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学复习提纲1

植物学复习提纲1

植物学复习提纲1
植物学复习提纲1

一、名词解释

1、不完全花:不全具有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的花。

2、完全花:有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的花。

3、花芽分化:由花原基或花序原基逐渐形成花或花序的过程

4、2-细胞花粉:传粉时,仅有生殖细胞和营养细胞组成花粉,称2-花粉

5、3-细胞花粉:经一段贴合期,生殖细胞从内壁游离出来,不形成细胞壁,而成为裸细胞。它再经一次有丝分裂,形成两个精子。精子也是无壁的裸细胞,核大、质少。这一类花粉在传粉时包含3个核,称3-细胞花粉

6、卵器:卵和助细胞的合称。

7、配子体:植物世代交替过程中具有单倍核相、产生配子进行有性生殖的植物体。

8、受精:雌雄性细胞,即卵细胞和精细胞的相互融合,形成合子的过程称受精。

9、雄性生殖单位:雄配子体中的营养核与一对姊妹精细胞存在物理上的连接或结构上的连接,从而形成一个结构单位。

10、精子异型性:来源于一个生殖细胞的两个姊妹精细胞之间存在形态结构上和遗传上的差异。

11、双受精:花粉管的两个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极核结合的现象

12、无融合生殖:将由配子体产生孢子体的不经过配子融合的生殖过程,称无融合生殖。

13、多胚现象:种子内出现多个胚的现象。可由受精卵形成、胚囊内细胞参与形成、珠心或珠被形成。

14、合点受精:花粉管进入子房后,沿子房壁内表皮经合点进入胚囊,叫合点受精。

15、珠孔受精:花粉管进入子房后,直趋珠孔,通过珠孔进入珠心,最后进入胚囊,叫珠孔受精。

16、核型胚乳:初生胚乳核第一次分裂形成胚乳核,以后或形成胚乳细胞或以游离核形态存在,这类型胚乳称核型胚乳

17、细胞型胚乳:初生胚乳核第一次分裂就形成两个胚乳细胞,并以胚乳细胞形态存在,这类型胚乳称细胞型胚乳

18、沼生目型胚乳:初生胚乳核分裂形成游离核,在细胞化过程中,近珠孔端细胞化,合点端保持游离核状态,这类型胚乳称沼生目型胚乳。

19、真果:植物的果实纯由子房发育而来。

20、假果:植物的果实除了子房外,还有花的其它部分参加发育,和子房一起形成果实。

21、单性结实:有些植物不经受精,子房也会膨大而发育成果实。这种现象称单性结实。

22、识别蛋白:即花粉壁蛋白。花粉粒传到柱头上后,从柱头吸收水分,同时发生蛋白质的释放。经花粉壁蛋白与柱头表面的溢出物或亲水性的蛋白质膜的相互识别,决定雄性花粉被雌蕊“接受”或被“拒绝”。

23、雄性不育:在极少数植物中,由于遗传和生理原因或外界环境的影响,花中的雄蕊得不到正常发育,使花药发育畸形或完全退化,这种现象叫雄性不育。

二、问答题

1、试述被子植物从孢原细胞的产生到成熟花粉粒形成的整个花药发育过程。

答:在花药的发育初期,原表皮下的薄壁组织中的四组细胞同时分化,逐渐发育成花粉囊,而花粉囊则产生花粉粒(小孢子)。在其形成同时,在表皮下四个角就出现了细胞核大、细胞质浓的孢原细胞。孢原细胞进行平周分裂,产生内、外两层细胞,在内的被称为造孢细胞。造孢细胞经过不断分裂,形成大量小孢子母细胞。小孢子母细胞继续发育,通过减数分裂形成四分小孢子,从四分体分离出来单核花粉粒。单核花粉粒吸收营养后,产生营养核和生殖核。仅有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组成的称2-细胞花粉;又经过一段时间。生殖细胞从内壁游离出,再一次有丝分裂形成2个精子,此时即形成了3-细胞花粉(成熟花粉)。

孢原细胞造孢组织花粉母细胞(小孢子母细胞)

四分体单核花粉粒营养细胞

生殖细胞(2-细胞花粉)二个精

子(3-细胞花粉)

2、简述被子植物雌配子体(胚囊)的产生和发育。

答:(1)随着胚珠的发育,珠心中形成一孢原细胞,孢原细胞或再经分裂分化或直接增大形成大孢子母细胞(胚囊母细胞);(2)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即四分大孢子;(3)四分大孢子沿珠心排成一行,其中靠近珠孔的三个细胞逐渐退化消失,离珠孔端最远的一个具功能的大孢子继续发育,形成胚囊;(4)功能大孢子开始发育时,细胞体积增大,并出现大液泡,形成单核胚囊,随后核连续进行三次分裂,第一次分裂形成二核,移至胚囊两端,形成二核胚囊,二核胚囊连续进行两次分裂,形成四盒胚囊和八核胚囊。(5)八个核先暂时游离于共同细胞质中,然后每端的四个核中各有一核向胚囊中部移动,相互靠拢形成极核。极核与周围的细胞质一起组成胚囊中最大的细胞,称为中央细胞。有些植物中中央细胞的两个极核常在传粉和授精前相互融合成二倍体,称次生核。(6)近珠孔端的三

个核,一个分化成卵细胞,二个分化成两个助细胞,它们合称为卵器。(7)近合点端的三个核分化成三个反足细胞。(8)至此,发育成具有7个细胞的成熟胚囊。成熟胚囊也就是被子植物的雌配子体,其中卵器是被子植物的雌性生殖器官,卵细胞称为雌配子。

3、简述虫媒花适应昆虫传粉的一般特征。

答:a有鲜艳美丽花被

b有芳香气味或其它气味,有分泌花蜜的蜜腺。

c花粉常成块,有数枚具粘性。

d花的构造往往与传粉昆虫有关

4、简述风媒花适应传粉的一般特征。

答:1) 花被很小,不具鲜艳颜色,甚至无花被

2) 无蜜腺及香味。

3) 花粉量大,细小光滑,干燥而轻。

4) 柱头往往分叉成羽毛状。

5) 开花一般在开春放叶前。

5、双受精过程及其生物学意义。

答:双受精过程:当花粉管从一个退化助细胞处进入胚囊后,先端破裂,两个精子分别穿过质膜。其中一个精子同卵细胞结合,形成二倍体的合子,将来发育成胚;另一个精子与极核结合形成三倍体的初生胚乳核。这种两个精子分别与卵和极核结合的现象,称为双受精。

生物学意义:因为双受精不仅使合子或由合子发育成的胚具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特性,而且作为胚发育中的营养来源的胚乳,也是通过受精而来的,因而也带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特性。这就是后代具有更深的父母遗传特性,以及更强的生活力合适应性。因此,被子植物的双受精,是植物界有性生殖过程的最进化最高级的形式,加上其他各种形态构造上的进化适应,使它成为地球上适应性最强、构造最完美、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在植物界中占绝对优势的类群。

