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廊坊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技术总结

廊坊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技术总结

廊坊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技术总结
廊坊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技术总结

廊坊1:500数字化地形地籍、测量技术总结

一、概述

为加强土地管理和满足城市规划建设的需要,建立和健全地籍管理制度,实现国土管理现代化、规范化,合理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韶关市委托广东省测绘技术公司承担北江区约14平方公里范围的1:500数字化地形测量,其中约7.4平方公里进行1:500数字化地籍测量。

(一)测区概况

北江区位于韶关市区,其地理中心位置为:

东经113度35分,北纬24度48分。

测区东侧为良村,西侧为靖村,南至韶关市半岛洲头韶关海关,北达黄岗车站。下辖四个街道办事处:太平、南门、和平、十里亭。城区内主要街道宽阔,城市建设规划较好,北边十里亭街道工矿企业较多,在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处街道较窄且不规则,建筑物连片,混杂零乱,通视条件较差,给测量工作和地籍调查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资料收集及利用情况

测区内有我公司1997年施测的D级GPS网,本测区利用了“发电设备厂”、“黄岗”、“家具厂”、“良村”、“市体校”、“四处医院”、“下坑坝”、“信托公司”、“有色金属”、“中山路”等1 0个D级GPS点,其成果精度可靠,符合规范要求,作为本测区平面控制测量的起算数据。广东省国土厅布设的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I衡韶78、I衡韶80、一等水准点作为测区四等水准高程起算点,高程系统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

1985国家高程基准高程换算成1956年黄海高程系高程关系式为

H85=H56+0.158米

二、主要作业依据与要求

1. 《城市测量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CJJ8-99)

2.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国家土地管理局(TD1001-93)

3. 《地籍测绘规范》国家测绘局(CH5002-94)

4.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T 7929-1995)

5.《地籍图图式》国家测绘局(CH5003-94)

6. 《土地登记规则》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年

7. 《广东省城镇地籍调查测量实施细则》广东省国土厅1999年

8. 土地确权的有关规定

9. 经过批准的本技术设计书

当上述规定、规范等与本设计书矛盾时,以本设计书为准。

(二)技术要求

1、坐标系统: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统,按3°带高斯正形投影,中央子午线 114°。

2、高程系统:1956年黄海高程系,等高距为0.5米。

3、基本地形图、地籍图规格:采用1:500比例尺,图幅规格为50cm×50cm。

4、每幅图埋设了3个埋石点,且每个埋石点至少与另外一个埋石点通视(平均每幅图有一个8秒级以上等级的埋石点)。

5、采用解析法成图。

6、图幅整饰格式按《地籍图图式》附录B执行,省去图名、图号下的行政领属注记。地籍图在左上角注“韶关市地籍图”,地形图则在右上角注“韶关市地形图”。

7、应用广东省国土与测绘科学研究所编制的《GTC2000广东省地形地籍测绘与管理系统》进行图形编辑,建立数据库。

三、作业程序和方法

1、组织工作人员学习本测区技术设计书,了解测区情况。

2、组织学习《广东省城镇地籍调查测量实施细则》了解工作程序。

3、测区控制网的分布与设计。

4、对具体测量任务进行分工。

5、一级(5秒)导线测量。

6、二级(8秒)导线测量。

7、图根控制点测量。

8、进行全野外数据采集。

9、利用GTC2000软件行进内业数据处理,生成地形全图。

10、生成标准地形图。

11、利用标准地形图进行权属调查。

12、进行地籍要素测量。

13、绘制宗地图。

14、生成标准地籍图。

15、绘出地形图、地籍图进行外业、内业核查、修改。

16、成果整理提交验收。

(二)作业方法

1、地形、地籍图采用全解析数字化测量,外业数据采集使用全站仪配合PC-E500袖珍计算机测图软件最终采用广东省国土与测绘科学研究所编制的《GTC2000广东省地形地籍测绘与管理系统》进行图形编辑,建立数据库。

2、各等级控制点编号方法

a、一级(5秒)导线点的编号前面冠以“A”表示。

b、二级(8秒)导线点的编号前面冠以“F”表示。

c、埋石图根控制点的编号前面冠以“T”表示。

d、不埋石图根控制点的编号前面冠以“t”表示。

3、地形、地籍图分幅采用正方形分幅,图幅整饰格式按《地籍图图式》附录A执行。(三)作业过程

承担任务后,于2000年7月7人进入测区,布设并施测一级导线网和Ⅳ等水准网,于2000年9月完成。

2000年7月24人组成六个小组进入测区,对韶关市北江区约14平方公里施测一、二级(5"、8")导线,进行图根控制,地形、地籍野外数据采集及内业处理工作,到2001年3月中旬完成数据采集及地形、地籍图核查等外业任务。

2001年5月7人到测区配合韶关市国土局组成6个地籍调查小组对该市北江区进行权属调查,到2001年9月基本完成。

2001年11月2002年1月5人进行地籍要素测量并全部结束内业编辑、汇总统计,成果整理等工作。

(四)设备投入

1、SOKKIASET2C 全站仪 2台

2、SOKKIASET2B 全站仪 3台

3、SOKKIASETB500 全站仪 1台

4、TOPCONLE 全站仪 1台

5、索佳RED2L 测站仪 1台。

6、S3 1002 水准仪 1台

7、PENTIUMIV 微机 4台

8、PC——E500 袖珍计算机 6台

9、HP-500 绘图仪 1台

10、HP-450C 绘图仪 1台

11、HP650C 打印机 1台

12、HP670C 打印机 1台

13、联想LJ2210P 打印机 1台

14、HONDA 发电机 2台

15、牧田电锤 2台

16、牧田切割机 2台

所有仪器设备在使用前均进行了检校,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四、任务实施情况

(一)完成工作量

1、施测一级(5秒)导线点 160点

2、施测四等水准 60.9公里

3、施测二级(8秒)导线点 256点

4、施测图根控制点 1907点(图根埋石523个)

5、数字化地形测量约14平方公里计282幅

6、权属调查宗地 3734宗

7、数字化地籍测量 7.4平方公里计167幅

8、绘制宗地图 3734幅

9、进行面积量算、统计、汇总。

(二)任务实施过程

1、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是地形、地籍测量的基础,是获取可靠地形、地籍图的保障。本测区遵循“从总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分级布网逐级加密”的原则。

(1)一级(5″)导线点平面控制测量

由于测区范围不规则,因而在布设一级导线点时经过实地勘查,考虑到整个测区的精度平衡,依照规范和要求,充分利用测区内的高等级控制点布设了一个由10个已知点、160个未知点、46个结点组成的多结点导线网,构成了测区的主框架,且网形设计合理,图形强度好;

网点分布均匀(详见联测网图),标石的制作与标石面的整饰完全按照设计书的要求。外业施测采用日本索佳SET2B型,索佳SET2C型全站仪进行数据采集,数据记录用手工记簿法,所有需采集的数据都按照规范要求记录到手簿上作为原始数据。平差计算前对导线网内各结点及已知点构成的闭合环(类似复合导线)计算了其内角和,完全满足规定要求。平差计算和资料整理全部在微机中进行,导线网采用南方公司的《控制网平差大全》中的“导线网相关平差”进行严密平差程序计算。精度见技术指标统计,均符合规范要求。

