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 心理健康教育理论

心理学 心理健康教育理论

心理学 心理健康教育理论
心理学 心理健康教育理论

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1.健康的概念是指()

A.身体健康

B.心里无缺陷

C.生理无疾病

D.身心健康

2.强调在真诚、理解的气氛中,依靠动员当事人自身的潜力来治愈其心理障碍,这种心理治疗方法是()

A.精神分析疗法

B.行为主义疗法

C.理性情绪疗法

D.人本主义疗法

3.厌恶疗法属于()

A.行为矫正法

B.精神分析法

C.人本主义疗法

D.合理情绪疗法

4.持久性的心境低落可诊断为()

A.焦虑症

B.抑郁症

C.强迫症

D.恐怖症

5.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为()

A.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提高学生的成绩

D.克服学生的厌学情绪

6.ABC理论属于下列哪个理论流派的内容()

A.行为矫正法

B.精神分析法

C.人本主义疗法

D.合理情绪疗法

7.对于一个过分害怕猫的学生,我们可以让他先看猫的照片、谈论猫,再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让他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用手触摸,逐步消除对猫的惧怕反应。这种方法在心理治疗中称为()

A.松弛训练

B.肯定性训练

C.系统脱敏疗法

D.合理情绪疗法

8.通过改变不合理信念调整自己的认知,来维护心理健康的疗法是()

A.精神分析疗法

B.行为主义疗法

C.合理情绪疗法

D.人本主义疗法

9.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是()

A.自然适度

B.克服羞怯

C.真实坦诚

D.互相接纳

10.专家教师通常是用()方法,慢慢地引入要讲的教学内容。

A.开门见山式

B.迂回曲折式

C.导入式

D.实验式

11.根据福勒和布朗的教师成长阶段论,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精力总是集中在对学生成绩的关注上。据此,这位教师的成长可能处在下列哪阶段()

A.关注生存

B.关注情境

C.关注学生

D.关注自我感受

12.微格教学有许多特点,但最能体现其特点的是()

A.训练单元小

B.反馈及时准确

C.训练程序合理

D.利于综合创新

13.从本质上讲,教师的威信是具有积极肯定意义的()的反映。

A.教学水平

B.科研成果

C.人际关系

D.学历和才能

14.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是其能否自觉()

A.关注生存

B.关注情境

C.关注学生

D.关注自我

15.小强考试前紧张,忧心忡忡,考试时无法集中注意力,发挥失常,他的症状属于() A.考试焦虑症 B.考试强迫症

C.考试抑郁症

D.考试阵发性紧张症

16.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的是()

A.加涅

B.布卢姆

C.波斯纳

D.罗森塔尔

17.下列关于专家型教师教学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A.与新教师相比,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

B.专家型教师有完善的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

C.专家教师往往较注意课堂的细节

D.专家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策略

18.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二是寻求发展。

A.行为矫正

B.学会适应

C.克服障碍

D.学会调适

二、填空题1.教师的成长分为关注生存、和三个阶段。

2.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

3.是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并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

4.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学会调适,第二是。

5.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包括:自我意识正确、、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人格结构完整、。

6.曾提出合理情绪辅导法。

7.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基本原则是和。

8.学校心理辅导的高级目标是。

9.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应以学生为主。

10.微格教学最重要的特点是。

11.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

12.学习抑郁症又称,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儿童厌恶学习的一系列症状。

三、判断题

1.阐述规则的时候,新教师往往是简单明了的。()

2.考试焦虑的危害是降低学习效率和影响考试成绩。()

3.专家型教师的课时简洁、灵活,以教师为中心。()

4.一个教师经常思考“学生喜欢吗?”“同学们怎样看待我?”等问题,说明该教师已经进入关注情境阶段。()

5.教师的不同领导方式对学生同化成人的价值观念有重要的影响。()

6.教师的智力水平越高,教学效果越好。()

四、名词解释

1.心理健康

2.心理测验

3.学校心理辅导

4.行为塑造法

5.代币奖励法

6.系统脱敏疗法

7.教学效能感

8.教师的期望效应

9.微格教学

10.反思性教学

11.职业倦怠

12.肯定训练

五、简答题1.简述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

2.简述教师成长的三个阶段。

3.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

4.简述改变行为的基本方法。

5.简要说明心理合理情绪疗法。

6.简述怎样帮助学生降低考试焦虑?

7.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8.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

9.做为新型教师如何提高教学水平。

10.简述心理评估的意义。

11.简述心理健康的具体目标。

12.简述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六、论述题

1.论述教学中如何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2.结合实际,说说教师如何帮助低年级学生维护心理健康、发展健全人格?

七、案例分析一个有一定智力缺陷的男孩,平时语文、英语的成绩都不怎么好。有一天,班主任老师发现这个男孩很喜欢劳动,于是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让他打扫办公室的卫生。这样既保证了办公室的清洁,又让学生从中得到了乐趣。但是,孩子的家长知道后就不愿意了,认为老师不该这样对待学生。

试问:你是如何看待这位老师“两全其美”的做法的?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健康是指心理和生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良好。

2.D【解析】人本主义疗法是一种非常积极、开朗的方法,它通过为来访者创造无条件鼓励与支持的氛围使其深化自我认识、开发潜能,最终实现自我成长。

3.A【解析】厌恶疗法是通过呈现或体验厌恶性刺激,来逐步消除不良行为或消极情绪的一种行为疗法。

4.B【解析】抑郁症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

5.A【解析】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为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6.D【解析】ABC理论是艾利斯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观点。