6、简述松属从合子到种子的形成过程。

合子两次分裂,4个自由核一次分裂,8个核,形成细胞壁,分成上、下两层排列下层:2次分裂,16个细胞,排成4排第三层细胞伸长形成初生胚柄,将最先端的4个细胞推至颈卵器下的雌配子体----胚乳组织中最先端的4个细胞分裂上部的细胞伸长形成次生胚柄每行最先端的细胞继续多次分裂,形成相互分离的4个原胚及长而弯曲的胚柄胚根、胚芽、胚轴、子叶珠心

(同时雄配子体胚乳)

组织被吸收,胚柄萎缩,与胚根相连珠被发育成种皮整个胚珠形成种子

7、简述裸子植物小孢子的产生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

表皮表皮

未分化组织分化外表皮

内层

被吸收

原始细胞绒毡层(营养)

减数分裂4个小孢子

(花粉)第二原叶细胞(消失)

胚性细胞

粉管细胞

精子器原始细胞

生殖细胞

精子

体细胞(精原细胞)

精子

8、简述裸子植物大孢子的产生和雌配子体的发育过程。

答:小孢子叶球形成的同时,在新枝顶端形成数个大孢子叶球。大孢子叶球由木质鳞片状的珠鳞和不育的膜质苞片呈螺旋状排列在一长轴上。每一珠鳞上表面靠近基部形成两个大孢子囊,又称胚珠。在珠心深处形成大孢子母细胞,大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大孢子。雌配子体在珠心组织内发育,近珠孔端形成3-5个颈卵器原始细胞。此细胞不均等分裂形成初生颈细胞与中央细胞,初生颈细胞进行两次纵向分裂形成四个颈细胞,有的再分裂形成八个颈细胞,中央细胞再增大,质变浓,液泡减少,在受精前分裂成卵细胞与腹沟细胞。

9、被子植物受精过程及种子的形成。

答:1)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被子植物的花粉管中,除管核外,可以有两枚精核。当精核进入胚囊后,一枚精核与卵核接合而成为接合子;另一枚精核与极核结合,发育成三倍体的胚乳核,这种现象称为双重受精。将来发育完成的种子中,胚乳细胞都是三倍染色体,而裸子植物的胚乳只是单倍体。

2)种子的结构包括胚、胚乳和种皮三部分,是分别由受精卵(合子)、受精的极核和珠被发育而成

A.胚的形成

经过休眠的合子萌发生长时,首先横向分裂形成近珠孔端的基细胞和远珠孔端的顶细胞。基细胞膨大成泡状不再分裂或分裂参加胚柄、胚的形成。顶细胞纵向分裂形成原胚,续而分裂生长成球形原胚。球形原胚的两侧的突起生长形成子叶,子叶间的突起为胚芽,胚芽另一端形成胚根。胚根与胚芽间的连接部位为胚轴,而胚轴又形成上胚轴和下胚轴。这样形成了胚。B.胚乳的形成

被子植物的胚乳是极核受精后发育而成的,一般为三倍体。受精后的极核,即初生胚乳核。当初生胚乳核分裂形成的游离核布满整个胚囊时,从胚囊边缘开始逐渐产生细胞壁,并进行胞质分裂形成胚乳细胞,并由边缘向中心发展,以这种方式形成的胚乳称核型胚乳。此外还有在形成初生胚乳后,每次分裂都随之进行胞质分裂,产生细胞壁,成为多细胞结构,而不经过游离核时期的细胞型胚乳和初生胚乳核第一次分裂后把胚囊分隔成珠孔室和合点室,每室进行游离核分裂,而珠孔室一般形成胚乳细胞的沼生型胚乳。

C.种皮的形成

种皮是由珠被发育而成的。受精后,在胚和胚乳发育的同时,珠被发育成种皮,包在种子的最外面起保护作用。具两层珠被的胚珠,常形成两层种皮,外珠被发育成种皮,内珠被形成内种皮。但有些植物的内珠被在种子的形成过程中全部被吸收而只剩一层种皮。具一层珠被的胚珠,形成种子时一般只具一层种皮。

植物学复习资料1植物各科识别要点

植物学复习资料(下册)附录1 植物各科形态特征 双子叶植物纲 木兰科的识别特征: 木本。花大,萼、瓣不分,雄蕊、雌蕊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于柱状的花托上,花托于果时延长。聚合蓇葖果。 毛茛科的识别特征: 草本。萼片、花瓣各5个,或无花瓣,萼片花瓣状,雄雌蕊多数、离生,果为瘦果 桑科识别特征: 木本,常有乳状汁液,单叶互生,花单性,雄蕊与萼片同数而对生,上位子房,果为复果。 ♂:*Ca4; CoO; A4 ♀:*Ca4; CoO; G(2:1) 石竹科识别特征: 草本,节膨大;单叶,全缘,对生;雄蕊为花瓣的2倍;特立中央胎座,蒴果。 锦葵科识别特征: 单叶,单体雄蕊,花药1室,蒴果或分果。本科中有许多著名纤维植物,如棉花、麻、洋麻,此外,还有许多观赏植物,如锦葵、蜀葵等。 葫芦科识别特征:

具卷须的草质藤本。叶掌状分裂。花单性;下位子房;花药折叠。瓠果。 杨柳科识别特征: 木本,单叶互生有托叶,葇荑花序,无花被,有花盘或腺体。蒴果,种子小,基部有长毛。 十字花科识别特征: 植株具辛辣味。十字形花冠,四强雄蕊,角果,侧膜胎座,具假隔膜。 蔷薇科识别特征: 花为5基数,心皮离生或合生,子房上位或下位,周位花,蔷薇型花。果实为核果、梨果、瘦果等。 根据心皮数、花托类型、子房位置和果实特征分为四个亚科: 1、绣线菊亚科 Spiraeoideae 主要特征: 木本,常无托叶。 心皮通常5个,花托浅盘状。 果实为开裂蓇葖果。 2、蔷薇亚科 Rosoideae 主要特征: 草本或木本,有托叶,托叶和叶柄愈合。 子房上位,心皮多数,生长在凸起或下凹的花托上。 果实为瘦果或小核果。

(完整版)植物学知识点总结

植物学 第一章绪论 一.1.植物:一般有叶绿素,自养;无神经系统,无感觉,固着不动。 2.植物界被子植物 种子植物雌蕊植物维管束植物 裸子植物高等植物 蕨类植物 苔藓植物颈卵器植物 真菌 细菌菌类植物 卵菌 黏菌 孢子植物地衣地衣植物 褐藻 红藻非维管束植物 蓝藻低等植物 绿藻 黄藻藻类植物 金藻 甲藻 硅藻 裸藻 轮藻 3.生物界的分。