(2)二级(8″)导线点平面控制测量

二级导线点是在首级控制点与一级导线点的基础上发展,其原则是不仅要满足图根控制的发展需要,还需保证每幅图内的基本控制点埋石数量,因而本测区根据地块的分布,共布设了二级(8″)导线网3个,二级附合导线23条,二级闭合导线2条,联测二级导线点256点。全部按有关要求埋(凿)设了永久性标志。数据记录用手工记簿法,所有需采集的数据都按照规范要求记录到手簿上作为原始数据。平差计算和资料整理全部在微机中进行,导线网采用均采用清华山维NASEW V 3.0严密平差程序计算。精度,均符合规范要求。

(3)高程控制测量

四等水准网测量起算点的利用:测区内有国家Ⅰ等水准点“Ⅰ衡韶78”、“Ⅰ衡韶80”点位正规、完好。这二点的施测及平差后的精度符合要求能满足发展四等水准及其以下高程的需要。四等水准网主要是联测Ⅰ级导线点,凡是落在平地及小山包的点均用四等水准联测,山头上或楼顶上的点采用测距三角高程。本次四等水准测量共联测了150个Ⅰ级导线点,水准路线全长60.886公里。四等水准外业观测采用S3型水准仪配区格式木质标尺,观测前对水准仪及标尺进行了严格的检验,对水准仪的各项要求进行了校正,每天施测前均进行了i角检查。原始数据记录用手工记簿方法记录。在施测中严格按照水准规范进行。水准网的平差计算:内业计算和资料整理全部在微机中进行,水准网平差软件采用南方公司研制的《控制网平差大全》中的“水准网平差”,进行严密平差。平差后每公里观测高程中误差为±0.5cm。高程最大中误差A134为±0.766cm。,精度均符合水准规范要求。

等外水准网测量是在Ⅰ级导线点四等水准点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外水准外业观测采用S3型

水准仪配区格式木质标尺,观测前对水准仪及标尺进行了严格的检验,对水准仪的各项要求进行了校正,施测前进行了i角检查。原始数据记录用手工记簿方法记录。在施测中严格按照水准规范进行。

水准网的平差计算:内业计算和资料整理全部在微机中进行,水准网平差软件采用清华山维NASEW V 3.0严密平差程序进行严密平差。平差后的,高程最大中误差为±1.056cm,精度均符合水准规范要求。

应国土局要求,Ⅰ、Ⅱ级导线点还提供了一套(80西安坐标系,85国家高程基准高程系)的成果。

(4)图根控制测量

图根控制测量平面在等级控制点基础上采用电磁波测距导线进行加密,图根高程控制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导线测定,图根点编号是在阿拉数字前冠以字母“t”。本测区共布设图根点1907个。其中图根埋石点523个,编号是在阿拉数字前冠以字母“T”。

数据记录用手工记簿法,所有需采集的数据都按照规范要求记录到手簿上作为原始数据。平差计算和资料整理全部在微机中进行,导线网采用均采用清华山维NASEW V 3.0严密平差程序计算。其各项限差精度均符合规范要求。

2、地形测量

本测区地形测量采用解析法实施,测图软件采用广东省国土与测绘科学研究所编制的《GT C2000广东省地形地籍测绘与管理系统》进行图形编辑,建立数据库。

本测区分六个外业小组,使用六个电子手簿,六台全站仪进行数据采集。

由于电子手簿各项测站检查严格齐全,能随时发现控制点成果错误(包括成果输错,点号与实不符等)、对中误差超限、归零误差超限等,保证了碎部测量实测点的精度。对于个别难以用极坐标方法实测的点,可以通过加测辅助点、加量辅助边,然后利用电子手簿的计算功能计算出所需点坐标。再加上电子手簿与全站仪直接通信,避免了读数和记簿误差,使所测数据准确可靠。

外业作业时,每个作业小组为3人,其中1人观测记录、1人施棱镜、1人画草图。小组当

天外业结束以后,由绘制草图的作业员在电子手簿中作图块,然后输入计算机编图。

3、权属调查

配合国土局开展地籍调查工作,由国土员确权定界并填写调查

表,测量员绘工作底图。地籍号按街道、街坊、宗地三级编号。整个北江区定为第3街道,下分18 街坊。

4、地籍测量

在地籍权属调查时,作业人员利用已有的数字化地形图作为工作底图,用权属调查表作为权属依据,?各作业小组采用结合外业核查的办法,把每一宗地的界址点、界址点点号、界址线、宗地号等标注到工作底图上,作为地籍草图提供给内业进行编辑。测区地形测量完全是按地籍精度用全野外数字化采集的,?在采用地形数据编辑地籍图时,有少数界址点未采集,且又无法用几何法求出时,重新进行了设站补测。

五成果精度与质量

(一)控制测量

1、观测手簿

观测测量手薄按要求整饰.观测者、记录者、日期、仪器型号、气象、仪器常数等记录齐全。经第一、第二检查者100%检查,最终检查抽检50%,半测回差、测回互差、2C互差、指标差之差无超限,划改处除非计算错误外均都已注明原因。

2、一级(5秒)、二级(8秒)导线、及图根控制点,布点均匀、通视条件良好。埋石点主要以切割水泥路面为主,字框方正、大小合适、字头朝北。

3、各等级控制测量精度统计

①Ⅳ等水准网

每公里高程中误差最弱点高程中误差

0.88cm 1.47cm

②一级(5秒)导线网

单位权中误差最弱点中误差

4.78″ 1.47cm

③二级(8秒)导线网

导线网(条)数单位权最大中误差最大点位中误差高程点位中误差

28 5.62″ 3.74cm 1.59cm

④图根控制导线网(条)

导线网(条)数单位权最大中误差最大点位中误差高程点位中误差

292 13.9″ 4.69cm 5.94cm

一、二级导线计算分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1980年西安坐标系,19 85国家高程基准二套成果。取最大误差值为统计值。

(二)地形、地籍图测绘

1、地理精度

经内、外业检查,认定地形图各类控制点、埋石点点位恰当、稳固可靠,标志明显,便于保存;各地物、地貌测绘细致、客观,表示合理,综合取舍适当;地理名称正确无误,较好地领会了设计意图,未发现大的差、错、漏现象;地物精度较佳;能较好地反映本测区地理特征和满足实际要求。

2、数学精度

参见各测量小结统计数据。

3、地籍原图、宗地图表示

经检查地籍原图的各项要素(控制点、界址点、各类地物、行政界线、宗地、整饰及其它地籍要素),宗地图各项要素(宗地号、权属主名称、面积、门牌号、宗地坐落、宗地四至等)均表示齐全,符号运用正确,各类注记无误,宗地号、地类号、房屋结构、层次、门牌号等无错漏,图面整饰符合要求。面积量算及分类面积汇总均由微机软件处理。

4、问题处理

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个别作业员个别图幅存在差、错、漏现象,对发现的问题我们是一一落实到人,谁作业谁负责。外业问题必须到实地解决,然后交内业人员修改彻底;内业问题必须按技术设计书要求修改,做到数据属性、图层正确,图形文件能转换成GIS接口文本文件,确保文本文件无信息丢失,即GTC软件可根据文本文件生成与原图完全一致的图形。