7.C【解析】系统脱敏疗法是指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其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

8.C【解析】通过改变不合理信念调整自己的认知,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9.A【解析】青少年异性交往应遵循自然和适度两个原则。

10.C【解析】专家教师通常是用导入式方法,慢慢地引入要讲的教学内容。

11.B【解析】关注情境阶段的教师往往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对学生成绩的关注上。

12.D【解析】略。

13.C【解析】教师的威信从本质上讲是表现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人际关系的一种。

14.C【解析】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是其能否自觉关注学生。

15.A【解析】小强的症状属于典型的考试焦虑症。

16.C【解析】这一教师成长公式由波斯纳提出。

17.C【解析】新手教师往往比专家型教师更注意课堂的细节。

18.D【解析】心理辅导的目标包括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

二、

1.关注情境关注学生

2.考试焦虑

3.微格教学

4.寻求发展

5.人际关系协调情绪积极稳定

6.艾利斯

7.自然适度8.寻求发展

9.正常10.训练单元小

11.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12.厌学症

三、判断题

1. 【解析】阐述规则的时候,新教师往往是含糊其辞的。

2. 【解析】考试焦虑除了降低学习效率和影响考试成绩外,还会危及到学生形成焦虑型人格。

3. 【解析】专家型教师的课时以学生为中心。

4. 【解析】一个教师经常思考“学生喜欢吗?”“同学们怎样看待我?”等问题,说明该教师已经进入关注生存阶段。

5.√【解析】略。

6. 【解析】教师的智力水平跟教学效果没有直接必然联系。

四、名词解释

1.心理健康是个体心理活动在自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

2.心理测验是一种特殊的测量,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的程序。测验通过测量人的行为,去推测受测者个体的智力、人格、态度等方面的特征与水平。

3.学校心理辅导是指学校教育者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与规律,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运用心理学等专业知识技能,设计与组织各种教育性活动,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过程。

4.行为塑造是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

5.代币奖励法,即当学生做出教师所期待的良好行为后,教师发给数量相当的代币作为强化物,学生用代币可以兑换有实际价值的奖励物或活动。

6.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通过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其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这种方法被称为系统脱敏疗法。

7.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8.教师通过行为表达出来的对学生的期望,也是影响学生的一种教学行为,这种影响称为教师期望效应,也称罗森塔尔效应或皮革马利翁效应。

9.微格教学是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并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

10.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着眼于自己的教学过程来分析自己,从而作出某种行为、决策以及所产生的结果的过程。

11.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长期的职业压力下,缺乏应对资源和应对能力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

12.肯定性训练也叫自信训练,目的是促进个人在人际关系中公开表达自己真实情感和观点,维护自己权益也尊重别人权益,发展人的自我肯定行为。

五、简答题(答案要点)

1.(1)自我意识正确;(2)人际关系协调;

(3)性别角色分化;(4)情绪积极稳定;

(5)社会适应良好;(6)人格结构完整。

2.(1)关注生存;(2)关注情境;(3)关注学生。

3.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条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6)小组辅导。

4.(1)强化法;(2)代币奖励法;

(3)行为塑造法;(4)示范法;

(5)惩罚法;(6)自我控制法。

5.(1)艾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是认知心理治疗中的一种方法。

(2)艾利斯提出ABC理论,A是诱发性事件,B是个体对该事件的看法,C是个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6.(1)考试焦虑是考试时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如果面临重要的考试,而学习者又不是十分有把握,往往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和担忧。

(2)考试焦虑有一个最佳值,处于这个值时,考试效果最好,过低或过高,都会使学习受到抑制,最常见的问题是过度考试焦虑。考试焦虑的矫正可通过以下方法:

①自信训练。让学生正确认识考试的重要性,摆正考试的位置,不要把考试看成是至高无上的东西。同时,配合一定的自信训练,如回顾自己以往成功的经历,翻阅那些见证自己脚踏实地努力过的笔记本等,克服考试焦虑中的担忧成分。

②对重度考试焦虑者,还要针对考试焦虑中的生理成分,进行放松训练或系统聪敏等,放松训练有意念放松法和肌肉放松法。

③考试焦虑还可用想像系统脱敏法降低。其步骤和方法是:第一步,请当事人列出引起考试焦虑反应的具体刺激情景;第二步,将上述刺激情景按从弱到强的顺序,排成“焦虑等级”;第三步,通过放松训练形成松弛反应,使机体处于完全放松状态;第四步,按照焦虑等级,让当事人在大脑想像中循序使松弛反应抑制焦虑反应。

7.(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

(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

(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和补充。

8.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惧症、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性偏差、进食障碍、睡眠障碍等。

9.(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

10.(1)心理评估是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的依据;

(2)心理评估是检验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手段。

11.(1)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2)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3)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4)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

12.(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的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6)小组辅导等。

六、论述题(答案要点)

1.(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

(3)专门的教学能力训练;(4)反思性教学。

2.(1)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是由机体内外因素决定的自身不断运动的过程,其特点是产生以前没有出现过的新东西。因此,教师要帮助低年级学生维护其心理健康,可采用以下做法:

①制订并讨论学期心理辅导工作计划;

②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氛围建设工作;

③组织老师学习有关心理辅导的知识、方法等;

④向家长宣传“家庭心理指导”的有关内容;

⑤积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各班班主任要利用班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⑥做好学期总结及资料积累和个案分析、心理档案。

