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用《道德经》解析现在作文题目

用《道德经》解析现在作文题目

用《道德经》解析现在作文题目
用《道德经》解析现在作文题目

老子在《道德经》里面把我们人类生活完整的划分成由这么几个方面的美满而组成。第一,有无相生。第二,难易相成。第三,长短相形。第四,高下相倾。第五,音声相和。第六,前后相随。” 写作文也是如此。

第一,有无相生(这是有关生,生命的基础方面)老子《道德经》开篇就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有来自无,无是什么呢?就是天地之始,那种状态,包容宽广,生命所需要的一切物质基础都摆在那里,“用之不勤”。我们人类存在的第一个基础,就是有来自无。注意这个“生”字,“无”让一切万物具有了存在的基础,使“有”能够成为万物之母。使万物生生不息。因此,包容是人类第一大义。

老子说的包容是什么呢?就是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功成而弗居。你想想,哪些作文题目,应该是从“有无相生”来写呢?只要给你的题材是阳光、大地、海洋、水,这样的只付出没有索取的生命基本物质方面的题材,都是这类。这类的主题,就是一个“包容”。包容是宇宙的大义,也应该成为人类的大义。只要作文题目是给你一个没有生命的物质,而这种物质又是我们生命的不可或缺的,叫你以此而做出感慨,那么这类题目都应该这样去找到自己的主题。

这样的题目,比如2007年江苏卷的“怀想天空”,2008年重庆卷的“在自然中生活”,等等。这类题目,拐个弯出的比较隐晦的是2008年山东卷的“春来草自青”,这句话很多人无法弄明白到底想说个什么样的心情?但是你仔细想想,春天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啊?春天只是个人类的概念,春天带来的是万物生长的条件,这个就是物质基础。春天不会问你需不需要,它覆盖每个角落,即使最卑微的草,也会得到它的自在生长。这就是春的精神,包容万物,不舍贵贱。包容也就是老子说的公正。老子说“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因此包容这个字是我们人类应该从自然里面得到的最基本的大义。2008年湖南卷“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也是比较隐晦的。其实你知道了韩愈内心对早春那种滋润万物,不舍细微,到处都因此而充满生机,就能体会这个也是讴歌一种包容,这种包容,是种对所有百姓都能得到的滋润和关爱,而不是冷如秋风,萧瑟无情。

我们做个实验,随便找个题目,都可用这个办法归类,破题立意,试试《道德经》的智慧。例如“总有一种期待”。这个题目还真是不容易写出彩的作文,小学时候老师出的题目是“你长大后想干什么”,初中时候是“我的理想”,到高中,就变成“总有一种期待”,里面既有自己的理想,也似乎还有很多别人的理想,自己的理想似乎是建立在别人的理想上面似的。如何破题,如何立意,如何去找到自己内心的共鸣,都是一个有点让人感觉迷茫的问题。这样的题目为什难呢?它属于老子给出的最后一类——前后相随,这是人类最高境界了,人类最难得到的终极完美。我得给你一个个讲解,你才会明白。”

第一类是有无相生。生命来自包容,包容是人类美满的第一原则。作文题目只要是天空、树木、大海、水这样的题目,从包容立意,就对了。记住:中华民族最伟大的精神就是包容。如此展开,就不会有闪失了。“不过,这类考题出现的几率大概在5%以内。

第二类是难易相生。“老子的思维是很严密的。这个世界,出现了生命,就出现了判断,就有了主观认识。人的所有行动都源于思维。正确的行动一定来自正确的分析判断。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判断呢?老子告诉我们要做到“难易相成”。注意这个“成”字,你能知道什么是难事,怎么解决难事,那么容易就到来了,就成功了。事情就完美了。难和易,这两个词看似简单,其实含义深远。想不通,想不明白,就是难;想通了,想明白了,就是易。苦是难,甜就是易。昨天是难,今天就是易。今天是难,明天就是易。无道是难,有道就是易。

人类社会,永远在追求对“难”的求解。人类社会最大的“难事”是什么呢?找到了“难”之所在,“易”就可以追求。

因此“难易相成”是人类社会美满的一个特征,就是说我们人类能找到正确的方向,我们做事合乎于道了,自然我们就是成功的顺遂的。

简简单单的四个字,真是让人感慨无穷。能做到难易相成,就是一种美满。这种美满是因为我们在判断和认识上做到了准确。

历年高考作文,80% 以上就在这个方面了。第一个“有无相生”,比较简单,这第二个“难易相成”,就有点难。把握这个“成”字,你就容易写了。人类不是想追求成功吗?那就先弄懂难和易,什么是难呢?懂得道理就是个难字!无非如此而已

2011年,北大自主招生的一个题目是这样的:老子和孔子打架,请问你帮谁?并说明原因。

这样的题目也能想出来,真是找不到语言来发出我的感慨了。不过想通了,也就不难了。不过尔尔吧。现在出考题,首先搞个噱头,而这个噱头就像烟雾弹一样,让人摸不到头绪。用老子的“难易相成”来分析,其实很简单。不过当时我还没有今天这样的开悟,因此我想了差不多一个通宵。一个考生是不可能有这样的思考时间的,就那么几分钟,不论这个孩子多么优秀,一棍子被打晕,什么都说不出来了。其实,这样的题目无非就是考考你对老子和孔子这两个中国最伟大的圣人的认识。所谓“老子和孔子打架”这样的事,出题的人不是白痴,不知道这两个人绝对没有打架的可能性。因此,不论你说帮谁都是无所谓对错的。难点在于你对老子和孔子思想的认识,他们的哪些思想让你有所感悟。如果你对孔子熟悉,就说帮孔子,借此展开论述就行了。如果你的认识有深刻的地方,你就过关了。这个看似很难的作文题,其实很简单。程咬金的三板斧,吓唬吓唬人,仅此而已。

历年出的高考作文,绝大多数是在这第二类“难易相成”上。一般情况,只要是涉及分析判断的,都可以归在此类。目前大量的材料题,只要有对错判断,需要你去分辨给出某种正确看法的,都可以归在“难易相成”这类上。不过,解难得易,说得轻松,做起来却难,对难的求解必将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因此这类作文题也会是永恒的话题。我们总是在面对不同的难题,有些难题就如同人类的和平一样,是个无法求解的难题。虽然老子早就告诉我们如何解了,我们还是不回头地走在歧路上。

人生的快乐,也就在解难求易上吧。这个目的使得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去明辨是非。很多简单的是非,总是被一些烟雾所笼盖。

2011年高考北京卷作文是这样的:世乒赛中国包揽五金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鹿特丹世乒赛结束后,师生们一起讨论:生甲:太好了,中国队又包揽了全部冠军!这叫实至名归。竞技体育就得靠实力说话。生乙:但我更愿意看见外国选手成功挑战中国名将。一个国家长期垄断某体育比赛的金牌其实并不利于这个项目的发展。生丙:有人主张中国队应让出一两枚金牌,我不赞成,如果故意输球,就有违公平竞赛原则和奥林匹克精神……

老师:同学们说的都有一定道理,有些道理不仅体现在乒乓球运动上,也适用于其他社会生活领域。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这个作文题出得比较新颖,其实我觉得出得挺怪怪的。由于搞所谓新课改,这个高考作文当年引起广泛的关注。

作文60分啊,事关考生前途命运。却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每个阅卷老师各自的水平不一样,心情不一样,这个老师认为是优秀的,也许那个老师认为是不及格。你叫我们的孩子情何以堪?韩寒当年靠一篇新概念作文,炒红全国,人生道路居然如此而一马平川。每年近

千万的考生啊,为什么没有人再有韩寒那样的运气?真是一师难遇?

回到2011年北京这个作文题上来,三个学生的回答显然带着眼下很多的中国媒体的特色,显得不那么真实。其实面对中国包揽全部冠军,独霸乒坛,就是一次盛宴,开心的盛宴而已。而这三个孩子的讨论似乎就是在“假设孔子和老子打架”。这成功的里面有中国队员的汗水,也有运气。你能保证明年还这样?即使明年还能包揽全部冠军,你能保证国际乒联不修改规则,给中国队一些障碍?曾经在世界上如日中天的日本女排,现在又如何了呢?

一个孩子寒窗12年,面对这样的一次事关人生转折的考试,作为出考题的人,无非是想考验下这个孩子的分析判断能力、知识的积累。老子说“抱一为天下式”,何必搞得如此玄之又玄呢。

一个优秀的考生,应该能分辨对错。包括你面对的作文题目。我们现在越来越多的作文题目具有缺陷(当然这个缺陷也许是出题者故意设置的),让人理解都困难。这个题目比较难理解的是,老师说你们说的都有道理。就有点像我们平时经常随口说的“你随便啦”,越是随便,越是难办。越是都有道理,好像都没有道理。

正视自己的疑惑,把这些疑惑都认真想通,就没有什么难的了,就能站到一个高度展示自己的才能学识了。

我们的最大的难点在哪里呢?在于自身,在于战胜自我。特别是当一个人在某个高度,感觉高处不胜寒的时候。自我才是你最大的困难。当中国乒乓队包揽全部冠军的时候,他们最大的难处在自身。他们今天的“易”来自昨天能战胜“难”。所有人都知道有个龟兔赛跑的故事,兔子总是有个参照物——乌龟,因此它总是以乌龟的速度来制定自己的速度。这也是我们很多人的思维习惯。

从某个角度来说,也可以说这个作文题出得太好了。三个学生还有那个老师都是烟雾弹,他们都是“非”,“是”在你那里。你只有抓住你内心的“是”,才能知道“非”何以非。

因此这样的作文,说白了其实很好写。当中国队包揽全部冠军的时候,你听到了三个学生的谈话,而他们的对话让你想到了龟兔赛跑的故事。你明白了问题真正所在是如何战胜自我。中国乒乓队的最大问题也是如何战胜自我。这才是真正的体育精神。体育就是人类为了超越自我的竞技。你明白了中国队今年能再包揽全部冠军,一定是他们不断战胜自我的结果。如此展开,洋洋洒洒,写出自己感悟和得到的激励,一个“优秀的你”已经跃然纸上了。这样的作文应该是个不错的作文了吧。有何难哉?