六技术设计的实施与问题处理

(一 )技术设计的实施

进入测区之前就组织了作业员、质量检查员认真学习《技术设计书》,大家对有关问题展开了讨论,取得了一致的认识,统一了技术口径,给实施作业打下基础。

进入测区后,作业完全按技术设计书的要求实施,特别在各

级控制测量的实施过程中,严格按设计要求把好质量关,做到各级控制成果完全合符设计要求。实践证明:本技术设计基本合理、科学。

(二)主要问题处理

⑴ GTC2000符号库中有许多符号与《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不统一,作业中将符号按图式要求作了部分改动。

⑵在外业进行权属定界时,有些拐弯的地方在实地用肉眼无法看出来,成图时就出现界址线切割房屋、围墙等情况。经与韶关市国土局协商在内业编辑时于拐弯处增加了界址点。⑶在地籍建库时,遇到有部分宗地没有调查表,还有部分调查表填写不全,缺户主名等,经与韶关市国土局协商,同意按调查表现状进行建库。

⑷分街坊进行面积量算、统计、汇总时,道路;绿化地;公共用地等用界线圈起量算面积,宗地号从9001编起。

七质量管理与检查

本测区采用从上到下层层管理的办法,整个测区有专人负责,?各队由检查员负责,各小组由组长负责。

成果检查验收在经小组自检,队一级全检以后,再交公司一级专检,2001年2月和4月、11月对韶关测区地形、地籍图进行了三次大的质量专检,其检查结果为:

(1)界址点施测精度

经野外设站复测界址点坐标,与界址点成果比较,其精度统计如下:

解析界址点精度△允=±5 cm

实测点数粗差数点位中误差

342 4 3.89cm

界址点与界址点间距用丈量的方法检验,其精度统计如下:

界址点间距丈量精度(按图幅统计) △允=±10 cm

丈量边数粗差数边长中误差

174 0 4.03cm

(2)建筑物施测精度

由于权属界内建筑物亦采用解析数字采集法施测,少量不便采集处,也用几何方法补测,其精度接近界址点施测精度。

地物点施测精度△允=±10 cm

实测地物点数粗差数平均值

463 7 ±3.76

八上交成果资料

1、韶关市北江区1:500数字化地形地籍测量技术设计书 1份

2、技术工作总结 1份

3、工作总结 1份

4、质量最终检查报告 1份

5、仪器检定资料 1份

6、地形测量工作小结 1份

7、地籍测量工作小结 1份

8、控制测量小结 1份

9、水准观测手簿 3本

10、一级(5″)导线观测手簿索 6本

11、二级(8″)导线观测手簿索 12本

12、图根经交观测手簿 17本

13、图根导线测距观测手簿 9本

14、图根导线观测手簿 66本

15、一级(5″)导线点点记 1本

16、一、二级导线点联测略图 2张

17、地籍和地形图幅结合图 2张

18、 1:500地籍和地形薄膜图、晒兰图 1套

19、以街坊为单位宗地面积汇总表 1本

20、土地分类面积统计表 1本

21、地形图、地籍图、宗地图数据库光盘 1张

22、一级(5″)导线网计算手簿 2本

23、二级(8″)导线网计算手簿 2本

24、图根导线计算手簿 9 本

25、一级(5″)埋石点成果表 2本

26、二级(8″)埋石点成果表 2本

27、图根埋石点成果表 1本

28、图根点成果表 1本

29、埋石点成果展点图 1张、

30、街坊分布示意图 1张

31、质量全检资料理 1本

32、宗地图 3734幅

九经验、体会与建议

⒈地籍调查是关键

地籍调查、宗地定权是地籍测量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效益与效率的敏感点。本测区由于各种原因致使在测量过程中走了许多弯路,给工作带来许多麻烦,增加了许多重复的工作量,降低了效益。

今后应加强地籍调查的研究,在充分准备妥当的条件下努力组织好各宗地的定权工作,一丝不苟地填写好各项记载,为下工序提供齐全、完备、正确无误的资料。

⒉重视工作底图的现实性

现实性强的工作底图是搞好地籍调查作业的前提,本次作业中宗地定权时使用的工作底图现实性很好,给地籍调查带来很大的方便。建议在同时进行地形、地籍采集的测区,在地形图完成之后,再进行地籍调查作业,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益与成本质量。

测绘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三篇

测绘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三篇 测绘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三篇 工作总结可以是一项官僚化工作,可以是一项任务和负担,也可以是有效提升自我的一项工具,这全取决于如何应用。下面是测绘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测绘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1 时间一晃而过,转眼间到公司快半年了。这是我人生中弥足珍贵的一段经历。在这段时间里各级领导在工作上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在生活上给予了我极大的关心,让我充分感受到了领导们“海纳百川”的胸襟,感受到了测绘人“能吃苦,肯奋斗”的豪气。在肃然起敬的同时,也为我有机会测绘一份子而自豪。 在这半年的时间里,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各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现将这段时间我的实习工作总结如下: 一、通过实践学习和日常工作积累使我对公司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公司具有全国甲级测绘资质证书的单位,经多年的发展创新,单位已成为一个仪器装备精良、专业技术全面、人才结构合理、具有多种竞争优势的测绘单位,拥有齐全的测绘仪器、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遥感和物探仪器设备,具备工程测量、地籍测绘、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测绘、地理信息系统、房产测绘、遥感地质、物探及管线探测等综合生产科研能力,可承担各种大型、特殊、复杂的测绘工程及提供地图数字化,建立数据库、信息系统和GPS技术服务。 很高兴我能有幸成为公司的一员,测绘专业毕业的我现在正是需要积累的阶段,而这样的单位无疑给我的成长加了助力,会使我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避免走很多的弯路,尽早的成为一名合格的测量技术人员。有这样的平台可以施展自身所学,我想我的人生将会变得越来越精彩! 二、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工作,使自己素养不断得到提高。 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每一项工作顺利开展并最终取得成功的保障。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我能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兢兢业业做好本职业工作,用满腔热情积极、认真地完成好每一项任务,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平时生活中团结同事、不断提升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测量对于我来说是我的工作,更是我的兴趣,祖国的建设需要我们付出自己的青春,我想我能做到,做一件事情如果没有了兴趣,那完全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自己在工作中又能收获什么呢,有了兴趣爱好,再加上健全的规章制度,我相信我会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理想。对于个人来说,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是对单位负责,对单位培养的回报! 三、认真学习岗位职能,做好个人工作总结。 怀着对新工作的向往,我迈上了前往新工作的路途,这一阶段我来到了某地,参与了该地区的地下管线三维测量项目,刚来时我对管线测量完全陌生,第一次接触管线测量的我完全是个门外汉,甚至不理解最基本的管线测量的原理,但是在王主任的教导和自身的努力下,我渐渐的对管线测量有了一些了解。管线测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弄清楚地下管网的分布及连接关系,这一点是需要时间和实践来体会理解的,只有长时间的实践才能将管线图更好的诠释,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得到的,但是我并不灰心,在普光工作的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学会了很多,从管线仪的使用到现场的定点、测量等我都有一定程度的进步,虽然还有很多的不足。 对于一个新人来讲能够接触并掌握管线测量的程序和技巧是至关重要的,我理解,管线测量外业应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实地踏勘,熟悉工作场地及主要管线的布局; 2、外业仪器设备的准备及校验; 3、工作地的现场资料整理汇总; 4、外业数据的采集和入库(包括外业定点的数据采集和处理); 5、管线图的生成及整饬;

地形图测绘技术总结

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总结 最新发布的《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总结》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很有用处,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篇一:.....1:500地形测绘技术总结 密级:编号: ....1500地形测绘 技术总结 ????.年07月 20XX ....1500地形测绘 技术总结 编写单位(盖章):编写人: 年月日 审核意见:审核人: 年月日 目录 1 概述...................................................................