(2)帮助维护低年级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对一个学生的正确引导是使这些还没有定型的孩子形成健康良好人格的关键,特别是低年级学生。

七、案例分析(答案要点)

从教育学观点看,这位班主任虽然做到了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但方法却不甚得当。贯彻因材施教原则要求:第一,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标准的统一;第二,了解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教学,这位班主任虽然对学生特点作了了解,但没能据此给予适当的指导,而是放弃了辅导;第三,在了解学生兴趣特点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条件,尽可能发挥学生特长。从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来看,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要求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此,老师只注重学生劳动技能的培养,而没能针对学生智力发展特点进行专门的辅导。另外,这种做法也没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即全面发展的最终要求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从教育法规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对教师和学生的权利与义务作了明确规定,这位班主任的做法违反了有关规定。教师要更多地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其品德、智力等的全面发展。学校方面,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做好教学管理工作。作为家长,应及时与学校沟通,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而言,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地教学情境,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的管理学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1、学生 学生这一要素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背景差异等;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2、教师 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教师的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基本的心理特征。 3、教学内容 具体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4、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从简单的教具模型、口头语言、书本、录音、录像到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教学过程中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不可替代的因素。 5、教学环境 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部分。 物质环境包括课堂自然条件(如温度和照明)、教学硬件设施(如桌椅、黑板、投影仪)和空间布置(如教室文化建设情况、座次排列)等要素; 社会环境包括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班风、校风及社会文化背景等要素。 (二)学习与教学的三种过程模式 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3、评价/反思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教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案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 方案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淮阳县育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一、指导思想: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二十一世纪竞争日趋激烈,培养与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合格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针对当前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素质方面的弱点,进一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 二.目标任务 针对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既要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力度,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巧和心理训练法的教师队伍,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育人功能开展工作;还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努力提高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三、实施方案 1.确定领导小组,组建教师队伍

建议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紧迫的任务来抓,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抓紧师资队伍培训,力求全员参与。 2.建构具有我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监护体系 充分利用我校现有资源,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三室(心理教研室,心理咨询室,快乐成长室)一箱(悄悄话信箱)一声(校广播站开设“心灵之声”)的心理监护体系,大力向师生、家长宣传有关的心理健康知识。以心理咨询室为中心,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广泛宣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增加广大师生的心理知识,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并动员全体教师加强对本班学生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摆脱心理烦恼、困惑、焦虑等。 3.搞好家校联系,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学校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等结合教育网络,积极搞好家校配合,向家长宣传“心育”知识,让家长体会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好家庭心理辅导的指导,及时对子女进行心理辅导,请他们与学校配合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4.开展心理健康咨询

2017山香教育理论基础整理笔记(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2、战国时荀子——“以善人者谓之教” 3、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4、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则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三种: 规定性定义:作者自己认为的定义,即不管他人使用的“教育”的定义是什么,我认为“教育”就是这个意思。运用规定性定义虽然有一定的自由度,但是,要求作业在后面的论述和讨论中,前后一贯地遵守自己的规定。 描述性定义:回答“教育实际上是什么”的定义。尽量不夹杂自己的主观看法,适当地对术语或者使用该术语的方法进行界定。 纲领性定义:回答“教育应该是什么”的定义。即通过明确或隐含的方式告诉人们教育应该是什么或者教育应该怎么样。 6、教育是一种活动。“教育”是以一种“事”的状态存在,而不是以一种“物”的状态出现。因而。我们就把“活动”作为界定教育的起点。 7、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8、“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 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变》中指出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以外的,在动物界中就存在的。 沛西·能在《教育原理》中也认为教育是一个生物学过程,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9、“终身教育”概念的提出,指明人在生理成熟后仍继续接受教育。 10、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11、教育的本质: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2、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13、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4、学校教育自出现以来就一直处于教育活动的核心。 15、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16、学校教育的特征:①可控性②专门性③稳定性 17、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 18、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指出,教科文组织应赞同“终身教育”的原则。 19、1972年,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对“终身教育”加以确定,并提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 20、“终身教育”概念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 从时间上看,终身教育要求保证每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连续性的教育过程; 从空间上看,终身教育要求利用学校、家庭、社会机构等一切可用于教育和学习的场所; 从方式上看,终身教育要求灵活运用集体教育、个别教育、面授或远距离教育; 从教育性质上看,终身教育即要求有正规的教育与训练,也要求有非正规的学习和提高,既要求人人当先生,也要求人人当学生。 21、教育的形态,是指教育的存在特征或组织形式。 22、在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的形态经历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教育的演变。

