音词为主不同。“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政”是“政事”,“治”是“治理”,在读法上也不能连读。“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却看妻子愁何在”,“妻子爷娘走相送”,“不推恩无以保妻子”中的“妻子”都是“妻”和“子”的意思。“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中的“卑鄙”,“卑”指地位低下,“鄙”指见识浅陋。“妻子”、“卑鄙”都是两个词的临时组合。一般都是独用的,如“曾不若孀妻弱子”,“位卑则足羞”,“北蛮夷之鄙人也”中的“妻”、“子”、“卑”、“鄙”都是单独使用的例子。熟悉掌握单音词应注意的几点: (1)理解文言文单音词的词义,可将单音词与现代汉语中相当的双音词进行对照。如“今齐地方千里”中的“今”是“当今”、“如今”,“地”是“土地”,“方”是“方圆”。“时操军已有疾疫”,“操”是“曹操”,“军”是“军队”,“疾”是“疾病”,“疫”是“瘟疫”。 (2)有的文言词是由两个意义相近的词组成,当它们合在一起运用时,不必拆开解释。但是当它们单独使用时,意义是有区别

文言词语和句式含答案

(一)文言实词练习 1.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秦爱纷奢B.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2. “安”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风雨不动安如山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B.然后得一安寝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既来之,则安之 D.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千古英雄,而今安哉哉 3.与“将军身被坚执锐”的“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禹汤被之矣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屈原)被发行吟于泽畔D.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4. “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C.每逢佳节倍思亲D.我军十倍于敌 5.“本”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人穷则反本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 B.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是无难,别具本上奏 C.此之谓失其本心舍本逐末,吾不为也 D.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于此乎抓纲务本,教学之道 6. 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蜀之鄙有二僧B.先帝不以臣卑鄙 C.孔子鄙其小器D.鄙人不胜感激 7.与“短兵相接”的“兵”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B.左右欲兵之,王止 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D.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8.与“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的“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欺软怕硬,实乃人性之病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C.今人乃以俭相诟病D.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9.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强国请服,弱国入朝②于是入朝见威王③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④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0.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②人至察则无徒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④乘人之危,非君子所为也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1.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战败而亡,诚不得已②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必能生擒敌首④诚听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③④各不同D.①②③④都相同 12.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黎明即起,洒扫庭除②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③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④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3.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B.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从善如流 C.樊哙从良坐弟走从军阿姨死 D.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 14. 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木兰当户织有大石当中流 B.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C.臣欺大王之罪当诛犯法当死 D.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15.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道”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B.伐无道,诛暴秦 C.臣之所好者,道也D.道不同,不相为谋 16. “得”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A.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欤B.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C.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D.吾得兄事之 17.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A.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日而语矣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 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当斩 C.度.义而后动审时度势 D.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张弛有度,文武之道 18. 与“非难”的“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人非生而知之者B.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C.世人非之,一时间恶评如潮D.觉今是而昨非 19.“复”属于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A.明年复攻赵,杀两万人B.山重水复疑无路 C.王辞而不复D.复之以掌,虚若无物 20. 与“不负众望”的“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B.秦贪,负其强 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决负约不偿城 21. 与“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的“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B.盖锺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C.前狼假寐,盖以诱敌D.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文言句式公开课教案

文言句式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2、过程与方法:梳理、点拨----知识迁移----反馈落实(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德育目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归纳、总结主要文言句式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文言文是我们高中语文学习的一大重点、难点。要理解一篇文言文,就必须掌握、理解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请大家回顾我们在高中阶段学习过的特殊的文言句式有哪些?(学生回答) 明确: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置)。 本节课,我们学习前三种句式——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 二.学习判断句: 现代汉语的判断句常用判断词是“是”,文言文表判段的常见句式有: (一)用“者”“也”表判断,“者”“也”可以配合共同表判断,也可只用其中一个表判断。 1、用“……者,……也。”表示。(“者”表主语后的提示和停顿,“也”表判断语气) 如:(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3)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用“……者,……”“……也。”“……者也”也表示。 如:(1)莲,花之君子者也。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粟者,民之所种。 ★注意:并非所有用了“者、也”的都表判断。有时它们表句中停顿或舒缓语气。如: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3、用“此……”“是……”表示,译为“这(是)……” 如:(1)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2)是寡人之过也。 (二)用动词“为”“是”表判断。汉魏以后,用“是”作判断此的逐渐增多。 如:(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不知木兰是女郎。 (三)在主谓之间加“乃、则、即、皆、本、素、亦、必、诚”等词来表示