○1二界系统:植物界(光合,固着)、动物界(运动,吞食); ○2三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变形虫,具鞭毛,能游动的单细胞群体); ○3四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原始核); ○4五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菌物界; ○5六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菌物界、非细胞生物界(病毒、类病毒) 区别:原生生物界与原核生物界 4.植物作用 □1植物在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功能 ◇1合成作用(光合作用): 6CO2+6H2O→C6H12O6+6O2(三大宇宙作用)○1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2将光能转化为可贮存的化学能; ○3补充大气中的氧。 ◇2分解作用(矿化作用) 复杂有机物→简单无机物 意义:a、补充光合作用消耗的原料 b、使自然界的物质得以循环 □2植物与环境 ○1净化作用:对大气、水域及土壤的污染具有净化作用,其途径是吸收,吸附,分解或富集。 ○2监测作用:监测植物-对有毒气体敏感的植物。 ○3植物对水土保持、调节气候的作用。 ○4美化环境。

○5其它:杀菌(散发杀菌素);减低噪音等等。 □3植物与人类 人类的衣、食、住、行、医药及工业原料等都直接或间接大部分与植物有关; 第二章植物细胞与组织 一.1.细胞概念 细胞(cell) 是构成植物和动物有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细胞学说的内容 ○1植物与动物的组织由细胞构成 ○2所有的细胞由细胞分裂或融合而成 ○3卵细胞和精子都是细胞 ○4单个细胞可以分裂形成组织 病毒是目前已知最小的生命单位,仅由蛋白质外壳包围核酸芯所组成 二.原生质(化学和生命基础) 原生质是细胞活动的物质基础,可以新陈代谢。原生质有着相似的基本成分。 1.水和无机物:原生质含有大量的水,一般占全重的60-90%。原生质中还含有 无机盐及许多呈离子状态的元素,如铁、锌、锰、镁、钾、钠、氯等。 2.有机化合物 ○1蛋白质:蛋白质分子由20多种氨基酸组成;结构蛋白、活性蛋白、储藏蛋白; ○2核酸:含有核糖的核糖核酸(RNA),含有脱氧核糖的脱氧核糖(DNA); ○3脂类:经水解后产生脂肪酸的物质,单纯脂、复合脂、结合脂等; ○4糖类:单糖(葡萄糖、核糖), 双糖(蔗糖、麦芽糖),多糖(纤维素、淀粉) --酶、维生素、激素、抗菌素等。

植物学(1):名词解释与大题

1 原丝体:大多数苔藓植物的孢子萌发后首先产生一个有分枝含有叶绿体的丝状体或片状体,称为原丝体 2原叶体:蕨类植物的配子体又叫原叶体。原叶体上具精于器或颈卵器。 3 核相交替:在植物生活史中,具单倍体核相和二倍体核相的交替现象,称之为核相交替;4世代交替:具二倍体的孢子体世代和单倍体的配子体世代互相交替的观象,称之为世代交替。世代交替有同形世代交替与异形世代交替之分。生活史中具核相交替的不一定有世代交替,有世代交替的就一定有核相交替。 5 个体发育:植物种类的每一个体都有发生、生长、发育以至成热的过程,这一过程称为个体发育。 6 系统发育:某一类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称之为系统发育。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是推动生物进化的两种不可分割的过程,系统发育建立在个体发育的基础之上,而个体发育又是系统发育的环节。 7 无性世代:在植物生活史中,从受精卵或合子开始,由合子或受精卵发育成长为孢子体,到孢子体产生孢子母细胞为止的时期,称为无性世代(或孢子体世代,,从核相方面来看,是具二倍体染色体的时期 8 有性世代:从孢子体减数分裂产生孢子开始,由孢子发育成长为配子体,到配子体产生两性配子为止的时期,称为有性世代(或配子体世代),从核相方面看,是具单倍体染色体的时期。在具世代交替生活史中.无性世代和有性世代交替出现。 9 载色体:植物细胞中含有色素的质体。主要指藻类植物细胞中含有叶绿素的大型和复杂的结构。 10 蛋白核:某些藻类植物载色体上的一种特殊结构,有一蛋白质的核心部分,外围以若干淀粉小块,这是藻类植物蛋白质和淀粉的一种贮藏形态。 11 卵式生殖:配子在形状、大小和结构上都不相同,大而无鞭毛不能运动的为卵,小而有鞭毛能运动的为 精子,精子游动到卵相结合为卵式生殖。 12 异形胞:在一些蓝藻的藻丝上常含有特殊细胞,叫异形胞,由营养细胞形成的,一般比营养细胞大,具有营养繁殖和直接固定大气中游离氮等功能。 13 球果:球果由大孢子叶球发育而来的球状结构,球果由多数种鳞和苞鳞及种子组成,是裸子植物松柏纲特有的结构。14 种鳞在松柏纲植物中,经传粉受精后,珠鳞发育成为种鳞。球果成熟后:种鳞木质化或成肉质,展开或不展开。 17 双名法:由林萘创立的植物命名方法,每一种植物的学名都由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字构成,第一个词是属名,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词是种加词,形容词,所有的字母均小写。一个完整学名还需加上最早给这个植物命名的命名人姓氏缩写,即学名=属名+种加词+命名人姓氏缩写。 18 接合生殖:绿藻门接合藻纲特有的有性生殖现象。成熟期的藻体相互靠近,对应部分细胞壁形成突起并 接合,接合部分的壁融合后形成接合管,同时接合管两端原生质体浓缩形成配子,由一方流入另一方细胞融合为合子。在适宜条件下,壁消失放出合子,合子萌发产生新藻体。如水绵。 19 复大孢子:硅藻以细胞分裂为主,新形成的两个硅藻中,一个与母体等大,而另一个则较母体为小。如 此分裂下去,多数个体将越来越小。当细胞分裂缩小到一定程度时,即可通过有性生殖产生复大孢子,将细胞的体积恢复到该种细胞的正常大小。 20 果孢:某些红藻的雌性配子囊,其膨大的基部含有具卵功能的核。 21 颈卵器:苔藓植物的雌性生殖器官,外形如瓶状,上部细狭,称颈部,下部膨大称腹部。

《植物学》1、2、章练习(一)