心理医生全书_第一章 心理学与心理健康

作为一个现代人,懂一点心理学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懂一点心理学,并把它应用到生活中,我们就会发现,不管是人的性格,还是对一个事物的认知过程,包括人的情绪、语言、人际互动、心理疾病等都和心理学联系在了一起。 那么心理学是怎么应用在个人生活、工商、军事、体育、教育、社会工作、交通安全、广告、司法等这些领域的呢?对于心理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知,比如夏天来了,你感觉到天热了,你要去买一件短裤,这个时候,你是自己去普通的市场去买,还是选一家高档的商店?那么,为什么你不去普通市场而要去高档服装店呢? 再譬如,和朋友聚会以后,大家高兴的道别,你和爱人兴趣未尽,就双双去逛公园,看到公园里一对对缠绵情人,你们也仿佛回到了初恋感觉,心情也变得陶陶然、轻飘飘的;回到家中,你觉得有点累,就愉快的睡大觉了,并且做了好多梦。在这个过程中,你知道有多少心理活动吗? 心理学普及的范围很广,可以说凡是与人有关的东西统统包含在里面。因此,从人的身体功能、大脑机制、神经结构到人的记忆、思维、决策的制定、语言的发展,都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沟通的技巧、同伴压力,心理机能衰退,大脑机制有病变或人际关系不良,不能适应这个社会,这些行为也属于心理学范畴。 1、心理与生活的关系 我们的心理是和生活相互影响,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每说一句话,都受到一定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的影响和制约,尽管有时候我们觉察不到。一个人发脾气、闹情绪,这就是一种心理活动;一个人洋洋得意、意气风发,这就是一种心理状态;说一个人品行不好、思想消极,这其实就是在做心理学研究了。 心理学能够指导我们的生活,越是复杂的生活,越要懂得心理学的道理才行。懂得运用心理学管理自己,我们的生活才会幸福、有意义,我们的学习、工作才会有所成就,我们和他人才会友好互助地相处。 人的心理和人的生活是相互影响的。人从呱呱降地的那一刻,就带着心理的能量而来,虽然这种能量是潜在的和不成型的,同时,一定的生活环境便会将这个刚出生的小家伙一下子包围起来。 生活环境的差异对人的早期的心理发展有着深远的、导向性的影响作用。如果一个人出生在一个暴力家庭,他的心理上就会发展不健全,可能会成为一个性格古怪、情绪反常、十分叛逆的人,他可能早早辍学,不愿回家,讨厌家庭,讨厌社会,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同样一个人,如果出生在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他的心理就会健康地发展,自小懂得关爱和帮助别人,懂得尊敬长者,懂得好好学习,珍惜家庭温暖——他将来会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因此,不同的生活环境造就人不同的心理,有不同心理特征的人会选择不同的生活道路,从这一点就可以得知生活与心理学是多么的息息相关。 人们经常如是说“生活如流水”,其实,这个比喻也不太恰当。因为,静静流淌的水囊括不了生活的全部内涵。其实生活,应该说是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穿峡谷、过险滩、漫平原,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什么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什么 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各种心理现象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 人的本质特征是具有社会性。人一出生就要接受社会的影响,特别是要接受社会中教育的影响。最初是养育的问题,这大都由家庭负责,继之就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或群体教育,从而达到社会化。人一生接受教育的过程,就是人的教育社会化的过程。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实践。人从儿童、少年到青年,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生活,学校是由受教育者──学生和教育者──教师组成的。一方面教育者根据社会的要求,采取一定的措施去影响受教育者,同时受教育者也有接受教育的需求,通过自己的积极活动,主动地去获得知识和技能,形成个性品质和道德行为。在这过程中,受教育者和教育者必然引起各种心理活动。教育所引起的心理活动,不仅服从于在一般生活实践中人所产生的心理现象发展的普遍规律,同时也具有它自己的特殊规律。 例如,年幼儿童最初掌握的概念多属日常概念,日常概念一般既含有本质属性,也含有非本质属性,或者只含有非本质属性,经过一定的学习,接受了科学知识,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于是就分辨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形成科学的概念,达到理性认识。儿

童认识能力从感性水平提高到理性水平,是一个质的飞跃。这就是受教育者在教育影响下产生的心理变化。又如,人的个性品质和道德行为都是通过一定的教育过程逐渐形成的。儿童、青少年在先天素质基础上,接受各种文化教育的熏陶,或者是受父母的影响,或者是受教师的影响,潜移默化地接受教导,于是便形成社会所要求的个性品质和道德行为。 所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受教育者在一定的学校教育条件下,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品质和道德行为的规律。 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既如上述,那么,这门学科的性质是什么呢? 教育心理学从它的发展来看,最早是把心理学原理应用于教育的一门学问。教育心理学在它成为心理学的独立分支以前,许多教育家都重视在教育中运用心理学,他们把心理学作为教育理论的基础。近代欧洲早期的教育家如夸美纽斯(https://www.doczj.com/doc/87159296.html,enius)、裴斯泰洛齐 (J.Pestalozi)就持有这种观点。19世纪德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J.E.Herbart,1776-1841)于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这是最早尝试把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一本书。他认为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方法必须以心理学为基础,要用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待教育中的问题。这是把教育心理学看作是科学的观点。后来,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E.L.Thorndike,1874-1949)做了许多实验研究,积累了大量关于动物的(也有人类的)学习材料,提出一些学习心理的定律。

