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采矿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本

采矿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本

采矿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本
采矿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本

《采矿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姓名:学号:班级:采矿B101

题目:《采矿学》课程设计

评语:

指导教师:段绪华职称:教授

2013 年 7 月 12 日

1 矿井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3

1.1 矿区概述3

1.2 井田地质特征4

1.3 煤层特征8

2 井田境界和储量9

2.1 井田境界9

2.2 矿井工业储量9

2.3 矿井可采储量10

2.3.1永久煤柱留设10

3 工作制度和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12

3.1 矿井工作制度12

3.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12

4矿井开拓方式12

4.1 确定井筒位置12

4.2 确定井田开拓方式13

4.3 确定开采水平位置,标高及水平垂高13

4.4 确定运输大巷布置及位置14

5 准备方式--带区巷道布置14

5.1 煤层的地质特征14

5.11 可采煤层的基本简况15

5.12 煤层顶底板地质条件15

5.2 带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15

5.21 区段斜长确定15

5.22 带区上山位置及布置方式16

5.23 带区内工作面的接替顺序16

5.24 带区内各种巷道的掘进方法16

5.25 带区生产能力及采出率16

5.3 带区车场选型设计17

5.31 带区下部车场选型设计17

5.4 带区主要硐室的布置17

5.41 带区煤仓17

5.42 带区绞车房18

5.43 带区变电所19

6采煤方法20

6.1 采煤工艺方法的确定20

6.11 带区地质条件和煤层赋存条件20

6.12 回采工作面长度和推进度以及推进方向20

6.13 回采工作面的破,装,运煤方式及其设备选型21

6.14 劳动组织表25

6.15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图表27

6.2 回采巷道布置27

6.2.1 确定回采巷道布置形式27

6.2.2 回采巷道支护27

6.2.3 确定回采巷道断面及其具体施工技术要求28

7 设计矿井基本的技术经济指标28 总结29

1 矿井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1.1 矿区概述

回坡底煤矿隶属于霍州煤电集团公司。其矿井工业场地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城西北刘家垣镇回坡底村东1.0km处,距洪洞县城25km,距赵城发煤站17km,紧邻赵(城)—克(城)公路,公路交通方便。

图1-1 地理及交通位置

矿区内经济状况

本区多为山地,农产品主要有小麦、棉花、玉M、谷子、高粱、薯类、大豆等。工业生产以煤炭、电力、建材、化工为主。

矿区气候条件

本区地处低山黄土丘陵区,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据洪洞县气象站观测

资料,降水量316.7-542.0mm,年平均降水量428.03mm,蒸发量1380.8-1820.6mm,年平均蒸发量1587.03mm,蒸发量大于降水量3.7倍,冬春少雨,夏末秋初雨水较大,且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年平均气温15.8℃,结冰期在11月下旬至次年3月上旬,最大冻土深度为530mm。无霜期180天左右。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最大风速18m/s,属温暖带季风型大陆气候。

矿区水文及工农业供水

井田内无经济、可靠的地表水可利用。地下奥陶系石灰岩含水层可做为矿井永久水源之一,但需做进一步的勘探工作。矿井建成后,井下正常排水量为120—240m3/h,经处理后可作为井下消防洒水及地面生产、防尘洒水、绿化等用水水源。

1.2 井田地质特征

井田地形及勘探程度

矿区位于吕梁山南端东麓,汾河西岸,地形切割强烈,沟谷纵横形成了以黄土梁、塬、峁为特征的低山基岩丘陵地貌。主要山梁走向近南北向,沟谷纵横,地形复杂。最高点位于区西北边界沟北村东北山梁,标高985.2m,最低点位于东北边界沟谷,标高624.17m,相对高差361.03m。

井田煤系地层

含煤地层

区内含煤地层为中石炭统本溪组、上石炭统太原组和下二叠统山西组及下石盒子组,其中太原组和山西组为主要含煤地层。太原组地层含煤层12层,其中全区稳定可采煤层2层(10、11号),现就主要的含煤地层叙述如下:石炭系上统太原组

太原组由泥岩、粉砂岩、石灰岩及煤层组成,夹不稳定砂岩。厚73.84-97.86m,平均87.59m。厚度变化在走向上大致为南西部厚、北东部及中部地带较薄;倾向上厚度变化不大。本组地层的沉积为滨海三角洲平原及前缘沉积,期间发生了三次较大的海侵,形成潮下低能带的三层石灰岩沉积,该组岩性、岩相稳定,旋回结构明显。

下二迭统山西组(P1)

本组地层K7砂岩底至K8砂岩底。岩性主要由中、细粒砂岩、粉砂岩、泥岩及煤层组成。厚29.20-53.39m,平均42.95m,含煤层7层(1上、1、2上、2、2下、3及一层未编号),其中较稳定大部可采煤层1层,零星可采或不可采煤层6层。

本组地层的沉积继承了太原期的沉积特点,不同的是在海退作用占主导地位前提下,该组下部为三角洲平原过渡带沉积,上部为上三角洲分流河道的洪泛平原沉积。

总之,本区主要含煤地层太原组和山西组地层,通过各组地层厚度及各标志层研究分析,总的认为其岩性岩相横向上变化不大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井田地质构造

本区处于万安详查勘探区的北部。下张端正断层下团柏正断层为其南北自然边界,其构造形迹展布服从于区域构造规律,基本走向为北东向。扩区内除西部及南西部零星出露上石盒子组地层及第三系地层外,东部大面积为黄土覆盖,根据钻探成果,结合地表地质调查,历次勘查在区内共发现15条断层。除北部上团柏断层与南东边界下团柏断层规模较大外,其余多为落差5-25m的小型断层,均为走向北东的正断层。回坡底煤矿井下揭露小断层13条,落差一般为1-5m,地层倾角平缓,一般为5-15°,总体地层走向北东向,倾向北西。南、北边界附近与大断层相伴生有宽缓的背、向斜,轴向和地层总体走向一致,亦为北东方向。地表及钻孔中均未见到陷落柱,但在原回坡底矿界范围内10、11号煤层井下揭露14个规模较小的陷落柱。纵观全区,构造复杂程度应属简单类。详见地质构造纲要图1.2。

图1-2 地质构造纲要图

1)上团柏断层

位于扩区北部边界附近,走向NEE,倾向SE,向北东、南西延伸出区外,区内全长约5km。断层北侧中奥陶统地层出露,东段附近沟谷中可见下盘中石炭统本溪组地层与上盘的上二叠统上段地层直接接触,落差550m。

2)下团柏断层

位于扩区东南部边界,走向N60°E,倾向SE,为南东盘下降的正断层,落差280-350m,地表下盘自西向东依次出露P2s1、P1x2、P1x1、C3t3地层,上盘为黄土覆盖,并受91号和92号钻孔,W9和96号钻孔,团-14和105号钻孔的控制,该断层本区延伸1.5km,两侧基本被新生界地层覆盖,落差350m。向区外北东没入汾河。

3)F19断层

为团柏扩区勘探施工的901号钻孔揭露的正断K9砂岩下部地层(P1x1)与K7砂岩上部地层(P1s)接触,落差45m,倾向SE,因地表黄土覆盖,无出露点,但据区内整体受力状态及断层总体走向推断该断层超产奖同为N35°E,延伸长1100m。

4)F20断层

为团柏扩区勘探1201号钻孔所揭露的断层,据钻孔揭露缺失9号煤层底板至11号煤层底板岩层,为正断层,据推断断层走向为N53°E,倾向SE,延伸长约500m,地表黄土覆盖,无出露点。