植物学》练习(一) ——植物细胞;植物组织 (一)填空题 1.细胞的形态和大小,取决于细胞的遗传性,在生理上所担负的功能以及对环境的适应,且伴随着细胞的长大和分化,常相应地发生改变。 2.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相区别的主要结构特征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大液泡和质体。3.细胞的大小常以细胞的直径来表示,一般细胞大小在10-100um之间。细胞体积都很小,而表面积却大,这就有利于物质交换。 4.原生质体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者的总称,是由原生质特化来的。 5.质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6.绿色真核细胞具两层膜的细胞器有质体、线粒体、细胞核等,单层膜的有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微体、液泡等。还有核糖体和微管等是无膜的。 7.植物细胞器中,跟合成和积累同化产物有关的是质体,跟呼吸作用有关的是线粒体,跟光呼吸作用有关的是过氧化物酶体,跟脂肪分解有关的是乙醛酸循环体等,跟蛋白质合成有关的有粗糙型内质网和核糖体等,跟细胞物质的运输有关的有高尔基体、内质网等,跟细胞消化作用有关的有溶酶体和液泡等。在细胞中起支架作用的是细胞骨架系统,包括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 8.未成熟的质体称为前质体,成熟后,根据颜色和功能的不同分为叶绿体、有色体、白色体。呈红、黄色的质体是因为含有类胡萝卜素,其主要功能是赋予花果以鲜艳的颜色,而无色的质体不含任何色素,包括造粉体、造油体、造蛋白体。 9、细胞的繁殖主要是以细胞分裂方式进行;细胞的生长表现在体积和重量的增加,分化是指细胞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特化。 10、细胞无丝分裂不出现纺锤丝等一系列变化,消耗能量少,分裂速度快。但其遗传物质没有平均分配到子细胞,所以子细胞的遗传性可能不稳定。 11、内质网由于在其上有无核糖体而分为粗糙型内质网和光滑型内质网二类。 12、花瓣的颜色常因细胞液pH值的变化而呈现出红色、紫色或蓝色,这是细胞内有花青素的缘故,成熟番茄和红辣椒的红色是细胞内有有色体的缘故,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前者为色素,后者为细胞器。 13、细胞壁增厚时,次生壁是不均匀地附加在初生壁上的,有的地方还保持很薄,这些区域称为纹孔,它一般分为单纹孔和具缘纹孔两种类型。 14、构成细胞壁的化学成分最主要的是纤维素,其次是果胶质等多糖物质;此外,细胞在生长和分化过程,细胞壁中常渗入木质、栓质或硅质等,从而改变了细胞壁的性质。 15、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包括DNA合成前期(G1期)、DNA合成期(S期)、DNA合成后期(G2期)三个时期,分裂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四个时期。 16、种子植物的各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构成的,植物组织可分为分生组织、保护结构、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结构、机械组织等6大类。 17、植物的组织类型很多,其中具持续分裂能力,产生新细胞,形成新组织的细胞群的是分生组织,分布在植物体顶端(根尖或茎尖)的是顶端分生组织,分布在植物体侧面的是侧生分生组织,分布在稻、麦节间基部的是居间分生组织。 18、传递细胞最显著的特征是具有壁---膜器结构,它们在植物体内起物质的短途运输作用。 19、植物体的初生保护组织是表皮,它是由初生分生组织的原表皮发育而来的;次生保护组织是周皮,它是由次生分生组织木栓形成层的活动产生的。 20、在植物体内起巩固和支持作用的组织称为机械组织,细胞的主要特点是细胞壁不同程度加厚,根据细胞形态和细胞壁加厚方式的差异和部位不同可分为厚壁组织、厚角组织二

植物学大一整理~!!

植物学1.植物的分类 (1)自然分类法:恩格勒哈钦松克朗奎斯系统(2)人为分类法:科属种 2.依据景观特征用途分类 行道树: 香樟樟科,樟属 无患子无患子科,无患子属银杏银杏科,银杏属 枫树槭树科,槭树属 合欢豆科,合欢属 垂柳杨柳科,柳属 榕树桑科,榕属 蒲葵棕榈科,蒲葵属 广玉兰木兰科,木兰属 苦楝楝科,楝属梧桐梧桐科,梧桐属 构树桑科,构属 南洋杉南洋杉科,南洋杉属 圆柏柏科,圆柏属 广玉兰木兰科,木兰属 鹅掌楸木兰科,鹅掌楸属 毛白杨杨柳科,杨属 二球悬铃木(英桐)悬铃木科,悬铃木 属(PS:一球美桐三球法桐) 绿篱植物: 黄杨黄杨科,黄杨属 大叶黄杨卫矛科,卫矛属小叶黄杨黄杨科,黄杨属侧柏柏科,侧柏属 木槿锦葵科,木槿属 金叶女贞木犀科,女贞属卫矛卫矛科,卫矛属 贴梗海棠蔷薇科,木瓜属法国冬青忍冬科,荚迷属 紫叶小檗小檗科,小檗属 枸骨冬青科,冬青属 火棘蔷薇科,火棘属 罗汉松罗汉松科,罗汉松属红花檵木金缕梅科,檵木属珊瑚树忍冬科,荚迷属 攀缘植物: 牵牛旋花科,牵牛属 紫藤豆科,紫藤属 葡萄葡萄科,葡萄属 爬山虎葡萄科,爬山虎属扶芳藤卫矛科,卫矛属木香蔷薇科,蔷薇属 野蔷薇蔷薇科,蔷薇属凌霄紫葳科,凌霄属 绿萝天南星科,绿萝属金银花忍冬科,忍冬属花叶蔓长春夹竹桃科,蔓长春花属络石夹竹桃科,络石属 木通木通科,木通属 探春木犀科,素馨属 丝瓜葫芦科,丝瓜属 吊兰百合科,吊兰属 过路黄报春花科,珍珠菜属 虎耳草虎耳草科,虎耳草属 垂盆草景天科,佛甲草属 铁线莲毛茛科,铁线莲属 花坛,盆栽花卉: 菊花菊科,菊属 非洲菊菊科,大丁草属月季蔷薇科,蔷薇属百合百合科,百合属 唐菖蒲鸢尾科,唐菖薄属鹤望兰旅人蕉科,鹤望兰属

植物学1-3章名词解释

植物分类学:是研究植物类群的分类、鉴定和亲缘关系的科学,也称为植物系统学。 植物形态学:是研究植物个体构造、发育及形态形成过程规律的科学。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功能的变化和生长发育的情况,以及在环境条件影响下所引起的反应等的科学。 植物化学:是研究植物代谢产物的成分、结构、分布规律的科学。 植物资源学:是研究自然界所有植物的分布、数量、用途以及其应用的科学。 不定根:在主根和主根所产生的侧根以外的部分,如茎、叶、老根或胚轴上生出的根,因其着生位置不固定,称不定根。 细胞周期:有丝分裂从第一次分裂结束到另一次分裂结束之间的期限叫细胞周期。 双受精:两个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极核相融合的过程程双受精。双受精是被子植物特有的现象。 同源器官:外形与功能都有差异,而形态学上来源却相同的营养奇光,称为同源器官。如茎刺、经卷须、根状茎等。 早材:在温带的生长季初期(即春季),气温温和,雨水充沛,适宜于植物形成层的活动,所产生的次生木质部一般较多,其中的导管和管胞直径较大而壁较薄,这部分木材称早材或春材。早材质地较疏松,颜色较浅。 器官:植物体上,特别是成年植物的植物体上由多种组织组成,具有特定的生理功能和形态结构的部分,称为器官。被子植物的根、茎、叶三种器官称为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三种器官称为生殖器官。 种子:是种子植物特有的生殖器官,是有性生殖的产物,又是新一代生命的开始。 种皮:是种子外面的保护层。成熟种子的种皮有种脐和种孔。 种脐:是种子从种柄脱落时留下的痕迹。 种孔:种脐的一端有一极小的孔,是种子萌发时胚根穿出的孔道。 胚:是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一个未成长的新植物体的雏形。 胚乳:是种子贮藏营养物质的部分,一般介于种皮和胚之间。 有胚乳种子:。成熟种子内有胚乳,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 无胚乳种子:成熟种子内无胚乳,由种皮和胚组成,子叶肥厚,贮藏着大量的营养物质,代替了胚乳的功能。 凯氏带:双子叶植物在内皮层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向壁有一条木化和栓化的带状增厚称为凯氏带。 是木质和栓质沉积在初生壁及胞间层中,形成的一条连续加厚的环带,并且凯氏带与质膜紧紧附着在一起。 凯氏点:凯氏带在横切面上相邻的两个内皮层细胞的径向壁上呈现点状结构,称为凯氏点。 细胞器:散布在细胞之内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微结构或器官,称为细胞器,例如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等。 原生质:是细胞内具有生命活动的物质,是构成生活细胞的基本物质,是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细胞内各种生化反应的场所。 原生质体:是细胞壁内原生质分化的各种结构的总称。 完全叶:同时具有叶片、叶柄、托叶三部分的叶称为完全叶。如桃、梨、棉花的叶。