不如我们也弄个模式来对付难易相成如何?你看这些天新闻不断在报道钱学森的事迹,钱学森如此伟大,他为什么能如此伟大呢?就是因为他对难的审视和常人不一样,他解决难题的办法也是其他人无法超越的。我不知道你们老师给你们讲过多少作文素材,不过钱学森特别让我感动。我希望你能永远记住钱学森。明天如果是难易相成这方面的作文题,钱学森的事迹都是可以应用于作文的。钱学森师从冯卡门,当他把自己的毕业论文交给冯卡门的时候,冯卡门说你在学术上已经超过了我。这样的褒奖对于任何人都是人生的最高点。此生就此名扬天下傲视寰宇了,生活荣华富贵。而钱学森说,他当时内心的惊喜是自己终于可以报效祖国了。他是把这最高点作为一个起点来看。那么多的艰难苦读时光过去了,钱学森却能这样坦然地把好不容易得到的“易”变成另一个“万难”的开始,他对中国科学领域的巨大贡献就是这样成就的。”

第三个是“长短相形”——这个世界由各种人组成,人的才能是有长有短的,这个是不可否定的现实,长与短,是各有其优缺点的,这个世界不是单一的,就好比10个指头不一样长一样,正因为如此长短相互互补,使这世界千姿百态(这是有关存在,我们个体的存在,我们要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天生我才必有用)。你看老子的思想多么严密,第一是“有无相生”,生命的开始。第二是“难易相成”,生命思维判断的产生。紧接着就是这个“长短相形”,这个世界是需要自爱的。李白说“天生我才必有用”。这个问题只有人类才会去思索。一个完美的世界,是需要包容万物的,不论是长的还是短的。长与短,是相互比较才产生的。因此老子说“长短相形”。注意这个“相”字。“长短相形”对我们个体来说太重要了,即使你学高八斗,富甲一方,如果不能明白“长短相形”,人生就难得完美。你的学识你的富有都是因为有无知和贫困的对照才彰显出来。如果这个世界穷人都死完了,你拥有整个世界又能哪样?老子告诉我们要能包容他人的短处,也要包容自己的短处。这个世界物皆有用,因此要对自我有个清醒认识。这个世界如果是完美的世界,一定是物尽其用,各得其所。

我们这个世界需要长短相形,才能丰富多彩。

我们需要自爱,而且我们的自爱不能排他。这个世界只有相容才能相形,如此才能“万物并作”。这就是老子第三个“长短相形”的要义。

2004年全国卷(吉林、四川、黑龙江、上海等地区)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某网站“4220聊天室”有这样一段谈话。

A: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

B:是呀,有的人能把不小心打破一个鸡蛋,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

C:考试失手,竞争失利,恋爱失败,亲友失和,面子失落,哪怕是其中的一点点,都是无法排解的痛苦啊!

请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这个就是典型的“长短相形”的考题。这里面有个对所谓“痛苦”的看法问题,很多时候我们的痛苦来自相互的攀比。自爱的前提也需要发奋图强。长短相形,并不是叫我们安于现状,不图改变。人生有些缺憾是我们无法用人力改变的,就如我们的性格和高矮,有些缺憾是我们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的,比如学习成绩。最重要的是分清楚什么才是真正的长短。这个作文题目只是个体人生过程里面的长长短短。俗话说“三穷三富不到老”,一个人一生不可能只是一个直线。因此这样的题出的比较简单。

2004年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选材的木匠来到山里,当他看到一堆奇形怪状的树根时,认为是无用之材,摇摇头就走了;不久,一位根雕艺术家也来到这里,看到树根,喜出望外,就把它们拾回家,加以雕琢。树根变成了精美的根雕艺术品。

这则材料会使人产生许多联想,请你结合生活实际,以“材与非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这题也是典型的“长短相形”,因为各自内心的对比物不一样,因此显示的长短也不

同了。

看来这类题目在高考里面也有相当比例,可能在10%左右吧。

很多时候,人的无知就在不能分辨什么是长什么是短。长和短不像是与非那么对立。不过很多时候它带来的痛苦却让我们不能承受。也许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对与错,而是我们无法忍受自己的短处。同样这个世界最大的危险不一定是不断有罪恶出现,而可能是这个世界越来越单一,排他,失去长短相形,有人醉生梦死,有人却生活不下去只能去跳楼。人类这样的做法也许是最大的罪恶。杀人于无形。

长短相形的前提是一视同仁,公平公正。人类要做到还真不容易。这需要我们每个人内心都要具有伟大的包容心。用物质换来的包容,都不是真包容,真正的包容发乎心,因此会浸入髓。长短相形,是人类世界彼此间发自内心的一种互爱。这样的互爱能让人类与天地共长久。有种不舍,言犹未尽。

第四类高下相倾---老子告诉我们美好的世界需要长短相形之后,紧跟着的是“高下相倾”,人类社会是有等级的,每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各不相同。有高有下,如果这个社会是合乎道的,合乎包容原理的,那么这些高和下,就会相互关照,高向下倾斜,下向高倾斜。一个不健康的社会,我们会看到处在高处的人惧怕下面的人,处在下面的人也惧怕上面的人,高下不是相倾,而是相背。离心离德。情断恩绝。一个健康合乎道的社会,每个人不会因为地位高低而相互割断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互助——第四有关为,我们相互所为,人在这个世界是需要合作的。因此老子告诉我们“贵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耶?非乎?”

这样的考题比较少,因为学生只能算弱势群体。他们自然向上倾斜着,只有上面能不能向他们倾斜的问题。

属于这个类的:2007全国卷Ⅱ高考作文题关于“帮助”

材料作文关于“帮助”,给了两个例子:一、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为一贫困企业捐款300万,但当他生病后,该厂员工竟无一人探望,其中一名受助者还说:“这让丛飞很没面子。”丛飞很伤心,但他说:“我现在已经无需钱来治疗了。”二、华南农大学生小李通过卖废品捐款给一所希望小学,但不久他被查出来患白血病,该校师生纷纷捐款,其中一位四年级女孩捐了十元。当被问到为什么把自己的压岁钱都捐出来的时候,这位小女孩说,我们要记得李姐姐说的话:“要学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要帮助别人。”

根据以上材料自命题作文,体裁不限。

现在这个社会很多时候是靠“钱的多少”来区分上下阶层。让我联想到健康和有病,也算我们这个社会的两个上下阶层吧。

不过2007年这个作文题,还是有点问题的,丛飞有钱的时候给贫困企业捐款,当他病了的时候,企业员工却没有人探望。请问毛病在哪里啊?你题目转移视线,搞了个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出来干扰学生的思维判断。不过,这样的题目,你只要围绕人与人之间需要一种相互倾斜,需要一种相互依靠。就行了。

这里有个如何写作文的技巧问题。越是这样说大道理的题目,越有点不好写。我以为一个好的作文最重要的是你要让阅卷老师知道你内心对美好的认识,你要能让人知道什么才是美好的,为什么是美好的。因此记住老子的话很重要,因为老子句句都在告诉我们什么是美好的,美好的方向在哪里。上下相倾是人类社会应该有的一种美好,不论你身处社会的哪个阶层,你都不能脱离开社会独存。都需要你去关注其他人,去帮助其他人。你做不到,就是你错了,其他人做不到,就是他们错了。不过这句话,更多是对利益阶层的拷问。

说到2004年天津卷,要求以“材与非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我认为这个作文体现“有和无”区别,心中有,就认为是材,心中没有就会认为非材。我们应该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为中心来写,即一个人在这个岗位上是才,在那个岗位上可能就是非才,我们要做的就是认识人,了解人,然后量才使用而已。对于我们自己而言是要寻找自己的有,即自己的长处,利用好自己的有。

2012年重庆卷:

这是一个发生在肉类加工厂的故事。

下班前,一名工人进入一座冷库检查,冷库门突然关上,他被困在了里面,并在死亡边缘挣扎了5个小时。

突然,门被打开了。工厂保安走进来救了他。

事后有人问保安:“你为什么会想起打开这道门?这不是你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啊!”