心理学 情绪与意志教育理论

---------------------------------------------------------------最新资料推荐------------------------------------------------------ 心理学情绪与意志教育理论 心理学情绪与意志教育理论心理学情绪与意志教育理论一、单项选择题 1.情绪和情感所反映的是() A.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B.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 C.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D.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2.情绪、情感的外在行为表现是() A.热情 B.表情 C.激情 D.心情 3.情绪与情感是以()为中介的反映形式。 A.需要 B.动机 C.态度 D.认知 4.情绪、情感是在人的()活动基础上产生的。 A.动机 B.认识 C.个性 D.态度 5.下列情绪的性质的表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情绪与动机关系不是很密切 B.情绪是主观意识经验 C.情绪状态不容易自控 D.情绪为刺激所引起 6.()状态下,人往往会出现意识狭窄现象。 A.热情 B.应激 C.激情 D.心境 7.()状态下,有机体会发生一系列剧烈的生物性反应,叫适应综合症。 A.心境 B.热情 C.应激 D.激情 8.情急生智所描述的一种情绪状态是()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理智 9.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影响所致。 A.激情 B.心境 C.热情 D.应激 10.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反应的情绪状况是()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焦虑 11.绝望属于() A.心境 B.应激 C.激情 D.理智感 12.狂喜、恐惧的 1 / 21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第五节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第一单元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6)曾认定心理健康的标志是:“①身体、智力、情绪十 分协调;②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③有幸福感;④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本书把心理健康定义为: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形式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相对稳定的状态。 第二单元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评估心理健康的三标准 许又新(1988)提出心理健康可以用三类标准(或从三个维度)去衡量,即体验标准、操作标准、发展标准。他同时指出,不能孤立地只考虑某一类标准,要把三类标准联系起来综合地加以考察和衡量。 第一,体验标准是指以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的状况,主要包括是否有良好的心情和恰当的自我评价,等等。 第二,操作标准是指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验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效应,其核心是效率,主要包括个人心理活动的效率和个人的社会效率或社会功能。例如,工作及学习效率高低、人际关系和谐与否,等等。 第三,发展标准着重对人的个体心理发展状况进行纵向考察与分析。 衡量心理是否健康时,要把这三种标准联系起来综合考察。 二、心理健康水平的十标准 郭念锋于1986年在《临床心理学概论》一书中提出评估心理健康水平的十个标准。(一)心理活动强度 心理活动强度是指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在遭遇精神打击时,不同的人对于同 类精神刺激、反应各不相同。这表明,不同人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力不同。抵抗力差的人往往反应强烈,并容易遗留下后患,可以因为一次精神刺激而导致反应性精神障码或癔症;而抵抗力强的人,虽有反应,但不强烈,不会致病。这种抵抗力,或者说心理活动强度,主要和人的认识水平有关。一个人对外部事件有充分理智的认识时,就可以相对地减弱刺激的强度。另外,人的生活经验、固有的性格特征、当时所处的环境条件以及神经系统的类型,也会影响到这种抵抗能力。 (二)心理活动耐受力 前面说的是对突然的强大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这种慢性的、长期的精神刺激,可以使耐受力差的人处在痛苦之中,在经历一段时间后,便在这种慢性精神折磨下出现心理异常,个性改变,精神不振,甚至产生严重躯体疾病。但是,也有人虽然被这些不良刺激缠绕,日常也体验到某种程度的痛苦,但最终不会在精神上出现严重问题,有的人甚至把不断克服这种精神苦恼当作强者的象征,作为检验自身生存价值的指标。有的人甚至可以在别人无法忍受的逆境中做出光辉成绩。我们把长期经受精神刺激的能力看作衡量心理健康水平的指标,称为心理活动耐受力。 (三)周期节律性 人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着自己内在的节律性,如人的注意力水平,就有一种自然的起伏。不只是注意状态,人的所有心理过程都有节律性。一般可以用心理活动的效率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什么是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是科学研究。什么是教育心理的科学研究呢? 科学是以有系统、有组织、经过实证性方法所获得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这个定义的重点不在研究的知识体系,而在研究的方法。不管研究的题材是什么,只要所用的是有系统、有组织的实证性方法所获得的知识体系,便可以算是科学。可见,研究问题所用的方法是科学中的关键问题。教育心理科学研究是一种在教育过程中采用一定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的认识活动,是追求有关教育心理知识或解决教育心理问题的一种创造性认识活动,从事这种活动所采用的手段便是教育心理的科学研究方法。一套完整的教育心理科学研究方法,要涉及一系列的内容:(1)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2)课题的正确选择;(3)有关资料文献的搜集和查阅;(4)研究计划的制定;(5)研究材料的编制和指标的确定;(6)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的选择;(7)具体研究步骤或程序的实施;(8)研究结果的整理与分析;(9)对研究结果的检验等。这是一系列复杂的程序,这些程序的运用是逐渐完善起来的,可以说,一部教育心理学发展历史,同时也是一部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学的历史。 教育心理学中任何课题的研究,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一定的理论基础。我们的指导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是作为一种具有逻辑关系的假设或原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既要重视实际,又要合乎逻辑。理论不是空想,站得住脚的理论必须具有实证性意义。理论的功能主要有四个:第一,综合现有的知识;第二,解释已有的知识;第三,预测未来的知识;第四,指导研究的方向。理论具有描述性和解释性,描述性重要,解释性也重要。教育心理的某些方面是可以用描述来认识的,如学习过程的结构、品德心理的成分和学生心理发展特征等。教育心理某些方面也可以用解释来认识,如学习动机理论、品德和人格形成的原因及学习迁移理论等。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心理学这门科学之所以年轻,研究对象的复杂性是一个根本原因,而研究方法之不完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教育心理学同样是如此,教育心理学中有许多问题未解决或解决得不好,研究方法还不完善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是,随着整个心理学的发展,研究方法的逐步改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也大有改进。目前从事教育心理学课题研究,已经有许多方法可供采用。概括起来,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观察法 观察法也称自然观察法,它是在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并记录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从而对学生心理进行了解。在学校教学、教育活动中,教师经常采用此法观察学生的行为。在教学情境下观察学生的行为,可以获得多方面的资料,如通过观察,随时注意学生学习进步的情况,或学习的困难所在,作为辅导学生学习与调整教学方法的参考,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对自己的反映,借此加强或改进师生间的关系。 观察法是教育心理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它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结合其他方法进行,使用起来方便易行。但是观察不是一种很严密精确的方法,应用观察法只能了解学生心理活动的某些自然的外部表现,而不能对心理活动的进行施加影响,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它的过程。同时观察者所获得的资料,难免带有主观的色彩,因而影响其准确性。为了使观察客观、准确起见,观察者宜注意下列几点:(1)每次观察不宜太广泛,最好只观察少数或一种行为;(2)所观察的行为须事先明确规定;(3)观察时应随时记录,或利用录音、录像帮助;(4)每次宜用较短的时间,对同一类行为,可做多次重复观察,即采用“时间取样”(time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措施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措施 1、孩子处于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阶段,此时接受健康向上的心理方面的教育,对于个人智力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2、此时学生心理处于成长和成型阶段,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健康人格的形成,非常有必要,可以塑造其将来,不怕困难,积极乐观,团结向上的优秀品质。 3、学生处于成长阶段,个人心理尚不成熟,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健康辅导,个人很容易受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给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因素,为将来一些不良心理埋下了祸根。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说应该占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以说是比语文数学还要重要,因为一个人的心理可以决定将来走的生活道路,将来能否成功,但语文数学考100分将来就能生活的好吗?中国传统教育弊端已经显现,而且在逐步改进中。孩子心理健康有以下几方面的标志。 1.求知欲强.孩子兴趣广泛喜欢观察事物爱动脑筋思维敏捷都想学都想试对新鲜事物反应快敢于提出自己见解 2.意志力强。不怕困难和挫折达目罢休从半途而废能根据自己需要控制自己愿望和行还能排除外界和内心干扰集注意力进行学习和工作 3.活泼乐观。能与人交往坦诚、随和掩饰自己喜怒哀乐乐意接受别人意见遇困难和挫折所引起良情绪能快释放淤积心里