5)其它断层

其它断层大部分在沟谷中有出露点或有钻孔,揭露均为正断层,倾向南东,落差多小于20m,详见表1-3

表1-3 断层特征表

3) 褶曲

本区大部被新生界地层覆盖,仅在沟谷中有基岩零星出露,故据零星基岩露头和地质产状及钻孔控制的煤层底板标高,查明有4条宽缓的背、向斜构造,现分述如下:

(1)1号向斜

位于901、501号钻孔一线北侧与上团柏正断层间。轴向与断层走向大致平行,为上团柏断层上盘下降的牵引作用所形成的构造。轴部零星出露上石盒子组上段地层,倾向5-8°,区内延伸长约10.5m。

(2)1号背斜

位于团-12、604号钻孔一线,轴部北北东向,两翼倾角,北东翼约7°左右,南东翼5°左右,轴部在沟谷中出露P2s1和P2s2地层,延伸长3.00m左右,该背

斜受地面地质产状和团-12、604号钻孔对轴部的控制以及503、603、401、504号钻孔对两翼的控制,基本向北北东倾伏。

(3)3号背斜

位于下团柏断层北西侧,为下团柏断层牵引形成的褶曲构造,轴向北东东—南西西向,北翼倾角5°左右,南翼受下团柏断层影响为10°左右。轴部出露P1s,P1x地层。区内延伸长约4.5km。轴部及两翼受团-14及506号钻孔的控制,基本向北东东倾伏。

(4)4号背斜

位于89、90号钻孔西侧一线。轴向近南北向,两翼倾角5°左右,延伸长约1km。轴部及两翼受89、84(区外)、90、83号钻孔及地质产状的控制,基本向北倾伏。

4)陷落柱

扩区内大部被新生界地层覆盖,地表及钻孔未发现陷落柱,且从钻孔资料分析奥灰岩溶不甚发育,反映O2f地下水活动性弱,陷落柱不易生成,在回坡底矿井下揭露有陷落柱6个,又据北西界相邻团柏煤矿调查资料陷落柱的发育密度为14个/km2,推断本区陷落柱在一些地区较发育,只是远不及团柏煤矿。

总之,本区地层走向西部变化不大,区内断层走向基本为北东向,倾向南东,落差小,延伸短,地表及钻孔未发现陷落柱,属构造复杂类。

1.3 煤层特征

太原组10、11号两层煤层厚度变化不大或具规律性,间距稳定,煤层厚度变化不大,间距变化不大。

10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下段上部,上距9号煤层平均间距2.42m。厚度3.84-5.0m,平均4.3m。一般不含夹矸或含一层夹矸,局部含2层夹矸。结构简单。顶板为黑色泥岩,厚度约2.4m,底板为粉砂岩,顶底板较好经管。10号煤层属稳定型全区可采煤层。

11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下段下部,上距10号煤层平均间距7.11m。厚度3.79-5.32m,平均厚度4.1m。一般含2-3层夹矸,个别点含4-5层夹矸。顶板为厚约0.7m的黑色泥岩伪顶,直接顶为厚约2m的灰黑色泥岩,底板为石英砂岩,较好经管。11号煤层属稳定型全区可采煤层。

2 井田境界和储量

2.1 井田境界

井田范围西北以上团柏断层为界,东南以下团柏断层为界,井田形状为不规则多边形,井田以西南-东北为走向,以东南-西北为倾向,走向全长为4.5km,倾向全长为2.5km。煤层倾角为2-8度,平均倾角为4度,水平面积为11.25平方公里,倾斜面积为11.27平方公里。

本矿的井田境界以下列标高来确定;

西北:以上团柏断层为界;

东南:以下团柏断层为界;

西南:以11煤700m等高线为界;

东北:以11煤400底板等高线为界。

2.2 矿井工业储量

本矿井设计只对10煤层和11煤层进行开采设计,本次储量计算是在精查地质报告提供的1:5000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计算的,储量计算可靠。

井田范围内的煤炭储量是矿井设计的基本依据,煤炭工业储量是由煤层面积、容重及厚度相乘所得,其公式一般为:

Zg=S×M×R

其中:Zg——矿井的工业储量;

S ——井田的倾斜面积,11.25平方公里;

M——煤层的厚度,9m;

R ——煤的容重,1.32吨/立方M;

则:Zg=11.25×9×1.32=13365万t

2.3 矿井可采储量

1)边界煤柱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Z=L×b×M×R

其中:Z——边界煤柱损失量;

L—边界长度,

b——边界宽度,取b=50;

M——煤层厚度,M=9;

R——煤的容重,R=1.32。

则井田的边界断层煤柱为:

上团柏断层:5000/cos4×50×9×1.32×10-4=297.73万t;

下团柏断层:2000/cos4×50×9×1.32×10-4=119.10万t。

2.3.1永久煤柱留设

工业广场煤柱

根据《煤炭工业设计规范》第5-22条规定:工业广场的面积为0.8-1.1公顷/10万吨。本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20万吨/年,所以取工业广场的尺寸为300m×400m的长方形。煤层的平均倾角为4度,工业广场的中心处在井田走向的中央,倾向中央偏于煤层中上部,其中心处埋藏深度为350,主井、副井,地表建筑物均布置在工业广场内。工业广场按Ⅱ级保护留维护带,宽度为15m。本矿井的地质掉件及冲积层和基岩层移动角见表2-1。

表2-1岩层移动角

由此根据上述以知条件,

画出如图2-2所示的工业广场保护煤柱的尺寸

图2-2工业广场保护煤柱

由图可得出保护煤柱的尺寸为:

S=梯形面积=(上宽+下宽)×高/(2×cos4) ---式2-3 =473653.80㎡

则:工业广场的煤柱量为:

Zi=S×M×R

式中:Zi----工业广场煤柱量;

S ----工业广场压煤面积,473653.80㎡;

M ----煤层厚度, 9m;

R ----煤的容重。

则:Zi=473653.80×9×1.32×10-4

=562.70万t

总煤柱量=297.73+119.10+562.70=979.53

矿井的可采储量

矿井的可采储量按下式计算:

Zk=(Zg-P)×C

其中:Zk----矿井的可采储量;万t

Zg----矿井的工业储量,计算得出Zg=13365万t;

P ----保护工业场地、井筒、井田境界、河流、湖泊、建筑物等留设的永久煤柱损失量,p=979.53 万t;

C ----采区采出率,厚煤层不低于0.75,中厚煤层不低于0.80,薄煤层不低于0.85,本矿取0.85

则: Zk=(13365-979.53)×0.85

=10527.65 万t

3 工作制度和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3.1 矿井工作制度

按照《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中规定,参考《关于煤矿设计规范中若干条文修改的说明》,确定本矿井设计生产能力按年工作日330天计算,四六制作业(三班生产,一班检修),每日三班出煤,净提升时间为14小时。

3.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因为本井田煤层丰富,主采煤层赋存条件简单,井田内部没有较大断层,比较合适布置大型矿井,初步设定服务年限为60年。

年生产能力为:K=Zk÷A÷T=10527.65÷1.4÷60=125.3 万吨/年

经校核后确定本矿井的设计生产能力为120万吨/年

服务年限:T=Zk÷A÷K=10527.65÷1.4÷120=62.67 年

4矿井开拓方式

4.1 确定井筒位置

(1)有利于第一水平的开采,并兼顾其他水平,有利于井底车场和主要运

输大巷的布置,石门的工程量要尽量少;