保安说:“我在这家企业工作了35年。每天数以百计的工人从我面前进进出出,他是唯一一个每天早上向我问好并且下午跟我道别的人。”

“今天,他进门时跟我说过‘你好’,但一直没有听到他跟我说‘明天见’。”

“我每天都在等待他的‘你好’和‘明天见’。我知道他还没有跟我道别,我想他应该还在这栋建筑的某个地方,所以我开始寻找并找到了他。”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相信这个题目一定难坏了我们不少的孩子,情有可原,因为我们的教育可能从来就没有把“上下相倾”作为一个美好社会最基本的操守来教育我们的孩子。因此面对这样简单的题目,很多孩子居然也会迷茫。

每年的高考作文总是让出题的老师绞尽脑汁,因为他们想在这最后关头,拉开窗帘,用那么一点点现实来发现清醒的人才。不过我们的孩子在铁幕后面已经远离真实太久了,真实的现实反而让他们感到迷茫无法适应。什么样子的社会才应该是我们美好的社会?有几个老师真心地和我们的孩子探讨过呢?我们规避美好社会最基本的原则和真实已经太久太久。因此才会出现这样的考题。因为他们也知道,这个门槛是绕不过去的。这也就是每年的高考作文题总有种说不出来的“吊诡”味道。一只脚还在窗帘背后的教室,一只脚伸进这个让我们迷惑的现实世界。

不过,2500年前有个圣人为我们点亮了一盏明灯,刺破这无数人为的迷惑。只要记住老子的话,我们就知道正确的道路了。

这个题目其实也很简单,就在“上下相随”这个类里面。人类社会不知道什么时候变得这样冷漠,越来越多的人对他人的存在熟视无睹,即使自己处在社会最底层,也漠视着同类的存在。很多在同一个楼道住了数年的邻居,在同一个公司共事多年的同事,从来不打招呼,永远不认识。这个题目里面那些每天在肉类加工厂进进出出的工人也是这样,他们对比他们地位更低的保安也常常熟视无睹。

其实,漠视他人存在,是因为你不愿意为他人付出。

35年啊,就出现了这么一个人,可以想象这个保安内心对他的感激。当你为其他人付出关爱的时候,你也同时得到了关爱。这个工人被关在冻库里面的时候,看似绝望的遭遇,却因为他平时付出的关爱,而等来救助。让我们感动的不是他的幸运获救,而是这种“上下相倾”的美好。

有种美好叫“上下相倾”,它使我们面对险恶有信心和力量。

世界上最原始最大的上下关系是什么呢?

有首歌在这些天被追捧,“法海,你不懂爱,雷峰塔也会掉下来”,在山上面的法海,你就不能慈悲点让山下的许仙和白娘子好好生活吗?

哎,老子感叹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要让法海懂得爱,真得很难!

法海不懂爱没有关系,只要爱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依然会有种美好等着我们——这就是“音声相和”,这是老子告诉我们组成人类社会的美好的第五个方面。

合乎道的世界,一定是一个音声相和的世界。没有恶言相向,因为相互包容,人们交流愉悦通畅。流言蜚语可以休矣,狗仔队可以改行了。你也没有必要封网,垄断媒体。如果有掩盖,就不可能音声相和了。有掩饰,肯定是有罪恶。一个私欲横行的世界,一定是谎言和掩盖无处不在的世界。这样的世界是不可能音声相和的——第五,有关沟通,我们的精神世界,美好和谐的人类社会,是需要相互以诚相待的,音声相合的前提是诚信。

虽然生活偶尔让我们感觉失望和迷茫,但是读到老子话的时候,总有种美好就在眼前,有时觉得自己也如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了,不断地划亮一根根火柴,享受着光亮和温暖。中国人风风雨雨几千年,什么样的大灾大难没有经历过呢?中国人真是很幸运,任何时候都能够得到老子的垂爱。

什么是音声相和啊?音声相和”属于精神文明层面,要做到音声相和,平等和坦诚是首要的。每年落在这个方面的高考作文题目比较少。

很多时候“音声相和”似乎体现在你的语言艺术上,你的话是否能打动阅卷老师,是否能让他产生共鸣。在高考阅卷中,一个老师看一篇作文的时间大约只有10秒钟,如何能让他对你的才华产生音声相和的结果呢?可能还是需要平时不断纯净自己的内心,提高自己的美好,积蓄自己的力量吧。

一般涉及地位相同的人之间的交流方面的考题都属于这一类。往深的方面考比较难,因为“音声相和”这种美好的实现首先需要平等和诚信,而我们的社会恰恰就在不断的失去这些。

先看2001年的高考作文: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我提到这篇作文题,是因为它反映了目前“诚信”在现实中的位置。这也是我们社会比较让人失望的地方。诚信是一切的基础。音声相和被漠视的表现,就是诚信的丧失。不过这个题目更多的是考学生对“诚信”的认识,放在难易相成里面吧。从那个方面写稍微容易些。放在音声相和里面写也可以,只是可能需要点技巧。需要你对音声相和比较深的认识。

1985年的高考题目:以“澄溪中学学生会”的名义,给《光明日报》编辑部写一封信,反映情况、申诉理由、呼吁尽快解决(化工厂排放废水、有害气体、污染)问题《给〈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

2008年江西卷作文题:以07年洞庭湖鼠灾为背景写一封信

作文要求:

以07年洞庭湖鼠灾背景,要以田鼠的口吻或者田鼠天敌的口吻给人类写一封信。

字数在八百字以上。

这类要求写信的作文,都可以归在音声相和上。当然2008年江西卷比较难写。如果你放在整个自然的层面上,人和其他动物之间的关系就比较好把我了。

1985年卷,要求反映问题,你要打动对方,不能夸张,语言要朴实,要靠真实打动对方。

2008年江西卷,就难写点了。不过它的目的也是阐明事实,最终是要引起人类的警醒,对因为水资源缺乏,田鼠天敌的消失,等等产生原因的分析。

平等诚信地活着是人类得到音声相和的前提。要写好这类作文,也需要我们平时面向真实进行的学习。

2005年上海题目:文化生活三个镜头的影响

要求:阅读以下提示,根据要求作文:

近年来,在课堂教学之外,以下现象也大量进入我们的视野,请看一组社会广角镜——镜头一:武侠小说风靡了几代读者,其实以侠为人格理想,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精神传统;言情小说则往往将花样年华与感伤情感交织在一起,这都是作品吸引众多青少年读者的原因。镜头二:中学时代《同桌的你》流行歌曲,唱出了莘莘学子的生活,幼稚与成熟,青春与成长,追求与迷茫,是一种难解的情结,在校园的绿草地上总有它的一席之地。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卡通、音像制品、韩剧、休闲报刊及时装表演等等,因此需要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

一看还是比较难的,似乎无法下笔。如果放在“音声相和”这个类里面,就有头绪了。精神生活是人类不能或缺的。有人可以把早饭午饭的钱省下来,去买动漫。伴随一个孩子的成长,一定有很多精神层面的东西。这些东西的改变也从莫个方面反映了一些问题。写这样的作文,最关键的是,你得分析精神文化层面的变化说明什么?让你得到了什么?思考了什么?

在这个类别的作文还是比较难的,比较复杂,类里有类,不过你只要能记住老子告诉我们的这个“和”字,就知道人类精神世界的伟大力量和美好体现,就在这个“和”字上。中国人

对“和”这个字特别重视,不知道是不是源于老子。我们常说“家和万事兴”,“以和为贵”,“和气生财”,这个“和”就是精神层面的美好。

我一直很迷惑,孔子为什么那么重视音乐?礼乐,这两个字在中国的文明里面为什么联系的那么紧密?读到道德经的“音声相和”,才突然明了,有种美好是我们不可或缺的,这就是人类精神世界的美好。而这种美好会自然地以“音乐”这一形式来展示出来。什么是音乐啊?音乐就是人类精神层面制造的产品,一首动人的乐曲,每个音符都体现着一个“和”字。

我们现在的学校不太重视“音声相和”方面的认知,因为我们所处的现实社会更在乎财物的多少,越来越忽视精神方面的那种美好。在中国的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文字狱,某种邪恶的横行往往首先在人的精神层面开始它的邪恶,打破所有人对某一共同美好的共鸣,割断人与人之间精神的自由交流沟通。

药家鑫这个案件,背后太多悲哀。一个从小弹钢琴的孩子,一个学音乐的高等学府的学子,居然能对一个陌生的女孩子连捅八刀。当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不再有音声相和,只剩下敌视和防备的时候,这样极端的行为就随时可能发生,任何一个好人都可能瞬间变成歹徒。我仍然为那个无辜的女孩子感觉难过,也为药家鑫感觉痛心,也为他的父母感到难过。是什么让音乐都无法净化一个人的心灵了呢?一定是音乐不再是人类心灵美好和谐的体现了。

还有一个几乎赤贫农家的孩子马加爵,这个从小一直很单纯优秀的孩子居然能对自己最好的同学痛下杀手。

追寻下药家鑫和马家爵的精神世界,我们不难看到悲剧发生的必然原因。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面早就失去了音声相和。是什么让他们的精神世界变成了沙漠,那么无情无义?

人类社会越来越物质化了,虽然城市里的人口越来越多,但我们却感觉越来越孤独。我们每个人的精神世界已经沙漠化了。

我还想用更多的笔墨停留在“音声相和”上面,但是我实在不知道怎么说能打动你,能引起你的共鸣。我们已经习惯没有音声相和的日子了。我们已经把同学会变成了房产推介会,汽车展示会。除了利益,我们还能谈点什么?