植物学名词解释1

1.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分布、发生遗传进化的科学。 2.细胞:是构成生物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外始式:根的初生木质成熟方式从外至内渐次发育成熟。 4.分化: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特化。 5.组织:细胞的来源相同,形态结构相似,执行一定生理功能的细胞群。 6.花:是一定适应生殖的变态短枝。 7.花:来源于胚芽,是地上部分的轴状体。 8.态:植物器官为了适应某一特殊的环境,而改变了原有的功能和形态,这种变化能够遗传下去,称为变态。 9.保护组织:覆盖于植物体表起保护作用的组织。 10.心皮:组成雌蕊的基本单位。 11.被子植物:种子由果皮包被的一类植物。 12.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的一类植物。 13.叶序:叶在茎上的排列顺序。 14.虫媒花:借助昆虫传送花粉的为虫媒花。 15.边缘胎座:单子房一室,胚珠着生在腹缝线上。 16.花公式:利用一定的符号,和一定的数字表示花的各部分组成为花公式。 17.种子:是种子植物的生殖器官。 18.休眠:种子成熟在适宜的环境下,也不能立即萌发,必须经过一段相对静止的阶段才能萌发,种子的这一特性叫休眠。 19.胚珠:是心皮腹缝线上的卵形的突起。 20.侵填体:进入导管内部的瘤状物称为侵填体。 21.双受精:被子植物中受精作用的一种独特现象。一个精子与一卵结合,一个精子与极核结合称为双受精。 22.分生组织:具有持久性分生能力的细胞群。 23.次生保护组织:由木栓形成层(侧生分生组织)形成的具有保护功能的组织。 24.花序:花在花序轴上的排列顺序。 25.凯氏带:双子叶植物内皮层细胞的径向壁和上下端壁的栓质带状加厚,为凯氏带。 26.泡状细胞:单子叶植物叶片的上表皮具有扇形分布的薄壁细胞。 27.内起源:侧根的发生产生在内皮层以内的中柱鞘细胞,这种起源为内起源。 28.胞间连丝:连接相邻两细胞之间的原生质丝。 29.质体:质体是一类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贮藏有密切关系的细胞器。 30.开花:花被张开雌雄蕊露出来的现象。 31.异花传粉:一朵花的花粉落到另一朵花的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 32.单子叶植物:种子内部胚只有一片子叶的植物。 33.双子叶植物:种子内部胚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 34.维管束:由木质部与韧皮部构成的束状结构。 35.外起源:叶和芽起源于茎尖表皮1-2层细胞,这种起源为外起源。 36.胼胝体:筛管内的垫状物称为胼胝体。 37.单轴分枝:顶芽不断向上伸展而成。 38.两体雄蕊:一朵花中雄蕊四枚,2个较长,另2个较短称为2强雄蕊。 39.四强雄蕊:一朵花中雄蕊6枚,外轮2个较短,内轮4个较长,称四强雄蕊。 40.两性花:一朵花内既有雄蕊群,又有雌蕊群。 41.裂果:果实成熟后,果皮自行开裂。

植物学下1

第一节“藻类植物”复习题 第一节“藻类植物”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外生孢子内生孢子 2.孢子配子 3.载色体蛋白核 4.茸鞭型鞭毛尾鞭型鞭毛 5.世代交替核相交替 6.同形世代交替异形世代交替 7.无性世代有性世代 8.孢子体配子体 9.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10.同配生殖异配生殖卵式生殖 11.单室孢子囊多室孢子囊 12.孢子囊配子囊 13.果孢子体四分孢子体 二、判断与改错(对者打“+”,错者打“-”) 1.蓝藻是最原始最古老的光合自养的原植体植物。( ) 2.蓝藻的色素体中,光合片层不集聚成束,而是单条的有规律的排列。( ) 3.蓝藻的光合色素分布于载色体上。( ) 4.蓝藻细胞没有分化成载色体等细胞器。( ) 5.蓝藻生活史中没有具鞭毛的游动细胞。( ) 6.蓝藻除了营养繁殖之外,还可以产生孢子进行有性生殖。( ) 7.蓝藻细胞都无蛋白核。( ) 8.蓝藻的细胞壁主要由粘肽组成,且壁外多有明显的胶质鞘。( ) 9.蓝藻的光合作用产物分散在中心质中。( ) 10.在一些蓝藻的藻丝上常有异形胞,它的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和营养繁殖。( ) 11.裸藻门植物的细胞均无细胞壁,故名裸藻。( ) 12.裸藻的藻体从形态上一般可分为单细胞、群体和丝状体三种类型。( ) 13.裸藻门绿色种类的细胞内有许多载色体,其上有时有蛋白核。( ) 14.裸藻的绿色种类和无色种类均营自养生活。( ) 15.甲藻门植物都具由纤维素的板片嵌合成的细胞壁。( ) 16.甲藻的细胞均有横沟和纵沟。( ) 17.甲藻的运动细胞有两条顶生或侧生的茸鞭型鞭毛。( ) 18.金藻门植物都具含纤维素和果胶质的细胞壁。( ) 19.金藻门植物细胞的载色体中,叶绿素a和b的含量较少,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较多,因此,载色体呈黄绿色、橙黄色或褐黄色。( ) 20.黄藻门植物的细胞壁都是由两个“H”形的半片套合而成。( ) 21.黄藻门与金藻门的贮藏物质均为金藻昆布糖和油。( ) 22.无隔藻属植物有性生殖为同配生殖。( ) 23.无隔藻属植物贮藏物是油,没有淀粉。( ) 24.无隔藻的藻体是管状分枝的单细胞多核体。( ) 25.硅藻运动是由于细胞具鞭毛的缘故。( ) 26.硅藻的细胞壁是由上壳和下壳套合而成。( )