(2)有利于首采区布置在井筒附近的富煤阶段,首采区要尽量少迁村或不迁村;

(3)井田两翼的储量基本平衡;

(4)井筒不宜穿过厚表土层、厚含水层、断层破坏带、煤与瓦斯突出煤层或软弱岩层;

(5)工业广场应充分利用地形,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且避开高山、低洼和采空区,不受崖崩滑坡和洪水的威胁;

(6)工业场地宜少占耕地,少压煤;

(7)水源、电源较进,矿井铁路专用线短,道路布置合理。

4.2 确定井田开拓方式

本井田开拓方式的选择,主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

1)本井田煤层埋藏较浅,煤层可采线在-250m,最深处到-400m,表土层厚度大,平均厚度为100m。

2)表土层有四个含水层,其中第四含水层直接覆盖在煤层露头上。

3)本矿地表地势平坦,且多为农田,无大的地表水系和水体。

由于本矿表土层较厚,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井筒需要才用特殊法施工,故第一水平只能用立井开拓。根据矿井提升的需要与本矿的地质条件及《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在本井田的中上部设立主副井筒各一个。主井用来提升煤炭,副井用来运送人员、材料、矸石等。

本矿井的瓦斯含量比较小,能够达到低瓦斯矿井的水平。井田的走向长度比较短,平均为2.5km,故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由副井进风,主井回风。

4.3 确定开采水平位置,标高及水平垂高

根据本矿的煤层赋存条件和水平的服务年限,确定把第一开采水平大巷设在煤层底板等高线600m标高的煤层底板岩层中,距离煤层30m,岩性为砂岩。水平走向沿600m底板等高线方向,第一水平的垂高约100m。第二水平沿着450m 底板等高线布置,采用暗斜井延伸,水平垂高约150m,利用两个水平开采整个井田范围内的煤层。

4.4 确定运输大巷布置及位置

由于本井田煤层埋藏比较浅,设计可采煤层的厚度为4.3m和4.1m,运输大巷为两个煤层服务,服务年限较长,为便于维护和使用,使大巷不受煤层开采的影响,所以将大巷布置在煤层底版下方30m处的砂岩中。其优点是巷道维护条件好,维护费用底,巷道施工条件够按要求保持一定方向和坡度;,减少煤柱损失,同时便于设置煤仓。

5 准备方式--带区巷道布置

5.1 煤层的地质特征

井田煤系地层

区内含煤地层为中石炭统本溪组、上石炭统太原组和下二叠统山西组及下石盒子组,其中太原组和山西组为主要含煤地层。太原组地层含煤层12层,其中全区稳定可采煤层2层(10、11号),现就主要的含煤地层叙述如下:

石炭系上统太原组

太原组由泥岩、粉砂岩、石灰岩及煤层组成,夹不稳定砂岩。厚73.84-97.86m,平均87.59m。厚度变化在走向上大致为南西部厚、北东部及中部地带较薄;倾向上厚度变化不大。本组地层的沉积为滨海三角洲平原及前缘沉积,期间发生了三次较大的海侵,形成潮下低能带的三层石灰岩沉积,该组岩性、岩相稳定,旋回结构明显。

下二迭统山西组(P1)

本组地层K7砂岩底至K8砂岩底。岩性主要由中、细粒砂岩、粉砂岩、泥岩及煤层组成。厚29.20-53.39m,平均42.95m,含煤层7层(1上、1、2上、2、2下、3及一层未编号),其中较稳定大部可采煤层1层,零星可采或不可采煤层6层。

本组地层的沉积继承了太原期的沉积特点,不同的是在海退作用占主导地位前提下,该组下部为三角洲平原过渡带沉积,上部为上三角洲分流河道的洪泛平原沉积。

总之,本区主要含煤地层太原组和山西组地层,通过各组地层厚度及各标志层研究分析,总的认为其岩性岩相横向上变化不大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5.11 可采煤层的基本简况

太原组10、11号两层煤层厚度变化不大或具规律性,间距稳定,煤层厚度变化不大,间距变化不大。

10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下段上部,上距9号煤层平均间距2.42m。厚度3.84-5.0m,平均4.3m。一般不含夹矸或含一层夹矸,局部含2层夹矸。结构简单。顶板为黑色泥岩,厚度约2.4m,底板为粉砂岩,顶底板较好经管。10号煤层属稳定型全区可采煤层。

11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下段下部,上距10号煤层平均间距7.11m。厚度3.79-5.32m,平均厚度4.1m。一般含2-3层夹矸,个别点含4-5层夹矸。顶板为厚约0.7m的黑色泥岩伪顶,直接顶为厚约2m的灰黑色泥岩,底板为石英砂岩,较好经管。11号煤层属稳定型全区可采煤层。

5.12 煤层顶底板地质条件

10号煤层顶板为黑色泥岩,厚度约2.4m,底板为粉砂岩,顶底板较好经管。

11号煤层顶板为厚约0.7m的黑色泥岩伪顶,直接顶为厚约2m的灰黑色泥岩,底板为石英砂岩,较好经管。

5.2 带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5.21 区段斜长确定

分带工作面的倾斜长度就是工作面连续推进的距离,约为上山或下山工作面的斜长。我国2005年发布的《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为:分带倾斜长度不宜小于工作面一年的连续推进长度。一般上山部分的倾斜长度在1000m以

上,下山部分的倾斜长度为700--1200m。

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我矿的实际地质情况,煤层倾角平均为4度,局部为2度。第一水平均采用上山开采,工作面倾斜长度平均定为1500--2000m。

5.22 带区上山位置及布置方式

带区上山均布置在煤层中,垂直等高线双巷掘进,一个工作面生产,相邻的另一个工作面准备接替。

5.23 带区内工作面的接替顺序

按矿井产量计划要求,一个采煤工作面开采结束后,由另一个工作面投入生产,所形成的相互衔接关系称为采煤工作面接替。

带区内回采巷道均采用双巷掘进,一个工作面生产,相邻的另一个工作面准备,采煤工作面结束后,由相邻的工作面接替。带区前进式开采,前进式接替。

5.24 带区内各种巷道的掘进方法

带区内的回采巷道均为煤巷采用综合机械化掘进机掘进,带区车场的岩巷均采用放炮掘进。

5.25 带区生产能力及采出率

因为本井田煤层丰富,主采煤层赋存条件简单,井田内部没有较大断层,比较合适布置大型矿井,初步设定服务年限为60年。

年生产能力为:K=Zk÷A÷T=10527.65÷1.4÷60=125.3 万吨/年

经校核后确定本矿井的设计生产能力为120万吨/年。

因本矿井采用带区开采,煤层平均厚度为 4.3m ,属于中厚煤层,根据相关规定:厚煤层一般不小于93% ,中厚煤层不小于95% ,薄煤层不小于97%,所以本矿井的采出率定为95%。

5.3 带区车场选型设计

5.31 带区下部车场选型设计

5-1带区下部车场

井底车场设计如图所示,矿车通过绕道用牵引绞车拉上轨道斜巷,然后在甩入煤层。轨道斜巷的垂高约为50m,倾角为38度。通风行人斜巷主要用于行人和通风,轨道运输斜巷通过斜巷直接和回风大巷联通,用于回风。

通风行人斜巷和绞车斜巷与运输大巷间的水平距离约为10m,通过绕道与斜巷相连构成运输系统。

5.4 带区主要硐室的布置

5.41 带区煤仓

井巷式煤仓按煤仓的中轴与水平面的夹角分为垂直煤仓和倾斜煤仓两种。垂直煤仓一般为圆形断面,圆形断面利用率高,不易形成死角,便于维护,施工方便,施工速快。本矿带区煤仓都选用垂直煤仓,直径5m。斜长30m。