2017高考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李兵2016-11-17 一、《考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考试说明》中确定的18个文言虚词;所谓“用法”,就是某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及其所表示的语法关系,即词性(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有些资料书把代词也归入虚词范围)。 与文言实词相比较,文言虚词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用法比实词灵活,往往一个字有好几种用法,好几种解释,甚至分属好几类词。二是使用频率比实词高,许多常用的虚词,在一篇中会多次出现。三是语法功能比实词强,实词往往要靠虚词的组合、连接、辅助而成为完整的句子,体现不同的意思,抒发不同的感情,表达不同的语气。四是在汉语的发展历史中,变化比实词大。 近几年高考文言虚词的考查,并不直接单独设题,而是着眼于应用与理解,对文章整体阅读有着一定的帮助,在翻译中会有适当的体现。 文言虚词用法辨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语境推断法 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具体的上下文,利用文意理解。如“之”字称代内容就必须联系上下文,才能对“之”字所指内容进行确定。再如“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一句里两个“之”:前“之”用在“饶”(州)与“德兴”(县)之间,州与县是从属关系,故应是“的”意思;后“之”用在动词“送”后作宾语,属代词无疑。 2、全句关照法 判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有全句意识,许多虚词的意义不实在,在句中主要起一定的语法或语气作用,因此只有依靠对全句的分析和把握才能准确理解它。如作语助词的“也、矣、焉、哉”,在疑问句末助疑问语气,在感叹句末助感叹语气,在陈述句末助陈述语气,它们始终是与全句语气“息息相关”。 3、句位分析法 一些虚词在句中不同位置就起不同作用。比如“也”,句末助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在句中一般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再如“其”,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如“其李广将军之谓乎”,因为“其”不能作主语;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如“秦王恐其(代荆轲)破璧”,在名(代)词后一般是语气副词,如“尔其(语气副词,一定)无忘乃父之志”。 4、语法分析法 比如有虚词“以”的四个句子?①俅以幸臣躐跻其位;②得全首领以没;③扈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教案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厚重,增强学好文言文的使命感; 2、指导解题方略,掌握准确把握词义的方法,使学生树立信心; 3、明确把握文言文实词词义在文言文阅读中的重要地位 4、学会知识迁移,提高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准确把握文言文实词词义 教学难点: 语法推断法、字形推断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资源准备: PowerPoint一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世界文明史中,中华文明是唯一的五千年来从未间断的,而要讲中华文明,我们肯定要关注中国的灿烂文化,因为这其中的内涵太丰厚了,谈到文化,我们一定要关注文言典籍。比如,现在我们反复强调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可能费很多气力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相比之下,古人的话就有力得多。孔子讲: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周易》里讲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你看看,说得多好,言简意丰!由此可见,学好文言文,决不仅仅是应对高考,我们一定要有一个大的目标。“百尺之台,起于垒土”,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关注文言文最基础的一个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找一找文言实词的词义推断方法。 二、考点简介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定要有“语境意识”。《考试大纲》中规定应该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实词的特殊用法和与现代汉语的差异是考查的重点。