(1) 任务来源及目的................................................................... ..............................................................1 工作量................................................................... ..................................................................... .........1 任务的安排及完成情况................................................................... ..................................................1 任务的安排................................................................... .. (1) 任务完成情况................................................................... .............................................................2 测区简况和已有资料利用情况................................................................... ......................................2 测区简况................................................................... ..................................................................... 2 已有资料利用情况................................................................... .. (2) 2 技术设计执行情况................................................................... .. (3) 技术依据................................................................... ..................................................................... .....3 技术执行情况...................................................................

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工程师

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工程师 楼工程为砖混五层,建筑面积5040㎡,造价600万元;该工程虽说以前在工地上担任过预算员和资料员一职,但时隔已经两年,对于工程施工方面,一切还得重新开始。我利用以前的工作经验,虚心向施工员们学习,向老同志们请教,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专业问题,都做笔录一一记下,勤于请教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查阅各种资料,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2004年下半年,公司论文交流会中,我撰写的《常见建筑砖砌体裂缝原因及其防治》受到了领导的一致好评。2005年4月,我参与了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个体系文件合一的编制,由此,每天便奔波在公司与项目部之间,顺利编写了《内部管理性文件》、《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等体系文件。在此期间,我还负责公司质检科的体系贯标,使公司顺利通过认证中心的体系认证的核查。 5、2006年年初,由于蟠龙城市花园一期工程的顺利完工,我受到了领导的高度信任,被任命为阆中市古城不协调建筑拆迁安置还房工程二期四标段10#、11#楼工程的项目技术负责人一职。10#楼工程为砖混五层,建筑面积5080㎡," target="_blank" title="范文TOP100">范文TOP100造价500万元;11#楼工程为砖混五层,建筑面积5526㎡,造价600万元。从事工程技术负责人时,负责工程成本、进度、质量控制、建章立规,按制度规范操作行为。在成本控制方面,自行采购的材料必须做到货比三家,材料采、运、收、管、发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建立严格的监督制约机制。同时,要改进施工工艺,积极推广使用降低料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强人工费控制,建立劳动力整体优化、实现劳动力供给与项目需求最佳组合的人力资源管理运行机制,并定期跟踪检查,使劳动力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要积极推行定额包干的办法,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施工班组的组织管理水平。严格机械费用控制,力求提高主要机械的利用率,注意一机多用,减少设备维修养护人员的数量和设备零

地形测量技术总结

共享知识分享快乐 旺苍县云雾山矿区1:2000比例尺地形测绘 技术总结 2011年9月.成都

旺苍县云雾山矿区1:2000 比例尺地形测绘 技术总结 编写者:李茂生 审核者:李明

2011 年9 月. 成都 目录 1、概述. (1) 1.1 、目的和任务 (1) 1.2 、测区概况 (1) 1.3 、已有资料及利用情况 (1) 1.4 、项目实施概况 (2) 2、作业技术依据. (3) 3、坐标和高程系统. (3) 4、控制测量. (3) 4.1 、起算数据 (4) 4.2 、首级控制 (4) 4.3 、图根控制测量 (4) 4.4 、高程控制测量 (5) 5、地形测量. (5) 6、质量评述. (7) 1、内业检查情况 (7) 2、外业检查情况 (8) 3、结论 (8) 7、资料成果. (8)

旺苍县云雾山矿区1:2000比例尺地形测绘技术总结 1、概述 1.1、目的和任务 采用数字测图的方式,开展云雾山矿区采矿权区域内约4平方公里范围的 1:2000比例尺地形测绘工作。为进一步探明矿区远景储量,地质矿产勘查设计、施工提供准确、现势的基础测绘数据、资料。 1.2、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广元市旺苍县大河乡的云雾山地区,地处川北山区,平均海拔高程 1600 m左右;测区以合儿山为中心,向四周延伸,面积约4平方公里。 测区交通不便,距旺苍县城约45km,距旺苍县大河乡政府约10km,有碎石公路与县道相通。 测区内植被茂密,人烟稀少,只在测区东部有3-4户人家及少量耕地。大部分地方为灌木丛、小竹林杂生的灌木林地,局部有小面积松树林,通行和通视困难,给野外测量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1.3、已有资料及利用情况 1、收集的本区1:2000地质地形图,作为本区控制选点及工作线路图使用。 2、由业主方收集的本区域旺苍云雾山林区的控制点2个,位于云雾山山顶和老君山山顶。经了解得知,该成果属1954年北京坐标系与1956年黄海高程系。检核后较差符合要求。

测绘地形图图技术总结

....1:500地形测绘 技术总结 编写单位(盖章): 编写人: 年月日 审核意见: 审核人: 年月日

目录 1 概述 (1) 任务来源及目的 (1) 工作量 (1) 任务的安排及完成情况 (1) 任务的安排 (1) 任务完成情况 (2) 测区概况和已有资料利用情况 (2) 测区概况 (2) 已有资料利用情况 (3) 2 技术设计执行情况 (3) 技术依据 (3) 技术执行情况 (3) 坐标系和高程基准 (3) 成图比例尺及地形图分幅 (4) 时间系统 (4) 主要精度指标 (4) 图根控制测量 (4) 1:500地形图的测绘 (5) 基本要求 (5) 地物、地貌的测绘方法 (5) 地形图的编辑 (7) 质量保证措施执行情况 (8) 经验教训及建议 (9) 经验教训 (9) 建议 (9) 3 成果质量说明与评价 (10) 4 上交测绘成果及资料清单 (11)

....1:500地形测绘 技术总结 1概述 任务来源及目的 为适应…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 展的需要,及时准确地为城区的规划、税收及土地整理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受…… 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委托,特作如下总结。 工作量 1、布设了GNSS一级控制网点4点; 2、施测了GNSS-RTK图根点119点; 3、完成1:500全野外数字化测图㎞2。 任务的安排及完成情况 任务的安排 1、项目参与人员情况(见表1-1) 表1-1 2、投入的主要仪器设备(见表1-2) 表1-2

3、应用软件情况(见表1-3) 表1-3 任务完成情况 按合同要求,本项目于2013年6月10日进场,30天内完成了所有内外业及检查工作,并向业主提交了合格的测绘成果。 测区概况和已有资料利用情况 测区概况 本测区地理位置为东经…°30′44″~107°31′46″,北纬…°09′20″~31°11′38″,直线距离从北到南约4公里,从东到西约公里。 测区交通通讯便利,但地形地貌错综复杂,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植被茂密,通视困难。 已有资料利用情况 1 、已知点成果资料 本次平面首级控制的起算数据源于……2012年为….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所施测的三等GNSS网点3个,经踏勘保存完好,该成果属….年北京坐标系。作业时平面采用了GNSS-RTK加密图根控制点,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为㎝,最弱点高程中误差为㎝。