合理的煤仓容量应在保证正常生产和运输的前提下,工程量最省。按采煤机连续割煤的产量计算:

+ LMbγCoKtN

Q = Q

式中: Q —带区煤仓容量,t;

—防空仓漏风留煤量,一般取5~10t;

Q

L—工作面长度,m;

M —采高,m;

b—进刀深度,m;

γ—煤的容重,t/m3;

—工作面采出率;

C

kt —同时生产的工作面系数,综采时,kt = 1;

N —同采工作面个数;

Q = 5 + 150×4.3×0.8×1.32×95%=652.10 t

表5-6 煤仓容量与带区生产能力关系Array

容积验算::Q'=3.14×2.52×30×1.32×0.9=699.44t>=652.10t

所选煤仓尺寸合理,煤仓直径为5m,高度为30m,容量为699.44t

5.42 带区绞车房

带区绞车房主要依据绞车房的型号及规格、基础尺寸、绞车房的服务年限和所处的围岩性质进行设计。

1)绞车房的位置

带区绞车房布置在围岩稳定,无淋水、地压小、易维护的地点;在满足绞车房施工、机械安装和提升运输要求的前提下,绞车房应尽量靠近变坡点,以减少巷道工程量;绞车房与相邻巷道要有足够的保护煤柱或岩柱,一般不小于10 m,

以利绞车房的维护。

2)绞车房断面形状及支护

绞车房端面一般设计成半圆拱形,用全料石或混凝土料面墙砌筑。有条件的地方用锚喷支护。本矿井的绞车房断面采用半圆拱形,采用锚喷支护。

5.43 带区变电所

带区变电所的布置

带区变电所是带区供电的枢纽,带区变电所布置在围岩稳定、无淋水、地压小、通风良好的地点,并位于在带区用电负荷的中心。

高压电气设备与低压电气设备宜分别集中在一侧布置,硐室宽度取3.6 m。变电所的高度根据人行高度、设备高度及吊挂电灯的高度要求确定为3.5 m。带区变电所采用不可燃材料支护,本带区选用锚喷支护,底板用100号混凝土铺底。带区变电所硐室见下图。

图5-2 带区变电所断面示意图

内蒙古科技大学采矿课程设计说明书

内蒙古科技大学 采矿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斜沟煤矿8号煤层13采区设计学生姓名:史晨飞 学号:1179202105 专业:采矿工程 班级:采矿2011-4班 指导教师:郭灵飞

目录 第一章矿井概况 (1) 1.1矿井地形、地貌、地物及其对开采的影响 (1) 1.1.1 矿井地形 (1) 1.1.2 矿井地貌 (1) 1.1.3 矿井地物 (1) 1.1.4 矿井水系 (1) 1.1.5 气象及地震 (2) 1.2矿井开拓方式及主要井巷的布置形式 (2) 1.3矿井通风方法、主扇工作方式及通风系统情况 (3) 1.4矿井提升运输系统及主要设备配备情况 (4) 1.5矿井工作制度 (4) 第二章开采技术条件 (5) 2.1采区的位置及与相邻采区的关系 (5) 2.2构造形态 (5) 2.2.1区域地层与地质构造 (5) 2.3煤层厚度、倾角、稳定性、结构 (6) 2.4顶底板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稳定性及坚固性 (7) 2.5其它开采条件 (7) 2.5.1瓦斯含量 (7) 2.5.2自燃发火性 (7) 2.5.3煤尘 (7) 2.5.4水文地质条件 (8) 第三章采煤方法的选择 (9) 3.1采煤方法的选择原则 (9) 3.2采煤方法的技术与经济分析 (9) 第四章采区巷道布置 (13) 4.1采区主要参数的确定 (13) 4.2采准巷道布置 (13) 4.3采区主要设备配备情况 (16) 4.5采区生产系统 (17) 4.6绘制采区巷道布置图 (17) 第五章回采工艺设计 (18) 5.1回采工作面参数选择 (18)

5.1.1工作面长度 (18) 5.1.3作面产量 (19) 5.1.5作面回采率 (21) 5.1.6作业面煤柱尺寸 (21) 5.2回采巷道布置 (21) 5.2.1回采巷道布置方式 (21) 5.2.2断面形状及断面积 (22) 5.2.3支护方式 (22) 5.2.4巷道断面图 (22) 5.3回采工作面设备选择 (24) 5.4回采工作面回采工艺过程 (30) 5.4.1回采工作面的作业形式 (30) 5.4.2回采工作面劳动组织形式 (30) 5.4.3工作面循环方式、昼夜循环数、循环进度 (30) 5.4.4回采工作面工艺 (31) 5.4.5绘制回采工作面布置图 (31) 5.4.6绘制回采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 (31) 第六章安全 (34) 6.1.1顶板事故的预防措施 (34) 6.1.2防尘降尘措施 (34) 6.1.3防灭火措施 (35) 6.1.4防治水措施 (36) 6.1.5预防瓦斯煤尘爆炸措施 (37) 6.2安全操作规程 (38) 6.2.1液压支架工操作规程 (38) 6.2.2掘进机司机操作规程 (39) 6.2.3采煤机司机操作规程 (39) 参考文献 (41)

采矿学课程设计

采矿学课程设计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采矿工程系 《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煤矿开采学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序论 (2) 第一章.采区巷道布置 (4) 第一节.采区储量与服务年限 (4) 第二节.采区内的再划分 (5) 第三节.确定采区内准备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7) 第四节.采区中部甩车场线路设计 (11) 第二章.采煤工艺设计 (18) 第一节.采煤工艺方式的确定 (18) 第二节.工作面合理长度的确定 (22) 第三节.采煤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的编制 (23) 小结 (25) 参考文献 (26)

序论 一、目的 1、初步应用《采矿学》课程所学的知识,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对《采矿学 课程的理解。 2、培养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对编写采矿技术文件,包括编写设 计说明书及绘制设计图纸进行初步锻炼。 3、为毕业设计中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及绘制毕业设计图纸打基础。 二、设计题目 1、设计题目的一般条件 本采区南以F4断层为界,北以相邻采区煤柱为界,上部标高-50m以上为风化带煤柱,下部边界为水平煤柱。 采区走向长度2100m,倾斜平均长度960m,倾角平均为12°。采区共有两层煤,区内地质构造简单,为单斜构造,无断层和褶曲。采区内无大的含水层和地下水,开采条件较好。 运输和回风石门标高分别是-250m和-50m。采区生产能力自定。 2.煤层特征 本采区内赋存4,5号两层煤,4号煤层和5号煤层均为中厚煤层。煤层埋藏稳定,构造简单,煤质中硬,自然发火期为3-12个月。煤岩爆炸指数为34-70%。煤层瓦斯含量小,采区所属矿井为低瓦斯矿井。 煤层特征表

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本模板

辽宁工业大学 工艺课程设计( 论文) 题目: Al-12.5 Si-3 Cu-2-2Ni-0.5Mg铸造合金热处理工艺设计 院(系): 光伏学院 专业班级: 材料工程技术102 学号: 学生姓名: 杨向天 指导教师: 李青春 教师职称: 副教授 起止时间: -7-5~ -7-16