《植物学》1、2、章练习(一)精简版

《植物学》练习(一)——植物细胞;植物组织 (一)填空题 1、细胞的形态和大小,取决于_____,_____以及_____,且伴随着细胞的____和____,常相应地发生改变。 2、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相区别的主要结构特征是植物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细胞的大小常以细胞的_____来表示,一般细胞大小在______之间。细胞体积都很______,而表面积却 ______,这就有利于物质交换。 4、原生质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者的总称,是由_________特化来的。 5、质膜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6、绿色真核细胞具两层膜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单层膜的有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还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是无膜的。 7、植物细胞器中,跟合成和积累同化产物有关的是______,跟呼吸作用有关的是_____,跟光呼吸作用有 关的是_____,跟脂肪分解有关的是_____等,跟蛋白质合成有关的有_____和______等,跟细胞物质的运输有关的有______和_____等,跟细胞消化作用有关的有______和_____等。在细胞中起支架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系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8、未成熟的质体称为_____,成熟后,根据颜色和功能的不同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呈红、黄色 的质体是因为含有_____,其主要功能是______,而无色的质体不含任何色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9、细胞的繁殖主要是以______方式进行;细胞的生长表现在________的增加,分化是指细胞__________ 和_________的特化。 10、细胞无丝分裂不出现纺锤丝等一系列变化,_____少,____快。但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子细胞的__________可能不稳定。 11、内质网由于在其上有无_____________而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二类。 12、花瓣的颜色常因细胞液pH值的变化而呈现出红色、紫色或蓝色,这是细胞内有________的缘故,成 熟番茄和红辣椒的红色是细胞内有___ __的缘故,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前者为______,后者为_______。 13、细胞壁增厚时,次生壁是不均匀地附加在初生壁上的,有的地方还保持很薄,这些区域称为_______, 它一般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类型。 14、构成细胞壁的化学成分最主要的是________,其次是_______等多糖物质;此外,细胞在生长和分化 过程,细胞壁中常渗入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等,从而改变了细胞壁的性质。 15、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包括_____、____、____三个时期,分裂期包括____、____、____、___四个时期。 16、种子植物的各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构成的,植物组织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等6大类。 17、植物的组织类型很多,其中具持续分裂能力,产生新细胞,形成新组织的细胞群的是_______组织, 分布在植物体顶端(根尖或茎尖)的是_______组织,分布在植物体侧面的是_______组织,分布在稻、麦节间基部的是_______组织。 18、传递细胞最显著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在植物体内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19、植物体的初生保护组织是________,它是由初生分生组织的_________发育而来的;次生保护组织是 ________,它是由次生分生组织____________的活动产生的。 20、在植物体内起巩固和支持作用的组织称为_________,细胞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_____________的差异和部位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二类。 21、输导组织根据其结构和输送的物质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木质部运输______的组织,包括______ 和____ __;另一类是在韧皮部运输___________的组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2、初生维管组织是由________分裂、分化形成,次生维管组织由_____分裂、分化形成。在被子植物中, 初生木质部的组成分子有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初生韧皮部的组成分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 23、下列植物的细胞和结构属于何种组织: 表皮_____,叶肉细胞____,导管____,纤维____,原形成层____,根毛__ _,树脂道___,石细胞____。 24、分化程度较低的成熟组织细胞,在一定条件下,通过__ ____,可恢复分裂能力,转变为_________。 25、原生木质部的导管一般为_________和________导管,可随器官的生长而伸延。后生木质部和次生木 质部的导管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导管,为被子植物主要的输水组织。 26、有关维管束的类型:大多数种子植物茎的维管束属于_____________;也有一些种子植物如瓜类、茄

植物学思考题(1)

1、分生组织按在植物体上的位置可分为哪几类?在植物生长中各有什么作用? 答:(1)分生组织包括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 (2)顶端分生组织产生初生结构,使根和茎不断伸长,并在茎上形成侧枝、叶和生殖器官。 (3)侧生分生组织形成次生维管组织和周皮。 (4)禾本科植物等单子叶植物借助于居间分生组织的活动,进行拔节和抽穗,使茎急剧长高,葱等因叶基居间分生组织活动,叶剪后仍伸长。 2、从输导组织的结构和组成来分析,为什么说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高级? 答:植物的输导组织,包括木质部和韧皮部二类。裸子植物木质部一般主要由管胞组成,管胞担负了输导与支持双重功能。被子植物的木质部中,导管分子专营输导功能,木纤维专营支持功能,所以被子植物木质部分化程度更高。而且导管分子的管径一般比管胞粗大,因此输水效率更高,被子植物更能适应陆生环境。被子植物韧皮部含筛管分子和伴胞,筛管分子连接成纵行的长管,适于长、短距离运输有机养分,筛管的运输功能与伴胞的代谢密切相关。裸子植物的韧皮部无筛管、伴胞,而具筛胞,筛胞与筛管分子的主要区别在于,筛胞细的胞壁上只有筛域,原生质体中也无P—蛋白体,而且不象筛管那样由许多筛管分子连成纵行的长管,而是由筛胞聚集成群。显然,筛胞是一种比较原始的类型。所以裸子植物的输导组织比被子植物的简单、原始,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高级。 3、厚角组织与厚壁组织有何不同? 厚角组织细胞成熟后有不均匀加厚的初生壁,有活的原生质体,细胞具有潜在的分生能力。厚壁组织细胞成熟后,细胞壁一般有次生壁加厚,没有活的原生质体,成熟后的厚壁组织是只有细胞壁的死细胞,没有分生潜力。 4、筛管和筛胞在结构及分布上有何不同? 1)结构:筛管为管状结构,由侧壁和端壁构成,端壁与侧壁以较大的角度结合,端壁上有筛板、筛孔,筛管是特化的细胞,成熟后无细胞核,但有活的原生质体,被称为筛管分子; 筛胞也是管状结构,但筛胞没有端壁,筛胞的两端呈尖斜状,尖斜状的两端侧壁上分布有筛域、筛孔,筛胞运输同化产物是通过侧壁上的筛域、筛孔来完成。 2)分布:筛管分布于被子植物的韧皮部中,筛胞分布于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的韧皮部中。 5、什么是组织系统,植物体内的组织系统有哪几类? 答:植物体内,承担一定生理功能的不同简单组织和复合组织在植物体内贯穿在一起构成了组织系统。如由贯穿于植物各个器官的维管束构成了植物体的维管系统;覆盖于植物体表的表皮和周皮构成了植物体的皮系统;皮系统与维管系统之间的部分构成了植物体的基本组织系统。 1.根尖分几个区域?试述各区细胞特点及活动规律。 答:每条根的顶端根毛生长处及其以下一段,叫根尖。根尖从顶端起,可依次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根毛区等四区。根冠:外层细胞排列疏松,外壁有粘液(果胶)易于根尖在土壤中推进、促进离子交换与物质溶解。根冠细胞中有淀粉体,多集中于细胞下侧,被认为与根的向地性生长有关。根冠外层细胞与土壤颗粒磨擦而脱落,可由顶端分生组织产生新细胞,从内侧给予补充。分生区:(又叫生长点)具有分生组织一般特征。分生区先端为原分生组织,常分三层。分别形成原形成层、基本分生组织、根冠原和原表皮等初生分生组织,进一步发育成初生组织。伸长区:分生区向上,细胞分裂活动渐弱,细胞伸长生长,原生韧皮部和原生木质部相继分化出来,形成伸长区,并不断得到分生区初生分生组织分裂出来的细胞的补充。伸长区细胞伸长是根尖深入土壤的推动力。根毛区(也叫成熟区):伸长区之上,根的表面密生根毛,内部细胞分裂停止,分化为各种成熟组织。根毛不断老化死亡,根毛区下部又产生新的根毛,从而不断得到伸长区的补充,并使根毛区向土层深处移动。根毛区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地方。