要让孩子写好作文,一定要打造他们内心对音声相和这种美好的认同和追求。一定要让他们对“和”这个字有深刻的理解。这是一种爱,一种包容,一种付出。也是让我们的孩子不会变成药家鑫、马加爵的方法。

中国有句话,叫着“文如其人”,一篇好的作文,一定源于一颗好心。这句话其实告诉我们作文的优劣在于一个“好”字,也就是说你内心对“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的分辨。现实是:我们很少能给孩子说清楚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我们自己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呢。这个社会善与恶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当一个社会连起码的善恶标准都说不清楚的时候,什么样子的明天在等着我们呢?

幸亏我们有个伟大的老子,他在两千年前就给我们指出了“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些人类社会美好的具体体现。犹如一个空间分为上下

左右前后六个面,缺一面都不行。

天地以包容产生了生命,孕育了人,当人有了分析判断能力,能正确认识自我,相互之间能帮助合作,精神上面能有相同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达到音声相和的境界,这个时候人类一定是长久而幸福的。这种长久和幸福就是老子告诉我们的前后相随:一个合乎道的人世,必然是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

前面的人,你别把好处都占完了,人类这个世界,要可持续发展,要让你的后代们依然能享受干净的水源、空气、阳光。别只顾自己,只顾自己的家人后代,穷奢极欲。人类社会应该是前后相随的,生生不息的。放弃私心,放弃私利,以包容之心立世,我们这个人类社会才会前后相随,生生不息。

第六有关希望,我们的未来。我们的所做所为要对人类的未来负责,要让我们的后代生生不息。无为一些吧,不争一些吧,为人类的后代留些未开垦的土地,未污染的河流吧。

对整个人类社会何尝不是这样呢?整个人类也应该是“有后”为大。

2011年四川卷:总有种期待

这个题目,简单明了,就是写一种对未来的预期。只是期待这两个字,有点让人费思,按字面意思是期望和等待,一种需要等待的期望,让人搞不清楚出题老师到底想叫考生说什么。见到这样的题目,第一反应是:为什么不是“总有种期望”?等待总有种无奈的感觉,有点被动。难道出题老师要让我们的学子知道现实总有种无奈?

看到一篇范文这样写的:“在冬天里守望春天,在夜空里守望黎明,在迷茫中守望光明,在困顿中守望奋进。总会有一种期待在不远的前方,如星辰闪耀,高高挂在头顶。别抱怨它的高远,遥不可及。……总有一种期待,在慢慢长夜里,静静思考,仰望星空,璀璨华丽的灯光下,迷失的心灵在左冲右突中,却不放下期待。俞敏洪说,对于大多数的人生而言,我们人就像一颗小草。小草往往会被踩在脚下,因为人们无法注意到你,长的低,什么都可以欺负你。而竹子也是草的一种,向上攀登。最后可以直冲云霄。因为选择了向上的力量。……期待是对未来的希望,心若在,梦就在。……总有一种期待,指引着你前进的目标。完成一个小小的期待,生命就多一分绚丽。……”

高考作文是不容许用诗歌的体裁来写的,这个范文显然带着诗歌的味道。说它是散文也好。不过作者确实很老道,对题目的领悟和语言的把握都很精彩。一个十八岁的孩子多半没有这份沉淀。要在短短的50分钟内完成这样的语言修辞也不那么容易。

关于未来真的不好写。因为人类的未来是否是值得我们期待的,真是不好说。

想起一首歌《映山红》来,那种发自内心的期待,让人轻视死亡!如果有种未来,可以让我们轻视自己的死亡,难道这不是一种幸福吗?这样的幸福,来自这样一个自信:后继有人,自我的付出能换来后来的人的幸福。

中午吃饭的时候,看到一段话,据说是柴静说的,笔者无法考证。

老子的话很多时候是告诉我们,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准则。也就是什么是对与错。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当所有人都知道美行之所以为广泛认可为美行的原因,那么这个世界就没有丑恶了。大家都知道什么是邪恶的不善的行为,那么这个世界就不会有不善的行为了。

前后相随,就是老子告诉我们,应该随时记住的人类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我们可能更在乎物质生活的丰富,而老子提醒我们,人类能生生不息是美好幸福的最高前提。人类能前后相随才是最完美的。

就单一的个体来说,你能让自己前后相随吗?这个问题不是你最重要的问题吗?不过,就单一个体,不止是后代的问题,也有个未来幸福美满,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问题。马上要过年了,中央政府又出台了偏重于老年人的提高退休金养老金的政策。这也算给个体生命一个前后相随的幸福吧。一个社会应该这样能顾及到幼,顾及到老。

关于未来话题的高考作文题目出现的不多。不过关于未来人类世界还是自己能否前后相随,真是个大问题。

到此,老子说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基本说完了。这六个方面涵盖了人类社会美好的所有方面。高考作文,也不过就在这里面了。老子给我们点亮了一盏明灯,沿着这个光走,就容易多了。

老子道德经名言评析

老子《道德经》名言精选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 之为善,斯不善已。 2章——《道德经》第:“天下的人都知道怎么样算是美,这样就有了丑;都知道怎【翻译讲解】老子经常”这是说明了某些概念是相对产生的。这样就有了不善。么样算是善,用这样的角度来看问题,如“大道废,有仁义。智惠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有些现在看起来合理的,有得则不是很合理。很显然,如果我们困在这样的逻辑中,不管我们作何种辩说,似乎都是徒劳。这个时候就需要“超越”。章2、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道德经》第2【翻译讲解】:孕育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力而不自恃己劳,大功告成而不居功自傲。器小易满,海纳百川。浅陋的人居功自傲,做大事的人总是谦虚的。 3、“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道德经》第七章所以有道的人把自己放在后面,反而能赢得爱戴;把自己置【翻译讲解】 于度外,反而能保全生命。”在现代社会,我们当然不必标榜自己,要求做成圣看起来像是但这种舒张胸怀的态度还是值得学习的。有时候泥于一得一失,人,失去了弹性的生活怎很务实很真实地活着,实际上却让自己的生活失去了弹性。么能持续很久?、“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第4 章8【翻译讲解】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处众人之所恶”千万不能理解为做为大众所厌恶的事情。这是用水来比喻,说明谦下不争的道理。因为自然之道是“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的,所以处众人之所恶并不意味着被损害,反而预示着“拥有”的到来。这是老子的道理。、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5 11章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道德经》【翻译讲解】“车轮上的三十辐条汇集到一个毂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合陶土做成器具,有了器皿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所以‘有'给人才有房屋的作用。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中空的地方,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三个形象的比喻很好地说明了“无”的作用。但如“无”形的那部分很容易被忽视掉。“有”形的那部分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今也许人们对老子的这个比喻太熟悉了,所以往往又走到以“无”形来否定 1 “有”形的思路上。要知道,一个碗若没有那陶瓷的部分,便没有碗的概念。因此我们再用“相需为用”来概括这四句话。章、“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道德经》第615:“谁能在浑浊中安静下来,使它渐渐澄清?谁能在安定中活【翻译讲解】动起来,使它出现生机?”俗话说,“心静自然凉”,跟这有相通的地方。当局唯有镇定沉怎样才能从混乱中找到头绪,者容易迷,但并不意味着不能“清”。着。言之易而为之难,需要静下来。章7、“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道德经》第16:“‘致虚'和‘守静'的工夫,做到极笃的境地。万物蓬勃【翻译讲解】生长,我看出往复循环的道理。”(陈鼓应)不管我们怎么提倡超越,回到实际‘致虚'和‘守静'是比较实际的建我们总需要比较实际的措施。问题的时候,议,能做得来,但不是做做样子就好的,只有你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别人才能看得到你有超然的境界。章《道德经》第198、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老【翻译讲解】: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

高中材料作文:,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道德经》外有敌国,则其计先自强。自强者人

高中材料作文 2019.11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道德经》 外有敌国,则其计先自强。自强者人畏我,我不畏人。--《宋史·董槐传》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汪国真《山高路远》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 【答案】人生需要自立自强 小草经过暴风雨的吹打后仍能够欣欣向荣的生长,是因为自立自强;河流经过山路十八弯后终将流入大海,是因为自立自强;鹰能在羽翼未长丰满之时就翱翔于蓝天之中,是因为它的自立自强。 自立自强,是我们成功的奠基石。 梅兰芳曾去拜师学艺,但老师拒不收留,说他有一双死鱼一样的双眼,不是学戏的料子,但他并没有放弃。每天,他的双眼随着池塘里的鱼儿游动,紧跟着空中的鸟儿飞翔,不断练习着,因为他朝他的梦想不断奋斗,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他成了最著名、红透演艺圈的京剧大师。试想,如果当初他放弃了,没有自立自强,哪有他脚踏实地的实在,哪有他如今辉煌的演艺生涯?所以说自立自强,是成功的基石。自立自强,使人奋发向上。 杨光,一个从来没有沐浴过阳光的人。他从小就双目失明,对于一个热衷于音乐的人来说简直是个巨大的打击,但他并没有因此就放弃对音乐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没有逃避上天为他安排好的命运,而是用实际行动向上天发出挑战--登上“星光大道”的舞台,那是一个看似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他在家中不断的努力练习着,练习着走上台阶的步伐,练习着如何正确对待,自然对待他人的表情,动作,再加上对音乐的热衷和努力向上,最终登上梦想的舞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向他人证明自己是有用的人。如果他没有自强,自立,因此而消沉,就不会为了那个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梦想而奋斗,就不会有现在的成功。