前言 合金工具钢的淬硬性、淬透性、耐磨性和韧性均比碳素工具钢高, 按用途大致可分为刃具、模具和检验尺寸使用的量具用钢三类。合金工具钢广泛用作刃具、冷、热变形模具和量具, 也可用于制作柴油机燃料泵的活塞、阀门、阀座以及燃料阀喷嘴等。 此设计是经过在课堂学习热处理理论知识后的探索和尝试, 其内容讨论如何设计圆板牙钢的热处理工艺, 重点是制定合理的热处理规程, 并按此完成Al-12.5Si-3Cu圆板牙钢的热处理工艺设计。

目录( 小二号黑体, 段前段后1行, 1.25倍行距, 居中排列) 1 低合金刃具钢热处理工艺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圆板牙钢的热处理工艺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圆板牙钢的服役条件、失效形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圆板牙技术要求及示意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圆板牙钢的材料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圆板牙9SiCr钢的C曲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 圆板牙9SiCr钢加工工艺流程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 9SiCr圆板牙(M12)钢退火-淬火-回火热处理工艺错误!未定义书签。 2.7 9SiCr圆板牙钢退火、淬火、回火热处理工艺理论错误!未定义书 签。 2.8 选择设备、仪表和工夹具..................................... 错误!未定义书签。 2.9 圆板牙热处理质量检验项目、内容及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0 圆板牙热处理常见缺陷的预防及补救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采矿学课程设计要求

采矿课程设计大纲 前言 采矿课程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一环。它是学生学过《井巷工程》、《采矿学》、《矿井通风安全》等课程,以及通过生产实习之后进行的。其目的是巩固和扩大所学理论知识并使之系统化,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计算、绘图、查阅资料的基本技能,为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采矿课程设计属教学性设计,题目由指导教师拟定。学生应根据题目按照本大纲的要求,在教师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认真独立地完成计算、绘图、编写说明书等全部工作。 设计中要认真贯彻《煤炭工业技术政策》、《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以及国家制定的其它有关煤炭工业的方针政策。设计力争作到分析论证清楚、论据确凿,并积极采用切实可行的先进技术,力争使自己的设计成果达到较高水平。 课程设计分析论证思路可参看后面的毕业设计指导书相关章节内容。采矿课程设计说明书的撰写、图纸绘制格式及标准,可参看对毕业设计的有关要求并适当从简。 第一章井田地质特征、矿井储量及生产能力 第一节井田地质特征 煤层埋藏条件:煤层层数、倾角、厚度、层间距。煤的容重、硬度、煤层结构。顶底板岩性、表土厚度及性质、风化带深度。 井田内的主要地质构造:断层性质和要素、褶曲分布形态。 矿井涌水量:最大涌水量、正常涌水量。矿井相对瓦斯量。煤尘爆炸性、煤的自燃性。 表1 煤层及顶底岩性特征

第二节 井田范围及储量 井田范围:沿走向长度、沿倾斜长度、井田内煤层面积及井田面积。 矿井工业储量:勘探(精查)地质报告提供的“能利用储量”中的A 、B 、C 三级储量。 矿井设计储量:矿井工业储量减去设计计算的断层煤柱、防水煤柱、井田境界煤柱和已有的地面建筑物、构筑物需要留设的保护煤柱等永久性煤柱损失后的储量。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矿井设计储量减去工业场地保护煤柱、矿井井下主要巷道及上、下山保护煤柱煤量后乘以采区采出率的储量。 表2 矿井可采储量计算 第三节 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矿井工作制度:全矿年工作日数,日工作班数,每日净提升时数。 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根据可采储量和 关系式,分析确定矿井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 第二章 井田开拓 第一节 井田内划分 工作面总线长计算,保证年产量的工作面长度和个数。区段斜长计算和区段数目的确定。 井田划分为阶段(或盘区),确定阶段斜长、阶段数目,或盘区上山或下山斜长。确定水平数目、位置和高度,计算水平服务年限。 阶段内的布置方式及参数:采区、分段和分带。 第二节 开拓方案的选定 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开采技术水平,分析选择进入地下的方式,以及相应的井底车场型 K Z T A K =?

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1.课程设计项目及意义 (2) 2.设计题目具体技术要求和功能 (2) 3.方案比较与确定 (2) 3.1单片机的发展与现状 (2) 3.2单片机应用系统简介 (3) 3.3总体设计方案 (4) 3.3.1 功能系统 (4) 3.3.2需求分析 (4) 3.3.3控制系统设计(附图) (4) 4.可行性分析 (6) 4.1 技术可行性 (6) 4.2经济可行性 (6) 4.3操作可行性 (7) 5. 硬件电路设计 (8) 5.1在画图的时候应该注意的 (8) 5.2完整的电路原理图 (8) 5.3 元器件说明(简单介绍) (9) 5.4 硬件相关图例 (12) 5.4.1 真值表 (12) 5.4.2自动售货机的平面示意图 (12) 5.4.3硬件结构图 (13) 5.4.4 I/O地址分配 (14) 5.4.5 总体硬件构成 (15) 6.软件设计................................................................................................................................. - 16 - 6.1 程序主要说明............................................................................................................... - 16 - 6.1..1 软件结构设计分为系统定义及软件结构设计方面 (17) 6.1.2程序设计的步骤................................................................................................. - 17 - 6.2 程序流程图................................................................................................................... - 18 - 6.3 子程序流程图 (20) 6.4 中断程序流程图........................................................................................................... - 20 - 6.5 汇编程序源代码........................................................................................................... - 20 - 6.6 仿真调试现象及结果................................................................................................... - 23 - 7.设计总结 ................................................................................................................................ - 23 - 8.参考资料 ................................................................................................................................ - 23 - 致谢 ........................................................................................................................................... - 25 -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格式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格式 论文统一用A4打印纸书写(不允许用铅笔书写文字) 封面格式:教务处统一印制格式 扉页:装订设计任务书 目录页:书写目录 说明书装订顺序:封面+设计任务书+目录+正文+成绩评定表资料袋上的相关部分都要填写,资料袋底部写学号。 目录 1. 设计任务------------------------------------------------------1 2. 传动方案分析-----------------------------------------------页码 3. 电动机的选择计算-------------------------------------------页码 4. 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的选择和计算-----------------------页码 5. 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页码5.1 高速级齿轮传动设计计算-------------------------------------页码 5.2 低速级齿轮传动设计计算-------------------------------------页码 6. 轴的设计计算-----------------------------------------------页码 7. 键连接的选择及计算-----------------------------------------页码 8. 滚动轴承的选择及计算---------------------------------------页码 9. 联轴器的选择-----------------------------------------------页码 10. 润滑与密封-------------------------------------------------页码 11. 箱体及附件的结构设计和选择---------------------------------页码 12. 设计小结---------------------------------------------------页码 13. 参考资料---------------------------------------------------页码

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机械制造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名称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机械与电子工程系 二○一四年月日

目录 一、任务书--------------- -------3 二、指导教师评阅表----------------------4 三、序言-------------------------------------------------------------------------------------------3 四、零件的分析-----------------------------------------------------------------------------------3 五、工艺规程的设计------------------------------------------------------------------------------4 (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4 (2). 基面的选择---------------------------------------------------------------------------4 (3). 制订工艺路线------------------------------------------------------------------------4 (4).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5 (5).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6 六、设计心得与小结-----------------------------------------------------------------------------11 七参考文献-------------------------------------------------------------------------------------1 1

采矿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2) 第一节矿区概述 (2) 第二节井田地质特征 (3) 第三节煤层特征 (6) 第二章井田境界和储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井田境界............................................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矿井工业储量 (10) 第三节矿井可采储量 (11) 第三章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4) 第一节矿井工作制度 (14) 第二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4) 第四章井田开拓 (15)