地形图测量技术情况总结范文示范

xxxxxxx地形图测绘测绘技术工作总结 xxxxxxxxxxx有限公司 二〇一一年三月

xxxxxxxx地形图测绘测绘技术工作总结 项目负责:xxx 拟编:xxx 审核:xxx 总工程师:xxx xxxxxxxx有限公司 二〇一一年三月 目录

一概述 二作业的技术依据 三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 四控制测量 五1:500比例尺地形图测量 六成果资料的检查 七结论与建议 八成果资料提交 一、概述

受********(以下简称甲方)的委托,我单位承担了******的测量任务,以下为本次测量的技术总结。 1、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交通较为便利。测区内通视条件良好,测量较为方便。 2、投入的人员和仪器设备 (1)本工程投入人员共*人,其中测图组*人,控制组*人;其中助理工程师*人,技术员*人。 (2)xxxx全站仪1台套(2″)。 (3)xxxx全站仪1台套(2″)。 (4)南方NGS9600GPS静态接收机4台套,平面等级精度为1㎝+1ppm,高程等级精度为2㎝+1ppm。 (5)瑞得R90T双频GPS接收机2台套,平面等级精度为1㎝+1ppm,高程等级精度为2㎝+1ppm。 (6)计算机1台,打印机1台。 3、完成的任务情况 (1)E级GPS测量 共施测一级GPS网一个,共计6点。 (2)导线控制测量 测区共施测量导线****米。 (3)图根控制测量 测区利用瑞得R90T移动RTK施测图根控制点。 (4)1:500地形图测量,施测地形图约为****平方米。 二、作业的技术依据

1、《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2、《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4、《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 5、与本工程有关的其它技术规定、协议及合同。 三、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 1、平面控制资料 测区附近有控制GPS点两个(详见下表)。平面坐标系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平面等级为Ⅳ级,高程系统为1956年黄海高程系,高程等级为四等三角高程。经实地踏勘和检校,点位保持完好无位移,可作为本测区控制起算使用,详见下表: 2、高程控制资料 测区附近有两个已知高程控制点,高程系统为1956黄海高程系。高程等级为四等三角高程。 四、控制测量 系统的采用 1、平面坐标系统 平面坐标系统:1954北京坐标系。 2、高程系统 高程系统:1956年黄海高程系。

2019年测量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表总结

测量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表总结 导语:做过一件事,总会有经验和教训。为便于今后的工作, 须对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 201x年6月我加入了中建八局三公司这个大家庭,作为一名新进员工,施工建设给我有一种家的感觉一种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观念,我很欣慰能加入到这个集团成为一名测量员。 刚刚进公司我被分配到戴南万源公寓项目部担任测量员,对于 陌生的环境,同事们都对我非常热情,我有什么测量方面的问题去请教领导及前辈们,他们都能热情的帮助我,交给我经验教导我技术,很快的我就适应了新环境,并积极的投身到项目建设的施工工作中。 测量是工程的眼睛,作为测量人员,我们本着实际求实、一切 以数据说话的原则从事测量工作。记得第一个踏上月球阿姆斯特丹说过,他在月球上踏上的一小步,是人类进步的一大步。当然,在我踏上戴南的一小步,也是我在人生中前进的一大步,是的,因为我终于开始了人生中最重要的部分,我开始工作了。 对于首次来到工地的我,一切在我的眼里都是这么的好奇,我 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基础到正负零的整个施工过程,我的心也在一天天的成熟,我总结了我这半年以来学到的东西,得到了至深的锻炼。现将切实工作总结如下: 一、严谨科学、认真求证

在施工测量之前,认真审图,对图上有误、有疑义的地方及时向领导及前辈们请教、咨询、学习。在测量放线之前,利用cad算出坐标,反复查看,确保万无一失。对各种原始数据注意保存和及时整理,因为“经验,是从众多的数据中总结出来的”! 测量放线后应认真复合线的位置确保每条线的实际误差不超过半公分。 二、不断进取、精益求精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各种新的施工材料和施工机具不断地应用到施工建设中来,相对的,也出现了更多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各项规范也跟着发展。在如今高速发展的,不能自我提高,就意味着落后,就不能适应目前施工建设工作的发展要求。 三、纳百家之长,补自家之短 在与甲方、监理等单位专业人士的接触中吸收他人的经验,平时到多跑跑施工现场检查与学习,学习工人们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从他人的成败中,看到问题的所在,同时也看到自身的不足,以达到“博众家之长,补一已之短”的目的。 对于我这个刚进入社会的大学生,困难是不可以避免的,遇到困难并不可怕,找到解决的方法就可以了。来到工地的没多久我就遇到了问题,由于刚做施工放线不久,对如何复合线是否正确不是太了解,放线后也没有认真复合导致承台梁位置错位偏斜。但是项目经理没有责备我,反而鼓励我对我说“:错一次,二次没有关系,但是要

航空摄影地形测量技术总结报告精编版

航空摄影地形测量技术 总结报告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安徽省池州长九(神山)灰岩矿项目物流廊道工程地形测量 技术工作总结 批准: 审核: 校核: 编写: 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科研设计院 2016年3月

目录

一、任务概况 受中电建安徽长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委托,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科研设计院对安徽省池州池州港牛头山码头码头至神山区域进行1:1000地形图测绘。野外数据采集于2016年2月22开始,3月12日结束,室内成图于3月15日结束。 任务分成三块区域,根据设计的物流廊道设计方案设计飞行区域,采用无人机航测进行1:1000地形图作业。 二、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测区位于安徽省池州市西南方向,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四季分明。 318国道至神山测区基本呈带状分布,地形较为复杂,主要包含工业厂矿,农田及山区,测区内居民散落分布,交通便利。本次航测时间正处于长江流域梅雨季节,给航测工作带来一定影响。 飞行空域状况 测区位于乡镇区域,无人机飞行高度小于1000米,属于开放的低空空域。附近没有军事区域,无民用机场,不在机场空域,民航航路上。飞行空域情况良好。 人员配备 根据本次测量要求,经过对测区的实地踏勘,在充分了解该测区的特点,线路特征以及实施难度的基础上,我科研设计院测量中心组织了精干高效的测量队伍,投入12人到本次测量任务中。其主要参加人员情况如下:

设备配备 本项目投入仪器设备: 硬件设备 1)RTK GPS设备 2)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 3)eBee无人机 软件设备 1)德国的 INPHO MATCH-AT空中三角测量加密模块 2)全数字摄影测量采编一体化系统GeoOne 成图系统软件三、摄区基本技术要求及技术依据 基本技术要求 (1)所获取影像为可进行立体测量的真彩色数字影像。 (2)按6cm地面分辨率进行技术设计,影像数据满足1:1000比例尺的线划图(DLG)、正射影像图(DOM)的成图精度要求。 (3)无人机配置了高精度动态测量型GPS接收机,其性能应满足本次测图精度的技术要求,摄站点坐标成果采用事后相位差分技术解算。 (4)航线按图廓中心线敷设,要求一张航片覆盖一幅图,航向重叠65%-75%;旁向重叠65%-70%。 成果规格、投影、坐标及高程系统 1)投影方式采用高斯-克吕格3°带投影,中央子午线为117°;