三、命题形式 近几年来,高考命题主要采用两种形式:一是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要求选出正确或错误的一项;二是从古今词义比较的角度,选出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或不相同的一项,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查实词理解。 四、方法指导 语法推断法(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 例1、刚(廖刚,人名)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都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2008全国卷Ⅰ) “檄”,下令。(这里作动词,意思为“用檄文征召、声讨”,引申为“下令”) 译文:廖刚规劝跟从盗贼的人并让他们回来从事正业。不久,其他盗贼进入顺昌,路政司下令廖刚安抚平定。廖刚派大儿子廖迟规劝盗贼,盗贼们都知道廖刚父子有信义,也都纷纷散去了。 语境推断法(根据上下文来推断词义) 2、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或欺负 ..之者,延寿痛自刻责:“吾岂其负之,何以至此?”(2008北京卷) 欺负:欺骗、辜负。(根据“延寿痛自刻责”这一语境可推断“欺负”之意)译文:他接待官吏,给以很多的恩惠但纪律严明。有人欺骗或者辜负了他,他总是自己责备自己:“难道是我对不起他们吧,他们怎么会到了这种地步呢?” 联想推断法(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 3、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2008全国卷Ⅰ) 杜:制止。(可以联系我们熟知的“杜绝”“防微杜渐”等来判断) 译文:请赶快营建建康,亲自率领六军前往并把它当作固守的计策,来断绝金人攻占的野心。 结构推断法(根据对应词语推断词义) 4、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2008福建卷) 藏:归隐(“行”“藏”二字处在相似的位置,可据此判断。)

2020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参考——高中语文:《文言词语与句式》

2020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参考——高中语文:《文言词语与句式》 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参考——高中语文:《文言词语与句式》教学设计 《文言词语与句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新课程,应该不是以教定学,而是以学定教,在梳理探究前了解学生情况,从而确定“文言词语和句式”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共有三个探究问题: 1、词类活用中意动与使动的区别是什么? 2、我们在阅读文言文遇到实词时,如何准确把握词语的意义? 3、宾语前置有哪几种情况? 二、教学重点:同上123 三、教学方法:成立合作小组,明确探究内容 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让全班同学自由组合,分成六个小组,每两个小组负责梳理探究一个问题,给学生一周准备时间,让学生根据问题梳理高中语文课本一至五模块的文言文,找出典型例句,分析比较,也可以上网搜集资料,从而探究出规律,合作完成文言词语与句式专题的学习任务。由六个小组各派一名学生组成评价小组,对六个小组的成果进行打分评价,评出最佳小组。 四、教学时数: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文言文以简约的语言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华,经历了上千年锤炼的古典文学是我们民族精神内涵的源头活水。我们中学生要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文言文是“言”“文”并重的,这里的“言”,即文言知识,如实词理解,句式辨析等,今天我们就来梳理探究文言词语与句式。 一、文言词语 (一)词类活用师: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特殊用法,这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相应具有某一新的意义,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了读音。 (探究问题1、词类活用中意动与使动的区别是什么?) 学生展示合作探究成果: 生甲:课本中的典型例句 ①悦亲戚之情话(《归去来兮辞》) ②且庸人尚羞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善万物之得时(《归去来兮辞》) 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⑤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⑥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案

一、课堂导入 在前面两讲中我们已经讲解了文言实词和虚词,本讲当中我们讲解另一个和文言文紧密相连的内容,那就是句式。每一篇文言文都是由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构成的,充分掌握好句式对于我们理解文言文至关重要,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梳理一下具体有哪些特殊的句式。 二、复习预习 孔子云:“何陋之有?”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句话属于哪种文言现象吗? 三、知识讲解 考点/易错点1判断句 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叫判断句。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判断。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代词用,很少把它当作判断词用。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 1、用“者”、“也”表判断。 (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这种判断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格式:……者,……也。 (2)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不译,翻译时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格式:……者……。 (3)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者也”表示判断。 格式:……,……者也。 (4)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这种判断句式中“也”同样不译,翻译时只在主谓之间加“是”。 格式:……也。 (5)“者”“也”都不用,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需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格式:……,……。 2.用“为、乃、即、则、皆、必、诚”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未”“弗”“无”“莫”“毋”等否定词表示否定判断。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注意和代词“是”的区别: 如:“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其中“是”表判断,而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考点/易错点2被动句 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常见的被动句有以下几种形式: 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 格式:谓语+于。 2.在动词前边用“见”表示被动, 格式:见+谓语。 如果需要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可在动词后加介词“于”。 格式:见+谓语+于。 3.在动词前用“受”字来表示被动。