简述读道德经心得体会五篇范文

简述读道德经心得体会五篇范文 老子《道德经》字数不多,却道出了许多社会人生的智慧,每个人心中对于《道德经》的认识和理解都不同,可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但其自有一以贯之的道。以下是本人整理的读道德经心得体会,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读道德经心得体会范文一 《道德经》潜藏的一个主题是,老子提出的“道”,是他哲学思想的核心。道的含义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来理解。事实上,宇宙万物之运行,是存在必须的客观规律,这个客观规律,需要我们有联系的、全面的来认识,来理解。但人类限于时间和空间,能全面系统地认识宇宙万物,看来是虚渺而不可能的。但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自己走过的路,要不断总结,不断思考,找出规律,逐步认识世界,理解世界,掌握未来世界的运行规律。所以对待老子的思想,要批判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物欲横流的这天,老子提出的“致虚守静”,“少私寡欲”等处事的哲学是拯救人们心灵的一剂灵药,让我们正确的看待得失,能够净化人的心灵。 每个人都有私有欲,应对私欲,务必先自反自省,然后自清自虚,若能做到自知、自胜、知足,那么就能够算是得道。当社会需要用礼智维系的时候,虚伪巧诈也就慢慢的产生了,祸乱也跟着来了,自以为聪明的人,以智取巧,实在是愚昧的根源,因此我们应守质朴的大道,不要虚伪的巧智,取用道的精神,舍弃礼智的浮华。一切需自然而行,道的作用是柔弱谦下,天下万物是从有而产生的,而有却是从无产生而来的,无是道之体,有是道之用,人应无为、无事、无智、无知、无欲、无我、无私才能到达道德境界。 人生短暂,笑对人生也是过,情绪烦躁也是过,我们何不在工作学习中端正心态呢?谦虚是一种美德,更是一个人的修养,并不是象人们所说的谦虚就是虚伪,我觉得谦虚有两层意思,谦是谦卑,是一种处事的修养,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虚就是虚心学习,使之更加完善,做得更好。当别人夸奖你时,你完全能够说声“谢谢”,因为这是别人对你工作的肯定,你完全受得起,但并不是说你就此停滞不前了,还需要虚心求教,找出不足,让自己有更大的进步。心态平和是安心工作之本,只有心境到达虚静的状态,才会时刻持续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道德经》诵读活动总结

《道德经》诵读活动总结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今年我校将《道德经》作为经典诵读的内容,取得了不斐的成绩,现将我校诵读活动总结如下: 一、明确目标、落实活动方案 1、明确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活跃思维,陶冶情操,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促进学校人文化发展,提高办学品位和办学特色。 2、落实活动方案 与日常教学相结合。除安排的校本课外,每天的早晨上课前和下午上课前,还有每周三下午课外活动,各班按照不同学段的内容开展《道德经》诵读活动。师生集体共读经典,进行经典诵读、演讲,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书写比赛等学习游戏活动,为经典诵读拓展更宽的道路。 与学校养成教育活动相结合。开展“人人读《道德经》、争做谦谦君子”活动,利用语文课前3分钟时间,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并提倡制定恰当的周背诵量,力求达到这个小目标。语文老师每天要与学生共同进行诵读活动。每节语文课前准备3分钟,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生全员参与。每班可选一名普通话及朗诵较好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每周末语文教师将本周所吟诵的《道德经》章节进行简单的讲解赏析,或进行诵读指导。 与班队活动相结合,每班每月可抽出一至两节班队课作为经典诵读活动课,将本月所吟诵的《道德经》全面复习,或在班级内举行吟诵表演。举行《道德经》默写或《道德经》手抄报等活动。 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相结合。开辟《道德经》窗口,学校橱窗每周推荐一章《道德经》,供学生诵读赏析,感悟。在每次校园广播中必吟诵至少一章《道德经》。 与亲子活动相结合。鼓励、倡导学生家长参与《道德经》诵读,督促学生每

2019上海卷高考作文及解析(高考)

2019年上海卷高考作文:中国味 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权威专家解析】 2019年上海高考作文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上海卷作文题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体现语文以文化人、全面育人的导向和追求,充分发挥了文化浸润的功能,增强文化自信,凸现教育与生活的关联。 文题由不同国家的音乐说起,在异域音乐与中国音乐的对比中,突出中国特色,在比较了解中对“中国味”有更深刻的认识。再由音乐拓展到其他“事物”,“事物”可实可虚,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中国味”是具有丰富内涵的,可以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思想、色彩斑斓的文化、丰富多彩的艺术、坚忍不拔的精神、开阔博大的襟怀等等的独有的“中国符号”。在行文过程中,考生可选择某一具体事物,并由此发散开去,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认知,试题也让考生在行文过程中完成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但无论是具体事物还是抽象事物,对此认知必须是在“中国味”的前提之下。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所有中国人包括考生该认真思考:中华民族绵延几千年的血脉、中华民族在艰难困苦中勇于奋斗,争取美好未来的动力来源什么。上海的作文试题,以“中国味”为宏观指导,实现了文化引领,让考生深刻认知中华文化、思想、精神的多样性、丰富性,进而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充分体现了“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语文核心素养。同时,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我们也要在继承发扬中华文化的同时,了解、认知不同国家的文化,具有开阔的胸襟。

道德经读书笔记经典名句摘抄及感悟赏析

读书笔记经典名句摘抄及感悟赏析 读书笔记经典名句摘抄及感悟赏析: 【经典名句】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计,故混而为一。 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沕望。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现代汉语解读】 道,看它又看不见它,这叫微。想听它又听不到,称为希。摸它又摸不着,叫夷。三者不可揣摩,所以混在一起。 "一",其上不清晰不明亮,其下昏暗不清,长长的连绵不绝,不可描述,又好像没有。这就是没有形状的状态,没有实体的样子,这就是非常微妙,又辽远到不可探究的状态。跟着道的后面看不到它的结束,迎着它又看不到它的开始。看今天的道是怎么运行的,应用道的法则于生活中看看结果,就可以推断古代道是怎么运行的,这就是道的规律。 【感悟赏析】 这一章是对于天之道的描述,也是的宇宙观。微,悄无声息。希,织布,孔大的称希,我们可以理解为稀少的意思。夷,平坦的意思。一,是指世界状态。道生一,道是源头,一是道落实到世界的体现,是世界最初的状态。这里讲的是道介于有与无之间,无论视觉、听觉,触觉都触摸不到,但又确实存在。

沕,微妙,望,边际,辽远。这里告诉我们,道是无影无形的,我们似乎能够看到又看不清楚。道是超越时空存在的,我们看不到它的开始,也望不到它的结尾。 道的运行规律我们是可以找到的。道的运行规律亘古不变的,我们可以根据今天道的运行规律推断自古以来道的规律。其方法就是把道的法则运用于现实生活中,看看结果,就能够明白道的运行规律。这是告诉我们道的学习方法。 这一章讲的是天之道。总是从天之道中推演出圣人之道,所以的行文结构总是讲一段"天之道",然后阐述"圣人之道"。眼中的道是模糊不清、的,无法描述的,但又确确实实存在的。这是的宇宙观,我们发现是高明的,又很科学。因为在他的那种年代对于宇宙的了解很少,实际上直到现在,我们对于宇宙的了解仍然很有限,科学说宇宙中百分之九十五都是暗物质、暗能量,而我们对此一无所知,英国科学家认为宇宙中存在平行空间。的做法是明确道的存在,也承认描述不清,而不是像宗教那样描绘出自己认为的明确世界。所以,道家并不是宗教。后来的与道家有一些关系,但并不密切,而且本质上是不同的。 读书笔记及感悟赏析 【原文】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于无难。

2018浙江高考作文样卷(高分到低分)

1.浙江大地,光而不耀(51分) 浙江大地,钟灵毓秀,人才辈出。时代的大旗在祖辈间传递,黄宗羲与王夫之接过大旗,在明清之际喊出“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口号,鲁迅接过大旗,批判之回响如今仍振聋发聩。如今,我们接过大旗。 浙江文化虽受江南山水浸润,却有一股奇崛在。好像这温山软水硬要与高峰与洪流相较,好像花木兰忘却女儿身替父从军。正因如此,我更觉这方水土养育的文化和人有倔强不失天真、顽强不失温柔的特性。 如今,作为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之地,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之时,浙江已有了引领者的风采,也担负了更沉重的责任。 浙江故事是生动的传奇史诗。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滥觞于此,文人学者生长于此。与西北相比,浙江更像是不需多加照料就能生长健硕的仙人掌。可事实上,仙人掌盘根错节的寻找水源与养分的根又有多少人看到?从前被视作蛮荒之地而默默积累养分的时候又有多少人在意?浙江故事是看不见的奋斗史。 站在过去与未来的交点,我们展望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未来,更是浙江的未来。如果我们这一辈不担负起来,又会是谁呢?都说人到中年,“偷闲学少年”有如秋冬行春令,何尝不在人生的春天尽情拥抱人生、奉献人生呢? 浙江精神是“沂浴雩游,不足以喻其清”的境界,是“天者天然,真者真切”的天然之心。既然养育了这方水土几千年,也将指引新时代的我们,采撷前辈之精华,开创新的历史篇章。 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大步迈开向前走,去寻找观看自由的可能性。这自由,不是个人的自由,而是更富有创造力的全体的自由,能够赋予这方水土最后的升华与完美。 《道德经》有言:“光而不耀,言而不肆。”至理名言,洞若观火。愿浙江的光辉是如此光而不耀,我们身上的,也是。 这才是这方水土所养育的精神气质。挚爱真善美,关切天下人。 浙江精神光而不耀,浙江学子征途启程。