XX公司1:500地形测量技术总结

XX股份有限公司1:500地形测量技术总结单位: 院长: 工程师: 项目负责: 1 概述 受XX股份有限公司委托,我院承担了XX股份有限公司的1:500地形测量工作,自X月X日开始,至X月X日结束,共完成(包括大田在内)测图面积2.4㎞2,E级GPS点11个,RTK加密控制点233个。 2 测区利用资料 2.1 该测区范围内的1997年1:500地形图和地籍图资料。 2.2 该测区范围内收集的控制成果资料,为1954北京坐标系,水准点高程为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 3 作业依据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城市测量规范》CJJ—1999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1993 《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GB/T16818—1997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1997 《湖北省沙隆达股份有限公司1:500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 4 坐标系统与高程系统 4.1 坐标系统采用沙市独立坐标系统,按 1.5°分带,中央子午线经度为L0=112°30′,横坐标加500㎞。 4.2 高程系统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 4.3 测图比例尺1:500,等高距为0.5m。 5 控制测量

5.1 平面控制测量 5.1.1 测区平面首级控制测量采用GPS方法测量,GPS控制网沿厂区外围按点对布设,构成大地四边形组成的网状图形,点对的距离1--5㎞。组成点对的两点应互相通视,其间距应大于400m,特殊情况下不短于300m本控制网布置11个GPS控制点,联测了3个国家四等平面控制点作为起算点的E级GPS 网,GPS控制网采用静态作业模式。 5.2 E级GPS网精度统计。 5.2.1 本网在已知点的基础共布设11个E级GPS点。 5.2.2 通过四台莱卡随机GPS仪器观测,观测条件符合规范要求。 5.2.3 采用莱卡随机GPS后处理软件SKIPRO3.0后处理,基线解算平差软件对整网进行了基线解算和平差。 5.2.4 提交的成果是中央子午线经度为L0=112°30′的1.5°分带,横坐标加500㎞的沙市独立坐标系坐标。 5.3 高程控制测量 5.3.1 此次依据实地情况采用GPS测定高程。测区位于江汉平原,地势平坦。用几何水准联测了6个GPS点,然后用多项式拟合模型,求出这些点正常高。 5.3.2 GPS水准精度统计,最弱点高程中误差:D25点,1.85mm。 5.4 图根控制测量 5.4.1 图根控制测量采用RTK技术,又称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技术,观测采用双频莱卡GPS接收机。2个工作日完成233点的图根控制点的任务,满足测图密度要求。 5.4.2 基准站设在E级GPS点上,解算出两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参数,水平残差最大为±3.1㎝,垂直残差最大为±0.7㎝。观测时间大于120s,机内精度贯标预设为点位中误差±1.5㎝,高程中误差±2.0,观测中取平面和高程中误差均小于±1.0㎝时进行记录。 6 数字化地形测图 6.1 采用EDMS6.0地形地籍成图软件编辑,一次性数字化成图。 6.2 外业采用全站仪采集数据并结合绘草图的方式,内业成图采用计算机。

测量个人专业技术总结(共17篇汇总)

第1篇工程测量个人专业技术总结 个人专业技术总结 我在大学的专业是工程测量专业,在不断的学习中,我感到了自身的不足,我需要更多的实习来补充我的知识,在实习中找到更多的学习的方法,这些都是我们要做好的事情,这些只有在不断的实习中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刚从学校毕业的我感觉到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差得太远,深深的感觉到了自己实践知识的匮乏。这时我就一边学习业务知识,一边工作,在工作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请教,向他们虚心学习。在工作中力求精益求精。 在工地上学习的目的如下 (1)通过完成控制测量实际任务的锻炼,提高独立从事测绘工作的计划、组织与管理能力,培养良好的咱也品质和职业道德。 (2)熟悉水准仪、全站仪和GPS的工作原理。 (3)加深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够用有关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内容得到一次实际应用,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 技术总结如下 通过这次工地上的学习,学到了测量的实际能力,更有面对困难的忍耐力;也学到了小组之间的团结、默契,更锻炼了自己很多测绘的能力。 一、除了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通过实践,真正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测量仪器的操作、整平更加熟练,学会了数字化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 二、熟悉了水准仪、全站仪和GPS的用途,熟练了水准仪、全站仪和GPS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 三、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个方面仪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决定,属客观误差来源)、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外界影响误差(受到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而难以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了解了如何避免测量结果错误,最大限度的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即要作到

1_1000带状地形图测绘技术总结

金寨南路带状地形图测绘测绘技术工作总结

安徽省勘查技术院 二〇一四年七月 金寨南路带状地形图测绘测绘技术工作总结 项目负责:张伟 拟编:李蕴飞 审核:程上宾 总工程师:代志国

安徽省勘查技术院 二〇一四年七月 目录一概述 二作业的技术依据 三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 四控制测量 五1:1000比例尺地形图测量 六成果资料的检查 七结论与建议

八成果资料提交 一、概述 为满足金寨南路拓宽改造工程设计及施工需要,受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甲方)的委托,我单位承担了金寨南路带状地形图的测绘任务,以下为本次测绘的技术总结。 1、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合肥市肥西县,交通较为便利。测量区域为上三路至新建206国道段,测区内道路地势起伏比较平缓,通视条件较好,测绘内容主要为道路、房屋、沟渠等,地形测量困难类别为建筑与工业区Ⅰ类。 2、投入的人员和仪器设备 (1)本工程投入人员共7人,其中测图组4人,控制组3人;其中助理工程师2人,技术员5人。 (2)NTS-362RL全站仪2台套(2″)。 (3)SOUTH-DL200电子水准仪1台套(1mm/KM)。 (4)南方S86-T GPS接收机3台套,平面等级精度为1㎝+1ppm,高程等级精度为2㎝+1ppm。 (5)计算机3台,打印机1台。

3、完成的任务情况 (1)E级GPS测量 共施测一级GPS网一个,共计4点。 (2)导线控制测量 测区共施测量导线8256米,导线控制点12个。 (3)图根控制测量 测区利用南方S86-T移动RTK施测图根控制点。 (4)1:1000地形图测量,施测带状地形图约为5.3KM。 二、作业的技术依据 1、《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2、《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4、《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 5、与本工程有关的其它技术规定、协议及合同。 三、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 1、平面控制资料 测区附近有控制GPS点两个(详见下表)。平面坐标系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平面等级为Ⅳ级,高程系统为吴淞高程系,高程等级为四等三角高程。经实地踏勘和检校,点位保持完好无位移,可作为本测区控制起算使用,详见下表:

测绘专业技术工作总结(1)学习资料

测绘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第一篇测绘个人业务工作总结 时间一晃而过,转眼间到公司快半年了。这是我人生中弥足珍贵的一段经历。在这段时间里各级领导在工作上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在生活上给予了我极大的关心,让我充分感受到了领导们“海纳百川”的胸襟,感受到了测绘人“能吃苦,肯奋斗”的豪气。在肃然起敬的同时,也为我有机会测绘一份子而自豪。 在这半年的时间里,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各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现将这段时间我的实习工作总结如下: 一、通过实践学习和日常工作积累使我对公司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公司具有全国甲级测绘资质证书的单位,经多年的发展创新,单位已成为一个仪器装备精良、专业技术全面、人才结构合理、具有多种竞争优势的测绘单位,拥有齐全的测绘仪器、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遥感和物探仪器设备,具备工程测量、地籍测绘、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测绘、地理信息系统、房产测绘、遥感地质、物探及管线探测等综合生产科研能力,可承担各种大型、特殊、复杂的测绘工程及提供地图数字化,建立数据库、信息系统和GPS技术服务。 很高兴我能有幸成为公司的一员,测绘专业毕业的我现在

正是需要积累的阶段,而这样的单位无疑给我的成长加了助力,会使我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避免走很多的弯路,尽早的成为一名合格的测量技术人员。有这样的平台可以施展自身所学,我想我的人生将会变得越来越精彩! 二、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工作,使自己素养不断得到提高。 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每一项工作顺利开展并最终取得成功的保障。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我能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兢兢业业做好本职业工作,用满腔热情积极、认真地完成好每一项任务,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平时生活中团结同事、不断提升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测量对于我来说是我的工作,更是我的兴趣,祖国的建设需要我们付出自己的青春,我想我能做到,做一件事情如果没有了兴趣,那完全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自己在工作中又能收获什么呢,有了兴趣爱好,再加上健全的规章制度,我相信我会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理想。对于个人来说,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是对单位负责,对单位培养的回报! 三、认真学习岗位职能,做好个人工作总结。 怀着对新工作的向往,我迈上了前往新工作的路途,这一阶段我来到了某地,参与了该地区的地下管线三维测量项目,刚来时我对管线测量完全陌生,第一次接触管线测量的我完全是个门外汉,甚至不理解最基本的管线测量的原理,

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2014年美好乡村测量项目 1:10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一、概况 为满足2014年美好乡村勘察、测量项目的需要,我院对亳州市谯城区魏岗长营180亩、牛集蒋楼120亩、古井赵楼260亩、十八里钧王营900亩的测区进行1:1000数字地形图测绘和定位放线工作。 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亳州市谯城区魏岗长营180亩、牛集蒋楼120亩、古井赵楼260亩、十八里钧王营900亩。测区地势平坦,以旱地为主,地面附着物以民用建筑及其附属设施为主,测区交通便利,沟渠纵横。 二、编制方案的技术依据 1、《城市测量规范》(CJJ T8-2011); 2、《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009-2010); 3、《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2007); 4、《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三、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 1、已有测量成果及其分析利用 (1)亳州市四等GPS控制网,其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为±0.023m,,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为1/22万,于2009年由亳州市岩土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测绘,其成果作为测图的首级控制使用。(该坐标系与土地局坐标系一致,

可以无差别对接。) (2)亳州市规划管理“一张图”,由亳州市岩土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于2010年编绘而成,精度较好,能满足踏勘和控制点布设使用。 2、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 本次平面控制测量将采用中央子午线为117度,将测区附近的四等GPS点作为起算点。 (2)、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系统为高程基准。 四、地形图的比例及成图方法 1、本项目成图比例尺为1:1000。 野外采用RTK,全站仪进行施测,内业用计算机数字化成图。 2、采用的软件系统 本测区数字化成图采用南方公司的CASS8.0数字化地形地籍成图软件。软件系统的运行环境:①Windows XP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②Autocad 软件2004版本。 3、控制点的命名、编号 图根点编号为S01、S02…等。 4、控制点的设置 控制点应选在符合观测条件,通视良好,便于长期保存以及便于以后扩展的地方,在硬性路面宜埋石的点,打入铁钉(桩顶直径1.5㎝以上)作标志,在铁钉顶用小钉凿出小眼,并在路面上用红漆圈示;在农田中埋设木桩,桩顶钉入钢钉作为中心标志。

.....1:500地形测绘技术总结

密级:编号: ....1:500地形测绘 技术总结 …………. 2013年07月

....1:500地形测绘 技术总结 编写单位(盖章): 编写人: 年月日 审核意见: 审核人: 年月日

目录 1 概述 (1) 1.1 任务来源及目的 (1) 1.2 工作量 (1) 1.3 任务的安排及完成情况 (1) 1.3.1 任务的安排 (1) 1.3.2 任务完成情况 (2) 1.4 测区概况和已有资料利用情况 (2) 1.4.1 测区概况 (2) 1.4.2 已有资料利用情况 (2) 2 技术设计执行情况 (3) 2.1 技术依据 (3) 2.2 技术执行情况 (3) 2.2.1 坐标系和高程基准 (3) 2.2.2 成图比例尺及地形图分幅 (3) 2.2.3 时间系统 (4) 2.2.4 主要精度指标 (4) 2.3 图根控制测量 (4) 2.4 1:500地形图的测绘 (5) 2.4.1 基本要求 (5) 2.4.2 地物、地貌的测绘方法 (5) 2.4.3 地形图的编辑 (7) 2.5 质量保证措施执行情况 (8) 2.6 经验教训及建议 (9) 2.6.1 经验教训 (9) 2.6.2 建议 (9) 3 成果质量说明与评价 (9) 4 上交测绘成果及资料清单 (10)

....1:500地形测绘 技术总结 1概述 1.1 任务来源及目的 为适应…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 展的需要,及时准确地为城区的规划、税收及土地整理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受……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委托,……(以下简称“我….”)承担....1:500地形测绘项目。 经过我单位的努力,现已完成了全部工作,特作如下总结。 1.2 工作量 1、布设了GNSS一级控制网点4点; 2、施测了GNSS-RTK图根点119点; 3、完成1:500全野外数字化测图3.5㎞2。 1.3 任务的安排及完成情况 1.3.1 任务的安排 1、项目参与人员情况(见表1-1) 表1-1 2、投入的主要仪器设备(见表1-2) 表1-2

测绘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范文(最新)

测绘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范文(最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测绘行业中,测量标志就是最关键的“器”。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中,高度重视测量标志的日常维护管理和使用工作,在资金短缺、人手紧张的情况下,克服测量标志分布“散、高、广”等困难,围绕“细、实”动脑筋,在完善台帐体系、责任体系上下工夫,切实有效地加强了测量标志的管理使用工作。20xx年,全市现有258个测量标志,其中gps点36个,三角点113个,水准点109个,均得到有效管护。 一、健全“户口本”,完善测量标志管理台帐 一是摸清标志点现状,实行信息化管理。通过近几年开展测量标志点普查维护工作,我们全面掌握了测量标志的分布、现状等,将信息全部“上机进库”,实行信息化管理。利用互联网的便捷高效,实现了与各县市测绘主管部门、市国土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交换,为管理和使用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二是及时更新管理台帐,实行动态化跟踪。因人为因素和项目建设等原因,我市近两年均有少量测量标志受到损坏或迁建,我局将各个损毁标志的损毁程度、需维护部位、迁建资料等做好登记,并报省