初中文言文句式教案

教学内容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整合 教学目标 1. 了解初中文言文各种句式 2. 句子是文章的基础,让学生掌握好最基础的东西。 3. 通过句子能更快更好地了解文章大意。 教学重点和难点 如何判断各种句式 教学环节 1. 课前回顾。了解学生对文言文词语积累的掌握程度。 2. 重点讲解如何判断句式的方法。 3. 回顾本组基础知识,加深掌握程度。 在初中阶段,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有四种: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以及倒装句,具体如下: 1、判断句: 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要在主语的谓语之间加判断动词“是”。古代通常不用“是”来联系,而是采用以下方式表示。 (1) 主语后用“者”字提顿,谓语后用“也”帮助判断,构成“……者,……也”式。有时省去“者”,有时省去“也”,有时“者”、“也”都不用。 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可译为:陈胜是阳城人。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可译为:南阳的刘子骥是个高尚的人。 刘备天下枭雄。可译为:刘备是天下勇猛的人。 学生姓名 教师 姓名 陈少敏 授课 日期 2014年9月 日 授课 时段

(2) 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可译为:应当做皇帝的人是公子扶苏。 此则岳阳数之大观也。可译为: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色。 (3) 如,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可译为:我认为大王攻打宋国。这是和他们一样的。判断句子特殊标志,需要记住。 2、被动句: 现在被动句常用“被”来表示,文言文常用介词“为”或“于”来表被动,偶尔也用“见”或“被”,而且它们的用法也各不相同。 (1) 如,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可译为:吴广平素很爱护士兵,士兵大多愿意替他出力。其印为予群从辈所得。可译为:他的字模被我的侄子辈得到。 (2) 如,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可译为:而您被赵王所看重,所以燕王想和您结好。(3) 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可译为:秦国的城池恐怕不能得到,白白地被欺骗。 (4) 如,帝感其诚。可译为:上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语和句式 教案2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教案2 www.5y https://www.doczj.com/doc/8717848117.html,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 教案2 ●歼灭难点训练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逖少孤,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京师大乱,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进说,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屯于江阴,起冶铸兵器,得二千余人而后进,遂克谯城。数遣军要截石勒,勒镇戍归附者甚多。时赵固、上官已、李矩、敦默等各以诈力相攻击,逖遣使和解之,示以祸福,遂受逖节度。逖爱人下士,虽疏交贱隶,皆恩礼遇之,由是黄河以南尽为晋土。河上堡固先有任子在胡者,皆听两属,时遣游军伪抄之,明其未附。诸坞主感戴,胡中有异谋,辄密以闻,前后克获,亦由此也。其有微功,赏不逾日,躬自俭约,劝督农桑,克己务施,不畜资产,子弟耕耘,负担

樵薪。又收葬枯骨,为之祭,百姓感悦。石勒不敢窥河南,使成皋修逖母墓,因与逖书,求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遑:闲暇,功夫 B.虽疏交贱隶,皆恩礼遇之遇:碰上 c.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滋:滋长,发展 D.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报:回复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 避地:迁地以避祸患 B.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 部曲:私家军队 c.遂受逖节度 节度:节度使,官名 D.河上堡固先有任子在胡者 任子:任官的子弟

文言词语与句式教案

文言词语与句式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主要的文言句式 过程与方法 典型的句式意义,学生认真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和谐美,人情美 二、教学重难点 1、我们在阅读文言文遇到实词时,如何准确把握词语的意义? 2、宾语前置有哪几种情况? 三、课时 2个课时 四、教学方法 问答法提问法等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文言文以简约的语言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华,经历了上千年锤炼的古典文学是我们民族精神内涵的源头活水。我们中学生要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文言文是“言”“文”并重的,这里的“言”,即文言知识,如实词理解,句式辨析等,今天我们就来梳理探究文言词语与句式。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二、实词词义 学习任何一种语言,语音、词汇、语法三者缺一不可,而三者之中,词汇居于首位。古代语言的词汇中最重要的是实词,文言实词的掌握应逐课积累,几年之后,水到渠成,这样就能达到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要求。 (探究问题:我们在阅读文言文遇到实词时,如何准确把握词语的意义?) (一)根据字形推断词义辨别