第一章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第一节 1.1矿区概述 1.1.1井田位置、范围和交通位置 004煤矿位于山东枣庄市腾南煤田中部,地 岗头 大坞 休城矿 北徐楼矿 望冢 赵坡矿 武所屯矿 留庄矿 王晁矿 庄里矿 级索矿泉上矿 曹庄矿鲍沟 郭庄矿 西岗柴里矿 蔡园矿 蒋庄矿 官柴专线 崔庄矿 岱庄矿 田陈矿 欢城姜屯 滕州市 留庄 姚桥矿 徐庄矿 高庄矿付村矿三河口矿 微山县 郝寨孔庄矿 沛县 薛城区 欢城煤矿 图 例 张汪 官桥 去枣庄 京沪 铁路10 4国 道北 七五矿 欢城矿 微山二号井 大屯 煤电公司京 杭 运 河 384437520523125 389562520523125 389562520486875 384437520486875 级索 河 荆 图1-1 矿井交通位置图

1.1.2地形地貌 井田内地形为—自东向西南缓慢下降的滨湖冲积平原,地面标高+39—+43m。 1.1.3河流及水系 由于靠近南四湖,几乎承受鲁西南地表主要水系的来水,历史上多次泛滥成灾,如1957年遭遇百年特大洪水,导致郭河决堤和湖水泛滥,湖水水位由常年的+33m上涨到+37.01m。但本井田未受洪水淹没。 1.1.4矿区气象地震 本区属季风型大陆气候,历年平均气温13.5°C,最高气温+40.9°C,最低气温-21.8°C。最大冻土深度0.28m,年平均降雨量804.3mm。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最大风速可达20m/s。 根据山东省地震局(77)鲁震发第83号文“关于腾南矿区地震基本烈度鉴定意见”,本区地震烈度为七度。 1.2井田地质特征 1.2.1井田地形以及井田的勘探程度 腾南煤田发现于1957年底,1959年12月提出《山东省腾南煤田综合普查报告》。1968年10月提出《山东省腾南煤田综合详查报告》。1981年11月提交《腾南煤田(北区)详查地质报告》。1986年9月提出《腾南煤田许厂井田精查地质报告》,报经全国储委审查批准 1.2.2井田煤系地层概述 井田内地层包括:第四系、上侏罗统蒙阴组,上二迭统上石盒子组,下二迭统下石盒子组及山西组,上石炭统太原组,中石炭统本溪组,中奥陶统及下奥陶统。地层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第四系(Q) 厚122.34~282.74m,平均196.77m,主要由粘土、砂质粘土、粘土质砂、砂及砂砾层组成,属河、湖泊相沉积。 2、上侏罗统蒙阴组(J3m) 井田内最大残厚为225.20m,大部分地区剥蚀殆尽,只在井田南部,小屯向斜的轴部少有残留。主要由砖红色粘土质细粒及中粒砂岩组成,铁、泥质胶结,结构较松散,底部常有一层不稳定的细砾岩。 3、上二迭统上石盒子组(P12) 井田内最大残厚为286.00m,主要保存于孙氏店支2断层以西,小屯向斜的轴部。本组主要由灰绿色砂岩及灰绿、紫红等杂色粘土岩组成。 4、下二迭统下盒子组(P21) 厚31.05~69.80m,平均48.69m,主要由黄绿、灰、紫等杂色粘土岩、粉砂岩、灰绿色砂岩组成,属温湿、干热条件下的河流、湖泊相沉积。 5、下二迭统下山西组(P11) 厚59.90~99.35m,平均83.67m,主要由浅灰、灰白及灰绿色砂岩,深灰、灰黑色粉砂岩、粘土岩及煤层组成,组内岩性变化较大,但以砂岩为主,砂岩比率高,以过渡相沉积为主。 、3号),以3号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厚度大,埋藏浅,储量丰本组共含煤3层(2、3 上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本

一:设计题目:搓丝机传动装置设计 1.1 设计要求 1) 该机用于加工轴辊螺纹,其结构见下图,上搓丝板安装在机头上,下搓丝板安装在滑块上。加工时,下搓丝板随着滑块作往复运动。在起始(前端)位置时,送料装置将工件送入上、下搓丝板之间,滑块往复运动时,工件在上、下搓丝板之间滚动,搓制出与搓丝板一致的螺纹。搓丝板共两对,可同时搓出工件两端的螺纹。滑块往复运动一次,加工一件。 2) 室内工作,生产批量为5台。 3) 动力源为三相交流380/220V,电动机单向运转,载荷较平稳。 4) 使用期限为10年,大修周期为3 年,双班制工作。 5) 专业机械厂制造,可加工7、8级精度的齿轮、蜗轮。 图1.1: 搓丝机简图 1.2原始技术数据

1.3设计任务 1. 完成搓丝机传动装置总体方案的设计和论证,绘制总体设计原理方案图。 2. 完成主要传动装置的结构设计。 3. 完成装配图1 张(用A0 或A1 图纸),零件图2 张。 4. 编写设计说明书1 份。 二:机械装置的总体方案设计 2.1 拟定传动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根据系统要求可知: 滑块每分钟要往复运动24次,所以机构系统的原动件的转速应为24r/min。以电动机作为原动机,则需要机构系统有减速功能。运动形式为连续转动→往复直线运动。根据上述要求,可采用曲柄滑块机构,该机构有尺寸较小,结构简洁的特点。利用曲柄和连杆共线,滑块处于极限位置时,可得到瞬时停歇的功能。同时该机构能承受较大的载荷。整个搓丝机由电动机、开式齿轮减速器、一级减速器、曲柄滑块机构、最终执行机构组成。如方案一图所示。 其中,r=148.5mm; l=1371.5mm; e=666mm; 最大压力角α=33°; 急回夹角β=7°,急回特性为k=1.081。 采用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外加开式齿轮减速器,主要优点是结构简单可靠,设计制造,维护方便。

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格式规范

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格式规范

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格式规范 一、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格式规范 装订成册的书面说明书和完整电子文档各一份,说明书统一采用A4纸打印,说明书格式如下,顺序为: (一)封面 (二)索命数正文,包括: 1、摘要(包括中文摘要和英文摘要): 分别为300字左右,应包括:工作目的、内容、结论、关键词 2、目录 以上部分以I、II……编制页码。以下部分根据章节编写序号和页码。 3、主体部分(不少于1 字,按要求设定页眉页角,要求居中) 主要包括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致谢,采用全角符号,英文和数字半角。每页28行、每行32-35个汉字,1.5倍行间距 3.1格式:主体部分的编写格式由引言(绪论)开始,以结论结束。主体部分必须由1页开始。一级标题之间换页,二级标题之间空行。 3.2序号 3.2.1毕业说明书各章应有序号,序号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层

次格式为:1××××(三号黑体,居中)××××××××××××××××××××××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1.1××××(小三号黑体,居左) ×××××××××××××××××××××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1.1.1××××(四号黑体,居左) ××××××××××××××××××××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①××××(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1)××××(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a.××××(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3.2.2说明书中的图、表、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编号编排序号。序号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分别为:图 2.1、表 3.2式(3.5)等 3.2.3说明书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码。页码由前言(或绪论)的首页开始,作为第1页,并为右页另页。题名页、摘要、目次页等前置部分可单独编排页码。页码必须统一标注每页页脚中部。力求不出空白页,如有,仍应以右页作为单页页码。 3.2.4说明书的附录依序用大写正体英文字母A、B、C……编序号,如:附录A。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燕山大学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 学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 09级机械设计及理论 学号: 0901******** 学生姓名:乔旋 指导教师:许立忠 教师职称:教授

目录 一、设计任务书.................................................................. 二、传动方案分析................................... .......................... 三、电动机的选择和参数计算........................................ 四、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五、轴的设计...................................................................... 六、键的选择校核............................................................ 七、轴承的校核................................................................... 八、联轴器的选择及校核................................................ 九、密封与润滑的选择.................................................... 十、减速器附件及说明................................................... 十一、装配三维图........................................................ 十二、设计小结............................................................. 参考资料...................................................................