植物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 球果 球果由大孢子叶球发育而来球状结构,球果由多数种鳞和苞鳞及种子组成,是裸子植物松柏纲特有的结构。 2. 珠鳞与种鳞 在松柏纲植物中,大孢子叶常宽厚,称珠鳞,经传粉受精后,珠鳞发育成种鳞。球果成熟后,种鳞木质化或成肉质,展开或不展开。 3. 孑遗植物 曾繁盛于某一地质时期,种类很多,分布很广,但到较新时代或现代,则大为衰退,只一、二种孤独的生存于个别地区,并有日趋灭绝之势的植物,被称为孑遗植物,如我国的银杏、水杉和产于美国的北美红杉。 4. 原叶体 原叶体蕨类植物的配子体特称为原叶体。原叶体多为心形叶状体。在其腹面有假根,并产生颈卵器和精子器。颈卵器中的卵受精后发育成胚,再进而发育成孢子体,不久原叶体即枯萎死亡。 5.聚合果与聚花果 聚合果是由一花雌蕊中所有离生心皮形成的果实群。 聚花果是由整个花序形成的果实,故又称花序裹或复果,如桑、无花果及凤梨(菠萝)等植物的果实。 6. 柔荑花序 柔荑花序为无性花序的一种,有多数无柄或短柄的单性花着生于花轴上,花被有或无,花序下垂或直立,开花后一般整个花序一起脱落。如杨柳科、壶斗科、胡桃科、荨麻科植物的雄花序。这类具柔荑花序的植物称为柔荑花序植物。 7. 单体雄蕊与聚药雄蕊 单体雄蕊雄花多数,花药分离。花丝连合成一束或管状。这样的雄蕊群称单体雄蕊。单体雄蕊是锦葵科的主要特征之一。 聚药雄蕊为雄蕊连合的方式之一。雄蕊的花丝分离而花药连合,称为聚药雄蕊。聚药雄蕊是菊科的一大进化特征,是菊科植物对虫媒传粉的一种适应。 8.侧膜胎座与中轴胎座 侧膜胎座雌蕊由多心皮构成,各心皮边缘合生,子房1室,胚珠着生在腹缝线上,如油菜、三色堇和瓜类植物的胎座式。 中轴胎座雌蕊由多心皮构成,各心皮互相连合,在子房中形成中轴和隔膜,子房实数与心皮数相同,胚珠着生在中轴上,如绵、柑橘等的胎座式。 9. 蔷薇果 蔷薇属植物的果,为由多数分离的小瘦果聚生于壶状的肉质花筒内所形成的聚合果,如金撄子的果。 10. 柑果 外果皮革质,有许多挥发油囊;中果皮疏松髓质,有的与外果皮结合不易分离;内果皮呈囊瓣状,其壁上长有许多肉质的汁囊,是食用部分,如柑橘、柚等的果实。柑果为芸香科植物所特有。 11. 蝶形花冠和假蝶形花冠 蝶形花冠由5个形状不同的花瓣排成蝶形,最大的一瓣称旗瓣,在最外面;其内方两边各有一瓣,形较小,称翼瓣;翼瓣下方位2龙骨瓣,如大豆、蚕豆等的花冠。此种花冠为蝶形花科(或亚科)植物特征之一。 假蝶形花冠与蝶形花冠相似,但二者各瓣的位置和大小相反,即最上方1片最小,位于最内方,最下面两片离生而最大,位于最外方。花瓣呈上升覆瓦状排列。假蝶形花是苏木科的主要特征之一。 12 双悬果 由二心皮二室有棱或有翅的子房发育而来,成熟时沿两个心皮合生面分离成两个分果片,顶部悬挂于细长丝状的心皮柄上,称为双悬果,也称双瘦果。双悬果是伞形科的主要特征之一,为伞形科特有。 13.二强雄蕊与四强雄蕊 二强雄蕊一花有4枚雄蕊,2枚较长,2枚较短,如泡桐、连钱草、益母草等花的雄蕊。玄参科、唇形科

植物学单词(1)

《森林植物识别与鉴定(双语)》应知应会植物学单词 01.059 科family 01.063 属genus 01.069 种species 01.071 变种variety 01.143 乔木tree, arbor 01.144 灌木shrub 01.153 根root 01.154 茎stem 01.155 芽bud 01.156 叶leaf 01.157 花flower 01.158 果实fruit 01.159 种子seed 01.214 双名法binomial nomenclature 又称“二名法”。 01.215 植物园botanical garden 02.076 枝[条] branch 02.077 长枝long shoot 02.078 短枝dwarf shoot 02.079 小枝branchlet, ramellus 02.089 [棘]刺thorn 02.092 顶芽terminal bud 02.093 腋芽axillary bud 02.097 叶柄下芽infrapetiolar bud, subpetiolar bud 02.142 落叶deciduous leaf 02.143 常绿叶evergreen leaf 02.144 单叶simple leaf 02.145 复叶compound leaf 02.146 单身复叶unifoliate compound leaf 02.147 羽状复叶pinnately compound leaf 02.148 掌状复叶palmately compound leaf 02.149 三出复叶ternately compound leaf 02.155 互生叶alternate leaf 02.156 对生叶opposite leaf 02.157 轮生叶verticillate leaf, whorled leaf 02.159 簇生叶fascicled leaf 02.198 叶枕pad, pedestal 02.199 托叶stipule 02.202 叶柄petiole 02.207 叶端leaf apex 又称“叶尖”。02.208 叶基leaf base 02.209 叶缘leaf margin 02.212 叶脉vein, nerve 02.213 中脉midrib 又称“中肋”。 02.214 侧脉lateral vein 02.233 羽状脉pinnate vein 02.234 掌状脉palmate vein 02.235 三出脉ternate vein 02.259 穗状花序spike 02.260 总状花序raceme 02.261 柔荑花序ament, catkin 02.263 头状花序capitulum, head 02.264 伞形花序umbel 02.265 伞房花序corymb 02.267 圆锥花序panicle 02.292 总苞involucre 02.294 苞片bract 02.307 花梗pedicel 02.308 两性花bisexual flower 02.309 单性花unisexual flower 02.348 两侧对称zygomorphy, bilateral symmetry 又称“左右对称”。02.351 辐射对称actinomorphy 02.353 花托receptacle 在被子植物中,

植物学(1)