1、实例:①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归去来兮辞》) ②拔剑切而啖之。(《鸿门宴》 根据以上例句,总结规律:根据字形推断词义辨别 汉字本是具有表意性质的,从字形可以推知字义。汉字虽历经演变,表意的功能毕竟没有完全丧失,因此,通过对字形结构(主要是象形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例①“眄”的含义,根据“目”和“眄”的对象“庭柯”就可知其大致是“看”的意思。例②“啖”的含义,根据“口”,就可知其大致是“吃”的意思。) 2、练习: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振长策而御宇内。(贾谊《过秦论》) “策”,从“竹”,凡形旁从竹的字本义都与竹条有关。据此可知“策”在句中的意思是“(竹质)马鞭”。 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 “橹”是常见字,是木制的船具,“樯”是生僻字,但“樯”也从木,与“橹”联合成词,可知“樯”也是木制的船具。联系本句,便可以以局部代整体的修辞方法推出“樯橹”是战船。 金就砺则利。《劝学》 “砺”,“石”旁,推断它可能与一种“石”有关,查字典得“磨刀石”。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劝学》 “骐骥”,“马”旁,可能是一种“马”,准确义项为“骏马”。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归去来兮辞》 “畴”的含义也可根据“田”字旁也能帮助推出“田地”之意。 (二)利用结构相似的句式辨别 1、实例:①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过秦论》) 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劝学》) 根据以上例句,总结规律:利用结构相似的句式辨别 古人行文,往往采用一些字数同、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语句,各句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用同义、反义或意思相关的词,运用了排比、对偶等修辞,对这类句子中的实词,就可利用上下句与之对应的词的意义来帮助判断。这样,就可以由已知的词性、词义推知未知的词性、词义。(例①(“地”与“固”相对,“地”是名词,“固”也应是名词,解为“险固的地方”例②“跬步”对“小流”,可以推断“跬步”即为“小步、半步”的意思。)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1.回顾有关文言文的知识点。 2.了解文言文的考点及常见题型。 3.掌握答题的技巧,从容应对中考。 重点:掌握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难点:文言文阅读题的答题技巧应。 教法:1.启发引导法;2、整理归纳法。 学法:“自主——合作——归纳——应用” 教学设想: 利用多媒体课件,目标点击,示例精析,突破重难点;专项练习,及时巩固。 课时安排:1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中考考查方向何陋之有? 2016年文言文阅读考试内容及要求: ①参考注释,结合语境,灵活运用课内文言文知识,理解课外文言文语段的主要内容。 ②理解文中文言词语(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的含义及用法。③掌握基本的文言文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④将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2016中考题型: 1、实词解释; 2、虚词用法; 3、特殊句式; 4、文意理解;5、句子翻译。 四、文言文阅读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一)中考题型一:实词解释 结合青岛2015年中考试题第8题学习方法: 解释文言字词的方法一: 联想推断法:当试卷上给出某一个加点实词时,应该联想到课文中有关此词的用法和意义,将二者比较,再确定其含义。 (二)中考题型二:虚词用法 师:联想推断法可解答普通实词和特殊词类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词,但对于一词多义词和虚词来说,仅用这一种方法就不够了,下面再给大家介绍另一种方法: 结合青岛2015年中考试题第9题学习方法: 解释文言字词的方法二: 语境代入法:结合整段选文、整个句子上下文的意思来确定某个词的意思,将词义代入原句,看它是否通顺正确。 实战演练:做《王翦伐楚》第1、2题(三)中考题型三:特殊句式 1知识回顾: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其中判断句翻译时要译出();省略句有()、()、()、();倒装句有()、()、()、();被动句有()和()。 2.判断句式: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陶渊明《桃花源记》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屠惧,投以骨。蒲松龄《狼》 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彭端淑《为学》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 尝贻余核舟一。魏学伊《核舟记》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3.实战演练:做《故事两则》第10题,《王翦伐楚》第3题 (四)中考题型四:文意理解 1.方法指导:如何快速整体把握全文的内容?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 A.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如第一题后面的词语解释,有一个是错的,其它三个是对的,可以帮助理解文章内容。) B.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如第四题)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有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会给出标题。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如青岛2014年中考题《周寻画龙》、2012年《桓公用管仲》、2011年《任贤》)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 另外,需要注意: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最新文言文专题教案