采矿学课程设计论文设计

采矿学课程设计

目录 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采区储量与生产能力 第一节采区储量 第二节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 第三章开拓方式简介 第一节井筒 第二节大巷 第四章采区准备方式 第一节上山布置与断面 第二节采区车场与硐室 第五章采煤方法 第一节采煤系统和回采巷道布置 第二节采煤工艺 (含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 第三节采煤工作面设备选型 第六章总结与分析

第一章前言 一、设计的目的 1、应用《采矿学》所学的知识,通过课程设计巩固和扩大所学理论知识并使之系统化。 2、培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计算、绘图、查阅资料的基本技能。 3、为毕业设计中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及绘制毕业设计图纸奠定基础。 二、矿井开采条件 1、二 1 煤层 二 1 煤层位于组下部,矿区围标高为-600~+300m,埋深约179~1080m。上 距砂锅窑砂岩一般为65.02m,下距L 9 石灰岩7.24m左右。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厚0~16.26m,平均5.74m,为薄~特厚煤层。 二 1 煤层结构较简单,含1层夹矸,夹矸厚分别为0.14~0.05m,岩性为炭质泥岩。 二 1 煤层顶底板特征: 1)顶板:二 1 煤层直接顶板以砂质泥岩为主,厚0~7.35m,平均1.93m,抗压强度58.5Mpa;老顶大占砂岩,以中粒砂岩为主,厚 1.03~28.52m,平均14.82m,抗压强度44.6~103.5Mpa、抗拉强度4.83~5.23Mpa。二1煤层顶板受滑动构造影响较大,顶板不稳定,不易管理。 2)底板:二1煤层直接底板为砂质泥岩或条带状细砂岩,平均厚7.42m;局部直接底板为粉细砂岩、炭质泥岩及泥岩,采煤过程中,泥岩易遇水膨胀发生地鼓现象。 大部分直接顶板为砂质泥岩,间接顶板为大占砂岩,以中粒砂岩为主,有时可成为直接顶板,厚1.03~28.52m,平均14.82m。大部分直接底板为砂质泥 岩或条带状细粒岩,平均7.24m;间接底板为组L 7~8 石灰岩。 2、煤质 (1)、物理性质 二 1煤层物理性质:二 1 煤层以粉煤为主,为黑~灰黑色,玻璃光泽,粉状、 鳞片状产出,强度很低,手捻即成为煤粉,易污手。煤层中下部常有碎粒或块状

采矿学课程设计

采矿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 助学院校: 自考助学专业: 姓名: 自考助学学号: 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河南理工大学成人高等教育 2O 年月日

前言 采矿课程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教学环节的重要一环。它是学生学过《井巷工程》、《采矿学》、《矿井通风安全》等课程,以及通过生产实习之后进行的。其目的是巩固和扩大所学理论知识并使之系统化,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计算、绘图、查阅资料的基本技能,为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采矿课程设计是属于教学性设计,设计题目由指导教师拟定。学生应根据设计题目按照本大纲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认真、独立地完成计算、绘图、编写说明书等全部工作。 设计中要认真贯彻《煤炭工业技术政策》、《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以及国家制定的其它有关煤炭工业的方针政策。设计力争作到分析论证清楚、论据确凿,并积极采用切实可行的先进技术,力争使自己的设计成果达到较高水平。

目录 1 井田地质特征、矿井储量及设计生产能力 (1) 1.1 井田地质特征 (1) 1.1.1地层 (1) 1.1.2 构造 (2) 1.2 井田范围及储量 (3) 1.2.1 井田境界 (3) 1.2.2 井田储量 (4) 1.2.3 矿井的工业储量 (4) 1.2.4 矿井设计储量 (5) 1.2.5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6) 1.3 矿井年储量及服务年限 (8) 1.3.1矿井工业制度 (8) 1.3.2矿井服务年限 (8) 2 井田开拓 (9) 2.1 井田内划分 (9) 2.2 开拓方案的选定 (9) 2.3方案经济比较 (10) 确定方案 (13) 3 采煤方法 (15) 3.1 选择确定采煤方法 (15) 3.2 采区巷道布置 (15) 3.2.1采区主要参数的确定 (15) 3.2.2煤柱尺寸 (15) 3.2.3采区上下山的布置 (16) 3.2.4回采巷道的布置 (16) 3.2.5联络巷的布置 (16) 3.2.6采区车场形式的选择 (16) 3.2.7采区硐室 (18) 3.2.8采区千吨掘进率、采区掘进出煤率及采区回采率 (18) 3.3 回采工艺 (19) 3.1.1综采工作面的主要设备 (20) 3.2.2工作面循环方式和循环作业图表的编制 (21) 参考文献 (24)

课程设计说明书范例

综合测评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目录 第一章需求分析 (2) 一、需求调查 (2) 二、建立用例图 (2) 三、描述用例 (3) 第二章系统分析 (5) 一、寻找系统中的实体类 (5) 二、建立实体类的类图 (7) 三、建立用户界面类的类图 (7) 三、建立交互图 (8) 第三章系统设计 (10) 一、类图的调整与修改 (10) 二、人机界面设计 (10) 三、数据库设计 (14) 第四章系统实现 (15) 一、开发环境 (15) 二、建立数据库 (15)

第一章需求分析 一、需求调查 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刻苦学习、奋发向上、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河南科技大学制定了《河南科技大学学生德智体综合测评试行办法》、《河南科技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评定办法》。根据这两个文件的有关精神,我校每个学期都要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评,并根据综合测评的结果,评选综合奖学金。由于在校学生较多,传统的手工计算方式难以满足学校日常工作的要求,因此,我校急需开发一个综合测评系统,以提高该项工作的效果和效果。 通过调查,我校综合测评工作的运行过程如下:由学习委员录入本班学生上一学期的各门课程的成绩,计算各个学生的课程成绩的平均分。由团支书录入本班学生上一学期的德育成绩。由体育委员录入本班学生上一学期的体育成绩。德智体三个方面的成绩录入完成后,由班长计算各个学生的综合分,计算公式为:综合分=智育分×70%+德育分×20%+体育分×10%。最后,由辅导员根据综合分评选综合奖学金。 二、建立用例图 从以上需求描述中,我们发现系统中的参与者有:学习委员、团支书、体育委员、班长、辅导员。识别出参与者后,从参与者的角度就可以发现系统的用例,并绘制出系统的用例图,如图1-1所示。

西华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样本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建筑电气 课程代码: 106008819 题目:德阳市文物中心库房照明系统设 计 学生姓名:何杰峰 学号: 3320120491119 年级/专业/班:2012级建环4班 学院(直属系)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李茜 建筑电气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院名称: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专业:建筑设备与能源应用工程(智能)年级:2012级