4.心态平衡。经常保持欢乐愉快心态遇事冷静情绪少大起大落能理智地分析遇问题少表现出焦虑安或忧郁 5.富于同情心。乐于帮助别人乐于关心别人常表现出"利"和"亲社会"行 6.人际关系良好。心胸开阔尊重别人能与别人和睦相处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适应纪律约束和行规范。 如果孩子心理不健康,将有以下危害。 1、犯错误。由于心理不健康,会导致一个人犯很多错误,有的甚 至是犯一些低级的错误。 2、人生失败。很多人一辈子就碌碌无为,不仅事业不好,甚至婚 姻也不好,其症结就是因为他们心理不健康。由于患心理疾 病,他们不得不辞去工作,到处求医,很多连工作也被心理 疾病弄丢了,他们苦恼、悲观、甚至绝望。 3、人际关系糟糕。不但上司讨厌,同事也讨厌,回到家,爱人和 身边的朋友也讨厌。 4、犯罪。心理不健康导致最严重的后果就是犯罪。如常见报端的 连环杀手,这样的人心灵扭曲,仇恨社会,具有反社会人格 和严重的病态心理。 5、自杀。自杀者绝大多数都是心理不健康的人。 我们很多人都会面临心理问题,所以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在学校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充分发挥孩子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一个健

2020年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之心理学复习资料

2018年教育管理专业专升本复习大纲资料心理学部分 一、绪论【要求】 1、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主要研究领域以及研究方法。 2、理解心理活动人脑神经生理机制。 3、掌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标。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目标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 2、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探讨人类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想像等认知活动的规律,为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和能力培养提供科学依据。 (2)探讨人类情绪、动机、人格、社会态度等非认知活动的规律,为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健康人格提供科学依据。 3、心理学研究目标:(1)陈述心理现象;(2)解释心理现象;(3)预测心理现象;(4)调节与控制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 (二)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1、心理学的哲学与科学背景 2、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 3、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构造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完形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神经心理学。 (三)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1、理论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学习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动物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学。 2、应用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广告与消费心理学、法律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健康心理学

(四)心理的生理基础(脑神经生理机制) ( 1、神经系统及其活动方式 (1)神经元与突触(2)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 (3)反射与反射弧 2、大脑的结构与功能 (1)大脑的结构(2)大脑功能的单侧化 3、心理的发生与发展 (1)反映(2)感受性(3)心理(4)意识 二、感觉与知觉 · 【要求】 1、识记感觉的概念和种类,知觉的概念和种类。 2、理解感觉现象,知觉的基本特征,观察的品质。 3、能够根据感觉和知觉规律,分析具体的心理现象;能够运用感知规律, 掌握促进直观教学的方法。 (一)感觉 1、什么是感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的种类:视觉,听觉,其他感觉。 3、感觉的基本规律(感觉现象) 、 (1)感受性和感觉阈yu限(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 (2)感觉适应(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3)感觉后像(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 (4)感觉对比(5)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与联觉 (二)知觉 1、什么是知觉(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2、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错觉。 3、知觉的基本特性(1)选择性(2)整体性(3)理解性(4)恒常性