名词解释 1.顶枝学说:解释植物器官演化的一种学说。顶枝学说认为,维管植物全由体轴上的顶枝系统所组成。 2.双名法:生物命名的基本方法,生物的学名是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文字书写。每一植物的学 名由属名和种加词组成,属名在前,是名词,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种加词在后,常用形容词。完整的学名,在种加词后还要写上命名人姓氏或姓氏的缩写,如水稻的学名为Oryza sativa L. 3.球果:球果由大孢子叶球发育而来的球状结构,球果由多数种鳞和苞鳞及种子组成,是裸子 植物松柏纲(球果纲)特有的结构。 4.聚合蓇葖果:在一朵花内,多数离生心皮聚生于一花托上,每一心皮发育成一蓇葖果,一朵花则发育成一聚合蓇葖果。蓇葖果是由单个心皮发育而来的干果,沿背缝或腹缝开裂。木兰科植 物多具聚合蓇葖果。 5.载色体:植物细胞中含有色素的质体。例如叶绿体和有色体。通常还包括作为淀粉积聚中心 的白色体。 6.广义的显花植物与狭义的显花植物:广义的显花植物指种子植物;狭义的显花植物指具真正的花的植物,即仅指被子植物,而不包括裸子植物。现在多采用狭义的“显花植物”概念。 7.大孢子叶:植物学名词,指蕨类植物的雌孢子叶。指具大孢子囊的叶状器官,又称心皮。 8.种: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是生物分类的基本 单位,位于属之下。不同种的个体之间一般不能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能育后代。亚种一个 种内形态有较明显差异,并有一定地理分布区域的个体群。 9.地衣:是一种真菌与藻类二个有机体组合而成的1个复合有机体。是历史长期协同演化的结果。 10.锁状联合(clamp connection):形成喙状突起而连合两个细胞的方式不断使双核细胞分裂,从而使菌丝尖端不断向前延伸的一种特有形式。常发生在菌丝顶端,开始时在细胞上产生突起,并向下弯曲,与下部细胞连接,形如锁状。 11.芽孢:特殊的休眠构造,有些细菌(多为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质高度浓缩脱水所形成的一种抗逆性很强的球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 12.子囊果:为子囊菌类产生子囊的子实体。原子囊菌纲(半子囊菌纲)虽不形成子实体,但腔菌纲则形成假囊壳。 13.残遗中心:一个种原来占有较广大的分布区,但因环境条件的变化(如海陆变迁、气候变化等)而强烈收缩,致使该种植物只在狭小的范围内残存,这个残存的地方即为残遗中心。 14.蛋白核(造粉核、淀粉核):某些藻类植物载色体上的一种特殊结构,在绿藻中较常见。高等植物中除角苔纲均没有。 简答题 1.举例说明什么叫菌核、菌索和子座。 答:(1) 菌核、菌索、子座均为菌丝相互密结, 变态而形成的菌丝组织体, 是适应生殖和适应环境的一种休眠体。(2) 菌核, 如麦角菌, 颜色深, 质地硬的核状体。菌索, 如密环菌, 菌丝体密结呈绳索状, 由拟薄壁组织、疏丝组织组成。子座, 容纳子实体的褥座, 从营养至繁殖过程的过渡体。 2.藻类有哪些共同性状?分为几个门?分门的依据是什么? (1) 无根茎叶等组织分化, 有光合作用色素的自养原植体植物, 生殖器官单细胞, 合子萌发不发育形成多细胞的胚。(2) 蓝、裸、甲、金、黄、硅、绿、轮、红、褐等10门。(3) 主要依据: 细胞核类型、细胞壁成分、载色体的形态结构、色素类型、贮藏产物类型、鞭毛的有无、类型、位置、生活史类型等。 3.苔藓植物依其营养体的形态、结构分几纲?彼此又有何区别? (1) 2纲, 苔纲、藓纲, 或3纲, 苔纲、角苔纲、藓纲。(2) 苔纲: 叶状体、拟茎叶体, 两侧对称, 假

最新《植物学》1、2、章练习(一)

1 植物学》练习(一) 2 ——植物细胞;植物组织 3 (一)填空题 4 1.细胞的形态和大小,取决于细胞的遗传性,在生理上所担负的功能5 以及对环境的适应,且伴随着细胞的长大和分化,常相应地发生改变。 6 2.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相区别的主要结构特征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7 大液泡和质体。 8 3.细胞的大小常以细胞的直径来表示,一般细胞大小在10-100um之间。 细胞体积都很小,而表面积却大,这就有利于物质交换。 9 10 4.原生质体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者的总称,是由原生质特化11 来的。 12 5.质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13 6.绿色真核细胞具两层膜的细胞器有质体、线粒体、细胞核等,单层14 膜的有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微体、液泡等。还有核糖体和微管等是 无膜的。 15 16 7.植物细胞器中,跟合成和积累同化产物有关的是质体,跟呼吸作用17 有关的是线粒体,跟光呼吸作用有关的是过氧化物酶体,跟脂肪分解有关的 是乙醛酸循环体等,跟蛋白质合成有关的有粗糙型内质网和核糖体等,跟细 18 19 胞物质的运输有关的有高尔基体、内质网等,跟细胞消化作用有关的有溶酶20 体和液泡等。在细胞中起支架作用的是细胞骨架系统,包括微管、微丝和中 间纤维。 21 22 8.未成熟的质体称为前质体,成熟后,根据颜色和功能的不同分为叶

23 绿体、有色体、白色体。呈红、黄色的质体是因为含有类胡萝卜素,其主要24 功能是赋予花果以鲜艳的颜色,而无色的质体不含任何色素,包括造粉体、25 造油体、造蛋白体。 26 9、细胞的繁殖主要是以细胞分裂方式进行;细胞的生长表现在体积和重量27 的增加,分化是指细胞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特化。 28 10、细胞无丝分裂不出现纺锤丝等一系列变化,消耗能量少,分裂速度快。 29 但其遗传物质没有平均分配到子细胞,所以子细胞的遗传性可能不稳定。 30 11、内质网由于在其上有无核糖体而分为粗糙型内质网和光滑型内质网二 类。 31 32 12、花瓣的颜色常因细胞液pH值的变化而呈现出红色、紫色或蓝色,这是33 细胞内有花青素的缘故,成熟番茄和红辣椒的红色是细胞内有有色体的缘故,34 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前者为色素,后者为细胞器。 35 13、细胞壁增厚时,次生壁是不均匀地附加在初生壁上的,有的地方还保36 持很薄,这些区域称为纹孔,它一般分为单纹孔和具缘纹孔两种类型。 14、构成细胞壁的化学成分最主要的是纤维素,其次是果胶质等多糖物质; 37 38 此外,细胞在生长和分化过程,细胞壁中常渗入木质、栓质或硅质等,从而改变39 了细胞壁的性质。 15、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包括DNA合成前期(G1期)、DNA合成期(S期)、 40 41 DNA合成后期(G2期)三个时期,分裂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四个时期。 42 16、种子植物的各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构成的,植物组织可分为分生组织、 保护结构、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结构、机械组织等6大类。 43 44 17、植物的组织类型很多,其中具持续分裂能力,产生新细胞,形成新组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