一、设计题目:德阳市文物中心库房照明系统设计 说明:根据自己的建筑图纸,独立完成设计。 二、主要内容 根据所给的建筑图纸,完成部分或全部建筑区域的照明系统设计。主要内容包括: 1.熟悉建筑平面图、了解设计范围,分析使用要求,收集有关技术资料和技术标准; 2.确定照度标准、照明方式和照明种类 3.选择光源和照明器类型; 4.进行照度计算,确定光源的容量、选择照明灯具; 5.插座、开关的选择及布置 6.确定各设备供电方式及配电箱位置,确定配电方案; 7.确定导线/电缆的敷设方式,选择导线/电缆型号和布线方式; 8.选择配电装置、照明开关和其他电气设备; 9.根据需要确定应急照明系统的设备及位置,考虑应急照明设备的供电方式; 10.绘制相关的设计图纸。如:照明平面布置图、配电系统图等。 说明:更加建筑平面图大小及复杂程度,照明系统必做,应急照明可以只是方案设计,还可以根据工作量大小增设防雷接地系统设计或弱电系统设计任务。 三、具体要求: 在教师的指导下,按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规定,独立地、认真地、有计划地按时完成设计任务。在课程设计工作中,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学会依据设计任务进行资料收集、加工和整理,掌握建筑电气设计的流程、方法和标准,提高设计、理论分析、技术文件编写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遵守纪律以及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 要求:根据建筑图纸,确定本工程拟设置的电气系统,完成课程设计。文中的语言简练通顺,图表规范正确;文中的图形和符号尽量采用IEE标准;课程设计论文内容完整、字迹工整、图表整齐规范、数据详实。课程设计论文应按学院的统一要求格式撰写及装订。 四、主要技术路线提示 按建筑类别、性质确定照度标准;考虑照度、使用环境、灯具安装及控制方式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灯具种类,进行照度计算、选择实际灯具;考虑一般照明、局部照明、应急照明、插座及空调负荷需要,设计适当的配电方案。根据所设计的配电方案,考虑配电箱的位置,并进行导线和开关的选择计算,选择所需导线和开关,选择相应的配电箱。

课程设计说明文档模板

网上书店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本文从零开始介绍一个网上书店项目的设计、实现、测试和发布。 一. 程序概要设计 程序概要设计需要对系统的目录以及相关文件进行说明。重点描述各模块的程序组成以及每个程序的功能。因为这个阶段还不能完全预测所涉及的程序,只需要主要的程序进行说明。 1.主要路径与页面及页面流转关系

二. 数据库概要设计 数据库概要设计需要说明系统涉及的表名称以及表结构。必须对每个字段的类型以及功能提供详细说明,因为不同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类型有些差异,所以应该指出这些数据类型对应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目前,大部分情况采用SQL Server和Oracle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名称:shop 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2008 数据表:(需要将所有的数据表列出,并简要说明其功能)

三. 系统详细设计 在B/S架构系统的详细设计中,与传统的C/S架构不同,需要对前台页面、后台数据库以及服务器端程序进行详细说明。 3.1 页面详细设计 页面详细设计主要针对客户端执行的程序进行说明。主要是程序中所涉及的JavaScript 代码,因为实际使用过程中,为了实现一些动态的效果。 3.2 数据库详细设计 在数据库概要设计中,已经对数据库表以及表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为了开发的需要,除了这些表以外,还可能提供一些索引、视图和存储过程,等等。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数据库的结构虽然已经确定了,但是随着开发的深入,需要经常对数据库结构进行细微的改动,这些改动需要立刻修改文档,并通知其他组员某处已经改动。 3.3 后台脚本详细设计 后台脚本详细设计是对程序的重点功能模块进行设计,每个开发人员需要对自己的模块进行说明,这个阶段,可以利用程序将功能描述清楚,也可以利用流程图对模块进行描

《采矿学》教学大纲

《采矿学》(Mining Science)课程教学大纲 88学时 5.5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采矿学》课程是采矿工程专业的专业主干必修课,主要讲授现代矿井的采煤方法、准备方式、开拓方式、矿井开采设计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通过本课程学习,使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对采矿原理、煤矿井下生产系统、环节和开采技术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了解,使学生掌握现代煤矿地下开采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从事矿井采掘施工、组织生产的能力,及采煤工艺、采区(盘区或带区)及矿井开采设计的能力,并为今后深入研究开采问题打下理论基础。 二、适用专业 采矿工程专业。 三、先修课程 煤矿地质学、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 四、课程的基本要求 1.掌握不同采煤工艺方式的装备、装备配套原则、工艺过程、工艺技术管理及参数确定方法、适用条件、选择采煤工艺方式的依据;掌握选择采煤方法的原则,了解采煤方法的发展趋势。 2.掌握单一长壁采煤法回采巷道布置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厚煤层大采高采煤法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3.掌握厚煤层倾斜分层长壁采煤法巷道布置和工艺过程。 4.掌握放顶煤采煤法的基本理论、巷道布置、技术参数、工艺过程和适用条件。 5.掌握急(倾)斜煤层开采的基本理论、不同采煤方法的巷道布置、技术参数、工艺过程及适用条件。 6.掌握准备方式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7.掌握准备巷道布置的基本理论;采区(盘区或带区)设计及技术参数确定方法;了解准备方式的改革及发展趋势。 8.掌握采区(盘区或带区)车场的型式、设计方法和轨道线路设计的基本知识。 9.了解煤田划分井田的方法;掌握矿井储量的分类及计算方法、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确定的原则、井田开拓方式分类和井田开拓解决的主要问题及依据。 10.掌握立井、斜井、平硐及综合开拓方式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范例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范例 一、设计任务书 (2) 二、拟定传动方案 (2) 三、选择电动机 (2) 四、计算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及其分配各级传动比 (4) 六、V带传动设计 (5) 七、齿轮传动设计 (7) 八、高速轴轴承的设计 (8) 九、高速轴直径和长度设计 (10) 十、高速轴的校核 (11) 十一、低速轴承的设计 (13) 十二、低速轴直径和长度设计 (14) 十三、低速轴的校核 (15) 十四、键的设计 (17) 十五、箱体的结构设计 (18) 十六、减速器附件的设计 (20) 十七、润滑与密封 (22) 十八、课程设计总结 (23) 十九、参考文献 (23)

定方案 选择电动机 1、电动的类型和 按工作求和工作选用一Y IP44)系列相异步电 它为卧 2、电动 (1)工机所需功w p 1250 1.5010001000w FV p ?=== (2)电机输出功d p η w d p p = 传动装的总效率 5 43221ηηηηη????=式中, 21η、…为 电动机至

卷筒之间的各传动机构和轴承的效率。由表2-4[2]查得:V 带传动1η=0.95;滚动轴承2η=0.99;圆柱齿轮传动3η=0.97;弹性连轴器4η=0.99;卷筒轴滑动轴承5η=0.98,则 总效率2 0.950.990.980.990.970.876η=????≈ 故 1.88 2.150.876 w d p p KW η = = ≈ (3)电动机额定功率ed p 依据表20-1[2]选取电动机额定功率 2.2ed p KW = 3、电动机的转速 为了便于选择电动机的转速,先推算电动机转速的可选范围。由表2-1[2] 查得V 带传动常用比为范围,4~2' 1=i 单级圆柱齿轮传动6~3' 2=i 则电动 机转速可选范围为 '''12716~2866/min d w n n i i r == 初选同步转速分别为1000r/min 和1500r/min 的两种电动机进行比较如下表: 结果: 1.88w p kw = 0.876η= 2.2ed p kw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