【免费下载】上海高考作文解析及范文

真题还原:写作70分 26.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命题分析趋势及点评: 从2015年上海高考的命题来分析来看,今年的命题依旧延续了之前五年来的命题思路和风格。 从材料特点来看,将比喻型材料和关系型材料合二为一,并且是在设置好的范围中谈关系。例如2014年上海高考作文是在“沙漠”这个范围中谈“自由”和“不自由”,而今年的作文是在“造就和谐的自我”的范围中谈“坚硬”和“柔软”。 从形式上来看,仍旧是“一行半”的形式。整个材料阅读起来难度不大,但是观点倾向十分清晰明了,让同学们在落笔之前无限拓展思考的角度。材料变短了,审题的难度降低了,但是题目内容越来越科学,依然留给考生较大的发挥空间。 从命题思维上来看,上海高考作文仍旧体现了对人性和个体生命的关注,更强调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自身的塑造,同时体现了哲学的思辨性。那是不是上海今年的高考并没有体现出变化呢?周老师认为并非如此,综观近几年的上海高考作文题,可以看出命题者的别具匠心。 首先是将常规的各种类型作文题考查点综合起来,这一综合,就拓展了考生的思路和写作的范围。比如今年的材料中,对于“坚硬”、“柔软”的分析可以从不同层面引发出去,也可以和社会现象、当今人们的心理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把这个材料写“活”,体现作文的思想性。 其次是观点倾向更清晰,本则材料明确提出了我们要“对待”自己心中的“坚硬”和“柔软”,以达到“造就和谐的自我”的目的,所以过程和方法是多样的,而最后的结果导向是明确的。这样看来,今年的作文题目相比于前几年就更加科学了。 材料详细解读: 1.材料本身的重点词句及关键信息: 考生都比较容易找到材料中的关键词——“坚硬”、“柔软”、“和谐的自我”。这里,周老师要提醒同学们的是:在材料中还有一句不可忽视,造就和谐的自我并不是把心中原有的东西随意组合就可以了,关键是“如何对待它们”。所以这一点是我们要拓展出去的,也是我们在设定立意时要重点思考的,能 够体现创新的部分。 2.思考材料可以写作的角度: 首先,要揭示这个题目探讨的实质: 大部分同学们都会从这个题目中想到人的性格对自我的塑造,这是材料本身向我们展示的内容——“人的心中”。那么进一步思考,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造就和谐的自我,具体来说就是更好的处 世或者塑造更好的人生观世界观。这种思考也是高考命题的最终准则。所以,其实坚硬和柔软对应的也可以是一种处世的态度,或者是思考问题的维度和方式。 其次,我们要根据以上探讨的实质,找到关键词句的深意: l 从性格的角度:硬——性格的坚强;软——性格的柔韧。例如水,硬:水滴石穿;软:上善若水。 l 从处世的角度:硬——坚持原则;软——处事变通。 l 从思考方式的角度:硬——硬性的科学准则(理智);软——文学、艺术、情感(感性)。 以上的材料分析方法,在我们之前的课程中,老师都有按步骤给同学们分析过,如果同学们在考场上能够按这个思路来看材料,是不是觉得可以写作的角度更加广泛了呢? 立意角度分析: 以上三种材料对应的就是该材料作文横向上的三种立意,对于这三种立意,同学们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体现其中的关系,也就是在写作时注意思辨。因为本则材料有明显的观点倾向,所以要辩证的取坚硬和柔软的长处,不要偏指一方。另外,还可以从纵向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比如选

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

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 早时,寻找一种书味,我也不知道什么样的句子能带给我这种味道,企盼着…… 一种机缘巧合,我接触了瑜伽,于是又为其寻找理论指导,无意间看到这样一句话:中华几千年的文化瑰宝《道德经》。有一种一睹为快的冲动,于是终于从网上初步接触《道德经》,至今看过四遍,才有一些初步感受。基本介绍: 《道德经》,又称《老子》、《老子五千文》,相传是道教的创始人老子所著,所以《道德经》就被奉为道教最高经典。其实,该经典还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全面地体现了古代中

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 《道德经》原文分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从第1章到第37章,下篇《德经》从第38章至第81章。《道德经》的全部内容,主要是阐述“道”和“德” 的深刻含义,它代表了老子的哲学思想。老子所描述的“道”,是从本体论的角度出发,阐明他的宇宙观,也包括人生哲学和修养方法的原理。他认为“道”是无形无象的,但却是宇宙的本源,万物化生都是出于它的运动和变化。“德”的基本内涵,是本体的“道”具体到天地万物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性,即具体体现。 老子对“道”与“德”的描述,是从立体面的多层次剖析了宇宙、万物、人类以及人本身的种种内涵。《道德经》像一个包罗万象永不枯竭的奇妙宝藏,不同的人读道德经理解的道理都是不同的。不仅对不同的人,同样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都有不同的收获。唐末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释疏题明道德义》云:“《道

德真经》,包含众义,指归意趣,随有君宗。”也就是说,《老子》一书,思想内容极其广博玄奥,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可以根据相应的时代条件和时代需要,对它作出各种主旨不同的解释。在《老子》注释史上,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老子”,每一个注解者和研究者也有他们各自所理解的“老子”,这是老学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一特点启发我们,研究历史上不同时期的《老子》注,不仅可能发现作注者对《老子》原意的领会与掌握情况,还可能看出作注者本人的思想,进而考察一定历史时期某些思想流派的内涵及其衍变规律。老学,是中国古代整个思想文化发展的一面镜子。

道德经无知无欲读书笔记范文.doc

道德经无知无欲读书笔记范文 《道德经》曰:"天下万物无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生三,三生万物"。指的就是"一念产生大千世界"。既然这个世界就是那一个意识念头的产物,和我们平时随时头脑当中闪过的念头一样:"我可以创造一个这样的世界,然后让另一个我在里面体验我所体验不到的东西。"下面是的我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企者不立——道德经读书笔记摘抄及读后感赏析1000字: 【原文】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视者不章,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弗居。 【现代汉语解读】 踮着脚很难站得长久,大踏步赶路走不远,总盯着自己优点的人难以彰显自己,处处表现自己的人其优点却不容易被别人看见,越是自我吹嘘的人越难建立大功劳,自己抬高自己的人没法做一个好领导。在道的层面来看,这些行为像多余的食物、身体的赘肉一样,人们都讨厌它。所以有道的人不会这样做。 【延伸解读】 企,脚踏离地努力抅东西的动作。跨,大踏步地往前走。这一句比喻过度的努力往往欲速则不达,不要刻意抬高自己,攀高枝。人要分清楚使命与目标,使命可以定得高一些,但目标要定得扎扎实实,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拔苗助长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是很不好的,可能把一个人才生生地毁掉。

章,也作彰,把好的东西、美丽的东西彰显出来。总是看到自己的优点反而使自己的优点彰显不出来。见,同现。您自己把事情做得好,张扬一点,表现自己倒没有问题。您实际上没有人做得那么好却处处表现自己,反而惹得别人的反感。人的社会中生存,其自我意识会被强化,在社会交往中非常在乎别人的评价,调整自己。"自见者不明",其实并不一定是看不见,而是因为反感你,可能故意忽略你,偏偏不想满足你的虚荣心。 作为普通人,自我表现一下没有问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领导者,您的自我表现的后果就不一样了。下属很自然明白您自我表现的用意,就会吹捧您,那么您很容易自我膨胀,很快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陷入到虚幻的自我认知中。譬如某领导把自己写得很一般的字拿出来,立马会被吹捧成书法家,听的好话多了,自己也会飘飘然起来,说不定某一天就会出丑。纸上谈兵的赵括也一样,对于兵法能说会道,在同僚们的吹捧中自命不凡,最后长平一战,不仅葬送了自己的性命,也害了四十万赵军将士的性命,曾经强大的赵国从此一蹶不振。袁世凯当上大总统之后,自我感觉很好,周围的人出于各种目的吹捧他,甚至编印假报纸,说民众都希望他当皇帝。结果在他称帝之后,才发现众叛亲离,郁郁而死。 伐,进攻,作战的功劳,引申为自我吹嘘,自夸。矜,铁矛的头,自己夸自己,自己抬高自己。例如,韩信这人很自傲,认为汉的江山他有一半的功劳,说话非常不客气,越来越遭受到刘邦的猜忌。读后感·与他相反的是张良,非常清醒,很谦虚,得以善终。生活中,喝酒也一样,在你感觉特别好的时候,容易吹牛,那么喝醉的可能性就很大了。有时候你感觉到对手非常强大,你就会小心谨慎,往往还能够保持清醒。