文言文专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把握课外文言文考点; 2. 2.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 3.掌握课外文言文解题技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 词难句。以翻译为切入口,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方法技巧。 三,导入:由于考试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具有不准借助任何工具书,只能 独立解题的特殊性,不少考生心理上比较紧张,常常是读完一篇就去选,事实 上这是极不正确的,一般来说,文言试题解题阅读可分三步走,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有关文言文分析的一些技巧。 第一步:整体阅读。要求 1、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 2、能大概明了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能懂六七成即可。 第二步:细读题目要求1、一一落实要求答题的字、词、句、段所在,一般来说,运用所学的知识,较易题可以在这一步基本完成,要充分利用所给选项, 运用比较法、排除法根据是非准偏,选出正确项。 第三步:重读全文。从更高的层次上认知全文。这一步大致相当于精读研读的水平;同时也能对前两步出现的偏误作纠正,因此是一个深入兼复核的过程。 四、内容:(一)了解有关文言文翻译的常识 1、标准 简言之三个字:信(准确)、达(通顺)、雅(有文采)。 2、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 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按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 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高考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直译”。 3、直译的方法——“对”、“换”、“留”、“删”、“补”、“调”六个字。 ①对――对译。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词素的合成词。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 ②换――替换。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不用或不常用,或 词义已经转移。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用现代汉语里的词去替换原文里的词。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先帝不认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 “卑鄙”一词古今汉语都常用,但词义已转移,所以译文用“地位低微、见识浅陋”来替换它。“顾”今天不常用,译文用“探望”来替换。 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要换成现代通俗的词语。如: ①齐师伐我。 这句中的“师”,要换成“军队”;“伐”,要换成“攻打”。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这句中的“吾”,要换成“我”;“尝”,要换成“曾经”;“终”,要换成“整”;“思”,要换成“想”;“须臾”,要换成“一会儿”。 ③留――保留。古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 以及古今词义相同的词,如“山、水、中、笑、有”等,都按原文保留不译。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④删――删略。文言文中有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或表示停顿,或表凑 足音节,或表发语,或起语助、连接等作用),翻译时应删除。如:例1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作战,(是靠)勇气的。(夫,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1.回顾有关文言文的知识点。 2.了解文言文的考点及常见题型。 3.掌握答题的技巧,从容应对中考。 重点:掌握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难点:文言文阅读题的答题技巧应。 教法:1.启发引导法;2、整理归纳法。 学法:“自主——合作——归纳——应用” 教学设想: 利用多媒体课件,目标点击,示例精析,突破重难点;专项练习,及时巩固。 课时安排:1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中考考查方向何陋之有? 2016年文言文阅读考试内容及要求: ①参考注释,结合语境,灵活运用课内文言文知识,理解课外文言文语段的主要内容。 ②理解文中文言词语(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的含义及用法。③掌握基本的文言文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④将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2016中考题型: 1、实词解释; 2、虚词用法; 3、特殊句式; 4、文意理解; 5、句子翻译。 四、文言文阅读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一中考题型一:实词解释 结合青岛2015年中考试题第8题学习方法: 解释文言字词的方法一: 联想推断法:当试卷上给出某一个加点实词时,应该联想到课文中有关此词的用法和意义,将二者比较,再确定其含义。 (二中考题型二:虚词用法 师:联想推断法可解答普通实词和特殊词类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词,但对于一词多义词和虚词来说,仅用这一种方法就不够了,下面再给大家介绍另一种方法: 结合青岛2015年中考试题第9题学习方法: 解释文言字词的方法二: 语境代入法:结合整段选文、整个句子上下文的意思来确定某个词的意思,将词义代入原句,看它是否通顺正确。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判断句、被动句公开课教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判断句、被动句公开课教案 授课者:李燕婷 授课地点:高二(7) 授课时间:2017年9月26日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文言文“判断句”及“被动句”的特点。 2、学会辨析以上句式,并懂得运用。 【教学重难点】学会辨析判断句式和被动句式,并懂得运用。 【课时安排】1课时 【学法指导】借助多媒体视频展示观察、分析、思考,并整理出自己的结论,学生们相互补充,总结出各种句式的规律,并进行运用。 【考纲表述】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 【考纲精解】主前宾后谓居中定状补语辅其间 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 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 【考查题型】翻译题 【教学课件】班班通之梳理探究中的《文言词语和句式》之教学素材《文言语法练:判断句》和《文言语法练:被动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文言文的句式,跟白话文的句式,有的相同,有的很不相同。即使是相同的句式,文言文句式也有它自己的特点。 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词序(倒装句)、成份省略(省略句)和固定结构(习惯句式)。除了“疑问句、否定句”之外,其他叫特殊句式(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二、判断句 1、播放《文言语法练:判断句》 2、通过《文言语法练:判断句》来总结何为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1)用“者……也”表判断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用“者”表判断 ①“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必”“固”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⑤臣本布衣。 ⑥且相如素贱人。⑦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⑧予本非文人画士。 (6)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此亡秦之续耳。《鸿门宴》 (7)句末用也表判断。 「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3、通过《文言语法练:判断句》来做闯关题 4、实战演练 (1)根据要求做题: ①“乃”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今君乃亡赵走燕 B、嬴乃夷门抱关者 C、旬乃还第 D、而陋者乃斧斤考击而求之 ②“是”表判断的一项是()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 教案3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教案3 教案 2009-07-23 22:05 41.厥jue ①代词,他的、他们的,那个。思厥先祖父《六国论》 ②副词,乃,就。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太史公自序》 ③昏厥,晕倒。 42.理li ①道理。灵运所不至,理不足怪。《采草药》 ②治理,整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木兰诗》 ③条理。因相与言救上之条理甚详。《谭嗣同》 ④雕琢,加工玉石。使玉人理其璞。《韩非子?和氏》 ⑤法官。弦子旗(人名)为理。《管子?小匡》 43.靡 (1)mi ①浪费,奢侈。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过秦论》 ②细腻。靡颜腻理。《宋玉?招魂》 (2)mi ①无,没有。天下万物之荫生,靡不有死。《史记?文帝本纪》 ②倒下。望其旗靡。《左传?庄公十年》 (3)mo 通“摩”,蹭,马喜则交颈相靡。《庄子?马蹄》 44.请qing

①问。武夫再拜请:“贵客将自何所至也?” (柳毅传) ②邀请。乃置酒请之。《汉书?教宣许皇后传》 ③谒见,拜见。其造请诸公(造,前往) 《汉书?张汤传》 ④“请”字后面带动词时,有两种不同的意义A、请求别人做某事。若弗与,则请除之。《左传?隐公元年》B.请允许自己某事。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45.骑。 (1)qi ①骑马。沛公留车骑,独骑一马,与樊哙等四人步从。《史记?樊哙传》 ②骑马的人,骑兵。骑皆舍马步走。《三国志?吴书》 (2)ji一人一马。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忘。《鸿门宴》 46.勤qin ①辛苦,劳,与“逸”相对。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论语》) ②努力,尽力,与“惰”相对。如:勤逸。 ③帮助。齐方勤我,弃德不祥。《左传》 ④殷勤,周到。会数而礼勤。《训俭示康》 47.让rang ①责备、责怪。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信陵君》 ②辞让、退让、谦让。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谏逐客书》 ③特指转让权力、职位。 48.如ru ①到……去,往。如扬州,过瓜州扬子桥。《指南录后序》 ②如果,假如。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三国志?诸葛亮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