心理学专硕考研:心理健康教育vs应用心理的区别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第 1 页 共 1 页 心理学专硕考研:心理健康教育vs 应用 心理的区别 1、心理健康教育 顾名思义,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学习内容: 研究生阶段就读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的研究应该是围绕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包括儿童心理学各个方面(认知,社会性,品格,人格等),教育心理学等。该专业为了适应各级各类学校和相关行业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需要而设置的。目的是以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心理健康教育专门人才,为提高个体、群体、组织与整个社会的心理健康水平服务。 就业范围: 主要还是围绕学校教育,幼教、初等和中等学校心理学教师与研究人员,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教师等,也可以考取心理咨询师证书进行心理咨询等相关行业。 2、应用心理 应用心理是心理学中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学科分支。由于人们在工作及生活方面的需要,多种主题的相关研究领域形成心理学学科。应用心理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在各种实际领域的应用,包括工业、工程、组织管理、市场消费、社会生活、医疗保健、体育运动以及军事、司法、环境等各个领域。 学习内容: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心理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心理学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备进行心理学实验和心理测量的基本能力和将心理学理论、技术应用于某一相关领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就业范围: 就业范围比较广,能在教育、工程设计部门、工商企业、医疗、司法、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教学、管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开发等工作的从事心理学基础的工作,比如考公务员,从事猎头(人才中介)人才测评机构等、企业咨询和人力资源管理、策划设计公司等等。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4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4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和教育部《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有关精神,尊重学生的人格,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根据学生成长过程的需要,在学校的全教育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心理方面的帮助和服务,以达到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促进形成小学生心理健康和个性主动发展的目标,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调控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心理小辅导员的管理,利用“心理减压站”社团,使我校的心辅工作上一个台阶。 2.在学校网站开设版块,提供心辅的空中平台,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同时接受学生家长的咨询。 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你心我知”心理广播的质量。 4.加强师资培训,积极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提高教师的心辅水平。 5.继续开设好心理辅导活动课,让心理辅导促进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 6.开设团体辅导观摩课,加强研究,提高实效。

7.撰写个案、论文,注重资料的积累。 三、具体工作: 队伍:建立以校长为核心,以德育教导为分管领导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全校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组成强大的师资队伍。目前我校已有1名教师通过了新区心理咨询的培训,并获取了相关证书。本学期我校将加大教师的培训面,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区心理辅导中心举办的各类辅导班,提高师资水平。我们将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到我校作专题讲座,争取使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早日上台阶。 团辅:在前几年我校开设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基础上,今年的3年级开设此课,每周每班开设一节,期末上交教案。组织校内的研究课,并组织参加片里的观摩课。经常吸收反馈,提高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实效性。 个辅:继续建立对学生个别心理辅导的接待制度,在每周一到周五中午的11:50――12:50为个别心理辅导开放时间。作好情况记载并作资料保存。心理辅导员每月定期进行心理辅导的交流与分析,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宣传:今年为了加大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增加了三块宣传阵地。一块是利用每周二的谈话课时间开设“你心我知”的专题广播,到时将播送学生学习上、生活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心理问题,案例分析等。 第二块宣传阵地是辅导站与工会结合,利用工会的板报进行这方面的宣传。利用家长会和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有关方面的宣传。第三块是通过学校网站不定期地提供心理辅导方面的信息,接受学生、家长等的咨询。 常规:班主任作好每学期1位学生的个案分析,撰写心理健康教学论文,每学期至少一篇,期末上交。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区举办的相关论文比赛。注重资料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名人理论汇总

《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等(含答案) 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末“废科举,兴学校” 2、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1902年壬寅学制,1903年癸卯学制 3、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六艺 4、我国私学发展、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6、科举制度开始——隋唐 7、科举测试的依据——四书 8、“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古埃及教育 9、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论语》 10、“有教无类”——孔子 1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12、“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1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一词来源)——孔子 14、“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5、因材施教——孔子 16、“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墨家 17、“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回归自然——道家 18、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礼记》中的《学记》 19、“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学记》 20、“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 21、“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学记》 22、“师严然后道尊”——《学记》 23、“君子之教,喻也”——《学记》 24、“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 25、“学不躐等”——《学记》 26、教学相长——《学记》 27、循序渐进——《学记》 28、助产术(或叫“产婆术”)——苏格拉底(古希腊) 29、《理想国》——柏拉图(古希腊) 30、《政治学》——亚里斯多德(古希腊) 31、最早提倡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亚里斯多德 32、《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捷克) 33、“泛智教育”——夸美纽斯 34、《教育漫话》——洛克 35、《爱弥尔》——卢梭(法国) 36、“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康德(德国) 37、“白板说”——洛克(英国) 38、提倡绅士教育——洛克 39、“人类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 40、《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德国) 41、《民本主义和教育》——杜威(美国) 42、最早讲授教育学——康德 4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赫尔巴特

学习“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感想和体会

学习“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感想和体会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感想和体会 通过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这门学科,我从中了解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成为日益显著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得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着心理健康,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也不例外。先进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满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 这门课程给我的感觉是一门很实际、很基础的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这对于我们这些想了解最根本的心理知识,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大学生而言,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它能让一个对心理学毫无所知的人,有能力一步一步的走进心理学更深奥的世界。这个学期开始了一个月,鉴于对心理健康课程的学习,让我发现原来生活真的到处都有心理学。 每个人都渴望更清楚地看清自己,也渴望了解别人。心理学是一面镜子,能让我们把自己清晰地呈现出来。心理学是一座桥梁,跨越这座桥梁,让你通往别人的心灵。有人说心理学是神秘的,我想神秘的知识隐藏在其背后的人们。其实很高兴在大学里初识了心理课,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看到了镜子里的自己,大学生活才刚刚开始,回头却看不到神秘沿途的风景,只留下时间的脚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让我学到最多的东西就是有关人际交往的问题,以前总以为IQ高就是一种财富,令人羡慕,“大心”课后,才发现EQ是多么重要,心里对美的看法有了不同的角度,发现自己成熟了许多。如果一个人IQ过人,然而对周围的人无一丝情感,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人和人往是不断交流思想,不断交流感情的过程。上了“大心”课,悟出了许多人与人交际方面的好方法,待他人要有同理心,这样互相才会理解;要知道自己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我;只能修正自己,不能修正别人。记住,别人不会因为你的改变而改变;要真诚坦白地待人,这样才值得别人信任。