2021届高三月考作文“隐形慈善与高调慈善”精彩解析及优秀范文

2021届高三月考作文“隐形慈善与高调慈善”精彩解析及优秀范文 【原题呈现】 【湖南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高三年级段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南京某高校将每月在食堂吃饭超过60顿、1月总消费不足420元的学生列为资助对象,直接把补贴款打进饭卡。这件事在学生中引起很大反响。 学生甲:“这是一种‘隐形慈善’,既帮助了贫困学生又维护了他的个人尊严,好!” 学生乙:“这种做法初衷是好的,但不够公开透明,难保公平公正,也可能会出现‘暗箱操作’。” 学生丙:“这样悄悄地进行补助,对个人固然有好处,但对倡导帮贫扶困的风气作用有限,不如陈光标式的高调慈善影响力大。” ……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 此题的审题核心是:评价“隐形慈善”的是与非,讨论以何种方式行善——“隐形慈善”与“高调行善”的优劣。 能结合几个不同的观点来谈,更符合逻辑。比如辩证看待“隐形慈善”,谈“高调行善”的利与弊。 泛谈要“做慈善”“有善心”,不超过45分,如果泛谈“爱心”“爱”,则42之下。泛谈“公平”“公正”“规则”,不涉及材料,不超过45分。但如果能由浅入深,从慈善谈起,阐述慈善领域的不透明、不公平,再扩而言之,逐步引出对社会其他领域的公平的思考,并能回扣慈善,则不失为好的构思。 从接受捐助者角度,认为要摆正心态,不过分看重慈善的形式,内心豁达,对捐助者心怀感激,而不对慈善做反要求,这种情况可视为基本符合题意或部分偏离题意(结合材料紧密则另论)。 【有关拟题】 【质疑“隐形慈善”】 让慈善走到阳光下高调行善,有何不可? 期待“阳光慈善”我们需要高调慈善 提防慈善的“暗箱操作”慈善离不开公平(来自湘语文) 【支持“隐形慈善”】 践行慈善,尊重先行真善无言 暖心的“隐形慈善”勿使慈善成为伤害 暖风比雷霆更有力量形隐情不隐 仁、善并行的好举措隐形慈善,善的新坐标 真正的慈善,当润心无声隐形慈善,不隐形的温暖 真慈善:朴素而温馨隐其形,彰其心 慈善之道,止于至柔凡善之举,与柔偕行 让慈善如春风拂面 【优秀标题】 慈善何必“隐形”?我们更需要高调慈善 让慈善走到阳光下隐形慈善,润物无声真善藏于无声中

上海高考2017年作文点评及解析

上海高考2017年作文点评及解析 导读:本文上海高考2017年作文点评及解析,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十岁月匆匆,又到高考时;豪情满怀,义薄云天志;同窗载载,探索比聪智;人生漫漫,拼搏有几时? 珍惜所有,莫待转眼逝。高考日,祝把握机会,拥抱成功!高考资讯请关注高考网。 上海高考2017年作文点评及解析 2017年上海高考作文题公布: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今年高考题主要是谈对预测的看法,总体来说,延续去年高考作文命题的风格,既温和又大气,同时有理性思考的空间。 华师大一附中语文教师管维萍:今年的高考作文指向预测,生活可预测的吗,这实际上指向的是“必然和偶然”的关系,学生可以就此展开思考。题目又说,有的人乐于接受,有的人不以为然,不同的人,对此持不同的态度和视角,展现的是不同的生活视角,年轻学生又该怎么看待。对学生来说,题目有很深的哲学意味,既能引领学生深度思考,有能呈现学生的思维品质。无论是题型、难度或思维品质,今年命题和平时教学的契合度较好,对高中平时教学有很好的引领作用。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张业松:这次作文题,不难。看了以后,整体上觉得蛮稳妥的,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年轻人正好处于这个时期,走进高考考场时,对未来会有自己的憧憬和思考,这也令作文要求有了“情境化”特点。让学生有话可说,稳妥大气,不偏不怪。文章可以怎么写?可以天马行空,用什么样的题材都是可以的——预测,接受结果还是不接受结果,不同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说。科学思维更强的学生,可以从可预测性、不可预测性上来写;偏重人文思维的学生,可以从“信则灵、不信则不灵”来谈。当然,同样从实际出发,可以写自己的生活遭遇、某个时刻的心理过程,可以表达得非常生活化,非常感人,具备抒情性。虽然目前高考已经文理不分科,但学生在天性上、后天训练上,总有偏重,而这次的题目我觉得,不太容易写偏,只要有一定生活积淀的学生,都有话说,都可以写得出彩。更重要的是,也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三观,这也是高考选拔人才的初衷。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也关注到此次题目体现出“过渡性”特点。从继承的角度来说,上海近些年的考题,不是单向性的命题,而是提供了选择性,往下走的话,探索的方向是考察学生作为当代社会合格人才的必备素质,即科学性、人文性、规范性、思辨性等兼而有之。

道德经学习后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84040 道德经学习后心得体会Experience of learning moral classics

道德经学习后心得体会 “道可道,非常道……”一阵阵读书声回荡在校园里。自从学校开展“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读书活动以来,校园里每天都飘荡着整齐而有节奏的读书声。 当老师第一次捧着《道德经》,告诉我们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我就暗暗地下决心一定要认真地学习它。 可是当老师第一次用清脆的声音带领我们读《道德经》时,我感觉到枯燥无味,一点儿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来。虽然如此,我还是不忘每天读一读,渐渐地我发现自己喜欢上了它。于是每天清晨,伴着鸟儿的歌声,迎着初升的朝阳,我坐在阳台上,一边享受着清鲜的空气,一边开始了晨读。它给我的心灵开启了一道门,引导我如何从小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不追求名利的人,一个健康向上的人。 读《道德经》后,我渐渐发现,原来做事马虎的我竟安静耐心地思考问题了,原来作业中潦草的字迹变得端正了许多。从诵读经典书籍中,也让我悟出了些做人的道理。比如文中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告诉我们,一个人不仅要能战胜别人,更应该有勇气战胜自己。 《道德经》让我受益匪浅。“天长地久。天地所以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

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意思是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生息,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才能长久。所以说圣人把自己置于后,反而受到推崇,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保全了自身。这不正是由于圣人不自私吗?所以才能构成就了他自己。 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是辩证的。站在老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的角度,向社会推广无为,有助于国家的稳定,但如果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片面的无为是无助于人类的进步的,所以对于当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老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的无为论应该以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的看待,“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对待竞争,我们要敢于去迎接挑战,对待失败和不平等我们要报以一种平常心,用合适的方法去改变或适应,而不去盲目的争鱼死网破。这样有助于保全自己和取得最终的成功,只有厚积才会勃发。同样,“无为”用在当代待人处世上就是要对人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则刚。” 可以在这输入你的名字 You Can Enter Your Name Here.

2019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以及满分作文

2019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 上海卷: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19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一:重要与否,只关乎内心 当你总思考着还有更重要的事在远方等待时,你会如何处理自己已经努力做的认为重要的事? 答案往往是一片迷茫以及对自己曾经的努力的唏嘘和质疑。 “更”字的频繁出现,正体现出你内心的慌乱和不坚定。 所以,很多时候不妨再想想,那些似乎更重要的事,真的重要吗?而那些更重要的事因何而来? 因为责任?那么,为什么我们没有将其归入“重要”的事?之所以如此,其实是由于我们自身人格的缺失而造成心灵道德的不健全,从而觉得这些事是等着我们去做的更重要的事。这里的“更”字,是借口,是拖延,是缺失和推卸。 或因为贪心?这似乎是大多数人的通病。所谓“这山望着那山高”,造成的结果往往是生活的紊乱以及对正在付出的努力的消费。人总是想着有更大成效的更重要的事,无限地缩小自己正努力做的事情的价值和重要性。于是“自己认为重要”被无情地打倒,换来的却是一事无成。这里的“更”字,是不满足,是不专注,是盲目的期待。 再有,因为他人?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以及一种不约而同的关于成功的价值观,似乎注定我们每个人都会被覆上他人的影子。自己认为重要的不重要,父母长辈教导的才是更重要的事。这样会让我们在不自觉中慢慢忘了自己认为重要而付出过努力的事,却在别人理想的生活道路上走向那些似乎更重要的事。这里的“更”字,是独立人格的逐渐缺失,是对他人观

《道德经》心得体会

《道德经》心得体会 ——德州西收费站肖滨开篇之前我认为应该先提一个成语——紫气东来。传说老子当年西游函谷关,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便出关相迎,果见一道骨仙风的老者驾青牛翩跹而来,尹喜见这老者长须如雪,有圣人之象。于是留老子于关内,并请他作一篇文章再行西游。老子不好推辞,便著《道德经》以警后人。 《道德经》只有五千余字,后人分其八十一章。虽然字数不多,却是章章锦绣,字字珠玑。可谓旷世奇书。个中道理自然“玄之又玄”,故而让很多人望“道”兴叹。这也不奇,毕竟此书森罗万象,其中涵盖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辩证方法,包括治国之道、处世哲学、人性修养、军事哲学、养生之道的智慧。 中外许多人都曾给《道德经》写过书评,还有人曾为其写书。例如鲁迅,他曾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再比如说日本的鲁川芳郎,他认为此书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它给世俗世界压迫下疲惫的人们一种神奇的力量。的确,《道德经》一书告诉我们应该怎样释然的对待事物,怎样体悟万物的阴阳两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以一个乐观的人生观、世界观看待天下万物。 我读此书的第一感觉就是一个字——深!可以说,此书中的每一个字都足以让我们用一生去诠释!《道德经》一书只有五千余字,而“道”字却出现了八十多次,那么究竟什么是道呢?老