局审批和备案。三是调查项目建设,提前介入,重点保护。近两三年来,XX市的重大项目、高速公路、城市路网、新农村建设、村村通公路等开展得如火如荼,很多项目的开工建设已对测量标志构成威胁,我们列出需重点保护的标志点目录,加以重点保护。去年,市区因跟踪管理到位,在杭瑞高速桂泉互通项目开工建设前,提前向省局报批迁建“华中h区hs86gps点”和“i武长25水准点”,既方便了重点建设项目的开工建设,又很好地保护了国家测量标志。全市全年通过主动调查问询,共避免4处c级gps点被项目建设损毁。 二、铺设“责任网”,提高全市各级标志管理意识 一是开展宣传教育。经调查,我市损毁的测量标志70%是人为破坏,究其根源是法制意识淡薄所致。针对社会上某些人不学法、不懂法的情况,我们每年从有限的资金中挤出一部分,深入宣传测绘法律法规。20xx年,借助“8.29”测绘宣传日和“12.4”法制宣传日,在城区和乡镇街头摆设宣传台、悬挂横幅、散发画册、播放视频录像等,向群众介绍测量标志的重要性和破坏标志的危害性,收到了较好效果。今年,我们还拟在市区及各县市区建设1—2个景观标志点,通过景观标志点的建设,让群众近距离接触参观、直观了解测量标志的重要作用。市区景观标志点建设已完成

1_1000带状地形图测绘技术总结

金寨南路带状地形图测绘测绘技术工作总结 省勘查技术院 二〇一四年七月

金寨南路带状地形图测绘测绘技术工作总结 项目负责:伟 拟编:蕴飞 审核:程上宾 总工程师:代志国 省勘查技术院 二〇一四年七月

目录一概述 二作业的技术依据 三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 四控制测量 五 1:1000比例尺地形图测量 六成果资料的检查 七结论与建议 八成果资料提交

一、概述 为满足金寨南路拓宽改造工程设计及施工需要,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甲方)的委托,我单位承担了金寨南路带状地形图的测绘任务,以下为本次测绘的技术总结。 1、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市肥西县,交通较为便利。测量区域为上三路至新建206国道段,测区道路地势起伏比较平缓,通视条件较好,测绘容主要为道路、房屋、沟渠等,地形测量困难类别为建筑与工业区Ⅰ类。 2、投入的人员和仪器设备 (1)本工程投入人员共7人,其中测图组4人,控制组3人;其中助理工程师2人,技术员5人。 (2)NTS-362RL全站仪2台套(2″)。 (3)SOUTH-DL200电子水准仪1台套(1mm/KM)。 (4)南方S86-T GPS接收机3台套,平面等级精度为1㎝+1ppm,高程等级精度为2㎝+1ppm。 (5)计算机3台,打印机1台。 3、完成的任务情况 (1)E级GPS测量 共施测一级GPS网一个,共计4点。 (2)导线控制测量 测区共施测量导线8256米,导线控制点12个。 (3)图根控制测量

测区利用南方S86-T移动RTK施测图根控制点。 (4)1:1000地形图测量,施测带状地形图约为5.3KM。 二、作业的技术依据 1、《城市测量规》(CJJ8—99); 2、《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3、《工程测量规》(GB50026—93); 4、《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 5、与本工程有关的其它技术规定、协议及合同。 三、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 1、平面控制资料 测区附近有控制GPS点两个(详见下表)。平面坐标系为1954年坐标系,平面等级为Ⅳ级,高程系统为吴淞高程系,高程等级为四等三角高程。经实地踏勘和检校,点位保持完好无位移,可作为本测区控制起算使用,详见下表: 2、高程控制资料 测区附近有两个已知高程控制点,高程系统为吴淞高程系。高程等级为四等三角高程。 四、控制测量 系统的采用

测量专业技术总结

测量专业技术总结 专业技术总结 我叫***,从2010年来到*****公司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从事测量工作。参加工作的四年时间里,让我从刚毕业的稚嫩逐渐变得成熟。在公司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我的工作和生活有了新的开始,逐渐掌握了专业技能,使自己有了一技之长,为我以后人生奋斗目标指明了方向,让我在工作和生活中体会到公司这个大家庭的温馨和关爱,学会了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如何去与身边的人配合,在生活和工作上怎么去帮助新毕业的学生适应工地环境,教会他们如何去使用及熟练测量仪器,把我所知道的测量知识教给他们,让他们有能力单独去完成测量工作。在工作、学习和思想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下面我将我在过去三年的测量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一、控制测量方面 ****项目部地处甘肃南部高原地区,平均海拔2400m,项目辖区全长11.797km,包括两座隧道、四座特大桥和四个涵洞以及少量路基。项目线路长、地形复杂,这就要求我们控制测量工作一定要仔细认真,做到一丝不苟,确保控制网测量万无一失。 在控制测量方面我有以下几点总结和体会: 由于***项目地处甘南高原,冬季最低气温可达-20?,因此在埋石时一定要考 虑冻土对标石的影响。经过实地调查及上网查询,***地区年最大冻土深度为 50cm,由此我决定埋石深度控制在70cm,防止土地反复冻融对标石位置的影响。 平面控制测量采用GPS静态观测,因此在造标埋石时要注意避开大面积水域、高压电力线路、高大物体、大功率发射器等,以免多路径效应对测量信号及精度的影响。另外,各控制点之间的几何图形应保持三角形或四边形,并且将各条相交的基

线边夹角尽量控制在30-60?之间,基线边长控制在300m左右。标石的制作采用 ?16螺纹钢作为钢芯,顶端打磨成半球形,刻上清晰的十字丝并打上适量黄油,以免长时间雨水侵蚀生锈。下端焊接水平防拔钢筋,以防钢筋松动。 全段设计院交付6个CPI控制点并且和水准点共用。我们在实测时,先对CPI 点进行平面复测,在达到设计院要求的基线向量闭合差限差1:170000,角度闭合差4″的前提下 进行加密测量。水准测量在复测的同时挂上埋设的加密水准点,测量完后先进性已知点的复核平差,在达到?4?L限差要求时,对每测段的的加密点进行平差计算。隧道口控制点每个洞口至少布设3个形成闭合三角形,并且一座隧道每个口的控制点必须联测,做到有测量工作的地方就有复核条件,做到心中有数。 二、细部构筑物施工测量方面 我在计算和实地放样过程中始终坚持测量双检制,对项目中每个结构物的坐标及尺寸反复推算和验证,保证了施工放样的精确性,及时和测量监理、现场监理以及现场施工负责人沟通,保证了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 对每一道工序,我们测量人员都做到了事前放样,事中检测和事后复测,发现问题及时反应、及时解决,对自己不懂的,拿不准的请教老职工或领导,弄懂了以后再去放样或告诉施工队技术人员,减少了工程材料不必要的浪费,降低了工程成本。 测量是贯穿工程施工始末的,施工的任何地方都离不开测量,如果测量人员在工作中不认真负责,没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将会的工程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特别是在隧道施工放样中,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测量人员对施工的重要性。由于隧道施工的特殊性,测量方面要求比桥梁施工要高。隧道内的导线测量时整个隧道施工的重中之重,为了保证测量精度,我的要求时用1″级的仪器水平角测6个测回,距离以及竖直角对向观测4个测回,并经常与已知边进行复核。测量人员在测量的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