如何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成熟,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他们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所坚持的原则: 1. 目标性原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优良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生存、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潜能。围绕这些目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人格培养、情绪情感训练、自我觉察与认识、潜能开发、青春期人际交往训练等。除此,还包括与之相关的心理测试、心理讲座、咨询辅导、课程安排、活动训练等各项工作。 2. 发展性原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我们注重“面向全体、注重发展”,选择具有普通意义和有代表性的主题内容,从而有效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预防、促进”的功能。 3. 差异性原则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不仅有个体差异,还有年级差异。因此,我们在确定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时遵循了差异性原则,以满足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心理需要,这成了保证我校获得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前提。不同年级学生所讲内容不同,不同学生指导方法也不同。 4. 活动性原则 我们根据实践性和实用性的要求,在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我们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在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活动中,发挥活动的优势,注重活动过程的教育作用。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中,创造性地设计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参与中、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成长与发展。 二、我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两方面内容: 1. 心理健康的维护 这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具体包括: (1)学习心理指导,即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的认识,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 (2)情感教育,即教会学生把握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绪,体察与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 (3)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知道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解决冲突、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

教育理论——心理学

心理学 第一部分普通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1.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关系。 答: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他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的关系:首先,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基础。其次,情感过程也反作用于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关系:首先,认识过程是意志过程的前提。其次,意志过程影响人的认识过程。 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关系:首先,意志行动总伴随着情感,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其次:意志也可以影响情感,使人的情感服从于人的理智的认识。 总之,认识情感意志是密切联系彼此渗透的。三者共同构成了人的心理过程。 2.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答第一,学习心理学的理论意义 (1)学好心理学有助于学好教育科学理论 (2)学好心理学有助于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第二,学好心理学的实践意义 (1)学好心理学有助于搞好教学工作 (2)学好心理学有助于做好思想工作 (3)学好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提高自身的心里素质 3 简述人的心理的实质 答科学的心理观认为:人得心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人的心理,既不能脱离人脑这个自然基础,也不能脱离社会现实这个社会基础。否则,人的心里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具体地说: (1)人的心理意识是高级物质(指大脑)的高级反映形式 (2)人的心理意识来源于客观现实,具有社会性 (3)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4) 人的心理意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 4 简述两种信号系统 答用具体事务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一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同具有的,依靠他,只能对现实直接反映 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二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人脑高级活动的重要特征,他可以间接而概括的反映现实,反映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人的两个信号系统总是协同活动的。第二信号系统总是以第一信号系统未基础,第一信号系统右手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与支配。通过这两个信号系统密切联系、协同的活动、才得是实现的各种复杂的心理活动 第二章 5 为什么一心不能二用?在什么条件下一心又可以二用? 答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在一定的时间内只能指向和集中于一定的事物,而不能注意所有的食物。所以从注意的特点看,一心不能二用。 一心二用是指事物的分配。实现主义的分配是有条件的: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或几种活动,其中只能有一种活动时生疏的,其余的活动必须是熟练的,同时进行的几中活动之

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要科学定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不断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积极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构建和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客体关系,完善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机制。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20世纪末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创始人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塞里基曼(Martin E.P.Seligman)。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对普通人如何获得更好的发展,如何生活得更加幸福,增进人类的健康与幸福,如何使具有天赋的人更大程度地发挥其潜能进行研究,要求人们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人的潜能、动机和能力。它更加强调研究人性积极方面,研究人类的美德和力量,帮助更多的人不断地发展与完善自我,强调研究的主旨在于发挥人性的优点与价值,探索人类美好的生活以及获得美好生活的途径与方法,开发人的智力,激发人的潜能,发挥人的创造力等。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重新审视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树立全新的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构建符合时代特征和大学生心理发展要求的教育模式,对于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意义 第一,有利于整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由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实践上存在误区,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关注了心理问题的消极面,教育的模式定位在心理问题的诊断与治疗,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理念背离了心理学存在的本真和价值。在积极心理学理念下,构建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这不仅有利于真正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发展,同时也是对消极心理学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警醒。这样,有利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进行科学的整合优化。 第二,有利于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从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多遵循“心理现象解读—心理问题分析—探究应对策略”的单一教育模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狭隘单调。这种消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病理模式偏离了学生潜能的开发与学生积极心理素质的培养,也偏离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目标。而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是自我心理的调适者,每个人都有发展自我、促进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和积极的潜在的巨大心理能力,这种价值取向对于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起到了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与研究内容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本节考纲透视 1.识记教育心理学的概念。 2.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3.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考点精讲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 教育心理学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理解。 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它既包括学校教育心理学,也包括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 狭义的教育心理学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韵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其研究对象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说,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并根据其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五要素和三过程,即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含以下两方面:(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2.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是教育活动的执行者。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3.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狭义上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4.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简单的实物、口头语言、书本、录音、录像、网络、多媒体计算机等都属于教学媒体范畴。它日益成为教育心理学所关注的一项独特的课题。5.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物质环境包括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社会环境包括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在教育心理学看来,教学环境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2.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