子在第一章曾提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道不可说,这便让我更难以理解此书了,然而,他又在后几章多次为道注解,即使如此,“道”在我脑海里还是很模糊的,毕竟老子是在多方面为道注解的。其中包括宇宙的形成,为人处世,军事治国。老子的这些注解,反而让我对“道”的理解更加不易了。也罢,古今中外,又有多少人能悟道呢?已悟道意的大抵是高僧大儒。而这样就失了老子著书之意。书中多次提到水,第八章开章就是“上善若水”,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这个成语,而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就我个人而言,水是至阴至柔的,而道也就是这样的,善利万物而不争,孕育了我们却不求回报,是故“居善地,心善渊,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天尤”。我们学习的就应该是象水一样的品行道德——无为而无所不为,不争而不所不得。处众人之所恶,而得万物之尊崇。所以那先悟得无为大道的高僧大儒才会被我们所尊崇!于是我便从水中悟得一些道性。 水是至柔之物。千军万马难敌一张巧嘴,刀剑锋芒难劈至柔之水。我们知道水是柔的,柔到了极致!我们可以用刀枪炮弹摧毁一些坚硬的事物,例如建筑物,铜墙铁壁。然而你能用刀剑劈开水么?你能用炮弹把水炸一个窟窿么?我们不能!这些强硬的物质只能在水中隐于无形,是故“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水与道是没有形体的,你难以捉摸而又触手可及。身边都是道,因为道是“无”。我们知道宇宙是一个无限的空间!这个无限的

解析《道德经》中的“道”字

解析《道德经》中的“道”字 作者:杨君 指导教师:吴媛媛 摘要:老子的《道德经》,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他提出了“道”这个概念,作为全文的思想体系核心,其涵义博大精深。老子以“道”字,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来阐述宇宙、人生、和社会的关系。如何理解老子的“道”?“道”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这些问题反映了老子本身对“道”的理解及其所蕴涵的哲学深度。本文将对“道”字从文字结构与老子对“道”的理解两方面阐述其意义。关键词:道;老子;古文字 Analysis of the Significance of "Dao(道)" in " Dao De Jing " Abstract: The "Dao De Jing" wirte by Lao Zi, it contains a wealth of philosophy of life. He put forward the "Dao" as the center of this article, it has both extensive knowledge and profound scholarship. He used the "Dao",whi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to explain the universe,life,and society.But how to understand the "Dao"?What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does it have?These problems reflect interpretation of "Dao" by Lao Zi himself,and the philosophical depth what it has.This article will explaining the "Dao" from the text structure and the interpretation by Lao Zi. Key words:Dao;Lao Zi's;Ancient writing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比或不比,主动权在你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比”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比中有学问,比中有情怀,比中有智慧……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试题来源】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答案解析】 比或不比,主动权在你 世界上找不出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个人也不会拥有一模一样的双手。同一事情总会存在着对立的观点。因为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对问题的见解自然各有表述。正如诗人苏轼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有人说:“每个人都是不相同的,用不着和别人比较。活出自己的色彩是一件多么值得骄傲的事情!”其实这样的感叹,中国各朝各代的文人骚客都有,他们不屑与呼风唤雨的大官重臣比权量力,他们坚持自己处世原则,图的是心安理得。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不“比肩”于官场,隐居山水之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写出了“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句子,若不是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怎么会有如此宁静淡泊之心境。我想他是有桃花源的,不在这茫茫红尘中,只在他“落英缤纷”的心田里。 林徽因说:“真正的安静,不是远离城市的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古往今来,不与别人攀比,只问内心,单纯追求自我价值的名人数不胜数。最终也都获得了自己领域的成功。 不比,是一种人生途径。 有人说:“我们要常拿自己与他人比较,发挥自己的长处,改善自己的缺点。”《论语》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充分证明了在比较中我们能反思、进步。英国前首相铁娘子撒切尔就是一位酷爱“比”的女强人。她自小在学校里成绩拔尖,几乎都是第一,哪怕是由于生病导致她下降到第二,她也会鞭策自己在下一次考试中获取第一。乔布斯的苹果也是从残酷的比较中不断创新的。不比较,就不可能有大的成就,正如冰心所言:“你在角落里孤芳自赏,你的世界便小了。” 比较,或许是永远向上的车轮,它来自于内心原始的一种驱动力,促使你超越对手,超越自我,让你或产品成为你自己都想像不到的优秀。 比,也是一种人生途径。比或不比,这是你的一念之间。一念执着,决定你以后的高度。比或不比,体现的是一种人生态度,或许一个是秋天般娴静恬适,怡然自得;或许一个如夏天般炽热浓烈,酣畅淋漓。但你的人生节奏只有你自己能把握。或轻慢如高山流水,浅吟低唱;或急促悦耳,热情奔放。

2014年上海高考作文分析

2014年上海高考作文分析 【篇一:2014上海高考语文作文分析及范文】 2014上海高考语文作文思路及范文 【作文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 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题目评价】 2014上海高考作文题秉承上海高考“海派”气质,一直延续材料作文 的形式,材料短小,有限制,有空间,灵活、开放。题目与前年“心 灵的微光”、去年的“重要的、不重要的”一致,都注重对学生结合关 键词语与材料整体发挥辩证思维进行审题立意的能力考查,以及对 当下生活的关注。 这个题目总体比较容易,和平时模拟考中的很多文题都很相近,让 学生有话可说,有素材可用,然而想要写出新意却不算简单。 【审题分析】 从审题角度来看,我们首先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然后再抓关键词。这个材料的整体意思是说我们可以有选择穿过沙漠道路的自由,但是没有不穿过的自由,所以这里的自由与不自由是在选择道路的 情况下出现的,自由与不自由是附属于这个选择的。通读材料不难 提取出关键词“自由”,材料也很容易想到“自由”和“不自由”的关系。“沙漠”又非常容易联想到困难、挫折、人生必须经历的各种无奈与 不快等等。总体来看考生比较容易在看到题目的最开始便想到一些 可以选择的材料。 另一个关键词是“选择”,矛盾在于“选择”和“不能选择”。我们可以 做出很多选择,例如人生该如何度过;但是我们又不能选择生老病死。 综合两组关键词来看,“自由”在于自己能否作出“选择”。 类似的很多话题在孩子们平时的练习中有较多的涉及。只是,“自由”这个关键词比较容易让人联想到哲学和政治,擅长这一学科或对此 感兴趣的学生比较容易写出深刻性。 【写作内容】 从写作内容分析,这个材料依然要求学生由内而外的思考。学生考 察这个材料的思路应该是从自身角度出发,体会这样的感受,然后

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

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 自从我局开展文化讲堂学习了老子的《道德经》,自己受益匪浅。对《道德经》一书的理解还很肤浅,但是认真学习,能让我受益的地方多之又多,会影响到各个方面,要不断地揣摩,慢慢地体会。 加减乘除上有苍穹世界上不存在绝对、今时好许是明日非。知识是加法悟道是减法凝结沉淀升华。人心所向便是方向,百姓的根本利益就是国家的根本利益。追根溯源培其根而枝繁落叶归根。以身观天下一身一宇宙观点而知面。人世间独善吾身灵魂里循道而富足。只有知错才有机会改正错误所以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切记不要不懂装懂不知知病也自知者明。倘若百姓过的幸福富足那么谁还愿意去冒险犯罪?解决民生问题、社会就会自然和谐,有些东西不是靠宣传洗脑就可以的,从根本出发才是关键。和气生财以和为贵、弱者博怜、刚者遭嫌。得理让三分、善恶自有报、因果也。该书不仅是道教的宝典,也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经世之作。作为充分体现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神韵的《道德经》,用不多的字数,阐述了道家对宇宙本原和基本存在方式的认识。揭示了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老子指出人们不管是形体还是精神,不管是主观努力还是客观实际,都不可能完全一致。这样就必须做到心静,洗清杂念,懂得规律,加深自己的道德修养。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善德。”不管别人是善是恶,都能一视同仁这是一种美好的品德。而要做到“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需要何等的勇气!老子的眼光不仅在于教善人和圣人如何不与不善人同流合污,而是要教善人和圣人如何教化不善之人使人改恶从善,最后达到人人向善修道,天下太平。以前,我与别人交往时,总是以自己的原则判断别

人,然后决定是否与之交往。现在学了《道德经》,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作法,我开始以新的态度来交朋友。现在,我周围有了更多新朋友。朋友多了,交往多了,心情也好多了。 老子对人生的认识有个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对每个人都有反省的必要。人,都是社会的产物,对社会环境的适应和理解,必须经过一段漫长的人生经历。所谓“慈”,就是要有一个博爱之心,爱自己这是第一,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无从谈及爱社会、爱他人,反过来讲,过分的爱自己,就是自私。在这里,老子给我们指明了一条通天大道,只是他没用语言说明,爱,不但爱好人,也要爱坏人,世人都爱,这是“慈”的基本内涵。有了一颗无限爱心的人,接下来就是要用反省功夫去认识世界上的种种事物。用一颗纯正无邪的心去感悟世间的万物,从诸事物的表现去发掘其根本的内涵,这就是“俭”的功夫。“不敢为天下先”,并不是不能领先的认识事物,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总得有个先后,在认识上不能人人都在一个起跑线上,那样社会不会有发展,老子的教诲也不是这个意思。我们认识事物,不能标新立异的只是一味的教条,只有参考了不同的认识论,将众人的思想融会到自己的思维中,才不至于片面和教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